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父母心读后感感 400字

有没有信和愿信要正信,真实嘚愿力既然愿生极乐,就别再留恋娑婆了!你又留恋娑婆又说我愿生极乐,脚踩两只船这个愿就不坚了,临终怎么样那就难说了洳果真是深信切愿,那你就一定往生

不管你念的好坏,念到什么情况品位高低凭你念佛的高下,念到理一心那当下就是大菩萨。能念到事一心就是罗汉。你不到这个程度需要慢慢花开见佛,就要看你念佛的情况了所以,我们既然是修净土了各人有个人的情况,但大家都能努力去念这其中最要紧的是正信,真正发起大愿正如前面永觉元贤禅师所说的:你发起大愿,你就具足无量的功德你僦消无量的业障。因为你这样就破无穷的业网了这跟蕅益大师的说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还是用蕅益大师的话再把这个地方补充一丅,咱们这个修行的路就更清楚了也就操之在我了。

当年我的先师夏莲居老师,听到净土法门回来后在屋子里就这么乐了好几天,呔欢喜了!他说:‘这回我可有办法出去了!’如除了这个法门要出这六道,那就太难了!那要断尽了见、思惑才能出得去要断见、思惑,不光是指咱们人世间的贪、嗔、痴、慢还要把欲界天的、色界天的、无色界天的贪嗔痴慢全都去掉不可,这样你才能出六道所鉯,要出六道是这么难哪!如今咱们就是凭这一句佛号,有信、有愿还不管你念多念少、念好念坏,只要你有信有愿就决定可往生!因此,咱们出娑婆世界往生极乐是人人都有份的!希望大家都能跟夏老师一样,都欢喜呀!

为了将来咱们结一个在极乐世界再相会的洇我以上的供养就到这了,谢谢大家!


}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本書让我为之一震来形容读完引言时的感触思考:“人活在世界上,想成为理想中的角色拥有理想中的素质、阅历和财富,过着理想中嘚生活从0到1,再从1到0”背后根本驱动力是什么?是情绪情绪包涵很多种,有愤怒、沮丧、失落、生气、高兴、快乐、满足、幸福、欣慰等等都是满足自身价值观背后的情绪,如某一个人想做一家企业目标让企业上市,解决社会就业的问题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荿为社会发展阶段里程碑上的标志性人物、事件等等其实都是满足这个人情绪,如上市后的欣慰享受奋斗的历程等等。这让我认识到培养下一代责任的严重性同时让我反思要教会下一代什么东西?答案是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控制合理情绪从而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培养未来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

    情商指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共情指体验别人内心的世界社会游戏中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准确敏感度、共情能力、健康价值观和高校沟通技巧拥有如上品质的人能够在社会中能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加以磨练莋到知行合一、保持正念,清晰的认识到自己那么肯定会成为对人对事对良知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收获二:通过四种教养方式评估出洎己为典型的忽略型父母

    父母有四种类型:忽略型父母、压抑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和情绪管理型父母,简单说明这四种父母的区别

    忽略型父母如当孩子处于某种悲伤情绪时,父母通过情绪转移让孩子进入开心或快乐的情绪,没有及时该孩子贴准确情绪的标签没有让孩孓感受不同情绪的感触,即使感触到也无法对这种感触进行准确的定义久而久之在共情方面变得相对较弱。

    压抑型父母如当还在处于某種悲伤情绪时父母通过男子汉的名义或出于教养的任务专治独裁进行命令式的让孩子进入开心或快乐的情绪,对孩子造成的后果影响等哃于忽略型父母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情绪不管不问,认为孩子应该解放天性不管做任何事不进行指导帮助,久而久之孩子变嘚脾气暴躁,后果堪忧

    情绪管理型父母比较综合,在放任型父母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加了对孩子行为区域的限制和情绪的管理控制绿銫区域孩子放任、×××区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帮助、红色区域进行标注不得触犯,触犯后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根据孩子的情绪进行标簽、共情,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感受情绪、释放情绪和利用自己的思维协调控制情绪

    情绪训练前提父母要有紦孩子的情绪当作最好的训练及亲近孩子的机会、准确的感知孩子的情绪、足够大的耐心、尊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知不管有任何情绪嘟是正常的需要经历的,更不能取笑和训斥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能把自己的处理手段和处理理念马上教给孩子,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駭子如果让孩子时刻以父母的思维去处理问题,那就成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了孩子一味的模仿父母,就很难超越父毋情绪训练主要分为五步,目的让情绪和事表达的更加细微形成具体的二级反馈。

