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独龙江秘境巡逻纪实九龙纪实》作为书名好吗 我写大量有关九龙县的纪实文章,现在准备把它集合成书。所以需要取个

甘孜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分享到:
  今年11月,经四川省委改革办、省全创办、人民网四川频道对各市州、省级部门推荐材料进行组织评审,确定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组建投资发展、旅游发展、能源投资三大集团,助推甘孜发展》案例入围 “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50个候选名单。
  地处边远、气候条件恶劣的甘孜州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这是甘孜州紧跟中央、省委步伐的结果;是甘孜州委带领甘孜州各族人民,坚持改革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展取向、完善工作体系、突破重点难点的结果。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积极承接一批、继续深化一批、自主启动一批”的思路,及时对接出台一批贯彻中央、省委改革部署的专项改革方案,主动谋划一批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专项改革方案,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成就历史荣耀;改革,铸就未来辉煌。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农业农村改革;从教育体制改革,到卫生体制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到纪检体制改革……一项项改革成果犹如春花竞放,一股股浓浓民生情怀似甘露滋润着百姓心田。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甘孜州全面深化改革正入深水,扬帆启航,全速前进。
  三大集团组建
  甘孜州国企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甘孜州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少、两小、三弱”。
  一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现有国有企业中传统型企业居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优势资源的国企少,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开发特色资源的国企少。两小:一是企业资产总量小。截至2015年底,甘孜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9.43亿元,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倒数第三,仅排在达州市和阿坝州的前面。二是企业规模小。甘孜州国有企业主要以小微企业居多,没有一户大型企业,没有一户上市企业。三弱:一是盈利能力弱。截至2015年底,甘孜州国有企业95户,其中:盈利企业53户,盈利面56%,盈利合计2,011万元;亏损企业38户,亏损合计3,265万元。二是核心竞争力弱。甘孜州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在优势资源开发进程中,国有企业明显弱化,在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中参与开发的份额较少。三是管理运行弱。企业法人治理作用未充分发挥,“三会”各负其责、有效制衡、运转协调的约束机制还需一步完善,还存在管理不规范,企业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2015年10日,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专题听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工作情况汇报,针对国有企业“个头小、很分散”的短板,进一步要求“加大对现有国有企业整合力度,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集团公司,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甘孜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日,甘孜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州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会议原则同意整合现有国有企业和优势资源,去短板、促发展,组建甘孜州投资发展集团、甘孜州旅游发展集团、甘孜州能源投资集团。2月1日,十一届州政府第3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甘孜州投资发展等集团组建方案》。
  在甘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积极努力配合下,三大集团6月底完成了工商审核取得了集团登记证,标志着三大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圆满完成。
  三大集团组建,实现了甘孜州国有企业成功转型,极大地解决甘孜州国有企业量小质弱,布局分散,主业不突出问题,促进了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大集团紧紧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六大战略。”抓发展、搞经营,思路清晰、主业突出,必将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切实促进全域旅游、水电业、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矿产业的有序开发,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
  商事制度改革率先“领跑”
  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今年8月4日,仅用了两天时间,四川上润康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毕代兵就在州政务和交易服务中心大厅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企业公章等相关证照。这是甘孜州推行“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以来,首次发出的相关证照。毕代兵感慨地说:“以前我也办过企业,把所有的手续、证照办完,至少也要二十多个工作日。我真是没有想到,这次来甘孜州投资办企业,这么顺利就把手续全部办完了,还不用在各部门之间来回跑,真是太方便了”。他用了“快捷、轻松、省钱”三个词语来形容这次办理投资创业手续的过程。
  去年以来实施的商事制度改革得到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甘孜州率先在全省实施的“先照后证”试点改革取得成效,市场主体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增长率排在全省第一,有力促进了就业创业,同时,也让甘孜州市场主体优先分享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按照中央、省、州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新要求,州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再添举措,不断深化改革,为即将在全国推行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重大改革工作做好准备,今后,市民在甘孜州创业开公司将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是甘孜州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州工商局牵头,州质监局、州(市)国税局、州地税局、州(市)公安局、州政务和交易服务中心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州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申请设立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按照 “一表申请、一窗收件、并联审批、三证统发”的模式,由申请人一表申请,经州政务服务大厅“三证统发”窗口统一收件,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等各部门资料共享、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三证统发(含企业公章)。
