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现在诗词图不重要看字你会怎么看

许子东:看了余秀华的诗 多少作协会员要羞愧|余秀华_凤凰卫视
许子东:看了余秀华的诗 多少作协会员要羞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最近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里转疯了。这个微信朋友圈,竟然最火的东西是心灵鸡汤类的东西,也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美国朋友圈刷的最多的是关于新科技,而中国朋友圈刷的最多的是心灵鸡汤。凤凰卫视1
核心提示:最近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里转疯了。这个微信朋友圈,竟然最火的东西是心灵鸡汤类的东西,也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美国朋友圈刷的最多的是关于新科技,而中国朋友圈刷的最多的是心灵鸡汤。凤凰卫视1月22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窦文涛:朋友圈里天天转心灵鸡汤 难以理解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我觉得现在的微信还有微博,就是传媒工具比人的思想还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什么,就是一个话题不给嚼烂了不算完。我觉得像是。现在有时候看一些东西,都腻歪了。你就看这些人嚼,你就觉得无数个嘴,就碰到一个事真是翻来覆去的聊,翻来覆去的嚼,最后都嚼成渣了。 周轶君:吐的也很快,一会事就过了。 窦文涛:就不聊恶了就不算完。当然这不是任何一个人造成的,这是我们共同造成的,甚至有时候你就觉得咱们是不是有聊还是无聊。我在说谁呢,现在又聊出一个什么呢,脑瘫女诗人余秀华,我最早是在微信朋友圈里转疯了,你说这个微信朋友圈,竟然最火的东西是心灵鸡汤类的东西,我也有点难以理解。 周轶君:美国朋友圈,但他们没有微信,但有个说法,说美国朋友圈刷的最多的是关于新科技,说中国朋友圈刷的最多的是心灵鸡汤。 窦文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要是平常咱们朋友之间在一起,你要聊这些心灵鸡汤你就太酸了,或者太傻了,但是为什么在朋友圈里整天就转发这些怎么才能好好活着,怎么着就人生,这些东西,其实你想起来应该是很幼稚的东西。 许子东:你觉得我穿过大半个中国这个是心灵鸡汤啊。 窦文涛:我现在说另一件事,我讲的是另外的,微信朋友圈转发很多心灵鸡汤类的东西,脑瘫女诗人这个,也未必没有点鸡汤味,为什么未必没有点鸡汤味。现在你看一个开始这么一聊,到最后就有人开始批评了,有一个旅美的女诗人叫沈睿,她先写了篇文章就盛赞,然后就说余秀华就湖北一个村的农村妇女养兔子的,然后她就说她是中国的艾美利迪金森,艾美利迪金森也是有肾脏有病。这个现在有人就说,你在诗人前边冠以一个脑瘫是什么意思?就是诗人就是诗人,很多人之所以被打动,是因为脑瘫女诗人,好比当年我们讲史铁生,为什么你不写一个瘫痪男作家。 周轶君:可是打动你的不是因为瘫痪啊,你看到你也不是因为是看到脑瘫被打动吧。 窦文涛:不是,所以都要分开说,现在有些人就批评,认为我们不要太多的把一个人的身体的某种病或者是某种残疾,和他的,比如说你弄个什么瘸腿歌手,老是说这玩意跟当年选秀节目都有关系,好像一个人有点残障,他就更加增加了引起我们注意或者感动的价值。 许子东:那时候拿残障来做戏的是有一年的春晚,说是对越自由反击战有一个人打了残障,上来大家很感动。当时我就说不出来的一个不舒服,当时还讲不出来,我觉得很佩服他,人家英雄,但我总觉得就是这么一个残疾拿出来秀爱国什么什么,我当时有点不大舒服。 所以现在特别反感称余秀华是脑瘫诗人,觉得她就是个诗人。中国的文学现在非常边缘化了,但是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这个诗的国度体现在网络上时不时有关于诗的讨论。你看这些年,常常什么羊羔体、梨花体,王兆山做鬼也风流,但是这些网上走红的这些拿出来的诗,都是被拿出来晒做当奇葩,很多人都是不满,这样也算,这样什么什么。这次不一样,这次我看大部分人读到她的诗,单一个题目就被打动了,就是这样。我觉得我们现在当然老人家读了她的诗以后再知道她的身世再知道故事会加倍理解她诗的内容,但是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觉得她的诗是有本身价值的。周轶君:诗人本身就要跟大众保持距离 不必太在意标签 周轶君:我觉得对这个标签,她自己对这个标签是最烦的。看到有一些跟她有采访,她自己就说人家给我贴了这个标签那个标签,她自己觉得跟她的诗都没有关系了。但是我又想说一句,其实我觉得对标签这个事情不用太在意,因为你现在说实话就您说经常有人讨论诗,但恰恰很多时候现在写诗的人也少,读诗的人更没几个。有些人为了要传播,你怎么样可以吸引到你去点,加一个这样那样各种各样的标签,我觉得是这样,这个标签在消费你,你也在消费这个标签,没有太所谓的。而且诗人本身的状态就是本身来说是一个比较要自己跟别人去隔绝的,要保持心灵有一定程度跟大众有距离,但同时你写出来东西还是希望有人能够读到,有人能够触动,这东西就不用太介意。 窦文涛:让我惊讶的是,这个余秀华从她写的诗或者什么笔记里边看,她倒没有膨胀到一个不知所以。她倒是对外界的注意,还甚至觉得应该留给我一方写诗的清静,而且那意思就流露出我写诗是为了我自己,跟你们本来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们都跑到我这来。这也就是一个现代传媒故事,我觉得可乐的是这几天我觉得可以促进他们这村的业了。 周轶君:经常有领导找她。 窦文涛:十里八方的,而且真是这领导也挺有意思。她是一个农民诗人,记者们都来了,然后书记也来了,书记也要慰问握手,我觉得今天这个。 许子东:算当地一个政绩。 窦文涛:名人经济。 