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刚才水泥325和425的用途途

刚刚!国务院发文:强化药师在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中的作用!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yuanashley
长期以来,业界不少专家认为医改的最大难题体现在管好医生的“那支笔”上!但是作为流通终端的药师一直以来,缺少重视!
执业药师作为最贴近患者和家属用药需求的终端角色,不仅关系老百姓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更是医药流通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充分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中的作用,使药师服务在需求端得到充分释放,才能进一步促进药品流通市场竞争体制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壮大零售市场促进处方外流,倒逼“医药分开”的逐步实现!
刚刚(4月3日下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意见中提到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将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在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选择使用。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加强药事管理,制定鼓励使用仿制药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临床用药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要求,除特殊情形外,处方上不得出现商品名,具体由卫生健康部门规定。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合理使用情况考核,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医生进行公示,并建立约谈制度。强化药师在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中的作用。在按规定向艾滋病、结核病患者提供药物时,优先采购使用仿制药。
而2017年以来,淄博、梧州、成都、西安、重庆、天津等地,相继放开处方药销售,并鼓励要“按规定做好电子处方的收集、审核、调配、核对和保存,处方审核、调配和核对人员在电子处方上应有的签字,可采用电子签名或在信息系统内留痕的方式进行”,意在进一步促进医药分开,通过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中的重要角色作用,保证人民群众用高安全。
2016年北京晨报曾暗访并报道药店没见处方照卖处方药,靠口头确认过敏史的事件,记者走访海淀、朝阳9家药店,尝试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购买抗生素类处方药阿莫西林,结果仅在3家药店吃了闭门羹。而近些年来,药师的职业角色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尤其很多零售药店,“挂证”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在一些网络微信群和QQ群,公然开展药师挂证交易。
同时,药师多被等同于药店导购员,职业角色不清晰,作用不明显,地位不明确,真正的药师服务功能没有体现,也未被重视。轻药重医现状一直存在,与国外相比,药店在药师的配备数量、药师职业薪酬、社会地位、药师自身的能力素质等等都相差甚远!
但是随着国家医改持续深入的进行,国家卫健委的正式组建,“治未病”、慢病管理市场的逐渐庞大,零售药店也许需要“抱团取暖”才能做大做强,三类药店争取更多的处方权,进一步促进药师的多元化从业模式,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零售终端格局的良性市场竞争,才能充分挖掘零售药店成长的内生动力,重视药师的职业定位,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原文,详细了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
本文为原创/整理,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和作者。投稿请发送到邮箱:。企业商务合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刚刚步入药理基础很差,求检验蛋白质受体与天然化合物作用强度亲和力大小的实验方法。
