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河南新安二高 于剑涛
(原载2012年第6期(总第366期)《语文教学之友》“观察思考”栏目P3-5)
一、高中语文选修哪些模块才是科学的?
按照新课标精神,选修课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拓展与提高,有侧重实际应用的,有着眼于鉴赏陶冶的,有旨在探索研究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开设选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其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其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一句话: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有个性地发展。
但是,从各地语文选修开课的现状看,我觉得更像“选修中的必修”,所开课程面向高考的功利色彩特强,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却很少。就拿河南来说,首届高二开设文化经典研读、文章写作与修改、诗歌散文欣赏(古、现代各一)、语言文字应用共五种。其中,文化经典、古代诗歌散文与高考“古诗文阅读”对应,现代诗歌散文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应,语言文字应用与“语言运用”对应,文章写作修改与“写作”对应。
虽说高考考点体现的就是语文素养的主要方面,但若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去看,还是存在着一定漏洞的!如:在新课标五个选修模块中,第一、四模块各选修两种,第五模块选一种;而第二、三模块则彻底放弃。显然,不该集中的过于集中,不该舍弃的断然舍弃!这样,别说面向未来发展了,单是应付眼前的高考就已捉襟见肘。因为,新课标高考分必考(对应必修)和选考(对应选修),而选考又分“文学类”“实用类”两种文本阅读。通常,文学作品偏“虚”,实用作品偏“实”。文体特征各异,考生个性各异,若选修课的面过窄,考生选择的余地就很受局限,这样势必造成遗憾。比如,某生不擅长驾驭文学作品,他想选人物传记,可在目前这种选修背景下,这门课他根本就没选修,怎么办?
也许有人会说,不同体裁的文本必修课都有;但从必修课极有限的一两个单元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没法和从一门课程那里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相提并论的。也许有人会说,各省也可自主命题――但是,在旧课程背景下尚且一直沿用全国卷的省区,刚进入新课程仅一两轮,高考要自主命题,可能吗?
所以,我认为,与其某一模块重复选修两门,不如各板块均精选一种。如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古代部分必修里占比重较大),中国小说欣赏(既囊括古今,又可满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需要),新闻阅读与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全覆盖),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在必修部分已设系统专题),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囊括古今各方面经典文化)。这样,无论应对眼前高考还是适应未来发展, 针对性都较强,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各板块内容如何处理?
选修课单元设计和必修课有很大差别:必修课单元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课型也只有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时允许时,教师基本采用讲读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自由选择余地。而选修课就不同了。
拿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来说,各单元都分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各部分怎么处理才科学?我认为:赏析指导属基础理论,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感知,把握要点,教师重点点拨,便于学生透彻把握精髓;赏析示例不需教师讲解,应由学生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深刻领悟,得其要旨;自主赏析则需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领悟、感受、鉴赏;推荐作品供课外阅读使用,使学生将课内掌握的鉴赏技巧,形成的鉴赏能力,拓展、应用到同类作品的阅读鉴赏中去,进一步内化为语文素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像讲必修课一样,每单元都从赏析示例开始,一篇篇讲下去,不看选文类型,没有侧重点,不分精读略读,平均用力,直到讲完为止。由于教材选文多,容量大,他们就牺牲学生本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该读的名著不让读,该订的配套读本不让订。理由嘛:教材还讲不完呢,哪有时间课外阅读?甚至厚此薄彼,将自认为与高考关系不大、关联不紧的选修内容大量删去,以满足自以为是的教学需要。
这种对选修内容的不当取舍,严重违背开设选修课的初衷,背离了新课标的课改理念。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既包括充实学生精神,丰富情感,提升人格,也包括养成读写听说的能力。选修课同样指向这一终极目标。和必修比起来,学习选修课应更放开思路,发展个性,需更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学中师生完全不必受此局限,应充分利用选修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尽可能整合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运用、享受语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学习选修课,拓展学生语文视野,提高其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的选修课才货真价实,地地道道。
三、如何灵活驾驭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开设选修课,须顾及学生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为每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的总原则。同时,还有如下一些具体的教学要求。
1、选修课学生人数不太固定,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期望能有不同于必修课的创新、发现和收获。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目前不少地区选修课教学陷入一潭死水的僵局。要打破这一僵局,我认为相关部门在建议选修课程上不能统得过死。目前河南建议选修的课程有:诗歌散文欣赏古代、现代、外国各一,外加语言文字应用、演讲与辩论、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文章写作与修改共九种。显而易见,这些建议选修课程与新课标选修课程五大系列明显不对应,原因是性质相同的课程重复开设过多:诗歌与散文系列建议开设3种;语言文字应用系列3种;文化论著研读系列3种。而与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选考内容对应的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两个系列,河南都没建议选修!这不能不说是相关权威部门决策者的短视行为造成的被动局面,因为建议选修课程时面对的是全国大纲卷。但在不能自主命题的背景下,现在我们必须面对全国新课标卷!所以,关于选修课的既有的条条框框必须打破!
