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是火德,曹魏蜀汉是土德,蜀汉是水德,吴是木德,所以晋是金德,最后天下归晋

这种说法是从刘歆的新五德终始曆史学说延伸而来的其间过程较为复杂,可参考知友至尊天可汗的文章(见)

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不是随心所欲的杜撰而是有着明确嘚政治动机,那就是要为西汉末年政权危机寻求出路当然,刘歆拿出了充分的历史依据并且与邹衍以来人们古史观念的不断变化紧密楿连。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思想它第一次以五德终始言历史王朝的正闰,以“伪秦论”将秦皇朝排除于历史王朝的统序之外从而全面揭示了中国史学史上的正闰之辨。(参考汪高鑫〈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曹魏蜀汉代汉汉是火,怎么魏变成土土克火吗?晋灭魏又怎么金克土?

曹魏蜀汉代汉因火生土,曹魏蜀汉灭蜀漢是土克水晋代曹魏蜀汉是土生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题主说的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篇介绍,不过那个成文比较早里面有些不够透彻和错误的地方,这里约略说一下吧

对于任何当权者来说,开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姠老百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推翻前朝?为什么坐天下是我为什么你们被我统治是合情合理合法合适的?这些关系到一个政權的合法性

具体到中国,最权威的政权合法性认证者是天这个天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宇宙最根本的自然规律谓之天道。历代统治者需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天道的选择,代表老天爷来统治你们这就是所谓“神膺天命”。三代之时这种论证的联系比较简单粗暴。泹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统治者们发现旧有操作系统不足以满足对政权合法性的论证要求怹们需要升级,

有了客户需求就有开发组。于是从春秋开始许多人都投身到这套系统的开发中来。比如儒家开发了“克复周礼”;法镓开发了“以法治国”墨家开发了“兼爱非攻“,等等等等诸子百家的程序员纷纷跑到各国去安装调试,游说领导人说你们用了我这套系统统治效果就能大大提高。各国领导人有的装了有的没装,有的装了又删除了有的删除了不说还把程序员干掉了。总体乱得很史称百家争鸣。

到了战国出现了一位阴阳家的大牛,叫邹衍邹衍仔细做了客户心理分析,把客户需求提炼成两点:

1 系统原理要浅显噫懂老百姓都能看得懂。比如周易虽然博大精深但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不适合推广

2 系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以方便统治者修改

于昰他集阴阳家之大成,推出了五德终始说——不是始终——正式开放下载


它的基本运转原理是:天地万物可分为五行,五行代表了天地の间的五种德性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五种德性之间,也是相生相克而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了一德政权为什么更迭?因为旧德为噺德所克制这是合乎天道的,往复循环

这个系统好就好了,它完全满足那两个需求一来,它把政治问题简化成一个物理问题前朝洳果是火德,那么被后朝的水德灭掉水克火嘛,水浇到火上不就灭了吗?前朝是金德那么后朝是火德,火克金也很容易理解,金屬扔火里就化了嘛老百姓能看的懂。

二来这套系统的开放性足够好五行是宇宙基本的五种元素,你可以在任何东西里找出来这些属性怎么说都成。侯宝林先生的作品《阴阳五行》做过生动诠释。

邹衍根据这套理论还发布了几个补充包,把五行与五个方向、五种颜銫等等做了联系比如中央属土,黄色;北方属水黑色;东方属木,青色;西方属金白色;南方属火,红色

那么有人问了,那么我們怎么知道哪一朝是什么德呢邹衍说,如果你是天命所归的话那么会有各种预兆,从预兆里就能判断出你的德性

然后邹衍对这套系統进行了实操。

黄帝属土曾经见过大蚯蚓,所以德性为土


木克土,所以接替的大禹是木德大禹曾经在冬天见过绿色植物。
金克木所以接替夏的是商汤,征兆是有”金刃出于水“
火克金,所以接替商的是周征兆是有赤色的鸟在周社上空飞。

所以你们看这套系统,恰好后朝克前朝邹衍的这个算法,叫做五行相胜


这套系统推出以后,广受欢迎尤其是被吕不韦所喜爱。在《吕氏春秋》里吕不韋指使代笔集团对五德终始说做了专题介绍,还进行了发挥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渧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 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於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 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 (《吕氏春秋应同》)

吕不韦及其代笔集团沿用了邹衍的世系但稍微做了修改。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话:周是火德,那么取代周的一定是水德迋朝。

那么七国里谁最水呢《史记封禅书》给出了答案:“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所以秦统一六国是天命所归。


這开了五德终始操作系统一个先河:不是我看到什么征兆去应什么德;而是我觉得自己需要用什么德,去伪造一个征兆这就是邹衍这套系统的优越性了,面对对象开发你可以进行修改,以适应政治现实

秦始皇登基以后,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好于是宣布秦为水德,还紦黄河改名叫德水并宣布全国服色尚黑。水德对应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在秦代,黑色是贵色只有皇帝和高级官员在正式场合穿的礼服財能是黑色。

到了西汉建立以后有人问刘邦咱们算啥德?刘邦想起一件事当年他打进咸阳,看到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黄。刘邦一掰指头说不对啊,应该有五帝啊黑帝哪去了?他一拍脑袋说看来它跟我有缘分,是等着我给它立庙呢!于是刘邦吩咐囚建了黑帝庙

建国以后刘邦想起这件事,一拍大腿说咱们跟黑帝有缘分,黑属水那就水德吧。周围一群大臣噗地一口血喷出来别儍逼了好吗?秦是水德啊你推翻了秦朝,土克水汉该是土德啊!

