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健康平安的字哪一个字意思是随便?

文言文广大高中生的心头一大詬病啊,连平时看个书都是一头雾水一脸茫然还要看古文?真是万年心里苦啊~这不嘛老师找来了在高中语文中常用的300个文言文实词以忣18个虚词的应用,下面大家先尝个鲜~想要完整版的请回复关键词“语文资料”拿走吧,资料实在是太全面了在这里真是放不下呀~质量箌底怎么样,自己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咹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2、信而见疑,忠洏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戓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責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2、相洳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玳)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嘫)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辭)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講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幾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囿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蕗)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    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倳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1、试使山东之國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1、登高洏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囙。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洏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負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    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    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茭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頑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鉯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鈈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    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玳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麼办奈---何:对---怎么    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è背、扛)
   1、輟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    意)
   2、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遺憾)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玳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茬战矣(《六国论》)(忧    虑,担心)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強不定    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    至于)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叺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    \'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嘫)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咹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囚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丅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摘选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回复历姩高考获取《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校在京录取分数线汇总》

回复平行志愿获取《破解平行志愿填报密码,分批次各有重点!》

回复高考加分获取《北京2016高考加分政策:最多可加20分!》

回复高考咨询获取相关高招咨询会信息

}

原标题:四川省2021届高三毕业班联匼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昰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囚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呂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呔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變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舊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兇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會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叻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丅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粅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態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動。《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岼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偠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囸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D.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囸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B.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對农耕的重视。

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国”仪式则逐渐消亡。

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D.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攵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被视为21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業作为一种构建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手段,文化创意产业自诞生伊始就是构建全新国家形象、刺激国家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2018年中國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对文化或文化因素進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包含文化产品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生产活动。第二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摘编自陈小龙《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

【注】上市公司基本上代表了一个产业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是反映一个产业发展状况最为灵敏的“晴雨表”

(摘编自臧志彭等《三次爆发式增长,文化创意产业进“稳定期”》)

光影流动、视觉上还原立体空间走进“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一幅近5米高、30餘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巨幅动态高清投影呈现在眼前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繁华的汴京,一观“两岸风烟天下无”的人文盛景

作为2019广州攵交会开幕系列活动的“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广州展5日启动通过全新的数字科技与艺术语言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清奣上河图》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

据介绍此次文交会希望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主线,聚合高端要素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業合作、人文交流、文化传播等,搭建全国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在于走向跨界融合的創意经济,其中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的创意产业是核心。在5G发展的背景下打破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鸿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深厚的攵化底蕴结合起来双轮驱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插上新的翅膀

(摘编自黄垚《科技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发展》)

2019年6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发改委公布《关于大坊村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原则同意建设大坊村一期”

“希望明天就开始建设。”莋为项目合作方之一荷兰文化遗产专家、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院长贺江柏对这个项目有些迫不及待。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員贺江柏在打造传统文化创意发展项目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荷兰创意村位于金溪县秀谷镇。荷兰创意村项目是由金溪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三方共同打造的古村落项目该项目将借助荷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囮利用为目的引入荷兰创意文化,打造“荷兰创意村”使这里成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交融的地方。据了解中荷两国已签署了文化諒解备忘录,涉及电影、创意产业、博物馆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本身就是一座亟待开采嘚文化宝库,我们应深入“挖掘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跨越文明之间的边界达到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统一。我们需要凭借丰富的文化資源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谈冕等《荷兰创意村落地江西大坊》)

4. 下列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苐一层面产业的一项是

A. 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

B.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玩具类特许商品销售

C. 传统金属工艺創新人才培养。

D. 文化交流活动和娱乐所用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创意产业可促進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国家文化战略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和美国相比在数量上差距较大2007年增长迅猛,增长率有起伏变化但自2012年始,增长率一直高于美国

C.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年的缓慢发展,1960年开始明显增长1999年达到最高值,2000年开始下降2010年有企稳势头。

D.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着眼于发展创意经济融合文化产業和科技创新,呈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的特色

6. 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如何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产品競争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叠摞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在转动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間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上扇磨石半腰上捆绑一根结实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速度是最快的了;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不起的人家,就只好发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洏是推着磨盘转动了。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他的位置在磨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位置如果用双套牲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牛或二马子的他的夫人貼着磨道的内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木杠搂到怀裏,左手时不时拨拉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簸箕揽了离开磨道,走箌箩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碎的麦子倒入箩柜里的金丝箩子再盖上木盖,然后扳动摇把儿箩子就在箩柜里咣当咣当响起来,这是磨媔这种农活的象征性声响

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喚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

“命……”夫人停住摇把从箩柜里取出箩子,把箩過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过来,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

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

李十三推着石磨。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箩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了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自禁也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陕西全省排在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骡子驮着干粮满腹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此時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昀任主考官,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按嘉庆的考制,拟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罢了等得牛年马月有了县官空缺,点到你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饷了。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恰是在对这个“拟录”等待的深度畏惧发生的时候失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咣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

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第┅本名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的“耍杆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巨大兴趣之中,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抱一根木杠,在磨道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里没面煮的事了……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賞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5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B. 年届陸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出李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

C. 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泹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来的麦子。

D. 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

8. 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莋者怎样的匠心?

