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烛的师傅原名,帮我看一下这个是不是德化窑白陶瓷。

德化陶瓷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德化陶瓷又称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德化县地处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做出了贡献。
德化陶瓷资料信息
所属地区: 福建 ··
文化遗产名称:
遗产编号: Ⅷ-11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申报日期: 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德化县
遗产级别:国 市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湖南并称中国三大近代,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腹地,此处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德化陶瓷城市概括
德化是、中国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位于福建省泉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产陶瓷而名扬中外。境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德化制瓷业历史悠久,是全国八大陶瓷主产区之一。纪念地有抗日时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坂里旧址。旅游区有、自然保护区、、、库区、唐寨山公园等。有古瓷窑址200多处,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有九仙山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唐宋冶炼遗址、宋代水利工程丁溪林厝圳、长廊屋盖梁式木桥。
德化陶瓷自然地理
德化陶瓷地理位置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西北部,东经117°55′- 118°32′,北纬25°23′- 25°56′。东与、毗邻,南和接壤,西连,北毗。
德化陶瓷气候环境
  德化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凉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潮湿多雾、日照略少等特点。年均气温17.9℃,1月均温9℃,7月均温26℃,年降水量mm,无霜期270天左右。
德化陶瓷矿产资源
  据初步勘查,境内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远期储量均在亿吨以上。
德化陶瓷地形地势
  德化地势偏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境内山脉连绵,多呈北东——南西走向,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具鲜明之山地景色。其间偶有散布于群山之中的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地势大抵由中部微向四周倾斜,呈层状梯级下降。
德化陶瓷陶土
  德化瓷业延续千年,是与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分不开的,德化瓷土矿点多,分布广,类型多种多样,储量丰富,铁、钛等杂质含量低,质量好,烧后白度高,有的可以就地取材,单矿成瓷,石英、钾长石、石灰石等制瓷资源也都很丰富。  德化瓷土的成因类型基本属于酸性火成岩风化残留型。但是,低温热液融蚀变在部分矿床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开采的瓷土矿山及矿点的地质特征,可分为:石英斑岩风化型瓷土矿、花岗岩风化型瓷土矿、钠长岩风化型高岭土矿、正长伟晶岩风化型高岭土矿、火山岩风化型瓷土矿、花岗斑岩风化型瓷土矿等六个类型。
德化陶瓷历史发展
德化陶瓷新石器时代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德化陶瓷明代瓷塑
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世界各地。
德化陶瓷鼎盛时期
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德化陶瓷发展现状
德化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产业集群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很多大企业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
