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睡眠不够 头疼

总是想要吞咽,吞咽部位难受无力感,食物提溜难以下咽,咽干,胸口常常痛食道原因吗...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心里压力大时就会睡不着,因为抑郁也失眠过很久。至于药,基本上很多药都让我犯困,去年十月浑身不明原因长疹子,医院开的药让我每天都昏昏欲睡,后来查了下会影响神经和认知,吃到一半自己停了,我还是挺希望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不要睡太多。
我以前是那种睡得死死的人,但是现在可能玩多手机了睡眠质量不好了而且跟舍友的作息时间不搭
有烦恼才会睡不着
加班到,被迫失眠。。。
之前上班加班没得睡,到后面压力大一直都晚睡,明明想睡,但是就是要等1点2点3点才可以睡。我在想是不是我太闲
一方面是年龄大了,心里有事,压力大,自己想不开,另一方面就是太累了,营养没跟上,加上各种压力导致的疾病,所谓神经衰弱。失眠靠药物基本无用,主要还是要自己心里缓解。自己过去自己这道坎,很重要。多看书,多做点开心的事,解决压力所带来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想开点,精神疗法。
压力大导致失眠一年左右,怎样都睡不着,得了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那时的感觉是每晚要喝一杯大烈酒伏特加什么的不胜酒力醉了就睡了。终于决定辞职,休息了一年半后才正常,有时候生气或心情不愉快还是会惯性失眠。睡不着很痛苦。
有压力,有手机,有点兴奋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太多就会导致睡不着,从前我也是一个一沾枕头就会睡着的人,现在慢慢的有点晚睡了,我想大概还是因为手机么
我不是失眠 而是不想睡 总觉得白天啥也没干 晚上没多少时间可用 于是晚上不睡 拖延…
手机一玩就到两点的人。。
我现在来留言就是不好好睡觉。
有难过的事情能睡着,但是有想不通的事情就会一直想,然后更加睡不着。有时也会过了自己睡觉的时间点就睡不着了。
我很少失眠,主要是熬夜,同样因为分手,一直觉得睡觉就是结束了这一天,因为不想这天太快结束,往往会熬夜,也是想自己疲累再疲累些,好让闭上眼就睡,不用胡思乱想。??
因为很不甘心
考前就会睡不着,尤其是考数学。考后也睡不着,因为要出成绩了
我喜欢熬夜,因为总感觉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刚刚外面放起了爆竹,一个人坐在这里怪恐怖的,因为最近压力大,很烦躁,喜欢自己消磨些时间再睡,不过慢慢意识到这样不好,其实早睡会让你想的更少,更开心,缓解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无聊空虚,寂寞感。还有一个就是手机,和现在的攀比心理,当然我也会有啦,睡觉前刷刷朋友圈,看看谁的生活比我过的更有意思就要心理一阵不好受,这就影响睡眠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前,远离让你不开心的事,再慢慢改掉坏习惯,当然我现在要去睡了,小辫晚安了。???
