有没有人听说过bovet的牌子 有些多维元素片 牌子可以玩

发表时间: 06:05
浏览10900 87
本帖最后由 老表迷pp 于
06:19 编辑
朱磊上期谈到,瑞士表这十余年的价格涨幅惊人之大,但服务质量却大多难以提升的话题。某腕表网站就这一文章的讨论帖,两日内就跟帖有十几页之多。有大为赞同的,也有反言相驳的。但无论怎么样,这个话题是扯开了多数媒体不愿触及的幕布,在腕表消费者面前展露了一个反思的空间。本期的私话私说,要说的就是二手表。前几日看到,国内某腕表交易网站上,因为二手交易的纷争此起彼伏甚至扬言以命相搏。主要症结是以次充好,以翻新旧货冒充全新品高价销售,一些对二手并不在行的买家纷纷中招,网络二手表交易的风险性不言而喻。其实坦言,在下也算是大陆最早在网络上买卖二手表的人之一了。两千年初离开做腻了的证券公司,无事可做,也无钱可赚。两位广州的朋友,主动和我三份出资,从广州文昌北进货,经过我这里洗油调试,再修饰翻新,将数码照片挂在网络上销售。彼时大陆网络上贩售二手表的人,不过可以用五个手指就能数的过来。因为个人的名气信誉打底,也因为进货的价格不错,第一个月就有了万元的利润,让似雏儿的哥仨儿着实高兴了一把。且不论日后三人友好拆伙我再做了几个京津沪港数地收藏大佬的掮客,又赚了不少之细事。仅说通过这网络交易,这二手表的名堂,我算是着实体验了一把:照片怎么拍怎么修改比较能体现最美丽最诱人的一面,如何适当合理的掩盖一些细小不显眼的缺陷,如何打磨翻新提升品相,如何把卖点写成诱人的文字,如何处理进货销售退货甚至如何倒货拖货,如何玩空手道等等。我也算作为“奸商”主动被动有意无意的体会了一把,摸了个门儿清。最终,我是不做这个了,书生意气,纯粹把一个心里真的很喜欢的东西放到这阿堵物上面做前程,于情于理于心于面,都有些讲不过去。但谈起二手表话题,我自认还是有点资格的。想起当年刊物前主编给二手表起了个很“那个'的名字,叫做“易手表”,结果成了江湖上懂表人的一个笑柄。幸好潘主编戎马起征,主持大事,才废除了好多外行定下的很逗秀的规则。闲话不提,这二手表其实存在的时间几乎和腕表存在的时间一样的长了。只要是商品,就会有再次交换的可能性。尤其是腕表这样的高档耐用品。正常说一只腕表,从第一任主人处使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后被流放,就进入到了二手渠道。二手渠道一般来说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二手商。腾挪辗转拆拆补补,翻新修饰磨磨换换,只为的是低吸高抛赚银子,各位看官切记:在二手商处只有利益最大化,没有其他大家想象中的规则规矩。于是,无论是真旧货,拆拼货,贼赃,水货等都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他们的手里,然后再流通到买家的腕上。其实二手表隐藏的信息是很微妙的,这里面不但有价格的因素,还有买家捡便宜,好面子的理由。我的一个朋友直言不讳的说,如果仅仅就在产款式而言,如果不是钱的理由,谁愿意去买一只在别人腕上肌肤相亲了很久,甚至夹缝旮旯处留下了别人汗液渍垢的东西呢?甚至说,上家的运势是否吉利,上家是否还在人间等等。说的是恶心了些迷信了些,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腕表毕竟是一个每天要和人贴身在一起的东西,甚至说除了衣服外,最贴近皮肤也最久的就是这件饰物了。于是,有人在乎的很迷信的很,也有人根本无所谓,拿来二手表擦擦抹抹换只皮带甚至什么都不做也就带在手上。不能说这种是不爱表的人才做的事情,确实有大批的爱表族们,根本不拿二手不二手当事儿。这好像有人就有严重的处女情结而有人就看的很开一样。我在爱表族网站做了一个投票调查,内容是看网友是否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二手表。通过大约半年的时间投票,约百分之四十七(267票)的人选择了第一项:很在意,自己戴一顶要买全新。约百分之四十八(275票)的人选择了第二项:无所谓,只要品相好,价格便宜。不到百分之五(25票)的人选择了最后一项:我是古董表收藏者,所以买古旧二手表很正常。我问过一个收藏颇丰的收藏家,他手里的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等名表也是过百只的。但有趣的是,包括他第一只名表在内,他买的所有的表都是二手,他自己坦言从来不在新货店里买表。我问他为什么,他反问我“你觉得名表的意义在哪里”。一个问题问的我似乎有些尴尬,因为除了精美的工艺品,高昂的身价,漂亮的首饰外,我想不出什么特别的意义。他说“这就对了。别人花三十万买到一只江诗丹顿,而同样的东西我在二手市场上十五万就买来了。真正戴在手上的效果一摸一样,没有什么人会可以的问你是否是全新购入还是二手。无论作为认识爱表朋友的媒介还是显示身价的首饰,这只表都已经达到了目的。”一番话说我的落荒而逃,想要反驳但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在这类朋友眼中,似乎已经看透了腕表的性质。至于是否如新般精致完美,是否如出厂那样纯洁干净完美似艺术品,在他们眼中已经完全不重要。腕表如同人民币一样,暂新硬挺的新币也是一百,皱皱巴巴的旧钱还是能当一百花出去。表成了一个符号而已。说道二手表低廉的价格问题,可以说全新表的价格九九成是大幅度高过二手表的,其中无外乎有厂家的利润,代理商零售商的利润,还有各种类似关税等等的成本在内。而即使一只新表之戴过一分钟(用二手车的说法就是轮胎粘粘地),再售出的话,就沦为了二手表,甚至连塑胶包装都未撕去就沦为二手表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们说二手价,首先砍去的就是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关税汇率等水分。它的估价基础,一定是全球最低的那个市场售价作为基准的,越是高税的地区,水分就越大。其次被挤出来的一块大水分,就是“保证权”和“选择权”。作为一个去正规店铺购买全新腕表的消费者,首先得到了正规店铺以信誉带来的保证权力,也就是我们说的“保证真货,保证全部原装,保证全新,一定期限保修”的利益,另一个就是选择权,我们进入授权表店以后,有权利选择各种的款式,包括同样款式的不同色面,不同配置。然而对于二手表来说,这个保证权和选择权则都被“消费”掉或部分消费掉了。最好的澳门当铺也只有“保真保修”的服务。 买家仅仅能在现有货色的基础上作出更狭窄的选择。但对于非常低廉的价格来说,买家对损失的这些权利也置若罔闻忽略不见。好在很多人相当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怕就怕一些总想捡漏的人,走眼后不反思自己的路线不对手法不灵,只会怨天尤人。另一个二手表占据优势的方面,就是一些停产款式甚至古董款式,只能在二手市场上觅得。确实有一批人对古老的款式趋势若鹜,只好在二手市场上搜寻找获。所以一时间,真假古董,拼装,翻新,贼赃等等货色都流行在二手市场。作为买家的玩家用家们,最要学会的,就是鉴别问题货。这点需要较深的功力,也是最有趣的学习分享过程。有人说,不玩二手表的人,就不算很懂表的人,二手表水深练人。在某种程度上,我是赞成这个说法的。另个方面看,绝大部分的品牌和代理零售商们,大都不愿意讨论到自己品牌的二手价。因为除了个别象百达翡丽、沛纳海、劳力士的部分新表款式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超定价卖出,古董款式也如火如荼的被炒上天外,还真很难找到第四个牌子可以并列到这第一集团来。在我看来,正视自己的二手产品市场反而是厂家应该努力关注的事情。一只表戴半辈子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腕表作为高价值流行商品甚至投资品将越来越火热。二手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二百五十周年的江诗丹顿和零七年的欧米茄专题拍卖都曾经借安蒂古伦拍卖行之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大肆的宣传,也创造了一些“惊人”的成交记录,但事实上对二手市场的影响从现在看来,并没有激起什么大波澜,好像在湖水里扔进了一个石头,一些涟漪后,又恢复了平静。我看并非是简单的时势造英雄,自身产品的素质包括服务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功。所以二手市场的架构体系的形成,本身就是内外功两者的微妙结合,想改变,尤其是逆水行舟,鲤鱼跳龙门化龙的难度那是相当的大。(完)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05
