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作与写作的语言艺术术》为题一篇800字作文

第七编:语言魔力编辑:杨斌 录入:李清涛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10:20:42 
&&&&杨 斌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美育等方面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语文教育专著《语文美育叙论》。
&&&&&&&&&&&&&&&&&&&&&&&&&&&&&&&&&&&&&&&&&&&&&&&&&&&&&&&&&&& 作文需要真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人只要真诚、忠实,为人们默默地服务,用不着吹嘘,就能感动别人,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人生是一道复杂的方程式。相信神圣,相信真诚,相信总有一种力量会让我们泪流满面,奋勇前行。是金子,就不会被永远埋没;泥土,却永远也不可能被“包装”成金子!&&&&这是人生的辩证法,也是写作的成功律。真诚为文,让真诚打动人心,让激情激动人心。文字的力量并不来自华美的辞藻,而是来自心灵深处。如鲁迅所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让文字带上体温,让言辞蘸上心血,质朴些,自然些,纯净些,清新些,斐然的文采自在其中!伪饰永远敌不过真诚。胸怀赤子之心,去挖掘生活的矿藏,珍藏人生的体验,让文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文字,就有文采!
&&&&&&&&&&&&&&&&&&&&&&&&&&&&&&&&&&&&&&&&&&&&&&&&&&&&&&&&&&&&&&&&&&&&&&&&&&&&&&&&&&&&&&&&&&&&&&&&&&&&&&&&&&&&&&&&&&&&&&&&&&&&&&&&&&&&&&&&&&&&&&&&&&&&&&&&&&&&&&&&&&&&&&&&&&&&&&&&&&&&&&&&&&&&&&&&&&&&&&&&&&&&&&&&&&&&&&&&&&&&&&&&&&&&&&&&&&&&&&&&&&&&&&&&&&&& 相信神圣&& 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选自《天下阅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葵花朵朵&& 刘学刚
&&&&葵花,不在城市里生长。&&&&城市里,只栽种脚手架混凝土,还有高跟鞋和红绿灯。&&&&田垄上,沟渠边,篱笆旁,随便一处地方,都有葵花在生长。葵花,在农忙季节里灿烂着。在乡间,随处可见它们游动的身影。天刚放亮,早有几棵站在田间地头察看庄稼的长势,抬头就是一脸的阳光。畦埂上的那些,长得特别高大强壮,看起来更像一群“锄禾日当午”的汉子,拄着锄把,擦去汗水,看看头顶的烈日是不是又毒了几分,这样,能晒死地里的杂草,免得再糟蹋禾苗。许是常在井台旁转悠的缘故,村头菜园里的三两株,叶子尤为青翠。晚炊里,那该是母亲手搭的凉棚吧?&&& 在葵花的注视下,我们一点点长大。每每抬头仰望,总能看见一张灿烂的笑脸,读不出它一丝的忧伤,也听不到它哪怕极细微的叹息。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一些些籽粒,被葵花高举在头顶,眼睛只注意了远方的风景。这情形,极像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晚上还驮着我去大队的场院里看电影。就为把电影的画面看得再仔细一些,我骑在父亲的头上,双腿夹住他的脖子,他抓紧了我的小手,仿佛只有这样才牢靠些,才成为父亲身体的一部分。那时节,放映场上最神气的我,除了偶尔感觉到父亲肩膀的宽阔身体的温热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葵花,承受着生活的重负而又了无抱怨。&&&&总是在葵花灿烂的季节,我们一次次远走他乡。黑黑的籽粒成熟。太阳消失了,只有枯萎的葵盘,像一张沧桑的脸。去年冬天,我把一个葵盘带回我蜗居的城市,供在我的书房。有一天,三岁的女儿问我,爸爸,等我长大了,你会怎样呢?我会老的,模样就像这个葵盘。爸爸,我不要长大!我不要长大!我鼻子陡地一酸,硬是把泪水咽回肚里,然后一脸的阳光,一遍遍对女儿教唱“葵花朵朵向太阳”。她,是葵花的后代,她应该保持一颗“向阳心”。&&&&土地太辽阔了,黄色一铺千里。葵花,是站起来的土地。它浓得化不开的色彩,正是从土地上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的。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唯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地为你加油。&&&&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节选)
[NextPage]
桃李无言――“语言魔力”之阅读&&
&&&&从现代文阅读考查角度看,命题点主要集中于阅读能力构成方面,与文章主题内容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由于题材不同,体裁有异,文章不同,考查的角度还是会有所侧重。譬如本单元阅读主题是“桃李无言”,就内容而言,往往是写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的人和事,就体裁而言,往往以写人叙事的散文体裁为主。&&&&此类文章的考查点多集中于下列方面:①词义句意理解,包括代词的指代意义,特别是词语的本义及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譬如下文对“朦胧的敬慕”语意的理解。②归纳中心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括对文意概括提炼,寻找关键语句。③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散文中的信息筛选和整合与说明文不同,主要包括文章的基本事实,作者对所写人事的感情态度,最能表达作者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筛选信息尤其要注意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即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要仔细揣摩。④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思路是指作者在行文中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在散文中往往是围绕中心线索,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把所要表达的内容组织起来。文章结构,就是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散文结构往往由叙事的时间、空间或者情感决定。⑤对作品的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内容的鉴赏。文学形象包括文章写到的具体人物,也指寄托情理情思情感的某种象征事物。鉴赏语言,主要侧重于语言的深层含义。表达手法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散文中运用比较多的是比喻、拟人、衬托等),也包括文章的表现技巧(散文中运用比较多的有想象、联想、象征、烘托、托物言志等),尤其是这些表达技巧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更是考查重点。语言风格的鉴赏也是这类文章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譬如语言的平实质朴、优美蕴藉、富有哲理等。考查题型以表达题为主,也有表达题加选择题。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2008年高考江西卷
