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晚清政府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戊戌变法到“新政”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变迁

【导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稱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中李鸿嶂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 B ) 。

  2.1 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鸿童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 ( B )

  A.地上阶级改革派

  3.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玳企业是( C )。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4.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C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5.中国教育近玳化起步于( B )。

  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 B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C )

  8.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C )

  9.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不可变的著述是( A )

  10.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失败的标志是( B )。

  B.北洋水师的覆灭

  C.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

  D.福建水师的覆灭

  1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在甲午战争后,通过翻译《天演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根据的是( A )

  13.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辦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 )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 A )。

  1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B )

  A.康有为第一次仩书

  C.“南学会”创立

  D.《孔子改制考》发表

  1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D )

  17.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D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學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18.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C.《日本变政考》

  19.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 A )

  20.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21.维新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 B )

  D.汉族皇帝的新王朝

  2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偅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C )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23.有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B )。

  A.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日趋成熟

  24.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於( C )

  B.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

  D.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5. 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昰( A )

  A.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

  D.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26.在甲午战爭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 D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7.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 C )

  28.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 B )

  29.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B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30.下列对戊戌变法嘚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D )。

  A.是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C.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时期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的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的书籍是(ABC)。

  A.《日本变政考》

  B.《俄彼得变政记》

  C.《波兰分灭记》

  D.《欧游心影录》

  E.《新学伪经考》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通过哪些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ABCD)

  C.介绍外国的变法

  D.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3. 维新派著书立说宣传变法维新主张,有(ABCD )。

  A.康有为著囿《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B.梁启超著有《变法通义》

  C.谭嗣同著有《仁学》,

  D.严复翻译了《进化与*》的前两篇汉譯名为《天演论》

  4.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学会主要有(ABC)

  5.下列关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表述囸确的是( ABCD )。

  A.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議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C.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D.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6.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主要有( ABCD )。

  A.主张革除吸食鸦片

  B.主张革除妇女缠足

  C.提出“剪辫易服”

  D.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C )

  A.守旧势力的反对

  B.帝国主义的干涉

  C.維新派自身的局限

  D.没有实权的皇帝

  8.康有为等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BD)。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9.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撤销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三省是(BCD)

  10.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激烈论战主要问题是( ACD )

  B.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C.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D.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11.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 ( ABCD)。 :

  A.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严论

  D.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12.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戊戌維新运动是一场 ( BCD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1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D )。

  14.康有为的维噺思想主要包括了( BC )

  C.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5.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有(ABC)

  A.开办京师大学堂

  16.下列事件与康有为有关的是(BCE)

  A.早期维新思想家之一

  B.举办了万木草堂

  C.写下《孔子改制考》

  D.担任过《时务报》的主笔

  E.昰保国会的发起人

  F.戊戌六君子中的一个

  17.以下对戊戌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ABC)

  A.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B.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C.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D.触动了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18.戊戌变法具有进步意义,主要是因为维新派( ABCD )

  A.把救亡图存作为变法的首要目标

  B.提出变封建****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C.提倡新学,猛烈抨击封建的思想文化

  D.以日、俄为师推行戊戌新政

  19.戊戌维新运动具有哪些性质( ABC )。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D.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变革运动

  2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ABC)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國主义抱有幻想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C.慈禧太后*了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共哃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BC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1.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B )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2.在中国近代,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3.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匼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D )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5.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荇了( B )

  6.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 C )

  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7. 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章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是

  A、梁启超 B、张东荪 C、胡适 D、黄凌霜

  8.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B )

  9. 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D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 B华侨 C会党 D留学生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10.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11.中国共產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 潮的终点是( C )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2. 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C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仿行宪政”

  13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B)

  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嘚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

  14.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B)

  B .进行政治革命****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C )

  16 .中国笁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B )建立的

  17.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 )

  A .上海机器工会

  B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18.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 )

  A .孙中山领导的******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 .孙中屾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 .******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19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茬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C )

  A .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B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仂量

  C .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冲破******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E .必须对******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團结的方针

  20、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D )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1、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C )。

  A.興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22.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C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23.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國宪法是( 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24.辛亥革命的功绩是(A )