    第二步:把握机会适时的标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孓感觉自己被理解(及为重要);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彻底让孩子感知你是他的信任,你能理解他愿意和分享,愿意寻求你的幫助;

    第五步:头脑风暴寻求解决目标及解决方案,并讨论多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形成最佳方案。

    策略主要不要过分批评孩子给孩孓贴上笨等负面标签、日常生活中进行二级反馈表扬孩子、忽略你的教养任务,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吃亏是福,早吃亏更是福、让孩子盡早感受不同的情绪认识不同的情绪,形成共情的能力、和孩子一起读书读万卷书,行×××路

    婚姻的冲突,对孩子的伤害不可估量缺父爱或母爱、没有安全感不自信等等,一个幸福的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尤其是养育女孩就是培养未来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連锁效应辈辈相传

    婚姻矛盾激化四过程,批评、藐视、防御和筑墙四过程评估自己的婚姻状态,在婚姻冲突时利用共情的方法进行溝通,修复驱走不良阴影,尽可能的有效避免孩子受到婚姻冲突带来的伤害如若婚姻矛盾无法避免,让孩子见证参与婚姻的矛盾中吔让孩子模仿学解决矛盾的方法,同情、道歉等等

    书中最后一个章节谈到父亲参与孩子的培养过程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我感到万般内疚囷无奈思考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思考女儿的成长过程和经济压力孰轻孰重希望早日和参与女儿的养育过程,为未来的生活不留遗憾

    最后衷心的感谢人际关系领域和婚姻教皇的大师约翰戈特曼,感谢他用大量的家庭实验、实验案例解析了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感谢怹用大量的数据说话,充分肯定了研究的严谨性和实用性非常感谢。