在我而言,“尊重原配”是有顺序可言的。 如果看到其他环节都非常棒,仅仅指针非原配(那种原配指针又容易找到)的情况,我也会坚决拿下。 如果全部都完全原装,但状态整理的已经很差了,我想我会放弃。 因为翻新步是几乎不可逆的。 指针把头等等都可以换,但打磨过度的外壳等就不可能再回头。 所以我挑选的步骤则是:先看不可更换的部分,再看可更换的,最后看可以轻易更换到的 1.外壳(中框),后盖。 2.带(好品的1601的带比面更难找,所以在前) 3.面盘 4.牙圈(牙圈也好找到,但最好旧度和色泽都适配,另外牙圈比指针等贵,所以在前) 5.指针,把头我觉得,判断一只腕表的状况,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断定结论. 因为每个人的要求不同. 譬如表迷可能会对某个非重要螺丝是否原装都耿耿于怀, 但很多维修师,觉得只要尺寸合适,无所谓. 甚至只要运行正常,原装不原装也无所谓. 他们很多人觉得表能走,能走好就OK. 我记得拿一只贵价表去表行,想换掉花了的针, 但师傅说:能走就可以,又不影响什么... 所以,同样的问题不同人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发烧友可能觉得无法容忍,不完美.担心中. 但有的人可能觉得根本不会影响走动,没问题的!!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05
傷痕,滄桑和回憶 年輕人,把那叫傷痕.中年人,把那叫滄桑.老年人,把那叫回憶. 一個人, 學會接受傷痕累累, 學會容忍, 學會寬容和理解的時候. 他, 就開始步入中年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從來沒有讓自己的腕表受過傷。但我想,即使是那些絕大多數時間躺在保險櫃中的頂級系列,也會在日常偶爾配戴的時候,留下極輕微的痕迹吧。我認識的很多朋友,沒有那麽多的表。幾塊十幾塊換著戴,難免會磕磕碰碰,難免會留下一些痕迹。當然,一個愛表之人遇見自己的表受傷的時候,一定會很心痛。 是人在追求其夢想的過程中留下的表的傷痕,最有代表性的是歐米家的 Speedmaster – 登月系列,曾經在OMEGA博物館看到阿波羅登月時NASA實際用過的Speed master 可以說是傷痕累累,因爲Speed master至今爲止依然使用的是高強度塑膠爲表面,當時也不例外。這樣的傷痕是很有說服力的。這個表壇也有幾位朋友有Speed master,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刮花,個人認爲稍微有些傷痕未曾不好。 例如:最近留在我腦海中的記憶,電車上座在我身旁的老年紳士的薄型佈滿傷痕的AP ,絕對不 耀眼的表,但是在那老先生看表的一霎那,我從那老先生沈默的嘴邊,和那傷痕AP上,看到了他的風格,品質。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給表造成的傷痕,例如:騎自行車摔下來給表造成的傷,你淘氣的兒子用牙咬的傷……雖然這些不能跟NASA宇航員登月時給表造成的傷痕相比,但畢竟是我們生活中可以回憶的一部分。 現在浮現在我眼前一個情景-------坐在沙發上的老人,獨自喝著威士卡,桌子的一角放著好多表,金的,銀的,新的,舊的,老人在燈光下,獨自尋找著,拿起了一塊傷痕累累的舊表,喝了一口威士卡,然後把表放到耳邊,仔細的聆聽。。。。。。。。。。。。。 大家如果也到了晚年,能夠有這麽一隻傷痕累累的老表,一定會因爲它而感到驕傲。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09
ROLEX!! 从厂家,到代理,从RSC,到民间维修,再到大部分用户, 基本都只当它是一只表,是一个工具, 一个耐操的,走的很准的表. 而不是当它是珠宝,是艺术品. 所以,基本都是相对粗糙对待. 然而品牌大把广告 ,把计时工具宣传成艺术品, 把一堆 铜铁齿轮用高于同重黄金若干倍的高价卖给我们。 然后再用修自行车的粗糙手法,来修理我们的表。 收费,则是修复艺术品的收费。 坦率说:在我们(消费者)听信厂家的宣传,把腕表当做艺术品看待的时候, 厂家有真的把腕表作为艺术品看待吗? 尤其是:售后维护有没有把腕表当做艺术品看待来维护? 我认识很多维修师父,超过八成的认为,修表只要搞到表走的好就OK了。 还有个老师父,开盖划伤了我的劳力士,他看我一脸气愤的样子说: “这有什么呢,这影响你的表走吗,它不是照样走的好好的。。” 你和这种师父还有什么话说呢? 所以说: 其实是我们中了媒体的误导,绝大部分腕表只是仪器,只是工业产品, 根本不是什么艺术品。 如果你把它当做艺术品来看待,来要求, 那么爱的越深,就会伤的越深,最后受伤的只有自己脆弱的心了。我们寄托给腕表的感情也太深了,太复杂了。 如果如一般人,买表只是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此外,高档腕表的售后服务是几乎所有行业里最差的, 绝大部分都是“管杀不管埋”。 而且制表工业没有召回制度,设计上除了问题,都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整个售后行业还没有把名表当成“珠宝”来做维护,虽然维护收的亦然是“高档”的价格。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0
投资? 还是选其他吧. 表是玩具,是首饰.关键要看你玩表的目的性. 为了社交炫耀 还是为了欣赏上乘的工艺 为了上山下海耐操 是为了与众不同 还是为了收藏升值 总体来说, 劳仔是某个角度上的平衡的结果(大约就是几千美元的范畴) 也就是说在某个价位上综合值得分最高的一个牌子 牌子又靓,款式经典,又耐操,相对又保值 嗯就是它了. 如果价格上升到5万--10万美元 选ROLEX的人就会大幅度降低 因为10万美元的目的性不是在上山下海耐操 而是罕有性,收藏性,增值性,艺术性厂家设计和客户审美要求是相互影响的ROLEX在六,七十年代()流行 其实和其走时精确,坚固耐用有关 这点大家都知道 但到机械表势微的七,八十年代为什么还依然坚挺 我和一些朋友也探讨过: 其一是款式相对单一 在瑞士表厂全面衰落的年代,外观配件和内部配件都不怎么好拿到 而ROLEX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机芯的款式型号都很单一 在市场上很好找到可以更换的零件 譬如你的狗牙圈坏了,你可以随时找到一个狗牙圈(台湾是不是叫太阳圈)来替换 甚至有港装的民间配件可以换 而如果你的GP,PP或者AP的外圈坏了 这个外圈就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更换 或者的某个零件坏了 市场上就很多,量大到随便找到,实在找不到,拆旧货也可以搞到 但如果是什么GP,AP,PP的零件坏了,没有厂家支持的话,就很难搞到. 这和ROLEX的发行量有关系 也和它的经营策略有关系 另外 在当年绝大多数人不知钟表艺术(打磨倒角雕刻镂空珐稂)为何物的时候 如何判断一只表的档次 当年可没有这么快捷的咨询网络 只有三点: 第一,牌子亮,大家都要认识.好象奔驰车.你开个什么莲花当年没人认识的. 第二,要走得准,要耐用.随便丢丢地上依然没问题才是好表. 第三,要有够分量的金.黄金对于老辈人的意义,不言而喻,有重手的金才有价值感. 即使现在,有八两黄金在手的感觉也不会多差吧?因为ROLEX能满足以上几个大众对好表的要求 所以在市场上才足够流行 而也因为那时候钟表艺术并不值钱 所以ROLEX在当铺才能被"最认可" 因为再差,这个牌子有人认,配件好换,又有重手黄金做底, 当铺也愿意做. 所以呢 ROLEX在那个年代的流行 和那个年代钟表艺术的衰落,外在价值被重视,文化的层面, 厂方的策略,二手市场的影响等等都有关系 而这几点也是相互影响的八十年代,ROLEX推行全面文化集中策略. 何爲:全面文化集中策略? 在OYSTER系列中全面推廣:永動+DATEJUST+COSC 這樣便於凸現産品形象. 在這中策略下,ROLEX停止了除超薄CELLINI外的所有手上鏈款式的生産. 包括著名的DAYTONA.(用V記727) 而之後的DAYTANA也全面推行OYSTER和永動,加上了COSC,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雛形 (當然最早自動是ZENITH芯) 我仔細看過這個芯的零件,做的很用心,讓人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 不象現在的某些大牌,低價系列就做的很爛,隨便用毛坯級別的ETA去糊人. 幸哉!毛坯ETA也可以走的算准,便又理所當然的騙到一筆 但拆開機芯就讓你感覺到很強的失落. ROLEX最大的優勢,在於一直以來品牌的整體性非常好 也就是說:即使最便宜的系列也做的很用心,不會騙人. 注意看現在最便宜的16200,和最貴的DATE-DAY 其實芯真正的區別只在少了星期功能. 一樣的結構,一樣的打磨,一樣的COSC.我曾经问过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表友 为什么喜欢ROLEX,尤其喜欢金劳 (他买了很多全金的DAY-DATE,各种面色) 他讲: 第一他不怎么懂所谓钟表艺术,在他眼里看来,能五十年还可以走的十分精确,不会轻易坏,防水好,跑的好(上链效率高),就是好表的基础. ROLEX能看到的部分,他觉得已经很精致了,不比其他什么牌子差. 第二,他还是讲他不懂钟表艺术,他说"不能说刻几个花儿在芯上就代表是什么艺术",他只认可黄金,这种恒久不变的东西,当然他不能接受直接戴个大金链在手上,所以戴够重手的金劳仔在手上有种很踏实的感觉. 第三,他又讲他不懂什么钟表艺术(哈),他说什么乱七八糟的功能,他老了,根本也看不清楚,也没有年轻时候那么多好奇和玩的心.表戴在手上一定要看的清楚,清爽.这也就足够了.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1
