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3 中国现代诗人民间故

2008年中考现代文专题复习:诗歌
资源简介:
约5150字。
  08现代文专题复习(诗歌)
  苏觉清
  中考考点
  1.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以及所体现的主观思想情感;
  2.品味诗歌精炼含蓄、含义丰厚的语言。能找出诗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体味诗人遣词炼句的妙处。
  3.把握诗歌节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考试篇目概述:
  一、《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阅读训练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联想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想像的创作手法。
  2.“/”表示朗读的节奏;下划线表示朗读的重音。下面四组中朗读节奏和重音标示正确的一组是(B)。(3分)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想象的东西诗人却说得很肯定,说得似乎确有其事,请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要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黑暗统治下没有自由和幸福的现实生活的坚决否定和抨击。
  4.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没有自由和幸福的,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跟传说中的大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4分)
  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没有自由和幸福的,当然不能照搬。引用传说(又何止是传说),又不能拘泥于传说,一切依主题的需要而定。
  5.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6.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不应该改动。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7.本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B)
  A.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的反映生活。
  C.运用象征手法。&&&&&&&&D.以现实生活做基础,运用民间的素材进行丰富想象。
  二、《沁园春&雪》毛泽东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本诗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这首词有上下两阕: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历史人物,结尾于赞颂当代英雄。
  上阕重点描绘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北国风光”到“万里雪飘”),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望大陆段意说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 “望我大陆_百度知道
望大陆段意说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 “望我大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他在台湾 思念大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_百度知道
“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作者觉得我们中国人比美国人不差,并不是为了那个A-,所以作者感到自豪,扬眉吐气
要联系上下文来说,单独一句话很难让人说清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扬眉吐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片】毁你的三观!嘿嘿,理性讲述真实的中国的近现代历史
作者:曹立【赤色黎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067贴子:
毁你的三观!嘿嘿,理性讲述真实的中国的近现代历史
作者:曹立
正文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1800年开始的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的历史教育,从小到大,其实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讲政治,而且是比政治课更为有效的政治教育。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某些世界观,某些价值观,历史的事实,根据需要,从特定的角度作评价,进行选择性的讲述,甚至象说评话一样,编造演义出来。所有的历史事实,说与不说,怎么说,都必需服从于某种观念教育的需要。这种历史,要是按正常人类的是非和真伪而言,那就是伪史。   绝大多数人在回顾历史,看待现实内部社会和外部世界的时候,视角和思维,都在这种教育灌输的套路之下。哪怕有些人意识到主流教育的问题,但是在自己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取舍的价值观,都还在这个套路之下,这令人情何以堪。  本文的目的,在于讲述真实的历史,必然要颠覆许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啦,嘿嘿,毁掉错误的,找回来正确的,以便大家能更好地看待,思考历史和今天。  从全球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年可以算的上是西方人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间,源于西方的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科学技术,生活方式,被推向全世界。今天大家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或者说自尊心的原因,刻意地回避“西化”这个说法,而说“现代化”。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各国,不论如何现代化,所追寻的政治理念(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平等,人权等等),政治制度(共和国国家制度,宪法,选举,代表大会,立法司法执法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等),教育体系内容和制度,乃至人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思考方式(科学,理性,逻辑),甚至于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服饰,发型,个人清洁卫生习惯,社会公共行为准则),无不起源于西方。  中国人早已全盘西化,这是个客观事实,没必要隐瞒否认。再者说了,学西方,并不就代表可耻或者错误,如果洋玩意儿好,那么大家学习好的,不丢人。谁要是没意识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全盘西化,那么咱们一起看看今天一个普通中国年青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住在洋房里,早上醒来要先上洋卫生间,用的一定还是洋手纸,然后开始洋习惯刷牙,穿好里里外外的洋衣服,一看洋钟表,哦,洋时辰已经是七点半啦,该出门啦,开洋车,坐洋车,或者骑洋车,都得遵循洋规矩,靠右行哦。进洋制度的单位或公司,打开洋电脑,至少的,得用洋笔在洋纸上写些字。这中文,都根据洋语法改造啦,算洋化的中文,有他她它,还有的得地,还要讲语法,还要有标点符号,这真洋化,嘿嘿。中午去理个发吧,得,那一定是洋发型。下班去接女朋友,谈场洋恋爱,争取早日结婚,组成一夫一妻的洋家庭,努力吧。晚上回家上洋网,逛天涯,或支持,或反对,那思路那价值观,可都是洋思想为主,没几个人会跳出唯物主义,民族主义,人人平等,男女平等这些洋价值观的啦。这些都是从小在洋学堂里给教育出来的啦,嘿嘿。  接下来,咱们就开始讲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开始讲述之前,希望大家都保持自尊和自信,不要陷入许多中国近现代历史讲述中的三妇心态。  三妇又是那三妇?怨妇,泼妇,和情妇。  怨妇心态是什么样的?那就是悲情控诉,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到新中国之前,就是一部悲情控诉历史。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你们欺负我。。。整个近代历史被说成被欺负历史,万恶的洋人欺负我们小百姓,万恶的大清朝廷压榨我们小百姓,万恶的朝廷官员都自私,都在出卖俺们,万恶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都在束缚俺们,反正就是老万恶了,你们!反正就是个哭闹腔调。不仅哭闹哦,时不时还掀起衣襟,你看你看,哪,伤疤都还在哪!这都是当初乃们弄的!  就说圆明园那几个洋水龙头,前二年还拍卖出个天价。大家想想看啊,英法联军抢圆明园,满园子的皇家财宝,会看的上这几个仿造的洋水龙头?费那个功夫挖水龙头,这洋匪徒,那该有多傻啊?那十有八九是圆明园荒废之后,后来的中国人给卖出去的,卖出去到国外也就是个摆设,不值个三瓜俩枣的。现在倒好,大几千万卖给中国人,为啥?可不就是根深蒂固的怨妇心态作怪嘛。还真就是便宜了那些洋人,嘿嘿。  但事实上,现代化,并不一定只有全盘西化,全盘根除东方文明传统一条道路。看看人家日本,今天日本显然现代化的挺成功的,他们一直固执地保持着东方传统,人家还男尊女卑呢,嘿嘿。中国的文明传统,真就那么万恶?大清的朝廷,真就那么邪恶?洋人在中国,真就都是来欺压中国人的?讲历史不能搞成讲评话,根据说书人的需要瞎掰嘛。真正了解东方和西方文明传统的,就会知道,其实没啥根本性的冲突。盲目夸大东西方传统文明的差异,那也就是胡同老大爷吹牛的见识,你说这洋鬼子啊,管他亲爹都直接喊名字哪,邪性吧?边上听的,啧啧称奇。其实要么顺着东方的文明传统那么演变,要么顺着西方的文明传统那么演变,殊途同归,都挺好。怕就是怕学的是洋人的坏东西,洋人就不出产洋垃圾?谁说的?!拿着个洋垃圾当个宝,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张口就来,你们这是西方的思想!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泼妇心态又是啥?那就是凡事不讲理,不管是非曲折,造反有理,不管我们怎么着,就都是有道理,杀洋人就是硬道理。同样的事情,洋人在作,那就叫奸淫烧杀,中国人在作,那就叫反帝反压迫。洪秀全上赶着认“洋弟兄”,都能被吹成是在反抗洋人,嘿嘿。同样的事情,洋人对中国人作的,叫殖民压迫,帝国主义,中国人在作的,叫促进民族大团结,或者说援助外国。这样的教育,是非标准都和正常人类不同了,再闹出个义和拳,酿成惨祸,那不是不可能的。   这两种泼妇怨妇心态之外,近些年又兴起一个情妇心态。这其实也是中国教育的产物,以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按这个思路,就推理出“殖民有功”啦。简单的说,事情的对错功过,是不可以以结果作判断标准的,而应该看具体的手段,过程,是否正当。如果情妇逻辑成立,那么南京大屠杀,都可以说成“客观上控制了中国人口数量,所以对中国人口控制有功”。这种论调,和主流的泼妇怨妇论调一样,在理性的标准来说,叫愚昧,在道德价值观的标准来说,这叫邪恶。  我们今天在这里,就是要本着理性,客观,自信自尊的心态,事实求是地回顾中国从1800年开始的,现代化之路。看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中间干了些啥傻事,又有啥聪明的地方,这样才好走未来的现代化道路。