刚刚步入药理基础很差,求检验蛋白质受体与天然化合物作用强度亲和力大小的实验方法。
RT,只要说出方法就OK,我自己再下去查。希望方法能尽可能全面一些,,,谢谢啦!!!
帮顶,来学习
。。。。。。
最直观的方法莫过于ITC(等温滴定量热仪)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但是都需要大型仪器的前提,
我们这里有SPR,就是做与蛋白结合力的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维生素C的作用,你们知道吗?我也是刚刚听专家说的维生素C的作用,你们知道吗?我也是刚刚听专家说的生活姿态123百家号如果说维生素C之王那么就是酸枣了,从营养成分上说,每百克酸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能够高达900mg左右,还有冬枣、新鲜的大枣、刺梨等都是很好的来源,每天吃些好处多多。一项研究上发现,如果机体的维生素C含量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轻则出现皮肤干燥、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去诱发脑中风的发生。生活中,到处可见有辐射的物质,如手机、电脑等,而维生素C具有一个非常好的好处,就是它的抗氧化作用非常的强,可以帮助我们机体减轻辐射的伤害。缺乏维生素C,会增加我们坏血病的危险,所以,日常补充维生素的来源很重要,但如果食用过多有部分人群在机体内不能够好好的适应,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腹泻腹胀等。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生活姿态123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为你推送新的生活常识,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刚应志行,柔顺以动,逸豫和乐——《豫》卦卦辞的哲理意义
我的图书馆
刚应志行,柔顺以动,逸豫和乐——《豫》卦卦辞的哲理意义
周易明解群课中记录刚应志行,柔顺以动,逸豫和乐——《豫》卦卦辞的哲理意义时间:日22:00-22:30学习内容:《豫》卦卦辞、彖辞、象辞串讲导读老师:林文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章伟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课程秘书:黄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主持人:裴健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林文钦,台湾省南投县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台湾周易养生协会创会会长,教育部高中文化基本教材咨询教授,高雄师大进修学院易经研究班讲座教授,雄师大市民学院易经研究班讲座教授。曾任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考试院典试委员,高雄市政府复审委员会委员,高雄医学大学兼任教授暨通识教育咨询委员,高雄文学馆驻馆作家,高雄道德院修真道教学院讲座教授、南台道教学院研究部讲座教授、佛光山中国佛学院讲座教授。著有《易传变易思想研究》、《周易时义研究》、《现代诗鉴赏教学研究》、《周易参同契疏解》(付印中)等书。章伟文,江西临川人,历史学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后。曾在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讲中国哲学专题、中国现当代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易学概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道教、历史哲学。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要论文有《程颐易学历史哲学思想探析》、《张伯端内丹学思想探微》、《北宋儒学复兴与易学历史哲学的关系》、《无极图、太极图的道教文化内涵》、《河图、洛书的道教文化内涵》、《邵雍的历史哲学思想探析》、《宋元道教易学初探》等。(“周易明解-易学与哲学”群@2016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21:46:22 刘琴宜:(吟诵《豫》卦卦辞、彖辞、象辞。)