(正文略)&&& 16.“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分)&&&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阅读突破策略&&&“名题共赏”中的试题考查了四个方面:①把握词义和选材分析;②结构分析;③艺术手法鉴赏;④文章的综合鉴赏。下面结合答案,简略分析此类题型的突破策略。&&&&准确地把握词义句意。首先要确知本义。譬如“朦胧的敬慕”,何为“敬慕”?何为“朦胧”?这些词义先得弄清楚。其次,结合语境理解其引申拓展或深层意义。阅读全文可知,这里的“朦胧”当指我儿时对伟人孙中山和眼前的孩子对伟人鲁迅的模模糊糊不甚清晰的景仰之情。之所以说“朦胧”,是因为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逝去的这位伟人的巨大价值。再分析选材主要看写了哪几件事。所以最后的答案可为: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②文中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文章结构分析。要弄清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作者的情感顺序。本文是记叙文,开头写我对“死人”一事的不同看法,然后通过眼前所见和回忆,分别写了两个小孩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最后议论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所以,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答案为: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艺术手法鉴赏。必须纵览全文,仔细揣摩。今天眼前的孩子吊唁鲁迅,究竟意义何在?作者用自己小时候吊唁孙中山的事例来作衬托,说明伟大的人格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也说明鲁迅是和孙中山一样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物。答案为: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文章的综合鉴赏。这里列举了5个选项,A项是信息筛选,“忍不住笑”在原文中是说“如果稍换一个情况”,“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阅读时只要稍加留心即可发现。B、C、D项都是正确项,黄昏景色和我的哀戚心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第③段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E项为错误项,作者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答案:A、E。
阅读突破集训一
像珠穆朗玛一样长高
&&&&岳麓山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山,海拔不到300米,也没有什么美丽的景点,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省会长沙,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面上一个隆起的小小的土包。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就成功了。&&&&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了一座有生命的山峰,变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座能自己长高的山峰。&&&&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变了形状,痛苦得不能呼吸。在痛彻心腑的压力下,她想过放弃,但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于是,她默默地承受生长的痛苦。&&&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有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亿年不懈的坚持。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也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是她知道,一旦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小的土包。&&&&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座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她面前停下脚步。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的脚下。&&&&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做珠穆朗玛。&&&&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靠自己不断生长。山如此,人也如此。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8期)
&&& 1.文章表面写山,其实处处写人。试分析文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借山写人的?
【突破题型】&&&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岳麓山?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倒数第4段画线句中的“蓝天”、“阳光”、“山风”有什么喻义?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
[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二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大、高贵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著作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叫。&&&&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已经只有这些了。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2006年第8期)
&&&&1.第2段画线句中的“某种意义”指的是什么?【突破题型】&&&&&2.文章结尾为什么提到“左公柳”?这样写对结构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你是如何理解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的?参考答案:“”“”“”“”“”“”
阅读突破训练三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其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时,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这样一位长者――年轻时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富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除了对命数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抱持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
&(节选自《人民日报》日)
【突破题型】&&& 1.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写到芦苇?如果把题目改为“芦苇”,你看可以吗?为什么?&&& 2.文章两处用“芦苇”和其他事物作比较,请找出相关语句,并阐释这样写的作用。&&& 3.“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一句话有什么含意?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作者从一次路途见到芦苇写起,引发对“”“”“”“”“”
