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名!男重生,弹网王之重生小提琴公主

  可是我妈妈  在我学琴的第二个月  才开始学  结果现在弹的曲子  都能上教会表演节目了  跟妈妈相比  我简直就是个渣渣了
  加油~我也是在家自己練習。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已經不是小朋友了。不過成人對於音樂的理解,情感的處理,還是要比小孩子來得容易。  
  加油楼主!  
  @和鸾 105楼
16:17:08  lz你必须花时间去背五线谱啊,你这样别说你老师,我看着都替你捉急诶,光标注对应的指法根本是不可能的  你现在应该只是学C大调或者D大调,一旦你开始学别的调了,你怎么标注?  还有你要搞清楚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的概念,同样的一个音在C大调是re,在D大调就是do  =_=我这么说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听音能力算是挺差的了,听绝对音高完全不准,但是相对音高非常准  这是拉小提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调......  -----------------------------  还没练到左手 看着好泪崩  我现在还是在空弦
双空弦 各种碰撞   音色不提了 涩 一练琴爸妈夺门而逃  怎么办啊 是不是放弃算了 我自己也听不下去
  加油楼主,理解你  三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时候学就是上手快点,但还是难啊  刚开始半年琴弦下面全贴胶带,没胶布就按不准啊,右手要注意拉满弓还是半弓还是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眼睛要看着谱子停顿得自己心里打拍子,还有拉到半截自己拨弦的,手眼脑子心没一个不忙的,练了10年现在全忘了,唯一的好处是左右手一样灵活
  楼主给了我动力!一直很喜欢小提琴,但小时候因为家境不是很好,没有学过乐器,特别羡慕会乐器的女孩子。现在都二十了,担心年纪太大上不了乐器班,看到楼主特别感触!楼主加油!  
  @被锁住的猫剂 167楼
14:49  @被锁住的猫剂
00:01:51  后面的两节课都是拉空弦,纠正姿势,常常是想起来右边忘了左边,注意到大拇指小拇指就翘起来了。  拉着拉着,左手越来越低,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老师就在一边一会拍拍背,一会托托琴,忙死了。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我想明白了特别重要的一点:普通人学乐器真的很难很辛苦,以后我女儿学任何乐器我都不会强迫她,不会催促她。  -----------------------------  @冰清雪舞
118楼 2014-06-……  -----------------------------  掐起来了。。。两位!来飚一曲吧!斗琴。。。可以拍视频!  
  @喜欢喝椰子 268楼
01:00  @大唐标准美人 249楼
10:43:29  再次感谢椰子妹妹,从你这么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给大家介绍,  -----------------------------  你真是哒,搞得我都脸红了。一点不麻烦啦,我一贯细致(琐碎啰嗦),有劳大家慢慢看哦,哪里没说明白的,就把我的原话贴过来,我解释一下自己哈。  你女儿小小年纪,真是生有宿慧。我未曾专门练过键盘,那就从学习角度来谈谈吧。先讲技术层面:  每天弹四十分钟至一小时不多的,这个长度和学校一节课类似。现在养……  -----------------------------  椰子!求坐标。。。  
  @喜欢喝椰子
01:58:36  @大唐标准美人 249楼
10:43:29   再次感谢椰子妹妹,从你这么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给大家介绍,   -----------------------------   美人姐姐,  -----------------------------  !!膜拜  
  那天跟同学学了一会,学会了小星星…  
  @千里光楼
00:44:15  加油楼主,理解你  三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时候学就是上手快点,但还是难啊  刚开始半年琴弦下面全贴胶带,没胶布就按不准啊,右手要注意拉满弓还是半弓还是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眼睛要看着谱子停顿得自己心里打拍子,还有拉到半截自己拨弦的,手眼脑子心没一个不忙的,练了10年现在全忘了,唯一的好处是左右手一样灵活  -----------------------------  同样3岁学小提琴的飘过,当年真的练的好苦!而且我是继承才学的,我爹玩儿小提琴的,太严格了!不过最终我也没有以这个为职业。现在就是当做爱好了,没事拿起来拉拉。
  @喜欢喝椰子 293楼
22:44:58  都是网上找的啦,剪刀加浆糊是文科生当家本领呀。  我发现优酷上Vladimir Horowitz更多些。你有空慢慢看吧,和别人版本相比较,这种弹法确实音效不同呢,尤其弹快歌,特别扎实连绵。  Vladimir Horowitz弹的野蜂飞舞,真是听上去一片嗡嗡声哦,别的很多版本都没这个效果,那些传统指尖触键的,弹得再快都没这个效果。这首是钢琴技法的一个标准,就像帕格尼尼代表小提琴技法专业标准一样,所以弹这曲子的特多,版本......  -----------------------------  恩恩!!好的好的!
  @冰清雪舞
02:14:57  不好意思,我没有想着要吓唬您,我用的也是老师的原话。  -----------------------------  @喜欢喝椰子 125楼
08:38:36  您说得有道理。楼上各位妈妈看过来,千万不要像楼主父母那般强迫小孩学乐器。  这楼里很多母亲,虽年龄并不比我长多少,但作为曾学琴的孩子,后来辅导小孩的家教,我想来说几句一得之见。  音乐是整体教育一部分,学乐器是了解音乐的途径之一。各位难得在生养小孩之余,有心境有余力来追求爱好。各位都比我有生活经验,对于新爱好量入为出,各位都有谱,我就不赘言了。  我想特别讲:各位若此前乏音乐基础,那......  -----------------------------  two songs 真美 听得人心都醉了  这位筒子不仅自己小提琴功力了得 还这么热心鼓励练琴新手 毫不藏私  真是要赞一个  天涯真是卧虎藏龙
  @喜欢喝椰子
22:44:58  都是网上找的啦,剪刀加浆糊是文科生当家本领呀。  我发现优酷上Vladimir Horowitz更多些。你有空慢慢看吧,和别人版本相比较,这种弹法确实音效不同呢,尤其弹快歌,特别扎实连绵。  Vladimir Horowitz弹的野蜂飞舞,真是听上去一片嗡嗡声哦,别的很多版本都没这个效果,那些传统指尖触键的,弹得再快都没这个效果。这首是钢琴技法的一个标准,就像帕格尼尼代表小提琴技法专业标准一样,所以弹这曲子的特多,版本......  -----------------------------  @sherry宝贝7 313楼
11:30:05  恩恩!!好的好的!  -----------------------------  嗯嗯,关于技术活再啰嗦一个:这种练手级的卡西欧电子琴没有延音踏板。如果弹慢歌,音效设置改成管风琴就特别好听了。再加上Vladimir Horowitz式触键法,顿时连绵有力。  举个例子,你刚开始练的时候:从电子琴自带的曲库里面选一首舒缓的—去网上找一下谱子—按说明书在键盘上贴指位—调成管风琴模式,然后按照谱子,随便敲个旋律,再按个和弦,都特别好听呢。  对于没有延音踏板的这类电子琴,搞好听的和弦尤其要试试管风琴音效。我个人特别喜欢连绵婉转,在这一点上,大师配上斯坦威都搞不出管风琴的效果,因为乐器特质不同嘛。如果你也喜欢这调调,去搜搜Gustav Leonhardt,上边提到的BWV54他也搞过,和Glenn Gould很不同。  你试试用这种Vladimir Horowitz指法,加上管风琴音效玩玩赞美诗清唱剧(这类音乐很多节奏稳定旋律重叠的,很好上手又好听),可高大上啦,嗯嗯,好好玩吧。
  @喜欢喝椰子
01:00  @大唐标准美人
10:43:29  再次感谢椰子妹妹,从你这么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给大家介绍,  -----------------------------  你真是哒,搞得我都脸红了。一点不麻烦啦,我一贯细致(琐碎啰嗦),有劳大家慢慢看哦,哪里没说明白的,就把我的原话贴过来,我解释一下自己哈。  你女儿小小年纪,真是生有宿慧。我未曾专门练过键盘,那就从学习角度来谈谈吧。先讲技术层面:  每天弹四十分钟至一小时不多的,这个长度和学校一节课类似。现在养……  -----------------------------  @黯夜默涵 309楼
04:49:29  椰子!求坐标。。。  -----------------------------  坐标北京。
  -----------------------------  @喜欢喝椰子 315楼
16:55:04  嗯嗯,关于技术活再啰嗦一个:这种练手级的卡西欧电子琴没有延音踏板。如果弹慢歌,音效设置改成管风琴就特别好听了。再加上Vladimir Horowitz式触键法,顿时连绵有力。  举个例子,你刚开始练的时候:从电子琴自带的曲库里面选一首舒缓的—去网上找一下谱子—按说明书在键盘上贴指位—调成管风琴模式,然后按照谱子,随便敲个旋律,再按个和弦,都特别好听呢。  对于没有延音踏板的这类电子琴,搞好听的和弦尤其要......  -----------------------------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看到好几个小伙伴说成年后学琴很难坚持下去,不如先学起来,试试看到底能坚持多久嘛。放弃了反正也没人咬…  
  这个年龄学门乐器,是挺好的事啊
  楼主加油!现在大学毕业我开始练习毛笔字!还在考虑学习画画!  我们一起努力提升自己!