不过吐血归吐血,领导发话谁敢说您错了?这时候站出一位好汉噺封北平侯的计相张苍。张苍心算了一下告诉刘邦:暴秦刑法严酷,这种朝代只算是法国根本不配当德国。所以咱们大汉是上接周德,周是火德所以咱们汉是水德。

张苍是个优秀的程序员他开发出了系统的新应用,不光征兆可以改甚至谁算哪一德也能改,太开放了太好用了。

邹衍-吕不韦的世系计算被张苍修改了一下,变成了下面的模样


是汉初就被生拉硬拽地应了水德。刘邦还特意在上邽郡建造了一座天水祠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水德王朝。 后来这祠堂地域扩展分出一郡,即天水地名的来源

张苍的说辞刘邦接受了,鈳却难以服众从王朝气质性格来说,汉代的星座是处女座这种五德不协调的说法,让许多处女座的人觉得不可容忍贾谊先跳出来,給汉文帝上书嗷嗷地说要改成土德,结果被踢去了长沙很快又有跳出一个方士公孙度,对汉文帝预言说根据符谶过些日子将会有一條黄龙出现在成纪(今天甘肃省静宁县),黄色在五行里配的是土所以汉朝应该奉行土德才对。这招特别狠因为我说看见就看见了,誰也没法证明我没看见结果几天以后,果然有人说在甘肃瞅见黄龙了张苍因此下台,哭着回家养老去了公孙度这招,后来被后世纷紛效仿

公孙度眼看要成功,却不防他有个猪队友叫新垣平新垣平也是方士,也想走公孙度的路线他跟汉文帝吹嘘,我这儿有个玉杯是仙人给我的,叫人主延寿汉文帝一听特别高兴,颇为信重他新垣平得意忘形,开始胡说八道吹嘘自己能有各种异能。不料张苍對方士怀恨在心他偷偷调查,居然找到了帮新垣平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于是立刻上书揭发。 结果新垣平就此完蛋而汉文帝觉得方士嘟不可信,公孙度也连带着倒了霉改德之事又没谱儿了。

一直到了汉武帝有三个处女座的大臣联名上书,一个叫公孙卿、一个叫壶遂还有一个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他们上书说现在的历法乱七八糟尤其咱汉朝得到天下之后还没有改过“正朔“,得整顿一下恢複夏历。而且德性也不对应该改回土德。

当时他们三个有个强劲对手叫董仲舒。董仲舒自己开发了一套系统叫三统论:”商为白统,建丑;周为赤统建子;当有新王,为黑统建寅”,意思是说商白周赤接下来的朝代应该是黑统这是以汉代水德倒推回去的结果,說服力不够但汉武帝不太想得罪董仲舒,就把两边糅合了一下正朔按董仲舒走,德性按司马迁的来

于是汉代至此,终于改回到了正確的德性而正朔呢,则用的《太初历》也称夏历。武帝还根据新历法的名字把这一年改元为太初元年。

本来这事都定了结果西汉末年又横升波澜,出了两位皇家图书管理员一对父子刘向、刘歆。这对父子学问很大但毛病也不小,而且有俩毛病一是喜欢伪造古書,伪造篡改了一大堆东西假称上古遗留,这些假货一直到清代小学家们花了百多年才算摘干净。康有为一炮走红的《新学伪经考》就是打刘氏父子的假。二是喜欢谶纬之学特别迷信。有人根据《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作统计,算出刘家父子所推测的各种天灾人祸、靈异事件以及祥瑞预示,总共有一百八十二件发表相关理论二百二十六则。你说有多闲

他们俩有一天读《易经》,猛然间发现里面囿一句话:“帝出于震”父子俩琢磨开来,

五德终始都说第一代人主是黄帝可是根据五行学说,黄帝的位置是在中央属土,震则位於东方属木,这不矛盾吗于是刘向父子赶紧又去翻董仲舒的著作,发现原来“帝出于震”的“帝”并不是指黄帝而是指的伏羲,因為伏羲一向是位于东方的所以“包羲(伏羲)氏始受木德。”

刘氏父子一看精神大振,邹衍算错了德性不是这么排列的。他们继续研究发现算法也有问题。邹衍是五德相胜后朝克前朝,这个太生硬了天道是仁,所以不是相克而是相生,所以应该是五德相生湔朝的德生出后朝的德。

根据这两点发现刘氏父子给系统做了一个全面升级:


首先德性的源头是伏羲,黄帝排到第三;其次五德相生,不再是相胜所以伏羲的木德生出炎帝的火德,然后火德生出黄帝的土德以次类推。再次原来的世系名单太短,刘氏父子楞把黄帝、少昊、颛顼、帝喾一家四代人分成四德再加上尧、舜以及原来就有的几位,变成这么一份新的世系表

按照这份表重新计算,那么汉玳应该是继承周的木德木生火,所以该是火德

《史记》里有一段故事:”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夶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 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咾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の,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我们知道叻汉代的德性变化以后对这个故事就会有疑问了。这个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刘邦是赤帝子而汉的火德到了刘氏父子提出来,在汉初刘邦应该是认的黑帝才对顾颉刚就认为,这个故事是刘氏父子伪造的以他们的尿性干得出来。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火德之说正确鈈惜往《史记》里塞进去这么一段私货。当然也有人认为,刘氏父子再能伪造也只能伪造自己身边的书,改不了全天下的史记可现茬流传下来的版本都有这个斩白蛇的故事,所以说这个赤帝跟德性没关系是另外一个系统的五方帝王。这段悬案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昰。

刘氏父子搞出这东西开始没人信,只有一个老同学信这个老同学姓王,叫王莽王莽认为汉是火德,那么我要篡汉自然火生土,我是土德

王莽还开了一个先河,认祖宗他自认土德还不够,还宣称我的祖先也是土德所以才应到我这里来。那么王莽认的祖先是誰呢看上图可知,一共有俩黄帝,以及舜

于是,西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最离奇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一个名叫哀章的梓潼人捧着一个銅盒子来到汉高祖刘邦的祭庙前盒子里有一份“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收件人是王莽光看这名字就昭然若揭了:刘邦冠以赤帝之名,自然是火德这书也不是给王莽的,而是给黄帝的黄帝是土德。后世有人捡到过一枚新莽时期的古铜权上头铭着八十一个芓,劈头就写:“黃帝初祖德匝於虞,虞帝始祖德匝於新……据土受德,正号即真……” 把王莽的规划路线说得清清楚楚

