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全国有多少同名叫周盟夕

刘雪华(中国香港女演员)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香港女演员
今天的鲜花送完了?
绑定百度钱包
即可领取500朵鲜花
刘雪华,日出生于,5岁随家人迁往,中国香港女演员,毕业于香港长城电影学校。1978年考入香港,1981年转入,1983年因出演电视剧《》而在香港一举成名,1986年应女作家的邀请出演电视剧《》,并在台湾一炮而红。1988年凭借《》获法国首届华语影视最佳女主角奖,1992年凭借《风里的爱》获最佳女演员奖。2011年,加盟《》《》等宫廷大戏再度获得高人气。2016年,出演古装剧《》,2017年出演《》。
刘雪华演艺经历
刘雪华出生在,5岁时便随家人迁往,并在香港长大。
其父毕业于,对五个子女管教甚严,要求子女具有一艺之长。因此,刘雪华于12岁开始学习,她的画充满了浓愈的个人色彩。
1978年,刘雪华考进了。因为父亲传统观念,所以在好友的劝说下刘雪华才进入演艺圈。进入之后,刘雪华参演了《》、《》、《》等影片。
1981年,刘雪华与(TVB)合作,主演了《》和《》两部电视连续剧,但反响平平。与此同时,刘雪华与长城电影公司约满,无线电视趁机以“与合作”为诱饵促使刘雪华与其签订长约,但被刘雪华拒绝。其后,刘雪华转入了,又先后出演了《》、《》、《》等影片。
1983年,刘雪华与香港(ATV)合作,主演电视连续剧《》,她凭借在剧中的精彩表现而在香港一举成名。
1984年,刘雪华应邀首次赴拍摄电视剧。分别与和合作,
出演了《》和《》,并深为导演所看重。
1985年,刘雪华经导演的介绍和推荐,第二次赴台湾出演了首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从此与琼瑶结缘并移居台湾。
1986年,年初《》播出,刘雪华在台湾一炮而红并进入首个事业高峰。同年,刘雪华又出演了《》,在剧中饰演美丽坚强的。
1987年,刘雪华出演了《》,该剧以超过50%的高收视率成功夺得收视冠军,并创造80年代琼瑶剧的收视奇迹。在同年的金钟奖评选中,刘雪华凭借《》和《》两部作品入围“”最佳女演员。在台湾举办的民意测验中,她位于“最受欢迎的艺人”榜首。
1988年,刘雪华凭借《》荣获法国巴黎首届华语影视“”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刘雪华返回香港,再度与亚洲电视合作,出演了历史人物剧《》和《》。
1989年,刘雪华在电视剧《》中一人分饰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
1990年至1992年,刘雪华出演了琼瑶《》系列
电视剧——《》、《》、《》、《》,其中《》荣获1991年“”最佳连续剧剧情片奖。
1992年,刘雪华凭借在《风里的爱》中的出色表现荣获“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6年,刘雪华首次与中国内地的影视团队合作,主演电视剧《女强人》,并在拍剧期间发掘了。
2006年,刘雪华在《》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2011年,刘雪华凭借《》、《》两部宫廷戏再创事业新高峰,并为更多年轻观众所喜爱。
2015年,刘雪华在剧作《》中再度出演皇太后。
2016年,刘雪华出演《》,在剧中饰演王太后一角。
2017年,刘雪华出演古装剧《》,饰演皇太后。
刘雪华个人生活
在演最红的时候,刘雪华和恋爱了,两人轰轰烈烈相恋多年,并一度谈婚论嫁,而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两人的缘分尽了,最终以分手收场。
在已经分手的前男友中,唯一和刘雪华保持朋友关系的就是台湾演员。刘雪华和交往的时间比较短,琼瑶的《》正是为二人专门写的。
刘雪华与1999年因合作电视剧《》相识。但是和的缘份,是从朋友的聚会吃饭开始的,那次一起吃了味美无比的大闸蟹,从此两心结缘不到三天就求婚。结婚后,比刘雪华大13岁的,给了她如大闸蟹一般的美味生活。日,丈夫不幸坠楼身亡。
刘雪华主要作品
刘雪华参演电视剧
刘雪华参演电影
刘雪华参演单元剧
1991《风里的爱》
《意外的爱》
《荒唐的爱》
《东方不败大战黄飞鸿》
1994《大红包儿高高挂》----1996
《没有指纹的人》
刘雪华参演舞台剧
《新驯悍记》
刘雪华社会活动
日,上海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闻知震区灾难,自发地启动了爱心募捐活动,旗下艺人刘雪华、、、、、、、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在裘立新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红十字会进行募捐。
日,电视剧《》剧组下午在西山区碧鸡广场举办——“大爱无敌,《》来到您身边”明星社区活动。三位主演、刘雪华、为四川灾区受灾的孩子们捐款捐物。
刘雪华获奖记录
台湾电视金钟奖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风里的爱
&&&(获奖)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华语影视金狮奖
&&&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奖
&&&(获奖)
台湾人气奖
&&&年度最受欢迎女星第一名
&&&(获奖)
&&&年度最受欢迎女星第一名
&&&(获奖)
&&&年度最受欢迎女星第一名
&&&(获奖)
&&&年度最受欢迎女星第二名
&&&(获奖)
&&&年度最受欢迎女星第二名
&&&(获奖)
刘雪华人物评价
她曾是御用演员,有“”之称;她在琼瑶剧中多是柔弱的女子,被冠以“泪眼皇后”。
(人民网评)
近年来出演的角色已经告别了时代的自己,《》
中刘雪华一反观众印象中的温婉常态,开始连她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还能这么刁蛮,用尽心机一心为自己的利益、蛮横泼辣成为刘雪华的转型角色。
(腾讯网评)
中成功塑造了皇太后形象之后,刘雪华在《》中转型为“农村悍姥”,完全颠覆之前她给观众刻画的琼瑶玉女形象。
(凤凰网评)
.腾讯网[引用日期]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千龙网[引用日期]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湖南卫视网站[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金鹰网[引用日期]
.金鹰网[引用日期]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浙江卫视官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旅游频道[引用日期]
粉丝送花榜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化学化工学院宿舍量化考核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化学化工学院宿舍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长篇连载
文章类别:
共计7818回复/79页
内容不完整?:
查看原贴:
  (十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汉族人的生育意愿很低,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百年平均有150多个国家的生育率都高于中国。  首先,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来看,在历史上,中国人口长期居世界第一。  1840年,中国人口有4亿,世界人口是12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人口仍然是4亿左右,而世界人口增长到16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2012年,中国人口达到13.5亿,而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中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9.3%左右。  可见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不断下降。  也就是说,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没有提高中国获得高的生孩子的意愿。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  一个学生的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就可以说这个学生的成绩很差了,所以,中国的生育意愿很低!百年平均有150多个国家的生育率都高于中国。不要跟我说上个百年里中国有战乱,世界大战其他国家也不少。
  汉族农村生四个孩子就被讥笑为生育机器,可是,看《辛德勒名单》,犹太人家庭竟然都是有6、7个孩子!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信徒,都有很强的为上帝多生孩子的意愿,让世界遍布亚伯拉罕的子孙,《圣经》的生育理念远远超过了中国儒教,因为那是来自终极上帝信仰的力量啊。大航海时代,日耳曼人一家常常都是七八个孩子,十几个孩子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是以宗教的疯狂生孩子!当到了一个临界点时,一种未知的调节作用,使他们目前的生孩子的速度都慢下来了。但他们国家仍然大力鼓励多生。
  日耳曼白人由1000万竟然迅速增长为25亿,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而白人群体,原来在欧洲地区的白人,由几千万,竟然迅速增长为40亿,占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亚洲广袤的土地,地球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是白人的。  上帝宗教的生育文化是超级生育文化啊!