正文:  序章:1800年前的中国历史简单回归  中国历史,如果按照权力的归属来划分,可以分成四个时代,1. 上古传说时代,天下为公 2. 封建贵族时代,天下为封建贵族所有。3. 中央集权皇权时代,天下归皇帝所有。4. 中央集权民权时代。在这个时代,权力归于全体人民,这一西方政治思想传入,被中国人接受,并开始了追求。  1.上古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至大禹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根据流传于后世的传说,最初是有一个“三皇五帝”时代。具体是那三皇,那五帝,又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常见的说法,三皇指的是伏羲,遂人,女娲,神农和祝融中的三位。他们是上古时代的部族领袖,据说教会了人们取火耕作蚕织等各种技术。三皇时代,应该是最初期的氏族社会,掌握了生火的高科技,那绝对是大能人啊,能带大家伙过上好日子啊,自然就成了领导大家奔小康,追求美好生活的领袖人物。  三皇之后的五帝,较常见的版本是黄帝,颛顼,喾,尧和舜。这时候,应该已经是部落社会,领袖们的影响力范围也扩大了。领袖们的地位除了得到本氏族人的拥戴认同,还必需有过人之处,得到本部落,和其他部落的认同。  在帝舜的时代,黄河泛滥成灾,百姓愁苦不堪,一个叫禹的贤人,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黄河。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称其作大禹,伟大的禹。 帝舜年老之后,把领袖的地位禅让给了帝禹。  上古的神话传说这些,往往是反应折射的是书写者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理念。比如古希腊社会,男女性关系概念开放甚至说淫乱,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通奸偷情乱伦那些的,都是常有的事。  那我们再来看看大禹的故事,这个传说故事里,有着许多和西方人上古传说截然不同的中国特色。首先,这大禹那绝对不能按凡人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否则就出问题啦,自己的媳妇和娃都不管不顾啦,这要是按小百姓的伦常标准要求,那不成了二流子了吗?绝对不能,大禹是圣人,所谓圣人,就是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超越了小百姓的正常人伦需求和标准的圣人,或者按现在的说法,叫超人。其次,领袖的地位不是来自于血统继承,帝舜的继任者,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品德才干高超的圣贤,大禹。第三,领袖的权威,是不可置疑的。帝舜是处死了治水失败的鲧,而鲧的儿子大禹,并没有想着替自己的父亲报仇,而是服从于帝舜的指令,并且尽心尽力。最后有一条也很独特,大禹治水的故事里,没有任何神仙菩萨那些的来帮忙,来施展法术神通,靠的就是人类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解决问题。   领袖的地位来自于个人品格,而不是血统继承,领袖有能力并且大公无私,大家不靠神仙帮助,就顺服于圣人领袖的带领,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这个期盼,一直隐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悲催的是,大禹的儿子启,显然就不是圣人啦,他结束了公天下时代,把领袖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家天下时代。  正文:  2.封建贵族时代-夏商周-战国(??前21世纪-前221年)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夏朝是第一个领袖世袭制度的中原王国,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但是迄今为止,历史学界并没有足够确定的证据,证实夏王朝的存在。甚至有争议说,夏朝是周人为了证明其攻伐商朝的正当性,而编造杜撰出来的伪史。商灭夏的故事,的确和周灭商,有太多类似雷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只有等着进一步的研究深入才能说的清楚啦。  如果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准,作为文明历史的开始,那么从前十六世纪的商朝开始,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中原王国把王国四周的文明形态低于自己的族群,称作“四夷”,类似古罗马时代所谓的“蛮族”。日后随着中原王国文明历史的发展,对周围的所谓化外之民的称呼更为专业化啦,出现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各种越来越细致,越来复杂的区分。总而言之,我们中原人最文明,你们都是蛮夷,所谓内诸夏而外狄夷。西方人,越洋而来的,那就是“洋夷”。   大约在前11世纪的时候,西夷的一个部落联盟周兴盛起来,并最终攻灭商国,入主中原,开创周朝。这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被外来的异族征服。中原王朝的版图也因此扩大了许多。这就有些类似异族清国征服明国,中国的疆域版图也由此而扩张。  令人庆幸的是,所谓的西夷,并没有归化中原的殷商文化,周朝开创的是宗法礼乐文化,对鬼神基本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跳大神,杀活人牺牲祭祀的殷商文化,基本灭绝了。也是从周朝开始,中国人开始了敬拜自己祖先的传统,中国人修家谱敬拜祖宗的传统,就起源于周朝。旧中国一般人家谱里的开宗始祖,就都是往上追溯到周时代。周朝也因而成为后世中国文明传统的起源。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也称天子。周人相信,天子奉命于天,牧养百民。周人的这个理念,也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于上天,而上天则是爱百姓的。如果百姓日子不好,哭诉怨恨上达天听,那么就是天怒人怨啦。统治者如果不及时悔改,就会被新的天子代替。  以民为本,从这个标准上来说,中国古人的政治理念,其实是领先于西方人的。西方人是到中世纪的后期,君权的绝对地位,才被民权概念所取代。  周天子的统治,不是中央集权的管理,也就是说周王并不直接委派官员管理治理天下。类似中世纪时代的欧洲和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周朝是典型的封建国家。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以及一些前朝的贵族后代,由他们分别管理各自的领国。所谓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就是讲述的这个过程。周王把各地分封给诸侯之后,诸侯的领土叫作“国”。而在各诸侯国内,国君又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们,卿大夫们的领土是叫作“家”。在日常的统治中,周天子不会直接管理各诸侯的国事,而国君们也不会参与卿大夫们的家事管理。  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构成了封建贵族阶层。什么叫贵族呢?就是有着自己的领土,并且对自己的领土拥有主权。封建贵族的领土主权是世袭的,由嫡长子继承。  贵族们手下的家臣,则叫做“士”。士的最初来源,一般都是贵族的子弟,到周的后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代,出身庶民阶层但是有一技之长的,也会被贵族选为士。   被统治管理的百姓,就是庶民阶层。其中又有些区分,耕作为生居住在乡村野外的,叫作“野人”。而以手工业商业为生,居住在城邑里的,叫“国人”。
---  欢迎讨论。这些东西方的民权思想,我会到晚清民国时代细说。既然提到,我就简单回复。  西洋人是个体的人文主义。中国人则是集体的人文主义。  论到君权和民权,如你所指出来的,天怒人怨了,就该有新的真命天子出现,奉天承运,解民于倒悬,嘿嘿。当然还会有许多太阳让他母亲怀孕啦,斩白蛇啦等等证明。  可是和欧洲比,这就是领先的。欧洲中世纪是认血统,坚持法统名分。国君再不好,就算要换要推翻,那也是找个有名分的贵族来。  泥腿子们根本不会有非分之想。  中世纪贵族的谱系都可上溯到查理大帝时代的分封。  一直到第一个篡位者拿破仑出现。他不过是个科西嘉的小封建贵族的娃,居然一步登天当皇帝。  他出现之后靠武力征服,自己分封一批国王。这下传统的封建谱系法统就崩溃啦。所以中国历史教科书也会说他废除封建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民权思想,早于西方人出现。---  既然顶了,再多说几句,查理大帝,或者说查理曼的分封,其实也可以追溯到第一个蛮族国王,法兰克国王科洛维。  查理大帝的祖父,是类似曹操,铁锤查理积累民望,到矮子pepin,由罗马教皇认可,继承的法兰克王国王位。  欧洲漫长的封建社会,其实是厚积薄发,为日后的发展,预备了各种好的思想,好的传统。  罗马帝国是中央集权,毁灭于蛮族之手。中国是先封建社会,然后中央集权,就忙着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皇权,越搞越奴性。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朝从其顶峰,成康之治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周成王的时候,长江流域的南蛮楚国来附,周天子封了个子爵给楚国君。这就有点类似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封个弼马温招安孙悟空一样,拿个小官忽悠蛮夷,嘿嘿。等楚国君搞明白周制度,那当然火大啦。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等级,那是依据领土大小来定的。楚国这么大一片领土,居然才给了一个子爵,这摆明了欺负楚人不懂嘛。所谓爵,那就是喝酒的杯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说,那酒杯还真是有大小之分的。楚君不服气啊,周天子这也太欺负人了,据说到今天,武汉的方言里,还有“不服周”的说法,嘿嘿。从此开始了楚国要向周天子讨回公道,进而攻伐邻近周王姬姓本家诸侯国的历史。要说这礼崩乐坏的源头,那其实真是周天子自己带头先坏的规矩。  另一方面,成康之治,积累的财富资本,让后来的周王开始了扩展疆域的征伐,开始侵略东南的长江流域。周朝的疆域固然是扩大了,但是征伐是要消耗的,一来二去的,周国的国力就渐渐下降了,反过来遭到西北异族的侵袭。周天子的威信也就开始下降了。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加强国力,周厉王的时候,居然宣布山川林泽国有化,不允许百姓进去打猎砍柴那些的。这一国有化,国君是赚到钱啦,可是百姓就不干啦,大家伙遇到一起,没有不咒骂的。周厉王也不傻,知道这么骂着骂着,早晚要闹出事情。他倒还真有办法,派人监视偷听,骂他的就抓起来处死。发展到后来没骂他的,只不过聚一起说话的,也抓起来处死。到最后,大家伙在路上遇到,都不敢打招呼说话,只敢用眼神打个招呼,赶紧走开,生怕被抓。这段故事,留下了“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典故。