21:47:42 裴健智:《豫》卦卦象:21:51:15 温海明:欢迎刘老师吟诵,欢迎林老师、章老师开讲《豫》卦!21:53:29 林文钦:各位晚上好,今晚准备资料较多,请多包涵。21:54:22 郑静:一切安顿好,静静等老师开讲。21:54:23 裴健智:看来今天晚上有大收获了!21:59:02 林文钦:【《豫》卦卦辞解】“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顺以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顺以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21:59:20 林文钦:【前言】《豫》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16卦,易数是48,下卦是坤卦,卦象地,上卦为震卦,卦象雷。雷地《豫》(《豫》卦)顺时依势。《豫》卦是异卦(下坤上震)相叠,坤为地,为顺;震为雷,为动。雷依时出,预示大地回春。因顺而动,和乐之源。21:59:45 温海明:@林文钦?[强]十年讲完《周易》。22:00:20 林文钦:不会教才教那么久。22:00:32 裴健智:粗略算下,这个群也得讲一年多。22:00:46 林文钦:《豫》卦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预备、预防,有备无患。二是有余,宽裕。三是豫乐、逸乐。“豫”通“预”,预备、预防的意思,《系辞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即取预备、有备无患之义。 有所预备者就能够宽裕,事情有余裕,这也是豫的第二层意思。豫从予从象,本义是大象中的大象。象已是够大,大象中的大象旨在表现形体很大,又引申为裕,宽裕的意思,又有娱乐或愉快的意思。帛书做“余”,即取其宽裕而有余之义。宽裕者则得以安逸、豫乐,即《象传》所说的:“豫,先王以作乐崇德。”马融曰:“豫乐也。”《归藏》卦名为“分”,秦简及清华简皆做“介”,这两个字形体不但相近,而且意思也可相通。分为分别,介则是分界,画清界线之义。介,即豫,传本《归藏》作“分”,王明钦、廖名春二先生已指出“分”是“介”之形误,廖先生还认为,因“介”与“豫”古皆训“大”,义同而通用。介本义为甲冑或武士,与豫备之义是互通的,都有戒备、防备之义。介又可解释为大,如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弼注:“受兹大福于其王母也。”虞翻注:“介,大也。”这又与豫的本义互通,豫本是象中之大者,用形体之庞大进一步引申至宽裕、有余、豫乐的意思。至于介与分解释为界限,分别,可与谦卦古卦名“兼”,兼并之义相对。兼并为合,那么与兼并相反的当然就是分别、分介(界)了。22:02:25 郑静:十年!体力!定力!精力!恒心!人生有几个十年![强]22:03:55 林文钦:@郑静?大家不嫌弃,像一家人一样。十年磨一剑。综观《豫》卦,其核心意义当为豫乐、安逸,但背后亦有豫备、豫防的意思,这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豫之逸乐当以有备无患而能宽裕做为依靠,而其凶应与忌讳则是耽溺,流于怠惰则凶。卦象为内坤顺,外雷震,雷出地上,柔顺以动。这是一种顺水推舟,顺其自然式的行动。反观大壮卦为刚健于内,雷动于外,为刚以动,是一种强力式的行动,因此容易产生冲撞与冲突。雷震为春,雷在地上即春临大地之象,所以《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为雷动震奋的时候,大地鼓舞,万物繁茂。因此古人以此开始做乐以崇扬道德,祭祀上帝与祖先。正所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豫道重在于合同,因此其吉道为感情的交流,用心倾听。忌则在于不知节制,流于淫逸、耽溺、怠惰。《杂卦传》“豫怠也”就是以豫之流敝而言。22:05:12 林文钦:就卦序来看,《豫》卦与谦卦是相综的一对对卦,是继《同人》、《大有》而来,分别代表礼乐之道,礼与乐是儒家治国理想的两项主要措施,礼道可从《履》卦与《谦》卦之中得见,《履》与《谦》彼此旁通,为礼的一体两面,一实践于外,一虚心于内,谦亦可谓礼之内化。而《豫》卦讲的则是乐,也就是以娱乐、音乐来教化并陶冶心性。因此就儒家来说,谦、豫皆关乎民心之治理。就六爻来看,九四为《豫》卦之主,一爻居于互体坎之中,上震卦之初爻,为志行之象(坎为志,震为行)。九四下为坤卦三爻所承,为众应之象(坤为众,阴承阳为比应)。因此《彖传》说“刚应而志行”。22:06:53 林文钦:“豫,利建侯行师。”黄寿祺《周易译注》译文:《豫》卦象征欢乐,利于建立诸侯、出师征战。金景芳《周易全解》:《豫》卦卦名的这个豫字,含义比较复杂,据古人的解释,它至少有三个不同但却相近的意象。逸豫,安逸休闲;和豫,和悦顺畅;备豫,事有豫备,见微而知着。逸豫与和豫,意义相近相通,都有乐(与忧相对)的意思。备豫,看来与乐似乎不相关涉,其实也是有联系的,因为备豫可以这样理解:凡事有豫备,极易获得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到手,自然可以安逸和乐了。