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云门《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写怀》内容谁知道?

【飞】字开头的词语(共524个)_汉语大词典 cidian.wenku1.com
【飞】字开头的词语(共524个)
【飞】字开头的词语(共524个):飞昂,飞枊,飞白,飞白书,飞班,飞谤,飞苞驿篚,飞雹,飞报,飞豹...
飞昂fēi áng宋李诫《营造法式》卷四:「飞昂,其名有五:一曰櫼,二曰飞昂,三曰英昂,四曰斜角,五曰下昂。」★「飞昂」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昂
1.屋四隅外伸以承檐者。
飞白fēi bái 1.
亦作「飞白书」。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张怀瓘《书断》上:「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李绰《尚书故实》:「飞白书始于蔡邕,在鸿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
●清赵翼《王述庵道经毗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诏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2.
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o巧艺》:「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清钱谦益《戏题万户部小像》诗:「荆州恰好添飞白,子夏何妨戴小冠。」 3.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白,指「白字」,「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飞白」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2页★「飞白」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白
飞白书fēi bái shū见「飞白」。★「飞白书」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白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2页参见:飛白書
飞班fēi bān不按次序,提前就职。
●清袁枚《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居年余,妇谓陈曰:‘妾所畜金,已为君捐纳飞班通判,赴京投供,即可选也。’」★「飞班」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班
飞谤fēi bàng诽谤;诬衊。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始以飞谤生衅,终成公议抵刑。」
●《新唐书o魏征传》:「征为人臣,不能着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
●宋戴埴《鼠璞o唐进士贬官》:「《缃素杂记》及《禹锡嘉话》载贾岛事,一谓累举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簿,一谓岛为僧居法干寺。」★「飞谤」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8页 第12卷 707参见:飛謗
飞苞驿篚fēi bāo yì fěi古代少数民族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
●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蛮夷赎罪货曰赕,土贡曰飞苞驿篚。」★「飞苞驿篚」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苞驛篚
飞雹fēi báo迅疾飞落的冰雹。
●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飞雹」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雹
飞报fēi bào迅速报告。
●宋洪迈《容斋三笔o李元亮诗启》:「蔡自到官,即戒津吏门卒,凡士大夫往来,无问官高卑,必飞报,虽布衣亦然。」
●明唐顺之《行巡江御史手本》:「为飞报贼情事。」
●郭沫若《黑猫》:「有先行的跑回来飞报,说花轿只离家四五里路了。」★「飞报」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報
飞豹fēi bào兽名。★「飞豹」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豹
飞奔fēi bēn 1.
指奔跑着的车子。
●《文选o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飞奔互流缀,缇彀代回环。」李周翰注:「飞奔,车也。或流散,或连缀。」 2.
很快地跑。
●清蒋士铨《桂林霜·告变》:「罢罢罢,我当忍死,立草一疏遣人飞奔京师告变去。」
●茅盾《子夜》十一:「满天是灰白的云头,快马似的飞奔,飞奔!」 3.
飞驰,流驶。
●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诗》:「四时如湍水,飞奔竞回复。」★「飞奔」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飞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奔
飞迸fēi bèng飞溅;向四外迸。
●田间《信》诗:「白纸化成火星,在我眼前飞迸。」★「飞迸」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迸
飞笔fēi bǐ 1.
●《晋书o石崇传》:「﹝石统﹞近为扶风王骏横所诬谤,司隶中丞等飞笔重奏,劾案深文,累尘天听。」 2.
很快地写。
●明胡震亨《唐诗谈丛》卷二:「牛僧孺未第时,以诗谒刘中山,中山为之飞笔点窜。」★「飞笔」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筆
一飞起来,就必定会冲上青天。比喻不干则已,一干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来。
飞陛fēi bì通向高处的阶道。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文选o张协<七命>》:「长翼临云,飞陛陵山。」刘良注:「飞陛,阶道也。言高如鸟飞而陵上于山。」★「飞陛」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陛
飞边fēi biān 1.
散碎银子。
●清李渔《比目鱼o利集》:「每人一块飞边,有一钱多重,拿去买烟吃。」 2.
模锻时终锻模膛内多余的金属流入飞边槽而形成围绕锻件四周的一圈金属。具有保证金属填满模膛的作用。模锻后必须将其切实。★「飞边」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飞边」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邊
飞变fēi biàn告发急变的奏章。
●《汉书o张汤传》:「河东人李文,故尝与汤有隙……汤有所爱史鲁谒居,知汤弗平,使人上飞变告文奸事。」
●《新唐书o酷吏传序》:「武后乘高中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己,欲胁制群臣,椔翦宗支,故纵使上飞变,构大狱。」★「飞变」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飞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變
飞辩fēi biàn谓发挥口才,高谈阔论。
●汉孔融《荐祢衡表》:「飞辩骋辞,溢气坌涌。」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诸子》:「并飞辩以驰术,餍禄而余荣矣。」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九:「东华飞辩少年时,伐鼓撞钟海内知。」★「飞辩」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参见:飛辯
飞镖fēi biāo 1.
旧式武器。形状像长矛的头,投掷出去能击伤人。 2.
一种投掷运动。镖多用木料制成。比赛时,以在一定时间内掷出和收回的飞镖最多者或镖的飞行时间最长者为优胜。★「飞镖」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飞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鏢
飞飙fēi biāo 1.
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宋苏洵《吴道子画五星赞》:「四方远游,去如飞飙。」 2.
●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宋苏洵《吴道子画五星赞》:「四方远游,去如飞飙。」★「飞飙」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参见:飛飆
亦作「 飞飆 」。疾风。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飇,浮景映清湍。」 宋 苏洵 《吴道子画五星赞》:「四方远游,去如飞飊。」
飞表fēi biǎo飞速递送奏章。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王贲﹞飞表奏始皇帝,帝不悦,就令王贲攻伐辽东,捉燕王。」★「飞表」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表
飞播fēi bō 1.
用飞机撒种。
●《光明日报》:「4年来,延安地区飞播的多年生优良牧草‘沙打旺’达到12000多亩。」
●《人民日报》:「今年我国飞播种树草面积超过1000万亩。」 2.
到处散布流传。
●《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那时,无耻的谣言在飞播,真理的消息在传递,一阵是失望,一阵是希望。」★「飞播」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飞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播
飞孛fēi bó彗星。
●《晋书o文苑传·伏滔》:「昔妖星出于东南而楚以亡,飞孛横于天汉而刘安诛绝。」★「飞孛」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孛
飞帛fēi bó同「飞白」。
●《说郛》卷十引后蜀马鉴《续事始》:「飞帛书,后汉蔡邕见门吏飞帛,因成字焉。」
●宋欧阳修《御书阁记》:「太宗皇帝时,诏求天下前世名山异迹,而尤好书法。闻登真有开元时所赐字,甚奇,乃取至京师阅焉,已而还之。又赐御书飞帛字使藏焉。其后登真大火,独飞帛书存。」
●清方文《夜同叔则季贞饮彦远僧舍限韵》:「飞帛书尤妙,牵丝恨未谐。」★「飞帛」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帛
飞薄fēi báo飞腾荡薄。
●《文选o郭璞<江赋>》:「骇浪暴洒,惊波飞薄。」李善注:「飞薄,飞腾荡薄也。」
●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飞薄」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薄
飞布fēi bù瀑布。
●宋苏辙《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巨石连地轴,飞布泻天漏。」★「飞布」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2页 第12卷 691参见:飛布
飞步fēi bù快步;疾步。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二:「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
●唐张祜《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诗:「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
●茅盾《子夜》十五:「屠维岳发狠叫一声,一把推开阿珍,就飞步跑出去。」★「飞步」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步
【飞苍走黄】成语解释: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飞苍走黄】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飞苍走黄】成语故事:【飞苍走黄】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晋朝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草fēi cǎo以散笔所作之草书。
●宋沈括《梦溪笔谈o技艺》:「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飞草」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草
飞岑fēi cén高山。
●《文选o张协<杂诗>》:「朅来戒不虞,挺辔越飞岑。」吕延济注:「飞岑,高山也。」★「飞岑」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岑
飞叉fēi chā杂技节目,演员使用装有活络环形铁片的钢叉,使之在肩、背、胳膊等处滚转,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耍出各种花样。也指表演该节目时使用的钢叉。★「飞叉」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1页 第12卷 690★「飞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叉
飞蝉fēi chán古代一种冠饰。
●清陈维崧《丰乐楼·辛酉之夜》词:「粉墙西,火蛾低旋;软幔左,飞蝉频卸。」★「飞蝉」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参见:飛蟬
飞产fēi chǎn指隐匿田产,逃避赋役的一种手法。
●《朱子语类》卷一○九:「盖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富者贫,贫者富,少间病败便多,飞产匿名,无所不有。」参见:飛產
指隐匿田产,逃避赋役的一种手法。《朱子语类》卷一○九:「盖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富者贫,贫者富,少间病败便多,飞产匿名,无所不有。」
飞车fēi chē 1.
