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山 作者:刘昭禹

刘家岭壁画墓的历史遐想 - 历史遗迹 - 郴州文史网 - 郴州网
刘家岭壁画墓的历史遐想
刘家岭壁画墓的历史遐想
来源:视界桂阳 作者:雷晓明 发布于:
2010年7月,在桂阳县北关刘家岭发现了一座青砖室的北宋古墓,震惊了湖南的考古界。该墓是继新化和新邵发现古代壁画墓之后的湖南第三处古代壁画墓,而且是湖南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壁画墓,该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个部分组成,总长14米,高3米,占地面积经50平方米。墓道为土坑竖穴,长约700厘米,前端宽128厘米,后端宽176厘米,深232厘米。墓道底部后端的甬通比较平坦,内长116厘米,内宽190厘米,内深190厘米。由于该墓没有发现留有墓志铭的石碑,有关墓主身份以及墓葬的具体年份难以考证,至今依旧是一个难以解答的谜。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棺内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进行分析鉴定,墓主为女性,年龄在40至45岁之间。另外,考古专家根据墓葬出土的铜钱分析,是北宋时期的钱币,其中年代最晚的就有“崇宁重宝”字样的铜钱。据专家初步确定墓主应该是北宋末年的桂阳富豪大户或官宦人家。
桂阳自古为“楚南名区”,而且冶矿冶技术十分高超。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桂阳为监,是设有“银监”的管理机构,为当时全国的三大银监之一。在湖南境内,桂阳监是唯一的银监。又据《太平寰宇记》载,桂阳银监是专管理烹银的地方。桂阳境内的九大银坑便是最好的见证。桂阳的铜矿资源十分丰富,也是铸钱的重镇。五代十国时期,战乱纷纷,干戈不息。宋王朝在混乱建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董枢任桂阳监使。董枢离任后,由孔璘出任桂阳监使,孔璘离任后,由赵瑜出任桂阳监使。由于桂阳是产银铸钱的重地,董枢、孔璘、赵瑜三人先后为监使,因邀恩沽宠,除向朝廷上缴国库的赋税外,便侵吞羡余的银子,中饱私囊,便产生了宋代震惊朝野的董枢、孔璘、赵瑜侵吞羡余银子的大案。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下诏查处,董枢、孔璘被处死;赵瑜挨了板子,流放海岛。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出兵南下攻打北宋,订立了屈辱的澶渊和议,答应每年向辽国输银十万两。这十万两银子,桂阳监就占了一定的数量。由于北宋王朝对外增输岁银,对内加重百姓剥削,致使桂阳监内苛捐杂税日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桂阳监山洞爆发瑶民起义。次年,章侁到桂阳监任通判,发现监内民生凋敞,土地荒芜,烹丁纷纷举家逃亡,便写下了传唱一时的《烹丁歌》,其中有几句描述道:“山泽岂无拘制法,何必税人征剑收。本是耕田卖炭夫,却教抄作烹丁户。养儿未识礁矿形,已隶账司名姓簿。”此时,章侁来到任监判有一种无奈的苦愁呀。民间疾苦,内心伤感。章侁的日子不好过,而桂阳监的百姓日子更不好过。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在宋代,到桂阳任监使只有十二人。刘家岭壁画墓的女主人,会不会跟北宋末期桂阳监使的某个妻妾有关呢?这只是一种推测的猜想。
刘家岭的壁画墓内甬道和墓室的绘画十分精美。甬道东壁有“侍女图”,墓室门西侧有“门神图”;墓室东壁有“白虎图”,墓室西壁有“青龙图”和“武士仪仗图”;墓室南壁挡有“飞天成仙图”;墓室北壁有“女子持笏图”;墓室券顶后端有“朱雀图”,棺床地画有“双龙戏珠图”。墓室内的壁画内容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还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等内容。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艺高超,形象惟妙惟肖。从侧面来说,该墓壁画也真实地反映北宋时期湘南的社会风情和丧葬习俗,是研究湘南古人生活不可多得珍贵资料和古代壁画艺术的实物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刘家岭壁画墓被誉为“湖南省重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刘家岭壁画墓遗址被列入郴州市文化保护单位。
