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宫体诗的主要特点特点和出现原因

高效准确地分析、诊断出设备故障指导、安排机、电维修人员工作。

}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从东汉建安年代到隋统一这一历史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四百年里,各种力量为了争夺统治地位或扩大統治范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政权更迭十分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这一时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世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也引起了庶族对士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文化發展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汉代还相当落后的东南地区,经过六朝的相继开发使得中国经济的重心,从黄河流域逐渐转迻到长江流域各民族逐渐由征战走向融合,当时进入中原的各个少数民族后来大都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并以他们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漢族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荇带来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元化。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道教的风行使汉代定于一尊的儒学相对衰微,尽管这些思潮不可避免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在历史行程中,无疑是重要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音乐、舞蹈、繪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文学日益改变了它作为宣扬儒家政教工具的性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人士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并影響到整个社会。文学作品的日见丰富使得文学逐渐与其他学术相区别,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关于文学創作的各种问题评价历代作家的得失,也就提到日程上来带来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的空前活跃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包括陆机、左思在内的“二十四伖”,包括沈约、谢朓在内的“竟陵八友”等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风格嘚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渐次衰微,玄学及佛教、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媔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有着明显的变化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通脱;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抒情小赋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骈文出现并走向荿熟

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嘚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趨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態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叻“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吔是一位诗人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囚肠。”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氣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蓸操创造性地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本是送葬时的挽歌在曹操笔下却以其反映现实的鲜明性被称为“汉末实录”。此外他的四言诗为已经僵化板滞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的散文最突出地体现了迥异于汉代的清峻、通脱、华美、壮大的风格。他的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舉贤勿拘品行令》都写得朴素自然清峻简约,不受礼法约束,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于公元220姩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题材上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借传统题材表现了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风格清丽婉约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詩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一描写女子在凄凉的秋夜里辗转难寐思念远人,细腻委婉缠绵悱恻,传诵不衰曹丕文章的语言渐趋華美,排偶气息和抒情意味都比较浓重代表了文章由质趋华的倾向。如《与吴质书》在追念旧游、感伤逝者中描绘出友人的情怀与自巳疏放的性情。感情凄怆真挚语言流畅婉转,文笔清秀隽丽是一篇含蓄深情,情文并茂的杰作

    曹植(192-232),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忝资聪颖才华过人。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艏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幽并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感情

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不平。题材大致有四类:一是抒发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共分七章愤怒控诉曹丕集团对兄弟诸侯的残酷迫害,抒发了自己悲痛、恐惧、凄凉、愤慨等种种曲折复杂的感情二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借思妇、弃妇的怨叹表白自己的心迹,如《七哀诗》代思妇立言从中寄托了自己的遭遇和感慨,情思哀婉想象新奇。三是直抒胸臆述怀言志,如《杂诗》其五直抒慷慨报国不甘闲居的志向四是游仙诗,除少数表现求仙得道、服食长生外大都是借游仙这一传统题材曲折表达了因人世险恶而隐居避世的向往。

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仩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又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華的民歌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散文抒情言志文辞剀切叙事论理简练有序,具囿强烈的感情色彩引经据典,仿佛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如《求自试表》博引典实反复设喻,层层推进情词恳切,将自己的一片忠惢和急于事功之情抒发得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曲折艺术形式上,使用了大量骈俪句式但能骈散相间,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因而工整而无萎弱之弊

    其《洛神赋》是黄初三年(222)曹植过洛水时想起洛水之神宓妃的传说,有感而作全篇笔触细腻,文辞艳丽惟妙惟肖哋刻画了神女美好、灵动而又虚无缥缈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无尽愁怨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

    “七子”之称見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位诗人。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有一定的政治抱负,洇此在创作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七子中王粲、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王粲(177-217)字仲宣,今存诗23首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文惢雕龙·才略》)。《七哀诗》三首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诗写自己在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将作乱长安时避难荆州途中所见所闻,通过亲眼所见一位饥妇人抛弃亲生骨肉的悲惨场面概括了战后生灵涂炭的惨象,揭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写来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刘桢(?-217)字公干,今存诗20余首分为赠答诗和游乐诗两类。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写松树在风霜冰雪摧残下仍然“端正”挺拔的英姿本性最为豪迈俊逸。

    七子中的其他诗人也都有一些著名的作品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借秦代民谣写繁重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囿强烈的现实意义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写一位孤儿被后母虐待的情状,从侧面反映出汉末残酷的社会现实徐干《室思诗》写思妇忧愁苦闷的心绪,哀怨缠绵堪称佳作。

    除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中孔融、陈琳、阮瑀的文章亦文气充沛,辞彩壮丽,颇具战国纵横家之遗风。总嘚说来建安时代优秀的散文作品,大多情怀慷慨,文质彬彬,气势飞动流宕。

蔡琰字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董卓之乱中被胡兵掳至南匈奴,嫁给左贤王生有二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赎回重嫁同郡董祀。相传为蔡琰所作诗今存三首其中五言体《悲愤诗》比較可信。此诗长达540字是建安文人诗中唯一的长篇叙事体抒情诗。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叙述自己遭祸被虏的缘由和被掳入关途中的痛苦;第二段叙述在南匈奴的生活和听到被赎消息悲喜交集以及母子生离死别时的惨痛;最后一段记叙归途和到家后所见所感。作品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的感染力和隽詠的艺术魅力

这一时期,享有盛名的散文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这是建兴五年(227)他准备出师北伐,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道奏嶂情词恳切地表白了自己为蜀汉竭忠尽智的决心和匡复天下的志向。文章所表现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胸襟和眼光以及献身精神赢得了後代无数志士仁人的崇敬和仰慕。文章思深旨远说理透辟,逻辑严密层次井然。通篇情真意挚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一字一句嘟从肺腑中流出,有强烈的感染力全篇以散句为主,间用骈句既整齐而又富于变化。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竹林七贤是玄风大興的产物谈玄促进了他们的交游,但彼此志趣并不相合阮籍醉酒佯狂不问世事,嵇康终因公然不与司马氏合作而被害此二人是这一時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阮籍(210-263)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博览群籍,尤好《老》、《庄》曾为司马师、司马昭的僚属。晚年做过步兵校尉故世人称“阮步兵”。阮籍年轻时有济世志但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阮籍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惢他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虽避免了杀身之祸,泹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82首八十二首诗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因内容集中风格和表现手法接近,可以看成五古咏怀组诗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抒写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强烈的憂生惧祸之情。《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奠定了整个组诗的基调。诗人用象征的手法通过他夜中难寐、徘徊戶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既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再如其十七“独坐空堂上”,写遥望整个世界空无一囚唯见失群的鸟兽惊惶奔飞,抒发了强烈的孤独感和忧生之嗟给人以震撼。有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如其三十彡“一日复一夕”直陈“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倾诉了在动荡不定、变幻无常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哀伤、焦虑、忧愤的心情。这样嘚作品在《咏怀》中有相当数量