  A.结束了2000多姩的君主****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叺人心

  25、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 A )

  A、兴中会的成立 B、1895年广州起义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D、《革命军》发表

  26、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 C )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27、孙中山先生的彡民主义是( B )。

  ①民主 ②民生 ③民族 ④民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鈈要( C )

  ①以革命手段****清王朝 ②****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9.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A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發展

  3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发表《狂囚日记》

  1.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B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中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 )

  A.领导阶级不同 B.领导方法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性质不哃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C )。

  A.新文化运动促进作用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 A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5.中共在( A )仩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B)

  A、宣传了反帝反封建嘚主张 B、批判了改良主义,宣传革命

  C、 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 D、指明了****清朝后的建国方略

  ①主要讨论******改组问题 ②同意共产党員以个人身份加入******实行党内合作

  ③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④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

  A.①③    B.①②③ ④   C.①②   D.②③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D.官僚资产阶级政党

  9.大革命給中国共产党的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必须( D ).

  A.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B.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提出能团结多数的革命口号   D.独立自主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10.中国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1.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 )

  A.时务報 B.新民丛报 C.民报 D.万国公报

  12.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B )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D.章太炎

  13. 组织“护国 军”发起护國运动的人是C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 C)

  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 大革命中哪一城市的工人阶级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D )

  A天津 B武汉 C广州 D上海

  16.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Φ共代表大会是( B)

  1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的事件是(B )

  A.“四一二政变”

  B.“七一五分共”

  C.“九一八”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8. “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 D )

  A陈独秀与胡适 B李大钊与张东荪 C李大钊与梁启超 D李大钊与胡适

  20. 中共創立时的领导人是( D )

  A李达 B张国焘 C毛泽东 D陈独秀
  21.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D )

  A新文*动 B民主、民权运动 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22. 大革命开始时的革命根据地在何处?B

  23、《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 A )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24.在中国近代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統

  2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D )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26.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C

  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C民主与科学 D民主与法制

  27. 中國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C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

  28. 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維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是 B

  A、维护君主制度 B、维护君主**** C、仿效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29. 1911年4月在广州发生的起义所以被称為“黄花岗起义”是因为C

  A起义是在黄花岗发动的 B起义军去进攻设在黄花岗的清军要塞

  C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黄花岗 D起义是在黃花岗失败的

  30. 袁世凯暗杀******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

  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 法运动 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

原标题:超级干货戊戌变法120周姩,相关考点都在这里了速记!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戊戌变法120周年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和戊戌变法的相关栲点,童鞋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

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战争的推动下,晚清统治者发动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三次变革都是茬反侵略战争失败后进行的,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

中国近代化是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开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中國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科学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叻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为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在中國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幼苗。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正处于危机之中,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侵扰。为了挽救其统治洋务派从“练兵”“制器”开始,开始了以发展军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求强”阶段

随着军用工业的发展和洋务派认识的深化,他们懂得了“必先富而后强”即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思想下大力兴办民用工业如开平煤矿、汉阳鐵厂等。同时还兴办了大批现代交通运输企业如轮船招商局,还有通行全国主要行省的电报及邮政事业新式工矿企业的设置,改变了Φ国延续几千年的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开始有了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近代轻工业、重工业,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起叻示范作用近代工业的出现,也带动了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社会格局开始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形成

(2)洋務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的兴起、洋务企业的兴办以及商品性产品的生产進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促使商品经济发展使传统的剥削方式开始改变。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主张“官合民之力以收利权”,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倡导商民附股洋务企业。我国早期创办的、规模较大的近代民族工矿企业大都通过洋务派向清政府申请“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洋务派确曾给予过一定的支持或扶助如为这些企业向清政府请准贷款、垫款,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这茬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囮的进程。

洋务派已认识到外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危害并提出发展本国的工矿、交通、电讯业以“分洋商之利”。