  @牵着兔仔去散步 301楼
23:46:09  可是我妈妈  在我学琴的第二个月  才开始学  结果现在弹的曲子  都能上教会表演节目了  跟妈妈相比  我简直就是个渣渣了  -----------------------------  学乐器,也是讲天赋的,有天赋的人学得会快一些,更好一些吧
  楼主接着说:)  上次讲到看老伯伯拉二胡,老板说那个老伯伯等了好久才等到唱戏好听的阿姨。好多阿姨想跟他唱,他嫌弃人家唱不好听,最后等到这位,两个人每天就来步行街练习。周围围好多人听。  总之我很喜欢这样的画面,音乐可以让热爱她的人变得年轻有风采,看起来平平常常又很老的伯伯阿姨在一起拉二胡唱京戏,悠然自得又散发出很蓬勃的生命的力量。  虽然音乐很好,楼主依然学得很苦逼。发现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老师很头痛的是,我居然连一拍二拍,全音符二分之一音符是神马都不知道,看来我之前说零基础,老师根本没概念…他没想到世界上有人连这个不会还去学琴…但是老师也只好无奈地继续教我啊…  琴行老板开始教我什么是一个小节,一个小节里有四个音。实心的蝌蚪拖尾巴的是几拍,空心的是几拍……他肯定认为我是一个弱智。不过弱智就弱智吧,毕竟这个领域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了。  老板说的我也记不住,而且因为老板头太大,我还很没礼貌地笑出声。特别是坐得近的时候,那个脑袋…大得太离奇了…  回家我就百度,然后把基本的东西写在书上,每天看一看,长进不大,不过好歹有了模糊的概念。  那些鼓不起勇气迈开第一步的童鞋,看我这么怂的样子,是有了一点勇气呢,还是更害怕了呢?233333  
  老板对音乐可狂热了,对琴行也是满腔热忱,经常装修,把东西挪来挪去。琴行里有一面他引以为豪的墙。墙上挂着他最爱最爱的吉他,还有小提琴,优克里里。他qq空间里,经常会发那面墙的照片。  有一次他没经过合伙人的同意,私自订了一把很贵的吉他,在蔻蔻说说里各种显摆,末了又可怜巴巴地写:一定会挨骂的…  老板还热衷架子鼓,我经常路过,看到他敲啊敲,有时候有人在架子鼓上练习,他就拿着两只鼓槌(是叫鼓槌吗?)在门外的墙上敲,晃着他硕大无比的脑袋。很萌的一个年轻人。  另一个老板,是教钢琴的,看上去稳重许多,(所以老板买贵的东西才会担心挨骂^^)。我有一次带着女儿去试听他的课。  我先带着她在琴行转了一圈,跟她说这个那个是什么东西。转一圈下来她说大钢琴最漂亮,要学大钢琴。  我女儿三周岁半多一点。怎么说呢,感觉这个年纪学钢琴还是太小了,不太听得懂老师说话的意思,而且要小朋友坐着不动,确实很难,他们太喜欢扭来扭去了。  小朋友倒是满有兴致,念得开开心心的。不过我还是决定等再大一些再学。  从琴行出来后,听到有弹奏钢琴的声音传出来,我们就回头看,那个大脑袋老板坐在琴前,弹一首很动听的曲子。大头棒棒哒!什么都会。  女儿听得很入迷,跟我说:“好好听呀!”  现在好多钢琴教室,教小朋友都是从音乐欣赏开始。让他们觉得钢琴好听,弹琴好厉害,学琴的过程,会多几分心甘情愿吧。  
  我喜欢这个帖子  楼主姐姐加油学啊~  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小丛书 325楼
01:25:55  我喜欢这个帖子  楼主姐姐加油学啊~  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  么么,谢谢鼓励,我一定会加油的!
  想学就学。和年龄无关  
  我的问题还是很多啊,右手不够长,拉全弓的时候,左手托着琴往左跑。我问老师:“这样可以吗?”老师很和蔼:“当然不可以啦~~”  我又问:“那我胳膊短怎么办?”  老师说:“胳膊正常啊,可以的。”  那我就拉吧,老师不停在一边拍我:“放松放松放松……”  更好笑的是,从弓根往弓尖运弓的时候,弓子会在弦上颤抖,发出“得得得得得得”的声音。  ……  还有左手按弦,我的小指够不着,张不开,我又抱怨:“老师啊,我的手指也很短怎么办?”  估计老师真的很想怒摔了:你的手到底是有多畸形!  这些都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回家慢慢练。  大概三、四天左右,莫名其妙就发现,不是很吃力就可以拉全弓,小手指也莫名其妙就能打开够得着了,好像不小心手臂长长(Zhangchang)了一样。  既然这样都可以,那其他的问题大概也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解决的吧。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发这个帖子,没有学习到里面很多有用技巧。等我写到学习帖子,大家就能发现,很多小伙伴教的东西真的特别特别有用。)  之后我们就学到了第三课。我曾经以为我永远也学不会的第三课:学习2指和3指之间是半音的手指排列位置。  楼主现在拿着书,书名是《新编初学小提琴100天》。不是我之前说的少儿小提琴100天入门……楼主这记性~~  难就难在楼主的思维、左手、右手不协调。还有就是:不认识谱的弊端这时才真正显露出来。你们感受下:    这么几个音,楼主要看手指数字、简谱、五线谱。根本看不过来好吗!  老师语重心长说:“你呀,就算写也用铅笔写好吗,也能擦得掉啊,你这样能看得清吗?”  这一课,我差不多学了有一个月。才勉强能把所有的音都拉出来,所有的音也只有8个。只是拉出来音哦,一点点都不好听。
  回复几个问题:  #吵到邻居怎么办。#  我开始也很担心这个,老板说要送我一个消音器,估计忘记了没有送,我也没好意思要。一直就这么厚着脸皮在家拉。后来看了天涯一个帖子,是8大表姐抢男朋友的。里面写到大表姐在家练琴都是在洗手间练习,开着洗衣机。后来我就在洗手间里,一边开着洗衣机洗衣服,一边练习。目前没有邻居投诉。  #大家都不支持我去学怎么办啊?#  我也没有人支持啊。。。发了帖子之后才有好多亲支持。我刚开始给我妈打电话说学琴的事情,我妈妈说:“哎呀,手指会很疼的吧,脖子会歪的吧,一站站那么久多累啊。”我没有理她。  我老公也不支持,觉得我深井冰。学点有用的东西不好吗,学小提琴有什么用啊……  没用也没关系啊。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去学有用的东西~  反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好了。  #能不能坚持下去啊#  目前还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呢。差不多才4个月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现在我觉得:我只能洗菜洗衣切菜炒菜扫地拖地的一双手,可以拉出来一点点音符,真的很幸福哇:-D
  @被锁住的猫剂 318楼
21:38:48  看到好几个小伙伴说成年后学琴很难坚持下去,不如先学起来,试试看到底能坚持多久嘛。放弃了反正也没人咬…  -----------------------------  加油啦楼主。别把它想成一件苦工  享受音乐啦
  我小时候,我姨父教我拉二胡,拉了两下后,他把笛子给我说,你以后吹这个吧  现在想来,那笛子我死活没吹响,所以姨父应该是嫌我拉的太难听了
  @_哼情歌
15:24:34  加油啦楼主。别把它想成一件苦工   享受音乐啦  —————————————  嗯:)会的  
  @被锁住的猫剂 329楼
13:17:19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发这个帖子,没有学习到里面很多有用技巧。等我写到学习帖子,大家就能发现,很多小伙伴教的东西真的特别特别有用。)  之后我们就学到了第三课。我曾经以为我永远也学不会的第三课:学习2指和3指之间是半音的手指排列位置。  楼主现在拿着书,书名是《新编初学小提琴100天》。不是我之前说的少儿小提琴100天入门……楼主这记性~~  难就难在楼主的思维、左手、右手不协调。还有就是:不认识谱......  -----------------------------  楼主,你现在进步很快啦,才学三节课就懂这么多。不但自己有条有理,而且还带动女儿接触音乐,一举两得,多有效率多有成就啊,要很自信才对嘛。  你女儿这么小就接受到启蒙,全是你的功劳呀。你现在学不但是为自己,以后也可以辅导女儿了。以后小孩上音乐课你陪读,就比别的家长明白多啦,到时候就会更自信,女儿也会以你为荣呢。女儿知道妈妈在照顾家务之余,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状态呀。让女儿知道,你除了做母亲,还是一个内心丰富有趣积极热情的女人,这对她的成长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小提琴本来就不好学嘛,其实大多数事情坚持下来都是难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励志谚语之类呢?好好享受当下,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呀,你现在就实实在在的进步了这么多呢。而且也可以为小孩作出示范,她看到你努力练琴,积极的去琴行玩耍,是充满正能量的妈妈。  你现在有些技术活需要改进一下:打个比方吧,琴谱好像地图,路熟了有感觉了就不需要嘛,常走的路打着瞌睡也能走对门是吧,曲子练熟了也是凭感觉找音准的,这感觉就是听觉和触觉的协同作用(听力和触觉是相通的感官,后边我另贴一篇文章)。  就算复杂的曲子,练熟了,琴谱也就是起个提醒作用,尤其乐团演奏时看自己被安排的节奏。所以无论哪个阶段,主要都是凭耳朵和触觉协同找音准。不然不要说初学者,就是练了好久的,一边看谱一边拉都是很抓狂的呀。看谱只是提醒一下旋律起伏,但是提到那个音符,在你脑海里应该首先是耳朵里的那个音高,加上本能的反应出左手的位置,而不是谱子上的名字和位置。  所以你现在同时忙好几样,这不是你的水平不够,而是你把自己搞得太忙啦。你要试着脱离乐谱,只凭耳朵和触觉协同找音准。这个好习惯对你的帮助会越来越明显,不然以后你就更忙啦。  我看一下贴图,这些音准都是在一个音程之内,而且起伏不大。所以你一边跟着老师的步骤,一边这样来:  1.先练习耳朵识别这些音准:别的先不听,专门听你正在练的这几条。你让老师在钢琴上帮你逐条慢节奏弹出来,你逐条录下来;  2.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谱子,把音符名字和耳朵响着的那个音符高度联系起来;  3.在指板上找位置:正在练习的一串音符,你找几个居中的位置,贴胶布。以后手一摆上去,就知道音准从哪里开始。  4.稳定你的左手手型:腕子拿稳,同时指头立起来,想象指尖如同芭蕾演员的足尖那样挺拔那样敏捷嘀抬起放下。  5.不要执弓子,先把左手摆在指板胶布那几个位置,然后用自己的指尖当做测量工具,指尖像在指板上走路那样,量出从胶布处出发,前后各几指尖,都是什么音。把你现在拉的音符,这样以胶布为参照物,以指尖为测量单位,分别测出来。  6.拉琴的时候,闭上眼睛,全凭指尖去摸胶布,然后像跳舞那样上前几步后退几步,就是那些音符啦。你再把自己拉的录下来,和老师的钢琴录音对比一下,自己慢慢体会区别,这也是练听力的过程。  也可以把谱子唱出来,然后拉琴的时候,不要看乐谱,闭上眼睛唱一遍,然后心里唱着音符,脑海里回响着钢琴示范的音准,手指去摸胶布,然后指尖稳稳嘀立着,像芭蕾舞演员的足尖那样,前后数着步子挪动,这就好找位置啦。  关于听觉与触觉的相通,我在果壳网找到一篇,是节选自【New Scientist】,我把英文版随后贴出来,哪位筒子有订这本,按英文更方便检索全文。
  【触觉敏感度与听觉有关】  手指触感不敏锐?你该怪罪自己的基因啦。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PLoS Biology )的一项 研究 发现,触觉的敏感度是可遗传的,它与听觉也有着明显的关联。  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盖理·卢因(Gary Lewin)和同事们,为100对健康的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进行了触觉测量。他们使用2种方法来测试手指的敏感度:查看双胞胎们的手指对高频振动的反应,以及手指辨认出微小摩擦方向的能力。  卢因的团队发现多达50%的触觉敏感度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音频测试也显示,听觉突出的人更有可能有敏感的触觉。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合乎逻辑,因为听觉和触觉都依赖与可以感应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  随后研究人员对先天失聪的学生进行了触觉敏感度测试,他们发现五分之一的学生的触觉也受到了损害,这表明一些引起失聪的基因可能也会钝化触觉的敏感度。在对因Usher综合症而耳聋眼盲的小部分人群进行研究时,他们发现一个名为 USH2A 基因上的变异,引起了该疾病并降低了触觉的敏感度。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会试着识别出更多影响我们触觉的基因,卢因说道,有关联的基因肯定不只是 USH2A ,发现它们将有望为大家带来更多触觉的生物学解释。
  【Touch sensitivity is genetically linked to hearing】  13 May 2012  【News Scientist】Magazine issue 2864.   DULL fingers? Blame your genes. It has just been discovered that sensitivity to touch is heritable, and apparently linked to hearing as well.  Gary Lewin and colleagues at the Max Delbrück Center for Molecular Medicine in Berlin, Germany, measured touch in 100 healthy pairs of fraternal and identical twins. They tested finger sensitivity in two ways: by response to a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orientation of very fine grating.  Lewin's team found that up to 50 per cent of the variation in sensitivity to touch was genetically determined. Audio tests also showed that those with good hearing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sensitive touch.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is logical, as both touch and hearing rely on sensory cells that detect mechanical forces.  Next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touch sensitivity in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deafness. They found that 1 in 5 also had impaired touch, indicating that some genes causing deafness may also dull the sense of touch. When they looked at a subset of individuals who were deaf and blind due to Usher syndrome, they found that mutations in a single gene, USH2A, caused both the disease and reduced sensitivity to touch (PLoS Biology, DOI: 10.1371/journal.pbio.1001318).  The next step is to try to identify more genes that affect our sense of touch. "There are many more genes than just the one we found," says Lewin, adding that finding them "will hopefully show us more about the biology of touch".
