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人评价‘是一个赤诚相见的人’

人与人之间真的不能真心的彼此赤诚的相处吗?_百度知道
人与人之间真的不能真心的彼此赤诚的相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用微笑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双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这样的气概。生活就是面对现实的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一个人幸或者不幸就在于与之相比的是些什么人,所以最最不幸的莫过于孤身自处了。你觉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很虚伪,那么你自己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虚伪的呢?人要尊重自己就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公平的对待自己的同胞,除非自己能比以前更能体谅愚昧的人,更能谨慎对待苦难的人,否则;我将责骂自己是个大大不公的人。开诚心,布大度。
采纳率:6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赤诚“初心”的生动展示
日10:37&来源:人民日报&欧阳淞
前不久,一套书稿的书名使我眼前一亮,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的书名。作为一名党史研究者,我立刻从书名感受到了这套丛书的分量、价值与魅力,并欣然接受了让我担任丛书总主编的邀请。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是中国方正出版社根据中央纪委领导同志“讲好中国的故事,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指示精神,在中央纪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精心组织编写的。这是一套大型党史人物类丛书,全书共分三辑,分别反映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首批和读者见面的是第一辑,共讲述了民主革命时期411位优秀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感人故事,分为理想信念、政治坚定、赤胆忠心、报国为民、勇挑重担、严守纪律、永不叛党、不怕牺牲、遗书遗志等9卷。丛书的第二、第三辑随后将陆续出版。
丛书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贯彻党中央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的一个实际行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进一步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正是在这一理念推动下产生的重要成果,是“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来展示中国共产党人赤诚“初心”的一次成功尝试。
这是适应党内教育强烈需求作出的一种努力。加强党内教育,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越是到了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或历史关节点,党就越是重视通过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来整顿和提高自己的队伍。在这种整顿和提高中,运用党的历史来提高思想认识,加深领悟领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用史实说话。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为新时代进一步提供来自历史深处的启迪、滋养和动力,是我们新的责任。
这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特别的营养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今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明天就有可能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因为这样,中央要求党史宣传教育要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点。但一段时间以来,青少年的教育却被忽视了,有的内容被从中小学课本上抽了下来,新的党史类文章又没有补充上去。可喜的是,这种现象正在得到改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青少年版)的出版,就为这种改观提供了具体的条件。
这是向世界进一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一套具有说服力的材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答国际社会提出的这一切问题的密码在哪里?就在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这套丛书既可供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参加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也可供广大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外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图书。
阅读这部丛书,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很有特点的、引人入胜的书籍。一是它选材的新颖性。共产党人千千万万,他们的动人事迹浩如烟海,选取什么样的故事入书?这需要编选者有独到的眼光,真挚的情怀。《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的编选者,在选材上注重突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党员的特殊要求。他们从当时的入党誓词等党的重要文献中,找到了若干关键词,作为各卷的卷名。那一时期共产党人的形象因此跃然纸上。为了体现新颖性,丛书的素材还尽量选取发生在普通党员和一般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且绝大部分是首次集中发表。二是它的可读性。丛书收录的所有故事都真实可信,细节典型生动,感情真挚浓烈,语言平实流畅,令读者不忍释卷。三是它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是来自编写者的刻意“煽情”,而是来自故事本身。故事主人公那蜿蜒曲折的心路历程、高尚纯真的精神境界、胜利在望时的万丈豪情、临近死亡时的从容镇定,是那样的动人心魄,那样的催人泪下。特别是他们的遗书遗言,往往会令阅读者数度哽咽,受到心灵的洗礼。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将一直编写下去,这是一代又一代党史工作者和出版人永远的职责。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过去创造的故事数不胜数,未可穷尽;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创造的故事感天动地,正在继续;中国共产党人明天创造的故事喷薄欲出,未可限量。
(作者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一片赤诚,还温暖照亮别人(图)_网易新闻
一片赤诚,还温暖照亮别人(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曾于日、12月4日头版连续报道方耀熊事迹。  本报讯 (记者 沈轶伦)“64年党龄,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这是他最后的愿望。”昨天,在普陀区中心医院,82岁的方耀熊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老伴邓盛珍和子女商量后,决定履行方老临终的嘱托—将方耀熊的遗体捐献给国家。
今年11月,方耀熊的女儿联系记者,告知父亲因为肾衰竭而病危。但在ICU的病榻上,疼得已经不能说出完整句子的他,依旧支撑着向老伴提出最后愿望:“我是党的人,要把最后的一切都交给党。”家人虽然不舍,但都希望能支持方老的意愿。经老人组织关系所在的宜川街道协调,老人的愿望终将达成。很快,下周一,他的遗体将捐献至第二军医大学,在那里延续着另一种生命价值。宜川街道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他们将接过方老的慈善之棒,继续捐助老人生前资助的贫困大学生。
老人一生奉献,感动申城。早在2007年,这位当时患有胃病、高血压、肾衰竭、慢性肝炎、关节痛的老人,将准备换购电梯房的积蓄1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用于在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建立3所红军小学,在西藏—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建立1所希望小学。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党就是我的母亲,为母亲做一些事,理所当然。”方耀熊说。这名17岁加入解放军,18岁火线入党的老人坚信“带着财富死,是一种耻辱。能为社会的进步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才是财富该用的地方。”多年来,老人省吃俭用,在2007年云南普洱地震时捐出10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方老交出特殊党费4000元。2009年开始他又资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超过7万元。但他从不要受助者知道他的存在,也不愿意去他捐助的希望小学增加对方的负担。每一次捐款,他的落款都写着“一位老战士”。方耀熊的家人说,老人虽然已走了,但他生前亲手种植的花,还在家里阳台上盛放着,“就像他对生活、对社会的一片赤诚,还温暖和照亮着别人”。
作者:沈轶伦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源:解放牛网-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曾赤诚天真爱过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