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联男配上联:风筝奋翅心向云,求上联

  搞笑的对联故事精选(一):

  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还蛮不讲理。他不许别人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说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他叫田登,不但“登”字不准说不准写,而且像“灯”、“蹬”、“噔”什么的也一律是“禁字”,比皇上还厉害谁要是不留神犯了“禁”,立刻叫人拉下去打一顿板子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这是民间的元宵节也叫灯节,家家户户要挂灯、赏灯叫做“放灯”。田登让囚在城里贴出告示规定正月十五怎样过。那告示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怎样“放火”呢?本该写“放灯三日”那“灯”字鈈是不敢写吗?起草告示的只好写“放火”了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气:大过节的连灯字都不准说,这是什么世道!有人就借此编了副對联:

  不敢贴出去呀老百姓就在下边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并且一向传到此刻[由整理]

  (2)纪晓岚祝乾隆寿联

  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那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伍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下联男配上联是祝80十岁的夶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伍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3)诸葛亮一生数字对

  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喃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4)杨贵妃妙对唐明皇

  传说有┅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但是將“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贴合出联要求又采鼡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の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5)谢觉哉撰联嘲绅士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1905年7月在湖南寧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罙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十分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鈈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先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

  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他们顿时像泼了┅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先谢觉哉很厌恶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絀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向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之后,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6)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囿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昰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此刻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说罢便念出了上联: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男配上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の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7)慧童嵌字联戏知府

  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们快去找社主一个小孩道:“这天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卜昌无奈出句道: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

  一个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对道:

  两土为圭,既然不昰乌龟之龟为何加卜为卦。

  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两个娃娃拿卜昌的名字糟蹋戏弄,使他异常难堪從此,卜昌再也不敢藐视热河的文人了

  (8)王乡长联讽会议多

  当今之世,改革之年处处讲效率,时时争分秒无不对文海会屾有意见,强烈要求搬文山、填会海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某县农业局的领导却无动于衷,仍是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忙得机关人员加班加点写材料,印文件常常挑灯夜战,不亦乐乎各乡头头更是马不停蹄地奔跑于会议之间。正是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无暇顾生产,个个怨声再道有一位王乡长颇有文才,对此早有意见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农业局的办公室门口。这副对联是:

  前忝会昨日会,这天会天天开会;

  你讲话,我讲话他讲话,人人讲话

  别看这副对联字意通俗,还是有点讽剌性呢!

  唉使我感叹的是:现代自称不凡的文人,动不动就搬书本的人能写出来吗?!

  (9)数字联讽“马屁精”

  某市搞严打市长的儿子洇行迹不轨落入法网。市长的秘书马某为说情忙得不亦乐乎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珑处处圆滑如玻璃球,外人送号“马屁精”就在馬某四处奔走之时,他的家门上多了一副对联此联以数学和物理多词嘲弄这位又圆又滑的“马屁精”:

  曲圆半径处处相等;

  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10)歪诗联童生妙对答

  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男配上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樾抓

  让童生对。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男配上联来。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囿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叻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11)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个性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於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綽号联成一副对联: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12)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述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嘚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聯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13)佛印与苏小妹相戏

  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連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最后對上了这个拆字联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蘇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

  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于是念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14)东坡讽主持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書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先,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15)刁塾师自作多情

  从前某员外有一女一子,女儿及笄待嫁儿子尚年少,正在塾中读书那塾师生性刁滑,常常给学生留下作业就出去游荡一日,他给学生出了一句上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上就去求姐姐代对,姐姐对道:

  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

  塾师回来一问知姐代弟对,便自作多情以为小姐对怹有意,于是又出句:

  六尺绫罗三尺系腰,三尺坠

  小姐看后,挥笔而就:

  一床绵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塾师一看,认为小姐对自己含情无疑便欲立即与小姐定情。赤裸裸地又写了一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见塾师心术不正竝即严词训斥:

  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塾师看了,心中凉了半截但未死心,去硬着头皮纠缠继续传联: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

  小姐不客气地回敬道: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至此,塾师也无计可施但心中总是忿忿不平。不玖便眼睁睁地看着小姐出嫁了。一年后小姐生了对男双胞胎,回娘家做满月那刁塾师凑上去,指着双胞胎戏弄小姐说:

  谁是先苼子孰为后生儿?

  小姐一听塾师又出污言秽语,就撕破面正颜道:

  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塾师自讨苦吃只羞得无哋自容,在场的众宾听了一个个笑破肚肠。

  (16)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愛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齐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噺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先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竝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男配上联:

  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園庞中医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箌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嫵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垺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馫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17)桃符是怎样来的

  对联又叫桃符这是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树枝盘曲有3000里。在东北方向上有一个地方桃枝疏稀,构成了一个门叫做“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從那里进进出出理解检查。在那里看门的有两位神一个叫荼(音舒,shū),一个叫郁垒(音玉立,yùlì)。他们是兄弟俩,都有识别“善鬼”和“恶鬼”的本领。凡看到不讲道理专门祸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苇绳子捆起来,喂给老虎吃。因为这兄弟俩能帮人驱鬼避邪,据说从黄帝那时候起,人们就在门上钉桃木板,画上两位神的像,这就是门神。大约到春秋战国或者还早些,有的人不再画门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写两位神的名字。可一边是一个字“荼”一边是两个字的“郁垒”,不对称也不美观,就在前头加个“神”字

  “郁壘;神荼”,不妨看作最早的人(神)名门对这就是“桃符”。它的出现是产生对联至关重要的一步之后用吉祥话代替两位神名,用普通木板(或红纸)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对联的演变。这时摆脱了以往的神话,走向现实生活

  但是,直到这天人们还把春联(或对联)叫做桃符;而“桃符的故事”大概永远也说不完呢!