这二十年 高档腕表的身份最大的改变 是由计时器变为更加昂贵的珠宝,首饰,个性象征和投资品 五十年前表虽然贵,但也没贵到今天这个程度 五十年前人们买表,无论如何也是用来戴在手上看时间的. 而今 本身只不过是大工业生产的东西 在厂家的策略下 开始讲个性,讲限量,讲投资价值, 开始订价都买不到,还要溢价去追. 所以ROLEX从曾经是"最好的表"变成"并非最高级的表" 也是这二十年来瑞士钟表人本身的改变 70-80年代石英浪潮一役 瑞士人终于明白,终于了解 机械表单纯做的好,走的准是没用的 到80年代末 PATEK在89年150周年时候开始扯旗宣告现代钟表艺术时代的到来 限量,精致修饰,超级复杂 夹杂在对拍卖会过程的狂热控制下 腕表艺术以全新的姿态重出江湖 人们开始疯掉了 本来落在古董店没人问津的古董表 加了一百倍一千倍的价格 在拍卖会卖出,被有钱的人们收藏 本来在表店有折扣,有东西送也卖不掉的款式 在厂家,代理,零售商,二手商,拍卖会的共同"策划"下 不但没折扣,而且还有的要溢价 不但没货,而且等都不给你等的机会 很多人象搞传销一样疯狂 从A级买到B级 从B级捐款到C级 这样就可以拿到一般人拿不到的万年历,计时,珐稂,镂空 有钱人在拿钱给自己买表的同时 混淆了爱好大还是面子大的最大问题 如今这二十年影响并改变整个瑞士钟表格局的 令若干品牌瞻于马首的 就是那个小小的私人家族公司PATEK 全瑞士甚至全世界的腕表集团都在看PATEK会出什么,会做什么,会怎么卖 会卖的怎么样,会如何如何 虽然他家不是最赚钱的,不是最大的,但一定是最受关注的. 这就是品牌行销的魅力 这就是操控市场的成功 无论如何疯狂 无论如何不理智 自己已经是疯狂者的一份子 不怪PP太狡猾 只怪自己陷的太深 只怪自己赚钱太少 买ROLEX 还是买PATEK 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上帝要毁灭谁 就会先让它疯狂 这个世界上量产的玩具. 什么是需要还什么超定价买的? 想来想去 唯有腕表每只表能用几克黄金啊? 借口是大大的 刀磨的是快快的 反正是奢侈品 你不买他不买,还是有人买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1
我们被迫要更新一个新观念:价格高低和腕表本身的素质没有关系(譬如走时、耐用、质量等等)就好像一张几十万的油画一样,不会和本人很像起码没有三块钱一张的照片像錶走不準,要它何用?以現代科技而言,機械錶要走得穩和準,廠商只要多花一點心思就可做到,否則那來這麼多的平價天文台錶。我覺得高價錶更應以更高標準看待,PP打磨再好,也還稱不上是藝術品,它廣告所謂完美的工藝不是應該包括準度在內嗎?以我個人而言,現代機械錶每日誤差五秒已是極限,個人使用經驗,現代pp不是以穩、準見長,(老pp 1例外)。現代PP價格一再高漲,品管卻未見提升,如果日差連基本的天文台標準都做不到,那麼一則是廠商不用心,一則是他的240及315機芯先天不良( 240的表現尚可,但見過好幾隻用315機芯的瑕疪品,放在王永昌待修)。奉勸各位不要再陷入品牌迷思了,花個二、三十萬到數百萬,買一隻準確度還比不上eta機芯,虛有其表的所謂傳家寶,情何以堪?所以我買高價錶除了要用放大鏡仔細挑外觀瑕疪外,另外一定要求上測錶機測試,以免買後後悔,還要找理由自我安慰。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1
我是天生不喜歡繁瑣的人, 包括程式,禮儀,過程,和所有的規則. 原因,可能是簡單的我無法承受那麽多的事端吧. 簡單的表,有簡單的味道. 如同夏末那淡淡的橘子花初開 如深秋路邊靜靜飄落的黃葉 如果說雙追三問萬年曆一體的表,是那米開朗基羅的龐大西斯庭, 那簡單的兩針手動,就是倫伯朗的四寸小像 簡單,不等於不深邃 如果說自鳴月相陀飛輪是馬勒那一大套的冗長合集 那簡單的兩針手動,就是莫札特筆小的三二小節的小品 簡單,不能於沒有靈性 於是,簡單卻可以包含真正靈魂的表,是我的最愛,他們永遠看不膩,永遠不過時,永遠可以讓你感覺到恬靜,平淡和舒緩. 簡單的味道, 就是家中晚餐桌上一碗熱熱的粥,兩碟淡淡的小菜. 它給你的味道, 淡到心恬...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2
奢侈品的最大特征就是: 品牌的价值大. 可以随便去看看LV的包包,真假的价格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质量细节差多少? 这就是书法真迹和复印件的差别. 99%的相似, 但价格只有1%. 论表, ETA之福,是造就了物美价廉 ETA之祸,是为造假提供了最直接的源泉. 很便宜的表,就可以走的很准, 甚至,真表假表都用一个型号的芯. 对于那些买了ETA就装壳的厂家, 假表带来的危害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不仅仅是牌子而已) 必须要自己造芯! 最低限度也要自己改造属于自己结构特色的芯! 象OMEGA 的1120或 2500,象IWC改的7750,象PANERAI改的6497. 否则, 假表和真表的区别,将逐渐模糊. 1.镀金属于妥协,所以,我不买. 全盘模仿也就是抄袭,下流角色做的事情,不值得一提.所以,我也不买. 当然, PATEK的5022,用了BREGUET的字体, 那叫致敬! 这和抄袭最大的区别是: 抄袭靠全面模仿来卖货. 致敬靠本身品牌的实力. 2. 品牌的价值永远大于功能的价值. 一只大三针的ROLEX贵过北京陀飞轮很多倍. 3. 品牌的价值包括了很多,我不敢卖弄, 但一定, 不仅仅是壳的成本加芯的成本而已. 4.没有人可以仿造出很象的PP,ROLEX,JLC等 因为造芯的成本太高. 5.画皮难画骨 产品的神韵最难仿造. 那一点点神韵 要花上几十倍的努力和时间. 6. 买贵价表的只有两种人: 有钱人和爱表人. 而已.機械表重新復興,靠什麽? 歷史&藝術 再加上人們的那種"情節" 這種情節,包含了永恒,機械魅力,獨有,精致等等感覺. * 綜觀這五六年,瑞士鐘錶甚至彼鄰德國都是百花齊放,可謂衆彩紛呈. 但靜心細觀, 用心做表者少, 渾水摸魚者多. 很多牌子買上一段陳舊的歷史,幾十美元買只毛坯ETA,設計甚至抄襲個款式就可以賣幾千美元, 我不認爲這樣的牌子會久. 還有的牌子,拼命的設計新的功能 雖然看到新的機械功能,對於表迷來說是值得喜悅的 但, 我發現現在有個不好的現象, 就是只知道種樹, 不知道培育. 一個新東西出來,可能有毛病,也可能不完美. 但不去改良,不去深化, 沒幾年這個新的就停産, 再去重新做其他的新 似乎只有不斷的造新,才可以吸引人們的眼球. 我覺得這是挖肉補瘡的概念. 嘩衆取寵, 毫無意義! 瑞士的機械結構,是經過幾百年的昇華達到今天的高度的. 我們看一隻普通的ROLEX的3135. 是經過了整整五十年的修正, 從10系列,到70,3035,才到今天幾乎無可挑剔的3135. 本質和特性不變,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 這才是讓人信賴的做法, 這才是讓人稱讚的做法. 現代有的廠家, 別說是不斷完善, 可能過幾年,連牌子都不見了蹤影, 讓人怎麽相信你? 我相信只有不斷的沈澱,不斷的修正, 才可以達到醍醐的級別, 才是瑞士真正的精髓. 可以說,其實作爲各個功能, 在百年前已經幾乎都發明了, 現代應該去做的,是完善和完美. 不要再去搞一個陀飛不行上兩個,兩個不行上三個,三個不行呢? 不要再去搞那些今天吸引了眼球,明天就需要拿去維修的浮燥之作! 在今後十年,將是機械表的第二個黃金期,就是淘汰戰! 有實力,有真正用心的廠家, 才會留下 我不感說再過十幾二十年哪些牌子會在,哪些牌子會衰退到滅亡 但可以肯定是的, 一個好的品牌,必須是: 1.獨立個性, 2.用心做表,精益求精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2
