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根据内容帮小说教师命题能力?

我准备写百里骨科小说,帮我想个题目吧! | 半次元-第一中文COS绘画小说社区
该讨论属于下述违规情况,已被管理员锁定:
1. 不构成“问题”、未以“提问”形式发布(讨论题目需是一个问句哦)
2. 和已有讨论题目完全重复(提问前建议先搜搜是否有相同讨论哦)
3. 含招募组队、交易赠送、寻人征友类内容(此类内容请选择“日常”分类发布)
4. 含求取或发放资源、帐号、邀请码,代理代购等广告类内容
5. 含羞辱、谩骂、人身攻击等破坏社区秩序的内容
6. 在未证实的传言、八卦基础上进行推演的问题
7. 含政治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寻找一部小说名,题目好像叫我们是都市里两条相交的平行线【李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391,955贴子:
寻找一部小说名,题目好像叫我们是都市里两条相交的平行线
这本主要讲感情的。大体情节是一个年轻少妇独自带着孩子,老公去国外培训了,某天她发现对面楼有人拿望远镜偷窥她。后来她偶然遇到了这个男孩,发现这个男孩高考,因为学习很好,所以不用去上课,每天在家里学习,父母都是省里的高官,家里只有男孩一个人住。认识了以后当晚她的孩子大半夜病了,男孩过来帮她照顾孩子,特别体贴,她就搬到了男孩家住,他们也过了几天幸福快乐的日子。后来她的行踪被她公司一个经常骚扰她的**发现了,拍了照片威胁她。男孩不想让父母知道,就动用他在学校积累下的一些人脉,叫了个混混打了那个**一顿,逼他交出照片。但没想到这个**也有点背景,居然叫公安局的把那几个混混抓起来了。男孩没办法,只能动用家里的关系,私下叫他父亲的老部下出面把这个事处理了。之后又过了几天,男孩的父母回来了,跟男孩和她分别谈了谈,她就离开了男孩。但她的事业却开始起飞,他的丈夫也回来了,但对她事业起飞起了疑心,甚至还偷偷跟踪,他们夫妻感情也走到尽头,办理了离婚。离了婚的她事业依旧顺风顺水,她一步一步竟然调进了省城。她才意识到应该是男孩的父母在推她,她到了省城后,见到了男孩,全文完。 收起
没有人看过吗
有拿图片问番号,有要网站的,有问感情问题的,有漂流瓶当陈独秀的,你们真当贴吧老哥是百科全书啊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试题试卷试题篮组卷网继续提供中小学组卷服务,数学组卷、物理组卷、语文组卷。海量试题任意组题组卷,关注公众号zujuancom 有惊喜 共计0题,平均难度:高考组卷自建题库选题题号:2205921题型:其他难度:一般引用次数:136更新时间: 02:01:19来源:阅读小说《红岩》后,你对小说题目“红岩”是如何理解的?(3分)【知识点】&&&&
提示: 下载试题将会占用您每日试题的下载次数,建议加入到试题篮统一下载(普通个人用户: 3次/天) 类题推荐一般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添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下列词语。①确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迹罕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通过“我”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由“淘气鬼”而最终成为植物学家的故事,教育人们要_____,_____,_____;决不能_____,_____,否则,必将_____。 试题点评
评分: 0 评论: 暂时无评论暂时无评论末页使用过本题的试卷同步试卷暂无数据相关知识点组卷网 版权所有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0:59
查看: 6174
本帖最后由 漫步向前 于
11:19 编辑
小小说阅读题
有文章有题有参考答案,有兴趣的可以练习练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1
  小小说阅读1
  会唱歌的门铃
  帕比是一个整日乐呵呵的老人。他的头发白了,但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蓝眼睛失去光泽了,但仍然能传送出温暖;他脸上的皮肤也十分松弛了,但他笑的时候似乎连皱纹也柔和得如同春光。他能吹一口好听的口哨,每天他在自己开的当铺里扫地除尘时,他的口哨声总会悠扬地响起。
  帕比的生意不多,而且大多数顾客都会来赎回他们的典当物。帕比不在意生意的好坏。对他来说,当铺不是用来谋生的,而是用来打发时光的。在当铺的后面还连着一个房间,他把这间屋子称为“记忆厅”,里面摆放着许多能帮助他回忆起过去时光的物品,有怀表、旧式闹钟、电动火车,还有小型蒸汽发动机、各式各样的玩具以及许多过时的装饰品。
  这天一大早,当铺的门铃响了。
  门铃的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音乐般的回声。这个门铃是帕比家的传家宝,在他们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帕比非常珍惜它,但他更愿意让它美妙的声音给更多的人分享。
  顾客是一个比柜台还矮的小女孩。“小女士,我能为你做什么吗?”帕比笑呵呵地问。
  “你好,先生。”小女孩说,声音小得像耳语。她穿戴整齐,天真纯净,略显害羞。她用一双大眼睛看了帕比一会儿,然后环顾当铺,
  似乎在寻找什么。“先生,”她怯生生地说,“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我的外公。但是,我不知道买什么礼物。”
  于是,帕比给她出主意。“怀表怎么样?很准的。我自己修好的。”他自豪地说。
  小女孩没有回答。她走到门前轻轻摇了摇挂在门前的老式门铃。门铃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声悠扬,像是唱歌。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帕比的脸上也似绽开了一朵菊花。
  “就是这个,”小女孩兴奋地说,“妈妈告诉我,外公最喜欢音乐了。”
  这时,帕比收住了笑。他怕伤了小女孩的心,思忖片刻后说:“对不起,宝贝,这个门铃是不卖的。也许,你的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
  小女孩看了收音机一眼,低下头,失望地说:“不,他不会喜欢的。”
  没有办法,帕比只得耐心地向小女孩说起了门铃与他家族的渊源,希望她能理解他不卖门铃的原因。
  小女孩抬起头,两粒豆大的泪珠,挂上了双颊。“我知道了,”她说,“谢谢。”
  突然,帕比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现在是孤身一人,除了一个已断绝来往十年之久的女儿,他没有别的亲人了,为什么不把这个传家宝传给别人呢?
  “等等。”帕比说,这时这个伤心的小女孩已经准备跨出门槛。“我决定将这个门铃卖给你。哦,给你手帕,擦一擦鼻子,”