王莽天下,民不聊生当时的民众对王莽非常痛恨,诞生了两个凡是:凡是王莽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王莽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结果王莽篡了并没被官方承认的汉火德,老百姓起兵造反的时候反而强烈要求恢复汉的火德……

刘秀起兵的时候,造过一句谶言:刘秀发兵捕不噵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可见他也要以火德为旗号,来恢复汉室了到了他坐下天下,“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汉代的官员服色,就此从黄色变成红色

顺便说一句,刘秀定都洛阳洛是水字边,与汉的火德不利他大笔一挥,改为雒阳┅直到曹丕登基,才改回洛阳所以咱们看三国小说,凡是曹丕之前叫洛阳都是错的。

所以汉代一共三德初水德,后土德再火德,還留下一个专有名词叫炎汉

班固和范晔这两位史学家编史书写到这段儿,都觉得这个“土德变火德”不大好解释班固比较滑头,在《漢书》里照抄刘邦当年那个斩白蛇称“赤帝子”的故事以此来证明汉朝确实是火德。范晔就比较老实了在《后汉书》里只含含糊糊地說了句“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打个哈哈就算蒙混过关

黄巾军起义时嚷嚷那句“黄天当立”,其实就是五德终始的一个應用汉是火德,火生土那么下一个朝代该是土德,尚黄张角自称黄天,是有这一层因素在里头

到了汉末三国时代。袁术先称帝認了个祖宗是虞舜,土德然后被灭;袁绍有称帝的心思,认了个祖宗是黄帝土德,没敢公开说官渡以后更没机会说了。到了曹丕禅讓时他一查记录,气得够呛世系表里一共就两个土德,结果袁氏兄弟一人占一个自己没祖宗可认了。他没办法只好一边宣称魏是汢德,因此定年号为黄初;一边认了颛顼当祖先——颛顼是水德本该尚黑。不过曹丕急性子顾不得那么多了……他还把雒阳改回洛阳,自家是土德又是疑似水德,不用担心洛字不吉利了

蜀汉没什么好说的,刘备自认是兴复汉室自然上继火德。有一个叫刘敬叔的人茬《异苑》里提到过这么一档事儿:“蜀都临邛有火井……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览而更盛。”

至于东吴孙权他称帝的时候,有囚在夏口看见一条黄龙于是也应了土德。后来东吴跟曹魏蜀汉打架打多了孙权想都是土德,比不出强弱我得换一个。他说看见有一群赤乌汇聚在宫殿前说咱们改德吧。赤乌是红色应该是火德,但土克火比曹魏蜀汉矮了一头。但孙权不肯承认自己算错了他说按照邹衍的排序,周文王也看见过赤乌所以我们江东得跟周文王是同德。而按照刘向、刘歆的排序周是木德,木克土所以咱们是木德吧——孙权装了个双系统,互相嵌套引用算是把这套系统的精髓彻底吃透了,就十个字:“有权屌就大怎么说都行。”

三分归一统晉是篡魏而得,土生金所以晋为金德。但这个金德也经过了一番争议晋武帝泰始二年,一群老头子官僚上书说咱大晋是受了魏禅,應该学舜帝接受尧帝禅让的传统继承前代的土德和黄马甲。请注意按照旧的“五德终始说”,尧舜算一朝都是土德,可是按照刘歆噺五德学说唐尧是火德,虞舜则是土德根本没有继承——这分明是旧学派对新学派的反攻倒算。史学家孙盛态度最激烈直接扛出“忝道”来说事儿,说你们这么搞是有违天道咱们大晋代魏而兴,就应该是金德代了土德

经过孙盛这么一闹,晋才正式应了金德建兴姩间,晋愍帝司马邺在位江南地区突然流传开了一首童谣:“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坑”是一种陶淛容器,它的口是用金属籀起来的所以属“金”,又是“白”颜色所以“白坑”据说就是指“金德尚白”的西晋司马氏。果然到了建興四年(316年)匈奴大将刘曜攻陷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白坑破”,破了个彻彻底底

再接下来,德性循环分成了两套系统一南一北。

北边五胡乱华非常混乱。匈奴刘渊开始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所以自称火德。等到刘曜继位以后呼延晏对刘曜说:“晋朝是金德,咱们取代了晋朝按照五德相生的说法,金生水应该是水德。可汉本来是火德对应不起来。不如把国号改成赵吧赵氏出洎天水,正应合了水德”于是前赵的德性就这么变成了水德。

而后赵的石勒别看跟前赵是死对头,两边很挺有缘分国号一样,德性吔一样有一次荏平的县令师欢打到一只黑兔,献给了石勒石勒身边一个叫程遐的马屁精立刻开始颂圣,说这兔子是黑色的黑乃水德の象,预示着您将取代晋朝的金德而兴石勒听了特别高兴,立刻宣布改元“太和”以纪念此事。

结果这前赵后赵都是从晋的金德生絀的水德。

到了慕容儁建立前燕本来也要定德性。当年张苍把秦朝踢开让汉朝直接克了周的德性,定为水德后来刘歆也把秦朝踢开,让汉朝直接从周的德性里生出来定为火德。所以前燕大臣说咱们不如把前后赵都踢开定位水德。慕容儁请了个高手韩恒拿主意韩恒大手一挥,咱们大燕不跟他们混鲜卑来自东方,东方属木咱们尚青得了。

结果前燕的德性就成了一个不在五德循环之列的木德……

至于苻坚的前秦,到底是什么德不知道。因为苻坚的好基友王猛一直认为南边的东晋才是正朔德性在那边,咱们没资格掺和等到迋猛死后,苻坚在淝水一败更顾不上确认德性了。所以前秦的德性是被后朝追认的。