  @和风轻抚小脸颊
19:59:22  前面俩都各有各道理
小提琴是挺难的
提醒下LZ没错
成年人学学当做业余自己拉的开心也很有道理啊。  -----------------------------  @喜欢喝椰子
20:38:41  嗯嗯,我再也不吵了。其实她说得都对,但她讲的是欲成为梨园弟子之艰辛,可楼主是心里喜欢那个曲儿,想票一出嘛,诉求不一样。  对于新开始的筒子,我有些建议。大家现在练习基本音阶,暂时对左手要求不高。但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想学跳舞的要先打开韧带,不然以后上了动作会吃力,更会受伤。按这个思路,我就来八一八学小提琴的“拉韧带”工作,大家现在开始打基础,以后会轻松很多,我建议的都易于操作:  先说......  -----------------------------  @和风轻抚小脸颊 282楼
16:40:48  谢谢你椰子
我确实很为左手烦恼
特别是第四指练习
我朋友都和我探讨过
看来可以给他分享下啦
能碰到你真是太好了
喜欢你这么踏实的人  -----------------------------  我再来八一下左手,我感觉这与健康也大有关联呢;  肝主目,肝主筋,眼睛与筋是关联的。这个我很有感受:眼睛酸痛时,也会手指欠灵活。  我从小有没事就转手指的习惯,像风车那般转得飞快,我的左手可以跟上杨丽萍在【孔雀舞】的动作。当眼睛酸痛,转手指就有点“卡住”的感觉。这时我就吃很多清肝的酸味,比如柠檬,醋:也吃助视力的胡萝卜,猪肝。眼睛的干涩改善,手指的筋也顿时如同上了润滑油一般。  我认识一些专业练舞蹈体操的,那些女生韧带特柔软,各个眼睛亮闪闪,看上去特聪明。  酸味入肝,小时候拉韧带,老师就告诉我喝些醋可以避免拉伤。真的有用哦,很快下腰时韧带就变得柔软,我觉得白醋比米醋见效快。  人体就是一个玄妙的系统哦,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个拉伸左手韧带,转转左手指的习惯,也可以帮自己感觉健康状况呢。那个打开再收起的动作,可以令手变得很软。
  @喜欢喝椰子
22:30:44  楼主,你现在进步很快啦,才学三节课就懂这么多。不但自己有条有理,而且还带动女儿接触音乐,一举两得,多有效率多有成就啊,要很自信才对嘛。   你女儿这么小就接受到启蒙,全是你的功劳呀。你现在学不但是为自己,以后也可以辅导女儿了。以后小孩上音乐课你陪读,就比别的家长明白多啦,到时候就会更自信,女儿也会以你为荣呢。女儿知道妈妈在照顾家务之余,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状态呀。让女儿知道,......  —————————————  椰子大大说的这几条真的非常非常好用,后来我基本上就是这样,拉出来第一首练习曲。短的一小段。。  
  “什么时候才把那个盒子锯开?”  哈哈哈哈哈哈……  ------------------  开个玩笑~:)
  我想学声乐不知道行不行  
  现在学到什么程度啦?老师有没有欣慰点。。。  
  @布布_楼
12:04:51  我想学声乐不知道行不行  -----------------------------  有老师肯教,应该可以吧。
  @luomoyanhuo 342楼
12:11:03  现在学到什么程度啦?老师有没有欣慰点。。。  -----------------------------  老师今天夸我很勤奋~~23333
  @被锁住的猫剂 339楼
07:28:43  @喜欢喝椰子
22:30:44  楼主,你现在进步很快啦,才学三节课就懂这么多。不但自己有条有理,而且还带动女儿接触音乐,一举两得,多有效率多有成就啊,要很自信才对嘛。  你女儿这么小就接受到启蒙,全是你的功劳呀。你现在学不但是为自己,以后也可以辅导女儿了。以后小孩上音乐课你陪读,就比别的家长明白多啦,到时候就会更自信,女儿也会以你为荣呢。女儿知道妈妈在照顾家务之余,还有另外一种生活......  -----------------------------  楼主抱抱。上边你提到左手改进,因为现在韧带拉开了嘛。其实只要不是专门玩高音,大多数人的左手都够用的。平时左手指不需要打开到这样的幅度,韧带比较紧,而且小拇指不常用所以没力气,软软得扎不稳。这些都可以稍加练习得到显著改善。  女生练琴,尤其要通过打开韧带来增加左手指的幅度。因为即使手指再长的女生,音程也比条件好的男生受局限。因为男生手掌大,所以手指长的音程就更大嘛。那些男的小提琴家,手掌大得像熊掌哦。  我前边回复另一位筒子的时候,专门写到拉开左手韧带(大拇指和小指尽量打开呈一条直线哦),还有加强小指力量。这些平时随手练练,慢慢就感觉到左手的变化了。  而且这样练习也很美手又健康。那个握拳再打开的动作,可以令手变得很软,女生握手时给人印象好嘛。上网时用油腻一点的霜抹手,顺着手掌的骨缝按压,可以按摩淋巴。顺便捏捏指尖,促进指缘吸收,指甲形状也会更好看。  关键现在要开始练习离开谱子,用耳朵和手指去找音符。练琴时还可以休息眼睛。而且我觉得闭上眼睛,听力触觉都会更敏锐呢。  举个例子吧,比如艺术体操,看上去跑来跑去,实际上是扎住一个点,再沿着对角线方向前后左右数步子;然后沿着对角线跑出去,再扎住一个点沿着对角线数步子。  小提琴左手也是这样。手腕拿稳,手型扎住一个点,以指板为十字纵轴,指尖沿着十字,前后左右数步子。以后换把,就是手腕稳稳的沿着指板滑动,再扎稳一个点,然后继续沿着十字移动指尖。  这一点,在以后搞练习曲的时候感受就更明显了。练习曲以及很多看似复杂的曲子,实际是一个类似旋律的反复循环,不过细节处变化一点再加些指尖技巧。  那么你也是先按照旋律在指板上排练手型指位,把需要扎住的几个点贴胶布,然后排练指尖在指板上的步伐,以指板为十字纵轴,指尖沿着十字方向跳舞。  练小提琴是会有高低肩的,前边八过一个肩绕环的动作,一组最多五分钟就够啦(这动作挺累的),每天两组,连带着胳膊都会苗条。  夏天到了,脖子出汗的时候,可以在那里垫个毛巾。搞专业的也是这样做嘛,他们也没有好法子哒。  还有,女生夹琴是比较不容易稳,因为脖子长下巴又不够方。最适合练琴的脸型,其实是下巴方而且脖子短,外加肩膀厚。传说帕格尼尼就是这长相哦,帕大师据说还有鸡胸,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那个体型更容易稳住琴。  大家看看俞丽拿,还有Itzhak Perlman(尤其这位的大熊掌),就是这样的方脸短脖子,天生适合夹琴哦。  所以筒子们夹不住琴的也要心情好嘛,正说明自己脖子长外加脸型是鹅蛋脸或瓜子脸哦。我很不厚道嘀想看范冰冰啥时拍个拉小提琴的镜头,那个长脖子锥子脸估计好狼狈哈。
  小时候也学过小提琴 简直是童年阴影。事实证明乐感差的就放弃学琴这条路吧 。真的是需要天分的东西。乐感好的人听一首曲子基本就可以用乐器还原的 这还是最最基本的功夫了!  