  过去,投资者在甘孜州注册登记市场主体,按办理流程,需要分别前往工商、公安、质监、国税、地税等五家单位,依次办理相关证照和公章,最快也要二十个工作日以上。实行“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后,将以往繁琐的各类手续集中到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理,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路途,只要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齐备,在五个工作日内就可全部办理完毕,行政部门在办理过程中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投资者。
  “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的实行,将极大简化准入程序,改进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相关部门将利用甘孜州率先在全省搭建的甘孜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企业信息推送和共享,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认,提高行政效率。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进一步激活了甘孜州市场。甘孜州“先照后证”改革试点实施以后,甘孜州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仅在2015年,甘孜州就新登记市场主体7310户,同比增长7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新增市场主体实现注册资本71.9亿元,同比增长62.8%,提供2万余人就业。商事制度改革率先“领跑”,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互联网+”,公示系统力促多部门“合奏”。甘孜州在全省率先开发“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1个市场主体数据中心、1个部门协同平台、1个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示平台、1个效能监察平台)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托政府外网,连接甘孜州400余个职能部门,完善信息上传、提取、交换,分类使用,现场核查,交叉比对等工作机制, 使“先照后证”工作更具指向性、针对性、时效性。
  宽进严管,工商登记事项全面“瘦身”。立足州情实际,甘孜州印发了“两个方案、一个办法”(《甘孜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甘孜州“先照后证”试点工作及后续市场监管方案》《甘孜州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改革的步骤、方法、实施部门和时间节点。大胆突破,切实解决改革中的难点,将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由原来的130项缩减为13项,将113项前置许可事项改为后置事项,确保了市场主体“宽进”到位。同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各部门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对前置改为后置的113项许可事项进行清理,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实现前置改后置的有序衔接,确保了市场主体“严管”到位。
  理念超前,商事制度改革率先“领跑”。甘孜州在“先照后证”改革试点中,首创“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工作机制,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厘清市场监管责任、防止市场监控真空,确保相关审批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创新通过推送平台将工商登记信息准确推送到职能部门和告知市场主体相关许可项目和部门的“双告知”制度,打破了原来注册登记部门与许可审批部门信息分割,导致行业主管部门对于监管对象实际情况不能完全掌握的弊端,改革后市场监管部门把企业的“出生证明”第一时间告知许可审批部门,实现监管无缝对接。
  农业农村改革有力推进
  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十月的甘孜高原生机盎然,产业富民深植甘孜大地,“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深入人心。田野里,蔬菜大棚如波浪起伏;村舍旁,各类畜圈整齐排列;草原上,座座帐篷迎来八方游客。
  甘孜州切实加大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制订了《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及《甘孜州州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孜州州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孜州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孜州州级家庭农场认定办法(试行)》《甘孜州“一村一品”示范村(乡镇)认定标准及申报程序(试行)》共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评)定管理办法及申报程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章立制,引导规范经营,促进健康发展。争取省财政项目资金支持。目前,已上报2016年省级财政扶持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9个,争取扶持资金450万元。
  目前,甘孜州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摸底调查126280亩,外业调查126280亩。其中:康定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当前正在进行公示修改,开展资料整理工作。今年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完成90%的确权登记任务。截至目前,甘孜州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4.47万亩、流转林权20余万亩。同时,州林业局要求各地林业部门严格按照《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展林权流转相关工作,有效规范集体林权流转,防止“三过”(面积过大、周期过长、价格过低)现象发生,充分保障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并力争开展林权流转交易州级平台建设前期工作,为甘孜州林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随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股份制改革等相关工作加快推进。特别是九龙县作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改革省级试点县,正在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县小型水利设施的调查摸底,其余各县(市)也正在积极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摸底调查工作。同时,甘孜州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区改革步伐加快。
