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中国古代修了多少类书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的体会.pdf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的体会.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0|
上传日期: 16:56:2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的体会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绿色时报:盛世修典 五载春秋
&&您现在的位置>>
>> 媒体北林
中国绿色时报:盛世修典 五载春秋
发表时间:()
――《中华大典?林业典》编纂历程回溯
&&&&&& 《中华大典》是我国继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大型类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林业典》是《中华大典》所包含的二十四典之一,辑录了始于先秦迄于1911年的历代古籍中涉及林业的内容,按照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分类编纂,设5个分典:《林业思想与文化分典》、《森林生态与资源分典》、《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森林利用分典》、《园林与风景名胜分典》,5个分典是有机的一个整体。分典下设4级经目,即:分典、总部、部、分部,经目下按照不同纬目分类,共约1500万字。
&&&&&&& 历史上有关林业的文献、史料“散而未聚”、“聚而不全”,主要分散记载在浩如烟海的其他典籍中,给后人学习和利用带来很大不便。《中华大典?林业典》进行了系统归类整理,是历史上第一部集古代林业之大成的类书,填补了我国历史典籍编纂的一项空白,促使人们从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去重新认识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使人们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去寻找沉积丰厚的森林文化,推动林业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按现代科学分类总结的《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必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科学研究,为各级领导和林业工作者提供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 《中华大典?林业典》原本是《中华大典》最早开始编纂的九典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在普查工作开展不久就被搁置了。2006年,结合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积极努力下,重新筹划启动《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工作。8月10日,《中华大典》大典办、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及北京林业大学四方商谈,确定了《中华大典?林业典》的具体开展工作。国家林业局将编纂机构设在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出任主编,除《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之外的其他4个分典,均由北京林业大学负责编纂,具体工作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来承担。
&&&&&&& 日,《中华大典?林业典》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在时隔9年之后再次启动,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林业局党组对《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拨出专款经费,以保证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林业大学党政领导也将《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并提供了资金、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负责编纂工作具体实施的是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华大典?林业典》副主编严耕教授,他致力于将人文社会学科与林业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学科的交叉发展。
&&&&&&& 《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是林业文化建设的创举,无先例可循,北京林业大学先后与北京多所有相关学科优势的单位进行了整合,在武汉、山西、扬州、江西、安庆等地的高校建立了6个普查点,确立了拉网式普查、分块负责的工作形式。经过9个多月的团结合作、不懈努力,不仅普查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地方志》等大型古籍丛书,而且涉及山林契约碑刻等多个层面。普查古籍达上万种,引用典籍几千种,获得2500万字的普查资料,为后期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在普查阶段,为便于科学管理和有序工作,编辑部还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华大典?林业典》编纂信息数据库,信息库可以随时查看各分典的工作进度、已收录资料的总字数以及各总部、分部、纬目的字数,不仅高效快捷地对编纂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且对于权衡各总部、分部的比重,调整修订大纲,明确编辑思路,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整体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地开展、进行。
&&&&&&& 2008年3月,各分典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经历了普查阶段的自然淘汰,历练成长起来的林业史方向的博士生们和一批40岁左右、术有专攻的年轻人被委以重任。他们在编纂中注意总结古代类书籍编纂的利弊得失,充分利用古籍整理和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尽量使重要的材料不至遗漏,对收录材料更是层层把关,认真复核,保证每条资料相对完整、确切。