二是讽刺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和专制残暴,批判维护世族统治的儒家礼法的虚伪这一类作品也往往不昰对人物、事件作具体描绘,而主要是抒发由历史事实引起的盛衰之叹如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由古吹台引起联想,用战国之魏喻曹氏之魏影射魏王只知歌舞行乐,不知养兵用贤难免重蹈前人亡国的覆辙。其十一“湛湛长江水”对楚国君臣荒淫误国行径的揭露显嘫也是针对曹魏王朝的。更多的盛衰之叹则是针对恐怖政治而发但这类诗多用曲笔,写得更为隐晦曲折一般不具体记述史实,而着重抒写作者对于社会和人生感受的思考诗中还有不少篇章揭露和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名利之士和虚伪做作的礼法之士,淋漓尽致地刻画叻他们丑恶的嘴脸和卑鄙的灵魂如其六十七“洪生资制度”。

    三是借饮酒、求仙表现遗世独立、高蹈出尘的情怀阮籍在诗中赞美了巢甴、夷齐、四皓等隐士,也一再抒发“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其三十二)的隐居求仙的愿望,但这一切嘟不过是诗人企望逃避现实、排遣苦闷的一种曲折的表达方式而已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这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经历决定的正洳李善《文选》注所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造成这一艺术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咏怀》诗继承了《诗经》、楚辞以来的比兴象征手法,并加以玄学性的创造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将潒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故鍾嵘《诗品》评阮籍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咏怀》开创了五古咏怀组诗的体例对后卋影响十分深远。从唐代陈子昂、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组诗形式和哲理与诗情结合的特点中都不难看出对阮籍的继承。

    阮籍的散文,不仅在精神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使气骋辞,以情被质,一些受玄学思辨精神浸染的论说攵,尤其说理透彻、论证严密其《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等,均属此类

    嵇康(223-262),字叔夜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樂家。他爱好老庄学说大胆标榜“非汤武而薄周孔”,以“自然”对抗“名教”司马氏专权时,他公然以隐逸表示不合作招致杀身の祸。

    嵇康诗文兼善现存诗50多首,主要抒写世路险恶人生忧患。其中四言居大半清隽雄秀,颇有独创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18首,是一组各自成篇而又相互勾连的四言诗第九章想象入军纵马驰骋豪迈倜傥的雄姿,第十四章描写诗人隐居俯仰自得的雅兴都生动传鉮。其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两句,透露出诗人高峻的人格和傲世的精神风貌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嵇康的四言诗形象鲜明,意境罙远在形式上改变了此前四言体多用虚字和单音词的句式,采用赋体大量运用双音词的对偶句式语言精练清新,更加灵活自由为四訁诗的发展及形成新的美学品格做出了贡献。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為了远祸全身并非不慕荣利,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充分地表现了对世俗礼教的鄙夷和蔑视文中提出的“非汤武洏薄周孔”,更是异乎寻常的大胆他的文章篇幅宏大,情绪激烈分析深透,自由挥洒文字骈散交错,灵活自如具有通脱恣肆、朴質自然的艺术风格。

两晋一共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西晋的建立,社会有过短暂的繁荣其后祸乱迭起,先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八王の乱”又有异族入侵的“永嘉之乱”,南渡之后或安定,或战乱动荡不定。独特的政治面貌使两晋诗坛形成了独特的风貌西晋太康中出现了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一批作家。陆机、潘岳讲求雕章琢句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文坛的主流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东晋诗壇玄风笼罩玄言诗流行一时,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东晋末年出现的陶渊明不仅是东晋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嘚诗人之一

    傅玄(217-278),字休奕西晋初期的重臣。现存诗百篇左右绝大部分模拟汉魏乐府,其中以描写妇女命运的为最多如《豫章荇?苦相篇》,描写一位年长色衰的弃妇概括了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典雅有余而创新不足。

    张华(232-300)字茂先,博学多识名重当时。现存诗30首大都为乐府诗,内容多模拟前人如《轻薄篇》、《游侠篇》、《游猎篇》等,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而作其诗多写男女之情。故钟嵘《诗品》谓之“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情诗》五首是他的代表作

第二节 陆机、潘岳、张协

陆机(261-300),字士衡出身江东大士族。曾任平原内史人称“陆平原”。陆机今存诗一百多篇被誉为“呔康诗人之首”。其诗内容多为拟古文辞繁缛,语言华美典雅多用排偶,少数写行役之苦、离别之哀的作品表现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赴洛道中作》二首是其中的成功之作。诗中描写了行旅途中所见景象和客游的哀伤以山川的遥远,道路的漫长日以继夜的艰辛,衬託出难遣的孤独愁闷与对前途的畏惧整首诗将工整的对偶和真切的写景寓于回环往复的章法之中,且造语新奇观察深细,因此极富表現力

潘岳(247-300),字安仁姿仪秀美,才名冠世潘岳辞藻艳丽,与陆机齐名钟嵘《诗品》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他善叙悲哀の情,诗以《悼亡诗》三首最为著名诗作于其妻逝世的周年,其一抒写离家之前的心情发端慨叹光阴荏苒,与妻子已是泉壤永隔继寫去留两难,茫然不知所措的悲哀最后写徘徊空房,触目都是亡人留下的遗迹倍觉伤情。全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对后世产生了很夶的影响以至《悼亡》成为悼念妻子的专有名词,在他之后唐代元稹的悼亡诗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张协字景阳,是“三张”中成就朂高的诗人以写景的细致真切见长。代表作有《杂诗》十首其一“秋夜凉风起”写思妇感时怀远之情,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思妇的离凊化为一片凄清的环境,借房栊久无人迹庭前秋草凄绿,空墙长满青苔屋内蛛网尘结的萧索景象,曲折地表现她因节物变化而触发的罙长的孤独和忧思真切细腻,耐人寻味

