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如实似幻,到底他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图片假。下联是什么

对联的上联:强取豪夺,下联:贪得无厌。请高手给个横批。谢谢_百度知道
对联的上联:强取豪夺,下联:贪得无厌。请高手给个横批。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贪得无厌〈仄声!〉
巧(强?)取豪夺〈平声!〉
——横批:利欲熏心〈鬼迷心窍!〉
………………打油翁!书赠;!
采纳率:75%
。。。必受天谴。。。。
  多行不义
什么玩意。
横批:强盗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对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佛教里面的经典对联大全_百度知道
佛教里面的经典对联大全
我有更好的答案
横披:自性即禅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证禅心。横披:南无阿弥陀佛福慧庄严成无上道;慈悲广大度有缘人。横披:南无阿弥陀佛金刚降魔护三宝;弥陀慈光照大千。横披:南无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方便至极;弥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无外。横披:心作心是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心心极乐天,念佛佛念,净性天。
采纳率:77%
来自团队:
上联:静坐常思己过  下联:闲谈莫论人非  -  上联: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联:佛在性中莫远求  -  上联:世上虽有千般好  下联:平安胜过一切福  -  上联:问君能有几多愁  下联:念佛可令烦恼无  -  上联:如来所以兴出世  下联:唯说弥陀本愿海  -  上联:四十八愿度众生  下联:九品威令登彼岸  -  上联:求福、求慧、求生净上  下联: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  上联: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下联: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  上联:净宗即显说之密法  下联:念佛为成佛之捷径  -  上联:为人若要超三界  下联:念佛速令登彼岸  -  上联:日轮西去,娑婆光阴有限,百年寿命转眼即到  下联:净主安养,极乐寿命无穷,只此一生即成佛道  -  上联: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  下联: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  上联: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下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殊胜至极  -  上联:扬般若波罗密多,利国利民  下联:修净土宝莲正行,自度度人  -  上联:一切遵循因果律,自有吉祥常随身  下联:切勿自我常卑视,欲转命运多修心  -  上联:修道修仙,先须修身,身为道之本  下联:信佛学佛,不可离心,心是佛之源  -  上联:人生真谛何处寻  下联:自性三宝即尔心  -  上联:发一片慈心,愿度众生达彼岸  下联:照五蕴皆空,行深般若观自在  -  上联:大护法不见僧过  下联:善知识常怀惭愧  -  上联:人生犹似西山日  下联:富贵终如草上霜  -  上联:六波罗蜜‘施’为首  下联:四无量心‘舍’最高  -  上联:戒定慧,三无漏学,真善美  下联:佛法僧,稀世珍宝,难遭遇  -  上联:万法皆空归性海  下联:一尘不染证禅心  -  上联: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下联: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  上联:金刚降魔护三宝  下联:弥陀慈光照大千  -  上联:不用三祗修福慧  下联:但凭六字出乾坤  -  上联:持名功夫,贵在念念无间断  下联:德行高尚,令人频频闻妙香  -  上联: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下联:心心极乐天,念佛佛念,净性天  -  上联:圆满佛法,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下联:求生安养,视信愿有无为决定  -  上联:九界众生,离求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  下联: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  上联:我佛如来,见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下联:弥陀慈父,建极乐世界,何等庄严  -  上联:但看百年后,无论老少俱成灰  下联:及早作归计,求生安养无量寿  -  上联: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下联: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上联:净土法门,稀有难值,往生即成佛道  下联:人生在世,生死事大,还不赶快念佛  -  上联:心存邪恶,烧香拜佛有何益  下联:持身正大,不求佛佑佛自佑  -  上联:有相皆虚妄  下联:无我即如来  -  上联:发落齿疏,幻形凋谢,实未足虑  下联:归依三宝,得闻佛法,欢喜无量  -  上联:以一念而除众念  下联:登九品直趋涅槃  -  上联:以念佛心,证无生忍  下联:将净土教,度有缘人  -  上联:礼敬慈尊,三身圆现  下联:虔诵佛号,万德齐彰  -  上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联: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  上联:末法修行,净土为归,方向正  下联:一切法门,般若为导,慧灯明  -  上联:深信念佛,句句是金刚般若  下联:切愿往生,念念显妙明本心  -  上联:人生无常,转眼成空  下联:离欲清净,一心念佛  -  上联:末法不念佛,修行难有成  下联:学佛无般若,如同盲者行  -  上联:无常就是苦,诸法空幻,悟者少  下联:岁月不留情,百年光阴,转眼到  -  上联: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下联: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  上联:因名法藏,誓愿宏深,所建极乐国,净妙世无双  下联:果号弥陀,慈悲广大,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  上联: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方便至极  下联:弥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无外  -  上联:有缘入佛门,切莫宝山空手回  下联:能见弥陀佛,往生才能有把握  -  上联:看世间,苦海无边,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下联: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撑宝筏,净心念佛到彼岸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重庆渣滓洞门口有一副对联,谁记得内容_百度知道
重庆渣滓洞门口有一副对联,谁记得内容
重庆渣滓洞门口有一副对联,谁记得内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联:歌乐山下悟道;下联:渣滓洞中参禅。横批:极乐世界。是这副对联吗?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将tathagata拆分为tatha(如)
和gata(去),则为如去;若将其拆分为tatha(如)和agata(来),则为如来。
注3:如来:指已经觉悟了的人,佛的十号之一。如即不变、真如之意;来即现身于现世之意。
注4:自在:(1)内心远离烦恼的束缚,进退都融通无碍;(2)佛、菩萨具足的能力,如观境自在、作用自在、刹土自在、寿命自在等。
注5:不生不灭:即常住之意,与生灭对说。就绝对真理而言,并无所谓生灭。
注6:无为:又称无为法。不是由因缘、条件而制作成的,超越于生灭变化之上的东西。
背尘合觉除人执
绝相离言证法空(敬题诸圣众)
注1:背尘合觉:背离俗世种种烦恼、颠倒而臻于觉悟。反之则为背觉合尘。
注2:人执:执着于人的主体,以之为有自我、自性;即我执。
注3:绝相离言:绝相,即离相,远离种种相对相。离言,即第一义谛之绝对境界非言语思虑所能及,又称离言绝虑或言亡虑绝。
注4:法空:现象界的存在都是因缘组合而成,无实在的自性,因而是空。
悟平等性空缘起
破无明我执境贪(敬题诸圣众)
注1:平等:指一切现象在共性、空性上没有差别。
注2:性空缘起:又称缘起性空。性空:自性为空。缘起:是佛教对生命、存在的基本看法;宇宙万物,都是由条件或原因(即所谓缘、因缘)的集合而生成,缘集则成,缘去则灭。
注3:无明:没有理性光明的状态;没有方向的混沌状态。这是世界与生命的最原始状态。生老病死等一切苦痛,皆由无明而来。又叫无始无明,因其从何而来?从何时有?是怎样有的?佛教亦无解释。如果有答案,则已不是无明了。
注4:我执:(1)执着于我,以为我是一永恒不变的存在;(2)执着于自己的见解。
注5:境贪:贪恋对象、外境。
惑尽情空无所得
我亡执破有何依(敬题诸圣众)
注1:我亡:指无我。一切有情都是由五取蕴假和合而成,别无真实之生命主体可言,称人无我,又称人空、我空。
注2:竺摩法师云:“佛学是唯心,亦是心物一如;以佛学虽谈唯心,阐明万法,皆由心造,但到最后一步,惑尽情空——执破我亡,不但物空,心亦不存。”
注3:《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摩诃般若经》云:“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
注4:无依:犹言无着。谓虽处于万境而一无所依,即不被任何外在条件所左右,或指远离烦恼系缚之境界。
身心不动入三昧
真妄皆空证一如(敬题诸圣众)
又作三昧定、三摩地、三摩提等。意译为等持、定、正定、正意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安定状态。通常所谓禅定,即指此而言。
注2:一如: 一,即不二、绝对;如,即真如、实相。一如,即绝对不二的真理、实相。
先登彼岸出三界