  @被锁住的猫剂 344楼
12:18:05  看到这楼里很多筒子喜欢卡农,我在果壳网看到这篇有趣的,贴过来:  受音乐界推崇的卡农是指一种谱曲方式,即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比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和聋子贝的命运,都采用了这一谱曲方式。  我们所熟知的卡农应该是巴哈贝尔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中的第一段卡农,也就是D大调卡农,这里的卡农是指卡农曲。  卡农的特点是,所有的声部都模仿同一个声部,曲调是连贯而追随的,多个不同声部重复同一种旋律,还存在交叉,模仿,追逐等等表现方式,给人的感觉就是连续而缠绵,很适合表现舒缓的场景烘托浪漫的氛围,而声部的模仿这一特性使得卡农能被不同的乐器演绎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比如钢琴版的卡农,很浪漫,小提琴版的卡农,带着一点点凄美,长笛版的卡农,迸发着悦动的心情。  比较著名的卡农改编:我的野蛮女友中的George Winston的巴哈贝尔的卡农变奏曲  EVA剧场版死与新生中的弦乐版四重奏卡农。  最后多扯一句,我的理解,卡农是一种回旋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升华的曲调形式,这与DNA的双链结构十分相似,也许我们喜欢卡农,也带有一点点基因上的共鸣吧。  至于卡农的版本,推荐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版本,专辑名叫Adagio, Canon, Serenata notturna,DG大黄标,编号DG 413 309-2 企鹅三星评级,里面还有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柔板,和卡农比肩》    如果追求原汁原味,推荐Pinnock的卡农:Pachelbel: Canon & Gigue, Etc,德国Archiv出的。  
  @被锁住的猫剂 343楼
12:17:21  潘婷广告那首,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贴一篇文章:  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朋友们来说,这又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不仅仅因为这位巴洛克时期的著名德国作益家曾是“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首不朽经典的旋律,这便是著名的《D大调卡农》。这首乐曲,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至今仍然回荡在人们心中,不管是在音乐厅,还是在光影之间,甚至在人们的手机铃声里,都能听到至纯至美的《卡农》旋律。《卡农》真可谓是流传最广、传世最长的西方经典名曲之一了。  1653年9月,在德国东南部的美丽小城——纽伦堡,诞生了一个名叫约翰·帕赫贝尔的可爱小男孩。尽管这个小男孩天资聪明,对音乐极富灵性,但谁也没想到他会对德国音乐乃至西方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小帕赫贝尔先后师从于海因里希·施威默和克尔学习管风琴与作曲。23岁时出任埃森纳赫宫廷乐师,显示了非凡的才华。在埃森纳赫,他结识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父亲,并很快成为巴赫家族的亲密朋友。  1695年,再次回到故乡纽伦堡,直至1706年逝世。帕赫贝尔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管风琴教学和创作上。他是西方管风琴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其众赞歌自成一体,对巴赫以及以后的音乐家影响深远;然而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位多产作曲家可能也没有想到,在众多的作品中,流传至今并为世人奉为经典的却是他的悠然之笔——《D大调卡农》。  这首卡农曲的全称是《D大调卡农与吉格》,作曲家还在乐谱的扉页注明“为三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或弦乐队而作”。事实上,这部作品是由卡农和吉格(笔者注:吉格是一种流行于英国的快速二拍子舞曲)两支曲子而组成,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还是卡农部分。  卡农一词,英文是Canon,从字面讲即“轮唱”之意,最早源自希腊文,意为“规则”。简单说,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创作技法,即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模仿“轮唱”,而使得整首乐曲富有层次感、立体感。用这种手法而创作的乐曲就被称为卡农曲。卡农曲,这种体裁在乃、14世纪就已确立,经过“新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了巴洛克时期已相当成熟,西欧的许多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着卡农手法,也尽享卡农的乐趣,甚至写作卡农曲成了主流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帕赫贝尔的这首约创作于1680年的卡农曲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是典范之作。作曲家通过数学公式般的严谨对位,把各个声部的旋律编织得浑然一体,让人们在音响的世界中找到平和、宁静的支点,鼓舞人们继续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所以《卡农》也常被称作是“人类理性在艺术上的音乐名作”。它的自然、纯净、至美、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都足以让任何一位对音乐没有过多亲密接触的人爱上它。  乐曲开始是两小节的低音主题,这个经典的主题不断地反复,自始至终,经过28遍的呈示,才圆满结束,仿佛以西方的理性角度透视出这样一种自然的宇宙法则,那就是“轮回”。在这样一个深沉而内敛的主题背景的上方,却是三把小提琴悠然的歌唱,你一问,我一答,仿佛将听者带进了美轮美奂的画廊,卡农就是这样,它能给予我们太多的联想以及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因为《卡农》的经典品性,才给了艺术家不断演绎它的理由。似乎越是经典的作品,越会以各种形式被改编,被演绎,以此更证明自己的经典性。1966年,在维也纳音乐节上演了指挥家卡拉扬改编的《卡农》。1968年,《卡农》第一次被西班牙的一个声乐组合改编为流行歌曲。真正让帕赫贝尔的《卡农》深入人心,当要归功于电影艺术和音乐的独特传播魅力。作为奥斯卡影片《凡夫俗子》、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主题配乐,《卡农》让更多人忘却了影片的故事情节,而却记住了它的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我的野蛮女友》选用了两个不同风格版本的《卡农》作为配乐。当男主角牵牛手拿玫瑰出现在女大阶梯教室的时候,女主角在台上演奏的那一段感人的钢琴曲,就是著名的钢琴版《卡农》,是由美国钢琴家乔治·温斯顿所改编的;当两个人暂时分手而又互相牵挂想念,但此时总是阴差阳错时,影片中大段响起的则是传统弦乐版《卡农》,干净至纯的音色,和谐至美的和声,将幸福感增厚,让人们越来越看到希望,音乐也随着男女主人公最后一个意外相遇而最终牵手的镜头定格而结束,可谓曲终人圆。所以,《卡农》一度被称之为“爱的主打歌”。  正像台湾学者许丽雯所说的那样:“……从此《卡农》不再只是曲高和寡的高价位古典唱盘,它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卡农》让每个聆听它的人都变得纯净起来、高洁起来,更加理性而又充满希望地面对一切。在欧洲,《卡农》更是婚礼、聚会上的常演曲目,足以见出大家对它的钟爱。这就是《卡农》,一曲带给人间纯净、安宁、幸福和希望的天籁,它像一颗明星,永远在夜空中泛出无限的光彩。
  @被锁住的猫剂 344楼
12:18:05  楼主放松开心嘀练习,细水长流嘛。成年人理解能力强,现在学的乐理和技法,就算暂时停止练习也不会像小孩子那样忘光光的,什么时候再重新拿起都好办。  来贴篇技术点的,以楼主现在的知识,看得出卡农其实很简介而且有规律。楼主在诸多事情之余慢慢练,练出那首心水的卡农没问题,乐理技巧都能拿下,这首曲子唯手熟尔。  关于这首卡农曲(全称《D大调卡农与吉格》)曲的构造:  Kanon(卡农)D大调 4分4拍  Gigue(吉格)D大调 8分12拍  卡农部分构造:  卡农 D大调 4分4拍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开始以大提琴启奏2小节低音部分(黑色部份), 低音部分2小节为单位的和声不断循环,重复28次。  D - A - Bm - F?m - G - D - G - A 或  I - V - vi - iii - IV - I - IV - V    之后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吉格:吉格 D大调 8分12拍  和第一曲卡农相比,吉格单独演奏的机会很少。在作曲上是以赋格化处理开始的典型吉格。  这段卡农的和声进行被称为大逆循环,非常悦耳,从巴洛克时期直至现在被无数作曲家所喜爱并使用。初学作曲的人往往也会很自然的写出类似的和弦进行,足可见其容易理解的简单性和乐曲的优美性。不过,大逆循环也因此容易成为缺乏创意的代名词。虽然通常俗称为卡农进行,但它和传统的卡农曲式不是一个概念,需要特别注意。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旅行者(Voyager)无人太空船送入太空。  流行歌曲:  Dragon Ash - 《Grateful Days》  Eternity∞ - 《Wonderful World》  胡清蓝 - 《两个世界》(电影十分爱的插曲)  丸子 - 《爱你卡农》  黎明 - 《情归于尽》  Shine - 《祖与占》  广告:  此曲亦曾被采用成广告的背景音乐,例如:  可口可乐全城喝球广告  ABB广告  潘婷泰国版广告  夏普推出的AQUOS平面电视(经过改编)  now财经台的宣传广告(投资决策篇)  丸韩日本银行的宣传广告(  羊毛标记的宣传广告  香港医疗辅助队的政府宣传片  香港维他VLT柠檬茶的电视宣传广告(由冯允谦主唱的饶舌)  日本 2014年 TOSANDO music CM 父亲以弹奏卡农取代发表女儿的婚礼致词  电影:  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我的野蛮女友(钢琴独奏)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假如爱有天意  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中采用了此曲作为主题曲之一。  新世纪福音战士(弦乐四重奏)  剧场版《Death》,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十分爱  香港电影《十分爱》的插曲之一。  金色琴弦  奇诺之旅(动画)  大逃杀  我和寻回犬的10个约定  昂山素姬  你的扣肉  香港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的配乐之一。  整容天后  2013我爱HK 恭喜发财  香港电影《2013我爱HK 恭喜发财》由群星主唱、宋沛言加入歌词的《喜上有囍》群星主唱电影主题曲之一。  电视  香港亚洲电视节目《挞著》开头音乐  1986年 汇丰银行新厦的发展历程  2003年 《海豚湾恋人》背景音乐  2007年 《求婚大作战》(プロポーズ大作战) 第一集中婚礼幻灯片的背景音乐。  2012年 《给爱丽丝的奇迹》配乐  2013年 韩国Mnet《Monstar》(钢琴四手联弹)  2014年 台湾三立台湾台《世间情》  游戏  魔法门(在结尾中被使用)  劲舞团(被改编成Canon Groove及Canon 2007)  太鼓之达人(被改编成街机11代的新歌《カレ?カノ?カノン》)  富甲天下1(赌场中的背景音乐)  改编  JerryC 的 Canon Rock  The Piano Guys 的 [Canon]
  前两年买了电子琴,刚买弹了几天就腻了。到目前为止只会简单的儿歌。没有找老师学。其实挺想学的。  
  一路看下来,特别@喜欢喝椰子耐心细致的解答,而且说的话非常中肯,透出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哲理。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因为喜欢某样东西而花精力去学,确实很难学到很精,但主要的是自己开心就好  现实生活中你应该也是一个很睿智的女子吧,膜拜呢
  @一只小之
00:13:53  想着一个妈妈无目的性地去学琴的画面,真是怎么想怎么感动  -----------------------------  是啊。作为一个成人。真的要向LZ学习!  
  @被锁住的猫剂
13:55:58  接着写……   中途倒是没有想放弃,就是突然很想再多学一门画画。画画楼主也是完全没基础,所以很向往那种可以画很多立体图形、人头的素描。   跑了好多家培训机构,没有一家有成人班,基本上附近的画画学校我都问了个遍。只有  -----------------------------  孩子还没出生,也在考虑要不要全职带孩子。可惜老公一个人要养活3个太困难了。还有房贷车贷。能做全职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呢  
  @彷徨的小白兔 351楼
22:09:08  一路看下来,特别
@喜欢喝椰子耐心细致的解答
,而且说的话非常中肯,透出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哲理。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因为喜欢某样东西而花精力去学,确实很难学到很精,但主要的是自己开心就好  现实生活中你应该也是一个很睿智的女子吧,膜拜呢  -----------------------------  过奖啦,脸红ing。我自己人生领悟有限,学琴也是业余得很呢。不过学琴一路幸运地跟随了有经验的老师,后来又给小孩做家教,教学相长,重温曾经的学习过程,更切身体会诸多细节。这里写的一些心得,也是我教琴后才体会到的。看到这楼里的新手,就比较有把握嘀拿来献宝了。  论及爱好,更多是一种执迷的心境,不单是追求何种技术指标,而是在爱好中寻找幸福忘我的体验。我现在年龄渐长(咳咳),愈发觉得生活需要自己去找乐子。  音乐剧【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有一首歌特别打动我:New Ways to Dream.曾经的红星在不断寻求爱的旅程中,唱出:每个人都需要新的梦想,无论如何,我们都寻找新的梦想(Everyone needs new ways to dream. Somehow we find new ways to dream) 。  韦伯的另一部剧【约瑟夫和神奇彩衣】,有一首很美的歌【Any Dream Will Do】。就是嘛!任何梦想都可以!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减肥塑身,亦或任何别的,每个人都需要新的梦想,就像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哦。
  回复第52楼,@小九儿cc  @煮肉的猫 40楼
23:53:57   我女儿最近吵着要学小提琴,给她买了把琴,可才五岁半的娃,真去学好像太早了?   -----------------------------   不早,俺就是那个时候学的~  --------------------------  不早,我4岁开始学的。再不学就太晚了。  
  楼主加油~~!  