周轶君:我看她自己最新的一篇微博,就想她自己怎么样被人家给就是叫利用也好什么也好,一个人跟她不太熟怎么去利用她这样那样。我的感觉就这个事情给她带来的困惑可能比她荣誉更多,至少要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当我们在说到她的时候,其实困惑对她来说更多。 许子东:从现在20世纪主,文学批评的主流来讲,是要磕断作者跟作品的关系,作者的动机跟我们不重要,又要切断读者反应跟作品的关系。大家怎么看也不重要,他是强调一个只读文本,我看这首诗我是只读文本,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故事,我就被他第一句标题就打动。 窦文涛: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许子东: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是时代的声音。我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篇评论,说余秀华诗名穿过大半个中国,写的是我们北京新文学史料的主编,我还认识。他就把他跟五四以来很多的这种当时大家不能理解的这些句子,但事后会被。比方说最初的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我们现在看到很论,可是胡适当时用来证明白话可以写诗。我很喜欢那个诗,汪静之,我冒犯所有人,一步一回头,瞄我意中人。这流氓今天来讲,可是他是五四爱情诗非常强硬,当时这句就出名了,我冒犯所有人,一步一回头,瞄我意中人,别撞到电线杆。你再看看之后的朦胧诗的时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种诗句,我正步走过广场,剃光了头,为了寻找太阳,这是北岛的。为什么我说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以跟这些句子来相比呢?你看里边中间有两个核心的关健词,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睡你,网络的我最研究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性,只要跟这两个相关的,你只要改一句,你比如这句话改成我穿过大半个城市去睡你,这句话就没有这么醒目。 窦文涛:要我写就我穿过大半个石家庄去睡你。 许子东:反过来说,如果你倒过来,我穿过大半个中国陪你睡,惨了,被人骂死,而且这个去睡你还非得女的说,周轶君可以说,我们要这样说这完蛋。他两个关健词,我在想像啊,再过一个月春节之前,几千万上亿的人在中国大地上走,这不就时代的声音吗,我穿过大半个中国。 窦文涛:那都是去睡的吗。 许子东:当然了,都是跟家人团聚。 窦文涛:家人团聚的内容不光是睡。 许子东:但最主要的是睡,最主要的就是睡。所以我在想像,这个他要是变成一首歌,这跟当年的什么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一样的。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 & & & & &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锵锵三人行》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窦文涛首播时间:周一到周日&23:00-23:30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13:00-13:35
[责任编辑:邓舒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796
播放数:12954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我的位置:
思想者|郦波:不要说诗词和你无关,它能把我们“唤醒”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郦波
摘要:我们的成长记忆里面都有一个“爱诗词的我”,无论你今天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至少都背过几首诗吧。然而,今天手机互联网碎片化生活的切割,让我们成了零碎的自己,让“我”丢失了,而诗词大会则把我们“唤醒”了。
【编者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国人心中天生就有“诗一样的情怀”。可古诗词中,“诗意人生”的种种描绘,其永恒的魅力又来源于哪里呢?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有著名的“人生三境论”,那么,对应“人生三境”又有怎样的“诗词三境”?透过诗词与人生的境界,我们又能如何看到华夏文明具有的深刻文明内涵?日前,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作了演讲,就此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很多记者问我,“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会火?我想,这可能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开始是物质的追求,物质的追求满足了之后就是精神的追求。从电视节目发展来看,一个表现就是要娱乐,发展到今天,低级的娱乐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了,娱乐也要有文化、有价值,这是电视发展的自身规律。
