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241啥地方

邯郸市是河北省新兴工业城市,省辖市。中国重要焦煤基地之一,著名历史古城。 邯郸市位于省境南部。辖4区及邯郸县。面积2791平方公里,人口200.99万;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人口108.94万。邯郸早在春秋时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先属魏,后归晋。自公元前386年为赵国国都达158年之久。秦为邯郸郡治所,至汉末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城区面积约13.6平方公里,人口有15万之多;手工业、商业和冶铁铸造发达,有“冶铁都”之称。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来源:百度百科 &&&&
本区号电话号码
~~~~~~~~~~
- 搜号网IP查询服务 -
关于号码0310622,网友一共提交了0条留言,其中0条通过了搜号网人工审核。
人工审核标准,请参见搜号网。地方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地方镇辖82个行政村,8.5万人,157,是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强示范镇、临沂市优先发展重点镇,拥有“中国罐头第一镇”、“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产业集群富民兴域十强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省级产业集群认定。九间棚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县域旅游品牌200强景区”,被中国罐头协会命名为“中国罐头第一镇”。该镇果蔬罐头产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作坊到公司制、从松散式到标准化的转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逐步提升,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到集群的成功转变,2017年入选山东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地方镇乡镇介绍
山东省地方镇北依蒙山,位于平邑县东陲,北依世界养生长寿
地方镇地处鲁南经济带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兖日铁路、327国道横贯东西,距日东高速、京沪高速公路仅10公里,距日照港150公里,距临沂飞机场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地方镇是民族英雄左宝贵的故里,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就诞生于此。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大力弘扬九间棚精神,集中精力抓经济
,聚精会神搞建设,全镇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地方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名知名乡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第一镇”、“省级”、“全省建设示范镇”、“全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镇拥有全国乡镇中型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出口获权企业3家,规模企业发展到25家,从业人员近3万,年加工各种果品约4亿公斤,年产各类罐头40万吨,年产值40亿元,利税5亿元,被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罐头第一镇”。九间棚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200强景区”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同比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增长30%;财政税收1800万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5312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8亿元,增长36.4%;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增长48%。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地方镇沿革
地方镇清代分属费县一区庄上社、新安社。民国时期属费县一区地方乡。抗战时期属费南县天宝区、七区。此后,先后属费县七区、区,平邑县天宝区、地方区、地方公社、地方区。2000年12月,撤天宝镇,其地域并入地方镇。
地方镇行政区划
地方镇原管辖44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地方镇 八一、进展、三合、利民[以上4个村同一自然地方]、义兴庄、爱华(朱家岭)、安乐、义和、前东固、后东固、西东固[以上3个村同一自然村 东固]、杨家岭、华家岭、后西固、下坡、东朱尹、黄城、小平安庄、 前西固[前西固、褚家岭]、大泉、红石岭、大井头、归后庄、京林、大瑶草、西瑶草、博平、小宋家庄、大宋家庄、和顺庄、胡家洼、利渊、利沟、康太庄、东岳庄[东岳庄、李家宅子]、上毛峪、永兴庄(孟家庄)、西岳庄、下毛峪[下毛峪、桃花涧]、九府庄[九府庄、范家庄、赵家岭]、归来庄、大平安庄、埠西桥。
日 撤销天宝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地方镇天宝乡原管辖38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天宝山乡 两泉[两泉、刘家埠、高家峪、两泉东山]、范家台、辛庄[辛庄、 水连涧、张家庄、辛庄下河、辛李庄(徐家庄)]、千秋湾、南京庄[南 京庄、石灰涧]、丰山、三山、新建[新建、吴家岭]、甘草峪[甘草峪(新村)、涝滩]、新华、西金池、葛针庄、东金池、千行庄、罗圈 崖[罗圈崖、南沟]、北蚕场[北蚕场、桃峪上河]、小闸口[小闸口、南山]芦家沟[芦家沟、西芦家沟]、大闸口、袁家沟[袁家沟、土岭 子]、左廉峪(李家庄)、和乐、北岭、赵家庄、九间棚[九间棚、马家岭、栗家棚]、王崮山[王崮山、尤家庄]、徐家庄[徐家庄、中谷山顶、 黑牛角]、康家庄、黄山顶、王家庄[王家庄、北峪]、杨家庄、下炭沟、宝山庄[宝山庄(苗家庄)、马家窝]、黄崖头、南金池、上炭沟[上炭沟、石汪崖]、青羊庄[青羊庄、孤山口]、楚家岭,目前地方镇管辖82个行政村。
地方镇旅游资源
地方镇左宝贵衣冠冢
位于地方镇西,红石岭村东。左宝贵,字冠亭,回族,清末著名反帝爱国将领,地方镇人。幼时家贫,稍大从军,因作战勇敢,叠升为千总、游击、总兵、提督等。甲午战前,曾开金矿、修铁路、搞募捐、办教育,希图“富国强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平壤战役壮烈牺牲,遗体留于朝鲜。1895年,清政府在其故里修筑衣冠冢,以示褒扬。时墓地30亩,陵园近10亩,围以砖墙,内植松柏,设专人看管。衣冠冢方形圆顶,内埋有左宝贵生前穿过的一只靴子。冢前原有石坊,石坊之旁有龟驮碑两座,分列墓道东西。碑南左右各一墓表,顶端有“望天吼”。再南为石狮一对。此墓几遭毁坏,现仅存碑座、墓表、石狮和墓基。墓表阳面、背面都刻有清末官员书赠的挽联。左宝贵墓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镇西固雪萝树