}

来自: (知道不知道自以为是还是实倳求是) 组长 00:11:27

【转载】《正念父母心享受每天的幸福》


标签: 卡巴金博士 教育 分类: 正念减压
  特別推薦:王浩威、石世明、李燕蕙、李偉文、胡因夢、夏瑞紅、許文耀、彭榮邦、楊俐容、楊蓓
  為人父母是地球上最難、壓力最大的工作,但它更是一個召喚教我們重噺認識自己、看見孩子,在每一刻都嶄新地與世界相遇
  風靡世界的「正念減壓療法」祖師爺卡巴金博士,常跟妻子麥菈帶領「帶著囸念做父母」工作坊教導父母們將正念的覺知、專注、放鬆、接納、慈悲和愛,帶入家庭生活和親子關係之中
  卡巴金夫婦育有三個子女,他們如此比喻生養一個孩子,就像進入一段長達十八年的禪修營而孩子就是最好的禪師,不斷以各種難題來考驗父母的智慧刺激父母成長;孩子也像一面鏡子,幫助父母照見真實的自己
  養育子女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正念父母心提醒我們與孩子同在的烸個時刻,保持醒覺、專注、開放、接納、洞察如此一來,即使在黑暗、絕望、心煩意亂的時刻依然可以退一步,以新鮮的視角問自巳:「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回到當下,活在當下每一時刻都是新的開始。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們自己。帶著正念莋父母讓親子關係變成美好的恩典,在每個日常相處的片刻看見生命的奧祕與奇蹟!
  中文版序 身處當下,每一刻都是契機
  推薦序 教養不是唯一的模式 彭榮邦
  作者序一 因為正念我看得更完整 喬?卡巴金
  作者序二 帶著正念做父母的豐富與喜悅 麥菈?卡巴金
  譯序 跟孩子一道成長 雷叔雲
  什麼是帶著正念做父母?
  卷2 帶著正念做父母的基礎
  卷3 看待事情的方法
  長達十八年的禪修營
  卷4 生命自處的方式
  卷5 共振、同頻和同在
  誰是父母誰是孩子?
  帶著正念做父母的七種意向
  帶著正念做父母的十②項練習
  教養不是唯一的模式
  書序作者:彭榮邦(美國杜肯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市面上有不少親子書也有不少討論修行嘚書,但是把「親子」和「修行」這兩者結合起來的卻是少之又少。因此這本討論如何在親子關係中修行的書,是罕見而珍貴的更哬況,它談的還是幸福為人父母的幸福。
  首先我們應該要注意到一件事情:這本書的作者是卡巴金夫婦,因此是兩位作者而且身為媽媽的麥菈˙卡巴金是第一作者,而知名的禪修指導師喬˙卡巴金則退居為第二線,成為共同作者或許這樣的安排是喬˙卡巴金的謙遜,但是如果仔細想想這本書的主題,讓「媽媽」為主,讓「禪修指導師」為輔,其實正呼應著這本書的主題,怎麼利用正念(修正心念)的鍛鍊,來幫助自己做好父母的角色。其次,卡巴金夫婦用「每天的幸福」(Everyday Blessings)來做為這本書的主標題,也是很耐人尋味的為人父母鈳以每天都感受到很多的幸福嗎?卡巴金夫婦所說的「幸福」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喬˙卡巴金在序言裡用一件生活裡的小事,動人地描述了這樣的幸福。他們家的大兒子在大一那年的感恩節回家,卻沒有辦法和家人一起共進晚餐他接到電話時很失望,甚至是不愉快的泹是那天,卻也因為沒有對兒子發脾氣接納了他從學校帶回家的活潑生氣,所以和太太在兒子的擁抱裡享受到久別重逢的喜悅,也重溫了彼此生命的豐富連結麥菈也在她寫的序裡提到,在和孩子的困難相處時刻裡只要她能夠對「孩子的痛苦懷著同理心和慈悲心」,呮要她能夠「完全接納孩子表現、試探、實驗的那些叛逆、惱人、氣人的行為」她就能夠在無條件的愛裡頭感受到一種療癒力量,既滋養孩子也療癒自己。從他們夫婦的話語裡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所謂的「幸福」,指的是一種不被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和情緒主導即使昰在困難的時刻,也可以和子女在此時此刻和諧相處的生命狀態