如果放到更广阔的视野中,我们会发现诗词大会的意义不止于此。很多朋友谈到过年看诗词大会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家老少坐在一起看电视,这个在当下已经是很难得的了。通常老人喜欢看的节目,孩子不一定喜欢看,或者孩子喜欢看的,老人未必喜欢。在今天这个时代,即使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很多人也在忙着刷手机。所以,能全家一起坐下来看一个电视节目,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呢?在我看来,因为这档节目唤醒了记忆里曾经的自己。事实上,我们的成长记忆里面都有一个“爱诗词的我”,无论你今天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至少都背过几首诗吧。然而,今天手机互联网碎片化生活的切割,让我们成了零碎的自己,让“我”丢失了,而诗词大会则把我们“唤醒”了。
这也就引出了我今天演讲的主题:赋到沧桑句便工——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诗词与人生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和体会。
【最容易的事是丢失自己,最难的事就是找回自己】
以前有学生问我诗词有什么用,我就直接了当地告诉他,诗词的确没有什么用,但是庄子有一句话,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你看手机最有用,但是我们过度沉迷于手机的话,慢慢就丢失了自己。很多人跟我说,看诗词大会,他们晚上就关掉手机,然后拿《唐诗三百首》,哪怕《儿歌三百首》看看,于是找回了曾经的自己。所以,诗词第一个作用是“找回自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讲过人生三境: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说的是“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此三境,那么我们老百姓呢?是不是也有人生三境?我认为,也有。比如,佛家就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丰子恺评弘一法师时也曾说过,人生可以分为物质的生命、精神的生命、灵魂的生命,这也是人生三境。那么,诗词带来的人生三境是什么?
第一境就是和自我的关系,即所谓的真,所谓的“找到自己”。诗词大会中,我之所以喜欢武亦姝、白茹云等选手,因为他们都是通过诗词找到自我。其实,不光是他们,历代的仁人志士必经此一境。
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江雪》。这首五言绝句看上去很平常,其实不简单。
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天,千山鸟飞绝——鸟都飞不进去了,万径人踪灭——人的脚印都找不到了,孤舟蓑笠翁——看到一个人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他在江上垂钓。很多画家都喜欢画这幅图,因为意境很美。
但是如果用现实逻辑来考究一下的话,会有很多疑问:这看上去是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人是怎么进去的?鸟都飞不进去,脚印都没有,冻到了这个程度,江水有没有冻住呢?如果江水冻住了,那又怎么独钓寒江雪?从生活逻辑来说,肯定说不通。
有人说,这其实是一首藏头诗。你们看,把开头四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千万孤独”,千千万万的孤独,好孤独啊!有人读了之后,觉得柳宗元好悲伤,因为他写出了自己孤独的处境。孤独,在哲学上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这里我就不展开了。而且这首五言绝句也很特别,它是用仄声韵来表达的,让人觉得他在痛苦呐喊。痛苦有没有?肯定有,当时柳宗元是被贬谪的,对于这样一个出身很好、对自己期望又很高的人来说,当时这种境遇肯定会让他觉得痛苦。人就是在痛苦中才找到自己,不痛苦就找不到自己。但在我看来,柳宗元更多的还是在表现一种无边通透的境界,在孤独和愤怒之外,他又向前进了一步,达成与自己的和解,然后才达成和天地自然的和解。后来,柳宗元写了《永州八记》,我个人觉得,他在永州时期的文风、诗风有了很大的变化。柳宗元要写山水游记,心境一定要超脱,一定要把山水人格化,找到山水里的人,找到山水里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你”。柳宗元的《江雪》其实表现的是,在绝境当中,一切都看不到,只剩一个我。当一切嘈杂的背景全部被摈弃之后,“我”才凸显出来。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有人会质疑,柳宗元当时是不是就是这个想法?有记者就曾经问过我,“你讲的张居正一定是历史上真实的张居正吗?”当时我回答说,不要说我讲,也不要说你讲,就是把张居正从坟里叫出来讲他自己的当年,恐怕也很难回到当年,因为所谓的历史真实,不是物理的真实。我经常讲史记,韩信坐大了之后,要跟刘邦要个假王,又不好意思,刘邦一看恼火得要命,结果陈平就在桌子底下掐了一下刘邦的大腿。那么,历史上陈平到底掐的是刘邦的大腿还是小腿呢?恐怕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历史真实是人性的真实。西方思想家克罗齐有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另一位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也有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我特别想把这两句话拼起来,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其实诗词也是这样。诗词不应该像玉器那样供我们把玩,而是用来救赎你、解放你的。
