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客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憡然有宥云色的意思

翻译译文: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_顺风考试网
当前位置: >
翻译译文: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
编辑:顺风考试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 19:33 
翻译译文: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
【参考答案】()
有人被杀了,主犯不能确定,陆云羁押了他的妻子,但又不作审讯。(3分。注意&见.&立.&录.&无所.等词语的翻译)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Topic
热门排行Hot
热门推荐Hot
站长邮箱: QQ: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晋书?陆云传》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
《晋书?陆云传》原文及翻译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祝栽莆胺娑级健;字铮蠼宜韭怼S蓖斫谡ィ坡乓哉遭柚肌C暇劣闷涓肝α睿蟪な仿镜炔⒁獯又乒讨床恍恚唬骸按讼亟怨蜃剩裼谢泼鸥妇又埃 本辽罘拊埂U挪遥鄙显莆钩纸凇⒋蠖级健⑶胺娼跆植;岱コど惩酰酥埂
&&&&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颖不纳。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选自《晋书?陆云传》,有删节)
&&&&陆云字士龙,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虽然文章不如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年幼时,吴国尚书广陵的闵鸿见后认为他是奇才,说:“这个小孩若不是龙驹,也当是凤雏。”后来推举为贤良,才十六岁。吴国被平定后,来到洛阳。刺史周浚召陆云为从事,并对人说:“陆士龙是当今的颜回。”&
&&&&不久以公府掾的身份当太子舍人,出京补任浚仪县令。该县居于都会要冲,实在难以治理。陆云到任后严肃恭敬,下属不能欺骗他,市场没有两样价格。有个人被杀,主犯的罪名不成立,陆云拘留死者的妻子,却不审问。十多天后放出去,暗地里让人跟随其后,并对跟随的人说:“她离开不出十里,如有男子等着跟她说话,便把他们捆缚来见。”而后果真如此。一审问这人就服罪,于是一县称颂他神明。郡守忌妒他的才能,多次申斥指责他,陆云便辞去官职。百姓追念他,绘出他的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享受祭祀。&
&&&&入朝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司马颖上表让他当清河内史。司马颖将要征讨齐王祝寐皆频鼻胺娑级健S銎胪妆簧保未蠼宜韭怼K韭碛蓖砟暾滤シ希皆坡糯我灾毖晕ケ持家狻C暇料肴盟盖椎焙ο亓睿蟪な仿镜热硕及②奶樱皆浦匆獠豢希档溃骸罢飧鱿囟际枪虻淖矢袢沃埃挠行』泼诺母盖兹未酥澳兀俊泵暇辽罨撤吆蕖U挪髀遥韭碛鄙献嗳寐皆频笔钩纸凇⒋蠖级健⑶胺娼フ魈终挪S錾咸址コど惩酰磐O吕础&
&&&&陆机失败后,一并逮捕了陆云。司马颖下属官员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说:“我们的区区之心,不只是替陆云一个人请命,的确也是考虑到这件事有得失的关键存在,所以竭尽愚忠,来防备诽谤。”司马颖未采纳。蔡克前往到司马颖前,磕头流血,说:“陆云为孟玖所恨,远近的人没有不知道的。(陆云)现在果真被杀,罪行没有明确的证据,将会让众人心里疑虑,我私下替您遗憾。”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流着泪坚决请求,司马颖同情并有宽宥之意。孟玖扶着司马颖入内室,催他快杀陆云。陆云死时四十二岁。他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门生和旧官吏迎丧并安葬于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祭祀。陆云所著的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写了《新书》十篇,都在世上流行。&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Email: &&浙ICP备号陆云(西晋文学家)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西晋文学家
(西晋文学家)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并介绍给刘道真,日后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和)。后陆云任吴王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陆云人物生平
陆云少年英才
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齐名,虽然文章不如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
在陆云年幼时,吴国尚书见后认为是奇才,说:“这个小孩若不是龙驹,也当是凤雏。”年仅16岁时被推举为贤良。
陆云巧对张华
太康元年(280年),东吴被晋朝所灭,陆云与陆机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
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初时由于谈吐有吴国乡音,受时人嘲弄。
陆氏兄弟不气馁,造访太常张华,张华问陆云在哪里。
陆机说:“他有喜欢笑的毛病,未敢相见。”一会儿陆云来了。张华为人多有仪容,又喜欢用丝帛缠胡须。陆云见后大笑,不能自已。在此之前,陆云曾穿着丧服上船,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便大笑落水,人们打捞才得以获免。陆云与荀隐素不相识,曾在张华处相会,张华说:“今天相遇,不要老生常谈。”陆云便抬起手说:“云间陆士龙。”荀隐说:“日下荀鸣鹤。”鸣鹤是荀隐的字号。陆云又说:“已开青云见白雉,为何不拉开你的弓,搭上你的箭?”荀隐说:“本以为云龙强壮,却原来是山鹿野麋。兽小弓强,因此发射得慢。”张华捧手大笑。刺史周浚召陆云为从事,并对人说:“陆士龙是当今的颜回。”
陆云造福一方
不久以公府掾的身份当太子舍人,出京补任浚仪县令。该县居于都会要冲,实在难以治理。陆云到任后严肃恭敬,下属不能欺骗他,市场没有两样价格。
有个人被杀,主犯的罪名不成立,陆云拘留死者的妻子,却不审问。十多天后放出去,暗地里让人跟随其后,并对跟随的人说:“她离开不出十里,如有男子等着跟她说话,便把他们捆缚来见。”而后果真如此。一审问这人就服罪,说:“我与这个女人私通,共同谋杀了她丈夫,听说这女的放出来,要跟她讲话,怕离县府近,让人发现,所以远远地等着她。”于是一县称颂他神明。郡守忌妒他的才能,多次谴责他,陆云便辞官。百姓追念他,绘出他的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享受祭祀。
陆云劝谏吴王
不久拜为吴王的郎中令。司马晏在西园大肆营建宅第居室,陆云上书说:“我私下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执政拱手缄默。训导世俗节俭,即位二十六年,没营建什么新的宫室台榭,多次发布诏书,告诫人们不要奢侈。国家的传统,务在遵奉执行,而世俗衰落,家家竞相放纵,渐成波浪,已成风气。虽有严厉的诏书屡次宣布,而奢侈的风俗却更普遍。每次看到诏书,百姓叹息。清河王从前建坟墓时,皇帝亲手写诏书要追述先帝节俭的风教,恳切的情意,传到四海。清河王奉行诏命毁掉已建成的墓宅,四海之内声望显著,众人欣欣然。我以为先帝的遗教一天天衰微,现在同国家一齐崇尚教化,追述前贤遗踪的人,的确在于殿下。首先要重视朴素,然后才可以训正四方;凡是崇饰浮丽的事,应当加以节制,然后才能对上满足天子的意愿,对下符合时人愿望。为臣我才能平凡,承蒙提拔,也想竭力效忠以报答您对我的恩惠,因此不考虑冒犯迕逆,大胆地陈述我的想法。如果我的话有可采纳的,请您三思。”
当时司马晏信任部将,让人复查各位官员的钱帛,陆云又陈说道:“谨见令书,让部将、冯南、司马吴定、给使徐泰等复查各位官员的钱帛。我私下认为圣德光大,光照大国,选拔各位良材任职,百工尽业。中尉该、大农诞都清正廉洁贤淑谨慎,忠于职守,至于他们下属的各位官员,都是州、闾的耿介之士。疏漏过失虽然天天听到,而礼义大事,几乎无大错。现在李咸、冯南、吴定、徐泰这些役卒小厮,并无清正公谨之名、忠于公职之称。大臣所关涉的事,尚不详细,而让李咸等人去督察,然后才相信大臣的清廉,这既不是开国用臣之义,又伤害了殿下你推诚旷达的雅量。即使李咸等人能够尽职,有益于国,甚至功利百倍,而对于多方辅助国家的美德而言,还不如大开相信士人之门更合适。何况所增加的只是苟且安定之利,而让小人用事,大道衰微,这是我感慨的原因。我任大臣之职,职责就是献可行之策,如果有一孔之见,岂敢不尽力规劝。我私下认为应发布命令,停止复察,众事一律交付治书,就能属下大治,人人竭尽臣节了。”
后来陆云入朝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上表让他当清河内史。司马颖将要征讨齐王,让陆云当前锋都督。遇司马冏被杀,转任大将军右司马。司马颖晚年政事衰减,陆云屡次以直言违背旨意。孟玖想让他父亲当邯郸县令,左长史卢志等人都阿谀听从,而陆云执意不肯,说道:“这个县都是公府掾的资格任职,哪有小黄门的父亲任此职呢?”孟玖深怀愤恨。张昌作乱,司马颖上奏让陆云当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去征讨张昌。遇上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才停下来。
陆云惨遭杀害
陆云苏州石刻像
太安二年(西元303年),陆机兵仗后,陆云被牵连入狱。的下属,官员、蔡克、枣嵩等上疏说:“我们听说人君圣明时,臣下尽职说话,只要有所怀疑,没有敢不忙着上诉的。昨日听说陆机延误军期,师徒败绩,依法受刑,无人不说很恰当,这的确足以严肃三军,示威远近,所谓一人被杀,告诫了天下。又听说由于陆机图谋反叛,应该灭族,不了解事情本末的人,没有人不疑惑。在朝中封爵,与众人齐同;在街市行刑,让众人唾弃。只是用刑应怜惜,这是古人所深重的。现在你举义兵,排解国难,四海同心,云合响应,罪人的性命,悬于旬日,太平的日子,旦夕可就。陆机兄弟俩都承蒙提拔,接受重任,不可能背离无极的恩德,去投靠垂死的敌寇;离开泰山般的安定,去投靠累卵般的危险。只是因为陆机计谋肤浅,不能统领群帅,勇敢杀敌,进退之间,事情似乎可疑,所以使圣鉴未能详察事实罢了。用刑诛杀是大事,说陆机有反叛的迹象,应让王粹、牵秀考究审查此事。把事情检验明白,公布于万民,然后再对陆云等进行诛戮,也不算晚。现在的判决,实在太重,如果属实,则足以使天下心悦诚服,如果不实,必然四方离散,所以不可不详审、谨慎。我们的区区之心,不只是替陆云一个人请命,的确也是考虑到这件事有得失的关键存在,所以竭尽愚忠,以防诽谤。”司马颖未采纳。
江统等人再次请求,司马颖犹豫了三天。又说:“从前赵王杀中护军赵浚,赦免了他儿子赵骧,赵骧后来又进攻赵国,就是前车之鉴。”蔡克向司马颖磕头流血,说:“陆云为孟玖所恨,远近无人不知。现在如果杀了陆云,罪行不明,众人将会疑惑,我私意为您遗憾。”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流着泪坚决请求,司马颖同情并有宽宥之意。孟玖扶着司马颖入内室,催他快杀陆云。
陆云死时四十二岁。他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门生和旧官吏迎丧并安葬于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祭祀。陆云所著的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写了《新书》十篇,都在世上流行。
陆云轶事典故
陆云夜谈道学
当初,陆云曾经出游,想逗留寄宿在故人家里,黑夜迷了路,不知路径。忽然望见草丛中
刘亨绘《松江十二俊之陆云》
有亮光,于是向那儿走去。走到一家,便寄宿,见一个少年,风姿优美,一道谈《老子》,言辞深远。天快亮时辞去,走了十几里,到故人家,故人说这几十里内无人居住,陆云才明白。去寻找昨夜寄宿的人家,原来是的坟墓。陆云本不通玄学,从此谈《老子》大有长进。
陆云劝导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此处的清河即指陆云。
陆云人物评价
闵鸿: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张华:①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②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刘勰: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
房玄龄: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圭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千条析理,则电坼霜开;一绪连文,则珠流璧合。其词深而雅,其义博而显,故足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谢应芳:切见晋散骑常侍、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顾元公,相门华裔,文武全才。当时与陆机、陆云并称三俊。王导慕江南之望,张华号南京之奇。以乐道而鼓瑟,能知人之锡炙。平六州之大乱,成一代之奇功。其他勋业,具载晋史。
张溥:士龙与兄称论文章,颇贵清省,妙若文赋,尚嫌绮语未尽。又云作文尚多譬,家猪羊耳,其数四推兄,或云瑰铄、或云高远绝异、或云新声绝曲、要所得意惟清新相接。士衡文成,辄使弟定之不假他人。二陆用心先质后文,重规沓矩,亦不得已而后见耳。哲昆诗匹人称如陈思、白马士龙所传四言偏多,有皇思文诸篇,诵美祁阳,式模大雅;类以卑颂尊非朋旧之体,余篇一致间有至极,使尽其才,即不得为韦侯讽谏仲宣思亲顾高出补王六首,则有余矣。宰治浚仪,善察疑狱,佐相吴王,屡陈谠论,神明之长谏诤之臣,有兼能焉。士衡枉死,遂同陨堕。闻河桥之鼓声哀,华亭之鹤唳,巢覆卵破宜相及也。集中大文虽少,而江汉同名刘彦和谓其布采鲜净,敏於短篇,殆质论欤!!
