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女人许述这才是美军读后感男人背后的化妆品的读后感是什么

一个亿万富翁的文盲女人(男人女人都该好好看看)
他是靠卖妻子嫁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他的妻子目不识丁
他有了美貌的情人,他想离婚
他的话所有想结婚、已结婚、想离婚的男女都该看看
他说..........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福耀玻璃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60亿元。】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
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都是她的,不是我的,人家说这个公司是曹德旺的,但实际上从法律关系上说是我太太的。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这是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我今年57岁了,从23岁结婚算到现在,也过了几十年,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意思就是说要彼此珍惜,不要轻易去改变。这里面的道理也是我后来慢慢悟到的。
我的老婆嫁给我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女,我们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个人连面都没有见过,仅仅看过一张很小的黑白照片,所以我们没有经历过谈恋爱的过程。
那一年是1969年,我们非常穷,生活很苦,母亲又生病了,所以家里人就希望我先结婚,找个老婆照顾我母亲。我答应了,就是这样。
我们刚一结婚,我就把她的嫁妆全部卖掉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她认为嫁给你了,你就说了算。我们30几年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是这样的,再苦再难也不会抱怨。
她有1/4的马来血统,非常纯朴。新婚,嫁妆卖光,钱全给我拿去做本钱,她在家里伺候我生病的母亲,我在外面跑生意,一年到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就是我们的“新婚燕尔”,谈不上浪漫,“贫贱夫妻百事哀”,有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里面的甘苦,所以说我们是患难夫妻。
我卖掉她的嫁妆之后就有了一点钱,这些钱就是我做生意最初的本钱。然后我就开始种白木耳,再拿到江西去卖,来回一趟可以赚七、八百元钱。这样跑来跑去,没有想到,才跑到第四趟,货就被人家扣了,不但本钱赔了进去,还欠了村里人1000多元,这要是别的女人又会怎样哭闹?
当时很多人来向我要债,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掉了,最后只剩下一小间房子,我对那些上门要债的人说:“你们要是能够拿,也拿去。”
这个时候生产队上又来人找我,他们说我跑去做生意,欠了做水库的义务工,大概20几个工日,如果不去做,要按照一个工一天三块五交钱,我一算又是100多块钱了。我想我在家里也没有事做,去做一个工一天还能赚到三块五,还不如去做工。
结果没有想到,原来整个生产队都没人愿意去做,这样就我一个人去做,等于是我去替别人出工,做了工以后按照一天三块五的价钱卖给他们。
工地很远,我走之前,送我老婆去她的娘家。她一个女人带一个孩子,丈夫又不在身边,家里一贫如洗。所以我就对她说:“我现在一无所有,只余下一个人,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再嫁人。”我丈母娘说:“你胡说八道,你这么聪明,困难一定会渡过的,你放心回去吧,你老婆孩子我给你带着。”
我和我老婆就是这样的感情,平平淡淡,无论你好无论你坏,她都相信你,她从来不跟我吵架。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另一个不同的女人那是一个让我想把家都扔掉的女人。
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明溪遇到的。虽然我做推销赚到一些钱,但只是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而已,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能被称得上是事业的企业。
就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一个女人,她是我的女朋友,那是真正的相爱。她为了帮助我,给我做了很多事情,当时她很年轻,大约二十四、五岁,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我们都很投入,彼此觉得找到了一生的知音。
可是,那是什么年代啊?80年代初,尤其是在福清这样的地方,她的压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她很勇敢,我和她的事情被她的一些好姐妹知道了,那些姐妹就劝她,说:“你怎么这样,什么人不好找,找一个农民,瘦瘦的,黑黑的。”她就跟那些姐妹说:“我们谈得来,我相信他是一个非凡的人,他将来一定会有成就,会飞黄腾达的。
当时我写信给我的太太,她不认识字,所以信是我妹妹读给她听的。
后来等我回到家,她见了我也只是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么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我听了以后非常伤心,我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我的太太。我那个时候非常痛苦,当时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不像刚结婚时那样拮据。
我面临着一个选择。
一面是我的结发妻子,她为我默默地奉献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纯朴善良,永远无条件地信任我,另一面是我的红颜知己,我们有刻骨铭心的感情,有共同语言。我真的很苦闷,不知道以后的路应该怎样走。
后来我就去做调查,去了解别人的生活。我选了100对有代表性的夫妻,有工人,医生,干部,有做老师的,也有老板,我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庭不满意,而是这100对夫妻中没有1对夫妻对自己的家庭是满意的。
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福州水表厂的一个朋友,他和太太两个人,一个是科长,一个是团干部,郎才女貌,是谈了3年恋爱才结婚的,在我看来,他们应该幸福得不得了。
