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文关于人文精神的作文几点思考

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_硕士论文_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 &&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69次
引 用: 4次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一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从高中现状来看,的传承效果并不理想。教材、教师、教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本文分三章分别从教材、教师、教法这三个方面探讨高中古诗词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第一章从教材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纵向回顾了年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歌选目,横向考察了2001年以来各类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古诗词选目,并对今后诗歌教材编选提出了三点建议:选文数量还可增加,选文本身还需斟酌,引导教师参与教材建设。本章意义在于为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章从教师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阐述了有效传承诗歌人文精神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讨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质的策略:为教师成长营造宽松环境,扎实推进继续教育制度,教师注意自我提高。本章意义在于为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提供“人”的保障。第三章从教法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具体分析了诗歌人文精神传承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努力构建人文课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选择教学角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最后以具体教学案例示范。本章意义在于为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探讨合适的课堂教学手段。
论文摘要&&4-5Abstract&&5-8引言:与传承的关系&&8-14&&一、培植学生崇高的理想&&8&&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8-9&&三、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9-10&&四、带领学生领悟哲理的意蕴&&10-11&&五、培养学生对自然审美的向往&&11-14第一章:从教材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14-25&&一、年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歌选目的思考&&14-17&&二、2001年来各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古诗词选目的考察&&17-21&&三、对今后诗歌教材编选的几点建议&&21-25第二章:从教师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25-38&&一、有效传承人文精神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5-28&&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调查&&28-32&&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质的策略&&32-38第三章:从教法层面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38-52&&一、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误区&&38-40&&二、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40-48&&三、具体教学案例点评&&48-52结语&&52-53参考文献&&53-5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后记&&57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吟咏唐宋诗词
建构人文精神——唐宋诗词人文精神解读
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精神追求,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前进的精神灯火,也是由人的良知理性派生出来的对于社会、人类和未来的一种责任精神。其实质是对人生存的关怀和追求。[1]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确立现代大学理念,重拾人文精神传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逐渐淡薄、遮蔽,对社会长期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唐宋诗词雅俗共赏,家喻户晓,蕴涵着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诚挚友善的情感体验,追问生命内核的终极关怀。吟咏唐宋诗词,对于建构当代大学人文精神意义重大。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科技能解决一切问题。在此观念的主导下,“唯科学主义”倾向油然而生,表现在教育领域,即为对自然科学教育的过分倚重。在专注于科学技术传授与习得的背景下,人文精神的培育被逐渐淡化。大...&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冯凌宇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7个地方曾经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分别是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山西汾河盆地、北京所在的华北北部、太湖平原、福建闽中地区以及沈阳一带。除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外,其余五个地方只是个别典籍偶尔誉之,昙花一现,影响甚小。唐以后,陕西关中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战乱频仍,经济凋敝,“天府之国”名实俱亡。相沿成习、最为人熟知的“天府之国”是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平坦广阔,土质肥沃,气候宜人,灌溉便利,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精耕细作,农业发达,物产富饶。特别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后,每每天下饥荒四起、饿殍千里,这里却是旱涝保收、衣食自足、生活闲适。因此,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在《隆中对》里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四川被称为“天府”的最早文字记载。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说得更深入:“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论唐宋诗词的意蕴美邹祖兴内容提要:唐宋诗词的意蕴美,是通过含蓄美、模糊美、新颖美来实现的,意蕴来自诗人的情感抒发。关键词:含蓄美,模糊美,新颖美意蕴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它孕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唐宋诗人。其审美特征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一,含蓄美优秀的唐宋诗人在很多情况下,一般不把他们的情感直接说出,而是包孕在所写的形象里,留下想象的空间由读者去填补,其表现手法有如下几种。(-)象征式一提起象征,人们总有些偏见,认为它是与晦涩难解等义的,其实并非如此。唐宋诗人就开始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因为他们已经觉察出人的内心奥秘不是语词能够直接表达出来的,物象具有很大的艺术包孕。唐宋诗人常常用具体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思,他们总是力图建立情绪的对等物,运用有声有色的形象来暗示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诗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内在的情感来创造场景,并使它非常适合这种场景,简直就是这种情感的象征性体现。这是因为自然现象同i人的情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美学家李泽厚在《审...&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什么叫絲肖猶職冑义?通俗地讲,就是唐宋时代的诗词对于现代读者有什讀值。唐宋的诗词作品距离我们最远的有1400年了,最近的也有8GG年。相隔的年代这么久远,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兴趣呢?这就在于它具有现代价值。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说麵看法。唐宋诗词的审美价值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新诗人艾青说过,诗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们可以模仿艾青的话来说,唐宋诗词,就是诗歌中的诗歌。它简洁、优美,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多读唐宋诗词,对于我们的写作,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诸位不一定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但汉语汉字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比如写情书,我们怎样才能把情书写得更好呢?