常转法轮度众生(敬题诸圣众)
注1:法轮:佛教的真理之轮。法轮转起,能摧破种种烦恼,使众生转迷成悟,故佛教称说法为转法轮。
注2:众生:又作群生、含生、群萌等,指三界之内所有有情生灵。
出一切音声说法
现无边色相度人(敬题诸佛菩萨)
月不住空莲处水
鹿归于野鸟离笼(敬题诸菩萨、阿罗汉)
注1:《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又,《涅盘经?寿命品》云:“佛不染世法,如莲华处水,善断有漏种,永渡生死流。”
注2:《出曜经》云:“鹿归于野,鸟归虚空,义归分别,真人归灭。”又,《楞严经》卷5云:“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
鹅弃水池鱼脱网
鹿归林野鸟游空(敬题诸阿罗汉)
注1:《法句经?阿罗汉品》云:“正念奋勇者,彼不乐在家。如鹅离池去,彼等弃水家。”
或云:“正念自精进,无处使执着,如鹅弃池去,一处又一处。”
注2:《大明高僧传》卷8云:“卸欲梏如鱼脱网。”
注3:《法句经?阿罗汉品》云:“是彼所行境,如鸟游虚空,踪迹不可得。”
觉行圆满得无漏
信毁普观度有缘(敬题三世诸佛)
注:《华严经》云:“一切诸佛,于信于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
弃恩求道发悲愿
留惑润生践大心(敬题诸菩萨)
注1:弃恩:舍弃父母的恩爱,出家修行。有偈曰:“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断,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注2:悲愿:大悲愿力的略称,指佛、菩萨本着大慈悲心而起的济度众生的誓愿。
注3:留惑润生:大乘谓修菩萨行者,为便于度化众生,不求一生断尽烦恼,而留一分烦恼(主要为欲界男女贪爱),浸润业种,死后受生于人天之中,继续修菩萨行,以利益众生。据法相宗义,留惑润生,在初地菩萨至七地菩萨位。
注4:大心:大菩提心;求觉悟的伟大的心愿。
如来功德不思议
菩萨愿行难测量(敬题诸佛菩萨)
注:《华严经》卷2云:“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
如来解脱不思议
菩萨修行难了知(敬题诸佛菩萨)
注:《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云:“修行菩萨善巧方便甚难了知。”
常行六度修真道
普为众生作福田(敬题诸佛菩萨)
注:《华严经》卷3云:“无量诸佛现世间,普为众生作福田。”
履践初心修正智
志求大道度群生(敬题诸菩萨)
甚深妙智不思议
无上大悲难了知(敬题诸佛菩萨)
成就无边功德海
了知一切众生心(集《华严经》句,敬题诸佛菩萨)
注1:《华严经》卷4云:“佛昔修行实方便,成就无边功德海。”
注2:《华严经》卷76云:“彼菩萨摩诃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心。”
众生未尽不成佛
苦海无边常作舟(敬题诸大菩萨)
常行一切波罗蜜
广济无边生死流(敬题三世诸佛)
注1:《华严经》卷46云:“一切诸佛,常行一切诸波罗蜜。”
注2:生死流:以生死能令人漂没,故称为生死流。《无量寿经》卷下云:“会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无贪无欲无瞋碍
离垢离尘离苦轮(敬题诸圣众)
注:苦轮:生死之苦果流转不息,回转如轮,故称为苦轮。
心开意解身柔顺
漏尽觉圆智妙明(敬题诸圣众)
觉圆果满大方广
净极光通真妙明(敬题三世诸佛)
注:《楞严经》卷6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慈威定慧应机现
卵化湿胎随类生(敬题诸菩萨)
注1:《楞严经》卷6云:“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注2:卵化湿胎:指四生,即众生依出生方式分为四类:卵生,化生,湿生,胎生。
注3:随类生:菩萨随一切众生之类而生,以度化之。
甚深悲智甚希有
无上觉行无等伦(敬题三世诸佛)
如来解脱是究竟
菩萨修行无尽穷(敬题诸佛菩萨)
上中下善皆通达
身语意行悉净严(敬题三世诸佛)
妙法常施十方世界
大悲不舍一切众生(敬题诸佛菩萨)
注:《华严经》卷46云:“大悲不舍一切众生”。《大智度论》卷27云:“菩萨虽得诸法实相,而以大悲不舍一切众生。”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
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敬题诸圣众)
乘般若船,至涅盘岸
以金刚剑,截烦恼根(敬题诸圣众)
注:金刚剑:又作智剑,喻指清净智慧可断除烦恼之缚绊,犹如利剑。
由烦恼中,得真自在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敬题三世诸佛)
注:《楞严经》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破有法王,不离妙有
解空尊者,常住真空(敬题诸圣众)
注1:法王:法门之王,指佛而言。
注2:解空:能善解诸法缘起无自性,一切皆空的道理。五百罗汉中,有不少以解空为名的尊者。如,须菩提称“解空第一尊者”。
注3真空妙有:真如远离一切妄想执着,不增不减,这是真空;但另一方面,真如为常住不变,为现象界成立的根据,故也有真实的有之意,这是妙有。
如来四智不离八识
菩萨一心具足万行(敬题诸佛菩萨)
注1:依唯识说,有漏的八识可转成无漏的四智。八识:心的八个主要的根本的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四智:四种无漏的智慧,一般为佛果之智慧,分别为:
(1)大圆镜智,由转第八识而得;(2)平等性智,由转第七识而得;(3)妙观察智,由转第六识而得;(4)成所作智,由转前五识而得。
注2:一心:指绝对无二之心性。一心具万行,指一心具万种功德,心灵圆满具足一切法。《摩诃般若经》卷19云:“若般若慧发,则一心具足万行。”
菩萨因行,超尘脱俗
如来果德,绝妙非凡(敬题诸佛菩萨)
悲心浇灌众生大地
法眼洞明诸佛真源(敬题诸菩萨)
注1:《华严经》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注2:法眼:观照最高真理的智慧之眼。特指菩萨的智慧眼能透观一切法的分别相,因而能具足一切法门,以救度众生。
起大乘心,庄严佛土
发菩萨愿,利乐众生(敬题嵌大乘菩萨)
现声闻身,厌离三界
行菩萨道,利乐众生(敬题诸声闻)
注:《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云:“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
三世如来,庄严妙好
十方国土,清净光明(敬题三世诸佛及十方佛土)
意解心开,生大欢喜
功圆德满,具妙神通(敬题诸圣众)
不去不来,法身常在
缘生缘灭,应化无穷(敬题三世诸佛)
菩萨心行,智悲不二
如来色相,微妙第一(敬题诸佛菩萨)
成就菩提,常行六度
庄严地狱,不舍一人(敬题诸菩萨)
注:李炳南《佛学十四讲》云:“庄严地狱,不舍一人。”
普度众生,慈悲广大
独尊三界,智慧圆通(敬题三世诸佛)
证果圆通,不生不灭
随缘任运,如去如来(敬题三世诸佛)
发菩提心,被精进铠
持智慧剑,摧魔罗军(敬题诸圣众)
菩萨慈悲,由真心而出
如来智慧,非妄念所知(敬题诸佛菩萨)
苦乐本空花,慈悲常念
死生如幻梦,智慧不迷(敬题诸佛菩萨)
于苦海度生,法轮常转
为行人指路,慧炬高擎(敬题诸佛菩萨)
注:行人:又称修行人、行者,泛指一般修行佛道之人。
现忿怒身,调伏刚强者
以淫欲相,钩牵爱染人(敬题诸明王)
注1:明王:明王一般指诸佛菩萨为降伏魔障烦恼而示现的忿怒身,因其能以智慧光明摧破烦恼业障,故称明王。
注2:忿怒身:即忿怒相;密教中常见的佛像,多作瞋目、举腕之形,呈现忿怒威猛状。
注3:调伏:(1)
指内在之调和、控御身口意三业,制伏诸恶行。(2)指对外之教化,令三世怨敌、恶魔外道等舍恶降伏。谓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
注4:淫欲相:密宗供奉的本尊中常有单体或双体的欢喜佛,双体欢喜佛的形象往往是站立的裸体男身,双臂拥抱一裸体少女。此类形象往往是象征性的,一般而言,男表示方便,女表示智慧。另外,密教有“以欲制欲”的修道法,《维摩诘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金刚顶经》云:“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染清净故,以染而调伏。”
普现十方世界无来去
妙观一切因缘有变迁(敬题诸佛菩萨)
菩萨智通三世皆平等
佛陀身遍十方无往来(敬题诸佛菩萨)
以菩提灯,照彻执迷长夜
乘般若筏,脱离生死激流(敬题诸圣众)
观落叶飞花,证性空缘起
感朝生暮死,悟平等圆融(敬题诸辟支佛)
注:辟支佛:又译为缘觉、独觉,意为孤独的佛;指独自修行,自求觉悟、解脱的圣人。
金刚摧破镜中魔,不空成就
般若断除心里结,顿显真如(敬题诸圣众)
注1:金刚:(1)金刚石。(2)金刚杵的略称,古印度一种武器,佛教用以象征破迷开悟、摧破烦恼魔障的武器。(3)金刚力士的略称。(4)指极其坚固之意,转指最上、最胜之意。
注2:魔:又译作磨,即魔事。魔为梵文魔罗的略称,指能障碍、破坏人修学佛道的各种因素。一般来说有五种:(1)烦恼魔;(2)五阴(五蕴)魔;(3)病魔;(4)死魔;(5)鬼神魔,即障碍佛道或与佛法为敌的天、神、鬼,又称恶魔;特别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波旬及其眷属,称天魔,波旬又称魔王。
彼岸先登,终成正等妙圆觉
法轮常转,大发慈悲喜舍心(敬题诸圣众)
随化度人,神通已达真方便
安禅住世,显隐莫知大自由(敬题诸圣众)
注1:随化:随缘化物;随机度化;随他之所欲而化自在。
注2:神通: 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的作用。
注3:方便:为了接引众生而施的权宜的方法。
注4:安禅:潜心于坐禅。又可表示心灵的安稳状态,犹言入定。
注5:显隐:佛、菩萨、罗汉等依禅定自在之力可示现十八种神变,其中有显
(指于大众之前,百千度自在显现其身)、隐(亦能百千度自在隐没其身)。
注6:自由:禅宗指从烦恼束缚中获得解脱,达到自在无碍之状态。
智愿智行,智愿愿行皆智智
如来如去,如来来去俱如如(敬题三世诸佛)
注1:智愿:智、愿之合称;或指依智慧所发之大悲弘愿。
注2:智行:智慧与福德之行。六波罗蜜中,智能是智,其它是行。
注3:智智:佛的一切智,即一切智智。所谓一切智智,即一切智者之智。
注4:如如:又作真如,即一切万法真实不变之本性。
出海潮音醒世间,众生皆佛
作狮子吼告天下,唯我独尊(敬题三世诸佛)
注1:海潮音:音之大者,譬如海潮;一般喻指佛菩萨优美之音声;或指佛菩萨之应化。
注2:狮子吼:又作师子吼。比喻佛陀说法犹如百兽之王狮子之吼叫声。
妙应普施,如来功德甚难解
潜修密证,菩萨愿行不易知(敬题诸佛菩萨)
菩萨因行甚细微,无从思议
如来果德太深广,不可测量(敬题诸佛菩萨)
果德广深,如来智力不思议
因行久远,菩萨悲心难测量(敬题诸佛菩萨)
注:智力:由智慧而来的力量。
醒梦恒一,由缘得度住真觉
涅轮不二,随类受生起大悲(敬题诸菩萨)
起精进行,尽除烦恼杀心贼
