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屁秀才赶考的故事故事

“颂屁”与“拍马”
“颂屁”与“拍马”
&&&&无论俗人雅人,只要食五谷杂粮,就免不了拉屎放屁。放屁,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却常被人视为不雅,老百姓倒还无妨,一句“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就足以回击所有冷嘲热讽。而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贵人、名人,在大雅之堂,正在很神圣地议论着极严肃的话题,冷不丁一声“巨响”,又伴有浓郁的二氧化碳,弥漫开来,众人掩鼻侧目,确实很煞风景的。&&&&明朝大官张锌,因上殿泄气,龙颜大怒,竟被降为县令,也真不亏他。张锌胡须上卷,时人称为“泄气狮子”。(李石奇《笑集》)有人因放屁而降官,也有人因颂屁而延寿。一秀才数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屁颂》一篇曰:“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十年限满,再见阎王,这秀才志气舒展,望森罗殿摇摆而上。阎王问是何人,小鬼说道:“是那做屁文章的秀才。”不过,“颂屁”拍马这一招,不见得次次有效,也有弄巧成拙的。《笑林广记》中,就记了这么一段:&有奉贵人者,贵人偶撒一屁,即曰:“哪里伽楠香t”贵人惭曰:“我闻屁乃谷气,以臭为正。今反香,恐非吉兆。”其人即以手招气嗅之曰:“如今有点臭了。”这位“其人”,虽然机敏善变,但心机用在拍马屁上,也殊可悲。还多亏该贵人愚笨,使得“其人”能自圆其说,马屁没有拍破。&&&&若是碰上狡猾老辣且又心地刻薄的贵人,不仅马屁拍不响,还反被人嘲弄。明朝《笑笑好》记:&严世藩狎黠,好戏弄人。一日,与客坐,放了个屁,客即拂鼻问何异香,严世藩佯惊曰:“放屁不臭者,病在肺腑,我要死了。”以钓客语,客少许又拂鼻曰:“却也微有臭气。”&&&&严世藩大笑,以告所亲。盖亦轻之也。同样是颂屁,却是两样结果,颂屁的秀才添了十年阳寿,颂屁的这位客人却拍马拍到蹄子上,好处没得到,还落了个“大笑”加“轻之”的下场。&&&&为了解决名人、贵人在公众场合的放屁问题,英国有人研制出一种防屁药,不仅大赚了一笔,还获得1998年度搞笑诺贝尔奖。英国人争相购买,多半是因为要去酒会或者要去听音乐会,他们怕自己有失绅士风度。不知道精明的中国商人为何没有引进这种药,或许中国人还没有把大庭广众下放屁提到某个高度,还缺乏这种紧迫感。但可以肯定,如果引进到中国来,一定会受欢迎,相信许多贵人、名人的小包里除了“伟哥”外都会再添一种新药,到时候贵人、名人们就可以稳坐大雅之堂而不用担惊受怕出丑露乖贻笑大方了。不过,用这种药也有“副作用”,使那些擅长“屁颂”的人失去用武之地,不得不另辟蹊径,再出新招。
(责任编辑:刘锋)
推荐给朋友: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罗旭初:“马屁文化”评谭
作者简介:罗旭初,笔名太阳河、六月河。武汉大学毕业。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时评人。做过记者、编辑等。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各种作品900余万字,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并获奖。主要代表作有《想念在文字中奔跑》《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人面不知何处去》等。著有《太阳河文集》《罗旭初杂文集》《六月河文学作品选》。
任见文学艺术馆
甘肃陇南市市委书记孙雪涛参加无偿献血的新闻在网上发布,新闻配图里孙书记左臂献血却扶右臂,使部分网民感到疑惑。有记者联系陇南官方外宣办得知,当日抽血顺序是先右手验血,再左边抽血,书记献血是事实,但是发布照片的顺序放反了。
随后,甘肃陇南市宣传办发布新闻称在“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刚下乡返回的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来到武都区蓝天广场“爱心采血屋”,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原来,新闻照片中,第二张照片孙书记左臂被抽血,下一张照片却扶着右手手臂,令网民十分疑惑,留言质疑领导“演戏”。
后来,已证实是“误会”。然而,我们要拷问的是,领导献一次血,有必要在网上发布这样一组照片?领导献血就非得有别于常人?要知道,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咱们的百姓早已视献血为平常事了。就在前不久,笔者采访过“献血达人”欧阳志亮无偿献血15载,累计110次献血,总量达50800毫升,相当于他自己血液总量的10余倍。
其实,验血流程的问题早在2008年就被讨论过:汶川地震后李宇春等为灾区献血,许多网民讨论“为什么李宇春献血时是左手,而返回则是捂住右手”。事实上医院的献血流程是先验血十分钟后,看献血者血液是否健康,如果没有问题,才会在十分钟后进行抽血,正式献血。
我看,有些人是不是该好好反思反思?
大家知道,“拍马屁”一词用来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讨好别人的行为了。这些东西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马屁文化”。
自古以来,“马屁文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盘根错节,繁衍生息,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一样,历史久远,纷繁芜杂,让人目不暇接。与此有关的各种掌故、奇闻不胜枚举。有一则《颂屁》的笑话,颇能说明问题:一秀才病死来到阎王面前,刚好阎王放了一屁。秀才立即吟道:“伏惟大王,高耸金臀,洪宣宝屁,彷佛乎麝兰之气,依稀乎丝竹之声;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盛宴相待,又多许他十年阳寿,放回人间。十年后秀才来到地府,小鬼上殿禀报:“启禀大王,十年前做马屁文章的秀才又来啦”。
纵观古今官场,类似这种《颂屁》的事屡见不鲜,拍马场上强手如云。东汉平帝死后,王莽挟皇帝以号令天下,但想称帝又名不正言不顺,有一名“马屁官”上书说:“汉朝气数已尽,新朝得立,实乃天命。”其他官员纷纷附和,王莽欣然称帝,拍马者尽皆鸡犬升天。在唐玄宗时代,一次在朝廷上,唐玄宗介绍太子与安禄山见面,结果安禄山对太子不行下拜之礼,唐玄宗骂安禄山,没想到安禄山却说“臣是愚笨之人,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一句得体的话让唐玄宗龙颜大悦,甚至认为安禄山忠君。之后,安禄山又拜比他小十岁的杨贵妃为养母,每次上朝,总是当着唐玄宗的面,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开始,唐玄宗有些不快,可是安禄山却说“臣是番人,番人习惯是先拜母,再拜父。”这句话使唐玄宗再度龙心大悦,更加信任安禄山。
笔者还阅读过一则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里面是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那大臣笑呢,于是便又问那大臣:“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据说明代大文豪解缙时常陪伴君主朱元璋休闲娱乐。一日,君臣前去钓鱼,解缙收获颇丰,朱皇帝却手气不佳,好不恼火。解大夫原本是可以自顾钓鱼,毕竟皇帝没钓到鱼实在不干自己嘛事。解同志却不这么想,把替皇帝分忧,逗君主开心当作自己分内之职,于是他灵机一动,吟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好家伙,这马屁拍得,那叫一个响呀:您老不是没本事钓到鱼,原本您就是专钓龙的料,凡鱼岂不资格上您的钩?这真叫哄死人不偿命,把个朱皇帝哄得丑脸放光,龙颜大悦,可谓深得拍马之精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官油子”对上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对下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把“马屁文化”更是演绎得天花乱坠。如开展批评,让下级给领导提意见,一些人会把批评变成赞扬,不是说领导“工作不注意身体”,就是说领导“办事原则性太强”;不是说领导“工作有急躁情绪”,就是说领导“办事太较真 ”,把马屁拍得天衣无缝。
