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什么代表的水平更合适,能有多高的水平

明星们英语水平有多高?我们给他们分分级!_夜观天下_贵阳网
&&&&&&>&&&&&正文
明星们英语水平有多高?我们给他们分分级!
来源:腾讯娱乐&&
摘要:别以为学霸只存在于学术圈和校园里,声色犬马的娱乐圈同样也有英语尖子生。在周思成看来,张静初、杨澜、陈鲁豫三人的英文水平就已达到学霸水平。虽然三人都没有长期的国外生活背景,但能做到表达上发音基本地道,流畅掌握中西方语言思维,实属不易。
华人明星的英语水平天差地别:最地道的当然是像吴彦祖这类的ABC,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母语;其次是港台以及在国外有过多年生活经历的明星,几乎说不出Chinglish的感觉。当然,公平起见(也为了给其他明星们留点面子),以上这些并不在我们点评范围内。
对于大部分国内明星来说,他们更多是和普通人一样需要从头苦学,其中有的人努力成了英语达人,也有的人始终……嗯,更专注于演艺工作。
学霸派:正宗国际范儿 口语流利语法无硬伤
代表明星:张静初 杨澜 陈鲁豫
别以为学霸只存在于学术圈和校园里,声色犬马的娱乐圈同样也有英语尖子生。在周思成看来,张静初、杨澜、陈鲁豫三人的英文水平就已达到学霸水平。虽然三人都没有长期的国外生活背景,但能做到表达上发音基本地道,流畅掌握中西方语言思维,实属不易。
在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明星中,张静初的语言水平都属于很高的水平,语音语法词汇都掌握得很扎实。以她2012年接受BBC采访为例,形容别人的管教用了“supervise(管理)”,形容某种生活是她想要的用“priority(优先)”,一个简单的单词就能把意思说清楚;包括发非常简单的“all”,都可以看到舌尖顶着上齿,种种细节都很到位,在雅思口语考试中是8分以上的水平。除此之外,张静初的词汇量也很厉害,发音接近标准美语,而且叙事能力很强,讲话很有条理。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澜,无论是代表北京申奥,还是采访各国名人政要,都可谓是国际范儿英语代表。以杨澜在的TED演讲为例,她的用词、短语都很地道,比如说到某个地方会用“set foot in(涉足)”这样的短语,还会设计一些英文幽默的点。唯一的缺陷就是发音存在英式和美式的混杂,但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和杨澜类似,陈鲁豫的英文也受到周思成称赞,“中英文驾驭能力都非常高,是同声传译的水准,从以前在凤凰卫视做双语新闻直播就可以看出来,唯一的小问题在于腔调没有杨澜地道。”
口语派:口语流利交流无碍 语法表达稍欠缺
代表明星:倪妮 窦骁 张靓颖 王菲 陈冲
这一类明星大部分有国外生活或学习的经历,最直接的呈现就是:口语腔调比一般人要好——换句话说就是,听口音是伦敦郊区的,至少能吓唬吓唬人。比如,周思成认为陈冲的口语水平类似土生土长的ABC,“她的美式口音会比陈鲁豫好,每个词发音都很到位,但说话不是很连贯,一些词组中间有明显停顿,说明她还需要转换逻辑。”
在新生代演员中,窦骁和倪妮的英语水平也可圈可点。周思成表示,“以窦骁在《山楂树之恋》海外宣传期间的表现来看,他的听力尚可,临场也能客串下翻译,但咬字不是特别清楚,流利度和口音都有所欠缺,但日常交流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倪妮,她说话流畅,但语法发音还有问题,整体水平算是张静初的入门级。”
在歌手里面,周思成认为,王菲的歌曲诠释的是教科书式的发音,例如《Eyes on Me》这首歌,歌词里所有的连读、爆破都很精准,包括“sure”这种很多人读不好的单词,她的卷舌程度都非常到位。”同时他还认为张靓颖在《我是歌手》上翻唱的《All of Me》同样值得称道,“跟外国人唱得几乎没有区别,比几年前在奥普拉脱口秀上的表现好很多。”
励志派: 起点低进步大 励志故事加分
代表明星:李冰冰 汤唯 章子怡
这几位的共同点是,一开始英语水平起点较低,但通过后天努力提升显著,并且也因为学习背后的励志故事,为整体形象加分不少。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37岁才开始学英文的李冰冰。李冰冰2011年登上美国脱口秀《The View》时还存在发音和词汇不够准确的问题,但近年英语水平一直稳步提升: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做了演讲,也在《变形金刚4》里面有不少台词……邓超,listen到了吗,你还有机会让我们惊艳哦!
