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美国人眼中的北上广深吃土买房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那些去年吃土买房的成都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9月19日成都土拍,温江一宗优质土地被楼面地价10100元/㎡拿下。至此,成都5大近郊区域地价全部进入万元时代。
我们先做一个回顾....
2016年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确立
城南大崛起
成都房价城南蔓延至成都全境全面爆发
3月,双流华府地块地价破万
4月,北门绕城外地价破万。
6月,龙泉十陵地价破万。
7月,双流城区地价破万。
8月,郫县地价破万。
9月,新都地价破万。
9月,温江地价破万。
所以,成都近一年来茶余饭后,所有人在楼市里面都有了故事,有买到的,有错过的,有饮恨的,有投机的,而最精彩的莫过于买房前后的故事,各种冷暖各种心酸。
对于买房族,就像《围城》我们好像经常看到各种极端的言论,有人在说亚历山大,有人在说外面的风景真美。而今天和大家说几个故事,那些我身边吃土买房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2016年劳动节,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的利好搅动城南,城南房价在全国关注和各类炒家的推抬下,一发不可收拾,我的朋友李先生婚期将至,买房迫在眉睫,为了买房,已经禁欲半年。他的生活严格遵循三不原则:不购物、不聚餐、不旅游。
当时我并不知道他要买房,只是觉得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同事很吃苦。他18线院校毕业,基层员工,薪水不过万,手里存款不过20万。
那时的成都还没有现在这样无房可卖,全款,加价,成都的东西南北除了南边,都还没有从08年的低迷楼市中复苏过来,6、7、8字头的楼盘主城区随处可见。当时的唱衰多年的华府板块3字头的楼盘都很多,温江、龙泉大面也就5字头。
李先生犹豫不决,眼看城南房价破万干着急,他最后还是找到了我,问我,我只准备了15万,可以买哪里?又不想贷太多,买了自己还贷压力很大。
因为工作地点在城南,最后在我的催促下,他买了城南某盘,公积金贷款首付了15万,不到9000入手,90多平米的三房,一步到位。
2017年9月,现在周边二手楼盘均价已超过两万。
这事给我很大触动,纠正了我对屌丝不应该买房的偏见。李先生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瞬间提升,超越马云马化腾。
是,去年仅需15万就可以拿到一张房卡。
恩,英雄就在身边。
因为我那段时间,我一直徘徊在买与不买之间。每次看完房,脑子里都浮现出以后的生活场景,凄惨而悲壮,有浓烈的土腥味。
买房后的李先生,在头一年里,这边交房租,那边还房贷。为了省钱,泡面不吃桶装的,打牌也约不出来,抽烟标准从25块降到几块钱大前门,从不打出租车,上班摩拜单车,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都在淘宝上搞定,便宜。作为一个男人,他把省钱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状况只持续了一年,他跳到一家大公司,月薪1万多。
上个月前我们聚会,李先生已经满血复活。说起刚买房那会儿,苦逼的细节一笔带过,好像从没发生过。
临了总结说,男人就得对自己狠一把。现在他儿子已经出生,生活开销增加,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
1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增长不算太多,首付款和结婚借的钱早已还清,现在就每月那几千块房贷,对他来说so easy。这两天又在找我,打算在潜力地带再买一套。