没有想到,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跟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以后,有几次,喝酒聊天说深了,才知道他们双方都对家庭不太满意,两个人互相指责起来,一点不比我的少。
当时是1980年。我对我能搜集到的婚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家庭是绝对幸福的家庭。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后来我想通了——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这样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念,谈恋爱的时候,可能是求同存异,一旦真正生活到一起,就会有很多问题。
所以我觉得,幸福这东西讲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有吃有喝,子孙满堂这些东西,可是如果往深层去想,世界上有绝对的幸福吗?没有,所以也不会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绝对完美的婚姻,既然是这样,我认为我是不需要再去考虑什么换家庭的事情了,再换换,就是换1000个照样也没有用啊。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那个女人已经当奶奶了。
我一生最重大的转变在明溪,我在那里遇到了让我难忘的“外遇”,又在那里放弃了她,但是当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争一口气,让我爱的和爱我的女人她们的姐妹们说起她们的时候,能够说她们爱的是一个像样的人,一个值得爱的人。
这一次婚外情让我明白了,男人也许会爱上妻子以外的女人,也许会刻骨铭心,但这都不是让他放弃家庭放弃妻子的理由。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是让他的女人为他自豪而不是为他痛苦为他哭!
这样我就回到家乡专心去办我的玻璃厂,也许因为有这种心情,因此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贡献在这个事业上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男人有钱会变坏,女人变坏会有钱”,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这是人的心地问题。
我童年的生活很苦,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妈就是快要饿死掉了,也没有变坏,她原来也是一个大家闺秀,人长得也很漂亮啊。
至于男人,一个男人要是心地好,对家有责任感,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四个脚都被别人吃掉了,心还是在家里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家庭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两个人素昧平生然后成为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这是缘分,应该好好珍惜和睦相处,有困难的时候同舟共济,这就可以了。
我有一个看法,就是男女之间还是要有真的感情,像我和我的妻子,虽然直到现在我们也很少有时间交流感情,可是她和我是患难夫妻,我们一起经过多少事情!
这就是感情,在我被人家追债追到连房子都要卖掉的时候,她还是信任我,跟着我,现在我发达了,她不管我有多少钱,也不势利,你有多少钱怎么花我也不管,反正我相信你。这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感情。
很多感情不是真的感情,是因为没有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
中国有两句话,好像是孔子的一位弟子说过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迹世上无完人”,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讲的是“孝道”,说看一个人是不是符合“孝道”,不是看他有没有给老人贵重的东西,而是要看他心里有没有老人,如果论财富,穷人家难道就没有孝道可言了?
第二句说的就是“性情”,只要是人,就不会对异性没有感觉,但是有感觉是一回事,是在心里的。
“论心世上无完人”说的就是不能以“心里有没有感觉”作为依据,如果以这一点做依据,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
一想到她嫁给我的时候是那样一个纯朴的少女,这么多年,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发生,都始终如一地听从我的安排,我就觉得有义务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所以我的所有财产,我的公司都是她的名字,我要让她觉得安心,这辈子有依靠。我们虽然没有那些激情如火的海誓山盟,但是我们毕竟是从年轻到白发,中间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是连在一起的,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感情,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
许多人为了做事业,经常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可是对于我来说,这个矛盾根本不存在。
我的老婆从来不会要求我这个要求我那个,她不需要我去哄她,现在想一想,这种安静本分的感情难道不是一个专心做事的人最需要的感情吗?
一切财富、名誉、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载物这句话丝毫不假。为什么对家庭负责对妻子好的男人大多能够幸福?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做女人最可贵的,是“莫欺少年穷”。如果不嫌弃男人年轻时候的穷苦,愿陪他走过人生最艰苦的岁月,这样的女人千万不能错过。
而做男人最可贵的,是“莫嫌老来丑”。到年纪大时,男人已经辉煌,而女人却耗尽青春,这时候嫌人老丑,实在是狼心狗肺。
所以说,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辈子!作为男人,不能让一个能把自己终身幸福都押在你身上的女人输,因为你输不起,爱你的那个女人更输不起!