而汤唯则因为其英国留学的曲折经历也成很多人心中的励志代表,在采访中模仿的是英式发音,而且谈吐很自信,为她加分不少,但其实语法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整体相当于六级左右考生口语水平。大部分采访中,汤唯都使用英音,后来电影《晚秋》里,因为故事发生在西雅图,她还把口音改成美国腔,至少学得有模有样。除了模仿不同口音,汤唯在肢体方面也会学欧美人的手势,还时不时反问记者,显得活泼、机智又有自信。
最早被诟病为“一句Thank you走天涯”的章子怡近年英语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在两年前为《一代宗师》做海外宣传时,她曾在采访时机灵地把“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开玩笑说成“love at first fight(一打钟情)”,引得外国记者也乐呵呵。对于主演过好莱坞电影、出席过奥斯卡、谈过外国男友的她来说,这样的水平才真真配得上“国际章”的称号。当然,她的英语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发音太像读拼音了,基础的陈述句型没有问题,但是特别复杂的句型就会把自己绕进去,这方面还可以改进。
挂科派:Well 还是请说中文吧
代表明星:范冰冰 邓超 田亮
事实上,大部分圈内羞羞答答不愿开口的明星都属于这一派。邓超的一句“We are 伐木累(family)”向全国人民暴露了其英语水平,已经成为全民调侃的对象。
近日,田亮也在某综艺节目中自曝,称清华进修八年仍未毕业的原因就在于英语没过关。想见识他英文水平的,可以去看看由腾讯娱乐、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明星真人秀《尖叫吧路人》第一期,他是如何被整蛊的外国友人逼到说出“My wife is music”(其实他想说“我的老婆是歌手”……)这一神句的。
就连戛纳红毯造型一年比一年霸气的范爷,英文水平也一直未见有太大进步。专家称,主要还是词汇量太少,基础语法没有掌握,所以只能听懂简单的问题,回答也必须是提前做准备。不过范冰冰也很有自嘲精神,在某国际品牌晚宴上,说了几句死记硬背的蹩脚英文之后,还会加上一句,“这是我会说的所有英文了,下面我要开始说中文了。”范爷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英文水平:“我觉得很一般,很没脸见人。我是个压力越大,动力越大的人,可能拍一部真正的外语片会让我的英语一下子变很棒吧。”
责任编辑:朱可翔
3月2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3月27日,贵阳市农委(市扶贫办)2018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3月27日,贵阳市教育系统2018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在...“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日前,在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邦洞街道圭轩村农民讲习所前 ...
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和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今年5月2日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纪念日。为 ...若给 《老男孩》 的追剧观众出张问卷,对上述两个问题 ...从优雅的念奴娇,到精灵古怪的赵敏,再到刚柔并济的武媚 ...目前的荧屏,中年男性题材是一大热门。《美好生活》热度 ...