得无漏果,安住涅盘证法身(敬题诸阿罗汉)
注1:心贼:贼,即烦恼,因烦恼能贼害善法。杀心贼,即断除心中的烦恼。
注3:无漏果:无漏,即没有染污、烦恼。无漏果,指阿罗汉果。
注4:涅盘:又称般涅盘。汉译为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指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超离生死苦、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又,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亦称涅盘、般涅盘、大涅盘。
以无边智慧神通,护持佛法
现一切色身三昧,度脱众生(敬题诸菩萨)
此身易坏似泥船,疾行真实道
三界无安犹火宅,诚发出离心(敬题诸阿罗汉)
注1:《三慧经》云:“人身如泥船不可久,当疾行道。”
注2:真实道:通向真实之解脱的道路;即佛道。
注3:《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注4:出离心:希求从迷妄、苦恼的世界解脱出来的心。
地狱不空,不证菩提,发大乘心施普度
无明永断,永离烦恼,得罗汉果住真如(敬题诸菩萨、阿罗汉)
就尘垢坐金刚道场,灭心行解甚深秘密,幻变真常本贯通,大悲不可称量,周流三界施甘露
于世间证究竟涅盘,离言语转微妙法轮,菩提方便皆圆满,极果无从思议,超越时空济众生(敬题三世诸佛)
声色场中,虚情假意无非苦
温柔乡里,海誓山盟亦是空
业海涌波,三千世界皆空苦
红尘掠影,亿万姿颜竞艳华
苦海茫茫,众生造业何时了
红尘滚滚,万物随缘转眼空
世事无常,镜花水月何时了
人生如梦,火宅泥船转眼空
苦海茫茫,成住坏空常变幻
红尘滚滚,醉生梦死永轮回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何时了
色空空色,色色空空万念消
一世人生,眨眼扬眉容易过
百年梦幻,浮光掠影不能留
为富须知,钱多易惹人间鬼
做官谨记,势大难通地府神
你不回头,虽然妙法也难度
佛虽登岸,不以空无舍大悲
注:僧肇云:“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大悲也。”
心生贪念有羞惭,犹存慈种
口出恶言无顾忌,易断善根
注:《大宝积经》云:“因贪犯戒,尚摄众生;因瞋犯戒,弃舍众生。”
不信前生,今世人缘何有解
能修现在,未来佛果岂无成
小人常贪享安闲,焉能成佛
大士不历经磨难,何以修心
异熟现行,众生业力不思议
上求下化,菩萨悲心难测量
注1:异熟:(1)异类而熟:异熟基本上是依过去的善恶行为(业)而得的果报的总称;但果报却异于原因的性质而成熟。如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此中,苦乐是无记性,对于善恶业来说,可云异类。(2)异时而熟:结果与原因,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结果在不同时间中成熟,或竟隔世而成熟。
注2:现行:据唯识说,阿赖耶识中含藏种子,具有生起一切法的能力。种子是潜存状态,一切法是实现状态,由潜存状态转而为实现状态,即是现行。
时代变迁,佛法衰微魔网密
世风败坏,人心险恶罪根深
注:罪根:谓深植罪恶而不可拔者。或谓罪恶之行为乃招致罪报之根本,故称罪根。
堪叹娑婆薄福人,难生正信
可怜末世钝根者,不解真文
注1:钝根:又作下根、钝机,指根机迟钝者,即难以领会佛法真理的根器。
注2:真文:指佛菩萨所说或经典之文句。
所作不亡,因行定得未来果
遇缘则受,果报皆由过去因
不愿实修,皓首穷经多么傻
只求福报,贪心拜佛一何愚
果受今生,莫造新殃常积德
业牵来世,欲无后有要修行
贪欲乐人,惟利是图而有悔
信因果者,制心不犯即无忧
真实行人,一片身心无渗漏
娑婆迷子,万般苦恼在贪求
注1:古德有偈云:“最上乘,要真参,急急用功勿等闲,一片身心无渗漏,管教直下透三关。”
注2:迷子:指不明事理之人。凡夫本具佛性,却迷而不知,致流转三界,受无量苦。
注3:佛教有偈云:“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波罗蜜多,超越时空无束缚
阎浮提众,轮回生死被牵缠
业镜当前,满脸羞惭唯忏悔
神明在上,一身罪错自承担
注:神明:一般指天地之诸神。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即:无法思惟分别者,称为神;能照见者称为明。诸神能明白察知善恶邪正,确实无误,故有此称。
梦幻人生,几度癫狂成苦旅
荒唐往事,经年魔怪扰孤心
造业轮回,牛胎马腹罪身苦
随缘物化,虫臂鼠肝幽梦长
血肉众生,皆由胎狱煎熬出
乾坤万物,本是虚空爆炸来
注:胎狱:譬指四生中之胎生者,其于母胎内所受之苦,如处狱中,故称胎狱。 
烦恼众生,无明为父贪为母
精勤行者,禅悦作食忍作衣
注1:《楞伽经》云:“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
注2:《华严经?净行品》云“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注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忍辱为衣,慈悲为室。”
三界众生,六道轮回数取趣
十方诸佛,一心解脱再无依
注1:数取趣:梵语曰补特伽罗。有情流转,数数取诸趣者。
注2:无依:犹言无著。谓虽处于万境而一无所依,即不被任何外在条件所左右。
三界无安,非由切愿不能出
众生多欲,常念观音便得离
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芸芸众生,生生不息有因蔓
纷纷妄念,念念常迁无止时
短暂人生,叹今世不思来世事
无边业海,问没头可盼出头时
迷执幻身生有死无,其心怎放
觉知真我随缘不变,此意常如
注1:幻身:人身无实如幻,是名幻身。
注2:真我:意指真实之我。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而谓涅槃之我德为真我。
注3:随缘不变:《大乘起信论》认为真如有随缘与不变二义,即:真如一方面随顺众缘,而生起现象世界;一方面又能保持其自身的清净性不变。
莫言老实吃亏,善业终无苦报
务必真诚悔过,恶人才有正机
注:恶人正机:由于是恶人,因而正具有为阿弥陀佛的本愿所救度的资格。据净土教的一些说法,阿弥陀佛的本愿,主要在于救度恶人。《无量寿经》云:“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因缘奥妙难知,痴汉从而狂妄
果报丝毫不爽,慧根所以虔诚
娑婆不发出离,佛土何由成立
善恶如无报应,众生哪肯修行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注1:涅槃岸:即彼岸,与此岸(生死岸)对说。
注2:《大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云:“譬如有人恶心害母,害已生悔,三业虽善,是人故名地狱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当堕地狱故。是人虽无地狱阴界诸入,犹故得名为地狱人。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见有人修行善者名见天人,修行恶者名见地狱人。何以故?定受报故。”
进入山门,或结胜缘,或因胜愿
来闻佛法,皆成善果,皆有善根(敬题诸山门及诸讲堂)
生死轮回,得失怨亲,在家皆有
天堂地狱,贤愚罪福,出世全无
注:《景德传灯录》卷7载智藏禅师的一则公案:师住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
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
因缘聚合,缘至尽头,各随果报
骨肉分离,肉归泥土,魂弃骷髅
求佛乎?求神乎?到底回头是岸
贪财也,贪色也,无非转眼皆空
报应倘来,手里黑钱它何管用
时辰一到,眼前恶趣你哪能逃
注:恶趣:又作恶道。即由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一般以地狱、饿鬼、畜生三趣称为三恶趣,又称三途、三恶道。
赤贫诚可怜,怜福薄难捱今世
痴富更堪叹,叹障深不信来生
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
痴汉迷情,不离恋色,及以贪财
注1:《妙法莲华经玄义》卷2云:“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
注2:《净心诫观法》云:“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
恩爱绵绵一世缘,叹此身如寄
尘寰扰扰百年梦,问何处是归
阎浮提众,动念举心,无非是罪
波罗蜜多,因圆果满,成就不空
注:《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凡情畏死贪生,乃入轮回之本
人性避凶趋吉,是成佛果之根
整天苟苟营营,难得安宁片刻
转眼干干净净,徒然辛苦一场
握拳而来,撒手而去,一场空也
既死之后,未生之前,两相同乎
有因缘而想生,有因缘而想灭
无挂碍即如去,无挂碍即如来
注1:《长阿含经》卷17云:“有因缘而想生,有因缘而想灭。”
注2:如去:如来之别名。过去之诸佛如从生死去于涅槃中之义也。又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之义也。秘藏记本曰:“如去谓自凡位修行成正觉也,乘如而往故曰如去。如来谓成佛以后悲愿力故垂化也,乘如而来故曰如来。”
贪瞋痴慢疑,五毒俱全非正见
色受想行识,诸阴炽盛是邪迷
恶语伤人,瞋心造业,岂非自害
对天吐沫,举火烧空,实在徒劳
若明心,贪瞋痴慢疑,无非佛性
未出世,信进念定慧,亦是俗尘
注1:五惑:即贪、瞋、痴(无明)、慢、疑等五种迷妄。又作五钝使。
注2:五根:即:(一)信根,信三宝、四谛等之道理者。(二)进根,又作精进根、勤根。勇猛修善法者。(三)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五)慧根,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此五者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又称五无漏根。
应怜世俗愚痴,不知骨肉烹锅内
可笑众生颠倒,常见猪羊坐席前
奈何短暂人身,善良聪慧爪中土
可叹无边苦海,恶劣愚顽地上尘
注:《涅槃经》云:“为善清升,譬同爪土;为恶沉滞,喻等地尘。”《大毗婆沙论》云:“性愚钝者如大地土,性聪慧者如爪上土。”
为恩爱,尽抛万贯家财,已殊非易
向无常,仅换半条人命,却更是难
笑骂由人总有因,因此由人笑骂
修行在我岂无果,果然在我修行
后来苦趣时长,应当行善顾身后
前去轮回路险,何必积财图眼前
世事纷纷,待人接物时,应无执意
红尘滚滚,触目动心者,皆有前缘
注:前缘:即前世因缘之略称。佛教认为,人际交往,都是由过去世结下的缘分。有时特指男女之间的缘分。
既有此身,则情由应有前生来世
若无业体,即事理皆无后果原因
注:业体:又称业性。指业之自体,即能招引苦乐果报之异熟因。
畜生每每被刀屠,难道当然如此
人类常常因病死,莫非报应现前
彼时努力,此时努力,成功凭努力
前世因缘,今世因缘,到底在因缘