阅读突破集训四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叠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赌的喧哗。然而最快乐的是,眼明明地看见自己长大了一岁,那种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过了二十岁以后,过年显著不同了。会在围炉过后的守夜里,一个人闷闷地饮着烧酒,想起一年来的种种,开始有了人世的挫折,开始面临情感的变异,开始知道了除去快乐,年间还有忧心。有时看到父母赶在除夕前还到处去张罗过年的花用,或者眼看收成不好,农人们还强笑着准备过一个新年,都使我开始知道年也有难过的时候。&&&&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阱,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有许多喜爱的事,时机一到必须割舍,有许多痛恨的事,也会自然消失,走快走慢都无妨,年还是一个接一个来,生命还是一点一滴地在消失。&&&&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在二十岁以前那么期待新的一年到临,而二十岁以后则忧心着旧的岁月一年年的消失呢?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在冠礼以前,我们是“去日苦短,来日方长”。成年以后则变成“来日方短,去日苦多”,这是多么不一样的心情呀!&&&&最难消受的还是,不管我的心情如何,挂在墙上的壁钟总是在除夕夜的十二点猛力地摇着钟摆,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个响声,那样无情,又那样绝然,每到过年,我总会想起和钟臂角力的事,希望让它向后转,可是办不到,于是我醉酒,然后痛下决心:一定要把一年当两年用,把二十四小时当四十八小时来用。&&&&想起去年的过年,我吃过年夜饭,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找一本书看,不知道为什么随手拿起一本佛经,读到了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其中有一段讲到“渴爱”的,竟与过年的心情冥然相合。它说渴爱有三,一是欲爱,是感官享受的渴求;二是有爱,是生与存的渴求;三是无有爱,是不再存在的渴求。我觉得二十岁以前过年是前两者,二十岁以后是第三者。&&& 那本佛经里当然也讲到“涅”,它不用吉祥、善良、安全、清净、皈依、彼岸、和平、宁静来正面说涅,而说了一句“断爱近涅”。这是何等的境界,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断绝自己的渴爱,绝处逢生,涅自然就在眼前,旧年换新恐怕也是一种断爱吧。&&& 释迦牟尼说法时,曾举了一个譬喻来讲“断爱”,他说:“有人在旅行时遇到一片大水,这边岸上充满危机,水的对岸则安全无险,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机重重,彼岸则无险,无船可渡,无桥可行,我不免采集草木枝叶,自做一筏,当得安登彼岸。’于是那人采集草木枝叶做了一只木筏,靠着木筏,他安然抵达对岸,他就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将它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随我所之。’”&&& 举了这个例子以后,释迦牟尼指出这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能断爱,那么他应该如何处置呢?佛陀说:“应该将筏拖到沙滩,或停泊某处,由它浮着,然后继续行程,不问何之。因为筏是用来济渡的,不是用来背负的,世人呀!你们应该明白_______,_______?”&&&&由于读了那本佛经,竟使我今年的整个想法都改变了,也使我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因为敢于割舍,而有了一些比较可见的成绩,过年何尝不如此,年好年坏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要勇于断爱,使我们有情的命身,在新的起始发散最大的光芒。&&&&涅真的不远,如果能在年节时候,少一点怀念,少一点忆旧,少一点追悔,少一点婆婆妈妈,那么穿过峭壁、踩过水势,开阔的天空就在眼前了。
(选自《艺苑美文》2008年第11期)
&&&&&1.本文的文题很有深意,请你解释一下“断爱”和“涅”的意思,作者所说的“断爱近涅”又是什么意思呢?&&&&&2.作者说,二十岁之前喜欢过年、盼过年,二十岁之后却厌过年、怕过年,这是为什么呢?&&&&&3.文中的“筏是用来济渡的,不是用来背负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简要解释。&&&&&4.&& 阅读上文,回答以下两道题。(1)请你根据前后文意,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带有总结性的句子。【突破题型】&&&&&(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请说出其中两点。
&(设题:李弗不)
参考答案:“”“”“”“”“”“”“”“”
[NextPage]
阅读突破集训五
爱是一种心境
&&&&想起那次,我的爱情失落在一个遥远的童话里,我整天慵坐于窗前,抬起淡漠的眼,望窗外那灰蒙蒙的街巷。&&&&那时正是隆冬,群树都落光了叶子,只剩下干枯的手臂,渴望地伸向天空。&&&&那天我不知坐了多久,像个死人一样一动不动,我的视觉和思想一起呆滞了,麻木了。我没感觉到,黄昏正悄悄降临,街巷里还有几只逗人喜爱的小雀,在低空里翩飞,或栖在电线上东张西望。&&& 房间里暗了下来,比外面的世界灰暗得多,我却没有去开灯。突然,我看见几瓣梨花在风中舞着,接着是更多的花瓣飘落下来。那是雪,我心怦然一动。啊,下雪了。雪很快纷纷扬扬起来。我望着窗外的景物正在逐渐变得纯白。是的,白雪很快便遮覆了一切。&&&我终于站了起来,穿上大衣,走了出去。下雪天并不寒冷,空气清冽得如同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整个世界没有了一丝杂色,地上那白是毛茸茸的白,就像白兔的毛。最美的是那树,白中透着微蓝。还有教堂那高耸的尖顶,白色的线条明快得让人感动。&&&我在雪地上踩着图案,鞋底与疏松的雪层摩擦发出的轻柔的沙沙声,使我心中升起了一种安宁明澈的感觉。而童年所有在雪原上追逐奔跑的记忆,此刻都和眼前的柔和安静交错重叠在一起了。&&&&世界是多么的可爱!只要我们真心爱它,这世上任何一种细微的事物,都不是一种虚设。当我们的心境因为一种失去而遭到破坏的时候,随处都有其他的事物来补偿我们的心境啊。&&& 当我们一步一步从岁月中走过,当我们跨过万水千山,当我们被苦水浸过被火焰烧过,我们一定会在心底积累许许多多的爱。这爱足够使我们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会失去那份清纯如雨后清晨般的心境。在我心灵最苦的那段日子,我也没有冷落我身边的微风、星雨和蓝海,照常坐在榕树下面写我的散文,照常在天空初亮时就和伙伴到干爽的场地上打网球,照常在一日的紧张之后到落日最美的海上游泳。&&&&我也不曾冷落任何一个星期天。我曾不惜骑车几个小时去看一个从没看过的湖泊。那湖泊叫东钱湖,离城几十里,四周有山。&&& 那天我一个人对着湖水打坐,觉得天地间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湖水浅浅盈盈,我的心盈盈浅浅。不禁想起一位作家的话:不知为什么参禅的人总喜欢“面壁”,其实“面水”不是更好吗?水似柔而刚,似无而有,不落形迹而又容纳万象。我动情地纵目远处黛青的山影、山前丛生的花树,以及它们在水里完全对称的倒影,便记起东山魁夷的一幅极相似的水粉画,色彩浓郁意境深远。那时我的思绪如一只白鸟,在青山碧水间任意东西,哪里还有余地去承载生命中的无助与迷茫呢?&&&&是的,我的心灵是那么宁静,岁月是那么清幽。我终于在平常的日子里充实起来,在美丽的日子里更添一分快乐。我想起明代《菜根谭》里的一句格言:“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人被一种可爱所抛弃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从此对春华秋实视而不见,从此失去了美的心境。那便是在人生旅途上,购了车票付了代价,却忘记了领略路上的风景啊!&&&&世间美好的事物,是我一辈子也爱不完的,不论命运一时有多刻薄,我却永远不会丧失属于我的那份心境。
(选自《读者》2007年第3期)
&&& 1.结合语境,仔细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丰富内涵。&&& (1)想起那次,我的爱情失落在一个遥远的童话里,我整天慵坐于窗前,抬起淡漠的眼,望窗外那灰蒙蒙的街巷。&&& (2)湖水浅浅盈盈,我的心盈盈浅浅。&&& 2.“那便是在人生旅途上,购了车票付了代价,却忘记了领略路上的风景啊!”结合文章内容,概述“路上的风景”主要是哪些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突破题型】&&& 3.倒数第3段引用《菜根谭》中的格言和文章主旨“爱是一种心境”之间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1.(1)慵,慵懒,精神倦怠的样子。这里形容爱情失落给“”“”“”
阅读突破集训六