传说中乘风飞行的车。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奇肱氏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唐韩愈《感春》诗之二:「谁能驾飞车,相从欢海外?」
●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2.
疾驶如飞的车。
●清吴伟业《即事》诗:「新传使者出皇都,十道飞车算国租。」 3.
●严复《论世变之亟》:「跨海之汽舟不来,缩地之飞车不至,则神州之众,老死不与异族相往来。」
●黄侃《哀贫民》:「有所适,则巨舶飞车万里如门户。」★「飞车」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飞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車
飞车走壁fēi chē zǒu bì杂技的一种。演员骑着自行车或驾驶摩托车和特制的小汽车,在口大底小的木制的圆形建筑物内壁上奔驰。★「飞车走壁」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飞车走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飞车走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車走壁
飞掣fēi chè迅速飞去。
●唐杜甫《去矣行》:「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飞掣」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掣
飞尘fēi chén 1.
飞扬的灰尘。
●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明马銮《张丽华》诗:「临春高阁忽栖鸦,香作飞尘玉委沙。」 2.
喻轻微的事物。
●南朝梁江淹《拜正员外郎表》:「皇纬如纽,惭飞尘之效。」★「飞尘」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参见:飛塵
飞沉fēi chén见「飞沈」。参见:飛沉
飞驰fēi chí 1.
指飞黄腾达,驰骋于仕途的达官贵人。
●三国魏曹丕《典论o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2.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乐府》:「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
●唐元稹《三叹》诗:「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 3.
很快地跑。
●茅盾《子夜》十八:「她专心观玩那飞驰过的田野,她的心魂暂时又回到了故乡。」★「飞驰」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2页 第12卷 701★「飞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馳
飞赤fēi chì指朝霞。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十:「可以回念,年年的夏日清早之飞赤,也可以预想,明年后年,暑日初晨之远东--那不都有‘晓霞’么?」★「飞赤」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赤
飞冲fēi chōng古兵器名。冲车。
●《墨子o备城门》:「城上之备……飞冲、县梁。」
●孙诒让间诂:「即冲车。《韩非子o八说》篇有‘距冲’。盖二者攻守通用之。」参见「冲车」。★「飞冲」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衝
飞虫fēi chóng 1.
●《诗·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郑玄笺:「犹鸟飞行自恣,东西南北。」 2.
能飞的虫。
●宋梅尧臣《浃日》诗:「悬蟢时过眼,飞虫稍入轩。」★「飞虫」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参见:飛蟲
飞刍fēi chú见「飞刍挽粟」。★「飞刍」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芻
【飞刍挽粒】成语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飞刍挽粒】成语出处:《南齐书·徐孝嗣沈文季传论》:“金城布险,峻垒绵疆,飞刍挽粒,事难支继。”【飞刍挽粒】成语故事:【飞刍挽粒】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刍挽粮】成语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飞刍挽粮】成语出处:《明史·伍文定传》:“而文定决意进兵,一无顾惜。飞刍挽粮,縻数十万。”【飞刍挽粮】成语故事:【飞刍挽粮】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刍挽粟】成语解释: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飞刍挽粟】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飞刍挽粟】成语故事:【飞刍挽粟】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刍转饷】成语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輓粟”。【飞刍转饷】成语出处:明·王世贞《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刍转饷遥相望。”【飞刍转饷】成语故事:【飞刍转饷】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除fēi chú高陛。
●《文选o曹植<七启>》:「践飞除,即闲房。」吕延济注:「飞除,高陛也。」
●《文选o曹植<游观赋>》:「登北观而启路,涉云际之飞除。」★「飞除」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除
1.同"飞刍挽粟"。
飞传fēi zhuàn指传驿的车马。
●唐卢照邻《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飞传」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傳
飞船fēi chuán指宇宙飞船。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喜数飞船航广宇,银汉去,访繁星。」★「飞船」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飞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船
飞淙fēi cóng飞泉。
●宋刘克庄《题龙眠十八尊者》诗:「应真一一若旧识,或踞怪石临飞淙。」★「飞淙」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参见:飛淙
飞窜fēi cuàn飞逐。
●郑振铎《海燕》:「随了他们飞窜着,水面上起了一条条的长痕。」
●沈从文《边城》十四:「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飞窜」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参见:飛竄
飞榱fēi cuī高架的椽子。
●《文选o扬雄<甘泉赋>》:「抗浮柱之飞榱兮,神莫莫而扶倾。」李善注:「举浮柱之飞榱,言檐宇高峻。」吕向注:「飞榱,椽也。」★「飞榱」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榱
飞丹fēi dān 1.
道家炼制的丹药。
●《南史o隐逸传下·陶弘景》:「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 2.
犹飞红。绯红。
●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飞丹」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2页 第12卷 691参见:飛丹
飞弹fēi dàn 1.
疾飞的弹丸;流弹。
●宋戴复古《观陆士龙作顾彦先妇答夫二首有感韵》:「春风桃已红,光阴等飞弹。」
●郭希仁《从戎纪略》:「初六日黎明,敌兵下原来攻,世昌仓卒督各营队出御,敌枪集击,世昌右腿中飞弹。」 2.
装有自动飞行设备的炸弹,如导弹。★「飞弹」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飞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彈
飞蛋fēi dàn指鸡等在窝外下的蛋。
●张宝真《小先生》:「她家一只黑母鸡下了个飞蛋。」★「飞蛋」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参见:飛蛋
飞荡fēi dàng飘飘荡荡。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正是明中妆梳暗撩人,一发叫人当不得,要神魂飞荡了。」★「飞荡」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蕩
飞刀fēi dāo 1.
迅疾地挥刀。
●《魏书o奚康生传》:「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2.
一种短刀。用以投掷杀伤对手。亦指凌空掷出的匕首。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跨千里追风马,左右弓挂两鞬,身背飞刀。」★「飞刀」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1页 第12卷 690参见:飛刀
飞道fēi dào通向高处的阶道。
●《文选o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唐吕向注:「言飞道极高。」★「飞道」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2页 第12卷 701参见:飛道
飞磴fēi dèng高山上的石台阶。
●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飞磴」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8页 第12卷 707参见:飛磴
飞镝fēi dí疾飞的箭。
●三国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足蹴白刃,手接飞镝。」★「飞镝」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参见:飛鏑
飞地fēi dì 1.
指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青海省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一块飞地在省境西南隅,不与该州土地毗连,中间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所隔。 2.
在土地私有制度下,指属于某人所有,但与其成片的土地相分离而坐落于他人土地界线以内的土地。 3.
指某国的一块土地,在另一国国土之中者。★「飞地」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飞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地
飞递fēi dì迅速递送。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o邮政·总论》:「奉命星驰,急檄飞递。」★「飞递」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遞
飞电fēi diàn 1.
●晋潘岳《萤火赋》:「颎若飞电之宵逝,彗似移星之云流。」
●唐刘长卿《宿侯尊师草堂》诗:「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
●明刘基《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后》:「阴风鸣条,飞电烁目。」
●马君武《从军行》:「北狄寇边群,飞电羽书急。」 2.
●宋苏轼《申王画马图》诗:「当时不独玉花骢,飞电流云绝潇洒。」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飞电」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電
飞殿fēi diàn高耸的殿屋。
●元吴师道《和黄晋卿北山纪游韵》:「飞殿仍遥峙,重关故不封。」★「飞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殿
飞牒fēi dié快件文书。
●清唐甄《潜书o匪更》:「恶政令之不行,飞牒文示,遍于天下,制为斩流之刑以惧之。」★「飞牒」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牒
飞碟fēi dié 1.