我想有两个基本要求,其实也是我们汉字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要简洁,不能啰嗦;第二,要优美,不能写得粗俗。假如我们希望把情书写得很优美,又缺乏写作才能,怎么办呢?借鉴唐诗宋词啊!...&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关于古典诗是否可译的争论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这一话题,至今仍倍受关注。以唐宋诗词为例,闻一多先生在(英译李太白诗)中说过一句颇有见地的话:’‘好诗是经不起翻译的,就像一朵鲜花,采它就是毁它,美的碰不得的,一粘手它就毁了”。唐宋诗词英译就是如此,它是中国特有文化现象之一,要把这种语言的独特性用另一种语言所不具备的不同表达手段和形式去翻译是难以实现的,笔者从英汉语语言本身的几方面特点,对唐宋诗词的难译性,略作探索。 一、汉语中利用双声和叠韵的习语很多,在唐宋诗词中也存在大量这样的词语,译成英文时无法保持这种特性。如双声的词:鸳鸯(mandarin duck),玲彤(delicat),参差(u。rugged),踌躇(vacillate)等;叠韵的词有:混饨(oh。。),窈窕(fair),伶汀(lonelWisolated);瞒珊(totter)等等。唐宋诗词经常出现的这类语辞音...&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勾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本刊将分12期为广大读者连载这部佳作,解读中国1文化的演化过程。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因为太重要,又处于隐潜状态,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因此,我们必须开宗明义,指出那些最常见的理论岔道,不让它们来干扰文脉的潜流。寻得这股潜流,是做减法的结果。我一向主张,研究...&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高中,教学,中学,古诗词,和教学,教学的,人文精神,教学与,古诗文教学,高中古诗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摘 要] 人文精神的衰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试论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摘 要] 人文精神的衰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分析背景,剖析内涵,比较共性,从四个方面阐述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论文网 /9/view-4180463.htm  [关键词] 古诗词;人文精神;精神文明   一、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精神文明也能够得到同步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衰弱现象比较严重,它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人文精神,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民族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1]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古诗词为我们建设人文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以古典诗词为切入点,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是建设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将有效地推动现代精神文明的发展,并且也将促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人文精神内涵   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观点比较多。西方文学中,通常把“人文精神”译作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2]综合我国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性的关注,重视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追求,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追求生活的意义。概言之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精神追求。它源自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诗词与人文精神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可见,古诗词源于有感而发,这种“感”,便是人们的感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蒹葭》名篇之所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一方面在于它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以及形式美,还在于它表达出的缠绵悱恻之愁情;而人文精神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精神、情感追求,可见诗歌与人文精神通于情。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价值和人类命运;我国古代诗词,无论是吟咏自然山水,还是抒写情怀,抒写现实,都表现出对人的关注。如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关注了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杨花愁杀渡江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西出阳关无故人”都表现出对人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关注人”是诗词与人文精神相通的主题。人文精神与古代诗词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为我们挖掘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础。   四、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1、人生价值思索   人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我国古诗词中充盈着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索与探求。“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现出人生“虚无”的理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则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则在茫茫宇宙中思考人生的价值,他看到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但人类是永续的……这些诗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思考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有利人们从中发掘人生的意义,激发人们对人生的的思索,在思索中推动人文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   2、崇高的人格   诗人们尽管一直在思索人生的价值,但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并未能在思索中寻得人生价值的完美依归。但他们灵魂深处对人生的探求从未停止过,他们的人生思索进而转变为塑造崇高的人格。也许现实是残忍的,但诗人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着,丰富了人格,散发出影响深远的人格魅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组组独具傲骨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污浊社会的不屑与批判,他们犹如莲出淤泥,鹤立鸡群。这种崇高的人格魅力进一步的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人格。   3、“忧国忧民”的大爱思想   “在这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植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爱国主义传统。这个传统象一条红线贯串在我国古典诗歌里。”[4]对人民命运的思索、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是我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这一内涵在古诗词中表现为“忧国忧民”的大爱思想。古诗词因其大爱的人文内涵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忧民之深切,爱国之热切,都源于大爱思想。作品表现出或大气磅礴或慷慨悲壮的风格,使人在诵读中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荡。   4、“至爱”的伦理亲情   伦理,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伦理构建了良好的家庭与社会网。在古代诗词中,继承并发展着儒家的伦理精神,表现出对伦理的思考。对我国传统美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人们熟知的名篇有《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他表现出木兰的孝亲至情;而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通过细描亲长爱的细节,抒写为人子女的感恩至情。这些诗篇都很好的表现了“至爱”的伦理亲情,构成了我国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不断挖掘古诗词中的宝贵精神,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瑞利.带领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 快乐阅读 2012 02期   [2]王运涛.儒学人文精神在经典文学中的传承及其当代意义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5   [3]毛亨.诗经·大序   [4]啸马.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体现.