位于境内前西固村东面,为境内古树,群众视为神木。该树树龄已近千年,高15米,胸围4.5米,树冠如伞,枝干虬曲,花白色,雌雄异株。农历四五月间花开如雪,银装素裹,玉树琼花,素洁幽雅。观赏拍照者络绎不绝。树下有清乾隆三年(1738年)所立明朝处士马三公墓碑一座,碑文载雪萝树“大数围,高二丈余,枝叶古茂,迥异凡木”。当地关于该树传说带有神话色彩。1979年,有关部门鉴定此树学名流苏,土名牛筋子,木犀科。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树下修了围台以加保护。
地方镇天宝山
又名天保山,旧称苏家崮,位于县城东南26.5公里处。这里峰峦起伏,花果遍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名胜古迹有范家台、大圣堂、小圣堂、朝阳洞、赵庄溶洞、九间棚等。范家台相传是唐初樊梨花的点将台。遗址为高大土台,顶部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堆积2~2.5米,出土器物有灰陶鼎、灰陶鬲等,属龙山文化。大、小圣堂均为元代道观,都绿树成荫,藤萝遍绕,翠竹野花,相映成趣。赵庄溶洞可容千人,洞内石笋千姿百态。朝阳洞亦系钟乳石洞,抗战时期曾为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
天宝山区是山东黄梨集中产地之一,素称黄梨之乡。天宝黄梨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主要特点是丰产、耐储存、抗病性强,肉质细嫩,汁多味甜,有浓郁的香气,素为人们喜爱。境内山重水复,遍栽梨树。每年阳春三月,方圆几十里内,梨花盛开,但见满山遍野,铺雪堆玉,银装素裹。间以桃红柳绿,风光迷人,前来观看梨花的游人络绎不绝。是县内一大景观。
地方镇九间棚
著名的,位于天宝梨乡内。在海拔640米高的龙顶山上部南面,有一长30米,宽10米,高3米的天然石棚,棚内原有石龙、石虎、石牛等自然景观。相传清乾隆六年(1741年)有一对刘姓夫妇至此,穴居石棚,刀耕火种,繁衍子孙,后砌石为墙,将一棚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
地方镇经济情况
大力宣传出口创汇
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三资企业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自营出口。目前,元丰、金大地等4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力争年内实现产品出口。
大力帮扶出口企业
建立项目和业务推进机制,对在谈、在建项目成立项目服务小组,着力解决好项目地规划、审批、验资、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班子成员分别包扶出口大户,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康发、奇伟、中海、万利来、环球等公司转变经营思路,大胆接手国外订单。
探索外资利用形式
在搞好合资、合作、独资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大力推广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现有企业增资扩股等新形式,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
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制度
平邑县地方镇是“全国重点镇”、“中国罐头第一镇”,辖区内罐头及玻璃制品、印铁制罐制盖等相关企业120多家,每年新上市县重点项目多。为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服好务,该镇积极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制度。
首先,该镇建立了项目储备和限时办结制度,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根据罐头产业链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的老头企业考察论证项目,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截至目前,该镇已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11个,在全镇实现了项目在建一批、前期一批、策划一批的效果;在限时办结上,实现了工作流程优化,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办事方式。在此基础上,该镇还实行督查自纠和激励约束制度,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由镇纪委牵头成立的督察组,随时到企业、到项目建设现场,摸排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情况,并及时将这些不良的现象给予通报批评,纳入考核,及时奖惩,确保了全镇经济健康平稳持续的发展。
地方镇旅游资源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九间棚旅游区位于平邑县地方镇区。这里五万亩果园连成一片,春华秋实,四季宜人,是一座景色可餐的自然风光宝库。每年阳春三月,盛开,漫山遍野,铺雪堆玉,间以桃红、柳绿、松青,把天宝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置身其间,如在画中,被中外游人誉为“中国最大的花园”。主要景点有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闻名全国的“沂蒙明珠”、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朝阳洞、元代道观小圣堂、龙顶山天池等人文景观。另外还有独树一帜的自然景观:去雾洞、挂心橛、、、、张郎背姜婆山峰等,处处鬼斧神工,相映成趣;特别是千年藤萝树,称作全国之最,藤萝之王。
去年以来,九间棚旅游公司多方筹资,拓宽硬化了景区内的盘山路,完成了水、电等配套设施。安装了中英文对照的景点说明牌、交通指示牌、盘山路广角镜等,建成三处标准水冲式,扩大了的规模,设立了游客中心。日,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验收,成为全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年12月,九间棚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被列为市级红色旅游景点。