譬如,一个马屁文化的典型例子就是乱当干儿子。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把其执掌的市委大院变成了一个“乌纱帽”批发部。绥化的官员们为了攀权结贵,许多人甚至不惜拜马德为干爹,尽管年龄不一定比马德小多少,也心甘情愿地给马德做“干儿子”。马德案发后,竟涉及领导干部260多人。又譬如,某领导的字确实令人不敢恭维。可偏偏有人喜欢当着他的面说, 常言说得好啊,字如其人。你看我们领导的字,遒劲有力,运笔沉稳,这是和您刚直不阿的禀性,沉着老练的处世态度分不开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们不禁要问,“马屁文化”何以如火如荼、经久不衰?笔者以为,造就“马屁文化”的不是献媚者,而是一直未受到有效制约的权力。因为在封建专制和个人专断盛行的条件下,下级官员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上司手里,往往是顺者昌、逆者亡,曲意逢迎者走红,犯颜直陈者倒霉,谁给上级唱对台戏谁就没有好果子吃,以致在一些地方“不拍不送,原地不动;会拍会送,提拔重用”成了潜规则。而对于庸俗恶俗的仕途“潜规则”,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官场风气的败坏和恶习,使得“马屁文化”愈演愈烈。
显然,所谓“马屁文化”的实质,是利益的等价交换,暴露出是心里的晦涩,人格的低下。同时,也凸显出监督制约在机制的缺失。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先铲除“马屁文化”才能建成创新型社会。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疑难杂症?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欺君易,欺天下难”,如果将对官员的考评任免权力交给民众,那么“马屁文化”的用武之地就会大幅收窄。如此,“左臂献血却扶右臂”之类的“马屁文化”,恐怕也就没有市场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话屁(1)----秀才做屁、颂屁、拿屁(升级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古代幽默诗词故事(一)
我的图书馆
古代幽默诗词故事(一)
官仓老鼠大如斗
&&& & 曹邺,字业之,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大中进士,官礼部郎中、扬州刺史。据《全唐诗》载,曹邺曾作《官仓鼠》诗一首,句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 &&& 诗句不讲格律,亦无生僻字,平白如话,似像顺口溜,但词锋十分泼辣,含义深刻。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同凡鼠的显著特征,即“大”。一是个头大,称得上是真正的硕鼠,因为它盗食的是官仓中的粮食而非平民家的粮食。官仓中的粮食自然非农家粮食所能比,以致官仓鼠可以无忧无虑地饱食皇粮。二是胆子大。“见人开仓亦不走。”人们常形容胆子小的人“胆小如鼠”,但官仓鼠却见了人都不走,可见其胆子有多么大。但官仓鼠如何变得身大胆儿大的呢?直接原因是司库者不负责任,渎职,任由官仓鼠为所欲为,反正又不是自家的粮食,老鼠吃些又有何妨?但推而广之,既然司库如此渎职,那主要领导为何不予撤职查办呢?说明主要领导官僚主义严重,也犯有渎职之罪,甚或与司库勾结,盗取官仓中的粮食。诗第三句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健儿”此处可理解为军人。官仓鼠可以任意盗食皇粮,而军民则无粮可吃,看来人不如鼠。诗句进而提出质问,是谁把官仓里的皇粮日复一日地供奉到官仓鼠口中去的呢?毫无疑问,自然是统治者。
&&& & 总之,此诗以官仓鼠比喻那些只知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并把矛头指向最高当权者。因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主题鲜明,讽刺性极强,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人不如鼠、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的腐败现象,较之《诗经·魏风》中的《硕鼠》篇更具战斗力。而当今社会像薄熙来、谷开来、刘志军、张曙光、雷政富等之类官仓鼠又何其多也?根源又在哪里?
画眉深浅入时无
&& && 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据《云溪友议》载,朱庆余曾以一首《闺意》进献水部侍郎张籍,句为: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仅仅作为《闺意》,此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但张籍明白他写此诗意在询问自己的文才是否合时,于是便写了一首《酬朱庆余》,给予明确回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 张籍将朱庆余比作采莲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并以“时人”与其“入时无”的询问相对,暗示他不必为此次考试担心,以他的才能定能金榜题名。果然,朱庆余遂愿。
&&&&& 朱庆余的赠诗一箭双雕,写得含蓄有趣,张籍的答诗寓意双关,巧妙入微,可谓珠联璧合,成为诗坛佳话,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考试制度的严格、正规,很少有作弊或花钱买乌纱的现象。而当今的公务员考试,亦即“国考”,绝无此种雅风,而是千方百计花钱打通各种关节,因此,如将张籍的“一曲菱歌敌万金”换做“一个红包过万金”才更贴切。
&&& & 据《全唐诗话》载,代宗年间,有一主考官叫魏扶。他曾于试院墙壁上题诗一首: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 &前两句描写试院的优美环境及肃穆气氛,接下来表明自己也是科举出身,在选拔应试诸子时决不“负前心”。然而事实证明,魏扶言而无信,在主考中徇私舞弊,纳礼受贿,致使许多真正有才学者落选。
&&& & 众落选考生对魏扶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气愤至极,想到他写得那首冠冕堂皇的诗更是怒火中烧,于是有好谑者将他所写之诗,抹去每句的前两个字,变成一首五言绝句,即: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当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 & 意思截然相反,辛辣地嘲讽了这位言而无信、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其实,古往今来,中国官场中的伪君子比比皆是。包括最近倒台的薄熙来、刘志军、张曙光、雷政富等人,哪个在台前不是高呼反腐倡廉,台后则干着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玩弄女人的龌龊勾当?
&&&& &李涉,自号清溪子,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其诗擅长七绝,语言通俗流利。据《唐诗纪事》载,李涉曾乘舟前往九江,至皖口【今安庆市】,遇上强盗。强盗问:“来者何人?”李涉的仆从说:“李涉博士。”强盗头目一听便说:“既是李涉博士,就不用掠夺了。久闻先生诗名,只须题一首诗就行了!”李涉处变不惊,当即欣然命笔,写下一首绝句相赠,诗曰: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杰夜知闻。
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 & 强盗得诗大喜,再拜送行。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反映了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收到的普遍尊重,而且还在寄兴式的诙谐幽默中表达了极为深刻的主题。想想我们当代社会,写诗的比读诗的人都多,文人墨客已成为下九流。唐代的强盗都尊重诗人,现在呢?在官员们眼里,诗人算得了什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官员的素质连唐代的强盗都不如!
&&& & 陈标,唐代诗人,穆宗长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史。他曾写过一首题为《啄木谣》的诗,句为: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
终日与君除蠧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 & 以啄木鸟的终日劳累却得不到主人理解的描述,说明了忠心耿耿、埋头苦干者,远远比不上那些频繁往来吹捧、甜言蜜语逢迎者易得欢心和宠幸,诗人对官场中这一不合理的腐朽现象,通过巧妙的比喻予以了辛辣的嘲讽。可悲的是,在当今官场之中,虽然不乏德才兼备的实干家,却远不如那些靠吹捧、行贿乃至出卖人格尊严者得到领导赏识或升迁的机会多。
&& && 旧时,还有一首吟咏啄木鸟的七律诗,刻划的更为生动感人:
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朱冠一点红。
嘴似铁钉钉铁木,爪如铜钻钻铜桐。
朝飞南浦云烟外,夜宿西山风露中。
非是远来求食啄,只思除却蛀心虫。
&&&&& 末句妙极,除却人间蛀心虫,不亦快哉?切盼我们的司法及纪检、监察部门以啄木鸟为榜样,克勤克俭,刚正无私,以法纪为武器,彻底铲除世间形形色色的蛀心虫!