  好贴子,收藏
  然后呢?学音乐真的很贵的说
  @被锁住的猫剂 334楼
21:52:23  楼主怎样啦?百忙之中慢慢来哦。  戳我的ID,飙泪大脸猫旁边表情栏,就是我的百度云链接。这链接是陈寅恪文集,你点右边ID(依然是“喜欢喝椰子”)就看得到更多文件共享。  我在百度云盘上传一套铃木镇一小提琴教程。包括扫描PDF(解说,动作示范照片,大量乐谱),另有上百支清晰的单曲示范录音。最后一个文档还包括一些寓教于乐小游戏的录像。  这压缩文件一共1.99G,有些旧旧的,不过铃木镇一教学是经典流派,永不过时哦。  PDF部分有日文英文。哪里需要我帮你看一下的,回复或者站短我都行,把文件名剪贴上来,写好页数,我噼里啪啦敲给你。  铃木镇一倡导智力开发从零岁开始,以小提琴为工具,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从零岁到青少年。感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去搜搜。我在其它硬盘里好像有一些,找到了也发上来。  另有一个文档“乐理相关”,乐理很庞杂,不需要专门学很多。大家可以作为备用工具书,放在电脑里遇到问题再来翻查。  我自己从小学乐理,但小孩理解力有限,人又浮躁,学乐理只是为看懂乐谱。到了大学整体理解力上来,才感觉乐理的妙处:乐理就是音乐的经纬,真是精妙美丽。于是在学琴十几年之后,重新边听边练,重新翻查乐理,同时读各种音乐鉴赏,再找机会和从业人士聊聊,这才开始明白十几年来自己都在忙些什么。  这对音乐的理解,是需要时间慢慢沉淀的。成年人学乐器,因为其它事物众多,于是进度慢一些,这未必不是好事。慢慢边学边听边体会,如同结网一般,加之成年人本身积累的理解力,对于音乐的感受更不会浮于技巧。  我尤其喜欢弦乐,包括弓弦拨弦,只觉得音乐响起,我的心弦也隐隐作响。能撩拨心弦的,就是好音乐。成年人学琴没有家长催啦,自己玩得开心最重要。通过练琴,听音乐时感受更深,也是美妙的体验。  成年人的学习曲线不一定是线性的。有时需要一段时间沉淀酝酿,然后忽而有所得。  拿自己来说吧,我是到了大学,才忽然感觉巴赫听起来不同了,仿佛是从未听过的全新旋律。巴赫喜爱微积分,作曲充满数学般的严谨精致。也许因为在大学读了一年微积分,自己大脑理性那一面得到开发,真的是忽然对巴赫感觉不同了。自己都难以置信:以前十几年,那些巴赫我是怎么比划下来的呀!真是耳朵进,手指出,完全没走心哎。  这例子的积极意义在于:不理解音乐也没关系,只要耳朵搞定音准,手指摆摆正胳膊拿稳当,把曲子搞像样了没问题呀!我在开始听懂巴赫之前,那么多年,不也挺high哒!  我也上传一些巴赫。空间有限,一套十张的【巴赫圣乐】传不了。挑一套小提琴,一张清唱剧(BMV意思是巴赫作品编号),一张管风琴,一张经典的哥德堡变奏羽管键版本。  那些乐理书,大多都是工具书,大家当做“五线谱使用说明书”多搜集一些版本,需要的时候再去翻查。但其中一本小册子【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很妙,个人强烈推荐。  书里讲休止符的妙处时,提到二胡演奏家闵慧芬,两个月前刚去世哎(日)。我在网上找一些录像,真是精妙无比。  在云盘“天文历法”,上传一本【社会天文学史】,我正在隔壁武则天帖子里,研究【资治通鉴】记载唐代频发(有时隔年日有食之)日食的真伪。自己见识不够呵呵,我连日食和乌云蔽日都分不清。这里有没有懂地理天文的筒子?到我们那个贴来科普一下吧。  还有一个文档“假声男高音”,我在隔壁楼八卦李世民的太监琵琶高手时,提到欧洲的阉人歌手。其中【Alessandro.Moreschi.-.[The.Last.Castrato]】是欧洲最后一位阉人歌手在一百年前的录音,听着很蛋疼。他逝于1922年,在世时并不代表一流水准,这张录音很有收藏价值,不过不好听哦。  好听的是其它几张,又高又帅的Andreas Scholl是唱诗班出身,唱一人一琴(鲁特琴Lute)John Dowland最美妙,我没上传空间了,喜欢的去网上搜搜吧。斯汀是道兰粉丝,唱过一首Come again,sweet love.被专业人士猛拍,不过真挺好听的哈,谁说经典不能换个玩法呀。  合集【Altus_ from Castrato to Countertenor】第一首是美丽的Philippe Jaroussky,他是我最爱的假声男高音,演绎巴洛克风美轮美奂。更是美男子哦,绝对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喜欢他和巴洛克的可以去搜他与L'Arpeggiata 乐队,所谓天作之合,就是这个样子。  Philippe Jaroussky练小提琴出身,不过也会钢琴。乐器是相通的,不止是耳朵手指,还有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音乐发乎于心,至于通过何种乐器传达,乐器搞到何种程度,反而是次要的。心弦“砰”一下,就是好音乐。  如果没有时间连贯的练琴,平时有空就听听音乐。勤奋的同学可以听听我那套铃木镇一里面的各种单曲录音。听别的也可以,愉悦中培养音准与乐感就好。  我要特别提一点,若不是经常练习的筒子,乐器可以放下,但双手不能停练。  比如说小提琴,关键是左手。停练的时候,经常转转手指。我前边有提到的,关于练习小指,还有练习全手力量(迅速握拳再迅速张开,练琵琶的还要这样练右手),同时打开手指间的韧带,目标是大拇指和小指尽量呈一条直线。  女生尤其要练习手指韧带还有力量。女生手掌小,手指头再长,指尖够到的高音也受限,小提琴不认性别嘛。所以女生要打开韧带弥补这一缺陷。  练弦乐的,指甲剪得很短,但有时边缘还会被刮花,碰到衣服袜子头发很麻烦。我自己是在很短指甲上,涂一层强化基础油,这样指甲边缘就比较光滑结实。
  回复第343楼,@被锁住的猫剂  @布布_楼
12:04:51   我想学声乐不知道行不行   -----------------------------   有老师肯教,应该可以吧。  --------------------------  去看我的贴子吧,我发了个学声乐的。  
  楼主怎么不更了,挺励志的~  
  mark 楼主加油。
  挺好的,加油!  
  加油吧,但愿你能坚持下去。我是想着多年后和孩子一起拉琴。  
  来瞅瞅
  我也是30岁开始学钢琴,不过我学得还算快,钢琴本身也好学一点吧,比小孩子是学得快一些。我其实更喜欢小提琴,想学5年钢琴后再去学小提琴。  当时去报名的时候,学校也是说小提琴要从小开始学,钢琴就不限年龄。道理是这么说,不过都要看个人情况。
  @孤独浪子哥 346楼
14:45:57  小时候也学过小提琴 简直是童年阴影。事实证明乐感差的就放弃学琴这条路吧 。真的是需要天分的东西。乐感好的人听一首曲子基本就可以用乐器还原的 这还是最最基本的功夫了!  -----------------------------  没错,艺术和体育这两个行当都是要讲天分的,没有例外
  露珠,我是来挺你的。小提琴应该是最难学的乐器了。需要时间、耐心、悟性还要有经济支撑等等。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什么时候能拉《云雀高飞》记得录音分享哦。我自己很喜欢小提琴可惜没有意志和条件。露珠加油!  