当时也没有网络微博可以宣泄不满啊,被压迫到连话都不敢说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抄起工具农具,就暴动了,赶跑了周厉王。国人暴动赶跑了周厉王,可是他的儿子还没成年,贵族们就推举周公和召公,一起摄政。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召共和。  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长大即位,又一次破坏周制,居然根据自己个人喜恶,仗着自己兵多,直接干涉鲁国国君的继承,这算悍然干涉鲁国内政啦。  宣王的儿子,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啦,就不多说啦。但是我想说两个方面,第一,周幽王的故事,深刻地教育了我们,作人不诚实,代价很惨重。第二,中国传统里,男人其实有些邪恶,有事没事老爱说,不是领导不好,实在是那狐狸精太坏。历朝历代都这样,甚至到新中国还这样,前门猫的事情,那都是他媳妇太坏了。作男人,应该要有担当,命苦都不能怪政府了,应该有觉悟,不能老赖女人坏,嘿嘿。  西周结束,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活跃时期,之后要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末北洋時期,中国才迎来了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  民族,阶级,这些都是所谓被觉醒的眼光和思路,是教育灌输出来的观察社会的方法。没接受过这种教育灌输的,就根本不会有这种眼光看世界。  就说史可法,他宁可和满清合作,剿灭李闯。因为李闯逼死他的皇帝,那才是首要仇恨。  再说曾国藩李鸿章,他们要对皇帝尽忠报恩,不会理会洋人所谓的民族国家概念。  晚清的时候,民族主义的论战,梁启超早就和革命党早干过啦。  汪精卫大义凛然,民族之国家。吴稚晖玩地趟拳,你和西太后搞姘头。都打不过梁启超。最后是要居正这些人,怒吼一声,八个压路!靠拳脚打跑。  后来国民党得了天下,霸占了话语权,民族学说才被教育灌输。  晚清的时候,普通民众没这概念。  正文: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朝从其顶峰,成康之治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周成王的时候,长江流域的南蛮楚国来附,周天子封了个子爵给楚国君。这就有点类似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封个弼马温招安孙悟空一样,拿个小官忽悠蛮夷,嘿嘿。等楚国君搞明白周制度,那当然火大啦。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等级,那是依据领土大小来定的。楚国这么大一片领土,居然才给了一个子爵,这摆明了欺负楚人不懂嘛。所谓爵,那就是喝酒的杯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说,那酒杯还真是有大小之分的。楚君不服气啊,周天子这也太欺负人了,据说到今天,武汉的方言里,还有“不服周”的说法,嘿嘿。从此开始了楚国要向周天子讨回公道,进而攻伐邻近周王姬姓本家诸侯国的历史。要说这礼崩乐坏的源头,那其实真是周天子自己带头先坏的规矩。  另一方面,成康之治,积累的财富资本,让后来的周王开始了扩展疆域的征伐,开始侵略东南的长江流域。周朝的疆域固然是扩大了,但是征伐是要消耗的,一来二去的,周国的国力就渐渐下降了,反过来遭到西北异族的侵袭。周天子的威信也就开始下降了。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加强国力,周厉王的时候,居然宣布山川林泽国有化,不允许百姓进去打猎砍柴那些的。这一国有化,国君是赚到钱啦,可是百姓就不干啦,大家伙遇到一起,没有不咒骂的。周厉王也不傻,知道这么骂着骂着,早晚要闹出事情。他倒还真有办法,派人监视偷听,骂他的就抓起来处死。发展到后来没骂他的,只不过聚一起说话的,也抓起来处死。到最后,大家伙在路上遇到,都不敢打招呼说话,只敢用眼神打个招呼,赶紧走开,生怕被抓。这段故事,留下了“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典故。当时也没有网络微博可以宣泄不满啊,被压迫到连话都不敢说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抄起工具农具,就暴动了,赶跑了周厉王。国人暴动赶跑了周厉王,可是他的儿子还没成年,贵族们就推举周公和召公,一起摄政。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召共和。  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长大即位,又一次破坏周制,居然根据自己个人喜恶,仗着自己兵多,直接干涉鲁国国君的继承,这算悍然干涉鲁国内政啦。  宣王的儿子,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啦,就不多说啦。但是我想说两个方面,第一,周幽王的故事,深刻地教育了我们,作人不诚实,代价很惨重。第二,中国传统里,男人其实有些邪恶,有事没事老爱说,不是领导不好,实在是那狐狸精太坏。历朝历代都这样,甚至到新中国还这样,前门猫的事情,那都是他媳妇太坏了。作男人,应该要有担当,命苦都不能怪政府了,应该有觉悟,不能老赖女人坏,嘿嘿。  西周结束,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活跃时期,之后要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末北洋時期,中国才迎来了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正文:  周天子一再背信弃义,导致声望下降,实力衰退,天下进入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国君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国力,兼并弱小国家。孟子所谓春秋无义战,说的就是这个历史过程。什么是义战?按照周制,礼乐征伐出诸天子,比如当初周王把齐国分给吕尚,就是民间传说里那个能呼风唤雨的姜太公,告诉他,往东夷族那里打,打下来就归你。齐国侵略征服东夷,扩大自己的国土,那就叫义战。  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自行其事,自作主张,完全没有组织纪律嘛。封建礼乐制度开始崩坏了。  旧的社会秩序在崩坏,出路在哪里?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脑力激荡时代。   百家争鸣能够出现于春秋时代,是有着以下几个时代背景的。  首先,是旧秩序的权威下降,这个我们都已经看到。  其次,是新秩序尚未构成,而且诸侯国林立。设想一下,墨子跑到齐国街头演讲,兼爱啊,取消等级制度啊,乡亲们。楚国君大怒,说,拿下。墨子还能逃到宋国,宋国不成,还能跑到卫国,反正可以到处乱跑,反正总能找到个国家可以安身的。看看孔子,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投奔了多少个国家。  最后一个条件,是大批士人阶层的出现。大批的贵族子弟,不能继承家业的,或者因为变迁,家道败落,成为普通的士人,甚至干脆沦为体制外的平民百姓啦。这些人,他们也有文化啊。毕竟要提出一套毕竟完整的学说主张,那还是得有点文化教育基础的嘛。  其中影响塑造日后中国文化传统的,有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如何能够达到呢?孔子所啦,克己复礼是为仁。也就是说,大家都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争取回归到周公旦开创的礼乐制度时代。礼乐制度是什么?就是各阶层的人,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包括所用的器物,都要有相应的规矩制度。打个比方吧,俺这样的小百姓,就应该拿个一次性杯子,喝喝啤酒,听听老鼠爱大民之类俺们小百姓喜闻乐见的草根歌曲。贵族老爷们呢,就是端着青铜酒樽,欣赏“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之类的高雅音乐。  在现代化的今天,是平民社会,当然绝大多数人是排斥阶层社会的。有许多人出于回护孔子的动机,要说孔子其实不是要回归周制啦,其实孔子只是这么说说,他要追求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这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孔子是先贤,一个古代的贤哲。后人尊敬他,是因为他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提出了在当时的时代而言,美好的主张。如果我们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我都可以得瑟说,我是比牛顿更牛的物理学家。当然,我的脑袋没让苹果砸傻,所以我不会这么吹。  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各阶层的人,各安其位,各守其份的阶层社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每个人都按规矩办事,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和谐了,那么这个天下,也就是爱的天下了。  之所以要遵循礼乐,那是个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加强自己修养的过程。其实这么做,也是应该的。我们说我们要孝顺尊敬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和父母对话,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规矩要遵循呢?从古到今,这规矩是在简化,但是,再怎么简化,相应的规矩还是要的嘛。对父母说话,总是不能象对平辈,更不能象对晚辈那样。  中世纪的欧洲洋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泥腿子小百姓,见到贵族老爷,得称呼说,我的主子。My Lord。如果见到英王,那就得称呼赞美说,充满恩赐的您啊。Your Grace。瞧见没有?一般领主老爷和国君的称呼都不同。当然,洋人没整出中国那么细致繁琐的上下尊卑规矩,要不说是蛮夷嘛,嘿嘿。  就算在今天,洋人也一样有自己的尊卑规矩。就算所谓蛮夷中的蛮夷美国,小学生入学,小学生守则里就说,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得加尊称。  孔子超越其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能够受教育的,那都是贵族子弟。我这样的泥腿子想进学堂,门儿都没有。遇到孔子就好办啦,只要俺能交的起学费,能献上几条猪肉鱼肉啥的,那么孔子就愿意教俺。所以后世尊称孔子作“万世师表”。  孔子另一个伟大之处,是在于他并不相信暴力,刑罚能够真正的把天下变好。关于统治方法的见解。孔子认为,作统治管理的,应该带头守规矩,守信用,用道德伦理来教化民众。让民众有良善的道德理念,才是一个美好社会的真正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见解。迷信民主,迷信制度的人们不要忘记,纳粹德国,拉美的皮龙将军那些,可都是标准的民主制度的产物。人类社会所有的制度,法律,都是由人来执行操作的。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标准,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民众的世界观扭曲的时候,一人一票,选举希特勒上台,那完全可能发生。如果一个国家,绝大多数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都是良善的。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能邪恶到什么地方呢?