一种从高空掠过的碟形不明飞行物。自1947年起,世界各地常有报道。
●《南方周末》:「空中不明飞行物‘飞碟’一直受科学家和飞碟爱好者的关注。」 2.
又名「飞盘」。一种体育用具。用塑料制成,形如碟,供投掷。★「飞碟」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飞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碟
飞丁fēi dīng旧时抽丁,抓来的名册外的壮丁。
●《解放日报》:「在集镇上拉‘飞丁’。」★「飞丁」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1页 第12卷 690参见:飛丁
飞动fēi dòng 1.
飘逸生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诠赋》:「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公车三千牍,字字岌飞动。」
●清刘大櫆《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珑玲,气象飞动,人多宝而藏之。」 2.
●唐杜甫《赠高式颜》诗:「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宋洪迈《容斋随笔o孟子书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开阖变化,使人之意飞动。」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予愈觉飞动,亹亹不辍。」 3.
飞扬飘动。
●唐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等到万树长林震荡巨波泛滥的风暴,才能群起蜂涌,摇展飞动。」★「飞动」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9页 第12卷 698参见:飛動
飞栋fēi dòng高耸的屋梁。
●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形耸飞栋,势超浮柱。」★「飞栋」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棟
飞渡fēi dù在上空越过。
●《晋书o杜预传》:「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明包捷《吊方正学先生祠》诗:「革除青史人长在,飞渡金川路未明。」
●邓中夏《过洞庭》诗:「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飞渡」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2页 第12卷 701★「飞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渡
【飞短流长】成语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飞短流长】成语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飞短流长】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美女范十一娘,一次在庙会上见到一个漂亮女子封三娘,两人谈得非常投机,相约到范家去玩。封三娘没有去,范因此得病。后来范见到封,封对她说她只能偷偷的来,不要让闲人知道,流言蜚语难听。原来封三娘是狐狸精。【飞短流长】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反义词的成语,高中生成语,近反义词的成语
飞遁fēi dùn 1.
亦作「飞遯」。飘然远引。
●《文选o张衡<思玄赋>》:「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遯以保名。」李善注:「遯,卦名也。上九曰,飞遯,无不利,谓去而迁也。」
●三国魏曹植《七启》之一:「飞遯离俗,澄神定灵。」
●唐王昌龄《悲哉行》:「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康有为《赠陈镇南编修兄》诗:「孤生性廓落,飞遯甘隐伏。」 2.
指飘然远引者;隐士。
●晋陆机《招隐》诗:「驾言寻飞遁,山路郁盘桓。」 3.
飞快逃避。
●郭沫若《山中杂记·鸡雏》:「看见只有两只鸡雏张皇飞遁着,还有一只又不见了。」★「飞遁」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飞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遁
【飞遁离俗】成语解释: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飞遁离俗】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飞遁离俗】成语故事:【飞遁离俗】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遁鸣高】成语解释: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飞遁鸣高】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飞遁鸣高】成语故事:【飞遁鸣高】成语标签:四字成语
飞遯fēi dùn见「飞遁」。参见:飛遯
飞蛾fēi é蛾子。有趋光的习性。
●晋崔豹《古今注o虫鱼》:「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晋张协《杂诗》之一:「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唐杜甫《写怀》诗之二:「君看灯烛张,转使飞蛾密。」★「飞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蛾
【飞蛾赴火】成语解释: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飞蛾赴火】成语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飞蛾赴火】成语故事:【飞蛾赴火】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火的成语,比如的成语,比喻的成语
【飞蛾赴焰】成语解释: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飞蛾赴焰】成语出处:《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飞蛾赴焰】成语故事:【飞蛾赴焰】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火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蛾赴烛】成语解释: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飞蛾赴烛】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飞蛾赴烛】成语故事:【飞蛾赴烛】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火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蛾扑火】成语解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飞蛾扑火】成语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飞蛾扑火】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飞蛾扑火】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火的成语,比喻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参见:飛蛾撲焰
【飞蛾投火】成语解释: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飞蛾投火】成语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飞蛾投火】成语故事:【飞蛾投火】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火的成语,比如的成语,比喻的成语
【飞蛾投焰】成语解释: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飞蛾投焰】成语出处: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飞蛾投焰】成语故事:【飞蛾投焰】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崿fēi è指高崖。
●晋应贞《临丹赋》:「激重岩之绝根,拂崇丘之飞崿。」★「飞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崿
飞耳fēi ěr能听远方声音的耳朵。犹顺风耳。
●《管子o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
●《梁书o武帝纪下》:「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阙飞耳之听。」★「飞耳」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耳」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耳
飞翻fēi fān 1.
飞翔翻腾。
●汉王粲《赠蔡子笃》诗:「苟非鸿雕,孰能飞翻。」
●唐曹唐《长安客舍叙邵陵归宴寄永州萧使君》诗之二:「不知何路却飞翻,虚受贤侯郑重恩。」
●宋王禹偁《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点缀于五城双阙,飞翻于三市九衢。」 2.
●清纳兰性德《虎阜》诗:「金虎既销灭,玉燕亦飞翻。」★「飞翻」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参见:飛翻
见「 飞翻 」。
飞放fēi fàng 1.
纵鹰隼捕猎。
●《元史o兵志四》:「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
●明陶宗仪《辍耕录o圣聪》:「时伯颜以飞放为名,挟持皇太子在柳林,意将犯分。」 2.
很快放出。
●郭沫若《女神·太阳礼赞》:「出现了哟!出现了哟!耿晶晶地白灼的圆光!从我两眸中有无限道的金丝向着太阳飞放。」★「飞放」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放
飞飞fēi fēi 1.
●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郁于飞飞,龙逶迟于步步。」
●唐韩愈《池上絮》诗:「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暗后自飞飞。」 2.
●南朝陈徐陵《鸳鸯赋》:「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
●唐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诗:「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
●明姜采《效行路难》诗:「君不见失匹鸟,东西自飞飞。」 3.
●清曹寅《野田黄雀行》:「游子利其羽,挟弹随飞飞;飞飞入丛樾,棘刺牵人衣。」 4.
●唐杜甫《绝句》之二:「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
●金朱弁《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5.
●明袁宏道《扬州舟中晨起》诗:「薄月层冰上,飞飞叫去鸿。」
●清曹寅《东园看梅戏为俚句》诗之一:「飞飞灵鹊声,强起试春行。」★「飞飞」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飛
飞风fēi fēng形容疾速。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留下晁凤在县领头,叫他领了飞风出去,好入殓。」
●《负曝闲谈》第九回:「再要想打第二下,白张三已飞风的跑了。」★「飞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風
飞锋fēi fēng指兵刃。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飞锋荐于扆闼,左衽掠于禁省。」
●《文选o张协<七命>》:「口咬霜刃,足拨飞锋。」吕延济注:「锋,刃也。」★「飞锋」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鋒
飞凤靴fēi fèng xuē靴名。
●《水浒传》第二回:「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黄门相伴着蹴气球。」★「飞凤靴」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参见:飛鳳靴
飞伏fēi fú 1.
汉代易学术语。以卦见者为飞,不见者为伏;以飞为未来,伏为既往。
●汉儒用以占验吉凶。详见《京氏易传》、清惠栋《易汉学》。 2.
流动隐伏。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书记》:「占者,觇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精观书云,故曰占也。」 3.
指社会地位的高低。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印度总述》:「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飞伏」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伏」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伏
飞凫fēi fú 1.
飞翔的野鸭。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唐寒山《诗》之六:「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
●清刘泽湘《过西山辟支生墓》诗:「叩角谁赓宁戚歌,飞凫莫辨王乔舄。」 2.
犹飞凫舄。
●唐吴筠《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诗:「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 3.
●《六韬o军用》:「陷坚阵,败强敌,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
●《初学记》卷二二引《太公六韬》注:「飞凫,矢名。」 4.