东边不亮,西边亮。稔熟了外贸生意经的德化陶瓷企业不愿轻易放弃国际市场。欧美市场疲软,他们便积极借助协会力量,开拓新兴市场。相关数据表明,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的出口增长30%以上,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2012年,从德化县寄出的网络销售快递单量每天约1.5万~2万件,年销售额达5亿~6亿元,其中主力产品,就是陶瓷。在征战外贸多年之后,如何用电子商务打开内销市场,成为当地政府和电商企业的必答题。德化政府目前正在征集意见和建议,为即将成立的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以及运营的陶瓷网上商城做准备。
据了解,德化县推出的电子商务孵化园已经被列为德化县2013年县政府重点工程,首期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位于城东开发区,面向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开放。园区将设定一定的入驻门槛,并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减免前3年办公场所租金、补助仓储场所租金、免费提供培训机会、减少入驻企业物流成本、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以切实推动入驻企业发展。
德化现代瓷雕
德化陶瓷陶瓷技艺
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其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如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等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德化陶瓷刻花
系用竹签或篦笔等在器物湿坯上直接刻划出各种纹饰。纹样主要有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牡丹等图案。上釉烧成后,形成釉下暗花,常见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等的外壁。其花纹纤细,构图疏朗,手法轻快简练,自由豪放。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德化窑还常用铁刀或竹签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书、行书或篆书的美好诗句来作装饰,诗赋文句的内容人多与器物用途相结合,如灯盏铭刻“舒眉六冬春”,香炉刻铭“一柱清香”、“风香流万里”、“烟飞古篆浮,香霭净玉堂”,杯刻“两人对酌山花开”、“寒夜客来茶当酒”、“醉倒南山人 ”,执壶刻铭“清泉吸满涧”、“江上引清风,山间吸明月”,瓶上刻“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等等。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洁白如玉的质地美,将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素净高雅,颇具特色。
德化陶瓷印花
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脱模后,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印花纹饰有阳印和阴印两类,以阳印纹饰为主,纹样丰富多彩。宋代的印花装饰纹样有充满生机的各种花卉以及活灵活现的飞禽、游鱼等类。元代的印花装饰纹样,除继承前朝的各种纹饰之外,以莲花纹饰居多,并新增了“福”、“寿”、“福山寿海”、“金玉”等吉祥文字。明代印花在继承宋元时期印花技艺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纹饰大多仿古铜器的饕餮、夔龙、风鸟、蟠虺、八卦等等。此种技法,多流行于仿青铜器造型的炉、簋、觚等器物卜。
德化陶瓷堆贴
堆贴,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而贴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其流行纹饰有:梅花、玉兰、荷花、竹松、水仙、牡丹、铺首、八仙、龙鹤、小鹿等等。
德化陶瓷透雕
透雕又称镂空,足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花瓶等产品上就已采用。香炉主要用于盖上的花纹图案部分,所饰花草仪留线条,中间刻成空洞。博山香炉亦刻玲珑剔透的奇石,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清代以来,博山香炉、八卦香炉、狮子香炉等的装饰仍用透雕于法制作。
德化陶瓷艺术特色
德化陶瓷制作方法
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德化陶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的受人关注。器皿类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产,供内外销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装饰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化陶瓷器皿类的产品从功能方面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盘、碗、杯、碟、罐、壶、文具、灯具和烛台等;陈设装饰和供器包括瓶、、和、炉、豆等。这两大类器物,造型样式古朴严整,传统意味浓厚。日常生活用器的造型多沿用传统形式加以演变,或是模拟自然形态加以整合,设计者考虑到造型需要适应陶瓷材料和技术的特点,构成了符合其属性与特征的形式语言。德化陶瓷造型与装饰明显地看到受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影响,同时还有明代的意味,特别是炉的造型和装饰更为显著。德化陶瓷优秀的传统造型筒形双螭壶、狮首筒形瓶、象耳弦纹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产区很少见的独特的样式。