心贵诚,言贵实,言出真心常合道
业有果,事有因,事成定业不由人
注:定业:决定受异熟果之业为定业。善之定业,定受乐果,恶之定业,定受苦果。
悲是道根,诸佛悲深智广万行具足
心含子果,众生心想事成一切妙真
注1:道根:佛道之根芽。以过去世所发之菩提心为缘,至今世而得开发宿善,称为道根。
注2:子果:指五蕴之果报,乃过去烦恼所生之果,即种子所生之果。而果所生之种子,则称果子。
人事百年,生老死忧悲苦恼何堪忍
乾坤一梦,去来今成住坏空不可留
无关善恶正邪,魔境亦菩提之道场
不论贤愚利钝,众生皆佛果之树根
注1:古德有云:“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现出本来佛。”
注2:《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智者圣人已自由,尚无酒肉肠中过
凡夫俗子难清净,应有羞惭心底留
贪念毒谋,未明善恶是非,慧资何有
慢心邪见,不畏业因果报,苦受自增
奈何老病死生,此身毕竟去来随业
无论根尘心色,诸法终究内外皆空
注:根尘心色:根是认识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尘是认识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心指精神;色指物质。
欲与佛门结胜缘,到此要称名稽首
渴求来世生莲刹,如今应发愿起行(敬题诸佛寺)
喜色慈颜,怪脸怒容,诸佛应机显现
恶因苦果,善行福报,众生随业升沉
注:密宗的佛像往往是通过佛的形象、姿态、动作、特征等寓意的形式来表达某些佛教义理(如裸体常表示脱离尘世)。因此,密宗佛像多为面目狰狞、凶恶丑陋、赤身裸体,甚至怪脸兽形。这些都是用来象征降伏恶魔时的大无畏、大愤怒、大欢喜等。
中外圣贤,过化存神,都是承担道义
古今宗教,悲时悯俗,无非劝信来生
注:过化存神:谓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语出《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朱熹集注:“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
可怜末法时期,物欲喧嚣,人心混浊
堪叹文明社会,世风败坏,佛教衰微
应解三时果报,现报未临,岂无后报
可怜六道众生,前生已昧,难信来生
注:三时果报:又作三时业、三时报。善恶行为召感未来的结果,在时间上分三种:(1)顺现受业;现世之业,在现世召感果报。(2)顺次受业;现世之业,在下一世召感果报。(1)顺后受业;现世之业,在多世以后召感果报。
感岁月蹉跎,转眼间,晚辈已成前辈
叹时轮飞快,百年后,今人都是古人
每日穿衣吃饭,并未挂一丝、咬一粒
整天争利图名,何妨退几步、让几分
五蕴皆空业不空,生死轮回谁忍受
此身非我行由我,酸甜苦辣自承担
注:憨山《醒世歌》云:“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
知觉见闻被色迷,尘寰扰扰百年梦
悲欢离合叹情苦,恩爱绵绵一场空
今世苦因来世偿,来世恶缘今世结
此生福报前生积,前生善业此生消(题逍遥法外的贪官之类)
今世苦因今世偿,此生恶果此生结
来生善报来生积,前世福缘前世消(题落入法网的贪官之类)
生活无常难顺心,几多苦恼因何有
世人顽劣不安分,一切灾殃由此来
杀机不息佛难成,偷心不断尘难出
淫念能除魔自去,妄语能无神自安(敬题《楞严经》之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6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偷心不除,尘不可出。……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不得人身实可悲,人身已得莫虚掷
瞬间极苦尚难忍,极苦无间何以堪
有情生灭似恒沙,无非识浪涌心海
世界变迁随业运,都是妄风掀欲流
注1:《楞伽经》卷1云:“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以心体之真如,譬如海;诸识之缘动,譬如波浪。
注2:《楞严经》卷4云:“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
注3:妄风:妄念鼓动,譬之于风。
注4:欲流:谓欲界贪嗔等之思惑,由此思惑而流转于欲界,故称欲流。
天意难窥,天命难违,到底天机莫测
人心易变,人生易老,奈何人欲无穷
苦海茫茫体等同,十方诸趣因心趣
红尘滚滚业差别,亿万众生承福生
注1:诸趣:众生所往之国土,名为趣。诸趣,即总称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趣。
注2:《地藏菩萨本愿经》云:“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又云:“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见惯人情莫奈何,莫说人生无后报
经多世事已平淡,已知世界有玄机
色身易坏心难了,才脱皮毛,又生鳞角
罪性虽空报不亡,但消业障,莫造新殃(仿一剪梅词谱联)
注:永嘉禅师云:“了即业障本来空,不了应须偿宿债。”又,《放生仪》云:“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骨肉分离全是苦,肉归泥土,残余枯骨
由来聚合总难留,来到尽头,各听缘由(仿一剪梅词谱联)
注:《佛说八师经》云:“身烂还为土,魂魄随因缘。”
算命烧钱,叹痴人耗眼前财,求梦中富
弃钗沉宝,羡禅者撇身外物,得心里轻
注1: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载:禅师法一、宗杲二人,从东都避乱渡江,各携一笠。宗杲笠中有一枚金钗,时常拿出来细看。法一趁其不在,将金钗投入江中。宗杲起初脸色大变,经法一斥责,翻然省悟。
注2:唐朝庞蕴居士曾将家中所有财宝以一船沉入洞庭湖,而全家以编漉篱为生。
无量众生,苦乐沉浮,贤愚善恶难思议
大千世界,循环往复,成住坏空无始终
世事乱麻,绕去绕来,终成死结不能解
人生幻梦,或长或短,皆有穷期何必贪
顽童顽劣无知,罪业造成,亦当遭报应
痴汉痴迷不悟,恶因种了,何以免轮回
祸福贤愚,贫富寿夭,三时果报难思议
悲欢离合,穷通得失,一世因缘多变迁
顽空断灭,少有善根,恶意害人多么坏
世智辩聪,皆为邪见,慢心谤佛一何愚
诸佛觉圆心了了,如寤时人,说梦中事
众生迷乱意昏昏,于眼前镜,觅项上头
注:《楞严经》卷4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凡情浅薄,流俗趋时,烦恼缠绵无主见
圣智渊深,背尘合觉,行为独特有真知
念物力艰难,衣食住行,都是众生血泪
思法身广大,河池泉井,无非诸佛慈悲
注:《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喜怒哀愁,茹苦含辛,百姓糊涂捱此世
吃喝玩乐,贪污受贿,官员难得信来生(横批:难得糊涂)
江河日下,物欲横流,良知公理早湮没
浊恶时长,民风败坏,世道人心难挽回
尘劳易惹,解脱难求,可怜世事不如意
恩爱每离,怨憎常聚,感叹人生莫奈何
持戒得安详,智慧得菩提,修行得解脱
贪瞋至老病,愚痴至生死,恶见至沉沦
浊世身逢时局变迁,众生难奈因缘苦
多年梦见河流泛滥,洪水突来涨势凶
圣智随缘而不攀缘,即无心见想三颠倒
凡情计我且常执我,则有贪瞋痴诸染污
注1:攀缘: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众生之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此乃一切烦恼的根源。
注2:三颠倒:众生有三种颠倒:(1)心颠倒,不能自觉自己的真心,对对象起虚妄分别;(2)见颠倒,对象本来不存在,而以对象为实有;(3)想颠倒,对对象起种种妄想执着。
觉后照空离相,则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
迷时住色起心,即有神有鬼,有地狱天堂
注1:照空:即观照实相之空理,照见五蕴皆空、万法皆空之意。
注2:《金刚经》云:“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又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注3:《永嘉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观三界转眼间成住坏空,实在如一场梦
叹众生终日里摸爬滚打,无非为几个钱
福因不积,善果何来,劝快种福因成善果
此世苦多,前生业重,应深思此世悟前生
海面宽而小镜能容,月影清而污池难现
日光亮而盲人不见,雷声响而聋耳无闻
时空原是妙空,且不论瞬间永远、微尘世界
果报诚非虚报,却奈何万福易消、一苦难熬
莫说名声容易求,论原由,皆累劫因缘积得
哪来缺陷自然有,依道理,是多生习气染成
痴则贪,贪则瞋,瞋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注:古德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又,释迦牟尼佛灭度前,弟子问:“尔后何以为师?”释迦牟尼佛说:“以戒为师。”
格物本非邪,邪于世俗大言唯物,而不除我执
观空何有过,过在冥顽满口恶空,却难舍境贪
注:恶空:以诸法为空,而恣意放肆,目空一切。
从十二因缘,看人间种种情形,眼界应当宽也
以三时果报,想世上般般遭遇,心中可否了然
注:十二因缘:又作十二缘起。原始佛教极其重要的观念,以十二个因果条件形成一系列,解释人生种种痛苦与烦恼的起源,这亦是佛祖释迦牟尼觉悟的内容。具体为:(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是:(1)无明缘行;(2)行缘识;(3)识缘名色;(4)名色缘六入;(5)六入缘触;(6)触缘受;(7)受缘爱;(8)爱缘取;(9)取缘有;(10)有缘生;(11)生缘老死。因此,只有灭掉无明,才能出离生死,臻于涅槃。
六道轮回,即色即空离断常,空色色空如梦幻
三时果报,非无非有显真实,有无无有费思量
色相无常毕竟空,一成枯骨,何辨妍媸男女相
幻身有漏终归苦,再度轮回,安知卵化湿胎身
注:佛教认为:六道众生,依其出生方式,可分为:卵生、化生、湿生、胎生四种。
叹阿鼻,千生万死亦无休,因而地藏菩萨立其誓
观阎浮,动念举心皆有罪,所以释迦如来说此经(敬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注1:阿鼻:又称阿鼻地狱,意译无间或无间地狱。八大地狱之一,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之罪的人死后所堕落之处。
注2:阎浮:即阎浮提,本指印度,后泛指这个现实的人间世界,即娑婆世界,也即四大部洲中的南瞻部洲。
堪叹众贤人,难行而矢志不渝,难忍而悲心不舍
奈何诸恶辈,于己则贪痴无比,于他则狠毒无边
沉沦苦海手空空,走投无路时,往往手中无寸草
漂泊业流心狠狠,利益有关处,常常心里有根针
注:草:指救命稻草。针:指害人之念。
世事乱棋度外赢,纵使时时算计,大局变迁难料定
红尘道场眼前坐,无需处处追求,真心不动即成全
想茫茫宇宙,冷冷清清,一颗蓝色星球,正悠然转动
看滚滚红尘,熙熙攘攘,多少黑心事件,在不断发生
