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丹寨龙泉山风景区什么地方印山红最多

拒绝访问 | www.mrcjc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mrcjc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336beb5136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黔东南:云上丹寨,鸟笼西施
黔东南 丹寨 古法造纸 蜡染 鸟笼
资深旅行家、旅游体验师、微博签约自媒体、去哪儿网聪明行者、驴妈妈旅游达人腾讯网认证时尚圈资深达人、《中国自助游》修订编辑
分享到朋友圈,看看你的微信影响力有多大?
分享此页至
复制成功,去粘贴吧
民族村寨丹寨有古法造纸、苗族蜡染、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7个特色
丹寨原名八寨,位于贵州东南部,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丹寨地处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均温21 -25 ℃ ,因此,被誉为“中国西部避暑胜地”自古有“八寨八景”之称而享誉四方。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族、回族、景颇族、布朗族德昂族、水族等21个少数民族。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侗族同胞,自古以来喜爱狩猎活动,因此,捕鸟、养鸟和斗鸟也就成为本地重要的生活休闲、民间娱乐活动。他们饲养的观赏鸟种类繁多,主要有画眉、黄腾、红嘴相思、小米雀、云雀、八哥、竹鸡、锦鸡等等。在黔东南,最为人们喜爱的观赏鸟当属画眉。 画眉以其靓丽的羽毛、婉转的歌喉、优美的舞姿、勇猛的斗性,被苗侗同胞视为美丽和勇敢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喜爱。在黔东南地区的苗乡侗寨,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画眉,少则一两笼画眉,多则五六笼。男人们上山砍柴或下地干活,手中总要提着画眉笼。听着笼中画眉悠扬动听的歌声,男人们像是服了兴奋剂,干起活来格外带劲儿。经常看到有肩挑柴草、手提画眉笼的村民,因坡陡路滑不小心跌了一跤,人摔个仰八叉,柴草散了一地,手中却仍高高举着画眉笼子。这也就为何编制鸟笼会如此之多的缘由。丹寨县古法造纸、苗族蜡染、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走进丹寨,细细解读以上“七宗罪”。“七宗罪”之一——古法造纸
。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石桥古法造纸位于丹寨县北部,南皋乡西部。苗族聚居的石桥村,面积9.85平方公里。现有250户1100多人。石桥因一座天然石拱桥连接河两岸山崖而得名。造纸作坊即在天然石桥50米对面大岩脚石壁下。石壁宽约百米,高约八十米。石壁前倾,能遮避风雨,是一座极好的天然厂房;内有一清澈的泉水,是造纸最好的水力资源。解放前有纸槽40多架。据专家考证,石桥白皮纸制作工艺具有唐代造纸艺术风格,石桥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它利用当地丰富构皮、杉根制作白皮纸。石桥村造纸人家,每年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祭祀蔡伦。石桥纸制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其中彩色之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等六大系列。由于石桥白皮纸靠原始手工操作,工艺细腻,纸质优良,具有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特点,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石桥古法造纸制作工艺属唐代造纸工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以下基本特征:
1、原料特征。白皮纸选用的构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产,具有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等特点,其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是白皮纸润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2、简易性特征。石桥古法造纸利用丰富的构皮麻和水源条件,在岸边山崖下或天然岩洞里设槽造纸。这里除了纸焙房外,没有厂房,几道工序都是徒手而就。因而作坊简易,投资小,易于操作,无污染;3、工艺特征。