找个人抱着睡。啪啪啪有助于睡眠。
失眠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四年了,文中的各种方法大部分我都试过。安眠药也吃了不少,一停药就是老样子,总结来说还是心理原因主导,想开点
这三个字真的不简单。
失眠这个词我从高考完就意识到了,断断续续陪伴我十几年,大学时每天晚上在黑夜里把室友一个一个送入梦乡,听着她们打呼磨牙说梦话,自己一个人从孤独到害怕,就这样一点一点加重,最后竟然因此得了焦虑症,病症严重,现在已经吃了一年多的药,改善了很多,辅助睡眠药物已经停了,但还是迷恋睡觉,只要能睡着,就任由自己睡,这种想睡并可以睡的感觉,让我舍不得打断它,它是我多年追求而得不到的,好像我要是把它赶走一次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一样,害怕自己睡不着并且真的每晚都睡不着,深夜里困到红着眼睛头痛欲裂白天精神萎缩对生活毫无热情极度厌倦这个社会的时候,那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想再体会了
压力确实会让人失眠
工作每个月都要上四个通宵晚班,导致每个月总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作息颠倒,每次转生物钟的时候,一到晚上就睡不着,即使白天故意不睡,晚上很困,也是两三个钟醒一次。想哭(┯_┯)
昨晚睡不着,通宵到天亮,在客厅从深夜到天明
想解决失眠的问题,光想着怎么才能睡着没用,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解决一直缠绕在自己人生中的困境,而这个困境可能很多人解决不了,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睡眠质量越来越不好,生活,工作,感情都会成为影响睡觉的导火索,最难过是一夜未眠第二天还得坚持去上班,疲惫不堪的身心处理事情容易焦躁,让生活陷入困境。不要急,不要强迫自己,一点一点的改变……
睡不着像是一种诅咒,自己怎么也无法放过自己……害怕晚上,害怕一个人,害怕第二天的到来,又是重复的故事
早上6点多爬起来,8点整上班,晚上7点下班,回来吃完晚饭9点
白天累,然后晚上一个热水澡,放下手机,然后躺床上,闭眼
因为我住新疆,睡觉的点要比北京时间晚俩小时
之前有段时间喜欢等寝室熄灯,室友都安静下来之后,带着耳机听喜欢的音乐,虽然睡觉时间晚了很多,但是第二天醒来感觉还是很满足的,心情也很愉悦。然额,最近几天遇到了烦心事,感觉生活好压抑,心情一直不好,晚上大概要到凌晨3、4点才能睡着(?Д`)
因为爸爸突然查出肺癌,知道消息后整个人开始崩溃,听着爸爸在隔壁的咳嗽声,整晚整晚的睡不着,一闭上眼就会流泪然后痛到自己睁开,索性就不闭眼望着漆黑的天花板发呆好了。
身边的同学都是十二点以后的正常睡眠时间?♀
心里有事就会睡不着 失眠倒没有 只是不想睡应该也是一种病
看标题进来,想是不是能搞清失眠、晚睡晚起的症结,没想到看到的是仿佛生活在周边的陌生人。晚睡是不是成了年轻人的通病,手机、pad、电脑,总是用珍贵的时间做着80岁也能做的事情,但懊恼的明知故犯,无可奈何。想找解药,但好像只能自救。
我总是会有一段时间,明明身体很困,但是从十二点上床起,一直在床上躺到四点,还是不睡不着,感觉没有什么焦虑也没什么难过的事,但是就是睡不着,感觉脑子无意识的想各种各样的东西,真的很难受
因为喜欢熬夜阿
1、该做的事没做或者没做完;2、心里有人了;3、现实生活中有烦恼
有压力,有手机,有点兴奋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太多就会导致睡不着,从前我也是一个一沾枕头就会睡着
有压力,有手机,有点兴奋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太多就会导致睡不着,从前我也是一个一沾枕头就会睡着的人,现在慢慢的有点晚睡了,我想大概还是因为手机么
我觉得现在手机真的是年轻人的睡眠质量不好的罪魁祸首?
因为爸爸突然查出肺癌,知道消息后整个人开始崩溃,听着爸爸在隔壁的咳嗽声,整晚整晚的睡不着,
因为爸爸突然查出肺癌,知道消息后整个人开始崩溃,听着爸爸在隔壁的咳嗽声,整晚整晚的睡不着,一闭上眼就会流泪然后痛到自己睁开,索性就不闭眼望着漆黑的天花板发呆好了。
1,玩手机. 2,饿了3,心里有个傻逼
因为很不甘心
因为很不甘心
看那么多下来觉得你的回答最好,是啊不甘心
我现在就失眠了,痛苦
刚巧睡不着,黑暗里无奈地又摸到手机打开豆瓣,就看到了这么应景的文~好吧承认是白天的虚无感让夜里没法安心踏实地入睡。
有时也是一种习惯,不是睡不着而是不想睡
有压力,有手机,有点兴奋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太多就会导致睡不着,从前我也是一个一沾枕头就会睡着
有压力,有手机,有点兴奋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太多就会导致睡不着,从前我也是一个一沾枕头就会睡着的人,现在慢慢的有点晚睡了,我想大概还是因为手机么
看了评论大多数都是压力大,大家都是为什么压力大呢。
我倒不是睡不着,只是没到那个点完全不想睡,即使已经困到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是宁愿无聊地刷着微博。
不是失眠有时就是不想睡,久而久之晚睡就成了一种习惯
白天困 但是一到晚上就精神 躺下来了就开始胡思乱想 很难睡着唉
经常失眠好难受
zuo死,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于是睡不着
有时候白天遇到焦虑的事情到了晚上就会不停的想,越想越害怕,所以就会强迫自己熬夜,玩手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要去想那些事,熬到实在不行了闭眼就能睡着的时候就睡了,这样就不会想了。记得高考考完等分数的那几天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遇到烦心事依然会这么做。
我太想睡觉了,可是辩论tmd太有意思了?