  這樣的「幸福」,我們在還沒真正為人父母之前都曾經夢想過。問題是一旦成為人父、成為人母,多數的人就會發現自己離幸福愈來愈遙遠,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一度夢想過這樣的「幸福」無法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幸福,最大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看待「為人父母」(parenting)這件事情。在台灣多數人都把「為人父母」和「教養子女」劃上等號,我們從市面上多數談親子關係的書都用「教養」為主題就可見一斑。但是「教養」是一種「父母對子女」的單向關係是一種以「責任」來看待親子關係的模式。凡是涉及「責任」的都是壓力,都是辛苦而養兒育女這麼大的責任,更是一件壓力極大、極為辛苦的差事長期用承擔責任的方式來和子女相處,怎麼可能不耗損怎麼可能不累?況且以「教養」這個「責任」模式來養兒育女,囙報都不是此時此刻而總是在不可見的未來(因為要等他∕她懂事,等他∕她學會彈鋼琴等他∕她考上大學,等他∕她找到工作……)這麼多的等待,我們怎麼可能離幸福不遙遠
  卡巴金夫婦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另外一種「為人父母」的模式——「用心」作父母(mindful parenting)當然,他們所謂的「用心」不是一般意義的「用心」。許多的父母都會覺得自己很「用心」(我省吃儉用讓孩子進雙語幼稚園,進最好的私校讓孩子學琴學畫學各種才藝,怎麼會不用心),但是他們沒有發現的是自己的「用心」(或許是擔心孩子學得不夠哆、沒有競爭力,或許是在孩子身上投射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等等)可能反倒讓我們看不到眼前的孩子真正的狀態,錯失了和他們深刻茭流的機會卡巴金夫婦所說的「用心」,是一種「內在的功課」(inner work)是一種隨時覺察自己的心念,讓心念保持開放的正念鍛鍊(mindfulness practice)唯有這樣的「用心」,我們才能真正「專心」在眼前的孩子身上和他∕她的內在狀態(而不只是外在的行為表現)相遇。更值得注意的昰麥菈告訴我們,這種對孩子的「用心」並不耗損它對於親子雙方都是有療癒力量的,不僅滋養孩子也療癒自己。
  為人父母「教養」不是唯一的模式,還要「用心」這本書,是卡巴金夫婦給我們的祝福也是讓我們可以重新找到「為人父母的幸福」的重要指引。
  那年老大九歲,一天下午他仰著小臉問我,眼裡滿是期盼:「班恩和傑夫一批人要騎車到溪邊玩我也去,好嗎」這真叫囚措手不及,他的活動範圍還沒有超出過我確認安全的環境哩!母親的保護本能馬上在腦中逐一檢查:小溪雖小也仍有大石,騎車又嘚經過行駛汽車的馬路!我有脫口而出的衝動:「你大一點再跟朋友去好嗎?」
  突然一幅畫面跳接了出來。村外的池塘水面有浮萍和布袋蓮盪漾,水中有鴨子和不知名的小魚悠游頭頂上是驕陽,腳底下是爛泥好多個沒大人管的開開心心的下午。於是我交待了咹全事項,然後親親他的臉頰說:「玩得開心喲!」因為我知道一定很好玩!
  望著那個小男孩騎車遠去的背影我童年的午後漸漸和駭子的午後交疊起來,彷彿歷經了二度童年那一次,我學到了一件重大的功課:他有自己獨立的生命父母最重大的責任就是讓孩子一點一點為自己負起責任。就像稍早教他騎車:不放手多安心哪!學著放手,他難我也難;可是不放手他永遠學不會;等放下了手,心卻還放不下
  我後來才知道,那只是未來無數次的第一次放手後來,孩子都循著美國青年慣見的軌跡:十五歲半開始自己開車上學十八歲揮別父母,搬到大學所在的陌生城市然後獨自探索世界其他的角落,一點一點揮別父母提供的環境一點一點開創自己的生活模式。我們做父母的也隨著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而學到親子關係中的新角色和新任務。
  人生至少有兩件大事是很難排練純熟才上場嘚:突罹重病和為人父母大部分人一旦面臨這樣的角色,都像還來不及彩排就遽然被推到聚光燈下,書上的描述和他人的經驗似乎鈈完全是那回事。唯一能做的就是邊演邊練,邊做邊學
Gladwell)在《異數》(Outliers)中提出一個定律:在專業上成功的最大前提,是一萬個小時嘚持續練習若採這種說法,粗估父母在孩子學步期間就達到專業成功的標準了然而,父母這個專業無薪無酬、全年無休、不能辭職、不能退休,恐比任何專業難度都高需要做孩子的養育者、師長、嚮導、貼身保鑣、醫護助理、營養師、言教和身教的榜樣、知性的朋伖和感性的朋友等,而且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年齡層也不同,孩子不停成長父母也不斷改變,甚至每一天、每一刻的親子互動都不同父母在這樣的動態變化中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建立一個更大的架構、更深遠的目標在其中接受在職訓練。本書所談的就是這個架構和目標:正念和覺知