刘家岭壁画墓的发现,我们不能忽视对刘家岭这个地理方位和历史区域的考究。最近,我查阅了北关的《刘氏宗谱》,没有刘家寨、牛栏冲、刘家庄这三个消失刘姓村落的记载。其实,刘家岭这个名字在北关始祖刘登没迁入北关之前就有了。宝山原名大凑山。在汉代桂阳郡设金官,就在大凑山脚下的七里街一带。大凑山南面的余脉为芙蓉山,北面的余脉为刘家岭。刘家岭南边曾有个刘家寨的古村落(现位于刘家岭廉租房附近),刘家寨居住的人皆为刘姓。因此,刘家岭因刘家寨而得名。刘家岭的北面有个名叫牛栏冲的古村落,是从刘家寨迁出的一个小村,生活此地的刘氏族人以养牛为主。牛栏冲位于今桂阳县铅锌银矿家属区一带。与牛栏冲相邻的还有一个村落,名为刘家庄,现位于桂阳县粮食局仓库一带,而刘家庄旁依龙潭,刘家庄也是从刘家寨迁出的一个村庄,而这个三个刘姓村落是因郝瑶旗屠桂阳城而消失的。相传晚唐著名诗人刘昭禹就是出自于龙潭旁的刘家(见作者《刘昭属的籍贯考》一文)。据刘继德先生的《湖南刘氏流源史》记载,长沙王刘发有一个儿子刘买,分配到宁远一带做了舂陵侯。公元25年,刘买的第五代子孙刘秀建立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人“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为由,将其改封为临湘侯。此时,刘买后代的一支也迁入到桂阳境内。或许刘家寨的刘氏人家也属于刘买的后代。
我们从北方墓葬的壁画可以分析,北方的壁画墓以生活起居、男妇侍仆、神话传说、引渡升天、纳贡交租、孝行故事以及宇宙天象等内容为主,宣扬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刘家岭的墓葬壁画内容有部分与北方墓葬的壁画内容相似。但不同的是该墓的壁画内容结合楚地浓郁的巫神信仰与风俗习性。据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自古以来,楚地祭祀鬼神是十分盛行的,充满巫术色彩。刘家岭墓室壁画的构图和布局与北方的壁画墓有相似之处,西壁有青龙图,东壁为白虎图,室门画有两门神图像。青龙白虎图像下各绘画18人组成的手持兵器武士仪仗队。墓室南挡绘画有太阳、月亮,月亮图像内桂下有捣药玉兔、飞天仙儿和持笏女人,可以想像墓室内的女主人死去后,也向往着天堂仙界美好的憧憬。专家断定大概该墓女主人为北方人。若是北方人,会不会与刘昭属的这个家族有关呢?据《湖南刘氏地方寻根考》记载:“晚唐时,进士刘安任平阳县令,居桂阳。长子休明长沙为官。”刘昭禹,字休明,便是刘安的长子。又据清代学者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记载:“刘昭禹起居湖家湖南县令。”龙潭又名龙湖(见作者《龙潭的变迁》一文)。“湖家”应该是指“龙湖人家”。而刘昭禹的父亲刘安又在平阳任过县令。这与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记载是相合的。也许刘昭禹这个家族的后代有人在北方为官,便找了个北方女子为妻。他知道妻子病重,不久将会离开人世。他派人告诉故乡的亲人,在妻子没死之前,安排家里人建好坟墓以便安葬。从挖掘的釉陶堆纹罐,釉牛角坛、陶薰、青瓷盏、银钗、银簪、铜镜、铜钱等随葬品来看,随葬品较少,这跟墓葬规格是不太协调的。或许由于当时战事纷纷,路途遥远,墓穴建好后,便匆匆地将妻子的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当然,这又是另一种猜想,刘家岭壁画墓,让人有无穷的遐想。至于要揭开它的真实的面纱,我们还得期待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
刘家岭壁画墓的历史遐想
来源:视界桂阳 作者:雷晓明 发布于:
2010年7月,在桂阳县北关刘家岭发现了一座青砖室的北宋古墓,震惊了湖南的考古界。该墓是继新化和新邵发现古代壁画墓之后的湖南第三处古代壁画墓,而且是湖南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壁画墓,该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个部分组成,总长14米,高3米,占地面积经50平方米。墓道为土坑竖穴,长约700厘米,前端宽128厘米,后端宽176厘米,深232厘米。墓道底部后端的甬通比较平坦,内长116厘米,内宽190厘米,内深190厘米。由于该墓没有发现留有墓志铭的石碑,有关墓主身份以及墓葬的具体年份难以考证,至今依旧是一个难以解答的谜。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棺内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进行分析鉴定,墓主为女性,年龄在40至45岁之间。另外,考古专家根据墓葬出土的铜钱分析,是北宋时期的钱币,其中年代最晚的就有“崇宁重宝”字样的铜钱。据专家初步确定墓主应该是北宋末年的桂阳富豪大户或官宦人家。
桂阳自古为“楚南名区”,而且冶矿冶技术十分高超。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桂阳为监,是设有“银监”的管理机构,为当时全国的三大银监之一。在湖南境内,桂阳监是唯一的银监。又据《太平寰宇记》载,桂阳银监是专管理烹银的地方。桂阳境内的九大银坑便是最好的见证。桂阳的铜矿资源十分丰富,也是铸钱的重镇。五代十国时期,战乱纷纷,干戈不息。宋王朝在混乱建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董枢任桂阳监使。董枢离任后,由孔璘出任桂阳监使,孔璘离任后,由赵瑜出任桂阳监使。由于桂阳是产银铸钱的重地,董枢、孔璘、赵瑜三人先后为监使,因邀恩沽宠,除向朝廷上缴国库的赋税外,便侵吞羡余的银子,中饱私囊,便产生了宋代震惊朝野的董枢、孔璘、赵瑜侵吞羡余银子的大案。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下诏查处,董枢、孔璘被处死;赵瑜挨了板子,流放海岛。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出兵南下攻打北宋,订立了屈辱的澶渊和议,答应每年向辽国输银十万两。这十万两银子,桂阳监就占了一定的数量。由于北宋王朝对外增输岁银,对内加重百姓剥削,致使桂阳监内苛捐杂税日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桂阳监山洞爆发瑶民起义。次年,章侁到桂阳监任通判,发现监内民生凋敞,土地荒芜,烹丁纷纷举家逃亡,便写下了传唱一时的《烹丁歌》,其中有几句描述道:“山泽岂无拘制法,何必税人征剑收。本是耕田卖炭夫,却教抄作烹丁户。养儿未识礁矿形,已隶账司名姓簿。”此时,章侁来到任监判有一种无奈的苦愁呀。民间疾苦,内心伤感。章侁的日子不好过,而桂阳监的百姓日子更不好过。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在宋代,到桂阳任监使只有十二人。刘家岭壁画墓的女主人,会不会跟北宋末期桂阳监使的某个妻妾有关呢?这只是一种推测的猜想。
刘家岭的壁画墓内甬道和墓室的绘画十分精美。甬道东壁有“侍女图”,墓室门西侧有“门神图”;墓室东壁有“白虎图”,墓室西壁有“青龙图”和“武士仪仗图”;墓室南壁挡有“飞天成仙图”;墓室北壁有“女子持笏图”;墓室券顶后端有“朱雀图”,棺床地画有“双龙戏珠图”。墓室内的壁画内容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还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等内容。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艺高超,形象惟妙惟肖。从侧面来说,该墓壁画也真实地反映北宋时期湘南的社会风情和丧葬习俗,是研究湘南古人生活不可多得珍贵资料和古代壁画艺术的实物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刘家岭壁画墓被誉为“湖南省重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刘家岭壁画墓遗址被列入郴州市文化保护单位。