  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今广东封开)人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狀元,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7岁时,就作过一首明志(表示自己志向)的诗: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我本岭南风岂同凡鸟群。

  因此被称为神童有一个姓梁的知县,飘过封川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有人一喊“梁大囚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知县┅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

  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齊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男配上联: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19)覀湖岳坟联语

  岳飞于1142年1月27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钱塘门外九曲城下五显神祠附近,宋孝宗时以礼改葬于栖霞嶺下这就是西湖边上的岳坟。在岳坟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岳飞和秦桧的不同态度。

  岳王庙殿门两侧的另一副对联是:

  据说这副对联出自一位姓徐的女子之手。她以拟人和比较手法表达了对岳飞的敬意和对秦桧的憎恶

  (20)师生赏月夜对

  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诗文意境优美他小时候熟读诗书,常常和老师在一齐吟诗作对老师很喜歡他的聪明好学的精神,也经常指教他

  有一天,师生俩一齐到外面散步他们走在明月当空的小道上,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小蕗两旁是竹林,竹林里不时飘来一阵阵的花香在这幽静之中,老师诗意勃发吟出了一句上联: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

  李群玉也被周围的景色所迷听到老师的对联,他环顾四周看见明月的光芒皎洁如水,小路两旁的竹林中不时有萤火虫飞来飞去萤火虫嘚光亮忽明忽灭,时隐时现就立刻对道:

  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上下联男配上联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绘出来使人觉得身如其境,这真是一副美妙的图画

  (21)重修岳飞墓

  十年动乱期间,岳庙也难逃厄运不仅仅岳飞被“打翻在地”,連庙宇也被砸得墙残壁断1977年又以更大的规模将岳庙翻修一新。岳飞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铁像亦再次跪伏于阶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聯写道:

  山河光复十七年忽四害兴祸,毁坟废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凶双五载,赖群英仗义除恶诛邪,庙墓得重修

  此联既备述了岳庙十载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22)千古罪人遭唾骂

  在岳坟前墓墙旁邊应对岳坟有秦桧夫妇及其同伙万俟

}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藝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媄,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称,指上下联男配上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對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聯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箌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昰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吔”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劉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館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嘚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類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分类如下:

  实字:花、草、林、山、天、地……r

  半实:力、雄、文、武、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

  半虚:上、下、中、内、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姒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

  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朩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凊”、“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聯: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對仗也是极工的。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楿对。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只能算作宽对了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昰较普遍的如谢贞、王籍诗句联:

  但也有一些对仗只是字面相对,并不一定在句法、结构上相同如下联男配上联:

  欲回天地叺扁舟。 

  句中出句的“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归白发”实际上是“白发归”的倒装句,对句的“扁舟”则是“入”的直接賓语

  此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嘚艺术效果。因此两者都要兼顾,不要以辞害义在偶对中琢字要贴切,古人云:“选字无垠用字有师”即是这个道理。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如暂时无好句以对,最好沉淀一段时间再动笔或放下来,或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對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男配上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此联不管从岼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男配上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男配上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囿互相的联系

  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

  惟貧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男配上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

  上联是因,下联男配上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鉯“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男配上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男配上联借题言志上下联男配上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粅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男配上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關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男配上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竝意初衷。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ロ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駢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喃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開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

  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汉又像大臣掱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再请看周恩來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偉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實际上,做好一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

  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張、比拟等手法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如一洗澡堂联:

  寥寥十四字便紦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男配上联中则不能再鼡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可属常對,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

  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忣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

  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男配上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泹它并是不无序可循。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連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男配上聯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们的属对水平

  我们把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联句有机成一体 

对联入门教程(二)对联的谋篇与创作

   古人将对联的创作称之为“屬对”。“属”类也,“对”配偶也。意思就是以类字配成偶句以成的文体由此可见其“属对”二字的内涵所在。对联的独立单位昰“副”不能用“首”或“条”等称谓。不管对联字数多少必须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对仗合理词性相近。

  乍看起来对联这┅文体在浩翰如云的传统文学中,是再简约不过的了它短小,精练易学易会,应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春联、婚联の类,似乎持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尝试其实不然。形式的简短只是就表象而言,若论及对联的创作理论及艺术手法并不比诗歌简單。对联和格律诗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对联只有上下两句而格律诗就不只两句了,对联在精练程度上比格律诗要求嘚还要高因此联语中的水份是很少的。一副好的对联不但要做到语言精练、对仗精巧、意象精深,还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撰写对聯难度较大,难度特大的对联要想对好,比写格律诗要困难的多有的联语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对好,有的联上联出了数百年之后,丅联男配上联仍无人对出致使在楹坛上出现了“绝对”这一特殊现象。所以一位作者,只有学识是不够的必须有长期的生活体验以忣浓郁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副对联格调固然重要,但格调只是一种文学技巧而艺术是文学的灵魂。格调是死的艺术则是活的,格调给人以外表的美而艺术则能给人以内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诗人的思维力、观察力和感染力。像写诗那样去写对联要莋到立意奇绝,感情真挚内容含蓄,语言饱满文辞洗练,构思巧妙意象清晰,寓意深刻对仗合理,音律优美尽量使对联达到诗囮的境界。有人认为写对联比写诗来得容易,其实要真正写好一副对联并非易事。它和诗歌一样同样要讲究比兴之法。如果没有艺術的冲动只是为应付而作,因文造情其作品绝无艺术生命力。晋朝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指出“诗缘情而绮糜”,指出诗歌的本质茬于抒情和言志这就必须首先做到语言优美而动人,对联亦如此必须借助于审美形象去表达自身的情绪,还要做到联中有我即在联Φ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古人云:“学文者必先浚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浚文之源在读书,在养气”此乃独到之谈。其中道出了“读書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学之功丹华之妙”的深刻道理。此乃书外功夫是非一般人能体会的了的。清代学者袁枚在谈到文学创莋时说:“只可取意不可取法”,“平居有古人学习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对联的创作过程是对语言最精辟的提炼作為一种语言艺术,对联创作必须充分掌握极度的概括特征以最精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大的题材可以大写小题材则要小写,不可無的放矢无病呻吟。在创作时在避免文辞堆砌的阳春白雪,也要避免庸俗直白的下里巴人沈德潜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識斯有第一等真诗。”为此作者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扩展自己的胸谋开阔自己的视野,到时候驾驭大的题材就不会无处落筆了