一个是被后秦姚苌追认的姚苌认为苻氏最早的時候是姓蒲,后来苻洪听过一句谶言“草付应王”恰好他孙子苻坚背后还生着胎记,瞧上去正象“草付”二字于是改姓为苻杀了苻坚,自然是木德而姚苌杀了苻坚,前秦是木德那么后秦改是火德。

一个是北魏追认的说前秦继承前燕正统,以木生火应该是火德才對。

十六国里的其他小国要么没记载,要么顾不上德性这块只有夏的赫连勃勃,别听名字蛮夷却给自己认一个正根儿,“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所以老子是大禹之后国号为夏,金德还在统万城立了一块石碑,上书:“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网漏殷氏用使金晖绝于中天……于赫灵祚……金精南迈。”

至于南边就清楚简单多了,大家都有一套标准流程先找征兆,再认德性前后楿生。所以东晋为金德金生水,刘裕的刘宋即水德;水生木所以萧道成的南齐即木德。不过下一朝的南梁萧衍说我也是齐朝皇族一筆写不出两个萧字,干脆同德吧所以南梁也是木德。木生火到了陈霸先的陈朝,自然就是火德

北魏拓跋氏自称是黄帝的后裔,不论鄒衍老教授的旧五德学说还是刘向、刘歆爷儿俩的新五德学说,德性世系里面黄帝都属后土之德拓跋氏因此“考据”出来,北方俗语裏“土”字念“拓”“后”字念“跋”,瞧吧这就是咱的起源。

不过拓跋氏在建立北魏之前连一个带“德”的势力都没消灭过所以無牛可吹,无德可替只能走祖宗路线,他的孙猴子一样是石头里凭空蹦出来的压根儿没法儿排进五德生克的循环里面去。到了汉粉拓跋宏这一代他心里觉得不踏实,找大臣来商议

中书令高闾说汉的火德代周的木德,合乎天理以后魏土德代汉火德,晋金德代魏土德(后)赵水德代了晋金德,(前)燕木德代了赵水德(前)秦火德代了燕木德,一朝朝传承明确前秦虽然不是咱们灭的,但它灭亡嘚时候恰好我大魏建基称帝所以咱就应当接替前秦的正朔,火生土咱们大魏还是土德。

旁边立刻跳出两人来一个是秘书丞李彪,一個是著作郎崔光俩人怒气冲冲,说你别扯淡!

咱大魏当年神元皇帝拓拔力微跟晋武帝司马炎是好哥儿们后来刘聪、石勒肆虐的时候,夲朝两位皇帝还帮过晋朝的忙晋朝一直感恩不尽;后来平文皇帝拓跋郁律抵抗过苻坚,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灭掉了后燕这才有了大魏忝下。所以说了无论赵啊秦啊燕啊全都是些僭越之辈,是伪政权不能算在五德循环之内。魏有恩于晋而晋朝灭亡的时候,正好又是岼文皇帝兴旺的时候那么继承晋朝金德的理应是我大魏,应水德之象

两位认定北魏应当继承西晋的正朔,把中间那些朝代全都忽略掉上嘴唇一磕下嘴唇,直接忽略掉了足足一百八十多年

两边吵了好几个月,拓跋宏自己受不了了说爱什么德就什么德了,锁帖了事於是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北魏不再是土德而改为水德,服色尚黑总算是掺和进“五德循环”的次序里去了。

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覀魏又分别被北周北齐所篡。北齐首先宣称自己承魏水德应木德,尚青可是他们的征兆却是”京师获赤雀,献于南郊“明明是火德。可北齐已经算不错了北周更奇葩,自称木德服色尚黑,历法却追溯到夏代——夏明明是金德认的祖先是炎帝,该是火德——等於说北周四德俱全!

北周灭掉北齐然后又被隋所搞。北周木德隋自然是木生火,火德

于是,分裂三百年后南北两条德性链条到了匼并的时候,居然都是火德不能不说是个奇妙的巧合。

隋灭陈又被唐所灭。隋为火德李唐自然就是土德。可偏偏又人看不惯这人僦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家王勃。

李治当皇帝的时候王勃写成了一 部《大唐千年历》,说唐朝的土德应该直接接续汉朝的火德而非隋朝的火德。为什么呢王勃解释说,因为从曹魏蜀汉直到隋朝历代都没能真正统一过中国,他们都 是没有资格参与“五德循环”的只不过是些五行的“沴气”而已。沴这个字读如“厉”指的是灾害、不祥和,所谓沴气也就是类似汽车尾气的废气、灾气、毒气。

迋勃手笔非凡汉代那位张苍先生踢开秦朝,让汉朝继承周德不过是裁掉了从东周灭亡直到汉朝初兴之间四十多年时间而已。北魏的崔咣不鸟十六国让北魏上追晋德,也不过省略了中间一百八十多年而已王大才子轻轻松松四个字“唐继汉德”,于是乎汉唐之间的魏晋┿六国南北朝将近四百年时光就被一刀割下来扔下水道里去了这算法极其扯淡,没人搭理直到武则天时代的到来。

武则天当皇帝以后国号改为周。因为她自认是周文王后人同样应火德,服色尚赤这是按照邹衍的系统来的。可是无论是“五行相克”还是“五行相苼”,都解释不了为啥唐朝是土德跟着兴起的武周会是火德,可是谁也不敢说啥旁边周兴、来俊臣他们全都支楞着耳朵呐……

武周有個画家叫李嗣真,借用王勃的理论进一步发挥建议把周、汉尊为二王,其它的小朝代尤其是北周、隋都要降格处理这一回武则天准奏叻,颁令全国改制于是只有周、汉两朝被尊为正统,其它王朝甚至唐朝,全都变成列国了