刘家岭壁画墓的发现,我们不能忽视对刘家岭这个地理方位和历史区域的考究。最近,我查阅了北关的《刘氏宗谱》,没有刘家寨、牛栏冲、刘家庄这三个消失刘姓村落的记载。其实,刘家岭这个名字在北关始祖刘登没迁入北关之前就有了。宝山原名大凑山。在汉代桂阳郡设金官,就在大凑山脚下的七里街一带。大凑山南面的余脉为芙蓉山,北面的余脉为刘家岭。刘家岭南边曾有个刘家寨的古村落(现位于刘家岭廉租房附近),刘家寨居住的人皆为刘姓。因此,刘家岭因刘家寨而得名。刘家岭的北面有个名叫牛栏冲的古村落,是从刘家寨迁出的一个小村,生活此地的刘氏族人以养牛为主。牛栏冲位于今桂阳县铅锌银矿家属区一带。与牛栏冲相邻的还有一个村落,名为刘家庄,现位于桂阳县粮食局仓库一带,而刘家庄旁依龙潭,刘家庄也是从刘家寨迁出的一个村庄,而这个三个刘姓村落是因郝瑶旗屠桂阳城而消失的。相传晚唐著名诗人刘昭禹就是出自于龙潭旁的刘家(见作者《刘昭属的籍贯考》一文)。据刘继德先生的《湖南刘氏流源史》记载,长沙王刘发有一个儿子刘买,分配到宁远一带做了舂陵侯。公元25年,刘买的第五代子孙刘秀建立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人“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为由,将其改封为临湘侯。此时,刘买后代的一支也迁入到桂阳境内。或许刘家寨的刘氏人家也属于刘买的后代。
我们从北方墓葬的壁画可以分析,北方的壁画墓以生活起居、男妇侍仆、神话传说、引渡升天、纳贡交租、孝行故事以及宇宙天象等内容为主,宣扬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刘家岭的墓葬壁画内容有部分与北方墓葬的壁画内容相似。但不同的是该墓的壁画内容结合楚地浓郁的巫神信仰与风俗习性。据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自古以来,楚地祭祀鬼神是十分盛行的,充满巫术色彩。刘家岭墓室壁画的构图和布局与北方的壁画墓有相似之处,西壁有青龙图,东壁为白虎图,室门画有两门神图像。青龙白虎图像下各绘画18人组成的手持兵器武士仪仗队。墓室南挡绘画有太阳、月亮,月亮图像内桂下有捣药玉兔、飞天仙儿和持笏女人,可以想像墓室内的女主人死去后,也向往着天堂仙界美好的憧憬。专家断定大概该墓女主人为北方人。若是北方人,会不会与刘昭属的这个家族有关呢?据《湖南刘氏地方寻根考》记载:“晚唐时,进士刘安任平阳县令,居桂阳。长子休明长沙为官。”刘昭禹,字休明,便是刘安的长子。又据清代学者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记载:“刘昭禹起居湖家湖南县令。”龙潭又名龙湖(见作者《龙潭的变迁》一文)。“湖家”应该是指“龙湖人家”。而刘昭禹的父亲刘安又在平阳任过县令。这与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记载是相合的。也许刘昭禹这个家族的后代有人在北方为官,便找了个北方女子为妻。他知道妻子病重,不久将会离开人世。他派人告诉故乡的亲人,在妻子没死之前,安排家里人建好坟墓以便安葬。从挖掘的釉陶堆纹罐,釉牛角坛、陶薰、青瓷盏、银钗、银簪、铜镜、铜钱等随葬品来看,随葬品较少,这跟墓葬规格是不太协调的。或许由于当时战事纷纷,路途遥远,墓穴建好后,便匆匆地将妻子的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当然,这又是另一种猜想,刘家岭壁画墓,让人有无穷的遐想。至于要揭开它的真实的面纱,我们还得期待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
Chen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郴州市维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时间:周一 至 周日 8:00 - 18:00 客服部: 服务投诉:
法律顾问:湖南五岭律师事务所 李群主 (电话: 手机:)
ICP备案号: 郴工商注册号:453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石笋(千古海门石,移归吟叟居)作者:刘昭禹 - 墨芳诗词网
qiān gǔ hǎi mén shí , yí guī yín sǒu jū 。千古海门石,移归吟叟居。 qiào xīng jiāo chū hòu , xíng shòu làng chōng yú 。窍腥蛟出后,形瘦浪冲余。 gōng yǔ níng wú yù , sēng zhī hū yǒu shū 。工语宁无玉,僧知忽有书。 hǎo qī xiān zhě chì , biàn huà xiàng tíng yú 。好期仙者叱,变化向庭隅。
相关诗词推荐:
易重(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
陆游(十日雨晴湖水深,暖催新绿上横林)
佚名(伴我鹿车鱼釜,从伊裙布钗荆)
齐己(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