正文:  孔子之外,春秋时代另一个比孔子更牛,牛到看透了一切,骑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的超级大牛人,老子。传说孔子曾经问周礼于老子。而在老子看来,孔子所提出的恢复周制,追求天下治平,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那就叫很傻很天真。  老子认为,百姓真的要过好日子,那必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其实也好理解啊,国家越小,统治者力量越小,那么百姓的日子也就越好嘛。另一方面,老子又主张无为。无为又是啥意思呢?就是统治者不要自以为能够替百姓谋幸福,只要不剥夺限制百姓谋幸福的权力,百姓自然而然能过上好日子。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次所谓治世,其实都是老子思想的贯穿,文景之治啦,贞观之治啦,康乾盛世啦,其共同特点,都是统治者不替百姓谋幸福啦,不规划设计美好蓝图啦,不搞大工程啦,无为,修养生息,减少赋役。老子的政治主张,其实是类似洋人政治学思想里的小政府,自由市场传统。  老子和孔子的主张,其实都没有得到当时各国国君的认同。这两派学说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民为本。孔子是追求一个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谦弟恭的大同天下,通过各阶层的人都守各自的本分,都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以达到仁爱的世界。而孟子则更是明确地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众的福祉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则是次要的,而国君则是三者中最不重要的。  老子就更夸张啦,别为我们小百姓谋幸福啦,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国君势力越小越好。追求文成武德的君王们,怎么可能接受这种主张。  真正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国君王们广泛采纳的,是法家的主张。法家的思想,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其中集大成而著书立说作系统性阐述的,是韩非子。  法家的主张是以君权为本,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法家的思想,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首先是要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废除世袭贵族,消除可以抗衡君王的封建贵族势力,树立君王权威。  其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和管理。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一方面国君必需赚到大钱,才可以养军队,另一方面,民众必需穷困,才便于治理,同时也更容易有建立军功的渴望。最早的法家人物是齐国的管仲,他不仅加强国家的商业垄断,而且很有创意地把娼妓业给国有化了。旧社会的妓院里,有的是拜猪八戒的,希望男人们都好色。有的是拜梁红玉的,希望能够有个好出路。而有文化档次的,那就得供奉管仲,因为他是娼妓产业化的第一人。嘿嘿。  第三,通过法令刑罚约束民众,包括之前的贵族,唯有君王独尊。  第四,钻研权谋诈术。这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以便君王能够驾驭群臣。  简单介绍完儒家,道家,和法家之后,我想说说一直被鄙视的杨朱。  在现代人而言,西方文明传统是发展出个体的人文主义,而东方文明传统,以儒家为代表,则是集体的人文主义。但是事实上,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时代,则也出现过个体自由权力的萌芽,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  据说杨朱早年曾经拜会过超级大牛老子,因此也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个人的自由,不可以被国家所约束。所谓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是邪恶的。如果每个人都不需要为天下人作奉献,真的每个人都这么做到了,那么天下也就是治世啦。换句话说,只有从保障每个个体的自由出发,才可能真正追求到太平天下。这说法,简直就是西洋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嘛。杨朱当然遭到当年包括墨子孟子在内各学派的围殴,留下一个被人鄙视的“一毛不拔”的成语之后,消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  你的理解有误。什么样的民众有什么的国家。说的是内部环境。我举的例子是纳粹德国的形成。  到近代历史,我会细说,中国人的选择。包括中日截然不同的现代化之路。简单的说,一面反对清廷专制,一面反对革命党。一面反对袁世凯复辟,一面反对孙文护法运动。梁启超他们的中间道路,一直是被唾弃的。  你说到的两次异族入侵,也在说明这个问题。  蒙古人征讨四方,虽然是蛮族,但是眼界开阔,见识过西域和穆斯林世界,对中原文化,根本不存在敬服。他们也不屑归附。中国历史的一个瞎掰在于只和欧洲比较,却完全忘记,或者说故意不说,曾经一度,欧亚之间的穆斯林文明,才是顶峰。  而元国的统治就很短。他们没有归附中原,中原也排斥他们。  满族则不同,仰慕中原归化中原,清国的统治就相当成功。最后是败在西方人的枪炮和思想手下。
正文:  回过头去看封建贵族时代,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来。  首先,封建贵族时代,是一个阶层社会,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社会下层的小百姓,是没有向上爬的机会和可能的。在孔子出现之前,受教育的机会,都几乎没有,怎么往上爬嘛?简单的说,贵族的娃永远是贵族,泥腿子的娃,世代是泥腿子。大家还记得周朝初年的周公旦么?普通诸侯国的下属贵族,叫卿大夫,周天子的下属大臣,当然要高一级,叫公卿。周公就是服务于周天子的一个官职,当然周公在周天子的直属领土之内,也有他自己的“家”,叫周城。周公旦是第一位周公,他的子孙一直到东周时代,还是周公,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国民暴动之后,和召公一起摄政的周公,后人管这个周公叫周定公。而另一方面,贵族家庭的子弟,除了继承家业的嫡长子,除非周天子又扩大疆域啦,又侵略征服了这个蛮,那个夷的,那么这些贵族的娃,才有可能被封到自己的领土。其余绝大多数,也只能往下滑,沦为士人,甚至庶民。  从现代人的眼观去看,我们当然会觉得这种家庭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制度不公平。但是,身处在当时的庶民们,因为传统和环境,并不觉得自己的处境有多么糟糕,也不会什么“非分之想”。说一个外国的故事,当年英美战争,英国人想到一个削弱美国国力的办法,解放黑奴。结果呢?不少被解放的黑奴居然还不愿意,自由?自由是甚摸?主人对我不错,我衣食无忧,这自由了,我靠啥生活啊?他们一时还转不过弯哪。  心态很关键哦,只要心态没有了“非分之想”,过个小日子,封建时代的小百姓其实还成。封建时代的统治管理,那其实是相当粗放的。只要小百姓按规矩纳粮服徭役,贵族老爷们基本放任不管。想管也管不来啊,那时候的统治体制小。你就算在马路墙上写一句,齐国君是王八,国君也查不出来是谁干的。后来法家兴起,各种产业国有化,经济都由国家计划干预,一来二去,国家有钱了,才能雇佣营运其更大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小百姓的管理。  战争规模也小,打仗也主要是贵族老爷和他们的士的事情。封建时代国与国的战争,就是国君带着自己的家丁,下面的大夫们也带着自己的家丁,一起去打仗。打仗那可不仅是技术活啊,乡亲们,那可真是高消费的运动。马匹,车辆不说,兵器,盔甲护具,那可都是要花钱买的。古时候打仗,这些都必需自己装备。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完全由国家提供装备打仗的军队,是出现在汉武帝时代。当时打到壮丁不够用了,囚犯都派上前线啦,国家当然得配备他们武器装备。  战斗的技术,御马的技术,打战绝对是个技术活。那都需要培训的。封建贵族时代,是军事贵族时代,全人类都这样。周时代的士人一样的,那必须得是猛男。看看孔子教导的六艺都有啥?射箭和驾马车,那是作合格的士人必须的。士人不习武,那是明朝搞出来的为的是皇权巩固,我们会在后面阐述。  作战的主体,就是贵族老爷和他们手下的士人。贵族老爷们作战勇猛,那是必须的,因为那是他们在捍卫自己的,或者抢夺别人的家产。看看屈原,屈原多悲愤啊,国要亡国啦,家产要没啦。我要是贵族,我一样着急啊,国破家亡啊,楚国要是被灭了,那我不就成了泥腿子了吗?  对泥腿子来说,心态就不同。换谁作老爷,对我的生活有影响么?跟着去打仗的国人们,其实都是打酱油的,作战再拼命,又怎么啦?打完回家,不是照样种地或者作小买卖吗?作战其实就是贵族老爷和士人们在打,他们要是打败了,乡亲们就一哄而散啦。  战争规模变大,并且变的血腥残酷,是各国开始法家变法之后的事情。强国弱民,第一个养得起成规模的军队的国君,就是管仲辅佐的齐桓公。而且到后来废除封建贵族,不论出身,论军功赏罚升迁。那泥腿子们打仗就有积极性了,尤其是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打仗割一个脑袋,那就是军功,就能改变自己穷困的生活啦,那秦兵作战当然勇猛。  其次,封建贵族时代,统治阶层内部的贵族们,是一个事实上的共和体系。共和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这些没有君王的,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叫共和国。另一方面,在现代政治学上,民主和共和,则是两条路线。所谓的民主的路线,就是代议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势力小的听势力大的。所谓的共和路线,虽然必需走代义民主的道路,但是尽量从法律制度,代议制度,国家制度上,制约绝大多多人的民意。人民都是正义的?谁说的?被民意所杀害的苏格拉底,耶稣基督,被民意所推上台的希特勒,都深刻地教训了俺们,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民意,可能导致“多少人的暴政”哦。共和,就是大家相互之间商量,谈判,直到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也可以说大家作一定的妥协。并不是追求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  其实不难理解的啦,封建贵族时代,类似大小股东合伙作买卖。国君对诸侯,诸侯对下属的卿大夫,抛开周礼制度不说,本事的实力悬殊也不大。并不存在上级实力绝对超越下属的情况,贵族阶层内部,上下之间,平级之间,各方力量不存在悬殊差距。大家只能是靠讲规矩,讲道理来解决问题。实在讲不通要动手打,那也得是有“大义名份”支持,合乎道义,以赢得众人的认同和支持。  满清入关之前,其实内部决策,也是个部族领袖们的共和制度。  最后,封建贵族时代,是一个契约精神时代,看重大义名分的时代。现代人常会说,中国历史上缺乏“契约精神”,这么说有些太简单。  所谓契约精神,就是大家守规矩,讲信义,按大家约定的合同章程办事。而旧中国,当然也有痞子混混,那个国家没有?不能因为这些刁民或者说小人的存在,就说中国人不守信用。其实旧中国的买卖人,吃饭靠的就是守信用。信用毁了,就没法混啦。当年反而是洋人的混混,利用中国买卖人守信用的传统,欺诈中国商人。中国旧商人,餐馆里,茶楼里,大家坐下来谈妥了,一握手,那就算是买卖成交啦。洋混混就利用这个,忽悠完中国商人,然后耍赖不认账,如果双方对簿公堂,当然是中国商人吃亏,空口无凭啊,洋混混就可以趁机压价买入。当年就是有美国记者,看到上海的这一丑陋现象,写了个报道,“冒险家的乐园”,从此旧上海有了这个别名。  所谓中国缺乏契约精神,应该是说,在皇帝和下属之间,朝廷和百姓之间,没有这个传统。
正文:  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先秦的封建贵族时代,我们一样可以看到契约精神的萌芽。  咱们听说过会盟,会盟是啥?那不就是大家伙坐下来,定合同嘛。这里我们说说两个小故事。  当初通过管仲变法强国的齐桓公,强大起来,侵略鲁国,鲁国三战皆败,只好停战求和。齐鲁两国会盟于柯,鲁国的谈判代表曹沫,乘人不备,突然就拔出匕首,揪住齐桓公,逼着齐桓公把三次战役所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鲁国。生死关头啊,齐桓公也就只能答应了。会盟结束后,齐桓公也不敢反悔,把土地老老实实按盟约规定,还给鲁国。因为管仲告诉他,如果不守信用,那么这天下诸侯,就不尊重您啦,不会再听从您的啦。至少在当年,君王还是知道,盟约的神圣性。   另一个故事,是成语故事,债台高筑。当年周赧王想复兴周天子的声威,号召各诸侯国合纵,一起讨伐秦口。可打仗要花钱的啊,那里去筹钱呢?于是就向国内的有钱人借钱,答应打赢了拿战利品作投资回报。听着熟悉吧?封建社会都这样,当年洋人的贵族老爷要出门打仗,也是向领地里的城里有钱人借钱,借到后来玩到还不起啦,领地里的城市就独立自治啦,贵族老爷拿自己的主权还债。这个传统发展到后来的近现代的欧洲,就是发展战争公债,打仗,那就是投资作买卖嘛,嘿嘿。这在皇权社会,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皇上要打仗,还要向大款借钱?借钱也就罢啦,要得说这周天子点背,好不容易借到钱,合纵居然失败,别说利息还不起,本钱都不够还啊。债主们追着要债,周赧王只好躲在一个高台上避债。当年明国的巨富沈万三,要是知道历史,估计得豁出去投资时空穿梭机,穿越回封建时代,嘿嘿。  所以说,其实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在封建贵族统治时代,中国也曾经有过契约精神的存在。  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统治阶层不至于太过依仗拳头大说话。 欧洲和日本,在跨入现代社会之前,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而且他们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还更多约束,他们各自还都有世俗军事贵族之外的宗教力量。日本有天皇,欧洲有教皇。反正就是各种力量相互制衡。谁也不能简单地靠武力压制别人。  代代相传,历经千年,看重大义名分,看重契约神圣的传统,就深入人心。