不要自我怀疑
这样算不算失眠~
一到夜深各种思绪都来了,今年27,却感觉自己活了好久,经历了好多好多,各种的事与愿违,事业上的沉重打击,身边人的背叛,自己现在好像没啥所谓了。也不是说有啥特别的烦恼,毕竟我知道没有时间带不走的,还好,儿子半岁了,可爱!
你室友真好
此刻正在失眠的我看完了这篇,然而还是睡不着
我以为是教治失眠的
睡不着看到这篇真是够对口的…
白天为房子为孩子为老板为饭票卑躬屈膝惺惺作态,晚上想和自己多待会。
正在失眠中,快两个月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好
脑袋总是不停地在运作,季节性失眠,春夏交替期就发作,一度因为失眠半夜崩溃大哭...现在又是失眠发作期
太晚了,有人聊天吗
读书的时候没心没肺 熬个夜通个宵倒头就睡,现在毕业 找工作面临往后人生的选择经常夜晚躺在床上心悸久久不能入睡然后白日疲惫困乏。白天看书投简历一切正常 晚上闭眼后工作生活白日没能沉下心思考的开始在脑中高速运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身体困乏 两眼已经睁不开 但是思绪涌动 大脑静不下来。一些留学生抑郁的事例像个警钟 有时候会猜自己是不是轻微抑郁 当下最治愈的还是连续几天运动一下或者自驾郊游 能自愈也就没有认真担心过....
每个人睡不着的原因很多种,要么心里有事,要么平时压力太大,要么白天睡了太多觉,要么周边因素。
我个人也很讨厌睡不着。
手机一玩就到两点的人。。
手机一玩就到两点的人。。
不玩手机。玩啥?哈哈
我很少失眠,主要是熬夜,同样因为分手,一直觉得睡觉就是结束了这一天,因为不想这天太快结束,
我很少失眠,主要是熬夜,同样因为分手,一直觉得睡觉就是结束了这一天,因为不想这天太快结束,往往会熬夜,也是想自己疲累再疲累些,好让闭上眼就睡,不用胡思乱想。??
我也是睡不着,到了时间点,无论心情好坏,都睡不着……就是心里是抗拒睡觉的!!
男护士,要上夜班,整宿的不睡觉,平时也成习惯了,不到十一点之后不困。总是入睡困难,特别是在这个入夏燥热的季节,所以就强迫自己十一点之后上床看一小时的书,十二点关灯睡觉。只有那么一次整宿的睡不着,那是14年世界杯期间不能看球闹的。
失眠这话题,对于我来说再正常不过,在我还是小孩时一直到现在,家庭原因!
