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智慧树漫话春秋战国知智》到底如何

《吕氏春秋》10种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吕氏春秋》10种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二叔甜品百家号《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而成,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书刚刚编完时,吕不韦下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1.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大意:想要战胜别人,必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论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点,要想知道别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感悟:民间有句俗语,“老鸹guā(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有更大的错误和缺点。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最大的心魔也是自己。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贵有志向和操守!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善于学习的人能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因为任何人都有长处!4.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一定要适度,过度索取就是破坏,而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情世故也是如此,凡事留有余地,人情不可一次用尽!5.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绳墨才取以为材,那是极少的,真那样,宫室就建不成了。人才不是“全才”,若求全求备,则天下无人才可用。历来“德才兼备”的少,所以历史上曹操比较“重才”,曾国藩则“重德”。曾国藩认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不可动辄说“天下无才”或“无人可用”,所以人才只能是使用中慢慢培养,“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6.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利剑,不如得到善于铸剑的欧冶;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个圣人。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论古人打天下还是现代人建公司招兵买马的时候普通人才的招聘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能统率千军的将才。7.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若无规矩和准则,则人无所适从;若无诚信,不遵守契约,则无法形成秩序。大自然按照固有的秩序万古常新,一个国家按照一定的秩序建立、发展,每个人也应该要做内心有秩序的人。如果是非不分、混淆黑白人云亦云没有判断力谈不上内心有秩序。如果心态不平衡对什么事都抱有成见凡事抱怨遇事就失了分寸,也8.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研究历史就可以了解今天。人性都是一样的,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别人。历史常常重复。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阳光之下并无新事。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封闭、静止的环境会走向停滞,甚至崩溃,所以人要终生学习,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知识系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0.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xiá瓋tì。一尺高的树一定有树节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难免有缺憾。梁启超劝告弟子徐志摩说:“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只有不求圆满作为生活哲学,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滋味。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赞同徐志摩的态度,有了阅历后,会深深体会到梁启超这句话的含义,人生不求圆满,小满足矣!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长按识别二维码——— 是一款专注于茶相关领域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倡导不挣差价、诚信的第三方交易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整合与潮流趋势开启茶叶卖买的创新模式。如茶论道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二叔甜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用心做好一杯不贵的甜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优秀作文《我所了解的孟子》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我所了解的孟子》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我所了解的孟子》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4700字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一)教师结合实际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分组搜集整理以下几方面的材料: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2.孔子的弟子和门人 3.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4.孔庙、孔府、孔林简介 5.《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6.《论语》、《孟子》中的格言警句 7.孔子的主要思想 8.孟子的主要思想 (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语文教材全解》等资料,筛选整合出难易适度的有价值的知识。
猜一猜——他们是谁?(逐条给出条件)
我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们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被后人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引入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二、走近孔孟
孔子 小档案
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被尊为“圣人”。
时代:春秋时期鲁国人。
经历: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成就: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
讲学情况: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以口才著称的宰予,以政事著称的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孟子 小档案
姓名:名轲,邹人。被尊奉为“亚圣”。
时代:战国时期经历: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成就:伟大的思想家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你知道吗?——《论语》和《孟子》的影响
东汉时和五代时,《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和《孟子》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先后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论语》和《孟子》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论语》,其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一些国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母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的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断织督学: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但也有一般幼童的贪玩。一天,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你今天不读书,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四、竞猜成语
~1.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乐.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极动听优美)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尽善尽美:形容做事情力求完美,毫无缺陷
2.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学者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3.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 ——登堂入室:表示学业已达一定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4.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 ——一暴( pù) 十寒:比喻做事不坚持,无恒心 5.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 孟子说:“听到这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有智慧有远见吗?见闻广博吗?”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進别人的意见,说:,,喔喔,你说的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积累成语 孔子——温故知新、发愤忘食、举一反三、不耻下问…… 孟子——舍生取义、一暴十寒、拒人千里……
五、感悟名言
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与名言的含义分别连线
六、传承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仁”的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 2、孔子的伦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都应安守本分,名实相符。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他主张祭祀,对鬼神表示诚敬,至于鬼神是否存在,则可以不问。他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 4、孔子的教育观—— 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在治学方法上,他主张学思并重;——学思并重 对于学术的传授,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 他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良的本质构成了四种道德品质,即:仁、义、礼、智。 2、“仁政”思想 “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
活安定。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根本的“民本思想”。 3、理想人格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 轻松一刻: 欣赏相关图片(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七、知识积淀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点并板书 试谈谈你对孔孟某一名言的思考:
------------------------------------------- 参考名言: (1)《论语》关于个人修养的格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论语》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孟子》中的名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直击中考
~(一)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幅对联,请为它对出对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圣贤伟绩留世间 (二)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两点你的探究结论或思考: 材料一: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提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材料三:2006年9月23日,即孔子诞生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在这尊雕像中,孔子的双手交合于胸前。 材料四:在全球范围内,对儒学的关注出现了新的局面:联合国对儒学的重视,孔子学院在亚、非、欧、美各大洲的广泛建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的频繁举办,许多国家对普及儒学的新举措,越来越广泛开展的尊孔读经,学术论文的新观点,都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在升温。 我的结论或思考: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更好的人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 (2)孔子文化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附录: 一、成语精选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 《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
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哲理名言——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文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200字《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学设计
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校  刘晓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在这之前,教材已经选编了《论语》十则,和《孟子》两章。此处意在让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了解他们的思想,并影响自己。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对《论语》和《孟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们的思想也不陌生,因此便有了拓宽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片段,在阅读的基础上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并处在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这时候让他们了解孔子和孟子,有助于他们汲取圣贤的思想精髓,“让他们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目标确定: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每人负责做两三个问题,然后小组在一起讨论、完善。让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话就某个问题写一段文字。准备在课上展示。
现在每年的9月28日,曲阜孔庙大成殿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海内外嘉宾如云,盛况空前。
祭孔活动最早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的第二年,由鲁哀公拉开祭孔历史大幕。而将祭孔大典升格为“国之大典”的是汉高祖刘邦,他于公元前195年首次以最高的祭天大礼“太牢”祀孔子,首开帝王亲临阙里祭孔先河。
历史上曾先后有11位皇帝18次亲临曲阜祭孔,随着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的褒赠加封,祭孔大典也日益隆重,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悠悠两千多年,祭孔大典代代相传,从未间断,是中国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古代大型祭祀雅乐,堪称世界祭祀史上的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圣人,去感受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二、走近圣贤
1、分男女组分别背诵《论语》十则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搜集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这里的内容包括孔子、孟子的生平介绍;有关孔子和孟子的小故事;孔子的弟子和门人;《论语》和《孟子》的相关介绍,出自《论语》和《孟子》的成语,,,,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用PPT 补充展示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品味圣贤
1、用孔子出生的故事,与易中天的文章对比,来消除学生对他们的陌生感。
2、用《论语》中的相关内容,来诠释孔子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领悟他的思想,感受其人格魅力。
3、用《孟子》中的相关内容,来展示孟子独特的思想。
(此处教师摘取《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句子,来阐释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在学生的面前塑造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PPT 展示)
4、归纳名言,诵读感知。
5、说说对圣贤的初步印象。
6、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中的其他内容,更全面地了解两位圣贤。
四、联系现实
1、讨论:经典之于现实,有没有实际意义,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2、用随笔的形式,谈谈今天的体会,写在作文本上。
作文三:《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1800字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活动目的:1、了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主张,从中汲取思想文化营养。
活动主题:学习先贤,传承文明 孔孟在我心中 孔孟——灿烂的思想,杰出的智慧 活动名称:可以同主题
活动方式:“孔孟对我的影响”演讲比赛  孔孟故事会 孔孟名言交流会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让你设计活动方案,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地写下来。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
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活动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活动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安排各小组活动内容。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以何种形式汇报交流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出你的打算(不
少于两种)3、为了开好本次班会,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
参考示例: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
4、在互动交流过程,同学们开展了孔孟知识抢答,试试看你能否抢答出下列问题:
○1孔子――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其思想的保守方面是――“礼”,其思想的精华是――“知” ;孟子――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继承人,《孟子》一书的思想主体是伦理政治学说,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即“民贵君轻” ○2说出《论语》中的成语四个: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③《孟子》中成语也很多,请说出两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4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分别举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传说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韦编三绝  孟子-孟母三迁 三断机杼
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孔子和孟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某班准备以我们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具体有两项活动。(选择其中的一项答题)
活动一:孔孟小档案
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给你们小组分配了三个课题,请完成:
(1)简介孔孟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孔圣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孟子名(轲),(战)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
(2)搜集孔孟故事
A、孔子周游列国   B、孟母三迁
(3)了解孔子弟子和门人
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余人,如子贡、曾参、颜回。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者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恰当的主题语孔孟知识知多少
(2)请写出本次活动的过程①学生搜集有关孔孟信息;②开展小组讨论,归纳;③学生将搜集评论的信息交流整理,形成文字;④活动成果展示;⑤活动总结。
3.孔孟名言知多少
请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各举一例,并稍加点评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教育我们要有谦虚的美德。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点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并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4.我心中的孔子、孟子
有人说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孔子、孟子的思想早已老去,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辅以例子简单说明。
孔子、孟子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孔子用他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告诉我们要仁爱,孟子用他那“二者不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的名言告诉我们:除了物质享受,人还应该有更高尚的更执著的追求,孔孟思想中的精髓永远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活动有一项是对孔孟的评价,请说说其功过。
孔子:功:主张仁义,在“学”上有很多见解、主张。儒家学派创始人。
过:提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如重男轻女,鄙视劳动)