借指轻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
●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骐骥,或泛飞凫。」★「飞凫」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飞凫」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鳧
1.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舃焉。乃诏尚方?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王乔飞凫舃﹐东方金马门。"后亦借指官员。
飞凫舄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o方术传上·王乔》:「王乔者,河东人也。
●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王乔飞凫舄,东方金马门。」后亦借指官员。
●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凫舄,岁晏共联翩。」★「飞凫舄」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鳧舄
飞浮fēi fú 1.
●《文选o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万轴胤行卫,千翼泛飞浮。」李周翰注:「飞浮,舟行貌。」 2.
●宋王安石《祥云》诗:「冰入春风涨御沟,上林花气欲飞浮。」★「飞浮」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浮
飞符fēi fú 1.
谓祭起符箓。
●唐顾况《步虚词》:「飞符超羽翼,焚火醮星辰。」
●明单本《蕉帕记·相逢》:「喜麻姑此日飞符,使乐昌今朝完镜。」 2.
●元柳贯《为蒋英仲作颜辉画青山夜行图歌》:「固应丰城牛斗墟,龙剑夜出乘飞符。」 3.
急速传送的兵符。
●明何景明《汉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速营列阵扫边疆。」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且也千里征调,飞符迅急,千山万水,跋涉从戎,露宿风餐,辛勤毕备。」★「飞符」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9页 第12卷 698参见:飛符
飞盖fēi gài 1.
驰车;驱车。
●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讵假西园宴,无劳飞盖游。」
●宋徐铉《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田园经雨绿分畦,飞盖间行九里堤。」 2.
高高的车篷。亦借指车。
●晋陆机《挽歌诗》:「素骖伫輀轩,玄驷骛飞盖。」
●《陈书o徐陵传》:「高轩继路,飞盖相随。」
●明何景明《观春雪》诗:「佳人御棂轩,上客倚飞盖。」★「飞盖」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2页 第12卷 701参见:飛蓋
飞甘fēi gān指雨。
●《隋书o宇文恺传》:「故使天符地宝,吐醴飞甘,造物资生,澄源反朴。」
●唐张元琮《百门陂碑》:「俄而景贶昭发,飞甘骤零。」★「飞甘」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2页 第12卷 691参见:飛甘
见「 飞阁 」。
飞阁fēi gé亦作「飞合」。 1.
架空建筑的阁道。
●《三辅黄图o汉宫》:「帝于未央宫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 2.
●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o瑶光寺》:「高祖在城内作光极殿,因名金墉城门为光极门,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
●唐赵彦昭《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诗:「平楼半入南山雾,飞合旁临东墅村。」★「飞阁」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飞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閣
【飞阁流丹】成语解释: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飞阁流丹】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飞阁流丹】成语故事:【飞阁流丹】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高中生成语,建筑物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弓fēi gōng谓丈量田地越过界限。弓,丈量用的弓尺。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o史十》:「而东乡之田岸下,略有茭芦即飞弓一步。夫些少茭芦,但可以供数日烧柴而已,有何利息而便作实田起粮。」★「飞弓」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1页 第12卷 690参见:飛弓
飞觥fēi gōng传杯。
●唐羊昭业《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
●宋梅尧臣《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物理既难常,达生重飞觥。」
●清陈维崧《莺啼序·春日游平山堂即事》词:「玉笋飞觥,春纤拂素。」★「飞觥」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觥
【飞觥献斝】成语解释:指频频传杯。【飞觥献斝】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一回:“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飞觥献斝】成语故事:【飞觥献斝】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红楼梦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觥走斝】成语解释:指宴饮的酒器。【飞觥走斝】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飞觥走斝】成语故事:【飞觥走斝】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钩fēi gōu古代兵器的一种。
●《六韬o军用》:「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
●《武备志·器械·飞钩》:「一名铁鸱。脚钩锋长利,四刃,曲贯铁索,以麻绳续之镮。敌人披重甲,头有鍪笠,又畏矢石,不敢仰视,候其聚,取则掷钩于稠人中,急牵挽之,每钩可取二人。」★「飞钩」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2页 第12卷 701参见:飛鉤
古代兵器的一种。《六韬o军用》:「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武备志·器械·飞钩》:「一名铁鴟。脚钩锋长利,四刃,曲贯铁索,以麻绳续之鐶。敌人披重甲,头有鍪笠,又畏矢石,不敢仰视,候其聚,取则掷钩於稠人中,急牵挽之,每钩可取二人。」
飞构fēi gòu 1.
谓无端构陷。
●《新唐书o文艺传中·刘允济》:「﹝刘允济﹞为来俊臣飞构,当死,以母老丐余年,系狱,会赦免,贬大庾尉。」 2.
高耸的屋宇。
●元曹之谦《秋风亭故基》诗:「危亭冠雉堞,飞构何崔嵬!」★「飞构」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構
飞毂fēi gū指驾快车。
●《新唐书o薛收传》:「必飞毂转粮,更相资哺。」★「飞毂」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8页 第12卷 707参见:飛轂
飞谷fēi gǔ谷名。
●《楚辞o刘向<九叹·远游>》:「结余轸于西山兮,横飞谷以南征。」王逸注:「飞谷,日所行道也。言乃旋我车轸,横度飞泉之谷以南行也。」参见「飞泉」。★「飞谷」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谷
飞观fēi guān高耸的宫阙。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阳榭外望,高楼飞观。」
●宋柳永《仙吕宫·倾杯乐》词:「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飞观」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参见:飛觀
飞光fēi guāng 1.
飞逝的光阴。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宋曾巩《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
●清张云锦《玉烛新·和南台徐丈雪夜艺舫韵》词:「才转眼春暖冬寒,飞光去来何骤。」
●鲁迅《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诗》:「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2.
●南朝梁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轩而飞光。」★「飞光」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光
飞归fēi guī珠算中两位数除法的一种简捷的运算方法,将归除合并,作成口诀,归后不用商除,以简化运算程序。参阅宋杨辉《乘除通变算宝》。★「飞归」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参见:飛歸
飞龟fēi guī道家仙药名。
●北周庾信《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冠军伯柴烈李夫人墓志铭》:「飞龟之散,遣疾无征;画龙之符,留年不验。」
●唐温庭筠《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飞龟」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8页 第12卷 707参见:飛龜
飞诡fēi guǐ明朝粮户将田地寄在享有优免徭役的官吏、绅衿名下,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明周圣楷《张居正本传》:「岁久滋伪,弊孔百出,有所谓飞诡者、影射者、养号者、挂虚者、过都者、受献者,久久相沿。」
●明谢肇浙《五杂俎o事部三》:「即如户部一曹,不许苏松及浙江、江右人为吏,以其地赋税多,恐飞诡为奸也。」参见「飞洒」、「诡寄」。★「飞诡」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詭
飞滚fēi gǔn 1.
●清孔尚任《桃花扇o辞院》:「幕府山蜡檄星驰,五马渡楼船飞滚。」亦指飞快地滚动。
●王汶石《大木匠》:「大篮子飞滚得丈把远。」 2.
●明冯梦龙《挂枝儿o痒》:「便泼上飞滚的热汤也,只讨得外面皮儿的苦。」★「飞滚」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滾
飞过海fēi guò hǎi 1.
旧指官场中通过行贿,以提前做官的行径。
●《醒世恒言o蔡瑞虹忍辱报仇》:「大凡吏员考满,依次选去,不知等上几年;若用了钱,挖选在别人前面,指日便得做官,这谓之‘飞过海’。」
●清李玉《人兽关·痴拟》:「拿了三千银子,到京营干,所有通州例、飞过海几条门路。」 2.
指不按正常程序,超越当事人或当事部门办某一件事。
●《光明日报》:「烟厂领导为把他拉入党内,在入党时,所在支部通不过,他们就用‘飞过海’的办法,拿到办公室支部讨论。」 3.
指用进货和收入不入帐的手法,进行贪污或偷税漏税。
●《解放日报》:「不法资本家为了偷税漏税、破坏人民政府的财经政策,所玩弄的花样是很多的,‘飞过海’,就是许多偷税漏税办法中的一种。」★「飞过海」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9页 第12卷 698参见:飛過海
飞罕fēi hǎn高张的鸟网。★「飞罕」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罕
飞翰fēi hàn 1.
迅速递送书信。
●《后汉书o孔融传》:「驰檄飞翰,引谋州郡。」 2.