由备豫而导致安逸和乐还可以有另外的解释:彼一代人创造条件,打下基础,此一代人只管承受就是了,不必劳苦,也会得到安逸和乐,即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22:08:58 林文钦: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顺以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顺以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黄寿祺《周易译注》译文:《彖传》说:欢乐,譬如阳刚者与阴柔相应而心志畅行。又能顺沿物性而动,就能导致欢乐。欢乐,既然是顺沿物性而动,那么连天地的运行都象这样,何况建立诸侯、出师征战这些事呢?地顺沿物性而动,所以日月周转不致过失,四季更替不出差错,圣人顺沿民情而动,于是运用刑罚清明、百姓纷纷服从,欢乐之时包涵的意义多么弘大啊!《豫》卦最重要在“时义”,《易经》的精神也在“时义”。22:12:01 林文钦:【《豫》卦时义释义】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时义大矣哉”,是《彖传》作者对本卦含义深广的叹美之辞,他说:凡言不尽意者,不可烦文其说,且叹之以示情,使后生思其余蕴,得意而忘言也。高怀民于《先秦易学史》中认为言“时”十二卦,是因“深感于‘时’之极端重要”,才会有“大矣哉”之叹,他说:彖传之言时,尤其是其中十二卦之言“时用大矣哉!”“时义大矣哉!”可知孔子如非深感于“时”之极端重要,何能发此深长之叹?《豫》《遯》《姤》《旅》四卦所以言“时义”,项安世在《周易玩辞》认为:《豫》《遯》《姤》《旅》皆若浅事而有深意,故曰:“时义大矣哉”,欲人之思之也。“时义”的意义,在说明每一卦都代表着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具体事物,卦时决定卦义。所以《系辞下传》说:“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皆若浅事而有深意”,是说卦义的事理虽浅但意义深远,所以《彖传》特用“大矣哉”来赞叹,其目的在引起人们的深思和重视。22:12:25 林文钦:程颐在《易程传》中说:“《豫》、《遯》、《姤》、《旅》言时义,《坎》、《睽》、《蹇》言时用,《颐》、《大过》、《解》、《革》言时,各以其大者也。”刘百闵在《周易事理学序论》中,对“大”加以解释:“‘大’便是指重要性而言。”在《周易事理通义》中,更进一步说明:六十四卦皆有其时,有时则有义,有义则有用;单言时,则义与用在其中矣;言义未尝无用,言用未尝无义,各就所切而言。豫、随、遯、姤、旅言时义,坎、睽、蹇言时用,颐、大过、解、革言时,而皆曰‘大’法象莫大乎天地,今天地顺动矣;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今日月不过矣;变通莫大乎四时,今四时不忒矣;备物以致用莫大乎圣人。今圣人以顺动,刑罚清而民服矣;故云义大。张善文在《周易辞典》中对“时义”加以解释:谓《易》卦所展示的特定的“时”及其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后亦引申为适应时代而产生的价值意义,犹言“时宜”。22:13:41 林文钦:在《豫》、《遯》、《姤》、《旅》四卦《彖传》中所言的“时义”,正显示特定的卦“时”及其在“时”位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也就是说为适应时代特定背景而产生的“时宜”的价值意义。“《豫》、《遯》、《姤》、《旅》”四卦虽“皆若浅事”然“而有深意”,这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于虽遭逢“浅事”,但仍能不掉以轻心,凡事“以顺动”。其深意在要人深思“顺以动”及“时行”的时机,机不可失,失则生悔吝,审时合义就是“时义大矣哉”。22:15:56 林文钦:《豫》《遯》《姤》《旅》四卦的“浅事”有何“深意”?以下分别列述,今天因时间关系只论述《豫》卦。《豫》卦的“时义”在顺理而动。“豫”的本义为“象之大者”,《说文》:“豫,象之大者。贾侍中说:‘不害于物。’从象,予声。”《尔雅?释诂》解释“豫”为“安也”、“乐也”。引申凡大皆称为豫,大必然较宽裕,宽裕则较能安顺喜乐。《豫》卦继《谦》卦而起,《序卦传》云:“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生活宽裕富有,内心才德充实又能谦顺自处的人,必然为人所喜,而有安逸和乐的效果。《豫》卦,外卦震,“震,动也”;内卦坤,“坤,顺也”。《周易集解》引郑玄云:“坤,顺也;震,动也。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故谓之豫。豫,喜豫、说乐之貌也。”此卦下坤上震,所以有顺性以动的意义。同时“震为雷”,“坤为地”,雷奋动于地上,万事欣欣向荣,有喜乐的意义。