  @今夕何夕8 4403楼
01:34:00  好文章,花了两天时间才看的七七八八。  楼主为什么不讲讲亚马逊,是因为太多阴森恐怖的事情吗?  每次在海边看着失真的海水和汹涌的海浪都会莫名的感慨,原来这混蚀的海水不但包容了千百的人间沧桑,曾经还埋葬了无数仙人的英魂,,,,,太伤感了。要祭奠的话不应该说在天之灵,应该说在海之灵了吧,,,  楼主可否说说汉武帝寻蓬莱仙岛的事?  -----------------------------  你可以先到我仙真论坛上看看,那里讲的更详细。我发过来的都是节选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商纣王是一位仁慈君主,周文王武王都是大坏蛋。  毛主席教导我们商纣王是一位仁慈君主,周文王武王都是大坏蛋。  商纣王原是“帝辛”,“纣”这个名字是周武王给起的。  毛主席诗云: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毛主席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毛主席还说商纣王当年擒获周文王时没有杀死他,只关在羑里后来又释放,一念之仁,造成了自己的失败。对造反的周文王都没有杀死,可见商纣王是一位仁慈君主。  所有关于商纣王如何残暴的说法都是编造的假话,历史越往后,就编造的越多,越详细。我们来看这个过程。
  [2000]
:毛主席教导我们商纣王是一位仁慈君主,周文王武王都是大坏蛋。  毛主席教导我们商纣王是一位仁慈君主,周文王武王都是大坏蛋。  商纣王原是“帝辛”,“纣”这个名字是周武王给起的。  毛主席诗云: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毛主席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毛主席还说商纣王当年擒获周文王时没有杀死他,只关在羑里后来又释放,一念之仁,造成了自己的失败。对造反的周文王都没有杀死,可见商纣王是一位仁慈君主。  所有关于商纣王如何残暴的说法都是编造的假话,历史越往后,就编造的越多,越详细。我们来看这个过程。
  [2001]
:  (一)  《尚书》有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一是酗酒  二是不用贵戚旧臣  三是用小人  四是听信妇人言  五是信有命在天  六是不留心祭祀祖先  这六条罪状哪里是罪状呢?分明就是商纣王的无罪证明啊!  这是“原始罪名”,即使照这些罪名,商纣王无非是“昏庸”而已,不至于“暴君”。  (二)  到了春秋时期,纣王的罪状却又增加了一条,即  七、“比干谏而死”,而且到了战国时期,对于比干的死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三)  《史记 殷本纪》问世后,商纣王更坏了,如:“重刑辟,用炮烙之法”;“九侯女不意淫,纣怒,杀之”等等。从此,历代史家说起暴君必数夏桀、商纣。  (四)  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除了剖开比干的心,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想看看胎儿形态。  这时,商纣王已变为毫无人性的暴君。  (五)  明朝虚构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奠定了商纣王“衣冠禽兽”的民间印象。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暴君”形象是逐渐累加形成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啊,儒教的徒子徒孙们编造历史到了何等的程度!
  [2002]
:  儒教天命说历来讲究“成王败寇”,于是,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锦上添花似的“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他们的失败地方(比如尧舜的失位)也被美化成所谓的“禅让”。而夏桀、商纣王等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则因为是失败者,就被“雪上加霜”,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了钩。这些亡国之君,比起前面的开国大帝,何成何败,自不待言,不挤对他们挤对谁呢?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到了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除了剖开比干的心,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想看看胎儿形态。  学者子贡早就意识到了纣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点看不过去,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就是说,纣王虽不好,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所以君子千万别失败了,否则后世的人想举出恶事来说理,就一定涂抹了他来充数!
  [2003]
:  《尚书》记载周灭商牧野之战流血漂杵,并非史记编造的兵不血刃  周灭商的牧野之战非常残酷,根本不是后世儒家《史记》所描绘的“兵不血刃”,“奴隶自己都造反”,“前徒倒戈”、“反戈一击”,“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何以为证?恰恰是儒家老祖宗孔丘亲自编定的《尚书》中说这次战役的牺牲是“流血漂杵、赤地千里”!死者肝脑涂地,敌人踏着他们的血尸像洪水一样涌上来,商人拼死捍卫政权,周人则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夺取之。  以至于孟子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这里发出了对儒教宣扬的“仁者无敌”的高声质疑。  《逸周书·克殷》记载 :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  好像还是孟子,看到这里,骂这个周武王是个暴君,人都死了还要侮辱尸体,是仁义的样子吗?
  [2004]
:  (一)  周师和诸侯联军入城后“血流漂杵”  帝辛一看形势不妙,率军退守王城,周兵奋力攻之。城破,周兵如潮水般地拥入城中,上百万人口的繁华王都,顿时血流成河。此时已近黄昏。帝辛自焚,武王赶到,遂用黄钺斩下纣头,悬之于大白之旗示众。武王登上鹿台,觅得姮己等纣之宠妃,杀之,悬其头于小白之旗。此时,朝歌城里城外,已是一片喊杀之声,大街小巷,如一片火海。上百万人口的朝歌王都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我们知道,当时商纣王的军队正在东夷作战,商纣王组织起来的抵抗力量有相当大部分是东夷俘获的奴隶,为什么这些奴隶竟然并没有向周投降(史载奴隶造反又是假的),为什么连这些奴隶都为商朝死战不降?只有一种可能:周武王是个可怕的怪物!
  [2005]
:  (二)
“不食周粟”的故事,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形容气节高尚,誓死也不愿与坏人有瓜葛。《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
  [2006]
  (三)箕子《麦秀歌》之证  《史记 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武王灭殷后,为怀柔殷人,将殷人的亲周贵族之一箕子分封到朝鲜,不以臣子待之。后来箕子从朝鲜来朝见周天子,经过殷人故都(殷,河南安阳),见原本壮丽的商朝宫室被毁,首都城市成了农田,感慨伤怀,咏叹了《麦秀》之歌。歌词为:“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箕子哀怨“狡童”(狡赖的小子,指商纣王)不听自己的话,造成商朝宫廷变农田、殷人被屠杀而亡国的后果。《史记》中写道:“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殷遗民听到箕子的歌,都痛哭流涕。  壮丽的商朝宫室被毁,首都城市成了农田,我们可以想见牧野之战何等残酷。
  [2007]
:  上面我们是从箕子《麦秀歌》提供的证据来厘定牧野会战和武王挥师入城屠杀殷军和殷人的残酷性,否定了司马迁的牧野会战类似兵不血刃和周师入城类似和平解放殷都的说法。实际上,以箕子《麦秀歌》为证推测武王伐纣时对殷都的毁灭性破坏并非我的首创,最先作出这个判断的是山东省原副省长、山东省政协九届副主席、山东省慈善总会会长、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会长谢玉堂。他在2011年7月出版的《甲骨文的由来与发展》一书中说:“周武王十三年,纣王时的重臣箕子到周朝朝拜时特意去旧都看了一次,当他看到昔日的首都一片淒凉,不禁悲从中来,欲哭无泪,并为此作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谢先生由此推测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纣,这对安阳(引者按:谢先生实际指的是位于今安阳一带的纣之王都)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上述两处引文均见于谢玉堂著《甲骨文的由来与发展》第106-107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2008]
  关于牧野之战残酷性及武王挥师入城对时有上百万人口的末商王都的破坏程度,历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尚书》等古文献中的“血流漂杵”和战后殷都在几年内沦为废虚说;一个是《史记 周本纪》描述的牧野之战兵不血刃景象和武王挥师入城受到城内百姓热烈欢迎的殷都和平解放景象。《史记 周本纪》中的说法类似于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和平解放北平(北京)那样,它使驰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北京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北京奠定了基础。上述两种说法哪一个可信呢?衡量的标准可以看也仅能看周师在牧野会战得手后,武王挥师入城时对时有上百万人口的殷都的破坏程度。如果周师和诸侯联军入城后,殷都完好无损,则是《史记 周本纪》的类似“兵不血刃”说或是类似“殷都和平解放”说对;如果殷都受到极大的破坏,以致两年后沦为箕子笔下的一片废墟,则是古文献的“血流漂杵”说对。
  [2009]
:  类似“兵不血刃”说或是类似“殷都和平解放”说缘于司马迁的《史记 周本纪》。《史记 周本纪》说,因殷军奴隶兵倒戈,周兵在牧野轻而易举地大败殷军,逼得纣王退回鹿台自焚。武王在牧野得手后,挥师入城时,纪律严明,深得各路诸侯拥护,殷都百姓纷纷出城,在城郊列队欢迎周师。于是武王派群臣告诉殷都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快庆祝解放吧!殷都百姓都对武王感恩戴德。殷都百姓是否载歌载舞庆祝解放,《史记 周本纪》中未作交待,想来如果“兵不血刃说”成立,殷都百姓载歌载舞庆祝解放也应该有之 。(《史记 周本纪》原文是“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拜毕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 ’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司马迁的这个类似兵不血刃说版本,看是合情合理。但却无法解释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当时地球上最繁华的城市殷都在短短两年内就沦为箕子笔下一片废墟的历史难题。  “血流漂杵”说,缘于《尚书 武成》。原文是: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尚书》这段话中用“血流漂杵”描述这场战争的悲惨景象。  从比《史记》更早的箕子的《麦秀歌》可看出,箕子作《麦秀歌》时,时有上百万人口的殷都已经沦为一片废虚,这是支持“血流漂杵”说的铁证。《麦秀歌》是箕子被封朝鲜回来朝周,还武王顺水人情途中,路过朝歌时写的。《史记 周本纪》记载,武王克殷后二年(即公元前1044年),武王向箕子问道。《麦秀歌》当然就是箕子在武王克殷后的第二年写的(即公元前1044年)。武王克殷后两年,有上百万人口的当时地球上第一大城殷都就沦为箕子笔下的一片废虚,这能说是武王在牧野会战得手后和平入城么?所以可以断定当年牧野会战及战后武王挥师入城是非常残酷的,《史记 周本纪》说武王挥师入城时殷人出城列队欢迎根本不可信,真正的史实应该不是殷都和平解放,而是殷都当年受到极大的破坏。  如果殷都,在武王克殷后,仅两年就沦为一片废墟为真,则“血流漂杵”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牧野会战期间的“血流漂杵”,一个阶段是周师和诸侯联军入城后的“血流漂杵”。(请读者注意,这是在纣王儿子武庚复国被诛之前,即是说在周公平叛之前,殷都就已经沦为一片废墟了。)  周灭商死了多少人呢?一个你不敢想象的巨大数字!请听下回分解。  数字大到了足以让我怀疑,这是一次外族入侵,也就是说西岐周人不是汉族人。
  [2010]
  野蛮异族西周对汉族商朝人民血腥屠杀超过一亿,史料铁证!  《尚书 武成》记载“血流漂杵”,血流成河,连木杵都能冲走。  《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磿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  斩首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如此魔头,天理不容,姬发窃位三年而暴毙。一亿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个人头,多么可怕!  如果是真的,那么只有异族入侵,才能是这样巨大的屠杀!两千年来,只有蒙元满清的入侵,可以与此数字相比。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周商文化特别是信仰差异这么大!
