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知识人类进化冷知识可以忍受多大噪声

人类放屁最响可以达到多少分贝?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85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927分享邀请回答2154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7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拒绝访问 | www.kuoo8.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kuoo8.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e43e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十个冷知识!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十个冷知识!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冰冻知识百家号1、
英国和桑吉巴尔之间的战争十分短暂,只持续了38分钟!英国2、
西瓜一碰就碎的原因,是因为其中的含水量太大了!西瓜3、
人在紧张的时候,说话声音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你在演讲的时候,说话和平时是不一样的!演讲4、
人其实每天都会眨很多次眼,速度大约是五秒一次!眼睛5、
人类在发现天王星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发现南极!海王星6、
高铁二等座的票价其实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那就是火车硬座的价格乘以三!高铁7、
埃塞俄比亚的人们在见面的时候,会互相撞右肩膀,这是他们用来打招呼的方式!埃塞俄比亚8、
胖子也是能够劈叉的,因为劈叉只和你的身体柔韧性有关,和其他东西没有什么关系!劈叉9、
根据对历史资料的调查,曹雪芹其实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而是一个皮肤有点黑的胖子!曹雪芹10、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步增加,几千年前,我们的平均年龄还在30岁左右!现在却已经达到了七十以上!老人每日更新十个你不知道的冷知识!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满意,请点赞、评论支持我们!评论区更精彩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冰冻知识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可以当冰箱用,最冷的冷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出身和运气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是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有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这种像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 www.chuxin.me
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摘选自《把时间当朋友》第五章第八节,作者/李笑来
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
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
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
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
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
一、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
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
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
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
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够意思的人”,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别受伤的时候,突然一闪念,想明白,原来这种尴尬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帮别人做事——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己经是正在过河的泥菩萨。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的领导是否太白痴,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下属分配足够的工作。——这是那天晚上与我来讲非常惊喜的一件事儿,因为我发现我正在独立思考。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从我重新思考雷锋的领导那天开始,我挣扎着去学习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说起来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过去竟然没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
1)承认自己能力有限;
2)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
3)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二、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
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一一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还有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诌媚”、“巴结”、“欺下媚上”、甚至“结党营私”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
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
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又发现另外一个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预想到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才被认为是优秀的。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己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
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帮助往往确实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做到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的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
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己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然而真正有趣的现象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
三、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关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我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需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需要学习,并且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一种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那么多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己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两三个人回答我说,“最长时间没联系的,也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一个还是特别固执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机通讯簿里,总计才有22个名字。
毕淑敏一次曾提到她自己的一件事:…我学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XX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上写了一行字:”每周给XX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出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么?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己。
这实在是一个大到写两本书都可以的话题。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
2、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
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5、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
6、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7、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不管此刻多么黑暗,爱和希望是总在前方。
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你,不是炫耀对方开始时对你能有多好,而是这个人愿意陪你走的路能有多长。
不论一个人多坚强,内心总有一块柔软的地方,不能触碰。
我不是高傲,也不是胡闹,只是厌倦了所有的依靠。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
与你无缘的人,说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所有的感觉。
成长的过程总是要经历几次坎坷、遇见几个人,然后看清世事的。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长大。从此,笑不再纯粹,哭不再彻底。
世上只有一件东西,能始终经受住生活的冲击:一颗宁静的心。
放下无谓的负担,人生才能一路自在。
重要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人越来越重要。
你的心里,是不是有那么一个人,你永远不会再提,却永远不会忘。
最好的年龄是,那一天,你终于知道并且坚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虚张,不是夸浮,不是众人捧,是内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这么好。
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就是这么简单。
属于你的,永远都在,即使远在天边;不属于你的,永远无法企及,即使近在咫尺。