德化陶瓷白瓷代表
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画、印花和堆贴印花装饰也称画花。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的特点,故有&中国白&之称。其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精美绝伦。德化民间雕塑艺人将雕塑与瓷艺结合,擅长制作白瓷观音,所做白瓷观音仪态生动,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德化白瓷不求色彩之华丽,而是追求单纯、素洁、典雅之美,对所利用的材料有充分的认识,设计定位与取向是准确的,充分显示着历代匠师们的创造智慧。如果说的白瓷是以称著于世,德化白瓷则是以乳白色为主,釉层腴润,光色如玉,显示着冰清玉洁的特质,蕴涵着耐人寻味的魅力,相比之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化陶瓷独特之处
德化艺术在选用材料、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比其它地区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生命力和历史研究价值。具体表现为:
1、质量优良,说明从制作到装烧工艺都极其认真考究。作品形体厚重,釉面滋润。少见瑕疵、大件作品不多,追求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
2、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思造型、整体与局部比例协调、形象完美。在中国封建时代人物雕塑创作中,在无人体模特儿可供参考情形下,能够如此精确地把握人体各部位比例,得益于艺术家们长期观察和细心揣摩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形体,并吸取了书画人物作品和民间石、泥、木各种雕塑工艺的精髓,从而达到了人们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
3、擅长把握刻划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表及里,展示细腻生动的神情风韵。尤其是观音像的脸,丰腴、慈祥,人物的形态刻划生动准确,以犀利流畅的刀法表现衣褶、纹理的层次及深浅变化,正所谓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韵律。由于做工严谨,人物的塑造具有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德化瓷塑在中国瓷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德化瓷雕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雕塑史上,以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利用自然材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才能,成为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立足于世界雕塑艺术之林。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用纯朴的艺术语言和独到的审美意识,通过&瓷雕&技法,去刻划塑造对象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形成与众不同的美学理念,开辟了瓷雕艺术的崭新境界。
德化陶瓷传承意义
德化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德化陶瓷在中国当代陶瓷发展中,同样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在工艺技术和艺术创作设计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拓展,不仅生产了大量优质的日用陶瓷产品,同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多不愿投身这一学习周期长、见效慢的传统行业,而今艺人多在60岁左右,有人亡技失之忧,迫切需要有关方面予以重视和扶持。
德化陶瓷影响和地位