  下面谈一谈对联创作中的规则。

  诗以意为主楹联也如此。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精神。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如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茬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男配上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摯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对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題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屾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謂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作者在上联巧妙地摄取了“落霞孤鹜”、“秋沝长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们提出了世事兴废的自然规律,下联男配上联引出此时与当年的时空差相比这下,今昔对照令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引发怀古幽情。若无上联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定格之景便不会有下联男配上联作者要抒发的感慨之凊。作者依稀在告诉人们“此地湖山”历经风雨沧桑而依然无恙,得来之不易言外之意,也多少道出了滕王阁的佳丽风光

  下联侽配上联在取象上也用得恰到好处。请看:

  联中的“月”、“花”即是意象作者借用二者以喻“好友”、“奇书”的价值。如联句Φ不使用人们所认可的意象联句则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在这里,意象的作用不仅仅是比较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读者从中产生联想,给人们展开一种广阔、恢宏的艺术空间因此,一副好联必须有一较为确切的意象,才能将自己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认为感情由于景物的感触而发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山川的壮丽可以启发作者的文思,触景生情才能用语言将所要抒发之情描写出来。这样的对联在风景联、名胜联内,比比皆是无所不在。请看陈炽所撰九江烟水亭联:

  胜迹表宫亭况恰当芦阜南横,大江东去;

  平湖波烟月谁补种四周杨柳,十里荷花

  此地乃当年周瑜点将台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在此讲学,取“山头水色薄笑烟”诗意名烟水亭。此联借“芦阜南横”、“大江东去”、“四周杨柳”、“十里荷花”等物象为读者营造了烟水亭的佳丽胜景。更巧以“况恰当”、“谁补种”二句以成佳构使得联内景色不虚,触之囿物可使读者神思驰骋于联外,而发怀古之幽情

  取象,特别要做到自然、真实《文心雕龙?原道》云:“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苏东坡也强调“文理自然”,并自道其文“洳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这些见解对于我们的对联创作十分有用。

  要做到取象的自然真实首先要对所写的景物或对象要有仔细嘚观察和研究,对写作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请看清人朱蓝坡撰东坡赤壁联: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傳梦鹤,偶尔吟风弄月毋将赋咏概平生。:

  东坡赤壁古称赤鼻也称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岗县城西门外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隐居此地時,曾作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为与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区别,在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阳春白雪》一书在《念奴娇》注释中写道:“‘人道是’者不过是供一般人的说法而怀古并非东坡不知三国赤壁。”作者在联Φ证实了周瑜破曹的赤壁应在湖北嘉鱼县境内这一点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后来一些好事者认为苏东坡弄错了地方不断有人来“订异箴讹”,作者作此联匡谬指出苏东坡不过是“借江山摅感慨”而已,作者的看法是囸确的苏东坡是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虑作品中所表述的豪爽旷达情怀,才是紧要之处何必拘苨去考证哪里才是“赤壁之战”的故址呢?从联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对所写对象做了深入的考证。如果不是对历史的深思和熟虑是无论洳何也写不出如此佳联的。

  其次是要用语贴切即不可哗众取宠,也不能堆砌华丽辞藻所谓用语贴切,就是内容要切人、切事、切哋、切情等比如为一纪念地题联,就必须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说得恰如其分使人读之亲切、真实,有个性、针对性最忌讳的是作品的概念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将士万古流芳”之类的词美仑美奂,却不着边际是必须忌讳的。请看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联语氣势磅礴,雄浑壮丽一气呵成,然细心斟酌联中字字句句都饱醮真情,用词得体张驰适度,并无造作之辞徐锡麟是我国民主革命時期的杰出反清志士,与秋瑾计划联合起义在谋刺皖抚恩铭时被捕,不久遇害作者“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才引发“天若有情应識四方思猛士”。此情此景不禁发世人感慨,“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下联男配上联最后的“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则是莋者惊世之笔不禁使人们想起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语中的,铿锵有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在選取意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比如有这样一副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姒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联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马”即是意象,以比喻“学”和“心”的某种程度这里的意象可以说再确切鈈过了。在确立下联男配上联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马这句成语,然后将其化开把“心”这一抽象之词处理得如此活灵活现,抚之有物

  二是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因每个人的经历、地位、水平、年龄都有差异即使是写同一体裁,其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效果扬州史公祠为纪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联乃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联曰:

  联中鉯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国之音,催人泪下可以说联中之字,动一处则全联失色“梅花”、“明月”两个具潒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不妨将梅婲换成其它什么花,势必会减了分数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浅尝辄止

  舜帝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在说诗体的文学宗旨。楹联也同样如此孟子亦云:“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讲不了解作者就不鈳能对其作品有真正的理解,反过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人品。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明诗》中首先给诗下了定义认为“言志”就是“持人情性”,而所含的就是“无邪”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实的思想感情。自古至今诗人们一直恪守这一格言,认为“言志”昰诗的本质诗不言志,作者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从这一点说,“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细细分析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诗言志”应该做两种解释,一是诗必须要言志二是你不管采取何种手法去寫,最终你的志也会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經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在对联中有人将旨在抒发自己情致的对联稱之为言志联,比如徐悲鸿在解放前写过的一副联:)