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你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
真正的幸福就在你身边,在你的心里。在浮躁的生活里,我们或者大喜,或者大悲,或者悲喜交加。禅教我们用一颗平常心,不论得意还是失意乃是生活的必然,不必为此伤神,看淡了看简单了,人生就没有如此多的烦恼。于喧嚣的城市中,坐在窗前静静地品一杯茶,在音乐世界里徜徉,独自享受着咖啡的香味。
请别把我当傻瓜,有些事不是我不知道,只是我看在眼里,埋在心里。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从明天起,做一个这样的人:率性而行,继之而悟,随遇而安。以最自然的姿态和意愿去生活,你会发现内心深处的快乐,将不可一世地蓬勃生长。
人总会遇到挫折,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会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命运不会抛弃你。如果耐不住寂寞,你就看不到繁华。
心是我的,可里面装的全是你。
文荼蘼 图Jon Jon Photography
2012年,我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启了北漂生涯。彼时,天气阴沉,不知何时会掉下雨滴,就像我未知的前方一样,让人担忧。
去北京的决定是突然而果决的,我在宿舍纠结了一天,然后在太阳逃离窗口的时候打电话告诉父母,我要到首都闯一闯。消息发出去之后,并没有预料之中的强烈反对,父亲只给我回了一个字:好。
就这样看似毫无忧虑的我,欣喜地踏上了北上的路。有些事情只有真正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才会迎来恐惧。当我踏上北上的列车时,才惊觉对于北京,除了天安门、央视大楼这些著名建筑,我知之甚少。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可于我而言,这句话并不适用,因为在坐上火车那一刻,我就开始对未来胆战心惊,毫无底气。
火车开动之后,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而紧张,甚至一度心生退意。人类果然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看似无畏的勇气背后不知藏下了多少怯懦和犹豫。
旁座的姐姐见我一人,开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几分钟后,我们竟如同许久未见的好友一般,开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我说出了自己的恐惧与未见,期冀从她那里得到些许安慰和鼓励。出乎意料地,她并没有说一些心灵鸡汤般的哲理语句,反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印象深刻,每次想起便会荷尔蒙再度升高的故事,一个她自己的故事。
那是一段并不愉快的经历,整段经历是蜿蜒前行的。
高考中,她因为做错了三道大题,成为家里的罪人。朋友极尽嘲笑,亲戚们也开始暴露自己毒舌的属性,父母当时并没有过多指责,因为他们正在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为了祖母的遗产争得死去活来。那被人类歌颂的血缘、亲情,在所有的利益面前瞬间分崩离析。那时的她,像极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或是为了远离当时一片狼藉的场面,家境拮据的她,怀着可能被众叛亲离的勇气,报考了一个三本院校。
当她怀揣着自己暑假赚的6000块钱踏进学校的时候,她以为一切喧闹终将与自己隔绝。但是事实上,天真的想法只维系了几天,便不攻自破。专业老师并不看好这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因为在她看来,法律专业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之外,利索的嘴皮子也是一名律师出人头地不可缺少的法宝,而这个孩子,显然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糟糕的情况在不断地蔓延,那段时期,她如同造物者手中的失败品,什么都做不好,注意力像手中的沙子一般怎么握都握不住。课文理解不了,丧失阅读能力,法律条款、单词统统在跟她作对,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会堵住她的嘴。考试更不用提了,考前总是睡不好觉,刚迈进考场全身就开始发抖,像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一样。
她一直溺在泪水中,从未上岸,深度抑郁,一度心生退学的想法。她深夜给母亲打去电话,想要获取安慰,家人说当初你自己做的决定,于是她只好自己硬撑着。为了防止自己再胡思乱想,她报了八门选修课,把自己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为了应付每科超过6000 字的论文,她总是第一个跑到食堂去打饭,背日语,背法语,做英语听力,背法律常识……虽不至于像匡衡一样凿壁偷光,但是只要有光的地方,她都待过。
一个追着阳光跑的人,是永远不会输在路上的。
在不停歇的灌输之下,大脑勉强接受了来自外界的压迫。虽不能到达天才的地步,但是起码恢复了正常的记忆功能。四年的大学生涯也在马不停蹄中准备落下帷幕,为了能够拿到好的工作机会,她到处参加比赛,只是为了让自己在与聘用单位较量时能够多一点筹码。与此同时,她还要忙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打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是那时她的唯一目标。上天果然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她的毕业论文很惊艳,老师甚至生出了让她留校任教的打算,不过还是被她拒绝了,因为她已经进入了当地最著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
在刚进入事务所的时候,她过去光鲜的外衣再次黯然失色。为了能够追赶同事的步伐,她过上了每天“哒哒哒”飞速敲打键盘的生活。为了跟进一个案子,她常常整夜都在做准备,等到一切就绪时,晨光也恰好如期而至。如今,她已经成为北京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律师之一。这次她本可坐飞机回京,只是因为贪恋沿途的风景才会与我相遇。
“在最难熬的时光要学会一路狂奔,不要多想,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人生来便是要努力的,你可以哭泣,但是不要忘了奔跑。”她拍着我的肩膀,身上散发着莲花的香味,清新而让人愉悦。
终点站很快到达,天空依然阴沉着,不知下一秒云上染墨,雨滴降落,还是阳光冲破云雾,普照大地。
当我与她告别,重新背着沉重的行李,阔步向前,我知道等待我的不一定是美好的未来,但是只有拼一拼,才足够对得起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自己咬着牙度过,熬过了便化茧成蝶,熬不过,便像蒲公英一样,被生活的风吹着走。
摘自《所有遗憾都是成全》
我特别喜欢美人儿,又大概是因为职业的原因。我身边知心的姑娘都是个顶个的美人儿。识别是不是美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一起通宵喝酒。清晨,宿醉,残妆,窗帘一拉,小白光刷地溜进来。漂亮仍旧是漂亮,美人还算是美人,那可就真是美了。这样说了,大家都说有道理,但其实又不一定。天生有天使面孔的女人,简直算是上帝恩赐。可让人忍不住喜欢的却是纯净、完整的女人心。
小的时候,我也对身边天生丽质的小女朋友心怀忌妒。我妈现在都老拿我小时候的事埋汰我,说我有一天放学回家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嘟着嘴埋怨她把我生得不够好看,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那些唇红齿白,高挑纤细,眼眸闪动的女孩子们,简直时时让跟我一样这些模样平凡的女孩子们坐立不安。怎么人家那么好看,吃个饭好看,喝个水好看,笑起来好看,哭起来也好看。
可时光沉淀,性情养成,上天公平,没给你太好的容颜却给了你吸收的能力。吸收得多了,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用,觉得眉目都变得顺眼起来。这时候,大概就是自己开始喜欢自己的时候。我常常跟不够自信的姑娘们分享一个经验,那就是笑容是可以生生练出来的。小的时候我很不爱笑,觉得自己眼睛细小,一笑更是完全看不到。后来被朋友拍到一张笑得很夸张的照片,他拿给我看的时候,一直不停地说,你看,多好看。笑容好看?好,那就笑。于是我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都对着镜子笑,慢慢笑成了习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照片里都是笑着的了。
不用羡左慕右,做不了红玫瑰时时散发香氛,诱惑人心,那就做清浅小雏菊,无味无色但清爽怡人,也一定有好这口的觉得你美不胜收。芸芸众生相,都有无可取代的独有可爱。
我还特别喜欢美食,这恐怕是句废话,谁不喜欢,恐怕没有。吃烤肉的时候一定要用新鲜紫苏叶子,少了它吃不出味道,特有的草本味道一入口,舌头都可以一起咽下去。吃草莓的时候得配香草冰激凌,化到五分的时候,厚厚浇上一整层,米其林师傅做的顶级甜食也比不了。吃小龙虾一定要喝新鲜有沫的扎啤,一整杯冒着泡就大口灌。香鲜爽口加上浓醇好酒,还一定得去人密的小夜市,小马扎儿一坐,小路边儿一待。车水马龙,全是吃货的好心情。不然,来了心情还可以试试无厘头的,咖啡就大饼,豆浆配蛋糕,都是小挑战,细碎小感受让生活慢慢丰满。人生在世最平凡的吃喝拉撒也涌得出很多大滋味儿。心灵鸡汤算什么,自我治愈才是好本事。
生活里的小细处,慢慢琢磨起来都是学问,一点一滴,何来无所事事。
还讨厌逆境,又说了句超级大废话,谁又喜欢。有没有发现,人总有隐隐约约的第六感。大太阳的一天,突然觉得要下雨,出门顺手就抄了把伞,果不其然,就渐渐滂沱起来。最喜欢的东西觉得不好,可能会丢,不出几天,就不知所踪了。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总是多少有数,心里明白,面上糊涂。人生漫长,总会遇上黑暗的一天。这世上那么多人遭遇痛苦不幸,也都颤颤悠悠地站起来了。我们都有复原的好本事,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心。
大家都喜欢谦和活泼、总有好笑容的人,却也并不讨厌棱角分明、敢爱敢恨的小勇者。
大家都喜欢新鲜爽朗、走路迈大步的人,却也不反感深重含蓄、沉默是金的修行人。
大家都喜欢声线柔和、嗓音亮丽的人,却也照样会被荒腔走音、歌不成歌的人逗乐。
大家都喜欢肌肤如雪、秀丽明艳的人,却也一样觉得模样不过不失、端庄平和的人舒服。
人情练达向来都是大学问,但性情尴尬也是一种纯真。人有百样,自己先喜欢自己的这一样,别人的情绪被感染,也就逐渐地爱起你来。
人生往前走,都想抓住些什么,抓住的当然不会全是美好记忆。慢慢来别着急,才潇洒。人生说短却也长,“慢慢”这两字箴言像是温柔咒语。慢慢来,慢慢来,这生活里的滋味原来就应该慢慢体味,才品得出上帝给你的菜不是残羹冷饭,却是上品佳肴。
生命就是一场狂欢,任你放什么音乐,都跳出大方宽爽好舞蹈。
摘自《何必等来生》
燕子,生活在北京的知名女摄影师。在网络上用图片和文字温暖着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微博@燕子PHOTO。
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
活得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多余的东西,跟吃饱了撑的是一个道理。
爱是发生在心底的风暴,它的力量却能让你有勇气很轻很轻地,拥抱一个人。——陶立夏
你总说梦想遥不可及,可你却从不早睡,也不早起。
遇见你以后,理想不再是骑马喝酒去天涯,而是再晚我也要回家。
世界上最厉害的三种人:1、能管住自己嘴巴的人,不论是吃还是说话;2、能用语言精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意思的人;3、可以真正不在意他人眼光的人。
我想要的生活,睡前有你,醒来吻你。
欢迎关注心语公众号:晚安画报(lovepic8)
文 桃美好 图 ins作者微信公众号 Shelter(ID:BeShelter)
因为到了适婚的年龄还单身,走到哪里都逃不掉被人催婚的命运。
有时想起来,好像是因为大家都替我着急,所以我也必须表现出一副着急的样子,以便于赶快结束催婚这个话题。
我身边大多父辈婚姻破裂的朋友,都跟我一样:打心底惧怕婚姻,可又无比渴望有个幸福的家庭。
睁眼瞎小姐考心理治疗师那段时间,自己也在看心理医生,后来跟她聊起我的感情,她说我们都一样,受原生家庭影响太大。
那时我身边有两个男人,机缘巧合认识,没有所谓的进一步发展,也没有真正面临必须选择和谁在一起的问题。只是相比起来,一个很符合我所有的条条框框,另一个完全属于异类,而我内心却更偏向那个异类,我以为是被异类的不同所吸引。
可是睁眼瞎小姐跟我说,不是,你不是被别人的不同所吸引,而是你自己害怕稳定。
尽管我不太懂心理学那套所谓深挖内心的理论,但我却莫名很赞同。