陶瓷贸易兴起是对世界影响的先决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制造陶瓷的国家,中国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荣誉。英语里面的中国(CHINA)的含义就是“瓷器”。中国早已被认为是“瓷器之国”,这就展示了中国陶瓷文化(包括德化陶瓷文化)在世界文化和工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德化陶瓷文化首先是在国内陶瓷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德化地处福建中南部,离泉州港不远。当时大宗出口的浙江龙泉青瓷与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都是经过泉州港出口的,因而它们对德化瓷器生产的影响很大。德化制瓷工艺最早是由闽北建瓯传入。德化瓷器在宋、元时代就已经名著于世。《安平志》曾称:“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德化白瓷在明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是氧化焰烧成的,……而且釉的光泽度好,往往有呈现珍珠光彩的”,
“”(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此外,德化陶瓷工艺注意窑炉的改造,窑床结构的完善,通风设备的改进,温度的掌握,氧化物的含量,原料的化学组成,致使瓷胎密度高,透光度好,这是它工业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显著特色,这就使德化陶瓷产品能占住世界极重要的地位的主要原因。
然而德化陶瓷的发展与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是分不开的。泉州很早就是我国南方的大港,它使德化陶瓷从此走向世界。吴自牧在《梦梁录·江海船舰》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泉州使可出洋。”因此,德化陶瓷大量传到国外后,立刻引起世界的轰动。尤其是白瓷器“从大约十六世纪起,介绍到欧洲以后……立刻……得到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并接受无限的定货”
日本上田恭辅的《支那陶器时代的研究》一书中说:“德化窑在明朝时代的产品白釉瓷,确定是白瓷中的白眉,甚至胜于白玉。……的艺术性瓷塑一开始就具有独特的技巧。特别是观音塑像最为出色”。英国的波西尔在其所著的《中国艺术》一书中曾说:“福建德化窑……其窑之特品为白瓷,昔日法人呼之为:‘不兰克蒂支那’(中国之白也),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吴仁敬、辛安潮在《中国瓷器史》中亦称赞德化窑“以善制佛像著名……明季由宁波流入日本,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足见其精美矣”。
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等国大量发现北宋晚期到元代的德化窑产品,表明德化窑在对外贸易中是数量较大的输出品。
在菲律宾的遗址与墓葬中发现了数以千件较完整或能复原的德化窑瓷器。出土器物中有壶、罐、瓶、盖盒、碗、碟、高足杯,还有一种“军持”等,这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均与德化窑基内的出土物的造型、纹饰基本相符。德化瓷器在印尼的西里伯斯和爪哇也出土过不少。在东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方,也曾发现过大量的德化窑瓷器。
为德化陶瓷文化在世界提供了实物的例证和确凿的年代依据。
在海外瓷器交易中,部分虽以国际交往的礼品形式来体现的,但实质上是属于货物交换。明朝建立两年后,明太祖即派使团先后在九年中访问了占城(在越南南部)、爪哇(今属印尼)、三佛齐(今印尼的巨港)、渤泥(今文莱)等国。1383年(洪武十六年)各以瓷器一万九千件赠与占城及真腊(今柬埔寨),以表示睦邻友好关系。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装载大量的瓷器多是福建的产品,他们道经泉州,也带走不少泉州青瓷出国,泉州青瓷中,德化产品最为精美。
每到一处,都宣读明朝皇帝的书信招谕,赠送礼物中必然有大批德化瓷器,这是顺理成章之事,其目的是为了表示建立友好关系,招待各国使臣朝贡,扩大海外贸易,进行货物交换。客观上也加强了与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佛教文化促进德化陶瓷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纽带
早在西晋时期,佛教就传入了泉州。那时根据记载泉州就有了延福寺的建筑。南朝时印度僧人拘那罗陀还到延福寺翻译佛经。
这就是佛教在泉州传播的开始。唐、五代时,随着泉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佛教在泉州已处于鼎盛阶段。当时泉州开元寺人知亮,就因仰慕德化戴云山的形胜,而化身于紫云(今泉州开元寺),塑佛于戴云山。他死后徒弟将其遗体运往归化,塑像奉祀,后其师慈感亦在戴云山坐化,此二僧被崇为德化戴云山佛教的始祖。从此佛教文化在德化陶瓷文化上亦有大量的反映。如德化屈斗宫窑址在发掘中出土了不少以“卐”、“般”为装饰的瓷器,这显然是受了佛教影响的产品。佛教传入我国后,为历代王朝所提倡和信奉,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成为我国人民所信仰的最大而最有影响的宗教之一,到了元代更为崇信,并成立宣政院,专门管理僧徒之事,同时还成立了梵像局,专门绘画佛像。因此,这种影响也就进一步反映到瓷器上来。“卐”字是什么呢?在佛教的经典中称为“吉祥海云”。那是佛寺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塑像胸前的佛号,也叫做“相”,象征着吉祥之意,据说释迦牟尼身上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卐”字,就是其中的一相。