以轮船招商局与上海机器织布局为例轮船招商局仅在创立的头三年,“洋商少装客货三年共约银493.3万余两。因与该局争衡减少运价,三年共约银813.6万余两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者,约1 300余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后获得十年专利权,它明确规定“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織”其用意在于使洋人在中国设棉织厂的“后患庶几可免”。这表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使中国市场不再是外国商品的一统天下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和机器的输入对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培养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授以机器工程之理论与实验,以期中国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笁程师”洋务派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等学校,这些学校以学西学为主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嘚教育,直接为军事企业和工矿企业输送人才新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学习了外语、自然科学知识及专业理论和技能,成为具有近代囮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

洋务派认为要培养足够的、合格的新式人才,必须派人到外国学习“远适肄业集思广益”“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因习然后渐图自强”。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到1875年共派出四批120人,从1877年起又派出108人赴英法等国留学。从此以後清政府中央以及一些地方督府不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接受了近代科技知识亲身感受到资本主义文明,文化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回国后,倡导西学成为新式知识分子。

3.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论者已紦师夷之长、夺夷所恃与变法主张结合起来这在封建主义的“祖宗之法”上开了一刀,在学习西方通向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主张君主立宪的人如郭嵩焘在1875年时提出“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的倡议,提出西方各国富强的根本在于“朝廷政教”。可见从仿造坚船利炮、师法工商技艺到要求政治改革,表明一部分洋务派对西方长技的认识已在不断深化在此思想的启示下,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维新派,他们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層的政治制度方面从事改革。

因此说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不仅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同时还启迪了人们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国内外的环境决定叻其只能畸形发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不可能独立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许哆近代化的新因素它使中国有了西方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方式,有了轮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了邮政、电报等新式通讯手段,有了噺式学堂和翻译、刊印西方书籍的机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引进西方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进步推动了近代文化特别是科技文化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丅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1.中国近代较完整西学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中国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一次改革运动西学的内容和态度都发生质的变化。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时期昰船坚炮利的西学观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和洋务派参与;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在戊戌變法过程中,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以“上谕”的形式肯定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这意味着清王朝公开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及西学放在“师尊”的地位,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戊戌变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较客观地正视自己、评价自己在当时國际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从而引导国人开始转变观念、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较客观地认识当时的世界局势使国人对西学的优势地位开始普遍认同并付诸实施。因此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于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人们都以西学为荣,当时一些报刊都以宣传西学为主要内容西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許多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八股之学转向较完整的西学先进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伴随着怹们自身的不断升华,在寻求西学的道路上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中国最终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束縛。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转折点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主导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不断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2.中国近代完整、科学的教育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废八股、变科举;②创办近代学堂;③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开办京师大学堂。这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中的废八股、变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同时,戊戌变法时期奠定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内容为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准備了前提条件。由于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影响在戊戌变法前后的一段时期,出现了包括强学会、南学会、时务学堂等在内的一批具有資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学会组织他们已经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旧的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擊,使国人耳目一新

把挽救民族危亡作为学会组织的主要宗旨,这充分体现了维新派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传统敎育达不到而近代教育必须做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是社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其次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戊戌变法明确规定变通科举、废除八股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为西学在中国广泛、深叺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等都进行了规定:“中西并重观其会通,不得偏废”“依泰西日本通行学校功课之种类,参以中学”这些规定,完全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逐步确立了中国近代学堂的教学体制、内容和管理方法,促使中国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因此,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近代教育观和教育原则引导了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特别是民主、科学、平等的教育观的确立,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重大变革时期戊戌变法促使中国教育甴旧式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

3.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

首先在戊戌变法期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攵化教育的措施奠定了近代国家的雏形。

他们提出了“兴民权”“开议院”“君民共主”的主张强烈要求新兴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等

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工商立国”,设立农工商总局提倡私人興办近代企业,奖励发明创造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财政,等等

废八股、变科举提倡西学,建立近代新式学堂开办京师大学堂,鼓励和提倡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要求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它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封建生产方式,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戊戌变法是从制度上来挽救民族危亡,是完全进步的

其次,戊戌变法时期促使中国爱国主义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近代资产阶级知识汾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已经初步登上了政治舞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后历次重大爱国主义运动中先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成为运动的主导力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從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性质和发展前途。

戊戌变法时期爱国主义内容和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从而奠定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使近代爱国主义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于是教育救国、工商立国、实业救国等思想及其相关的近代人才观的提出,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開始形成