她跟我说,原生家庭父辈的婚姻在我们内心留下了很沉重的阴影,偏偏我们生在快餐时代,我们渴望从一而终,渴望自己的婚姻不重蹈父辈的覆辙,却又无法在这个浑浊的世界出淤泥而不染,无法在这个渴望被需要的世界抗拒住外来的诱惑。
所以我们害怕,害怕一旦建立一段稳定关系,终有一天会被自己亲手毁灭,我们不信自己,更不信这个时代的男人和爱情。
这就是为什么,比起那个符合我所有条条框框的男人,我会更喜欢那个让我捉摸不透的异类。
连我自己都清楚跟那个异类的未来非常渺茫,但也恰恰就是因为未来渺茫,所以无关于稳定,才会更愿意去接近。就好像是反正知道没未来,才敢放肆要现在。真要跟我谈稳定,再好的男人可能都会让我恐惧。
我承认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一些阴影,至于内心那个连自己都忽略的潜意识是否真的是这样的思维路径,我不敢保证,但也无法不赞同。
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牛鬼蛇神那一套我会跟风,但我不钻,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去算过命看手相啥的。
可是去年年底,我去算了个卦。算卦先生说卦象这东西从出生就注定,一万个先生看同一生辰八字结果都一样,只是有些先生会把结果变着法子说,或者选择性的不说。
然而我的这位算卦先生那是相当实诚啊,好的坏的都给我说完了,他说我天生独居命,很小就一个人生活,也许40岁之后才会找到伴儿。
我信了,我真的信了,算卦之前我啥都没说,但恰好我12岁就一个人在外生活,感觉算卦先生还好心留了一手,就差没跟我说“孤独终老”四个字了。
于是我就想起了我一朋友,她一直尊称自己为“盘丝大仙儿”。
盘丝大仙儿曾经有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从相爱到不被看好,再到不信邪非那个人不嫁,再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就像唐三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一样,好不容易修成正果。
然而世事难料,结婚3年后老公外遇了,盘丝大仙儿怎么都说服不了自己原谅,于是毅然决然不顾所有人劝说离了婚。
离婚之后,盘丝大仙儿搬回了娘家,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此后的几年时间全把自己扔进工作里,死命加班,硬是不给一点瞎想的空闲。
后来她自己买了房,称呼她的那个小天地为“盘丝洞”,30岁生日那天把辛辛苦苦攒的钱拿去给自己买了一辆车当作礼物。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更新微博的习惯,去看她发布的动态,时常能看到她独自在盘丝洞里,晒着太阳喝咖啡练瑜伽养多肉和看书工作。
她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真的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
最让我钦佩和动容的点在于,她跟我说这话时,不是哀怨的眼神,不是痛苦的表情,也许确实带有一丝无奈,但我能很强烈地感受到她那股做好了准备要独自担待后半生的力量。
她说:我曾触过冰山,原本觉得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被撞得粉碎,也曾熬过最晦暗的人生,在孤独中把绝望体会得淋漓尽致。
所以此后的她,一手担待起自己的全部生活。
自己买房,并一手一脚装修成喜欢的样子,买喜欢的车做生日礼物送给辛苦熬过来的自己,可以为了自由过清淡的生活,也可以一个人去冒险,离婚后的六年时间,一个人去过12个国家,去攀岩,去滑雪,去冲浪,去看更大的世界,经历过暗无天日,也依旧是那个四仰八叉的姑娘。
对,她想过未来可能会孤独终老,也真的,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像她一样,去做好一辈子孤独终老的准备,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正细想过,如果真的孤独终老,未来该怎么办。
有些事看上去很遥远,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都抱着一颗侥幸的心,去想:兴许走着走着就会遇到一个人,无论那时的自己是否还会恪守如今的标准,总归是不至于孤独终老的吧。
可是,我也曾跟我妈说过一句话:
如果结了婚之后要离婚,那我不如从一开始就一个人过,一直到死。
这样的想法或许是偏激的,因为未来的命运会怎样,现在谁都不知道。也可能就是因为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才会注定我永远害怕,永远都得不到想要的稳定。
可是我总是会转念一想,无论是否有人与我担待下半生,我都该做一个拥有独立人格、能够独立生活的人,不冲突啊。
所以,受父辈影响所造成的婚姻观也好,算卦先生提前给我预测的人生彩蛋也罢,现在的我,依旧执迷不悔,依旧猖狂和傻逼。
我想过这样下去,我可能真的会孤独终老,也许未来会有一个瞬间,不对,是无数个瞬间:我会看着那个空旷的房间,看着那张空旷的床,看着厨房里一个人吃剩下的饭,那一双筷子那一个碗,看着卫生间里那一把牙刷,看着那一双拖鞋,看着衣柜里一个人的衣服。然后在只有自己的夜里,眼泪塌方,放声大哭。
但我也想过,如果孤独终老,那就孤独终老。
我还有至少30年的时间,去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去准备好这一辈子,哪怕不稳定,哪怕一直一个人,也能有能力在任何困境面前从从容容,沉着又不失体面,可以优雅地老去,而不感到寂寞。永远爱恨分明,永远理直气壮,永远尖锐锋利,永远随心所欲,永远热泪盈眶,也永远放肆疯狂。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真的会孤独终老?我想过,我真的想过。
作者:桃美好,家住成都脾气暴躁的吃土少女,嘴脸毒舌脸皮厚,没事做就爱瞎bb。微信公众号:Shelter(id:BeShelter)。
【冬天】天空一样的充满阴霾,冷是此时此刻仅剩的感觉。我以为我不怕冬天,我以为我能找到温暖。当我站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时候,才明白,我以为的这些,原来都不存在。这是冬天,我们总是要习惯冰冷,萧瑟。冷不过人心,凉不过人性。
【阳光】常常说喜欢阳光,那是因为心里不温暖,那个叫心脏的地方太过寒冷,逐渐得快要冻结成冰。想要渴望一点阳光的温暖。而那些喜欢黑暗,阴郁的孩子呢。我也知道那不是他们本意,是因为心底冰冷的都快麻木,他们渴望阳光渴望温暖,却更害怕阳光照不到心底,温暖不了自己。只能选择逃避。不曾拥有就不会害怕失去。
【改变】我们在不停的改变着,时间越久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从前的自己。孤独,寂寞,伤感,敏感。然后觉得周围的人都变了。自私,贪婪,极端,愤恨。总是这几个词在叫嚣。这个世界太乱,太糟糕,太过于残酷。我们还不过是个孩子,怎么会,我们活的如此辛苦。
【人性】后来的我开始懂得,这个世界最虚伪的莫过于人心。爱情也好,友情也罢。今天说爱你,牵手接吻床上翻云覆雨,明天却也能和别人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再最后也只能随时间两两相忘。朋友呢,好的时候逛街吃饭一起谈天说地。不好的时候背着你什么难听的话形容着你。我们都没错,生活在这谎言居多的世界,渐渐的,我们都开始迷失了自己,挣扎着,徘徊着。不知道该怎样让自己不被虚伪淹没,可是却也不知道怎样去找回从前的自己。开始有了心计,开始变得凉薄,骗别人骗自己。
【假如】假如时光倒流,假如还可以回头。我是否可以阻止自己的变化,我不知道。原谅我也不是故意如此,谁知道,我的心里已经是满满一片荒凉。伤感日志谁也不曾记得,从前我也多单纯的相信过那么多,最后,把快乐弄丢了。假如你看到过去的我,记得告诉她,别那么在乎什么,因为,真的不值得。
【End】乱糟糟的文字,乱糟糟的心情,记住文字,但别记住悲伤。
文/艾小羊来源:微信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年龄的增长,会不知不觉地让一个人显露刻薄,这刻薄里却并无恶意,类似一种倚老卖老的“小样儿,到时你就明白了”,或者干脆像朔爷那样公开宣称“惟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你也不会年轻很久”。
过了30岁,我对于那些说30岁就认输或30岁也不认输的“年轻人”总是忍不住带有几分这样的刻薄。我是一个对年龄特别不敏感的人,从没有给自己设置过任何年龄限制,年龄这东西,除了在某些极限运动或者爱情(主要指生育)里面的确起到一条金线的作用,对于人生大多数事情,年龄其实不是问题,即使在最一本正经的大公司招聘里,“年龄35岁以下”的要求下面,也常常跟着特殊人才可放宽限制,更何况是30岁,风华正茂,如果不是故意跟自己拧巴,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可以重新开始的年龄。
我面前曾经坐着一个26岁的姑娘,她的目标是30岁以前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与事,然后相伴一生。“如果30岁还没找到,我就认输,随便混了。”她的手指尖在茶杯的杯沿处一圈圈划过,仿佛那里面藏着一个慈悲的救世主,可以因为貌美如花的撒娇,而将一颗许愿星交在她手里。
我忍不住回想自己的30岁,如今我爱的人与事,都不是在这个年龄之前搞定的。我将自己最宝贵的20+年华浪费在一间暮气沉沉的国企里,但这丝毫没有妨碍我在30岁之后奔赴新生活的步伐。
即使到30岁也不认输,听上去像豪言壮语,好像是为了催促自己在30岁之前走得更快,然而你又怎么知道你是否是另外一种人,适合在30岁之前走得慢一点,积累足够的勇气,30岁之后迈出坚毅沉稳的步伐。
关于年龄的紧迫感,每个人都有,当你发现主管比自己年轻,风投开始青睐90后,在你出生那年创立的品牌,90%已经灰飞烟灭,剩下的无不在商标下面加一个“Since&&年”以显示与百年老店的近亲关系,然而,因为年龄的紧迫感,而给自己设置做某事的年龄上限,让我想起4岁的小女儿,每当她担心我不答应她某件事,就会说,如果你现在不答应我,以后我就再也不要了。
既是撒娇,更是因为没把握与怕输,所以要划一条年龄的金线为自己遮羞,无论这条金线划在30岁,还是40岁,所显示的都是你既放不下欲望,却又信心不足。
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放下一些东西,这样的放下,与输赢无关,而是对自我需要更加具有自知之明。20岁的时候,我特别想要男朋友送我一条缕空花纹的围巾,当时在商场看到,价格不菲,30岁的时候,我鄙视一切缕空与蕾丝,深深为它们身上的廉价感震惊。我当然不会承认是因为我的身材再也无法穿着缕空黑背心与短得不能再短的红色热裤,挤在公共汽车里,享受身后男生的指指点点。生活不易,人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呢,如果有许多衣服你不再适合,应该欣喜若狂地觉得自己的品味果然随着岁月的积淀而突飞猛进。
能穿薄露透的时候,你在害羞,穿不了的时候,你在后悔,这是我心目中惟一可称为“输”掉的人生。人的一生,是在不断与自己做生意,无论什么年龄,我们都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当你决定放弃一件事,一定要拿出等量的得到来交换。放弃事业的奋斗,就要交换生活的安稳,在业余爱好中获得成就感;放弃爱情的追逐,就要交换一个人的清静、自足或者为婚姻而婚姻的现世安稳;即使在生命的最终,你终于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放手,依然有永恒的安稳拿出来作交换。
对于一个忙着与上帝讨价还价的人来说,什么年龄应该认输,这真是个难题。
不要睡懒觉,不和太阳一同起身,就辜负了那一天。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可以在独处时心中绽开大千世界,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清寂。
所谓爱,就是别人担心你会胖,我却担心你没吃饱。
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快乐都是从痛苦中得来,你全然拒绝了痛苦,也就全然避开了快乐。
对生活失望,对自己失望,对他人失望,但是,唯独不能对下一秒钟失望。
爱情是根毛线,你可以弄得一团糟,也可以织出温暖和美好。
你是什么人便会遇上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便会选择什么人。
我最需要的就是,你需要我。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文|苏心 图|rrosyadd 来源|苏心(ID:suxin98498)
只有离开了那个错误的人,你才能有机会找到那个对的人。
出去办事的同事给我发来一段视频,我点开看,吓了一跳。
一个跳湖自尽的年轻女人,被打捞上来放在湖边。旁边一位五六十岁的妇人呼天抢地嚎啕大哭,估计是轻生者的母亲,看着让人心酸。
一会儿,同事从外面进来,还没等我问就气愤地说起这事。
跳湖那个女的还不到三十岁,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丈夫出轨还家暴,女的提过几次离婚,都被她妈给劝住了:离了婚还能找什么样的?再找一个就一定好吗?这个起码是孩子的亲爸爸,要是再遇人不淑,岂不是连孩子都害了。
在又一次遭遇家暴后,她万念俱灰跳了湖。
同事说她妈妈边哭边骂自己是个老糊涂,后悔没有让女儿早点离婚,她下半辈子可怎么活?