享有“中国果品加工第一镇”的地方镇,果品年产量、加工量规模逐年扩大,地方镇的知名度日渐提高。随着“康发”食品、“万利来”食品、“奇伟”罐头、“鲁冠”玻璃等规模企业的落成,全国已有100余家知名企业在该镇设立了业务联络处,有226家客户落户地方镇。  思路,来自责任其实,这些年在地方人面前变换的无外乎两个镜头:新城镇的崛起和果蔬加工。  而县政协副主席、地方镇党委书记王忠的话似乎更有道理:“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果‘垒’城;走城镇化的路子,以城兴农,从而实现双赢。”发展到今天,受益于小城镇的地方镇农民有些感触:镇驻地规模扩大,主要是果蔬加工业带起来的。“三个济宁州,赶不上一条大峪沟。”这句古谚就道出了大峪沟流域果品的规模和知名度,而大峪沟仅是地方镇四大产果区之一。据该镇镇长华营介绍,地方镇有果园5万亩,年产各种果品1.53亿公斤,农民80%的收入来自果品,镇财政60%的收入来自果业,是远近闻名的  “果品生产专业乡镇”。以往,果农将生产的果品直接出售,“果贱伤农”的现象出现后,他们中头脑灵活、信息灵、路子广的部分农民便从事果品加工业,专业生产各类水果罐头,全镇果品加工大户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他们认为,地方镇的优势在果品;小城镇的优势在于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基于此,他们提出了特色立镇,以果造城的发展思路。  于是,他们聘请山东省村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编制了  《地方镇小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设计了“五纵六横”的总体框架,规划了“四区四路”。政府画好框框,谁来填空呢?  地方镇想到了果蔬加工。围绕以果蔬加工为核心的“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建设,他们集中精力抓好三个环节:培育龙头大户,采取园区内预留发展空间的形式鼓励加工大户向园区聚集;培育产业集群,按小产业、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规模发展;招商引资膨胀规模。他们叫响“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口号,致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氛围,吸引外地客商来工业园区安家落户。  这“三出大戏”一唱,建设空前繁忙。进入2011年,地方镇被临沂市确定为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该镇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的发展思路,围绕罐头城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15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4.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个;新上嘉泰木业、亿家乐食品、东奥易开盖、玉泉玻璃、康发果酱等13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增鑫磊包装、喜盈盈食品、景昕纸业等6家规模企业。玉泉公司的“蒙水”牌、辉煌公司的“绿山果园”牌、科威机械公司的“科诺威”牌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天宝山山楂”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水、电、路、桥、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费县国电供热、奥德燃气供气、罐头城路网建设、岳庄水厂集中供水等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机制,贵在创新随着“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建设速度的加快,地方镇镇驻地的规模不断拓展。仅“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规划占地面积就达4平方公里。规模高大,档次之高,建设速度之快,可谓空前。面对此局面,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形成共识,以建设“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为契机,实现小城镇建设新突破。为此,他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跳出地方看地方,将小城镇资源作为资本经营,以谋取开发建设资金的最大化。  以土建城。途径有二:一是镇政府根据城建规划,对新的道路重要路段通过市场手段使土地升值,吸引客户参与开发;二是镇驻地村居实施“农民上楼工程”,节约土地开发商住楼出售。  机制激活。五路开发并举:股份合作制、集体和居民出资、建设者带资、出售地皮、客商投资。步步为营:目前,“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企业已发展到97家,扩建企业62家,累计投资达26亿元。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谙政策和环境的威力,不仅善于啃“硬”,还善于拣“软”。近年来,他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所有进驻“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的客商一律享受“六优先”,即优先选择厂址,优先办理各种证照,优先办理户口,子女优先入托、入学,优先办理信用证,优先参加评优树先。与此同时,他们还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推行挂牌保护制度,实行交费明白卡制度等。  丰富的资源、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灵活的机制,吸引果蔬加工大户和外地客商向“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聚集。镇驻地建筑面积由1990年的4.6万平方米增加到65万平方米。效应,“四个带动”与“四个启示”随着以“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为主的小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示范功能日渐凸现,形成了“小罐头、大市场,小产业、大规模”的产业化格局,而果品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四个带动”。  带动发展了特色支柱产业。“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不仅消化了县内的大宗水果,而且还大量购进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桔子、菠萝等果品,加工旺季,果品蔬菜交易市场日吞吐蔬菜、水果200万公斤。果蔬加工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拉动了镇财政的快速增长。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只有360万元,2011年完成财政收入4820万元。  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地方镇“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的崛起,有效地拉动了全镇劳  动力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其一,果蔬的“出口”问题解决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地方镇每年消化各类果蔬达6亿公斤,而地方镇年产各类果蔬仅有1.53亿公斤。这样,一方面刺激农民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调剂农民从事贩运业,从外地购进果蔬,为罐头生产直接提供原料。