《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佛子,如来顶上有三十二庄严大人相。这‘卐’相轮,以为庄严,放在光明,普渡世界中普现一切佛身,周流十方,开悟众生”。也象征着释迦牟尼,等于佛像的简化。“般”字,有人认为是“盘”字的简化,其实不然。如果以“盘”字来解释,而作为装饰,那就毫无意义。因此,应认为仍然与佛教有关,它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或者“般若智慧”的缩写。“般若”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无上智慧”,是我国宋朝以来禅宗流行的术语。禅宗是我国佛教中十分流行的宗派,在民间具有深广的影响,在瓷器上得到了反映,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我国自南朝以来,佛教的影响,反映到瓷器上作为装饰的多是莲花,而用佛教术语作为装饰的主体图案,尚属罕见,这是元代德化屈斗宫窑产品的一个显著特色。
中外陶瓷文化交流
中国陶瓷(包括著名的德化陶瓷)未传到东南亚及非洲之前,当地人民多以植物的叶子作为食具来装饭、盛菜。自从中国陶瓷输入之后,他们盛饭可以用中国瓦盆,盛水可用瓦器,作羹饮酒可以用钵,陶器进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富贵之家则用中国输入的瓷器。有些国家还把中国陶瓷当作馈赠品、装饰品、殉葬品、宴会上的接待品,菲律宾人甚至把家中拥有中国陶瓷器多少作为估量个人财富和声望的主要标准。阿拉伯一些国家,还用中国陶瓷器作为炫耀高雅和富有的装饰材料而装饰在屋子里。
1223年(宋嘉定十六年),日本天皇派加藤四郎等到德化学习制瓷,回国后就在濑户地方烧制一种乌釉瓷,所以日本称瓷器为濑户物,而且奉加藤四郎为日本“陶祖”。
宋、元时代,伊拉克和波斯(今伊朗)也相继学习中国制瓷技术。宋代埃及人赛尔德仿造宋瓷,还传授了许多徒弟以后大批地制造起来。其造型和花纹都模仿中国式样,这从埃及开罗古城发掘出来的实物可以得到证实。
十一世纪时,中国造瓷技法传到了波斯,经过长期改进,技术逐渐提高。1221年以前的波斯瓷器就有了很多中国的凤凰图案。十六世纪初,中国陶瓷工人来到波斯,直接为他们烧造瓷器。中国的造瓷技术传到波斯以后又传到阿拉伯各国。
在十一、二世纪时,伊拉克的拉加地方的瓷器,还保留着极浓厚的中国风格。不久土耳其也学到了中国造瓷技法,他们的瓷也保持着中国的风格。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十六世纪的瓷器,如花鸟盘之类,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欧洲人仿制中国瓷器的技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去的。阿拉伯人得到中国造瓷技法以后,于1470年传播到意大利。1627年皮萨工人造出了软瓷青花碗,使意大利人能比较容易地购到向往已久的青花瓷。意大利得到了中国瓷器技法后不久又传到荷兰的德尔夫,德尔夫陶窑学会了制造中国软瓷的方法,引起了德尔夫染色瓷器工场的各种试验仿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之装饰艺术逐渐有了进步,但各种瓷器色彩,均以中国为模样,画着中国的锦绣花纹,迷人风景,各种神像和一些奇花怪鸟。这种青花装饰艺术一直影响着世界各国瓷器的装饰。
1708年法国开始仿制德化窑白釉瓷和孔雀绿釉瓷,但早期因火候不够,仍属软瓷。1725年尚第里和门尼西两个瓷厂成立,出品质量产量才有所提高。当时在仿造中国青花瓷的风格和式样的同时,也都热中于仿造德化象牙白的欧洲人瓷像及带有拱形柄的梅枝浮雕瓶和果子形的茶壶。可以看出我国陶瓷文化,深为世界人民所珍视。
古印度瓷器“军持”传入后,对中国产生影响。在德化屈斗宫陶瓷窑发掘中,出土了一种水瓶,叫做“军持”、“君持”,梵语叫做“据稚迦”,它的意思是“水瓶”。这种器物最初出于印度,为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用于饮水或洗手之物,我国晋代僧人法显由印度回国时,曾带有此物。它是先由古印度输入我国,再由我国仿制后外销。宋代开始至元代,大批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客商至泉州贸易,伊斯兰教伴随贸易传入了泉州,其教徒每天用水次数很多,“军持”正是他们旅行中储水器皿,德化仿制的青白花瓷军持正适合他们生活习惯上的需要,因此不断外销,这种“军持”,在东南亚各地都有发现,在我国陶瓷交流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发明陶瓷最早的国家,但陶瓷上有些造型和装饰,是源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葡萄、石榴都是外来传入中国种植,五色的鹦鹉是唐太宗时从占城输入,狮子则来自菲律宾等,这些外来的动植物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许多珍稀动植物也就一一成为陶瓷艺术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福建一些地方出土的陶俑有阿拉伯人的形象,印花瓷碟上有十分惹人喜爱的鹦鹉图案。瓷器上常见的莲花、姿态各异的遨游太空的少女“飞天”、“兽面”、“蟠龙”,还有卷草、缠枝、云气以及宝相等都受佛教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陶瓷工艺技术还不断借鉴外来陶瓷先进的工艺技术。中国金彩装饰工艺始于宋代,但金彩工艺,耗金量大,手续繁,后来德国人居恩发明了抹金水工艺,其优点是耗金量低,使用方便,外观又比金彩更显富丽堂皇。这项工艺经过我国陶瓷工艺家的努力,金色的附着力、描绘、涂刷性能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瓷器装饰中的贴花工艺,原由英国陶瓷工艺家汉科克第一次使用,通过瑞典传播到欧洲大陆,到十九世纪上半叶风行全世界,中国陶瓷工艺家不久也掌握了此项工艺。青花釉下贴花研制成功,为发展中国青花传统装饰工艺闯出了一条新路。德化贴花、印花、堆花、刻花、透雕等生产技法,无不尽有。使各种杯、洗、炉、鼎等富有艺术性和时代特色的产品相继出现。