所以你问我,船上的人到底是不是柳宗元,柳宗元有没有真正到江上去,这都很难说;当地的天气会不会真的导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恐怕也很难说清楚。所以,这首诗一定有夸张的成分。然而,诗词就是这样,其实可能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很偶然的事,作者通过诗词把它升华,借此解放自己。至于说,柳宗元当时一定是怎么样,恐怕只有依赖穿越剧穿越回去看了。
之前,在国内听过一个段子,说法国人到了希腊之后到处打听雅典的美女在哪儿,德国人去那边都会问书店在哪儿,而中国的游客在那儿问的是:有免费wifi吗?密码是多少?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段子,后来自己出国时发现,真的是这样。我曾经十几次在西方的酒店碰到中国旅行团,我们的同胞往往一到酒店就挤到前台问wifi!wifi!密码!密码!如果有二三个小时不上网,就会很恐慌,就会焦虑。我曾和一个小伙子交流过,我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丢了,你已经成为了手机的奴隶。以前我们手上拿一支笔,拿一把钥匙,有时候找不到,最多有点急。但是,现在很多人什么都不带,手机却是随身必备,一旦找不到,就像失了魂。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因为对于笔和钥匙来说,你是主人,它是奴隶。现在情况反过来了,手机是主人,你是奴隶,你离不开它。所以,在我看来,人在红尘中生长,最容易的事是丢失自己,最难的事就是找回自己。而诗词能帮我们“找回自己”。
【越是经受千磨万击,越要把善良当作自己人生的根茎】
“找回自己”之后,接下来就要“做自己”。在这一点上,诗词再一次彰显了它的魅力,因为诗词让人容易做回自己。
比如,大诗人李白,其实在生活当中,他这个人很不讨喜。他是一个对家庭并不是特别负责的人,有两次正式婚姻、两次非正式的婚姻,两次正式婚姻都是入赘,千金动不动就散尽,没钱了又去入赘了。他的生活非常随意,也很感性。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杜甫,中国诗词影响最大的是杜甫,并不是李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杜甫简直就是李白的“骨灰级粉丝”。你看,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多少?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却少得可怜。而且,李白没有什么政治眼光,安史之乱以后,连杜甫都知道应该投靠谁,李白却还是傻傻分不清。但是为什么李白能名垂千古呢?在我看来,他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浮云世事改,孤心此月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环境再怎么改,我还是洒脱的自己,我不管你的条条框框。格律诗是很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但李白不像杜甫,他写诗很随意,对格律诗的束缚勇于突破,敢于突破。李白在技之上归乎道,因为格律怎么说也是技法,而写诗是为了“言志”,是为了表达我们内心颤动的声音。隋唐以前的诗,没有格律,难道就不是诗了吗?我曾经在其他场合说过,唐诗为什么是中国诗词的巅峰呢?因为那是规矩与个性都有生长空间的时候。元明以后,诗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成就,因为框框越框越死。
所以,李白是“做自己”,达到与自己的和解。
但是,光做到这个还不够。因为我们在人世中会经历各种挫折磨难,心会变得越来越坚硬。就像冰箱里放的馒头,脱水之后,发霉之后,像石头一样。所以,心要保鲜,就需要找回内心温暖的角落。那么问题来了,人终究是社会的人,要和他人合作共处,但是人的本性又是孤独的,矛盾、痛苦在所难免。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他在这个场景里面是不是绝对的主体呢?天地都为了凸显他,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他发现有个人在远远地盯着他看,他会怎么样?应该会很别扭,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就变了。因为当发现别人在看我的时候,我就变成了客体,主体的优越性就丧失了。正如哲学家萨特所说,在他人的目光里面,你会很本能地丢失自己的主体性,变成客体性了。怎么才能摆脱这种压迫感呢?诗词文化给出的第二种境界,叫做善,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致良知”,我知道你在看我,看吧,我通通透透、内外如一。
在这里,我想聊聊苏东坡。我个人特别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才华超群,而且在于他为人的胸襟和气度,这种包容是中国文人的最高境界。包容到什么境界?他眼中所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叫苏轼,东坡是他的号。我们觉得这个号很雅,其实当时很俗的。当时,苏轼就住在城外东坡一片荒地里,他想,我既然住在这儿就叫东坡吧。东坡有什么雅的?还有西、南、北坡啊。他的朋友都是村夫,但是他也没觉得有什么。有个叫章惇的人,与苏东坡原是挚友,后两人交恶,苏东坡两次被贬都是因为他。即便是对于这个把自己害得那么惨的人,苏东坡也保持着宽容。章惇后来被流放,苏东坡写信给章惇的母亲,安慰老人家说:没事,岭南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了都回不来,我去那边就活得很开心。苏东坡的胸怀境界,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包容。事实上,越是经受千磨万击,越要把善良当作自己人生的根茎。