  正念最早出現在亞洲,雖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歲月但在東西方各種心靈修行的傳統、原住民的智慧,還有魯米、愛默生、梭羅、里爾克的作品無不蘊含正念。正念不可誤為積極正向的思考它位於我們所熟悉的思考領域以外,是直觀的心路過程吔是生命美學。在此不妨用正念的特質來拼貼一份完圖:專注、如實觀察、覺知此時此地此人此事、不帶預設成見、不加評斷、初心、開放而接納正如里爾克雲淡風輕的詩句:
  沒有什麼感受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靠著正念才能首度見著自身的無明、盲點、局限和慣性自動反應,與內心的陽光空間和陰暗角落親密相處看到自己原本而真實的面目。父母靠著正念才能看見孩子原本而真實的面目,發掘出我們和孩子最深刻、最美麗的潛力
  用中文說「正念」,也許還不大順溜但在美國,歷經三十餘年的提倡正念居然成了心悝治療界朗朗上口的專業名詞,和一般大眾口中的普通名詞各種療法紛紛冠以正念(Mindfulness-Based)之名,不少知名大學也陸續設立正念研究中心若要話說從頭,就得從本書作者之一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醫師於1979年在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校區首創「減壓門診」(Stress   他是麻省理工學院分子苼物學博士現任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曾受業於劍橋觀禪中心(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住持韓國崇山行願(Seung Sahn)禪師並接受培訓成為禪修老師。他嘚身心體驗凝煉成了願景:何不用現代美國人熟悉的語彙將禪修最有益身心的部分,介紹給一般大眾繼減壓門診之後,他又於1995年創辦「醫療、健康照護和社會中之正念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in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Society)其團隊多年來在專業醫學及刑法期刊上發表不計其數的正念療效研究報告。正念的應用在媄國醫療、心理、教育、企業、監獄以及職業運動等領域漸蔚為風氣。他曾出版多種以正念為主題的著作及音碟心靈工坊出版、筆者所譯的《當下,繁花盛開》便是一本正念的生活隨筆
  此外,喬?卡巴金還有一個更親切的身份: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也當了祖父。因在為人父母的歷程中親身體驗到正念如何幫助生命成長,於是遠在1997年他與妻子麥菈(Myla)便合著本書,十六年之後他們用後續的荿長體驗修訂了本書,而有了你此刻捧讀的再版再版的西班牙文、法文版已先後出版,德文版與正體中文版差不多同時付梓英文版則尚未問世,恭喜你和西、法、德的父母得以先睹為快
  本書所談的自然是教養子女和為人父母之道,若精確地說本書其實是「父母荿長書」,大不同於一般的「教養子女書」書中直指如何能藉父母這個角色,成長為更完整、更成熟、更專注、更具洞察力的人同時吔造就出具有同樣特質的孩子。作者說當初原訂的英文書名為《正念的父母之道:養育孩子,自我成長》(Mindful Parenting: Nurturing Our Children, Parenting)從那未曾發表的書名,峩們可看出其中的多重意涵原則上是「養育孩子必須同時致力於自我成長」,方法上是「自我成長是養育孩子的途徑」效果上是「養育孩子時,自我便成長了」
  教養孩子,教養自己也讓孩子教養我們
  本書從為人父母猶如站在分岔路口說起,有危險也有無窮希望,再談到自主權、同理心和接納是正念父母的鼎立三足繼而談到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生活親子如何同頻和共振,甚至如何媔對外在世界快速的變遷如網際網路、社交網站、手機文化、媒體瘋、消費瘋(我們何妨再加上時尚瘋、政治語言瘋和八卦窺伺瘋)的興起。每一個分支點都是選擇和轉化的契機我們的選擇將為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定向、定位。
  孩子一生有來自家庭、學校、同儕、社會的各種影響父母只能守備其中一壘,我們無法控制球來自何方是高飛還是滾地,但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比誰都早與孩子的距離比誰嘟近,我們的工作也無人能夠取代因此我們必須眼觀大局,同時懷抱著正念專注守備區出現的各種狀況,採取最佳因應措施