  小女孩拍手跳了起来,说:“谢谢,先生,我外公会很开心的!”
  帮助了这个小女孩,帕比感觉非常好,尽管他就要失去他的门铃了。他从门上取下门铃,用彩纸包装好。
  小女孩高兴地接过包装好的门铃,忽然安静下来,看着帕比,再次用耳语般的声音问道:“需要多少钱呀?”
  “唔,让我想想。你身上有多少钱?”帕比笑着问。小女孩从口袋里摸出所有的钱放在柜台上,总共是两元零四角七分。帕比肯定自己已经失去了理智,因为他几乎不假思索就说道,“小女士,你今天真走运,这只门铃的价格刚好是两元零四角七分。”
  晚上,帕比关上当铺的门后,心里面一直想着那只门铃。别人也会善待它吗?当然,他反复对自己说,做外公的一定会珍惜外孙女送的礼物。忽然,他好像听到门外传来了熟悉的门铃声。帕比打开门,不是精神恍惚的幻听,门口站着那个小女孩,她笑盈盈地摇着手中的门铃。
  帕比有点吃惊,俯下身子,问:“怎么了,小女士?改变主意了?”
  “没有,”她笑得更灿烂了,“妈妈说,这只门铃是给您的。”
  没等帕比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小女孩的母亲出现在他的面前,她双眼含泪,轻声喊道:“您好,爸爸!”
  “哦,外公,”小女孩拉了拉外公的手,“给您手帕,擦一擦鼻子。”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2
& && & 题目: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为帕比家传家宝的“会唱歌的门铃”既是串起整个故事的线索,也是连接祖孙三代情感的纽带。
  B.帕比把门铃送给小女孩既源于“他更愿意让它美妙的声音给更多的人分享”,也因为他当时“已经失去了理智”。
  C.小说中两处“给你(您)手帕,擦一擦鼻子”情景相同,巧妙呼应,充分说明具有血缘关系的帕比与外孙女之间心灵相通。
  D.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多处细节描写,鲜明地刻画了女孩聪明伶俐、天真纯净的可爱形象。
  E.作品结尾关于小女孩与妈妈送门铃给帕比的描述,场面温馨,令人感动,这既是小说的高潮,又是结局。
  2.标题“会唱歌的门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6分)
  3.小说的结尾点出帕比是“小女孩”的外公,看似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文中有多处铺垫和伏笔,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6分)
  4.小说开头两段是对人物的静态描述介绍,它与后面的动态情节展开相得益彰,这是西方小说的一大特色。这种写法与高中必修教材中哪篇外国小说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两段文字有哪些作用。(8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3
  参考答案
  1.B、C(B“已经失去理智”错误;C“情景相同”“心灵相通”错误。)
  2.门铃的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音乐般的回声(或门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声悠扬,像是唱歌);②门铃的传送表现了亲情的温馨与美好。(每点3分,大意接近即可)
  3. ①帕比有“一个已断绝来往十年之久的女儿”,说明帕比有一个女儿,“断绝来往十年之久”暗示文中小女孩的年龄和身份(使小女孩是帕比的外孙女不显突兀);(2分)
  ②小女孩说“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我的外公”,暗示帕比的女儿要带着帕比的外孙女回来看望帕比,恢复断绝了十年的来往;(2分)
  ③小女孩说“妈妈告诉我,外公最喜欢音乐了”,既与开头介绍的帕比的爱好相符,也让门铃作为礼物被送回给帕比合乎情理。(2分)
  (指出铺垫或伏笔在哪里的,各1分,分析各1分)
  4.(8分)《装在套子里的人》(3分)
  作用(5分):
  ①交代了帕比慈祥善良、乐观开朗的性格;
  ②交代了帕比当铺老板的身份;
  ③介绍了帕比爱吹口哨、喜欢收藏和怀旧等爱好;
  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环境(背景);
  ⑤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每点1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6
  小小说阅读2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6
& && & 题目: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4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7
  参考答案:
  1.(4分)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每件事2分)
  2.(6分)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3.(6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1分)。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意对即可)
  4.(4分)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2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8
  小小说阅读3
  门缝里的风景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11)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09
& && & 题目: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2分)
  2.根据⑥-11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3分)
  无人开门,焦急烦躁→  , → , → ,
  3.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4.如何理解“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中“疼”的含义?(3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讲究伏笔的运用,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就是在为下文揭示门缝里的秘密埋下伏笔,这样写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分隔两地的生活让他和母亲没有了共同话题,他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