王建(枯桂衰兰一遍春,唯将道德定君臣)
唐彦谦(姑孰多紫虾,独有湖阳优)唐·刘昭禹一扶 苍 山等十四首_诗词郴州_家乡风采
唐·刘昭禹一扶 苍 山等十四首
唐·刘昭禹
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
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玄鬓改非难。
作者刘昭禹,五代时诗人。字休明,桂阳郡(今桂阳县)人。生长于五代十国的动乱分裂时期,他在五代时的楚国(896-951)做过节度推官、县令、天策府学士,还做过南岭道岩州刺史。后死于任所。昭禹有诗三百首行世。在《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卷八百八十六中,存有十四首。他是《全唐诗》中三名郴籍作者之一,也是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学典籍中的郴籍诗人。
诗载《全唐诗》卷762_1。扶苍山在桂阳境内,海拔1400多米。
常记游灵境,道人情不低。岩房容偃息,天路许相携。
霞散曙峰外,虹生凉瀑西。何当尘役了,重去听猿啼。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2)。
&冬日暮国清寺留题
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树密风长在,年深像有灵。
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因共真僧话,心中万虑宁。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3)。
鳌海西边地,宵吟景象宽。云开孤月上,瀑喷一山寒。
人异发常绿,草灵秋不干。无由此栖息,魂梦在长安。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4)。
怀华山隐者
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
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5)。
赠惠律大师
秋是忆山日,禅窗露洒馀。几悬华顶梦,应寄沃洲书。
风月资吟笔,杉篁笼静居。满城谁不重,见著紫衣初。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6)。
经费冠卿旧隐
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
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7)。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8)。
送休公归衡
草履初登南岳船,铜瓶犹贮北山泉。
&衡阳旧寺春归晚,门锁寒潭几树蝉。&
此首载《全唐诗》(卷762-9),又载清嘉庆《郴县县志》卷之三十七。衡,指衡阳。
仙都山留题
林下事无非,尘中竟不知。白云深拥我,青石合眠谁。
山静捣灵药,夜闲论古诗。此来亲羽客,何日变枯髭。
此首载《全唐诗》(卷886-36)。
晚霁望岳麓
湘西斜日边,峭入几寻天。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
崖崚危溅瀑,林罅静通仙。谁肯功成后,相携扫石眠。
此首载《全唐诗》(卷886-37)。
千古海门石,移归吟叟居。窍腥蛟出后,形瘦浪冲馀。
&工语宁无玉,僧知忽有书。好期仙者叱,变化向庭隅。
诗载《全唐诗》卷886_38。
伤雨后牡丹
唐·刘昭禹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
& 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
诗载《全唐诗》卷886_39。
送人红花栽
唐·刘昭禹
世上红蕉异,因移万里根。艰难离瘴土,潇洒入朱门。
叶战青云韵,花零宿露痕。长安多未识, 谁想动吟魂。
诗载《全唐诗》卷886_40。千古海门石,移归吟叟居。窍腥蛟出后,形瘦浪冲馀。 工语宁无玉,僧知忽有书。好期仙者叱,变化向庭隅。
点击展开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笋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