可能就是没有性生活吧……
一开头就击中了我 失眠 于是一条一条的发微博。是啊 想到自己对也好的依赖 何不是这样? 好在我终于下定决心卸载了微博了 坚持住 直到可以卸下那些牵挂。
有个sb舍友通宵打游戏就睡不着
常年失眠,每天至少3点左右~还必须有宵夜≯(?° . °?)≮
我可能是太闲了,在国内大概十二点左右睡觉,来日本上学之后到现在一个多月了基本没有在两点之前睡过觉。不是玩手机就是胡思乱想各种事情。很苦恼,好想拥有正常的作息,但就是做不到。
就是这个失眠的夜晚 翻来覆去睡不着无奈拿起手机打发时间看到了这篇文章
感同身受…所以究竟要怎么治疗
一直以来就很羡慕那种倒枕头上就能睡着的人,从小到大睡眠质量可以说是越来越差。从中学开始往床上一躺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就跟开闸泄洪似的,上了大学学习变轻松了入睡时间依然很长甚至还没高中睡得好,连我自己都想研究一下是咋回事都在考虑买点褪黑素吃?_&`
我一直都是不管咋样都能睡着的那种
抑郁。想不开。我也睡不着。应该积极面对啊,可是却想哭。
我有三年了我想杀掉的半夜这个时候还旁若无人地玩游戏的低能儿室友
这篇文章出现的真是时候,因为现在的我正因为失眠刷着豆瓣?很无奈
失眠我是很少有的,但是只要我一失眠,肯定就是心里有事,有种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秘密,心里有过不去的坎儿……等到天一亮就重新进入睡眠状态,大概觉得自己想开点吧,没有什么事能比自己的身体重要,该走的路还是要走,该面对的现实还是需要面对,而我需要做的也就只是坦然一点
其实大多数时候不是睡不着,而是强迫症似的不睡,即使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一直觉得一句话讲的很对:晚睡是因为舍不得今天溜走,又害怕明天的到来。因此,我越是白天碌碌无为晚上就越是辗转反侧胡思乱想,甚至要做总结列计划似乎要大干一场似的;越是今天浑浑噩噩地把一切搞砸了就越是害怕明天会面临相同处境。这样一来,晚睡甚至失眠到天亮就发生了。
可是到最后文章也未能说明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 为什么 睡不好觉【摊手】
我想知道Oscar是男的女的,前面说和男友分手,后面又变成“他”了……难道……
半夜三点看完了。这次一定睡着。晚安。
日常失眠。真的是长达十年的失眠,这十年里我能在夜里十二点前睡着的晚上加起来绝对不超过一个月。吃药运动喝牛奶,什么方法都尝试过,改进不大。前几天想买小夜灯,查东西才知道,有可能这事从我小时候就注定了。小时候爸妈忙,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我一个人睡,他们怕我害怕,就会开个壁灯。而且我从小就是夜猫子那类人。有可能就是因为那盏灯,我褪黑素分泌不足(后来我第一次吃褪黑素效果惊艳到我想哭,现在似乎也没太有用了),而且可能导致我性早熟。。。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推测,只是觉得有点点难过,不光现在在长痘长白头发,可能以后也会早衰。哎(?_?)
正在失眠中……
因为晚上心静
失眠快失死了,一般都是大白天睡
只要心里有事,就会睡不着,闭上眼睛就会涌上不同的情绪,大部分是负面的,偶尔也有正面的。睡不着的时候,可能会起来素描,看书,听音乐,找另外一个没睡的夜猫子聊天,但多数时候会去阳台点一支烟,看着夜深人静的世界,似乎有点享受一个人安静的深夜,情绪也会平和很多,但躺在床上又会被情绪所困。所以需要外界的刺激把自己从内心世界的漩涡拉出来,暂时提醒
睡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对现在的我来说。上班需要熬夜,基本是每三天有一天晚上只能睡4个小时,后来发展到可以早睡的那两天也根本睡不早,必须熬夜的是凌晨1点左右结束所有工作,躺在床上睡到5点,可以早睡的时候却躺在床上到5点才睡。不用起早的上午也会睡的断断续续,睡比不睡更累。
睡眠质量极低,总是会做梦,今晚失眠了,去看过中医,医生说有一些神经衰弱,这样下去可不好,可是能怎么办呢,我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梦境
与两只蚊子斗争了几个小时
所以讨厌微信办公???
中国三明治(China30s) 于2011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国内领先的非虚构...