王世贞:士龙前后为守令,皆著循吏声;然以区区小仁,而欲为颠厦之木,难矣。
陆云文学风格
陆云所作诗颇重藻饰,以短篇见长。为文,清省自然,旨意深雅,语言清新,感情真挚。他主张“文章当贵经绮”。《·才略》称“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
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论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文心雕龙》)。比起乃兄,才华虽不及,但语言要清雅省净。陆云自言“四言五言,非所长,颇能作赋”。今存赋六篇,本人最得意的是《岁暮赋》,其中既有岁月之叹,又有人生感慨,写出乱世、岁暮、游子乡思等复杂心态,可视为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风格上既重辞采,又好模拟,与乃兄风格相近。
陆云存诗并不少,有130多首,其中四言占绝大部分。多为赞颂、应酬,空洞平庸。五言不多,确有一定特色,如《答兄平原诗》、《答张士染诗》,皆朗练鲜净,情感深沉。
《晋书》本传载其所著文章349篇,又撰《新书》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陆云集》12卷;两唐书皆著录有集10卷,已佚。今存辑本有:南宋徐民瞻得遗文10卷,与陆机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其中赋一卷,诗三卷,诔、颂、骚三卷,书启三卷;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陆士龙集》4卷;明万历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陆士龙集》10卷;明代人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陆清河集》2卷;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黄葵校点的《陆云集》。
陆云代表作品
《岁暮赋》
《答兄平原诗》
《赠诗顾彦先》
《与兄平原书》
陆云家庭成员
兄:、、、陆机
女:陆云有二女,名不详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晋书》: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晋书·陆机传》称其兄弟“退居故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陆云集》卷一○《与戴季甫书》之三说:“江南初平,人物失叙,当赖俊彦,弥缝其阙。”《陆云集》卷一○《与杨彦明书》之三:“阶途尚否,通路今塞,令人罔然。”又之六曰:“东人未复有见叙者,公进屈久,恒为邑罔党。”
陆云像取自清代修《江苏吴县陆氏世谱》。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之“西晋王朝对待吴人条”称:“陆机入洛后,犹自称‘蕞尔小臣,邈彼荒域。’(《皇太子宴玄圃诗》)陆云《答张士然诗》亦有‘感念桑梓域,仿佛眼中人’之句,具见自卑情绪与桑梓之感。”
《晋书》: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縗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晋书》: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云:&与此妻通,共杀其夫,闻妻得出,欲与语,惮近县,故远相要候。&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晋书》:寻拜吴王晏郎中令。晏于西园大营第室,云上书曰:&臣窃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国家纂承,务在遵奉,而世俗陵迟,家竞盈溢,渐渍波荡,遂已成风。虽严诏屡宣,而侈俗滋广。每观诏书,众庶叹息。清河王昔起墓宅时,手诏追述先帝节俭之教,恳切之旨,形于四海。清河王毁坏成宅以奉诏命,海内听望,咸用欣然。臣愚以先帝遗教日以陵替,今与国家协崇大化、追阐前踪者,实在殿下。先敦素朴而后可以训正四方;凡在崇丽,一宜节之以制,然后上厌帝心,下允时望。臣以凡才,特蒙拔擢,亦思竭忠效节以报所受之施,是以不虑犯迕,敢陈所怀。如愚臣言有可采,乞垂三省。&
《晋书》:时晏信任部将,使覆察诸官钱帛,云又陈曰:&伏见令书,以部曲将李咸、冯南、司马吴定、给使徐泰等覆校诸官市买钱帛簿。臣愚以圣德龙兴,光有大国,选众官材,庶工肄业。中尉该、大农诞皆清廉淑慎,恪居所司,其下众官,悉州闾一介,疏暗之咎,虽可日闻,至于处义用情,庶无大戾。今咸、南军旅小人,定、泰士卒厮贱,非有清慎素著,忠公足称。大臣所关,犹谓未详,咸等督察,然后得信,既非开国勿用之义,又伤殿下推诚旷荡之量。虽使咸等能尽节益国,而功利百倍,至于光辅国美,犹未若开怀信士之无失。况所益不过姑息之利,而使小人用事,大道陵替,此臣所以慷慨也。臣备位大臣,职在献可,苟有管见,敢不尽规。愚以宜发明令,罢此等覆察,众事一付治书,则大信临下,人思尽节矣。&
《晋书》: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
陆云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晋书》: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闻人主圣明,臣下尽规,苟有所怀,不敢不献。昨闻教以陆机后失军期,师徒败绩,以法加刑,莫不谓当。诚足以肃齐三军,威示远近,所谓一人受戮,天下知诫者也。且闻重教,以机图为反逆,应加族诛,未知本末者,莫不疑惑。夫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惟刑之恤,古人所慎。今明公兴举义兵,以除国难,四海同心,云合响应,罪人之命,悬于漏刻,泰平之期,不旦则夕矣。机兄弟并蒙拔擢,俱受重任,不当背罔极之恩,而向垂亡之寇;去泰山之安,而赴累卵之危也。直以机计虑浅近,不能董摄群帅,致果杀敌,进退之间,事有疑似,故令圣鉴未察其实耳。刑诛事大,言机有反逆之征,宜令王粹、牵秀检校其事。令事验显然,暴之万姓,然后加云等之诛,未足为晚。今此举措,实为太重,得则足令天下情服,失则必使四方心离,不可不令审谛,不可不令详慎。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颖不纳。统等重请,颖迟回者三日。卢志又曰:&昔赵王杀中护军赵浚,赦其子骧,骧诣明公而击赵,即前事也。&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晋书》:初,云尝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从。忽望草中有火光,于是趣之。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
《世说新语》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龟巢稿 卷十三》:《呈长洲县请修顾元公祠堂记》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文献网[引用日期]
悠悠涂可极。别促怨会长。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觞。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神往同逝感。形留悲参商。衔轨若殊迹。牵牛非服箱。
一 我在三川阳。子居五湖阴。山海一何旷。譬彼飞与沈。目想清惠姿。耳存淑媚音。独寐多远念。寤言抚空衿。彼美同怀子。非尔谁为心。 二 悠悠君行迈。茕茕妾独止。山河安可逾。永路隔万里。京师多妖冶。粲粲都人子。雅步袅纤腰。巧笑发皓齿。佳丽良可美。衰贱焉足纪。远蒙眷顾言。衔恩非望始。 三 翩翩飞蓬征。郁郁寒木荣。游止固殊性。浮沈岂一情。隆爱结在昔。信誓贯三灵。秉心金石固。岂从时俗倾。美目逝不顾。纤腰徒盈盈。何用结中款。仰指北辰星。 四 浮海难为水。游林难为观。容色贵及时。朝华忌日晏。皎皎彼姝子。灼灼怀春粲。西城善稚舞。总章饶清弹。鸣簧发丹唇。朱弦绕素腕。轻裾犹电挥。双袂如霞散。华容溢藻幄。哀响入云汉。知音世所希。非君谁能赞。弃置北辰星。问此玄龙焕。时暮复何言。华落理必贱。
云再拜:省诸赋,皆有高言绝典,不可复言。顷有事,复不大快,凡得再三视耳。其未精,仓卒未能为之次第。省《述思赋》,流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复未得为兄赋之最。兄文自为雄,非累日精拔,卒不可得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不审兄呼尔不?《咏德颂》甚复尽美,省之恻然。《扇赋》腹中愈首尾,发头一而不快,言乌云龙见,如有不体。《感逝赋》愈前,恐故当小不?然一至不复灭。《漏赋》可谓清工。兄顿作尔多文,而新奇乃尔,真令人怖,不当复道作文。谨启。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东西晋演义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庚子太康元年五月,却说晋世祖姓司马氏,名炎,字安世,乃河南人。司马昭之子,司马懿之孙也。纂魏陈留王之位,自立为世祖武皇帝,国号大晋,改元太康,都于洛阳。是岁首月,帝以杜预、王浑、王浚三将率水军十五万去伐江东,所向皆克。
浚兵直抵石头,吴主孙皓大惧,面缚舆榇,诣浚军门投降。王浚焚榇受降,遂入建业屯扎。封宫门府库,令人守把,待王浑至。