  [2011]
:  我们汉族人本来拜的是天道,并没有祖先崇拜!更不会法于祖先!我们汉族本来绝不会把祖先当神来祭祀崇拜!这些都是后来异族周人入侵中华后带来的。  这个事情事关重大,涉及汉人原始天道上帝信仰的迷失问题,后几篇详述。  汉人本来是信仰上帝的,你惊异么?殷墟考古学已经是铁证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花如此大的笔墨详述商周之际的原因所在。  当然,《逸周书》这个数字有没有被满清四库全书篡改过,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被篡改过的,那还不能以此为证据把周人当成异族。不过,我们还有文化信仰崇拜大幅变化上的证据。  还有各种风俗习惯,我们汉族商朝本来非常喜欢商业,从周两千多年以来,却一直重农抑商,让人民都当农民是一种异族奴役的方式。
  [2012]
:  汉族商朝遗民持续几百年反对周朝压迫  周武王逼死纣王后,为了安抚商民,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商地,武庚对周的“厚遇”毫无感激之情,在第二年就率领商民造反,周用了三年时间,才勉强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可见商朝遗民的团结与纣王的威望。  周王朝的统治并不太平,内有心怀亡国恨的殷遗民,外有敌视周人的原殷人盟友淮夷和楚人等,特别是南方楚国,一直与周是南北朝的关系。楚国怀念商朝,绝不向周朝投降。  周公的儿子分封到鲁,被徐夷、淮夷围困,成王派军队才得以解困。周穆王时期(前976年 —前992年),徐夷与淮夷联合九夷伐周,周穆王只好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来楚人从长江进入淮河,统一了淮夷和徐夷,势力直抵山东南部,与周人对抗。周昭王时期(前995年 —前997年),周人征伐楚人,全军覆没,周昭王君臣都被淹死在汉水里。  郭沫若在《殷契粹编》中写到:“殷代文化为我国文化之渊源,中国北部开发于殷人,南部长江流域之徐、楚文化,实亦殷之嫡系。盖徐、楚乃殷之同盟而周之敌国,亘周代数百年间积不能相能者也。”  到西周后期,周朝朝廷和诸侯国中的原殷遗民后代势力逐渐成长,公元前841年,以殷人为主的百工和商人因反抗过度勒索而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周厉王出奔,周召二公当政。从此周人对殷人的控制更为无力了。为了继续怀柔殷人,周王朝任用了不少原殷人贵族的后代在朝为官。从事工商业的殷人后遗势力也日增,殷遗民士卿干政,分享政权,成为周人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诗经》之中,有不少诗篇表达了一些周人对此的忧虑和悲叹。  王叔郑恒公知道西周力量已衰败,与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助他建立新的郑国。而正是依靠商人支持建立的郑国,在公元前707年敢于与周天子军队对抗并打败周天子,这是中原诸国中的第一个。郑国也是中原诸国中第一个放弃周朝礼制,推行变法的国家(公元前543年子产执政前后)。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下降,这是周人衰败的表现。而周王朝“乱臣贼子”层出不穷,与殷遗民后代势力的重新抬头极有关系。  孔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尊王攘夷”,  让人尊异族周为王,挤攘汉族为夷。  但是,结果最后死前七天他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世竟然是汉族商朝后裔!一辈子维护周礼完全干错了!孔丘那个哭啊……  这是《史记》上详细记述了的,这个事情等到后边讲。
  [2013]
:  毛主席大骂儒教三仁的汉奸本质  毛主席在为纣王平反同时,又挥起大棒打倒了为儒教众多史家歌颂了三千年的“三仁”,骂他们是汉奸!  儒教“三仁”是周灭商期间向异族周卖国卖汉族求荣的微子,箕子,比干。  “三仁”之首的微子,首当其冲,成为毛主席口诛笔伐的对象,成为“汉奸”、“里通外国”分子。他说:“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比干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微子反对他。……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见毛泽东日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收入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史记 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微子,他曾劝商纣王要提防周人,但商纣王不听。周武王打败殷军,攻入都城时,微子带着商王室的祭器,光着上身,把自己的双手反捆起来,左手中牵着一支羊,右手捏着一把茅草,脆着向前走,到周武王军门前告罪投降,周武王释放了微子,仍保留了他的贵族爵位(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2014]
:  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博大精深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只知道毛泽东人民历史观,不知道毛主席还有更加深刻的历史观表述。辟如毛泽东为秦始皇、曹操大唱赞歌,表现了反传统历史的创造性思维,充满了辩证法。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毛主席同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和书记处书记史向生、赵文甫、杨蔚屏、戴苏理五人作了重要谈话,涉及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谈话,为商纣王翻案的历史谈话,为商纣王翻案。  下面是摘录:  “毛主席:你这个汲县是夏禹封的,汲县人是大禹的子孙。商朝纣王亡了之后,微子被封为宋,就是现在的商丘。   吴芝圃:从封丘到濮阳、夏邑、商丘、杞县,一直到禹县,这都是夏朝活动过的地方。   毛主席:商朝起于商(现在叫商丘),后头它的后代搬到豫北殷(今安阳小屯村)。武王伐纣,还在朝歌(今淇县)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庚后来跟武王的弟弟管权、蔡叔同盟造反,起来反对周朝。   吴芝圃:管叔就封在这个地方,郑州的老城就叫管城。   毛主席:蔡叔就封在蔡,后头变成上蔡。对于周朝说来.管叔、蔡叔都是叛乱分子。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比干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微子反对他。纣王去打徐夷(那是个大国.就是现在的徐州附近),打了好几年,把那个国家灭掉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活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他这个国家为什么分裂?就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微子是汉奸,周应该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纣王的儿了武庚。后来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为宋,就是商丘。”  毛主席这段话高度评价了商纣王,是反潮流的,因为众所周知,商纣王是人人皆知的昏君,是不是他老人家讲错了呢?如果笔者没有经历过文革,就一定会认为毛泽东说的不对,但经过文革了,自然就赞成毛泽东了。为什么呢?因为公开出版物谈文革都是假的,是颠倒黑白的,所以自然要联想历史。原来,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都是胜王败寇的历史,都是被加工曲解的历史。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自然武王是率仁义之师替天行道的明主,而纣王就是领乌合之众逆历史规律的昏君了。
  [2015]
:  毛主席还讲了汉奸问题,比干、箕子、微子等是不是卖国分子?如你站在商朝立场上,他们肯定是汉奸、卖国求荣,而你站在周朝立场上,一定会表扬他们与时俱进,崇尚自由,成了英雄了,并把他们写到史书上大肆宣传,让商国之民学习效法了。正如当今活跃在中国的新自由主义分子,对他们的一切卖国行为,敌国一定会大加赞赏,又封民主斗士,又发美金奖励,希望中国人都如此,都与时俱进,那时灭中国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大可美其名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毛主席诗云: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真是一句顶一万句,笔者是非常相信的。  毛主席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2016]
:  孔子临终前七天明白自己身世本为殷商后裔,反出周礼儒教,痛哭七日而死  从孔子幼年,周公的灵魂就一次又一次的找他,他很多次梦见周公,梦中向他传周礼,一直到他很老时,才“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孔子不知道自己本来的身世,就以为自己是周人。可是,临终前,孔子知道了他的身世:不是异族周人,是汉族商人。  汉族商跟异族周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孔子一生为周礼复兴“尊王攘夷”而奔波,歌颂周朝镇压商朝遗民的反抗。  无意之间,孔子成了自己民族的大叛徒,当他最后明白了这一点,痛哭流涕而死。孔子临死前灵魂中这场惨痛的悲剧,千百年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孔子最后七天的眼泪,《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明岁,子路死於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这是说,孔子死前七天,哭着对学生子贡说:夏族人死后,在未葬之前,灵柩要停放东面的台阶上,周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中门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落祭奠在两柱之间,我的祖先是殷人呀!  孔子的梦,为什么孔子如此确信呢?为什么他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予始殷人也!”(我的祖先是殷人呀!),为什么他临死前痛哭流涕?