前言:关于卖家: 就一句话,选表不如选卖家. 一个好的二手表交易商,是诚信的. 更不可能"收了钱跑掉"!! 这点请一定注意网络风险. 对于没有把握的交易,对于不了解的卖家. 请放弃交易. * 一.照片问题: 1.低光线照片或低清晰度照片 根本看不清楚表的细节情况. 比如品像,原装程度等等. 2.不完整照片.比如缺几个表耳,只照中间部分的. 也许买回来就有一个耳是歪的, 或是后墙锈蚀大,裁减过的图片。 3.太侧面或大角度的照片, 可能隐藏一些缺陷或问题 4.黑白或怀旧照片, 也可能隐藏一些缺陷或问题 5.有明显电脑修饰痕迹的照片. . 所以:照片一定要完整,清晰,光线好,角度正. 最好有: 1.正面 2.背面 3.侧面(把头面) 4.芯(如果是自动应该将摆陀转动,有两张最好,可以看到细节部分) 的全部照片. 二.描述问题 1.关于玻璃的描述. 如是原装玻璃应该标明. 不标明者,视为后装. 2.表把问题 表把有原配(本表原配) 原装(完全一样的型号的新把头) 原厂(同样厂但不同型号或不同时期的把头) 后配(可能是些垃圾把头或其他牌子的把头) 三.表盘问题 1.原装表盘 2.翻写表盘(可能整个的漆面还是原装的,但上面的字是后写的) 注意局部补漆,有的时候表盘的部分底漆脱落,会局部补漆. 3.翻新表盘,整个面重新打磨后上漆,写字. 4.非原装表盘(后配同款表盘或其他品牌的表盘,值得注意) 注意时标有死活之分,后者更有迷惑性. 值得注意的几个死穴: 1SS,由于那地方多是弧面边缘,翻写困难。 2。刻度是否被打圆。死刻度翻新后多会被打圆 3。标志。标志被翘过后,多在脚处有变形 4。背面。一般的翻新,水平再高,也会在背面留下重新喷漆或打磨的痕迹。 如果是活时标、摘下后重新安装,也有焊接或粘连的痕迹。 表盘是否翻新需要比较深的功力,请大家慢慢琢磨学习. 还要注意的几点是: 漆:原厂漆的颜色和质地,工艺大多很好。注意光泽度,深浅过度,放射线等处理.现在市面上翻新的难度大些的是黑面,容易辨认. 字:用放大镜可以看出差别.尤其注意字的角,这点ROLEX做的很好. 指针:指针是否重新电镀,通常可拆下来后看出来.后补的夜光也可以辨认 夜光:夜光会自然老化.刻度部分的夜光,要注意和指针的色泽是否一致.另外,一般后补的夜光只能亮一小时甚至更短,而原装的可以亮至少5小时以上. 四:表带问题 1.皮带是否原装,问题不大.因为本身价值不高且不耐用.但注意是否有原装带扣. 尤其注意ROLEX,OMEGA等带扣的描述."金带扣"有镀金,包金和实金的区别, 一定要问清楚.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 甚至实心不锈钢和电镀材料的价格现在都差好几倍,一定要看清楚问清楚. 2.金属带. 有原装和原品牌之分. 还有ROLEX或TUDOR有原装带,港带,台带之分. 照片看起来可能区别不大,但实物差距很大. 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十倍) 甚至还有人换一些金属带的局部,造成表带中部分有假. 比如带卡头和卡尾.这样光看这些部分便容易中招. 有后紧过的表带,戴很短时间会松掉,要注意. 五.表壳问题. 现在的卖家为了有更好的卖像,大多把表壳进行抛光. 这样的抛光一般分为软抛光和硬抛光. 1.软抛光大多用K金布,抛光剂进行.为的是使金属的光泽度更好. 对表壳整体没有影响. 2.硬抛光. 有抛光机器进行的,用沙轮或油轮布轮将表壳上的伤痕打掉一层. 让表看起来更新.但水平不高的师傅往往会破坏表壳的曲线. 硬朗的线条会消失,看起来没有了神采. 还有用车床车的,香港做的ROLEX抛光多用. 车出来的壳,线条完美,镜面光泽度好.几乎可以和新表比美. 唯一的,是整个表小了那么一圈. 而且可以从某些细节的角度看出来. * 一般来说, 钢表在配戴到古董级别的时候,后框内都会有一点点锈噬. 这很正常,但注意如果螺丝口锈的合不住了, 那就是大问题了.还要注意表壳的变形. 很多压盖的老表后盖变形严重, 刚拿到手里还能挂住,一撬之后, 便不能压住了. * 半钢的表壳,会有人重新电镀. 但几乎可以轻易的从后盖里面的棱角处看出来. * 很多金表拿起来很重手,其实是里面的固机圈的重量, 那大都是铜的,很大很重,其实K金部分只有很少的一点点而已。 六。机芯的问题: 这是一只表最复杂的问题了。(这部分我摘了王进龙先生的论述) 首先核对原厂是否有生产此种机芯? 其板路风格对否? 观察机芯有无严重氧化生锈、刮伤? 机板上的小螺丝钉是否缺少? 转二、三圈发条,查看表在正、反、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是否会走? 检视摆轮的真圆度和水平是否正常? 摆轮来回摆动的劲道,是否理想? 转紧发条的过程是否顺畅? 转发条时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与其设计相关,跟机芯优劣,并无绝对的关系。 拉出把头,把时针转一圈,再检视时分针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附有日历,则视日历是否会正常地往前跳,然後核对标准时间。 瑞士、英国、法国制造之贵金属表壳,大部份都烙有贵金属烙印;美国表则会烙出14K或18K金等字样。这些约一平方公厘(1 mm2)印的小烙印,为辨别真、假表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但必须以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查看。 机芯和表壳是否密合? 盖好底盖,前後左右轻摇手表,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 不同的自动表,自动盘运转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声音,并非不良。 如果是多功能表,把时间转24小时,看日期、星期、月相会是否正常的往前跳? 一般测试快速调校按钮,通常把针转到午夜後六点,再按下调校钮,查看日期、星期、月相、月份是否可调校? 假如是万年历,则须测试大、小月,闰月,闰年是否正确? 计时表,须要操作马表的启动、停止,归零功能是否正常? 二个小计时盘的分针、时针是否会走? 如有先进的电子测表机,马上就可测出手表一天的秒差及不同方位的误差是否合理?游丝、摆轮去回的等距、等时,即俗称大、小摆幅的误差,是否正常? 摆轮回转半径的度数是否正常?一个没有经过二手市场锻炼的钟表玩家 似乎有一些遗憾 二手表是最锻炼人的 全新的表,玩起来只要钱够就OK 二手表除了技术,还要有运气.很多表,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年, 中间发生过什么很难说 没有资料可查的,更要凭经验 但往往最有趣的,就是查证这些东西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5
其实消费者,最初级的要求是: A.走的准, B.不容易坏. 达到这两点,才是一只表最最最基础的因素. 其次才是文化,艺术与背景. * 现代很多顶级表大多数因为价格问题,被人们锁在保险柜中. 一年戴不了几次, 多不见风雨,保持了艺术品的本质.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6
想不起來是什麽時候開始喜歡黃金了,只記得,剛開始自己選表買的時候,最注重的是機芯.那時候喜歡把錢花在所謂的"刀刃"上.於是,鋼表便成了首選.我不知道,瑞士現代的製錶工藝到底有多少種鋼去做表殼.但1.L應該是最常用的吧.接觸了相當古董表後,我發現了一個鋼殼最致命的弱點:會鏽.即使是號稱鋼王的904號鋼,在經過了幾十年的使用後,依然會在後蓋內牆裏,留下人的汗液腐蝕的痕迹.(因爲人的汗水會滲到後蓋和中框的結合處,尤其是經過維修後的表,後蓋往往沒有原廠擰的緊,那個縫隙足夠讓汗水滲入)如果不注意保養,這些小坑便會影響防水的效果.而且給人心理上一個小小的陰影.我的表被腐蝕了....... 鋼殼的另外一個缺陷,是會輕微的整體變形.我想,這和製作的工藝一定有關係.看過一些古董鋼表,後蓋和中框會出現一些縫隙.我想,這和鋼殼的變形有關.有內應力的原因,也有外力干擾的原因.但不管怎麽說,這對於表殼來說,都是夠麻煩的事情.因爲直接影響到了防水的效果和視覺的完美程度.鋼殼的第三個弱點,不能說是缺點,是防磁性能.隨著家電等帶磁性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的時候,回避磁力應該成爲腕表的一個重要的性能.我沒有資料說鋼殼和K金殼對於磁的遮罩和剩餘磁力的保留有多大區別,但有搞物理的朋友告訴過我,這兩點上鋼殼要輸掉的.如果說鋼殼還有弱點,那一定是過敏和無法進行高端工藝加工了.