中国三明治的最新日记
&&&&&&&&&&&&
&(23人喜欢)
&(12人喜欢)
&(4人喜欢)
&(744人喜欢)
&(45人喜欢)
&&&&&&&&&&&&
151356人浏览
88995人浏览
121982人浏览
196039人浏览
1004人浏览
64559人浏览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47603人关注)
&(7557人关注)
&(7438人关注)
&(388人关注)
&(6304人关注)活在24/7的现代社会:科技能帮助解决睡眠问题吗
[摘要]朱迪·迪恩为该书撰写的推荐语描述得很精准: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的“24/7式生活”里,“资本主义每时每刻都在操控我们的生活,睡眠作为最后的抵抗,也难逃被终结的命运。” 日浙江杭州七院睡眠障碍症疗中心,患者接受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科技发展与消费主义致力于解决睡眠问题的同时,也制造着睡眠问题。”睡眠是一件孤独、不可分享的事吗?也许它曾经是,但在如今这个被科技和消费主义包围的时代,只要你有智能设备相伴,你就不是一个人在睡觉——算法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企业家借助观察所得的大数据,亲切地戳中你的痛点,精确指引出消费的方向。有人戏称,现代人对睡眠的焦虑和重视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庞大的产业体系,几乎可用“睡眠邪教”来形容。睡眠焦虑的种种现代解决方案背后,支撑起睡眠产业的究竟是哪些迷思?或许,真正值得人类忧虑的,不只是“睡不着”的问题。被数据定义的睡眠高嵩清楚记得,他第一次以创业者身份报名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是2016年初,他和搭档竹东翔创立的“蜗牛睡眠”刚成立一年。那时候,展会上最火的是无人机、3D打印、VR技术,而他们被分在大健康类,与健康健美有关的产品挤在一片。今年年初再去,曾经风光一时的那些名词热度降低,但他们从大健康里单列出来,在“睡眠科技(Sleep Tech)”专区有了一席之地;预定明年展会时,他发现睡眠科技区展位又扩大了三倍,随之而来的是数量激增的竞争者。每个迹象都预示着睡眠产业向上走的趋势,这让高嵩感到满意。他们原想做智能枕头,歪打正着,与之配套开发的睡眠App比枕头更早赢得了市场——据公司数据,作为中国手机软件市场睡眠类应用下载量第一的App,从日上线至2017年7月底,蜗牛睡眠的总下载量已近1000万,日活数达到56万。和运动手环、记步等时下流行的健康数据监测产品一样,睡眠App将用户的生活习惯解析为各项指标与数字,只不过这次瞄准了睡眠质量评估。以蜗牛睡眠为例,从躺床按下“开始睡眠”,到第二天起床,只要手机放在枕边床垫上,醒来睁开眼,用户就会看到一个按时间横轴展示的深浅睡眠图表和一串数字——包括入睡时间、从入睡到睡着花了多久、睡眠总时长、环境噪音分贝数、深睡及浅睡时间、夜醒或做梦时长、翻身次数。基于所有这些数据,用户的睡眠经过软件内置算法的运算得到一个综合评分。也就是说,截至2017年7月,中国至少1000万人尝试用数据解析自己的睡眠,每天约56万人将睡眠交给算法,并像参加考试一样关注自己昨晚的睡眠得分。可以推断,实际数字要比这个多得多:且不提市场上众多其他同类软件,哪怕你没有刻意下载睡眠类App,手机内置的健康数据监测软件也已经“贴心”地记录你很久了——连你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时候点过“允许”。日美国拉斯维加斯,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工作人员展示一款名为2breathe的帮助睡眠的传感器腰带早在10年前,《连线》杂志首任主编凯文·凯利、技术专栏作家加里·沃尔夫就提出了“量化自我”(Qualified Self)的概念。在一次主题为“数据化的自我”的TED演讲里,加里·沃尔夫用一连串数字介绍了他的前一天:6点10分起床,0点45分睡觉,夜间醒来1次,心率每分钟61下,血压127/74,锻炼了0分钟,摄入600毫克咖啡因,0毫克酒精……饮食和健身要计算卡路里,身材胖瘦靠BMI指数衡量,睡眠质量由算法评分。其实这种量化逻辑早已有之,只是随着感应器、芯片技术和算法的优化,科技已超越人类感官的局限,在人类无法知觉之时继续行使监测功能。监测睡眠不是多复杂的技术。据蜗牛睡眠CTO竹东翔介绍,市面上睡眠类App常见的监测方法无外乎以下几种: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传感器监测身体运动,利用麦克风捕捉呼吸频率,超声波无线探测身体微运动,或用红外传感器测量脉搏。