  我学了快两年了
  很佩服楼主,要加油哦,千万不要中断了  
  自己喜欢就学吧  
  @老师他打我 370楼
04:50:19  露珠,我是来挺你的。小提琴应该是最难学的乐器了。需要时间、耐心、悟性还要有经济支撑等等。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什么时候能拉《云雀高飞》记得录音分享哦。我自己很喜欢小提琴可惜没有意志和条件。露珠加油!  -----------------------------  谢谢鼓励:)去搜了一下云雀高飞,美哭了~有生之年能演奏出这样的曲子,我会被自己感动死的吧~
  @形名组合 372楼
09:40:15  很佩服楼主,要加油哦,千万不要中断了  -----------------------------  嗯嗯,楼主尽量坚持,最近事情太多了,闲一点的时候来更新。
  楼主加油∩__∩  
  @被锁住的猫剂 374楼
12:12  @老师他打我 370楼
04:50:19  露珠,我是来挺你的。小提琴应该是最难学的乐器了。需要时间、耐心、悟性还要有经济支撑等等。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什么时候能拉《云雀高飞》记得录音分享哦。我自己很喜欢小提琴可惜没有意志和条件。露珠加油!  -----------------------------  谢谢鼓励:)去搜了一下云雀高飞,美哭了~有生之年能演奏出这样的曲子,我会被自己感动死的吧~  -----------------------------  希拉里哈恩拉的最棒  
  筒子们节日愉快哦。我最近看到两篇关于学乐器的文章,觉得蛮实用,贴来灌个水。这两篇分别是关于钢琴和小提琴,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即使关乎不同的乐器,很多观点也是相通的。  先来小提琴篇,作者为台湾小提琴家張桀瑋,他的网站http://www.learnviolin.com.tw/  【十個學琴絕對不會進步的禁忌 】:   我們從小被教育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成功的機會。沒錯但是有成功的機會卻不一定是一定會成功。基本上在這個世界上只要肯努力,總是會有一點成果的,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兩件事上我們不一定努力就會成功,那兩件事情就是「體育」及「藝術」這兩件事情除了「天份」以外,「方法」真的很重要,在此整理幾個學琴者的禁忌,希望每個學琴者身上都沒有這些狀況。  1. 不練琴  想要馬兒會跑又不吃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練琴是進步最基本的,至於要練多久,這要看你練琴的品質以及你的目標才有辦法下定論了。  2. 用不對的方法  練琴最怕的就是很努力卻用不對方法,這種狀況最冤,也最容易讓自己感到挫折。練琴不是背英文單字,一次不會背十次,十次不會背到會就會的事情,不對的方法就怕你練一輩子都練不好。  3. 不會舉一反三  在學琴的階段,是否可以吸收老師所教,舉一反三是很重要的,如果同樣的東西要老師反覆提醒,教過的東西不會應用在新曲子,這樣的進步速度會變成很慢。  4. 怪樂器不夠好  沒辦法讓樂器發出好的音色,就覺得換一個樂器會更好,這是很糟糕的想法態度,厲害的演奏者都可以讓任何一個樂器發出那個樂器最好的聲音,花錢換更好的樂器是在已經進步之後的事情才對。  5. 找錯老師  學琴想學好找對老師很重要,有名氣的老師不一定對你有幫助,要知道從什麼老師身上可以學到什麼東西,或是自己哪裡不好,哪個老師有辦法幫忙你。也不是花很多學費的老師就是好老師,貴的不一定是好老師,但是好老師沒有便宜的。  6. 只練曲子  如果學琴只挑好聽的曲子練,不練練習曲也不練音階及基本的練習,這樣你的未來只有黑色的。  7. 沒有良好的基礎  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學任何樂器之前基礎最重要,基礎有好好學,將來學什麼都快,未來碰到瓶頸無法進步,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基礎不夠好。  8.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準備比賽跟考試曲  如果你大部分在練的曲子都是考試以及比賽的曲目,沒有去接觸其他曲目或是練習曲,你將成為一個考試及比賽的機器,通常這種學生就算曾經在怎麼有好的成績,未來也都不會走得長遠的。  9. 曲子只學一部分  把一首曲子拉完是最尊重作曲家最基本的態度,一個完整的作品是所有樂章都要學習,才能夠感受到做曲家所有想表達的,練曲子只練前面幾頁,或是挑好聽的樂章,甚至是只練習考試的那幾分鐘,都是很不好的學習態度,也感受不到演奏全曲是需要多少專注力。  10. 不聽音樂  想把琴學好,卻不認幾個演奏家,不去聽音樂會,沒有想法自己喜歡誰的演奏,學習需要榜樣,要多聽音樂才會分辨什麼是好或是不好。
  再来钢琴篇,作者是著名的周广仁教授。  【鋼琴要怎樣“打基礎”?】  蓋房子要打基礎,樓層越高,基礎需要打得越深,越堅固,這個道理人人皆知。學彈鋼琴也一樣。若想學得好,就必須打一個好基礎。我們所說的基礎究竟是什麼?它包含哪些內容?  首先要搞清楚,我們教鋼琴的目的是什麼?是單純教學生動手指嗎?  不,鋼琴只是一種工具,學彈鋼琴的目的是,通過掌握彈鋼琴的技能學習音樂,懂音樂,表現音樂和欣賞音樂,從中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服務於他人。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的鋼琴教學應該包括更多的內容,我們所要打的基礎也要寬得多。它不僅僅是教學生彈奏技能,而應該包括樂理知識和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甚至包括學習習慣,練琴方法等等。  總而言之,一切科學的好習慣都應在打基礎階段養成。遺憾的是,在我們所接觸的學生中有許多人,程度已經彈得很深了,卻還不會正確地讀譜,音樂術語也不懂,他們隨心所欲,不尊重作曲家的意圖,根本就談不上表現音樂了。他們沒有自學能力,一切都要靠老師教,不會舉一反三。問題出在哪裡?就是沒有打好基礎。這種學習法絕對不會有出息。  我認為,鋼琴老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學生打基礎: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求知欲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求知欲,因為有了興趣才有自覺地學琴的動力。雖然對初學者不能要求太高,興趣也是逐漸提高的,但教師應耐心地通過各種途徑啟發學生,或通過教師的示範演奏,或去聽音樂會,聽錄音,參加演出和比賽等等。教材要多樣化, 好聽,那怕是技術練習,也要練起來有趣味。課堂氣氛要活躍,對幼兒更是遊戲般地學習,教師的態度要和藹, 切不要兇甚至粗暴。總之,讓學生喜歡音樂,願意去下功夫,而不是怕學習或反感。要承認學生的智商是有差別的,要鼓勵為主,積極引導, 不要著急。  二、 教會學生正確讀譜  對初學者,讀譜首先包括兩方面的課題:  (1)識別音符的高低  (2)識別音符的時值。  這兩個課題可以分開來訓練,一直到比較熟練為止。比如先認音符,高低音譜表一起學,每堂課都要檢查,要求家長在家裡反复練習。節奏也分開來訓練,數拍子打節奏或打拍子說節奏。音符和節奏,這兩方面都形成獨立的條件反射後,再合在一起讀譜。識譜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基礎,因為,誰識得快,誰就能學得多學得快,有利於提高學習積極性。但這才只是解決認譜問題的開始,真正學會正確讀譜還包括許多其他知識。  比如在一首樂曲中,粗心的學生音符雖彈對了,但對音符的時值奏得很不准確,常會把四分音符彈成八分音符的時值和空半拍。明明有休止符的地方卻把手保留在琴鍵上。更不要提,對有臨時升降記號的音彈了一個,忘了出現在同一小節裡的第二個音也應該升或降。這種屬於文法上的錯誤,是缺乏調性感的表現,在演奏巴赫作品時特別容易錯。還有對奏法和連線的不重視,實際上是沒有看懂音樂的意思。這些都屬於正確讀譜的範圍。因此,學生第一步必須學會認真讀譜,按照作曲家的意圖彈奏。不能只彈音符,不懂音樂。  三、 樹立美好的聲音概念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從一開始就要培養敏銳的聽覺,讓鋼琴發出好聽的聲音。由於鋼琴的構造特點,鋼琴本應屬於打擊樂器類,因為是用錘子打在鋼絲上發音的。但是我們要彈出美的聲音來,響而不炸,輕而不虛。為此必須掌握較科學的彈奏方法。彈琴應該自然放鬆,不能敲打,不能用僵硬的手臂和手指砸鋼琴,使鋼琴發出乾硬的聲音。科學的彈奏方法是鋼琴演奏發展史中二百年來演變的結果。鋼琴彈奏方法三百年來(包括古鋼琴階段)有了很大的變化。隨著音樂風格的變遷和鋼琴技巧的發展,彈奏方法也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從而逐漸找到了更加科學的方法。也就是利用自然放鬆的手臂重量與積極靈活的手指相結合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彈琴聲音比較好聽。  四、進行系統的技術訓練  技術是彈琴的重要基礎,沒有技術就無法表現音樂,因此進行系統的技術訓練是擺在每一個鋼琴老師面前的頭等重要任務。在初級階段,手指的基本練習是不可缺少的。手指的五指練習,用各種變奏,轉所有的調,無論對熟悉鍵盤還是對訓練手指獨立性和均勻性都很有好處。音階和琶音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因為各個時代的作品都離不開音階和琶音。教音階琶音要有方法,要教規律,讓學生容易記, 要作各種變換練習,使學生願意練。每一堂課都要檢查基本練習, 學生必須天天練,養成習慣, 這樣才能練出功夫來。不能平時不練,要考試了才突擊。許多孩子不愛練音階琶音,這是由於他們缺乏認識和老師堅持不夠造成的。  五、養嚴格的指法習慣  現在許多學生都很不講究指法的選用,也許他們認為指法問題不重要。其實他們錯了。好的指法習慣自然、方便,有利於發展技術,有利於表現音樂。對初學者來講,最自然的指法是五個手指順著彈五個接近的音。如果隔一個鍵子也就隔一個手指彈,讓手型保持良好狀態。五個音以上的音流,如音階,就要考慮在哪一個位置上用大拇指,也要看鍵盤上的位置, 那裡更方便。  一般講, 保持自然手型就比較放鬆。到了深程度的時候,指法就更講究了。如肖邦。他選指法完全根據音樂的需要, 還考慮到利用每個手指的自然特性。當然,大手和小手有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指法,但是指法應該合理。現在很多學生隨意用指法,甚至用一些很彆扭的指法,這種習慣很不好。演奏古典作品更加需要注意指法的選擇。因為彈古典作品主要靠手指功夫,不能過多依靠踏板的幫助。  我們看一些老鋼琴家編著的版本,就會發現許多極秒的指法。我們應該問一下“為什麼”他選這個指法,這都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彈重複音時換手指,聲音更有彈性。顫音的結尾不用1、2、1,而用1、3、2, 聲音不發死。為了彈八度的連奏, 4、5指來回倒。彈有力的半音階, 多用1、3指,彈輕快的半音階用1、2、3、4指。肖邦的夜曲中柔和的音型常用4、5指等等。總之,選擇好的指法是為了技術上的方便,也為音樂表現更完美。我建議,學生應該先照譜子上的指法練。如果想換另一種合理的、符合自己手條件的指法,要說得出道理來,並把他自己的指法寫在譜子裡。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重視指法的運用。許多鋼琴家,在開始練一首新曲的時候, 就把指法固定下來。固定指法對演奏的準確性起作用。指法不固定,是最壞的習慣。  六、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  要認識樂譜上所有的符號,懂得它的意思,並能夠讀外文。例如音樂術語主要是意大利文,但和漢語拼音很像, 並不難讀。學生不僅要懂它的意思, 還應該會念,會聽,因為這是音樂的國際語言,全世界通用。  要熟悉各種演奏奏法的區別,例如, legato, taccato, non legato, portamento,articolato 及其符號。要教學生音樂的文法。音樂和語言一樣也有文法。如,分句,分段,說話語氣,強弱拍的有輕響區別,有對比,有發展,有高潮, 有結構。彈琴也一樣,不能把所有的音都彈得一樣響,連氣都不喘。學琴的最終目的是表現音樂。教師必須教學生懂音樂,明白他在彈什麼,他想表現什麼,最後要把字裡行間的音樂感覺和情緒表現出來。  七、培養科學的、有效的練琴方法  學生每週只上一次課,其他六天都是自己練琴。現在的學生都很忙,他們不可能有很多練琴時間,因此教會學生高效率地練琴非常重要。要指導學生安排好練琴時間。練琴時間並非越長越好,關鍵是要注意力集中和練習目標明確。練琴要有方法。例如,難點重點突破,分手練,再雙手練,分分合合。先慢後快,不要急於求成。上來就彈快,東錯西錯,欲快而不達。相反地,從一開始就仔細地練,不允許自己彈錯。這種方法看來慢,實際上是快,因為不需要返工。許多家長以為練琴時間越長越好,他們不懂得, 錯誤的練習, 越長越有害。學習要講科學,要知道一個孩子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是很短的,當他腦子不管用的時候是無效勞動, 是浪費時間。
  再来贴两张图,关于前面提到的Vladimir Horowitz平行触键手型。对于没有键盘基础,成年后想玩玩音乐的筒子们,这种手型可以迅速改善力度和音色,还有那个舒适感。没有键盘基础的筒子,不习惯指尖受力吃痛,尤其女生手掌比较薄,连带着手指力量也有限。如果按照传统按键法子,音色寡淡,还特疼,这样子就玩不下去了嘛,琴上就要积灰啦。若 改用这种平行触键法,指尖顿时变轻松,也不需要为了一时玩个曲子而把指甲剪得秃秃的。而且在同样的力量下,按键明显变扎实。  专业练琴的筒子们,尤其小孩子,还是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吧,这种平行触键法不适合专业筒子们打基础。我这里就是为半路玩键盘的筒子们偷懒而贴的,就像【鹿鼎记】里“自从有了韦公公,生活就变得很轻松了‘。有了这种平行触键法,键盘新手上路就顿时变轻松啦!    