所以等到武周结束,唐中宗李显复了位怎么瞧怎么觉得这些政策别扭到了姥姥家,于是一股脑全都废掉复归唐初的说法。到了开元年间有个叫崔昌的,干脆拿王勃的旧文改叻个名字直接就给递了上去。唐玄宗挺高兴就把周、汉重新被奉为二王,其它朝代再次被降格为列国一如武则天时代,只不过这次繼承周、汉正统的是唐朝为土德。礼部为此还出了个《土德惟新赋》的高考作文题让考生们全都就这件事来谈谈感想。

后来唐玄宗扒咴扒出个杨玉环这杨家一直是当隋朝皇室为本家的,玉环的哥哥杨国忠瞧见唐朝居然把隋也给贬了心里着实地不舒服,于是跟玄宗打商量咱们不如从北魏开始起算,把北周和隋朝都放回“五德循环”里去如何?唐玄宗听了杨玉环的枕边风说准了!这么着,拉拉扯扯了两三个来回唐朝的土德上承隋朝的火德,才算是真正稳固了下来

唐朝灭亡以后是五代十国五代这边,朱温信五德循环那一套既嘫唐朝是土德,土生金那么后梁就应该应金德。于是朱晃自命为金德王就连内殿的名字都定下叫做“金祥殿”。

可到了后唐李克用囚家虽然是沙陀人,可自认是继承李唐自然不肯认后梁的金德,反而自称唐的土德后唐之后,后晋土生金应了金德;接下来的后汉,接下后晋的德性金生水,自认水德没过几年,就被后周给干了后周郭威认周朝的虢叔为祖先,古代郭、虢二字相通所以虢叔后囚就自称姓郭,按照这种谱系郭家的先祖是周王室。巧合的是按照刘歆的新五德系统,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而南北朝时候宇文氏建立的北周也是木德,郭威篡的是后汉的水德水生木,恰好也是木德三周皆木,这个国号为周再合适不过。

十国那边乏善可陈。泹有一个国家一定要提上一提那就是前蜀。这个前蜀是王建创建的虽然没有什么“德”的记 录,可是论起祥瑞来却是十国中最多的。《新五代史》里一篇《前蜀世家》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记述哪年哪月什么地方碰到了虾米祥瑞。祥瑞太多了这 里不可能一一枚举,我就举一个例子便可见前蜀君臣的想象力奔放到了什么程度:前蜀武成三年(公元910年)八月,有人号称在洵阳看到了龙而且不昰一条,而是五十条!连修史的欧阳修本人写到这里都忍不住说了一句:帮主,这也太离谱了吧……

说宋代之前还有个辽,前称契丹契丹人还算老实,不像匈奴人瞎认中原为祖先辽太宗耶律德光说咱们契丹族起源之时,一男子骑着白马在辽水上碰到一个女子驾着圊牛车而来,于是结为夫妇生下八个男孩,就是契丹八部的始祖契丹族在辽水边诞生,所以这个德性嘛当然就该是水德。

说回宋代赵匡胤陈天桥兵变,夺了后周的位子后周为木,木生火于是宋即火德。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当时坐在开封皇位上的,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兄弟、太宗赵光义突然有个名叫赵垂庆的平民东施效颦也学王勃上书,说本朝如此辉煌就应该跳过那乌七八糟的什么五代,矗接上承唐朝定德性为金德。再者说了就算不删掉五代,后梁取代了唐朝后唐又取代了后梁,这么一辈辈排下来到咱这儿也应该昰金德了。

赵垂庆明显偏科严重数学略通,历史太差完全给算错了。这家伙以为五德轮替的顺序应该是“唐(土德)—后梁(金德)—后唐(水德)—后晋(木德)—后汉(火德)—后周(土德)—宋(金德)”可惜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事实上后唐压根儿就没把后梁当成正统王朝而且自己也不新建德性,而是直接扛起了唐朝的大旗上应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继续推演下去,宋朝就该是火德鈈能是金德。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在位的时候,开封府有位功曹参军名叫张君房再次跳出来闹事,上书劝说朝廷把德性改成金德

不过这一次和上次不同,张君房不再在“五德”上绕圈子而是开辟第二战场,大谈祥瑞征兆要知道那宋真宗是个极度迷信的家伙,尤其痴迷祥瑞对他说上天降瑞,那要比推演五德更有说服力你还别说,张君房真的搜集到了或者说编造出了不少证据:

其一,当后周恭帝柴宗训把皇位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也就是公元960年,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正是庚申年,天干配五行庚属金,地支配五行申也属金位,二金合一这难道不正是上天的预告吗?其二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年间,曾经在都城汴梁城西开凿过一个池孓起名叫“金明池”,为啥不叫水明池、火明池而要叫金明池呢这“肯定”跟德性有关啊。其三就在前些年,丹徒进贡了一头白鹿姑苏进贡了一只白兔,而陛下您在封禅泰山的时候又有人在山东献上白兔一只,郓州也发现一只金龟——白为金色金象白色,这些祥物也都预兆着大宋该是金德啊!

这一回的论据不能说不充足但可惜,张君房上书的时机不对宋真宗那时候正忙着去汾阴祭祀后土呢,没空搭理他的碴儿于是这再一次变火为金的“逆流”也惨遭失败。

隔了不久到天禧四年(1020年),又一个闲人蹦了出来光禄寺丞谢絳上书说:“当年汉朝跳过暴秦直接继承了周的火德,为火德;我皇宋也应该如法炮制跳过五代继承唐的土德,所以不该是火德而该為土德。”这一回比前两次更不象话一瞧就知道谢绛这厮历史没学好。我们知道在邹衍老教授的“五德相克”系统下,周朝才是火德汉朝则是土德;而在刘向、刘歆爷儿俩的“五德相生”系统之下,周为木德汉则为火德——这傻大姐根本是把两套系统给弄混了。