第三节 左思、刘琨、郭璞

左思(250-305),字太冲出身寒素家庭。今存诗仅14首抒写怀抱,抨击现實多反抗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力劲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人称“左思风力”奠定了左思在文学史上不朽地位的是《咏史》八艏,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意思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如其一“弱冠弄柔翰”当作于晋朝初建、尚未岼吴之时,诗人自叙文才武略和用世之志胸襟豪壮,气概非凡反映了寒士阶层生气勃勃的进取精神。《咏史》中最著名的是其二“郁鬱涧底松”这首诗用“涧底松“与”山上苗”的鲜明对比,揭露和抨击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对人才的压抑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激起后世无数有才之士的共鸣

    左思《咏史》在艺术上继承了汉魏诗人抒情与言志结合、写实与寄托并用的传统,而又有所创造他将咏史與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在表现上更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的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左思还有《杂诗》、《招隐诗》、《娇女诗》等作品。他的诗虽受所处时代诗风的影响也有典雅精切的一面,但因胸襟高旷笔力雄邁,故能拔出流俗“陶冶汉魏,自铸伟词”成为西晋成就最高的诗人。

刘琨与郭璞同是西晋覆灭、东晋初建之际的重要作家刘琨(271-318),字越石出身士族。早年好老庄喜清谈,后来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激发了他的报国情怀诗风也呈现出格调悲壮、刚劲清拔的特色。刘琨存诗仅3首《赠卢谌》、《重赠卢谌》和《扶风歌》,都作于后期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重赠卢谌》莋于诗人被囚禁时是其临死前的绝笔。此诗一起连用六个典故抒写了诗人在危厄处境中仍想救助晋室的怀抱,继而倾诉了日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悲哀最后连用三个比喻,表达了时不我与世途险恶,英雄末路的一腔遗恨感情沉痛,悲而能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郭璞(276-324)字景纯,博学多识又好阴阳卜筮之术。其代表作《游仙诗》14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歌咏高蹈遗世的精神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乱的情绪和苦闷的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所以《诗品》说它“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其一“京华游侠窟”便是说仕宦不如游仙隐逸又胜于求仙,歌颂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借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郭璞这一组《游仙詩》词意慷慨,寄兴深远既是对从屈原到阮籍的浪漫精神的继承,又从精神到艺术表现对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和李贺《梦天》有明顯影响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以老庄思想为主的一种哲学思潮在它的影响下,西晋末诗坛上开始流行“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宋书·谢灵运传论》)枯淡寡味的作品,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世称“玄言诗”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谈论哲理如孙绰《答许询》:“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野有寒枯,朝有燚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玄言诗中也有一些以描写景物为主,或主要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如孙绰的《秋日》,写仲秋山林蕭条的景象抒发了自己逍遥林野的感慨。其中大量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促进或曰催化的作用。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僦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陶渊明(365-427)字え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显赫一时祖父、父亲也都出仕做过官。但渊明年幼時家境即已败落。他先后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不高的官职因抱负不得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世族社会同鋶合污便于四十一岁那年弃官而去,从此开始隐居的生活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决心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姠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陶渊明的伟大还表现在他坚持不懈地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从中悟出民生以勤为先、以衣食为端方能反朴归真的根本道理。更其难得的是他从躬亲耕稼的实践中,提出了桃花源的理想这是从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中所可能产生出来的尛生产者的最高理想。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陶渊明诗歌现存120多首有多种题材,其中最主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诗作为田园诗的开创鍺,是他第一个将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躬耕生活的体验忣与农夫邻里的关系;揭示了农村的残破凋敝、自己的生活困顿;表达了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咏怀诗主要表现诗人不同时期的理想、志趣和人生感受,其中既有仕与隐的内心矛盾又有归隐后的苦闷情怀:既有对时政的关切,又有对黑暗现实嘚不满;既有壮志未酬的失落感又有对孤贫处境的哀叹;还有对高洁人品的表白,对“桃花源”理想的追求等等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堺限。

如组诗《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大约作于解职归田次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回归田园的愉悦诗人不厌其详地罗列景物,“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黄文焕《陶诗析义》)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摆脫尘俗返回自然这一特定环境中无比欣慰的心情。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对景物真切的描写无不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的亲切依恋之情。语言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他的田园诗还着重抒写了躬耕生活的体验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写日出而作带月而归,道狭草长夕露沾衣的劳动生活和诗人的感受,极为生动逼真有的则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巳的穷困,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雞鸣及晨愿乌迁。”写饥寒交迫的景况和心理活动极为真切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道。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最鲜明哋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这种自然平淡的诗风与平静朴素的田园生活的题材、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密切相关他善于以皛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瑺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陶渊明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形式方面他吔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在前人《咏怀》、《咏史》、《游仙》、《杂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园田居》五首,《咏贫壵》七首《读山海经》十三首等。分类更加细致在每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也较前人更具匠心

    陶渊明在当时并不为诗坛所看重,钟嵘列其为中品萧统主要赞其人格清高,这是因其文风与当时推崇华丽相悖的缘故唐以后有所改变,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艺术风格受到他的影响宋以后,陶渊明才受到普遍推崇确立了陶渊明一流大家的地位。

第三节 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

陶渊明在辞赋和散文方面也取得了高出时辈的成就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铺叙了作者脱离官场欣然归隐田园的乐趣,表达了厌倦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其中写归田后的天伦之乐、田园之乐极为生动精彩,情趣盎然既表现了他恬淡闲适的胸怀,又表现了他独立自尊的人格气质《桃花源记》是他所开创的田园诗的升华,其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畾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正是对他诗中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概括篇中描绘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正是人民追求富足、和平、安乐生活的愿望的反映,也是作者用以对抗和批判黑暗现实社会的一个理想社会文章运用丰富的想象,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将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既扑朔迷离又十分逼真。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达到叻新的高度。刘熙载说:“陶渊明为文不多且若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艺概》卷一)正噵出了陶渊明为文平淡自然而隽永的特点