&&&&一天,我正在林中小憩,突然听到“噼啪”一阵声响。朋友说,这是种子爆裂的声音。我手捧一颗种子,仿佛听到了它的心音……&&& 一棵普通小草所结出的种子往往在1万粒至10万粒之间,一株美洲豚草5小时内就能结出80亿粒草花粉。一粒种子一个小小的生命,几万粒种子几万个生命……怪不得小草的生命力那么旺盛。&&&&小草本身是极其弱小的,它强大生命力的谜底原来在那几万几亿粒种子之中。沙漠里有一种树叫梭梭树,据说其树干连斧头也难砍断,是植物中的钢铁。遗憾的是,这种树的种子只能活几个小时,是世界上生命最短的种子;然而,只要给它一点点水,它却能在2至3小时内生根发芽,它又是世界上萌发力量最强的种子。用最短的生命书写最强的人生,这就是种子的选择!&&&&每株巨杉在秋季平均要落下100万粒种子,然而,历经种种磨难最后长成大树的仅有极少几粒,长成世界级百米高巨树的最多仅有一粒……&&&&百万分之一?!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只有巨杉才能成为树中之王。种子最小最小,5万粒山杨的种子才4克重,200万粒斑叶兰的种子才1克重。一颗红杉的种子仅0.005克重,而高140多米近50层楼高、寿命长达5000年的世界植物巨人――红杉树,却是它生出的儿子。千千万万的种子总是被埋在地下,从不愿抛头露面,所以,它的身影才覆盖了整个地球大陆。&&&&有埋没,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才会有出头之日;不愿被一时埋没,有可能会被永远地埋没。不管是谁,你若想实现你的高高的梦想,先得去做一颗小小的种子!&&&&刚上小学时,我曾用一块石头压着土里的一颗种子,想看看它是否还能拱出来,可后来忘了去看。毕业时,我忽然想起了此事,连忙跑到那里,只见我留下有记号的地方已经长出一颗大树,而那块石头早已被顶在了一边。你可以压死一块地,但就怕这地下还有一颗顽强的种子。有的种子靠自己弹射的力量可射出数米之远,一颗松子落下顶风能飞80米、顺风能飞200余米,有的种子甚至借助风力翻山越岭、飘洋过海,连一只小鸟腿上粘着的泥块里竟也带着100多种植物的种子。美国佛罗里达半岛过去没有一棵椰子树,1878年一船舶失事,船上大批椰子被海浪带到海滩,从此这里椰子树丛生。&&&&呵,我明白了,一粒种子是怎样变成一片森林的。除了种子,谁还有能力把这篇绿的大散文写满地球陆地呢?!&&&&冬天,地面上的一切绿色几乎全都消失了。可你看不到的是,地下的绿色却没有消失――那是千万颗种子正在悄悄萌发,伺机剪开冰封的大地……&&&&春天的序曲,其实在大地还是冰天雪地之时,就先唱响在种子心中了。&&&&1905年,荷兰人强占了摩鹿加群岛,为垄断岛上盛产的制造名贵香料的原料――豆蔻,下令严禁外传,否则处死。可不久,其他岛上也长出了豆蔻,荷兰人大为恼火,以为是当地土人偷运出去的,对他们严刑拷打甚至屠杀……后来才发现,传播种子的原来是岛上的鸟,还有风和海水。你可以囚禁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任何人,可你永远也囚禁不住的是思想,还有种子!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也是一颗种子――一颗红色的种子。不同的是,有的长出了假恶丑,有的长出了真善美。其实,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也是一颗种子――一颗蓝色的种子。这颗种子历经46亿年萌发,最终长出了伟大的人类……&&&&有科学家说,假如地球遭到了毁灭,一切生命都灭绝了,但只要有一颗种子保存下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将会重新开始。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7年4月)
&&& 1.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种子”含义的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也是一颗种子――一颗红色的种子。……其实,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也是一颗种子――一颗蓝色的种子。”【突破题型】&&& 2.“你若想实现你的高高的梦想,先得去做一颗小小的种子!”结合语境,谈谈你对这一句话深刻含意的理解。&&& 3.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种子”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
[NextPage]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魔力”之写作
&&&&中学生作文的语言不同于作家语言。作家的语言是多少年锤炼的结果,还要加上岁月的积淀,生活的酿造,因此往往充满丰富的意蕴。但是,高考《考纲》对作文语言提出了明确要求,基础等级中要求“语言通顺,感情真挚”,在发展等级中要求“语言有文采”。什么叫“有文采”?“有文采”不是堆砌辞藻,而是要让语言有蕴藉。具体说,就是要平实,而不是平淡;要质朴,而不是直白。&&&&平实和平淡,质朴和直白的区别在哪儿?就在于有没有思想内蕴,有没有丰富内涵,值不值得人们去体味去品评。打个比方,前者是香味醇厚的茶,后者是白开水。前者需要仔细地去品尝,后者则一眼看到底。我们的语言就是要努力成为茶,而不能做白开水。&&&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思想活跃、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高三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对情感,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要想得更多,思考更深。因此,这是中学生经过几年文化和思想积累之后的一个“收获期”和“爆发期”,是中学生作文的“黄金期”。高考的作文题,也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自己的内心感受),努力拓展写作空间――思想的空间、精神的空间,有助于考查出学生认识生活、评价生活的能力和体验,考查出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发展程度,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才情和思维能力。&&&&要做到语言有文采,首先要考究情感。记叙文以情感人,议论文也要情理兼具。情感的诚挚程度决定文章的成败,也决定语言的高下。可从情感的信度、醇度、深度等三方面着手。信度,指情感真实可信。信度的反面是虚假。近些年来,中学作文中流行着一种“假、大、空”的倾向。形形色色的故事新编以高分作文问世,刺激和引发了胡编滥造的不良文风。此类文章,语言无法感人。醇度,指情感的诚挚热烈。醇度的反面是淡漠。优秀的记叙文必然对所记的人和事,怀着一腔激情。记叙文的成功“窍门”说千道万,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把笔触伸向心灵深处,写出首先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发诸真情的文章,不管怎样写,都会因情真意切而感人,因为语言带着情感的体温。语言要准确鲜明,更要有思想的深度。没有思想锋芒的文字,终究显得苍白无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根本上说,学语文需要多读书,多思考。细心地观察,仔细地品味,深入地思考,多写些生活的观察日记和心得随感,锻炼和培养对生活的敏锐感觉和分析能力,议论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如同刀和剑,经常在磨刀石上砥砺,就一定会砥砺得锋利无比!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清晨,当你穿梭在绸缎般的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悄然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飘逝,倏忽之间,它们又到哪儿去了?&&&&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弹唱。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一路寻觅。我希望有些什么来诠释我的好奇?&&&&回答我的,恰是一曲《游园惊梦》。“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爱,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成就了这座城市的风情。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这样秀丽动人,这样婉约媚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吴侬风情。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我们最精彩的回答。&&&&点评:&&&&当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通过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感受泡桐花“绵软”的娇羞,聆听船娘“吱呀――吱呀”的摇橹声,感受那甜糯糯的吴侬软语,我们被作者那纤巧敏锐的审美感受折服了。原来,精致的语言首先来自细心的观察和聪颖的体悟。