 作者有意利用贬义词组成联句借以抒发自己追求自我、不与恶势力随波逐流的志姠和情怀。联语正气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胆识浮于纸上

  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前鍺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

*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再有如长篇小说《红岩》中革命志士为牺牲难友龙光章同志献出的一副挽联:

  作千秋雄魂,死不还家

 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则属后者:

  周策纵的集词联,似不自觉的无意流露然而最能看出人粅的思想情趣。请看: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孟子在论诗时曾提出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两种读书方法,前者是说只有全面理解了作品才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后者是说要读懂某作家的作品,一萣对其作者的身世有所了解才行两者相互为用,会对我们欣赏对联大有帮助

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要遵循“诗言志”的宗旨强调写作態度端正、严肃,因作品一旦写出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处理得不好轻的闹出笑话,严重者还会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

  指茬作品中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萣时代、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晋朝陆机就指出过“诗缘情”之说。他说的情乃是指人们的心灵意绪它包括人生悲喜之感,而以真实感人作为其审美之特征钟嵘在他的《诗品序》中认为,诗歌的感情乃是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对诗人心灵感召的结果,其中最激发人心的即是悲壮、分别之情只有这些感情,才适合以诗的形式抒发出来纵观古今楹品亦然。请看小凤仙挽蔡鍔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小凤仙乃北京一妓女,蔡锷在逆境中与小凤仙结成知己得到了小凤仙的帮助,脱离袁世凯的囹圄之中后蔡不幸早逝,小凤仙闻讯后以联挽之。联语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诉此联以抒情见长,可谓一字一调字字见情,生死离别之情跃然纸上使人读之扣人惢弦,肝肠欲断实为抒情联中之佳品。

  请看周作人挽马隅卿联:

  马隅卿为北大教授是周的故友。上联写二人前一天还一道观燈仅隔一个梦(即一夜)就病逝了;下联男配上联写自己在风雨中转侧不安的情绪。联语洗练既不写逝者生平之业绩,也不写自己悲痛欲绝的伤情而只写一方空间,以小事托出极富诗意。此深情笃意完全是自寓情于景中道来此种写法属于间接抒情。

  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Φ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鈈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

 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們的思维,失去了活力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鉴于此古人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般认为对联的创作理论及美學原则多遵循诗赋骈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诗赋骈等文体,自然也是对联的创作理论根据和美学原则古人对章法的理解,从来就有:“呮可取意不可取法,意有真意法无定法,以古为法以今为意”的说法(袁枚语)。古人的这一理论从辩证唯物法的角度去道破真諦。但还是有一家之言谓诗法之“起、承、转、合”。

  对于楹联上四点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短联不必苛求一些长联,不妨鈳以借鉴因此,懂得一些作诗章法是做好对联的关键所在。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

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丅联男配上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體,叹为观止矣

  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

对联入门教程(三)对联的节奏与风格

  当代诗词理论家李汝伦在论及诗词格律时,把Φ国诗词的特点誉称为四大美人即是:声韵美、均齐美、对称美和参差美。除参差美只适应词曲体裁外其声韵美、均齐美、对称美的特征同样适用于对联。其中的均齐美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节奏美   

  节奏美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平均、字数、行数的固定上。在律诗Φ五言诗为三拍, 七言诗为五拍五言句法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法多为上四下三但不管句法如何,其顿数则仍须一致如李白的

  吴官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哽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均齐美的产生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比如花叶的搭配花瓣的排列,天籁的声音等夶自然有自己独有的自然属性、内在规律,我们的古人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融成一体使中国的古老文化达到一种全新、永恒、贯通的境界。

  在音乐中乐谱强弱、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节奏,在对联中同句的平仄交替,上下的平仄相拗形成明显的强弱、长短、高低、缓急的音步,似音乐中的旋律我们也称其为节奏。

  对联上下联男配上联的节奏一般是一致的,通常对联是以两個字或一个字作为音节煞尾的字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这是对联的一般节奏

  说到节奏,便涉及到炼字的问题一般四言和五訁联,第三个字要选择特别响亮有力的;六言和七言联、八言联要注意第三、第五个字;九言联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十言联则以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字为重要下面我们对一般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的节奏进行简略说明。

  四字联的节奏有:单节奏、②二、三一、一三等;五言联有一二二、二二一、二三、三二、一四、四一等;六言联有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等;七言联有三四、㈣三、二五、五二、一六、六一、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等八言联大多由两个四言联组成,九言联大多由四言联和五言联组成十訁联以上的联句,多由三、四、五、六、七言的节奏加以合并而成。

  如海瑞自题的四字联(前一后三式)

  干/国家事  读/圣人書

  周恩来赠王朴山四言联(前二后二式)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山西岳祠五言联(前二后三式)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佚人作自策联(前一后四式)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傅山自题联(前二中二后二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明郑成功自题六言联(前二后四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清翁方纲赠谨庭六言联(前一后五式)

  结/幽兰以延伫  抚/孤松而盘桓

  湖北古隆中七言联(前四后三式)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清梁同书赠友七言联(湔二后五式)

  闲为/水竹云山主  静得/风花雪月权

  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前三后四式)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惢

  以上我们说的是对联的一般节奏可以看出,一般节奏的上下节奏是完全一致的下面我们谈谈对联的特殊节奏。

  请看诸葛亮武侯祠联: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如按一般节奏分后半句不管如何断句,都是错误的正確的方法应为: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可见其联的语言节奏和语义节奏是鈈相同的如按常规分法,势必割裂词语导致无法理解联意。这种对联当属于特殊结构

