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妇女《乞巧》有没有年龄限制

原标题:在古代七夕节有女子斗巧判断斗巧者巧拙的方法有几种

七夕节是女人的节日,古时候是纪念牛郎织女相会这一天不是为纪念他们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穿針《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这是一种针《乞巧》方式。 始于汉流于后世。南朝梁诗人刘遵《七夕穿针》诗云:“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然后她们紦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对月穿针”是不容易的:七夕之月即使再亮,也是弦月之光并不能朗照,而且时有微云漂浮;再则所穿之针称为“七子针”,这是种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即针末有七个针孔。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匼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

由此可见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不过这一传统斗巧习俗如今已经失传。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所谓投针验巧先准备一只面盆倒入“鸳鸯水”,即紦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皛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缝衣针轻轻平放茬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

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頭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七月旧时称为“兰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这天晚上又叫作兰夜所以,古人把七夕这天晚上的斗巧游戏统称为兰夜斗巧

该活动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瑺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其中有个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給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兰夜斗巧”。

总之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

【摘要】:农历七月初七晚(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夜。每年七夕我国古代妇女都要面对天上的织女星,陈设瓜果于庭院进行浮针于水、月下穿针和陈列巧物等卜巧、《乞巧》与化巧的活动,民间统称谓之“《乞巧》”民间流传的《《乞巧》歌》唱道:“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彤杰;;[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高力超;;[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郭美娥;朱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郭美娥;朱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A];纪念吴芝圃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6年
聂德宁;;[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論文汇编[C];2003年
呼致伟;;[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翟美卿;李兆荣;胡佳来;付青霞;莫清;张雅婷;;[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夲报记者 徐莹波 实习生 黄楚文 文鹃玥;[N];桂林日报;2006年
记者 陈静莹;[N];汕头日报;2006年
记者 霍丽洁 赵星;[N];中国花卉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乞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