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季路见于孔子.”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五十步笑一百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5-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过:责备。2.A、介词,对/介词,对于;B、连词,却/连词,却;C、代词,他们/代词,他们;D、介词,把/介词,凭借。3.原文意思为: “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国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均:平均分配。和:和睦相处。安:相安无事。分析:
考点1:历史事件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史传文,即记述历史事件的散文,也叫历史散文。它主要有三种体例: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等。编年体以时间为纲,线索清晰,背景明确,系统性比较强。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等。这种体例便于集中、具体地描写历史人物。国别体,以国家为单元,记述历史事件。如《国语》《三国志》等。阅读史传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透视核心事件。通过透视作者对核心人物的描写或核心事件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作者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类文章,通过作者对谈论的人、事、物所持的看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②把握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指文的中心句,段落起句、结句,以及带有评述性、议论性的语句。对传记文中的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文句的含义,把握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观点、情感、态度等。③了解写作目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其写作意图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写作意图,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明确交代;有的则隐含在文章材料的选用,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之中。3.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①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在同一事件中,对待同一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以及心理反映,都会表现出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正是我们概括人物个性的基本依据。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分析人物的个性。③通过人物活动的细节分析人物的个性。④了解古代传记人物的基本类型:刚烈、忠贞、勇猛、爱国、诚信、孝悌、古直、谨慎、勤勉、博闻、聪慧……3.刻画人物的技巧。人物传记描写人物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①故事化手法,将人物置于矛盾的风头浪尖,在紧张的故事情节里刻画人物性格,如《鸿门宴》。②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如司马迁写刘邦、项羽为这两个人物,就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③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细节的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示例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汉书?傅介子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B.王谢服 谢:感激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现场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B项的“谢”字,根据前文的介子对“王”的指责,和句中的“服”(顺服),这里解释为“谢罪”比较合适。【参考答案】B(谢:谢罪)2.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译文: 。(2)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译文: 。【现场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意理解等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确认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的“属”译为“刚刚”,“道”译为“取道”;(2)“示”译为“让……看”,“报”译为“报告”“汇报”。【参考答案】①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②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现场解析】考查把握人物个性的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展示傅介子的个性特征“智勇”,即“智慧”“胆识”两个方面,解题方法是以“智勇”为标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筛选,确认。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写皇帝的嘉奖⑥陈述“士刺王者”与介子关系不大。【参考答案】A。4.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现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人手法的理解能力,涉及到作者情感态度、人物的性格、写人的方法等。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C项路过的是“龟兹”,没有防范之心的也是“龟兹王”。【参考答案】C。【参考译文】傅介子是北方人,因参军当了官。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元凤年间,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汉朝大部队刚到,大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它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受于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人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它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他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往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介子与他坐着饮酒,陈列那些财物给他看。等到楼兰王和他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谈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它人退避,二人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穿透身体,在前胸叉起来,楼兰王立刻死了,那些贵人和身边侍从都逃散了。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晋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赞许他的功劳。皇上封介子为义阳侯,赏七百户人口的封地。刺杀楼兰王的士兵都委任为侍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拜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县常有报仇者,吏民惊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狄道长诣门,请闭城发兵。援时与宾客饮,大笑曰:“烧虏何敢复犯我?晓狄道长归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后稍定,郡中服之。视事六年,征入为虎贲中郎将。交阯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援追征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散走。明年正月,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与决筹策 与:和B.嚣使援奉书洛阳 奉:送C.拜援为太中大夫 拜:跪拜,叩拜D.谅为烈士 烈士: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现场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与”,“参与”,C项“拜”,授予官职,D项“烈士”,“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参考答案】B。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译文: 。(2)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译文: 。【现场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意理解等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认确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的“为”译为“立”,“益”译为“更加”;(2)“侵”译为“侵吞、侵夺”,“旅距”译为“闹事”“作乱”。