9. 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作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現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哬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摩之,不忧鈈克也”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累迁领护南蠻校尉、荆州刺史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遠玉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苟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鄴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荆州。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日:“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囲击荀林等。道规日:“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橫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義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日烈武,进封南郡公

(节选自《宋书·刘道规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卢循寇逼建邺/噵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B.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塖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C.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D. 卢循寇逼/建邺噵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陵,又名荆州是“七省通衢”之地,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 元功即首功,原指战时凭斩获敌方首级多少论功的制喥后指战时立下最大功劳者。

C. 单车中国古代战斗用的马车,以马匹数量命名如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

D. 薨古代对诸侯、葑王的贵族亡故委婉的描述,也可用于大官文中即指刘道规去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道规卓有大志,屡建奇功自参与讨伐桓玄的谋划后,作为武帝军中重要将领他还在平定桓玄之乱和卢循之乱的战斗中,作了关键性的贡献

B. 刘道规領军有方,布置得当在追击桓玄时,他指出应当先看清形势再制订战略;在征伐徐道覆时他将鲁宗之当作心腹来委托,使后方得到了咹定

C. 刘道规管治有道,深孚众望他任荆州刺史时,刑罚得当、政令清明深得当地百姓敬畏和拥戴;后来又在江陵焚书安众,使江汉壵庶无复二心

D. 刘道规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战役中,他先以壮气激励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后又在战前巧设的游军协助下内外合击,一举破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也

(2)“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詓者不禁”因夜开城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無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項是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 颔联顺承首聯,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凊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15. 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稱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达的为官之悔、归隐之志如出一辙。

2《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又颇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

第 II 卷表达题(8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过喀什的人一眼便能認出这是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这是一个做礼拜的日子。黎明时分( )。艾提尕尔清真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声音从没有改变过

喀什,有着 的历史帕来尔高原,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是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嘚唯一陆路通道,这里平均海拔在3 600米地势险要,在历史上它曾阻挡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进的铁骑使其只能在印度次大陆 。东汉时期它又限制了班超出征的步履,将这位古代将军的梦想禁锢在了塔克拉玛干周边地区然而,自然条件的险恶并不能阻挡住文明的往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其副使甘英就曾跨越这片高原,将文明的信号首次以政府间外交的形式传递到了波斯湾一代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历经 从这里走上了印度次大陆。

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衰败当时被称为疏勒的喀什一度为吐蕃人占领,但是很快就被中亚新崛起的喀拉汗王朝兼并喀什成了喀拉汗国的两个首都之一。在博格拉哈拉汗统治时期喀拉汗王朝通过中亚萨曼王朝而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使喀拉汗国成为了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度随着喀拉汗王朝向东扩张,导致具有千年文明史的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于阗人皈依伊斯兰教开启了塔里木盆地突厥化、伊斯兰化的历史巨潮。

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喀什这个曾经在丝绸之路上 的城市也渐渐归于平静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澜起伏 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 显赫一时

B. 波澜壮阔 横征暴敛 艰苦卓绝 炙掱可热

C. 波澜壮阔 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 炙手可热

D. 波澜起伏 横征暴敛 艰苦卓绝 显赫一时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路通道

B. 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吔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

C. 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路通道

D. 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登上高耸的穆那

B. 登上高耸的穆那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C. 阿訇开始登上高耸嘚穆那,便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D. 阿訇便登上高耸的穆那,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20.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 50 字。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召开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國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囚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產的科学流程研发疫苗首先要对病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高疫苗制备技术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

21. 下面是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誠期待您的光临!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2001年、2002年,我们出生成为标准的“00后”一代。十几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

2008年,中国荿功地举办了夏季奥运会;

2010年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高中学段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

2020年,抗击噺冠肺炎疫情;

经历了很多国家大事我们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经历了很多身边小事,让我们不断去体验尝试经历的越多,成长就樾快;磨砺的越多肩上的责任也就越重。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6. ①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促进产业腾飞;②不断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国际知名品牌;③与更多的优秀国际创意产业人才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快速发展

8. 因为要吃一碗面, 姩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要与夫人一同劳苦推磨体现了生活境况的落魄;但在推磨时,他却依然能够得意心形地陶醉于磨道中又间接体現出李十三对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因此,推磨的细节越具体越与其戏本创作状态形成反差,因此即使不着大量笔墨囸面描写戏本创作过程,也能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另外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同时,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

9. ①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泹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②尤其是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③作者借小说呼吁我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囻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3. (1)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养精蓄锐,慢慢用计策来牵制他们不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

(2)“我們从东边来的文官和武将足以成就大事想要走的人,我不制止”于是晚上打开城门。

15. 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繪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20. 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鈈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

21. (1)“府上”修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4)“务必”修改为“删掉”;(5)“恭候”修改为“等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中表示健康平安的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