厚积薄发,为日后进入现代社会,预备了比较好的社会传统。  正文:  2. 中央集权的皇权时代-秦至清国(公元前221年-1800年)  公元前221年,靠法家思想变法强国的秦国,横扫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国家。秦王所取得的成就,那是超越了以前所有的人类,天下尽归一人所有。显然再称“王”是不合适的啦,名不正,则言不顺嘛。周的最高统治者是王,周是封建时代。可是秦的最高统治者,权力显然是远远超越周天子。功绩超越三皇五帝,那么就叫皇帝吧。废除封建制度,开创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的秦王,从此成为始皇帝。  后人对于始皇帝的功过评价,1949年,是一个分水岭,前后截然相反。  始皇帝干的事情都摆在那里,怎么会出现这样相反的评价呢?这就牵扯到世界观,价值观啦。标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同样一件事,会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啦。  中国历史上,后人在评价前朝作为的时候,还是以民为本的,看一个皇帝好坏与否,看的是黎明百姓的福祉。皇帝的合法性,在于替天行道,牧养百姓,不能本末倒置嘛。  如果从所谓留给后人的遗产云云,来作评判的标准,那就更荒唐啦。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手段,这种价值观如果成立,那么就可怕啦。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强奸了一个女人,若干年后,那个女人的后代中,出现了一个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那么人们是不是要歌颂当初那个强奸犯?今天的中国,纳入世界文明体系,直接的起源,是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清国国门,从此中国人开始被纳入现代世界文明体系,接受各种思想。难道我们可以说,当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欺凌,是正当的?  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大文豪郭沫若先森,在1949年之前写的文章哦。蒋介石要作始皇帝!这是郭大文豪所讽刺批判的。在当时的读者而言,旧中国教育出来的价值观体系里,始皇帝,那就是祸害百姓的坏枣嘛,嘿嘿。  始皇帝以法家思想立国强国治国,其作为可以总结为各种统一和各种奴役。
玩起封建社会主义那一套了。
正文:  秦始皇统一了各国文字,确定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统一了全国使用的马车的车距;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也就是长度,体积和重量的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使用的货币;从此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先秦时代的中国,更类似于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神圣罗马帝国。  当然也要统一全国的思想,焚毁除秦国外各国的历史书籍,至于史书外的其他书籍,由秦国政府保管。民间书籍一律焚毁,只允许保留农业,技术,卜筮和医药书籍。并且活埋了数百位敢于公开歌颂孔子的儒生。  法家理论的精髓之一,是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必需要使得百姓处于困苦状态,方能便于统治,同时也更易于驱使百姓建立功勋。  秦始皇大征徭役,开始全国范围的各种建设,修建全国范围的驰道,以便秦始皇巡视天下。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陵墓。同时南征北伐,扩张版图。向南侵略征服百越地区,也就是今天福建广东广西一代,最南一度占据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向北和匈奴的战争,僵持之下,修建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在民间流传后世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可以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百姓的血泪。  暴秦的统治并不长久,在秦的恐怖暴政之下,陈胜吴广首先带头反了。  中国的历史教育中,因为是某主义的世界观教育,把人类历史按所谓生产关系进行划分,把人类社会,按所谓阶级进行划分。因此中国历史上,充满了所谓的农民起义。事实上,如果从领袖人物的身份来作判断,中国历史的各种成规模的叛乱,造反,几乎找不到真正的农民带头造反的。毕竟要组织统御一个队伍,还是需要一定的组织才能和技巧的嘛。如果要说以参加者以农民为主,把这些造反,说成农民起义,那其实可以说的通。因为中国历史,那本来就是农业社会的历史,所有民间的造反,叛乱,主要的参与者,当然只能是农民。可是逻辑标准要一致,如果真的要遵循这个标准,那么红军又居然不是农民起来了呢?  更重要的是,起义这个词,是价值判断,是正义的诉求。在这个教育目标下,中国历史上诸多民间反叛所带来的血腥野蛮的屠杀好破坏,都被有意识的给和谐掉了,嘿嘿。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包括各地旧贵族在内的各股势力也趁势而起,各举义旗,共同推翻暴秦。  暴秦二世而终,之后是各势力间为争夺中国皇位的战争,最终秦国亭长出身的刘邦获得胜利,开创了汉朝。  汉朝刚建国的时候,是有过恢复封建制度,还是继承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的争论。最后刘邦皇帝还是剿灭了分封出去的异姓君王,只保留了些同宗的诸侯,并且到景帝的时候,最终削弱剪除。  从此,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成为中国的传统。毕竟作唯我独尊的皇帝,比作封建社会的天子,要有诱惑的多,皇帝的权力大的多,而且潜在的威胁者也少多的,嘿嘿。  因为暴秦的前车之鉴,法家思想的名声是臭遍满大街啦。汉朝建国之初,基本采取的是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对外,尽量的息事宁人。在南面,对福建广东广西一代的南越国,停战讲和。在北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则是采取低姿态,用女人和财宝,换取和平。应该说,文帝和景帝,都是爱百姓的好皇帝,不惜屈辱自己,而体恤百姓。毕竟向匈奴进献公主和财宝,那是皇家的耻辱,而且委屈的是自己的公主。  对内,则是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民众的负担,让百姓休息,而皇室则力行节俭。  通过汉朝初年的黄老无为政策,中国皇权社会引来了第一个被后世赞誉推崇的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不与民争利,不仅使得民间富庶,反过来,国家也慢慢因而强大起来啦。赋税再轻,百姓还是在纳税纳粮的嘛。据说国库累积了上亿的铜钱,因为放的太久,串钱的绳子都烂了。  国家有钱啦,汉武帝就要得瑟啦,要追求雄才霸业啦。  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两个重要人物,深刻影响后世。第一个是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的皇权时代,第二个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从此山寨版的儒学,汉儒,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正文:  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两个重要人物,深刻影响后世。第一个是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的皇权时代,第二个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从此山寨版的儒学,汉儒,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董仲舒是个能来事的博士,他融合了阴阳家,法家,和儒家思想,创造出汉儒,呈现给汉武帝。  先秦的儒家,孔孟之道,注重的是阐述周礼,规范家庭伦常,主张为君者要以仁爱而不是以刑罚统治百姓,要通过自己的表率,和对百姓的道德教化,治理国家。  而汉儒则是主张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行为标准,这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问题是出在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这里,儿子对父亲的孝敬关系,被扩展到了臣子对皇帝的关系。在孔孟时代的儒学,君臣之间,是一种对等的雇主与职员的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种有条件的服务关系,被汉儒抹杀了。君臣关系,甚至更重于父子关系的血亲伦常,成为了一个道德概念。  在政治上,汉儒一样吸纳了法家思想,主张盐铁产业国有化,主张用酷刑管教约束百姓。  在神学上,汉儒吸纳了阴阳家的思想,提出天人感应。意思是说,皇帝是奉天命牧养百姓,如果皇帝作的好,则天降祥瑞。如果百姓受苦,上天则会降下灾难,以示谴责,皇帝必需下罪己诏,思过悔改。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所演绎的儒学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汉儒作为选拔官员的考察依据。要想当官,那就只能学习儒家的学问,接受汉儒的灌输啦。从此两千年,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有了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力,又有了儒学作为统治规范百姓的理论,汉武帝开始倾尽国力,对外侵略扩张,而百姓则愁苦不堪。  从汉武帝起,皇帝们兴了又亡,不论朝代的更替,儒学都被尊为教育选拔官员的唯一学术。但是孔子所追求的治平世界,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达到过。  直至宋朝的出现,中国或许可以说,是最接近孔子乌托邦的时代,也是中国皇权时代的最文明辉煌的时代。  我们先从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说说泥腿子家的娃,真正有出人头地机会的时代  从秦废封建开始,如何选拔官员,一直是历代皇朝所面临的挑战。皇权时代,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产业,如何能雇佣到有能力的官员,建立起有效的官僚管理体制,历代皇朝一直在摸索。  汉朝使用的察举制度,也就是官员推荐选拔人才。人当然都有私心的,就算朝廷树立起各种监督机制,我推荐你的娃,你推荐我的小舅子,总是必然的趋势嘛。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所谓的豪门,寒门的传统。高干的娃作高干,基层干部的娃作小官。世代把持高干位置的豪门,形成庞大的势力,直接威胁到皇权。  三国时期的曹操,本人是寒门家的娃,试图打破这个制度,提倡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最终在官僚集团的压力下,结合家庭出生和个人才干,确立了九品中正制度。由各层官员,根据这个,推荐官员候选人,最终由国家考核任命。  寒门建立的曹魏,最终被豪门世家的司马氏所建立的晋朝所取代。九品中正制度,就成了制度化的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高干家的娃,不可能作小官。小官的娃,不可能往上爬。家谱成为一门大学问,以防有寒门子弟冒充世族出身。  门阀制度,和封建贵族制度的根本区别是,门阀缺乏大义名分,在法理上,官员是皇帝的雇员,只是为皇帝服务。  但是门阀制度化之后,这些高干子弟把握了天下,皇帝倒成为了一个空架子,成了被豪门操纵的傀儡啦。  隋唐开始,确立的科举制度,是个有效的制度,希望能够避免豪门政治出现,威胁皇权。  理论上,这是个有效的制度。但是因为时代背景和隋唐科科举制度本身的问题,真正的底层子弟依然缺乏上升的机会和空间。  首先,受教育,那还真是高消费啊。就说书本吧,普通人家那里消费的起?都说古中文里多通假字,啥叫通假字?不就是错别字嘛,嘿嘿。造成通假的原因,是在印刷技术普及之前,书籍是靠工匠刻写,或者抄写的。那些抄书的工匠,本人的文化程度就不高,就依样画葫芦那么照着抄,不太明白文章的意思,自然容易出错别字。时代背景决定了,受教育,那还得是有钱人的消费。  其次,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个缺陷,考生的名字,是在试卷上的。那么就存在考官的操作空间啦,你懂的,嘿嘿。能够影响到考官的,当然主要是体制内的高干啦。那谁谁,我二姨的儿子,叫啥啥,今年考科举啊,照应照应哦,亲。  最后,唐朝的科举制度考取的,其实只是进入官僚体制的选拔考试。大诗人王维,能读书啊,考上状元啦,从八品下,嘿嘿。唐朝的科举,其实不是选官僚,而是更类似选基层公务员,进官僚体制而已。  所以隋唐的科举,并不能真正的压制世袭豪门的势力。当然,毕竟是给寒门,平民子弟打开了门。虽然被压制,寒门家的娃也逆势顽强增长。到唐朝后期,寒门势力甚至已经壮大到可以和豪门叫板啦,爆发了牛李党争。世代高干子弟的娃,和新进的寒门子弟,分开站队,大打出手,嘿嘿。  这里顺便说一下,在旧中国的汉字语境里,党,是个贬义词。君子不党嘛。啥叫党同伐异?就是勾结自己一拨的,去打击欺负和自己见解不同的人。说这党那党,那都是后人或者旁人,贬义的说法。  所以大家注意看,在晚清的时候,大家一般自称“会”,这“少年中国学会”啦,那“兴中会”啦。党,政党成为中性词,是民国之后,现代化过程的产物。
---  必需的啊。因为中国教育的产物。一般人没有地球人的常理的。嘿嘿。  今天的中国人是根本无法想象旧中国的。  我要上来就说,清国是皇帝的家业,大家伙当然不干,嘿嘿。  我要上来就说,所谓自古以来,啥啥就是某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只能关起门来说。走出海关就被人笑话。读者能接受么?  中国教育出来的许多人的观念和思维,本来就和常人的不同。  比如屈辱,我要说最大的屈辱,被洋人屈辱的,其实是皇帝。今天的中国人会理解么?  你要穿越回大清,敢跑圆明园玩耍,不是找死么?  君辱臣死,在当时而言,备感洋人压迫的,其实就是皇帝和李鸿章他们。普通小百姓,辱在那里?