我听了半晌无语。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我说:离婚要趁早。
我并不是鼓励谁离婚,而是我发现,出轨是婚姻最致命的一击。若是过错方还死不悔改,这段婚姻基本就是绝症了,这样的婚姻不如早点放弃。
而对于那些别的理由,比如夫妻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婆婆不好、小姑子挑拨、岳父母爱财等等,这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都劝和。
上周,文友美子给我在微信上留言:苏心,我离婚了,终于解脱了。
数月前,美子和我诉说过婚姻的不幸。结婚五年,有一个三岁半的女儿。男人在她刚生下女儿不久就勾搭上一个单位新来的同事。美子两年没上班,外面的情况也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她老公出轨了,只有她蒙在鼓里。
男人很少回家,理由不是加班就是出差。美子和老公要生活费,他也是一脸不耐烦,给很少一点钱,再要就急眼。
闺蜜实在看不下去,就把她老公的事告诉给了美子,让她自己长点心。
美子感觉天都塌了,她一直以为老公是工作压力大,没想到竟然背叛了自己。
美子旁敲侧击地问老公,他不肯承认,直到美子说出那个女人的姓名,老公才不说话了。但满脸傲慢,一幅你爱咋咋的表情。他吃准了美子那时没有什么能力来制约他,孩子小,没工作,能把他怎么样?
美子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离婚?女儿刚满两周岁,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自己又没收入,离了怎么活?
然后就开始了无休止地争吵,每次都以女儿惊恐的哭声收场。
女儿刚上幼儿园就表现出不合群,老师说孩子有轻度抑郁的症状。美子痛下决心,再也不要以“为了孩子好”为由伤害她了。她果断地离了婚。
她说,或者眼前经济上会有些困难,但是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自己大不了拼一些,累也比痛苦好。这样的日子还有奔头,还有未来可以憧憬。在那个没有了感情的围城里,每时每刻都有种窒息的感觉。
像美子这样的婚姻,我身边也有,每次有人询问我的意见,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劝离。因为就算劝他们一直将就着,到最后,也不过是除了伤害,什么都没留下。
我有一位长辈,年轻时丈夫有了新欢,几次提出离婚。她死活不离,说既然他不让我好过,他也别想。这么拖着拖着,两个人就老了。
如今,我经常在路上遇到那位长辈和老伴一起遛弯,一起买菜,邻居们都说,他们两口子闹了一辈子离婚,老了感情反而好了。
其实,真相呢?
前几年我母亲在世时,那位长辈还和她唠叨过:我们两口子吵了一辈子,一点感情都没有。我当初就想拖着他不让他好受,可他的心从来也没在我身上,还不如早点离了。现在都快六十了,后悔也晚了,只能凑合着过吧,这一生算是白活了,唉!
她的叹息里,我听出了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白后,对命运不得不屈服的无奈。余生太长太寂寞,也只得和那个人搭伴同行。
得了绝症的婚姻,离婚要趁早,这样,彼此起码还有未来可期盼。
别说忍着是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你连自己都过不好,又怎么能保护他们,给他们带来幸福?
《基督山伯爵》里面最后一句话就是,人生的一切智慧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只有离开了那个错误的人,你才能有机会找到那个对的人。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词叫“断舍离”,需要断舍离的可不仅仅是一些不穿的衣服,过期的药品,可有可无的生活杂物,和只知道有事啰嗦你、没事不认识你的所谓朋友。
我觉得最该断舍离的是:一个不再爱你的人,一段无法继续下去的婚姻。
作者:苏心,北国女子,专栏作者,流行期刊写手,自媒体人。驰骋职场,也热爱文字,追逐向阳花般的日子。关于职场,关于生活,关于婚姻,关于女人,我手写我心。微信公号:suxin98498。
温柔、乐观、好脾气,依靠独特的个人魅力模特张亮迅速蹿红,这篇文章记录了男神爸爸的点滴故事
张亮:扼住命运的结巴
(Who is it 张亮,第一个登上米兰国际时装周的中国男模,2013年10月带儿子张悦轩参加湖南卫视大型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因收视大热而为观众熟知。)
最能激发张亮聊天热情的,还是他怎么扼住命运的结巴,怎么下岗再就业,以及,儿子真好。
11月14日星期四下午,北京没有雾霾,阳光长驱直入。张亮先生带着妻子、儿子,来到东四环外的一家摄影棚,一家数码厂商和几家媒体聚在这里等待着他。两小时前刚刚飞回北京的张亮必须在接下来的5个小时里完成5套时装大片拍摄、3个采访、1个会议,才能赶上晚上的班机,去录制新一期的《爸爸去哪儿》。
一个月前,张亮的工作远没有到达这种密度。那时他还不算明星。《爸爸去哪儿》开播时,观众熟悉林志颖、田亮,知道王岳伦、郭涛,但张亮是谁?当时湖南卫视给他打的介绍是:“第一个登上米兰国际时装周的中国男模”。
节目开播两周后,张亮的微博粉丝从11万猛涨到100万,他惊喜,同时觉得“恐怖”,就微信问经纪人:“你们没人给我买粉丝吧???”经纪人答:“谁有那个闲钱啊……”张亮:“他妹的好恐怖,特别的!!!”
三个问号,三个感叹号。他把这段微信对话截屏发到微博上,网友一看,这不就是穷人乍富的心态吗,小伙子挺真实――反而更喜欢张亮了。
张亮的儿子天天(大名张悦轩)也成了大众宠儿,11月12日小孩过6岁生日的一条消息,轻轻松松占据当天新浪微博热搜榜第一名。到11月中旬的时候,张亮的微博粉丝突破了600万――俨然新男神的节奏。
男神爸爸和暖神儿子
张亮突然被“封神”了,粉丝们乐此不疲地转发透露了“封神”理由:第一期老爸们一起碰杯只有他站起来了;买菜知道哪个费油哪个费水;天天电话里啵妈妈他也啵了下;看到田亮的女儿在转着的石磨旁边站着赶紧把她抱到一边;永远冲在第一个去接找食材归来的孩子们;捕鱼不嫌服装脏,麻溜穿上就下河,多捕一条偷偷给王岳伦帮他解围……最重要的是做饭的样子也太帅了吧。
还有人说:我们要的不是高富帅。只要你肯上进,爱你的女人就敢嫁,与其羡慕林志颖拥有梦幻浪漫的爱情,不如羡慕寇静能找到张亮这样上得秀场下得厨房扮得了酷犯得了二的全能大男神。
寇静是谁?有一集节目,张亮父子去农户家讨菜,儿子天天抱着一只鸡。张亮趁机教育儿子:天天,这是公鸡还是母鸡?天天:母鸡!村长说了小冠子是母鸡,大冠子是公鸡!张亮:哦!那她是女孩子,给她起个名吧。天天:寇静!张亮:寇静是你妈!观众恍然大悟,张亮的老婆叫寇静。
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句流行语:“天天妈妈寇静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找到这么个高大帅气英俊潇洒身价一流情商超高满富责任感还是异性恋的男人,生一个善良懂事熊劲儿十足的的小暖神儿子!”
小暖神细节一:节目第二期,爸爸们做饭,孩子们每人分到两根狗尾巴草,投给做饭做得好的爸爸。别的爸爸得到两根,做饭做得最好的张亮反而只有一根。这时候天天往门外跑,张亮以为孩子不高兴要退出,赶紧追出去,结果天天回头说,“我,我只是想自己拿一个狗尾巴草给你。”
小暖神细节二:节目第四期,天天被派了一个任务:保护鸡蛋。田亮负责“捣蛋”。鸡蛋碎了,张亮问“怎么回事?”一开始天天撒谎说碎的不是他那颗蛋,但他很快承认错误:“我不想让你知道是他打碎所以我才这样撒谎的。”小男孩儿抬头看着父亲,说:“对不起,打我吧。”
一家三口都红了。《重庆商报》11月7日发表报道,标题为“《爸爸》张亮逆袭”,将张亮的逆袭路径概括为:育儿方法言传身教、对伙伴们周到有礼、上得T台进得厨房。新浪娱乐的微博官号随即转发,并问:“有多少人是冲着林志颖和Kimi看《爸爸去哪儿》,最后却成为了张亮和天天的脑残粉?”
陌陌科技的公关经理文亚娟经历了从“不知道张亮是谁”到“特别喜欢张亮”的过程。“男人对儿子就是这样的,唠唠叨叨但很真实。另外我能说张亮的小眼睛特别好看吗?”她也喜欢节目里其他几位父亲,但觉得他们太明星了。另外她不能理解:“谁家的男人连个面条都不会煮啊?那几位爸爸也太夸张了。”
网上有个段子,说很久以前有记者采访张亮,经纪公司要求写成在法国学设计,张亮大大咧咧自曝是新东方厨校毕业的,怕人不相信,现场给记者做了一桌菜。和张亮的宣传总监求证这个段子,对方说确有此事,只不过张亮学厨是在朝阳区的一所技校,不是新东方厨校。
类似的“主动露怯”,张亮在《爸爸去哪儿》第一集里也干过。当时几个爸爸聚在一起做饭,张亮戴着一块明晃晃的大手表,挽袖子动真格的杀鱼、炒菜,边干活边忐忑地说了一句:“我这样不会掉粉吧?”