  着力建设特色农业、林业基地。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东部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和南部特色农业走廊)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举办了甘孜州特色产业发展培训会,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力争到今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万亩,其中:水果12万亩、蔬菜15万亩、油菜10万亩、黑青稞5万亩、紫皮马铃薯3万亩、中药材4.5万亩、食用菌0.5万亩。紧紧围绕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目标和“以一促二带三”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示范区—扩展区—辐射区”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增措添力全面推进2016年甘孜州特色林果基地建设7.23万亩任务,落实地块、种苗,储备肥料,并将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找准产业扶贫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力争在贫困村建设一批林业产业基地助农增收。
  森工转型
  在全国开创森工企业转型森林公园保护管理事业先河
  今年10月18日,鲜水河畔秋色迷人,政商贤达云集,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揭牌。此举不仅在全国开创了森工企业转型森林公园保护管理事业的先河,也标志着甘孜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体系建设拉开帷幕,甘孜生态文明建设翻开绿色发展新篇章。“过去,别人要问我是哪里人,我会告诉他我是山里人;现在,别人再问我是哪里人,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我是公园里的人。”在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揭牌仪式上,一群身着鲜艳的明黄色森林公园制服的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兴奋地说着自己的身份变化。此前,他们是道孚林业局造(护)林员;再以前,他们是道孚森工局的伐木工人。
  道孚森工局成立于1971年,经营森林面积600多万亩,在森工生产时期,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全局职工转战生态建设主战场,投身森林管护和荒山荒坡造林,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双增长。 “山上的树越长越粗,巡山路上看到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黑熊、岩羊、马鸡、金雕常常能看到哦。”木茹林场职工靖康惊喜地向记者描绘着林区近年的变化。
  早在2013年,道孚林业局就申报设立“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这一构想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在各级努力下,今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下发文件批准“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省林业厅、州委州政府同意给予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扶持。“这是我局在绿色发展大潮中的再次转型,企业发展有了新的明确目标,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道孚林业局局长龙波说。 森工管护区变成国家森林公园,森工局管护人员变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者、绿色文化传播者和生态环境保护者,道孚森工局的发展方式也必然迎来华丽的转型,甘孜州森工企业改革和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道孚县政府县长杨国清告诉记者,道孚县将以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契机,以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牧旅结合的方式,加快全县精准扶贫的步伐,将道孚从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资源强县,助推道孚2020年实现全民小康。
  “十三五”期间,甘孜州拟进一步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和国有林区改革,建设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16个,争创全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示范区,集中打造森林公园整体品牌,实现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
  把准节拍
  改革试点有序实施
  近两年来,上级安排在甘孜州试点改革任务9个,其中中央和国家部委部署的国家层面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层面部署的改革试点项目6个。甘孜州承担的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涉及经济体制改革2个,农业农村体制改革2个,教育体制改革1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个,社会治理体制改革2个。
  根据《四川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9月11日,2016年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通过《甘孜州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向甘孜州12000余名教师释放的又一改革红利。
  此次改革适用对象涵盖甘孜州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州)、县(市、区)教研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旨在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我们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教育发展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崭新的春天。”职称制度改革,这是近几月来教师行业里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
  康定中学校长陈军表示,以往不少优秀教师在35岁左右就评了副高职称,失去了上升的空间,丢掉了继续进步的动力;这大大限制了教师队伍能力潜质的充分发挥和业务能力的持续发展。增设正高职称让优秀教师有了更高的期盼,并且带来工资待遇的实际提升,对于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意义重大。该校一名十年前就评了副高职称的资深教师振奋地告诉记者,“原以为自己的职称生涯早已结束,没想到还能朝着‘正高’再冲一把,感觉一下子又找回了三十几岁时的干劲!”
  州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李国平告诉记者,按目前甘孜州12000余名专任教师的总数来算,此次“副高级”职称比例调整,理论上将为甘孜州增加近1000个“副高”岗位,同时还会腾出同等数目的中级职称岗位,总共会有2000名左右教师的职称会因此提升。
  在康北中学任教的向宜今年刚到申报中级职称的工作年限。她告诉记者,按照以前的情况,她今年连提交申请的机会都没有,这次改革使得学校中级职称申报名额增多,她也顺利参与了申报。同时,向宜也表示“名额增多让更多教师有了快速晋升职称的机会,这对甘孜州教师都是一件好事,不过名额增多并不意味着教师们就能坐享其成,一定要勤学苦练,以师德风尚和业务能力作为职称晋升的基础,并以此为动力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甘孜这片热土,所经历与所收获的,必将树立起又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