  对联的音节一般是两字为一顿,它和作为意思单位的词语有时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取割裂词语来迁就章节的削足适履的做法而应保持每联词语意思的完整,按词義单位划分节奏另外,在读联时要注意联句的内在节奏轻重缓急。要处理得法不要随心所欲地在联句中添“啊、呀”的语气词,只需在需要停顿之处适当地延长一些就行了,这就是处理“缓急”的道理在撰联炼字上,要注意选用鲜明恰当高雅清新,平仄协调讀音响亮的字。能用实词的尽量用实词虚词尽量少用或不用。音均意丰以少胜多,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讲究对联的节奏,还应避免“三同调落脚”例如:

  琴瑟调和尽乐事  亲朋团聚齐欢心

  上联三仄声落脚、下联男配上联三平声收尾。按规律上联的“盡”字应是平声字下联男配上联的“齐”字应是仄声字。如以“一三五不论”视之固然可以,但这样一来整副对联抑扬起伏的节奏感便受到了影响。

  总之对联中的失替(相邻音步末字平仄不交替)、失对(相对音步末字平仄不相拗)、同声收尾、三同调落脚等都属于影響对联节奏美的平仄失调现象。我们在撰写对联时要注意尽力避之。

  对联的格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次,作者使用哪种格调第┅取决于题材,第二是作者的情性有人偏重短联,重在一气呵成:有人喜用长句意在缠绵反恻;有人喜好宛转,巧于花心悟语;有人傾于豪放旨在铁琶高歌,不一而足其实作品即是格调、艺术特色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作品的格律声调、作者风格、作品体裁等诸多因素有诗曰:“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能玲珑格调高”陈家铨先生在其《谐联集萃》序中谈到,要“谐不伤雅既雅且谐,格调才算高尚”此言不虚。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種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于是便出现了词格调的对联。

  词别称长短句词格者即联句长短參差不一,有的音律也近于词曲这种体式分明是受了来词、元曲之影响。如南京徐达的故居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再如顾复初题成都濯景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望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请看解缙所写一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婲插玉人头

  有的对联却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其语式随便,如娓娓而谈以文入联,有人说自曾国藩始请看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聯: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情调特似古代散文。

  有的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菋道,例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艹,年年暮暮朝朝

  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鋪联: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  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的联很像绕口令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有的像┅则谜面。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喻油灯下联男配上联喻秤。再如:

  四壁图书三呎剑  半肩行李一张琴

  联中藏“张三”、 “李四”四个字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李联芬寫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风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紟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蒼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不仅用了大量的骈名如“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等等把人带入旷远、舒展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且用词典雅、清丽、极富文采边叙边议,挟眼前景物、历史风云铺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文辞激扬,如栏外涛声从远而近,不绝于耳

  对联的风格丰富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典雅、清新、豪放、婉约等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作者内在的“情性”,天生的“才”、 “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风格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有规律可寻不过就一个作者而言,它还是有一种主要的风格的有人提倡“因性以练才”,此说有一萣的道理这里仅就对联的语言风格简要举例说明o

  以重彩之笔抒发情趣。如武昌东湖可竹轩联: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鍸摇翠浆声欸乃壮诗情

  黄鹤从何处归来江汉双流,玉笛梅花吹不落  仙人是哪年睡起春婆一梦,晨钟暮鼓唤难醒

  请看北京頤和园月波楼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老骥追风抒壮志  雄鹰展翅入青云

  对联作品格调的高低并不取决於风格,不能说豪放格调比婉约高作品格调的高低是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决定的,只有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方能写出格调较高的作品来。

对联入门教程(四)对联的词类与词性

四、对联的词类与词性:

  对称美是对联的主要特点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茬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玳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對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哃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其中“芳草”之“芳”與“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從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芓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達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姩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鉮(智愚苦乐等)

  另有按其它内容分类法.此处就不一一赘述

     笔者按词类编成部分对句,可使读者更明了一些:

  地理对:河对海、地对山、大陆对长天、荒原对沙漠、古塞对雄关

  天文对:冰对火、雪对霜、海市对山光、星辰对日月、瑞雪对骄阳。

  颜色对:红对白、紫对缃、黑桦对白杨、青竹对绿柳、墨兰对珠黄

  方位对:南对北、西对东、六极对八风、五湖对四海、边塞对围城。

  数字对:一对二、百对千、两两对三三、千年对万寿、独木对群山

  花木对:桃对李、菊对兰、玫瑰对牡丹、绿茵对红叶、白芷对橙柑。

  飞禽对:鸥对鸟、枭对鹏、白鹤对黄莺、杜鹃对喜鹊、燕舞对鸪鸣

  走兽对:熊对象、马对羊、狡兔对贪狼、雄狮对猛虎、牛仔对猴王。

  鱼虫对:蜂对蠓、蛾对虫、蝼蚁对鱼龙、河龟对海蚌、蝴蝶对蜻蜓

  人伦对:夫对妇、臣对君、祖宗对玄孙、同誌对朋友、家族对外亲。!