生老死忧悲苦恼,缘自痴心,有痴心即有守求取受
杀盗淫妄语犯遮,由于恶见,无恶见则无诤讼贪瞋
注1:犯遮:在此指犯不饮酒戒。在五戒中,杀、盗、淫、妄语为性戒,不饮酒为遮戒。
注2:恶见:又作不正见。指邪恶之见解,亦即违背佛教真理之见解。
看出台还出局,知大梦亦真,业果不虚,我自安于本分
任花落又花开,悟红尘无尽,众生平等,人缘岂在他求
失此人身,如砺石沉潭,秤锤落井,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造诸罪业,纵神通入海,仙术隐空,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
注1:古德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注2:《增一阿含经》谓:有四仙人,各以神通天眼,见知各自将受恶报,企图以神通力逃避。于是分别上天入地,隐山藏海,结果仍然摆脱不了业报。《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有偈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业。”
看天下穷途之辈,几个曾经惜福?但报应来时,方知有苦
问世间得志诸君,谁人愿意修行?待光阴去矣,徒叹无常
叹浊世难寻清醒人,钱权名位熏心,莫怪贪官污吏过千万
问老天可有糊涂帐,加减乘除结算,敢情公理良心剩二三
一期终结,神识迁移,业行随矣,以此因缘,不无受者亦非有
四大分离,根身坏灭,器界共之,论其自性,虽有再生还是无
念物力艰难,工巧发明不简单,于受用千般,千千莫作轻松想
思佛身广大,神通变现甚奇妙,对日常一切,一一须存恭敬心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
(敬题佛法之“八苦”)
注: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
滚滚红尘,茫茫业海,花花世界,几人愿出离?叹有情,苦乐轮回恒趣趣
生生不已,念念无常,运运密移,哪个能逃脱?唯觉者,身心寂灭永如如
浊浪滔滔水土流,人间烟火稠;荒漠苍穹须补救,不知颠倒实违天道久
青山隐隐渔樵少,世外桃源渺;红灯绿酒太喧嚣,无可奈何已去圣时遥
(仿虞美人词谱联)
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
佛经称四大皆空,可以清心寡欲;恶人说四大皆空,便常常趋向颠狂声色
学术谓十方唯物,并非背理乖情;痴汉言十方唯物,则每每落于追逐利名
注: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大即是元素之意。坚性为地,湿性为水,热性为火,流动性为风。由于世界万物与生命存在皆由四大和合而成,皆为妄相而无实体,四大之本质亦为空假,故称四大皆空。
报应未临,终日里为钱财颠倒,只顾贪贪贪,贪得多乎?问三生因果有谁信
无常奄至,刹时间与眷属分离,不由悔悔悔,悔之晚矣!叹一缕灵魂随业牵
求名求利,忙忙碌碌愁无尽,一辈子心思,算来算去徒劳,叹花花世界,魂迷太久
缺德缺能,苟苟营营混不休,几十年光景,糊里糊涂虚度,哀草草人生,梦醒何时
天象轮回寒暑推,地形变化沧桑替,空空色色总难留,弹指一挥,问尘缘幻梦有谁醒
物情深奥贤明少,人性参差顽劣多,苟苟营营都混过,登台出局,叹世事乱棋由此来
在位做官,须讲三分公理,因果莫推后世,世事总无常,有来路,岂无去路?得意时,还要留三分退路
待人接物,应留一点真情,是非勿论前缘,缘由难说尽,将此心,略比彼心!用权处,也该讲一点良心
三时果报,红尘遭遇叹升沉,半假半真,或忧或喜,眨眼功劳尽弃!究所以然,终归业力追来、心行造就
十二因缘,生死轮回常变幻,如痴如梦,忽鬼忽人,转身面目全非!论玄机者,实乃无明发动、赖耶形成
注:赖耶:阿赖耶识的略称。阿赖耶识,意译为藏识,唯识学所说八识中之第八识。此识的活动贯穿于众生生死流转的全过程。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为心王、心体,为万法所依之体。
难得尘缘一百年,醉梦酣兮!看这些芸芸之辈,滚打摸爬,到头来,枉费了一生心力,人去楼空,成功也是一抔土
长嗟历史几千载,风流逝矣!想当初衮衮诸公,纵横驰骋,撒手后,徒留下几片山陵,时移世异,遗迹无非几块
佛教对联集锦
上联:白云景里传心处
下联:流水声中选佛场
竹是无心树
莲如有脚花
*西方竹叶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
*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南海慈航,渡来北楚
西方法雨,洒遍东山[湖北大冶大洪山寺,祀如来、观音]
*净土莲开,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现,三摩三藐三菩提[台湾台中慈善寺]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安徽九华山华严洞]
*岐分相映流乃一
山不在高佛有灵[台湾台北县岐山岩,祀清水祖师]
*金山挂月窥禅径
沙鸟听经恋法门[福建安溪龙门镇金沙岩]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台湾彰化修水岩]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河北承德水月庵]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台湾台中龙泉岩]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台湾台中紫云岩]
*湖畔显灵,大士婆心,济拔三途苦
山前圣景,莲瓣九品,广渡诸有情[台湾云林湖山岩]
*六根未净,六欲未除,听此间暮鼓晨钟,说方便法
也不是真,也不是假,愿天下痴男怨女,作如是观[湖北孝感六也茶楼戏楼]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天王殿]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甘肃天水罗汉堂]
*祥云蔼蔼来南海
甘露湛湛润炎方[澎湖马公镇观音亭]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福州西禅寺]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河南少林寺西坊]
*芸芸众生,善善恶恶一杯土
茫茫大地,真真假假总成空[河南水城普明寺]
*妙手空空,一弹流水一弹月
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
*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心心极乐天,天命酬天酬性天
*里面清清净净,安安闲闲,无非妙谛
到头囫囫囵囵,活活泼泼,便是如来
*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
法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色色空空,妙相同参成佛国
三藐三菩提,三乘三觉悟,生生世世,法轮有幸现金身
*运法眼看得分分明明,这个该如何,那个该如何,到头来无可如何,绝世慈悲都如梦
把灵心养的活活泼泼,动机亦在此,静机亦在此,立脚处全然在此,自家智慧便通神
*碧水映诸天,色即空,空即色
云龛崇宝地,来如见,见如来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风声水声钟鼓声,声声入妙
月色山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音即是观,观我观人观世界
士何称大,大经大法大慈悲
*人道贵道禽道兽道,道道相传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生不已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
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迷则不觉,觉则不迷,好从大圆镜中照出本来面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却自真如界里证明无上菩提
*似洞非洞,适成仙洞
有门无门,是为佛门[浙江青田石门洞]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四川峨眉山息心所]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来
*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
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
*天道人道圣道,谓之大道
善缘结缘福缘,佛之妙缘
*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
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
*修清净,养自性,果然自在
守清规,说清话,真是清闲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浙江萧山观音寺]
*消释三幡欲界**无**
宣扬诸部大乘上乘最上乘
*泓寺泓庙泓佛堂,世界无二
石山石洞石佛像,天下第一
*心即佛,佛即心,须要认清脚跟
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头
*在在自心观自在,自观观自在
来来如意见如来,如见见如来
*寿无量,法无边,无是无非无烦恼
人有缘,度有难,有因有果有菩提
*求自在不自在,知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
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有天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都作如是现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百千日月,百千须弥,卢不出莲花瓣里
八万天人,八万贤圣,众同游香水海中
*菩提会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千眼
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有慈念慈悲
*乐境大殊苦境,苦境易离,乐境早寻离苦境
善心即是天心,天心难合,善心常在合天心
*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方苦是名诸佛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方见如来
*佛地有声传,无非鸟声泉声、风声雨声,声声证寂
禅门无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树色云色,色色悟空
*教本同源,遍大千世尊,无非要人以慈以孝以敬