明日,王浑兵始济江,闻浚已专受纳吴降,先得入城,因此王浑以浚不待己至,先受皓降,意甚愧忿。欲以兵攻浚,当参军何攀谏止之。攀又急来劝浚曰:“足下成此大功,朝廷所闻。奈王将军疾足下专纳吴降,不待其至,心甚有不忿之意,欲将兵来攻足下。昔许由、巢父曾让天子之贵,今世称为大贤。足下何不效之,以是功让与之,岂不美乎?”王浚曰:“市道之人,尚争半钱之利,灭吴大勋,安肯逊彼?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天生德于予,王浑其奈我何?吾不惮之!”何攀又曰:“功既不让,可将吴主孙皓付与王浑,吾与公二人讲和此事,云何?”浚曰:“此言可依。”遂以孙皓付与何攀,攀请吴主皓出军门,同见王浑,浑令人监之,方释此忿。
史说王浚,字士治,乃宏农郡人,家世二千石。浚博览坟典,美容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邻人或谓之太过。浚曰:“吾欲便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州郡辟为河东从事,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不嫁。
邈乃大会佐吏,使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以女妻之。
后除巴郡太守,吴境兵土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示之宽其徭税,迟之产育者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浚至夜,梦悬三刀于其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惊觉,意甚恶之。次日,问从事孚毅,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矣。”后果迁为益州刺史。今伐吴有大功,王浑欲争之。而王浑虽得监孙皓,心终不悦,阴使奸细人备书,令其子王济表浚违诏不受节度。当周浚、何攀谏而不纳。
却说其子王济得父之书,浼有司奏知武帝,请以槛车囚浚。
武帝弗许,命有司以诏书入吴,责浚违诏不受节度。王浚大惊,令人入朝上书曰:臣前被诏,直造秣陵,以十五日至三山。浑屯北岸,遗书邀臣。臣因水军风发,不遑回船,及以日中至秣陵,暮乃得。
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明日还围石头。又索诸军人名定见,臣以为皓已来降,无缘空围石头。又兵人定见,亦非当今之急,不可承用,非敢忽略明制也。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若顾嫌避咎,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武帝览书,知王浑嫉浚功高于己,冒奏朝廷,故不责浚之罪。王浑见武帝不罪王浚,又使人驰书周浚,云浚烧皓宫得宝,私不入朝。又奏,武帝弗听。王浚探知,连忙复遣人上表曰:臣犯上干主,其罪可究。逆忤贵臣,祸在不测。孙皓方图降贡,左右已劫其财物,放火烧宫,臣至,乃救止之。周浚先入皓宫,王浑先登皓舟,及臣后入,乃无席可坐。若有遗宝,则浚、浑已先得之矣。今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更受咎累也。
武帝览表,作置不问。却说杜预与王浑、王浚等既受吴降,领众振旅还京。次日,王浑、杜预、王浚等将同吴主面君。吴主皓拜伏称臣,武帝宣皓上殿,赐绣墩而坐。武帝曰:“朕设此座待卿久矣。”皓曰:“臣在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武帝大笑,设宴待之。封皓为归命侯,以其子孙瑾为中郎将,随降臣宰皆封列职。丞相张悌死节,封其子孙。史臣断之云:《历年图》曰:破虏坚以孤远之兵,决忠愤之志。首犯贼锋,深入洛川,除扫陵寝,有足多者。讨逆策以童子提一旅之众,挥马箠以下江东。耆儒宿将,狼狈失据。开地千里,真英才也。文帝承父兄之业,师友忠贤,以成前志。赤壁之役,决疑定虑,以挥大敌。非明而有勇,能如是乎?奄有荆扬,薄于南海,传祚累世宜矣。侯官、景帝皆明惠敢决,有先世之风。
归命骄愎残虐,深于桀、纣,求欲不亡得乎?
却说王浑、王浚二人因伐吴构怨,不相推伏,互各争功,因是武帝未曾封赏诸将。时王浑表浚违诏不受节度,专擅吴降,宜以加法庶禁。将士知,劝武帝弗从,由是灭吴之勋不有封赏。
王浚自以功大,而为王浑及党与所挫抑,每入朝,奏帝曰:“臣有汗马之劳,而为指鹿之愬却似一无功业矣。臣非敢图赏,所以激发之后将士勇于立勋。”武帝亦不之听。浚不胜忿愤,径出不辞,帝亦容恕之。次日,有司奏王浚违诏,人放纵,宜请付廷尉问罪。武帝不许,命廷尉刘讼校二人事功,讼以王浑为上功,以王浚违诏为中功。帝怒刘讼折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既而,诏增贾充及王浑邑八千户,进浑爵为公,以杜预、王戎皆封县侯,诸将赏赐有差。策告羊枯庙,封其夫人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
至是,王浚每日在家,怨望朝廷。时有浚之外亲,益州都护范通,知其挹意,因谓浚曰:“将军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浚问曰:“何如?愿闻其详。”通曰:“将军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有问者,辄曰:‘圣主之德,群师之力,老夫何功之有哉?’如斯颜子之不伐,龚遂之雅量,何以过之?此蔺生所以屈廉颇也。王浑能无愧乎?安能谮也?”王浚曰:“吾始惩邓艾之事,惧祸及身,不得无言。夫不能遣诸胸中,是吾偏也。”于是王浚愤挹之。其时人亦以浚功重报轻,为之叹息。当博士秦秀上表,论王浚功高枉屈,武帝始迁王浚为镇东大将军,封杜预为襄阳县侯。因此浚大悦,谢恩归第。杜预亦谢恩,辞武帝出镇襄阳。
预到襄阳,以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乃勤于讲武,申严戍守。史说预不跨马,射不穿甲,而用兵制胜,诸将莫及。
  却说晋武帝以为天下平息,四海晏然,聚集文武商议罢州郡武备。大臣山涛谏曰:“州郡之兵留防境患,古来有之,岂宜去也?伏望陛下学古制而获大治,慎先谟以怀永图。”武帝弗听,自主决之。次日出诏,往发州郡,命州郡悉去兵政。其诏曰:昔在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刺史分职,皆为汉氏故事。悉去州郡之兵,大郡置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为例。
时交州牧陶璜见沼,以为不可,亦上言曰:交州东西数千里,不宾属者六万余户,服官役才五千余家。
二州唇齿,惟兵是镇。又宁州诸夷,接据上流,水陆益通。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州郡之兵,宜存卫边城,不可约损。
时山涛极言不宜去州郡武备,帝拒不纳。至永宁以至盗贼蜂起,州郡无备,不能擒制,天下大乱。
初,鲜卑莫护跋始自塞外入居辽西棘城之北,号慕容部。
至孙涉归,迁于辽东之北,内附中国。数从征讨,有功拜大单于。至是始叛,以兵五万寇昌黎,此乃戎乱之始。如涛、璜所言,因此各州郡雪片上表,入朝奏知武帝。武帝大惊,急与群臣计议。颁诏去各州郡,命刺史各兼兵民之政,因是州郡镇之政尤繁重焉。天下不宁,其后诸胡因忿愤,杀害长史,渐为民害。是因此当时都御史郭钦等上疏曰:戎狄强胡,历古为患。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宏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戎有矣。伏望陛下以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渐徙内郡杂胡于边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此万世之长策也。
武帝览之,弗从。曰:“秦始皇时筑墙万里以防胡虏,谁知祸起萧墙之内,不在匈奴之中。今天下一统,谁敢贰叛?”
因谓群臣曰:“朕闻治天下有道在于得人,卿等何如不举贤良、方正有才之士入用,专进迂阔之言?”言讫,命有司发诏往各州郡,命举贤良、方正、才学之士赴选朝用。
颁诏去讫,大臣何曾上言曰:“臣闻广陵华谭有殊节操,好学敏慧。陛下若能用之,国政可定。”武帝曰:“既有此贤,即宣至京中,亲试策之。”于是遣使往广陵,诏华谭至金阶之下。
谭拜舞毕,武帝亲策之。曰:“今四海一统,万里同风。然北有未服之虏,西有丑施之氐,故谋夫未得高枕,边人未获晏然,将何以长泯斯患,混清六合乎?”华谭对曰:“臣闻圣人之临天下也,祖乾纲以流化,顺谷风以兴仁,兼三才以御物,闻四德以招贤。故劳谦日昃,务在择贤俊,义龙跃,帝道以光也。”武帝嘉其对。又策之曰:“舜以二八成功,文、武以多士兴周,夫制化在于得人,而贤才难得。”谭又对曰:“今州郡贡秀孝,台府简贤良,譬南海不少明月之宝,大宛不乏千里之驹也。”武帝悦之,以为郎中,于是罢朝。
  史说淮南袁甫,字公胄,亦好学,以词辨见称。知朝廷招举贤土,及闻中领军上将军何勖重贤纳士,敬往谒之。因言曰:“甫乃驽钝之才,不足以骋千里。百里花封,能为剧耳。久闻将军爱土,吾侪方怀干禄,何不纳之?”勖笑曰:“今子之请,徒欲宰县,反不思为台阁之职,何也?”甫曰:“人各有能,譬缯中之好莫过锦绣,不可以为韬;谷中之美莫过稻粱,不可以为齑。是以贾霸驰名于州郡,而息誉于京邑,廷尉之才,不为三公,自昔然也。”勖闻之大悦,除为松滋令。
时慕宾石珩闻甫能辩,故难问曰:“卿果能辩,乃今寿阳以西何以恒旱?寿阳以东何以恒水?”甫应声答曰:“寿阳以东皆是吴人,夫亡国之音哀而思。鼎足强邦一朝失职,愤怨甚积。积忧成阴,阴积成雨,雨久成水,其域恒水也。寿阳以西皆是中国,新平强吴,美宝皆入。志盈心满,用长欢娱,《公羊》有言:‘鲁嬉悦,故其域旱。京师若能抑强扶弱,先亲后疏,则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矣。’君虽高士,安识此理耶?”
