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能,能折腾的人有出息?

怎么折磨人最让人痛苦_百度知道
怎么折磨人最让人痛苦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要了解你要折磨的这个人最想要什么,最害怕什么知道了他最想要什么,最害怕什么之后:你就可以创造时机,在需要用他的时候,给他他最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你有他不想要的东西,但是你不会拿出来用;在你想折磨他的时候,你就给他拿出他最害怕的东西,把他最喜欢的东西把玩到你的掌心,不时的拿给他看,就是不让他得到这就是传统的御人术的基本模型。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在完全了解他的性情、爱好、弱点之后方可实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电锯惊魂》
里的那个 “ 竖锯”
(超变态的,有针管浴缸,硫酸取物,生拨头皮,强扩口腔,让人痛不欲生)。仅供参考,谢谢,不值得你采纳,慎观看此影片。。。。
这个最不到吧喂!
心不要那么坏好不
没办法,被逼的
被逼成这样?
我说的是我的死党,她是学生,她前男友把她到手后就跟她分手,然后去追我死党的朋友了。我真的想帮我死党报复他。不可能不生气。
让他失去他拥有的所有,被背叛孤立。
可是我没这个能力啊
什么情况要折磨他,是同学么。
我说的是我的死党,她是学生,她前男友把她到手后就跟她分手,然后去追我死党的朋友了。我真的想帮我死党报复他。不可能不生气。
渣男自有天收,折磨他什么的有点困难,毕竟你也不是当事人。
让他想死都死不成
1条折叠回答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折磨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爱折腾的人,更容易成功爱折腾的人,更容易成功理想岛来源:公众号 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我身边有一类很像的姑娘。 她们通常会被人夸赞为 “温婉如玉”,“与世无争”。但这些都是外界的褒奖。她们的所谓“性格好”的内核,其实就是极为被动的温吞水。这些女孩往往有一个谈了很久却并不怎么喜欢,也没有太多没有话题和交流的男友。出去吃饭,吃着吃着就变成了一起玩手机,就像拼桌的陌生人一样。 她们所谓的爱情,更多是习惯的力量。而因为莫名奇妙给自己戴上了“好姑娘”人设,她们对其他优秀男人,完全没有一丝availability。即便遇到个把更合适也更心动的男人,也毫无行动,甚至抗拒接触。对于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者来说,这种抗拒实在是不可理喻——只要没结婚,大家就都处在自由搭配选择的状态。但居然这么多人安逸于既有的凑合,宁愿和错误的人继续走下去直到天荒地老,也不愿多尝试一些可能性,这严重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你再深入一下她们这类人的生活,就会发现,这种极度被动简直是她们人生的诅咒——她们不敢搬家,不敢远离父母,甚至不敢丢弃一件多年不穿的衣服。她们不仅坚守在错误的男友身边,还往往坚守在一份错误的工作上,浪费了许多年的青春和好时光却不以为意,丝毫不考虑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荒唐的是,她们一边拒绝着新的人和机会,一边又十年如一日的在埋怨着旧的人,吐槽现在的老板。有时我听的耳朵生茧了,会打断她们,啥也甭说了,换了吧! 这时她们又会开始纠结,新的万一还不如原来的呢?万一相处了一段时间又发现不合适怎么办?我的父母会答应吗?我朋友会怎么看?最后结论都是一样的——“算了吧,我觉得我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 所以我现在对所谓安稳踏实这类被附加了溢美之词的品质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说穿了,这些大众眼中的老实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真的那么超凡脱俗,大多只是因为心中缺乏安全感,又缺乏勇气,对于新机会不愿做出任何冒险的托词罢了。 01面对改变时人都会害怕,但事后往往觉得无比值得。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冬天的清晨掀开被子。在掀开前的几分钟内,你的拖延症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你会觉得在温暖的被窝里多赖一秒都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但你的理智也明白被窝外的世界等着你开启新的一天,掀开被子是必然将发生的事情,无可逃避。于是你一闭眼,把被子踢上一尺高,在旧世界的坍塌中翻身站起在冷空气中,但也就痛苦个不到10秒吧,你也就立刻适应新的温度和环境了。That's all。