学术评论1982,02期   作者简介:尹强飞(1986—),陕西省靖边县梁镇,陕西靖边第七中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问题和对策思考_古诗文网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要】当前初中古文教学存在只重字词句含义及用法的问题,这与课标精神和课后练习设置的意图是不太吻合的。把古诗文教学的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考虑,是解决当前古诗文教学困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教学困难&&&&& 课标&&&&&& 课后练习&&&&&& 比较&&&&&&&& 对策一、初中古诗文教学常见困难:1.老师要求学生记住文言词语的意思,学生不去记,或者记不住。2.老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3.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4.进行句子翻译时,总要掉词漏译。二、教学初中古诗文的依据1.课标要求: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语文教课后练习题设置&&& 第二册:《伤仲永》二、& 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三 、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的意思。《木兰诗》二、&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三、&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孙权劝学》二、&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口技》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短文两篇》二、& 翻译下列句子,填出句中省略的词语,注意加点的词的意思。《狼》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第六册:《公输》二、根据上下文,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疑问词的用法。《〈孟子〉两章》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鱼我所欲也》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庄子〉故事两则》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曹刿论战》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愚公移山》二、辨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异同。3.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从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方面,在初中阶段要教会学生朗读文言诗文,读准停顿节奏,注意句式语气。另一方面,掌握常见的文言虚实词是能阅读文言的必要前提,因而这样的练习贯穿文言学习的全过程,不过,这种要求的量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用“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等形式,显然是强调文言词语的解释、积累必须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也即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解释词义,这也是学生学习文言的途径和方法。另外,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关于课文内容理解,思想情感体验及评价的思考题,如《童趣》的第一题是这样说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立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这表明文言教学的一个目标就是把文言当作“语言工具”来教,另一个目标则是它的人文性,把文言文当作“文化载体”,用以培育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只重字词句含义及用法的问题,这与课标精神和课后练习设置的意图是不太吻合的。笔者认为,把古诗文教学的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考虑,是解决当前古诗文教学困难的有效途径。三、解决当前文言教学困难的对策1.大胆改变文言教学设计形式。文言教学容易陷入初读课文,阅读注释疏通文章,解决字词,分析课文的套路,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有个老师用诗意教学教《三峡》,首先提出“学习了《三峡》这篇文章,我们已经为笔下的美景深深折服。现在,假如你是三峡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你要把”大三峡“的美景推向市场,有游客打算到三峡旅游,请你向他推荐三峡最美丽的季节。”第二个环节:“《三峡》一文将浓妆淡抹的三峡美景尽收眼底,让我们过足了导游的瘾。你看,本来是山上的一块石头,多情的三峡人就赋予它一个浪漫的传说,又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成了一个有名的景点。下面,我将提出更难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策划大师,现在为三峡设计景点名称,设计时要紧扣课文的句子。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思考时间,需要讨论的同学可以小声讨论。”第三环节:“大家的策划很成功,现在请赶快拿起笔,写下你的三峡风景策划。”另一位老师用“以今度古法”教文言,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方法正是体现了自主、对话、体验、人文特点才取得成功的。2.强化读背要求。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现代汉语句子通过一定的节奏、语气、语势表达思想感情,文言样如此,初中阶段学生初涉古诗文,会觉得新奇和畏难,如果这时学生能习得古诗文良好的语感,为文言的节奏美、韵律美所打动,必然原意亲近文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保持对古诗文的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又何须老师煞费口舌、少慢差费的卖学习文言的劝世文呢!但是,要达到对古诗文情感内涵的深入感悟并内化,背诵实在比朗读效果要好得多,何况,人对背得的东西的理解会随时间推移、阅历增加而愈益加深,古诗文的语感,包括古诗文词语的理解,应该也是这样吧。可见,读和背各有各的功能和效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最好要能范读古诗文,而且,从一开头起,就要坚定不移地强化读和背。3.加强阅读和积累。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老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4.养成对译习惯。我们对汉语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困难不大,但如果要求我们用规范的方式解释句中字词,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换成初中学生,困难会更大。学生虽然记住了一些单个文言词语的意思、用法,但翻译时不会运用或不能逐字落实,也很正常,这当中有个反复实践和习惯养成问题。因此,从学习文言文起,教师就要作好文言直译的示范,安排相应的文言句子逐词解释作业。如学习《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句,一一解为“自是(从此)”“指物(指定事物”“作诗(写诗)”“立(立刻、马上)”“就(完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逐一释为“(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给)(那个人),通过这样反复示范、练习,学生就会养成文言翻译的逐字落实的习惯,当然,老师少不了还要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猜译的方法,如此,当学生读到新的文章,新的句子,也会对陌生的词语采用推断猜译的方法。相信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以今义当古义,漏译的现象会大大减少。5.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有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另一个意思是“长时间的”,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读“zhang”时,可作名词,意思是“领导者”。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可作动词,意思是“生长、长出”,如“幼有所长。”可作形容词,一个意思是“年长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个意思是“辈分大的”,如“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老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储后望崇,元良寄切。寝门是仰,驰道不绝。仙袂云会,灵旗电晰。煌煌而来,礼物攸设。——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迎神》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7d.aspx
储后望崇,元良寄切。寝门是仰,驰道不绝。
仙袂云会,灵旗电晰。煌煌而来,礼物攸设。
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肃和崇圣灵,陈信表皇道。玉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唐代·佚名《明皇祀圜丘乐章。凯安》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ec.aspx
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肃和崇圣灵,陈信表皇道。
玉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唐代·沈佺期《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be.aspx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人文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