&&&& 时间的流逝,涤尽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国使者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大鹏浮游于天地,不愿连累于世俗,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洞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只有无言。&&&&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于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必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冷夜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心魄,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污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地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歌。&&&&点评:&&&&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故事,运用经过提炼重新熔铸的语言,萃取精华,缀合成文,文采隽永,典雅厚重,表现出一个高中生难能可贵的语言素养。语句灵动,蕴藉而耐人寻味,显然得益于作者对庄子精神的深刻感悟。深刻的思想是语言经得住咀嚼的重要基石。
青山一道同风雨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5月19日下午2时18分,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中停顿三分钟。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凝聚。&&&&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中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湮没了56个民族头上那一轮共同的明月。&&&&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已被困百余小时的乐刘会时,在场的人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她紧紧接着救援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和她的救命恩人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去问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5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不顾乌云,快速跳下去,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间最动人的团聚。&&&&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的海洋不再阻断世界,爱心汇聚在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遍及全州的慈善机构,来自那些并不富裕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世界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轮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疾驶而来,这是全世界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而将五洲四海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点评:&&&&读本文,感觉清新流畅,如雨后春笋。作者融古代诗文、现代歌词于一炉,富有文采,清新脱俗。尤其是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既是标题,也贯穿全文,意境贴切,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NextPage]
举手投足之间
& 你知道“君子”的含义吗?你知道什么叫“高贵”吗?& 请原谅我这样直率地问你。你身上破旧的衣衫,我没有看见;你足下锃亮的鞋履,我不曾注意。我只想知道,昨天你施舍给乞儿的那一枚硬币是不是下蹲后轻轻放入他的破碗?今天你鼓鼓的行囊中,有没有为楼下流浪的猫咪准备一捧饭粒?&&我想知道,你站在这个喧闹而又寂寥的世间,是高贵地弯下腰,还是卑微地仰着头。弯下腰,伸出手,这是一个多么谦卑恭顺的姿势,却又是人性高贵的君子一个多么温暖的手势。&&我和许多人、和你一样,被汶川地震震碎了许多奢华的念想。电视里反反复复地播放,志愿者们穿行于废墟间、帐篷间、病房里,弯下腰,伸出手,去拥抱孩子们泪痕纵横或木然痴然的小脸。&&他们说弯下腰才能和孩子们对视,弯下腰才能明了他们的惊恐和悲哀。&&因为弯下腰,你的心会很低很低。心甘情愿地弯腰,是因为心甘情愿地爱。你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爱很重很重,压得你的心坠落下去,从虚无的半空中坠落到尘埃里,开出洁白的花朵来,馨香流淌。&&还有那一个伸手的姿势,配上温和淡定的微笑,给从噩梦中惊醒的孩子一个拥抱,给马路上的盲人一个搀扶,问问身边的人:“需要我的帮助吗?”&&握紧双拳的时候,你的手中只有虚无;伸开手,你却握有一个世界。& 呵,上善若水,水居下而利万物。水会倾泻入最卑下的角落,悄无声息地润泽万物,而你是否有一颗流水样柔软的心,以润物无声的姿态去关照自然、关照他人和关照自身呢?&&举手投足之间,从最细小的一举一动之中,折射出的却是你对世界和人生全部的态度。&&你说你衣衫破旧,你说你鞋履锃亮,可是这破旧的衣衫,这锃亮的鞋履,都不是君子清洁的行头。“君子”是人性高贵者响亮的名号,你看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诠释着善良、慎独、修德的内涵,他们或许面容沧桑,鬓发霜白,但衣襟间洁净的光辉却永不会消退。&&举手投足之间,他们常常会做一个谦卑的弯腰者,将自己放置在人世间一个很低的位置去仰望幸福,珍惜现在,为所拥有的东西虔诚感恩;他们更会做出一个伸手的姿势,笑问这世界:是否需要帮助?&&这世间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们啊,纵然那一举手、一投足间光辉如萤如豆,交融汇聚成光的海洋,也该有贯日白虹、骀荡春风。&&点评:&&本文用第二人称,娓娓而谈,从容亲切。化抽象为具体,以细节见精神,是本文行文立意的一个鲜明特色。与这个立意相得益彰的,是一副从容不迫不急不躁的笔墨和淡定自如波澜不惊的文字。感受乡村&&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金黄的菊花灿烂,便是悠哉游哉。&&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走进真实的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了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份感喟与悲悯,给它的辛苦多一份理解与尊重!&&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当有人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点评:&&在城市化浪潮滚滚的今天,要发诸真情地讴歌相对贫困落后的乡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作者显得难能可贵。农村干涸的土地、泥泞的小路,农民伛偻的身影、满脸的沟壑,作者不仅没有嫌弃,反而从内心里喊出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
写作突破策略
&怎样写出有意蕴的语言?