& &&& 皮日休,字逸少,唐代咸通进士,诗人,文学家。有次他去拜访好友归仁绍,未见,便戏赋一诗相留,诗曰: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应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 &&& 这是一首咏龟诗,以“龟”谐“归”,暗指归仁绍甘于寂寞、不喜出头的性格,诗意颇具谐趣。归仁绍回到家中,见到皮日休的留诗之后,暗自一笑,接着也写了一诗寄给皮日休,诗曰:
八片尖皮砌作毬,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日不休。
& &&& 诗句也从对方姓氏着笔,借皮球的制作及功用,劝皮日休凡事不要强出头,以免招灾惹祸,同时还巧妙地将皮日休的姓名嵌入诗中。内中的“一团闲气”语带双关,既指毬中之气,又指胸中的不平之气,贴切自然,极多情趣。而归仁绍淡泊名利、不喜出头的性格也值得时人效仿。
&&& & 章碣,桐庐(今属浙江)人,唐乾符进士,工诗,多有愤激之音,后流落不知所终。他曾写过一首七绝,题为《东都望幸》,句为: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带美人来。
&&&&& 意思是居住在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打扮,一双娥眉也因怨恨而紧锁。她们为什么神情黯然呢?因为她们知道,即使皇上从长安东巡到此,也会带着“美人”而来,所以她们盼望临幸的愿望必然落空。
&&& & 从字面上看,诗写得是“宫怨”,实际上是首隐喻诗。主旨是“士怨”。据《唐摭(zhi)言)》载:“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其意为,准备应试的士人都满怀怨恨,因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领来了,从而使他们等第的希望落空。此诗妙用隐喻,比拟贴切,新颖别致,含蓄隽永,与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有异曲同工之妙。
&&&&& 我们赋诗填词讲究唐风宋韵,而唐朝在选拔人才过程之中官员们营私舞弊的“遗风”流传到现在,不仅没有烟消云散,反而被“发扬光大”,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 陈黯,泉州南安(今属福建)人,晚唐文学家。据《文苑英华》载,陈黯少年时患痘症,成了麻子脸。13岁那年,陈黯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清源县令。县令见陈黯一脸麻子,有些厌恶,对他呈上的诗作不仅没有仔细阅览,反而要他以麻脸为题,当场赋诗一首。陈黯压下心头怒火,当即吟道:
玳瑁应难比,斑犀点更嘉。
天怜未端正,满面与妆花。
&&&& &全诗的意思是:用玳瑁制作的装饰品虽然漂亮,也难比我脸上的麻子点。我脸上的痘症比那些用犀牛角制作的小花斑更为美好。老天爷怜惜我长得还不够端正,特意给我的脸上装饰了这些美丽的花点。
&&&& &县令本想拿陈黯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而小小的陈黯不仅全无自卑之感,反而以贴切的比喻反唇相讥,为痘症写了首赞歌。此诗表现了少年诗人陈黯超常的诗文才华。痘症后来也因“天怜未端正,满面与妆花”的诗句而有了“天花”的雅称。
可能俱是不如人
& &&& 罗隐,本名横,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可惜一生怀才不遇,屡次科场失意,故更名为罗隐。据《鉴戒录》载,罗隐当初赴京赶考,在钟陵结识了颇有才思的名妓云英。大约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地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顿生无限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没脱去白衣(当时举子服饰)?”罗隐听了甚感惭愧,当即吟诗相讽,句为: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 & 诗句借云英风姿出众,暗况自己才华过人。“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发问,传达出作者一腔傲岸之气。总之,以云英作陪衬,直陈不遇之感慨。从文字风格来看,此诗又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语意简妙,亦庄亦谐,一语百情,耐人寻味。
&&& & 据《西湖志》载,唐朝末年,钱镠雄霸东南,自称“吴越王”。他在当政时,规定凡在西湖打鱼的,每天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鲜鱼,称为“使宅鱼”。渔民们常因交不够而上街买来补足,不少人干脆逃往别处谋生。
&&& & 罗隐当时正在“吴越王”府中,对渔民们的怨言早有耳闻,决心伺机为民请命。一日,罗隐陪钱镠闲坐聊天。室内壁上挂有一幅《磻溪垂钓图》,画得是吕望【姜太公】在磻溪用直钩垂钓之事。罗隐正想就此图借题发挥,恰好钱王请他为此图题诗。罗隐早已成竹在胸,即刻题写完毕。句为: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 &姜太公当年直钩垂钓,目的是等待机会施展政治抱负,因此,他钓的不是鱼,而是“国”。罗隐由吕望垂钓联想到西湖渔民,暗示了他们对“使宅鱼”这一苛刻规定的不满。钱王听出诗中的讽谏之意,哈哈大笑,马上传令减征“使宅鱼”,罗隐也因此诗受到西湖渔民的爱戴。
&&&& &据《全唐诗》载,唐代蕲春人严灌夫,在游历常州时,爱上了儒生的女儿慎氏,不久便结为伉俪。谁知结婚之后,慎氏十数年没有生育,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里,是颇为严重的问题。严灌夫为舆论所迫,决定休妻。慎氏含泪登舟之际,当着前来送别的亲友,赋诗与丈夫诀别。句为:
当时恩爱已如烟,雨散云飞一晌间。
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过望夫山。
&&& & 望夫山在江西境内,距离蕲春很近,往返常州须经此地。望夫山有妻子登山望夫的民间传说。慎氏寓典故于现实,信手拈来,一语双关,恰到好处。第一句“当时恩爱已如烟”原文为“当时心事巳相矣”,文意莫名其妙,且与后几句不押韵,故根据故事改之。
&&&& &严灌夫毕竟是知书达理之人,听了慎氏的诗句,不由为之大恸,心想别人讥讽慎氏不生育有何要紧,失去这样秀外慧中、贤惠温柔的妻子才真是痛苦不堪的,于是将慎氏留下,重圆破镜。谁知第二年慎氏竟然给严灌夫生了一对龙凤胎,严灌夫甚感庆幸。
& &&& 据《路史》载,唐代有一镇守边陲的节度使捉到一只天鹅,决定派遣一名叫缅伯高的部下带人将这珍贵的动物献给皇上,再三叮嘱他路上要仔细照料,不能有半点闪失。
&& && 缅伯高一行一路上小心翼翼,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日来到碧波荡漾的湖边,决计用湖水一洗多日的疲劳。当他在湖中洗得十分惬意时,看到关在笼子中的天鹅显得烦躁不安,一时心血来潮,上岸对天鹅说:“好吧,多日不下水了,今日也让你痛快痛快!”说着打开笼子。没想到,那天鹅机敏地钻出笼子,不待缅伯高抓稳,便扑棱棱地飞走了,缅伯高手里只剩一根鹅毛。缅伯高知道回去难以交差,难免掉脑袋,于是决定带着那根鹅毛进京,冒险赌一把。为了陈述事情经过,他还写了一首诗附上。诗曰:
鹅将献吾皇,山高路又遥。
湖畔高飞去,倒地长哭嚎。
上复贤天子,宽恕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 唐玄宗见到那根鹅毛和诗句,哈哈一笑,因感动于缅伯高的忠诚实在,不仅没有治缅伯高的罪,还奖赏了他。
&&& & 冯道,字可道,五代时历任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宰相、太傅、太师等职。他投靠契丹时,耶律德光问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子,答曰:“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子。”借以取悦耶律德光。后作《长乐老自叙》,恬不知耻地以屈节保身、长老终老而自诩。对其“君则兴亡接踵,(冯)道则富贵自如”的经历,后人多有责讽。司马光就曾斥其为“无廉耻者”。元代诗人刘因也有诗讥刺这位“痴顽老子”: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 &首句说,总结历史经验,亡国的大臣投靠新主是难以保住权位的,然而没想到,自称“痴顽老子”的冯道,竟然能在五朝中任官,最后在他年迈时,还投靠契丹,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冯道作为官员,根本不拿民族利益、为官气节当回事儿,有奶便是娘,唯圆滑自保,成为官场不倒翁。这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其实,冯道的“与时俱进”,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遗憾的是,当今官场,与冯道之流何其相似乃尔者不可胜数!这种人根本不知什么叫人格、尊严和原则性,他们所知道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权位,即便是给上级洗脚舔屁股,把老婆女儿亲自送到上级的被窝里,也在所不惜。这种人台上光鲜,其实,简直连禽兽都不如!