图文丨来源网络
编辑丨南师文化堂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一个女大学生的死亡日记
所有图片都来自女生微博。
请心软的人不要看,我调动了全部生的信念支持自己,才勉强写完篇。
不敢打开这个微博。它是一位女大学生的死亡日记,她是我的同乡,我在窥探一位往生者的秘密。
我还是慢慢打开了它。
她应当会原谅我。死亡收藏着生命最隐秘的答案,我要寻找的是生命的秘密,我正是为了捍卫生命的庄严而来。 20岁,蓓蕾刚刚在枝头绽放,她却伸出自己的手指,用指甲剪断花茎,让那正待开放的生命跌落泥土,径直达到生命的终点。
我需要勇气,我需要向她的勇敢表达敬意,我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在想象中,我选择了一朵盛开的玫瑰,放到微博的头像前。头像是一个孤独坐在台阶上的女孩,怯生生地看着远方。这是一副漫画,微博里有她的真人照片,和微博头像一样清秀,一样孤独。
微博停留在今年5月15日。这一天凌晨1点29分,她写完最后一条微博,跟这个她呆了20年的人世道过再见。她来到7楼的阳台,飞身一跃。洁白的裙子在风中像莲花一样开放,没有人目睹夜空中这生命最后的绚烂谢幕。她就像荒野里的一株蒲公英,一阵清风帮助她完成了在天空中的最后绽放,也悄无声息地带走了它的生命。
学校保卫处巡夜的人在楼下发现了她,生命早已离她远去,地上留下的是生命的驱壳。
噩耗震动了校园。她是一位学生干部,所有人都说她阳光。在她跳下7楼前几小时,他还在系办公室帮老师做事,跟老师说笑。
我见过很多死亡。小时候,村里死了人,父亲一定会去主持葬礼,会亲自抬棺把那些故人送入泥土。我是父亲的跟班,他参加了多少葬礼,我就目睹了多少葬礼。我从这些葬礼读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死亡都是生命最后无奈的选择,生命离开时一定要接到一份无法拒绝的请柬。即使是几位喝农药自杀的老人,即使因为偷粮食上吊的那位年轻人,也都是看到了生的道路上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才选择了放弃。
这个如花似玉的年轻人、这个所有人认为一片阳光的姑娘,为什么突然选择放弃生命?这不合生命的逻辑。
有人整理了她的遗物。箱子里有三本日记,那是高中记下的。笔记里有网络游戏,还有一个游戏的玩伴。那是一个男人,比她大九岁。她没见过那男人,她喜欢那男人。高三那年,那个男人说他要去相亲,女孩说:“等着我,我马上考上大学了!”男人还是结了婚,她很痛苦。
日记给了大家一个终结生命的理由:为情而死。
有了这个理由,再也没有人追究这朵生命的鲜花为什么过早凋谢。
日记没有公开,我也没有读到。非常赞同这种尊重逝者的做法。
我不相信这简单的判决。
那是一个她没见过的男人,那只不过是一个游戏的玩伴,那时女孩只不过十八岁,那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在她身边的大学校园里,有着很多新鲜的男孩在围着她走来走去。在这样一个换人比换衣服更容易的年代,为这样一个捕风捉影的男人献出生命是不可思议的事,何况那人还不是她的男人。
我必须从新寻找答案。我知道有一首诗叫《丧钟为谁而鸣》:“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这就是我追究的理由。我所写的穷人的故事,实际上也是生命的悲歌和赞歌,我没法无视一个旺盛的生命没来由地消失。
我电话采访了这个学校的一些人,大家要么讳莫如深,拒绝回答,要么只能讲到那三本日记。
终于,有人给了我更多的细节。
这女孩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虽然没有离婚,但是经常争吵。女孩上有一个哥哥,那哥哥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中学时女孩在家里根本待不住,除了住校,只能打网吧玩游戏。她在网上认识了那位打游戏的男人。她同时写微博,从微博上可以看出来,她始终沉迷在网络游戏中的“二次元、三次元的世界”,有时甚至上句话在网络世界里,下句话就回到现实生活中,她已经没有办法将网络世界与现实分隔开来。
自杀前,她将自己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快递给了自己的妈妈,并留了一张纸条“妈妈,对不起,我还是爱你的!”她的遗书里,只提到了妈妈,没有提及其他的亲人。
于是我打开了她的微博,我要直接和她对话。
微博里我没有看到“二次元、三次元”那些话,微博是2014年注册的,但留下的文字从去年8月开始的。这以前的被人删掉了?