蜗牛睡眠采用的是前两种,利用体动判定用户处于深睡、浅睡或清醒的不同状态,麦克风录下波段异常的鼾声或梦话。近期实验结果显示,蜗牛睡眠的监测数据准确度平均在76%左右。在竹东翔看来,这对一个手机App来说已经很不错了。面向大众市场的个体家用式睡眠监测软件,精确度自然不比医疗级专业监测设备。而且空有数据说明不了什么,如何解读和评价数据,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解读和评价需要客观标准:什么是“正确的睡眠”?睡眠是问题,还是“被认为”是问题?是否存在所谓正确、普适的人类睡眠作息习惯,这个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历史学家A.罗杰·艾克奇在《白昼将尽:旧时代的夜晚》中对前工业时代的夜晚与睡眠作了一番社会历史图景的研究,以从中世纪后期到工业革命发生前西方社会的旅行札记、书信、文学作品、法庭记录、歌谣、习语等大量历史资料为基础,重构出当时的夜生活——他认为有充分证据显示,在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人们习惯的作息方式是两段式睡眠。所谓两段式睡眠,即在日落之后的夜晚时间里,睡眠是被分为前半夜和后半夜两段的,两段睡眠间有约一到三小时的清醒时间,大概在午夜1点到3点,人们可能会祈祷、与家人聊天、看书、冥想、思考、写作以及做爱。当时的英文文献中,也出现了许多“第一段睡眠”“第二段睡眠”的描述,而法语“premier sommeil”、意大利语“primo sonno”、拉丁文“primo somno”这些指称“第一段睡眠”的短语,都佐证了分段睡眠在当时的欧洲普遍存在。在凯伦·埃姆斯利《一分为二的睡眠》对此书的介绍中,午夜的短暂清醒,是一段安静的、最接近与神交流的时光,但随着电灯的发明,黑夜逐渐被侵占,第一段睡眠就此终结。这意味着,现代人认为自然的、最正确的作息时间,有可能只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如社会学家西蒙·威廉斯所说,睡眠是“透视社会世界的一个窗口”。2002年,卡罗尔·M·沃斯曼与梅丽莎·K·梅尔比曾发表文章,从跨文化及人类生存演化视角对人类睡眠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尚未被现代时间概念“洗脑”的人类远祖作息时间相对灵活,也经常会夜醒,但他们并不将其视作“睡眠问题”;恰恰相反,睡得太沉才可能是最大的困扰——那样会大大提高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入侵掠食的危险。按进化论观点,反而是睡眠轻的那类人更容易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2015年,学者甘地·叶提思等人在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玻利维亚的原始部落进行了睡眠研究,探究人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是如何睡觉的。结果表明,原始部落人们的睡觉时长约5.7至7.1小时,与现代人没有本质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从前没有一个人抱怨失眠问题。睡不好的“墨菲定律”婴幼儿睡眠咨询师王石云月遇到过这样一个新手妈妈,对方极焦虑地告诉她,自己孩子七个月大,睡眠问题非常严重,每天夜醒七八次。按惯例,王石云月让她用涂睡眠时间表的方式,记录孩子每天的睡觉和苏醒时段。拿到家长的反馈,王石云月被其记录的详细和精确惊到了:比如,6点38分起床,凌晨1点21分夜醒,吃左边奶三分钟,吃右边奶五分钟……焦虑全透过数字写在纸上。婴幼儿睡眠咨询师王石云月“甚至在某些夜醒的点,她是会在‘期待’这些,就知道这些不好的事一定会发生。然后真的会发生,有点墨菲定律那种感觉。”王石云月形容这位新手妈妈的心态。再深聊下去,王石云月发现,这位妈妈所理解的“夜醒”,有时根本只是“孩子翻了一个身”。翻身本是正常现象,但由于孩子翻身带来了“可能是夜醒”的不安,该新手妈妈常对孩子的睡眠进行干预,反而把孩子吵醒,于是夜醒成了事实。“有时候真的会觉得,不是孩子睡不好,是家长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睡,控制不住要去抱哄。”这在西方婴幼儿睡眠的跨文化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阿维·萨德与约迪·明德尔等人2011年发表的论文比较了西方社会与亚裔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睡眠问题的感知,结果显示,后者认为孩子有睡眠问题的比例是52%,其中17%认为问题严重,显著超过前者26%(其中2%严重)的比例。