很多人都知道含鎳不低的904鋼會讓部分人過敏,但也聽過一些過敏體制的人,對一般的316L也會過敏.這時候,鋼表便成爲了你的敵人.鋼材無法進行高端的工藝加工,這點有專業的朋友會從技術上解釋的很科學.我們會發現,很少有鋼表殼上有最頂級的打磨和工藝.這點和鋼表本身的價值有關,也和鋼的物理性能有關係. 玩表的人,都希望有一只好表。好表,誰都希望它長久.長久到能夠傳世.長久到能夠陪伴幾代人去體驗著人世間的滄桑.於是,比鋼材更優秀的金屬勝出了:金!無論是白金,黃金,玫瑰金,還是與他們沒甚關係卻更貴重的鉑.都是高檔腕表選擇的物件.其原因無非有二:1.優良的物理性能 2.高貴的身份。儘管現代的鐘錶業, 也在使用鋼材作爲表殼的原料,但鋼材的廉價性使它永遠不登大雅之堂.一個最樸素的道理:鋼的重量是以噸來計算的,而黃金是以克爲單位計算的。兩者的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就是我所謂的"好表崇金"最原始的道理吧。 在70年代前,黃金實在是一種真正昂貴的金屬,很多表廠爲了降低成本,分別推出了9K,14K等低比例的版本。甚至美國在70年代前的法律還規定了14K以上的金便是高比例貴金屬,要收繳更高的稅。以至於很多在美國發行的腕表爲了少繳納稅只敢用14K作爲外殼。現代的高檔腕表,已經通用18K作爲普及材料。18K黃金由10%的青銅(18K白金是 10%的鈀、18K玫瑰金是10%的紅銅)、15%的銀與75%的黃金所組成。純金實在是太軟了,所以在腕表上使用時多數以合金的形式出現。用較大比例紅銅做的金合金,顔色呈現粉紅或玫瑰色澤,這就是紅金。因爲紅金曾經看起來較奢華而在南美一帶受歡迎,所以有人也叫它"美利堅金"。白金是鉑金價值飆升的時期的産物,在二三十年代開始較多人認識。人們發現,很神奇地,將金和鈀混合在一起,原本金的黃色就變得與鉑相像。鈀是製作金合金的重要仲介原料,它的名字也有守護神的意思,與貴金屬的合作如魚得水。在蘇聯放棄國營壟斷,實行市場調節價格後,它的售價也在這十多年有大幅度增長。鉑金是金屬中最稀少最珍貴的,因而也是最昂貴的。這是一種灰白金屬。人們於1735年在烏拉爾山脈首次見識它,當時以爲價值並不高。19世紀時期,鉑金比黃金要便宜許多。當鉑發揮了在工業上的用途後,鉑的身價開始暴漲,現在其交易價格比黃金要高很多。成爲幾乎最昂貴的外殼製作材料。在瑞士本土製造的18金外殼,一定有瑞士聯邦保證純度的記號。古代的瑞士全境有17個正式的檢驗地點。主要的是拉夏德芬,班尼魯,沙夫豪森,那沙泰爾,巴耐爾,貝倫,日內瓦等。最常見的護國女神頭像說明受檢地點是拉夏德芬.而帶有數位的旗幟型標記更說明了具體的製作工廠。大約從1995年後,幾乎所有的金屬標記無論純度 ,材質如何,全部更改爲聖伯那狗頭。不同的純度,材質只在下面進行說明。不同於以前的各種有趣的印記。 愛上黃金,應該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同樣的道理,一個愛表之人,拿半年的薪水買自己喜歡的一隻表,會讓同樣薪水而不愛表的人所不理解.這和收入沒有關係.不知道從哪天起,我開始喜歡研究K金表上各種各樣的印記.有代表加工廠家的,有代表純度的,有代表檢驗地方的,精細到和小米一樣大小的小標記,讓人拿著放大鏡看得心兒蕩漾,沈迷的緊....爲什麽鋼表就沒有這些?其實答案大家都知道:因爲K金外殼要比鋼的高級.在拍賣會上,18K的金表如此容易被接受,而鋼表的估價和其他就被多打折扣.在歐洲一些高級的店裏,甚至只賣K金表以顯示身份.我不是有錢人,但我卻情願追求更高級的腕表.於是,我發覺自己開始愛上了金表.我愛上那份手感,滑膩如絲,各種精美的打磨技術,在上面展現無疑.冶煉,壓鑄,焊接,粗加工,用滾動的木球乃至麂皮手工抛光。看過金殼的傳統打磨的朋友,都會驚歎那份優雅的繁瑣。我愛上那份重量,沈顛顛的在手上,隨時隨地的提醒你她的存在.有人說戴慣了金表的人不願意戴鋼表,覺得手會"飛",我相信這個說法。我愛上那份顔色,無論是展現傳統的黃金,還是現代低調的白金,甚至高雅不俗的玫瑰金,都給人一種貴謂,華麗,檔次的直覺衝擊.K金表戴幾個月後會輕微的暗淡,但這種暗淡不會繼續下去,甚至會起保護作用.我不喜歡用K金布經常去擦金表.我喜歡那份有歷史,有沈澱的輕微暗淡。我愛上那份柔軟,K金表比鋼表軟一些,容易出現磕碰的痕迹.但它缺比鋼表擁有了十足的"柔韌",即使再大力的意外摧殘,它也只會傷及部分,而不象鋼表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古董表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什麽感覺。我愛上那份高檔,每個K金表都有那麽幾個說明身份的標記,讓人很陶醉,很向往.很向往那遙遠的工人在熔爐邊,在轉桶旁的尊敬(金匠的地位和普通鋼鐵工人的工作無法相提並論),讓人陶醉的是那黃金的魅力,自古以來的魅力,永不磨滅的魅力...... 沈醉于金。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6
回到故事, King Midas金手指的故事,讓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我一直追求的,得到的,失去的. 我很難將自己的心境用文字重現.因爲畢竟人們的理解是不同的. * 說到表, 我認識的玩表的朋友,都在追. 追自己沒有玩過的,希望擁有的表款,追求的那麽的渴望,那麽的迫切. 可, 有朝一日,愛表入手.自己又是怎麽對待的呢? 因爲種種原因,也許這時候這只表已經不能帶給你快樂了,甚至帶來了難堪和痛苦. 一如King Midas的金手指 這時候怎麽辦? * 我也知道一些朋友買了很好的表,但玩過幾天便要賣掉. 當然我不反對賣掉自己的表,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別人無權利干涉 但, 也許再多戴幾天,等這些表真正溶入了你的生活 等你真正的理解這些好表,理解製作者的那一份心血 理解背後的文化,故事,理解自己和表的那一份脈動 你可能是捨不得賣掉它的. 我相當讚賞北京王寂說過的一句話: "好表,是要慢慢品味的" * 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過一句話:   「對一個小孩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 愛表者PP如是說: 對一個愛表人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可以輕易擁有所有想要的表. * 妳貼著我的脈搏入睡 我感受妳的心跳沈寂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7
GS宣稱的無非如下: 1.-3-----+5秒 2.6方位校正 稍微有點常識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標準是明顯針對COSC制訂的。 從宣傳上講是“超越COSC” 但超越了有多少呢? 從現代的製錶工業來看,只要稍加調校, 隨便的ETA就可以達到COSC。 也就是說COSC的標準對於現代的製錶工業來說已經是易如反掌 真正背後的意義只在商業目的而已。 那麽,GS如何算的上是超越呢? 我們知道真正的超越不是概念上多了兩秒或一個方位而已, 如果瑞士人修改COSC, 增加一個方位,減少一秒的正負值。 每年依然會有現在這麽多的機械表達到這個概念的。 真正的高檔表,現在的賣點惟有在藝術性,也就是人性上找突破口, 精確度其實早已經作爲過時的理念了 人們花幾十萬幾百萬去買表, 爲的是品牌,地位,藝術。 誰還會去比精確度? 如果精確度是第一位的, 那隨便的幾百塊的電子錶就可以打翻最貴PATEK,ALANGE。 所以精確度只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就好了。 比如一天幾秒內的級別。 誰也不會再去計較是一天誤差3秒高級還是5秒高級。 GS偏偏去鑽了這個牛角尖 准! 准到什麽地步? 那個準確度和方位校,即使對於中檔的有COSC的瑞士表來說, 也不過是半斤八兩的水平。 日本人鑽的這個牛角尖, 再次說明他們忽略了,或說根本忘記了高檔鐘錶的賣點並非在高檔的科技 而是在人性化的藝術介入上。 所以依然 GS只有日本本土的人們在崇尚自己的“自豪”。 GS也永遠不可能和瑞士表去比, 畢竟文化和歷史是不可重建的 就象你可以建造比金字塔更高的樓 但卻不能重建金字塔的文化。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19