明朝躺着又中枪了。虽然我很喜欢楼主的一些观点,但因为我经常看明史的东西,我也说两句吧。先说统编教材,明代的皇帝把科举考试的内容四书五经及其阐释,给确定了下来,基本上也就是程朱理学的那些东西。这东西确实能帮皇帝宣扬三纲五常维护统治,但是统一了教材限定了范围,也能让更多的没钱买书的穷书生,去读书考取功名,让科举考试更加惠及平民,这也是统治者考虑的一个因素。另外明代不允许民间办学,我不知道楼主是从哪里看来的,我记得明代从未颁布过类似文件,不然阳明心学和泰州学派怎么能在明朝迅速传播。户籍管理的问题清代不是没有,只是废除了人头税,管理的没那么严格了而已。而楼主说的明代皇权非常稳固,我倒很赞成,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实现了皇权,宦官权力,文官权力的相对均衡。皇权在三者中是最牛的,特别是在朱元璋这样的强势皇帝当政时期,但也没有到达为所欲为的境地,特别是他还制定了皇明祖训去约束后来的皇帝,除此之外,皇帝总要受到儒家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及可以说的上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言官的监督批评。明代的宦官虽然听着权力很大,干的坏事很多,但是他们也只是明代皇帝打压制约文官集团的工具,没有汉唐废立皇帝的前辈那么风光。一旦他们的权力过大或者做的事情太过有违民意,引起皇帝不满,那么汪直、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就是下场。而文官集团虽然受到皇帝和太监的打压,但是治国的实际权力还是在他们手里,毕竟如此大的国家要运转,不是靠一个皇帝和极少数的太监所能控制的了的。例如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几个不问政事的皇帝,国家之所以正常运转,就是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在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和清朝皇帝的事事亲为有明显区别的。当然,文官如果想大权独揽也是没好下场的,明朝权力最大的首辅张居正就被万历给死后清算了,家人都很惨。所以,明代政治上不威胁皇权的各方的相对均衡,是我认为明代皇权稳固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我想听听楼主对此有何高见  ———————————————  所谓民间办学,就是小百姓自己办学校。中国的书院传统就断绝于明朝。统编教材,统一的官学,这是明朝的开创。书院后来曾经出现,但是多次被禁。中国统编教材,统一官校,许多做法是学习的明朝。有什么比统一教育灌输更容易培养奴才呢?嘿嘿。  
22:11:02  所谓民间办学,就是小百姓自己办学校。中国的书院传统就断绝于明朝。统编教材,统一的官学,这是明朝的开创。书院后来曾经出现,但是多次被禁。中国统编教材,统一官校,许多做法是学习的明朝。有什么比统一教育灌输更容易培养奴才呢?嘿嘿。  ———————————————  讲历史,避免诛心之论,避免动机推测。以人家说出来的话为陈述依据。朱元璋禁民间私自办学,有其公开的说法。我会到讲述皇权固若金汤的明朝,作些说明。统一教育灌输,便于管理。这的确是明朝的开创。王阳明出,书院兴起,但是多次被禁。今天也一样哦,嘿嘿。  我还真不知道还有那些国家统编教材,压制民间办学的,嘿嘿。---  欢迎拍砖,嘿嘿。中庸者,叩其两端取乎中。我所要作的,就是理性地阐述真实的历史。  不全面是肯定的。这里是先说中国简史,抓住几个主干。统治制度的变迁,封建贵族到皇权。官员选拔的变迁,世代门阀豪门到科举取士。统治思想的变迁,周礼到法家到法骨儒表的汉儒。  真正比较全面地从政权,国土,民众三方面讲历史,要到近现代史。  如果觉得偏激,欢迎具体地指出,批判性思考,也便于我修正。  现在的课本荒谬的地方,我在上面指出的,如果觉得不对,也欢迎有针对性地指出。  至于我要开脱什么那些,这种动机推测,在逻辑而言,没有意义。不要去推测我还没有说出来的观点哦,亲。  摆事实,讲道理嘛,亲。嘿嘿
正文:  许多中国人对皇帝有着两种迷思,一是对圣明皇帝,对超人的期盼和依赖,期盼皇帝能够是超人,也可以说,不是正常人,嘿嘿,这个事情,我们在前面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已经说到啦。二是以为皇帝既然是超人,超人就会精分。什么叫精分呢?,就是精神分裂症嘛。对所谓的坏人残酷无情,对所谓的民众仁爱。事实上,正常人和精神分裂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分裂者明显的缺乏逻辑的一致性。正常人作事情,大体而言,其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大家看到某人对一群人表现出残酷无情,同样的,他对别人,也是如此。皇帝不是超人,不能期盼超人,也不应该用超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皇帝也不是精分,不要以为皇帝会对一些人冷酷残忍,对另一些人,或者说,民众百姓,仁爱宽容。  宋朝的创立者赵匡胤,处事仁厚,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很让后人感动。皇朝时代,开国皇帝杀功臣,是中国历史的普遍现象,以避免权臣威胁到皇家的权威地位。而赵匡胤则则采取温和的作法,逼退功臣,让他们颐养天年。这样一个仁厚的开国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孔子乌托邦的皇朝。  宋朝的基本国策是,偃武修文,允许思想学术,商业各种自由。  宋朝开始有意识地压低武人的地位,以免出现武将势力作大。  同时改进唐朝的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提高其公平竞争程度,真正向全社会开放,扩大社会下层子弟的考取机会,以避免豪门权臣势力重现。不仅取消了财富,声望的应考限定,而且对偏远地区的考生,朝廷负责其赶考路费。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啊,对于穷地方的娃,考科举,那是改变其人生的唯一捷径。   宋朝的科举,采取了糊名,誊录,锁院,和集体阅卷的措施,以避免作弊。也就是说,考卷上,不仅不再出现考试的名字,而且考卷由专人抄写好再给考官考评,以免考官认出考试的字迹。考官都是临时得到委派,并且由多人达人,和考生一起,封闭在考场内,隔绝与外界联系。  不同于唐朝的科举,宋朝开始,中了进士,那就直接是官员啦。  科举制度的完善,直接从制度上,避免了豪门世家的形成,所谓“富贵不过三代”的民间俗语,就出自宋朝。大官的娃,不见的就是大官。泥腿子的娃,只要所谓祖坟冒青烟,考上科举,那就一步登天啦。皇帝以下,全社会的上下阶层流动,开始了良性的上下循环。  其实同质封闭的系统,容易导致死水一潭,全社会上下阶层的流动,才更容易保障多元化思想的碰撞,进而具有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民参与的政治,应该是比豪门世家政治更好,更有效。  中国古时候的学校,从孔子时代,就是两个体系,官学校,和私学校,孔子教授学生,那就是国家体制外的私学。到了宋朝,国家除了建设中央,州和县的三级官学之外,以“赐匾”,“赐书”,“赐学田”的手段大力鼓励资助私人办学,大规模的私立学校,书院兴盛起来。  宋朝对读书人的优厚的另外一个地方,则是不杀士人。据说是宋太祖的遗训,世代不杀士人。虽然不可确考其出处,但是整个宋朝,士人从不被处死,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贪污犯,按律法当斩的,也仅仅是面部刺字,发配了事。  中国历史上,因思想言论而杀人,从秦朝开了先例之后,不绝于历史,到明清两朝,更是发展到极致。唯独在宋朝,庙堂之上的官员,还是在野的学者,放胆畅言,而无性命之忧。当然,必需友情提醒哦,亲必需是考取功名的士人,才有这个不死的特权,嘿嘿。  在社会管理上,宋朝一样是无为的倾向,确定土地私有,有恒产者有恒心,土地买卖自由,不限制土地兼并,并且不限制人口自由迁移流动。  城镇化达到古中国的顶峰。在古代汉语里,市,本是就是集市的意思,商业的空前繁荣,民间自然形成各种镇,成为当地的商业,手工业中心。一般的集镇,由当地士绅进行组织管理。而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北宋末年,达到四十六个。开封更是成为全球在工业文明时代之前,最为繁华的巨型都市,巅峰时期的人口超过一百八十万,甚至超过曾经的所谓永恒不朽之城,罗马。就算在南宋时期,杭州一样是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巨型都市,毫不逊色于同时期的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那些巨型都市。  宋国朝廷的无为,表现在各种自由,宵禁,坊市的城市管理都被废除,夜市,晓市都出现啦。小百姓们的娱乐业也空前发达,说唱,戏剧,杂技,武术表演等小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都兴起于宋朝城镇的勾栏瓦舍。  这里顺便说一下,今天所谓的四大名著,在旧中国士人而言,那都是低俗读物,反正是不登大雅啊,嘿嘿。这些白话小说,除了旧中国所谓的淫书红楼梦之外,都是起源于话本,话本是啥?就是讲评话的说书艺人的剧本嘛。三国啦,西游啦,水浒啦,那些都是来源于宋时的话本。本来就是俺们小百姓,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嘛,嘿嘿。  那么旧中国的阳春白雪是啥?青楼文化哦,诗词歌赋哦,射虎哦,投壶行令哦。旧中国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妇女地位低,受教育的机会少。唯独是高级妓院里的妓女们,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也只有她们能拿到诗词之后,把诗词歌赋给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也只有她们,能和士人们骈四俪六,大掉书包,嘿嘿。  