6.“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请写出孔子(或《论语》中的)有关“仁”的语句: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作文四:《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22500字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堂实录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中学 王健 毕文学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堂实录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⑴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⑵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⑶师生讨论后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分组分工如下:
2、时间安排:
15天。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地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做笔记。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查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活动实录】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导入看似多余,实属必要。因为这则导语简要概括了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重申了学习目的、过程,交代了成果展示的意义,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让读者明确学习过程和展示目的。)
学生主持人1
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两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和我一起主持这个活动的是四位小组长。首先,大家欢迎“孔孟小档案甲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
学生主持人再次强化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交代学习途径、过程与成果,并简介其他主持人,引出下面的展示内容。
第一组展示:
主持人2: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下面由三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
生1:(持孔子画像上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
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生2:(持孟子画像上台)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生3: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生4: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第一组同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本组搜集整合的孔孟的生平、主要经历以及孔子弟子和门人的资料。材料充实,思路清晰,特别是持孔孟画像上台讲述和孟母教子故事的讲述的做法形象而有创意。)
主持人1:材料充分,生动有趣,可见第一组同学作过不少努力。请第二组展示。
第二组展示:
主持人3:我们为大家介绍《论语》《孟子》,以及这些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并请大家欣赏有关“孔庙、孔府、孔林”的图片资料。
生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生2:《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有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16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生3:《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4: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欢迎大家到学校橱窗内去欣赏我们搜集到的部分“孔庙、孔府、孔林”图片。(见附录)
主持人1: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组同学展示的内容丰富、精彩。请第三组展示。
(本组所搜集的资料时空跨度大、头绪多,又散见于各处,做起来有难度,但群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组同学展示的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第三组展示:
主持人4: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生1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本组同学要把孔孟博大精深的思想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地加以阐释,筛选整合资料的难度很大。但他们迎难而上,把《论语》《孟子》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汇报,难能可贵。)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都应安守本分,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至于鬼神是否存在,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观──
⑴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⑵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⑶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生2:孟子的主要思想:
⑴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⑵“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⑶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主持人1:了不起的孔子!了不起的孟子!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壁报和画展。欢迎同学们去欣赏。
第四组展示:
主持人5:请大家欣赏我们组搜集的《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及孔、孟有关的图片。(资料附后)
(本组同学搜集筛选整理《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和与孔、孟有关的图片,整理筛选打印,办壁报,工作量也不小。但从附录来看,其成果质量是很高的,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方面,功不可没。)
老师总结: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孔子、孟子不会后继无人了!愿大家多多努力,以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成就更大的业绩!这次展示活动令人欣慰地结束了,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教师总结收获,鼓励上进,布置写作任务,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开展本次活动,我们有以下两点深刻的体会:
1、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必须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这次活动有其特殊性:主题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学生在课内接触孔、孟的知识极少(七至九年级总共只有三篇选自《论语》和《孟子》的课文)。学生
搜集资料的渠道比较狭窄,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几乎只能靠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加之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较弱,很多内容如果不借助参考资料,连教师都可能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意:
⑴要阐明活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孔子、孟子?
⑵分组和子题的确立要科学,使学生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并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⑶应加强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学困生的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信息的筛选整合过程比搜集资料的过程显得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活动开展之初,学生感到最大的困难是资料匮乏,但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采集信息后,大量的资料又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理不出个头绪。这时候,教师应对各组学生骨干进行整合资料的培训,甚至参与到某个组的资料整合过程中去,为学生做个示范。整合后的信息要作为成果展示出来,又是一个难点──以前的很多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学生有说有讲、有唱有跳,形式丰富多彩。本次活动的成果以文字资料和图片为主,学生的展示也是以说为主。因此,展示内容的生动性、通俗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必须把文字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一、成语精选
1、《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2、《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
1、人生态度:
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⑹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做人格言:
⑴不学礼,无以立。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孔子、孟子部分图片资料
安徽省东至二中  方双寿
【一】 教学目标
1、选取教材中能反映孔子亲切平常面目的章节,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孔子,引起学生对孔子、对《论语》的亲切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
2、配合必修教材的语文学习,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读写结合,怀着“语文”之心阅读、学习《论语》,学习《先
秦诸子选读》。
3、努力挖掘语言材料在写作方面可供赏鉴的要素,引导学生领悟《论语》文章简而能赅、浅而能深、雍容不迫、辞义典雅的闪光处,进而领悟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二】教学步骤
回顾名句。简介《论语》的内容体例。
[直接从学生熟悉的初中《<论语>十则》、高中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入手。]
学生读到“子曰学而时习之”句,即插入介绍这是《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接着引《三字经》关于《论语》的句子:“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提及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里所述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让学生猜猜整部《论语》二十篇应该是多厚的一本书;然后出示《论语》纯文本(无注释的薄而小的印刷本),简介二十篇,498章12700多字,语录体。
学生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则问“齐”“省”“罔”“殆”等词的含义,温习旧知,作为新课学习的前奏。
【说明】联系新旧知识,给学生感性认识。
二、孔子的历史
(ppt课件)
由国家博物馆树、移孔子雕像(从2011年1月11日到4月20日,刚好100天),回溯孔子生平及历代帝王的封谥,谈及孔子思想对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影响和当今遍及世界的“孔子学院”。
略提历史上各不相同的孔子形象,如西汉董仲舒的孔子,宋代朱熹的孔子,五四“打倒孔家店”的孔子。引出本节课要表达的主题:让我们从《论语》文本本身,试着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一个历史的、原本的、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
【说明】对孔子的不同评价,是现实,作为高中生,易受到所看评价观点的左右。盲目崇拜不应该,随波逐流无主见。我们能否不人云亦云?