试则不贰,愿恒河沙众,各自供养而父而母而师
*山即是空,水即是空,花花草草亦即是空,到此恍然空诸所有]
天不可说,地不可说,人人物物都不可说,既然如此说个什么
*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
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出一切音声说法
现无边色相度人(题诸佛菩萨)
身心不动入三昧
真妄皆空证一如(题诸圣众)
月不住空莲处水
鹿归于野鸟离笼(题诸圣众)
觉行圆满得无漏
信毁普观度有缘(题三世诸佛)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
上求佛果,下化众生(题诸圣众)
由烦恼中,得真自在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题三世诸佛)
悲心浇灌众生大地
法眼洞明诸佛真源(题诸菩萨)
彼岸先登,终成正等妙圆觉
法*轮常转,大发慈悲喜舍心(题诸圣众)
此身易坏似泥船,疾行真实道
三界无安犹火宅,诚发出离心(题诸阿罗汉)
就尘垢坐金刚道场,灭心行解甚深秘密,幻变真常本贯通,大悲不可称量,周流三界施甘露
于世间证究竟涅盘,离言语转微妙法轮,菩提方便皆圆满,极果无从思议,超越时空济众生(题三世诸佛)
大日心光遍照
如来法雨普施(题嵌大日如来)
真心自在施无畏
妙法圆通度有情(题观世音菩萨)
以同体慈悲,遍洒忧愁泪
念众生平等,常怀恭敬心(题常啼菩萨与常不轻菩萨)
因地精修,庄严依正叹观止
果门普摄,无上觉行堪绝伦(题阿弥陀佛)
现世医王,拔除苦毒妙施药
东方教主,化导顽愚普做师(题嵌药师佛)
含藏一切善根,愿力宏深空地狱
成熟众生胜果,悲心广大遍荒田(题地藏菩萨)
驾慈航,发悲心,劝迷途者回头靠岸
以正智,说妙法,为见道人指路传灯(题释迦牟尼佛)
侧耳听潮,入定尽闻,五蕴皆空观自在
寻声救苦,驾航度厄,十方无碍显神通(题观世音菩萨)
安住梵行严宝刹
普施法雨泽群萌(题僧宝)
凡间圣果佛心妙
浊世清流教泽长(题释迦牟尼,兼题嵌佛教)
闻声皈佛成僧宝
证果远尘入法门(题乔陈如等五比丘,兼题佛法僧三宝)
方丈容大千世界
维摩入不二法门(题维摩诘)
真入空门,维摩不说
深明大义,童子无言(题不说菩萨和无言童子,兼题离言真如)
一心求出苦轮海
全力阐扬净土门(题昙鸾)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题贯休)
空布袋不容一物
大肚皮能忍万难(题契此)
举止疏狂常在定
形容猥琐不沾尘(题道济)
迹绝巢空何处去
水连天碧届时归(题道济)
大振禅林,门开风气
广施法雨,誉满江湖(题希迁、道一)
无树非台何惹尘,慧根悟道
明心见性秘传法,能者得之(题嵌慧能)
开拓法流乘愿来,慈悲远播
弘传密教隐踪去,功德长存(题莲华生)
真际大师,玄言妙语传天下
赵州古佛,禅韵宗风溢柏林(题从谂)
叹末法群生,身心懈怠难观镜
仰禅门上座,行解精勤不惹尘(题神秀)
举止颠狂,言行笨拙,名刹食堂混迹,想当初,还是路边拾得
才情怪异,面貌离奇,寒山幽窟隐身,到最后,竟由石缝归迁(题嵌寒山、拾得)
莫看他神情疯傻,脏笤帚夹,脚跛嘴歪,垢面蓬头,其中滋味甚难解
都笑我模样颠狂,破扇儿摇,帽污鞋烂,袒胸露背,个里因缘不易知(题“疯僧”与“济颠”)
道不属知(集句)
岂有佛成(佛理联)
三界唯心造
众生随业牵(佛理联)
恶因缘易忍
善知识难逢(佛理联)
一相圆成实
三时梦电云(佛理联)
烦恼使刚强得伏
菩提以柔软而成(佛理联)
真身已过凡间望
妙法不堪小智听(佛理联)
大千世界入毛孔
一切音声流辩才(佛理联)
水不离波波是水
金虽在矿矿非金(佛理联)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回文佛理联)
性里乾坤,无非诸佛
心中恶毒,尽是众生(佛理联)
刹那虚无,含藏永远
微尘假有,映现大千(佛理联)
劫海刹尘,原无主宰
天堂地狱,不出身心(佛理联)
上根闻正法即信行矣
劣智惟神通可折伏之(佛理联)
无边色相身形,皆为密印
一切音声话语,尽是真言(佛理联)
飞鸟在天,不知地上有投影
游鱼离水,方觉火中实烫身(佛理联)
众生成佛时,普见众生是佛
万法悟空后,始知万法不空(佛理联)
大因缘宛若虚空,岂能超出
真解脱譬如幻物,不可执持(佛理联)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佛理联)
死生其实圆融,并无世外涅盘岸
迷悟本来同体,哪有梦中觉醒人(佛理联)
不管它假假真真,滚滚红尘多变幻
无非这空空色色,花花世界永轮回(佛理联)
水清月现,水浊月亡,月本无为常自在
风住幡停,风吹幡动,幡何有异只随缘(佛理联)
觉后照空离相,则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
迷时住色起心,即有神有鬼,有地狱天堂(佛理联)
日征月迈景常新,看柳绿花红,随时轮转
地久天长人易老,趁风轻云淡,作法界观(佛理联)
人身失却,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罪业造成,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佛理联)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题“八苦”)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题忍辱波罗蜜)
说食何尝饱
闻经不在多(佛理联)
透彻何劳竖指
空灵惟解拈花(佛理联)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回文佛理联)
至高无上菩提道
微妙甚深方便门(佛理联)
彻底掀翻无一事
完全看破笑三声(佛理联)
历事炼心真境界
闻经生信大因缘(佛理联)
八万法门行遍易
三千世界看穿难(佛理联)
无所从来,实非诸相
得成于忍,不住其心(题《金刚经》)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不离自性,即是福田(集句)
八万法门,观心为上
百千方便,念佛在先(佛理联)
天女散花,禅心不乱
羚羊挂角,悟迹难寻(佛理联)
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办道
八万四千法,法法是修心(佛理联)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佛理联)
般若立圆宗,教门原不共
菩提归大海,法味本相同(题天台宗,仿五绝体联)
万法唯心,心性自然成自在
三车济众,众生如实见如来(佛理联)
同上慈舟,共登般若波罗蜜
普沾甘露,常念南无观世音(题普陀山,兼题念观世音法门)
朝此山来,眼前草木有灵气
悟其道去,身外乾坤无俗尘(题朝山,兼题诸佛教名山)
及至空心,三千世界何须空也
真能度己,无量众生焉有度哉(佛理联)
一切众生非众生,甚深义趣诚当信
十方诸佛念诸佛,微妙法门难得闻(佛理联)
去日苦多,来日无多,如少水鱼何乐耶
人身难得,我身已得,开正法眼不虚之(题“普贤警众偈”)
理须顿悟徒寻觅,忽于顶上闻雷,即开正眼
事在渐修非自然,及至心中无色,乃入空门(佛理联)
教契因缘非造作,穷极道时,无字无言皆是教
宗通根本法天真,达于义者,有声有色不离宗(佛理联)
栩栩三千世界,若掌中视果,陶匠抟泥,蓦然呈现眼前,真妄皆空穷本际
如如一念菩提,胜梦里入槐,樵夫观弈,刹那贯穿无限,始终双泯证圆融(题三昧发得)
但将冷眼观时事
莫使真心染俗情
茫茫浊世间,哪有三分净土能逃世
滚滚红尘里,岂无一寸真心可远尘
观三界转眼间成住坏空,实在如一场梦
叹众生终日里摸爬滚打,无非为几个钱
末世众生,唯益多闻增我见
十方诸佛,皆依圆觉断无明(题《圆觉经》)
磨穿铁履去寻道
看破红尘不住山(题云游)
菩萨因行,超尘脱俗
如来果德,绝妙非凡
菩萨慈悲,由真心而出
如来智慧,非妄念所知
我法妙难思,惟有拈花笑
禅心空费解,且听弹指声
大海纳百川,不增不减
真空含万有,非断非常
一尘妙映大千界
万法同归不二门
从十二因缘,看人间种种情形,眼界应当宽也
以三时果报,想世上般般遭遇,心中可否了然
无物能留,半片残云飘岭后
有何可得?一轮圆月挂天边
看天下穷途之辈,几个曾经惜福?但报应来时,方知有苦
问世间得志诸君,谁人愿意修行?待光阴去矣,徒叹无常
松声竹声钟罄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今生不了,常很此情难了逸
平常是佛,难得是心化三影
愿将此土三千界
尽种西方九品莲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幕鼓晨钟惊醒红尘名利客
佛号经声唤回苦海梦中人
见性峰,无色庵,乱云飞渡,无色如何见性(虚容)
无相塔,云空寺,轻絮漫飘,云空未必无相
------------------------------------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乐山凌云寺。
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下联:谁是讲经者?必破出情面,说些警赫话语,好叫人入耳悚神。
宁夏同心清真大寺。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应县净土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枣庄龙泉寺。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张掖大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灵隐寺。
大雄宝殿: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台湾台中慈善寺。
上联:音可观乎?
下联:士何大焉。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此联为日照天后祠联。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观音’。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联。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时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灵隐寺。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此联为广东南华寺。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上联:问你平生所干何事?图人财,害人命,奸淫人妇女,败坏人伦常,摸摸心头惊不惊?想从前千百诡计奸谋,那一条孰非自作。
下联:来我这里有冤必报!减尔算,荡尔产,殄灭尔子孙,降罚尔祸灾,睁睁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凶锋恶焰,有几个到此能逃!
此联为台南城隍庙。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此联为贵阳城隍庙。
上联:只是骂个道打个僧,这这般这般,若毁圣谤贤,那还了得。
下联:不过吃口肉喝口酒,便如此如此,倘坏心毒胆,怎么样儿。.