珩因是服其高辩,敏捷胜己,后不复问难。
史说皇甫谥,字安士,安定人,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也。
因承继后叔艾益,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人人咸以为痴。尝出游得瓜果,辄进于后叔母任氏。任氏谓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逾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存道,无以慰我。汝谓瓜果进以为孝乎?”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驽钝之甚耶?修身笃学,汝自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而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担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览典籍百家之言,殆有高士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时举孝廉,郡邑交荐,朝廷亦屡征,皆不应命。而所著诗赋诔诵论难,及撰帝王世纪,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并行于世焉。
  却说北魏之先出自黄帝,黄帝之子昌意,昌意之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此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记事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其裔始均事尧时,逐女魃于弱水。北人赖其勋,舜后命为曰祖厯。三代至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为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南下,是以载籍无闻。积六十七代,至成皇帝,讳毛方,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宣帝南迁大泽,方千百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迁,未行而崩。献皇帝时,有神人言:“此地荒遐,宜徙建都邑。”献帝年老,仍以位授子圣武皇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滩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似马,其声似牛,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
其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传至拓跋诘汾,为人孤弱,诸部各散。
却说北魏圣武,姓拓跋,讳诘汾,曾亲耕于山泽。忽一日,歘见辎軿自天降下。诘汾奔前去观,见一妇人,生得千娇百媚,万种风流,前来相见。谓诘汾曰:“吾乃上界天女,玉帝因见君祖宗积德,敕吾降凡,与君为室。君不嫌丑陋,乃妾之幸耳。”诘汾曰:“蒙天帝赐有姻缘,何德以当之?”言毕,遂与施禄相携手回第,设筵相待。至夜二人成亲,欢会三日。天女辞曰:“吾今请还天宫,不敢久留。吾昔受命于天,只许三日姻缘,今已满足。吾去之后,期年周时,与君后会于前日相见之处,不可遗忘。”言毕,相辞欲行。诘汾不忍相离,因留恋之,而天女化清风不见。
后诘汾自天女归天之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一载。
猛然思起天女临别之言,至是日,依然径入山泽伺候。不霎时,见天女驾五彩祥云,自天下来,抱着一个小儿,近前与诘汾相见。曰:“别来无恙,幸不失信。”以此抱小儿授与诘汾。又曰:“此是君之子,乃当世帝王也,君宜善抚育之。”言毕欲行。诘汾接得小儿,拖住天女曰:“一日夫妻,百夜恩情,自卿归天之后,忘食失寝,要想一会,不能得见。今蒙降临,何忍言去?可同我归第,再叙一夜,明早归天未迟。”天女曰:“此乃天帝之敕,与君姻缘,只能在此遇,岂敢再延?”语终,化清风不见。因是诘汾垂泪,抱着小儿归家恩养,取名“力微”。
黄帝修德上天知,敕降神女为裔妻。
不觉明年产真主,北代从斯作帝畿。
  却说光阴易过,倏尔数年。力微长大一十余岁,容貌奇伟,文才出众,武艺超群。因无舅家,故北代诸部时人谚曰:“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时诘汾发疾而崩,力微痛之,安葬哀毁逾礼。丧事毕,有没鹿回部大人窦宾,闻力微有雄杰之度,召之为部长,自此乃依窦宾为将。
却说西部酋长夷夷,以兵一万扰境,掳掠畜产。窦宾亲领胡兵二万人,出界拒敌。次日,两军相遇,窦宾亲自出战,大骂:“野犬逆贼,何敢侵境!”夷夷见其大骂,忿怒勒起坐下马,抡起手中枪,走奔阵前,更不打话,直取窦宾。宾亦舞大捍刀出迎。两马相交,军器并举,二人战了十合,窦宾气力不加,勒住跨下马,收回手中枪,走回本阵。夷夷赶来,见宾走已远,夷夷就左手拈弓,右手搭箭,望窦宾心后一箭。窦宾听得弓弦一响,急翻身下来躲过,那箭正中马胫,马即死于阵前。
夷夷见宾死了战马,拍马来迫。将及追至,恰力徽领兵到,见宾无马,急以所乘之马与宾骑之。大言曰:“大王急回本阵,小将出迎敌兵。”言毕,以步兵接战。力微以步兵摆开,与夷夷交锋大战,战上三十余合,夷夷抵敌力微不住,骤马奔回本阵,被力微驱兵奋击。夷夷大败,退还本国去讫。力微连追一百余里,方始鸣金收兵回城。
次日,宾聚集诸部大人问曰:“孤昨与夷夷交战,被他射死战马,险些被擒,不知甚人将骏马与我骑之,方得脱此大难。我在乱军之中,杀得头昏眼花,忘记其人,汝等可自白之,我必酬其大功。”是时,力微隐而不言。当左右大人对曰:“前日阵上救大人者,乃拓跋力微也。”窦宾大惊,问力微曰:“孤三问,卿如何不答也?”力微曰:“此大王洪福,诸部之力,小将何功之有?”窦宾大喜曰:“我今将国划半分卿,酬卿大功。”力微固辞曰:“臣食君禄,当尽犬马之力,岂图赏也?”
固推不受。宾愈敬之曰:“子贡辞赏,后人羡之。而卿如此,何以为报耶?”又曰:“吾有爱女金玉公主,不与凡子,今赐与卿为妻,勿得再推。”因是力微从之。选日纳聘礼,就迎公主,过门成亲毕。自此以后,宾甚宠用之,常思报其前勋。
忽一日,谓力微曰:“孤闻韩信据齐不得,张良择地而封。欲委卿以一方,卿谓何地可据,孤即授之。”力微曰:“韩信连百万之众,收四海之地,平秦灭楚,取赵挟燕,功盖天下,名闻古今。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匡扶社稷,扭转乾坤,以三寸之舌,开四百年之基,成汉室之业,皆此二人之力,高祖所谓人杰。臣于大王,无尺寸之功,止一马之力,何敢受其赐也?”宾曰:“富贵二字,世人贪之,恐不得至,卿何固辞?今授卿一所,吾欲南霸天下,欲卿效张良、韩信之立勋,故有是命,卿何却之?”力微曰:“臣见前贤所谓功盖天下者不赏,勇略振主者身危,未尝不思退避。富与贵,人情之所欲,岂不爱之?望大王法尧舜之仁,休效汉祖之疑。臣愿慕二贤之忠,望大王授臣北镇长川,以图霸举。而臣既承半子之分,而思欲随部奉事大王,不舍远离。”宾曰:“男儿所志在功名,别何足惜离?”又曰:“恭敬不如从命,卿可同金玉公主速去镇守长川,就以其地授卿,以为汤沐之邑。”因是封力微为北部大人,命其往镇。于是力微拜辞窦宾,领金玉公主同去长川镇守,收纳亡叛,延揽英雄,招军买马,积草屯粮,由是旧部人马悉来归附。数年之间,军威大振。
谁想光阴迅速,寒暑更迁,不觉窦宾染病将危,乃唤二子窦龙、窦虎至卧前,戒曰:“拓跋力微勇略无双,吾死之后,不可疏慢此人,功多不伐。当以国事见委,勿以常人遇之。”
言讫而卒。龙、虎二人举哀发丧于西陵,窦龙代父领其诸部十万之众。
  当窦龙代父位领众,使人持孝书来报知公主、力微。力微接得孝书,方知岳父窦宾于十月内身故,辟踊恸哭,昏倒于地。
左右急劝曰:“死者不可复生,何苦如是?”力微始拭泪入内,说与公主。公主涕泗交流,命排车马,要同力微回国吊丧。力微急止之曰:“吾观舅舅龙、虎二人,昔尝屡起害我之心,今若归国,恐中其谋。宜先以人打探消息,方可回国。”公主听见其说,犹豫不行。因此打发使人回去,只推力微有疾,不能远行,待瘥可再来补礼。使人得是语,忙回归报知窦龙。
窦龙大怒,乃召窦虎入内,议曰:“力微诈病不来奔丧,必有异志。前日细作人回说,力微在长川招军买马,积草屯粮,今若不除,久则为患。吾欲讨之,恨力不加,汝有何计可以教我?”窦虎曰:“吾有一策,使力微不能脱吾彀中。”龙曰:“有何高计?愿闻其略。”虎曰:“可使人再去长川对力微说,我父亲临死之时,嘱咐我兄弟二人,他死后汝可起军发马去攻取北川,与妹夫力微以作嫁资,却把长川易还我部,此计若何?”龙曰:“北川迢迢,取之不易,此计莫非不可。”虎笑曰:“你道我真个去取北川与他?只以此为名,实欲取长川,教他不作准备。今假说去取北川,必要从长川经过。若过长川,力微必然出来劳军,就问他索钱粮,去到城下,一鼓而擒住了力微,以除吾之后患也。故兵法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龙曰:“此计大妙。”言毕,即遣使人授此意,投长川去见力微。呈上书信,与力微、公主同看。
力微观书讫,对公主说道:“龙、虎二位大舅欲起兵取北川与我为嫁资,要我应付钱粮,犒劳三军。”公主大喜,以为是实。惟力微心中半信半疑,只得打发使人回去,道军马一至城下,准备粮草、牛酒,犒劳三军。
使人去讫。公主曰:“难得兄弟如此好心,代取北川。你可准备粮草、牛酒,犒劳三军。”力微笑曰:“你道窦龙兄弟二人真去代取北川?欲来攻我也。”公主曰:“如何是来攻我也?”力微曰:“龙、虎二人自讨死耳!这等计策瞒小儿也瞒不过。”公主再问:“如何是计?”力微曰:“乃是投饵钓鱼之计也。虚取北川,实欲来害我也。只等我与公主出城劳军,就势拿下杀之,攻我无备也。”公主曰:“二贼不念我同胞共乳,要来谋害,如之奈何?”力微曰:“公主宽心,收拾窝弓擒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只等二人前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言讫,唤北部王才至曰:“你可持书去见那窦龙兄弟,说道我闻知二位舅舅起兵代取北川,心中大悦,难得二位舅舅如此好心,称谢不荆今准备牛酒、粮草整齐,专待军马来到,与公主出城迎接。”王才领其言语及书信,忙来没鹿回部,即入宫内,呈上书信,具说力微之言与龙、虎二人。二人听讫,大喜,王才即时告辞,归长川报知力微。力微又唤大将于龙来听了计策,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自作准备。
龙虎决策取长川,神元先知第一筹。
贪图香饵钓鳞鲤,谁想翻身入浪游。
  却说窦龙二人得力微回书,抚掌大笑曰:“你原来今番中吾计策也。”即时遣甘宇为先锋,自与徐丁为二队,凌蒙为后队,共计五万,水陆并进,望长川进发。龙与虎二人自在船上,时复欢笑,将谓力微中计。迤逦而行,前军已至川口,龙、虎叫问:“前面有人迎接否?”人报力微令王苻来见。窦龙唤王苻入船中,问:“劳军如何?”王苻曰:“主公皆准备停当,但钱粮陆续起运。”龙曰:“驸马何在?”苻曰:“在长川城门外相待,与大王把盏。”龙、虎曰:“今为汝家事,劳军之礼,休得轻意。”王苻领了言语,先回去了。
窦虎将战船密密排于河上,依次而进。看看至林安,并不曾见有一只船,又无人迎接,河面上静荡荡的。忽哨船回报,长川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个人影。窦龙二人并牵战马,亲自上岸跨马,带徐盯甘宇一班儿军官,并虎贲千余人,径往长川。来到城边,不见动静。窦龙二人乃勒住马,令前军大叫城上守门军将曰:“谁在城上?今有没鹿回部窦龙二位大王亲自在此,请汝主驸马相见。”忽一声梆子响,白旗倒处,二面红旗竖起,城上军人一齐排立刀枪。敌楼上于龙出曰:“大王此行,端的取北川如何?”窦龙等曰:“吾替汝王取北川相赠,以为嫁奁之资。”于龙曰:“吾主人已知大王投饵钓鳞之计,故使吾等安排军马守城,大王休来。”窦龙闻知,勒马便回。探马报曰:“四路皆有埋伏,军马一齐杀到。关明从河陵杀来;张因从岂居杀来;黄由从河安杀来;魏正从长川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振十余里,皆言要捉二位大王。”窦龙二人大惊,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得扶起上马。