首先是白皮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没有添加工业原料;4、产品特征。纸质洁白,有柔韧性,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是书画作品最佳纸品。具有上述特征的石桥古法造纸,在贵州省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文化的缩影。它是石桥村人民为人类保存一份物质文化财富的遗存。“七宗罪”之二——蜡染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全县有101人获得了民间艺(匠)人职称资格,12人为高级工艺师。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4人,省级4人,州级11人。丹寨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制作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往布上点画。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反复浸泡多次,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即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后以备再用。之后,再将蜡染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即算完工。丹寨蜡染在这之后还要拼涂红色和黄色,涂红的一般用茜草根,黄色则用栀子提取。为了避免褪色,一般要待蜡染品制成后才着色。除上述步骤外,蜡染还有制作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和操作规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种类不断丰富,蜡染作为贵州苗族地区主流纺织品的地位已渐动摇。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蜡染手工艺制品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而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追求经济收益,粗劣的蜡染制品大量涌现,对技艺的有序传承构成了威胁。由此可见,苗族蜡染技艺亟待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七宗罪”之三——苗族锦鸡舞
。锦鸡是苗家人的吉祥物,图腾的象征~麻鸟村是锦鸡舞的发源地,位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距丹寨县城75公里。苗族锦鸡舞源远流长,相传远古时代,由于战争的影响,苗族先祖被迫向西迁徙,在迁徙的历史进程中,是美丽的锦鸡帮助先祖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也是她为先祖们带来了稻谷的种子和欢乐的飞歌,因此,居住在排调周围的苗族同胞,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吹笙跳月活动,敲击铜鼓、欢跳锦鸡舞,以纪念先祖和怀念给他们带来自由、祥和和欢乐的美丽锦鸡。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舞蹈,跳舞时,男性青年吹奏芦笙于前领舞,女性青年身着锦鸡羽毛般美丽多彩的盛装,排成一字长队紧跟于后,和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舞步时而缓缓前移,时而旋转,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移动,进退曼舞、曼妙无比。
“七宗罪”之四——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
。2009年第二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丹寨《芒筒芦笙祭祀乐舞》再次问鼎金黔奖,奠定了丹寨县在贵州省乃至全中国原生态类舞蹈上的突出地位。“七宗罪”之五——苗族服饰
。丹寨县境内苗族"嘎闹"支系有七个亚族群,自古就有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图案来穿着佩戴的习俗。最能保持原貌的是"雅灰型"的百鸟衣。随着时间的延伸,各亚族群的区别越来越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能体现的刺绣或蜡染技艺上,竭尽其能地表现他们的图腾物---鸟纹,把鸟纹发展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对鸟的极度崇拜,造就了苗族"嘎闹"支系的服饰艺术形象和艺术魅力,并向外透露了"嘎闹"支系的族源信息。而"百鸟衣""锦鸡服"蜡染古装等,则成为对鸟崇拜的集中体现,也成为该支系鸟文化艺术的经典。“七宗罪”之六——苗年