明星是不会这么说话的,怕掉价。不把自己当明星的张亮把一句大实话叨叨出来了。与之相反,17岁就走红全亚洲的林志颖特别习惯像一个明星那样说话和做事。比如除了推不掉、必须上的湖南卫视节目,林志颖的儿子Kimi不为媒体拍摄图片、视频,也不接受采访。
反观张亮家的天天,2011年,他爸就领着3岁的他上《快乐大本营》,何炅问天天:“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吗?”天天答:“我爸爸是挣钱儿的。”何炅又问:“天天,你长大想做什么?”天天答道:“我长大了想挣钱儿。”
这些年来,许多时尚杂志在拍“父子”大片时都会想到张亮,天天总是陪着爸爸一起去。张亮给某服装做代言,天天也跟着给那家品牌当童装代言人。张亮自我安慰地说:“孩子还小,就当玩儿了,在他眼里拍照片就是玩。等孩子上小学了,就不让他陪我拍照了。”
“我觉得我要以德服人”
摄影棚里众星捧月,大人们都在逗天天玩,张亮和一个又一个的记者聊。他说话大大咧咧的,什么都愿意聊,用张亮宣传的话说:“放心吧,亮哥可能聊了,他特别开放。”
特别能聊的张亮,小时候口吃很严重。
他口齿流利地讲述当年的口吃,“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小学。需要让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都要先敲门然后喊报告,这是一个规矩。我紧张,喊不出‘报告’,然后很着急,很多时候一敲门直接推门进去了。后来老师觉得这孩子没礼貌。有一次,我都已经站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说张亮你出去喊报告,然后我就出去了,我站在门口站了15分钟喊不出来,急了一身汗。”
“我心里是在大声喊‘报告’,但是我嘴讲不出来。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就是特别恨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我连个‘报告’都喊不出来。你说我有什么可紧张的,老师也不是跟我第一次见面。觉得自己挺没用的,连说话这个事都做不好。”张亮回忆。
张亮想了个办法,他从课桌上拿起作业本,小声地不停重复“报告报告报告”,一边念叨一边走,走100多米,嘴里一直重复“报告报告报告”,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突然抬头,大声喊:“报告”。
“我喊得特别大声,成功了,特别开心。我知道口吃对我来说是一个缺点,但是我克服了它,就特别有成就感。”张亮眯着他那双细长细长的眼睛,笑。
然后他出神地说:“有时候我在想……有的时候做采访的时候说起(结巴)这件事,我突然脑子里一个闪念:当时老师为什么不问我你当时为什么不喊报告呢。”
“你后来就把这种体谅给了天天?”《人物》记者问。
“一代跟一代的教育确实不一样。”张亮回答。
2012年8月,张亮去内蒙拍时装片,带着老婆孩子,连小狗都带去了,一边玩一边拍。摄影师张曦看见张亮把婚戒褪下来交给天天,“你给我拿着啊”。不一会儿,天天拿沙子把戒指埋了,埋了以后就找不着了。张亮问天天:“埋哪儿了?”天天画了个圈:“就埋那里面。”张亮一直找没找着。张亮说,不在这个圈子里,天天说,就在这个圈子里,张亮说,我们旁边再找找,天天说,好,那我们再找找。那个戒指,最后是被在场所有人挖开一辆车那么大面积的沙子以后,被一个助理找到的。张亮对孩子始终没起急没埋怨。“要换我,‘小兔崽子’,肯定得骂他几句。”张曦说。
张亮说:“他知道这是我们俩的婚戒。其实他比我紧张。从他的语气从他看我的眼神,他知道自己错了,我觉得这个就够了。”
权威父亲不是张亮的作风。他的表情带着得瑟,“我觉得我要以德服人。”
“他像是一个会照顾每一个人的大哥哥”
张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漂亮男人。他的颧骨很高,鼻子很大,眼睛很细。穿自己衣服的时候,他看上去就只是个标准的都市青年。但只要穿上时装,就好像是为那件衣服而生的,动作有棱有角,表情恰到好处,不管多么奇怪的衣服,他穿都很好看。
乐蜂网品牌总监程程时常看秀,她发现每场秀结束的时候台上总是乱糟糟,模特各忙各的,媒体四处抓人拍照。有一次,她去看服装设计师王玉涛的秀,男主秀是张亮,程程对张亮的做法印象深刻。秀结束了,台上乱着,张亮喊了一声,召集模特们站在一起,先对着左边集体摆造型和表情,让媒体拍照。然后又喊模特们向另一个方向摆造型,给另一边媒体拍照。他这样做既满足了媒体的需求,又不会让媒体拍到模特比较丑的照片。“而且我发现,他一喊,模特们都过来了。”
王玉涛在时装秀结束后摆了“谢蟹宴”,张亮带着老婆孩子来了。程程看到,张亮的妻子一直忙于照顾天天,张亮也一起追着孩子喂饭。照顾完孩子,张亮就带着几个年轻模特开始挨桌给媒体敬酒。给人的感觉是张亮既照顾了儿子,也分担了老婆的工作,不但照顾了公司,还照顾了媒体,“他像是一个会照顾每一个人的大哥哥。”
11月14日下午,张亮连续做了好几个采访,哪怕时间已经很赶,也尽量回答得更仔细。他说自己学厨的故事,刚说了个开头就被硬生生打断,对方说:“这段我们不需要,待会再说。”他不生气,还配合地做了一个动作:“好的,这段儿拎起来”,在虚空里捏了一下,好像把什么扔到一旁去了似的:“放到后面去”。
摄影师张曦认为张亮具备跟人“和而不同”的能力:“张亮能让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有些事你找到他他不愿意去做,他不会直白回绝你,但他会跟你说他不愿意去做的原因,这就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爸爸去哪儿》的总导演谢涤葵总结张亮为什么走红:“温柔,没太多脾气。身材好,男模,举手投足都起范儿。特别招女性观众喜欢。”张亮的许多朋友,包括看过《爸爸去哪儿》的网民,他们更愿意用一个语义含糊的判断来概括对张亮的印象:“情商高”。
2012年,时尚圈发生的“男模被封杀”事件,很能看出张亮的情商高是高在哪儿。当时,知名男模傅正刚在博客爆料,炮轰某公关公司提供的酒店设施差,且第二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7点只供应一顿工作餐。开秀前1小时,公关公司突然提出模特必须增加30分钟表演,在模特要求下,答应给双倍酬劳。但在演出结束后,公关公司非但没有给双倍酬劳,还提出要封杀傅正刚在内的4名“挑事”模特。
傅正刚的博客里贴出一张照片,一群高大俊美的男模像民工一样蹲在地上吃盒饭。当时,在现场的模特也包括张亮。
傅正刚的方式是个体反抗、直接爆料。而张亮主张让自己的模特公司去跟公关公司沟通,“他会私下里跟我说先等等,再想想,最好先让公司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假如公对公沟通不好,我们再来处理。”傅正刚说。
中国版《GQ》时装总监崔丹当时也听说了这件事,时隔一年,《人物》记者问崔丹,张亮和傅正刚的两种处理方法,哪种更好?崔丹说,“张亮的处理方法更大气一点。这个行业里面不像美国一样有什么演员工会、编剧工会,模特没有工会,没有人帮你维权。张亮的想法是对的,让公司跟公司谈判。”
《时装男士》主编王韶辉很了解这个圈子的生态:“制作公司的权力大到我想用谁就用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且钱还特别少。模特公司要生存,要和制作公司搞好关系,就把模特很便宜地卖出去。如果出了问题,他们会全撇开,可以放弃你,可是不能得罪制作公司。”
“张亮那种性格不会得罪任何一个人,我理解他,他有老婆有小孩。”在傅正刚看来,模特是时尚行业的食物链里最底端的生物。“化妆师可以站在你上面,摄影师、编辑、客户、模特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公关公司,所有人都是你的甲方。模特又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所有的模特都是在尽可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地在维护着那一点点关系,比如演出正常要给5000块钱,但是他会说我只能给你2500,你演不演?你不演我去找其他人。模特就不敢说不,因为可能这次这2500不去赚,下面的一个2500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
没有人吃不了的苦,只有人享不了的福
反季节拍摄,蹲在地上吃盒饭,连续坐8个小时的大巴去云南乡村拍片,从纽约时装周飞回国内凌晨两点连轴转拍杂志,这些张亮都不觉得苦。他信奉母亲的一句格言:没有人吃不了的苦,只有人享不了的福。
张亮是在一个100多人的小山村里长大的。村里的小学,一个班才8个学生,一年级和三年级合并上课,二年级和四年级合并上课。
“我爸爸没有开煤矿的时候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作在一线,很危险,搞不好有一天就回不来了,因为总塌方。妈妈为了补贴家用,等我们睡着之后就出去,用大的铁锨给人家装货车,一装就是好几十吨的那种大货车。我们村的煤矿都在井下,那个洞大概就1米6多,我妈身高1米75,她每天背着篓子进去背煤,背一天5块钱。我记得有一年暑假的时候,我跟我爸在煤矿上石头垒的房子里住了20多天,其实就是守煤。我第一次见到比猫还大的老鼠,红毛的,在那儿打架。觉得还挺好玩的。没有水,要到山下背泉水,还得背一大桶。20多天下来我一照镜子,只有牙是白的,眼睛是白的,其他全都是黑的,因为20多天没洗澡。”
不久之后,父亲得了一场重病,煤矿关了,家里的积蓄也慢慢花光了,每天一睁眼光医药费就上千。跟小时候口吃那会儿似的,张亮又开始恨自己没用,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家里分担。“后来想明白了,我能做的就是不伸手要生活费,以及不让我姐姐跟家里面要生活费。”
张亮有一个双胞胎姐姐,成绩好,于是姐姐继续读高中,读大学,张亮去北京市里的技校学厨,一年后开始实习。实习头一年,他16岁,没工资――其实有工资,给学校了,班主任每个月来看学生就是来领工资的。张亮一开始不明白,每次看见老师还说谢谢,慢慢慢慢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到张亮领工资了,他把钱一劈两半,自己和姐姐一人一半。