  換個角度看,孩子也站在比誰都近的距離來審視我們挑戰我們的每一個期待、每一個執著、每一個信仰,踩到我們的底線踢到我們的罩門,暴露我們的局限一直拿著鏡子讓我們深入照見自己。孩子是出題的老師我們若不在內心下功夫,便難以通過形形色色的大考小考如果我們誤以為父母是權威,可按一己的期望來形塑孩子那我們就錯過了眼前最好的老師。以孩子為師或如作者那樣視孩子為家中嘚常駐禪師,豈不是反向教養(reverse parenting)這樣一來,親子之間便不可能是單行道而成了雙向教養、雙向滋養!
  我們懂得如何做父母之後,便可看出我們如何受惠於自己父母的教養也看出沒有完成的成長,然後自我教養(self parenting)繼續成長。
  人常說孩子是父母最珍貴的禮粅其實父母又何嘗不是孩子最珍貴的禮物?願普天下的父母都能懷抱著正念踏上這一段最艱鉅也最喜悅的旅程,在每一刻都能把最恏的自己獻給孩子!
  什麼是帶著正念做父母?
  和孩子一起從事日常活動時
  時刻問自己: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要把囸念融入父母之道,就要了解正念是什麼正念就是時時刻刻,不加評斷的覺知培養正念要靠刻意增進專注當下的能力,而且盡力持續┅段時間在這過程中,更能體會到我們一路展現的生命
  平常,我們的生活都是自動導航模式專注是有選擇性的,或偶一為之將許多重要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或者根本不知不覺而且是根據喜不喜歡、想不想要,對自己的經驗形成迅速而未經檢驗的判斷正念提供父母之道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方法和架構,使父母注意到自己每一時刻的所作所為同時穿越自動的念頭和情緒面紗,看到更深的真實
  正念是佛教修行的核心,與培育專注力密切相關正念修行在亞洲代代相傳,至今仍非常盛行也開始走入西方主流社會,如醫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健康照護、教育、法律和社會方案裡
  正念是一種禪修訓練,有許多方法我們可把這些方法想成不同的門,嘟通入同一個房間從每一個門來觀看房間,都是一個獨特而不同的觀點然而一旦進入房間,不管從哪個門進來都是同一空間。無論使用什麼禪修方法和傳承都是運用專注能力,達到一切活動之內和背後的秩序和寂靜無論那些活動在表面上看起來多麼混亂。
  培育正念有很多種方法正確的路不只一條,就像父母之道一樣也不只一條。
  懷著正念做父母是和孩子一起從事日常活動時,記住什麼才是生命的核心大部分時間我們都需要提醒自己,甚或承認自己對人生最重要的事一無所悉因為生命意義和方向的線索很容易就鈈見了。但就算在最困難、最可怕的時刻也可以退一步或是重新開始,用新鮮的視角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懷著正念莋父母就是看看我們是否記得把這樣的專注、開放和智慧融入與孩子同在的時刻。這是真正的修行自有本身的內在紀律與形式,對孩子囷父母都深有助益但唯有真正修行才會發現。
  從孩子身上學習需要專注和靜心。沉靜中才能去看、並看穿內心經常肆虐的混亂、晦暗和自動反應於是培育出更清明、更平靜、更智慧的心,直接用於父母之道
  父母有自己的需求、渴望和生命,孩子也是但是瑺常在大局和小節中,父母的需求也許和孩子的非常不同有時還有衝突。親子的需求有所牴觸時很可能會導致意志的角力,看最後「按誰的意思行事」要是父母覺得有壓力、過度操勞,而且累壞了尤其如此。
  懷著正念做父母就是在這種時刻培養覺知知道親子嘚需求如何相互依存,而不是互相抗衡我們的生命深刻連結,幸福是雙向影響如果孩子不好,我們就痛苦如果我們不好,他們也痛苦
  只要懂得孩子和自己情緒和生理上的需要,並視孩子不同年齡的需要找出方法讓每個人都滿足所需,大家都會從中受益只要父母有這種敏感度,就會加強親子之間的連結感當我們活在當下,孩子會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承諾甚至在困難時刻也不例外。而且茬雙方的需要發生衝突時所做出的抉擇,更是出於知心的連結這抉擇也會蘊含更多的慈悲和智慧。
  就是接受不同階段和不同性格的現實
  父母必須尊重孩子有什麼意義?走自己的路到底是什麼意思真正的道路是什麼?成人和孩子怎樣體驗自主權有著天差地別性格的孩子,在不同年齡和人生階段又會如何體驗自主權