  [2017]
:  《史记 孔子世家》开篇即写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这是说,孔子生于鲁国,他祖爷爷是宋国人,叫孔防叔。祖先来自宋国,这与孔子殷人出身关系密切,因为宋国是西周初年由殷遗民为主建立的。我们多少费点时间来了解一下有关历史背景。  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人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前后,殷王盘庚率殷人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后商人又被称为殷人。河南安阳作为殷人的首都,共有273年的历史。公元前1066年(范文澜《中国通史》),周人从陕西渭水一带东下,在牧野(今河南汲县)打败殷人,在“流血漂杵”的基础上建立西周王朝。周人本臣属于殷人,打败殷人后成为殷人和殷人其它臣属国的统治者。由于周人人数远远少于殷人,经济、文化也不如殷人发达,所以西周初期,周人统治权力的逐步建立颇费了一番功夫。为怀柔殷人,周武王最初仍将殷遗民留在其旧时都城河南安阳一带。但是殷人亡国,内心并不顺服。
  [2018]
:  公元前1062年前后(范文澜),周武王在征服殷人后四年去世,殷人随后起义。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两次东征,率军镇压,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殷人起义最后被镇压,殷人旧都被周公彻底摧毁。殷人起义失败后,周公将殷人各部族强行分散到各地,分别由周族诸侯国控制,殷人最后成了亡国奴。殷人起义的组织和参与者(殷顽民)沦为周人奴隶。
  [2019]
: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武王灭殷后,为怀柔殷人,将殷人的亲周贵族之一箕子分封到朝鲜,不以臣子待之。后来箕子从朝鲜来朝见周天子,经过殷人故都(殷,河南安阳),见原本壮丽的商朝宫室被毁,首都城市成了农田,感慨伤怀,咏叹了《麦秀》之歌。歌词为:“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箕子哀怨“狡童”(狡赖的小子,指商纣王)不听自己的话,造成商朝宫廷变农田、殷人被屠杀而亡国的后果。《史记》中写道:“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殷遗民听到箕子的歌,都痛哭流涕。
  [2020]
:  周王朝的统治并不太平,国内有心怀亡国恨的殷遗民,国外有敌视周人的原殷人盟友淮夷和楚人等。周公的儿子分封到鲁,被徐夷、淮夷围困,成王派军队才得以解困。
  [2021]
:  周穆王时期(前976年 —前992年),徐夷与淮夷联合九夷伐周,周穆王只好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来楚人从长江进入淮河,统一了淮夷和徐夷,势力直抵山东南部,与周人对抗。周昭王时期(前995年 —前997年),周人征伐楚人,全军覆没,周昭王君臣都被淹死在汉水里。郭沫若在《殷契粹编》中写到:“殷代文化为我国文化之渊源,中国北部开发于殷人,南部长江流域之徐、楚文化,实亦殷之嫡系。盖徐、楚乃殷之同盟而周之敌国,亘周代数百年间积不能相能者也。”
  [2022]
:  到西周后期,周朝朝廷和诸侯国中的原殷遗民后代势力逐渐成长,公元前841年,以殷人为主的百工和商人因反抗过度勒索而起义,周厉王出奔,周召二公当政。从此周人对殷人的控制更为无力了。为了继续怀柔殷人,周王朝任用了不少原殷人贵族的后代在朝为官。从事工商业的殷人后遗势力也日增,殷遗民士卿干政,分享政权,成为周人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诗经》之中,有不少诗篇表达了一些周人对此的忧虑和悲叹。王叔郑恒公知道西周力量已衰败,与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助他建立新的郑国。而正是依靠商人支持建立的郑国,在公元前707年敢于与周天子军队对抗并打败周天子,这是中原诸国中的第一个。郑国也是中原诸国中第一个放弃周朝礼制,推行变法的国家(公元前543年子产执政前后)。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下降,这是周人衰败的表现。而周王朝乱臣贼子层出不穷,与殷遗民后代势力的重新抬头极有关系。
  [2023]
: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微子,他曾劝商纣王要提防周人,但商纣王不听。周武王打败殷军,攻入都城时,微子带着商王室的祭器,光着上身,把自己的双手反捆起来,左手中牵着一支羊,右手捏着一把茅草,脆着向前走,到周武王军门前告罪投降,周武王释放了微子,仍保留了他的贵族爵位(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2024]
:  周公镇压殷人起义后,将微子封到河南商丘,其部族的一部分随微子在商丘建立宋国。所以宋国为战败的殷遗民中的一部分人所建,保留了殷人的文化风俗,所以孔子也说:“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而孔子的祖爷爷是宋人,后来迁移到鲁国,而孔子生于鲁国。这就说明了孔子的家族来源,他应当是殷人宋微子部族的后代。
  [2025]
:  从孔子临死前所说的话看,这个祖宗源流,孔子早时可能并不知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颜家少女在野外交合而生孔子(非周礼,这倒像殷人习俗)。孔子少孤,连自己父亲的坟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显然孔子父亲的社会地位极低贱。孔子并不了解自己的出生身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这是说,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款待士人。孔子与一些士人一起去,被季氏的大臣阳虎骂,说:“季氏是款待士人,不能款待你。”“士”是周族中最低级别的阶层,只是周族中的平民阶级,阳虎骂孔子,是骂孔子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孔子家庭的社会地位够不上“士”的级别。鲁(今山东曲阜)是周公的封地,由周公儿子伯禽管理。周公东征镇压殷人反抗后,将殷遗民的六个部族分到鲁国,由鲁公控制。在鲁国,这些殷遗民的后代属于最低贱的阶级。虽然后来周人与殷人之间的差别在减少,但在贵族阶层中,殷人仍被视为低贱之人,所以阳虎不准孔子混入“士”阶层。孔子的祖父孔防叔由宋(河南商丘)迁鲁,也可能是来投奔亲戚。孔子随士人一起去参加季氏宴会,这是因为他并不明白自己的出身,他以为自己可以算得上是周族的士阶层。孔子早年“贫且贱”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周族贵族的权威充满着敬畏。他后来所说的君子要“畏大人”,正是他这种生活经历的反映。
  [2026]
:  孔子临死前,才从梦里确认自己是殷族的后代,痛哭流涕,七天后就死了。从孔子的一生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伤心透骨的悲剧。  孔子说:“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他从来强调以血缘为核心的忠孝,讲求祖先崇拜,重视家族主义,但孔子正是追从了弑杀他祖先的周人。孔子崇拜周公,而正是周公镇压了殷人起义,摧毁了殷人都城,并将殷人迁往各地为奴。孔子崇信周朝礼乐文化,而周礼正是用来压制殷人反叛,建立周人特权等级制度的办法。孔子讲尊卑有别,痛骂乱臣贼子侵犯周王室的权威,而周人正好曾是殷人的乱臣贼子。孔子讲尊王攘夷,他所尊的周族的祖先,正是当年反叛殷王的殷臣周人。而他所攘的夷,正是当年殷人的盟友楚人。孔子讲忠孝,但对殷人来说,孔子是认敌作父,背本忘祖,绝对不忠不孝之人。
  [2027]
: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这是儒家的信仰。孔子为周人和周文化努力奋斗了一辈子,痛恨侵犯周人权威的人和事,但到临死之前,才发现自己原本是殷人,周人与自己本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如何去面对他的祖先和学生呢?他如何去面对那些他所痛骂和排斥的反抗周人特权的其它思想家和行动者呢?《论语》中记载:孔子曰:“我不想再讲学了。”子贡曰:“您如果不讲学,那么我们还记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源于孔子老师老子的理论)这句话中,孔子等于是把他过去所讲所做的一切都否定了。老天开了孔子这么残酷的一个玩笑,孔子还能说什么呢?孔子的最后七天,都在想些什么呢?一辈子的信念和努力,全搞颠倒了!  周人入主中原,与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情况极为类似。孔子所处春秋时代,与满清王朝后期情况极为类似。战国时期,则与中国近代的内战极为类似。满清后期的曾国潘,走了孔子走过的路。但与孔子不同的是,曾国潘是自觉选择了拥戴清朝,他大汉奸没有民族血缘的心理压力,而孔子则是不自知的,他不自觉地在民族和文化上都全面背叛了自己的祖宗,当孔子明白自己的身世后,他承受不了内心民族血缘情感与自己思想行为之间矛盾的冲突,孔子因此而殉难。