“我现在都记得那种兴奋,哇噻!挣钱了!第一个月工资550块,全都给家里买东西了。第二个月跟朋友借了120块买了双耐克鞋。”
刚穿上耐克鞋,张亮就“下岗”了。他上班的饭店被更大的饭店兼并了,那是1999年。十几年后,张亮穿得倍儿体面,坐在摄影棚里,几只大灯开着,光线全部聚到他身边,全场屏息静气,听他和貌美如花的电视台女主持人录节目。张亮笑眯眯地得瑟:“刚有‘下岗’这词,我就下岗了。”女主持人笑了,笑他说“下岗”这词:“你一个80后,说话怎么跟个60后、70后似的”。
17岁就失业了。张亮绝望了好一阵,等哀伤劲过去,他揣着饭店赔给他的两个月工资找工作。他吃大饼、榨菜、水,住在一个每月120元的地下室里。为了省钱,连地下一层的都住不起,他那间在地下三层。
“里面只有一盏灯,房间只有一个单人床的面积,一脱鞋就要上床。也没窗户,一开门完全是死老鼠的味道。我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想办法找工作,洗个脸就出门,晚上困得不行才回地下室,没事干就去网吧,上会儿网,打CS,让我自己变困,回去就能睡着了。”
张亮没有对国家和体制的愤怒,“不愤怒。当时想不到那种宏观的。我当时只想的是我下一顿吃什么。”
后来他还干过售货员,那时他住在北京东四环欢乐谷附近,是房东多搭出来的一间违建平房。培训的时候说得好好的,登记住址就近分配工作,结果把他分配到西边公主坟的翠微商场,每天上下班穿两次北京城。
翠微商场有一个规矩,早上7点40必须到岗开晨会,叫“爱的鼓励”,员工站成两排,店长领着鼓掌喊口号,啪啪啪,啪啪啪。如果没到会,就会被扣钱。
张亮每天5点半从家出门,骑自行车骑到平乐园52路总站,把车锁在总站那儿,坐车到公主坟,下车走15分钟到翠微。他们店卖的是体育用品,一定要很精神很阳光,短头发,要打喱水。张亮那个屋冬天没有暖气,每天回家睡觉他都把喱水搂在被窝里面睡,要不然第二天会冻成冰。
“早上起来洗头的时候,院子里的水管都结了一大坨的冰坨,就一开水龙头在那儿洗头,咬着牙洗,然后回家用吹风机一吹,然后抹喱水。”
说这段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赶往北京首都机场的路上。张亮的妻子寇静开车,天天睡着了,张亮投入地讲故事,说到“一开水龙头在那儿洗头”,他仰脖子做了一个巨潇洒的甩发动作,满脸“我是不是很帅”的表情。
张亮时时刻刻不忘臭美,他管这叫“少年心态”,随时投入,随时好奇,随时乐观。
去年春节,缅甸的局势刚刚平静下来,张亮和张曦去中缅边境给杂志拍片。回程的时候,山路塌方,一条路全堵了,前后都是车,没人下去,张曦腰不好,他也没法下去,最后看见张亮下车了,快一米九的个子,去塌方处搬石头,还站在路中间指挥交通,疏导车辆。说起这事,张亮臭美依旧:“当时我身上还穿着DIOR男装呢。”
其实张亮很怕塌方。小时候,他老担心爸爸去煤矿上工回不来了,后来又听说几个同学死在运煤的山路上。但他不会用恐惧的方式去谈论一件事。最能激发张亮聊天热情的,还是他怎么扼住命运的结巴,怎么下岗再就业,以及,儿子真好。
儿子是他“偷偷摸摸”要的。2007年,张亮的模特事业冉冉上升,捧红过林志玲、郑元畅、洪晓蕾的台湾模特公司凯渥已经把他签成旗下的第一个大陆男模,老板带他去台湾见了好几个影视圈的导演。张亮明白,公司想把他往艺人的方向转,名和利的大门正在打开。
《时装男士》主编王韶辉告诉《人物》记者:“模特这个行业没有标准,胡报价。高的比如刘雯走一台拿20万,昨天王培沂那场秀模特均价2000。张亮走个台,现在我估计6万-8万。但在《爸爸去哪儿》之前,到头也就两万吧。就算是刘雯,现在世界排名第三,很厉害了,可她的收入比起一个三流小明星来说差远了,代言也就几十万,但是一个小明星能好几百万。这就是模特和明星的差异,也是许多模特为什么要转行拍戏的原因。”
在凯渥的时候,张亮始终没转去拍戏,但在《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红得不行的他终于要跨界了。张亮打算去演一个杀手,特别酷的那种。
他没想到当初偷偷摸摸要的儿子会在今天给他带来一个命运的转弯。
那年,寇静怀孕了,她问张亮要不要这个孩子。张亮连个磕巴都没打:“要啊”。但他瞒着经纪人夏季,直到共同的好朋友无意中说前两天去喝了张亮孩子的满月酒,夏季才知道张亮做爸爸了。他非常生气,3天没和张亮说话。
张亮说要这个孩子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当时不想按照凯渥的期待去拍戏当明星,“我连模特还没当明白呢”,再有就是“犯浑了”。就像结婚的时候,寇静问结婚吗,张亮说想结就走啊。俩人下午就去领证。这次也应得特别干脆,但“现在想起来就是特虎。其实说不心虚是假的,刚贷款买了套房,正还贷款,兜比脸干净。但反正就豁出去了,农村的孩子,家庭环境那样不是也照样能养大吗?”
直到天天出生两三年以后,夏季才原谅张亮。
“有一次我和张亮聊天,我问他天天每天干嘛,他说天天有个可以坐进去的玩具车,有空的时候他就到楼下去推天天。他说突然有一天,天天跟他说‘爸爸,你坐下来,我推你’,他说听到这个话他都快哭了。我突然觉得,有小孩其实是个很幸福的事情。”转自佳人网
文|谢可慧 图|kelogsloops 来源|秋小愚(id:happyxiekehui)
好看的女人,有两种,一种是好看,但总觉得有一种傲慢和无礼,艳丽但让人不服气。
而另一种,你只想好好看着,让姑娘只觉得在她身边,成为绿叶也心甘情愿。Grace就是那种好看到让人觉得舒服的女孩。
她的先生老苗,和她是高中同学。18岁相遇,26岁结婚,从初恋到结婚,熬过了恋爱的七年之痒,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老苗是富二代,是学校里人尽皆知的事。虽然素日低调得只穿校服,也很少显摆,但每周末来接他的私家车,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这个真相。
说真的,当年,汽车还是奢侈品,像我们这样的穷学生在放学后,只能拼尽全力,赶一小时一趟的公交车。像脸盆里挤满的小鱼,无法动弹,又浑身酸痛。而老苗,就可以慢悠悠地下课,然后坐着他的专车回家。
那些年,老苗只招呼Grace上他的私家车,而Grace却一脸傲娇地转身,所有人都知道老苗喜欢Grace。
只是没想到,一爱就爱了好多年。过了十多年,她的先生老苗对Grace依旧极其宠爱,仍然会在人前盯着Grace看,然后笑出声。
但我知道,她在这段婚姻中,到底有多努力。
结婚之后,老苗和Grace建议,不必那么辛苦地上班,也不必干任何家务。每个月给她的钱随意她开销,只要她高兴就好。
对于女人来说,被爱情眷顾是多么的幸运。可Grace没有同意。
Grace的理由有三个:
一,工作会让她保持一种生活的节奏感和次序感;二,不希望辜负了多年学习,最后不过是闲来无事。三,她渴望自己获得的自由感。
我记得我们闺蜜圈吃饭的时候,说起这事。一个朋友问她:明明实现了财务自由,偏偏喜欢打入这混沌的职场,让自己在千头万绪中摸爬滚打,是不是太矫情了。
她笑着,继续和从前一样,一脸的无所谓:就因为我实现了财务自由,才可以更加无所畏惧地成长啊。
老苗没有再说。还是如从前,让自己成为了她的御用司机,每个早上送她去单位,无论多晚,都会接她回家。
其实,这话没多久,大概一年左右,Grace就怀孕了,然后辞职。大家都不意外,也都很意外。意外的是,她信誓旦旦说不放弃工作,最后还是落入了待产全职妈妈;只是,有钱如此,就算不工作一辈子,似乎也合情合理。
2013年,28岁的她怀孕。怀孕的第三个月,她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回家。老板很惊讶,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公司还在,你随时回来就可以。
待产的日子,清闲而无聊。女人在孕育新生命的时刻,都会小心翼翼,甚至于忘记自己所谓的理想啊追求啊,一生一次水乳交融的感觉,身为女人都会念念不忘。
孩子出生后,Grace的全职妈妈生涯就正式开始了。
住别墅,有大花园,有保姆阿姨,还有一个人好到无可挑剔的婆婆。Grace自己都说:这个全职妈妈当得轻松而自在。
可是,她却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窄,且不说失去了每天的节奏,忘记了职场的感觉。她偶尔打开电脑,除了会买母婴产品,她甚至忘记了曾经穿着高跟鞋,一身正装的自己的模样。而每一次老苗给她生活费的时候,她只觉得自己不自在。
她和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想起从前一个朋友。那一年,她刚大学毕业,满心欢喜地住进了男朋友家。没有工作,一心想着嫁进他们家,从此过上阔太太的日子。可是,仅仅过了一年,一次争吵就碎了她的“豪门梦”。
那个曾经说过要和他一辈子的男人只说了一句话“离开我,你还有钱吗?谅你也没这个胆”。那一个雨天,我抱着浑身冰凉的她,那个男朋友的短信里说了一万句的道歉,都不能让她的心再暖起来,她说,离开他,然后找一份工作。
你知道有一种感觉,就像是年幼时,父母总是和你说,你需要钱,我给你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可是,你总觉得少了点底气。于是,拼命地做个好孩子。因为你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
Grace说:老苗给我钱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他能给我现在的安全感,也在给我未来的不安。
Grace和我说的时候,我知道她内心的焦虑。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附属品,就好像,每个女孩年少的时候希望是公主,长大后希望是女王,她们希望有能力主宰自己的生活,哪怕不够井井有条,也有自己最爱的模样。
我安慰她,老苗不会啊。Grace说,老苗待我真的无话可说。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说句最俗气的话,你自己头破血流的拼搏,再苦再累,也心安。
以及,你是谁的太太和你是谁,哪个听起来更像你自己?