【真正的诗就是我们的心,诗词的灵魂就是人生的灵魂】
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之后,最后还要完成一个最难的,即与命运的和解。比他人更“恐怖”的是命运,冥冥中注定的力量,你没有办法抗拒。
有一首诗叫《登幽州台歌》,想必大家都知道。作者是唐代的陈子昂,他年轻的时候,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不良青年”,结交的都是狐朋狗友。他偶然间听到学校读书的声音,那是诗词的声音,突然有所感悟,找回自己,就和狐朋狗友绝交了。后来他站在幽州台上,塞北和江南不同,天地苍茫,突然觉得人无比渺小,当天地时空滚滚而来,命运迎面冲击来的时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一刻,优美的《登幽州台歌》脱口而出。
真正最伟大的诗歌都是这样,里面蕴含着命运的坎坷。唐朝诗人孟郊就是这样。孟郊的诗大多都险怪,他写的500多首诗中基本没有律诗。
大家耳熟能详的《游子吟》,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不是句子,是两个词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谁?既是母亲,也是儿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草不是一般的草,是指萱草。萱草,又叫忘忧草,儿子是为了让母亲忘忧。
孟郊的诗都是很奇险的,为什么这首诗这么平白呢?因为那是最朴素的情感。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在想,孟郊的妈妈为什么临行的时候才给他缝衣服呢?为什么早不做好呢?后来我自己为人父母,才知道,因为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啊:在临行前一定要做一点什么,否则心里不踏实。那时候孟郊有没有体会到?没有体会到。孟郊背上母亲准备的行囊就走了。孟郊特别穷,考进士死活考不上,一直到46岁才考上。但是一直谋不上官,好不容易50多岁谋上了一个小官,就请人去接母亲过来享福。当他在河边看到母亲远远跟他挥手,离家30年后的他突然热泪盈眶,脱口而出《游子吟》。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我曾经去过溧阳,站在河岸上远远望,仿佛一时间就回到千年前了。像《游子吟》这样伟大的作品,一定要经过岁月的沉淀,亲情、坎坷、流离,这些都是生命的厚重,“情之所至”在那一刻脱口而出,因此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诗词大会播出后,有人曾询问我怎么看背诗。我想,如果不从应试角度考虑的话,对此不妨宽容地看。诗词的作用是什么?不是今天背了,明天一定对我有帮助,而是我从小背熟了,等我有一天突然站在当年孟郊站的那条河边,想象着当年他就是站在这里等着他母亲来,那种巨大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情感,一下子把我包裹住。这样的感悟和体验,才是诗词真正的作用。所以我建议,背诗词未必要多,但是一定要精。选10—20首作为你终身的朋友,这是最好的读古诗词的方法,这些诗将滋养你一生前行。
所以,真正的诗就是我们的心,诗词的灵魂就是人生的灵魂。诗者志也,诗者心也,诗词给人塑造精神的力量,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芳香。
人世间之事,不如意事十八九,无奈何时岂二三!但是我们还要大步向前,走向人生的终点。什么才能支撑我们呢?那就是,找到自己,与自己和解,让自己保鲜,还要用善良、包容、关爱,与他人和解,与命运和解。所以,不要说诗词和你无关。中国是诗词国度,只要你是中国人,血脉里一定流淌着那种“文化基因”,唯一需要的是让它觉醒,让它萌芽,让它壮大,最后成为支撑你生命的根本所在。诗词就是抵达彼岸的一条路,一艘船,一座桥。由此,在现实生活中,哪怕“雾霾”重重,也可以长成属于你的参天大树,这就是诗词的力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每个人身体里的人性的力量。
(本文由王珍根据录音速记整理,经作者本人审定)
【思想者小传】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公开课讲座教授,中纪委网站“廉洁文化公开课”首位讲座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卫视特约文化嘉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主讲过《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千古爱情》、《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系列,备受全国观众好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主编:王珍,邮箱: 图片来源:新华社 视觉中国 百度百科,作者照片由讲座主办方“复旦人文智慧课堂”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刚刚被推荐的文章24小时文章“推荐”榜一周文章推荐榜最新发布的文章博客日记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重要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