  C.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推波助澜,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的都市人,都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10
  参考答案:
  1.(2分)“风景”一词,指的是他发现了母亲强忍腰疼艰难为他开门的令人心疼的场景(1分),也指母亲即使爱到无力但仍然全力表达出来的对孩子的感人至深的爱(1分)。
  2.(3分)了解真相,心疼不已(1分);闲聊趣事,兴致勃勃(1分);展现厨艺,其乐融融(1分)(四字概括,意对即可)
  3.(3分)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母亲因为腰疼起身开门的艰难和无助,表现了母爱的感人至深。(从动词的角度分析亦可)
  4.(3分)为母亲身体的衰弱多病而心痛;为自己误会父母对自己回家不够热忱而愧疚;为自己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够关心父母而自责悔恨。(每点一分,意对即可)
  5.(3分)B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13
& && &小小说阅读4
&& 桥畔的老人
  【美】 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是些什么家畜呢?”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
  “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13
& && & 题目:
  1.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纷纷逃离故土,为什么老人却一直坐在桥畔?请分点概括。(6分)
  2.“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在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3.你怎样理解文末“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4.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小说中桥畔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分点概括。(3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14
  参考答案
  1.(6分)(1)老人饱受故争摧残后的筋疲力尽、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老人对故园的留恋;(3)老人对未来的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
  2.(4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老人无奈(焦虑、痛心、愤懑等)的心情(1分);表达了对战争无声的控诉,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小说充满了力量。(2分)
  3.(3分)老人的最大愿望就是没有战争发生,人畜都能安享和平生活,没有别的奢望,可是现在这么个微小的愿望都难以满足,(1分)表达了老人对战争来临时的无奈和无助以及对和平的渴望,(1分)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1分)。
  4.(4分)(1)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纷乱而又喧闹的景象;(2)渲染了紧张慌乱的气氛,也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3)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形象;(4)与一直坐在桥畔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老人的孤独。(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5.(3分)(1)老人对另外几只牲畜的担心,表明他是是一位充满爱心(或朴实、善良)的人;(2)老人最后一个离开家乡,表明他对家乡的留念与热爱;(3)老人没有家,一直照管牲畜,表明他孤苦伶仃(孤独、孤单);(4)老人毫无政见,战争中被迫离开家乡,表明他渴望过简单平静(向往和平)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21
  小小说阅读5
  柔弱的人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负一切责任,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谢谢——法语)。”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节选自《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13 11:22
  题目: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5分)
  2..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将“柔弱的人”的柔弱性一步步展现出来的。(8分)
  情节发展尤丽娅的语言
  起初①“四十卢布……”
  ②“两月另五天……”
  ③“我没支过!”
  接着④“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然后⑤“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最后⑥“merci(谢谢——法语)。”
  3.尤丽娅感谢“我”,“我”为什么却“憎恶”而又“不安”?(5分)
  4.你从尤丽娅的“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的回应中,看出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4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命题说话万能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