她还是离开了全职妈妈的角色,又开始朝九晚五的日子,只不过,从原来的销售岗,转到了办公室。
Grace回单位后,老板给她的薪水是一个月5000元。这个收入,对于她来说,并没有任何诱惑力,然而却让她兴奋了很久。其实,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证明,只是让自己成为自己。
Grace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
我喜欢的女人:乐观、坚强、温柔、优雅。
找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喜欢的东西,自己掏腰包买。不要以为找个有钱男人就可以满足,年轻漂亮的女孩无限量上架。女人要懂得学会独立,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这句话不是她说的,是刘嘉玲说的。
那条信息之后,有她先生老苗的留言:奔跑吧,姑娘。
人太多的功能,而这个社会,又对女性过于严苛。焦头烂额地需要做许多事,一旦有任何闪失,便一股脑儿地说你失败。于是,我们不停地奔跑——成为一个好母亲、成为一个好妻子、成为一个好媳妇、成为一个好女儿,以及永无止境的成为角色里最好的自己。
可是,无论如何,女人都不能放弃独立的自己。
三毛有一句诗歌:“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
我们为什么要独立?因为只有独立,你才可以不需要取悦谁,依靠谁,才可以随意支配自己今天、明天以及未来的日子,才可以不必为任何人和事恐慌。无论是谁,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一生的依靠。
女人的独立,就是自己的底气。
对于女人来说,这一生都在奔波,这一生都容易忘了自己。
那些你蹬着高跟鞋,满办公室跑的日子,是多少年里,你都要走过的路。而你也会想念那些年吃过的苦,流过的眼泪,那些所谓的成功以及小小的喜悦,都长在了你岁月的模样里。
作者:谢可慧,新浪微博:@谢可慧的村庄;微信公众号:秋小愚(ID:happyxiekehui)
文真情假锐 图Juliette Oberndorfer
随着国庆长假的寿终正寝,一年几度的朋友圈杯摄影大赛也暂时告一段落。神通广大的朋友们,顶着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摩肩擦踵的人流,使尽浑身解数将旅途的点滴跃然圈中:
有人以45度角仰望碧海蓝天,有人对着异域美食忘情垂涎,有人与牛羊嬉戏何其乐哉,有人莺歌燕舞放浪形骸,有人独自行走意图逃离尘世,有人赞颂风土人情暗讽世间黑暗……甚至,酒店房卡、机票、景区门票等物件,也成为他们标榜自我的利器。
而他们的配语也通常千篇一律: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这句逻辑上漏洞百出的俏皮话,也许只是一时兴起,却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文艺青年们顿时幡然悔悟,仿佛20余年的光景已白白浪费,只有背上行囊才能重获人生的意义。
更可怕的是,一帮尚无经济实力的小屁孩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以寻找诗和远方为名,不遗余力地压榨着父母的血泪,让他们在苟且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高晓松的这句无心之语,错就错在用如此轻描淡写的语气,将“诗和远方”定义为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的确,对于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衣食无忧的高晓松,舍弃日理万机的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简直就跟在煎饼中加个蛋那么容易。但对于普罗大众,舍弃苟且就意味着降薪失业,意味着住地下室和吃泡面,而诗和远方就像是沾满蜜糖的毒药,一时痛快的背后,却是长时间的痛心疾首。
何况,诗和远方不是免费供应,而且对于学生党而言,价格颇为昂贵。
我身边不乏出身权贵的二代们,他们从小就周游列国,旅游花费和家族资产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宜评头论足;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平凡却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但在他们行万里路的背后,却是通宵达旦地兼职赚钱,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更令人心生敬佩……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一般却懒于自我奋斗,看到别人游山玩水便心生羡艳,一种“他们有的我也必须要有”的心态根深蒂固,但无奈囊中羞涩,只能义正词严地向父母伸手要钱,并美其名曰:“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此种种,简直混账。
往往一次长途旅行的开销,约莫是父母一个月的薪水总和。
当他们在草原上纵情奔跑时,父母在狭窄的办公室熬夜加班。
当他们山珍海味大快朵颐时,父母在廉价的菜场讨价还价。
当他们在和旅伴谈笑风生时,父母在和难缠的客户们唇枪舌战。
甚至当父母来电关心问候时,他们能不厌其烦地挂掉:“烦死了,别来妨碍我诗意的生活。”
这些例子的确不很普遍,但请相信我,也绝对不在少数。
最近对一句话深以为然:当你觉得自己过得很好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其他人为你承担了苦难。对于学生党来说,除了最爱我们的父母,没有人会为其如此不计条件地付出。他们为了我们的诗和远方,宁愿一辈子苟且下去,即使心存芥蒂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希望你我,能够及时悬崖勒马,不要让所谓的诗和远方,成为压倒父母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实际上,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才能体味诗和远方的真正价值。
记得大一下学期,看见身边的朋友都玩起了单反,铆足劲头想要买一个。父母提出要帮我全资购买,我毅然决然地拒绝,因为这等个人兴趣的花销,若再让父母破费,简直太不像话。于是我写了三个月的软文,将自认为清丽脱俗的文笔,去包装那等胭脂俗粉,简直是将文人的尊严丢在地上任人践踏。但索性我忍受了下去,终于买到了那梦寐以求的相机。
拆开包装盒的那一刻,简直是我的第一个人生巅峰。而此前的苟且和卑微,仿佛是为了这一刻的耀眼光芒攒聚能量。
真正的正能量,不是视苟且为一生仇敌,费尽心思将其抛之脑后,而是能够在夜以继日的苟且中茁壮成长,使自己在拥抱诗和远方的时候,能够多一份理直气壮。
作者:简书@真情假锐。假装一头文案 业余写作 不刻意讨人欢喜
文缺席小姐
跟大家讲一个特有趣的事儿。我家跟徐州挨的特别近,有一次我坐高铁回家,因为头一天晚上修图到夜里三点多才睡,以为自己只是在车上小眯一会,结果错过了曲阜东的站点,直接睡到了徐州东。一个姑娘说拍拍我跟我说,妹子这是我的位置,我说这是我的,然后拿车票给她看,她说,哦妹子你是上一站下。
我一看,哦,坐过站了。
我当时手机没电了,兜里没钱,一瞬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求助列车长,把我所有的证件给他看,他看见我学生证说,嗷是学生啊,是能干出这么傻的事儿的年纪。行,不用补车费了,我让人给你带出站去。
“是学生啊。”“是能干出这么傻的事儿的年纪。”
我知道这个意思是说我没脑子,但是现在想想,其实还是个挺有趣的插曲。毕竟在离开学校了以后,好像就告诉你:你没有权利耍赖了。
丧失了一种特权,表现在一种失落的自力更生上。卖票要买全价,丧失了一些便利,连办个签证也不能拿父母的财产凭证而是要出示自己的工资卡来办理,然而自己的卡却远远达不到办签证要求的年薪。
昨天和我一个女朋友聊天,我们从军训的时候就在前后的位置,那时候她在老家有一个男朋友,此后,她和她的男朋友异国了五年。整个大学啊,他们一年只见零星几次面。昨儿她告诉我,他俩在这个毕业的暑假分手了,因为男孩儿不回国,她也在北京找了工作。不可能在一起了,既然他不肯回来,没有陪伴了就停止了告白。她放佛觉得这四年什么都没做,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我们总说,一个女孩到25岁,整个人的状态就开始从抛物线的定点向下走了。用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一个人,等过了自己最好的年纪只因想迎接对方最好的年纪。
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失恋一次了,我们也已经没有权利再去任性了。我的朋友说,如果我谈一段感情,那就肯定不会是随便玩玩儿,动情的时间很长,我花几年的时间去用在一个人身上,我也没有机会再失恋了,我没有想到我会有一天担心自己嫁不出去。
因为如果我们喜欢一个人,就要消耗时间去了解他,去陪伴他,去告诉他我们在他们的身边一直等待。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十七八的少年了,那时候做错了什么事情,都有时间被原谅被忘记,也有合理的解释,因为年轻。
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的闺蜜总是大大咧咧的在我面前蹦跶过去,说我好想谈恋爱啊,可是天天工作身边也阴盛阳衰,都没有时间去和新的人接触,感觉恋爱无望了。我们的少女心就彷佛是往一张心爱的店面的卡里充了很多钱,然而还没舍得花,店就倒闭了。那种感觉也是明明肚子空空,看着菜单却毫无食欲。
我曾经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八几年的摄影师,酷酷的,也还没有恋爱,昨儿她在朋友圈分享了这首歌儿,就想起来她淡淡的跟我说,我奶奶要给我相亲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工作岗位上全都是努力拼搏认真生活的女孩儿们,一个部门恨不得男女比例三比七,一个加班的工作狂,一个女强人,这些词已经适用于越来越多的女性。
拼命的跑着,然而却不知道往哪儿跑,到了终点也只是孤独的冠军。
已经没有机会再失恋一次,也并不敢再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因为怕在一起不合适就没有机会再失恋了。
因此这样就陷入了一段奇怪的死循环,像一个茧将自己团团包围,将自负,泄气,畏惧,失望,害怕,毫无安全感,保护自我的意识,拼命工作,压抑的心动,内心的不满足感,痛苦,没有钱的空虚,没有人安慰的寂寞,统统包裹在自己外面,发出了微弱的:好想找个人拥抱我一下。可是防线太厚,发声被深深的埋没在了心里,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看见。