亲们不要把今天的妓院发廊那些等同于旧中国的青楼。当然也有给钱就交配的低级妓院,但是高级妓院,那就是文人的社交场所,诗词唱和,抚琴歌舞,那是旧中国士人的文化娱乐。这个传统,在今天看来,当然显得不那么文明,可是这就是旧中国的传统哦。  包括晚清上海的四马路,福州路,后世所谓的书店一条街。在当初,一边是出版社报社,另一边就是书寓,高级妓院。用个类比吧,许多时候,旧中国文人去青楼,那其实就和今天时尚达人去星巴克聊天玩耍差不多,嘿嘿。  宋朝的繁荣,表现在方方面面,科技,商业,手工业,文学,艺术,学术思想,对外的交往,都是中国历史的最顶峰,甚至可以说,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今天的人流行量化指标,而且喜欢比鸡的屁GDP。那么咱们说说几个数据。  中国历史上,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最高的时代,出现在清国鸦片战争之前,当时清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33%左右。但是不要忘了清国人口基数是四万万人,一人均,就知道清国民众不那么富庶啦。1820年,清国人均GDP是600美元,而英国人均则是1250美元。  而宋朝呢?宋朝的人均是450美元哦,高于西欧的人均。  这里顺便说一下,中国人的历史教育,一直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说到外国,那似乎只有西方,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在西方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前,人类文明科技的顶峰,是西亚的穆斯林世界,嘿嘿。有兴趣的亲们,可以了解了解些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曾经的文明辉煌。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有种误解,中国古时候,是个农业社会,农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在宋朝,由于自由的人口流动政策,和工商业的空前发展,工商税收,构成朝廷税收收入的绝对主体。以1077年为例,当年国家岁入7070万贯,而其中工商税为4911万贯,占70%。  也许有亲问啦,有功名的士人日子好,城里的买卖人手艺人日子好,那不错啊,但是农村的穷人呢?  在农村,宋朝也后来的明清一样,由基层自治。治理者是士绅阶层,宋朝以儒家文德教化民众,儒生自然有治平之志和行为。有钱人出钱,读书人出力,办社仓,备饥荒;办义庄,救助贫困,资助教育;办保甲,保护民众。整个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穷人铤而走险,造反暴乱,最少的年代。  在我们结束介绍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孔子追求的治世宋朝之前,我们再简单说一下,儒学思想的发展。因为理学,是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明清两朝,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批判控诉的吃人的礼教,那其实就是明清时代的礼教,而其源头,则是宋朝时候的一个儒家学者,朱熹。
---  对于帝国时代的皇帝来说,保住皇位是最重要的。军人如果坐大,那直接会构成威胁。其实皇帝一个人,和百姓更一条心,嘿嘿。因为那全是他的家业。皇帝担心的是,职业经理人乱搞,也就是大臣官员他们,祸害百姓,官员贪污,那是在偷钱。抢百姓的偷皇帝的,嘿嘿。  宋朝偃武修文,立文德以治国,其实是皇权时代最好的样板。百姓日子也好,官员日子也好,皇帝的皇位也安稳。不仅民间没有啥反叛,也没听说体制内有图谋不轨的。  至于说文弱,一来皇帝有钱,可以花钱买平安,二来百姓臣民爱惜生活,有恒产者,有恒心嘛。外族入侵,抵抗力并不弱。  而且如果真的把徽宗他们给救回来,怎么处理?明朝的于谦不就干过这傻事么?嘿嘿。  蒙古人,那是太过强悍,而且越打越强,最后南宋才扛不住啦。  正文:  管理百姓的,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模式,这样一种官场体制所熏陶培训出来的官僚群体。  在对于民众的管理上,明朝一样是加强统一管理。  在经济上,明朝一改宋元两朝的重商传统,确定所谓“重本抑末”的国策,压制商业发展,压低商人地位。如果农民改行作工匠,或者作买卖,属于违法行为,被视作流民,立刻逮捕。  对外,洪武皇帝开创中国历史的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民间对外商贸交流,丝绸之路,从此断绝。  对内,明朝沿袭元朝制度,把百姓分成三等,民户,匠户,和最低等的军户。这是世袭的户籍,军户为最低等,只有民户可以参加科举选士。同时创立里甲制度,对百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层层问责。百姓如果离家出行,必需取得官府批准的路引,否则属于违法。  整个明朝的制度,就是一套覆盖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精密体制。洪武皇帝希望通过这套复杂的思想教育管制,和官员管制,百姓生活管制,达到皇权的稳固。  应该说,在明国建国初期,这套体制运转的还是有效率的,但是人类社会其实是无法科学量化,更无法进行科学化系统管理的。因为人不是蜜蜂,不是机械,存在有复杂性,都是人也不应该被像蜜蜂,牲畜,机械那样管理规范嘛。  明朝运行到后期,种种管制,其实都形同虚设,商人有钱的,就居然公开穿起绸缎衣服显摆啦,嘿嘿。唯一一直有效的,其实就剩下皇权的固若金汤。  明朝末期,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到达中国,带来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虽然引起当时少数士人阶层的惊叹,但是并没有引起中国士人阶层的真正觉醒。  影响后世的家具制作业和戏剧业,以及茶文化,酒文化,也都兴起于明朝。今天中国所追求的许多所谓“国粹”,源头就在明朝。您要看更早的?嘿嘿,估计去日本,能看到些痕迹。   另一方面,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之后,士人阶层开始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日后新文化运动所批判的“吃人的礼教”。愚忠,愚孝,成为被人歌颂赞美的。  比如牌坊,宋朝废弃官府的里坊管理制度之后,在宋朝,那不过是座装饰美观用的木门框,或者石门框,当然还带有路牌指示功能。是到了明清时代,牌坊演变成为宣扬表彰所谓先进人物事例的贞洁牌坊那些的。  有些人是仇恨日本的,这种针对整个族群的仇恨和偏见,其实是不应该的啦,不过既然说到,我就稍微提一下。  明国亡国之后,有不食清粟的前明遗民,避走日本,其中一位儒生,朱舜水被日本幕府内的权臣封为上宾,开书授徒,科普宋明儒学,愚忠这些糟粕,当然也被带过去啦,坑害了一批日本人,这也算报复了一下吧?嘿嘿  正文:  洪武皇帝处心积虑所设计的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他太相信制度啦,他没有意识到,再完美的制度,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他有意识教育灌输出来的成批奴性十足的大臣们,如何不可能想出办法规避,滥用这些制度?  洪武皇帝的儿子朱标曾经劝告他,皇帝得是尧舜那样的贤人,大臣才可能是拥戴尧舜的忠臣。应该说,朱标太子的见识是不凡的,如果他不是中途夭折,也许能够扭转改变明国的体制和传统。  虐杀和酷刑,包括什么监督制度,都不能阻止大明官僚对百姓的压榨。而且关键是,管理体制越庞大细致,管的到地方越多,官员权力寻租的机会也就越多。举个例子啊,在极端的情况下,小百姓啥都不需要官府批准,官员除了去明抢,还能怎么贪污啊?嘿嘿。官员能贪污,那必需有个前提,这事归他管。体制越大,管理的越多,可以捞钱的机会越多,你懂的。嘿嘿。  中国的历史教育,容易给人一种错误的观念,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哦,无穷的哦,农民起义很强大哦,推动历史前进哦。  但是事实上,熟悉中国历史的就会发现,真正由底层农民自发组织的造反,几乎马上就被镇压破灭掉。  管理过公司的亲们就会理解,要有效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公司,依赖公司的制度,国家的法制,那都无法保障上层的指令能够有效的得到执行。农民造反,那可本身就完全脱离了社会法制,完全脱离了权威体系啦,如何管理,约束,带领几百人,那能是毫无管理经验的农民能办的到的?  真的能搞大的,那必需要么是利用一个现成的宗教体系,那也是一个现成的权威系统,可以约束管理手下,比如汉朝的黄巾军啦,元朝的红巾军啦;要么是接受过教育培训,而且自己还有过管理经验的,比如黄巢这样的读过书,贩卖私盐的,那他当然带领管理过队伍。  就这样,真正由体制外的造反而能够夺取天下的,依然是很少的个例。因为社会的主要精英力量,其实都在体制内嘛。  从秦朝到清朝的历朝大一统皇国,被外国入侵征服之外,真正被体制外的造反搞到亡国的,只有三次,秦朝,那其中夹杂了大批图谋复国的先秦旧贵族势力。元朝,元朝对汉人和南人的歧视和排斥,导致在体制外,有庞大的知识阶层存在。真正被所谓遍地流民,由造反越闹越大,直到亡国的,只有明朝。  百姓没有好日子过,苦不堪言,这皇朝,亡国了算了吧,嘿嘿。  友情预报,再总结一下中国皇权时代历史和1800年的清国概要,马上就要直奔鸦片战争了哦,众亲们尽请期待。嘿嘿。