现在,李先生还是很忙碌,但焦虑感少了。他脸上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松弛状态,很笃定。
后来,他突来来了一句:我突然发现,要想不被房子绑架,最好的办法是再绑一套房子。
还有,最近朋友聚会讨论房子,他经常抢我的台词,也自信了许多,俨然已是砖家。
他是个感性的理性主义者,要用两年苟且,换取未来的诗和远方。
我大学最好的同学,一个做了很多年工程安全员的德阳人,叫小J,家人都在德阳老家。
今年年初刚买了自己的房子,对,就是那个房价飞涨快要止不住的3月,小J终于坐不住了。
其实之前小J有点存款,30来万,在三线城市日子过得感觉很滋润,买房的事情在我的催促下一直举棋不定,错过了买城南的时机,错过了8000元和我做学区房邻居的机会,错过了错过了抄底大面的机会,反正一直和我不在一个步调上,那会儿三环已全面破万,买房前他自已一直也在看房子,曾想买犀浦一个比较偏僻的二手房,因为他的媳妇儿表姨妈住在哪个小区,差不多9000单价,对于很多三线城市的人来说,对成都区域的概念很模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外地的人买了温江、双流、犀浦、都江堰,很多绵阳、德阳的人买了新都、青白江,被我劝阻后,他买房的事便成了我的事。
那会儿成都二手房还没倒挂严重,新房库存告急,要么无房可售,要么捆绑车位售卖。
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了,上午6点找到我让我陪他看房,所以我们几乎跑遍了成都各个区域。
最后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选了均价10500拿下三圣乡一个貌似孤僻的新盘85平小套三。
两个北京在蓉创业的朋友也一起下手了,首付25万,京城不够买厕所的钱变成了成都的房子。
3天后,成都限购升级,外地人限购,10天后该楼盘要求加收10万电商费,15天后,必须捆绑20万车位才会售卖。
其实小J和几个北京朋友对于自己买的房子一点感情都没有,他决定买房其实也挺幸运,因为他们做了投资,对所谓的经济走势也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待房子也更加客观理性。
明白中国楼市在整个社会里的特殊意义,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个商品拥有很多助推力,所以与其悲观的等待着什么,不如下注购买,然后坚定持续的看好未来。
作为投资,小J很早就意识到中间摇摆的状态是最不利于做出决策的,只有坚定,坚定的不买和坚定的买,一定比犹豫买不买过出更美好的人生。
后来,小J也和我说了在坚定不买和坚定买之间选择买的理由,同样很有趣。他们希望能够有相对规律的生活,所以他通过每个月还贷这个动作让自己稳重和靠谱。
另外对于房子来说,可以借贷30年,这个制度红利,或许可以享受下。
和他们聊天,我眼睛里能看到小J和北京朋友对于房价的期盼,但如今对待这个商品也少有的放心和坦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创什么业?买几套房多稳妥,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两年来,这类朋友去年成功买房的不下百个,很多开发商朋友打趣的说,我都可以做分销。
我突然想到有一天我看微博,有一个段子很有意思。
是不是很多人向往的故事?
其实段子也只是段子,我们感受到的富有,很多时候都是纸上富贵,作为仅有的一两套住宅,我们不太可能拿去变现,所以也不太可能彻底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所谓的阶层说更是无从说起。
生活各自精彩,上面那几个故事,虽然同样都是买房的人生,但是后续的生活也不尽相同,也并不是一味的愉悦。
买房这件事在我眼里就是一种交换,买房后短期的财务不自由,换取的是更长期的自由,这是个公平的交换,就像花时间运动可以换取活更长时间一样。
但是买房后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总结呢?