对婴幼儿来说,究竟怎样才称得上睡眠问题?王石云月倾向的判断标准是,当孩子的睡眠已经影响到大人了,就应当寻求帮助。实际上,她也曾是因孩子的睡眠而濒临崩溃的新手妈妈。有人曾打趣说哺乳期的妈妈是“24小时型人”,与常见的作息节律分类“晨型人/夜型人”不同,妈妈们“不需要睡眠,全靠一口仙气吊着”。新生儿父母,在责任感的召唤下成为睡眠剥夺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接触专业的婴幼儿睡眠知识后,她开始反思“一切以孩子需求为重”的家庭观——若大人因睡眠剥夺无法保持平和的情绪和良好家庭氛围,孩子不可能不受影响。她相信孩子也不过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只有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平等,才可能真正彼此尊重。而王石云月接手的案例里,除了新手妈妈因经验知识不足导致的失措、占比低的病理性睡眠问题外,大部分都掺杂着家庭和教养方式、社会观念等因素。复杂的大家庭关系、不同代际共同育儿带来的观念冲突,有时也会影响婴幼儿睡眠,这些在西方社会鲜有机会处理的问题,在中国尤为明显。让她印象尤深的一个案例是,咨询对象表示孩子已经两岁了,但仍无法独立入睡。听起来像是孩子不够独立,了解细节后才知道,哄孩子入睡的只能是外婆,只要外婆不在不哄,孩子就大声哭闹拒绝入睡,任爸爸妈妈谁哄都无济于事。随着咨询深入,曾经的亲子中断、家庭成员的矛盾、小户型对居住安排的影响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在睡眠咨询之外,教养咨询的引入也相当必要,王石云月尝试通过家庭会议、重建睡前程序等方式,让孩子与父母恢复连接。为期21天的咨询后,结果未能让王石云月满意——孩子还不能完全独立入睡。但家长是基本满意的,至少孩子已经愿意让妈妈哄了,有时妈妈不哄也可以自己睡。单要改变睡眠习惯,21天或许足够;但要修复亲子关系,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她曾告诉那对父母的:“你用多少时间把孩子推出去,你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孩子拉回来。”正是在这种家庭关系复杂的案例中,王石云月意识到,这或许是她作为睡眠咨询师无法轻易被机器和数据取代的地方。活在24/7的现代社会回溯历史上人类对睡眠的认识,其实是相当有趣的:在古希腊,人们认为睡眠是一种“中毒现象”,罪魁祸首是“白天活动时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15、16世纪,有人提出睡眠是一种“大脑暂时关闭的状态”,原因是“血液冲到脑部,对大脑造成压力”;直到20世纪,被誉为“现代睡眠研究之父”的克莱特曼将脑电波应用于睡眠研究,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才真正成为一种科学。来源:中国睡眠研究会《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但某种程度上,正是科学提供的理论和数据,助推了消费主义的睡眠迷思。人类或许从未像今天一样把睡眠看得如此重要:从眼罩耳塞、枕头床垫床单床套,到褪黑素、脑电睡眠仪、熏香、助眠喷雾、睡眠饮料,再到各类白噪音软件、助眠音乐、睡眠质量监测软件、睡眠咨询师、睡眠宝典书籍、睡眠社交,甚至在网络社区上,消费者评测各类助眠产品,给出关于品牌和挑选方法的建议。消费主义的思路擅长把问题转化为商机,于是,市场在科技的支持下提供各式各样的睡眠解决方案——这是个看起来完美的商业闭环。可睡眠问题真能因此迎刃而解吗?在以上种种消费情境中,与其说消费者购买的是产品,不如说是解决问题的期许和可能性;至于问题最终能否解决,因人因情况而异。在睡眠产业的创业者身上,悖论最为突出:高嵩不无自嘲地说,自己本来睡眠没问题,创业后便睡不好了——“做睡眠的人自己却睡不好觉。”睡不着的焦虑,被科学佐证和消费主义二次强化,皆强调同一种“科学正确的睡眠观”:睡眠很重要,要在合适的时间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最终目的却是“睡得更少但也能睡得好”的高效人生。市面上的睡眠宝典书籍中,“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之类的推荐语频频出现。蜗牛睡眠初创时的品牌标语也叫“让你的睡眠有效率”,这是高嵩的想法。后来,这个标语被公关团队建议改成了“不止美梦”,尊重团队专业意见的他还是有些不理解:“原来那个有效率,不是挺好的吗?大家都在追求高效的生活嘛。”2010年的TED演讲里,加里·沃尔夫将“量化自我”的趋势解读为“更好地了解自我”,并随之引出“如何更高效地生活”的话题。