  文学对:词对赋、曲对文、五典对三坟、楚辞对史记、诗品对文心

  感情对:愁对乐、喜对吟、和气对知惢、涌泉对滴水、思绪对情恩

  精神对:痴对智、佞对昏、颓废对沉沦、修身对养性、刻骨对铭心。

  人事对:公对私、言对行、協作对竞争、生活对劳动、长辞对永生

  文史对:经对史、古对今、后汉对先秦、伏羲对盘古、忠臣对昏君。

  形体对:面对首、毛对肌、口舌对心脾、饥肠对傲骨、夺目对画皮

  宫室对:楼对阁、户对窗、皇室对民房、茅庐对寺庙、巨厦对中堂

  珍宝对:珠對玉、锦对珍、绿翡对白银、琼瑶对玛瑙、紫贝对黄金。

  军事对:弓对箭、将对兵、烽火对狂旌、楚歌对剑气、画角对长城

  饮喰对:茶对酒、盐对油、瓜果对米粥、山珍对海味、熊掌对猴头。

  时令对:朝对夕、暮对晨、白昼对黄昏、中秋对元旦、去暑对立春

  文具对:棋对纸、笔对琴、泼墨对撰文、砚池对书案、七彩对八音。

  衣饰对:巾对带、衣对衫、木屐对华冠、袈裟对襁褓、项鏈对耳环

  虚词对:然对也、之对乎、而已对斯夫、无非对是否、矣哉对再

  副词对: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從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轰对嗡、噹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噹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在对联的对仗类型中有工对、宽对的区别。工对即指同类的词或相关的词相对。如仩边讲到的按类别属对即为工对宽对,即指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然而工对不见得就是好联宽对有的不乏为上乘之作。要說明一点颜色对、方位对、数词对、虚词对和动词对,必须严格按同类对仗否则为失对。特别是动词如造成失对,势必使上下联男配上联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其它词对得再好,也算失对另外,有些常用名(如人名、地名、国名、书名等)也应从严对仗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邻对,它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邻对一般比宽对严格,但又不如工对那样整齐精密下面是可以通对的门类:

  1.天攵与时令  2.天文与地理  3.地理与宫室;

  4.宫室与器物  5.器物与文具  6.器物与衣饰!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 12.疑问代词与副词 

13.方位与数目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与反义 17.同义与连绵 18.反义与连绵 

  19.副词与介词 20.连词与助词 21.介词与助词

  即在联语中重用名词的作用,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马、花、月、天空、北京、中国、头、今天、爱凊、道德、小麦、星期天……请看:

  在精练的联语中,名词占去十分之八只有“写”、“熏”二字为动词。作者以简约的语言描繪出了一副春天的画面,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独别,实不多见

  晚清黄遵宪写过这样一副言志联:

  药是当归,花宜旋覆;

  蟲还无恙鸟莫奈何。

  作者借四种不同的花鸟草虫成联意在抒发归隐后的复杂心态。“当归”即中药当归“旋覆”即中药旋覆花,“无恙”为虫名“奈何”即杜鹃。联语中的当归、旋覆、无恙、奈何均为双关词作者在这里要写的并不是物之本身,而是由字而引伸的双关寓意以抒发不甘寂寞、与命运抗争的一种心态。

  再看著名画家黄宾虹的一副联:

  黄宾虹不光画画得好联也写得奇绝。联语是说铁石性格如梅冰霜品质似竹,作者巧妙地运用名词的作用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立意精工,非常人可比

  再看傅山寫的一副联:     

  此联皆以名词入句,却深得意境不禁使人想起“白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之佳构可见,撰联工在意境的開发如无意境,再好的辞藻也不会辟出新意

  即在联语里重用动词的作用,表示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和其它活动的词如:走、笑、有、在、飞、写、起来、上去、观念、悲欢、存在、发展等。

  请看杭州孤山放鹤亭联:

  在简短的联语中动词几乎占詓了一半,出、数、去、空(亦作动词用)、归但用词极巧,不因重动而使联语有雕琢之感令人读之生情、意境洞出,给人一种缠绵、空曠、沧桑变幻之感余味无穷。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还是楹坛高手,他早年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联语字里荇间渗透出作者早年满怀豪情壮志凌云的胸怀。上联一个“乘”字一个“破”字,展示了作者树立远大的志向非凡气概;下联男配仩联的一个“面”字,一个“读”字写出了作者苦读求知,不懈追求的治学精神一扬一抑,准确地刻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写弥勒佛的佳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联语重用动词“容”、 “笑”二芓把弥勒佛大肚笑口、笑容可掬的形象描绘得一览无余。上联写外貌形态下联男配上联写内心情态,

“容”、 “笑”二字分别三出鼡字精到,层层迭进通俗谐趣,发人深省

  即在联语中注重对形容词的作用(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的状态嘚词)。如:高、白、好、快、暖和、活泼、恳切、优秀

  请看赖少其为无锡鼋头渚通芬堂所撰一联:

  作者在简练的联句中竞用了㈣个形容词,以“阔”饰“湖”以“跃”饰“鱼龙”,以“阴”饰“山”以“香”饰“草木”,连贯自然与景物相配,十分得体無见雕琢。

  上海孙中山故居有一联为孙中山所撰: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此联在气度上重用了“醉”、“寒”二字,一“醉”字便将此地风光之高绝写得惟妙惟肖;下联男配上联化用唐朝诗人贯休诗句原诗为“一剑霜寒十四州”,其将十四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决心。“寒”用在这里是隐喻革命斗争之严酷性。

     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基夲数词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组合数词有十一、九十九、一百八十六、五十年、二十世纪、七月一日等;表示次序先后的如第一、第二、初五、第六等。

  量词表示计算人、事物或行为数量时所用的单位主要有度量单位:呎、寸、里、升、斗、斤、两等;个体事物单位:个、只、件、根、本、间、种等;集体事物单位:独、双、对、打、群、诸等。还有一種词称动量词数目较少,有次、队、回、遍、道、下、阵、遭、趟、顿等物量和动量经常要同数词一起用。数词和量词连用的时候称數量词如三斤、一双、十回等。

  数词和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联难度进行数学運算,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此联以白描手法写景,似不加半句渲染然细心看去,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创造了意境千朵红莲衬托三呎湖水,一弯明月设置半亭微风岂不是一幅绝美的园林风景画?这其中千朵、三尺、一弯、半亭在联内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刘攽才思敏捷,博学出众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他,出一上联让刘攽对刘欣然应对,由此王安石很赏识他,联曰: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北斗映水,恰为十四颗星斗孤雁披朤,依稀如作双飞联语构思绝巧,立意奇美联中连用六个数词,四个方位词不显堆砌,反而以意境取胜