我咀嚼了一下觉得特别放在房子这个维度,买房这件事,最后让你生活品质跨越好几个台阶其实也是存在在故事里的,我们不能指望这个商品给到我们太多,但是摸着我的四两胸脯说,买房后的生活起码不会让我们过得太差,这一点是真心的。
“二圈层所有区域地价破万”——这句话要是在2017年之前被说出口,一定是难以置信的。但在2017年,在成都的土地市场上真的出现了二圈层所有区域的地价都冲破了万元“屏障”的情景。在持续的限购和限价之中,楼市正在以这样一种微妙的姿态继续向前行进着,而前方有什么,我们都无法预估。
虽然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密集的土地拍卖已经让市场开始有些许的眼花缭乱,但是这场温江3宗208亩土地的拍卖依然对于成都市场来说异常“提神”,如果在今天的土拍历温江的地价也能“破万”,那么成都的主城区近2万+近郊将全面来到土地的“万元时代”。
结语:多年从事房地产行业,我给身边很多朋友的买房投资都做了最对的建议,专业解密城市10年,曾2015年成功抄底攀成钢,2016成功预见城南暴涨,2017成功狙杀三圣乡城东大面崛起,如今仍旧发掘成都价值洼地,帮助数百名购房投资者抄底拿到成都最具潜力区域的房卡,资产倍增,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但从不碾压迎头而上的人,我不鼓励炒房,我只希望你在这个时机买到最对的房子,如今大成都开启全款购房模式,希望爱成都的人在成都有个适合自己又能锁水资产的家。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
1、房贷是目前市面上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利用好公积金。
2、当政策风吹得猪都飘飞起来的时候,你更加不应该淡定。
3、人口流入的大城市,不管什么,任何时机下手都是对的。
如今我们建群分享解密成都城市发展
我在这里等你,力所能及的帮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北上广人口下降 未来十年在中国买房还能赚钱吗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导读:“逃离北上广”最近又成了一个热词,当然,这些核心城市的生活成本确实令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不堪负重。而不断上涨的房价,更是令人有一种绝望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说“逃离北上广”,那房价到底多久才会跌呢?  “逃离北上广”,这是一个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搁在眼前讨论一番的议题,这些核心城市的生活成本令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不堪负重。而不断上涨的房价,则令人有一种不真实的绝望感,工资再涨也跟不上房价。  笔者也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房价现在这么高,还会再涨吗,以后会不会跌了?  不管有钱没钱,大家都会问这个问题。有能力做房产投资的人问的是以后买房子还能赚钱吗?而暂时买房吃力的人问的则是,未来买房会不会越来越困难?  如果我们将城市的房价放在一个分析框架中,就会发现它在短期受到资金、库存和政策决定,但从长期来看,则是一种人口趋势与产业结构的产物。它和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那些人口增加最快的地区、城市化最迅速、产业结构最符合需求的阶段,房价都是高企并且不断向上的。  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Ray Northam)研究了当时已完成城市化国家的经验后,在1979年揭示了一条简明但深刻的规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大致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曲线上升的过程。这条曲线被命名为“纳瑟姆曲线”。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节点,即城市化率达到30%和70%。  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这个国家将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人口快速涌进城市。当城市化达到70%左右后,第二个拐点出现,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进入平缓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化率在1998年前后达到第一个拐点,在那之前,中国只有不到3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这个拐点适逢市场商业化,之后是波澜壮阔的房地产黄金十年。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6.1%,也还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远远没有达到第二个拐点。  但“逃离北上广”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纳瑟姆曲线”揭示的城市化规律,并非一种单一的进程,这其中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如果我们去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历史,就可以充分发现这一点。  