然而《杂卦传》云:“豫,怠也。”以怠为豫义,此别有深意在。盖逸乐虽为小事,但不能轻忽,因为逸豫容易心怠,心怠而纵容于逸乐,最足以败志丧德,小则影响个人身家,大至影响国家社会国计民生。所以《豫?彖》才有“豫之时义大矣哉”的赞叹:“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22:19:39 林文钦:《豫》卦主体精神在谈安逸和乐,如何才能安逸和乐?首先需“刚应而志行”,九四刚为众阴所应,刚既得众应,则刚的行动,必为柔所乐从,所以《周易浅述》云:“一阳统众阴,有行师动众之象。”然而,必须上下和乐,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收效卓著。主动而众顺,所以豫乐。《豫》卦《彖传》在说明卦体为“刚应而志行”后,反覆强调卦德是“顺以动”,揭示“顺动”才是致豫的道理。“顺以动”,是以“顺”字为重,强调的是“顺”而不是“动”。卦名为豫,关键在于“顺”,假使上动而下不顺,或者动而不以顺,也就谈不上豫了。所谓“顺以动”,即顺应自然的规律,遵循社会制度以行事。所以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宇宙为一大秩序,日月所以不过,四时所以不忒,均赖“顺以动”以维系主宰。所以日则昼见,月则夜出,日月的运行无过错;春生夏长,秋杀冬藏,四时的循环无差错。天道如此,人事亦然。则圣人治天下,化万民,亦当以顺动。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说:然所谓以顺动者,乃应其时而动也。动应其时则为顺,动不应其时则为逆。22:19:52 林文钦:《豫》卦《彖传》非常重视“顺以动”,“顺以动”乃是天地人三才都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所以圣人行事以顺动,则政法清明,万民顺服。天道人道都不失“顺以动”的法则,正如王船山在《周易内传》所说:“天地顺其度,圣人顺于理也。”“顺以动”乃一切行事成败吉凶祸福的关键,所以安和逸乐的追求应以顺时义为依归。明审其时,详度其义,如此,则在于心而不怠不逆,在于人而无拂无悖,随行而无不顺,此所以说:“豫之时义大矣哉!”(参见林文钦着《周易时义研究》)22:22:19 林文钦: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黄寿祺《周易译注》译文:《象传》说:雷声发出、大地振奋,象征“欢乐”,先代君王因此制作音乐,用来赞美功德,通过隆盛的典礼奉献给天帝,并让祖先的神灵配合共享。金景芳《周易全解》:古人认为雷从地中出。地中阳气潜闭既久,一旦奋迅而出,阴阳相薄而成雷。雷有鼓动和气,发扬生机,通畅和乐的效用,所以坤下震上这一卦名之曰豫。“先主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前一个“以”字作用字讲,后一个“以”字作而字讲。“殷”是盛的意思;“配”是妃、对的意思。先王用“雷出地奋豫”的现象做为样式,象其和之声,取其和之义,制作声乐,发扬光大自己的功德。在祭祀时将这声乐盛大地奏给上帝听,而又将自己的德与祖考相匹对。对上帝用“荐”字,对祖考用“配”字,其实是互文见义。荐之上帝,也包括荐之祖考。祭祝上帝奏乐,祭祀祖考也奏乐,规模都是盛大的,以德配祖考,也包括以德配上帝。总起来说,是讲《豫》卦的意义很深远,既荐之上帝,又配祖考,这样重要的“作乐崇德”就是受“雷出地奋豫”的启示而作出来的。22:24:27 林文钦:【心得】最好的享乐莫过于内心的和谐与平衡,物质的享乐终不会长久且易生祸端,明智的人总是节制物欲,寻求一种心灵的满足。豫者,乐也,悦也。即玩乐,享乐之意。《诗经·小雅·白驹》有云“逸豫无期”,逸豫,即享乐。逸豫无期,是享乐无度之意。人都渴望享乐。享乐是渴望的实现与内心满足的必然。享乐是一个人终于实现了自我的标志。会享乐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但享乐绝不可以“逸豫无期”,享乐要有节制。享乐无度是不好的,恰如《豫》卦爻辞所云:“鸣豫,凶。”鸣,“有所宣泄曰鸣。”(引自《中华小字典》)宣泄,即宣泄也。韩愈《送孟郊·序》中说“大凡物不平则鸣。”鸣者,宣泄也。鸣豫,字面意思是宣泄享乐之意,也就是享乐无节制之意。享乐无节制是不好的,是“凶”。因此,人绝不可以逸豫无期,享乐过分了,必然乐极生悲。那么如何节制自己的享乐呢?《豫》卦六二爻云:“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者界也。介于石,即以石为界。此石指心正之意。该句大意是说,人对于享乐都是心驰神往的,甚至有的人耽恋于享乐而不能自拔。明智的人以心正如石,享乐不过此界,中正自守,如此才不至沉溺于享乐而不能自拔。享乐的要旨在于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平衡。有的人终日花天酒地却心情抑郁,恐慌不安,有的人虽生活清苦但内心安宁,悠然自得,这后一种才称得上是真正懂得享乐,享乐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外表的浮华不过是一种肤浅的暂时快乐,是一种宣泄,绝不是享乐。