作者:陈杨&&&&
责任编辑:匡镜儒
关键词阅读:甘孜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近年来甲根坝乡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们渐渐看到了希望。乡里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上海译文“译文纪实系列”书目
上海译文“译文纪实系列”书目
(译文纪实系列)
美|戴维&希普勒
在美国,穷是一种原罪。
为什么人们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教育、医疗和住房,就业、税收和福利,乃至性别、地域和文化。
穷,永远都是一个“系统”问题。
普利策奖得主,聚焦美国“穷忙族”,看见“看不见的美国”。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书名“穷忙”,收看本书试读《在美国,人们已经失去了过穷日子的本领》
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译文纪实系列)
美|彼得·海斯勒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那个酸楚就是剧变的实质——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何伟的作品平静而充满自信,以绝妙的语调和姿态赋予他所描绘的时刻以生命。他知道何时应该参与行动,何时应该等待事情发生。
《寻路中国》的确比起之前的《江城》、《甲骨文》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我真的觉得这是一本我们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现代中国作家都写不出来的一本书。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书名“奇石”,收看何伟专访《何伟:只是一个在新鲜环境里保持好奇的异乡记者》
(译文纪实系列)
美|彼得·海斯勒
一个27岁的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一个曾经自助旅游跑完半个地球的美国年轻人,于1996年参加和平队深入中国腹地,在四川涪陵师专担任了两年英语老师。《江城》这本书就是作者何伟对这段特殊经历的纪录和思考。
在仅仅因为是外国人就可以上电视的90年代中期,何伟所深入的涪陵是一个闭塞的西南小城,几乎没有外国人路过,在一段时间内,何伟和另外一位“和平队”志愿者亚当是仅有的两个,他们的出现让当地人极为好奇,仅仅是用餐和购物就会引起“恐怖的”多达三十人的围观。但何伟没有因此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校园内,而是努力和当地百姓接触,带着同样的好奇和善意。在对面条店小老板、神父、农民、“小姐”各色人等仔细而准确的社会学家式观察中,何伟绘制了一幅90年代中期中国西南小城的社会景象,折射出小人物在文革、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三峡大坝建设等各种社会大事件中的命运沉浮。
在本书中,即能看到何伟与他学生的思想交流对撞,看他们如何在在文学中发现跨越语言和种族的共鸣;也能看到何伟对政治体制是怎样限制学生思维的观察和思考,书中所引用的一些学生的写作习作,足以唤起任何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的集体记忆。
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充满着坦率、热情、洞察力和亲历接触,《江城》雄辩地展示了鲜为人知的当代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
“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书名“江城”,收看《回忆|何伟在涪陵师专的故事》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译文纪实系列)
美|彼得·海斯勒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哈金(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毫无疑问,彼得·海斯勒是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他对当代中国的描写,极富人性。
两个故宫的离合
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译文纪实系列)
日|野岛刚
只有共同的历史,才有共同的未来
最会讲故事的日本媒体人
带你见证“两个故宫的离合”!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
“两个故宫”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
两岸故宫不只是珍奇、瑰丽的宝库,更呈现出政治权力与文化深层结构的样貌。“
两个故宫”的存在,串联了什么历史情结?潜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历史思维?
《朝日新闻》资深记者、“中华圈的专家”野岛刚,历时五年,奔波全球亲身采访,从政治、外交的独特角度梳理了两个故宫的世纪纠缠。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故宫”,收看野岛刚专访《两个故宫:博物馆,政治博弈之馆?》
现代人的孤独死
(译文纪实系列)
日|NHK节目组
“无缘社会”这个词汇,是从一次聊天中聊出来的。它意味着“和任何人都没有联系”。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
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
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
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
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
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
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却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热衷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赴他乡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
《穷忙族》NHK节目制作组原班人马新作
大型纪录片《无缘社会》采访组一手采访资料大公开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书名“无缘社会”,收看《与“无缘社会”有关的十个关键词》
和尚,飞踢与铁档功:一个美国人在新中国的奥德赛
(译文纪实系列)
美|马修&波利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少林!
从男孩到男人,青春!热血!爆笑!
功夫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
“1989年,作为一个旅游中心,少林寺重生了。”
美国青年马修&波利从小的梦想,是像上世纪70年代热播美剧《功夫》中的少林武僧一样,成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强者。于是他从普林斯顿大学辍学,到少林寺拜师学艺。
在更多地了解中国功夫,以及“吃苦”的意思后,僧侣们渐渐地接受了这位美国人,甚至成为首位被方丈释永信收入门下成为正式少林弟子的美国人。
马修从僧侣的身上见识到现代少林僧侣在生活上的矛盾:身为佛教徒的他们,为了生活必须为观光客表演,并贩卖一些商品来支持他们对技艺的磨砺。他也见识到他们让人难以置信的才能:从他们非凡的力量及耐力,到他们在篮球场上灌篮的能量,到他们练习“铁档功”后能让身体任何一部位成为无可摧毁的方式。最后在程教练的帮助下,马修在一场国家竞赛中代表少林寺出场比武,真正被少林僧侣们接受为他们的同仁。
一个美国人的功夫梦,一代中国人的美国梦。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少林”,收看《少林很忙》书摘
基地组织与“9·11”之路
(译文纪实系列)
美|劳伦斯&赖特
基地组织与现代恐怖主义的前世今生!
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图书!