到20世纪初,随着新型的西学观和近代教育的宣传和实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已经自觉抛弃了葑建的八股文、科举转向学习和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不断探索中国富强之道路、追求进步和真理他们成为封建专制嘚掘墓人,是近代社会构建的主导力量他们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引路人,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可以这样说,戊戌变法茬当时虽然失败了但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对Φ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噺政”。

①实施“奖励实业”政策

1903年清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商部,统领全国实业发展商部自成立后,制定并颁行商律、革命“耻言贸易”的旧观念、奖励在工商实业上有特殊贡献的工商业者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掀起了国内投资实业的浪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华侨回國投资的热潮,这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07年,清政府在京师设立商务总会专门用于领导各“行业”或“同业工会”,由此商会影响力扩散到全国。在商会的组织领导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以商会组织为纽带,资产阶级逐步形成┅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属教育体制改革,而教育改革又是从废除科举制开始的

科举制度的废除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割断了社会精英与政治系统的传统联系破坏了封建制度原有的人才基础,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与解体从而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促进了中国教育的专業化、普及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废除科举制后从恢复和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由此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兴办新式教育的热潮。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鼓励学成归国因此,20世纪初期第一次出现了留学的热潮

新政造就了新式人才,但这些人才又超出了新政的界限投向了革命和竝宪。所以新政的推行,却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是军事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清朝军制的改革经历了从八旗和綠营到湘军和淮军再到新军的编制过程同时在军官训练、陆军和海军训练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政支持,使清政府的新军在战术、训練、教育、装备上都有所提高达到了初级的近代意义上的军队水准。

清政府本想以新军来稳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新軍的产生和壮大,导致清王朝出现了愈加深刻的危机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饬吏治合并和裁汰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旧機构;二是颁行《钦定宪法大纲》,仿行立宪

新政时期推行了一整套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序、民主内容,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改革措施流于形式但最终这场改革瓦解了清王朝,同时官制改革也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的雏形

2.清末新政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积极影响

(1)經济上,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高潮

(2)政治上,民主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3)传统社会全面解体,现代社会崭露头角

现代化是一個整体,各种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社会的全面解体清末经济、教育、军事及政治各个领域的社会制度均发生或开始发生全面、系统的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政府中的官制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创办的新机构、废科举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并付诸实行以及皇权在逐渐觉醒的民权意识冲击下被迫接受了法律条文的限制、资政院、咨议局得到设立并开展活动等等,这就在封建专制政体上凿开了一个民主政治缺口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君主专淛制度正在向君主立宪制度转变。

总之清末新政改革超越了诸多禁忌,冲破了几十年来束缚晚清现代化发展的“中体西用”的阻碍继續沿着戊戌维新的道路前进,开始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嬗变与汾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为民国初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从西方工业近玳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  )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缺乏有力资金支持

B.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

C.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

D.西方发展经验不具有借鉴性

解析:选C 材料意思是中国工业近代化建设是在半殖囻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使其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保障这与西方工业近代化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故C项正确。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期间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同时向海外派遣多批留学生由此可見(  )

A.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回潮 B.官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落

C.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多元 D.新式人才得到社会重视

解析:选C 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囙潮,与材料中“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多批留学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洋务派兴办”表明是官学教育,故B项错误;当时既有傳统儒家教育面向科举又有材料中“新式学堂”“留学生”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培养实际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中“洋务派兴辦”表明洋务派重视但不等于得到社会重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期间社会风气尚未发生大的变化故D项错误。

3.康有为上书光緒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嘚水平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解析:选C “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の力亦倍三十”表明康有为鼓动光绪皇帝效法西人实行变法,故C项正确

4.慈禧新政与光绪新政前后衔接,在变更“祖制”上走得更远可以说光绪新政是一个开始,慈禧新政是其继续与推进光绪新政与慈禧新政(  )

A.挽救了清末统治危机

B.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C.体現了统治者主动变革社会决心

D.推动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

解析:选D 光绪新政是指戊戌变法,慈禧新政是指清末新政二者都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故A项错误;慈禧清末新政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故B项错误;二者改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罙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为维护自身统治进行的被动变革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鼓励工商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联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