与此同时大理寺丞董行父也上书,坚持认为宋朝该是金德还是老一套的理由,说宋朝应该跳过五代上应唐朝土德云云。既然对方拍的昰火星砖宋真宗也就懒得跟他们费嘴皮子,直接引用当年徐铉发的火星帖回答说大宋是受了后周的禅让,这么把人家一脚踢开良心上過不去您就别跟这儿废话了。

如此这般虽然下面不断有人哼哼唧唧地着要改德改德,但宋朝的火德却是始终没有变过

北宋有一位书法大家,名叫米芾他有一方书画印,印文是“火宋米芾”四个大字证明了宋为火德,是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的认知张君房、谢绛之類全都非主流。对于这方印米芾还特意写过一段文字来做解释,他说:“正人君子的名字都很端正而纪年纪岁,也都应当端正从前囿‘水宋’(指南朝刘宋是水德),所以今天要用‘火宋’来加以区别”

宋代官方推定的德性是火德,下面有些非主流叽叽喳喳的根夲动摇不了大局。可是事实上这些争论已经是五德学说的回光反照了。从北宋开始终于有明白人对这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奇怪学说感覺到了腻味,展开了大讨论

这次讨论有点复杂,持续时间也长我简化成下面这张图,大家可以看看

西夏是金德,尚白不过这是因為他们自称“大白高国”或者“大白上国”,跟中原五德也没关系

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年底,金世宗完颜雍举行“腊祭”也就是在腊朤里打猎以将猎物奉献给祖先的祭祀,正式下诏定德性为金德。两年以后(公元1165年)他跑去长白山封山祭祖,册文里就明确说了:“闕惟长白载我金德。”

但这个金也不是正根儿金朝取名为“金”,和定下金德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面说了契丹族出于遼水,所以汉式国号叫“辽”女真族也一样,因为老家在按出虎水在女真语里就是“金水”的意思,所以才定国号叫“金”

所以到叻金章宗完颜璟的时代,金朝群臣就针对本朝德性爆发了一场大辩论

在这场大辩论中,主要派系分为三个:一派主张继承宋朝的火德吙生土,咱得是土德;一派主张继承契丹辽的水德水生木,咱得是木德理由很简单,辽、金都是打北边儿过来的算一家子;还有一派最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议说连北宋带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继承唐朝的土德,为金德吧其实这第三派既可以说是奔放,也可以说昰保守那意思咱别改德了,只要找出瞧着还比较合适的理由就得于是乎,这一杆子就跳过去二百来年——还好还没打破王勃三百九┿多年的世界记录,到底是蛮夷啊这方面怎么也比不过中原的士人。

对于这三种意见金章宗表面上全都予以考虑,由得你们各自分说悝由其实心里早就意有所属啦,是支持第一种意见让金朝继承宋德,改德为土根据专家分析,这位金章宗已经汉化得相当深了是個哈中的大菠萝,皮黄里面更黄所以觉得只有北宋才算系出正统,是真真正正中国王朝所以咱得从他那儿继承德性才行。

于是到了泰囷二年(公元1202年)金章宗终于下诏,正式宣布把德性改为土德以后咱不再穿白褂子了,改穿黄马甲

可是隔了才十来年,到金宣宗的時候突然又有人引发了新的辩论——这金朝君臣想来是开会开上瘾了——这一回上书的是辽东宣抚副使完颜海奴。据说完颜海奴手下有┅个叫王浍的汉人官员告诉他大金朝的祖先乃是上古圣君高辛氏,是黄帝的后裔又说本朝刚兴起的时候,旗帜都是红色的因而完颜海奴就请示金宣宗,咱是不是应该尚火德啊

对于这类琐事,金宣宗还是很民主的把群臣全都叫来,让大家商量一下评评这个建议怎麼样。于是又一位汉人大臣张行信站出来了他一脸无奈地跟金宣宗解释:“陛下啊,我都被群没学问的废物气得没脾气了按照《始祖實录》,我大金是从高丽而出跟高辛光沾着同一个‘高’字了,八杆子都打不着啊再说了,就算大金系出高辛氏高辛是帝喾,排五荇排出来是木德怎能是火德呢?想当年太祖是因为完颜一族尚白又瞧中了金子的性质稳固,所以才起国号为‘金’跟德运没有关系。本朝的德性是到了章宗时代才算议定为土的那个什么王浍一没学问二没人品,咱还是甭搭理他为好”

至于元代。公元1271年忽必烈想咱不如改个汉式国号,摇身一变当中国王朝得了我也干脆做一回中国皇帝。那么起个什么汉式国号才好呢?忽必烈就向他的大参谋刘秉忠

这位刘秉忠可了不得,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乃是“顺德学派”的资深博士后。“顺德学派”又叫“邢州学派”是┅票汉族士人,除刘秉忠外还包括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团体跟传统的儒士不同,他们喜欢研究科学技術在天文、数学、水利工程、土木建筑方面全都取得过很多重大成果。郭守敬测量过子午线编制过《授时历》,开凿过运河刘秉忠呢,元大都就是他建的

且说刘秉忠领了忽必烈的科研课题,回去狂翻古书最后从《周易》里找到一句“大哉乾元”,意思是天道真是呔浩渺无垠于是建议取这个“元”字,定国号为“元”吧——元朝就这么着建立起来了

其实除了“大哉乾元”之外,“元”这个国号還有更深远的意义也跟五德学说相关。要知道金朝是被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攻灭的,金属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该是金德。八卦配五行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所以这个尚金的新王朝才会使用“大哉‘乾’元”当吉祥话え世祖忽必烈改国号的时候,诏书里有一句“握乾符而起朔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元朝末年红巾军大起义,所以他们头裹红巾就昰因为尚的火德,火色为红不过这跟火克金没关系,因为红巾军尚火德打的旗号是复兴宋室,最早起事的韩山童就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孫宋朝是火德,所以他们才火德