&&&& &李家明是五代南唐泰和(今属浙江)人,善诙谐滑稽,名重一时。南唐中主李璟时为彾官,常侍宴,为俳戏,随事托讽,往往得解。相传李家明有次陪同李璟到园中池塘钓鱼,说来也怪,不多一会儿,李家明已钓了数条,而李璟却是一无所获,为此,满脸不悦。皇上的神态被李家明看在眼中,当即吟诗道: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水暖水溶溶。
凡麟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 &甃(昼):甃井专业术语,代指井。而李璟是在池中钓鱼,因此,此词脱离实际,如改为“池畔垂钩兴正浓,碧波春暖水溶溶”似乎更贴切。李家明果然会讨皇上欢心,短短几句诗极为乖巧。皇上钓鱼不得,并非技不如人,而是因为八面威风的皇上是钓龙者,池中的游鱼敬畏慑服,自然是“凡麟不敢吞香饵”了。在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中,后两句被改为“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天王只钓龙。”纪晓岚溜须拍马的本领可与李家明不分高下。然而,前后两首诗中存在致命的缺陷,皇上自命为真龙天子,却只会钓龙,这不是自相残杀吗?可见这种文人只会编故事,根本不讲逻辑!
&&& & 某年夏天,李家明随李璟外出,他们来到一家农舍前,见一头牛卧在树荫下歇凉。李璟抬头看着天,说:“这牛虽在树荫下,恐怕还是觉得热。”转身问李家明,“你说是不是?”李家明故作不答,模仿牛的声音叫了两下,当下吟道:
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烧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是何人?
&& “宁戚”是春秋时卫国人,因家贫而为人放牛羊,路过齐国时,用鞭杆敲牛角而高歌,引起齐桓公注意,将他请来,委以重任。“田单”是齐国人,曾以“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七十座城池,被齐襄王封为相国。“问喘”,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喘。“吴牛喘月”成语典出于此。李家明不仅模仿牛叫,还以牛的口吻写下这首诗,并巧用熟典,说明牛确实感到热,李璟当即被他逗得笑弯了腰。
山影不落酒杯
&&&& &不过,李璟也有笑不出来的时候,这就是他屡战屡败,只好向江南迁都,让出江北十四州,并以长江与后周为界,纳贡称臣。确定以长江为界之后,南唐的船只只能靠南岸行驶。迁都之时,李璟为消愁解闷,又将李家明带在身边。船到了赵屯,李璟回首向北望去,问道:“那座青翠峭峻的山,是什么山?”李璟所问的山即皖公山,如今已被割让去了。当时,李家明只要回答一句“皖公山”即可。而李璟这一问,却勾起他的心事,于是以诗代答:
龙舟微荡锦帆风,正值宸游望远空。
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落寿杯中。
&&& & 意思是说,龙舟载着李璟一行出游,回头远望那青翠的皖公山,令人扼腕叹息,因为倾斜的山影再也不会落入南唐后主李璟庆寿的酒杯中了。原因是山在江北,太阳在南,山影只有往北落而不会往南落了。李家明的诗写得很别致,李璟听了深感内疚,一头钻进了船舱。
&&&&& 曹翰,河北大名人,宋初跟随太祖征泽潞,平江南。太宗时又跟随太宗下太原,征幽州,皆有功,但后来只得了个武职闲散官,几年都没有升迁。据《青葙杂记》载,一天,内廷设宴赋诗,曹翰因是武官不能参加,于是向太宗陈言:“臣早年也学过诗,乞望能应诏赋诗。”太宗笑着同意了,说:“你是员武将,当用‘刀’字为韵。”曹翰援笔立就,因以寄意曰:
三十年前蕴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帐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 诗中既表明了往日的功劳,又慨叹现在宝刀未老,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太宗阅后,动了恻隐之心,不久曹翰就被连升数级。而当今的干部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多缺陷,能干而政绩卓著的干部不见得能被重用,而品行端正、经验丰富、身体硬朗的人却因为给年轻人腾位子而被强行离岗,此举既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也冷了许多老干部的心,而向太宗那样明理的领导实在屈指可数。
&&&&& 另据《玉壶清话》载,曹翰著有《玉关集》,该诗为:
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
他日燕山磨峭壁,定应先勒大名曹。
&&& & 据《古今谭概》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个所谓的“诗伯”曾作《宿山房即事》诗,句为: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 && 诗句将同一人、同一物、同一时、同一动作重复好几遍,令人读来好笑。其实,此诗的内容极其简单,只用“孤僧掩扉,夜啼子规”即可。如此繁琐,极其乏味。此“诗伯”还有另外一首犯有同样毛病的诗句: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自爱眠。
浅陋荒疏无学问,龙钟衰朽驻高年。
&&&&& 典型的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此“诗伯”说老儒“无学问”,他自己也够“浅陋”的了。至于所作啰嗦诗,只能算作“诗粕”。
&&&& &汉语表现力强,词汇丰富,同一事物往往有很多异别称或近义词,这对于近体诗词创作带来极大便利,为了合辙押韵,避免词句中同一事物的称呼重复,往往采用异名、别称或近义词,但却力戒在同一句中重复使用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这位“诗伯”正是犯了这种大忌,而其目的不外乎炫耀自己知识丰富。而现在网络上的诗词存在这种毛病的也不乏其例。
&&&& &冯京,字当世,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宋仁宗时举进士,自乡试至廷对均为第一,后拜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卒谥文简。
&&&&& 据《泊宅编》载,冯京在未及第时,生活窘困,寄居余杭一所寺庙之中。寺中众僧见他久居,不甚喜欢,欲将他逐出,便向官府诬告他偷盗、通匪等。冯京得知后,又惊又怕,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将满腔怨愤化作一首小诗题于寺中壁上。
&&&& &前来追捕冯京的小吏头目范生,见冯京此诗挥笔而就,便让他将诗抄好一道去见县令,并代冯京求情。县令怀疑范生受其贿赂,为冯京游说。范生,忙将冯京之诗献上,说:“冯秀才穷而有志,日后必定显达。”县令接过诗笺一看,句为: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唱秋风。
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 & 县令看罢,知范生所言不缪,遂将冯京释放并给予厚待。
&&&&& 相传宋时有年酷热,王安石与好友王吉甫在庭院纳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诗谜:
户部一侍郎,怜似关云长。
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
&&&& &王吉甫不假思索, 立即回敬两句作为谜底:
有风不动风无动,
不动无风动有风。
&&&& &两人异曲同工,所咏都是手中所执之扇。自古以来,有关扇子的诗歌、谜语很多,这里再选唐寅的一首《题秋扇怨女图》,句为: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家谁不逐炎凉!
&&& & 秋高气爽之日,用来扇凉的扇子自然收起,这是最为普通的常识,唐寅却偏画《秋扇怨女图》,并题上这首七绝,自然别有所指,借题发挥,抒发人们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世情的感慨,讥讽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而当今社会这种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小人又何其多哉!&落籍从良
& &&& 宋代的文人多喜欢狎妓,苏轼作为大文学家,自然也不例外。但那时的妓女,大多分三类,一类是卖艺不卖身,一类是卖身不卖艺,一类是既卖身也卖艺,而像苏东坡之类名人,大多是去那些卖艺不卖身或卖艺兼卖身的妓馆去闲逛。
&&& & 周韶是宋代名妓,色艺双全,名重临安(杭州),一日,苏轼携友到周韶所在的妓馆游玩,周韶知苏轼是大名人,于是乞求是代她向临安太守求情,让她落籍从良。苏轼指着檐前架上的白鹦鹉,要求周韶以此为题,作首诗,周韶援笔立就,句为: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念观音般若经。
&&& & 原文“长”应为“常”。“雪衣女”典出《明皇杂录》,指白鹦鹉。苏轼读此诗甚喜,于是向临安太守为周韶求情,使之落籍。苏轼有“记得金笼放雪衣”诗句记此事。
&&&& &另外,苏轼还为名妓郑容、高莹的从良,填词《减字木兰花》:
&&& 郑庄好客,容我樽前先堕愤。
&&& 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 高山白早,莹肌玉骨哪堪老?