第一阶段,城市化率30%-50%,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是一种潮水漫灌式的全面“入侵”,所有人都往城市迁移,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而全国中小城市的数量明显多于大城市,因此大部分人其实是去了中小城市。  很多80后的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在90年代和00年代这两个十年间,从农村随父母举家迁往左近的小城镇,他们后来有一些上了大学留在大城市了,有一些毕业后则回到了自己的小镇上。  在这个阶段,商品需求大于供给。一旦某一样新产品在大城市中被开发出来,很快就被复制到周边中小城市,有的甚至复制到全国,这种复制有的时候是企业主动采取的市场扩张,有的是被动的,被竞争对手模仿了。也正是因此,全国所有的中小城市都以发展制造业为优先考虑,创造庞大的就业机会,人口迅速向就近的中小城市靠拢,中小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过程中,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房价同步增长。大城市的房价,尽管从绝对值上看十分夸张,比如从3千上涨到了3万。但是从相对比例上看,中小城市的房价可能也不遑多让,从几百上涨到几千,10倍也比比皆是。  笔者有一位朋友A,居住在杭州附近的小城市,她父母带着她从农村出来,在1999年以600元/平米的价格购买了小镇上的一套房子,现在,这套房子的价格在元/平米,十五六年涨了十几倍。同一时间段内,作为区域中心的杭州房价,涨幅最多也就是如此。这是一个全国房价普涨、“闭着眼买套房子都能赚到钱”的年代。  但当城市化率占比大约达到50%左右,变化来了。  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后,商品产能开始过剩,制造业在贡献经济增长的首要地位让位于第三产业,而服务业需要建立在大规模人口聚集基础上。这时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区分就出来了,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在三产上能够提供中小城市提供不了的服务。  笔者的朋友B,来自于一个三四线小城市,他去年为了女友辞掉了北京的工作来到杭州。不久他抱怨,杭州周末的各种社群活动和文化活动相比于北京,差了不止一个量级。抱怨完,他也说算了算了,杭州还算不错了,毕竟比他老家还是好多了。他回到老家就发现,周末除了约老同学打打游戏打打球,实在也没有什么活动。  到了这个阶段,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出来,全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一个省份内的人口向省会或副省级城市迁移。  随着人口趋势的背离,再加上产业结构上的区别,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房价也开始分流。上半年楼市很火的时候,有一次去物业,一家人正在办理手续,笔者听到这一对为子女支付了首付的60后夫妻无奈地表示:“在老家卖掉一套房子,到杭州还不够付首付”。这种情况或许会越来越常见,但高房价也会让生活在这些城市里的年轻人不堪负重逃离。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为56%,达到50%则是在2010年左右,“逃离北上广”在全社会范围内被大规模讨论,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  在个人的投资理财上,这是一种必须要留意的历史性转折。过去十几年随意买房子的行为应该停止了,但如果说买房子不赚钱了也不尽然,只是具备投资价值的不动产相比于从前十几年减少了,在做房产投资上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当我们考虑城市时,我们明白,人口净流入、三产占比不断提升、资金最多、施政效率高、土地供给合理的城市房价显然更有潜力。  而当涉及具体的某一套房子,哪些地段更好、哪些开放商显然更令人放心、怎么样的户型最好、如何装修更加实用等等,更是需要好好花时间去思考与学习的。  来源:频道,本文已获得吴晓波频道授权,推荐关注财经第一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延伸新华社评楼市变局:繁荣景象背后潜伏着风险  继二线楼市“四小龙”中的合肥7月1日实施楼市新政之后,7月15日起厦门市也调整住房信贷政策,两地政策核心都是提高二套房及以上最低首付比例,释放出降低信贷杠杆为楼市降温的重要信号。  有所行动的不单是合肥和厦门。、深圳和北京限购政策不松绑;苏州、南京先后出台土地拍卖的“熔断机制”防过热;部分银行也开始通过“降杠杆”控制投资楼市的风险,如(,)大幅收缩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额度,工行个人商用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50%调整至70%……  楼市再现降温信号,是对当前部分一二线城市再现过热苗头的警示。  今年上半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合肥、南京、苏州、厦门等核心二线城市轮番上演“日光盘”和“一房难求”剧情,将楼市热度急剧推高。