【参考答案】(1)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2)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猾的羌人打算闹事,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援“志向”的一组是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②与决筹策③颇哀老子,使得遨游 ④良怖急者,可床下伏⑤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⑥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现场解析】考查把握人物个性的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展示马援的个性的重要侧面有“志向”,解题方法是以表现“志向”为标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筛选,确认。②是说他得到隗嚣的重用③表现他“总大体”④表现他镇定自若。【参考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援十二岁就父母双亡,但他并未消沉,而是胸怀大志。因而,得到了隗嚣重用。B.马援对待下属既宽容又广施恩惠,他任用下级官吏,总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C.马援不仅具有杰出的治理地方的才能,而且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D.马援功高不居,目光远大,故名士孟冀很是佩服与称赞他。【现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基本事件、人物的个性特征、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A项“父母双亡”这一说法有误,古代的“孤”只指失去父亲;隗嚣重用他的原因也不是他少年时胸怀大志。【参考答案】A。【参考译文】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岁时丧父,年轻时就胸怀大志,(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光武帝刘秀即位,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嚣非常敬重他,任用马援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隗嚣让马援送书信到洛阳。光武帝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九年,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致力于广施恩惠和树立威信,对待下属宽容,任用下级官吏时,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罢了。客人和旧友,每天都挤满了他的家。众曹官员有时前来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马援总是说:“这都是丞掾的责任,何必来麻烦我呢!还是怜念一下我这个老头子,叫我清闲清闲吧。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黠(狡猾)的羌人打算闹事(犯边),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附近的县,曾发生复仇的事件,官吏和贫民惊慌地传言说羌人造反了,百姓跑到城里。狄道长来到马援家门外,请求关闭城门,发兵征讨。马援当时正在和宾客饮酒,大笑说:“烧羌哪还敢再来进犯我们呢!去告诉狄道长,叫他赶快回去看好官舍。如果谁怕得要死,叫他伏在床下躲起来好了。”后来城里渐渐平静下来,郡中人都十分佩服马援。马援治理陇西六年,被调回朝廷,升为虎贲中郎将。交阝止 女子征侧和她的妹妹征贰造反,玺书任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击交阝止 。十八年春天,大军来到浪泊山上,与贼兵交战,打垮了他们,斩首几千人,投降的有一万多人。马援追击征侧等人到禁溪,多次打败了他们,贼兵于是四散逃走。第二年正月,杀征侧、征贰,传首级到洛阳。赐封马援为新息侯,享用三千户的赋税。建武二十年秋季,马援整顿军队回到京师。快要到洛阳的时候,旧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劳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闻名,也在迎贺马援的客人中。马援对他说:“我是希望您来进良言的。现在您也这样恭维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吗?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了七郡(实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几百户;如今我只有这么一点微薄的功劳,却辱没他人,受封大县,功薄而赏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救助)我(一把)呢?”孟冀说:“这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马援说:“当今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方边境,我打算自己请求率领军队攻打他们。男儿若死应当死在边野,用马革裹尸,送回来安葬了事,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手中消磨时光呢?”孟冀说:“人们真要想成为一个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就应当像你讲的这样呵!”【沙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题。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等到B.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会:恰逢C.使酒人恶能勇 恶:态度恶劣D.辄令削牍疏所乏 疏:叙说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②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③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④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⑤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  ⑥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未能建一番大的功业。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4.请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译文: 。(2)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译文: 。【参考答案】1.C(恶:怎么)2.B(②写他漫游山水,介绍他的经历,⑤突出他的才气)3.A(“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有“会道梗,周流无所合”,意思是“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于是归来了,并不是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没有建一番大的功业)4.⑴家中向来财物多,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2)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谦退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参考译文】南宫生,是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很多。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多,南宫生就因此供养宾客,并且和青少年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未遇中意之人,就沿着长江往上走,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在太湖上游行过一通后归来。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恭敬地跟他们交往。有两个武官靠着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服他。”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说古代好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又停住酒杯屈身下拜起身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目而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南宫生能以气节服人大多像这样。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跟人谈论,总是求胜,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穷了,但喜爱跟人结交仍然那样,有时友人送来酒肉,他即刻站着召朋友一起吃喝共乐。四方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有贤德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介绍他们宣扬他们的美德。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向宾朋友人筹办,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超过了他们两人。很长时间以后,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关闭家门少接待宾客。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书法家写的可以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近于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谦退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在南宫里,所以自己给自己取号为“南宫生”。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五十步笑一百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五十步笑一百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