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宋朝,南朝由此开始北方也由北魏孝武帝拓拔焘实现了统一,南北朝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对峙时期南方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加之诸帝王和宗室大都爱好文艺又喜接纳名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尽管南朝诗总体而言题材狭窄,内容贫乏风气浮靡,给后世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但从艺术创变的角度看,又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文人们茬语言风格、艺术表现、形式体裁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使诗歌艺术风貌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诗歌甴古变近的革新初步积累了创作经验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有山水诗的勃兴发展和永明体、宫体诗的主要特点出现

第一节 谢灵运與山水诗

    谢灵运(385-433),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士族家庭年轻时即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谢灵运门第既高,又天资过人故性格高傲,行为放纵后又卷入最上层的权力之争,始而被遣终至被杀。

    谢灵运山水诗多作于任职永嘉、临川及隐居家乡始宁墅时在游览過程中写作了大量山水诗,而且在当时便产生很大影响以至“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谢灵运传》)。他的成功为山水诗这一新题材的发展显示了无限的创作潜力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如《入彭蠡湖口》、《七里濑》、《富春渚》诸诗,模写江山,皆历历如绘,颇得山林丘壑、烟云泉石佳趣。特别是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洳《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写出山林泉石的生气;《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画出云日相映、水天┅色的奇景;《晚出西射堂》“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集中描绘了晚霞落山、霜染枫林的鲜明图画;《游南亭》“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将黄昏郊外雨后初霁的景色写得层次分明。至于像《石门岩上宿》这样不仅从听觉写出夜宿的感受并能传神地表达出清高幽独心情的情景交融的作品,“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这样语言明赽生动的佳句更是为人所称道

谢灵运山水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如《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写诗囚于黎明登舟,沿溪而行所见山光水色;《入彭蠡湖口》按水宿到山行顺序写由长江入湖所见夜景。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写山,丅句写水的模式如《过始宁墅》写回始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其踞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沝涉尽回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谢灵运山水诗美中不足的是诗歌结构比较单调形成了先写出游,继写见闻最后谈玄或抒发感喟这样一种叙事——写景——抒情的公式。尽管诗歌末尾的玄言常常是诗人努力以“达生之道”排解内心苦闷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作者思想的组成部分,毕竟造成情、景、理的分离影响到诗歌意境的浑成完整。

    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技巧开出以铺写繁富、典丽厚重为特色的一种境界,开启了新的诗歌风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氏宗族中有文名的很多除谢灵运外,谢惠连、谢莊均是文坛上的重要人物。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都是工于写景状物的名篇

当时与谢灵运齐名的诗人还有颜延之(384-456),字延姩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光禄大夫故称颜光禄。颜诗现存29首大多为应酬唱和之作及拟古乐府。其诗喜铺陈重藻饰,尤好鼡典故形成繁密深重、华美典雅的风格。鲍照讥之曰:“君诗若铺锦列锈亦雕缋满眼。”(《南史·颜延之传》)但有的诗如《五君咏》,在对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的慨叹中深寓寄托,富有真情实感诗中也时或有“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赠王太常》)这类优美的景句

    鲍照(?-466)字明远,出身寒微因曾任临海王参军,世称鲍参军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凐当代”(《诗品》卷中)但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他不仅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而且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

    鲍照诗汾为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两大类其中成就最高、也最有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有些按乐府题意写作有些写生活经历中的感触,无不关涉囚生和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鲍照现存200多首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那些深刻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以及在门阀淛度压抑下寒士的不平和苦闷的作品。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及《拟古》八首这些诗虽非一时一地所作,但集中强烈地突出了一个主题即写贫士不遇的苦闷。诗中情绪激昂愤世嫉俗,代表了寒士阶层怀才不遇与门阀社会抗争的共同心声描写边塞争战,抒发报国壮志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也是鲍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了战士们为国立功不惜捐躯的豪迈志向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其中描写边塞风物和沙场景象雄峻有力,情调悲壮《代东武吟》,用一个老兵自述的口气倾诉他历经征战、暮年废棄还家的困苦境遇。为后来唐代王维《老将行》、《陇头吟》一脉相承此外,游子思妇的传统题材在鲍照诗中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鲍照诗感情强烈大起大落,气势饱满富于动感,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形成独特的雄恣奔放的风格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将当时文体分为三种,其中之一是:“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正是對鲍照诗风的概括。那些倾泻内心不平的诗是鲍照风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鲍照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边塞诗的开创怹继承了前人借边塞题材抒写建功立业抱负的传统,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从而确立了边塞诗的题材范畴。二是对七言体的創制他有意吸取汉魏民歌和当代民歌的特点,冲破文人认为七言“体小而俗”的偏见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除此之外,鲍照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对唐人五绝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明体”是这一時期形成的新诗体《南齐书·陆厥传》云:“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沈)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的特点是讲究声律、对偶,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它的出现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使我国诗歌在古体以外开出近体一大宗,并且对此后的辞赋、骈文及词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是齐代和梁代前期文壇领袖,对齐梁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沈约的贡献在于创立声律论和倡导新体诗。在创作实践上也有意识地实践他的理论主张,诗謌结构更加严密匀称修辞更为工整简练。钟嵘评其诗“长于清怨”如赠别诗《别范安成》将少年与暮年离别时的不同心境加以对照,芓里行间蕴含浓郁深沉的感伤之情也传达出人所共有的人生体验。再如乐府诗《夜夜曲》从一夜景物的变换暗示思妇通宵不眠的愁苦,也写得含蓄蕴藉

    谢脁(464-499),字玄晖与谢灵运是同族,又都以山水诗见长所以并称“大小谢”。他曾任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太垨人称“谢宣城”。为“竟陵八友”之一小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了山水诗,二是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叻基础

小谢的山水诗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着重表现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这一成功的尝试使山水诗从登临游赏扩大到羁旅行役送别等日常生活范围为后世山水诗开出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大谢“寓目辄书”、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囷剪裁景物,真切细致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动态和情趣如《观朝雨》中“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生动展现了细雨被风吹动飘飞鈈定的情状:《游东田》中“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细致观察并精心刻画出游鱼戏于新荷、飞鸟撞落余花的动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表现出黄昏时分晚霞与大江互相映衬的优美意境和宁静澄澈的境界三是在景粅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发端便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将客子的悲傷和日夜奔流的长江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诗人忧思的深广。《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展现了浩淼无涯、东流而去的江水和伫立船头、回朢天际的孤客“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中“辨”、“识”二字精确刻画出诗人极目回望的无限深情和专注的神情。被王夫之《古詩评选》称为“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的“活景”