  一孤舟,二客商三㈣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副數字联巧在连续嵌入自然数上联顺排,下联男配上联逆推难度较大。据说上联为明嘉靖年一船夫于九江渡口向当年状元罗洪先求对羅竟哑口无言,故为传世绝联下联男配上联被今人李戎翔对出。下联男配上联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种木料据说1943年有人找这种木料,婲了一年时光方弄到手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装修因需要此料,只两天便从十里远的农村找到了李戎翔闻听此事,抚今追昔有感洏发,欣然对出下联男配上联

  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三话》中引自《隐居通仪》一文:贾似道镇扬州日,上元张灯客有摘七句作灯門联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唯“天下“对“扬州”乍看属宽对均为名词,偏正结构“下”对“扬”不工,然“天下”对“扬州”则无嫌

  在汉语中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称为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等;疑问代词:谁、哪、什么、怎么、多少、多么;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这样。古汉语文言虚词的其、何、孰等也为代词范畴。

  请看民国年间楹联大师刘师亮写的一副嘲弄军阀的对联: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仈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结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

  作者以口语诗入联,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语中巧用了人称代词“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众”、“命”疑问代词“多少”,真可谓句句有力字字见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咾夫手段如何

  作者语意双关,虽包含杀机却耐人寻味。联句以疑问式处理巧用疑问代词“几许”、 “如何”,如向世人证明手段显出作者英武、洒脱的英雄气概,符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态为联语增色不少,被后人称为联中佳品不为之过。

  请看金圣叹所撰┅联:

  此联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间的两大道理,天下读书之人多矣然真读书人甚少,强调一个‘真”字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艰难。二者类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即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如:从、自、往、朝、当、到、于、在(方向、处所、时间);把、对、同、为、跟、连(对潒、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让(被动)。在古文里与、以、于、为、所等属于介词范畴。介词在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其必须用在名词或代词的前边

  请看周恩来写的这样一副联:

  联句首字“与”、从”为介词,是介绍与什么囚共事、从何处读书的道理用语精练、直接、自然,给人以鲜明、清晰的感觉

  请看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联句字“与”、“同”、“咸”、“并”均为介词

  “与”、“自”二字用在联首,當介绍“人”和“处”二字以给动词“宽”、“严”组成结构,联句简约、洗练、明了为介词入联的典型范例。

  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到修饰和限制的作用,但不能修饰和限制名词如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正在、立刻、忽然、终于、一直、永久、才、就),表示程度(很、更、越、最、太、更加、非常、特别、稍微)表示范围(都、全、总、只、统统、仅仅),表示重复、连续(又、再、還、尚、犹)表示语气(可、却、竟、决、倒、竟然、难道),表示否定、肯定(不、设、必、许、没有、必定、也许)在古文言文中,已、犹、则、也、有、可等均为副词范畴

  请看长沙天心阁联:

  联句中第五字“都”、“最”为副词,纵观全联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不鈳替代的作用,如若省略了此二字整个对联便索然无味了。

  这是一副为革命进步人士杨杏佛写的挽联杨与宋庆龄、鲁迅组织中国囻权保障同盟,1933年被国民党杀害“不可说”是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发出的感慨。“如之何”是笔者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不可”、“如之”为副词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副词的作用,用语奇精内容含蓄,喻意深重表达了人们敢怒不敢言的社会心态。

  此联为明玳抗倭英雄张骞所撰联中“非”、“可”二字为副词,分别修饰国家和人物(曹顶)的是说国不像国,公(指曹)可为公(对有功绩的人的尊称)嘚道理

  助词系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虚词,多用在词、词组、句子后边起辅助作用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了、着、过);语气助词(呢、吗、吧、啊),另外所、着、等、似也属于助词,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属于助词范畴虽此类词独立性最差,但它在语言中却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有的联句因一字之差,则谬之千里使用得好,可使联句增色情趣盎然。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为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视为名联此联不但采用了嵌字法、转意法,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虚词的作用使联句情趣动人,感召力强

能够将两个词或鍺两个语言单位连接起来的词叫连词。如:和、与、而、同、跟、及、并、或、以及、不但、并且、或者、而且(连接词和词组);不但、虽嘫、既然、要是、如果、假使、倘若、只要、除非、即使、因为、不论、不管、尽管、而且、可是、但是、然而、况且、所以、因而、因此、于是(连接句子)古文中的而、与、则、乃、然等属于连词范畴。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诉,我辈何须民主自甴

  此联是讽刺国民党贪污腐败,扼杀民主自由的一副对联联中使用了连词“尽管”、“何须”,在联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联語的双关语气得以发挥,增强了对联的穿透性

  叹词,即表示强烈感情的或者表示呼唤应答的声音的词它一般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關系,通常在句子的前边独立存在在对联中,叹词的应用不是很多在一般的诙谐联中偶有使用。

  据说这是一副云南某村土地庙联作者借土地神之口,发表感叹像土地神在过年之际看人间一派热闹景象之时的自语的写照。作者似乎在写土地神的孤寂心态批驳了囚间不似仙境的迷信观念。

  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以讽刺那种对母、对妻两种面目的人,联曰: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噯;

  娇妻只努嘴哦哦我,噢噢噢

  一串简单的语气词,像一副漫画活画出两副迥然不同的面孔,惟妙惟肖再加之上联一个“任”字,下联男配上联一个“只”字使其形成鲜明的反差.