此联为安徽宿松城隍庙。.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上联: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下联: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此联为财神庙。
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郭天民题湖南长沙真武庙。
上联:五转汞、七转铅、九转丹,万象皆清,洪炉中有真人诀。
下联:一分屋、二分竹、三分水,纤尘不染,蜀国南来小洞天。
李汇川题四川叙永灶神庙。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联:半边锅内煮乾坤。
----------------------------------------
布袋无双破颜垂笑尔等莫待龙华三会
法门不二大腹能容来人全凭念佛一心 浙江杭州灵隐寺天王殿
慈悲心切虽救苦以寻声常住楞严大定
与拔情殷纵逗机而说法圆彰寂灭真宗 印光大师:观音联
大道无私但能色相俱空何须别求南海
迷津广济若使婆心继世此处即是西天 湖北松滋灵济寺
发一心全心最大菩提心要为众生造福
守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方能佛国超凡 福建连城性海寺——当代·罗心如
嗐!急早收心莫把迷津当作波罗乐境
哎!快些转性须知孽海原为地狱愁肠 湖南平江东山古寺
哼一声诸鬼卒心惊胆战难躲天王宝殿
哈两下众神仙笑逐颜开环瞻佛祖金容 安徽阜阳资福寺
结大欢喜缘只这笑呵呵收拾囊中宝物
除真烦恼障看他腹坦坦鼓吹世上春风 云南通海涌金寺(弥勒殿)
金银似粪土十方宏法不生不灭成大道
名利如烟云三界度生无去无来证金身 四川巴中玉佛寺(大雄宝殿)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
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横批:求生安养
九界众生离求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看他怒目攒眉却是一片慈悲要人醒悟
到此清心涤虑请将万念消化与佛皈依 四川乐山凌云寺(天王殿)——现·张泉清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
孽海总苍茫问居士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佛门真广大渡众生脱无穷苦积无穷功 四川乐山大佛寺(大殿)——当代·刘济川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受持皆得成就
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思议功德即证菩提 浙江鄞县天童寺——现·圆瑛(大雄宝殿)
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众萌 印光大师:弥陀联
深信因果律今生命运来自前生所种因
切莫信鬼神欲转孬命唯有努力多修心 横披:命随心转
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
倘得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 佛教通用联/印光大师:弥陀联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浙江奉化雪窦寺——当代·光德大
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
诵下生经心依内苑待随海众三会龙华 上海龙华寺(天王弥勒殿)——当代·赵朴初
一悟觉前非遁迹空门且向只园闲种菜
宿因期空仰多情古佛也看春色笑拈花 湖北黄梅一宿庵
鱼鼓响时打点钵孟问天谁识饭是米做
象龙集处咀嚼菜根有味方知舌在口中 福建福州涌泉寺香积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是其非请看现实
行善报善行恶报恶乃真乃假希察古今 广东雷州福田寺(檀林阁)
一云南剑川茶花寺:野僧似鸟栖涯窟 古佛如猿挂壁间
二湖北崇阳团头嘴回龙观: 绿洲滩头堪走马。白衣岸侧看回龙
三云南石屏水月寺:蛟龙水涸暗中隐 蟾兔月明分外忙
四湖南石门县城东南夹山寺:猿抱子归青嶂领 鸟街花落碧崖泉
五关帝庙联:三人三姓三兄弟 一君一臣一圣人
六浙江西湖岳庙:三字蒙冤,千秋湛血 一生忠勇,万古纲常
七河南少林寺面壁洞:一苇渡江,达源朔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八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九贵州贵阳宏福寺
窗虚五月六月寒,人在冰壶中酌酒
檐植三竿两竿竹,客从图画里敲诗
十陕西宝鸡钓鱼台三清庙
三清三境放三洞之祥光,三阳开泰
五录五老降五方之真气,五谷丰登
十一江西庐山三笑亭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十二河北邯郸吕仙洞
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具是古人
十三山东泰州光孝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
十四山西解县关帝庙
北斗在当头 帘箔卷起应挂斗 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十五福建福州九仙观:丹青山外寺 红白雨中花
十六湖南攸县灵龟寺:黄云紫雾天张盖 翠壁苍岩地拥屏
十七关帝庙通用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十八安徽定远城隍庙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十九湖北利州天成观龙王殿
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
云霄雷电,霹雳震震霈雨霖
二十江苏扬州土地庙: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一片婆心
二十一江苏连云港天启庙:是是非非地 明明白白天
二十二福建南安杨梅山雪峰寺:冷冷清清雪 茫茫缈缈峰
二十三云南雷公殿:云应九天声赫赫 惊闻百里震苏苏
二十四山东青州真教寺: 化人化物能化化 生天生地更生生
二十五杭州花神庙: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二十六河南永城普宁寺
芸芸众生,善善恶恶一杯土
茫茫大地,真真假假总成空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前贤老祖,敦信明义;
后代子孙,崇德报功。
空色圆融,何有来去之路;
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
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寺院里槐阴高照;
山门外沱水长流。
道冠诸天,普化弥陀;
法周万象,度尽大千。
佛先道儒而专心,斯为教主;
名造天地以立极,不愧世尊。
佛法信宏深,化万劫千魔,都入无余涅盘地;
禅云常缭绕,昧三光七室,直超大象□□天。
子会开天、丑会辟地,足见未有天地先有古佛;
其次造物、又次造生,可知当无物生不无灵光。
务广三明之路;
思崇八正之门。
有福方登圣贤地;
无缘难入解脱门。
大畅宗风,波腾愿海;
广度群迷,云起慈门。
慈悲喜舍,广度樊笼迷津;
信解行证,共入华藏玄门。
弥陀导师,广开香严之肆;
释迦慈父,确指净域之门。
登宝地,悉植菩提之种;
入山门,咸资般若之光。
鹫灵玄门,方广周于百亿;
龙宫法镜,圆照匝于三千
光明路 甘肃兰州浚源寺山门月门
大千世界 安徽九华山月身宝殿
德敷上下 湖南衡山丹霞寺——肖康佐
湖南佛国 杭州净慈寺宗镜堂
老龙听法 江苏无锡惠山寺——明·邹德基
六朝古刹 湖南衡山福严寺(南岳系祖庭)——怀让
去实不去 山西五台山(念佛堂)
人间佛地 广西桂林南峰寺
入诸佛位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院)
三心彻悟 温州江心寺
受出家戒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院)
天台教观 觉光题谛闲法师纪念堂
往生极乐 湖南平江东山古寺
维善为宝 江苏无锡广福寺法堂——近·孙肇圻
庄严国土 安徽九华山平坦寺
安住平等相
广发大悲心
安住真如地
普照智慧灯
百福庄严相 赵朴初题桐乡福严禅寺
一心安乐行
本来无二语
何处有单传
本来无一物
何处觅三心
本来心是佛
究竟我为谁
碧螺澄法雨 杭州理安寺
绿树荫清泉
遍知一切法
为世大明灯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不伐有巢树
多移无主花 江苏东台泰山寺西客楼——姜沂
不敢牵牛鼻
还须据虎头 [明]担当
不歌皮袋子
要咬铁馒头 [明]担当
不可得思议
如何获圆通
不陟高寒处
安知天地宽 四川峨眉山金顶——明·梁应龙
惭愧为深堑
智慧如金刚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禅林心常踱
贝叶意时读
禅林心神隐
灵泉意气通
禅心澄水月
法鼓聚龙鱼 杭州灵隐寺
禅意庭前柏
诗情雪里梅 圆瑛大师
长养功德藏
具足智慧身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长养智慧树
开发菩提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常持清净戒
应生欢喜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常获诸佛法
恒涂净戒香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常乐寂静法
而行慈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常为佛所护
但以智可知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常饮法甘露
安住宝莲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常住于寂静
而有深慈悲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成就此功德
早种诸善根 佛教哀挽联-挽男居士
成就功德海
具足智慧身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持戒不放逸
了身如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持戒到彼岸
说法度众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崇寿前朝寺
栖心古道场 宁波七塔禅寺
除灭世间想
了达诸法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除灭虚妄倒
具足智慧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处尘能不染
学道有何难 圆瑛大师
处世而不住
见心无所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春山含祖意
秋月印禅心 圆瑛大师
慈悲甚弥广
智慧不可量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慈悲依智慧
清净如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此间阿刺刺
何处不闻闻 [明]担当
大慈念一切
慧光照十方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大道归自然
法相生如来
大悟本无言
真禅岂有径
大愿悉成佛
百福自庄严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但知不借借
何用纳些些 [明]担当
当到功德岸
普出爱欲泥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当令众生喜
能报大师恩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当令诸佛喜
普顺众生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当示于正道
普摄诸群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当为世依救
普放智光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当修功德海
永离贪著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当知法无我
应以戒为师 圆瑛大师
当知心是佛
惟爱道为师 圆瑛大师
当知心是佛
常以戒为师 浙江临海台州佛教文化馆——当代·茗山
到佛功德岸
为世大明灯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到佛功德岸
照世圆满灯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 处默题圣果寺,位于凤凰山上,原名胜果,创于唐代,宋南渡后徙色
得授菩提记
安住广大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登菩提之道
入解脱之门 三门高枧三宝讲寺山门
定光澄月相
慧海涌潮音 北京 雍和宫 钱陈群题大殿,雍正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
度脱众生海
满足大愿云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而无众生想
常行大慈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二边皆舍离
一念得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法法何曾法
林林不是林 香港离岛东涌法林
法界无分别
佛智同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法身千嶂月
闻性一声钟 圆瑛大师
法云雨甘露
净戒为涂香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方便行于世
寂静调其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风来花拜佛
云去树参天 谛印题苍南广福寺客厅
风云观世态
水月证禅心 圆瑛大师
逢人觅佳句
对境话禅机 圆瑛大师
佛从何处觅
道在此中求 圆瑛大师
佛法谈三世
人生梦一场 圆瑛大师
佛缘只可遇
真如岂能求
高峰停落日
流水和疏钟 杭州昭庆寺,位于西湖区宝石山附近,初创于吴越国天福元年,名菩
个中无前路
当下有全提 [明]担当
根深即果茂
源远而流长 山西五台山(僧舍)
供佛令欢喜
知身如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谷静风声细
门空鸟语稀 山西五台山秘密寺
观察真实义
建立智慧幢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观佛无厌足
闻法悉受持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观色如聚沫
持戒为妙香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观身本无我
念佛乃是谁 圆瑛大师
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山西五台山山门
合掌存禅悦
洗心仗智泉 张舜泉题乐清观音洞。合掌:指灵峰、倚天峰,因两峰如双掌合立
湖山供啸傲
风月助吟哦 圆瑛大师
花含春意洽
石戴古皱奇 杭州圣果寺
慧眼见一切
妙音满十方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击无上法鼓
利一切世间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即发弘誓愿
普放净光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疾入大智海
当听妙法云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既无心意识
那有去来今 [明]担当
见无相之相
论不空之空 山西五台山(僧舍)
健行乾不息
逊志益无疆 北京 雍和宫 五福堂书室