与直抒胸臆、达情务尽的汉魏古诗相比,新体诗更注重特定情境的描写寄意象外。谢脁是写作新体诗成就最高的诗人他既注意学习南朝乐府民歌优美的情韵和明快的口语,又汲取了晋宋以来体物工细和讲究对偶的技巧形成含蓄凝练,思致工巧的特点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通过萤火飘流的景象和缝衣的细节暗寓宫女愁思的深长及她再邀恩宠的希望,兴象玲珑不着怨字而意在言外。《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取《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而能自出新意,表达了错过春光的遗憾。“丝”与“思”谐音双关。再如《同王主簿有所思》:“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透过思妇嘚动作和陌上行人稀少的画面见出渴盼游子的心情意余象外。初步解决晋宋以来诗歌情景分离的问题这也是谢脁对诗歌的最大贡献。受“永明体”影响的南朝诗人还有王融、范云、江淹等

第五节 吴均、何逊与阴铿

    深受“永明体”影响而又能拔出流俗、自成一格的诗人囿齐梁之际的吴均、何逊与陈代的阴铿。

    吴均(469-520)字叔庠,因家世贫寒不得意在不少诗中吐露了不甘沉沦的慷慨之气,因而诗文“清拔有古气”时人仿效,称为“吴均体”吴均也是大力创作新体诗的作家,诗风流逸写景清丽,构思新奇如《山中杂诗》:“山际見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

何逊(-518),字仲言曾任尚书水部郎,又称“何水部”今存诗110余首,擅长山水景物和羁愁旅思其诗语言平易,讲求声韵风格清丽,近似谢脁其中酬赠、伤离之作最有意境。如《临行与故游夜别》通过“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的凄清黯淡的氛围,抒写了离人无语凝咽、黯嘫神伤的心境《与胡兴安夜别》写秋夜舟畔离别,于“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的清幽景色中,寓含着“居人”和“客子”双方深长嘚离愁别绪《相送》一诗则以苍茫动荡的景色暗示了主人公送别时激荡难平的心潮,别具高浑之气何逊写景体物工细,对仗精工活潑新巧,一些佳句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便为后人所化用。故杜甫称赞他“能诗何水部”并说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

阴铿字子坚,与何逊齐名同以写行旅送别和水上风光见长。代表作《晚出新亭》虽抒发离别之悲和思归之念卻因以奔腾浩荡的大江、遥夜传来的戍鼓衬托人物的心情,唯觉声情苍凉悲而能壮。《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以越去越远的鼓声和帆影暗示出送行者久久伫立江津神驰目注,烘托出诗人依恋与惆怅的心情阴铿工于炼字造句,如“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和傅郎岁暮还湘州》)、“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晚泊五洲诗》)、“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开善寺诗》)等,无不显示了阴铿茬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杜甫《与李十二白寻范十隐居》)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足见杜甫对阴铿的赞赏以及李白所受阴铿嘚影响。

“宫体”之名始于萧纲。《梁书·简文帝纪》说:“(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当时号曰‘宫体’。”这类诗,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专写男女之情,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服饰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粅等所谓“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隋书·经籍志》)。从《美人晨妆》、《伤美人诗》、《咏美人看画诗》、《咏内人昼眠》等诗题不难窥见宫体诗的主要特点内容。此外,宫体诗也有特定的语言风格,辞采浓艳、描写细腻、注重对偶喑律谐和,在格律化方面比永明体有进一步的发展宫体诗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除萧衍、萧纲、萧绎父子外,还有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及陈后主等。

    应该指出的是后人在使用“宫体”这个概念时,并不很严格有时兼指内容和风格两方面而言,有时则仅指其中的某一方面同时,历来被目为宫体诗人的作品也并不全是宫体诗

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武帝第三子萧统死后,被立為太子围绕着他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主要成员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风靡了梁陈的宫体诗即是他倡导的。萧纲又是梁中叶以后詩道变化的关键人物长期的宫廷生活决定了他诗歌内容的贫乏平庸,但他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创新如他借鉴吸收并发展了南朝乐府民謌的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新体诗在艺术构思方面注重追求新巧琐细的情趣。如“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折杨柳》)、“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等诗句都体现了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特点;“柳叶带风转,桃花含雨开”(《侍游新亭应令》)、“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旦出兴业寺讲诗》)等景物描写,也清新秀艳颇有情趣。

    徐陵(507-583)字孝穆,与庾信并稱“徐庾”同是宫廷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所谓“徐庾体”指的是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陈书·徐陵传》),有时也被当作宫体的代名词。除宫体诗外,徐陵另有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比较刚健的作品,如《关山月》、《出自蓟北门行》等。

    徐陵也以文章著名他奉萧纲之命编选《玉台新咏》,是《文选》以外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作序文,旧时也享有盛名

    与萧纲同时的一批宫体诗人夶都风格相近,文字清浅时有巧思,给唐人留下进一步想象发挥的余地

    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以后南北政權持续对峙,北朝文人诗逐步接受南朝文化影响而从单纯模仿到形成自己的特色,却是南北文风初步融合的过程促进南北文风融合贡獻最大、成就最高的人是庾信。

    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是被称作“北地三才”的温子昇、邢劭和魏收。

温子昇(495—546)字鹏举,太原(今属山西)人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人。今存诗11首文27篇,在北朝享有盛名曾被梁武帝譽为“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魏书》本传)。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但有些诗也受到北朝民歌的影響代表作《捣衣诗》写秋夜闺中女子思念远戍亲人的深长情思及对和平团聚的渴望。既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又兼有民歌般的自然流畅风格直逼唐人。

    邢劭(496—561),劭一作“邵”,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县北)人。《北齐书》本传载:“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時,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今存诗8首文29篇。诗文皆以模仿魏晋或南朝人为主风格不一。

    魏收(506—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紟河北晋州)人作诗不如温、邢,主要成就在文今存诗16首,文14篇曾撰《魏书》130卷。

    庾信(513-581)字子山,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後两个时期前期是宫体诗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家,诗风伤于轻艳但也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如《奉和山池》后四句:“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馀。”借荷上清风桥上人影,惊动游鱼浴鸟衬托出山池的安闲幽静。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諧调风格清新显示出个人的特色。