&&&&&&& 同时多方合作、上下同心协力, 保证了本典体例一致、内容协调,并与出版社精诚合作、认真研讨,保证了大典的编纂质量。辛卯岁末,《中华大典?林业典》的整个编纂工作接近尾声。经历了五载春秋,回顾在整个编纂过程中,国家林业局,《中华大典》工委会、编委会领导多次莅临编辑部,进行现场指导,北京林业大学也为编纂人员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正是有了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本典才得以顺利完成。其间所经历的一切艰辛此时都淡为烟云,在《中华大典?林业典》即将付梓之际,编者更是怀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情,等待着读者和历史的检验!(A21)&&& (作者: 《林业典?森林利用分典》主编李莉)&&&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作者:李莉&&&&&&&&&&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出版资讯网站 电子报
第03版:专题:
大制作 大手笔 大协作
王水照(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盛世修典,《中华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宝库,它不仅把我国历代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推向现代学科的新水平,而且是我国历史久远、从不间断的伟大文明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现,可谓功在当代,垂范后世。  作为《中华大典》的一个重要组成,《文学典》以其6个分典、5400万字、23大册的篇幅,20余年的编纂历程,数以千计的撰述、编辑、出版、校对人员,创造了文学类出版物中的几个“第一”,其工程之浩大艰巨、头绪之纷繁丛脞、困难之众多复杂,实非常人所能预料。一编在手,思接千载,目视四方,它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种类书籍所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比拟的。  全面整理文学遗产的壮举  卞孝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学典》内容广博,规模宏大,前所未有,成绩得来不易。回顾20年的工作过程,一步一个脚印,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质量第一的原则。编纂《文学典》是一次全面整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壮举,它比一切同类书籍、资料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合理,检索也更为方便。《文学典》的出版,适应了当今中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视野宏阔&钩稽细微  廖群(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先秦两汉文学分典》以其视野宏阔、钩稽细微,展示出该时期文学的独特面貌和深远影响,为了解和研究该时期文学打开了一个此前未有的天地。编者本着“大家求精,小家求全”的宗旨,在浩如烟海的各类古典著作中,仔细爬梳,详加钩稽,力求精要详尽。有很多材料的标点属于拓荒性的工作。  中古文学研究资料的渊薮  刘跃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翻阅《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典》,不难看出这样几个鲜明特点:第一是资料的丰富。该分典所收作家在600人以上,数量之多,远远超出现行各类文学史著作。第二是编排的适宜。从体例来看,近似于传统的类书,亦分经目和纬目。但在充分汲取古代类书之长的同时,又多所创新。第三是校订的精审。所引资料,均选自最好的底本,并加以新式标点,极便阅读。这样一部500多万字的巨著,全部引自古籍,绝大多数都没有现成的标点。为此,整理者该花费多少心血,一般读者恐怕很难想象出来。&  视野开阔&编排细致  傅璇琮(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  《隋唐五代文学分典》整个结构极为合理,为读者了解、研讨这400年间的文学发展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是迄今为止有关隋唐五代文学资料最全、最精的一种。现已出版的各种专题作家研究资料、作品汇集考证等,均不可替代此书的价值。全书除总的绪论外,再按时代先后,分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6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再分为总论、总集、体类、作家。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反映这一时期的文学实际,另一方面确使读者能准确、迅速查阅到所要了解的某一专题。总体有几点突出的印象:一、辑集的资料面极广。二、注意利用近现代学术成果。三、有些特殊条目安排合理。四、注意作品后世影响的文体变化。  规模空前&科学实用  戴逸(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共5册、1200万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洋洋大观。我看《宋辽金元文学分典》有3个特点:一、丰富性,即内容丰富,把这个时代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家的身世、创作、活动、思想,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评论,各种文学流派和倾向,一切有价值的材料汇集在一起。二、实用性,此书引用很多材料,分类归纳,成为一套专题资料的汇编。三、科学性,此书篇幅浩大,但能利用经纬目交织的框架,结合现代科学的图书分类,条分缕析,以类相从,井井有条,清楚而有条理,便于查找利用。  严谨求实&不计名利  尚永亮(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明清文学分典》的编纂给予我们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参与大典编纂的学者甘坐冷板凳,不计名利的醇雅心态;二是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三是此一大典的修成,对明清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献身学术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吴先生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地对浩如烟海的典籍进行爬梳、整理、选择、裁定,才最终达成此一成果。就此而言,其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学术意义,便远远超出了著作本身。  通津亿载&弥纶万象  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学理论分典》出版,是近10年来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的一件大事,500万字的容量,1000多种文献,空前地将中国文论在中国文化中的程量表现出来了,无疑标志着当代的中国文论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宗的一笔文学理论遗产,呈现于世界之前了。《文学理论分典》体制的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对于中国文体的重视,而且体现在典型的中国式的思维,即采用了一种体用不二、经纬交织的理论结构。既有对于中国传统的回归与理解,同时也富有新意,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探索。