很多农民从传统的耕作中分离出来,形成产、加、运、销、贮、研的劳动力分配格局。其二,罐头食品市场的多样性,打破了农民种植单一的旧格局。目前,全镇已发展果品5万亩,蔬菜2万亩。其三,形成芦笋、双孢菇、果蔬加工链条。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出口获权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果蔬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制箱制瓶制罐制盖、交通运输、中介信息、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仅直接为罐头生产配套的企业就涌现出  “玉泉”、“鲁冠”等10余家罐头食品包装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500万元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数千人。在“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的带动和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下,全镇60%的农户参与果品产业化经营,到加工旺季,可吸纳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2.3万个“固定工”,年收入均1万元以上,4万名季节工月收入也在1500元以上。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60元。  带动了创汇农业的发展。由于这个镇的果品生产经营以优质和特色为目标,企业开发出适销国际市场的
果蔬及其加工产品,赢得了市场主动权;出口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2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9000和FDA双认证。目前,“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已发展自营出口企业6家,出口产品有果蔬、双孢菇等10大类140多个花色品种,直接销往美
、德、法、荷、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方镇水果
平邑县地方镇万亩桃园主要盛产大红桃、、等优质商品桃。各种商品桃现已上市,专业的服务水平欢迎全国新老客商前来洽谈采购。
.今日临沂[引用日期]
.今日临沂[引用日期]
.齐鲁法制网[引用日期]
.中国技术市场报[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地方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在游憩环境中,游憩者往往因对环境的使用(如休闲活动的参与)而对某个地方产生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和态度与行为的忠诚,这是地方感(sense of place)研究的范畴。
地方感理论发展
早期的环境心理和感知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赖特(Wright,1966)首创geopiety(敬地情结)一词,用于表示人对自然界和地理空间产生的深切敬重之情。
斯蒂尔(Steele,1981)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依恋、地方认同、机构忠实和地方意象是国外地方感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普利特等(Pretty et al.,2003)把地方感分为地方依恋、社区感和地方依赖3个维度。
乔根申等(Jorgensen et al.,2006)的研究中,地方感维度包括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赖(place dependence)和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
地方感编辑推荐
目前关于地方感概念、模型、维度以及应用的学术论文汗牛充栋,建议阅读《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东南地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东南地区一般指东南地区
东南地区指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区域,包括、、、湖南、湖北、、、、山东、、、上海、、澳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称。东南丘陵以为界,以北是,以南是两广丘陵,东部以为界,是。
东南地区区域划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在不断探索和提出中国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方案。例如,建国初期的沿海和内地两分法、出于国防考虑的“三线”划分、以自然地理为主要基础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大地带划分、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的六大经济区(东北、黄河中下游、中下游、东南、西南和西北)、七大经济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和西南)、(东北、、黄河中游、长三角、长江中游、东南、西南和西北)划分等。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报告,提出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的八大社会经济区域划分。
如果考虑,中国地区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如果考虑东西差异,中国地区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如果同时考虑南北和东西差异,中国地区可以分为北方、南方和西部地区。如果考虑管理要素,中国地区的区域划分要尊重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第一层,将全国分为北方(东北、正北、西北)、南方和西部等三大片(或四大片);其中,西部地区是将北方的、南方的西南地区集合在一起。
第二层,将北方分为三个区域:东北地区、华北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将南方分为三个区域:华东沿海、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将西部分成两个区域:西北和西南地区。
第二层次的划分,也是参考、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进行的。其中,将中国东部地区分为四大区域:(包括东部的辽宁、中部的吉林和黑龙江)、华北沿海、华东沿海和华南沿海地区;将中国中部地区分为两大区域、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将分为两大区域、西南和西北地区。
东南地区东南沿海
东南沿海地区——从山东半岛以南到广西一线的沿海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还有海南及台湾。