&&文无定法,却有定律。作文的语言也是这样。&&优秀的文章都是作者蘸着血肉在写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它启发我们:语言的“窍门”说千道万,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把笔触伸向心灵深处,写出首先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要写出好的语言,有个性的语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入手。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自然就感人。&&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是一个不苟言笑不擅言谈的人,在台湾是出了名的。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台湾“大选”中,连战所代表的国民党败北,失去了执政党的资格。为此,有人向连战先生建议改变他的公众形象,特别是注意竞选演说的感染力。连战却说:绝不改变自己。没想到,这样一位内敛严肃的政治家,在日―5月3日访问大陆的日子里,却一改以往的公众形象,多次发表即兴演讲,而且常常是声情并茂,令听众动容。记得还有不少人被他的演说打动,悄悄抹起了眼泪。什么原因呢?一句话,情动于中!连战先生8岁就离开了大陆,60年来第一次回到大陆,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于是,激情迸发而出,令他的演讲经常是语惊四座。譬如:在南京机场,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相见恨晚。”到中山陵祭奠孙中山先生时,他声音沉郁凝重,令人唏嘘不已。尤其是在西安,祭奠他的祖母时,更是一字一顿地回忆小时候祖母对他的慈爱,当他颤声说到“60年来,这是我们连家第一次有人来祭奠祖母”时,令他的夫人泪水满面。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假如连战先生在台湾竞选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说不定还会夺得不少选票呢!连战在大陆的出色表现对我们写作有极大启发。写作和说话一样,有深情,才有打动人心弦的语言;有深情,才有个性化的语言。&&怎样打磨作文语言?&&高考作文的特点是减少限制,给考生提供较大的创造和发挥的空间。因此,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应该能够充分展示个人才情,充分发挥作者个性。可以说,现在的高考作文题解放了作者的语言,使语言走出过去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呆板僵化的“八股式”成为可能。当然,可能不等于现实。能否在作文中打造出一片色彩斑斓的锦绣,还得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语言的魅力来自思想的魅力。“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言为心声,对自己议论的问题有见解,有看法,有体验,简言之,我有话要说!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自会有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逻辑的力量,一种“理直气壮”的气势!反之,一个人思想贫乏,情感枯燥,对自己议论的话题没有新鲜见解,没有切身的感触和体验,没有一种“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写作冲动,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文章终究不可能产生有魅力的语言。&&请看《举手投足之间》的开头一段:&&你知道“君子”的含义吗?你知道什么叫“高贵”吗?&&请原谅我这样直率地问你。你身上破旧的衣衫,我没有看见;你足下锃亮的鞋履,我不曾注意。外表的服饰或许能说明你的身份,但是,它不足以证明你是否高贵,你能否称作君子?我只是近乎固执地想知道,昨天你施舍给乞儿的那一枚硬币是不是下蹲后轻轻放入他的破碗?今天你鼓鼓的行囊中,有没有为楼下流浪的猫咪准备一捧饭粒?&&作者没有纠缠于“君子”、“高贵”概念的阐释,而是紧紧扣住是否“弯腰下蹲”、“照顾小猫”这两个细节,铺陈发挥,这其实借助的是思想的力量。作者认为,只有在这些小事的举手投足之间,才可能看出一个人人格的力量。&&其次,语言的魅力来自感情的真诚。&&语言真诚才能感人,感人才有魅力。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作”。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而不是硬“挤”出来的。“流出来”和“挤出来”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流出来”的语言鲜活、饱满,有张力,有弹性,有意蕴;“挤出来”的语言枯燥、干瘪、生硬,结结巴巴,疙疙瘩瘩,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魅力。&&让我们看《感受乡村》中的一段文字:&&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了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没有真诚,是不可能写出这些感人文字的。语言魅力的产生并不神秘,只要你真诚,在写作时舍得释放你的激情,就会“意沛而词丰”。有了激情,警句就会不期而至,为你的文章添上亮丽的一笔。或像陈年老酒,或似一团锦绣。&&第三,语言的魅力来自精确纯净,简洁生动。&&精确纯净就是找到了最恰当的词语,最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含混,不晦涩;不拉杂,不累赘;不过头,也不欠火候。就如一位著名作家讲的那样:“熟得恰好的桃子。”当我们的语言如同熟得恰好的桃子,语言的魅力也就产生了。这当然需要多年的功夫。但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着意打磨,用心体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多加咀嚼,这种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是不断提高的。久而久之,一种漂亮的语言能力自然形成。&&请看《举手投足之间》的一段文字:&&我想知道,你站在这个喧闹而又寂寥的世间,是高贵地弯下腰,还是卑微地仰着头。弯下腰,伸出手,这是一个多么谦卑恭顺的姿势,却又是人性高贵的君子一个多么温暖的手势。&&这段文字写得很朴素。仔细品味,便可看出,有几个词语运用得颇为到位。譬如“喧闹而又寂寥”,看似矛盾,实则把滚滚红尘概括得十分透彻,看似喧闹非常,其实十分寂寥,只有对人生体验比较丰富才能有如此概括。譬如“高贵”和“卑微”,一对鲜明对立的姿势,恰是人生的两种态度。“温暖的手势”中的“温暖”二字,尤其见出功力,将君子之爱的社会意义作了完美诠释。这看似漫不经心的几行文字,由于用词讲究,准确到位,使作者的价值观表达得鲜明有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高考作文的语言,应该努力追求活泼而不平淡,机智而不呆板,含蓄而不直白,朴实而不浅陋,这样就会给文章带来特殊的语言效果,即我们常说的语言亮点。这种亮点或者清新隽永,或者含蓄蕴藉,或者质朴厚重,或者幽默风趣。风格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蕴丰富,耐人寻味。一篇作文有了几组这样的句子,就会显得厚重起来。因为它传达出来的,不仅有作者的机智颖悟,还有对生活独到的发现和审美,文章的魅力当然也就产生了。
[NextPage]
写作实用宝库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这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把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了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梭罗纯粹,居里夫妇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譬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饰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逝了。&&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回家的路&&&&&&&&&&&&&&&&&&&&&&&&&&&&&&&&&&&&&&&&&&&&&&&&&&&&&&&&&&&&&&&&&&&&&&&&&&&&&&&&&& 高 虹