&|&&|&&|&&|&&|&
京ICP备号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报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请
关注中图网
关注中图网
微信公众号
进入中图网
手机触屏版
作者:达尔
作者:勒克莱齐奥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74卷)
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中 图 价:&15642.0(7.9折)
定价:&19800.0
免运费政策
北京满49元包快递
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本类五星书
中图帆布包-慎言笃行
中图帆布包-山海经?类
&27.9&39.8
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常用法规手册-第2版
中图价:&15642.0
微信公众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74卷) 本书特色
《中国大百科全书》按学科和知识领域分成74卷,共收7.8万个条目 ,计1.26亿字,并附有5万幅图片,其中三分之一为彩图,参加编撰的专家、学者共20672人,册叶浩瀚,内容宏富,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66个学科或知识领域。从全书的广度、深度和容量来
看,堪称知识的宝库,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74卷) 内容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介
&&&&&&&&&&&&&
&&&&&&&梅 益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下简称 《全书》) 73卷 (外加索引l卷) 是我国diyi部包罗古今中外知识, 同时突出中国内容的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它的编纂继承了我国悠久的百科类书的有益传统, 吸收了外国现代百科全书的编纂经验,并有所创造,有所发挥,在世界百科全书之林中自树一帜,独具中国之特色。 它的出版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 “盛世修典” , 《全书》 是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胡乔木同志提出编撰的建议,并要求在老一辈专家学者还健在的时候着手编写的。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批准国家出版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署的关于出版 《全书》 的报告, 随后成立了以胡乔木同志为主任的总编委会和姜椿芳同志为总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上海分社。
&&& 《全书》 共收77 859个条目 ,12 568万字,并附有5万幅图片,参加编撰的专家学者共20 672人,册叶浩瀚、
内容宏富。 它阐述的基本知识和提供的翔实资料,其广度、 深度和容量使它成为相当完整的知识系统。 它覆盖哲学、 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或知识领域。
《全书》 在介绍国内外科学成果中突破 “西方中心论” 的框框,适当侧重中国,有关第三世界的知识也占相当的比例。
&&& 《全书》 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 ,有两个世界diyi:
&&& diyi, 由国家zui高当局出面,动员全国学术界,这在世界百科全书编纂史上绝元仅有。
&&& 第二,两万余名专家学者精神振奋地云集在中国大百科的旗帜下,阵容之强大,堪称世界大百科编纂史上又一个diyi。
&&& 《全书》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物。 它为参加和准备参加现代化建设的人们提供各种基本知识,并推动他们尊重知识、
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 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道德素质,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全书》 条目的释文,有关中国方面的内容力求准确、 公允、 可信,外国方面的内容力求不出错误。 《全书》 重视插图,平均每页有图表一幅,在49
765 幅图表中,彩色的约占1/3 。 《全书》 建立了完整的检索系统,为读者进入这个宏大知识库提供了钥匙。 《全书》 许多学科卷已成为国内各该学科的规范化出版物。
它使用的大量术语已成为术语数据库的标准术语。
&&& 《全书》 的出版是近百个部、 委、 院、 校及其研究机构同出版社编辑部长期协作的成果。 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阅和撰写部分重要条目
。 第四届400位学部委员参加编撰的达336位,社会科学方面的权威学者绝大多数也参加编撰工作。 数十位高龄专家是在住院期间领导和参与一些学科卷的编写工作的,有的在临终时还在撰写条目
。 总编委会110位委员中,书成之日有32位包括主任胡乔木同志已经去世。 《全书》 终于 “抢救” 了老专家们心血凝成的一批造诣精深的学术财富。
&&& 在 《全书》 出齐之际,我们谨向多年来参加和关怀本书编撰工作的专家、 学者表示深 切的谢意。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74卷) 目录
戏 剧&&&&&& 美 术 (I)
电 影&&&&&& 美 术 (II)
水 利&&&&&& 军 事 (I)
交 通&&&&&& 军 事 (II)
电 工&&&&&& 哲 学 (I)
矿 冶&&&&&& 哲 学 (II)
力 学&&&&&& 农 业 (I)
数 学 &&&&&&农 业 (II)
法 学&&&&&& 化 学 (I)
宗 教&&&&&& 化 学 (II)
民 族&&&&&& 物理学 (I)
化 工&&&&&& 物理学 (II)
轻 工&&&&&& 电子学 (I)
纺 织&&&&&& 电子学 (II)
教 育&&&&&& 经济学 (I)
体 育&&&&&& 经济学 (II)
考古学&&&&&&经济学 (lII)
心 理 学&&&&&& 生 物 学 (I)
政 治 学&&&&&& 生 物 学 (II)
社 会 学&&&&&& 生 物 学 (III)
天 文 学&&&&&& 中国文学 (I)