&&& 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潮。
&&& & 藏头八字正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二妓将苏轼所填词拿到太守那里,太守认得是苏轼所填词,于是两女如愿。可见苏轼当时的名气有多大。&&贵邑押来&
&&&& &钱勰,字穆父,五岁日诵千言,宋神宗时召对称旨,历任翰林学士。据《避暑录话》载,钱勰任如皋县令,恰遇这年大旱,蝗灾遍野。他下令全县百姓驱赶捕杀蝗虫,以尽量减少蝗灾带来的损失。
&&&& &临近的泰兴县令睁着眼睛说瞎话,对州官说县内无蝗虫。州官到泰兴县后,见蝗虫同样泛滥成灾,于是大发雷霆,责问泰兴县令,县令狼狈不堪,无言以对,推说县内本无蝗虫,都是从如皋县飞来的。昏庸的州官信以为真,不再追究。
&&& & 泰兴县令见州官被自己蒙蔽,心中窃喜,特意写了封檄文,派差役送给钱勰,责怪他“驱蝗入境”,殃及左右。钱勰看后,十分生气,当即提笔写诗一首,附于檄文之后退回,权做答复。句为:
&&& 蝗虫本是天灾,并非县令不才。
&&& 既自本邑飞去,还请贵县押来。
&&& & 泰兴县令接书之后,十分尴尬,不知所措。不久,巡抚巡查至此,听说此事之后,当即奏明皇上,免去泰兴县令职务。无独有偶,前些年,河北有相邻的两个县,甲县发现本县内的傻呆疯残疾人及乞丐等突然增多,他们在县城大街上游逛,影响市容,有碍观瞻。民政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员均来自乙县,于是将他们收容起来,偷偷送到乙县,但不久,这些人员又被乙县送到甲县,就这样,两个县就因这些“累赘”人员推起了赫拉车。
身边少个人儿睡&&&&&
&&&& &据《花草粹编》载,宋人范钟胤在相州任录事,因公务忙碌,很久没有回家,这天,忽然接到一封妻子托人捎来的家书,打开一看,是一首《尹川令》:
&& 西风昨夜穿帘幕,
&& 闺院添萧索。
&& 最是梧桐零落时,
&& 又迤逦秋光过却。
&& 人情音信难托,
&& 鱼雁成耽搁。
&& 教奴独自守空房,
&& 泪珠与灯花共落。
&&&&& 范钟胤看罢,发现妻子把词牌《伊川令》中的“伊”字误写成了“尹”,少了个偏旁“人”字,便也写了一首词回赠,其中有句为:& 接得彩笺词一首,堪惊。
& 提起词名恨转生……
& 不写伊川题“尹”字,无心。
& 料想伊家不要人。
&&& 妻子见丈夫故作嘲谑,又回赠诗一首,句为:
& 闲将小书做尹字,情人不解其中味。
& 共伊阔别几多时,身边少个人儿睡。
&& && 妻子巧妙地解释把“伊”字写成“尹”的原因,真实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范钟胤读后大笑,赶紧请假回家看望妻子。
&&&& &据《南村辍耕录》载,林镛,字叔大,宋代浙江嘉兴人。他任官时贪财好贿,极为势利。有达官贵人来,不惜破费,大摆筵席;而对一般学者名士,只给一些饧饼素食。
& &&& 这天,林镛请黄公望绘画,许多名士听说后都去观看。到吃饭时,林镛仍然以素食接待众人,名士们对此十分不满,纷纷冷嘲热讽。黄公望看在眼里,气在心上,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他大笔一挥,很快就画出一幅山水图,接着又画了一位脸不着色的老妇人。林镛不知此画的含意,便厚着脸皮请在座的书法家潘纯为画题诗。潘纯对此画的用意心领神会,当即在画的空白处题了一首绝句:
& 黄公作画如说法,信手拈来种种佳。
& 好山好水涂抹尽,阿婆脸上不曾搽。
&&&& &诗刚题完,黄公望就称赞道:“题得好!好山好水可视为达官显贵,阿婆脸部搽,正是素面啊!”众人听了,无不开怀大笑,倒是把林镛弄了个哭笑不得,深感无地自容。
&&&& &啄木鸟是除害虫的能手,有“森林卫士”的美称。古人有关颂扬啄木鸟的诗词很多,有的清新蕴藉,有的生动活泼,读来饶有兴趣,有的更是意蕴深长。宋代魏野的诗是这样写的:
&&&& 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
&&&& 千林蠹如尽,一腹喂何妨?
&&&&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
&&&& 岂能同燕雀,惟解占高梁。
&&&&& 啄木鸟终日辛劳,乐在林间啄食蠹虫的献身精神,令梁间燕雀黯然失色。这首五律,是一首生动形象的啄木鸟颂歌。但也有借吟咏啄木鸟,讥讽贪官污吏的,最典型的是宋代马道所写的一首五律:
&&&& 翠翎迎日动,红嘴响烟萝。
&&&& 不顾泥丸及,惟贪食得多。
&&&& 才离枯朽木,又上最高枝。
&&&& 吴楚园林阔,茫茫争奈何。
&& && 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惟贪食得多”、“又上最高枝”的啄木鸟形象,而实际上是借鸟喻人,讽刺贪得无厌、攀权结& 贵的贪官,马道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马啄木”。&惊起蜜翁
& &《东轩笔录》载,宋代张师雄,西京(今洛阳)人,平日喜欢用甜言蜜语巴结上司,讨好同僚,由此得了个“蜜翁翁”的绰号。“蜜翁翁”为官塞上,庸懦无能。当时,有首诗广为流传:
昨夜阴山吼贼风,帐中惊起紫髯翁。
平明不待全师出,连把金鞭打铁骢。
&&&&& 诗以满腔热情赞颂老将军紫髯翁英勇无畏、单身驱马杀敌的雄风。一天晚上,风传敌军要来进犯,众人找“蜜翁翁”组织防御反击,但到处都找不到他。天亮后,敌军退去,人们这才找到“蜜翁翁”。只见他身穿两件皮衣,藏伏在一个土洞里,吓得痴痴呆呆,难以成言。于是,事后有人改前诗予以讽刺:
昨夜阴山吼贼风,帐中惊起蜜翁翁。
平明不待全师出,连着皮裘入土空。
& &“土空”即土窟、土洞。此诗生动地描绘出“蜜翁翁”贪生怕死、狼狈逃命的丑态。
&&& & 据岳珂《桯史》载,宋代福建沿海有一海寇头领,名叫郑广,自号“滚海蛟”。他率众在风浪里出没,拦截达官富豪的过往船只,官军多次剿捕,未能如愿。后来,郑广被朝廷招安为官。同郡僚属皆以他曾为海盗而不屑一顾。郑广见此,心中郁闷,十分生气。一天,众官员聚在一起谈诗论词,仍是没人理睬郑广。这次,郑广再也按捺不住了,便上前说道:“我也有一诗,说出来请诸位大人指教。”说罢,朗诵道:
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 && 诗句虽然语言粗俗,也不合平仄,但却极为坦率,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官场的实质。诗中,郑广毫不回避自己的出身,以为贼与官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当场剥去了那些道貌岸然者的画皮。现代官场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论在职还是落马,哪个贪官不是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雨打夫子
&& && 汪洙,字德温,北宋鄞(今浙江鄞县)人。他虽出身贫寒,却自幼勤奋好学,九岁是便能写诗作文,被当地人视为神童。一日,汪洙牧鹅路经文庙。这里是县学所在地,也是汪洙最向往的地方,于是便走了进去。想不到里面殿宇崩颓,围墙残破,孔夫子及其得意门生颜回的塑像,久经风雨剥蚀,已破损不堪,面目全非。汪洙看后,深感痛惜,当即捡起一根柴棍,在墙上写下一首七绝:
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
万个公卿从此过,何人肯把文庙修?