。苗年(苗语"nengxnix"、"nengxnixnaol"),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群众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这一地区的苗族社会中就使用着与汉族地区的"农历"有明显区别的人类最早的历法--苗历。苗历的岁首,即为苗族新年。由于苗族特别的宗族意识和"议榔"社会管理原则,过"苗年"的日期在一个区域的各苗寨中,有按顺序进行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使得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里,轮流成为该苗族区域的狂欢中心。"苗年"的主要活动,包括杀年猪、打糯米粑、祭祖、吃"年团饭"、跳芦笙等,部分地区还进行斗牛活动。“七宗罪”之七——苗族口头经典"贾"
。"贾"流传在丹寨县以及凯里、黄平、台江、雷山、都匀等县市的苗族地区。"贾"为苗语音译,意为苗族经典。它是一种在当地苗族社会中最具权威和影响最深广的独特文类,为亦诗亦歌体文学样式。"贾"分为十二支,有些支下面还分为若干"串"或"朵",相当于汉语的"章"、"节",总篇幅约有2.4万行。"贾"包含了古代苗族关于社会与自然的道理、源理、哲理、辩理、判理等程序性内容,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的自然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贾》是苗族先辈留给后人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巫学的综合集成,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丹寨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底蕴,勤劳的丹寨民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他们的锦绣人生。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紫荆__
您已经喜欢过了~
已钉到灵感墙
钉到灵感墙上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仅自己可见
更多的灵感
鸟笼 民间工艺 黔东南
黔东南 丹寨皮纸 手工纸 纸浆 石桥村
云上丹寨 蚩尤文化
龙泉山 万亩杜鹃
请填写验证码: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马上点亮世界万千旅游灵感
来成为一名有态度的灵感导师凯里到丹寨需要多长时间 从凯里到丹寨有多远
凯里到丹寨的交通工具
6公里/小时
9小时43分钟
20公里/小时
2小时55分钟
28公里/小时(静水速度)
2小时5分钟
50公里/小时
1小时10分钟
80公里/小时
150公里/小时
250公里/小时
800公里/小时
从凯里到其他城市距离查询
热门城市售票点
出行工具箱丹寨旅游网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丹寨旅游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 ,东与雷山县接壤,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全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全县海拔一般在 600~1200 米之间,最低 370 米,最高 1701 米。县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资源丰富,特别是生物资源繁多,旅游资源也颇具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
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丹寨县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2.6~17.2℃
丹寨旅游网网站介绍
丹寨旅游网成立于2012年,是(林夕科技/林夕工作室)旗下大型的专业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提供黔东南地区旅游信息查询、酒店预订、旅行度假预订、会议安排、商务租车等旅游及周边服务,通过丹寨旅游网可以查询旅游目的地信息、天气信息、丹寨人文、丹寨住宿、丹寨饮食、黔东南交通、丹
寨娱乐、黔东南图片、黔东南特产、旅游新闻、黔东南地图等信息。
丹寨旅游网,针对前来丹寨散客、小团队、自助旅游者、自驾车一族及其他需要特色项目服务(如民俗游、摄影游等)的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及资讯的专业旅游网站,网站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对内不断完善网站内容、增强游客网上体验,并建立了一整套接待网上游客的系统,包括从报名、咨询、接待等工作开始,是专业的网上旅行社接待俱乐部。