但在社会人文领域,这被视作现代主义者对于效率和生产力的迷思、用科技掌控一切的幻想,因此受到批判。英国学者戴维·莫利在《传媒、现代性和科技》中对这种“科技控制憧憬”进行反思,认为“科技手段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者王洪喆对此也不乐观:“睡眠问题是个现代问题。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有更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比如中世纪人的两段式睡眠,但这些多样性在当代量化睡眠的评价体系中都是睡眠效率低下,睡眠的失败。在量化系统中,睡眠时间变成一个需要精确控制和监控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睡眠的低效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和低效,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的失败。量化自我管理成为了自我剥削和榨取效率最大化的过程。”王洪喆的观点,正是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的主要观点。现代睡眠焦虑引发的所谓“睡眠革命”的群体消费行为,在华威大学医学院“睡眠、健康与社会”研究团队看来,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真正的睡眠革命,应当是针对贫穷、底层劳工、恶劣居住环境、暴力、心理疾病等问题发起的反抗运动。”当19世纪初欧洲机械表被广泛使用,19世纪晚期爱迪生改进了电灯,历史车轮一旦转动起来,被现代社会裹挟的人注定无法超脱所处的时代。朱迪·迪恩为该书撰写的推荐语描述得很精准: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的“24/7式生活”里,“资本主义每时每刻都在操控我们的生活,睡眠作为最后的抵抗,也难逃被终结的命运。”但我们真的有必要这么悲观吗?至少,面对病理性睡眠障碍,大数据带来的病情初筛功能确有用武之地。就连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谈及数据主义的未来时,也不敢轻易下断言,而是以三个问题结束了全书论述:“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智能与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与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面对未来,所有人都只能怀揣疑问,保持谦逊。(参考资料:《新知·黑夜与睡眠》、乔纳森·克拉里《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戴维·莫利《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戴维·纽曼《欢迎光临社会学》、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睡眠特展”(2011年4月至10月)、刘振声《“量化自我”——从数据化个体的角度重新审视“大数据”》、Garol M Worthman, Melissa K Melby. “Toward a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l Ecology of Human Sleep” / Sophie McBain. You snooze, You lose: Why Sleep is Back on the Agenda / Gandhi Yetish et.al,. Natural Sleep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ree Pre-industrial Societies / Avi Sadeh, Jodi Mindell, Luis Rivera. “My child has a sleep problem”: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parental definitions. )本刊记者/邱苑婷 发自北京 实习记者/段弄玉 崔健一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atrinache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睡眠不够 头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