这是一个敏感多思的女孩,她虽然学的不是文科,但文采不错。像这一篇——
秋雨蔓延过春花,
梦里的故事从冬走到夏,
你在哪里呀,
从最早一篇读到最后一篇,让我惊讶的是看起来这么阳光的女孩,她的世界中无处不在的主题却是“孤独”!
在微博里是能看到一个男人的影子以及她的思念和怨恨。我觉得那只是孤独的一种结果,不是孤独的源头,今年2月20日这一篇更像孤独的源头——
生无所念,死亦无所惧。
这些天又开始反反复复地做噩梦,一次次从梦中惊醒,空泛的情绪像是无边的黑暗将人吞没。
然后我就知道,再没有以后了。
他们又开始吵架,我真的是害怕极了这种气氛,从小时候的孤僻到现在,从拒绝一切到期待希望,我以为,我是有所改变的。
可是,我的改变有什么用?
耳边未曾停歇的声音像是疾风中的海浪,打湿了小船。那一瞬间,我所能想到的,竟只有一句,生无所念,死亦无所惧。
是了,我挂念的,我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大概只是那些我自以为是的重要,只是我不知所措的未来,以及,明知来路无可期而又不愿放弃的倔强了。
2月20日,是正月初五,春节假期,这一天她应当在家里,这争吵的“他们”极可能是她的父母。这是她长一篇较长的微博,明确提到了自己从小开始的孤僻以及现在的恐惧。这一切就因为他们的争吵,他们的争吵像是疾风中的海浪,而她像是风浪中的一条打湿了的小船。她曾经倔强地抗争过,但现在她恐惧了,厌倦了,要选择放弃。
故事开始向我熟悉的情节发展。一个弱小的生命,在寒风中颤栗。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缺爱的家庭,就是一片沙漠,就是一个冰窖,生命即使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也必然是满身创伤。
这样的冰窖通常是穷人之家。
缺爱与“穷困”也不能简单划等号,我家就很穷,我不能说我十分缺爱。
我推测,这孩子的父母年纪应当跟我差不多。他们主要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多年中,这是中国社会发展最好的年代,给了人很多选择。她的父母也许在经济上不是很成功,但她们为什么宁愿选择捆绑在一起吵闹而没有选择离婚呢?不管出于怎样的无奈,他们不是成功的父母,他们没有资格做一个好的父母,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他们没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起码的生命给养——爱!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女孩学习最紧张的高中会出现网络游戏和一个男人,那是她饥不择食中找到的垃圾食品,那男人是她为风雨飘摇的小舟旁一块给人壮胆的浮木。
在采访中我意外发现,有一个男孩似乎正在重复女孩的部分故事,它部分注解了女孩悲剧的社会内涵。那男孩也沉湎于网络游戏,他也恋上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女玩伴,决意要跟那女人结婚。幸亏男孩的父母及时发现,他们把儿子带到那遥远的城市见到了那个女人,那女人已经结婚生子。男孩断了对那女人的痴想,但仍然不读书不找工作,只玩游戏。
空虚的生命成就了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把自己的虫卵注射到这些僵尸人中,让他们给自己的生命提供给养!
为什么现代社会在制造这么多生命的空壳?
我跟几个年轻人聊过这话题。我们生长的那年代就像非洲草原,新诞生的小鹿落地几分钟内如果不站起来奔跑,就会死于狮豹之口,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现在物质丰腴的年代,孩子们不为生存担忧,他们在为另外一个天问困扰:为什么要有我?我为什要活着?我们选择怎么活,他们选择要不要活着。社会没有这样的机制(比如宗教),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答案。
这太可怕了。
女孩的故事还有不为我理解的情节:她已经考上了大学,是人人认为十分阳光的学生干部,她已经成人了,为什么还不能走出家庭的阴影呢?