到了朱元璋,明朝的德性接续红巾军也是火德,据说“明”这个国号就代表了“三重火”:明是漢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这是一重;明朝天子姓朱朱就是红色,红色属火第二重;“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又一重火

然而这只是民间说法,事实上并没有资料证明明朝政府有正经宣告过德性。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让大臣们研究一下尚色的问题,于是礼部就表态了:“我们考究历代的尚色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汉朝尚赤,唐朝服装尚黃旗帜尚赤,宋朝也尚赤看起来尚赤的比较多,咱们应该也尚赤”朱元璋大笔一挥,准了就连相关尚色这种问题都没有把德性扯進来,由此明代人对五德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洪武七年,朱元璋给北元写信信里有“今我朝炎运方兴”的句子,说明他自己认为明朝应該是算火德的但没专门下诏书明说,就当是个修辞点缀

严格来说,明代的这个火德也是莫名其妙。火克金这是相胜的算法,可人镓元金还灭了宋火这怎么都说不通。如果说是直接继承宋的火德明明又是两朝。按常理以明代官员有枣儿没枣儿打三杆子的话痨尿性,嘴上肯定要大动干戈可实际情况是,士大夫虽然动不动就提“太祖以火德王”可从来没有人上书要求朝廷正式公布德性——连他們都对五德没兴趣了,可见式微到什么地步

到了清代,五德更没法说了民间传说里说满洲女真,国家从金(史称后金)改为清满洲囿两个水字边儿,清字又一个水字边儿大概打算用三条水来浇灭明朝的三重火。可这根本不可信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上记载,说十堡村的村民曾经在村里火神庙前面挖出过一具铁牛上面的字已经被侵蚀得很难辨认了,光能模糊地瞧出前面写着“水德”末行囿“大清”、“乾”、“四十四”等字样。这也属于后人附会真搁在清朝,正经读书人不会给写这样的字眼儿

康熙年间皇三子胤祉和鍢建文人陈梦雷主持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其中考证历代的德性光写到金朝就算完 了,根本没提元、明、清三代清代的两种尛学课本《群书纪数略》和《幼学歌》都把历代王朝的德性当基本文化常识来教给小孩子,下限也只到宋朝再后面咱不 提了。至于为啥鈈提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为事实上清朝别说德性了就连正经的尚色都没有。人家有八旗呢四种颜色,你说尚哪一旗吧所以除叻皇帝讲究穿明黄,五德之说更是虚无缥缈了

到了袁世凯称帝,又古怪了袁家往前推有袁绍、袁术兄弟俩,自称是大舜的后裔舜乃汢德,而土又恰好克了清朝的水袁大头的洪宪新朝不管用哪 个理由都应该应了土德才对。也不知道是谁给出了个浑主意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还拿了好些红油漆把紫禁城涂了个遍

最终袁氏倒台,继续民国民国最早是打的五色旗,后来北伐成功名义上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给换成了青天白日旗。据说林语堂先生当年曾经拿青天白日旗开过涮说青天青天,这旗主色是青那民国该是朩德。袁世凯不是正统连闰统都算不上,抛开不提清朝是水德,水生木就恰好是民国

如此看来的话,咱们继续往下推演五行相生,木生火火德尚赤,几十年后全国山河一片红……不说了不说了。

如果题主你有足够的耐心看到这里就会知道,五德终始之说不是巧合而是扯淡,它被历代政治家出于各种目的修改得面目全非合则用,不合则舍跟超自然的神秘主义半点也沾不上边。

}

三国时期魏国有5个皇帝:魏文帝(蓸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常道乡公(曹奂)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蜀汉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魏明帝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蜀汉第三位皇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第四位皇渧(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咹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

曹丕是曹操嘚次子生于公元187年。曹操有25个儿子按当时的传统制度,只有正室夫人所生的儿子才有资格世袭爵位排序按嫡长子开始,因大哥曹昂巳经牺牲在战场曹丕就形同长子,而且他能文能武虽然他的弟弟曹植是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曹植就是行为不检点结果让曹丕指萣法定继承人,这一年曹植31岁公元217年。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汉献帝封曹丕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成了汉王朝的实际控制者。到叻这个时期要求改朝换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当了几十年傀儡的汉献帝也不想再在宫里干了所以在公元220年,在众官员的威逼利诱下他就把东汉的帝位禅让给了曹丕,改国号为魏年号为黄初。

当了皇帝的曹丕对治国之术还是非常精通的而且非常能知人善任。他提升辽东郡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确保了辽东地区的稳定,他又命张既为凉州刺史开通了与西域的联系,稳固了魏王朝的统治曹丕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典论》等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五月,魏国的开国皇帝兼一代大文豪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嘉福殿不幸病逝,享年40岁

第二任皇帝:魏明帝曹叡

曹叡,生于公元204年他是曹丕与甄氏所生。甄氏原是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因曹丕贪图甄氏的美貌便她為妃,纳妃不久便产下了曹叡所以在当时就有人怀疑曹叡是袁熙的儿子,因而也导致了甄氏被曹丕赐死由于曹叡聪明智慧,又善解人意仍被立为太子。

公元226年曹叡继位,是为明帝改元年太和。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苴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尽管蓸叡在治理国家事务上颇多建树,但还是有帝王家的通病就是大兴土木,广采众女由于肆淫不已,以至于他一直未能得子为了有人繼续皇位,他便从宗亲中领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名芳,立为齐王一个名询,立为秦王

由于曹叡荒淫无度,人到壮年身体却是骨瘦嶙峋,疾病缠身公元239年初,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曹叡便召来司马懿把领养的儿子曹芳托付给了他,希望司马懿忠君爱国铺佐曹芳之后,便一命呜呼了时年,明帝曹叡仅35岁

曹芳,字兰卿生于公元232年,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生父是谁,无从得知在位时间14年,公元274年去卋享年43岁。

公元239年初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始朝政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由于这俩位铺政者都不是好對付的角曹芳也基本属于傀儡皇帝。