  [2028]
:  殷文化与周文化有很大差别,据杨宝成著《殷墟文化研究》,从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看,在商代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女性贵族不仅可以参与国事,而且还可以拥有军事指挥权,这就是为什么周武王伐殷时指责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殷人这种男女平等的历史,被后人演义为“纣王与苏旦妃”的商纣王淫乱失国的故事;殷人信仰上帝,所以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这就是周武王所责怪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殷人的社会阶级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王、二是众人、三是战争奴隶。凡外族奴隶逃往殷国,就获得自由,所以其它国家的奴隶常常选择逃往殷国,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殷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王族成员并没有多少委任官职上的特权,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遗其王父母弟不用”;殷人重视工商业,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殷人传统不讲人治,而讲严刑法治,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减轻了殷人残酷的刑杀,但也因此倡导“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德治人治和等级特权礼制的传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文化衰败,如果没有孔子的努力,周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会如此深重。历史为战胜者所写,在周朝留下的典籍中,殷人的亡国成了罪有应得,殷文化也成了只讲刑杀、淫乱、谋利的罪恶的文化,将殷人的成就盖了一块黑幕。但其实,春秋战国动荡所摧毁的,正是周朝和周文化的统治者,而殷文化的许多优秀要素,则通过后来的道家和法家传下来。如果孔子早知道自己是殷人,他未必会如此迷恋周王室和周文化,他未必会以维护周王室和复兴周文化为已任,如果这样,也许中国文化的走向会大有不同。
  [2029]
:  周公邪灵为什么向孔子托梦,为什么屡次在孔子梦中出现欺骗孔子,为什么利用完孔子后又抛弃了孔子?  以前孔子见老子,老子送了他几句话,其中一句这样说:“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告诫孔子不要自私,要讲忠孝,为君父献身。老子自然明白孔子对周王朝是讲够了忠孝的,但他为什么还这样劝孔子呢?身为史官,老子深明久远的历史。身为楚人,老子对周文化所强调的周人等级特权制度十分厌恶,因此,可能老子对孔子所说的这番话别有深意,但他没有点破,而是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怪不得孔子离开老子后,一头雾水,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悲哉!孔子!  孔子临终时否认了自己所讲过的一切儒教礼仪忠义言论,认为那都是罪恶的,但是,周公邪灵利用孔子已经达成了它的目的,后来儒教彻底摧毁了华夏文明,就已经不是孔子能左右的了。
  [2030]
:  《史记》篡改孔子最后时期的相关史料痕迹  我们可以看到,《史记》中“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是添加上去的,礼记中没有。这是后世儒生为了推行儒教而添加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明岁,子路死於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我们可以看到,《史记》中“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是添加上去的,礼记中没有。
  [2031]
:  孔子当时,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殷商后裔身份,已经不想让天下听他以前的那些周礼儒教的话了,他自己都不信了,怎么会没来由的抱怨什么“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呢?比《史记》更古老的《礼记》证实了这一点。  梦奠一事,“予始殷人也”,明显是对兆死之梦境为何是“梦坐奠两柱之间”而不是坐奠于别的地方的说明。丧礼反本,追本父祖啊。  论语明确记载,孔子临死前,已经不想讲他以前的那一套了。更没有抱怨“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曰:“我不想再讲学了。”子贡曰:“您如果不讲学,那么我们还记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源于孔子老师老子的理论)这句话中,孔子等于是把他过去所讲所做的一切都否定了。老天开了孔子这么残酷的一个玩笑,孔子还能说什么呢?孔子的最后七天,都在想些什么呢?一辈子的信念和努力,全搞颠倒了!
  [2032]
:  号召大家到野外做爱,破周公之礼  我们汉族商朝时期是非常喜欢在野外做爱的,幕天席地,鸟语花香,花前月下,良辰美景。  可是,到了周朝,周公之礼,竟然不让我们在野外做爱,把这个给污蔑为“野合”。  这个周公,叫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非常邪恶,我们汉族商王帝辛的儿子武庚反抗周朝,就是被他镇压的,后来他还杀了周武王,自己独揽大权,传出来什么“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什么“周公解梦”,我看完全是在骗人呀根本不是那个解法,就是这个周公。不过他有入梦大法,孔子就是被他入梦操控的,孔子临死前七天才明白,那个哭啊。  什么“周公在此,百无禁忌”也是假的,最多的礼仪规矩就是这个周公定的。
  [2033]
:  引用一下  ----------  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  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男尊女卑,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其实,就是男上女下传教士姿势,周公不许女上男下。  ----------  这里是有阴谋的,要操控人,奴役人的思想,首先就要从婚姻礼节入手,知道了吧。这里可以动你的先天。  而且为了推行准确,史载周公还亲自跟皇后当众表演,最后是表演“敦伦”,就是性爱啦,皇后拒绝跟他当众表演,他也做罢。
  [2034]
:  号召大家婚前做爱,恢复华夏殷商古风  华夏古风,男女相爱,互相判断合适了,就可以做爱了,商朝时期就是这样的。  可是,周灭商后,这些全变了!周公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事情都叫“周公之礼”了。  而我们汉人商朝时期,根本没有这条规矩!  你判断对方合适,才能做爱,  没有判断对方合适,就不能。  与结不结婚没有关系,  你结婚必须是先判断对方合适啊,没判断对方合适,怎么就结婚呢?判断对方合适了,才能结婚啊,  那么你婚前已经判断对方合适了,为什么就不能做爱呢?  如果没有判断合适,又干嘛要结婚呢?  而且,这事情夜长梦多,你不捷足先登,就有可能发生一些未知的事情……  “周公之礼”是把表面礼仪放在内心感觉之上,是本末倒置!是奴役人,操控人精神的重要步骤。  而且,我们看到,周公之礼是根本不给你判断对方合适不合适的机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管你内心感觉怎么样,就是要奴化你。  中国的父母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残毒的父母,两千多年来,制造了多少“孔雀东南飞”的巨大悲剧!  你们怎么以为你们有资格干涉子女的婚姻自由呢?谁给你们的权力呀?就是这个儒教始祖周公旦。  婚姻操控,生殖操控,性操控,是精神操控的重要手段。  我们汉人在周代以前,根本没什么周公之礼!