东南地区沿海城市
主要沿海城市为烟台、威海、青岛、济宁、临沂、德州、莱芜、淄博、潍坊、滨州、东营、 枣庄、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杭州、厦门、福州、泉州、汕头、、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温州、南通,还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东南地区内陆城市
主要有合肥、南昌、、、长沙、、、武汉、、、南宁等。
东南地区所辖省区
东南地区山东省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的中北段,古为之地。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北隔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平津与,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及其儒家思想就诞生在这里。山东经济发达,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有九分之一强,经济实力为全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东南地区江苏省
江苏,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省份,简称“苏”,位于华东地区。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合称之简称。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拥有汉、、、吴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江苏省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地跨、淮河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历来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较快,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经济圈。
东南地区上海市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际大都市。为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隔海与日本相望,南濒,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东南地区浙江省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 、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是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省内方言繁多,其中使用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另有部分人口使用徽方言,、、、畲话、官话等方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别县市。浙江经济规模在中国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位列第四。
东南地区福建省
福建省,简称“闽”,辖9市,其中厦门为副省级市。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与台湾省相望。公元前221年,秦朝置,治(今福州),从此福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福建省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福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全省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福建是我国华侨最多的省份之一,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雄厚,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六位。
东南地区广东省
广东省,简称“”,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19世纪时旧称Kwangtung或Kwongtung。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东南地区台湾省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1949年,由于在失利中退守台湾,分治至今。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东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语: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1958年建立自治区至1965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首府市。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南濒,与越南接壤,民族有、等族,使用语言有汉语(粤方言、桂柳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壮语等。广西拥有无尽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还有奇特的,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国三大之一。
东南地区海南省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2大岛。北以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1988年,海南省成为中国第五个经济特区,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群岛(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长夏无冬,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岛上四季长青,空气清新,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是冬泳和避寒的胜地,是旅游、购物的天堂。
东南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是一座繁华的。地处珠江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相接。1842年至1997年,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日,依据中英政府共同签署于1984年的《》,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是全球最为安全、富裕、繁荣和生活高水平城市之一。香港是国际重要金融、及航运中心,是全球继纽约、伦敦后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经济自由度居世界。有“”、“”等美誉。