这两天下雪,我跟室友说,我们下去堆个雪人吧。一个姑娘说,我已经很久没做这么有少女心的事儿了。然后另一个姑娘之前也告诉我说,以前挺喜欢出去玩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现在只想每天待在家里。
我之前跟两个室友说,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一切都会变好的,不是吗,事情再糟都有落地的一天,从此每天的上升都是转运。
别对自己失望,别人才敢主动去牵你的手。拥抱每一个被自己吐的茧缠住的宝贝们,不需要破茧,你也是蝶。
作者:缺席小姐,微博@_缺席小姐,微信公众号:阿司匹林博物馆(ID:AspirinMuseum)
文/栙魂(新浪博客)
“18岁读大学,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微博上看到这句话。正如今天看的关于东东那本间隔年的书在豆瓣上的各种评论一样。大部分人,毫不掩饰对旅行、流浪、去远方、在路上的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向往,纷纷表示人生能如此洒脱的走一遭无憾矣。
然而,这大部分人又说了,现在走不了,遥远的梦想,不现实,乌托邦,没有钱,英语不好,不工作没收入怎么旅行……诸多的理由。而青春就在这一个又一个理由中逝去了。
不由得想起另一件事。每当别人知道我在大学时的专业是心理学时,超过90%的人都会立刻表示自己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也想学一学。但是这些人中真正去借阅过心理学专业着作的人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人只是说说而已,永远也不会付诸行动。
他们想学吗?我相信是想的。只是或许还没有那么想,没有到会利用业余时间去试着真正的学一学心理学、试着读一本心理学专业书这样的程度。他们会有许多理由,没时间,上班累,家里有小孩看不下书,工作压力大没心情看厚书,最近在准备别的考试,等等。所以他们永远也学不了心理学,永远只是想学而已。
感谢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个拥有着惊人的行动力的女性。想做的事情,就要真的去做,只停留在脑海里一切都是空。即使结果和预想不同,也不会后悔自己为之付出的努力。
正如数年前自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梦想的心理学作为专业;又正如当年为了申请去欧洲攻读心理学硕士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尽管最后出现了许多波折,没有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我从不后悔。这一次次向着梦想前进并为之努力的过程,让我知道,看起来仿佛云端一般遥不可及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并非是那般遥不可及。
梦想,其实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关键在于你是否尝试过向它伸手呢。
问问人们,想去旅行吗,想背着包去远方流浪吗,想环游中国、环游世界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一脸憧憬的说,想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这件事最难的部分,不是钱,不是英语,而是是否具有这份勇气。正如有位旅者说的,当你决定要出发时,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
近来越发强烈的出发愿望,让我开始质疑自己原先的计划。是否要等到明年九月再出发?是否有必要等到明年九月再发出?到了明年九月,又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成行呢?届时会不会又出现一些未曾预想到的事情阻碍成行?
自己原本设定在明年九月出发的理由有二:一是自己手头积蓄不多,为了能够走的久一点,远一点,我得攒更多一笔钱,而这需要时间;二是在旅途中或是旅行归来后恐怕都得面对求职的问题,更足的工作经验或许更容易找到工作。
而现在,自己却又已推翻自己的论调。对于钱,到今年九月,已经能带着一笔积蓄上路。坐最便宜的火车,住最便宜的青旅,吃最便宜的食物,不乱花钱,不进收取高昂门票的景点,可以走上好一段时日,如果在途中自己逐渐掌握了一些穷游技巧后或许还能再延长。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事实上,对于第一次远游的我是否能坚持到一个月都是未知,规划做的太长意义并不大。对于工作资历,多一年和少一年的差别真的巨大吗?仔细想来倒也未必。更何况若我要换行业,之前的工作经验作用将会更低。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我担心这件事一旦被拖延下去,就会如文章开头那段话一样——“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我担心,即使是有着高行动力的自己,面对着繁杂的俗世,是否还能将现在这份理想/梦想保持下去。在明年九月到来之前,自己的梦想会不会被现实消磨光呢?又或者说,待到一年零三个月之后,自己还能如今天这般可以抛下一切坚定的迈出这一步呢?
一旦,任何一点“意外”出现,比如爱情的突然降临,比如好的跳槽机会突至,比如家庭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使得明年九月未能成行,那么下一次成行会是何时。当我在人生这场游戏中逐渐拥有了更多筹码、欲望也随之膨胀之后,我是否还有今天的勇气放下一切去远行呢?
突然发现,告诉自己因为钱和工作而现在不能出发,待到明年九月才能出发的自己,其实与那些徒表羡慕之情却给自己诸多理由毫无行动的人们,不是一样的吗?
“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我想,我该在今年九月就出发。
作者:王泓人,女,南京人,网名栙魂,穷游女行者。2010年从南通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便在南京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做采购工作,2011年辞职,同年9月7日开始独自行游。至2013年12月,王泓人已经游历了两年,31个国家,写下百万字的博客。这篇文章写自2011年6月,出发之前。
文/王诗梦Stella,人人网
今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大体讲的是一个二本校的,考研成功,进了家世界500强。主要思想主要有三点:①要好好学习;②要自律;③要做一个“上进”的人……看了之后,特别想给学弟学妹写点儿什么……
和那片文章的作者相比,我绝对是不算一个好学生:我大学四年,没有得过什么奖;大学四年,没当过任何意义上的学生干部;大学四年,没得过一次奖学金;大学四年,没发表过任何一篇论文,大学四年,任何一个实习都没有坚持超过两个星期,就因为各种原因不干了……什么证书都没有,没有六级的英语,也没有任何的计算机等级证书,不管是江苏还是全国……我很普通,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
首先,介绍一下本文结构:第一部分,论证人生没有什么太重要;第二部分,大学生活关键点:①有原则;②多尝试;③抓住机会;最后,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一部分 人生没有什么太重要
曾经,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无论是学习还是对人……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我很爱很爱的人错过,我才知道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缺点最多让人或事不完美,而就是那份引以为傲的优点,却会害死人……
高三时,按成绩分考场,后悔了好长时间要是不读那么多闲书就可以在前面的考场考试了……为了去第一考场,我特意做了一个时间表,每天每个时间干什么,然后还未每个时间段的表现打分……现在想来,我觉得那些闲书比高考题有用多了……没有什么事情太重要……
曾经,我为了某人可谓是机关算尽啊,绝对A计划套着B计划,总计划里有N多方案。得到了之后才发现,没有什么好玩的……真的没有什么人值得你丧尽天良的耍心机,也没有人值得你大费周折的动脑子…没有什么人太重要……
大三大四的时候,我觉得要是可以当个VC或者做个咨询师就好了,想了大概一年多吧……本来以为读了名校的研究生就可以,于是拼命的考研……后来听班导说,读了研究生没有工作经验也干不了咨询或者VC。但是,可以跟老师做做项目积累经验……于是,我兴高采烈的给老师发了邮件毛遂自荐,然后到了战略研究所……因为在河海做项目,认识了南大的老师,被南大的老师推荐到一个规模很小的帮人上市的咨询+投资公司,开始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大四实习)……
因为小公司乱七八糟都不正规,就像如果能去世界500强就好了……因为陈老师说过,他觉得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就是医疗器械……所以,我那时候就想,如果我可以去一个医疗器械行业的世界500强就好了……想了大概两个来月吧,接到了KECS医疗器械部正好需要一个具有一定文档管理经验,懂法律,具有一定经济管理背景的员工……我本科战略,辅修法律,做过总助……因为是外企,直接英语面试,由于给我们班留学生义务补课,直接拽了好多战略管理专有名词,经理觉得我英语特别好……还感叹了半天六级一点儿都不科学合理……
真的,如果你每天都想一件事,这件事情迟早会实现的……没有什么你必须要努力,你必须要强迫自己干什么,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波折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给老天爷磕几个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最后真的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部分 大学生活的关键点
如果你真的进了外企,就会知道,杜拉拉一点儿都不强悍……首先,她不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气管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