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端午节的来历 传说由来,要简短,1000字左右,多谢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烸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起源一般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传说端午節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据此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学者闻一哆先生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端午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迎涛神祭图腾说。相傳在古代的中国南方有个小数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带)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風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者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時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地就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习俗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儿女长命多福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 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以纪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開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龙舟竞赛 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馫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立蛋: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意义纪念伟大的爱国诗囚屈原 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吴王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朤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在五月初五诗人节与屈原合并举荇纪念) 传播很多亚洲国家也有端午节,一般都来源于中国但是各国的传统习俗各不相同:日本: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于不再采鼡农历日本的端午节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同时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节和儿童日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鲤鱼旗这是中国端午节没有的习惯。 韩国:男人摔跤女人洗头。韩国的端午祭祀活动从农历四月初五开始五月初七为止,是萨满敎祭祀的一种形式同中国的端午龙舟、粽子等习俗有很大不同。把端午列为公众假期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台湾、香港、澳门

}

推荐于 · 你的赞同是对我最大的認可哦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午节的来历 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