&&早年就听说过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山里有个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出远门了。出门的时候,妈妈交给他一把树枝,对他说,沿路插上吧。你就不会迷路了。儿子出去得太久,归来时果然找不着回家的路了,但当初的树枝已长成了一棵棵的树,儿子随着这些树,终于回到了家,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这个质朴无华的故事,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感动,就像真正的丽人,一顾倾城,再顾依然倾城。&&我却感到很难把这个故事传下去,现代城市里的母亲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心里都存有一丝疑虑。现在的妈妈怎么敢让自己的孩子出远门,孩子一旦到了上学的年龄,必须有一点儿单独的行动了,她们首先给孩子讲的肯定是安全事项,其中少不了这样的诈唬:“当心专门拐卖小孩的人贩子!麻布口袋或者箩筐一装,背了就走!”我更是发挥专长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添油加醋:“尤其是胖娃娃更得当心!”&&我这样一说不打紧,女儿更加害怕。&&我不无悲哀地想到:女儿这一代人,恐怕是再也不会有关于回家的诗意的感觉了,在她小小的心灵中,回家的路上不会再有一棵棵迎风起舞如同妈妈的召唤的树了。&&& 想起一次航行,船行驶在川东乌江上,发现一件趣事:我们的船总是率先向任何一艘迎面驶来的船只发出热情的鸣笛以示问候,即使对方爱理不理,它热情依旧。大家纷纷认定,该船船长一定是个热情的,多半是在热恋的年轻人。“说不定上船前才有过一次卓有成效的约会。”同行人中有一个这样补充说。&&有好事者开始打赌,派了人上去询问是否如我们所猜。人很快下来了。带回来的船长的标准答案是:“我高兴,因为这是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已经快两个月没回家了!”&&这是比我们所有的猜测更美丽的回答!&&而现代都市里的成人――如我的丈夫吧,回家的路还残存着多少诗意呢?只看回到家来,我们比较经常的对话就明白了:“你五点钟下班现在才进家门,恁长时间,真是干啥都够用了啊!”“发动一场世界大战不够吧?”“发动一场婚外恋可是绰绰有余了呀!”&&或者是这种模式的:“怎么又回来晚了?”“堵车呗。”“堵车,又说堵车。猪油麻油,你换一个由头也好。不过,堵得愉快吧?”“可不是,失职的交警正不知成全了多少约会呢。”&&一天重读《荷马史诗》。奥德修十年征战十年海上漂泊,满面风霜回到家来,妻子不为织,嫂不为炊,因为无人敢识他。但他和妻子有一个不为任何人所知的秘密:他俩卧室的床无法移动,因为那是由一棵地上长出的橄榄树树桩做成的。凭着这个夫妻的密码、爱情的契约,家向奥德修敞开了大门,浪子得以回家。我为之叹服至情至性的古人!还有什么比这张橄榄树做成的不能移动的床,能更高贵、更自然、更坚贞地象征着家,象征着夫妻隐秘的恩爱呢?&&我不由得瞟一眼自己的席梦思,怎么看怎么觉得它俗气。貌似华丽的外表,散发出一种流水线上打磨出来的虚假光泽。看物不顺眼却又无可奈何,于是转而对人不对事地去折磨丈夫。晚饭桌上问他:“要是你十年二十年才回家,你凭什么跨进这个家门啊?”他连咯噔都没有打一个,顺溜至极地答道:“我有结婚证呀!”&&压住火气,循循善诱,慢慢帮他提高浪漫主义觉悟。谁料他吞下一口红烧肉,眼睛一瞪:“对了,还有保险柜钥匙啊!”&&我终于死心了,不再去想什么橄榄树,起身去厨房拿酱油。
&&简评:上面这两篇文章,主题相同,都是讲人生的精神追求。王清铭的《生活如椅子》告诉我们,人应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应该尽力简化自己生活中没有意义的东西。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充实的。高虹的《回家的路》通过几个寓意丰富的小故事,表达了作家追求高质量爱情生活的优雅情趣。&&可是,语言风格却有比较大的区别。王清铭的语言平实简朴,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往往在看似平凡的语言中蕴含哲理,寓深刻于不经意之间。譬如,“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简朴、简洁、简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恰到好处,表达到位;“简朴”与“丰富”,“庸俗”、“卑劣”与“伟大”、“崇高”,“自私”、“冷酷”与“爱心”、“热情”,反义并举,对比鲜明。&&相比之下,高虹的语言又是一种风格,那是朴素,是淡雅,是醇厚,是“天然雕饰”的出水芙蓉,是洗尽铅华的村姑仙子。没有修辞,却同样动人心魄。譬如结尾那句“我终于死心了,不再去想什么橄榄树,起身去厨房拿酱油”。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我”心中理想的破灭,精神的颓丧,向平庸投降的无奈和感伤,着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事例类1&&在书籍中寻找精神的家园。钱锺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仅《管锥编》就涉及几千种书。他一生不愿意接触媒体,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曾有一名外国记者十分景仰他,声称读钱作,必须拜会钱先生本人,以当面讨教。钱先生婉言相拒:“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得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适用话题:“淡泊名利”、“人应该坚守精神家园”、“板凳须坐十年冷”、“大师的本色”等。2&&两千年前,凯尔特人长期统治着欧洲的广大地区,对欧洲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凯尔特人崇拜森林,将树木奉为圣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守护树,并把人的性格和他的守护树联系起来。譬如以橡树为守护树的人,往往直率自信,以赤杨为守护树的人,则往往精力充沛;守护芦荟,有超凡魅力;守护常春藤,则热情似火……&&适用话题:“人生要坚守一些东西”、“信仰的力量”、“信念是成功的保证”、“一个民族总得有仰望星空的人”等。3&&鲁迅先生逝世时,棺为宋庆龄所赠,深红色,楠木,西式,四周有铜环,半为玻璃,露出头部,任人瞻仰。四天中,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签名的有:个人9470人,团体156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扶柩上车的有巴金、欧阳山、张天翼等十几位青年作家,执绋者6000余人,送葬者数万人。半路上,自发加入的送殡群众无以计数,足足有二里多长!到达墓地后,由蔡元培、沈钧儒、宋庆龄、内山完造等社会名流做了安葬演说,由上海民众代表献“民族魂”白底黑字旗一面,覆于棺上……&&适用话题:“活在人心便永生”、“做人民的‘老黄牛’”、“轻于鸿毛和重于泰山”等。
[NextPage]
写作突破集训
1&&&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本题为一道材料作文,“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是审题的关键。“贴在地面”,则踏实,沉稳,具有现实感;“立于云端”,则易浮躁,轻率,过于理想化。所谓“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稳健;“云端跳舞”,则手舞足蹈,放肆随意。“贴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实就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务实勤恳,后者恣情妄为,相比之下优劣自现。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虽苦,没有后者的光鲜诱人,却是每个人经营一生的必需给养。考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有感而发,这样可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不能只针对材料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拓展和升华。这样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鲍亚民)2&&& 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的郭文B,曾经因为成绩不好而退队。后来为了生计,一度曾经在西安的一家个体商店卖服装。但是割舍不下对射击的热爱,她又通过努力回到了射击场,一路走来,没有谁能想到,她会在几年后站在奥运会高高的领奖台上。“不抛弃,不放弃”,这是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最让人难忘的一句话。它从一个普通战士许三多的嘴里说出,又传遍大江南北。“5?12”大地震中,这句话又成为人们抢救废墟中被掩埋的同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如今,它在奥运赛场上又放射了光芒。&&&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请自主选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范围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写作提示:我们写作时可从正面来立意,写“不抛弃,不放弃”对于一个人的最终成功是多么的重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既表明了他对自己心中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素却实用的真理:在无数个磨难的岁月中,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才会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曲折或者大悲大喜的人会轻易获得成功。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立意,写一个不能坚持到底的人老是不能获得成功,从而来表明“不抛弃,不放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3 &&& 岁月是一条不老的河。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记忆。打开尘封的往事,总会有一些人和事留在心的柔软处,让你刻骨铭心,让你难以忘怀。