时四面军马杀将拢来,龙、虎忙率军马拼死杀出,那里冲突得出?四面军马拥至,将龙、虎二人杀讫,余兵无主,各自溃去。
力微方始退阵鸣金,收军入城。是日,于龙、张因二人献窦龙兄弟首级,力微令人收拾尸首,一同葬于城东十五里地内。
当力微既诛了窦龙兄弟,乃议招军,招其部众。其诸部大人悉引众前来降顺,因此得控弦之士二十余万人。次日,诸部大人商议,尊拓跋力微为神元皇帝,总统部众,大封功臣。至是,知定襄之盛乐有天子之气,乃引诸部大人复迁都于盛乐城。始起觊觎中原之志,因遣太子沙漠汗入中原奉贡,就使观中原风土如何,意欲吞并。
沙漠汗领父命,带名马珠玉来中国。不数月,来到京都,以金宝骏马朝见晋武帝。武帝大悦,受其贡礼,乃留沙漠汗在洛阳太学中读书。居岁余,沙漠汗思归,乃上殿奏曰:“父母在,不远游,游些有方。臣父母春秋已高,乞回奉养。”武帝闻奏,欲令人送其归国。当大臣卫瓘奏曰:“沙漠汗资质雄异,不可遣归,恐为后患。今若放他回去,正如龙归大海,虎入深山,将不可服矣;不如留之,使以金帛赂其国中诸部大人,令其间谍神元,使彼父子不亲,弃之不取,此乃中华之福,不然贻患后世矣。”武帝犹豫。沙漠汗来,屡上表要还。武帝沉吟,欲不放其归,匈奴方强,恐其扰境;欲放其还,恐其有异。见沙漠汗辞表情切,只得多以金帛赐之,用十分恩义结之,遣人护送其还。当沙漠太子得圣旨准放其还,即忙入朝拜辞武帝,次早登程。
行数月,来至阴馆城。先遣人入国,报父神元。神元设位。
近臣奏曰:“太子沙漠汗先年入贡中国,观觇虚实,今差人来报回国,已至阴馆。”神元大喜曰:“既太子归国,诸部大人可去阴馆迎接。”诸部大人即出,以酒馔来阴馆迎接。参拜太子讫,各以酒把盏,酒至半酣,沙漠汗仰视空中,忽有一只飞鸟。其时沙漠汗在中国,带得弹子在袖中,便以左手拈弓,右手搭弹,望空中一放,正中飞鸟颈子上,死落在地。时匈奴诸部大人不识弹子,又不见羽箭,以为沙漠汗空弓射得鸟落。诸部大人俱各大惊,皆以为神。密相谓曰:“今太子入中国,被服同南,更兼有此奇术,射不用箭,他日神元万岁后,太子统国,必然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亦难保善终矣。不如先走入朝,奏知万岁,说太子今回国,臣等观动静,必有贰意。更兼学得有奇术,空弓射落飞鸟。又带南人而还,臣恐太子篡位争权,变易旧俗,国不得安。”诸部大人计议已定,就辞太子沙漠汗,先驰还内,以前所议之计,奏知神元。神元大惊曰:“既如此,当如之何?”诸部大人奏曰:“圣上更有贤子,不若除之,免其后患。陛下不纳臣盲,诸部各散。”神元无奈,因言当即除之。
于是,诸部大人矫神元诏出朝,将太子沙漠汗执下,暴其罪曰:“太子沙漠汗奉晋数年,不思还国事亲,今反带南人而归,必有叛心,此乃大不孝也。今封鸩酒一壶,黄罗五尺,宝剑一口,命其自荆”沙漠汗听见其诏,大哭一场,乃饮鸩酒而亡,因此沙漠汗被害。神元悔之,乃命收葬,谥曰文皇帝。
  却说中国吴中大旱,连月不雨,百姓屡祈未应。史说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踈广之后。王莽末,广曾祖盂达避难,自东海定居沙鹿山南,因去踈之足,遂改姓束焉。束皙博学多闻,少有德行,远近皆知。时值天早无雨,百姓相谓曰:“吾闻仁德动天,致诚感应。今闻此处束广微先生仁闻州里,德播日新,不如请其求雨,天必有济。”众耆曰:“然!”因是百姓来请束皙祈雨,皙欣然从命。斋戒沐浴,祷告上天。须臾,天即下雨,三日不息,万物回生。由是百姓感之,乃作歌歌之曰:束先生,通神明,祷天三日雨零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酬之,愿束长生。
束皙自此朝野知名。武帝闻知,擢为著作郎。
时武帝朝会群臣,问中郎挚虞曰:“三日曲水之义,卿知之乎?与朕言之。”虞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三生三女,三日俱亡,时人以为怪,乃招携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泛觞,其义起于此也。”武帝曰:“必如卿之所议,便非嘉事。”时皙在侧,因进曰:“虞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言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泛波。’又秦昭王置酒河曲,见金人捧水心之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诸侯。’因此立为曲水。二汉相缘,皆为盛集流至今也,何得以三月生女即死之义耶?”武帝大悦,曰:“卿才果有大过人者。”就以皙为尚书郎,赐皙黄金五十斛。皙谢恩而退。
  辛丑太康二年三月,武帝诏选吴孙皓宫人五千入宫内,朝夕淫乐游宴,怠于政事。其掖庭殆将万人,卫从常乘羊车,恣其羊车之所至,便宴寝其宫。其时武帝既乘羊车游寝宫庭,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入宫。于是后宫乱宠,无次序矣。
却说皇后杨氏,其父杨骏,字文长,宏农人也。官拜车骑将军。时武帝以后宠,封杨骏为临晋侯。当中书令褚碧与尚书郎郭弈等谏之曰:“夫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后妃所以供粢盛,宏内教也。今后父杨骏,虽有国戚之尊,却无汗马之劳,安可封侯?”二人因上表称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恐乱天下之始。武帝怒而不听,益宠杨骏。于是,杨骏势倾天下,任意横行。
却说武帝自太康以后,天下无事,不复留心万机,惟耽酒色,请谒公行。杨骏与弟杨珧、杨济势倾朝野,公卿大夫无有不惮之者,故时人号为“三杨”。时太尉何曾因朝回第,谓诸子弟曰:“今皇上以吾为太尉,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辈可以免。”指诸孙曰:“此属必及于难矣。”
壬寅太康五年,武帝设朝,君臣礼毕。武帝问司录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卿实言之。”毅曰:“桓、灵似陛下耳。”武帝曰:“朕何至于此?”毅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今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是时武帝卖官,钱入宫,故毅言之。当武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故为胜之耳。”因赐毅金二十斤。
时毅纠劾豪贵,无所顾忌,人皆惮之。
  史说石祟,字季伦,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少敏慧,勇而有谋。其父石苞临终分财与诸子,独少与崇。其母以为言:“何不均分,使崇少也?”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及其年长二十,为修武令,有能名,迁为阳城太守。因伐吴有功,封为安阳乡侯,累迁侍中。武帝以崇功臣之子,有干才,深器重之,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石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时,私与从人劫远使商客,以致大富,因此不资久之,后拜为太仆,因出镇下邳。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饯送者倾都畅饮于此,故号为“金谷园”。是岁,武帝又拜崇为卫尉。崇家中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锦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眩庖膳穷水陆之珍,富盖天下,无有贰也。
时后将军王恺,乃文明皇后之弟也,家中亦大富,爱于射竞,以奢侈相高。一日,武帝设朝罢,退出外殿。石崇、王恺二人俱各夸诞,王恺说:“我家中以饴饫釜”;石崇说:“我家以蜡代薪”。这边道多,那边道胜。众僚友因谓二人曰:“口说无凭,做出便见。公二家休在此争论,凡家中有甚奇异珍宝,请出相斗,方见高下。”当王恺使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石崇使人作锦步障五十里;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僚友见崇胜恺,俱称羡不已。武帝闻王恺与石崇斗宝,乃宣恺入,取珊瑚树高二尺者赐恺。恺大喜,拜谢出内,即以珊瑚示石崇。
石祟接过看了,以铁如意击碎。王恺大怒曰:“你无此宝,故打碎,欲与相妒。”崇大笑曰:“君不足为恨,吾自偿之。”
乃使人取珊瑚树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耀目,以示王恺,因以赔恺。僚友劝和,各回第讫。当司马傅咸上书于武帝曰:先王之治天下,食肉衣帛者有制,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简也;今土广人稀而民不足,由于奢也。欲时人崇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无以穷极矣。
帝览,谓咸曰:“王、石自相射竞,何干兴废,卿何多言耶?”弗听傅咸之谏。
却说尚书张华,先因伐吴都督幽州军事,以文学才识名重一时,论者皆谓宜为三公。荀勖、冯紞以伐吴之谋,深嫉之。
先时,武帝知张华才能,故使人问华,谁可托后事者。华曰:“以明德至亲,莫如齐王。”及此,武帝使人征之,齐王忤旨不至。帝思华能,欲征张华。苟勖、冯紞忌华所能,因而谮华于帝曰:“张华督幽州,抚循夷夏,誉望益振。而华参朝政,恐有钟会之变也。钟会之反,颇由太祖。今陛下征华亦然。”
武帝变色曰:“卿是何言耶?”紞惊,即免冠言曰:“善御者必知其辔缓急之宜,故汉高八王以宠过夷灭;光武诸将由抑损克终,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异也,盖抑裁予夺使之然耳。会才智有限而太祖夸奖无极,使会自谓算无遗策,功在不赏,遂构凶逆耳。向令录其小能,节以大礼,则乱心无由生矣。”帝曰:“然!”紞稽首曰:“陛下既然臣之言,宜思坚冰之渐,勿使如会之徒复致倾覆。”帝曰:“当今岂复有如钟会之徒?”因屏左右而言曰:“陛下谋画之臣著大功于天下太平,总戎马之任者,皆在圣虑矣。”帝默然。由是不征张华,征齐王司马牧入朝。齐王牧入朝用事,德望日拢荀勖、冯紞、杨珧皆忌之。因设朝罢、紞谮于武帝曰:“齐王攸私结群党,恐不利于社稷。”帝曰:“齐王乃先帝之所亲信,故朕委之以朝政,岂有异心耶?卿勿多言。”紞曰:“陛下不信,诏诸侯之国,宜从亲者使,齐王独留京师,可乎?”勖又曰:“百僚皆归心齐王,陛下试诏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验矣。”
武帝始以为然。次日,乃以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令其归国。国公王浑入朝上书曰:窃见齐王司马攸至亲盛德,宜赞朝政。今出之国,假以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恐非陛下追述先帝、太后待攸之宿意也。若以同姓处之太厚,则有吴、楚逆乱之谋,汉之吕、霍、王氏皆窃人也。历观古事,轻重所在,无不为害,唯当任正道而求忠良耳。若以智计猜嫌,虽亲见疑,疏者庸可保乎?