芯的档次有三点制约: 1.结构 2.材料 3.工艺 一是很多表厂在努力改良的,但从现代看,改良的最大方面, 1是自动系统 2是调校系统 ETA创造的五珠轴承结构,现在看来上链的效率和耐用度并不很理想. 相反象ROLEX和GP的销杆结构却一直经典. ROLEX的红轮也是个经典. 现代的快慢针已经逐渐被淘汰,无卡度成为一个经典. ROLEX的3135.,OMEGA的同轴2500,JLC,PATEK ,AP3090都使用无卡度, 靠摆轮本身进行调整,就是一个档次的划分. 传统的鹅颈再次复兴,如ALANGE和GO. 尤其是GO的双鹅颈,一方面调整外桩的偏摆,一方面调整内桩的精确度. 这些都是普通ETA没办法企及的.材料之说, 现代无非是德国的镍银夹板和瑞士传统的铜合金夹板. 镀层高档的都用了铑. 工艺是最主要的. 同样的ETA, 毛坯只是几十美元, 如果经过镀层,打磨日内瓦条纹,圆珍珠花纹, 进行倒角等工艺, 这样下来的成本就是几百美元. 说白了,是工艺更值钱,手工更值钱吧. 看看日内瓦印记的要求, 不都大多都是在打磨工艺上做文章吗? * 这如同同样的一棵白菜. 给我炒一道菜,价值5块钱. 给国家级别烹饪大师做,价值100块,甚至1000块. 这就是人的价值. 品牌的价值,艺术的价值.首先定义一下功能性打磨和装饰性打磨 在机芯上,与运作接触面无关的,一律属于装饰性打磨(美觀性打磨) 论功能性打磨的话,就牵扯加工精度,配合等方面,可以说,几乎所有可以正常运行的表, 都少不了功能性打磨。装饰性(修饰性)的打磨,其实很多都是由功能性演变而来. 譬如: 日内瓦条纹,鱼鳞纹,沉孔,倒角,切角等等.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些功能有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而现代,则是提升产品价值和增强美观的重要方式. * 我不相信人手控制的尺度会比机械更完美. 毕竟因为手工的非可控因素太多,尤其是人手对精密度达到的级别, 一定不及机械(尤其是电脑控制的先进机械过程) 所以,我觉得要论完美,应该是机械加工的更完美吧. (如果打磨的要求和部位都一样的话) * 纯人手的根本意义,在于附加价值.也就是手工价值. 这点,在腕表上,其实可以理解为精神依托或精神价值. 对于那些仅仅用腕表看时间的人来说 这个价值,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去定义这个,我们经常会提及一个词:"毛坯级别芯" 说它毛坯,并非是它不能走或走的不好, 而是, 它没有经过修饰. 对于一般的使用者,毛坯级别芯足够了. 对于一个真正的玩家,要的就是复杂,就是美丽. 复杂和美丽是比较出来的. 双金属截断式锣丝摆轮和双层蓝钢游丝,从实用角度讲已经过时 现代的合金光摆及平游丝已经完全胜任温度和位置的变化,简单,成本低,走的很准. 但为什么玩家还在追那时候的东西? 因为两点: 1.早期的东西更多的体现了人的参与,现代则多是机械科技的力量 一个人手校的天文台摆轮和一个现代激光校的摆轮,效果可能后者更好,但玩家一点不希罕它 2.美观! 说雅一点叫:美其目,悦其心 表不同于汽车照相机,那些玩家参与的主动因素大些. 同样的照相机,不同的人玩,照片的素质完全不同 但表不同 主动参与性少些 所以,好的表 往往是共赏之!什么是共赏之?就是美其目,悦其心 复杂而精致的零件,美观的打磨和漂亮的设计.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色 这些都是远远超出现代廉价表所谓准确性或功能性打磨的领域了 这就是为什么资深玩家宁可选择走的不好的老怀表,也不选走的非常好的ETA的道理了 因为,索取方向不同. * 现代的瑞士表, 经历了石英的洗礼,已经更清楚的明确了自己的卖点在哪里 : 历史,艺术 没了这两点, 也就没了瑞士钟表的精髓或卖点 明白了这两点, 也就明白为什么70年代设计215不及现代的ALANGE(虽然这个比较有些不合理) 因为70年代的定位,瑞士人还没有从石英机械的战争中苏醒过来,尽管是PP,它的定位也不是历史,艺术这两点.所以出发点根本就不同.这是大环境决定的.为什么有人把50-60年代定义成机械表的黄金时代,因为那时候一方面机械表发展到了最高的告诉,第二个重要的是没有石英!人们肯为了艺术而艺术. 说的再通俗点,215并非是为了历史,艺术而诞生的东西.往前比,215和以前的手卷PP比是简单化了(再说实际一点是在艺术上退步了)和ALANGE比,A本身是为了历史,艺术(当然也少不了商业)诞生的,比不了.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的观点是: 现代的玩家不仅仅注重机械的运做和精确,更注重的, 乃是文化的渗透.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43
老百姓买表经验谈能戴的表才是好表,老百姓买表经验谈经常听到这句话,这也是一些玩表老手的经验之谈。所谓能戴,最重要的是1尺寸合适2可视性3有防水功能,结构相对不是很脆弱4维护方便这就是所谓:日戴其实每个人日常戴的表随身份和环境有很大不同我见过将AP的镂空当做日常戴的人,毕竟他有太多的表即使出了问题,也不怕。更何况他的生活环境真的如此悠闲雅致。但毕竟,本文是写给工薪阶层的,所以,讲些贴近老百姓消费水准和要求的观点比较好.1。尺寸:我觉得随人手腕的尺寸,真正适合男士日常戴的表直径应该在31(代表是中装ROLEX)到此40(代表做是ROLEX的SUB)之间。小于31,未免真的太小气,而且存在看不清楚表面的情况大于40,绝大多数表戴起来真的不舒服,会带来过多的磕碰和挂碍。尤其是常时间配戴更加不适一些太薄的表(整体才三毫米厚)真的只适合那种“白白白领”。我自己戴起来,觉得象一张纸一样脆弱。感觉拍拍桌子也会停,太恐怖了。太厚的表,也会有刮碍,引起不必要的磕碰。我戴过超过15MM厚的表,虽然个性,但真的很不爽。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弧度著名的大表培那海戴起来很舒服,原因就是弧度把握的很好。很多表厂的设计根本不顾及人体工程学,只为求新求异。结果戴起来相当的不爽。表再好,戴起来不爽,就没有了长期戴的欲望。除非它的魅力(或说价格)足以让你忘记不爽的手腕,比如戴上一只PATEK极厚的星月。另外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把头,把头太长或太大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容易咯手或碰撞。手卷表尽量选择把头大小适中,否则太小了上起链来真的是一种痛苦。2。可视性越是初入门的表迷,越是喜欢那些复杂的,看起来“专业”的表款。他们认为功能多就代表了高级。不置可否的,他们开始选择复杂的表。我自己也喜欢复杂的表,计时,闹表,日月星和我没有钱买的三问和万年历。但抛开金钱的限制,其实日常戴的表,一定要有很好的可视性。也就是说看时间要方便。一眼望上去上面有十几条针,那对视力绝对是一个考验。另外一点,多功能的表有个缺点,常年戴一定比简单功能的损坏性高,故障性高。日月星会有不跳的问题,计时会有归零的问题。陀飞轮和三问更是娇气。我不是挤兑复杂功能的表,我也是希望拥有复杂功能表的人。但我觉得对于一般的消费群体日常戴的话,尽量不要去选择那些太复杂的表吧。如果真正有经济实力,可以坏了三问不心疼再买几只的邓通之阶层,俺是不敢说话的。我的出发点,完全是一般消费层的出发点,说句俗话,是用老百姓的心态为老百姓思考。等俺有了钱,也戴上一只三问陀飞轮来日常伺候,那是多么的潇洒!!写着写着跑题了,哈。可视性很重要的是表盘的设计。包括颜色,功能,大小等。其中重要的是:小时针,分钟针和表盘的颜色对比。有反差的比较好认。比如ROLEX的SUB,OMEGA的SEAMASTER。都采用了指针和表盘最大反差的颜色设计。还有著名的PATEK的3919,黑针白面.或BREGUET的蓝钢针银色面。一眼看去就知道几点了。很好。有的设计采用指针为镜面的设计,很耀眼,虽然和表盘的颜色类似,但很容易观察。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43
3.作为老百姓级别的爱表者,多少会接触一些草根环境。比如偶尔的挤一下公共车或地铁,到菜市场买菜之类的大众环境。也多少会遇见些儿子尿了要换下尿布,帮老婆偶尔洗洗菜之类的小家务还有,会遇见下雨没戴伞又没有奔驰接,刮风在外没有宝马送的现实场景。于是,有一只可以起码做到生活级别防水的表很重要。三天两头的进水出哈气的表,我们是不能戴的。不单烦心也花钱。所以表的防水性能至少要做到30M,也就是日常防水。还有一点就是坚固。一拍桌子就停表,一振动就掉链的表俺们是不能戴的。还是那句话:操不起那心。如果你特别特别有钱,那这些写给老百姓的话可以略过不看,但我知道,也没有大侠肯戴着三问去游泳。虽然那个按键被称为:鲨鱼脊。可真的,一点都不防水。4。保养维护说到这个问题,很有趣。和收藏届公认的追求自厂和特色的要求相反。老百姓戴的表,最好用ETA。零件好配,维护便宜。大陆地区闭塞的很,很多厂家只有在最大的城市有维护中心。买了ETA,不管是洗油还是换零件,都可以轻易找到。几百块的洗油价格,配件也完全在能承受的价格之列。自厂芯的高档表,唯一在大陆比较放心的,是ROLEX北京,广州和上海都有.一千多的洗油费用(包含换易损件)和ROLEX充足的零件库存,完美的服务是我见过最划算的售后服务了。这点,真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如果你不在乎洗下油就要四五千,还不包括换易损件的钱,在大陆还不能进行,要远去HK或瑞士原厂。那可以略过此章节。5.抵,衬,爽.这是招老师(ZMLE)告诉我的,经过这么多年的玩表实践,我发现真的是好有道理.抵,大约是广东话中"值得".的意思.花那份钱买的表,一定要有些价值感,要有些认同感,这个问题也关乎二手价值,不深入讨论了.衬,就是要合适你的身份,合适你的环境.更能把你的"扮像"往上"拔".爽,就是要戴了舒服,否则,戴几个月新鲜劲一过,马上腻的要换.这三点,我也介绍给大家在选表的时候参考.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44