请以“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人生旅途,会有许多记忆。岁月的风尘不仅没有将记忆湮没,反而如陈年老酿,历久弥香。如果深入挖掘你记忆的宝库,相信那些丰富的材料总会蕴含痛苦或者幸福之类的人生哲理。譬如“记忆可以是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记忆也可以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痛苦可以使人成熟。幸福也会使人陶醉”。记得什么,忘却什么,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人生策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4 &&& 陶渊明以菊为知己,林和靖以梅为知己,伯牙以子期为知己,黛玉以宝玉为知己……人生一世,总在渴求有个知己。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知己,你又如何理解知音难求的?请以“知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黄金易得,知己难求;高山流水,千古佳话。知己贵在志同,知己贵在相知。知己有事业上的志同道合,有生活上的琴瑟相合,有朋友间的情趣协调……知己要积极寻找,却又不能勉强。知己难得,却又不必对普通朋友苛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心灵上可以为知己虚席以待,生活上却又要学会包容。5 &&& 有人说,山水也是一种乳汁,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灵发育,也是一种滋养。请从太阳筑月亮筑星星筑大海筑土地筑树林中选取一项,以《和 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中汲取营养,接受启迪。山峰会告诉我们什么叫伟岸,流水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温柔;太阳,教育我们慷慨无私;月亮,启发我们要善待荣辱。也许,你的性格较为懦弱,那么,险峻的大山会教给你勇敢;也许,你的性格较为浮躁,那么,蓊郁的森林会使你宁静。土地,默默地奉献,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星星,无声无语,甘做绿叶,衬托着月亮,点缀着天幕。只要你聪颖善悟,大自然就会给你许许多多无言的教诲。6 &&& “三鹿奶粉”事件有如一场飓风,席卷了不乏知名品牌的22家乳制品企业,更引发人们思考。困境之中,许多企业纷纷吸取教训,采取积极措施渡过难关。最近,316家奶制品产销企业联合承诺: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7 &&&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练就好筋骨,怎能长大呢?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在“非走不可的弯路”这个命题作文中,“弯路”的含义不难把握,难在诠释清楚“非走不可”的缘由。&&& 以下认识可供参考:一、人的成长,要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可在失败中拾起教训,为下一步成功搭建起一座桥梁。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勇敢地去尝试任何自己想要的。三、我们的路还很长,前途茫茫,有待我们用心去探索。弯路不要紧,只要我们用才能与智慧去改进,弯路与人生并存。四、人生的弯路经常有,但我们也该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在每次走过弯路后,我们应当停下来,仔细想想这次走的为什么会是弯路,当初我为什么要这么走,怎样才能不走这样的弯路等,再认真地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走。8 &&& 2007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但三分之二的受助学生未能按要求给资助者写信汇报学习情况。今夏,由于部分女企业家“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襄樊市总工会副主席周萍称,部分贫困生心理上自尊心强,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写本题可从以下角度来构思:一是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来写――或者选择贫困生,或者选择女企业家,或者抓住材料中的最后几句话,从贫困生的心态写起。二是从材料的整体意蕴出发,分析其现象,挖掘其原因。可以逐层设问,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思考,深挖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此外,还可逆向解读,撇开常规性的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的看法。9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我们的人生,不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索牵住吗?名利是绳索,贪欲是绳索,嫉妒和偏狭也是绳索,时刻束缚着我们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的心。只有斩断了这些绳索,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请以“斩断缚心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根据话题材料,“斩断缚心的绳索”就是要斩断“名利”、“贪欲”、“嫉妒和偏狭”等无形的绳索,去追求自由、幸福,去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缚心的绳索,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都是大家乐于关注的,我们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行文。&&& 从写作角度看,怎样尽快地打开思路呢?围绕“斩断缚心的绳索”多方搜寻是一条快捷的路。如何斩断缚心的绳索?斩断缚心的绳索后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交流,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写作本话题时,还可以采用新闻采访的方式,来展现人们对“斩断缚心的绳索”的种种感受,做到文体创新;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谈自己对“斩断缚心的绳索”的理解,挖掘“斩断缚心的绳索”的真正目的,做到深刻透彻,以便在“发展等级”上得分。10 &&&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意思是在社会沉寂无声的时候,自己浮想联翩,心系国家,透过变幻的风云似乎听到了惊雷之声,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 请以“于无声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无声”不等于“无有”,而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事物、情感,可以观,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无声”有时是可以胜过“有声”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完全可以“精骛八极,神游万仞”,把世间的一切纳入到“无声”之中去,联想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我们可以在“无声”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无声”的事物里感知真情、体悟哲理,更可以在“无声”的体味之后,发出有声的呼唤甚至呐喊。“于无声处”,我们可以看到宇宙、天地、自然、山川、田园、花木虫鱼、历史遗迹、现代风物……它们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思考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它们可以引导我们不断探索;“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感受亲情、友情、思乡情、民族情、爱国情……它们可以温暖我们、鼓舞我们。例如明月无声,可以勾起海峡两岸团圆情,也可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雄心;又如夕阳下的虎门古炮,可以触发我们的民族情感,激发我们中华崛起的壮志;再如雷锋雕像无声,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历史无声,可以作为镜子,引领我们悟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题材是极其丰富的。
(6-10题设题:林逾静)
无相关信息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新 闻报 社
教 师学 生
博 客资 源
国 学汉 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语言为题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