丹寨旅游网服务特色
旅游信息实时、快捷。俱乐部发挥自己在网络旅游行业的领先优势,在第一时间发表丹寨旅游业的最新、外地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信息,而且与其它旅游网站不同的是,大部份均是本网原创我们发表的资料信息已成为各网站竞相转载的消息来源。
网站增加了各大景区的风景图片资料,以满足广大游客们提出的在家就能饱揽丽江美景的要求;同时对各条旅游线路做了优化调整,使游客更能合理的通过选择各条线路,来达到个性化选择的需要;当然了,还新增了别的很多实用功能,比如火车时刻表网站在线查询、全国自驾车路线查询、航班时刻在线查询及在线预订等,以方便游客出行路线选择。
丹寨旅游网业务范围
1.主办黔东南景区的各类旅游服务。
2.办各类大型旅游团队旅游、培训及商务会议考察。
3.为游客办理低折扣订房、订门票、安排导游等业务。
4.提供网上报名、网上订房、网上信息发布、广告宣传等服务。
丹寨旅游网网站理念
坚持用以纯玩旅游的理念给旅游者带来高品质的精神享受。我们提倡亲近自然、享受生命,但并不是盲目的去追求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的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我们的最高理念,同时这也是自然最崇高的法则。我们提倡的是自主,自助,自由的旅行模式,没有购物,没有消费陷阱;有充分的时间,轻松享受旅行带来的乐趣。
丹寨旅游网网站宗旨
用一个平常心对待我们的上帝,服务是我们永远都做不完的,您在旅途中的开心,就是对我们的肯定。
丹寨旅游网丹寨旅游景点
丹寨龙泉山(万亩杜鹃花)、、(仅次黄果树瀑布)、杨武蜡染、鸟笼之乡、丹寨锦鸡舞之乡、石桥古法造纸(天然石拱桥)、等等。
丹寨旅游网旅游攻略
丹寨——龙泉山
龙泉山位于丹寨县城西侧,海拔1474.8米,山势由西北而南蜿蜒曲折,势如盘龙,故有“蟠龙戏珠”之称。龙泉 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与山下青松翠柏、高山流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立体山景植物画卷,被称之为“苗岭杜鹃第一城”,成为人们春季踏青的旅游胜地。
韭菜沟位于丹寨县扬武乡境内,距县城 16 公里。这里远离闹市的喧嚣,放眼望去,山清水秀,满目葱茏。
丹寨——韭菜沟
山庄森林繁茂,流水潺潺,百鸟成群,风光迷人,素又自然氧吧之美誉。徜徉在鹅卵石镶嵌的林荫小道上,随处可见精雕细刻、朱檐赤柱的亭台楼阁,游人们或在亭台上打牌下棋,或在池塘边的凉树下闲情垂钓,悠闲自乐,各得其所;沿着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的小溪顺流而上,但见绝壁处有飞瀑泻出,飘飘洒洒,弥弥漫漫,如雨如雾。置身于瀑布之下,你会感觉万分清爽,忘却烦忧,这时你才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
排廷瀑布位于县城南面15公里处,是丹寨县境内宽度最大的瀑布,亦是黔东仅有的大瀑布,有“黔东第一瀑布”之称。
丹寨——排挺瀑布
景观:  走到有一百多户人家的排廷苗寨,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溪顺流而下,不过一公里左右,在你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小溪突然不见了,待你走近一看,溪流跌成了一道40多米深的瀑布。
瀑布右侧的石壁,下端向里凹,上端往外翘,悬在半空,峭壁顶端,有几户农家的房屋建在绿树成荫的悬崖上 方。
每当春夏涨水的时候,几里外就听到瀑布轰隆的响声,可见水雾高飞。走近瀑布,河水从断崖顶端凌 空飞流而下,雾霏霞霓,声若雷霆万钧,两崖花草,迎风飞舞。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十米,漫天浮游,使其周围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雨后初晴,两级瀑布水流垂直坠和浅滩,水花飞溅,烟生七彩,如梦若诗。
枯水季节,瀑布宛若一个温柔的苗家姑娘,身上缀满了点线珍珠。此时,溪水透明如镜,跌宕多姿,小鱼 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人沿清溪行,胜似画中游。那裸露出的黄色岩壁古铜深邃,串串白玉游走其间。清晨,远远近近的群山和苗寨 薄雾飘飞,群山峰峦叠翠,或明或暗,若隐若现,变幻莫测,千般奇景飞收眼底。
排廷大瀑布分为两级,第二级高15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不到百米长的 河段上砍了两斧,造就了这一天然绝景。每当夏天的时候,你若在瀑布的中段,洗上一个“农民澡”,脱光衣服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有一种梦中之旅的感觉,这是身居城市体会不到的一种神仙的快活。傍晚,当农夫们挑着柴草、牵着牛归家时,你便会看到一幅“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美景。
锦鸡舞之乡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