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害怕付不起房租的,有担心找不到合适另一半的,也有害怕今年的收入减少的。但若是真的去复盘每一次改变,无论是小到换一部手机,换一个软件,大到换一个房子,换一座城市生活,或者是主动离开一个错误的人,大多数都是在当时当刻觉得不适甚至惶恐,但事后无比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的事情。 02知乎上喜欢说舒适区,其实舒适往往就来自于熟悉,来自于过程可控,结果可期。一旦大幅改变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有一段时间的失速失控感,这种失控感对很多人来说非常难受。但这种失控感其实是非理性的。如果你注意观察,只要一个人在不停折腾,你隔几年再去看他,往往都比之前过得好。 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于犯错是有一定宽容度的。所以爱折腾的人爱试错的人,天然就会更容易成功一些。 很多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接受改变也是一种需要长期锻炼的技能,用进退废。如果长期拒绝改变,最后只会变得越来越惧怕。 03你身边一定有这种同学,这些人从小到大在成家前永远和父母住在一起,可能连家都没搬过,接触的世界永远就只有那几条街道,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不想离家太远,又上了个本地学校。毕业后找了个本地工作,然后经人介绍谈恋爱,对象也是这一片儿长大的,双方父母一个层次和世界。 而另一些人可能从小就处在生活环境剧烈变动的状态——父母工作调动,一直在搬家;到了上大学又去了几千公里之外的他乡;也许还要再去地球的另一端深造一下;回来求职的地方又是另一个陌生的大城市。 多年过去,如果和那些从来没有变化的儿时伙伴再相聚,你会惊讶的发现,儿时伙伴好像被冻在原地一样,这十几年来你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视野和见解早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而这些人的世界依然只有那几条家乡的街道那么大。 这时往往两个人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彼此的鸿沟就像当年迅哥儿再见到闰土一般。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惧怕改变,你让他们在接近30岁的年纪,抛下家乡已经稳定的一切再去异乡闯荡,已经是天方夜谭。他们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甚至连搬家找房子的经验都没有。而因为在十几年的时间跨度内缺乏锻炼。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这种应对环境突变的能力。 长时间平淡的生活其实非常具有迷惑性。“平平淡淡”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过度稀释心中的欲望,让人失去动力。现代生活如此便利,每天上班打卡,下班约朋友吃个饭,刷刷剧,好像也挺好。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改变没有迫切的欲望。但是,每天天气在改变,身边的一切人和事情也在改变,你不变不代表世界不会变。 日不落帝国日落了,牢不可破的联盟破裂了,千秋万载永续的梦没有一个能实现的。世界每天产生那么多新的事物,技术在发生着这么深刻的变化。作为一个平凡人,居然胆敢想要维持住生活一成不变,这实在是我听过最不切实际的奢望了。本文经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iphone8终于来了!新功能让买i7的人瞬间崩溃...你肾还好吗?<span class="num" data-v-668b上海最值得去的9家二手书店,小怪教你兜兜转转找旧书去啦!<span class="num" data-v-668b【外卖有好料】天黑请闭眼!狼人请开始表演......<span class="num" data-v-668b嫁给“老实人”的她们都后悔了,嫁给男神的她却收获了最忠诚的老婆奴<span class="num" data-v-668b小叔让我把腿张开点,他要插得比老公深...<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那些一直“折腾”的人,真的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了吗 - 简书
那些一直“折腾”的人,真的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了吗