  喜欢很动感小提琴演奏风格的筒子们,有空搜搜Lindsey Stirling吧。强烈推荐那首Crystallize - Lindsey Stirling (Dubstep Violin Original Song),这姑娘身体协调性真好啊。附一张美图:  
  楼主能帮我问问成年人学吉他好学不  
  喜欢很动感小提琴演奏风格的筒子们,有空搜搜Lindsey Stirling吧。强烈推荐那首Crystallize - Lindsey Stirling (Dubstep Violin Original Song),这姑娘身体协调性真好啊。附一张美图:  
  @喜欢喝椰子   椰子妹妹你好,家有刚学小提琴的6岁多小琴童一枚,自从无意中看到你在这个贴子里的回复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前面贴子里你很多的建议真是让人受益匪浅,我还特地到你的网盘里下了铃木一镇的资料,在当当上买了铃木的教材~直到现在我也时不时的来贴里转悠转悠,看看你有没有更新新的内容呢,呵呵  我女儿是今年7月份暑假才开始学琴的,我就是看了妹妹贴中的建议,一开始先给女儿报了大课班,就是一班有好几个孩子一起上课那种,就像你说的,想让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学习的氛围。当时他们暑假班一共有3个孩子,一节课有三个小时,除了教琴外,老师会教一些入门的乐理知识,五线谱,试唱练耳一类的,小伙伴们一起学学练练,再比比看谁拉得好,感觉还是挺有收获的~另外就是您给的每次去学琴都让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孩子有一种仪式感,不得不说,椰子妹妹真是太了解小女孩的心理了,这些方法都很管用,让孩子对每次去学琴都充满了期待感呢~~  再说说老师,老师是今年沈阳音乐学院刚毕业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是教得挺认真,对小孩子也很有耐心,所以女儿很喜欢她,不过过完暑假后因为老师要调到另一个教学中心一对一授课,而孩子还想跟着她走,我们就开始跟着这位老师上一对一的班了。  我们这里是四线城市,能找到这么一个正规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老师毕竟年轻,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有些问题还是想请教请教椰子妹妹,希望妹妹能多赐教赐教啊~  现在女儿已经能够拉十来首简单的曲子,对符值节奏把握还算准确,另外分弓,连弓,顿弓也学到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让她练空弦的时候她可以不蹭弦,但是一拉节奏快的曲子就会蹭弦,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避免下呢?最近学的几首曲子尤其明显,老师给的建议是一蹭到弦就从头拉,严格要求,我们目前还没有试,但我怕不停的重拉会不会让孩子感觉太枯燥,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椰子妹妹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另外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琴妹妹还有什么好的知识,方法,教材,建议什么的,强烈要求跟我们分享一下啊~说实话我自己也很喜欢小提琴,每节课学完回家后都跟孩子一起练习,比赛看谁拉得好的,可惜现在刚生了第二个宝宝,没时间了,我想等二宝再大点,我也重新加入到小提琴的学习中,妹妹的知识我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啊,呵呵
  小提琴貌似排在乐器榜第二位。可见难度很高啊
  我当初学了半年还是不会拿弓!!!
感觉根本拿不稳!!! 然后每次拉曲子下来我觉得我的牙齿和牙床要爆掉了!! 为什么是牙齿呢?
因为脖子夹着琴我觉得好累好吃劲!!!我都是咬紧牙关夹着琴的!!!  最后我觉得我实在不适合学这玩意儿!!果断放弃
  @tutubaobao 384楼
09:39:07  @喜欢喝椰子  椰子妹妹你好,家有刚学小提琴的6岁多小琴童一枚,自从无意中看到你在这个贴子里的回复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前面贴子里你很多的建议真是让人受益匪浅,我还特地到你的网盘里下了铃木一镇的资料,在当当上买了铃木的教材~直到现在我也时不时的来贴里转悠转悠,看看你有没有更新新的内容呢,呵呵  我女儿是今年7月份暑假才开始学琴的,我就是看了妹妹贴中的建议,一开始先给女儿报了大课班,就是一班有好......  -----------------------------  你好厉害啊!照顾两个小孩!而且这样细致入微又精力充沛,真是超级能干的妈妈!  你提到的这句“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让她练空弦的时候她可以不蹭弦,但是一拉节奏快的曲子就会蹭弦,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避免下呢?最近学的几首曲子尤其明显,老师给的建议是一蹭到弦就从头拉,严格要求,我们目前还没有试,但我怕不停的重拉会不会让孩子感觉太枯燥,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椰子妹妹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蹭弦的原因以及建议,我后边单独分析。  先说这个“老师给的建议是一蹭到弦就从头拉”。你说的很对,这样是很挫伤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小孩的乐感无益。老师站在他的立场,是为了让小孩按照他的教学计划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他这样做也有一定合理性。因为蹭弦是一个贯穿整个小提琴学习过程的问题,在某一个学习阶段,其实只能解决“眼下这几首曲子不蹭弦”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拉琴不蹭弦”的问题。  但如果一蹭弦就重新练,也有些极端了。其实在初学阶段,一首曲子的音符节奏,是来回重复的。一首曲子拉来拉去就是这些音符,尤其弓子的路径更是重复的。开始蹭弦,你可以让孩子继续,因为过几秒,弓子又是同一个走法了,虽然不同小节,实际孩子依然在练习同一个技巧。  关键是,孩子一开始蹭弦,大人能听到,小孩是否注意到了?如果这次注意到,或者她知道自己通常在什么弓子的角度,什么节奏容易蹭弦,那么即使这一次蹭到,她马上也会在随后的练习中调整右手,这样练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正如同每个人因为走路姿势不同,鞋跟会有固定的磨损。拉小提琴的因为每个人的角度力度和习惯,可能在某些音符之间,某个节奏转换,使用某种技巧时。或者更具体一些:在一支曲子的某些阶段,尤其容易蹭弦。  那么在练习一支曲子的时候,你帮他观察一下,都是什么地方更容易蹭弦。可以单独练习这几个小节。单独强化这些小节的时候,可以用老师的办法:一蹭弦就重来。这不会影响孩子对整体乐感的培养。而且孩子事先有心理准备:是专门纠错的强化练习,挫败感会相对减轻。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某些音符之间,也就是说:在弓子走过琴弦的特别一些阶段,容易蹭弦,那么可能是她拿琴和运弓的角度问题,这涉及到一个肢体平衡(body balancing)。在我的启蒙教育中,这是缺失的一环。我发现当下国内的启蒙教育也不大强调这一点。但我个人认为这实在太过重要。所以我在后边单独写。  我想提醒一个细节:你女儿练琴的时候,有没有给她录音? 有时自己拉琴的时候,很多音色的纰漏本人是留意不到的。你试着给她录音,然后把老师的样本录音给她听。小提琴更多是听觉与触觉的协同作用。她听到自己和示范录音的区别,然后运弓时就会慢慢调整了。她也可以自己听听,发现自己在一首曲子的那些小节;以及这些曲子的哪些环节更容易蹭弦。 那个80-20帕累托法则在这里也适用哦,可能她的蹭弦问题,其实来源于少数那几个音符或者节奏技巧转换。  先让她放松的完整拉曲子,再把她的练习录下来,和老师的对比。这样她可以发现自己是在那里更容易蹭弦,而不是模糊觉得自己“经常”蹭弦。后者会让她觉得蹭弦的问题很大,很难抓住突破口,也会降低信心。其实她只是现在,练这几首曲子的时候,某些环节容易蹭弦而已。先录音,找出那些地方蹭弦频率比较高。然后一边正常的放松练曲子,一边单独强化这个技术短板就好啦。  这样练习,对她以后练更大的曲子也有好处。以后练大曲子,可以一首磕下来,然后根据需要的技巧,回去找练习曲,再使劲磕技术环节。一边磕单项基本功,一边一次次回头练整曲子找乐感,这样就兴致勃勃的磕下来了哈。铃木镇一教学法比较鼓励小孩子勇敢的单挑大曲子。我记得小时候,我的老师时常跟我说:“来来来,这曲子你来试试,看能不能拉下来!”然后就是好几本密密麻麻的练习曲伺候。 这样有什么优点不好说呵呵,因为我不是专业水准的。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这样很练习乐感,读谱能力,还有自信心。  而且回到最开始,蹭弦的问题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以后会在不断挑战新曲子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听觉触觉,调整自己的敏锐与控制能力。所以她现在的问题是找出眼下这几首曲子中,蹭弦发生比较高频的环节,通过克服这个技术短板,把眼下这几首曲子练好听。同时练习自己通过录音,寻找自己不足的能力,这种学习习惯,也会贯穿她的学习过程。这一点,以后学英语也会用到。  再回来说录音,让她听听自己的录音,自己看看哪里可以改进,这也是练习听力的过程。你试着帮她专门建立一个文档,录音按日期保存。她可能不喜欢听以前拉的不好的录音,呵呵,但你可以更好的掌握她的进度。然后阶段性的挑出一些回放给她听,她也会更有成就感。