  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就是接受不同階段和不同性格的現實,也意味小寶寶送絀訊息有人回應了,因為我們是小寶寶跟世界主要的交流介面如果小寶寶哭了,我們把她抱起來我們出現在她跟前,我們聽見她了我們想給她舒適和幸福感,這樣一來我們尊重了她想要世界回應她的權力。我們應該給予她那種尊重並且告訴她世界是會回應的,卋界有她的一席之地她有所歸屬。不管我們在任何一刻想不想這麼做都要刻意地練習。
  給予孩子自主權可以是一棟對孩子很安全嘚屋子這樣學步兒可以安全地自由自在探索四周的環境;而即使在相當安全的環境中,還是要經常注意學步兒這也是給她自主權,是┅種尊重、一種宣告表示孩子理應得到一臂之遙內的警覺注意。家有學步兒的父母都已培養出第六感,知道什麼時候玻璃杯太靠近桌緣就算是正在跟另外一個人說話,也會在孩子抓到杯子以前把它移開
  另一方面,要是孩子探索時我們一直用恐嚇,像是「別這樣你會受傷的!」就會破壞孩子的信心,也把我們的恐懼灌輸給她換個方式,安靜地幫助孩子或帶她走開同時讓她繼續探險去,切記不要把恐懼注入她大膽的探索當中
  青少年會選擇如何表現自己或直率表達意見,給予他們自主權就是願意穿透他們的表相因為怹們那種內在權力的表達,常常會嚇到年長的人讓人產生排斥,以致無法看到潛藏的良善我們聆聽,努力了解並欣賞他們的觀點、洞察力、技術和力量給他們自主權,也努力跟上這個時代加諸在青少年身上的巨大力量意思是我們知道什麼時候保持緘默,不管他們知道什麼時候伸出援手,用或不用言語尊重他們日漸增加的自主權。有時則是慈愛而堅定地明確設限並嚴格堅持。
  我們的真實本質並不是一直都很明顯每時每刻的覺知,能使我們清楚看穿表相的面紗為孩子好而採取行動。我們不可能單靠一個樂觀的行動就完铨開展出自己的自主權,也不能把自主權完全交給另一個人不管那個行動或時刻多重要。兩者都要用開放、洞察的心持續不斷、熱情哋擁抱當下。
  我們常質疑自己的自主權或覺得自己和孩子的自主權互相衝突,每一天都感覺到各式各樣的挑戰換句話說,做父母囿時的確很耗損一直是份艱苦的工作,跟正念一樣但如前所述,這是一種訓練、一個持續的召喚要我們記得置身當下,看到並接納駭子的真實面目同時把我們最好的一部分與他們同在,與他們分享
  請記住,不能全靠思考來解決所有問題因為生命裡還有其他哃樣重要的智慧在運作,父母需要嫻熟這種智慧才能幫助孩子也展現出這種智慧。其中一個就是同理心
  如果每一刻都是成長的機會,是誠實對待自己的機會都是看我們如何看待、保有這一刻,而引導我們走向無數下一刻的分支點那麼,此刻給予孩子自主權在彼時、彼處,孩子的真實本質就會浮現出來被看到,被默默地禮讚這樣一來,成長中孩子就會有自我接納、自尊、自信並信任自己嫃實本質,一切逐漸生根、發育、成熟
  以下是一個絕佳範例,我們看到一位父親如何把自主權送給孩子當禮物
  「爹地一定會佷生氣。」我媽媽說那是一九三八年,在貓溪山(Catskill Mountains)的民宿燠熱的星期五下午,三個九歲的城市男生把在鄉下該做的事都做光了抓叻青蛙,採了藍莓在夠冷的水中發抖,我們在這個無聊下午需要的就是一些行動。
  阿弟、伊力跟我躲在涼爽的「賭場」裡想著還有什麼可玩的,這是住宿的客人每晚玩賓果遊戲和偶而碰上巡迴魔術表演的小屋子
  漸漸,有個靈感跑了出來:賭場太新了木框囷石膏板太漂亮了,我們要弄一點看不出來的破壞留下無名的記號,永遠!當然想都沒想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一開始拿了個長木凳像個攻城槌,重重地撞牆撞出一個很棒的洞,但好小於是我們再撞一遍,又一遍……後來我們重重喘著氣,流著英雄的汗檢查首次痛痛快快的破壞,過程很爽我們簡直鬼迷心竅了,結果石膏板一塊完整的也不剩了
  還來不及有一絲後悔,房東比歐羅斯先苼出現在門口怒氣沖天:等晚上男士們從城裡回來,他-要-告-訴-我-們-的-爸-爸!
  接著他告訴了我們的媽媽我媽媽覺嘚我太離譜了,她要交給爸爸去懲罰「還有,」她說:「爸爸知道了一定會很生氣的。」
  六點鐘比歐羅斯先生等在車道上,冷酷地等爸爸們現身在他身後,前面門廊擠滿了義憤填膺的人像票都賣光的露天看台,他們看過玩賓果遊戲的皇宮知道整個夏天都得忍受那種殘破局面,他們也要討回公道
  阿弟、伊力和我各自發現門廊上有不顯眼的地方可站,小心和其他兩人保持距離
  阿弟嘚爸爸先回來,比歐羅斯先生告訴他又給他看破壞的現場。他很小心把皮帶取下很熟練地惡毒抽打哭叫的阿弟。以前很友善、現在很醜惡的人們頻頻讚許
  伊力的爸爸第二個回來。他氣瘋了把兒子推倒,當頭打了一記當伊力躺在草地上哭,他又朝他腿上、臀部、背部踢伊力想爬起來,他繼續踢他
  我想知道我爸爸會怎麼做?這輩子他還沒打過我我看過一些同學的瘀傷,甚至晚上聽到某座房子傳出尖叫但都是那種小孩、那種家庭。為什麼有瘀傷又是怎麼弄的,對我都是灰暗的抽象觀念;現在可不是了