武帝不听。扶风王骏、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琇、待中王济、甄德皆入切谏,帝亦不听。王济与甄德见帝不听,又使其妻公主俱入宫,涕泣曰:“今使齐王归国,莫非内有小人献佞?且齐王国之至亲而不可信,况他人乎?望陛下留齐王,乃国家之幸。”因再四请帝留齐王攸。武帝大怒,出谓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遣妇人来生哭耶!”乃出甄德、王济。时李熹见武帝出济、德二人,亦以年老逊位,后卒于家焉。
太康四年正月,武帝设朝,命太常议崇锡齐王礼物,博土庾剪、秦秀等因上言曰:“考之古礼,三公无职,坐而论道,不闻以方任婴之。惟宣王救急朝夕,然后命召穆公征淮夷,故其诗曰:‘徐方不回,王曰旋归。’但宰相不得久在外也。今天下已定,六合为家,将数延之三事,与论太平之基,而更出之,违旧章矣。望陛下诏齐王归朝,天下幸甚。”武帝弗听。
当祭酒曹志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室之衰,其可待矣。”乃上章极谏曰:古之夹辅王室,同姓则周公,异姓则太公,皆身居朝廷,五世反葬。及其衰也,虽有五霸代兴,岂与周、召之治同日而论哉!自羲皇以来,岂一姓所能独有?当推至公之心,与天下共其利害,乃能享国长久。是以秦、魏才得没世,而周、汉亲疏为用,此前事之明验也。志以为当如博士所议,诏宣齐王回朝,则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武帝览表,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且博士不答所问,而答所不问,横造异论也。”遂免曹志官,其余皆赴廷尉问罪。廷尉刘诵奏旉等大不敬,法当弃市。帝从之。
尚书夏侯骏见帝曰:“官立八座,正为此时,博士不当加罪。”
帝始回心,独以骏议留中七日,乃诏旉等七人免死除名,命齐王攸备物典策,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黄钺朝车,乘舆之副从焉。却说齐王攸既被荀勖、冯紞之谗,不得预政,在外愤怨发病,使人奏武帝,乞往守太后之陵寝。武帝不许。齐王病剧,武帝遣御医诊视。御医将行,勖等阴嘱曰:“汝去视齐王疾,不可下药,只便回来。主上问你时,只说无疾。”御医应诺,及去诊视脉息,病将危笃,不肯下药。诊罢复旨,皆言无疾,帝亦不深问。当河南尹尚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但有德望者少。齐王卧居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也。依臣之愚见,可诏还京。”武帝不纳,尚雄愤恚而卒。齐王攸疾转笃,帝犹遣人催其上道,至是呕血而薨。其子司马冏发丧而归,武帝与百官亲临吊丧。司马冏号踊陈诉御医诳言父疾无恙,不肯下药,致误身死。武帝大怒,即命武士收御医,诛于市曹,以其首级祭之。初,武帝爱齐王攸甚笃,为苟勖、冯琇所构,欲为身后之虑,故出之。及其薨,帝哀痛不已。冯紞侍侧曰:“齐王名过其实,天下归之。今自薨,是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
帝收泪而止。按齐王攸举动以礼,鲜有过失,武帝敬惮之,每引同处,必择言而后发,因此朝野重之。
  乙巳太康六年初,陈群奏帝,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之官,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诠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百官。行之渐久,中正或非其人,好弊日滋。太尉刘毅入朝上疏曰:今陛下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公无考校之资,私无告奸之忌,因心百态,营求万端,廉让之风灭,争讼之俗成,窃为天朝耻之。中正之设,损政有八:高下遂强弱,是非随兴衰。一人之身,旬日异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重其任而轻其人,使驳论横于州里,嫌隙结于大臣,二也;优劣异地,首尾倒置,三也;禁人诉讼,使受枉不获上闻,四也;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五也;抑功实而隆虚名,长浮华而废考绩,六也;不问才之所宜,而但第为九品,七也;各任爱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锐人事,八也。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臣愚以为宜罢中正面除九品,摒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也。
晋武帝览之,大悦。虽善其言,终不能改也。
却说侍中王济因谏武帝宜亲齐王之事,免官久之。今齐王已薨,武帝因谓何峤曰:“我将骂王济而后官之,何如?”峤曰:“王济俊爽,恐不可屈。”武帝使人宣至,责让之曰:“卿知愧否?”王济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愧之。他人能令亲者疏,臣不能令亲者疏,以此愧陛下耳。”武帝默然泪下,以王济为侍中。
却说齐王攸死,天咎屡见:河南荆扬大水;八月朔日食;冬,慕容廆兵五万寇辽西,辽西郡守章明以兵拒战败死,失去州郡。太庙殿陷,星陨如雨。或者以为齐王死屈,故有是变。
慕容廆既寇辽西,武帝甚忧之。群臣奏宜下诏招安,封其为鲜卑都督,则彼自降。武帝从之,使使捧诏往辽西,令东夷校尉以节封慕容廆为鲜卑都督,令来降。使人领诏,入辽西,见东夷校尉何龛,使人以书通知慕容廆。廆大悦,即以士大夫礼巾衣诣府门降何龛。龛恐其诈,乃严军以见之,廆即出,乃改服戎衣而入。左右问其故,廆曰:“主人不以礼待客,客何为哉?”龛闻,甚惭焉。于是,龛持节,开诏读之。廆跪听宣讫,谢恩而起。于是廆降晋,受鲜卑都督印绶,收兵徙居徒河西山去讫。
却说武帝极意声色,遂致成疾。时杨骏秉权,忌诸王有变,心生一计,密奏帝曰:“陛下龙体不安,自是主弱臣强,倘不豫,何以制之?宜封建诸王,都督各镇,此万全之计也。”帝从之,以汝南王司马亮为大司马,都督豫州诸军事,使镇许昌;又徙皇子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使其都督关中;以司马玮为楚王,使其都督荆州;以司马允为淮南王,使其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并假节,令其归国,非宜唤不许入朝。又立皇子司马义为长沙王;立司马颖为CD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
武帝以才人谢玖赐太子司马衷,衷纳之,生皇孙司马通。
年五岁,宫中曾夜失火,武帝大惊,登楼以望。时皇孙司马遹乃牵武帝裾入,暗中而言曰:“暮火仓卒,宜避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武帝闻言,由是奇之。次日,武帝领皇孙司马遹观豕牢,遹言于武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谷?”武帝嘉其说,遂使烹之。因抚其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儿当兴我家。”次日早朝,会武帝谓群臣曰:“朕皇孙司马遹聪敏非常,前观失火之戒,后上烹豕之言,好似吾太祖宣帝之才也。朕观太子不才,意欲废之。今见皇孙如此明慧,故不易之。”于是群臣上贺,皆称万岁。
武帝乃大会群臣于凌云台。尚书卫瓘知太子司马衷庸才,不堪政事,每欲陈启废之事,未敢发言。因此朝会佯醉,入跪武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武帝曰:“卿所言何耶?”欲言而止者三,乃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武帝意悟,因谬曰:“卿真大醉。”于是瓘不敢复言,而武帝了然在心,乃闷闷归宫,密谓皇后杨氏曰:“今太子不堪大统,此事若何?”
杨后对曰:“古来神器立嫡以长,不问贤愚,岂可动乎?”时武帝疾甚,知太子不才,然恃皇孙司马遹明敏,故无废立之心。
先用王祐谋,以太子母弟柬、玮、允,分镇要害。又恐杨氏之逼,以王祐为北军中侯,典禁兵。又与皇孙遹高选僚佐,以散骑常侍刘寔志行清素,命为之傅,以辅皇孙。又封宗室数人。
淮南相刘颂疏曰:
陛下以法禁素宽,未可遽革。然矫时救弊,亦宜以渐。譬犹行舟,维不横截迅流,当渐靡而往,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
臣闻为社稷计,莫如封建亲贤。然宜审量事势,使诸侯率义而行者,其力足以维持京邑;包藏祸心者,其势不足以有为。陛下宜与通达古今之士共筹之。周之诸侯有罪,身诛而国存;汉之诸侯有罪,或无子者,国随以亡。今宜反汉循周,则下固而上安矣。天下至大,万事至众,是以圣王执要于上,委务于下,非恶劳而好逸,诚以政体宜然也。夫以居事别能否,甚难也;以成败论功罪,甚易也。今陛下精于进始而略于考终,此政之所以未善也。人主诚能居大执要,考功罪于成败之后,则上下各得其所安矣。古者六卿分职,冢宰为正。自汉氏以来,凡列、执事,丞相都总。今尚书制断,诸卿奉成,于古制为太重,使出家事付外寺,使得专之。尚书统领纲纪,岁终考功,校簿而行赏罚,斯亦可矣。今动皆受成于上,故上之所失,不得复以罪下。岁终事功不建,不知所责也。夫细故谬妄,人情之所必有,而悉苛以法,则朝野无完人矣。近世为监司者,类大纲不振,而微纤必举,尽由畏避豪强而又惧职事之旷,则谨密纲以罗微,使奏效相接,状似尽公,实则挠法。是以圣主不善碎密之案,必责凶猾之奏,则政之奸自然擒矣。夫创业之勋在于立教定制,使遗风系人心,余烈匡幼弱,后世凭之,虽昏犹明,虽愚若智,乃足尚也。至夫修饰官署,凡诸作役,此将来所不须于陛下而自能者也。今动所不须,以伤所凭,窃以为过矣。
  庚戌永熙元年四月,晋武帝卧疾将笃,遂诏车骑将军杨骏入宫内卧所。武帝曰:“朕今不豫,以皇太子顾托于公。公宜念朕椒房之亲,殚心尽力,辅佐皇子。”骏曰:“陛下善保龙体,以重天下之望,臣敢不效忠贞之节而报今日殊遇之恩?”
