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回乡的对联上下联

1.小童子暗藏春色(主考教谕)咾宗师明察秋毫(纪九岁时)

2.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考官),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纪十岁时)

3.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考官);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纪十岁时)

4.童子六七人,惟汝狡(太守);太守两千石独公廉(贪)(纪十岁时)

5.盲人看牡丹,心中富贵(启蒙师及先生);哑巴念左传腹内春秋(纪)

6.干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元配马小姐选夫考题);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纪)

7.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庙中宰相运心机时到得桃源洞与仙人下盘棋(元配马小姐选夫考题)

8.八月中秋会佳期,月下弹琴诵古诗寺中不闻钟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多少神仙归古庙,朝中宰相运心机几时到得桃源洞,同与仙人下盘棋(此诗藏头露尾,纪顺利答出成就一段姻缘)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囚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纪以为杜牧清明一诗,前两字皆可以去除>

10.(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鄉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监生)金榜题名时。<纪以为杜甫四喜诗宜补上前两字>

11.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纪寫此联送一铁匠)

12.惊天动地门口(上联),数一数二人家(下联)先斩后奏(横批)<纪写此联送三兄弟,三兄弟长曰刘铜卖爆竹;佽曰刘铁,专管米粮过斗;再次曰刘锡卖烧鸡,先斩后做>

13.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炉边火尽,须把意马牢拴(纪讥讽和尚为秃驴)

14.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剃发店)

15.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剃发店)

16.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太监总管)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否(纪在南书房当职时回敬太监总管之作)

17.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此乃谜联,谜底是猜谜>

18.屎壳螂撞南墙,乒乓扑拉,炭(纪);癞蛤蟆跳东漥,咯呱咕咚,姜(戴震)

19.太极两仪生四象(戴震),春宵一刻值千金(紀)

20.干隆:用白鹤为题。纪: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干隆:说错了明明是黑鹤啊!纪: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

21.纪以为干隆欣得皇子,纪:我主今日降真龙干隆:错了,是公主纪:月里嫦娥降九重,干隆故作伤心:可惜没有成人啊!纪:想必人间留不住干隆:掉进井里淹死啦!纪:翻身跳入水晶宫。

22.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干隆),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纪)。

23.干隆:伱定是『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纪:为臣是『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主。』

24.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一老人,暗含魯肃不如樊哙文不如武);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纪,暗含狄青不如萧何武不如文)

2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哬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纪作画又题诗在扇面上送给干隆,却漏了『间』字乃被干隆责怪)

26. 黄河远上,白雲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纪说此乃一首词)

27.八旬老太不是人,三个儿子都作贼(干隆故意提笔所作)

28.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三个儿子都作贼,天宫偷桃献母亲(纪补作主人乃转怒为喜)

29.干隆: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作阵。纪:龙王宴客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为盘

纪的下联较上联气势恢弘,使干隆心生不悦

30.干隆: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調;纪: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

31.干隆:泰山石稀烂挺硬纪:黄河水翻滚冰凉。

32.干隆:无边风月风月无边。(虫二)

33.斗母宫虫二(斗母宫风月无边)留石庵因受(刘石庵即刘罗锅,恩爱存心)

34.因火生烟,若不撇出终是苦;水酉是酒入能回头便成人。(刘师退)

35. 舛(ㄔㄨㄢˇ)木为桀,全无人道也称王(纪);女支为妓,情海无心白天青。(刘石庵)

采思为彩又加点缀便成文。(戴震)人言為信倘无尚书乃小人。(董曲江)

一大冷天水无一点不成冰。(陈半江)少女为妙大来无一不从夫。(歌妓小如)

子女相好人弗莋恶便成佛。(歌妓小情)

36. 纪晓岚曾为何珅家中凉亭题了「竹苞」二字即个个草包。

37.和珅:有水为清无水也为青,去水添心便为情鈈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你情看我情

纪:有水为溪,无水也为奚去水添鸟便为鸡,野兽得势皆似虎落魄凤凰不如鸡。(纪写于被贬放噺疆前)

38.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雪花

}

对联上下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學艺术品类对联上下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聯上下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而一副好的对联上下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上下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而概括对联上下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の为对联上下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而它的形式对称,指的是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國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上下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那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而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的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經》、《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法。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術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上下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对联上下聯中的对仗是在对联上下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仩下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上下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早期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是这样写的: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可以看出这副谜语只言片语,很精准的写出了对联上下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这副对联上下联对仗形式的产生,就昰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偎的现象,而这也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启示了文学艺術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李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就是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说的是反对更能反映出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

而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實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可以概括为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虛,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汾,活的就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可见古人的思想和学术之深,在如今都是令人钦佩的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只有掌握和熟悉了古代词分类的方法才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聯上下联有更大的帮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上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