我继续看她的微博。孤独始终像毒蛇一样缠绕着她。她写了很多微博倾诉这种孤独,今年三月份,她连写了十六封信,信是从第四封开始的,主题都是孤独——
3月9日 #梦中客# 第四封
听说春风惊醒了院里的梧桐,
诗人笔下的遗篇再唱不出当年深情。
谁知是不是故事中的悲欢未尽,
西楼的梦里仍有孤魂残影。
3月11日 #梦中客# 第五封
我不知道在难过什么,
明明早就是知道的结果,
只是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很慌,
就像古人说欲语泪先流。
3月20日 #梦中客# 第六封
春色未染满园雨又带了寒,
长出绿芽的土里葬着红豆和去年,
他人笑说将军的荣耀与传奇刻写书卷,
深巷尽头老去莺花白头君不见。
3月29日#梦中客# 第十一封
秋雨蔓延过春花,
梦里的故事从冬走到夏,
你在哪里呀,
4月11日 #梦中客# 第十四封
你永远不知道生活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所以不要抱希望于未来,
没有什么是信誓旦旦更没有笃定,
就算你知道的事未必一定就是这样,
而这个社会向来不乏变故与晦暗难懂,
觉得讽刺至极却意外的冷静,
大概是从来不曾相信过吧,
可是那又明明满心苦涩的难过从何而来?
4月20日 #梦中客# 第十六封
行色匆匆,人潮涌动中,
我在等三月莺时,
云岫成诗晕染故事。
像春雪化时,花开满枝。
流水渐渐,
淹没城池,
抱香而死,
而我遇见你,
都是人间最好的事。
不知道这些信写给谁,也许是写给“他”,“他”始终没有出现,没有人收信。
她心情越来越坏。这期间她也挣扎过,试图走出那孤独痛苦的泥沼。比如3月31日的微博——
在地铁上,就在刚刚,我正低头玩手机,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手里拿着一把零钱突然问,是不是你的啊,我愣了一下, 笑着摇了摇头。她又转身问我旁边的叔叔阿姨,是不是你们的啊,叔叔阿姨说不是,她就接着向前走,一个个的问,我看着她的背影,一瞬间泪目,心底开始泛着酸涩的情绪,不为什么,只因遇见。
她多么渴望爱别人,多么渴望别人爱他,她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和另外一个热乎乎的生命发生亲密的碰撞,哪怕她是一位老太太
她的微博有56个粉丝,这长达一个多月的哀鸣似乎没有人听见。
为什么没人来关心她?她不是学生干部吗?她没有朋友吗?一个生命,一只手抓住深渊的边缘,一只手在空中挥舞,希望有人抓住它。没有!没有!!尽管周围的人走来走出,有人踩着她扒在深渊边缘的手,却没有人听见她的哀鸣,没有人去抓住她的手!
她越来越绝望,心情越来越坏。孤独让她没有根须延伸到周边的泥土里,她没有办法汲取外界的营养,生命之花眼看就要枯萎,没有一个人来浇一滴水。
4月22日,她写道:
我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一点点的小事总能让我忿忿不平好久……旁人不知你心底的苦涩,只看见你每天的笑脸温柔待人,以为你有多开朗多善解人意,其实多虚伪呀。打字的手开始颤抖,想说的想写的明明不是这些,我不知道在害怕什么,满心恐惧。就像常常被噩梦惊醒,却只能躲在黑暗里哭泣,莫名的失落感扑面而来,而我再无归期。就这样吧,别想了,穆知,什么都别想了,就这样了。嗯好。
这段时间,她天天写微博,她在哀嚎,她在痛苦中打滚。5月1日,她写了两篇微博, 13时54分的时候她写道——
假装很难过的样子,其实只是心里迈不过去那道坎。无法说服自己去和人好好相处,而我学会的,只有逃避。
像鸵鸟把头埋进沙漠里以为别人再看不见,我只能把自己藏起来当做相安无事,要忙起来的,如果没时间了就不会去想那乱七八糟的了,会忘记的。而时间,从来是最好的治愈者。
5月1日的深夜 23时38分她又写了一条——
今天,学校外国语学院一个大四的学姐去了。
初闻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头一整,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害怕或是意外?都有吧。
该怎么说,她的离开,注定让我已决定好的事徒生变故,大概,我就是一个笑话吧。明明没有那么多的勇气却还固执地不肯放过自己,也不算是不肯,只是再没有理由了。我曾说,我不讨厌任何人,我只是讨厌我自己,是的,很讨厌。
这一条微博中,她明确提到自己“已经决定好的事”,她已经下定了放弃生命的决心了!她的哀嚎没人听到,没人来拉她,在黑暗的深渊里她越沉越深。5月2日,她又想起了那个男人——
去翻了高三时的日记,才惊觉原来那一年发生过那么多的事,所有的大概都逃不过一个物是人非吧。现在笔下的文字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深情与光芒,终是被磨平棱角,学会了妥协,但也不全是,没放下的,是这些年来的处处卑微与不安。
情绪又开始起起落落,压制不住的乱七八糟的事再涌上心头,越发讨厌自己,我是怎么了?”