帝又谓近臣曰:“卿等各怀忠义之心,以上政治之方,辅佐皇储,惟望始终如一。”言讫而崩。太子与诸大臣俱各涕泪。次早举哀,停梓富于别殿。武帝崩时年五十五岁,庙号世祖,在位二十五年。改元者三:泰始十年,咸宁五年,太康十年。
史说武帝善谋能断大事,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武帝乃励以恭俭。有司曾奏御牛青丝纼断,重费民财,武帝即下诏,命以青麻代之。至平吴之后,天下晏然,遂怠于政事,耽于酒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公行矣。
却说武帝既崩,杨骏与大臣举哀发丧。丧事已毕,以武帝榇柩殡于峻阳陵,乃立太子司马衷为孝惠皇帝,改元永康元年。
惠帝既即大位,以杨骏为太傅,总摄朝政,于是百官咸听骏命。
惠帝又以贾氏南风为皇后,以才人谢玖为太妃,以其子司马遹为皇太子,其余大臣俱各加赠封赏。
  史说孝惠帝乃世祖武皇帝之长子,名衷,字正度。在位十七年,后因中毒而崩。
却说武帝疾笃时,杨骏独侍禁中,人臣皆不得在武帝左右。
骏因以私意改易,要尽树其心腹。武帝少间,正色谓杨骏曰:“何得便尔?”时汝南王司马亮尚未之国,武帝知之,令作诏以司马亮与杨骏同辅政事,且欲择朝士有名望者佐之。会武帝复迷乱,皇后杨氏奏以杨骏辅政,不能言,帝颔之。皇后使召华廙、何劭等作诏,授骏太尉都督诸军,录尚书事。骏受诏,仍趣汝南王司马亮赴镇。武帝少苏,又伺:“汝南王来未?”
左右言未至,遂崩。既而太子衷即位,骏入居太极殿,拥虎贲百人自卫。及汝南王亮得知帝崩,不敢临丧,乃哭于大司马门外,使人上表求葬帝讫,方行往镇。骏恐其有变,密使人以兵图之。亮探知,乃星夜以兵驰赴许昌去讫,始获免其难。
五月,杨骏自知素无美望,欲普进封爵以求媚于众,奏帝,诏增群臣爵位有差。将军傅咸谓骏曰:“未有帝王始崩而臣下论功者也,于理有所不可。”骏不从,诏中外群臣各增位赐爵有差,复租调一年。散骑侍郎何攀言曰:“帝正位东宫二十余年,今承大业而颁赏行爵,优于革命之初,轻重不伦。且大晋卜世无穷,制当垂后,若有爵必进,则数世之后,莫非公卿矣,无乃不可乎?”骏不从。自以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以听。当傅咸谓骏曰:“谅闇不行久矣。今上谦冲委政于公,而天下不以为善,惧明公未易当也。周公大圣,犹致流言,况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进退之宜,明公当审之。”杨骏不从。杨济闻知,遗傅咸书曰:“谚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傅咸回书曰:
卫公有言,酒色杀人,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
而逆畏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中笃,而欲以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悾悾忠益,而反见怨疾乎?
济得书默然。
却说杨骏见贾后险悍,多权略,忌之。乃以外甥段广管机密,张劭典禁兵,凡有诏命,与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得行之。时冯翊太守孙楚谓骏曰:“明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而不与宗室共参万机,祸至无日矣。”骏亦不从。骏姑子宏训、少府蒯钦数以直言犯骏,人为之惧。钦曰:“杨文长虽暗,犹知人无罪不可杀,不过疏我,我得疏乃可以免,不然与俱族矣。”杨骏闻东部王彰贤,使人往匈奴辟王彰为司马。使人去,王彰闻知乃逃,不受。其友怪而问之,彰曰:“自古一姓二后,鲜有不败。况杨太傅昵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自恣乎?吾逾海以避之犹恐及祸,奈何应其辟乎?且武帝不为社稷大计,嗣子既不克负荷,受遗复非其人,天下之乱可立待也。”
八月,广陵王司马遹既立为太子。帝以何劭、裴循、王戎、张华、杨济、和峤为师保。
惠帝初为太子时,和峤曾言于武帝曰:“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武帝不则声。后又与荀勖同侍武帝。武帝曰:“太子近进,卿可俱诣之。”峤、勖二人去谒,太子无有经国之言,惟自乐而已。二人即还见武帝。荀勖曰:“今太子明识雅度。”峤曰:“太子圣质如前。”武帝不悦而起。及是,以和峤为少保,从太子遹入朝。贾后在帘内,使惠帝问之曰:“臣昔谓朕不了家事,今定如何?”峤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是言,言之不效,国之福也,何必曰更?”
  辛亥元康元年。却说皇后贾氏。讳南风,平阳贾充之女也。
初,武帝立惠帝为太子时,欲取卫瓘女为太妃,因元后纳贾、郭、霍亲党之说,欲婚贾氏南风。武帝谓元后曰:“卫公之女有五可,贾公之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元后固请婚贾氏,又使荀勖、周顗于帝前称其美,武帝乃定婚贾氏。泰始八年,拜为太子妃。
贾氏既为妃,心性妒忌,多权诈,太子畏而忌之,因此嫔御罕有进幸者。而贾氏性酷虐,尝手杀宫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之坠地。武帝闻知,欲废之。杨太后救之曰:“贾公屡有大勋于社稷,岂可以其女妒而忘之耶?”始得不废。后太后数劝贾氏。贾且不知其助己,反以为恨,至是不以妇道事太后。
惠帝既即位,乃立为皇后。因不知太后向之救己助己,又衔其戒劝之言,事太后愈无礼。而**放恣,与太医程据等乱,彰内外。使宦竖以箱柜装少年入内,同寝处有不中意者,害之。
不日,洛阳有盗尉部小吏生得端丽,一向厮役,褴楼垢秽。忽一日,容仪光彩,鲜衣艳服,众吏咸疑其为窃来,暗以告尉部。
尉部亦疑而讯之,小吏曰:“非故为盗也。月前夜行,逢一老妪,云其家有女病甚,术者曰:‘须得城南少年压之方瘥。’欲烦一行,自当重报,乃随而去。上车下帷,纳簏箱中。觉行十余里,过六七重门限,启簏而出。见楼阁壮丽,胜似天宫。问此为何处?答云是天上。即以香汤沐浴,出鲜艳衣服与吾更换,珍肴美食,恣其饮食。少须,引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形短,面青黑色,眉有赘瘤,与共寝处,欢宴数夕,临行以此服相赠,仍纳簏车而出。所遇如此,安敢为盗?”尉部听毕,知是贾后,乃笑而遣之。盖贾后常以此计载人入宫,不中意而死者甚多。独此小吏,贾后爱之,得全而出。由是漏泄,洛阳城内人尽知之。
贾后性凶悍,多权略。每惠帝临朝,贾后必在珠帘后坐。
若大臣所奏政事,贾后不待惠帝听断,即干预之。当太傅杨骏入请曰:“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今陛下春秋正当,政治多能,安用垂帘忧乱治体,宜速还宫。”贾后闻之,羞惭满面,低首入宫。虽不答话,心甚怅恨,寻思变怒,欲杀杨骏,奈无计可施。时殿中中郎将盂观、李肇二人,当初杨骏面辱,心甚恶之。
及闻贾后与骏构怨,因见黄门董猛,一同入宫,献谋诛骏。贾后大悦,问曰:“卿等以何计可诛老贼?”观、肇曰:“臣有一计可杀杨骏老贼。”猛曰:“不然。满朝皆其心腹,不可与谋。娘娘宜使人持书报楚王司马玮,令其以兵外应,方可诛得;不然,反启内乱。”贾后曰:“然!”于是贾后遣孟观以书来见楚王司马玮,曰:“吾亦恨老贼久矣,必须吾自以兵入朝,方可行事。”观曰:“请殿下以兵屯于城外,以待内应。即行,臣先入宫报与娘娘,娘娘使人来迎。”
却说孟观回宫,报知楚王应允以兵屯司马门外,以待内应一事。贾后曰:“此事甚善,卿等宜密启帝,称骏谋反,请速下诏收之。若更迟延,早晚祸生。待帝应允,颁诏,卿等以禁兵讨之,则杨骏可诛矣。”孟观等领懿旨,出内殿。待帝退朝,入宫,孟观奏帝曰:“杨骏谋反,欲夺位,陛下宜早图之,不然臣等亦难讨乱。”惠帝曰:“汝何得出是言?”观曰:“臣知多日矣,不得不冒死上闻,望陛下火速降诏,委臣等与楚王讨之,缓则必变。”惠帝方始大惊,骂曰:“老贼欲效王莽!”
因此即命黄门董猛草诏,诬杨骏谋反,命东安公司马繇率殿中四百人,及楚王司马玮入朝共孟观等讨之。孟观得诏,出迎楚王玮入屯司马门,又以诏召东安公繇入内,领禁中四百人埋伏。
计策安排已定,俱各以兵埋伏。
次日,孟观入宫,见贾后说:“计成,必须娘娘矫圣上手诏,去宣杨骏入内,执而诛之。然后,臣等以兵夷其三族。”
贾后大喜,即矫惠帝手诏,使人持去宣扬骏入议军国大事。使人持诏至杨骏府中,说圣上在宫内诏太傅入宫,共议军国大事。
骏闻诏欲往,其弟杨济、杨珧止之曰:“前日吾兄面抑贾后,今日无事宣入内宫,必有诈谋,切不可去,去必有患。待来日大朝,兄可与弟告老休致,免累三族矣。”杨骏曰:“帝现有诏在此,有何患焉?若内有变,皇太后必有密旨,何故虑之?”
杨济等曰:“交构已成,尚欲入宫,何不早决?”杨骏始悟,即召官属至,曰:“吾尽忠报国,念日圣上在宫内有手诏,召我入宫,同议军国大事,吾二弟济、珧以为诈,故求一决耳。”
当主簿朱振曰:“吾揣楚王玮无故入朝,必有谋明公之心,此定是阉竖为后谋,不利于明公。为今之计,宜速烧云龙门以胁之,索造事者首,引外营兵拥皇太子入宫,取奸人,殿内震恐,必斩送之,不然,无以免难矣。”
杨骏素性怯懦,不决,乃曰:“魏明帝所造云龙门,功费甚大,奈何烧之?”正犹豫,皇太后杨氏在宫闻知,急自作书,令人射出城外,曰:“有人救得杨太傅者千金,赏万户侯。”
当被贾后宫中人拾得,将来呈于贾后。贾后因宣言太后同杨骏谋反,即令孟观催东安公以殿中兵出,以火烧杨骏公府。杨骏大惊,逃入于厩中,被兵拥入就杀之。遂收杨济、杨珧及张劭、段广等人,皆夷三族。珧临刑,告东安公繇曰:“吾昔有表,收在石函,可问张华。”繇不听,叱左右斩之。
  当有人进宫中来报知太后杨氏,说贾后夷其三族之事。杨后大怒,即诣其宫,责骂贾后曰:“无端贱人,先帝不肯娶汝泼贱,是吾抬举娶汝。今日得志,反害绝吾家,是何道理?”