欲“走近”孔子,“走进”《论语》是一最佳选择。
三、历史的孔子
【选文学习】(重新从教材中选择几则能表现本节课主旨的章节来学习)
1、 选文1“叔孙武叔毁仲尼”
在弟子们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叔孙武叔毁仲尼”,叔孙武叔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弟子对他“诽谤仲尼”有怎样的反应呢?
“子贡曰”,“无以为也”,好比说“无用为此”,指这样诽谤孔子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仲尼不可毁也”。为什么是不可毁谤的呢?因为他的才德太高了:“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引导: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简单的一句话就使用了两个比方,而两个比方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把孔子才德的出类拔萃说得淋漓尽致。就是因为孔子太卓异了,所以说他的坏话根本就没有用:“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自绝”指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这句话意思是说,纵使人们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出他们不自量罢了!
在弟子眼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孔子只是一介布衣,但他凭靠自己的德行、智慧和才学让弟子如此尊重。
2、本课程的一切目的,都得落实到相关经典篇章的学习、阅读和分析当中。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从总体上说,先秦诸子不是冷冰冰的道德教诲,不是抽象枯燥的思想学术,不是迂远疏阔的思辨玄谈,而往往是生动活泼的奇异美丽的、温情体贴、对社会人生具有巨大穿透力的、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的。
我们不可能通过这些篇章的学习,就把诸子都“读懂”“读透”了。但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常怀“语文”之心,从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关注文本本身,认真聆听它的声音,辨别它的色彩,掂量它的轻重,触摸它的体温------反复审视,咀嚼,玩味,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写思考札记——就会渐入佳境,体会其中的妙处,感受它的博大和深厚,在不断形成或更新自己的言语积累,
培养自己的敏锐语感,获得丰富的阅读快感的同时,更深的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学校  董慧媛
教学目标: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
2、激励学生大量积累孔孟名言,理解含义并将其恰当运用于写作。
3、使学生掌握写简单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总结选择、运用议论文论据的方法规律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中。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孔孟知识、搜集孔孟名言并理解识记。
教师:准备参考论据和下水作文。
一、介绍《论语》和《孟子》
多媒体出示《论语》《孟子》两本书,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同学们了解关于这两本书的哪些知识呢?
(教师总结:
1、作者及主要内容
2、“四书”之一
3、读书人参加科考的必读书)
这两本书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两位圣人的光辉思想,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流传至今,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你积累了多少这样的名言呢?
二、积累名言:
请说出你知道的孔孟名言,并试说出它的意思。
三、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出示要求: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2、提炼要点: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说清要求中有哪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以孔孟名言为题。(题目自拟)    (2)写一篇议论文
(3)立论要有依据                   (4)字数要求 (说到第2点时要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尤其是三要素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
请每个同学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孔孟名言,提炼观点,并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想设分论点的话说出你的分论点)
(思考一分钟之后在班内交流)
教师参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心论点: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选择论据、运用论据。
以上面老师选的名言和论点为例指导如何选论据、用论据。(重点指导事实论据) 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一组事实论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1、哪些论据是多余或重复的,应删去,理由是什么?
2、对留下的论据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理由是什么?