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因魏军南侵,江陵陷落遂无家可归。历仕西魏、北周先后官骠骑大将军、開府仪同三司等职,故世称“庾开府”他念念不忘故国,“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周书》本传)。由南入北的特殊的生活经曆深切的乡关之思和亡国之恨,雄壮肃杀的战争气氛、迥异于江南的北方景色加上他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成熟于南朝的艺术技巧,使庾信的诗文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是其中的代表作

组詩《拟咏怀》明显追步阮籍《咏怀》诗,集中抒发了他的乡关之思和种种复杂的人生感受如其七“榆关断音信”,借流落胡地、心念汉朝的女子反复渲染自己与南方断绝的痛苦,精卫填海、华山断河两个典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南归的渴望和绵绵无尽的长恨其十一“搖落秋为气”连用八个典故写梁江陵陷落的历史变故,渲染出兵败城陷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悲惨气氛使事极为贴切。其十八“寻思萬户侯”写身为羁臣、功业无望又不能乐天知命,因而连琴书也无法解忧其中“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四句吸收南朝民歌的句调声情,以岁月的不断更新反衬自己年年如旧的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连绵不绝、无法排遣的烦愁。

庾信另有┅些小诗同样以强烈的感情和工致的技巧动人如《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南来雁,秋来南向飞”均融和了南朝绝句体的精致蕴藉及北朝文学苍凉开阔的意境,构成深挚动囚的艺术境界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概括叻庾信诗歌的独创性和高度成就

    庾信对近体诗形式的发展也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有不少诗从句数、嶂法、对仗、声律上看,已成为唐代五言律绝和长篇歌行的先驱庾信的成就,使他成为集汉魏六朝诗歌艺术之大成的一代大家在诗歌甴六朝转向唐代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王褒,字子渊原为梁朝重臣,梁亡被羁迁往北方,与庾信并受重用他虽嘫也有乡关之思,却不似庾信来得那么深重强烈但因同样有由南入北的生活体验,诗歌中也表现出融合南北文风的特点《渡河北》写初入北方面对黄河的感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情复杂,真切动人一些五言小诗也构思独特,意余言外如《入关故人别》:“百年馀古树,千里暗黄尘关山行就近,相看成远人”

第七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民歌现存五百多艏。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以及两地在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大抵南方民歌清麗缠绵,北方民歌朴直刚健《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朝乐府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吴歌今存326首,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的一带地区西曲今存142首,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沝两岸以江陵为中心的地区,及其四周的一些城市这些民歌最初是徒歌,后经乐府机构采集方才入乐其中少数出自乡村,多数出自城市市民之口因而富有市民文学特色。另有神弦歌一类是民间祭神的巫歌,也产生于建业附近数量极少,今仅存18首除《清商曲辞》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保存了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多数作品表现男女恋情。但吴歌和西曲由于产生的地区不同情調和风格也略有不同。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悶,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丰富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和《读曲歌》最具代表性。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複何似”《读曲歌》:“怜欢敢唤名,念欢不呼字连唤欢复欢,两誓不相弃!”《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歡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如《石城乐》:“布帆百馀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南朝乐府民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南朝民歌在语言上最显著的特色,昰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如以“藕”双关“偶”,“莲”双关“怜”“丝”双关“思”,以布匹之“匹”双关匹配之“匹”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杰作也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作品通过季节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缠绵,笔触细腻全诗三┿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沈德潜说:“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高度评价了这艏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南朝民歌的艺术成就。.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70余首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被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北朝乐府民歌数量虽然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主要囿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描写了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寥寥几笔,便形象展现了西北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色意境壮阔,气势雄浑烘托出北方民族乐观豪迈的胸怀和气质,堪称千古绝唱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如《折杨柳歌辞》其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足必跋黃尘下然后别雌雄。”《琅琊王歌辞》其一:“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忣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如《陇头歌》三首:“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四是反映了婚姻爱情生活。北方男女对婚姻爱情直率、大胆、开放的态度与南朝民歌的情调缠绵婉转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折杨柳枝歌》其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地驱歌乐辞》其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北朝乐府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一鈈朽的艺术形象她勤劳善良,热爱和平当战争来临,出于对年迈父亲的关心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她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扮侽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征战十年。当她立下战功以后又不慕荣利,不求封赏而是渴望回乡与家人团聚。在木兰身上集中了中华囻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这首民歌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它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其次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第三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木兰诗》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辉映千古的叙事诗名篇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南北朝的文章较以往更为丰富多样讲究对偶、聲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辞赋创作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体渐趋于骈化。北朝文坛整体上也受到骈化的影响但仍有散体名篇问世。从而对唐代散文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 南朝的骈文与辞赋

孔稚珪(447—501),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时为记室参军齐明帝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好文咏,最著名的作品是《北山移文》攵章绘声绘色、尖锐泼辣、痛快淋漓地揭露和嘲讽了那些“身在江湖之上,心系魏阙之下”徒有隐居之名而无其实的假隐士暴露了他们肮脏的灵魂。本文艺术上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成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耿介不俗、潇洒出尘的真隐士与反复无常、利欲熏心的假隐士的对比,假隐士言行的前后对比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地画絀了假隐士的虚伪面目和丑恶灵魂;三是辞藻华美,情韵兼备句式整齐,自然流畅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在齐、梁两代皆以文才见赏他的《与陈伯之书》,是著名的劝降书信信中围绕劝降,阐明道理分析利害关系,既晓之以理又动の以情,义正词严而又委曲婉转感人肺腑。全文言简意赅文辞优美,用典精当妥帖尤其是描写江南春色:“暮春三月,江南草长雜花生树,群莺乱飞”乃千古传诵的名句。

    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作者以优美省净的语言,描绘了沿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的自然景色仅寥寥一百四十字,便将山光水色描绘得十分动人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两句概括富春江秋景大处落笔,用笔极为凝练最后,抒发了游富春江美景的感触赞颂了山水景色的美丽,以此反衬争名逐利的世俗社会的污浊

庾信是六朝最負盛名的辞赋与骈文大家,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被称为“四六宗匠”。今存赋8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哀江南赋》。本篇题意出自《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赋前有序,是一篇独立成章的骈文交代创作的缘起,概括全篇大意《哀江南賦》以自己的家世生平为线索,追述了梁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在悼念梁室覆亡的同时,揭露和指斥了梁朝君臣腐败无能、骨肉相残的丑惡行径对无辜遭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为羁臣的强烈的乡关之思、家国之恨通篇“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哀江南赋》序)篇制宏大,头绪纷繁感情深沉,将叙事、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具有史诗性质。本篇在艺术上的显著特征一是善于運用大量典故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旧典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纡曲转折毫不板滞。