by notesbuddy我是一个工作十几年的大叔了,身边有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喜欢“折腾”的人,相比那些“只求岁月静好”的人生,他们过得更好吗?我不想说“马爸爸和四十大盗”那样的创业故事,不想说“全民老公彭于晏从胖子变腹肌男”的励志故事,也不想说“某小职员疯魔似的考了各种证然后逆袭”的鸡血人生。。。那些太遥远,还是说点身边人的吧,更接地气,就是那种跳跳脚能够到的那种。1小宝比我高一级,大学考了个没听说过的二本,上了一年多居然退学了,回到老家找了个补习班重新高考,一年后考了一所杭州的二本,比原来那个强点吧。小宝毕业后就不想工作,直接创业了,杭州能出“马爸爸”,是不是有灵气啊。前年回老家聚会聊起来,这十来年折腾什么了也没细问,听说现在在苏州开了个精酿啤酒厂子,还有个小酒吧,没事喝点小酒,跑太湖钓点大闸蟹啥的,小日子不错。2前同事,小强,当时我们在西南一个小城市招的,做项目管理,就会搞关系,给的工资不低,后来公司业务做得不好就给他开了。我估计是这哥们失业后在本地再难找到相对水平工资的工作了,估计也是高工资花着习惯了,“由奢入俭难”嘛,于是出去闯荡了,据说到了西南一个大城市,后来不知道怎么认识了一个市长(是不是帮人家挡枪子了?哈哈。)现在小强是一个公司老板了,操盘者几个亿的项目。3小娟是隔壁班的,长得不算漂亮,学习也一般,就是看着脑子有想法那种,倒腾点啥事我们也看不懂。那阵流行考研,你不买点考研书装上几个月都好像没混过大学。这小姐姐装了一个多月就跑到南方去了,也没找工作。毕业时见了一面,也没签工作,也不知道想干啥,后来就不知道了。多年以后在上海遇到了,胖了,很富态,据说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华东大区的什么总监,开着奔驰,未婚。小姐姐,你就神秘的活着吧。4小力,活的相对老实。毕业去了小城市的一家国企,觉得无聊一年多跳到了另一个城市的外企(据说可能是因为爱情),在外企还算顺风顺水,混了十来年,级别也可以,那个城市再往上走也瓶颈了。这哥们心中也充满澎湃啊,那个城市、那个外企终于容不下他了,就去了北京一家公司,每天飞来飞去,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挺累的。几年前工作原因把家搬到了又另一个城市,孩子上学没办法,换车的钱买了个学区房,一年后,赶上这波了,房价翻番了。5大学毕业找工作那阵,小明和小刚是同班同学,同时被北京一家国企相中了,实习期800(2000年初),转正1200。小明是老实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那种,小刚则闯劲十足,大学就勤工俭学,心中有天地。实习期间,小明和小刚在北京合租了房子,没事就宅在一起抱怨这家国企,人事官僚、故步自封之类的,年轻人都有点愤青的,可以理解。过了一个多月,小刚神奇的找了其他城市的另一家公司,给他3000块,当时那种得意的情形你脑补一下,第二天就辞职了。现在呢,那个国企给小明上了北京户口,北京买了两套房;小刚期间又折腾了几家公司,几年前折腾回了北京,也买了房,每天回家就收到短信“河北欢迎您”。。。。我们都在走自己的路,“折腾”的人生不一定是你喜欢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和不易,珍惜身边人,过好当下就好。最近看了《寻梦环游记》,你的努力有人记得就好。好了,散了,我这结尾搞得有点煽情了。“请把我深深地记在你的脑海里,就算我远走他乡。”
大叔有腹肌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要想成为朋...
王宝强再谈离婚:别把老实人逼到极限 也是没办法 日 星期日 09:42 AM Sina Weibo WhatsApp Email 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湘潭。 步步高广场临时搭起的舞台前,只看得见黑压压的人头。广场紧挨着城市繁华地带的十字路...
-- 发自我的网易邮箱平板适配版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163 To: &秦丕兴& Sent: Fri, 15 Sep :27 -0700 Subject: 大营、二营勤俭持家发家、到成为企业家
日前,内地青年女演员侯伊荻最新鬼马搞怪街拍大片曝光,侯伊荻身着破洞背带裤,鬼马搞怪的表情尽显青春无敌活力四射。据悉,侯伊荻正在横店参与电视剧《班长大人》拍摄,与张雨绮,张亮共同主演的《不期而遇》也将于5月19日上映,非常值得持续关注。 日前,内地青年女演员侯伊荻最新鬼马搞怪...
1.很有自信的销售 销售员自信时,会散发出一种气定神闲的力量。那是一种经过历练的成熟与魅力,让人不自主的想要往上靠,而当你有自信时,你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自信就是你最好的名片。
2.效率很高没有拖延症的销售 效率是当今社会非常看重的一个品质,他是执行力和判断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GCD有了基本的认知,知道其中一些简单的类型,和一些简单函数。这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GCD中我们在日常开发中使用较多的函数,及其使用方法。在本篇会介绍___ dispatch_after、dispatch_apply、dispatch_group...