  [2035]
:  儒祖周公杀周武王后称王,汉儒为何要隐去此事  儒祖周公杀周武王后称王,汉儒为何要隐去此事  ------------------  平定三监  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S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管叔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一带),蔡叔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一带)。封叔旦于鲁(今山东曲阜),为周公。封太公望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召公爽于燕。(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  灭商归来,在镐京武王同周公谈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以便控制东方。由于日夜操劳,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诚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某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某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今天我们看来,觉得这种祈祷是好笑的,可是对三千多年前相信天命鬼神的周人来说,那是十分真诚无私的。祈祷以后,武王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久还是病故了。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尚书·大诰》说:“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史记·周本记》也说:“群公惧,穆卜。”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执政称王,发挥了王的作用。这在当时是自然的事情。古书中有不少周公称王的记载,只是到了汉代,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局面形成之后,周公称王变成不可思议,于是才有周公是“摄政”、“假王”等等说法。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周公解梦》一般相传为周公所作,人们也就不可避免将周公与梦直接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的原因。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洗完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脯」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  “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连占卜都不用了,不合周代习惯规矩啊!而且,为什么汉朝之后,一直要隐去周公称王的事实呢?还隐去了孔子封侯的事实!因为退让一部,对宣扬儒家礼仪更有好处。  啊呀,满清有平定三藩,周朝有平定三监,怎么这么相似?
  [2036]
:  ------------------------------  自从周代商之后,迷惑与欺骗中,让中国越来越差劲了,周公孔丘的儒教让中国人越来越奴性!最后夸张到20万清兵就能踏平的地步,冷兵器时代噢,还极度悲惨地可以从东北一直屠城到扬州!  那时,三个清兵,用了半天时间,让一百多个扬州男人,也是中国的爷门们排着队,慢慢地把头都砍了! 对,是排着队,是不急不忙地、慢慢地砍下了一百多个中国汉族男人的头,没遇到一丝的阻力与反抗!  想想看:真的是不如奴隶,奴隶,你无缘无故地杀他,他还会反抗的!   更进一步说:杀只鸡,鸡都会反抗!!!!!  我们那些曾经的教化、教育、信仰、说教里、、、、,还有一点文化的渣滓吗? 是有善意于我们中国人的吗?会来自我们真祖宗的吗?  下面,关于商纣王的事情,已经研究的非常精辟了,我要转载几位学者分析的文章。  周代商,涉及华夏信仰迷失和奴性灌输来源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仔细考察,最大的线索就在这个时候。
  [2037]
:  妲己也是好姑娘,是谁将纣王和妲己妖魔化  深夜,我翻开了历史的案卷,当我看到夏桀、妺喜和纣王、妲己的案例时,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疑惑,妹喜和夏桀,纣王和妲己的故事为何会如此相似?就好像是相同情节的剧本换上了不同的主人公。  据此疑惑,我认真研究了纣王和妲己的案卷,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妲己也是好姑娘,是谁将纣王和妲己妖魔化  商纣的历史案卷  罪犯:纣王、妲己  犯罪恶果:八百多年的大商王朝覆灭  纣王简历:男,原名 “帝辛”(或“子辛”),“纣”这个词在《集解谥法》上是“残又损善”的意思,纣王是周武王后来给他起的“谥号”。  纣王虽然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但因为其是嫡子所以继承了大统,《史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故启大而庶,纣小而嫡。”  纣王有才能,且勇敢、善战。《史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帝王世纪》上称其:“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妲己简历:女,她并不姓苏,而姓己,她来自有苏氏部落,是纣王伐有苏时的“战利品”。《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她很美,《帝王世纪》:“有苏氏美女。”再补充一句废话,有苏氏部落以九尾狐作为图腾,所以后世多传说妲己是狐狸精附体。
  [2038]
:  罪行:  证据确凿的有六条。  第一,重刑  举例说明:炮烙和虿盆,传说这两样都是纣王和妲己发明的。  虿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炮烙是有的,《史记》上说:“主而诸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  《史记》中并没有详细记述这种刑罚如何操作,没关系,有旁证。  南齐史家邹诞生对此有相关的解释:“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  《烈女传》也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砲格之刑。”  以上记载就像是炮烙的使用说明书,步骤是这样的,让罪犯在烧红了的铜柱上走,然后人会因为太烫而失去平衡,或是掉到热碳中活活烧死,或是倒在红热的铜板上被烧烤而死。这种连男人看来都不忍看下去的刑罚,妲己却竟然能笑出声来,并能以此为嗜好,令人汗颜。  第二,酒池肉林  所有史书、野史、小说中都有的情节,不费力抄录了。  第三,超级淫乱  《史记》上说:“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靡靡之乐”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像《哈狗帮》之类的粗口歌,或是像妓院里,韦小宝爱听的那种“十八摸”之类的下流歌曲,“北里之舞”我个人认为就是最早的“脱衣舞”,这点在《烈女传》上也有印证。  《烈女传》上说,纣王让男人和女人都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之间相互追逐,以此取乐……恐怕这就是最早的“黄色电影”。  第四,修建鹿台,耗费民力  《史记》上说:“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后来皇甫谧、刘向等多位史家在自己著作中形容鹿台:“大三里,高千丈。”据说修建鹿台的时间就用了七年,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  第五,纣王尊敬妲己  纣王常常因为妲己的好恶来决定人的生命,妲己喜欢的人升官发财,妲己不喜欢的杀了活该。  这条罪行的记述比比皆是,摘录三条,供大家参考:  《史记》上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烈女传》上说的更具体:“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吕氏春秋》里也说:“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请注意吕不韦的说法,《吕氏春秋》上干脆说妲己已经亲自上阵打理政事,妲己正式的走上了政治舞台,纣王实际上成为了傀儡君王。这种说法很有市场,香港版的《封神榜》和日本漫画《封神演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烈女传》用了一个词形容这个事情,叫“牝鸡司晨”,牝鸡就是母鸡,司晨就是打鸣,该你干的活你不干,不该干的都干了。  第六,残杀忠良  君王拒谏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君王。  忠臣死谏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忠臣。  商朝死谏的大臣就是比干。  《史记》上说:“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这是大家一个比较熟悉的情节。  《烈女传》上把这句历史上最血腥的话,让妲己说了出来,“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剖心而观之。”  纣王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其他大臣,《括地志》上说:“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纣王的大哥微子启脑筋比较灵活,跑的也较快,提前投降了西周政权。  案卷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些,这六大罪状足可以灭亡一个国家。  纣王和妲己好像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灾星,从即位到当政都是这么的邪恶,所以历史毫不留情的判了这两个人死刑。  《周书》:“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烈女传》:“纣乃登廪台,衣宝玉衣而自杀。”  司马迁觉得纣王自杀是便宜了这个恶徒,干脆补充了一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虽然纣王已经在鹿台上自焚了,但是他的头还是被砍了下来。  妲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烈女传》记载:“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  商朝灭亡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杀掉她是顺应天意。所以武王也砍了她的脑袋,。
  [2039]
