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渠怎么如何把水引到高处处的

踏访白起渠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欧亚 通讯员 马小泉 秦海波
这个夏天,对鄂北岗地来说,又是一个干旱之年。
盛夏时节,记者在宜城采访,尽管天热少雨,目之所及依旧绿意盎然,稻浪滚滚。宜城的干部群众说,这都要拜白起渠所赐。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三道河长渠、荩忱渠,原本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这条长渠西起我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
记者溯流而上,但见渠首的管理所掩映在一片绿树从中。一道滚水坝拦在蛮河之上,通过一道闸门,将蛮河水引入长渠。渠首管理所所长黄小峰介绍,当年秦军大将白起就是在这里拦河筑坝,水淹楚国都城。而今,2000多年过去了,沿用的仍是当年的坝址与河道。为了管好用好这一水利工程,百里长渠共设立了两个管理所、3个管理段。
沿长渠下行,两岸全是茂盛的庄稼,约10公里,就进入宜城地界。在宜城市朱市镇渠段,看到渠水水位比稻田要低近两米,记者不禁疑惑:这如何灌溉农田?
管理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古人早就解决了。史料记载,古时长渠有几十个“水门”,层层“把关”,需水时就近抬高水位,直接灌溉。后来,长渠重修后,内设了4个大型节制闸,顺流而下,将灌区分为4段,关闭闸门即可抬高水位,就近供水。
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郭俊杰介绍,这是源自古时的“分时轮灌”技术。以9天(216个小时)为一轮,以各节制闸控制区域划分范围,分时轮灌。自上而下,一段节制闸以上供水48小时,二段节制闸以上56小时,三段节制闸以下54小时。为解决沿线矛盾,还留有8个小时机动供水时间,供水时沿线有专人负责管理。由于各段限时供水,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争水、抢水事件。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见一斑。
与一般沟渠不同,长渠流经之处,还串起大量的水库和堰塘。记者沿途就看到了胡岗和武当湖两座水库。过了武当湖水库,进入望岗村,就到了渠尾。虽是大旱时节,记者并未看到因旱导致的灾情。望岗村6组村民孙立菊是离渠尾最近的一家,全家7亩地,其中5亩水田。此刻,她并没有忙着抗旱,而是在参加村里的一个培训。因为有长渠浇灌,她家的水稻长势正旺。
古老的长渠,至今灌溉着沿线30万亩沃土良田,泽被后代,造福今人!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白起渠将代表中国参选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更新时间:
浏览0次 文字大小:
白起渠将代表中国参选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近日,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区)候选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我市白起渠在全国近百名竞争项目中以第四名成绩通过国内评审,今年8月将代表中国赴加拿大参加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此次入选的还有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浙江姜席堰三个水利灌溉工程项目。白起渠(又名长渠、荩忱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国鄢城(即楚皇城,今宜城市郑集镇地域)时,为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秦灭楚后,其渠不废,遂成为引水灌溉渠,至今仍灌溉着南漳县和宜城市30余万亩良田。该渠已有2297年历史,其创建时间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灵渠早65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引水工程之一。《中国水利之最》将其称为“华夏第一渠”。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白起渠“申遗”成功将填补中南五省(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0”的空白,有助于提升襄阳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为“文化襄阳”建设增添强劲动力。据介绍,白起渠源头水镜湖景区(三道河水库)1994年已被国务院纳入国家级隆中风景区的总体范围,白起渠申遗成功后,可与襄阳?古隆中风景区、南漳?水镜庄风景区以及宜城?楚皇城遗址等景区相互串联,通过完善历史链条、充实史诗故事、新建旅游实体等抱团发展模式,构建襄阳旅游新载体,打造环“襄宜南”国际旅游环线。在助力古隆中“5A”景区创建步伐的同时,刺激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拉动沿线消费经济。同时,白起渠横跨南漳县、宜城市,肩负两地工农业及生产生活供水职能,沿线重要工业园聚集。申遗成功后,采取“1+3”模式,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沿线一二三产业相加,通过完善大流域、大通道、点线连体系,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可形成完整产业闭环,实现互利互惠、快速发展,助力“襄宜南”一体化进程;又可保障南宜两地30.3万亩农田灌溉,继续服务灌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窦德、朱宏)
【】【】【】
【】【】【】
() () () () () () ()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范县河务局为防洪工程“把脉问诊”为全面掌握工程变化情况,及早落实度汛措施,2月26日,范县河务局组织..
麻城市水利局节前组织安全生产督查(林国政、王肇阳)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当前位置:&>&&>&
千年白起渠
渊源水文化
来源:三道河水库
发布时间:
责任编辑:张强
审核签发:胡顺华
【|||】公元前278年,秦昭王发动了志在灭楚的战争。鄢郢是楚国西北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楚国集中了主力数十万人在此与秦军展开决战。秦将白起见久攻不下,便想到了智取。他在考究了地形势位高下及蛮水经流情况之后,决定了引水灌鄢。他命令士兵在鄢城西一百多里的地方垒石筑坝,围堰蓄水。大水直冲鄢城。水从城西灌倒城东,城中数十万军民皆被溺死。尸体腐烂,臭气冲天,以致人们称这里为&臭池&。白起以少胜多,淹死了数十万人,未免太残忍了。然而,这条水渠被开发利用,又成为了一项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流水百余里,溉田数千顷。千百年来,宜城人民受益无穷。东汉时期,南郡太守王宠在此基础上又开挖木里沟壑是灌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宜城从此成为鱼米之乡。唐代诗人胡增,写了一首诗赞颂白起的功绩: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大禹井。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如故宜城。把白起与大禹相提并论,实在有损于大禹的英雄形象。白起的主观意图在祸楚杀人,他从未想到过要以此利民。因此,后人便把&白起渠&改称为&百里长渠&。
友情链接: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汉江水到北京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