丹寨——锦鸡舞
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
丹寨苗族蜡染的制作者们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自然纹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做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成别致的图案,造型生动,活泼流畅,富于夸张性。其中鸟的变化最为丰富,想象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丹寨鸟笼之乡——卡拉
丹寨——鸟笼之乡
丹寨县卡拉民族村寨位于丹寨县城东北部,地处摆泥河上游、富贵河东岸,距县城3公里。穿过一片宽阔的水面,拐个弯进村,很快就看见了堆满鸟笼的苗家院落。全村辖1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有114户,总人口483人。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  卡拉村苗族同胞编制鸟笼历史悠久,据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世代聚居卡拉的苗族同胞,素以鸟笼编制技艺见长,他们编制的鸟笼,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  每个月,约有7000只各式鸟笼从这里销往全国各省,供不应求。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村子几乎没人外出打工。靠一只只精巧的鸟笼,当地人月收入可达到2千多元,“即便是到沿海的工厂,也开不了这么高的工资”。
石桥古法造纸
石桥苗寨位于丹寨县北部,距丹寨县城36公里,南皋河如玉带一般弯弯曲曲由大簸箕寨流来,在石桥苗寨拐了一个“S”型大弯,把石桥苗寨打扮得格外妩媚迷人。石桥苗寨有200多户人家,860多人口。自古以来,石桥苗寨就有用树皮造纸的历史,世世代代沿袭着古法造纸技艺。
依托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手工造纸文化,石桥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他们诧异,在遥远的东方大国——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居然在石桥完整地保留并传承至今,并且在继承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基础上,经过石桥苗族人魔术般的手,创造性地生产出了近百个品种的手工纸!
丹寨旅游网景点影集
丹寨旅游景点影集提供丹寨旅游景点景点图片与各位网友及旅游者共享……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是所辖的一个镇,位于丹寨县的东部,距县城43公里,距州府凯里113公里。东北与雷山县毗邻,南连雅灰乡,西接扬武乡,西北抵兴仁镇。基本概况& 排调镇民族风情  排调镇位于丹寨县的东部,距县城43公里,距州府113公里。东经107°55'—108°06',北纬26°04'—26°06'。东北与毗邻,南连,西接,西北抵。全镇辖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4个村民小组。截止2010年底全镇现有人口25636人。境内居住有苗、侗、水、汉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86%。辖区国土面积293.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4公顷,森林覆盖率71.6%。全镇共有48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总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0个,农村党支部37个,共有党员808名。  排调镇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位于山系东段西南麓,属“江南台隆”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山脉纵横,河谷深切,垂直落差大。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均温12.6—17.2℃,年降雨量毫米,无霜期228—283天。  排调地貌为中低山谷,海拔落差大,小气候变化大。海拔最高处是牛角山,1701米,最低是排调河出境处,370米,相对高差1331米。耕地大部分分布于海拔450-1200米的区域。气温变化大,“岔河晒得米,高峰飞毛雨,”温度相差3.3—5.7℃。海拔下降100米,气温平均升高0.52℃。季节性差异也非常明显,马颈坳已春暖花开,燕子翩翩,而牛角山仍然玉树琼枝,冰冻未解,农事季节相差30天以上。资源状况矿产资源  排调镇有部分铅锌矿、锑矿,分布于马鞍山和宰宿村境内,但是储量小、品质低。