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这首清明古诗词100首朗读怎么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大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注释]蛱蝶⑴诗的第一.二两句描绘出四时田园景物的特点.请简要回答.⑵诗的第三.四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大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注释】蛱(jiá)蝶⑴诗的第一、二两句描绘出四时田园景物的特点,请简要回答。⑵诗的第三、四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1)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5分。前者得2分,后者得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杭州太炎中学教育集团初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2分)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省临安市於潜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10月单元练习问卷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新 凉徐玑①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怎样的景象?(2分)【小题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杭州太炎中学教育集团初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小题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2分)【小题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省临安市九年级10月单元练习问卷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新 凉徐玑①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1.这首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怎样的景象?(2分)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3分)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唐)李益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小题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悯农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_百度知道
悯农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悯农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mǐn nónɡ
chú hé rì dānɡ wǔ ,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事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编辑本段]李绅悯农诗2
mǐn nónɡ
tánɡ lǐ shēn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采纳率:30%
悯农(唐)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1.悯:怜悯。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事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编辑本段]李绅悯农诗2
mǐn nónɡ
tánɡ lǐ shēn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mǐn nónɡ
chú hé rì dānɡ wǔ ,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事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编辑本段]李绅悯农诗2
mǐn nónɡ
tánɡ lǐ shēn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虽然把这首诗反映的一个背景写出来了,可是并没有回答出出题者的问题,出题者是问的意思,而你却没有完全表露出来,我觉得你的答案还需改进。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悯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诗新读——悯农二首古诗新读——悯农二首灵魂封面百家号悯农二首李绅[1](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1]李绅:字公垂,与李德裕、元稹齐名,并称“元和三俊”。赏析这两首诗都是以农夫为主题,这在我国古代的文人诗歌中是不多见的。第一首是写农民经过一年的劳动,收获了粮食,但是,还是会有一小部分农民饿死,这是为什么?我们不禁要这样问。诗人通过这四句平淡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也对农民们抱着怜悯之心。第二首诗写农民在田地里忙碌的景象,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农作物的收获都是经过农民们千辛万苦的劳动才得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现在浪费之风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灵魂封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日一个封面故事,与灵魂产生共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形容农民的诗句_百度知道
形容农民的诗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采纳率:7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b6e437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农民的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