东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北邻珠海,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相距60公里,中间以珠江口相隔。澳门是一个自由港,也是世界四大之一。日澳门回归中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是的成功典范。其著名的轻工业、美食、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澳门成为亚洲最、最富裕的地区。澳门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东南地区自然资源
东南地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气候,气候温和,多数地区为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mm。东南地质构造复杂,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花岗石材、、、 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东南地区和宝岛台湾,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岸人民血缘亲,台湾85%的同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两岸文缘深,台湾的文化、风俗、习惯都和东南地区相近、相形,甚至相同。
东南地区气候特点
我国东南部地区,在冬夏季风的进退变化影响下,在降水量方面显示出四个显著特点。
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我国的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气候上也表现出从湿润逐渐变为干燥的特点。我国的台湾、海南两岛以及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多雨地区。初夏,东南季风到来,我国的宝岛台湾省首当其冲,年雨量最高,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都在2000毫米左右,北端的基隆港,年降水量接近3000毫米,被称为“雨港”。而仅次于基隆南面不远,比基隆地势约高400米的火烧寮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489毫米,是我国雨量最大的地方,东南沿海的粤、闽、桂、浙等省,年雨量为2000毫米左右,长江流域在毫米上下,到了淮河。秦岭一线。大体上减至1000毫米左右。位于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以及山东半岛一带,雨量已减至600-800毫米。在整个东北地区,降水量仍能明显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的趋势。面对海上湿润气流来向的长白山地迎风一侧(东西坡)是东北地区的多雨中心,年降水量竞有毫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显著影响,位于长白山地背风一侧(西北坡)的东北平原腹地,降水量已大大减少,愈住西去减少得愈见严重。东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一般都只有600-700毫米,靠近内蒙古的东北西部地区,则已减少为400毫米了。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 山地迎风面多于背风面 我国的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山地的迎风面多于背风面。例如,在台湾,北、东、南三面都是迎风坡,面对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由于高山地形的抬升、滞留作用,迎风一侧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毫米以上,而位于背风一侧的台湾省醅平原和澎湖列岛的马公(即澎湖)就只有988毫米了。 海南的东面、东北面是迎风坡,年雨量高达毫米,而西南背风坡,年雨量已减至1000毫米以下。我国东南丘陵的南岭、武夷山脉、脉以及云开大山、十万大山等山地,迎风一侧的东坡、东南坡的降水量,普遍比背风一侧的北蚾、西北坡的雨量更高达2400毫米以上,而后者一般要比迎风坡少500毫米左右。我国东北长白山脉的东南坡,面对海洋湿润气流的来向虽然地理位置已经偏北,年降水量仍然高达1200毫米以上,而背风一侧的辽河平原只有600毫米左右了。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冬夏不均
我国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冬夏不均,夏季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夏季雨量的过度集中,易于发生冬干、春旱现象。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些,大致在35%-40%之间,而距离比广东、福建稍远些的江西省低至25%以下。这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说明年雨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雨季起止时间 各地先后不同
我国雨季的起止时间,各地先后不同;雨的开始时间,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沿海地区早,西部内陆地区迟;雨季的结束时间,北方早,南方迟。这一特点,显然与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变化有密切关系,每年春季,随着夏季东南季风的前进和冬季偏北气流的减弱后退,我国的大雨带,从南向北有两次大的跳跃过程和三次长时期的停滞过程,这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气候上具有重要意义。两次跳跃进程,反映了我国大雨带从南向北的迅速推进;三次停滞过程,分别形成了我国的华南雨季、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我华北北部、东北南部的雨季。第一次停滞进程:大致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之间,饱含暖湿气流的东南季风与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交锋于华南南岭一带,停滞的时间比较长(约20天至一个月),形成华南地区的雨季。华南雨季的第一次停滞进程就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温带大陆气团之间极锋的第一次停滞过程。
东南地区东南名人(部分)
(—),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别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一代,官至,编修。代表作品:《》《》《》;