德化陶瓷艺术家还善于从借鉴外来文化的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德化陶瓷大量输出,不仅对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世界陶瓷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外交流总是双向的,德化陶瓷文化一方面对世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德化陶瓷文化的民族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又与中国陶瓷艺术家,善于融汇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了解德化瓷还不如外国人普及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国人了解德化瓷还不如外国人普及。
德化最著名的瓷莫过于。德化白瓷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可见其影响力。这种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优质白瓷,曾让欧洲人叹为观止,赋予许多极富诗意的名字,如鹅绒白,象牙白,猪油白,葱心白,几百年前,当欧洲还不知烧瓷工艺时,中国人的白瓷堂而皇之在欧洲宫廷及贵族生活中露脸,博得他们的青睐。
我()早就想去德化看看,2010年才得机会成行。站在文物保护遗址屈斗宫址前,参观着长达50多米的龙窑,我缓步登上龙窑上端,想像着当年熊熊窑火,真不知如何表心情。我们聪慧的先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陶瓷,并让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度了解了神秘的东方文明。
德化白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透光性,化柔软为坚硬,堪称一绝。德化白瓷造像无论宗教人物还是世俗人物都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肌肤的细腻,衣褶的飘逸。让柔软可塑的瓷土在烈焰中逐渐坚硬起来,继而让坚硬再表现柔软,无人能出其右。
我在遗址旁边的农舍意外地发现嵌入土墙的瓷片,满墙密布,令人惊异。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其实也都是碎片,掺杂在土中任人重新涂抹,为我所用,关健是你是否能在碎片中找出规律,再去还原真正的历史。
德化陶瓷后继
随着陶瓷机械化制作以及老艺人的逝去,德化的传统陶瓷手工艺会不会在历史中慢慢“丢失”?谁将接过德化瓷艺的接力棒?带着这样的疑问,德化陶瓷总站记者走访了活跃在德化瓷坛上的一些年轻人。
很多德化的年轻人,不后悔放弃高薪回到德化,因为他们知道手中这接力棒的分量之重...
“回来快一年了,最大的收获是真正感受到了泥性的美丽。泥是永恒的,而生命只能为它服务。”笑起来清新甜美的德化新人柯泳丽,对瓷艺的解读用的是诗性语言。
即便许多人并不看好瓷绘,每一个德化人都一样用心去操作每一个工序。
“许多人并不看好瓷绘,但我情有独钟,并且痴心不改。”与柯泳丽一样出生于1986年的庄晓阳看起来浑身充满艺术气质。
德化瓷被誉为“不化妆的瓷”,因此瓷绘并不看好。然而对瓷艺和美术的爱好使庄晓阳毅然走上了瓷绘之路。从2004年开始,他花了三年时间,成功烧制了巨型釉上彩瓷板画《》,这引起了轰动,央视七套还为之拍摄了专题片。
庄晓阳告诉记者,瓷绘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国画是平面的,而陶瓷则是立体的,“画完后还要在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对构图的把握、对颜料的把握,对色相的把握,都极其需要功力。”
庄晓阳称自己是“”,总是迎难而上。在瓷板画《清明上河图》获得成功之后,他的《》等在第六届中国——大连古典家居·收藏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和谐安徽》在首届安徽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荣获金奖;《犹闻荷香》荣获首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金奖……而今,他以奥运为题材的《北京长城魂》和以为题材的《》等釉下五彩作品也是好评如潮。“创作现实题材是一种冒险。然而最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就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的作品。我把每件作品都当作挑战。”