22:27:36 林文钦:《豫》卦的豫字,义为畅遂逸乐,就是气化通畅生机蓬勃的二种境界,《豫》卦的构成,是坤地在下而震雷在上,孔子在大象里面说:“雷出地奋豫”,本来雷是蕴藏在地内的一股热能,到了升出地面之上而成为雷,那就表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气化都已经通畅了,一切生机,便随之鼓舞而振奋,所以万物在秋冬两季,因为天地之气闭塞,多半是凋残衰落,或者是萎缩蛰伏,可是一经春雷勃发,于是乎草木萌动,昆介化生,整个的宇宙,无一而不生机活泼,欣欣向荣,就我们人类来看,人的身体,如果是气化郁结,上下内外之气不通,肚子里面,老是叽叽咕咕的在盘旋不出,这就要影响到全部的健康,诸如饮食锐减,头目昏沉,四肢无力。精神萎顿,甚至于造成严重的疾病,疾病之主要的原因就是气化不通,气化要是通畅了,胃口也就开了,头目也就清醒了,四肢也就感觉到有力了,而精神便会为之一振,根据这些个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由宇宙到我们的本身,能不能够振奋得起来,就在乎气化能不能够通畅。至于社会国家,当然也离不开这种法则,我们常常听到在说,什么“祥和之气”,好像是象征兴隆,什么“乖戾之气”,好像是象征破败。其实,这“祥和之气”就是指的气化通畅,这“乖戾之气”就是指的气化不通畅,任何的社会或者是国家,在纵的方面,假如是上下不相谋。政府做政府的。人民做人民的。在横的方面。假如是彼此不相顾,你打你的主意,我打我的主意,完全被乖戾之气所笼罩,这就如同一个病态的人,头脑想得到的,手不能动。手能动的,脚不能行,脚能行的。而身体又支持不住。所有五官百骸,都因为气化不通而脱了节,在这样情形之下,如何能够振奋得起来?那么我们遇到这样情形又该怎么办呢?那就另外要想出种种的疏通上下的气化办法。上下内外的气化都疏通了。便显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是一举成功,所以《豫》卦的卦辞是“豫。利建侯行师”。此理也是养生的经典。22:30:01 林文钦:大象上“雷出地奋豫”这一句话,还有个时间上的机宜,就是“雷出地”才可以“奋豫”,并不是任何时问都可以振奋而起,畅豫而行,中国擅长武术的拳师们,用拳头去打人,是要等到拳头接近对方的身体,才使尽全部气力,贯注在拳头上,然后这一拳头才比较有力,可以打伤对方,假使一开始握起拳头,便用气力,到了拳头接近对方的身体,气力已经不够了,那这一拳头就是所谓虚花拳头,没有什么作用。这就因为人的气力是有极限的,尤其阳刚之气,属于气力之前的一种主宰,更是有极限的,不能够随便发动,随便发动,到后来就无法发动,所以我们对于社会国家,要是激发民气的话,应该是看准机宜,不可以太轻率,太轻率了,民气便要遭受到损伤。而就成为松了劲的弹簧,再也挺不起来,我们要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2:31:12 林文钦:【《豫》卦的占断】占到这卦时,像雷奋出于地上之象一般,人与诸万物,都到了奋进而出动的时候。从前屈居于低下的人,现在开始为社会所认识。或一向不合流行而不得销售的商品,也将遇到机会与时流相投合而销售出去等等,渐渐见其喜悦的时候。不过,雷之为物,有声而无形影。所以从另一面看来,只是虚有其名而没有实效实利可言。同时,豫悦与豫逸又是相通,往往会导致懈怠而失败,以致于不但得不到幸运却反而造成灾祸。这点在占断时必须配合事实去运用才好。占问气运时,当然要看看事实的情形,配合推断其由何而来何由而去。例如,多年辛苦努力受到了赏识,又被提升。本来阻塞不通的局面已经打通,到了悦乐的阶段。可是地位虽然晋升,这里面却隐藏着空虚与过失的征兆,所以不得不特别警惕。凡事只求适可而止,就能维持平顺。现在从新开始的事,对我方有利,可以着手去做。但是不必主人亲自出面,还是委任干部(利建侯行师)代理洽商为宜。22:33:43 温海明:谢谢林老师对《豫》卦卦辞彖辞象辞的精彩讲解!大家可以提问讨论。22:36:45靖芬:大象“雷出地奋豫”的断句,“雷出地奋,豫”和“雷出地,奋豫”都有,但解释就有些差异,但老师的说明两者都有,是要看时机来判断吗?22:36:36 林文钦:《易》,具一事多义性。22:37:01 叶秀娥:“顺以动”乃是天地人三才都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所以,顺天而行,是万事万物和乐之基础,违天逆时,自然不能悦乐,因为不顺。以人而言,生理时钟,是一种人身的天地之道。不顺此时钟,夜而不眠,昼而不行,如何身心和乐。身影响心。《豫》卦各家多以豫乐而解,各爻戒逸乐之辞多,六二之乐也在于戒慎恐惧之中,防乐极生悲,老师以娱乐、教化解之,为民心之治,此说真是独到。22:39:44 温海明:@林文钦?这方面请林老师多开示。22:39:58 郑静:其实学习就是为了易身,易生,老师还结合社会现实,明易不做意。顺时而动!22:40:50 郑静:@裴健智 说我是一字一字读完,读和看不一样。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困扰的问题,被教师解开了。