&&& & 此诗以孔圣人“朝朝雨打头”、“颜回“夜夜观星象)(喻因屋顶塌落可见天”的不幸遭遇,解释万个公卿假尊孔的心态。旧时求官须学儒应考,但这些“公卿”居官之后,竟无人愿意拿出钱来修孔庙,因此,说他们尊孔是虚情假意。现在到处大喊“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据网上说,某地一小学女教师,为了给村办小学筹集修缮资金,竟然甘愿被县教育局长糟蹋,去当小姐、房地产开发商的“二奶”,最后竟然被几个外国嫖客糟蹋死,这难道不是对教育改革的莫大讽刺?此诗中讽刺的仅仅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公卿”们不愿拿出俸禄去修文庙,有些忘恩负义的嫌疑,但现在的小学教师为了修缮校舍、让读不起书的孩子们入学,竟然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和生命,看来,现代教育制度竟然连几千年前的教育制度都不如,真不知道现在的教育官员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丹砂变樱桃
&&& 据《山房随笔》载,宋代漫塘先生有日与友人饮酒清谈,忽然有人发现窗外那棵樱桃树上只结了一颗樱桃,长得鲜红透亮,特别诱人。经此人一说,大伙都觉得奇怪,便请教漫塘先生,漫塘先生也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又有一友人前来拜访,漫塘先生便向他求教。来人并未正面回答,而是当场赋诗一首:
烧丹道士药炉空,枉费先生九转功。
一粒丹砂寻不见,晓来枝上弄春风。
&&& 来人把那颗鲜艳夺目的樱桃比作烧丹道士炉中的一粒丹砂,费尽了九转之功,理应仙丹炼就,可忽然间寻它不见,原来“晓来枝上弄春风”,竟然幻化成了树上的那颗唯一的樱桃。
众人听了,举座叹服,更有的人还笑得前仰后合,这不单是此诗构思巧妙,比喻新奇,更主要的是漫塘先生喜好炼丹,以炼丹为引子吟咏此诗,怎能不令人捧腹?
瓜皮搭李皮
&&&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诗人,孤贫好学,性情淡薄,不慕名利,隐居西湖孤山,与朝野慕名而来之士吟诗唱和。他终身不仕,也未婚娶而是广植梅树,终日观赏,吟咏其间,怡然自乐。另外还养鹤两只。当他客人外出,有客来时,家童开笼放鹤,便知有客人来访,于是棹舟回家待客。与客人饮酒赋诗时,两鹤为之起舞助兴,人称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即梅妻鹤子,成为西湖的一段佳话。林逋卒称之中和靖先生。谁曾想到,这位一生未娶的隐居诗人,竟有人自称是他的后裔。
&&& 据《随隐漫录》载,南宋理宗时,有一书生姓林名洪,字可山,为取得钱塘籍以达到乡荐赴京应试的目的,竟然伪称自己是林逋的七世孙。为此,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得知此事后,戏作七绝一首以讽之:
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继?
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 俗称强认亲者为“瓜皮搭李树”,诗句辛辣地讽刺了林洪攀龙附凤的无耻及无知行为。
& 《宋人小说类编》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郭晖外出日久,惦念在家中的妻子,特意写信问候,谁知郭晖一时马虎,装信时未曾仔细查看,竟然把写好的信留下,而将一张白纸装进了信封,给妻子寄去。郭晖的妻子在家中朝思暮想,忽然接到丈夫来信,自是十分高兴,急忙拆开来看,见信纸上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有,甚是扫兴。也许是为了宽慰自己,也许这张白纸上真有几分奥妙,郭晖的妻子想了片刻,提笔在这张空白信纸上写了四句诗,寄给丈夫: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底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 &郭晖的妻子看来颇有才学,她将丈夫误封白纸以寄的信,解释为至今还怀着离别时的悲恨,用“尺纸从头彻底空”的“不言”,表达无限思念的“忆人”深情。此诗“无”中生“有”,无字书生出了一段有趣情,堪称佳话,实为妙诗。
&&&& &东汉初平三年,专横跋扈的董卓被王允巧使连环计,令吕布与董卓互相猜忌,吕布因贪恋貂蝉的美色,一怒之下将性情粗暴、奸诈且骄奢淫逸的董卓杀死,陈尸街头,其家族亦被夷灭。百姓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载歌载舞以表欢庆,“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可见董卓是多么不得人心。
&&&&& 看守董卓尸体的兵士们也对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恨之入骨,见董卓尸体肥胖,便在他的肚脐上插上灯芯,作为蜡烛点燃,足足燃了两天两夜,围观者莫不拍手称快。宋代的苏轼就此写了一首诗: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自此,脐脂自照便成为自作自受的真实写照。
&&& & 高纬,北齐后主,亲政期间穷极荒淫,沉湎酒色,民间讽其为“无忧天子”。在丧失了大量国土之后,仍醉吟狂歌,并新选一聪慧漂亮、能歌善舞的侍婢冯小怜为淑妃,坐则同席,出则同马。对其宠妃误国之举,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讽刺道: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 &这可说高纬因沉湎酒色而亡国的真实写照。李商隐另有一诗也是讽刺高纬因骄奢淫逸而误国昏聩之举: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
&&&& &诗中说冯小玲的一笑敌得过千军万马,最漂亮的时候是冯小玲穿。军衣的时候。国土已陷,冯小玲还请高纬再打一次猎,因此,该诗不仅形象生动,且讽刺辛辣,令后来的掌权者们警醒。
&&& & 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醉心佛教,不理朝政,是历史上著名的佞佛乱政的昏君。宋代诗人李觏吟诗讽刺道:
凝旒难面总虚名,庙祀何曾暂割牲?
但学禅心能忍辱,莫羞侯景陷台城。
&&&& &萧衍是起兵夺得帝位的,杀戮无数,却自谓南面称王较之西天成佛是图一时虚名,因此,首句绝妙地揭示了萧衍的口是心非。“旒”既表示旗子上的飘带,也指皇冠前后用串珠做成的流苏,这里指流苏。以“凝”做修饰语,表示安坐帝位。第二句揭露梁武帝在庙祭大典时不忍杀生,以表面的菩萨心肠掩饰其屠杀百姓的恶魔罪行。后两句引述降将侯景反叛,囚死萧衍的史实,一则讽刺其崇佛不仅没有求得佛祖庇佑,反而导致国破身亡之祸,一则嘲讽其既然标榜学禅修佛,修炼了忍辱的心性,那么对于被侯景囚于台城应当不必介意。
&&& & 此诗以幽默的情韵,无情地揭露了梁武帝萧衍骨子里的虚伪,辛辣地鞭挞了他一心崇佛的愚妄,颇耐人寻味。当今一些官员本身贪婪成性,骄奢淫逸,却总在人前大讲“三个代表”、“反腐倡廉”,做人民的公仆,然而可笑的是,一些官员的华丽包装不仅没能掩盖其罪恶行径,反倒成了遗臭万年的笑柄,他们的行为与萧炎何其相似乃尔!
&& && 隋朝牛宏,字里仁,安定鹑觚人,本姓裛氏。其父允,魏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为牛氏。牛宏“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但有些恃才傲物。宣政元年,牛宏转内史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开皇初,迁授散骑常侍、秘书监,握有选拔委任官吏的大权。当时有个叫马敞的人,正在朝中候选。马敞是扶风人,虽然德才兼备,只因他长相丑陋,牛宏总看不上眼,所以马敞等了很久,也没给他个官职。在朋友的鼓励下,马敞决定再见见牛宏,不行就回老家。
&& && 这天,牛宏喝得醉醺醺的,正在躺在床上吃水果。门人喊马敞求见,牛宏没听清是谁,就让马敞进来,自己仍躺在床上吃水果。马敞进来施礼后,牛宏见是马敞,仍不起身,还故意吟“诗”道:
常闻扶风马,为言天上下。
今见扶风马,得驴亦不假。
&&&& 扶风马是传说中罕见的名马,亦即千里马,马敞又姓马。牛宏意思是谁知今日一见,马敞这匹千里马跟驴没什么区别。马敞一听,牛宏不仅如此怠慢自己,还讽刺自己,想想这些日子受的冷落,更是怒不可遏,于是索性豁出去了,当下回敬了四句:
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軥。
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
&&& 意思是你说我是陕西的马,我说你是甘肃的牛(牛宏是甘肃人,又姓牛)。传说陇西牛不仅力气大,而且性情温顺,很听话,但今日一见,只会吃草,不会干活。牛宏见马敞有才,且有胆有识,于是不久,委任他一职。这说明,人在某些时候,要敢于豁得出去,背水一战,或许无失而有得;如果一味地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反倒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 唐朝初年,裴略在宫中担任警卫,任职期满后参加兵部的考选,只因写错一个字而被取消入选资格。裴略不服气,去找右仆射(相当于尚书)温彦博诉说。当时温彦博正与兵部尚书杜如晦交谈,顾不上理睬裴略。裴略灵机一动,大声说:“我从小明辨事理,善于传递消息,完全可以做个通事舍人,管理朝中呈奏案章的事宜,再有,我还会作诗文,兼能嘲戏的本领。你们只因我写错一个字就取消我的入选资格,是不是有些吹毛求疵啊?”