他说,要想活得不后悔,就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然后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让每件陶瓷开口说话。“我不是个很会说话的人,但我想让我的每件陶瓷作品都能开口说话。”颜松柳的表白略带自我解嘲,其中却也不乏幽默感。
颜松柳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比之柯泳丽与庄晓阳,他的瓷艺路也走得更远:他的《一苇渡江》获得了第八届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并入选中国美术馆,他与人合作的《唐韵仕女》被选赠首访祖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和亲民党主席,此外他还有国家级五金八银的获奖记录。
颜松柳告诉记者,虽然并非出身陶瓷世家,然而他一接触到陶瓷,揉、捏、塑、雕间,一道艺术之门在不经意间打开,他就像被粘上似的欲罢不能。只要走进自己的工作室,颜松柳就如同置身于陶瓷雕塑的,在痴迷和忘我的状态中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拿捏在手里的泥巴如同钢琴家手底跳动着的音符。
颜松柳的工作室叫“瓷言坊”,取义于要让陶瓷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让陶瓷表达自己的主题与内涵;还要讷于喧嚣、浮躁,敏于学习、积累与创作,多让作品说话。“现在流行一种‘最不后悔的活法’,是说一个人要活得不后悔,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赚钱。我正是这样做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德化陶瓷陶瓷街
在瓷都德化,有一条飘着浓郁“瓷香”的特色街道,那就是位于龙鹏街的陶瓷街,这也是瓷都德化的窗口形象。该街汇集着德化县陶瓷精品,游客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纵览瓷都陶瓷精粹,陶瓷玩家亦可在此随心所欲鉴赏各商家的品牌产品。各种产品,涉及日用陶瓷、传统雕塑工艺瓷、西洋工艺瓷、红壤陶等四大类近万个品种,是德化陶瓷产品“”。
德化陶瓷博物馆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的陶瓷专业馆,是德化县弘扬陶瓷文化、展现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悠久的陶瓷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该馆位于唐寨山森林公园内,毗邻陶瓷学院。占地面积82亩,大楼建筑面积5700m2,为框架结构两层仿古建筑,内设六个展厅及学术报告厅、陶吧、资料室、库房、监控室等。该大楼自2003年10月动工建设,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于2006年10月完工并对外开放。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多件,一楼大厅镶嵌有一幅长13米,宽2.6米,由520块德化白瓷制作而成的高浮雕壁画。博物馆一楼三个展厅有固定陈列《德化陶瓷史话》,该陈列以历史发展为主线,比较系统地表现德化县古今瓷器的发展面貌和伟大成就,分为“水土宜瓷、千年窑烟”、“宋元瓷器、崭露头角”、“明代白瓷、独树一帜”、“清代青花、诗情画意”、“海丝瓷路、蜚声宇内”、“民国瓷器、承袭传统”、“瓷国明珠、百花齐放”等七个单元,展览充分展示了德化陶瓷生产工艺艺术特色、贸易状况及其人文内涵,阐明了德化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反映了瓷都人民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精神。
.凤凰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绿洲陶瓷[引用日期]
景德镇陶瓷杂志编辑部.《景德镇的颜色釉》:景德镇市瓷局,1976年第2期:载《景德镇陶瓷》
王冠英.《东方艺术的明珠》:福建省德化出版社,1988:载《德化风物》
曾凡.《再谈关于德化窑的问题》: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版《德化窑》
李辉柄.《关于德化屈斗宫的我见》:文物出版社,1979年第5期:载《文物》1979年第5期,第68页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日:第148页
吴幼雄.《泉州宗教文化》:中华书局 ,日:第29页《佛教》
王冠英.《德化瓷业简史》:新华出版社出版,1961年油印本:《德化县志》
景德镇的青花瓷.《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 - 11:第59~60页
熊 寥著.《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 - 11:第434~435页
王冠英.《德化窑》:福建省德化出版社 ,1988:载《德化风物》第36页
.新浪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案师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