开采条件不足,开采难度大,效益差。林业资源 排调镇风光  是重要林业镇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9.72%,居全县第一位,共有林地面积19173.31公顷,占全镇面积的79.39%。林业用地按经营性质分:集体林地面积1257.5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家庭集体承包经营的自留山、责任山面积19067.3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93.8%。全镇公益林地面积6115.5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0%,商品林地面积14209.38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0%。有一个万亩林场,主要为用材林,品种为杉树和松树,经济林次之,其它杂木林、药材和野生动物也非常丰富。全镇共种植茶叶2272.6亩;种植柑桔、脐橙、碰柑、杨梅、金秋梨等果品16100亩,品质好,较受欢迎。药材和土特产资源  药材以野生药材为主,如杜仲、灵芝、天麻、五蓓子、银杏、金银花等。土特产有竹笋、韭菜根、魔芋、桐籽、百合等。旅游资源  排调镇民族风情古朴淳浓,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地方,一个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境内居住有苗、侗、布衣、瑶、汉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85%。排调镇民族风情浓郁典雅独特,是锦鸡苗族集聚的中心,地处苗疆腹地,苗族同胞众多,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是“锦鸡苗族文化”之乡,有风情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等,其民间蜡染工艺素有“东方第一染”的美誉,倾倒无数中外游客。排调镇是锦鸡文化、蜡染文化之乡,锦鸡舞、蜡染工艺。丹寨“猫鼻岭”牌韭菜根酸菜& “猫鼻岭”牌天然韭菜根酸菜  “猫鼻岭”牌天然韭菜根酸菜系列产品是丹寨县天然食品加工厂的拳头产品。野生韭菜根酸菜系列产品以边远偏僻乡镇的野生无污染、香、脆、甜著称的韭菜根为原料,生产加工工艺古朴自然,独具特色。产品在生产加工上采用民间独特的生产工艺,保持原手工精品特色,原料新鲜,自然烘干,传统腌制,真空包装,生产出的“野菜韭菜根”绵脆香馥,甘酸适中,回味浓有郁,已通过国家食品监测部门、卫生门市部和国家工商管理部门认证。根据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按照GB/T、GB、GB/T标准检验,该产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和硒、锌、铅、砷、钙、铁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食用口感好,无副作用。  韭菜酸菜天然食品富含硒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既有食用价值,又有其独特的药作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韭,释名草钟乳拾遗起阳草”,它既是蔬菜又可入药。《本草经疏》载“能益肝、散滞、导淤”、“血中补气药也”、“性温能补,甚故可久食”。产地老百姓常年食用韭菜,能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能开胃健脾,导血补气。200年,“猫鼻岭”牌韭菜酸系列产品参加了“都匀国际美食美味食品展销会”和“凯里国际芦笙节展销会”的展销,2003年,参加在贵阳举办的西南地区农产品展览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得到了众多商家和顾客的青睐,参展产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在都匀、凯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得到了安徽等农产品营销大公司的求货订单。2004年11月,“猫鼻岭”牌天然野生韭菜根酸菜参加由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省农业厅举办的第二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获得“名牌产品”称号。排调河& 排调河风光  排调河发源于东部的乌仲村也工坳,自东向南流经羊物、羊巫、南勤、岔河、码头、南留等地。在来束地出县境,汇入都柳江。全长70公里。因其主要流经排调镇境,故名排调河。有“羊巫河、长挂河、南流河、岔河、码头河”等河段名,流域面积660.33平方公里,其中县境流域面积460.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52.179%,平均流量每秒 18.854立方米,天然落差 570米、沿河汇入有南勤河,加配河,身起河、乌早河,乌素河、鸡家河等交流。  