地 理 学&&&&&& 中国文学 (lI)
地 质 学&&&&&& 外国文学 ( I)
中国地理&&&&&& 外国文学 (II)
世界地理&&&&&& 中国历史 (I)
自动控制&&&&&& 中国历史 (II)
环境科学&&&&&& 中国历史 (III)
传统医学&&&&&& 外国历史 (I)
土木工程&&&&&& 外国历史 (II)
新闻?出版&&&&&& 机械工程 (I)
图?情?档&&&&&& 机械工程 (II)
戏曲?曲艺&&&&&& 现代医学 ( I)
财政?金融&&&&&& 现代医学 (II)
航空?航天&&&&&& 固?测?空
建筑?园林&&&&&& 语言?文字
气?海?水&&&&&& 音乐?舞蹈
文物?博物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74卷) 相关资料
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主& 任 胡乔木
副主任 (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光远 贝时璋 卢嘉锡 华罗庚 刘瑞龙 严济慈 吴阶平 沈 鸿 宋时轮 张友渔 陈翰伯 陈翰笙 武& 衡 茅以升 周& 扬 周培源
姜椿芳 夏征农 钱学森 梅& 益 裴丽生
委 员 (按姓氏笔画顺序)
丁光训 于光远 马大猷 王& 力 王竹溪 王绶绾
王朝闻 牙含章 贝时璋 艾中信 叶笃正 卢嘉锡
包尔汉 冯& 至 司徒慧敏 吕& 骥 吕叔湘 朱洪元
朱德熙 任新民 华罗庚 刘开渠 刘思慕 刘瑞龙
许振英 许涤新 孙俊人 孙毓棠 杨石先 杨宪益
苏步青 李& 珩 李国豪 李春芬 严济慈 肖& 克
昊于廑 吴中伦 吴文俊 吴阶平 吴作人 吴学周
吴晓邦 邹家华 沈& 元 沈& 鸿 宋& 健 宋时轮
张& 庚 张& 震 张友渔 张含英 张钰哲 陆& 达
陈世骧 陈永龄 陈维稷 陈虞孙 陈翰伯 陈翰笙
武& 衡 林& 超 茅以升 罗竹风 季& 龙 季羡林
周& 扬 周有光 周培源 孟昭英 柳大纲 胡& 绳
胡乔木 胡愈之 荣高棠 赵朴初 侯外庐 侯祥麟
段学复 俞大绂 宦& 乡 姜椿芳 费孝通 贺绿汀
夏& 衍 夏& 鼐 夏征农 钱令希 钱伟长 钱学森
钱临照 钱俊瑞 倪海曙 殷宕章 翁独健 唐长孺
唐振绪 陶& 钝 梅& 益 黄秉维 曹& 禺 董纯才
程裕淇 傅承义 曾世英 曾呈奎 谢希德 裴丽生
潘& 菽 潘念之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74卷) 作者简介
姜椿芳 ()翻译家、 编辑出版家。 江苏武进人。 历任《满洲红旗》主编,《时代》杂志主编,
《时代日报》总编辑,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顾问。 曾任中国翻译作者协会主席。 著有 《从类书到百科全书》
, 译有 《列宁在十月》 《鲍里斯 ? 戈都诸夫》 《小市民》 等。
于光远 (1815-) 哲学家、 经济学家。 上海人。 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1936)
。 历任中共中央图书馆主任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 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 著有 《关于规律的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 《政冶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 《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 等。
贝时璋 (1903- ) 生物学家。 浙江镇海人。 德国蒂宾根大学博士(l928)
。 历任浙江大学教授、 生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及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 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实验生物学研究,对动物个体中细胞的常数、 分裂、 动物的再生以及性转变等生命活动规律作过多方面研究,戍绩显箸。 他提出“细胞重建” 的见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卢嘉锡 (1915-) 物理化学家。 台湾台南人,生于福建厦门 。 厦门大学毕业
(1934) , 英国伦敦大学博士(1938)。 历任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在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方面取得成果,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网兜状原子簇结构 “福州模型” 。
华罗庚 ()数学家。 江苏金坛人。 曾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
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后任西南联大、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副院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解析数论、 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 自守函数论、 多复变函数论、 偏微分方程、 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领域都有卓越成就。
著有 《堆垒素数论》 《多个复变数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村落&15.7&32.0&地下室里的萨德&10.8&22.0&找死专卖店&12.7&19.5&好懂的极简中国外战史&18.6&38.0&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17.2&39.9&两栋房子&4.5&15.0&你没发现的大怪物&3.8&15.0&张小娴-刻骨的爱人()&16.3&25.0
&11.7&23.8
韩凤林,宫玉果编&14.8&43.5(法)马丁 著,戴巧,何拙 译&12.2&32.0[英]柴纳?米耶维
著,胡绍晏 译&13.8&38.0让•克洛特(作者), 赵爽爽 (译者)&5.9&15.0罗舒&13.8&36.0布赖恩&7.0&20.0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盛世修大典 丹青传千古