北京时间26日凌晨,在加拿大多伦多进行的加拿大女子冰球 ...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22日-2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0:6,这是中国男足在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首战对阵...21日和22日,中国羽协召集各地方羽协相关负责人在京共商 ...针对赛季CBA季后赛八强战第三场辽宁衡润队主场 ...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贵州,“数谷”掀起大数据革新浪潮,贵阳,亮出“中国数谷”新名片。经过四年的砥砺奋斗,贵州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 ...[]
记者昨日从贵阳市公交公司获悉,贵阳公交和地铁所发行的互联互通卡实现互相刷卡乘车后,市民可在27个售卡点办理互联互通卡。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只有一个:翻过人类科技的最高峰美国。只要我国的GDP继续保持6.5%以上的增长,我国的研发投入保持10%的增长,大约在年左右GDP和R&D经费就能双双超过美国。科技增量随之在其后3-5年左右就能实现超越,这将是历史性的事件。只要大量经费和人力投入这两个发动机加力足够,超越的那一天就指日可待。现在的中国正在科技大爆发,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科技成果输出在以远远快于经济成长的速度成长。中国现在每年产出科技成果居世界第二,且正在高速接近人类科技顶峰的美国。而今天的科技大爆发,我们要感谢一个国家和一个人。首先看为什么说今天中国科技处于大爆发阶段。大家现在都感受到,新闻媒体报道的科技成果主观感受上就比往年多,且很多是世界领先和原创,例如量子卫星、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暗物质卫星、长征七号、FAST天文望远镜、长征五号、天宫二号等等。我们主要从数据方面来观察,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其实已经列举过部分,我们更新下2016年9月以来新发布的数据,从几个方面来看。1:下图是2015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相对于各国在自己国内申请的国内专利来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起的PCT国际专利是含金量高的。2015年PCT国际专利排名前五名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韩国。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1031件,排在世界第四,和整个欧洲的申请数量34302件差不多。排名前15位的经济体,竟然有9个PCT专利是负增长或者是零增长。在仅有的6个在增长的国家里面,中国增速为14.6%,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其他只有韩国的11.6%和以色列的10.1%的增速和中国比较接近,其他全部在5%以下。如果不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那么PCT专利排名为美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第三,德国第四,韩国第五。时间到了2016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月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国PCT专利申请量达到了1.74万件,同比增长36.8%,占全球申请量的15.9%,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如果单看中国2016年6月份,PCT专利申请量增速竟然高达54.3%。中国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了。那么其他国家怎么样呢?月,美国27833件,同比减少0.4%;日本23087件,同比增长1.2%;欧洲老大德国8818件,同比减少1.1%;韩国7069件,同比增长5.1%。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月PCT专利申请量增速仅为0.5%。可以这样说,只有中国在爆发成长,这个星球上其他国家每年技术产出的增量处于停滞状态。有人会问了,不是说中国科技第二吗?这PCT国际专利数量明明没有日本多啊。其实这跟中国企业不重视国际专利申请有关系,中国天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光是在中国市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就可以活的很好,申请国际专利的意识还不强。我们国家一直自豪的高铁,核电,特高压,航天,军事工业等等,基本是国有企业,并没有申请多少PCT专利,而日本企业必须要走出去,多年培育的国际市场经验导致其国际专利意识普遍很强。比如华为(包括华为终端)和中兴在2015年PCT专利总数为6495件,占全国19%,但这两家研发投入加起来,2015年华为财报里研发投入是596亿,中兴财报里研发投入是122亿,总计718亿,只占全国R&D【注:research&development】投入14220亿元的6.36%。很显然华为中兴申请国际专利的意识要远强于其他中国公司。所幸中国公司在逐渐走出去,对申请国际专利越来越重视,今年上半年我国PCT专利接近40%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重视国际专利申请的结果。实际上,只要明年中国PCT专利申请增速能够保持今年的增速,那么明年,也就是2017年我国PCT国际专利数量就能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技术应用层面,中日在争夺第二的位置。2:我们再看第二个指标,顶尖论文数量,也就是全世界发表的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顶尖科技成果。这是2016年10月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年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突破1.2万篇,占到全世界高被引用【注:根据ESI数据库的界定,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来被引用频次排在前1%的论文】论文总量的10.4%,在美国(6.2万篇)、英国(1.6万篇)、德国(1.4万篇)之后,居世界第4位。