(),男, 汉族,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汉族,(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日(乾隆五十年)~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和,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铜山(现东山县)人。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
(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东南地区疫病历史
在历史上,东南地区是疫病的多发区。疫在古代又称为瘟疫,是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十分严重,是当地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但《明史》、《清史稿》对此记载不详,颇多疏漏。例如,《明史》对、建文、、、、弘治、、;《清史稿》对顺治、咸丰、、各朝东南地区的疫情都缺记载,其他各朝的记载也欠详。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的方志,就东南地区的疫情、疫病的种类、疫病爆发的相关因素、疫病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作了初步考察、分析和探讨,本文便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
东南地区的疫情和大疫
根据对东南地区329种方志,296个州县疫情的统计,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年共234年(其中明代137年,清代197年),约占明清时期543年的43%。除明代的建文、、等几个短命的朝代没有疫情记载外,其他各朝都有。这个统计要比《》、《》有关东南地区疫情年的记载要高得多,《明史》有关东南地区疫情年的记载为8年,《清史稿》的记载为43年,合计为51年,只有方志上记载数的21.79%,可见正史遗漏之多,同时也说明东南地区疫情之严重。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的严重还表现在遭受疫病灾难的州县数上。明代遭灾的州县共计为691个(其中包括重复,下同),最多的一次高达56个县,这分别出现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和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代遭灾的州县为848个,最多的一次达到46个县,时在道光元年(1821年)。明清二代合计遭灾的州县为1539个。关于受灾的州县数,《》记载为21个州县,另外还有两次记载,一次为“成化十一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一次为“万历十六年五月,山东,陕西,山西,浙江俱大旱疫”,这些记载是说全省有疫,还是其中部分州县有疫,没有交待清楚;《清史稿》记载为86个州县。此外,有一处记载“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江南大疫”,这是指江南全区有大疫,还是江南某些地方有大疫,说得也和《明史》记载一样模棱两可。如果以有明确的州县数来计算的话,正史记载明清二代东南地区遭疫灾的州县为107个,不及方志记载数的1/10。
历史上对疫病一般通称为疫,严重的称为大疫。那么什么样的疫才算严重呢?称得上大疫的疫病在东南地区发生过多少次呢?这些历来缺少界定和统计。但从方志记载来看,有的是从疫死人的多少来说的,例如福建永定“康熙五十七年,岁大疫,死者千馀人”,(民国《永定县志》卷1)江苏沛县“万历三十一年,夏秋大疫,病死数千人”,(同治《》卷5上)江西安义“同治元年,秋大疫,死者数千人”;(同治《安义县志》卷16)福建南平“嘉靖二十四年,岁大疫,死者万计”,(康熙《南平县志》卷4)安徽巢县“十四年,夏大疫,死者万馀人”,(道光《巢县志》卷7)浙江缙云“春大疫,死者万馀人”,(《缙云县志》卷15)江西抚州“顺治四年夏秋大疫,尸相枕籍,死数万人”;(光绪《》卷84)安徽凤阳“嘉靖三年,大疫,人民死亡过半”,(光绪《凤阳县志》卷15)霍邱“乾隆五十一年,夏大疫,民死十之六,甚至有阖家尽毙,无人收殓者”,(同治《霍邱县志》卷16)萧县“崇祯十四年,五月大疫,死者十之八九,无棺无殓者不可胜数”,(嘉庆《萧县志》卷18)江苏高淳“康熙四十八年,大疫,自春及秋死亡过半”。(民国《》卷12下)从这些记载来看,所谓大疫,当指死亡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或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者。
据初步统计,东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发生大疫共818县次,约占总疫情数(受疫灾县数)的53.18%。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之严重,由此也可见一斑。
疫病种类的考察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究竟有哪几种疫病?这在正史上一般都没有记载,只是在方志上偶尔记载了一些病名和症状,但数量很少,而且很零星。现据这些零星的记载作个初步的考察以求有个粗略的了解。不过,本文所述的疫名,并不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发生疫病的全部,而只是其中几种而已。
(一)霍乱。
《》对它已经有记载:“土郁之发,民病霍乱”,“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我国古代所说的霍乱一般是指夏秋二季的急性肠胃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现代医学所说的不同。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虎列拉(cholera)。这种病我国东南地区称之为转筋霍乱,或称为吊脚痧(亦作钓脚痧)、瘪螺痧、子午痧、鬼偷肉等。其症状据光绪《慈溪县志》卷55记载是“其病霍乱吐泻,脚筋顿缩,朝发夕毙,名吊脚痧。”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卷57说:“患者吐泻,肌肉立消,俗称鬼偷肉。”这些记载和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特征完全一致,说明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疾疫中已经有霍乱的存在。
东南地区的霍乱病最初出现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南汇县志》卷22载:“嘉庆二十五年,疫疠大行,转筋霍乱证自此始。”民国《象山县志》卷29记载说:“嘉庆二十五年,秋大疫,石浦尤甚,其症脚筋抽搐即死。”光绪《乐清县志》卷13及光绪《慈溪县志》卷55也记载该年当地发生霍乱,说明上海、浙江沿海地区是东南地区霍乱最早的流行地。这和现代学术界认为霍乱是嘉庆二十五年由海路传入中国的说法完全一致。(注:陈邦贤:《几种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1953年第4号。)
道光元年(1821年)霍乱传播到福建全省。民国十六年《连江县志》卷3说:“道光元年,秋收七月至八月大疫,霍乱暴死者众,福建全省皆然。”民国《莆田县志》卷3也说:“道光元年七月八月,全省霍乱流行。”这一年流行霍乱的地方还有上海地区的南汇、嘉定;江苏的昆山、太仓、常州;浙江的嘉善、平湖、湖州、乌程、太平以及安徽的萧县,成为霍乱在东南地区的第一次大流行。到光绪朝的中后期,霍乱又一次在东南地区爆发,流行的地区有上海的嘉定、宝山;江苏的常州、山阳、高邮以及安徽的芜湖。霍乱成为晚清时期在东南地区流行最广、为害最烈的疫病之一。