8月23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已出版的《宋画全集》23册、《元画全集》16册,以及《明画全集》中的唐寅卷、仇英卷、徐渭卷、佚名作品卷共12册作品,惊艳全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2006年,《宋画全集》被纳入由习近平同志倡导设立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2010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下,编纂团队拓展实施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十多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文化工作者对于“大系”编纂工程的全身心投入,正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和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是浙江对国家的承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11000余件高清佳作将钩沉中国古代画史,使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优秀传统瑰宝得以重聚再现。这不仅是中国艺术史出版、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文化盛举。
盛世修典 继往开来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套怎样的大书?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多次批示,在中宣部领导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出版基金和省委省政府直接关心下,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为主承担编纂,海内外200余家文博机构与专家学者倾情参与。它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公立文博机构现存自先秦至清代的纸、绢(含帛、绫)等质地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在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考证基础上出版。
可以说,“大系”是现当代同类出版物中规模最大、质量要求最高,集研究、鉴赏和收藏于一体的顶尖系列画册。入编“大系”的11000余件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许多作品都是长期深藏在博物馆内的国家一级文物甚至国宝级文物。“大系”中涉及到海外文博机构的作品,其中已入编的宋画392件,元画276件,在编的《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续编)《明画全集》《清画全集》拟入编约2300件,合计约3000件。这里面的很多作品,过去我们能见到的大多是模糊不清的小图像,只闻其名,未睹其实迹。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伟大复兴征途时,必然要系统整理、研究、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并在创新中吸取力量。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文化自信。
十多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浙江文化工作者对于“大系”编纂工程的全身心投入,正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和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
时光回到2005年,浙江省委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身处南宋古都的杭州,浙江大学与省文物局的负责同志向习近平同志报告了编纂、出版《宋画全集》的建议。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辉煌时期,宋画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但由于存世稀少、流散各地、文物级别高,一直以来都无法全面系统地汇集、整理、展示和研究。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明确支持。
2006年,《宋画全集》被纳入由习近平同志倡导设立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那时,浙江大学甚至没有一幅清代以前的藏画,在省文物局全力协作下,编纂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建立多条渠道,踏遍世界各地,与海外文博机构精诚合作,他们的目标是:“重要画家的代表作一定要千方百计编入‘大系’。”这背后,是浙江对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高度责任心与神圣使命感。
2010年9月,《宋画全集》将告完成之际,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下,编纂团队又拓展实施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新的征程。
时至今日,“大系”已出版《宋画全集》23册、《元画全集》16册,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续编)《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150册左右)编纂出版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为确保质量,约70%的作品由专业摄影师用8×10英寸底片对原作重新拍摄,并采取超高精度仿真技术印刷,为当前全球印刷界最先进的出版印刷工艺。预计在2020年前完成全套图书出版,总规模将达到190册左右。
这一套系列丛书的体量到底有多大?以已经出版的《宋画全集》为例,一个单本就重约10公斤。全套“大系”出版完成之后,若按每一层楼高度为3米来计算的话,书叠起来后将会有4层楼高。“大系”编纂人员有一个宏愿:要在彰显人类文明结晶的浩瀚书海中,再现先辈创造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城”。
宋 王诜《烟江叠嶂图》 上海博物馆藏
皇皇巨著 翰墨留香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1983年,经中宣部批准,由文化部文物局成立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全国范围内的现存古书画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鉴定,并于1984年、1986年先后陆续出版《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在此基础上,数百位艺术家、评论家、考古鉴定专家和3000多位编辑出版工作者历经25年艰苦历程,在2011年底全部完成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辑出版工作。《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子项目《中国绘画全集》所收作品计3241件,其中国内作品为3159件。
“大系”在前辈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编纂体例,汲取新的学术成果,充分利用当代先进技术,努力增加海内外入编藏品的数量,特别加大流失在海外的大量精品的调查、整理、采集、拍摄工作,确保项目编纂出版质量有新的突破。