缘分不可强求,不来的时候苦苦追求换来的依然是痛苦,而一旦缘分到了,你只需要站在那里,张开双臂拥抱它就好了。
——一禅小和尚 早起,去练车 看书,围城 练字,日常英语 日常锻炼5000+
198元,编码dh8946065adidas17年秋冬的新款卫衣,因为是最新的秋冬款,所以官网还没有更新!国外已经开售,国内可能得下个月啦。咱们来看看代购,贵的甚至七八百左右了不忍直视的价格,你舍得入手么?100%原单正品,不想花冤枉钱的亲们,赶紧跟着咱家来捡漏吧 大家看一...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不要怕折腾,人越折腾越过得好,古话讲“树挪死,人挪活。” 不安分的人要么成为大老板_百度贴吧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不要怕折腾,人越折腾越过得好,古话讲“树挪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不要怕折腾,人越折腾越过得好,古话讲“树挪死,人挪活。” 不安分的人要么成为大老板,要么在成为老板的路上。 不断的向前走,永不停息,你会发现,你每天都在提高,而你周围的人都在保持原状,时间长了,自然自己能吃香的,喝辣的, 而保持原状的人都成了你的员工或下属。无论工作多么低微,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做好。很多人实际上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本领,还看不起这工作,看不起那活计的。 做不好手上的小事,成天想发大财,这样的人就是眼高手低的**。 我们喜欢眼界高的人,但有眼界,也得有做好小事的态度。 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一百年,一千年后,山色依旧,可人已经不同了..所以要趁着有能力的时候多做事,尽量在人间留下些美好。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从理想主义者变为魔鬼,人的内心会经历怎样的转变与折磨?
[摘要]自传体小说长久以来都颇受欢迎,因为源自真人真事,文中往往自然流露出诚恳与真切。自传体作品经常是作者心灵疗伤止痛的最佳工具,许多女性作家亦借由写作达到自我觉醒、自我实现之目的。本文摘自《善心女神》,[美]乔纳森&#8226;利特尔 著,蔡孟贞 译,四川文艺出版社自传体小说长久以来都颇受欢迎,因为源自真人真事,文中往往自然流露出诚恳与真切。自传体作品经常是作者心灵疗伤止痛的最佳工具,许多女性作家亦借由写作达到自我觉醒、自我实现之目的。这部80万字的巨作,是美籍犹太裔作家乔纳森&#8226;利特尔花了五年时间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这并非是他的亲身经历,但他却能做到“角色易位”,站在二战时期德国人的立场,以第一人称撰写回忆录的方式,完成这本大部头的小说,实属不易。在作品里,主角马克斯两回提到他写作的原因。首先,他自问自答,表示“为了打发时间,为了各位,特别为了自己……写作对我会有帮助”。写到小说后半部时,他又说:“我承认,我翻出伤痛的往事,绝对不是只为了想讨好各位,最终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像人有时吃得太撑了,总要排泄才会好过一些,而排出来的东西是香是臭,就由不得我们了。”他的口气充满愤世嫉俗,似乎就是想一吐为快。其实,作者真正的写作动机来自看到的一张苏联游击队员遭纳粹处决的照片,不过直到他2001年因公在车臣受伤后,更有所感,才动了撰写《善心女神》的念头。利特尔也自承《善心女神》受到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The Oresteia)的影响,其中写到奥瑞斯特为父报仇,手刃母亲与情人,于是复仇女神开始追逐他,逼得他毫无立锥之地,近乎疯狂。而“善心女神”(Les Bienveillantes)是种反讽,指的正是“复仇女神”(Eumenides)。此外,本书内容包罗万象,除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音乐和符号学,还穿插了侦探悬疑的情节,常以永无止境不连贯的问与答和零星的画面混乱交叠,时而倒叙,时而插叙,完全符合梦境、幻想混杂真实的荒谬逻辑,作品具有极为强烈的影像感。本书主角马克斯是位法学博士、精英分子,爱好法国文学,尤以冒险故事,还有司汤达与福楼拜的作品为甚,且喜爱古典音乐,而法国17世纪的音乐是他的最爱。