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地铁上看到的

第三方登录:一首流淌在地铁上的诗
编辑:陆伊阳
从二十多岁,我们便轻装简从在这条路的起点出发,有过轰轰烈烈,有过踌躇满志。回望我们的过往,便形成了一首流淌在地铁上的诗。那感觉,就像是秋天的桂花,香气逼人,而这首诗,也必将随着我的血液流淌进我的生命,把我此生所有的悲喜都串成一首生命的赞歌。
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汗水滴在冰冷的地铁上,成为了美丽的冰棱,那形状恰似我们此时的青春,似钻石般璀璨夺目。在闷热的夏天,我的汗水滴在火烫的地铁上,我默默地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仿佛就是在把那份艰辛抛诸于脑后。因为我知道,这就是付出,这就是执念,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的沉淀。我所留下的汗水,都将成为我生命中盛开的花朵,伴随着我的明天迎难而上。所以这首流淌在地铁上的诗也必将变成我生命中的赞歌。
青春是这首诗的序曲,从每一个音符出发,从每一丝晨曦出发,从每一列列车入库出发,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出发,从学生到检修员的身份转变出发。我们是地铁检修这条战线上的战士,守护地铁的安全和畅通是我们的宿命,不要问我收获,我们只需牢记我们的使命:在与岁月,与地铁厮守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必将我们的青春奉献给苏轨,必将守护地铁安全运行作为我们的崇高事业。
愿我的这首流淌在地铁上的诗,每字每句都铿锵有力,我们必定成为地铁历史长流中的铮铮铁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5294|回复: 28
手机看此贴:
用邻友圈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转发至朋友圈
关于地铁望京站被吟诗一首后。。。
这是今晚14号线望京站H出口的景象,难怪早上一看垃圾遍地呢。不过貌似有人打扫了,给个赞!
这是今天早上在地铁望京站口照的。恶心不恶心?丢不丢人?这都是个屁啊!人类文明都几千年了,这就是十四亿人民的首都?这就是号称的第二CBD?这就是厉害了我的国 ...
哎 垃圾玻璃车
有人管就是进步
辛苦的环卫工人
XXBWZX1002 发表于
辛苦的环卫工人
环卫工人辛苦是一方面,可是有些小贩一点儿都不注意公共卫生,炸东西时油都溅到或扔到地上,油腻腻的,我记得望京广场刚铺完地砖,有个胖乎乎的小贩就这样,好心提醒她,第二天照常。
可是有的小贩就比较注意,小车旁边地上围一圈纸壳,对于这样讲卫生的小贩,大部分群众还是可以忍受的,至少不会举报的。
垃圾食品,不卫生,年轻人最好别吃,执法者严查吧!这种路边摊赶紧取缔。
城管下班了
这天吃了小商贩的东西等着跑肚吧哈哈
夜里没人管
做的食品太脏了,买过两次韭菜馅饼都硌牙
卫生问题要重视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诗朗诵进地铁&让文明度飙升
诗朗诵进地铁 让文明度飙升
&&&有人说,世界各国的地铁建设,都离不开本国文化的渊源,走入地铁就仿佛走入了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长廊,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可以选择从地铁文化开始,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凝炼的城市文化。
&&&中国地铁文化从无到有,从简陋到丰富,从小众过渡到大众,渐渐承载起一个城市的品质。从最初在车厢内悬挂名人名言,到在地铁中展出英国诗歌、办磁卡展,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地铁文化的道路上摸索着。
&&&武汉在地铁文化的道路上摸索中,让民间诗人朗诵会进地铁,使地铁文明度飙升,透露出地铁文化的新曙光。
&&&此前由武汉晨报征集而来的民间诗人和诗歌朗诵队,为乘坐地铁的市民带来诗歌,带来音乐,带来生活的诗意和温暖。此前以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成名的湖北女诗人余秀华也于“晨报民间诗人朗诵会”头一天创作新诗《藤》,授权晨报首发并在朗诵会上邀请现场读者首次公开朗诵。
&&&露水都掉下去了,它得以晃动
&&&在无以为宿的风里
&&&春天都得绿,三分之一的主动
&&&被动超过了它所伸展的长度
&&&它是靠着一棵树苏醒的
&&&这棵树隔几年就有一些变化
&&&它里面的面相总会类似于另外一个人
&&&看见一个树洞,它会弯下来
&&&把顶部的嫩绿探进去
&&&但是慢慢的,它又弯出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往往用完了一个春天,让叶子一片片掉下来
&而现在,这个伸展的过程
&它总会弯曲出另外的途径