  现在来单独分析蹭弦。我觉得, 改变节奏时造成蹭弦的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原有夹琴和运弓的姿势有所改变。  弓子与琴弦摩擦出干净音色需要一个最优角度。改变节奏会无意之间改变夹琴执弓的姿势,从而打破这个最优平衡。  若想音色干净,需要演奏时有正确的角度和力度,左膀右臂保持正确的姿势,从而为小提琴在身体上搭起一个好架子,这是好音色的基础。再细说一下:  首先肩膀拿稳,从而稳住左边夹琴执琴的角度,以及右臂的行动路线。  这种稳定的运动路线,从肩膀沿着手臂,传送到手腕:  左手腕拿稳,四指手型才会稳,这种稳定的手型在以后练习换把时尤为重要;  其二:节奏快的曲子对运弓力量要求比较高,初学阶段的小女孩力量不够。力量包括肌肉,以及对肌肉的控制。  弓子在琴弦上着陆,需要稳健的力量控制。这种力量,从稳定的右肩开始,沿着右臂延伸到右手腕,再加上右手腕准确的送弓,从而形成干净的音色。节奏快的曲子对于力量和准确性要求更高。小女孩刚开始练,这种肌肉以及对肌肉的控制,需要慢慢积累。  再说几个细节:  拉节奏快的曲子时,她可能无意中拿琴执弓的姿势角度有变化,这会造成明显的音色不同。可以帮她找一个参照物,比如琴头指向五线谱什么位置。也可以让她在穿衣镜之前练习,这样她可以观察到自己姿态的变化。如果小孩很活泼,那练琴的时候就休息一下足弓,可以坐着练。准备一把椅子,坐椅子的不到一半,小腰打直,后背与椅背保持距离。养成习惯,以后去看音乐会也会自然而然这样美美的坐着。  另外,按照正确的夹琴角度,人不是正对谱架的。拉空弦时不需要看谱子,纸板和弓子之间比较容易保持合理的角度;拉节奏快的曲子时,需要看谱,无意间这个摩擦出干净音色的合理角度就有变化,而且看谱也会分心,右手运弓就没那么利落了。  前边我建议楼主逐渐养成离开谱子,用听觉和触觉去找音准的习惯。因为如果一边看谱一边拉琴,那真的会把自己搞得太忙了。这样分心很容易影响练习水准。这里再更具体的提这一点:谱子和琴不是一个方向的,一边看谱一边拉琴,很容易破坏最优姿势。演奏者这个天然琴架子走样,那么音质音色表现力就很难控制了。  这第一点提到的最优角度,实际是一个演奏者肢体平衡的问题(Body Balancing),姿势摆得正,架子搭得稳,架子上的小提琴和弓子也就自然稳当。  回顾我的学习经历。在打基础阶段,老师都是教育我专心看眼前的弓子琴弦,并没有告诉我眼前弓子琴弦的各种纠结,其实来源于不稳定的肩膀胳膊脖颈。实际上,如果肩膀胳膊脖颈没有摆正,不但音质不会从根本上改善,而且若继续学习,音色,尤其表现力简直没有出色的可能。  我从五岁到12岁的练习基本功阶段,师从中央乐团小提琴班,前首席,前指挥。在这整个过程中,为了练习音色狠嗑各种密密麻麻练习曲,但这些业内训练有素的老师们,真的没有一位曾经对我讲过这个肢体平衡。好吧,他们可能看我资质不够不是专业料,觉得不需要对我讲那么多。可我要说的是,这个我在中央乐团的启蒙教育未能学到的小提琴的肢体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专业级别的技巧。举个例子,我小学时有机会得到一位英国小提琴老师的辅导。他听我噼里啪啦一通挥舞,什么别的都没说,直接就给我讲body balancing。可见我那时虽然狠磕基本功,可我在肢体平衡上的问题,真是如此明显的缺陷哦。而中央乐团的老师们却只是让我练习那根弓子,从未从”肢体平衡“这个角度指出我的不足。非崇洋,小提琴本来就是西乐,国外的教育经验确实比较丰富。筒子们可以试试用中文搜“小提琴,肢体平衡”,资料特少;如果用英文搜“Violin, body balancing",那资料多得看不完。  关于小提琴的肢体平衡,上海音乐学院丁芷诺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丁教授那本【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这楼里有筒子学么?我还没有见识过,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个讲座特别好,内容有些长,我后边单独贴过来。有兴趣的筒子可以百度“丁芷诺小提琴教学网”。精华帖子有一篇“初学小提琴必须经过的几个关口
”,写得特别好(当然好啦).  这个Body Balancing我再搜罗一些材料,借楼主的地盘,整理一下翻译好了发上来哦。筒子们莫心急,这方面英语资料特多,关于琴托对于体态的影响就争论不休。好多专业货是不用琴托哒!可见我搞不成专业是因为锁骨太瘦了。是的,琴是放在锁骨上,而不是肩膀上的,因为看到楼里一位筒子说用肩膀夹琴。这个小提琴的体态很多流派。也许这位的老师,以及老师的师承就是这样来的。不过所谓流行的体态,是因为被好多小白鼠验证为最有利健康而且有利音色。所以肩膀夹琴的筒子们,试试把琴放锁骨上吧。  这个锁骨夹琴,国外资料也是很多的。各种争论可好玩了。一位名家坚持说,如果脖子不是像天鹅那么长,就根本不需要琴托。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琴托附着在琴身,会影响共鸣。大家现在用的是练习琴,也可能发现如果琴托比较厚,音色也会相对发闷。  这些body balancing,还有锁骨夹琴,左手手型之类的资料,我搜罗一下,借楼主的地盘慢慢贴哦。我也不知道筒子们喜欢看什么,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体的,互相关联,都看看对练琴更有把握。成年人嘛,理解力强看帖又快,可以多多磕理论。
  @tutubaobao  因为这个肢体平衡是如此重要,我再举例子啰嗦一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嘛:  用走路的双脚落地来比喻拉小提琴的弓子着琴弦,腰胯比喻肩膀,双腿比喻双臂。若想落脚轻捷的走在一条线上,不止是双脚的功夫,而是从腰胯开始就拿稳,然后在这个稳定的基础上延伸出去,双腿摆动协调,这样大致的行路体态就不错了;要想落脚敏捷好看,还需要臀部腿部的肌肉来帮忙。因此如果步履拖沓,不只是双脚落地的问题,而可能是腰胯姿势不稳,这种不稳定的姿势沿着双腿延伸到足部,于是步履拖沓。  这反映在练琴上,当曲子节奏加快的时候,她可能无意识中改变原有左膀右臂的正确角度,这就仿佛去走上下坡,但依然保持原有在平地的走路姿势,这样落脚就很难轻盈利落。这个左膀右臂搭起的“琴架子”特别重要。  另一方面就是那个肌肉力量问题。可能是小孩子从肩膀开始一直到手腕的肌肉力量不足。也许她的左右手角度,右手运弓路线都很稳,但是到了节奏快的曲子时,她的右肩不足以带动右臂,右手腕的力量又不足以送弓。  这个肌肉力量不足的问题,是很多初学者,尤其女孩子通常遇到的问题。这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小问题:从肩膀延伸出去的肌肉力量;手腕对弓子的控制。  1.关于肩臂肌肉力量,我前面介绍过一个肩绕环的动作,那可以矫正高低肩,而且渐渐增加肩臂的力量。我提倡“渐渐”,因为如果男孩子的话,我就直接建议去搞俯卧撑啦。可是女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力量练习会让肩臂线条比较粗犷。其实女孩子平时做一些伸展体操,做一些不带器械的肩绕环,就可以让肩臂线条结实又纤长。在现阶段,这样练习出来的肌肉足够运弓稳定了。以后如果有缘练专业,或者有天分走独奏路线,那就要另外下功夫练肩臂肌肉。嗯嗯,大家记得【舌尖上的中国】那个壮实的红烧肉姑娘吧,她就是搞独奏的。搞独奏的女孩子也有瘦瘦的,但是肩臂肌肉特别健美。也是因为瘦子才能看出肌肉线条呀。  我见过陈美本人,那天她穿着晚礼服,所以肩臂看得特清楚。她那个肩臂完全是一个肌肉发达的初中男生哦。我说初中男生,因为她很瘦小,可能160左右,而且完全没有女性的胸部,小号晚装前边都是空杯,露出的胸部完全是男生般的胸肌,一动胳膊就出肌肉块。其实她本身还是参加冬奥会级别的运动员,大家再看看她那个在女性小提琴独奏手中出众的疾风骤雨般的表现力,真是彪悍的体力在支撑着呀。不过她说话特温柔,镜头一移开,她的化妆师就冲上来,不是补妆,而是把她的头发倒刮得特蓬松,然后再使劲把头顶的头发堆堆高,呵呵。  搞乐器是个力气活。筒子们想想吧,嵇康的广陵散是为绝唱,首先男的上半身有力气,而且嵇康又会打铁,估计对胳膊如何发力特有研究。嵇康还长期嗑药,加之赴死之际用上全身力气,这才有那个神话般的表现力。  2.手腕对弓子的控制:  这一点,可以通过常规的规律练琴来改善。但是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小孩子可能只是一遍遍的练习,但并没有特别体会到手腕送弓子这种控制的感觉。这种肩膀拿稳,手腕放松,敏捷而且准确的送弓子,这种体验,可以通过小提琴之外的练习帮她体会。  漫画家蔡志忠在自传中,写到他观察女儿学画画的过程,有一句给我很深印象:“随着手腕肌肉不断加强,下笔越来越准确。”而从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看,这种有意识的控制手腕运动的精确性,我其实并不是在练小提琴的过程中体会到的,而是在学画画的过程中。尤其是工笔的白描。  你可以试着建议她留意手腕推送这一动作的精确性,不止是把弓子送出去,而是路线力量都沿着固定的最佳路径准确的送出去,看看她能不能感受到。小孩子的理解力不比大人,她们可能需要一个参照物。如果她一下子不能理解这种“精准推送”,那你试着让她画画。如果她已经喜欢涂涂抹抹,那么,你有意识的让她画线条流畅的图形,那种需要手腕拿稳一笔下来的。比如,花卉比较用腕力,仙女的长裙子也用腕力,尤其那种古风裙的层叠褶皱,特别需要线条的流畅精准。如果她平时用铅笔画,那试着让她用水彩刷子,或者轻巧的毛笔。用她喜欢的颜色,照着花卉仙女的图谱白描,她喜欢用粉色画个兰花也没问题呀。那个叶子特别需要下笔准确流畅。  如果她喜欢写字,那就更好了。那种可以反复使用的布质字帖更好清洁。可以照着描,虽然这种描红对于练毛笔字不是最好(因为不能自己练间架结构),但描红和工笔白描类似,都非常训练手腕的准确控制。  想到哪码字到哪里,我一向周密细致(琐碎啰嗦)哈,你慢慢看,我今天先把丁芷诺教授的讲座借楼主地盘贴过来,很长哦,不过真是超级好。上边提到的body balancing资料,我搜罗一下再贴。因为英文这方面资料太多了,我需要归纳一下哈。
  下边是丁芷诺教授关于小提琴学习的讲座,好几讲,我分段贴。  第一讲
为什么小提琴难教难学?  认识小提琴  当你面对小提琴这件乐器,你对她有怎样的认识呢?这件美妙的乐器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呢?我们知道,凡是乐器都是需要共鸣的,有的由支架支撑,如定音鼓,洋琴等,有的部分靠人体支持,如竖琴,大提琴,唯有小提琴是全靠人体的支撑,这种支撑需要有良好的角度,例如小提琴太高太低都不行,不然弓就会滑掉。弓子与琴弦必须与成90度的角度,否则就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再有,琴弦是需要振动才能发声,弓毛的摩擦既不能太重,把弦压死无法振动,也不能太轻带不起弦的振动,这就说明小提琴的演奏需要符合物理的原理,我们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钢琴跟小提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