●晋陆机《拟古》诗之十:「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唐柳宗元《东蛮》诗:「王卒如飞翰,鹏骞骇群龙。」 3.
迅速书写。
●清钮琇《觚剩·七月天》:「窃骈语以飞翰,操丹铅何工四六。」★「飞翰」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飞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翰
飞杭fēi háng飞快的船。
●汉王逸《九思·伤时》:「跖飞杭兮越海,从安期兮蓬莱。」★「飞杭」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杭
飞航fēi háng 1.
飞快的航船。
●明杨慎《高峣卧疾喜简西峃至自滇城》诗:「天涯故人少,且愿驻飞航。」 2.
●郭沫若《女神·心灯》:「更有只雄壮的飞鹰在我头上飞航。」★「飞航」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航
★「飞航式导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飞航式导弹」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飞合fēi hé见「飞阁」。★「飞合」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参见:飛閤
飞翮fēi hé 1.
●《文选o曹植<七启>》:「素水盈沼,丛木成林,飞翮凌高,鳞甲隐深。」张铣注:「飞翮,鸟也。」 2.
●三国魏阮籍《达庄论》:「被裒衣,冠飞翮。」 3.
●晋崔豹《古今注o鸟兽》:「秦始皇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蹑景、奔电、飞翮、铜爵、神凫。」★「飞翮」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参见:飛翮
飞红fēi hóng 1.
●宋秦观《千秋岁》词:「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似海。」亦指落下的花。
●明高启《楼上》诗:「春风似念无花看,远送飞红到砚台。」 2.
(脸上)飞快地现出红晕。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媳妇子见我进去,把脸飞红的走出来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一:「刘桂兰脸颊飞红了。」 3.
●《红楼梦》第五二回:「只有晴雯独卧于炕上,脸上烧的飞红。」
●茅盾《子夜》三:「她的脸色现在又飞红了,她的眼光迷乱。」★「飞红」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飞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紅
飞鸿fēi hóng 1.
指画有鸿雁的旗。
●《礼记o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疏:「鸿,鸿雁也。雁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于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
●《逸周书o度邑》:「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
飞行着的鸿雁。
●汉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龚自珍《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
●唐韩愈《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余年,事如梦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飞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8页 第12卷 707★「飞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鴻
【飞鸿冥冥】成语解释:鸿:鸿雁;冥冥:高远。大雁飞向远空。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飞鸿冥冥】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哨遍》:“问谁知,几者动之微,望飞鸿冥冥无际。”【飞鸿冥冥】成语故事:【飞鸿冥冥】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鸿踏雪】成语解释: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同“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飞鸿踏雪】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踏雪】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上题诗。后苏轼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大发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踏雪】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F开头的成语
像飞翔的鸿雁在海上嬉戏。形容笔法矫健活泼。
【飞鸿雪爪】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飞鸿雪爪】成语出处: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飞鸿雪爪】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上题诗。后苏轼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大发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雪爪】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鸿印雪】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飞鸿印雪】成语出处: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飞鸿印雪】成语故事:【飞鸿印雪】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比如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羽翼:翅膀,引申为辅佐。象飞翔的大雁有翅膀。比喻得力的辅佐之人。
飞弧fēi hú犹利箭。
●明何景明《平夷所老人》诗:「魂惊战鼓心犹怯,臂中飞弧肉尽穿。」★「飞弧」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弧
飞狐fēi hú要隘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余里。为古代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
●《汉书o郦食其传》:「愿足下急复进兵……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
●颜师古注引臣瓒曰:「飞狐在代郡西南。」
●《文选o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东规白马,北距飞狐。」吕延济注:「飞狐,塞名也。」
●南朝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飞狐白日晚,澣海愁云生。」★「飞狐」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飞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狐
飞狐道fēi hú dào古道名。
●《东观汉记o王霸传》:「为上谷太守,修飞狐道至平城,堆石布土三百余里。」按,此乃飞狐口谷道的延伸。又唐时称北魏所凿灵丘道为飞狐道。此道不经飞狐口,以出飞狐南境而出名。★「飞狐道」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狐道
飞虎fēi hǔ鼯鼠一类的动物。
●清闵叙《粤述》:「浔州府贵县山中出飞虎。云,间岁一见,或攫人首,啄食其脑。余于浔守处见其皮,长尺余,如黄犬形,前二足,皮特丰阔,为翅,然其斑纹不似山君。一云,湖南山中人多缒附崖谷,采取木耳,或遇飞虎,扑绳既断,盖其翅甚利,然不闻食人。」★「飞虎」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虎
飞虎旗fēi hǔ qí绘制有飞虎图形的旗帜。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阅兵大臣的执事,什么冲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伞扇、令旗、令箭、刽子手、清道旗、飞虎旗……一队一队的过完,才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绿大呢轿子,缓缓而来。」★「飞虎旗」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虎旗
飞花fēi huā 1.
落花飘飞。
●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
飘飞的落花。
●明顾大典《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
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苏辙《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
纺织时飞散的棉花纤维。★「飞花」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花
飞花令fēi huā lìng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巴金《家》十三:「‘那么就行飞花令,’琴抢着说。」★「飞花令」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花令
飞化fēi huà飞升化为神仙。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o高骈》:「鄱阳商侩吕用之会妖术,役鬼神,及狂人诸葛殷、张守一等相引而进,多为谬悠长年飞化之说,羽衣鹤氅,诡辨风生。」★「飞化」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2页 第12卷 691参见:飛化
飞黄fēi huáng 1.
传说中的神马名。又名乘黄。
●《淮南子o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皂。」高诱注:「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
●唐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2.
指古代勇士飞廉与中黄伯。
●《文选o张协<七命>》:「于是飞黄奋锐,贲石逞技。」李周翰注:「飞,飞廉;黄,中黄。」 3.
见「飞黄腾踏」。★「飞黄」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黃
【飞黄腾达】成语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飞黄腾达】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腾达】成语故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韩愈专门写诗教育儿子要立志飞黄腾达,诗文即:“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腾达】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韩愈的成语,比如的成语,读书的成语
【飞黄腾踏】成语解释: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飞黄腾踏】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腾踏】成语故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韩愈专门写诗教育儿子要立志飞黄腾达,诗文即:“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腾踏】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韩愈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蝗fēi huáng蝗虫。身体灰褐色、黄褐色或绿色。常成群飞翔,吃禾本科农作物,大面积出现飞蝗,会造成严重的灾害。
●《三国志o吴志·赵达传》:「﹝赵达﹞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飞蝗」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飞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飞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蝗
飞幌fēi huǎng飘拂的帷幔。
●唐元稹《落月》诗:「飞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飞幌」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幌
飞灰fēi huī 1.
律管中飞动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测节气。
●唐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2.
飞扬的灰烬。
●明刘基《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秦炬歊飞灰。」
●鲁迅《南腔北调集·火》:「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飞灰」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飞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灰
飞晖fēi huī放射亮光。
●《西游补》第六回:「凤灯攦秀,桂烛飞晖。」★「飞晖」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暉
飞火fēi huǒ 1.
犹天火。指来于自然的火。
●汉王充《论衡o乱龙》:「今伎道之家,铸阳燧取飞火于日,作方诸取水于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 2.