排调河,河床宽,水流缓急交替,处于中流位置的岔河至码头河段,全程7公里,水量适中,河岸绿树成荫,雀欢鸟鸣,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飘然游弋,每到三四月间,杜鹃等百花两岸争奇斗妍,白鹭等飞禽林间竞喉赛歌,使人爽心悦目。沿岸依山而建的苗族村寨,俊俏的苗家男女纵情放歌,激情的芦笙、芒筒响彻河谷,穿透云霄,让人陶醉于古朴敦厚的苗乡风情之中。岔河至码头河段,有神秘的鱿鱼洞、姊妹岩、落虎涧、满天星、龙塘滩等自然景点,两岸完好的自然植被,纯自然的景观,给人回归自然的独特感受,是夏季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七律·丹寨排调河  重逢故友艳阳秋,一叶轻舟画里游。  翠木幽幽飞鸟语,欢笙渺渺伴歌喉。  潭深鱼悦戏丛草,滩浅矶顽碎碧沤。  何日流连于此境,清波洗尽万千愁。牛角山上风光& 牛角山上日出  牛角山是最高峰,海拔高度1701米,巍峨地屹立于县境东端。山势雄伟,古木参天,主峰削壁,直插云天。雄奇之处有诗为证:“牛角山山顶蓝天角插苍穹红霞舞,飞水岩岩挂空谷水化云烟白玉碎”。相传此山曾有一石牛,常出山中,敌死当地黄牯牛数头,“主者忿追,即山中忽无踪迹,惟一石牛焉,击之断一角,并以犬血淋之,嗣后不复出”,故名为“牛角山”。  牛角山地跨雷山、丹寨两县,跨度面积33平方公里,海拔在米范围内,保存的原生植被面积约5865亩。山中有楠木、娑罗木、倒鳞木等珍稀树种,有锦鸡、野猪、麝羊等飞禽走兽。现今尚有树龄为上千年的数人合抱古树,堪称黔东生态活化石。  牛角山因其山势险要,是丹寨排调至雷山永乐的关隘,曾成为清代苗族人民抗清的古战场。清代欧阳朝相诗曰:“牛角山尖牛角雄,棉花冲里棉花红。报道阵亡何九锡,孛贤协镇再从容。……”记述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战斗。  今天的牛角山,保留着浓郁的原始森林,是丹寨县自然保护区之一。牛角山下的苗族人民,以山作为依靠,以山的气魄开创美好生活,越发使得牛角山具有与众不同的韵味。千亩茶园成了牛角山的裙带,万亩良田成了牛角山丰腴的肌肤。牛角山正如一位楚楚动人的苗族姑娘,等待着远方的客人饱览她那让人痴迷的丽容。岔河“三月三”的由来& 民族风情  从前,边上有一个寨子,寨里住有一户三兄弟。大哥阿勤生就一双长脚杆,一天能跑千里,一夜能走八百;二哥阿往生就一双千里眼,能看清千里以外的东西;三弟阿耶生就一双精灵耳,能听到很远的声响。下游也有一个寨子,住有一户两姐妹,大姐叫阿仰,嘴甜心好;妹妹叫阿欢,手麻脚利。两姐妹和三兄弟一样,从小就失去了父母。  三兄弟见两姐妹很可怜,就去帮助她们,凡两姐妹犁田、栽秧、打谷的事,都是三兄弟去帮着做;两姐妹也同情三兄弟,帮三兄弟种棉纺纱、织布缝衣。他们亲密得象一家兄妹一样,有肉打伙吃,有难打伙担。就这样,他们一天天长大。三兄弟越长越壮实,俩姐妹也越长越漂亮,转眼长成了该成亲的大后生和大姑娘了。  有一天,两个弟弟叫哥哥去跟姐姐阿仰提亲,哥哥谢绝了。哥哥反叫两个弟弟去提,两个弟弟见哥哥都不去,自己咋好先于哥哥?这样,三兄弟推来推去,谁也不提亲事了。  姐妹俩见三兄弟不提婚事,以为他们憨厚,不好开口。自己说出来吧,也觉得不合适。妹妹劝姐姐去说,姐姐羞答答不肯,姐姐让妹妹去,妹妹也不去。两个一起去吧,两姐妹嫁三兄弟怎么成?嫁给两个剩一个又不好得。姐妹俩想去想来,拿不出好主意。  再说,不知哪个时候,有个妖怪跑来住在对门一个山洞里。那妖怪红眉绿眼,嘴尖毛长,蓬头垢面,好不吓人。它施瘟疫、播疾病、吃养牲,弄得这一带的人没法住下去,走的走,逃的逃,都到其它地方去了,只剩下三兄弟和两姐妹。那妖怪见俩姐妹长得漂亮,更是口水滴答,多次变成小伙子去挑逗。但俩姐妹看他轻佻,不如三兄弟稳重,从不理他。  妖怪见三兄弟和俩姐妹互相帮助,说说笑笑,亲如一家,又不理睬自己,心里嫉妒死了。& 民族风情  妖怪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些坏主意。一天,它跑去很远的地方请风魔来,要吹死他们。可是大风一刮,灵耳阿耶听见了,忙跟两个哥哥讲。长腿阿勤连夜就把两个弟弟和两姐妹带到很远的山洞里躲避起来。大风刮得沙飞石走、房倒树拔。但大风过后,他们又回来修房屋、种庄稼,就象没事的一样。  妖怪见风魔整不倒他们,又从很远的地方请来鬼火,要把他们烧死。火刚点燃,又被千里眼阿往看见了,阿往跟兄弟说,阿勤连夜又把两个弟弟和两姐妹带到河滩边。大火燃得树木成灰、泥土枯焦、崖岩崩裂。大火过去后,他们又重返家园,盖房屋、种庄稼,欢欢快快地劳动。  妖怪见鬼火烧不死他们,又去请来水魔,要把他们淹死。阿勤连夜又把两个弟弟和两姐妹带到比妖怪住地还高的山头躲避。雨水象瓢泼一样倾下来,把低一点的山头都淹没了。水退后,他们又回到寨上,立房子,整田地,盘庄稼,欢欢喜喜过日子。  妖怪三次都没有把他们整倒,还不甘心,它住在山洞里,吃不香,睡不着,整天盯着三兄弟和两姐妹想鬼点子。后来,它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请来旱魔,不让兄妹们下种,要饿死他们。这一带整整旱了七个月,山上草木都死光了,山崖瘦骨嶙峋,田泥开大裂口。原来滔滔的岔河水也只剩些水凼凼了。也好,这下鱼儿都拢来归水凼凼,鸟兽也来河边喝水做窝。兄妹们就到河边来,虑蕨粑、捉河鱼、套鸟兽过日子,并在河边浇水种杂粮,种棉花,想方设法熬过旱期。