一开始,我们很难想象他后来会因战争变成了杀人恶魔,不过,在当时德国的社会氛围,确实弥漫着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的基本论调,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甚巨,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首先,作者在战争的各个阶段,替这种论调下了不同的定义:“战争初期,马克斯认为‘我们也许会错杀无辜,这就是战争’。”“战争是为了要达到世界观的理想必然衍生的结果。”“战争是一个腐败堕落的童话国度,魔鬼孩童的欢乐天地。”“战争是一场赌注,一场投入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豪赌。”到了中期,他已显露出雄性好战的特质:“前列腺和战争是上帝赐予男人的两种天赋,以补偿他们无法成为女人。”到了大战后期,他的说法又改变了:“……眼前唯一的希望,就是打赢这场战争。的确,只要战争胜利,什么事都没有了。”“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净化德国。”在马克斯眼里,这是背水一战,死无退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千古不变的法则,何罪之有?本书中,作者对这个问题发挥了他的辩证能力:战后遭受审讯,曾参与这场人类浩劫者,异口同声地问:我,有罪?──护士没杀人,她只是脱了病人的衣服,安抚病人的情绪,这都是她平常做的工作;医生也没杀人,他只是根据政府机构制定的标准,诊断病人的病情;打开毒气开关的工作人员,他只是遵照上级和医生的指示,执行一项纯粹技术性的工作罢了;清理善后的那些人,只是为了维护环境卫生;警察只是依法执行公务,开立证明,并注明死亡原因,并未违反法律。许多人身不由己,或认为那只是小事。再者,为什么这些人反而受绞刑、被吊死,而下达命令的杀人魔却可逍遥法外,甚至大发横财?要脱罪有一种讲法,若想杀人又是另一套说辞,而且那些道理逻辑似是而非,经过不断的洗脑,多次的复诵,若干偏见似乎成了真理,譬如“大元帅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骗子,对自己的谎言深信不疑,因而衍生出不负责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知忠贞为何物……潜伏在同性恋者的潜在危机不仅是医学病症和治疗问题,而成了政治议题……”这种威权武断的说法,一般人也无从反驳,或者也不敢反驳。女人也属弱势群体,因此“将女人们纳入枪决行动,跟丈夫、儿子死在一块儿,以目前非常时期看来,是最人道的解决方法”。一句非常时期云云,似乎所有的罪过都可一笔勾销。再者,为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德军高层“理性的分析思考后”,默许了许多暴行:“要处决的犹太人都是社会边缘人,没有价值,且为德国当局所不容。此外,疗养院的病患、吉卜赛人及社会的米虫都一概纳入……”马克斯还引述一名苏联政委的话,以支撑他当时的论点:“……对您来说,犹太人、吉卜赛人、波兰人、精神病患都是这类人;而对我们而言,地主、中产阶级、党内修正路线人士均属此类……我们的意识形态运作方式几近雷同……”那么,为什么挑犹太人下手呢?书中亦先提出了几个粗浅的假设:是恨他们,杀出了乐趣,还是为了升官?反犹太主义往往是投机分子想接近层峰的一种途径,那么就要拿出某些论述,先说大家为什么讨厌犹太人:“因为他们吝啬小气,行事谨慎,不仅对金钱,对自身身家安全如此,他们的传统、他们得来的历史教训和书上教的,在在让他们不知施舍与花钱为何物……还是要通过浪费他们生命的手段,要他们懂得如何花钱,让他们懂得什么叫作战争。”因此明显看出当时德国人夷夏之防的观念根深蒂固,“他者”就是敌人。马克斯更是引经据典:“从历史上来看,犹太一族想尽办法让自己与众不同,最早出现的反犹太文字见于亚历山大港的希腊文献,直指犹太人为社会边缘人,藐视敦亲睦邻的善良风俗……再加上宗教信仰不同,日积月累,一碰上危机,大家便自然而然地把一切罪过归咎到犹太人身上……”俨然犹太人是全人类的公敌!当然,许多人亦十分盲从,奉希特勒思想为圭臬,而大统领希特勒的人种学演讲集,关于犹太人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圣经”:“犹太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缺乏才能和创造力,只有一个例外:说谎和诈骗,他们是骗子,不讲信用而且狡猾多端。他们之所以能拥有现在的一切,全都是靠讹诈周遭天真无邪的老百姓换来的。我们没有犹太人仍然可以活得好好的,他们要是少了我们,根本活不成。”