&&&&& 温彦博是个知人善任的大臣,听了裴略这番毛遂自荐的话,果然有点儿动心,便中止了与杜如晦的谈话,指指厅前的竹子,让裴略吟诗一首。裴略略加思索,便吟道:
砌下数杆竹,风吹青肃粛,
凌冬叶不凋,经夏子不熟。
虚心未能待国士,
皮上何须生节目。
&& && 竹子素来有“虚心劲节”的美称,近代国画大师李苦禅画竹题曰:“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出仍虚心。”节目:指竹节。裴略诗中讥讽温彦博虽然素有虚心待人的美誉,却不能虚心待有心报国之士,那么,何须长眼呢?温彦博一听,感到羞愧,立即让裴略到吏部报到补选。&
&& && 王熊,唐朝初年任泽州【今山西沁水县北】都督府法曹。《新唐书·百官志》云:“法曹,司法参军事。”既主管司法的官员。王熊上任之后,依权仗势,贪财受贿,残忍狂暴,草菅人命,无恶不作,被当地人称为“癞獭”、“夜叉”。《全唐诗》中的《王法曹歌》就是讥讽王熊的,诗曰:
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
判事驴咬瓜,唤人牛嚼沫。
见钱满面喜,无镪当头喝。
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 “尹佛子”指王熊的前任尹正义,因居官清正,主持正义,被当地百姓称之为“佛子”。“癞獭”:长癞子的水獭,样子十分丑陋可憎。“驴咬瓜”:驴咬瓜的形象是十分可笑的,此处指王熊不懂法律,依据贿赂多少胡乱判案,既可笑又可恨。牛嚼沫:牛在倒嚼时满嘴白沫。此处指王熊叫人时,也是满嘴喷沫,令人厌恶。“夜叉”:佛经中吃人的恶鬼。诗中“夜叉”前加一“饿”字,更深刻地描绘了王熊贪婪残忍的本性。试想,老百姓碰上这么一个催命饿鬼般的官员,还怎么活下去?该诗采取大众化语言,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却生动地活现了一个面目可憎、见钱眼开、浑如牛驴、赖似獭鬼的贪官形象,轻蔑之情,憎恨之心,溢于言表,力透纸背。
知伊少人&&&& && 唐代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山西武功)人,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被人们称之为“神童”。苏廷硕幼时,一日,有人猎得一只野兔,送给苏家,顺手挂在廊檐下用来晾晒衣服的竹竿上。其父命儿子以兔子为题,做一首诗。不一会儿,廷硕就将诗稿呈上来,其父捻须吟道:
兔子死阑殚,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 “阑殚”:筋疲力尽。苏父吟罢,连连称赞。一日,京兆尹慕名来访。廷硕听父亲说过,此人无德无才,贪婪虚伪,谈吐也欠风度,因此,见到京兆尹后,苏廷硕很看不起他。但那位京兆尹偏偏不识趣,非要他就京兆尹的“尹”字做首诗,本意是在考察苏廷硕是否真的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才思敏捷。苏廷硕当然知道他的用意,于是稍加思索,脱口而出: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 &此诗用的是字形增损法。& 将“丑”、“甲”、“君”及“伊”与“尹”字进行比较,显得不伦不类,尤其后面说“知伊少人”,暗指京兆尹孤陋寡闻,没见过什么人物和世面,自然是庸官,同时也流露出苏廷硕蔑视权贵的胆识。
&&&& &武则天大权在握之后,将自己的儿子囚禁,一味重用武姓子侄。这年,契丹族因为不堪忍受边吏的残酷虐待,起兵南下包围幽州。武则天委派姓武的子侄去领兵抵抗,好让他们立有战功,然后名正言顺地为他们封官。武懿宗是武则天的侄子,他不但长得身材矮小,且又丑陋,但出征时却神气十足。谁知到了前线,听说契丹兵来了,还没看见影子,便吓得屁滚尿流,赶忙策马往回跑。朝中有个官员叫张元一,胆大而又善谑,当着武则天的面赋诗一首: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
去贼八百里,隈墙独自战。
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蹿。
& &&& 武则天起初没听明白,问:“为何不骑马要骑猪呢?”张元一回答说:“骑猪就是‘夹豕走’啊!”武则天这下明白了,苦笑了几声。原来,文言文称“猪”为“豕”,“豕”与“屎”谐音,“夹豕走”即“夹屎走”,讥讽武懿宗被契丹兵吓得屁滚尿流,狼狈不堪。
此意愈工也
&&&&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据《唐国史补》载,郭子仪之子郭暧为驸马,贤明有文才,好与文人交往,李端、钱起、卢纶等都是郭暧的座上宾。每次他们宴集赋诗,升平公主都坐在帘内谛听,认为诗之美者,赏绢縑百疋。一次,郭暧又请众才子赋诗。李端最先献上,其中有句云:
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 &诗句赞美郭暧出身高贵,相貌俊美,公主十分高兴,命赏绢縑百疋。起看了不服,说:“李校书才气确实不凡,但只恐此诗是早就构思好了的,因此,算不上捷才,请他再赋一首以证明其才学。”李端笑着问:“以何为题?”钱起说:“就以在下贱姓‘钱’字好了!”李端笑笑,大笔一挥而就,句为: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 & 仍赞郭暧富贵双全,公主更喜,赞曰:“此意愈工也!”命赏绢縑三百疋,钱起等人也都心服口服。不过,郭暧附庸风雅,公主喜欢献媚,李端、钱起等人利用自己的才学取悦于权贵,以获得赏赐,格调不高。
&&& & 安禄山惯会逢迎拍马,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安禄山见杨贵妃特别得宠,便竭力讨好,并苦苦哀求,要认贵妃为干娘。一天,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知道后,在宫中把安禄山当做婴儿,抱在自己怀里,然后让他脱去衣服,裹在襁褓中,命宫人抬着嬉闹,说是行洗儿礼。唐玄宗得知此事,不仅未加阻止,反而跟着起哄,并且给宫人赏赐了所谓的洗儿钱。王建听说此事,对玄宗与贵妃如此奢靡胡闹深感厌恶,便吟诗一首以讥之: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 诗似乎并无太高技巧,通俗易懂,平白如话,直叙其事,并无深意,但却辛辣地讥讽了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等人的荒淫无道,暗示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危机早已伏下,读来发人深省。
狂生拒做官
&&& 顾况,字逋翁,苏州海盐人。唐至德进士,曾官著作郎,因嘲诮当朝权贵,被劾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其诗平易流畅,词锋犀利,“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肋,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太平广记》)据《太平广记》载,顾况颇有才学,只因不满一些权贵纵欲弃义的行为,常写诗予以讥讽揭露,从而招致谮毁被贬。当时朝中有位宰相很看重他的才华,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有心帮忙,给他一个好官职。狂逸狷介的顾况对该宰相的好意表示谢意,写诗作答:
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
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
&&& 诗中,自称狂生的顾况将自己比作闲云野鹤,将官职视为樊笼,从而表达了归隐的决心。因此,“四海如今已太平”,充满讥讽,只有隐居不仕才是太平。顾况这种视名利权贵如浮云的节操,与古今凭借才学媚上或投机钻营者的龌龊行为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 据《悠闲鼓吹》载,白居易初到京城长安时,以诗拜谒时任著作郎的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罢阅卷,第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赞叹道:“能写出如此妙句,在长安居也易。”经顾况推荐,白居易诗名大振。
&&&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春,三十六岁的白居易在现今陕西周至县任县尉(位在县令之下,主管治安的官员),当时他还是单身一人,没有妻室,未免有些宦途寂寞之感。一日,白居易见从野外移栽进县衙的两株蔷薇长得生机盎然,当即写了一首《戏题新栽蔷薇》的诗:
移根易地未憔悴,野外庭前一样春。
少府无妻自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 少府,县尉之别称。唐代因县令称明府,县尉为县令之佐,也称为少府。此诗传开之后,同事们都将白居易的“花开将尔当夫人”的戏言当真,争先恐后地为他张罗起婚事来。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白居易不久果然成亲。
驻马上山阿
&&& 据《北梦琐言》载,顾况隐居茅山时,遇一秀才往游吟诗
驻马上山阿。。。。
&&& 山阿,此处指山坡,“阿”谐音“屙”。顾况见秀才思索良久,未得下句,于是调侃道:“何不续以风来屎气多’?”秀才听后,惭容满面。《古今谭概》又载,程师孟任洪州知府时,修建了一座静堂,常到此休憩,并题诗一首刻于石上,其中两句是:
每日更忙须一到,夜深常是点灯来。
&&& 李元规看到此诗,开玩笑说:“这是题咏如厕的诗。”《也算诗话》中也引了一首与上厕所有关的谐诗,说的是一个自号为诗人的秀才如厕后见雪花纷飞,万物银装素裹,诗兴大发,吟道:
大雪满山坡,乌鸦变白鹤。
&&& 好像是打油诗,但接下来一时想不出下句,被冷风一激,打了个哆嗦,于是“灵感”上来,继续吟道:
风吹屁股冷,留点明天屙。
&&& 诗句虽然写实,但却低俗不堪,如此狗屁秀才,竟也号称诗人,实在令真正的诗人们齿冷。
&&& 薛令之,字珍君,唐代福建长溪人,中宗神龙年间进士,玄宗开元初为左补阙,兼太子侍读。据《唐诗纪事》载,薛令之虽在宫中为太子侍读,但薪俸并不高,家中日子依旧比较清苦【若放到现在,能够做“官二代”的侍读,那可是莫大的荣幸。不说富得流油,还可飞黄腾达,按现在的话说,薛令之真是鬼子进村——杀(傻)到家了】,想到此,他不由将心中感叹借诗句道出: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
无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 “阑干”的意思有好多种,这里形容散乱。此诗是对自己作为进士、左补阙(从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感叹不仅没有任何实权,还过这样清苦的日子,心理实在不平衡(但他没有认识到,能够经常陪伴太子读书,那是皇上对你的莫大信任,自然难得的升迁机遇。按照现在人们的观念,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别说天天吃苜蓿,就是吃屎也抢着干。因此,薛令之真是目光短浅,脑袋进了水)。没想到,有一天被来东宫视察太子读书情况的玄宗看到。当时正值薛令之陪太子外出,玄宗见到薛令之写的诗,以为因待遇不丰而发牢骚,于是便在旁边戏题几句:
啄木口嘴长,凤凰羽毛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 & 诗意说薛令之嘴长口硬,但目光短浅,让他另寻去处。薛令之回来见到后,忙托病去官。玄宗后来得知薛令之家确实穷困,令有司给其岁赋,但令之仅取少量。肃宗时命名其乡为廉村,水为廉溪,以褒奖其宁肯过日子,也不肯以权谋私。看起来薛令之这人虽然迂腐,却很清廉,玄宗也算是爱才之人。
&&& & 王播,唐代山西太原人,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据《唐摭(音指,袭用意)言》载,王播年少时,因家境贫寒,曾寄居扬州恵昭寺木兰院,靠食用寺中斋饭度日。时间长乐,寺内和尚多有厌烦,故意先吃饭后撞钟。待王播听到钟声赶到斋堂时,寺僧早已用过饭了,只剩一些残羹剩菜让他凑合着吃。他就此抒发感慨,题诗于斋堂壁上,并发奋谋取功名。二十多年后,王播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淮南节度使的身份,回到寺中。寺僧听说王播今已得志,忙将他昔日所题之是,用碧纱笼罩起来,说是为了保护王播的墨宝。王播见之,又题诗二首,书于斋堂壁上,诗曰: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重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梨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 &阇梨,梵语译音,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阇:音蛇。诗句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颇多感慨。后以“碧纱笼诗”用形容趋奉显贵、攀龙附凤之典。出家人号称四大皆空,但却也长着势利眼,看来四大皆空都是骗人的鬼话。而连僧人都如此势利,可见世态是如何炎凉了。
&&& & 据《唐诗纪事》载,李翱任庐州刺史时,进士卢储携诗文前来拜访,以求得到赏识。但李翱看不上这位家境贫寒的书生,只是让他把诗文放在几案之上,说留待以后有时间再拜读,便打发他走了,其实以后他也没认真看过。一日,李翱外出,他的大女儿李倩偶然看到卢储的诗文,赏读玩味了许久,对婢女说:“此人不久必为状元。”此后不多日,李翱手下一官员向李倩求婚,也是攀龙附凤之意,李翱有意答应这门婚事,但李倩坚决拒绝。李翱问其原因,李倩说要嫁就嫁给新科状元,否则坚决不出闺门。李翱说,要找富贵人家不难,但要找新科状元却如同上天摘星星。李倩便说了卢储就是明年的新科状元,李翱大吃一惊,问她怎么知道,李倩说看过卢储的诗文,断定他就是明年秋闱的新科状元。李翱拗不过宝贝女儿,只好与女儿打赌,如果卢储明年中了状元,那就把李倩许配与他,否则,就得听父母安排,李倩答应下来。第二年秋闱,卢储果然中了状元,李翱只得将女儿许配给卢储。卢储谦让再三,终因盛情难却,答应了这门婚事。婚事依照旧例,需名义上的三媒六证,然后催妆。当时,卢储作了一首催妆诗。诗曰: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金凤下妆楼。
&&& & 其后,卢储外出做官,一待安置妥当,忙派人把妻子李倩接来。李倩所到之日,恰好官署庭院芍药花开,卢储当即高兴地吟道: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
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 &“细君”为古代妻子的别称。李倩竟然能在卢储的诗文中看出他明年肯定会中状元,看来此女却有远见卓识,与其父亲李翱的眼力及观念相比,确有高下之分。尤其在男婚女嫁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李倩能坚持自主婚事,的确令人敬慕。此事与红拂美人巨眼识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
&&&& &据《云溪友议》载,某日,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宪宗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却吟诗曰: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 侍臣说:“这是戎昱的诗。李銮准备嫁女给他,但令其改姓,不从。”可见戎昱之志气。如放在今天,别说改姓,就是给皇帝老丈人舔屁股吃屎都干。当时宪宗高兴地说:“对,朕再念他一首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欲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 众大臣听出宪宗之意,再也不敢提和亲之事。戎昱之诗议论尖锐,讽刺辛辣,宪宗借以表达圣意,实属美谈。戎昱第一首事中“千金”句本为“千金未必能移性”,《云溪友议》将“性”改为“姓”,更增添了一层深意。原文中的“性”指性情,而这里的“姓”不仅仅是代表族姓,而是一种志气。古文中常说,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看来,“姓”代表这人的尊严。意为,尊严不是用钱、地位买得到的,这种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丈夫。而如今正好相反,已经少有人把尊严当回事,却把荣华富贵看得比性命都重要,因此,还真是人心不古矣!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馆藏&2879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秀才赶考的故事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