:  看完上面的一切,有人会问,还有啥好说的,你不会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罗列出来吧。  如果是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  以上的记载,其实有诸多疑点,我们分析一下,上面这些事看似很有依据,但是真的这么有道理吗?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不过子贡充其量就是个喊冤的,他手里面没有啥可以翻案的证据。  我是一个法律工作者,找证据是我的强项,经过我的细细查证,我终于找到了为纣王和妲己翻案的实质性证据,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在我可以把案卷中的六条罪行逐一推翻。  辩护:  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条罪行是滥用重刑,残害百姓。  这条罪过百分之二百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尚书》中开列了周武王昭告天下的纣王六大罪状中都没有这一条罪状,很明显这条罪状是后人硬加上去的。  不容否认的是商朝的刑法很严重。但是《尚书·大禹谟》里的记载,夏朝时就已经有了砍头、烹煮、醢刑(把人剁成肉酱)、车裂、腰斩、绞杀、烧死、弃市、灭族等各类残酷的刑罚。像把人剁成肉酱这种刑罚并不是商纣王发明的,只是承袭了前朝的旧制而已。  《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知道孔子怎么解释这条法律吗?孔子说有道理。理由是如果扬灰时恰有路人,使其满面蒙尘,那此人必定发怒,怒就会斗殴,因殴斗罪,按当时法律要灭三族。所以,弃灰于道看来过错轻,实则重。  所以,《尚书·康诰》说“殷罚有伦”。  相信炮烙这样的刑罚在当时是有的,只是没有这么“别开生面”而已,不像后世传的这么变态,估计样子就是像《封神榜》里演的,把人绑在一棵铜柱上“烤”死。  至于抛开孕妇肚子的说法,晋朝之前都没有,而在晋朝,高级医师皇甫谧(他第二职业是史学家)写史时,犯了“职业病”,才演绎出妲己要解剖了怀孕的妇女和看看过冰河的行人骨骼结构的事件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纣王和妲己因为刑罚过重而亡国的说法并不成立。  后来比纣王和妲己刑法更重的有的是,都没亡国呢。
  [2040]
:  第二条罪行,建造酒池肉林  关于“酒池肉林”, 考古专家们在商代第一个都城--河南省偃师商城内发现规模庞大的石砌水池遗迹,证实商代帝王池苑确实存在。该水池于1999年被发现,长约130米,宽约20米,现有深度为1.5米,四壁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池底内凹。专家称这就是传说中的“酒池”。  但是这不是传说意义上的大酒池,只不过是一间皇家庄园的池塘而已。  说纣王好酒,这没错,商朝人都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饮酒这个习惯已经蔚然成风。百姓亦如此,更何况君王呢?  而且可以说当时的酒和现在的白酒相比,度数很低,绝不足以使人乱性。  对于肉林那就更是胡说了,把肉挂在林木上,用不了两天,肉就会臭掉,招来苍蝇蚊虫,就算天天换肉,那里的味道也绝不会好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腥臊恶臭”,纣王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享乐吗?  只要鼻子没毛病,就不会。  所以酒池肉林之罪也不成立。
  [2041]
:  第三条罪行,淫乱  关于酒池中男女淫乱的说法最早是《韩非子》上的记载。其实,即便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也未必就是淫荡。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婚姻问题。  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礼》中就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大家想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纣王”点灯的味道了。
  [2042]
:  第四条罪行,建造鹿台,耗费民力  我们来看看对于鹿台的描写----“高千丈”。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也就是说一丈就是约等于今天的170cm,千丈的建筑相当于一千七百多米高,在今天这样的建筑有几个?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个都没有。现在世界第一高的建筑是阿联酋的迪拜大厦,高也只有818米。  汉代刘向,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和高度定义为了“大三里,高千尺”,而到了皇甫谧大夫那里,鹿台的建筑高度直接被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泼脏水也得有个谱,超过限度反倒没人信了。
  [2043]
:  第五条罪行,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  这一条更是无稽之谈,妲己只能算是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更不可能进入商朝的政治和权利核心。  倘若妲己在被纣王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在纣王时期并没有兴旺起来呢?再说,商人很信仰上帝,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这在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所以妲己对纣王的影响实在很小。
  [2044]
:  第六条罪行,残害忠良  比干确实是被纣王虐杀的,抛开史料,就是在甲骨文中也有相应的记载,这是史实,勿容置疑,但绝没有像史书上说的这么花里胡哨。  关于比干的死,历史上的演化过程是这样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史家的不负责大家领略了吧?即便是号称“不虚美,不隐恶”的太史公也不免做出杜撰的事情来。  以上六大罪行,一条不少,我已经都推倒了。  既然纣王和妲己并没有这么邪恶,司马迁,刘向,皇甫谧这些史家为什么会在纣王和妲己的问题上犯下如此大错呢?  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桩历史冤案,就不能算翻案,因为缺少了动机。  我个人认为,司马迁是这起冤案的主谋。还回到我开头说的两个重要人物,夏桀和妹喜。  我个人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判断,我认为司马迁是将所有关于夏桀和妺喜的罪行全部加到了纣王和妲己身上,所谓移花接木,李代桃僵。  我推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周王朝建立后,周朝的史官为了维护武王伐纣这段历史的正义性,所以就故意涂黑纣王和妲己。  怎么涂黑?  前边有现成的参照物夏桀和妹喜,照猫画虎呗,结果纣王、妲己的形象就和夏桀、妹喜越来越相似了。  后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面对先秦的史料,非常矛盾,因为关于纣王、妲己记述简直就是夏桀和妺喜的事迹的一次大“copy”,这样照抄,估计会引起诸多的疑问,所以司马迁选择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思想家的主张,将这些罪行一股脑放在纣王和妲己的身上,为了不引起怀疑,《史记》中只字不提妹喜这个人物。  由于《史记》的影响巨大,人们越来越相信纣王和妲己是大恶人。再加上《武王伐纣平话》这些话本的出现,民间对这两个人物越来越憎恶。许仲琳编的《封神演义》上市后,纣王和妲己的形象甚至被妖魔化了。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真相。
  [2045]
:  既然纣王和妲己是冤枉的,那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左传》评价相当精辟:“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纣王当时正在和东夷打仗,商的主力部队都在东夷平叛,纣王的大哥微子启就是在此时投降了周武王并带去了重要情报-----殷都空虚。  周武王决定突袭朝歌,双方在牧野展开阵型,一边是西周的军队,一边是纣王二哥中衍率领的商军,《尚书》以“血可漂橹”形容牧野之战的惨烈,绝非我们后世传说的那样,说周武王兵不血刃。  周武王赌赢了,而且是狂赌豪赢,历史就这样被改变了,他逼死纣王后,为了安抚商民,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商地。  武庚对周的“厚遇”毫无感激之情,在第二年就率领商民造反,周用了三年时间,才勉强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可见商朝遗民的团结与纣王的威望。  不管怎么说,一切都结束了,历史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  这起冤案中最可怜的是妲己,她本可以和其他女人一样在历史上不留下任何记载,或者只记载她为纣王生了几个孩子,可是历史的偶然和必然让她变成了一代妖姬。让后世的人们对她误会谩骂了几千年。  历史就是如此,其实还有很多冤案的真相石沉大海,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的去发现,去探求,去为他们平反。
  [2046]
:  为何如此毁诬商纣王和苏妲己  (转载之二)  作者: 网络文摘(韩.山.绛.帆)   站在正统的儒家立场上看,晚年的毛泽东似乎有一种故意与流行的观念唱反调的“癖好”。譬如,商纣王历来被认为是荒淫无道的暴君典型。然而毛泽东却认为把他看作坏人是错误的,他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他的失败只是在于“俘虏政策做得不太好”。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多少受到了郭沫若的一些影响。商纣王在历史上的真实作为,肯定会被他的政敌周王朝所篡改、诬蔑。愈早的史料,这种篡改就越?  《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攻占邺城时,曹丕偷偷将袁熙的妻子甄氏藏起来并予以霸占。孔融知道以后,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问孔融此说出自哪部经典,孔融对答说:“以今例古,想当然耳。” 好一句“以今例古,想当然耳”,就这一句话,与纣王一同葬身鹿台的妲己就成了“大圣人”周公的侍妾。而大明朝的许仲琳老先生,更加“想当然耳”,他老人家的辉煌巨著《封神演义》,被古人当成“神话武侠”,特别是在民间,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金庸、古龙。说书的、唱曲的、杂耍的,总少不了把《封神演义》当成蓝本,就像现在把金、古二位的小说全部拍成电视剧,还一遍遍地比着拍。
  [2047]
: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重新拾起小学时已看过的《封神演义》仔细研读,却发现苏妲己并非是什么坏人,理由大概是:作为人的苏妲己是被殷纣王强迫来的,她一定要“报仇伸冤”;作为狐狸精的苏妲己,则是一个叫女娲的神仙派来“打入敌人内部的”。《封神演义》里虽然把她写得如此之坏,却也依然可以看出她的确是个垫背的。  如果《左传》所载确实,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商人亡国之恨记在妲己身上,因为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夏商周断代工程”最大的成就,就是确定了殷商亡国之战——牧野之战的发生时间,这个时间甚至精确到了日),殷商亡国之时就在公元前1146年,这距离纣王自焚于鹿台仅剩一年时间。用一年时间搞垮了当时的“超级大国”殷商王朝,这个彼时代的“田中芳子”,能量也未免过于超乎寻常了?  殷纣末帝 其罪六宗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一定要绞出血汁。牧野之战的风云际会与喧嚣变幻,在后代史书上却被搞得模糊不清。《尚书》中说这次战役的牺牲是“流血漂杵、赤地千里”。但是这样的话,就与一代圣主“吊民伐罪”的主题有点脱钩,应该兵不血刃才对。但我们看到的是死者肝脑涂地,敌人踏着他们的血尸像洪水一样涌上来,商人拼死捍卫政权,周人则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夺取之。  周武王为了解释自己伐纣的合理性,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第一是酗酒;  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  第三是登用小人;  第四是听信妇言;  第五是信有命在天;  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说实话,这些罪状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不算严重,也完全没有后人形容纣王时的荒淫残暴。引用潇人在《大周天子》中的话说,有的用现代价值观判断,甚至富于进步意义。比如第二、第三条的“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就很有代表性。这里的“小人”说白了就是“非高干子弟”。纣王不录用王族中的亲贵和从前商王的旧臣之子,而是提拔录用出身卑微之人,这是打破血统论,用今人眼光来看属于进步的用人观,是“唯才是举”,打破了“用人唯亲”。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亲戚不用,会遭到亲贵集团的蜂拥攻击,甚至纣王的敌人——周武王都不原谅他。  可是从前商王武丁任用出身低微的“傅说”,也是一种“登用小人”,但武丁还是不得不采取托梦的曲折形式录用傅说,习惯势力的“可怖”,由此略见一斑。【当然,有可能是后世儒教编的】  同样,纣王为了挽救帝国的颓势,进行的这些必要的人事调整——录用“非高干”的能人取代腐朽的权贵,也必然导致了以其大哥“微子启”为首的亲贵和旧臣集团的极力反对。“微子启”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政策,带着自己的人怒而出走,从而分裂了商王朝的统治核心,破坏了商王朝的国运。从史料上看,类似的上层分裂不限于“微子启”一案。  纣王的叔叔比干被处死,另一个叔叔箕子被下狱,也可能是新的用人制度调整触及了这些叔叔的亲贵家族利益,加上其他的“政见不合”,最终与纣王发生严重冲突,以致有人为此而死。这也可见商王朝之积弊已久,问题之复杂,现实之难办,一点改革都阻力重重。纣王只有挣扎一番之后,等着去殉死他的王朝罢了。