年10年间的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有15011篇,占世界份额的11.9%,增速25%,仍然排在美、英、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位。年10年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8%,增速达到13%,世界排名超过德国,由上一个统计年度时的第四位前进到第三位。美国和英国排在前2位。你看,你不是一直说中国科技是第二吗,怎么英国还排在前面?我们要注意到,这是十年顶尖论文的总量,因为十年这样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的引用次数排名才能真正显现论文的价值。最近这个年中国总共1.69万篇1%高质量论文数量,已经和英国1.7万+篇非常接近。考虑到英国从年到年,三年时间高质量论文总数仅仅增加了1000篇左右,可以认为英国这十几年每年高质量论文数量增长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反观中国则在这三年间高质量论文增加了4900篇。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中国大概在2012或者2013年左右1%年度高质量论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二。我们再进一步,看看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注意是世界前千分之一的顶尖科技成果。中国年2年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总数的18%,世界排名首次闯入第三位,仅此于美国和英国。这说明,在最顶尖的诺贝尔奖级别的超级顶端,离英国还是有差距,但是我们不要灰心,毕竟我国的增速比英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顶尖论文前五名是美英中德日,英美压倒中国,德国压倒日本,这也说明这个世界上基础科学的顶峰仍然在欧洲+美国。反观技术应用层面的国际专利排名是美日中德韩,前五名有三个亚洲国家,这说明世界技术应用层面的顶峰是美国+东亚,亚洲国家在技术商业运用上压倒了欧洲。而美国两个都在无可争议的第一, PCT专利占全球26.3%,1%高被引论文数量竟然占了全世界50%。而中国国际专利在以接近40%的增长,基础科学高质量研究成果过去两年的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5%,在科技增量仅次于美国的情况下还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对美国构成最大的威胁和挑战。3: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 (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联合发布全球《2016研究前沿》报告。在报告里的180个热点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入选的前沿数方面,美国第一152个,英国第二90个,中国第三68个,德国第四66个,法国第五有57个,日本第六有40个。如果是看核心论文数第一的研究前沿,美国有105个,排第一,中国有30个,排名第二,英国有14个,排名第三,德国和日本都是11个,并列第五。可见中国尽管在领先的前沿数量上压倒英国成为第二,但是英国在各个学科参与广度上又领先中国。4:发表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的文章数量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数据,把全球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拿出来,总共176个学科154种期刊,统计在这些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中国自从2010年开始在这些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就连续六年排在世界第2位,2015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286篇,比2014年增加2781篇,占世界的15.2%,增长速度高达50.5%。这个增速可以说比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英国《自然》杂志做过类似的统计,他们把范围缩小到统计68种顶尖科学期刊上的论文数量,按照不同学科、不同权重等算法做了个自然指数,中国2015年也是第二,仅次于美国,排名前五位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跟上面统计154种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期刊上的文章排名基本一致。我们现在来做个总结——1:代表着基础科学研究层面的高质量论文,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排在世界前四位,其中中国和英国在第二的位置各有胜负,但中国增长世界最快。2:代表着科技应用层面的PCT国际专利,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排在前四位。中国排第三,且增长世界最快,预计就能跃居第二。可以看出,基础科学和技术应用都在前四位的,只有中国,美国和德国。而两个排名中德国都是老四。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今地球上的科技水平,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遥遥领先,中国是“还不是无可争议”的老二,但中国处于科技爆发阶段,发展速度世界最快。那么今天中国科技大爆发的原因是啥呢?是我国科学家突然变的更加聪明了吗?还是我国科研效率突然成倍提高了呢?显然这都不是合理的答案。输出的增加最直接简单地是源于输入的增加,这就是简单的物理定律。那么科技的输入就是2个:经费和人力资源。只要输入的推力够大,输出必然增加。那么这人力资源和经费这两个输入的推力究竟增大了多少呢?我们观察下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得到的数字,会发现两个数据:1999年—2016年,我国每年新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了7倍;1999年—2016年,我国科学家每年可以获取的R&D科研经费总额增加了21倍。先看人力资源投入情况,要发展科技,必须要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支撑。