参考论据:
1、白居易虚心求教
2、欧阳修署名
3、辛弃疾不耻下问
4、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虚心向下层人民求教
5、水稻之父袁隆平虚心求教
6、关羽大意失荆州
7、项羽不听范增劝告而终至失败
8、马谡不听陈平意见失街亭
(学生应能讨论得出:2指属于个人谦虚的美德,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6主要批评了关羽的大意,而不是没虚心向他人学习,2和6都不能直接证明论点应删去;1和3都写的是诗人在作诗时向他人请教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1或3、4、5属正面事例应放在前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7和8属反面事例应放在后面,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得出选论据的规律:
1、论据必须充分。
2、所选论据必须符合论题,并能直接有力的证明论点。
3、所选论据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还要从正反两发面考虑。
4、事实论据应精炼概括。
5、事例后要辅以分析议论,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本段分论点。
6、议论中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作道理论证。
(四)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上面我们在选择论据的过程忠已自觉的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是哪两种?(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中还可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道理论证: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的论证论点,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小结:上面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时,如何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选取论据,恰当运用论证方法,这些都是些好议论文的关键。但对于一篇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回忆一下议论文关于这三方面的知识。
(五)指导学生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1、指导学生拟好题目
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基本类型:1、论点型  2、论题型
当堂训练:为你已选好论题、论点的那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拟好班内交流。
2、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谁能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提示:(1)亮观点,单刀直入    (2)打比方,隐喻题旨。
(3)讲故事,引入主题。   (4)引名句,扣住中心。
(5)摆现象,揭示论题。
当堂训练:请每个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开头。写完后交流。
3、指导学生写好结尾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
无论是哪一种结尾都要力求与开头有所照应,使文章机构完整。
四、出示范文作简要分析。
引导学生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及题目、开头、结尾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当堂交流,再总结写法。
五、当堂综合训练:
同学们:下面就为你的议论文整体构思,写出提纲。(完成后交流)
提示:选名言,说论点→拟定题目→写好开头→精选论据,安排结构→说结尾
六、布置下节课任务:根据这节课的作文构思和提纲组织成文。
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耻下问的精神。圣人的言行告诉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②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都不以“下问”为耻,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而最终成就伟业,成为世代传颂的伟人。
③白居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他作每一首诗后,都要向牧童或村妇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满意,才算定稿。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人民,终于使自己的诗和人格同为后人传诵。
④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他为撰写医书,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著成世界闻名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他的医学理论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他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终获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让我们受益无穷。
⑤袁隆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却被赋予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原来,他为了培植优质水稻,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细心观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农民请教,经过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的一代功臣。他的成功同样是源于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
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主席的这句名言通言是在告诉我们,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向自己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你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直至成功。若骄傲自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等待你的只有落后和失败。
⑦还记得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吧,当初何等的气概,最后竟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还不是因为他骄傲自满,不肯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还记得那个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吧,不知他在耻笑下属王平“女子之见”的时候,能否想到就因为他的骄傲,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更让署过大大受损。
⑧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我们做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了吗?不要让失败的教训在我们身上重演。当然,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不是骄傲,而是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难道这些伟人成功的事例还不能让你认识到,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是美德吗?
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追求成功吧!
主  题: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教学目标:1、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写一篇议论文。
教学重点:1、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难点: 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交流。
2、课前准备相关资料。
3、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你还记得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那时候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其次才向老师行礼。是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孟子呢,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并称“孔孟”。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
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多媒体出示孔子、孟子的画像)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孔子和孟子吧。
一、孔、孟小档案
要消除孔子、孟子给我们的遥远感、陌生感,就要从多方面了解他
们。指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如孔子小时候就显露出过人
的才华,“孟母三迁”的故事,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历等。
2、孔子弟子和门子。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最突出
的有七十二人,你可以重点了解其中的几位。
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
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
5、了解山东曲埠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收藏品等情
二、不朽的孔子和孟子
1、收集出自 《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
为成语,至今任活跃在现代汉语里。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等。可查阅
工具书,再找些例子,结合它们的出处解释其意义,然后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成语
编辑成一个小词典。
2、从《论语》《孟子》中了解这两个人的思想。
《论语》《孟子》记载了孔子、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
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学习方面的见解。孔子宣传一种刚正的人格:“志士仁
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与人交往的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他具有谦虚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则对如
何治国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我们从学过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可以看
出孟子对民心向背的重视。这种可贵的民本思想使《孟子》熠熠生辉。
3、写作:感知一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孔子、孟子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
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研读《论语》《
孟子》里的相关内容,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指导:首先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名言,再弄明白这句名言的
深刻内容,再收集论据加以整理进行作文。
要求:以孔子和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
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理论要有依据。
中考满分作文欣赏(范文):《感悟人生的目标》(文章略)
题一:从孔子到孟子
课 题:《夫子自道》 主备人:杨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
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言为心声,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
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 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四书”“五经”,大家想必都知道吧,而
“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又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论语》《孟子》中的精华,以期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专题。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夫子自道
二、说说孔子与孟子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
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
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还认为“不能事人,
焉能鬼神”、“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
(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他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福贵贱,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2、孟子 (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思想和主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
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
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
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
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
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
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三、初读感知
1、识记:有同“又” 盍( ) 裘( ) 肱( ) 叶( )公
女同“汝” 尔同“耳” 奚( ) 知“智” 辟同“避” 箪( ) 嘑同“呼”
蹴( ) 得同“德” 乡同“向”
2、初步感知:通过夫子自道,表现他们各自的为人与境界。
四、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2)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3)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4)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5)伐:夸耀。
(6)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7)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8)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而事实上正说着自己。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2)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3)孔子坦言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而是非常好学。
(4)孔子安贫乐道,不求不义之富贵。
(5)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
(6)孔子以君子之道自省。
(7)孟子自道,君子应“舍生取义”。
五、练习巩固
1、结合课文,谈谈孔子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2、孔子与“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的志向有和何不同?