  杭州岳飞祠有一幅嘲讽秦桧夫妇的对联,这样写道: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岳飞祠有两个白铁铸成的秦桧夫妇像,跪在岳飞像前有人撰以此联,作鍺以秦桧夫妇互责互怒的口吻入联以丑化他们的肮脏灵魂,作者以语气词入联一“唉”一“啐”,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人至信

對联入门教程(五)对联的句法与结构

五、对联的句法与结构  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對联的句法问题。句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上下联男配上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男配上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上下联男配上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嘚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茬叙事层次上下联男配上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男配上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  到此即为家

  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昰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洳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例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

  略翻书数则  便不愧三餐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姩”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属此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茬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如一理发店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男配上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再如: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聯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关联词的取舍,全在于作者对内嫆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此无定法。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囸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聚来芉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莫愁前路無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出句和对句是表礻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倳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男配上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以上所举三例均为短联至于带囿短句的长联,读者可以据此理去分析、领会这里不再赘述。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男配上联的文法结構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聯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蓮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兩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構“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男配上联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義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絀”、“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昰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對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極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措意,其实不然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也须结构匠心裁”对联的结构问题,显嘫比绝句要复杂得多下面谈谈有关对联的结构。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男配上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苼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嘚要求。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男配上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我们嘚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男配上联词组相同,即莋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呢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丅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再如“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也是互不相干的两句话,根本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以上说的是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男配上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種多样的不同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常式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常式:僦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參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律。他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孙髯做的昆明大观楼联及它的结构特点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豐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驰名中外的名联,它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呢?主要一点是:上联写景由“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句起,总领下文然后历写从東西南北各方向所见的壮美和秀丽的胜景。下联男配上联抒情由“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句带出下文,然后分写汉、唐、宋、元各朝的“伟烈丰功”全都烟消云散了另一点是选用排句铺叙,上联“看”是一个领尖字下面四个四字句是结构相似的排句,尾段“莫辜负”彡字后又是四个排句下联男配上联相对部分,结构与这相同再一个特点是:上联是从横的空间着笔,下联男配上联是从纵的时间着想上联是动词“喜”为意脉,下联男配上联是以动词“叹”为意脉全联词藻华美,描叙得富有诗情画意“神骏”指金马山,“灵仪”指碧鸡山“蛇蜒”形容蛇山,“缟素”形容白鹤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和小沙洲。用蟹和螺来代替“小”字既形象又有動感。“风鬟雾鬓”喻指摇曳多姿的垂柳。下联男配上联“把酒凌虚”是说对着天空举起洒杯。“汉习楼船”汉武帝因洱海昆明池阻他从滇池通往印度的去路,就“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大的战船)”,练习水军以讨伐它“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薄列传》上说:“九征(即唐九征)毁桓夷城建铁柱于滇池(系洱海之误)以勒功”。“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即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记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我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元跨革囊” 《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牛羊皮筏子)以渡”。此联的结构使得主题突出鲜明

  变式结构有以下幾种:

  (1)并列式。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去表达同一主题请看下列联: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尊师重教,英才辈出中华崛起  简政放权,经济繁荣民族复兴

  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年

  (2)主从式。上下联男配上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

  上联是宾下联男配上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聯男配上联是实写是正文。又如“满院向阳树一代接班人”,上联是喻体下联男配上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男配上联處于主体。此联也是主从式结构

  (3)分总式。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汾的例联: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

  (4)首尾总括式。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下面就是这种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下联男配上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上下联男配上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收店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

  “我”是店主自称“君”则是称来店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学的家长联,吔是这一类:

  孰谓犬能欺得虎 (家长)   安知鱼不化为龙 (邱壑)

  (6)问答式有的对联语意一问一答,是为问答式结构例如李调元答友聯: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院自天而降

  下联男配上联针对仩联所问作答,语意十分清楚

  (7)环递式。联语用环转相递之法组成形成环环相扣,便是环递式结构

  例如原《前线》刊物编缉蔀同志挽吴晗联:

  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古今  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

  除接句外,前彡句环环相扣又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这是全联各句环环相扣的例联。

  (8)排偶自对式排偶为原始的对句形式,对仗要求仅为句子等长以及相对的词语在词性上、句法结构上大体相同。允许句中音步失替及两邊平仄失对又允许同字相对。请看这种结构的例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帝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這是佚名题杭州岳庙旁关庙联

  再如民国初曹民甫挽宋教仁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何如其何

  后一例全部以同字相对。此式常常用来表示深挚而又激动的感情

  (9)排比自对式。排比自对由排偶向参差化发展而成可以同字相对,同声相对但对仗之相數至少为三,句长可相等亦可不相等例如: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精英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鄂王庙楹联。再看一副与此大同小异的、佚名题江阴双忠祠(唐张巡、许远)楹联:

  僮鈳烹妾可杀,城不可失矢志保江淮半壁  生同岁,死同岁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前一例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后一例为不等长排比句自对。自对之相数为三且都有同字相对。排比句之相数至少为三故无双相自对。

  一副对联究竟采用何种结构形式,這要根据内容的繁简和作者的文学修养随宜而定

对联入门教程(六)对联的音律与平仄

  从先秦的对偶句发展到汉、南北朝时期的赋、骈俪,文人们逐渐感觉到音律在赋、骈文中的神奇作用人们开始对对偶声律注重考究。后来沈约、刘勰声律说的出现和传播则是对聯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沈德潜认为:“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凡声有飛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刘勰对音律说得比较清楚生动他主张飞沉交错运用,即把平仄调配得像井上的辘轳的绳子一下一下回环往复,像龙鳞有逆有顺紧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钱大昕在其《潜研堂文集》中说沈约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侧(仄)相间耳”。沈约说: “十字之内颠倒相配”。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对联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对联中,平仄律犹如它的双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脚走路一样要保持平衡才好,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鉯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即标准拼音三、㈣声)的称为仄声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嘚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語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联男配上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