玻璃. 大凡表玻璃,有三. 早年为亚克力. 优点在于弹性好,耐碰撞.可自己抛光修复. 甚至,隆起的高度能让表中框本身节省空间, 给表更薄. 缺点在于软,不耐刮,容易花. 60年代开始, 石英玻璃登场.廉价的成本,不错的硬度, 容易生产的各种造型.让业界为之一振. 只可惜, 脆是它的大穴. 一撞就破,于是,喜欢的人不算太多. 随之而来的, 是人造蓝宝石. 吾非化学专业出身,实在懒的读那些分子式. 只知道, 所谓人造蓝宝石,类似钢玉成分,硬度为9,其实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化学元素,生成各种之颜色. 而现在常用的无非是无色的. 它的成本没有听起来那呒贵, 一片普通的国产,不过几十元. 贵一些的弧面倒脚,便会贵到几百元一片. 如果加上了防耀目的那层油(也叫镀膜), 便又会贵一些. 但注意,它的优点其实和玻璃相似. 硬,但要命的一样是脆.如果破了, 不能象亚克力一样裂个口再还能凑合几天几月, 非要马上去换玻璃. 而碎玻璃会刮伤面板甚至掉进芯里, 一笔高昂的洗油检修更换配件费用, 就在那喀碴一声中, 烟消云散.........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44
表盘 我们会注意到表盘的材料. 一个好的表盘,不仅仅是美观科学的, 而且必须是经久耐用的. 试想一只完美的表,但表盘却在岁月的抚慰下日渐苍老, 实在让人心痛而惋惜. 经常有人赞美表盘的苍老是一种自然的美, 但在古董二手市场上, 完美品像的表盘状况,却比氧化的斑驳漉漓,字落色脱的字面, 价值高出太多. 腕表中的表盘,多是金属制成.大多是铜合金。 最高级的是珐稂或瓷面,抗氧化,耐腐蚀,经百年而不变色者多亦. 更有甚者用多色珐琅在表盘上进行绘画,甚至微绘。 或人或物,极其精美,已经不仅仅是表盘之简单长久, 而是将艺术文化融会贯通,让人心悦诚服。 其中有一分枝, 乃用宝石或半宝石(如玛瑙,青金石,虎睛石等物)切割成片, 整体覆盖在金属盘上,华丽奢侈,夺人眼目。 次之为K金面,用18K黄金制成的表面,一样的美观且持久. 和黄金表壳交相辉映,大有高级品的傲骨仙风。 再普通者曰漆曰涂料.会氧化会脱落. 但因为成本低廉,加工容易,也被广大品牌所选用。 再凡指针或刻度,也是氧化杀戮的对象.高档表的指针,莫不以金为之. 更甚者用钻石或高级红宝石蓝宝石进行镶嵌作为刻度。 民间曰:钻字。在日光或灯光下闪烁, 更顶级的是满表盘镶嵌钻石,坊间曰:满天星. 把高档表的魅力充分体现。 五六十年代的OMEGA星座,ROLEX之全系列,都是以K金为指针原料. 现代的高档表也都以K金作为指针的材料。 耐氧化,光泽度好,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还有一种高级指针叫蓝钢针。 虽曰钢,但工艺也极复杂。 将高级的钢指针成型后放在呈有铜粉的金属盘上,下面明火烧烤, 对火侯功力掌握分寸要求极其严格。 缺一分太黑,过一分变白, 要求到幽蓝的色泽,也并非易事。 著名的BREGUET,便是以蓝钢指针的华美闻名。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46
瑞士计时芯列传(原创)[p=30, null, left]欲明诸圜之理,必详诸圜之动,欲考诸圜之动,必以至静不动者准之,然后得其盈缩...[/p][p=30, null, left][/p][p=30, null, left][/p][p=30, null, left]玩表的人,不可能永远是大三针加日期.那只是实用性的款式而已.入门级别的多功能,首推日月星和计时功能.前者文静,只是多了几种显示的方式,功力,在编排的美学和调校的方式.后者崇武,动与静之间的切换,时间跨度的计算,多了一份好玩.从怀表时代,计时款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功能,到了时间紧迫如过隙的现代腕表时代,人们更青睐能实际计算某时段的功能.计时,成为了腕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近夜多无眠,怕被人耻笑如此年轻便无觉可睡,于是写一点稿,也许能给喜欢计时芯的朋友们,多一点初级的参考。[/p][p=30, null, left][/p][p=30, null, left]第一部分:著名的计时芯厂[/p][p=30, null, left][/p][p=30, null, left]一.Lemania 在很久以前,瑞士的腕表产业便有了ASUAG和SSIH(就是现在的SWATCH的前身)这个2大集团存在。ASUAG有三个核心计时机芯制造厂,分别为Landeron,Venus,Valjoux公司。作为ASUAG的竞争对手的SSIH,有一家可以抗衡的法宝,这就是著名的LEMANIA公司.在1884年,一家名为roriento的公司设立了。这就是LEMANIA的前身,从1912年起,它已经开始为OMEGA加工机芯。1932年, 它成为SSHI集团旗下一员(这个集团当时包括了欧米加为核心TISSOT,RADO,LONGINES)。过了没多久,它从SSIH小组脱离出来,但持续生产SSIH内的各品牌使用的计时产品,尤其是和OMEGA关系非常密切,曾经显赫一时。一直到1970年石英浪潮的到来,公司面临破产解体的危险。1981年BREGUET公司投资收购了LEMANIA,它成为了BREGUET集团的一员。名称改为新LEMANIA公司。1999年,作为母公司的存在的BREGUET,被SWATCH集团收购了,LEMANIA戏剧性的又和OMEGA,LONGINES等老伙伴团聚,成为瑞士钟表制造界的中梁抵柱之一。[/p][p=30, null, left]  1.Lemania 15TL 1920年代,著名的15TL开始生产,这几乎是LEMANIA最早成功研制的计时机芯。这枚机芯已经具备了现代计时芯的成熟技术。首先用于手卷的怀表。在1932年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使用这枚产品,之后的腕表也使用过它。算起来,不但原始,而且也很有名气.注意,它采用7齿柱轮结构,在当时已经相当的先进和精密。正常的小秒针在6点位置,而计时分针盘12点位置。[/p][p=30, null, left]2。 Lemania 27CH Lemania 27CH是LEMANI和OMEGA合作的结晶.标准版机芯于1942年发布,由Omega 的 Jaques Reymond 和 Lemania 的製錶大師 Albert Piguet 合作共同開發 ,型号27 CHRO C12。直径27MM。之后,在1946年,OMEGA将之改为321,用于SPEEDMASTER的装配。它的星柱轮,采用了8齿。更加的精密好用。它的小秒针在9点位置,计时分针在3点位置。这个著名的型号的变种有一家更有名的厂家在使用,它就是菲腊。经过菲腊的修改和升级,Lemania2310(就是27CH)成为了PATEK计时芯的主力成员。运用到现代的REF。等型号中,受到行家和玩家的称赞追捧。[/p][p=30, null, left]3。1270 这是LEMAINIA在27CH和凸轮式的1872中间的过度产品,从1960年代制造。工作原理是凸轮式,永久秒针在9点位置,分钟计时盘在3点位置,直径也是27MM,注意,这几者的制造成本是:27CH>[/p][p=30, null, left]4。 1872系[/p][p=30, null, left]著名的1872也就是OMEGA 860系列,直径27MM,这是LEMANIA在1972年和OMEGA联合研制的作品,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计时中心采用了偏心计时结构,Y形夹板也被改变为更稳固简单的外形。生产和装配更加简单,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小秒針位于9点位置,计时分针在3点位置,计时小时在6点位置。这枚机芯简单耐用,在完成了苛刻的测试后,曾经搭载在OMEGA SPEEDMASTER上,登上了月球。[/p][p=30, null, left]5。1340[/p][p=30, null, left]1340就是OMEGA的1040自动计时,1970年代制造,这是LEMANIA最早的自动计时芯。 计时中心采用凸轮式,与以往不同的两点是:动力传动方式为走步扶手式,传统的滑进齿轮被取消。 另外计时秒针和计时分针都采用了中央配置.更成熟的1350被现代的BREGUET,玉宝等品牌采用。[/p][p=30, null, left]6。5100[/p][p=30, null, left]随后的5100是更成熟的自动计时芯,在OMEGA中叫做CAL.1045.从1974年开始制造,实用性强的24小时显示被设计在12点位置,这枚机芯直到现在依然被生产,而且被NATO大量的用做军表的制作。TUTIMA和SINN都有采用。有人拿它和ETA7750去比较,两者各有千秋.[/p][p=30, null, left][/p]