  [2048]
:  其实,也正是纣王任用的诸如“飞廉、恶来”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助他三征东夷,并且与商王朝共生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倒在战场血泊中。而微子启、箕子这些“自命不凡”的被后世学者奉为君子贤人的王室贵胄,反倒在大周取得政权以后,立刻投入周人的怀抱,变节为官,不惜侍奉仇敌。  至于第四条罪状说纣王“听信妇言”,其实是少见多怪。商朝女性在政坛上颇有作为,如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就是一位巾帼杰出人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尊重女性的客观状况。纣王听信妲己,即便这是事实,我们也不要奇怪。当“贵戚旧臣”都不支持,甚至分裂而去,当社稷危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像蝉那样高叫,沸反盈天),人心惶恐,各怀叵测,那纣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女人妲己合计军国大事了,毕竟自己女人还是跟自己坐在一条船上,值得信赖,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共同自焚于鹿台。  【从周朝开始,女人地位降低,周朝以为很光荣么?】  而所谓第五、第六条“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的罪状,这是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小节,而且并不属实。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上看,到了纣王的父亲(帝乙)和纣王(辛)时期,祭祀祖先的典礼系统比起前代商王,倒是显得更加成熟完备。  总之,周武王给纣王定出的这六条大罪,只有第一条“酗酒”还算是有点儿分量。但是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他们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社会饮酒之风蔚然,甚至有些商代遗址中还曾挖出来好几坛子当时的酒呢!  须知,一个帝国积累年头久了,财富丰厚,人们闲逸,走上饮酒的路子,是必然的事情。商朝人崇尚音乐,边喝边唱,是很爽的。你也许会说,商朝社会的饮酒风气都是纣王带的坏头。那么,如今美国吸毒问题严重,这都是克林顿带的头吗?  商代后期饮酒成风,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该是广泛而复杂的。纣王想推动也好,或者制止也好,移风易俗也好,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周人给纣王与妲己泼脏水并不厉害,只是上述六条的就事论事而已,也不过于涉及二人人格,没有焚炙忠良、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指责。总之,周人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钩。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那些学者。
  [2049]
:  纣王形象 历史叠加  在温县温泉镇北近9公里,护城河的南侧有徐堡乡苏王村,相传该地为商末冀州侯苏护故里,后人以苏王名村。据当地人称,村北原有奶奶庙,内供“碧霞原君”,也就是殷纣王的妃子——苏妲己。当地人之所以供奉“碧霞原君”,是否因为内心并没有将纣王的种种罪恶都算到妲己头上去呢?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这样评价:“海伦的故事,到了纪元前(公元前)九世纪,产生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苏妲己的故事,直到纪元后十五世纪,才产生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演义》”。  其实,认真读来,“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演义》”里也闪现着作者许仲琳的思想火花,面对弱女子苏妲己,许先生终于不肯让这个无辜的女孩子去从事谗害忠良、敲骨剖腹、发明炮烙之刑等勾当,便让那只受命于女娲的千年狐狸精吸了妲己小姐的魂魄,托其身形而肆意为害了。  据当地人说,许仲琳写《封神演义》的时候,曾经到焦作进行过“实地考察”,当时离恩村不远有座古墓,百姓之中还流传着关于狐狸精迷人的传说,许老先生将此“聊斋式”的故事采入书中,便演绎出了“九尾妖狐”附身苏妲己的奇幻神话。
  [2050]
:  纣之不善 非此之甚  儒家历来讲究“成王败寇”,于是,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锦上添花似的“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他们的失败地方(比如尧舜的失位)也被美化成所谓的“禅让”。而夏桀、商纣王等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则因为是失败者,就被“雪上加霜”,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了钩。这些亡国之君,比起前面的开国大帝,何成何败,自不待言,不挤对他们挤对谁呢?  其实,世上哪有百分之百的好人和坏透了的坏人呢?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就可以看到脏水是怎么随着历史年代的推延而一点点泼到纣王与妲己身上去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到了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除了剖开我们这位可怜的“苦人儿”比干的心,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想看看胎儿形态。  学者子贡早就意识到了纣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点看不过去,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纣王虽不好,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所以君子千万别把自己混得太差,否则后世的人想举出恶事来说理,就一定涂抹了他来充数!
  [2051]
:  酒池肉林 加于妲己  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献上也从来没有过,春秋时代也没有,是到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首次描绘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写得非常了不起:“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韩非子口罗嗦了这么半天,却不外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防微杜渐,告诫他所“爱戴”的君王们:不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啊,否则就成了纣王那样的亡国之恶君啦!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不在乎这些小错,不断积累,终于错越来越大,酒池肉林,以至于亡国了!  这种牵强附会,把纣王亡国的主要原因简单归结于为纣王设想出的“奢侈”,而忽视了商朝的累代积弱与外族的迅速强大,是韩非子的肤浅与片面。  但是,韩非子确实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个道理讲得非常生动,照理这篇作文是可以打一百分的,只是可惜了纣王的形象。而韩非子作文生动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有纣王这么个“意象”可以供他打扮起来任意当道具用。  到了西汉,司马迁也是个大手笔,继续给历史加鸡精。他在韩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础上又加了“男女裸奔其间”,从而使他的文章也很生动。汉朝人“少见多怪”,把这个视为纣王淫荡。  汉朝的刘向也不甘寂寞,他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显得更为奢侈。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还让妲己坐在嘉宾席上旁观,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鼓掌而笑。到了接下来的东汉,纣王脸上留的空白不多了,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时光到了晋朝,皇甫谧医生咬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比汉朝又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同时他可能觉得炮烙还不过瘾,又“亲自”为纣王和妲己设计了一个热铜斗,让商王朝的“犯人”举着,一会儿手就烂了。  总之,纣王的脸上就是这样一点点脏起来的,前后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后人之所以这么埋汰他,也是说明被当时的皇帝压迫得不行,只好借涂抹纣王来告诫人君,起到劝善惩戒作用。  而苏妲己则被殃及池鱼,成为怂恿者、帮凶,直至上升为颠覆大商王朝的实际执行人。
  [2052]
:  殷商王朝 如何覆灭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其实,从武王对纣王的处置来看,他也绝不是什么仁德之君。  周武王攻下鹿台,用大钺砍下商纣王烧煳了的脑袋,悬挂在大白旗上,一并被割下脑袋的还有纣王的两个妃子:有苏氏(即苏妲己)和有莘氏。其中的有莘氏,据说还是周武王送给殷纣王的“贡品”。伍子胥对楚王掘墓鞭尸,还遭到后人的非议,为什么武王如此对待已死的纣王与妲己等人,却没人说他残暴?真的是纣王太坏吗?  反正我读史书,其中的很多情节我是不信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2053]
:  历史大冤案:商纣王与妲己并非荒淫无道  (转载之三)  历史大冤案:商纣王与妲己并非荒淫无道  妲己,有苏氏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纣王非常宠爱她,对她言听计从,荒理朝政,日夜宴游。后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经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武王所杀。  说来妲己真是冤枉。历代文人,仅凭臆断和想象,便一步步地坐实了妲己的罪孽,让她背负起千古第一恶女的骂名。  他们历来被认为是一对恶男女  中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