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河南登封少林寺(面壁石亭)
解彼真实性
得佛智慧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锦囊包粪橛
茅户挂珠帘 [明]担当
精勤持净戒
慈悲度众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福建宁德天王禅寺——当代·释智圆//澳门菩提园,始建于清道光
境寂闻天籁
心空转** 安徽九华山甘露寺
静念千声佛
闲看数卷经 圆瑛大师
静神能养气
学佛可修心 圆瑛大师
具一切功德
得无上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具诸功德藏
起大慈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据令由来险
投机不在多 [明]担当
客影云边去
僧语松下来 陈雪松(锦衣居士)
空门随客缘
钟声入佛心 陈雪松(锦衣居士)
冷冷清清雪
茫茫渺渺峰 福建闽侯崇圣禅寺——现·许涤新
离闇趣明正
除热得清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离一切分别
得无上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立志如大山
种德若深海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丽华庄宝相
湛日朗心珠 北京 雍和宫 汪由敦题照佛楼
两浙三摩地
四明选佛场 宁波七塔禅寺
了了无遮念
空空不染心 佛教通用联
了世皆如梦
见心无所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令除烦恼热
悉发菩提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梦幻元无壳
虚空亦是尘 [明]担当
面前无铁壁
脑后有金钟 [明]担当
妙智清净日
大悲圆满轮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灭除一切苦
圆满无上悲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灭诸烦恼患
放大清净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莫看仙人扇
须抛自己梭 [明]担当
能成平等智
恒起大愿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能灭众生苦
为兴大法云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能说真实义
为观智慧灯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能随诸佛教
普顺众生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能消诸渴爱
当作世光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能与清净眼
为现智慧灯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平等观诸法
悲心救世间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瓶中杨柳绿
座下莲花香 台湾台南清水寺
破诸烦恼障
照以智慧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蒲牢鸣百八
座梦醒三千 杭州净慈寺佛亭
普入于法界
开悟诸群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普雨润大地
如月行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其心大欢喜
于世起慈悲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其心得安隐
有苦皆灭除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其心无染著
如法而了知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其心无所著
诸佛常现前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其心无厌倦
于世起慈悲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近·曼殊 / 山东日照红云寺僧舍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 绍兴戒珠寺
亲近善知识
回向大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瞋痴 山西五台山(僧舍)
情将物外适
道与古人期 北京 雍和宫 乾隆题太和斋
泉声得清净
山色观庄严 康有为题杭州灵隐寺
饶益一切众
圆满无上慈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人过大佛寺
客上天然居 新昌大佛寺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浙江新昌大佛寺(大雄宝殿)——当代·木鱼
如梦不真实
舍我而修行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入一切智藏
度无量众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入于真实境
照以智慧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三思过有限
一笑益无垠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当代·吴恒泰
僧心共佛老
人情随财浓 陈雪松(锦衣居士)
山高流水远
寺古白云深 江苏泰州白云寺
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江苏南通天宁寺(寺门)——唐·王维诗句
山行天地气
水藏日月光 安徽九华山聚龙庵
山中藏古寺
门外尽劳人 广东南雄挂角寺
善入音声海
坚住菩提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舍慢持净界
以法化众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身自持净戒
我常修大慈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深入智慧海
普游解脱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甚深智境界
无碍妙光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诗意窗前月
禅心雨后山 圆瑛大师
石上留天语
钟声洗佛心 杭州净慈寺佛亭
时时能修行
处处可成佛 陈雪松(锦衣居士)
是不响山谷
非有相道场 [明]担当
是僧皆佛印
无客不东坡 安徽潜山三祖禅寺(后三祖僧灿建)客堂
是一原非一
无为便有为 [明]担当
树色浮空翠
花香入阁清 圆瑛大师
水净月孤圆
山空云自在 浙江天台国清寺鱼乐园
水清鱼可数
恬静色皆空 绍兴石佛寺,位于市西北下方桥镇,一名灵鹫禅院。石像为弥勒像
水绕禅窗静
花开佛国香 圆瑛大师
思议莫能及
光明无有边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寺古烟常锁
僧老语多奇 陈雪松(锦衣居士)
寺空叶落紧
云深客来稀 陈雪松(锦衣居士)
寺临三佛地
门拥七浮图 宁波七塔禅寺
寺小藏宋额
松古忆唐僧 安徽九华山福渡寺
寺小通幽处
山矮得旷观 安徽九华山净信寺
速入如来地
普游解脱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速入如来地
普演广大音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随应演妙法
平等施众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谈经见佛理
对月证禅心 圆瑛大师
体相无所有
光明弥不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天童第一座
日本画圣僧 鄞县天童寺玉佛阁雪舟像。天童第一座:为明宪宗赞雪舟语
铁丸才咬破
银碗又盛来 [明]担当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云南鸡足山祝圣寺
万山排紫绿
一室贮清虚 [明]担当,题云南鸡足山佛寺
往生佛国土
普放智光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微妙难思议
清净如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为发大悲意
能建正法幢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未曾有苦恼
决定成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我不向你道
谁能白佛言 [明]担当
我性未曾有
智眼靡不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无法向人说
将心与汝安 湖北沙市居士林(达摩画像)——现·王震
无尽智慧海
一切世间灯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无上慧坚固
功德华庄严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无上胜妙地
离垢清凉园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无我方为我
出世即在世 陈雪松(锦衣居士)
无有分别想
而行慈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无有一切相
而兴大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悟空诸相寂
对佛一灯明 江苏泰州南山寺(禅房)
悉离有无相
普游解脱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香云自山起
花雨从天来 余姚芦山寺天王殿
消竭爱欲水
出生智慧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消竭烦恼海
增长福智芽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心静风浪平
色空天地宽 陈雪松(锦衣居士)
心生大欢喜
佛放净光明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 虞愚题厦门会泉法师纪念堂
心识犹如幻
色相无有边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兴法南北寺
教滋东西方 陕西西安兴教寺——当代·秦游伦
兴云注甘泽
忘己济群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巡行东西南
护持佛法僧 浙江黄岩九峰寺韦驮阁
烟火香里人
慈悲声中主 (南无观世音菩萨)陈雪松(锦衣居士)
言必不虚妄
心离于有无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演说于妙义
长养诸善根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要参活罗汉
须买死猫头 [明]担当
一佛一世界
三摩三菩提 桥南老人题岱山长寿庵大雄宝殿
一花一世界
千叶千如来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集《梵网经》文
一心求佛智
平等行世间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一宗彰唯识
三塔耸云天 陕西西安兴教寺——当代·桂生
已证如来智
勤行广大慈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饮诸佛法海
放大智慧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 济南:千佛山对华亭
应生大喜跃
专向佛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应识身非我
恒思利及人 圆瑛大师
永绝诸戏论
念报于佛恩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犹如梦中事
却来观世音 韩国仁川公州麻谷寺(大雄宝殿)
有本如是者
知几其神乎 吴芝英题杭州灵隐寺冷泉亭
有法知不染
无言谁当酬 云南鸡足山寂光寺——明·大错
有声底无响
至独者不孤 [明]担当
有无量自在
入不二法门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有相皆虚妄
无我即如来 横披:诸行无常
于法得自在
知身如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与世为依怙
如日处虚空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语言无所著
智慧不可量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玉池通法界
泉水印禅心 释雪相题建德万福寺客堂
欲解众生缚
当成三界师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欲满诸佛智
普顺众生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欲满诸佛智
能发大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欲为诸法本
心如工画师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圆满法界月
清凉功德池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远离烦恼垢
增长菩提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 普陀山:慧济寺
远离开身相
安乐诸世间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远离一切有
圆满无上悲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远离于众相
愿度诸群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远离众生相
发起菩提心 圆瑛大师
远离众生相
具足大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远离诸妄想
随顺于众生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云龙远飞驾
天马自行空 康有为题桐乡福严禅寺方丈室
在欲而无欲
居尘不染尘 山西五台山(僧舍)
则能入佛境
不着于世间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则悟甚深法
而兴大悲心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增长诸功德
成就大菩提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真知出实践
妙理贵躬行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当代·王学仲
知足心常乐
无私梦亦安 圆瑛大师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四川乐山凌云寺(月榭)/ 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厅堂联
智慧善分别
音声非如来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智身无所著
世间唯假名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众德皆圆满
八表同欢康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诸佛等慈父
人命如电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