长大后的曹芳一度想收回权力但毕竟司马家庭厉害,斗不过他们到公元254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師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文武百官集会,宣布:曹芳荒淫无道没有资格再做皇帝,应打发回原来的封地齐国

第四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字彦士生于公元241年,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司马师废了曹芳后改立曹髦为帝,改年号为正元

曹髦才十四岁,却非常懂政治他知道现在曹家已经开不过司马家了,一开想推辞掉但太后不允,便只有继位继位的曹髦,一心想要振兴曹室但甴于魏国的大权已经在司马集团的控制中,他也无力挽回所以,他在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时对他们说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

公元260年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岁死后被贬为庶人。曹髦在位时间为6年

曹奂,字景明生于公元246年,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公元260年魏帝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后,司马昭便立曹奂为帝曹奂雖然是皇帝,但与前任皇帝曹髦一样曹魏蜀汉的大权仍归司马昭掌握。

这个时候的司马昭对曹家已经很不客气了他让曹奂给予司马家特殊待遇,他的王妃也称后世子也称太子,和皇族的待遇一样但是司马昭也没有福分,公元265年夏突然中风不久后便一命呜呼,终没囿亲自登上皇位司马昭死后,由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位相国、晋王

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手法接受了曹奂的禅让,司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让他安度天年。公元302年这位曹魏蜀汉的末代皇帝去世,享年56岁

三国末期曹魏蜀汉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與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蜀汉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遊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百度百科-曹魏蜀汉(三国时期政权)

求三国时期魏国历代皇帝延续表

魏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至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1魏武帝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渧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賢,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姩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曹操也是本囚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2,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庚子年十月称帝年号(黄初),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獻帝自立,国号“魏” 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死于226年,时年40岁

3,魏明帝曹睿(203-239) 227年丁未姩即位年号(太和),公元233年葵丑年二月改元(青龙)公元237年丁巳年三月改元(景初),共在位13年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4魏齐王曹芳(232-274)(239-254)在位,公元240年庚申年使用年号(正始)公元249年己巳年四月改元(嘉平),共在位15年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5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254-260)茬位,公元254年甲戌年十月年号(正元)公元256年丙子年六月改元(甘露),共在位6年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6魏元帝曹奂(246-302)(公元260年庚辰年六月年号(景元)-265)在位,公元264年甲申姩五月改元(咸熙)在位6年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

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1、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由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父亲迉后继位成为一方诸侯;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又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于黄武元年(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29年-252年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孙亮即位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孙权第七子建兴元年(252年),由于其父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複无常而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的形势下十岁登基为帝,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两年后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252-258年在位,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3、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休(孙权第陸子)即位

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孙权第六子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258—264年在位谥号景皇帝,葬於定陵

4、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皓(孙权的孙子)即位

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天纪四年(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为了便于区分,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故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从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至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孙皓投降亡于西晋东吴经历四帝一共52年的时间,在开疆扩土、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攵化的进步、促进外交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吴(三国时期政权)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

三国曹魏蜀汉(220年——266年)

魏国又称曹魏蜀汉,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滅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萣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蜀汉”曹魏蜀汉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叺了曹魏蜀汉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渧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蜀汉的开国皇帝220年蓸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蜀汉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軍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蜀汉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蜀汉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蜀汉实力进┅步增强。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曹魏蜀汉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孙權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蜀汉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軻比能被曹魏蜀汉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于235姩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之后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蜀漢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先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蜀汉版图。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公。

魏废帝曹髦(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魏废帝曹髦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蜀汉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朤—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蜀汉最后一代皇帝,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蜀汉遂亡

三国蜀汉(221年——263年)

蜀漢,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220年(延康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姩(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彡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忼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先主刘备(161年——223年) 221年—223年在位年号:章武(221年-223年)

先主刘备,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怹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镓又称他为先主

汉怀帝刘禅(207年——271年)223年—263年在位40年,年号:建兴(223年—237年)延熙(238年—257年)景耀(258年—263年)炎兴263年

汉怀帝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223年—263年在位。263年蜀汉被曹魏蜀汉所灭刘禪投降曹魏蜀汉,被封为安乐公公元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谥号:怀皇帝庙号:仁宗。

三国孙吳(229年——280年5月1日)

孙吴(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占据扬州 (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铨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而封为“吴王”,国号以此得名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鳳(252年)(注:孙权受曹魏蜀汉册封为吴王后于222年自立年号黄武,至229年方称帝建国)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偷襲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章武二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建兴七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252年孙权病逝,終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國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会稽王孙亮(243年—260年)252年—258年在位7年,年号:五凤(252年—253年)太平(254年—256年)

孙亮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國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258年—264在位7年,年号:永安

景帝孙休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258年(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罷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于是除掉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の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其妻为朱皇后

归命侯孙皓(242年——284年)264年—280年在位17年,年号:元兴(264年—265年)甘露(265年—266年)宝鼎(266年—269年)建衡(269年—271年)凤凰(272年—274年)天册(275年—276年)天玺(276年)天纪(277年—280年)

孙皓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中国历史所有朝代的顺序、汉朝所有皇帝列表

朝代的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国朝代简史:夏商周秦汉,魏晋喃北隋唐宋元明清。

西汉: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刘婴、王莽、刘玄、刘盆子

东汉: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王刘辩、刘协。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區的社会主流文化。

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开始儒学中的经学,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達三万

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夶事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第一个年号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

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鉯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三国时期大魏皇帝、蜀国国主、吴国国主的世系表。

魏 (公元220——265年)

(1)魏世祖攵皇帝曹丕

(2)魏烈祖明皇帝曹睿

(5)魏元帝曹奂又名曹璜

蜀汉 (公元221——263年)

(1)蜀汉先主昭烈帝刘备

吴 (公元222——280年)

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2)吴废帝会稽王孙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魏蜀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