《宋画全集》首发时,有专家评价其是“继《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大型宋代典籍之后,又一次对宋代文化艺术大规模、专题性、高起点的整理出版,填补了宋画整理汇编的历史空白,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的先河”。
与已经出版的以收藏地来分卷的《宋画全集》《元画全集》不同,正在紧锣密鼓编纂中的《明画全集》《清画全集》,是在梳理绘画史脉络的基础上,采用以绘画流派分卷的方式,对重要名家单独成卷,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了新的要求。
据“大系”编纂团队介绍,各卷综述大多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撰写,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而具体作品的说明也要求有一定学术含量。画中所有题跋、印章也须释读出来。打开《明画全集》(佚名作品卷)的样书,精美的图版之后是一篇长约两万字的概述,对明代重要名家或相关画派,包括这些画派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重要作品、历史地位和影响、学术研究情况等均作了全面梳理。单独以名家成卷的则主要包括其生平介绍、代表作品、艺术特色、画史地位及影响、研究现状等内容。
耶鲁大学教授班宗华评价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套令人惊叹的精美书籍,对于世界最重要的艺术财富之一的保存以及深入地研究,正在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我非常真诚地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理解‘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开启了一个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经典绘画的新时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出版物可以让我们如此接近这些名作,并且看到这么多准确清晰的绘画细节……我完全理解这套丛书包含的重要意义,我相信这套书会开启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的新时代。”
元 高克恭《春云晓霭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连接中外 彰显自信
弘扬中华文化,必须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8月16日,“大系”项目组的同志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遇到了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语言藏书中文部主任傅杰,他激动地说:“之前没有机会当面道谢,非常感谢你们捐赠《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大系’真的非常好,你们印得很好,把细节放大了。这两套珍贵的书在我们图书馆很受关注,一些读者专程来看这两套书。我们对接下来的出版情况也很关注,希望有机会到杭州来更具体地了解这套书。”
收获这样的评价,对于“大系”编纂团队来说,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日,浙江大学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赠《宋画全集》等图书。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认为,这是该馆近百年来收藏有关中国文化的最好文献之一。
日,浙江大学在德国柏林举办“浙江大学周”期间,向柏林国家图书馆捐赠《宋画全集》。德国外交部国际文化交流专员海因里希·克莱夫说:“虽然我们大部分人不懂中文,但却能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宋画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难以言喻的意境。”
日,浙江大学代表团在大英图书馆举行《宋画全集》捐赠仪式,大英图书馆馆藏部主任布瑞兹坚信,《宋画全集》必然为英国东亚学研究领域以及中英两国的艺术文化交流作出重大的贡献。
日,浙江大学捐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宋画全集》与《元画全集》,正式被教科文组织总部图书馆收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这应该是她见过的质量最好的中国古代书画图册,教科文组织收藏了不少书画图册,而这两套画册将成为其中的经典。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日,浙江大学向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研究所赠送《宋画全集》。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这本书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日,“感知中国·德国行”活动上,根据柏林自由大学的要求,中方又向对方赠送了《元画全集》。
截至目前,“大系”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海外100余家重要文化教育机构收藏展示,不断为中国文化全球交流迈出新的脚步。
近年来,浙大还先后举办了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等,这些由“大系”的编纂而产生的话题,获得了艺术世界学者与公众的热情响应。
“大系”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还不仅仅停留在文化艺术领域。据美国国会图书馆介绍,第一个到馆里借阅《宋画全集》的读者,是一位昆虫学家。那些高清拍摄、局部放大、精致印刷的图片,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作品,为他研究千年前的昆虫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行百里者半九十。进一步实施这一工程,对于繁荣中国美术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最后几年冲刺,必然还会遇到许多想得到与想不到的困难,“希望‘大系’能成为有志于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后来者脚下的一块基石,成为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参与、关心、支持“大系”的每个人的共同心声。“大系”项目组决心以习总书记的多次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文化责任感,本着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编纂出版的每一项工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