当时犹太人灭绝计划已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希特勒为了巩固政权,变本加厉,挑明了公开演说,当场还登记军官的出缺席情形,并录音存证:“这番话背后的含意,是要所有人日后没有借口辩称自己不知情,万一战争失败,无法推托逃避更严重的罪行,要他们别想能够置身事外,全身而退,这么做是为了将他们全拉下水……”这种白色恐怖令当时的军官惶恐不安,各怀鬼胎,钩心斗角的情况愈演愈烈,甚至会公报私仇。此外,作者对二战时德军的心理状态做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战争一开始,有些人语带感伤,有人则谈笑自若,但有的则闷不吭声,这种人往往具有自杀倾向。战况激烈时,有人极力掩饰,却难掩杀人时流露出的快感;有的人内心厌恶杀戮,但军令如山,只好强压内心的感受,扣下扳机,不过,也有人认定犹太人如畜生,罪有应得。人们面对这荒谬的人生所秉持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拒绝相信生命是个大笑话,勤奋工作,劳碌而死;有些人认清生命是个笑话,勇敢笑看人生;也有人明知生命是笑话,及时行乐,却深陷痛苦,无以自拔。于是当时流行一句话:“战争要打,杜松子酒照喝。”这是种逃避现实的方法。以马克斯为例,他的战争后遗症简直令人发指,他经常有腹泻、发烧、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再者,马克斯的厌女情结也来自母亲对父亲的“背叛”──改嫁,对姐姐的爱欲未获满足,进而生恨,也不信任任何女人,他的幻觉不断,噩梦连连。他想到姐姐,感觉就像柴火烧尽的炉子,空余冰冷灰烬;想到母亲,则如长久荒废的安静墓碑。可见马克斯思想晦暗,心灵受创不浅。本书最不忍卒读的,是那一幕幕惨死的镜头:少女中弹,痛苦喘气,马克斯冷不防地在她头上开一枪,帮她解脱;马克斯瞧见虫不断涌出,按捺不住,朝那堆虫猛踩,结果脚下一颗头颅断裂;继父莫罗遭斧头剖开胸膛,脖子几乎被砍断,母亲被人勒死,眼球突出,脖子一道勒痕;他的同性恋友人米凯对他嬉皮笑脸,他一气之下用额头撞得对方鼻梁碎裂,并且拿起拖把放在米凯脖子上猛踩,直到他的脸由红变青紫,下巴颤动,双眼突出,指甲乱抓,双脚拼命拍打地砖,口中冒出肿胀的舌头;好友托马斯在千钧一发之际杀了克莱蒙斯,救了他一命,他却拾起铁条,对准其脖子敲下去,结果托马斯脊椎骨断裂当场死亡,他这样做,为的是拿托马斯的假身份证明,好“重新做人”……这些都是马克斯的亲身经历,而且人多半都是他下手屠杀的,我们不禁要反问,亲情、友情在战时是否还经得起考验?一个本来热爱文学、音乐,有理想的年轻人,怎么会变成疯狂的杀人魔王?死亡的节奏随着故事接近尾声,也越发急促。而马克斯除了烟酒以外,则一直靠着他的“粪便理论”(scatology)和暴力倾向来宣泄个人的苦闷。利特尔以类似萨德 、塞利纳 、让&#8226;热内 直白的写作笔法,赤裸裸地描述这些惨绝人寰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其生冷犀利的独白,更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可怕,人性丑陋的场景历历在目,人间炼狱,比惊悚片更叫人咋舌。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本书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多少有几分真实性。这部小说犹如一部战争启示录,而以动物园被轰炸后,动物哀鸿遍野的景象为全书句点,不正是彼时人间炼狱的写照?作品简介:[美]乔纳森&#8226;利特尔 著,蔡孟贞 译,四川文艺出版社本书主人公马克斯&#8226;奥尔是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倾心于哲学思辨、文学与音乐,期待有机会成为作家或老师,最终却选择加入纳粹党。在战场上,马克斯眼睁睁看到士兵屠杀犹太女人和小孩,听到林野沟壕边行刑厂中可怕的呻吟,他发觉自己纯真的“为国效力”换来的却是刽子手的经历。随着一次次的行刑,他成为这丑恶又疯狂的蓝图中的一部分,不自觉地沉沦到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中。在柏林被苏军攻战时,奥尔杀死最好的朋友托马斯,并用托马斯的证件逃出了包围圈。战后,他躲过被俘和受审,成为生产销售花边的商人,过着安逸的生活。(本文为腾讯文化签约的合作方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unjiche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学能力强的人很可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