●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方其飞火焚旗,坏云压垒。」★「飞火」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2页 第12卷 691参见:飛火
飞祸fēi huò亦作「飞来祸」。意外的灾祸。
●《后汉书o周荣传》:「故常敕妻子,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冀以区区腐身觉悟朝廷。」
●唐皎然《从军行》之三:「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清翟灏《通俗编o境遇》:「《后汉书o周荣传》常敕妻子,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殓。俚俗人亦谓之飞来祸。」
●《何典》第二回:「做新戏惹出飞来祸。」★「飞祸」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2页 第12卷 701★「飞祸」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禍
飞藿fēi huò凋零的豆叶。
●《文选o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沈约注:「风吹飞藿之时,盖桃李零落之日。华实既尽,柯叶又雕,无复一毫可悦。」
●唐杜甫《昔游》诗:「桑柘叶如雨,飞藿去徘徊。」
●明王世贞《伤卢楠》诗:「北风摧松柏,下与飞藿会。」★「飞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参见:飛藿
飞机fēi jī一种有动力装置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发动机等构成。种类很多。广泛用在交通运输、军事、农业、探矿等方面。★「飞机」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飞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飞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機
飞机场fēi jī chǎng飞机起飞、降落、停放的场地。也叫机场。★「飞机场」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参见:飛機場
飞屐fēi jī犹飞步。疾走。
●宋孙觌《栖霞观观在麻岭之下》诗:「云表朝飞屐,松残晚驻鞍。」
●宋陆游《化成院》诗:「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飞屐」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屐
飞楫fēi jí快船。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由来具飞楫,暂拟控鸣弦。」★「飞楫」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楫
快船。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由来具飞檝,暂拟控鸣弦。」
飞寄fēi jì胥吏贪污田赋的一种方法。
●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厘改。」
●明宋濂《当涂王公墓志铭》:「猾胥潘立道操金华一邑田赋之柄,飞寄诡遁,并缘为奸利,公廉其罪状以闻,置于法。」★「飞寄」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参见:飛寄
飞价fēi jià传扬声誉。
●北齐刘昼《新论o妄瑕》:「然驰光于千载,飞价于侯王者,以小恶不足以伤其大美也。」★「飞价」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價
飞驾fēi jià飞驰的车子。
●晋陆机《赠顾交址公真》诗:「惆怅瞻飞驾,引领望归旆。」★「飞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駕
飞架fēi jià(桥梁等)凌空架起。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飞架」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架
飞溅fēi jiàn向外四溅。
●清夏锡祚《自紫蜺涧至旋螺顶》诗:「回磴或阨之,怒歕亦飞溅。」
●刘大白《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五一运动,劳动者第一成功。虽则成功,也难免几回飞溅血花红!」
●冰心《寄小读者》二八:「看着船旁烨然飞溅的浪花,这一星星都迸碎了我远游之梦!」★「飞溅」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9页 第12卷 708★「飞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濺
飞箭fēi jiàn 1.
疾飞的箭。
●《晋书o忠义传·嵇绍》:「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 2.
比喻迅速。
●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松下围棋期褚胤,笔头飞箭荐陶谦。」 3.
●唐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元萨都剌《燕将军出猎》诗:「柳外解鞍春洗马,月中飞箭夜鸣雕。」★「飞箭」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箭
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飞江fēi jiāng古代的一种渡水工具。
●《六韬o军用》:「渡大水,飞江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水浒传》第一百回:「城外李俊、二张、三阮,乘着飞江、天浮,逼近城来。恰与城垣高下相等。」★「飞江」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江
飞将fēi jiàng 1.
「飞将军」的省称。
●唐王昌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泛称敏捷善战的将领。
●唐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诗:「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飞将」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飞将」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將
飞将军fēi jiàng jūn 1.
汉时匈奴对汉将李广的称呼。
●《史记o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2.
借指行动神速、骁勇善战者。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3.
指空军飞行员。
●邹韬奋《令人感泣的壮烈空军》:「但一机已为敌机机枪弹射中数排,油缸起火,我飞将军当时虽仍能以降落伞降至我岸,但不屑为。」★「飞将军」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参见:飛將軍
飞将:飞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难:困难;封:赐封。飞将军难以封侯。泛指人不走运。
【飞将奇数】成语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奇数: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飞将奇数】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飞将奇数】成语故事:【飞将奇数】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将数奇】成语解释: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飞将数奇】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飞将数奇】成语故事: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人比赛射箭。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草里,见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时,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去了。  据《史记》载,李广是汉文帝时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战争中,立过不少功。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争,李广几乎都参加了,而且屡次以少击多,出奇制胜。匈奴侵略者对于李广,又害怕又敬佩,称他为“飞将军”。  有一次,李广受命领着少数兵马,出长城去和人数众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战。因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李广不敌被俘。在被解往敌营的途中,他趁敌人不备,突然跃起,夺了一匹好马,飞奔逃回。匈奴兵几百人狠命追赶,被他射死多人,终于脱险。可是逃回后,汉军却“按军法”判他死罪。他缴纳了大量赎金,才以撤免官职了事。  过了几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李广又奉命带4000骑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 万兵团团围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广派他儿子李敢,只带几十骑兵,从左到右,直穿敌人阵地,跑了一圈,回来报告道:“没什么,匈奴不难对付!”部下这才稍为安心。李广亲自用最强劲的大弓,射杀敌人部将。连杀好几人,敌人的攻势渐见减退。李广指挥将士,沉着应战,气概从容,毫无慌乱之色。大家深受感动,勇气也因此大增。这样艰苦支持了两天,援军来到,敌人才退去。  李广最后一次与匈奴作战,已经60多岁了,可是他精神抖擞,毫无老态。这一次,大军由大将军卫青统率。李广名义上是前将军,可是卫青怕他立功,不让他正面出阵,故意叫他绕东路。后因没有向导,迷失了路,未能如期开赴指定地点,被借此问罪。李广气愤不过,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广有个堂兄弟,名叫李蔡,汉文帝时,与李广同为“郎”一级的小官,声望远不如李广,只是一个平凡的庸人罢了。然而到了武帝时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广这位一生与匈奴侵略者作战70余次的“飞将军”,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人们为李广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运之外,谁能说什么呢!“飞将数奇”这句成语,便由此产生。【飞将数奇】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缰fēi jiāng 1.
明李东阳《题赵仲穆挟弹图》诗之一:「东风挟弹小城春,游骑飞缰不动尘。」一本作「飞缰」。 2.
驱马疾驰。
●明李东阳《题赵仲穆挟弹图》诗之一:「东风挟弹小城春,游骑飞缰不动尘。」一本作「飞缰」。★「飞缰」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参见:飛韁
见「 飞韁 」。
飞桨fēi jiǎng疾速划动的桨。亦借指飞快的船。
●宋朱熹《即事有怀寄彦辅仲宗二兄》诗之二:「闻说双飞桨,翩然下广津。」
●元倪瓒《送徐君玉》诗:「闽中女儿天下白,越波飞桨逐凫鹥。」★「飞桨」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槳
飞脚fēi jiǎo武术动作。两足相继踢起,高约齐头。
●《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
●王福慧《社里的孩子》:「迈出教室的门槛儿,他砰的声打了个飞脚儿。」★「飞脚」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参见:飛腳
飞节芝fēi jié zhī老松树皮中的聚脂。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松树枝三千岁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大者重十斤。」★「飞节芝」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節芝
飞捷fēi jié飞传的捷报。
●明徐渭《与客登招宝山和开府胡公之韵奉呈》:「归来正值传飞捷,露布催书倚马缨。」★「飞捷」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捷
飞金fēi jīn 1.
指金黄色的太阳。
●明汤显祖《宿浴日亭因出小浪望海》诗:「飞金出荧火,明珠落鲸鱼。」 2.
在器物表面黏贴金粉。
●《西游补》第二回:「城头上一面绿锦旗,写几个飞金篆字:‘大唐新天子太宗三十八代孙中兴皇帝。’」
●郭沫若《湖心亭》:「正中的门楣上还倒站着一对飞金的狮子。」 3.
用作装饰的金箔。
●明沈榜《宛署杂记o乡试》:「飞金八贴。」★「飞金」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金
金:金乌,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指太阳;玉: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因指月亮。形容时光飞逝。
飞茎fēi jīng直生枝条。
●《文选o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张铣注:「飞茎,直生枝也。」
●唐元稹《兔丝》诗:「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飞茎」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莖
飞精fēi jīng 1.
宝镜名。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o任中宣梦水神持镜》:「长安任中宣家素畜宝镜,谓之飞精,识者谓是三代物。」 2.
●《方外志·王江》:「王江,魏之考城人,尝举《周易》学究不遂,慨然有超世之志,醉则卧衢路,或值雪则逻者戏以雪埋之,其气蒸然,消释尽去。或值其宴坐,从旁窃听之,潺潺然若流水声,此盖仙经所谓飞精入脑,昼夜之间,水声潺潺不绝者,是为金丹第二转之应也。」 3.
道家的一种丹药。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而合金丹之大药,炼八石之飞精者,尤忌利口之愚人。」★「飞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参见:飛精
飞景fēi jǐng 1.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乘流光,策飞景。」
●宋沈括《岸老堂记》:「乘参昂,蹑飞景。」 2.