房价上涨使得一二线城市库存压力基本释放,但“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一波又一波买房人涌入售楼处,提早释放购房需求。上海、深圳再现通宵排队买房,合肥、南京陷入上万人争抢百套房源的疯狂模式……  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风险。  与前几轮楼市反弹不同的是,本轮部分城市房价暴涨、地王频出,更多与金融杠杆的撬动有关。30%的首付将房地产投资的杠杆率上升到两倍以上,而年初曝出的链家和很多P2P公司提供的首付贷则进一步放大了杠杆,这一现象与2015年股市流失的场外配资非常相似。  加杠杆无疑有助于消化房地产库存,但如果杠杆过高,房地产就不再像必需品,而是越来越像金融品,势必催生房地产投机行为和房地产价格泡沫。如果继续加杠杆,将导致旧的泡沫还没挤出,新的泡沫又会积聚,最终可能会在政策收紧时破裂,导致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出现风险。  历史告诉我们,美国的次贷危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就是由于反复加杠杆,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再宽松,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一旦发现房地产过度杠杆化的苗头,就必须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范住房金融风险,关键要继续实施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并加快相关领域改革,以便释放更多合理的新需求,并调整供给以匹配新需求。针对下半年和明年可能出现的市场短期调整,宜采取“细水长流”的调控策略,不宜“频施一揽子猛剂”,把握好货币、财税、土地等政策的出台时机、节奏和力度,协调搭配,保持调控有“温度”可持续。  防范住房金融风险,重点要贯彻执行好“因城施策”的调控主任务,同时要求城市间调控协同配合。既要分城施策,一二线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应采取完全相反的政策措施;又要协同作战,作为风向标,要保持一二线城市市场平稳,防止一二线城市过度冷热,带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确保住房市场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   &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北上广人口下降 未来十年在中国买房还能赚钱吗》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那些遭遇买房失败的人,后来都怎样了_百度知道
那些遭遇买房失败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后来都买不起房了~~骗你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那些吃土买房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来源: 真叫卢俊 日 08:30
浏览:1866 
所有人都有故事,而最精彩的莫过于买房前后的故事,各种冷暖各种心酸。
对于买房族,我们好像经常看到各种极端的言论,有人在说亚历山大,有人在说外面的风景真美。而今天和大家说几个故事,那些我身边吃土买房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2013年底,我的同事李枫为了买房,已经禁欲半年。他的生活严格遵循三不原则:不购物、不聚餐、不旅游。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要买房,只是觉得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同事很吃苦。他18线院校毕业,基层员工,薪水不过万。
那一年,上海的嘉定、松江、大浦东,到处是都工地,很多1字头的楼盘分布其间。
李枫买了嘉定,105平米的三房,一步到位。
这事给我很大触动,纠正了我对屌丝不买房的偏见,这充分说明,我这是屌丝心态。李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瞬间提升,超越马云马化腾。
恩,英雄就在身边。
因为我那段时间,一直徘徊在买与不买之间。每次看完房,脑子里都浮现出以后的生活场景,凄惨而悲壮,有浓烈的土腥味。
买房后的李枫,在头一年里,这边交房租,那边还房贷。为了省钱,泡面不吃桶装的,抽烟标准从14块降到7块,从不打出租车,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都在淘宝上搞定,便宜。作为一个男人,他把省钱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状况只持续了一年。
上个月前我们聚会,李枫已经满血复活。说起刚买房那会儿,苦逼的细节一笔带过,好像从没发生过。
临了总结说,男人就得对自己狠一把。现在他儿子已经2岁,生活开销增加,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
三四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增长2倍多,首付款借的钱早已还清,现在就每月那几千块房贷,对他来说so easy。打算过几年,在中环边上置换一套。