nomorewatch
发表时间: 02:47
[p=30, null, left]二.Valjoux Valjoux是不是最有名气的计时芯厂,已经不用质疑。这家现在属于SWATCH-ETA的全世界最大的机芯制造商的计时厂,已经改头换面,为普罗终生服务。Valjoux是法语的Vallee de Joux--汝谷的意思。1901年,Raymond兄弟在汝谷中创立了这个日后风云的公司,开始的时候公司是以兄弟俩的名字命名的,但多久,Val de Joux成为品牌的名称,Raymond家族在被ETA收购以前一直在经营着公司,君不见在摆轮的下方有很大的“R”的标记吗?那是Raymond的头一个字母。有人在ROLEX著名的DAYTONA中发现"R"的花标,以为是ROLEX自产的芯,那是很主观的想法吧。在石英浪潮过后的80年代,ETA收购Valjoux,Valjoux这以生产计时芯的历史巨头,宣告破产倒闭.[/p][p=30, null, left]1。CAL。22 1914年,著名计时芯的CAL.22芯问世,为Valjoux公司奠定了里程碑。CAL.22采用9齿星柱轮计时结构,很精密。当时尚无耐震装置,动力传动方式为走步扶手式,采用传统的滑进齿轮格式。启动和停止用的簧条,被螺钉固定。直径:31.58mm,小秒針位于9点位置,计时分针位于3点位置。CAL。22后来被加上了12小时的计时盘,成为CAL。71。另外22型有一种档次较低的变形,为GHT格式,注意它的计时柱轮为6齿,不及传统的22高级。[/p][p=30, null, left]2。CAL。23 1916年,经历了3次改良的CAL.22,推出了CAL.23型,同样采用9齿星柱轮计时结构,无耐震装置,动力传动方式为走步扶手式,采用传统的滑进齿轮格式。启动和停止用的簧条,被螺钉固定。从技术上,CAL.23更加出色,它的直径减小到:29.32mm。此23型奠定了后期最杰出的CAL。72的问世。[/p][p=30, null, left]3。CAL。72 1946年,CAL.72问世.这是计时历史上的一个完美机芯。从结构和工艺上,无可挑剔.在保留了传统的9齿星轮和走步扶手式,滑进齿轮等格式上,新加入了小时计时盘,加上新设计的英加百录避震,横扫江湖....包括ROLEX在内的大量杰出的品牌均有使用。直径29.32mm,秒針:9点位置,计时分针:3時位置,计时小时:6時位置。这之后的77和92型,动力传送方式改为摇动式,工业化的廉价模式,已经开始呈现。1974年,这枚著名的计时经典被宣布停产。[/p][p=30, null, left]4。CAL。年,CAL.7730问世.它废除了传统的星柱轮改用凸轮式作为计时控制中心,从结构上更简单,也更便于维修.它的直径为31.58mm,小秒针:9点位置,分钟计时盘位于3点位置。瑞士于1978年停止生产7730,但模仿了这个结构的Poljot 3133却一直在生产。1969年,比7730更简单的7733问世,大批量生产的计时芯,充斥市场.价廉但是否物美?历史自有公论.人们喜欢的,还是传统的9齿星柱轮的美和Y形夹版的和谐.有日期显示的版本叫7734,有12小时累计计是7736。HMT公司收买7733的制造和进出口许可证,现在在印度也被生产。[/p][p=30, null, left]5。CAL。年7月1日,由7740改良的7750自动计时问世。他有很多变种,如:7751(加了万年历和月相)的手动版)的手动版)7758(加了月相)7765(手动,但和7760不同)。是现代瑞士产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计时芯。它的直径30mm,小秒针在9点位置,分钟计时盘在6点位置,小时计时盘在12点位置,它采用凸轮式计时,动力传动为摇动式,没有滑进齿轮。已经是最现代,最简洁的设计。完全没有了传统的概念。[/p][p=30, null, left][/p][p=30, null, left]三。Venus[/p][p=30, null, left]维纳斯是一个很美的名字,作为计时机芯,它和Valjoux一起是被外界给予很高评价的厂家。Venus 公司成立于1924年,由Schmitz ,p & j.b berret三位先生创立。其作品在20-50年代在市场上有很佳的声誉。1969年,Venus惨淡收场,倒闭关门。[/p][p=30, null, left]1。150[/p][p=30, null, left]150芯是1950年维纳斯开始生产的主力中级机种。采用7齿星柱轮结构计时,传动方式为走步扶手式,采用滑进齿轮。150有两个小盘,可以计算分钟跨度,有三个小盘可以计算小时跨度的被成为152。维纳斯150和175,原理和构造同样,只大小不同。150直径:29.32mm。175直径:31.58mm。它的小秒针在9点位置,分针计时盘在3点位置。[/p][p=30, null, left]2。178 这是维纳斯最杰出的产品,从1950年开始制作。被著名的百年灵大量使用。计时中心采用7齿星柱轮结构,传动方式为走步扶手式,采用滑进齿轮,175是2个计时盘,。有三个计时盘的被成为178。它的直径比150大2.26mm。小秒针:9点位置,分钟计时盘在3点位置,小时计时盘在6点位置。[/p][p=30, null, left]3。196 这是流行于40-50年代的小型计时芯。由LEONIDAS供给,同样采用7齿星柱轮结构,传动方式为走步扶手式,采用滑进齿轮,它的直径为23.7mm,适合小型的腕表,正常的小秒针在6点位置,注意,它只能计算60秒之内的活动,没有分钟级别的计时设置。[/p][p=30, null, left]4。188和170 188是维纳斯最早生产的廉价版,工作原理采用凸轮式,但坚持采用走步扶手式和滑进齿轮。小秒针在9点位置计时分针在3点位置。后来的200型也改自188.CAL.170 从1945年开始被生产,和188一起,是维纳斯批量生产的廉价版,它虽然采用了星柱轮结构,但动力传达方式却改为廉价的摇动式。这也算简单化的一个试验性趋势吧。小秒针比较特殊,位于6点位置,分钟计时位于12点位置。[/p][p=30, null, left]四。Landeron Landeron是一家生产廉价芯的品牌。东西又大又笨.但有人说,做人要厚道,不能因为廉价,不能因为质量不很好,便可以不写它。更何况它有相当大的产量和负面影响,更何况它和当年的Bovet Freres & Co SA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30, null, left]48(旧型)是一个代表,至少那时候Landeron还算很正规的制作东西。计时采用廉价的凸轮式,这是Landeron最早的凸轮结构。它还是坚持采用走步扶手式和滑进齿轮。要知道的是,它与现在的计时操作方式不同,上按钮是起动,下按钮是停止&复位。从48(新型)开始,复位锤被做成简单的平面设计。这是为了容易生产,他们恨不得能只用一个零件便完成所有的工作。,上按钮承担了新的起动&停止功能,下按钮改变为只承担复位。[/p][p=30, null, left]51型可以看出时代是怎么把计时芯一步一步推向廉价的。早期变速轮的承受体和凸轮的转换体还被专门单独生产,到后期干脆一次性的压造在上面,显的方便了很多。但,时间岁月的考验再次证明了只有用心制造的精品,才能历旧而弥坚。再后期的版本有些惨不忍睹,操作触杆被廉价的铁丝替代,如CAL。77。这应该是这些设计师门自掘坟墓的结局吧。[/p][p=30, null, left][/p]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表态网 备案号:沪ICP备号-1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元素这个牌子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