●《艺文类聚》卷六十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礛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飞景」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景
飞镜fēi jìng比喻明月。
●唐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词:「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飞镜」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飞镜」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鏡
飞举fēi jǔ 1.
谓乘风高举。
●宋张元干《贺新郎》词:「风浩荡,欲飞举。」
●赵朴初《科伦坡海滨》词:「看不厌夜月朝阳万境开,疑飞举仙风天外。」 2.
指升天成仙。
●明沈德符《野获编·叛贼·发冢》:「我炼形已满,飞举在迩。」 3.
越级举荐。
●明瞿佑《归田诗话o钟馗图》:「不数日,为乡人官于外郡者飞举……到京授四川学官。」★「飞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参见:飛舉
飞句fēi jù飞书。
●唐李洞《赠禅友》诗:「飞句相招宿,多逢有月天。」★「飞句」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3页 第12卷 692参见:飛句
飞炬fēi jù投掷火炬。★「飞炬」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炬
飞遽fēi jù神兽名。
●《文选o司马相如<上林赋>》:「射游枭,栎飞遽。」李善注:「飞遽,天上神兽也,鹿头而龙身。」★「飞遽」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参见:飛遽
飞瞰fēi kàn游目俯视。
●元萨都剌《酬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飞瞰」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参见:飛瞰
飞客fēi kè 1.
飞行客。比喻箭。
●汉赵晔《吴越春秋o勾践阴谋外传》:「弓为将军,主重负也。弦为军师,御战士也。矢为飞客,主教使也。」 2.
●南朝宋谢灵运《缓歌行》:「飞客结灵友,凌空萃丹丘。」★「飞客」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飞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客
飞空fēi kōng飞入空中。
●唐储光羲《咏山泉》:「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飞空结楼台,影动杳袅冲融间。」★「飞空」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6页 第12卷 695参见:飛空
飞控fēi kòng策马飞驰。
●唐裴度《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飞控着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飞控」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控
飞鞚fēi kòng 1.
谓策马飞驰。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唐令狐楚《少年行》诗之二:「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庞树松《檗子书来约游西泠俶装待发牵率尘事赋此以谢之》:「停云白石共周旋,飞鞚行踪想若仙。」 2.
快跑的马。
●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西山雪淡云将冻,凛冽威侵飞鞚。」★「飞鞚」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8页 第12卷 707参见:飛鞚
飞跨fēi kuà犹飞越。
●南朝梁何逊《七召》:「百丈杳冥以飞跨,九层郁律以阶梯。」参见「飞越」。★「飞跨」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飞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跨
飞快fēi kuài 1.
非常迅速。
●《红楼梦》第九六回:「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 2.
非常锋利。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二章:「嘎子从口袋里摸出小镰,几天以前他就把木把卸掉,磨得飞快。」★「飞快」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飞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快
1. 来回地冲、跳或飞。如: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如:望着鸟儿在头上飞来飞去。
飞来峰fēi lái fēng 1.
山峰名。也称灵鹫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与灵隐寺隔溪相对,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五代至元代的造像三百多尊。
●《咸淳临安志》卷二三:「晏元献公《舆地志》云:‘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邪?因挂锡造灵隐寺,号其峰曰飞来。’」
●宋王安石有《登飞来峰》诗。 2.
宋徽宗时,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景龙山侧筑一土山,名艮岳,其中一山峰名飞来峰。
●宋张淏《云谷杂记·艮岳》:「因其余土,积而为山,山骨虣露,峰棱如削,飘然有云姿鹤态,曰飞来峰。」★「飞来峰」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飞来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來峰
【飞来横祸】成语解释:意外的灾祸。【飞来横祸】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飞来横祸】成语故事:【飞来横祸】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来祸fēi lái huò见「飞祸」。★「飞来祸」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來禍
1.南京市朝天宫﹑灵谷寺各有一具剪形铁器,重千斤以上。传说是从天外飞来的;据考证是古代向高处运送建筑材料的工具,作用同今起重机。
飞来翦fēi lái jiǎn南京市朝天宫、灵谷寺各有一具剪形铁器,重千斤以上。传说是从天外飞来的;据考证是古代向高处运送建筑材料的工具,作用同今起重机。
●朱锡梁《白门怀古》诗:「钟山与钵山,两个飞来翦。」★「飞来翦」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5页 第12卷 694参见:飛來翦
参见:飛來器
飞浪fēi làng汹涌的波浪。
●南朝齐孔稚珪《褚先生百玉碑》:「欹窦遏日,折石横波,飞浪突云,奔湍急箭。」★「飞浪」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浪
飞涝fēi lào扬起的大波。
●《文选o木华<海赋>》:「飞涝相磢,激势相沏。」李善注:「涝,大波也。」★「飞涝」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澇
飞蠝fēi lěi即鼯鼠。★「飞蠝」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参见:飛蠝
飞鸓fēi lěi即鼯鼠。★「飞鸓」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参见:飛鸓
飞利fēi lì谓非常锋利。
●《老残游记》第五回:「袖中掏出一把飞利的小刀,向脖子上只一抹,就没有了气了。」★「飞利」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4页 第12卷 693参见:飛利
飞廉fēi lián 1.
商纣的谀臣。
●《孟子o滕文公下》:「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赵岐注:「飞廉,纣谀臣。」
●明康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却怎生飞廉谄佞偏荣富?」
●章炳麟《读郭象论嵇绍文》:「藉令绍为世臣,与其君无锋芒小怨,其死特比肩于飞廉,贤不足卲。」 2.
风神。一说能致风的神禽名。
●《楚辞o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吕氏春秋》曰:‘风师曰飞廉。’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元萨都剌《中秋月夜泛舟于金陵石头城》诗:「秦淮流水西复东,倒涵天影磨青铜。飞廉扫空出海月,明珠飞入琉璃宫。」
●清吴伟业《八风诗·东北风》:「飞廉熛怒向人间,徐福求仙恨未还。」 3.
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
●《淮南子o俶真训》:「骑飞廉而从敦圄。」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 4.
●《三辅黄图o观》:「飞廉观在上林,武帝元封二年作。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武帝命以铜铸置观上,因以为名。」
●《后汉书o冯衍传下》:「陵飞廉而太息,登平阳而怀伤。」★「飞廉」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飞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廉
飞练fēi liàn飘动的白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庐江水》:「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飞练」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練
飞炼fēi liàn(无)飞炼(2)fēi liàn谓去除丹砂中的杂质以炼丹。
●《新唐书o裴潾传》:「自言飞炼为神,以訹权贿,伪穷情得,不耻遁亡。岂可信厥术,御其药哉?」
●《资治通鉴o唐玄宗先天元年》:「琚(王琚)曰:‘能飞炼、诙嘲。’」胡三省注:「飞炼,谓飞丹砂以炼丹也。」飞炼(3)fēi liàn(无)飞炼fēi liàn(參見飛煉,飛鍊)
见「 飞炼 」。
飞梁fēi liáng凌空飞架的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晋水》:「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明李梦明《玄明宫行》:「前矻石柱双蟠龙,飞梁逶迤三彩虹。」★「飞梁」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0页 第12卷 699★「飞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梁
【飞粮挽秣】成语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飞粮挽秣】成语出处:《隋书·食货志》:“既而一讨浑庭,三驾辽泽,天子亲伐,师兵大举,飞粮挽秣,水陆交至。”【飞粮挽秣】成语故事:【飞粮挽秣】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邻fēi lín谓相隔较远的邻居。
●宋洪迈《容斋三笔o飞邻望邻》:「元丰以后,州县榷卖坊场,而收净息以募役,行之浸久,弊从而生。往往鬻其抵产,抑配四邻,四邻贫乏,即散及飞邻、望邻之家,不复问远近,必得偿乃止。」★「飞邻」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参见:飛鄰
飞鳞fēi lín即飞鱼。指文鳐鱼。
●《文选o曹植<七启>》:「寒芳苓之巢龟,脍西海之飞鳞。」李善注:「西海飞鳞,即文鳐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巨洋水》:「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笋,匪直芳齐芍药,寔亦洁并飞鳞。」参见「文鳐」。★「飞鳞」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参见:飛鱗
飞灵fēi líng方言。极灵验;特别有效验。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农民势力极盛的县,农民协会说话是‘飞灵的’。」★「飞灵」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飞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参见:飛靈
飞軨fēi líng 1.