3、试概括“斯文”一词的含义。
4、孟子总结古代的圣人有哪几种?为什么说孔子是集大成者?
六、积累与应用
1、记诵名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七、教后感悟
专题一:从孔子到孟子
课 题:《夫子自道》 主备人:杨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
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言为心声,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
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 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夫子自道”,请问“夫子自道”表白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仁爱天下、勤奋好学、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义之富贵不取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一课。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天之未丧斯文也
二、初读感知
1、识记:与( ) 长沮( ) 桀溺( )( ) 而同“尔” 耰( ) 怃( )然
横( )暴 内同“纳” 袒裼( )裸裎( ) 浼( ) 而同“则” 由同“犹”
2、初步感知:表现孔子、孟子他们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8)辟:同“避”。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10)怃然:怅然,失意。
(11)路问:在路上问。
(12)淑同“叔”:取,拾。
(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
(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觉:使,,,,觉悟。
(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8)以封人对孔子的佩服与赞美。
(9)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的自信和对天命的认
(10)孔子宽大为怀,谦虚好学。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
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信念。
(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
(13)孟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7)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是古之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五、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六、积累与应用
1、记诵名句:
(1)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2、学习孔孟之言行,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教后感悟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论语》 《孟子》选读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孔子》 2007-04-07 → 手机版
教学目标:品评圣人的思想体系,认识其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教学难点:对文中引用的《论语》语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如果布置了课前预习,可用一课时;否则,用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山东省南部与江苏交界处有一大湖,烟波浩淼,荷花繁茂,名曰“微山湖”。湖中有微山岛,岛上有三座硕大土堆,各如小山,实为三座古墓——子渔(春秋著名军事家,《子渔论战》主人公)墓,张良(汉丞相,刘邦主要谋臣)墓和微子墓。微山岛、微山湖及微山县都因微子墓而得名。微子墓中所葬者名启,殷纣王之兄,即孔子之祖先。岁
月辗转,延至春秋,此地归属宋国。后因避祸,孔子祖先离宋至鲁,安居曲阜,并诞生了一代圣人、历代仰慕、我国最早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是山东这块风水宝地的造化,齐鲁人民世代的骄傲。
二、品评圣人(一)
但是,我们用现代眼光来评价孔子,会发现他的头脑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偏见——当然这全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请学生思考,概括其偏见(以此考察一下学生对孔子知之多少)。
1、轻视农民,轻视农业生产。
孔子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如何种庄稼、种蔬菜。孔子态度冷漠,回答说:“我不如农民,我不如菜农。”樊迟走后,孔子骂樊迟是“小人”(小人物,不成大器)。言外之意是让他的学生不要学这个。(《子路第十三》)他这种思想当时已受到世人唾弃。有一次,子路跟孔子周游列国被落在了后面,迷了路,便问一农民“夫子在何处”,那人回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夫子!”(《荷髫丈人》)
2、轻视妇女。
孔子有句“名言”: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妇女与小孩子一样都难以教养。这是对妇女同胞、女教师、女学生的莫大侮辱,是可忍,熟不可忍。旧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女性不得进学堂(女性都应感激蔡元培,是他首先向你们敞开学校大门),始作俑者就是孔子,孔子一生门徒三千,得意弟子七十二贤,竟无一女性,可见其对女性轻视到何种程度。
3、森严壁垒的等级观念
臭名昭著的“三纲五常”即为孔子等级观念之体现。这种僵化落后的观念取代了科学的尊卑观和荣辱观,剥夺了受压迫者发言和反抗的权利,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偏见远不止这些,例如他有句话叫做“不友不如己者”——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人人照此去做,那么人人将无朋友,这既矛盾又荒唐。
三、品评圣人(二)
然而,尽管如此,孔子仍不失为万世仰慕之圣人,中华文明的缔造者。那么他究竟有那些优秀思想需要我们继承发扬与光大呢?阅读教材101页至10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这个核心主要有几个要素组成?
每个要素的内涵如何理解?