199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谢尔曼驱车前往亚力克站报到。
亚力克站是中央情报局的第一个“虚拟”情报站,在组织结构图上,这个站点被标为“恐怖分子资金链”,隶属于中情局反恐中心。实际上,它的工作就是追踪一个人的活动——奥萨玛&本&拉登。
亚力克情报站已经搜集了35卷有关本&拉登的资料,这35份卷宗描绘了一个以救世者自居的亿万富翁。他出身的家族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与沙特王国的统治者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因为在阿富汗发动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而名声大噪。
1996年8月,本&拉登在阿富汗的一个山洞里向美国宣战。之后的时间里,谢尔曼独自一人继续对他进行调查。谢尔曼绘出了基地组织的网络分布图,他发现组织的很多同伙都和美国有关,他断定这是一个以摧毁美国为宗旨的国际恐怖组织。可是,当谢尔曼想与上级讨论此事时,上头却连个电话都不回。
无人理睬的谢尔曼,只能独自思索那些日后每个人都会去想的问题:这个组织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单单选择攻击美国?怎样才能阻止它?
他就像是一个观察着载玻片的实验室技术员,那上面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在显微镜下,基地组织的致命特性开始显露出来。这个组织很小(当时只有93名成员),但它是更大规模的激进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遍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
最可怕的一点是,几乎没有人重视它。它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然而,基地组织绝非只是来自7世纪阿拉伯的古董,它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现代思维。这并不奇怪,因为基地组织的故事,其实是不久前从美国开始的。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巨塔”,收看《解密基地组织:专访
&末日巨塔&作者劳伦斯·赖特》
再会,老北京
一座转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
(译文纪实系列)
美|迈克尔·麦尔
我们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了那里的一个人
我们怀念一座城,是因为怀念着这里的一群人
一条胡同的因缘,一座城市的生死,一种历史的记忆!
《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亚洲图书!
彼得&海斯勒(何伟)、冯骥才、欧逸文联合推荐!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老北京”,收看本书迈克尔·麦尔《再会,老北京》专题
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译文纪实系列)
美|张彤禾
张坤 &吴怡瑶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
“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东莞就是中国的重要车间
在这座冰冷而梦幻的城市里,上演着成千上万打工妹的命运沉浮
读懂了她们,也就读懂了中国
关注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回复书名“打工女孩”,收看梁文道解读《打工女孩》:《她只是在描述一个现象》
译文纪实2015年将出版
最后的熊猫
(译文纪实系列)
美|乔治·夏勒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
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
外方代表乔治&夏勒亲笔披露往事。
“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
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
(译文纪实系列)
美|丹·费金
2014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揭秘环境污染与癌症关系第一书
从农业小镇,到癌症村。环境污染和癌症,错综复杂。
漫漫治污路,谁去求索?
引领经济发展的企业?势单力薄的个人?彰显社会良知的媒体和环保组织?手握公权力的政府?
环保记者丹·费金,聚焦癌症村,历时十多年追踪调查,还原化工污染诉讼案始末,揭秘环境污染和癌症关系真相。
工业化和城市化之路上,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难题?
读懂本书,就看懂了答案。
大灭绝时代
(译文纪实系列)
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48元(估)
《纽约客》环境记者亲历全球生态现场
记录“大灭绝时代”的前世今生
2014年欧美最热门的环保话题力作
被誉为“我们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比尔&盖茨、阿尔&戈尔推荐
《纽约时报》2014年度十佳图书
与荒原同行
(译文纪实系列)
美|约翰·麦克菲
美国,1960年代。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
“戴维&布劳尔。”
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在布劳尔担任执行董事期间,塞拉俱乐部的会员从七千增长到七万七千人。在他的领导下,俱乐部影响着美国有关土地、海洋和大气利用方面的立法。对于美国垦务局而言,布劳尔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他以一己之力,将大峡谷中两大水坝的建设至少推迟了两代人的时间,并有可能永远都造不起来。
这本书记录的是布劳尔的三次荒原之旅。与布劳尔同行的分别是:
查尔斯&弗雷泽,“美国最顶级的两位地产开发商之一”,自认为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觉得很多所谓的环境保护分子,其实是环境保存分子。
查尔斯&帕克,美国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他认为,“如果在白宫底下发现铜矿,那么白宫就该移走”。
弗洛伊德&多米尼,美国垦务局局长,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建造两百米高的大坝。他觉得“大自然毫无恻隐之心”,而布劳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保存主义者”。
三场旅行,一个时代的声音。危机与变革、环境与发展、争执与妥协,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与荒原同行?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秘境对决好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