22:44:12 林文钦:人之不快乐在于郁,要解郁就要豫,豫在于上下、内外气化通畅。22:44:53 温海明:林老师讲解得太全面太精到了。22:46:42 孙福万:@林文钦?闻一多先生曾考证豫与象通,原义为象乐,即周武王时之象舞,亦汉时大予之舞、晋时大豫之舞~也很有趣。22:46:54 裴健智:谦卦主静,《豫》卦主动,虽然动,但也要顺应天时。22:47:03 孙福万:@林文钦?以养生解《豫》卦,亦妙!22:48:04 林文钦:我很喜欢从道家养心及养生观点来解易。若能从其中悟出道理来则能善易者不占也,自能逍遥自在。我上十年《易经》将六十四卦讲完,平均一年讲六七卦,就是将一般较少人讲的道家易融入其中。22:48:28 温海明:要顺性而动,气息才能通畅。请林老师多讲讲道家和道教易。22:48:48 裴健智:@林文钦 必须要重视道家易啊,之前受儒家易的影响太深。用黄老道家的基本上就是顺应天道、天时。22:49:06 林文钦:@孙福万?[抱拳]雷地豫,雷出地。这句话就是养生很重要的关键。22:49:18 孙福万:对,陈鼓应认为易中富含道家思想,还是很有道理的~22:49:19 郑静:@林文钦?老师!今晚深思,反省了……感恩您!22:49:53 叶秀娥:《豫》卦怎么看都是豫乐,和豫备很难关联,但刚刚老师以大象上“雷出地奋豫”这句说到时间上的机宜,雷出地是时机,但没有预备好,累积实力,如何乘势奋力一搏。原来,《豫》卦的豫备是隐藏在时机的意义下,今天才恍然大悟。22:50:51 靖芬:蓄积能量,待机而发。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啊。22:50:52 林文钦:出地,抒发,气要交流。天人交流才能生生不息。天人能交流心境自然豫乐,而交流之关键在顺时而动、顺理而动。22:52:49 郑静:动:蓄,需,才起。22:53:45 温海明:@林文钦?时机您发挥精妙!道教功法也讲究火候和时机。22:54:18 叶秀娥:@靖芬[强]。天人交流也要顺应天时,所以练功静坐也要顺时。22:54:29 裴健智:天气地气相交,才能泰。否则就是否。黄老就特别强调时22:54:45 林文钦:温老师真高手也。@裴健智 已得三昧。时非固定,道教有一练功名词“活子时”,颇能解释顺时而动、顺理而动之意。22:56:35 黄汉礼:“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22:59:30 崔圣:在道家养生气功中,我看到陈抟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过程中,有个“取坎填离”,应该如何理解?@林文钦22:59:42 林文钦:子时一阳生,即震卦。取坎填离即成泰。道家养生秘诀也在此。23:01:33 崔圣:学生一直不得巧,谢谢老师!@林文钦23:03:59 林文钦:乾坤坎离四卦是丹道非常重要的易象。这四卦包含先天后天,包含既济未济及否泰。丹道能成否就在气化能否顺畅,所以《豫》卦很重要。23:04:31 裴健智:《文子·道原》:“先唱者穷之路,后动者达之原。夫执道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何即?不知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所谓后者,调其数而合其时,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日回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故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守清道,拘雌节,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安徐以定,功大靡坚,不能与争也。”《淮南子》也有类似的讲法。23:05:07 林文钦:@裴健智?[抱拳]23:05:55 温海明:您讲解《豫》卦真是恰逢其时啊!时哉时哉!23:07:05 林文钦:感谢温老师给我机会。23:07:06 崔圣:看来要认真理解“《豫》卦”,对行炁大有理解。谢谢@林文钦?老师!23:07:12 裴健智:“时”这个问题在老庄那里似乎并不多见,在黄老和道教里面讲的多吧?23:07:43 林文钦:健智,是的。化气在中医及丹道养生经典中不少。23:08:30 裴健智:有时间老师可以讲讲化气,我都不大懂。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多了,感谢老师的讲课,期待明天!23:09:39 林文钦:谢谢大家,晚安!23:10:03 温海明:非常感谢林老师的精彩讲解!(“周易明解-易学与哲学”群@2016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整理者:王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325和425的用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