引领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难懂处随即讲解。举例如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是“仁者爱人”,即“爱人”,热爱所有人,热爱人类。
“仁”的要素主要有四个,即孝悌、忠信、恭敬和智勇。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分别划一划表达这些要素内涵的语句。教学重点是解释课文中夹杂着的论语语句,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深入理解各要素内涵。试举例如下: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
今之孝者,,,,何以别乎?——现在所谓孝敬,都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对狗对马,也能饲养它,如果不怀敬爱之心,奉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
色难——奉养父母始终做到和颜悦色难啊。
事君,能致其身——侍奉国君,要奉献自己整个身心。
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言而有信——以忠信为主,敬业而守信用,说话谨慎而守信用,说到就要做到。
巧言,令色,足恭,,,,耻之——花言巧语,假装和颜悦色,过分恭敬,左丘明以此为耻,我也一样。
入公门,,,,——进入王公之门,恭敬有加,好象无地自容。
过位,,,,——经过国君之位,脸色庄重,脚步加快,说话好象底气不足。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爱之人安心的实施仁爱,智者更有助于仁爱的实施。
四、作业:从课文中选择十句《论语》语句进行翻译。
【课程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展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
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3、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学习要求】
1、阅读文化论著,能把握主要观点和关键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阅读文化论著,重在整体把握。研读不必面面俱到,一些比较冷僻的知识和艰深的内容可以从略。例如,阅读《论语》《孟子》,首先选择适合的注本,把握其主要内容,弥补选读带来的结构上的片面性;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诵读其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最后可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重点研讨,注重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目的在于了解作品中的观点、材料和方法,研读的方法包括:浏览、泛读、精读、略读。
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和反思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例如,通过《论语孟子选读》的学习,了解儒家学说,崇尚孔孟人格,乃至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研究方法。
【教学步骤】
《我读论孟》四步法:释——译——解——记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翻译文句,读懂文章内容。[自学为主、课前完成]
2、检查、交流并梳理语言障碍。[生生互助、师生互助]
3、选择部分章节,提供诸家集释,弄清其主要观点和侧重点。[教师提供素材,师生揣摩分析概括]
4、在诸家的解读中,你欣赏哪点或哪些认识?简要说明理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根据自己的见闻或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应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关注现实,认真思考]
6、孔孟的话给你什么启迪?请模仿诸家中的某一语言风格或另劈蹊径,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反思交流,历练自得]
7、背诵一些名句。
一、为什么还要读孔孟的书?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柳诒徵,231页)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这里讲的是识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页)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o万章下》)
二、怎样阅读经典?
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
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域,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文学(经典)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经典)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敏感、驾驭能力,也应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与你自己。(《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页,60页)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o离娄下》) 从孔子到孟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孟子的自白了解两位伟大哲人的志向、抱负和人生追求;
2、认识孔子、孟子并名传世的原因,以及他们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3、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诵读规律,积累古今异义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夫子自道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下决心学习,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认同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自然地容受各种批评,七十岁心想作什么便作什么,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李泽厚《论语今读》【记】
这已是千古名言,至今沿用。由年岁来描述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状态,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有各种解说。例如所“志”是何学?“立”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事业有成还是道德有得?“不惑”于什么?“耳顺”何解?能否“知天命”后一切便顺顺当当?如此等等。其实可以各自为解,不必刻板以求。例如,“三十而立”,有人强调与“立于礼”有关,是指人从六岁“习礼”到三十岁才算完全掌握熟练,但后世注疏多不拘泥于学礼,而泛指人格的成熟,更佳。最难解的是“知天命”,似可解释到五十岁,自己对这偶然性的一生,算是有了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不再是青少年时代“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的前景茫茫,也不再是“天下事舍我其谁”那种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了。
孔子又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义与此章相发。自志学而立而不惑,皆下学。自此以往,则上达矣。知天命故不怨天,耳顺故不尤人。此心直上达天德,故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知我者惟天。知命耳顺,固非
学者所易企,而不怨不尤,则为学者所当勉。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千里之行,起于足下,学者就所能为而勉为之,亦无患乎圣学之难窥矣。
从孔夫子创立开始到现在,可以说,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2500多年,儒学的命运,一直是不平坦的。如果划分时期的话,可以说,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大师,基本上属于原始儒家,即最早的儒家。孔子是当然的儒学创始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仁学体系。这个"仁"就是"仁义"的"仁"。"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仁"要具体落实到爱人上,而爱人不是抽象的,要通过恭、宽、信、敏、惠、敬、忠等条目的实施,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发展到孟子的"仁政",而施行"仁政",便可以得天下。