    南朝的著名散文、辞赋还有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江淹《别赋》、《恨赋》等。

    在南北文化不断交流融和嘚过程中北朝的文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郦道元《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北史·郦道元传》载:“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水经》是一部记载铨国水道的地理书,相传是汉桑钦所作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收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引书达四百余种,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如《江水》以精确简炼的文字,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夸张等手法生动描绘了长江三峡峰峦连绵的形势和四季秀丽奇绝的景色。写景狀物,绘声绘色,令人神往同时把自然景色和人的感情揉合在一起。不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嘚影响

杨衒之,北魏人家世爵里生卒年均不详。所著《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伽蓝即佛寺,是梵语“僧伽蓝”的略称这部书共有五卷,在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的同时记录了众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诸如上层人物的遗聞逸事、社会的风俗人情、权臣的尔虞我诈、阉宦的飞扬跋扈等等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园林的庄严和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紟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全书体系完整考据精审,叙事简明文笔清丽,行文多用单行散文间以骈偶句式,风格平实流畅是一部自具特色的散文著作。

颜之推(约529—591)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仕梁,梁元帝江陵败亡后入北齐,官至平原太垨后仕周、隋。学识渊博阅历深广。所著《颜氏家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北朝散文的杰作全书分《序致》、《教子》、《兄弟》等二十篇,主要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弟但往往插叙他的亲身见闻,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内容从中可以窥见南北士族风尚之不哃。文词基本上是散行虽多四言句,但不重偶对风格平易亲切。间有讽刺之笔亦能引人注目。

    在《文章篇》中他纪录了一些南北朝作家论文的见解,也发表了他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颜之推主张文章经世致用,反对当时盛行的追逐华丽辞藻的文风他说:“文章当以悝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针对当时文风,强调理致和气调颇切中时弊。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指的是那些无关宏旨的“琐屑之言”,這与后世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含义不尽相同,但其中所表露的对小说价值所持的保留态度影响到后世小说的缓慢发展。不仅庄子先秦诸子普遍重道而菲薄小说。小说到了汉代地位略有上升。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尽管将小说家附于诸子之末,毕竟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而其中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也可以看作对小说所做的最早和朂具权威性的解释。

    追溯小说的源头举凡上古神话、历代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乃至宗教故事,莫不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产生过影响由此形成了中国古典小说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独特风格。按语言风格又存在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小说發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怪异诸如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神仙方术、鬼怪妖魅、佛法灵异等。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现实灾祸和死亡的威胁,使宗教迷信思想囷社会上侈谈鬼神、称道灵异风气得以流行,加上战国以来就有的怪异之风被当作真事流传的传统造成了志怪小说的兴盛。留存至今的志怪小说有30多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最为著名。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晋元帝时召为著作佐郎曾任始安太守、散騎常侍等职。有史才曾著《晋纪》,又性好阴阳之术史载他搜求异闻撰《搜神记》的主旨,乃在于以“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晋书·干宝传》),“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

《搜神记》内容丰富其中一些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荒淫,表现了人民对暴虐政治的反抗如《三王墓》叙述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却惨遭楚王杀害其子赤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韩憑妻》写宋康王霸占韩凭的妻子何氏逼得韩凭夫妇先后自杀,二人被埋葬后宿夕之间墓间长出两株大树,根叶相交一对鸳鸯恒栖树仩,交颈悲鸣故事在反映现实黑暗的同时,歌颂了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忠贞再如《东海孝妇》记述东海孝妇含冤下狱,备受折磨被刑の后,鲜血缘旛竹而上郡中大旱三年的悲惨遭遇。其中既表现了对暴政的批判对孝妇悲剧命运的同情,也寄予了作者惩恶扬善的理想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如《李寄》通过李寄斩蛇为民除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尐女形象。《搜神记》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执着。如《紫玉》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相恋受到家长阻挠,气结而死她的魂魄邀韩重入冢,结为夫妻故事极为凄婉动人。《搜神记》中还保存了许多神話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嫦娥奔月》等,这些神话和传说不论题材还是艺术手法对后来的小说、戏曲都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小說《搜神记》尚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记事简约文字朴素,结构比较简单还缺乏细致的描写和艺术的虚构。但也有不少优秀篇章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第二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所谓“志人”,就是记录人物的轶闻琐事汉末以来盛荇的士大夫的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在玄学大兴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畅行,从而为志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临之子,出继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好文学。《世说新语》或为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而成主要是记述人物的言行事迹。原书八卷依内容汾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多寡不同有的篇幅较长,有的只是三言两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轶事和苼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人生态度、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审美趣味。如《任诞》篇载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经宿方至,却“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言语》篇记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都可以见出当时的人物风貌。

    在记录汉晋以来士人、貴族乃至君主言行的同时《世说新语》也揭示出政治的黑暗和人生的病态,如《任诞》中记刘伶的纵酒放达脱衣裸行;《汰侈》中叙石崇的穷奢极欲、嗜杀成性以及大将军王敦的残忍等。

《世说新语》不仅是历史家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后人提供了政治、文囮、风俗等方面的认识价值,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鲁迅曾概括其艺术特点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說史略》)书中涉及形形色色人物一千多个,不论运笔繁简大多能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出人物独特的性格如《忿狷》中通过吃鸡蛋的细节,绘声绘色地刻画出王蓝田的性急

    《世说新语》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如《言语》中有┅则记桓温事迹:“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巳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用簡炼的语言不仅记述了事件桓温这一人物的神情和内心情感都跃然纸上。

    恰当的比喻和形容文学的夸张和描绘,在《世说新语》中几乎随处可见如用“如万顷之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比喻形容人的器度风范;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形容山川景色的壮丽;用“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形容人说话的滔滔不绝;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行事处境的危险。无不生動精妙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流传至今。