2、选修课教学,要按课程目标制定计划,以避免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前文所列种种现状,都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没按照课程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造成的。据我所知,有些学校在选修文化经典和古代诗歌散文这两门课时,按照必修课古诗文教学惯例,要求学生逐篇逐首背诵和赏析――当然,经典篇目还是要背的――但因这两门课经典篇目高度集中,教学要求若过分拔高,势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搞得学生哭笑不得,属于严重的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要解决问题,关键是按课程目标制定计划。
3、选修课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而选修课教学现状恰恰相反:除拔高古诗文背诵要求外,对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则大胆舍弃多数篇目――原因是:现阶段全国新课标卷不考散文!而语言文字应用则根本不讲,认为语言运用嘛,不过如此!至于容易课程重复开,有难度的课程避免开,这也都是现实!
要解决这些问题,确定选修内容时,首先要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提高语文素养,满足升学需要,适应未来发展!同时,教师要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真正做到和学生一道成长!只有真正赢得学生热爱的选修课,才能满足其兴趣,提高其素养,坚实其未来发展的基础!
4、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要简单照搬外校课程;课程设计要因地制宜,开发潜在资源,建设选修课程。新课程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同步开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如前文所说,由于种种原因,各地选修课几乎像必修课一样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至于地方课程,从来就没见过;更别说什么校本课程了!不少学校领导和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是:每年能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一次演讲和征文比赛,就很不错了。其实,只要领导思想重视,语文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这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作的!我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常规工作是:每年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编印年度《中华人物》典型事迹和颁奖词,含感动人物、经济人物、法治人物、三农人物、道德模范和杰出青年;近年又追加了年度语文内容,含祝福短信、春节晚会春联集锦、《咬文嚼字》所评年度语文差错和流行语、南方周末年终特刊年度语文总结等;每年编一本《高考满分作文选》;近年还特意针对高考难点编印《古诗鉴赏200首》和《芳草地――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对于全校师生来说,开阔了语文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增加了语文积淀,提高了人生品位和发展起点!
5、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诗歌与散文模块的选修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当以诵读、感悟、鉴赏为主,对于古代的诗歌散文名篇,尤其是经典篇目,毫无疑问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读多背;小说与戏剧均属叙事文学,篇幅相对较长,阅读鉴赏时,应以理清故事情节或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主线,同时理顺人物关系,把握作品主旨;《文章写作与修改》光讲空洞理论显然是很难凑效的,必须与必修教材 “表达交流”单元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多写多改;《语言文字应用》应侧重于点拨易被学生忽略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等等,而不是以偏概全,简单的做些语用题练习了事;《演讲与辩论》 应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利用语文课前3―5分钟坚持即兴演讲;《中国民俗文化》应与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以取得实效;至于各类文化论著研读,则不应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上入选的篇目,而应以此为引子,广泛的向课外延伸,以开阔视野,汲取精华!
总之,选修课程的教学应以新课标相应内容的实施建议为基本原则,尽可能落实新课标的相关教学要求。只有这样,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新课改才能一步步走向深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if item.isLast}}
&正在加载...
抱歉,本页暂无内容!
{{#payMarkUrl}}
{{/payMarkUrl}}
{{^payMarkUrl}}
{{/payMarkUrl}}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item.playcount}}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阅读方法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each data}}
抱歉,没有“{{feature}}”的其他视频了.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Copyright (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思考--《中国高新区》2018年09期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课堂结构逐渐摆脱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式教育,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取代。散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从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陷入审美困境,学生主观审美意识不足,缺乏良好的阅读体验,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打破这种困境。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3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晓非;[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9期
程一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金一声,韦腾龙;[J];学科教育;2000年09期
曾洁;[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8期
卢八妹;[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4期
张宇;[J];语文建设;2001年10期
陆岩;[J];职教论坛;2002年10期
;[J];语文建设;2003年09期
陈洁,胡迪明;[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王伟;;[J];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菊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刘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邹振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白小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陈冬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秦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吴定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陈伟;;[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高飞;;[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刁玉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西省定襄中学
李明伟;[N];科学导报;2010年
许昌县一高
魏改霞;[N];学知报;2010年
青川第一高级中学;[N];广元日报;2013年
西藏拉萨中学
次旦卓嘎;[N];西藏日报(汉);2013年
吴川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易亚帝;[N];湛江日报;2007年
郭铁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江苏邳州土山高级中学
汤东梅;[N];学知报;2010年
湖南省祁东县一中
李中友;[N];学知报;2011年
雷山县民族中学
吴念萍;[N];贵州民族报;2014年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曹仲华;[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永强;[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杨进红;[D];西南大学;2010年
慕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本友;[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峗柯伊;[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高佩露;[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朱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谢林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梁龙开;[D];宁波大学;2008年
肖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张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韩林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肖江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刘晓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本视频由声明原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