贾后亦骂曰:“老贱人,你父谋反,故法诛之,如何骂我?”
二后相骂,将欲交手,左右宫人急劝解之,送皇太后杨氏回宫。
贾后忿怒不息,使人密召孟观人,问曰:“杨骏虽死了,皇太后尚存,必有复仇之心,欲早除之,卿有何计?”观曰:“今杨骏兄弟俱死,太后无能为,大权诏命,皆出娘娘之手,何不矫诏徙之于之金墉城,有甚难乎?”贾后大悦,曰:“我草诏,卿可代吾徙之。”于是贾后矫惠帝诏命,孟观领诏,入后宫,去徙皇太后。孟观领诏入后宫来,杨太后谓观曰:“吾无宣召,汝直入来此何干?”观曰:“奉圣上诏旨废娘娘,不许在宫,命臣下徙居金墉。”杨后大惊曰:“我。实无罪,如何见废?”观曰:“圣上以娘娘不合,与杨骏同叛,贾后奏知,一人叛逆,九族皆诛。圣上以娘娘与其母子之亲,不忍加诛,是以徙居。”太后闻之大哭,欲出金蛮亲见惠帝。孟观使宫人扯住,不放其行,喝将乘舆至监,令杨后上舆,喝令众人拥出宫门,使人送至金墉,后居已定,孟观始入宫回报。贾后大悦,以帛百疋赏之。因谓观曰:“卿与我启皇上,称皇太后同杨骏谋反,宣诏令其自绝,不可贻患于后。”观曰:“不须娘娘懿旨,臣见圣上见可而进,使其弑之。”于是,孟观与李肇、董猛出殿奏曰:“今皇太后图危社稷,自绝于天下。虽有无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诏,宜早绝之,免贻后患。”惠帝问有司如何所议。当中书监张华议曰:“皇太后非得罪于先帝,今党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宜依汉废赵太后故事,称成皇后,居异宫,以全始终。”惠帝未决。有司奏曰:“一人造逆,九族皆诛。以其与圣上有母子之情免死,宜废为庶人。”惠帝未及对,贾后命即草诏下金墉,废杨太后为庶人。
贾后又使有司启惠帝,言昨诏原杨骏妻庞氏之罪,以慰皇太后之心。今皇太后既废为庶人,请以庞氏付廷尉行刑。惠帝从之。廷尉奉旨来金塘城,押庞氏入市曹。临刑,皇太后抱持号叫,截发稽颡上表于贾后,称:“妾当请全母庞氏之命。”
贾后不省,反趋廷尉行刑。贾氏之恶如此,当时公卿无不归罪于贾氏者。天人之理既灭,宜乎大乱之作矣!
却说贾后欲干预政事,乃召黄门董猛、孟观等曰:“吾欲总专朝政,须得一能臣辅佐之方好,汝等试举之。”观曰:”汝南文成王亮,字子翼,宣帝第四子也。又有尚书卫瓘,字伯玉,极善草书,人皆仰慕。此二人皆先帝元老,可服群臣。娘娘若委用之,朝政安定,可使天下太平。”贾后闻言大喜,即从其言。
  次早,惠帝设朝,贾后在后殿出奏曰:“杨骏谋反,今已诛之,无人参辅朝政。汝南文成王司马亮、尚书卫瓘二人乃先朝元宰,忠义慨然。使其辅政,国家幸甚。伏望陛下政临亲决,刚明不惑,未知圣意云何?”惠帝曰:“皇后所奏,正合朕心。”言讫,即以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为太宰,录尚书事,以尚书卫瓘为太保,同辅朝政。
汝南王司马亮既辅政,欲悦众论,诛恶赏功,诸将封侯者千八十一人,亮皆增封赏。御史中丞傅咸曰:“无功而获厚赏,则人莫不乐国之有祸,是祸源无穷也。”亮不从。傅咸复谏亮,亦不从。自是,亮颇专权执政。
  却说文成王专权,凡有军国大事不议于众,只与卫瓘独断。
当御史中丞傅咸谏曰:“往从驾,殿下见语,卿不识韩非逆鳞之言耶?而欲摩天子逆鳞!自知所陈,诚(名欠)瓘触猛兽之须耳。所以敢言,庶殿下当识其不胜区区,前摩天子逆鳞,欲以尽忠。今猛兽触之须,非敢为恶,必将以此见怒,望殿下听臣以察微言也。”汝南王司马亮怒而不纳,愈肆横行。
先司马亮与东安王司马繇不相推服,司马亮及此秉政,乃密启贾后,称:“东安王司马繇之兵权太重,更有异志,宜早废之,免贻后患。然后使楚王玮代领其兵,万无一失也。”贾后从之。即矫诏称东安王司马繇谋叛之故,废为庶人。司马繇受枉,见亮势大,莫敢谁何,只得忍气吞声而已。
繇既废,贾后即召楚王司马玮人,代繇之职。楚王司马玮既代东安王领兵,专立威名,,惠帝亦忌之,更常忤汝南王司马亮之意。司马亮寻以乱易乱,如何是好?欲夺其权柄,无计可施,心实惮之。乃召卫瓘议曰:“楚王司马玮用事专立,刑威更甚于繇。欲夺其权,智识不及,卿可有计杀此跋扈否?”
瓘曰:“司马玮其实无过,焉能害之?要削其权,臣有一计。”
汝南王亮曰:“何计?请道其详。”瓘曰:“殿下来日入朝,奏圣上称楚王司马玮功多,更兼勇略双全,可封其为大将军,令其之国,使镇西地,盗贼不敢扰境,玮既出外,国事任殿下所行。”亮曰:“卿计正合我心。”议计已定,明日入朝奏闻。
  却说文成王欲削楚王权,早被楚王司马玮手下探听人得知,密报于司马玮。玮闻知,痛恨司马亮,乃思一计,密地见于贾后曰:“臣闻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同谋,欲行伊、霍之事,娘娘知也未?”贾后大惊曰:“汝何得出是言?我实未闻。”司马玮曰:“臣心腹人窃而知之,以报臣耳。”贾后骂曰:“吾重用彼二人,何敢异心谋我耶?必杀此二贼。”玮又曰:“若欲杀,宜先下手;如迟,事必泄漏,反遭祸矣。”贾后曰:“谁人可杀此贼?”司马玮曰:“臣部下有一大将,姓李名肇,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使去收二人,必然成功。”贾后即宣李肇至,密嘱其事。李肇持诏出宫,引禁兵五百人,先来围住太保卫瓘罐府,口称太保谋叛,奉旨收拿。言讫入内,将卫瓘罐并其子卫恒及其孙九人尽收,执押去市曹斩讫。领兵复至汝南王府,将司马亮擒祝司马亮曰:“汝等小人,何敢执我?”李肇曰:“奉圣旨杀公。”司马亮曰:“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无道,枉杀不辜耶?”言未毕,被肇执出市曹斩讫。肇收兵入内报知贾后,贾后大悦,因问李肇曰:“汝南王死有何言?”肇曰:“汝南王临刑,道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无道枉杀不辜?”贾后闻言,方悟司马玮之谗谮,亦有杀司马玮之意,无计可施,闷闷不悦。
  却说贾后在宫中愁闷,忽贾谧送惠帝回宫,因见贾后不悦,遂问之,贾后以前事一一对贾谧与惠帝说知。惠帝曰:“汝南王乃先帝旧臣,若有变异,岂待今日?”因之泪流满颐。又曰:“朕见楚王谗佞多猛,屡逆诏旨,且今赏功罚罪皆非朕意,若不早除,后必为患,汝反欲杀汝南王耶!”言讫又泣。贾谧曰:“死者岂能复生,侮之无及。楚王如此,宜速讨之。”惠帝曰:“楚王权重,何计可制?”贾谧曰:“黄门侍郎张华有王佐之才,公辅之器,更兼足智多谋,何不与其商议,必能讨楚玮。”惠帝闻说,即使人召张华入内,问曰:“今司马玮掌握重权,多立刑威,朕恐有异,难以制之。吾诛此**,怕人议论,未有计谋,卿有妙策,代联筹之。”张华曰:“楚王既谋害太宰、太保,则威权尽归之矣。人主何以自安?臣亦寒心矣。圣上宜此时,究他何以专杀二公之罪?诛之,谁敢乱也?”
贾后曰:“然。可用何计?”华曰:“可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麾向众曰:‘司马玮矫诏,屈杀汝南王司马亮及太保卫瓘,圣上震怒,使我招回大小将军,速回龙、虎二营,不许卫从元凶。如违诏旨,的系同恶,尽行处斩。’如此谁敢从乱?”
惠帝曰:“其计大善!”
  于是惠帝依张华之计,宣殿中将军王宫入内,说与计策,命其持驺虞幡麾,领卫兵五百人直入帅府。见龙、虎卫瓘士拥护楚王司马玮乘舆而出,王宫持幡高叫曰:“楚王矫诏谋杀汝南王及太保,圣上震怒,诏命我等持此幡麾,招回汝等大小将士军校,各回龙、虎二营,不许护送。”言未毕,甲胄数百人皆释仗而走。楚王司马玮左右无复一人,窘迫不知所为,被王宫使从军执之,斩于府前,乃收兵回奏。惠帝大悦,乃拜张华为少傅,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金章紫绶。张华固辞,不受其职。贾后欲劝惠帝罢之,当贾谧上言曰:“张华庶族儒雅,又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之所依,可以托六尺之孤,亦可以寄百里之命。依臣之愚见,宜倚以朝纲,共参政事,不可推其辞。”因此,惠帝不从其辞,委以朝政。于是张华只得领职谢恩,与贾模、裴頠同心尽忠匡辅,弥缝补缺。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赖之晏然,是张华之力也。后进封为武郡公、太保。
卫瓘女上书与国臣曰:“先公名谥未显,一国无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希明公辈公议而奏请之,庶九泉无负屈含冤之人耳。”于是张华、裴頠等正欲启帝,会太保主簿刘繇执黄幡,挝登闻鼓,讼卫瓘之冤,被武士捉以见帝,帝曰:“汝有何冤?”繇曰:“臣窃为太宰亮与太保瓘尽忠报国,被谮屈死,望陛下念其前功,复其爵谥,则彼二人虽在九泉之下,亦衔恩矣。”帝未及决,张华等亦上言:“二公尽忠无贰,果系屈死,陛下宜复其爵谥。”帝从之,谥汝南王亮曰“文成王”,谥卫瓘曰“成侯”。
却说吴郡有名士曰陆机,字士衡。祖陆逊为吴丞相,父陆抗女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声音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领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弟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与兄齐名。虽文章不及于兄,而持论过人,故吴人号曰“二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官僚主义整改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