中国在1998年以前,每年大学录取人数一直在100万左右及以下,其中1998年录取了108万人。100万人其中能最终成才成为研发人员的一定是少数。这样的基数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够支撑科技革命的发生。然而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开始高速增长,1999年录取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增加到了160万,增加了54万。相比之下1998年的录取人数108万仅仅比1997年的100万增加了8万人。之后的2000年开始,每年高考录取人数以50万人数量增长。高考录取人数的增加了极大的增加了中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数量,保证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源投入,发两张知乎上看到的图——下图是2003年神舟五号,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时候的飞控中心,都是老专家。2016年10月天宫二号发射时的控制中心,看出有啥变化了吗?我敢说下图中的年轻人,一定有自1999年以来大学扩招的受益者。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长期处于待遇低或者地处偏远的状态,如果没有大学的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成为稀缺资源,毕业后被待遇更高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吸收,将会极大限制我国军工企业、航空航天系统、科研院校的人才获取。90年代初毕业到航天系统工作的大学生,月薪才100元人民币多点,还不如深圳的打工妹。如下图,从1999年开始,每年大约扩招50万。人力资源以外,就是经费的投入了。现代科技都是资金密集型,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纯理论研究外,科学家在绝大部分领域不可能搞出像样的成果。反之资金的大量投入,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科技溢出效应。日本在失去的20年后,反而在诺贝尔奖方面获得一个收获期,2008年有4人获奖,2010年有2人获奖,2014年有3人获奖,2015年有2人获奖,2016年有1人获奖。年有12人获奖,就是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鼎盛时期日本连续位于世界第二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报制作下图,可以看出,中国R&D经费进入21世纪后开始巨量增长,其中1999年-2010年年均增长20%以上,年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中国R&D经费投入达到14220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这和前面高质量论文和国际专利总体科技产出世界第二的数据高度相互印证。那么和其他国家比怎么样呢?日日本《读卖新闻》援引美国巴特尔研究所的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R&D研发投入超过日本。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理事会日前公布了最新的《2012年科学和工程学指标》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总额已位列全球第二位,首次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联合国2011年发布的《全球知识产权年度报告》称,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三份不同国际机构的报告都表明,中国研发投入2011年超过了日本,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根据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数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中国2014年科研投入总额达到欧盟28个国家总投入的102%,超过了欧盟,相当于美国2013年科研投入总额的80%。日,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总额的20%,超过欧盟和日本,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28%。从研发投入的地理分布来看,美国占全球研发支出总额的28%;中国以20%位居第二;欧盟和日本分别以19%和10%位列其后。两份不同国际机构报告都指出,中国科研经费在2014年超过了欧盟,而且已经达到了日本的两倍。2015年中国R&D经费达到了美国的71%,这和我们GDP和美国的比例差不多,2015年我国GDP大约为美国60%。更重要的是,我国R&D经费还在保持10%的速度增长,这和欧洲美国日本经费增长几乎停滞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想象未来几年中国的科研产出将会保持一路高增长。有人会关心,中国的科技什么时候超过美国?答案很简单,什么时候中国的两大科技输入:经费和人力投入都超过美国了,中国科技产出才可能实现对美国的超越。我国本科以上人力资源总数早就已经超过美国了,所以你每年盯着我国的R&D经费和美国比就知道了。只要你发现中国R&D经费超过美国了,那么中国每年科技增量必然会几年后随之超过美国。我国R&D经费占GDP比例2015年为2.1%,美国R&D经费占GDP比例2015年为2.8%左右。只要我国的GDP继续保持6.5%以上的增长,我国的研发投入保持10%的增长,大约在年左右GDP和R&D经费就能双双超过美国。科技增量随之在其后3-5年左右就能实现超越,这将是历史性的事件。可能有人又会觉得这不可能了,难以相信我们离超过美国的时间怎么会如此之近?首先我们要明白,增量的超越不代表存量的超越,你年入20万,超过他年入19万了,不代表你存款比他多。其次,直觉而本能地认为自己不会这么快超过别人,这是长时间落后造成的习惯性思维。现在2016年的中国就已经有很多科技超过美国了,例如我们的量子通信,量子卫星,我们的高铁,我们的特高压输变电,通讯设备制造,人工智能里面的语音识别,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世界最大效率最高的3D激光打印机……还有我们的高速铁路也毫无疑问超越了美国,当年铁道部评估并且选择了全世界四家顶尖高铁技术引进技术,这四家:庞巴迪、川崎、西门子、阿尔斯通都不是美国公司。还记得火箭检验用的50吨超大振动台吗,美国就需要从中国进口。