&&&4月9日,余秀华创作了新诗《藤》,并将之赠与晨报首发。蒋艳有幸成为第一位公开朗诵此诗、传递余秀华诗心的分享者。她说:“虽然我从来没有写过诗,但这份幸运让我觉得今天变成了一个诗意的日子,让我觉得自己离诗歌更近了一些。”
&&&地铁朗诵会,不仅有诗人到场,还有草根参加。82岁老人徐荣堂坐地铁途中赋诗,他说:“1953年过长江,我坐木船到武昌……江上江下为梭状,客来客往尽书香,昔日过江怕风浪,现乘地铁像厅堂……”他拿出了1小时前刚刚写在信笺纸上的即兴诗歌。
&&&一首中气十足的武汉腔诗歌《过长江》成了徐荣堂给“晨报地铁诗歌朗诵会”制造的一点点意外,一点点惊喜,却成为现场最让大家动情的一幕。
&&&武汉晨报带头开展这一活动,虽然才刚刚开始,却不仅丰富了地铁文化,而且也有益于城市文明建设,有益于提升乘客的精神素养,有益于健康快乐的文娱活动。所以,不仅值得点赞,而且还有推而广之的必要。愿地铁文化会更加丰富多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铁与诗歌: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江冰(评论家)  佛山文化管理部门与诗歌界近日联手做了一个地铁诗歌活动。据介绍,首届“广佛地铁诗会”,所有诗歌都是佛山诗人的原创,诗人们围绕“地铁、爱情、春天”等关键词进行先期创作,并择日沿广佛地铁线,在车厢内向乘客朗诵他们的诗歌。为不影响市民出行,诗人们避开高峰,选择在中午1时人较少的时候,从桂城站上车,向魁奇路方向进发,为市民读诗。地铁春运安保警察,在诗歌美妙的享受中,主动负责起秩序的维持。诗人周子游还专门为两位主动帮忙的警察写了一首诗。至于为什么要举办“广佛地铁诗会”,主办方的周崇贤表示:地铁连通广佛不应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应该是佛山在精神气度上、在文化追求上向国际大都市靠拢的一个象征。而佛山诗人的作品出现在地铁上,可以理解为广佛两地“文化同城”的一个表现。无论是“广佛地铁诗会”活动,还是佛山“电召诗人联盟”的成立,从文化层面讲,其先锋性、实验性,都说明佛山已经具备了与广州一样的大气和包容。  赋予一个诗歌活动以多大的意义?在我看来,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扬抑毁誉不必过于纠结。诗人要发声,文化要张扬,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作为当下的小众艺术,诗歌试图进入大众空间,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传播,与其说是诗人们在争取麦克风,不如说是在期盼更多的知音。面对充斥世俗功利的商品社会,诗人试图运用多少有些硬性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作品,与其说是在推销,不如说是在期盼获得更大的社会关注度与价值认可。当然,但作为具有精神价值和想象力的诗歌,在我们今天的大众生活与公共空间中,绝非太多而是太少。因此,我一定是 “广佛地铁诗会”的点赞者!何况,还有我们的作品可以证明活动的意义—  周子游的《广佛地铁,比我更低》把广佛地铁视作“一条月光编织的红绳”,诗人在“桂城倾听/深处。那些暗流涌动/那些 /相爱百年……”严志广的《爱情的地铁开往春天》直接把地铁拉进了城市的生活:“相遇在地铁。/读诗。艳遇。爱情童话。/悲欢离合/铁轨朝着回家的方向”。雷立新的《从火车站到陈家祠,我们是一条穿越城市的激流》则果断地进入城市,尽管没有一丝喜悦:“从火车站到陈家祠/我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城市是别人的/你和我,都没有发言权/我们只能是暗处涌动的激流/深深地深深地/把自己 埋在地下/埋入城市的喧哗/埋进彼此的皮肉、骨头和血……”罗蓝枫的《幸福会在终点站》表达了一点亮色:“从我的城市/到你的城市/思念在地铁中穿行—你的笑容/一直温暖我。温暖/数不清的寒冬。”郭杰广的《地铁穿过广州的身体》宣泄了地铁对人生岁月的消耗;而来去的《午夜地铁》则把地铁想象成:“用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来渡厄的灵魂/从里到外把我的污渍清洗干净后/再从一个出口吐出”。  虽然匆匆浏览,却不难感受佛山诗人面对地铁、面对城市扑面而来的或伤感、或失落、或困惑、或挣扎、或进取的真挚情怀。寻找灵魂的栖息,寻找精神与身体一道回家的路,是共同的主题指向与心灵期冀。也许,我们诗人激情的朗诵,不一定获得同等的掌声,也许我们诗人创作的作品,会被乘客轻易遗忘,如一阵风,如一声响。但我们如果有一天会突然意识到:诗歌,会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教养与风度,并有可能与城市地铁一样,帮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佛山诗人们的努力也就水落石出,鲜花绽放了。也许,还要等待,也许,还要努力。但我坚信: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乘坐地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