5月5日、6日,她还和同学出去游玩了一次。
5月8日深夜23点33分,她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倒数计时,每天微博都表明生命倒数的天数!
5月8日 23:33 7天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满心挣扎。还剩一周了,终于要结束了,是的吗,是的吧。
5月9日 19:26
君不见山河迢迢路遥遥,又怎知余心昭昭意潇潇。
5月9日 23:57 6天
后来知道,其实什么都很好。
不好的,只有我而已。
原谅所有的人和事,谁都不怪。
5月10日 23:58 5天
即使有讲座,在我看来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既是已决定的事,就再没有回头的勇气。
其实她说的对,所有的事都是有预谋的。只是有一点她错了,她说可以预防,那么毫不知情的人又如何预防?而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一个看起来比谁都正常的人心里又比谁都病态。
我有病,我一直都知道。可是我又谁都不能说,不可说。从何时起的呢,连自己都说不清。
真的只剩几日了呀,你就不会觉得内疚吗?会呀,会的,可是,那又怎样呢?
我的天,这一天,她听了什么讲座?看起来是一个预防自杀的讲座,也许是在那学姐自杀后,学校开办的自杀讲座!“她说的对,所有的事都是有预谋的。只是有一点她错了,她说可以预防,那么毫不知情的人又如何预防?”“我有病,我一直都知道。可是我又谁都不能说,不可说。”“真的只剩几日了呀”。这个时候有人走过来,对她微笑一下,问候一声,也许就会在她的世界里撒布下生命的阳光,让她的生命彻底改观!
没有!没有!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哀鸣,没有人对她微笑,没有人问候她!她的世界越来越黑,越来越冷!
5月11日 23:43 4天
一整天,所有的坏脾气已经积攒到了一个无法预测的地步,终于在最后不可抑制。
开始疯狂地讨厌着这一切,讨厌与人交流,讨厌那个什么都做装作没事的自己,我多想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谁也找不到。
海子在面对死亡时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篇,我没有他那般的才华,刚好也什么都不用留下。而我担心的,是七楼够不够高。
5月12日 23:39 3天
愣怔了一天,清理了很多东西,原来我是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人,那么多不舍的说删就删了,丢弃的时候竟没有丝毫犹豫,是真绝情呢。
最怕的,遇见的,终于可以有一个告别了。
5月13日 22:50 2天
其实我一点都不害怕,只是觉得好多事本不该如此。
5月14日 23:49 1天
大概已经没有什么想写的了。
最后的故事,不过是生死长绝。
晚上的时候某某问,那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能吗,我也不知道呀。
兔子先生呀,你还好吗,你什么回家呀。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呐。
莫回头,不见旧时路。
而我,真的抱歉。
月15日 01:29
清醒,从没有像现在一般。
说不上是什么,只是还是和往常一样呀。
是了 还是一样。
愿你们,不要再记起我了。
这是女孩为自己最后一条微博配的图片。
屋外38度高温,我浑身冷得直打寒颤!像打摆子!我仿佛是自己正在深渊里下沉,我在等待远处有脚步声传过来,我多么渴望听到同类的声音啊!只要有一点这样的声音,我的心脏就会在冰冻中恢复跳动,我就会从深渊里一跃而起!
没有,没有,没有同类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谁杀死了她?谁杀死了她?
她临死前每天半夜都在写微博,同宿舍的同学没看见吗?
她临死前几小时还在帮老师干活,没有发现她异样吗?
无意指责谁。难道这冷漠的社会不该为她的生命付一点点、一点点责任吗?我们这社会没有为生命设置一点点防护网吗?当她的亲人们在伤害她时,她的教堂在哪里?她的教父在哪里?当她在校园里孤苦无助时,这里是能提供知识,不提供生命的温暖吗?
丧钟为谁而鸣?
【英】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
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
欧洲就减少。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再见了,姑娘!
我泪眼婆娑,正要关上微博,微博的左侧蹦出来一个链接,上面写的是马、王离婚狗血剧的最新进展,这是6月22日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姑娘的选择也许有些道理,至少她没看到这最新的无耻情节。
不,不,这世界上除了悲剧、荒诞剧,还有正剧、喜剧,生命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生命,不为毁灭。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罗背后的男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