种棉要祭棉神,棉花才长得好。姐妹俩做来五色糯米饭,兄弟们掏来野鸡蛋,捞来河鱼,拣来螺蛳作祭品。他们在河边吃着烧烤的河鱼,吃着五色糯米饭。边吃,边摆,边唱,比以往还开心。说来也巧,这一年的棉花比往年在山上种的长得还好,杂粮也丰收。第二年有了雨水,庄家又能按时下种了,但是他们仍然依恋在河边的那些日子和河边的棉花地,又邀四邻村寨的小伙、姑娘一起来种棉、捞河鱼、唱山歌、跳芦笙。  妖怪见硬的整不倒他们,又来软的。一天,妖怪趁大哥在家煮饭,二哥下河捞鱼,三弟上山打草,两姐妹在自家帮他们做新衣的时机,摇头晃脑,伸伸缩缩,左扭右绾,顿时变成一个妖里妖气的姑娘。& 民族风情  妖女来到三弟面前,挑逗三弟,三弟看是个生人,满身臊气,不理睬她。妖女就走上前去,娇滴滴地说:“可怜的阿哥啊!我是远方来的客人,刚才经过你家门口,见你两个弟弟和两个姑娘在说说笑笑,他们就要成亲了。他们还说,成亲后,就与你分家。”  阿耶听后,吓了一跳。但他想,她们只有两姐妹,我们父母偏又多生我一个。两个怎能配三个?两个哥哥先与两姐妹结亲也是应该的,看来,我这弟弟碍着两个哥哥了。  妖女见他相信了,又说:  “阿哥,如果你不嫌弃,我们也成亲吧!我也不比她两差,趁早和他们分点家产。”  可是,在阿耶心里,只有姐妹俩,除了姐妹俩,就是一个银子铸的姑娘,他也不想攀。为了照顾两个哥哥和姐妹俩的幸福,他草也不割就走了。他抹着眼泪伤心地往一个山头爬去。  妖女又来到阿往的身边,用同样一番甜言蜜语哄阿往,阿往为了照顾哥哥、弟弟和两姐妹的幸福,他决定不再回家,也不与妖女成亲,独自向另一个山头走去。  阿勤煮好早饭。等啊、等啊,都晌午了,还不见两个弟弟回来。他关上门,正要出去叫他们,迎面走来一个妖里妖气的姑娘。姑娘一见到他,就说:  “阿哥,我俩快成亲吧。”  阿勤感到很突然,忙说:“让开,晌午了,我两个弟弟还在干活,还没吃早饭哩!哪来心思与你成亲,再说……”  没等阿勤讲完,妖女又抢先说:“老实的阿哥呀!你被你两个弟弟骗了,他们不是去坡上。我是远方来的好心人,刚才走过那边,见你两个弟弟正和两个姑娘搂搂抱抱,他们已经成亲了。他们还说,成亲后一个住一边,正愁不知你跟谁好,谁也不想收你呢。我是个没有过门的姑娘,如你愿意,我俩也成亲吧?趁早占个住处。”  阿勤半惊半疑,想不到两个弟弟会这样。他想,可能自己有哪点对不住两个弟弟。又想,只要两个弟弟和两姐妹日子过好,我就到哪个荒山野岭过日子也行。他不理妖女,走到牛圈边丢草喂牛,擦着眼泪对牯牛说:  “牯牛啊!你为两个弟弟造福吧!我走了”他轻轻摸了牯牛一下,快步朝一个山头走去了。  妖女见三兄弟都走散了,又去骗两姐妹。她悄悄走到姐妹家门口,见两姐妹正快活地为兄弟仨缝新衣。妹妹说:“姐姐呀,要是我们也有三姐妹,多好啊!一个缝一件,比谁的手巧!”姐姐深情的说:“好妹妹,别说傻话了,就算你的手比我巧好了。两个就两个。以后,打算就和他们做亲兄妹,做一家人过日子也好。”& 排调镇苗族  妖女听了,走过去插言说:“两个姐姐啊!我是远方来的人,昨天与阿耶成亲了。为了照顾我两个哥哥与你们的情义,他们托我来与你俩提亲。趁明天是好日子,就过门了吧!”两姐妹早就盼着这一天,也不推辞,就应允下来了。妹妹欢喜地说:“姐姐,现在我们也有三姐妹了,多好啊!”姐姐也高兴地说:“三哥弟三姐妹,气死老妖鬼。”妖女暗自吓了一跳,然后装着十分高兴的样子帮助姐妹俩收拾东西。  晚上,姐妹俩正高高兴兴准备嫁妆时,突然三兄弟的牯牛冲了进来。见到妖怪,它一头就撞了过去。妖怪眼尖,还了原形溜走了。水牛见到两姐妹,扑漱漱直流眼泪。过后,才把妖怪骗散三兄弟的事向姐妹俩讲。俩姐妹听后泪如雨下,心如刀割。俩姐妹叫牯牛顺河而上,她俩顺河而下,一定要把三兄弟找回来。  到了晚上,三弟兄各走到一个山头,他们第一次过着孤单的生活,想起兄弟和俩姐妹一起在的那些日子和往后的生活,都伤心地哭了起来。  妖怪见牯牛走了,又赶紧去追俩姐妹。俩姐妹走到下游,正找路过一个河潭时,见妖怪追过来了。姐妹俩一边惊叫,一边推让上前。牯牛听见叫声,知道妖怪又去追俩姐妹了,转回去救已经来不及了,赶紧爬上山头,向天神求情,请天神救救俩姐妹。天神公被她们的精神感动了,叫雷公赶紧拿开天斧去劈妖怪,雷公急急忙忙一斧子劈下来。登时,电闪雷鸣,山摇地动,妖怪被劈成两半,躺在那里。俩姐妹也被震呆在那里。三兄弟在山头得见,走拢一起,相互抱头痛哭。他们的泪水变成了滔滔的岔河水,这天刚好是六月六。  后人为了怀念他们,把三兄弟抱头的山叫三兄弟山(也妮山),山腰的飞泉就是他们的泪水。水牛求天神的山叫牛角山。打鬼岩、姊妹岩现当当的还在那里。把阿勤兄弟的寨子叫南勤,阿仰姐妹的寨子叫南仰(即岔河)。每年三月初三,周围村寨的姑娘们都要来这一带河谷选一块土种棉花,一来怀念这俩姐妹。二来等待自己的心上人来唱歌。小伙们也瞅准这个机会,来帮助姑娘们种棉对歌,把自己从河里打捞来的鱼,坡上套来的鸟,烧烤好,和姑娘们品尝。姑娘们也做来五色糯米饭,和小伙们一起吃。并借这个机会唱歌,跳芦笙,挑选自己心爱的人。六月六又把庄稼的害虫捆进草包,让洪水推走。九月九来捡棉花和折糯谷。这一带也因此流传“三月三好种棉。六月六到来,大水打妖怪。九月重阳(读央),棉花满地谷满仓。”的谚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岔河三月三、六月六和九月九”的习俗延续至今。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里到丹寨有多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