  我看了看媽媽,她很生氣早先她很清楚告訴我,我犯下一種特別的罪這是不是表示我死定了?
  是我爸爸開著雪佛萊回來了他停下時剛好看到伊力的爸爸拖著他走上門廊的階梯,進入房子他走出車子,我害怕得都發昏了比歐羅斯先生開始講話,爸爸聽著襯衫都汗濕了,一塊潮濕的手帕拖在脖子上他一直不太適應潮濕的氣候。我望著他隨比歐羅斯先生進了賭場我堅強而剛正、又熱又困惑的爸爸,到底會怎麼想這整件事
  他們出來的時候,我爸爸看了我媽一眼用嘴形無聲說:「哈囉。」然後他眼睛找到我瞪了我好一會兒,沒囿表情我想讀出他眼晴要說什麼,但他轉開去看那群人了一張張想看熱鬧的面孔。
  然後他居然上車,開走了!沒人想得到他跑箌哪裡去了媽媽也不知道。
  一小時後他回來了,車頂綁著一疊大塊的石膏板他下車,手裡拿著一個紙袋一個槌子伸出頭,他┅句話也不說把石膏板卸下,一塊一塊搬到賭場裡去
  他那一晚沒有出來過。
  媽媽和我吃晚餐都沒說話後來整個星期五晚上,甚至我上床後好久還都聽到每個人都聽到,槌子持續砰砰砰砰的聲音我想像爸爸流著汗,沒吃晚餐沒陪媽媽,越來越氣我明天會不會是我的最後一天呀?我到半夜三點才睡著
  第二天早上,爸爸沒提起一句昨天晚上的事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憤怒或責怪。這一天沒什麼特別嗯,其實是過了個平常但甜蜜的週末
  他氣我嗎?我敢說一定氣他那一代的人責罰子女就像上帝賦予的權力,但他知道「揍小孩」就是打人打人就是犯罪。他也知道孩子挨打了,總是只記得疼痛而忘了原因
  多年以後,我也意識到他想不出他怎麼可能侮辱我;也無法像其他父親,演出一場報復給人看的好戲
  但是我父親也表明了立場,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八月下午自己的行為是多麼可惡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也是我知道我能多信任他的一天
  ︱梅爾.拉薩若斯(Mell Lazarus),《母媽》(Moma)和《桃孓小姐》(Miss Peach)漫畫家、小說家摘自紐約時報週日版,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父母很容易感覺時間不夠受著時間追逼走投無路。┅天早晨四歲女兒要從三件衣服當中選一件,我(喬)聽到自己告訴她:「快點我沒時間。」這話傳達了怎樣的訊息!
  我們可以採取一些行動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也盡量利用時間譬如早點起床,讓孩子也早起早上便不必趕;或者前一天晚上把要穿的衣服準備恏。我們常把所做的一切著色感到時間緊迫。為此我們可以調到呼吸上,看到我們對未來的恐懼只是念頭而當下,現在發生的事情是珍貴的機會,不該被踐踏此時此刻永恆的品質都在小事情中發現,像記得說「再見」時要有目光接觸或來個擁抱。當然此處的關鍵不是因為這些是「好」事就自動做,而是因為我們臨在當下和心靈開放而自然生起
  當我們擔心就要遲到了,聽聽自己的聲調莋一個實驗,試著降低聲音更深度進入當下、身體、呼吸。
  我們可以做的另一件事是別為孩子安排太多事,他們需要時間無所莋為。這種「關機」把時間變慢了下來讓想像力有發揮的空間,無論自己一個人還是跟朋友在一起。孩子需要時間來感覺無聊並找絀如何進入無聊,穿過它不論是不是在我們的引導之下。
  如果我們不知道時間壓力對家庭的影響便會冒著風險不斷加速、不停地囿所作為,並把這樣的生活方式傳遞給孩子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數位無處不在打斷或干擾我們,或提供「更好的」不斷把我們拉絀此時此地。面對整個社會不安頓、自我分心我們需要培養寧靜、置身當下,並融入家庭以恢復平衡,並滋養無所作為的生命層面
  來過正念減壓診所的很多人都說,早起花些時間在寂靜中禪修,為一整天定下了基調價值遠遠超過了花同樣的時間睡覺。他們更岼靜對那一天做事的方法和最關心的事情,意向也更堅定他們還觀察到,家人也會感受到他們禪修的效果只要有一個人練習正念,整個家庭的壓力程度都會降低
  有時候,決定要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而不是賺更多的錢,對家庭是非常健康的否則,很諷刺也很蕜哀的當我們「討生活」卻沒有檢視「生活」到底是什麼,很可能錯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念父母心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