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并且装机工程应用的国家。我国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装备、水电装备、核电装备、卫星导航技术、纳米技术等都和美国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们注意到,我国科技爆炸的两大推力之一的经费投入的巨量增长也是从1999年开始的,和中国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是同一年。如下图,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制作的过去25年中国R&D占GDP比例的变化。中国R&D经费在1999年以前,一直处于低水平,1998年R&D经费投入只有526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全国GDP的0.66%,这个比例甚至还不如90年代初0.7%的水平高。一个堂堂十几亿人口大国,一年研发投入只有526亿人民币,按照当年的汇率还不到8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还不如美国研制F22战斗机的总费用高。然而从1999年开始,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开始起飞,当年就达到679亿元,占当年GDP的0.83%,创下十几年新高。其后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增长。2015年,中国R&D经费占GDP比例提升到2.1%。这是个什么概念?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 经合组织成员国R&D占GDP平均比例为2.5%,我国R&D经费还有快速上升空间。科技发展的两大发动机,经费和人力资源,同时在1999年开始加力,并且一直以高加速度延续至今。1999年美国的炸中国大使馆事件,全国各大城市数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在轰炸大使馆之后展现出来的傲慢,中国大使馆的惨重伤亡,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从上到下,造成中国人伤亡的美军指挥官和飞行员,至今没有受到惩罚。经过了20年的改革开放,1999年的中国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然而真正面对这场危机,从上到下都盘点了自己的家当,才发现自己原来差距已经如此之大。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各大报亭的报纸每天全部脱销,电视台一连几天都在播放大使馆事件的新闻,有的电视台甚至破天荒的现场直播各大城市学生和市民上街抗议示威的场面,并且现场采访抗议群众,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中国该怎么反应,我的老师甚至还专门在上课期间花时间给我们讲了这次事件,老师的讲话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反复说的几个字:“我们实力还不够”。全国上下关注的大使馆事件,在闹腾了几个星期后,我们才最终发现,我们除了强烈抗议,其实并没有其他的选择。1998年就开始制定的大学扩招政策,在彼时的中国社会, 还是有很多对大学扩招的不同声音,报纸上还有对大学扩招的讨论,而从1999年开始一路不可阻挡的扩招来看,这些反对没有影响到决策者。1999年的大使馆事件,对中国的高层决策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全国R&D经费和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一路狂飙,相信我国或多或少受到了大使馆事件影响。没有从那一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和经费高增长,就不会有中国科技大爆发的今天。感谢美国,感谢他,美帝国主义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科技革命。未来5-15年,也就是年中国科技会发展到什么水平?前面已经分析了,大概年左右中国科研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都超过美国,到2030年中国科技增量已经毫无疑问的超过美国,那么具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来我们学习下2016年7月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有人又要质疑了,这只是个规划,你凭什么确定就一定能做到?很简单,我的信心来自十二五规划,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制定了24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只有一个没做到,完成率96%。我的信心还来自高额的经费投入和大量的人力资源,大量经费和人力投入,两个发动机加力足够,按照雷布斯的说法,就算是一头猪也能飞上天。到2020年,中国科技会有以下重大突破,里面会有一些高大上的科技,例如什么“逼近器件物理极限”之类的研究,以下为十三五科技规划全文。2016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只有一个:翻过人类科技的最高峰美国。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知乎大V宁南山,文章于日发表于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宁南山。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责任编辑:郭尖尖欢迎关注风云之声知乎专栏:一点资讯:今日头条:322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是由世界各地一群受过科学训练的理性爱国者发起的智库,基本定位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对公众发出中国科技界的声音。
“风云”之名出自《周易·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风云学会的成员大都是各个学科的博士,横跨化学、物理、控制论、电子工程、历史学、经济学等专业。科学与爱国是风云学会的两大主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此我谨代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