(二)鼠疫。
鼠疫是一种很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它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的恶核病:“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人腹,烦闷恶寒,即杀人。”这是我国古代对腺鼠疫最形象的描述。
东南地区的鼠疫有的方志记载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民国《同安县志》载:“光绪二十一年,大疫,鼠先死,染者或肿项,或结核,吐血,流行甚盛。”其描述和《黄帝内经》的记载完全一致。但东南地区对鼠疫的最早记载并不是光绪二十一年,而是光绪二十年,地区不是福建同安,而是金门。民国《金门县志》卷12对此有明确记载:“光绪二十年,(金门)后浦头,后水头,沙尾等乡,忽发生鼠疫,传染甚速,死数百人,为金门前所未有。二十一年鼠疫传染各乡,后浦为最。”以后便在福建各地传播开来。同年,除同安县外,莆田也发生了鼠疫,民国《莆田县志》卷3记载道:“光绪二十一年鼠疫起。初由梨园子弟在枫亭传染,载归已死,船泊河滨,数日之内,河滨人染疫者十馀人,蔓延全城,死百馀人,以次传染乡村。”很明显,莆田的鼠疫是从外地传入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福建的鼠疫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广东雷琼地区传入的。民国《德化县志》卷10说:“此疫(鼠疫)始生于十六年广东雷琼间,传染全国通都大邑,每年死以万计。”有的学者认为:19世纪80-90年代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不断有鼠疫流行。(注:曹树基、李玉尚:《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收录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107-108、105页。)因此,福建的鼠疫从广东传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近代福建鼠疫是通过海路从香港传入的,时间是1894年,这一说法时间上又和民国《金门县志》所说相符,未知孰是,待考。
自光绪二十年鼠疫在福建发生后,一直在福建蔓延,光绪二十一年在同安、莆田、金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年在厦门;二十六年又发生在德化,据说德化的鼠疫是由永春传入的;(民国《》卷10)二十九年在长泰;三十年在龙岩等地先后爆发鼠疫,其他地区除安徽颍上在宣统三年有鼠疫发生外,别的地方都不见有鼠疫的记载。
(三)天花。
古称虏疮,亦称痘疮,简称痘,是我国古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三国时的《肘后方》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比岁有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
明清时期,天花是东南地区流行十分普遍的一种传染病,普遍叫痘疫,有的地区如福建,也叫痘疹。据记载,明清时期至少有20年,在22个县中流行过天花,主要流行在浙江、江西、福建这几个省,为害的烈度也相当大。民国《象山县志》卷29载:“乾隆五十年,(象山)痘疫,稚幼十伤其七”;同治《丰城县志》卷28载:“乾隆二十九年,(丰城)十月痘疫,小儿伤者无算”;民国《福宁府志》卷43载:“嘉靖元年,(福宁)痘疹大作,殇者千人。二年亦然。万历二十八年,秋冬,痘疹灾。乾隆二十二年,霞浦、福安、宁德痘疹大作”;民国《万载县志》卷1之2载:“嘉庆十一年,夏五月,痘疫,多夭死。十六年,夏痘疫,死者相望。”
我国在宋代已发明了种痘法。《医宗金鉴》(乾隆四年)载:“尝考种痘之法,有谓取痘粒之浆而种之者,有谓穿痘儿之衣而种之者,有谓以痘痂屑吸入鼻孔中而种之者,谓之旱苗,有谓以痘痂湿屑吸入鼻孔而种之者,谓之水苗。以上四者相较,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不验,痘浆太残忍。故古法独用水苗,盖取其和平稳当也。”可见我国在1739年以前已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天花的经验。
(四)疟疾。
之名始见于先秦典籍,《礼记·月令》已有“寒热不节,民多疟疾”之说。明清时期江南称为疟,江西称为瘴。初次记载是明四十年(1561年),光绪《吉安府志》卷53:“嘉靖四十年秋,永宁瘴作,疫死千人。”万历时期在东南地区有过大范围的流行。五年(1577年)江西的永新、永宁、福安等地出现大范围的流传,造成永宁、福宁“死者无算”,永新“死者不可胜纪”的严重后果。(光绪《吉安府志》卷53;同治《福安县志》卷1;同治《永新县志》卷26)三十一年又流行于浙江的嘉兴地区,包括嘉兴、秀水、桐乡等县。这次疟疾在嘉兴地区的流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疟疾盛行,腹肿则死”。(光绪《嘉兴府志》卷35)疟疾一般没有腹肿的症状,只有反复发作后,才会出现脾肿大。疑腹肿是脾肿。
(五)痢疾。
古代的,明代的《景岳全书》说之甚详:“痢疾即经所谓肠澼,古今方书因其闭滞下利,故又称为滞下,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脓或血,有痛者,有不痛者,有里急后重者,有呕吐者,有呕恶胀满者,有噤口不食者,有寒热往来者,态度多端。”从现代医学看来,这些症状一般是属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二类。可见我国古代对痢疾已有相当全面的认识。从方志记载看,痢疾也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流行的传染病之一。例如江苏吴县“崇祯十四年四月至冬,比户疫痢,死者十七”。(民国《吴县志》卷55)浙江萧山“康熙二十二年,春夏疫痢大作,死者枕籍。”(康熙《萧山县志》卷9)江西万载“嘉庆十二年,秋疫痢流行,上乡死者尤众。”(民国《万载县志》卷1之2)后果亦是很严重的。
(六)猩红热。
古称喉痧,其症状古医书记载是“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明清时期东南地区也有流行,民国《嘉定县续志》卷3:“光绪二十七年冬,喉痧证流行”,民国《南汇县续志》卷22:“光绪二十八年春,二月至九月,喉痧大作”。从方志记载看,此病只在光绪时在上海地区有流行。
(七)麻疹。
俗称痧子,多见于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民国《泰宁县志》卷3记载“光绪十三年,城乡麻疫,殇幼孩数百。”上海地区的方志上记载有一种病叫红痧,据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7说“发红痧,不能透泄者辄死”,所谓红痧很可能就是麻疹。光绪二十九年红痧在上海的嘉定、宝山等地曾经流行过。
(八)血吸虫病。
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许多“无人村”、“”、“罗汉村”(腹水肚大如鼓)和“棺材田”等悲惨景象。
1950年,江苏省新民乡的农民在有螺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死亡1335人,死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有啥好玩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