正文:  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北京,按中国的常见说法,北京基本算和平解放啦,嘿嘿。被自己的臣民背叛的明国末代皇帝,选择了帝国时代一个亡国皇帝有尊严的结局,他自尽了。  后面的历史大家应该几乎都清楚啦,清国军队得到吴三桂的归附,进入山海关内,北方各地士绅归降。可以说,入关时的清国军队,都没有预料到会是这个局面,进而野心大增,开始扩大战果,南下征服。数年间,摧枯拉朽,基本占据明国全境。  明国遗民傅山说,明国是亡在奴才之手。除了夏完淳,史可法,这么几个尽忠之士,明国那里还有什么有气节的儒生?清国立国,开科举士,都上赶着上哦。  我不会责备我们的祖先们奴性,因为那是那个时代,那是明国的奴性教育和奴性培养体系所造就的。崖山之后无中国?今天我们在这里要作的,就是把曾经被歪曲的,被污蔑的古老中国传统寻找回来,把失落的仁,再寻找回来。  仁者,爱人也。克己复礼是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尽归仁哦,亲们,一个爱的世界,难道不是美好的么?  在这里,我也不想过多渲染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那些满清入关时的罪恶。因为在中国纳入现代文明体系之前,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历史上,历代中原王朝,不论是内部战争,和对外的侵略征服战争,都是充满了这样血腥屠杀。包括明国的建国征伐,以及建国之后对内对外的历次战争。包括我比较尊重的,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一样是尽屠良贱。我只能说,这是东方文明传统中的一个缺陷,在现代文明标准而言。  当我们指责满清征服过程中的屠杀暴行的时候,我希望这是因为这种暴行本身是应该被正义所唾弃的,而不是因为这是所谓的异族在屠杀汉族。  当我们控诉西方列强的殖民压迫中国的时候,我希望是因为压迫手段本身是应该被唾弃的,而不是因为这是中国被压迫了。  否则的话,一面控诉西方压迫,一面热情讴歌中国对异族的压迫和侵略,这是精分哦,嘿嘿。  稍微总结一下秦之后的中央集权皇权历史。自从废除封建制度之后,国家成为皇帝一人的产业,如何寻找有效的管理统治办法,是历代皇朝所追求的,一直到明朝,这个固然金汤的解决方案才算找到。  通过尽量公平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从社会各阶层选取官员,避免出现豪门世家出现,威胁到皇权。  通过统一的教材和官方学校,向这些想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读书人,教育灌输,培养成为忠臣。  通过废除宰相制度,消除最后一个可能潜在的权臣出现。  通过行政体系,监察体系,和特务体系,三条体系并存,互相监督。  明朝的皇帝可以玩艺术玩科技玩个十几年,而不需要担心皇位被篡夺,嘿嘿。  好啦,1800年之前的中国历史简单介绍到这里结束,接下来,就是正文啦。  在正文里,我会本着逻辑理性,进行客观地讲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讲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所谓的***,沦为世界世界三流国家,进而开始的现代化之路。  正文: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本文将理性地讲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要理性,就必需遵循逻辑标准,要遵循逻辑,就必需修辞定义明确。  几个中国历史教育时常出现的名词,是基于某历史观而作,定义模糊,甚至说根本不定义,张口就来,这种精分性的跳大神,楼主自诩理性,不可能遵循。  在这里,就几个词汇的定义,作如下说明,如果有异意,欢迎讨论,从善如流嘛,如果能帮助到楼主澄清模糊,楼主也愿意改正。  帝国主义压迫:帝国主义有两种。1.回归式帝国主义,简单说,武力夺取土地,灭绝原住民。如纳粹德国,如某老大哥,要地不要人,杀光算数。2.渐进式帝国主义,一方以所谓推广文明价值的名义,以帮助野蛮族群进化到文明社会的名义,甚至以改善提高生活的方式,反正不管什么崇高理由,以武力征服,用暴力强迫落后的族群接受其文明体系和标准。如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清国国门,把清国拉入世界体系。程序正义要遵守嘛,嘿嘿。  不平等条约:一方以武力压迫(或者威胁),逼迫另一方接受的条约。因为双方谈判地位不平等。比如,西方列强和清国签署的条约。清国和俄罗斯当年大打出手,谁也没占到上风,罢兵言和,地位平等,尼布楚条约,算平等条约。  殖民:一国政府以武力压迫和威胁,向已有原住民的土地,组织移民。   侵略:一国(或者多国)军队,非法进入他国领土。所谓非法,就是违背国际法规则。比如,一国遭到另一国攻击,武装部队还击,不算侵略。再比如,一国军队得到另一国政府邀请,或者许可,进入该国领土作战,不算侵略。  满人:清国时期户籍属于旗籍的人。  汉人:清国时期户籍属于汉人的人,大部分是被征服的前明国国民的后裔,主要生活在汉人十八省。  请不要逼迫我说汉民族,满民族,谢谢。除非有人能够提供汉民族,满民族的区分标准,定义清楚了,我也可以接受。  讲历史,应该尊重历史,更应该尊重正常人类的逻辑理性。  讲到新中国历史,我可以说汉民族,满民族,因为有标准,户口本上有所谓的“民族”,我还能说出“壮民族”呢,反正标准清晰,户口本上民族一栏为准。  至于这个民族是怎么突然蹦出来的,会在现代化过程中讲述。简单的说,壮民族,在清国,在民国,也是汉人。因为在效法某大哥之前,中国根本没有壮民族。嘿嘿。  先在这里抛砖引玉,把几个常用词汇定义明确了,才好理性讲述嘛。
正文:  以往的中国历史教育,是确定三条线索,然后往上加材料,甚至编材料。在辛亥革命之前,外面,是万恶的洋人,洋人很万恶,欺压中国人民,请注意哦,是民众被欺压啦。上面,是朝廷很万恶很无能,而且很自私,对外出卖国家利益,对内欺压民众。下面,是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凌辱,被出卖,然后愤起反抗,反帝反封建,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直到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万恶的清国。  然后继续这三条线索哦。  伟大光荣正义的辛亥革命成果,被万恶的反动派给窃取啦,反动派背叛革命啦。然后继续,外面是万恶洋人,从清朝后期开始,洋人已经不再是西洋人啦,还有东洋人。上面是历代很万恶很无能很自私很卖国的政府。下面是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凌辱,被出卖,然后,你懂的,嘿嘿。  历史的陈述,对许多明显的事实,不作陈述。陈述本身,充满逻辑概念模糊的价值判断。  本历史讲述,本着理性客观的立场,不偏不倚,讲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陈述事实时,不作价值观批判。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作判断。如果楼主觉得必需要加上自己的价值批判的,会把价值批判单独出来。前面已经就几个常用的词汇,进行过定义。本文讲述使用这些词汇,就是前面所作的定义。会说日本殖民台湾,也会说中国殖民台湾的历史。定义明确,标准一致。  不会把人圣人化,也不会把人妖魔化,因为大家都是人,都是一个一个的正常人。不会把一个族群集体定罪,也不会把一个族群集体美化。  多余的话到此为止,开始中国近现代历史。  国家是什么?这个政治学概念存在多种定义,但是离不开三个构成要素,政权,土地和人民。  本文就从这三个要素入手,讲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大致分为:1. 西方列强压迫侵略前的中国概况。2. 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旧次序的崩坏和新次序的开始。.走向革命。. 5. 混乱割据的北洋时期。. 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 7. 中日战争和共产党夺取政权。.  8. 从“解放”到“独立”之路。. 9. 从统一思想到内部分歧。. 10. 文化大革命到毛泽东去世。11. 不知道会不会被和谐,嘿嘿。  正文:  1. 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之前的中国概况  称当时的中国为“清朝”,是后世人的划分,为了行文方便,更为了还原历史,这里称作“清国”。因为当时的人,是清国皇民,或者说清国国民。  清国存在一个特殊的族群,叫作“满人”。满人是什么?满人就是八旗在旗的人。清国入关之前,是一个军事国家,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不是郡县制度,而是八旗制度。所谓八旗,是事实上的二十四旗。因为每个旗主之下,都有三旗,汉旗,满旗,和蒙旗。  在民族概念传入东方之前,东亚并不存在民族概念,也不存在民族划分,只有所谓的族类,或者国族。所谓国族,就是国民,皇民。  我们在这里简单诉说一下八旗的组成。原本是明国国民的,被征服,或者被俘虏后归附的,就归入汉军旗。比如一个蒙古人,在明国朝廷里任职,作战投降归附清国,那么他就归属于汉军旗,而不是蒙军旗。汉军旗下,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有范文程,和曹雪芹的先祖。   蒙军旗,则以被征服归附的蒙古人组成。  满军旗,则成分复杂,主干为最初起兵造反的女真人,包括当时就追随女真人的蒙古人。还有日后归附八旗的回人,高丽人,锡伯人等等各族类,反正就是无法归入汉军旗和蒙军旗的,那就都算在满军旗下。日后清俄战争,有俄罗斯战俘愿意归化清国,就被纳入满军镶黄旗,驻守,居住生活在北京。  为方便大家理解,除了广为人知的范文程,和曹雪芹的先祖曹振彦之外,再介绍一个汉人变成满人的例子吧。  袁崇焕,相信大家都熟悉了吧?他的后人,就是满人。  在江北大营和太平军作战的宁古塔副都统袁世福,根据清史稿记载,祖上就是前明兵部尚书,其祖先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属于汉军正白旗。  要说清国历史,首先要把满人解释清楚嘛。满人就是旗人,八旗是个起源于军事目的的军事组织制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诗人论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