车轴头上系的饰物。
●《文选o张衡<东京赋>》:「重轮贰辖,疏毂飞軨。」刘良注:「飞軨,画缇?,系轴上。」 2.
轻便的猎车。车上有窗。
●《尚书大传》卷二:「未命为士,车不得有飞軨。」郑玄注:「如今窗车也。」
●《文选o枚乘<七发>》:「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李周翰注:「飞軨,轻舆也。」★「飞軨」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1页 第12卷 700参见:飛軨
飞溜fēi liū 1.
水流直泻而下。
●《旧唐书o西戎传·拂菻》:「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仍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 2.
●唐刘宪《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崖悬飞溜直,岸转绿潭宽。」
●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苏寺丞》:「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飞溜」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4页 第12卷 703参见:飛溜
飞流fēi liú 1.
快速飞行。
●《汉书o天文志》:「彗孛飞流,日月薄食。」
●蒋光慈《在黑夜里》:「你的话如火焰一般的热烈、飞流。」 2.
指瀑布,飞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赣水》:「西北五六里,有洪井,飞流悬注,其深无底。」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二:「军扪绝磴松根火,士接飞流马上泉。」 3.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则天变彰于飞流,地眚见于震压。」
●《魏书o术艺传·张渊》:「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归邪缤纷,飞流电举。」一说,指飞星和流星。两者微异。魏收注:「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飞流」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流
【飞流短长】成语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飞流短长】成语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飞流短长】成语故事:【飞流短长】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动宾式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流:指瀑布;直下:垂直泻下。瀑布垂直泻下。形容瀑布垂直泻下的壮观景象。
飞龙fēi lóng 1.
●《庄子o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楚辞o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史记o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
●清昭梿《啸亭续录o端午龙舟》:「画船箫鼓,飞龙鹢首。」 2.
比喻帝王。
●唐韩琮《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清李渔《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参见「飞龙在天」。 3.
传说中的人名。
●《吕氏春秋o古乐》:「帝颛顼好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明杨慎《凤赋》:「又采飞龙氏之篆,陈帝鸿氏之砚,书之右书,曰巾几铭;图之左图,为帝命验。」 4.
对人的美喻。
●《文选o苏武<诗>之二》:「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张铣注:「龙,美喻也。」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苏迈克绳祖武,颇读父书,词苑飞龙,天孙为之夺彩。」
●郭沫若《东风集·人人学习林凤瑞》:「你竟成为了龙田地区的空中飞龙!」 5.
●《文选o张衡<西京赋>》:「挂白鹄,联飞龙。」李周翰注:「飞龙,鸟名。」
●明焦竑《焦氏笔乘·飞龙》:「飞龙,鸟名,凤头龙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飞廉,一名龙准。」 6.
●汉张衡《南都赋》:「驷飞龙兮骙骙,振和鸾兮京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时序》:「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 7.
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8.
●《文选o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李善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
●唐李白有《飞龙引》二首。 9.
即山魈。 10.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相州栖灵谷,有乔顺二子,于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飞龙」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7页 第12卷 706★「飞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龍
【飞龙乘云】成语解释: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飞龙乘云】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飞龙乘云】成语故事:【飞龙乘云】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龙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1.唐代御厩名。
唐 代御厩名。《旧唐书o越王係传》:「﹝ 程元振 ﹞以兵护太子匿於飞龙廐。」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翰林学士最荣》:「 唐 学士入直,许借飞龙廐马。」
【飞龙在天】成语解释:比喻帝王在位。【飞龙在天】成语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飞龙在天】成语故事:【飞龙在天】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龙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楼fēi lóu 1.
攻城用的一种楼车。
●《六韬o军略》:「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
●《南史o宋纪上·武帝》:「张纲修攻具成,设飞楼县梯,木幔板屋,冠以牛皮,弓矢无所用之。」
●《水浒传》第九二回:「令李云、汤隆,督修云梯飞楼,推赴各营驾用。」 2.
●汉焦赣《易林·坤之归妹》:「飞楼属道,趾多搅垣,居之不安,覆压为患。」
●宋苏轼《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之二:「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清张兴镛《买陂塘》词:「湾环翠柳蒙茸处,中有飞楼红小。」★「飞楼」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参见:飛樓
飞庐fēi lú船上的小楼。
●《释名o释船》:「其上屋曰庐,象庐舍也。其上重室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飞庐」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0页 第12卷 709参见:飛廬
飞路fēi lù古地名。
●《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玄中记》:「又云飞路之民,地寒,穴居,食木根。」★「飞路」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3页 第12卷 702参见:飛路
飞闾fēi lǘ飞庐。
●《方言》第九「﹝船﹞首谓之合闾」晋郭璞注:「今江东呼船头屋谓之飞闾是也。」
●钱绎笺疏:「《释名》:‘舟,其上屋曰庐,象庐舍也。其上重屋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舻庐即闾也。」★「飞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5页 第12卷 704参见:飛閭
飞鸾fēi luán 1.
飞翔的鸾鸟。
●汉王粲《赠蔡子笃诗》:「翼翼飞鸾,载飞载东。」
●唐李白《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2.
●《新五代史o前蜀世家·王衍》:「起宣华苑,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之亭,飞鸾之阁,瑞兽之门。」★「飞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参见:飛鸞
【飞鸾翔凤】成语解释:指英俊才识之士。【飞鸾翔凤】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诸公飞鸾翔凤,望重时流。”【飞鸾翔凤】成语故事:【飞鸾翔凤】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描写动物的成语,凤的成语,F开头的成语
飞羉fēi luán高张的网。
●《文选o张协<七命>》:「屯羽队于外林,纵轻翼于中荒。尔乃布飞羉,张脩罠。」李善注:「罟谓之羉。」★「飞羉」在《汉语大词典》第17511页 第12卷 710参见:飛羉
飞掠fēi lüě谓飞闪而过。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偶然见一二农夫乘着大车,纵辔遄行,赶着马,‘嘟嘟嘟’飞掠而过。」
●叶圣陶《友谊》:「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几个蝙蝠开始在空中来回飞掠。」★「飞掠」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8页 第12卷 697参见:飛掠
飞轮fēi lún 1.
驱车飞驰。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莫不飞轮兼策,星言假寐。」 2.
●南朝梁何逊《学古》诗:「飞轮倘易去,易去因风力。」 3.
●唐许尧佐《日载中赋》:「流景弭节,飞轮顿势。」 4.
机器上安装的大而重的轮子。利用它的惯性使机器旋转均匀。在活塞式机器中,飞轮还有使往复运动的活塞冲过冲程静止点的作用。 5.
自行车后轮上装置的传动齿轮。★「飞轮」在《汉语大词典》第17506页 第12卷 705★「飞轮」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73页★「飞轮」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飛輪
飞罗面fēi luó miàn指磨面时飞落下来混有尘土的面。
●薛淑华《想起当年泪满襟》:「挣来的钱就在万德庄买点飞罗面回来吃。」参见:飛羅麵
飞马fēi mǎ 1.
●唐郑愔《同韦舍人早朝》诗:「飞马看来影,喧车识驻音。」 2.
策马飞奔。
●《三国演义》第二回:「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
●《西游补》第十四回:「外面紫衣使者飞马走进,夺了唐僧军马,一齐簇拥竟奔西方去了。」 3.
星名。由「室」、「壁」二星宿所合成,在宝瓶宿之北。★「飞马」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馬
飞马钱fēi mǎ qián古钱名。
●清厉鹗《东城杂记o莫氏古泉记》:「飞马钱,背有一马。」★「飞马钱」在《汉语大词典》第17497页 第12卷 696参见:飛馬錢
飞忙fēi máng赶快;急忙。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那时我有三灾八难,你在天上看见了,必定飞忙来搭救我,那才是真报恩呢!」
●《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禁子使了一个心腹的人把典史下监的事飞忙报知晁大舍,叫他忙来打点。」
●清蒋士铨《四弦秋·改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居即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