他是个感性的理性主义者,要用两年苟且,换取未来的诗和远方。
现在,李枫依然每天早晚奔波在11号线上,去徐家汇上班。透过车窗望去,两边的工地已经很少,原来的油菜地和稻田,都变成了城市,卫星城跟大上海成功合体。
李枫还是很忙碌,但焦虑感少了。他脸上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松弛状态,很笃定。
后来,他突来来了一句:我突然发现,要想不被房子绑架,最好的办法是先绑一套房子。
延伸阅读:
小学弟阿帆买的是商办小公寓。
2014年,阿帆才来上海两年,买房资格和积蓄都不够。选来选去,在九亭看到一个50平米的酒店式公寓,啃了一下老,年底就交房入住了。
刚买房那一年,阿帆做到了真正的月光,靠三张信用卡辗转腾挪。每天在漕河泾坐最后一趟地铁到九亭,没钱也没时间出去浪,原来动不动就裸辞,现在只能裸睡。
他的初衷很简单,再过几年等这套升值了,就卖掉换个住宅。
结果今年5月,上海出台针对商住房的政策,这种产品现在在市场上很是尴尬。两年多来,阿帆看着周边的住宅一个劲的董,而自己的小公寓,价格很低调。
现在资格够了,但因为有贷款记录,首付要70%,那是一笔巨款。一周前阿帆微信我,他那套小公寓在中介挂了两个月,没卖掉。现在只能先住着,等待时机。
阿帆现在跟女朋友住一起,两个人,够住。
不管怎么说,阿帆在上海有一个窝。身为90后,最大的优势是年轻。他在互联网公司写程序,因为行业发展快,个人提升也快,现在财务状况比前两年好多了。
后来,阿帆买了离上海最近的昆山的住宅,手头的酒店式公寓卖不掉,而当下买在上海的首付又太高,对于自己这几年拼死加班存下的血汗钱,他不愿意存在银行,更愿意放在房子里,哪怕是在昆山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决定,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不想用青春和房子做交易,在稳定的房贷和不稳定的房价之间,我还是选择房贷
昆山的房子不贵,首付也还可以,所以靠着阿帆这些年的努力,完全可以应付未来的生活
他跟女朋友生活简单,但比较喜欢徒步,翻开他的朋友圈,简直是个江浙徒步攻略合集。
我不知道这是房子带给他的,还是年轻带给他的,或许都有。
后来我问阿帆后面还想干什么,他这么和我说:等再凑点钱,我把昆山的住宅和上海的商住房都卖了,两套换一套上海的房子
阿帆依然对这个城市有足够的热爱,依然愿意付出一切在这里扎根,说实话,我在一个年轻人眼里看到少有的坚定
最后一个故事,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91年出生,叫小C,在一家公司做基金投资人,去年刚买了自己的房子
很幸运,她读了研究生而且踩着好政策,她在上海落户了,去年买了上海的一套住宅,很远很远,在浦东的某一个角度
她买了之后把房子租了,房租2500,然后自己在公司附近又租了一套青年公寓,房租5500
我特别好奇找他喝了一个下午的咖啡。
她是这么和我说的
我很有自知之明,我想要的房子我一定买不起,而且可能这几年都买不起,但是我又不想讲究,所以我就在公司附近租了套房子,起码这样时间都是我的,上班只要5分钟,剩下来的时间我可以去谈恋爱,多值得
其实小C对于自己买的房子一点感情都没有,他决定买房其实也挺幸运,因为做了投资这行,对所谓的经济走势也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待房子也更加客观理性
明白中国楼市在整个社会里的特殊意义,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个商品拥有很多助推力,所以与其悲观的等待着什么,不如下注购买,然后坚定持续的看好未来
作为投资人,小C很早就意识到中间摇摆的状态是最不利于做出决策的,只有坚定,坚定的不买和坚定的买,一定比犹豫买不买过出更美好的人生
后来,小C也和我说了在坚定不买和坚定买之间选择买的理由,同样很有趣。她希望能够有相对规律的生活,所以她通过每个月还贷这个动作让自己稳重和靠谱
另外对于房子来说,可以借贷30年,这个制度红利,或许可以享受下
和她聊天,我眼睛里一点都看不到小C对于房价的期盼,她对待这个商品也少有的坦然,最后还蹦出一句处女座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我突然想到有一天我看张泉灵老师的微博,有一个段子很有意思
是不是很多人向往的故事
其实段子也只是段子,我们感受到的富有,很多时候都是纸上富贵,作为仅有的一两套住宅,我们不太可能拿去变现,所以也不太可能彻底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所谓的阶层说更是无从说起
生活各自精彩,上面那几个故事,虽然同样都是买房的人生,但是后续的生活也不尽相同,也并不是一味的愉悦
买房这件事在我眼里就是一种交换,买房后短期的财务不自由,换取的是更长期的自由,这是个公平的交换,就像花时间运动可以换取活更长时间一样。
但是买房后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总结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有一天我经过琴行时候上面写的一句广告语:学钢琴的小孩子,性格不会坏
我咀嚼了一下觉得特别放在房子这个维度,买房这件事,最后让你生活品质跨越好几个台阶其实也是存在在故事里的,我们不能指望这个商品给到我们太多,但是摸着我的四两胸脯说,买房后的生活起码不会让我们过得太差,这一点是真心的
[责任编辑:郝丽宥]
还可以再输入400个字
亿房网房产微信
Copyright & 2016 FD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上广深人均gd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