所谓仁义、仁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学的一部分,这个"人"就是"人民"的"人"。对孔子所提倡的"",就是要有爱人之心。孔子提出了类似于今天道德金律的"己所不予,勿施于人",这样八个字,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就提出来说,到共产主义,也很难做到。有的学者也认同这个结论。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标准,而孔子在那样一个时代,能提出这样一个思想,建立起一套"仁"学的思想体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孟子,名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本是邹国人,后来长期在齐国居住。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之一,他并不拘于儒家思想的局限,而是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儒学发展到孟子时期,吸收了很多新文化的内容。其结果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成一种仁政的学说,由仁爱之心,发展为统治者、最高的领导要关爱自己的百姓,要施仁政,儒家的思想又向前迈进一步。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亲自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各诸侯。孟子非常重视孔子的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进而提出,贤者处世,以公天下之心为心,乐则与天下同乐,忧则与天下同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种"仁政"思想由孟子提出,并和齐国统治者多次交谈后,得到了传播、扩大。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政主张是以性善论为理论依据的。性善论的基本含义、及其深刻之处在于强调人性首先应当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肯定人生价值,鼓励人们追求完满的人生境界,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确立了儒家特有的价值取向。回目录>>>
九流十家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
到了第三位大师荀子,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世人尊称之为荀卿。荀子本人也不是山东人,但长期在山东居住,游学于齐国。尤其在战国初期,在齐国的都城建立了遐迩闻名的"稷下学宫",他"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在这"稷下学宫"里培养了一大批学者。这个学校,可以说非常相似于今天的高等学校,但又不是纯本科学校,而是带有研究院性质的学校,近似今天的社会科学院。
战国时期的许多大思想家,孟子、荀子、宋钘等都出入过稷下,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或者说后人知道并不多的,如淳于髡、邹衍、邹奭等阴阳家、法家、道家等等人物。所谓九流十家,或者说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都在稷下学宫里聚集过。
作为老师,实际上是稷下学宫的大学校长,荀子曾"三为祭酒",他培养了大批大师级学者,可谓弟子满门。他的思想,使儒学达到王道和霸道并重有高度。荀子的思想,更多吸收了齐文化里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但是从本质上他又没有离开孔子思想。所以,代表原始儒学思想的三位大师,其思想已经有了细微的差别。
但是,直到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只是众多思想流派中的一支,或者说是九流中的一派。战国中期后,它的地位逐渐提高,和墨家思想并称为"显学"。所谓"显",就是显要,从九流十家中突显出来,与墨家平起平坐,但是有时候,墨家的势力更大一些。
到了秦朝,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很多儒家的著作,也被秦始皇焚烧了。所以,在秦始皇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汉初时,儒家学说没有受到重视。汉初统治者信仰的是道家思想,当时被称为"黄老之学"。因为汉初统治者认为,用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结果,汉初时一直延用道家黄老思想,社会矛盾确实得到了缓解,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作为一个皇朝,一位最高的封建统治者,他不可能长期的实行"无为而治"。
于是,在汉武帝当政时期,他多次开明地"举贤良对策",结果出现了一个儒家大
师叫董仲舒,他在《天人三策》里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希望汉武帝能够废除其他的各家思想,把儒家思想的大旗竖立起来。回目录>>>
独尊儒术 实际融合多种思想体系
其实,虽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独尊儒术,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里,可以说,他把儒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融为一体,尤其是他吸收了齐国阴阳家邹衍的很多思想,所以,中国哲学史的学者们把董仲舒的思想体系称之为"天人感应论"的神学目的论体系。就是说,他建立的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系,主要是把儒家和阴阳家融合为一体。所以,他们的统治,在百姓看来,是符合天意的。
所以,自汉武帝起,各代皇帝都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自己诏书的开头语。实际上,这一点并不是纯儒家的,而是儒家和阴阳家思想结合的结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个人觉得儒学开始了它自己的分野,即从董仲舒之后,分为三大块,一块是政治儒学,一块是学术儒学,一块是民间儒学。
政治儒学,从汉武帝开始,由于历代皇帝延用儒家和阴阳家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几乎每一个皇帝都到泰山进行封禅。所谓的封禅活动,就是向天下百姓告知,我,作为一个皇帝,是受之于天命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皇帝被称为"天子"。政治儒学,实际上被皇帝和历代皇朝独霸。
本来应该说,孔庙在政治儒学里,有一些作用。事实上,作为政治儒学的一个工具,孔庙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民间儒学的一个载体,其发挥的作用反而更大一些。学术界有人提出:儒学的博物馆化。所谓"博物馆化",即儒学不存在了,只能在博物馆里,在历史教科书上才能找到。这个观点,如果用在政治儒学上,我觉得是非常恰当的。作为儒学为封建帝王服务的那部份,确实是走向死亡了,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也不再有其立足之地了。
但是,另外的两类儒学和政治儒学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学术儒学。现今已经有人在重视道德儒学了。因为时间关系,在此不作展开说明。在学术儒学领域里,我个人觉得,从孔子、孟子、荀子直到今天,它经历了5个比较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儒术独尊"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孔、孟、荀三位大师的时代,他们基本上是"儒术独尊"时期。他们之后,还有没有独尊儒术的儒学家了?有。但是我翻过有关的儒家学案,尤其是宋明的一些学案,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查来查去,真正恪守儒术独尊这一系的,很少,大概有两到三派。 所以,多数儒家在学派上,对外部文化都有所吸收,比如对道
家、道教或佛教。逐渐就形成了第二个阶段,即儒道互补型,以魏晋时期最突出。魏晋时期,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互补,一个是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互补,各有侧重。魏晋时期,有不少思想家,包括魏晋玄学的很多名人,应该说,都是儒道互补型的代表。
作文五:《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8300字我所了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漫画春秋战国智慧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