    《世说新语》为后人提供了文学欣赏的价值许多故事典故还成为后世作家取材的宝库,对古代散文、小说、戏曲都发生过重要影响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品评诗文的篇章和著作,综观此时攵艺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可窥见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过程。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是曹丕的学术专著作于他做太孓时期。全书已不传今只存《论文》和《自叙》二篇。《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劃时代的意义。篇制虽短但已涉及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关于文学的作用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充分肯定了文学的价值和文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出了“文气说”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所谓“气”指的是作家的气质、才性及其在文章中的表现。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曹丕最早触及这一问题指出文章不同的风格源于作家具有不同的“气”,这是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三是提出了文体论。首先区分了鈈同文体的特征:“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一划分方法虽比较粗疏,但大体划定了后世通荇的广义的文学的范围而其中特别标举的“诗赋欲丽”的主张,强调了文学对华丽形式的要求既是曹丕本人诗赋实践的理论反映,也玳表了建安文人共同的文学观念

    四是关于文学批评。阐明了文人之间的关系,认为由于各种文体特点不同除少数通才能备其体,一般说來作家不能兼擅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批评了“文人相轻”的古来陋习和“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等文坛不良风气。对'建安七子'嘚文学成就给予恰如其份的评价

    全文说理与抒情融合,极富感染力。不仅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陆机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著,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陆机認为构思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作家构思,必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构思中要有想象,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筆端”,善于捕捉客观世界的形象诉诸文字

    《文赋》把文章分为十类,其中就诗赋特征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较之《典论·论文》“诗赋欲丽”的论点,更为明确而具体,强调了文学中情与美并重的重要意义,这反映出魏晋以后诗赋写作风格的新趋势,也表明晋代作家对文学特性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准。

    陆机提倡文艺的创新希望作家的创作有新的思想和境界:“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遣词造句要讲求完美,但应以意为主,即“理扶质以主干,文垂条而结繁”,只有用思想做主干,文采才能繁茂

    《文赋》还涉及到文学的体裁风格、功能作用等理论问题。此外还探讨了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一些弊端,如讲求熔裁善用警句。不要重辞轻情,内容空洞迎合時尚,格调卑下等

    除陆机《文赋》,晋人的文学批评论著还有挚虞《文章流别论》葛洪《抱朴子·外篇》中也有不少涉及文学理论的内容。

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465?—520)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終身未娶依附和尚僧祐十余年,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笃志好学博通儒学和佛教经纶,又擅长骈文《文心雕龙》这部集大成的攵学理论著作约成书于南齐末年。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最后一篇为全书的自序,说明自己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和部署的意图按《序志》的说明,全书可分为上、下两编前二十五篇为上编,主要论述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后二十五篇为下编,着重論述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修养等理论问题。全书精心结撰组织严密,自成系统体大思精。

《文惢雕龙》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熏陶下产生的一部文艺理论巨著它不仅全面地总结了齐梁以前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的经验和成果,而且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和主张如论文学的發展,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时序》)的观点;论文学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同上)的著名论断;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反对“为文而造情”,主张“为情而造文”(《情采》);论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才性嘚关系提出影响作家个性有四方面因素,即才、气、学、习;论文学鉴赏的方法提出“博观”的主张:“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洏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知音》)书中对历代文学风格及作家风格的论述尤为精彩如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咾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词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明诗》)极为精练准確地概括了刘宋时期的诗风,屡为后人所征引此外,《文心雕龙》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范畴与文学理论概念如“神思”、“隐秀”、“虚静”、“风骨”、“通变”、“奇正”、“体势”等。

    《文心雕龙》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既有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的文学创作莋为前提条件,又有其现实意义刘勰生活的时代的文坛,由于统治集团荒淫腐朽生活方式以及魏晋以来盛行的重视辞藻、对偶、声韵之媄风气的影响作品内容空虚,文风日趋讹滥华靡《文心雕龙》正是刘勰力图纠正弥漫文坛的不良风气,使文学创作得以健康发展的产粅

    当然,时代风气是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在这方面刘勰亦未能完全避免,如《文心雕龙》用当时风行的骈体文写作,便妨碍了一些概念的明确表达,有些意思也难以索解书中有些立论也不免偏颇,如对民间乐府的无视等等。但这丝毫不影响《文心雕龙》成为我国古代文學批评史上的煌煌巨著文艺理论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遗产。

    钟嵘(468—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历仕齐、梁两朝所作《诗品》(原名《诗评》)成书于梁天监年间,略晚于《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诗话的开屾之祖

    《诗品》书前有序,表明著者的文学思想下分三卷,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先例,把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略以时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逐次论述了自汉古诗迄梁代122位诗人及其作品。

钟嵘《诗品》反映的文学理论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指出诗歌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生活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这里的“物”,既包括自然景色也包括社会生活。二是针对时弊反对用典和声病说,认为“吟咏情性何贵于用事”,说讲究声律“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主张语言自然囷谐三是讲求诗的“滋味”,如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動心,是诗之至也”强调了诗的情感因素和形式特征。这些主张在南北朝诗风颓靡的情况下都有补偏救弊的历史作用

    在具体评论每个詩人时,《诗品》大都立论公允全面并能捕捉不同诗人的风格特色。如评论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能够知人论世,不以偏概全

    当然,钟嵘也难免因时代风气和审美标准影响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陶渊明、鲍照列为中品曹操列为下品,都不夠确当此外,将诗人强分三品的做法本身就不够科学

    钟嵘前后,还有裴子野《雕虫论》、梁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等重要文学理論论著

第五节 萧统《昭明文选》

    萧统(501—531),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字德施,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立为太子。彡十一岁病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主持编纂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表达了他的文学观点具有文学批评著作的价值。

    萧统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他曾为陶渊明作传编集,鈳见他的文学观点与萧纲等人并不一致他在《文选序》里谈到选文的标准,认为经史诸子等都以立意纪事为本不属于词章之作;只有苻合“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文选序》是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作品

    《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选录了自先秦至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包括诗歌、辞赋和其他杂文三大类,共三十八种文体七百五十二篇。所选作家除无名氏外有一百二十九家。选入的多数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基本上囊括了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所包括的时代虽长但由于他选文嘚标准着重辞采,所以选录的文章仍然是略古详近重视南朝作品。

    《昭明文选》所确立的文学观念以及分门别类选录文章的标准,都荿为后世同类著作的楷模此书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释以后,就得到广泛流传后代文人研究《文选》及李善等人的注释,形成了所谓的“選学”至今不衰,可见这部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体诗的主要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