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对联的基本特点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纵横舌上春恨秋悲

四大名著经典对联
四大名著经典对联
【www.ruiwen.com - 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四大名著中的对联,每一书都有几百副,每一副对联在中都有背景和出处。下面我们为你带来四大名著经典对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四大名著经典对联
  《水浒传》经典对联
  好汉歌
  刘欢 - 弯弯的月亮 好汉歌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心胸就是那个壶,人间就是那场醉。唯有胸中广阔悠长,方得人间从容不忙。
  窗外日光弹指过
  席间花影坐前移
  时光就这么悄悄溜走,我们却追逐着白云苍狗。
  断送落花三月雨
  摧残杨柳九秋霜
  人间变故,心中凄凉,看透了本来这样,才不伤。
  花开又被风吹落
  月皎那堪云雾遮
  花被吹落,还会再开;月被云遮,终会出来。太多的失败,都是自己离开。
  家有余粮鸡犬饱
  户多书籍子孙贤
  扎实,才有底气。长远,要凭涵养。
  骏马却驮痴汉走
  美妻常伴拙夫眠
  人间总是不圆满,所以才有滋味。
  生事事生君莫恕
  害人人害汝休嗔
  有一种畅快叫有仇报仇,有一种活该叫自作自受。
  贪观天上中秋月
  失却盘中照殿珠
  人最爱追逐的,是摸不见。人最易失去的,是在眼前。真可怜。
  《三国演义》经典对联
  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洪基 - 震撼&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曾经的热血一腔,终撂荒。心中的一团正气,仍须养。前者或许短,后者千年长。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缺一便跛脚,合一是神行。
  屈身下士
  恭己待人
  庄严别人,便是庄严自己。恭敬他者,就是恭敬自家。
  青山不老
  绿水长存
  最温暖的四个字,是&来日方长&。一听见,就看着了希望。
  三军易得
  一将难求
  成功的第一原则,是自己的&稀缺性&。
  归师勿掩
  穷寇莫追
  做事不要太过,做人不要太绝。天道忌满,地道慈悲;人悖天地,定受其毁。
  云收雾散
  风静浪平
  最好的归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棋逢敌手难相胜
  将遇良才不敢骄
  人外人,天外天。那看不见的,目光短。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
  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
  隐微处不愧青天
  那人杰英雄,都不见。那有肝胆的,传千年。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那般的心态,叫千江有水千江月;那般的心境,叫万里无云万里天。
  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世间最稳的步子,是少说多做。
  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又如何?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西游记》经典对联
  敢问路在何方
  蒋大为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小桥通活水
  茅舍倚青山
  心中有山水,自带桃花源。
  花向春来美
  松临雨过青
  那最娇艳的,都历过风霜。那最青郁的,都经了风雨。
  水高船去疾
  沙陷马行迟
  越顺,越要小心。越逆,越要使劲。
  禅心朗照千江月
  真性情涵万里天
  干净即禅心,纯粹是真性。
  寂寞无尘真寂寞
  清虚有道果清虚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心守寂寞,便得其真。
  静隐深山无俗虑
  幽居仙居乐天真
  大隐,隐于心。
  树大招风风撼树
  人为高名名丧人
  高明到极处,是平凡;智慧到极处,是低调。人间望去,都是小丑蹦跳。
  《》经典对联
  枉凝眉
  龚玥 - 四大名著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事亦真亦假,才迷了眼;了知亦真亦幻,才悟了心。人活一世,仅此二事。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世间最难偿的债,是情债。那姻缘账上,都记载。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人间戏,都是自导自演。世上人,皆是自哀自怜。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开始,总是贪了。到最后,都是晚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最大的事,是世事;最重的情,是人情。洞明世事,便可大事化小;练达人情,方能举重若轻。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幽微灵秀的是地,无可奈何的是天。所以一边贪恋,一边难堪。
  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
  天地之间只有一样东西&&善变。万事万物只有一个名字&&无常。
  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
  红尘的模样,叫散场。人间的名字,叫荒凉。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干净只能独守,世间只是薄凉。寒了一颗心,缩了两肩膀。
  绿窗日月在
  青史古人空
  是非成败转头空,人生正如一梦中。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机会,需要等待。人生,学会忍耐。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世事无好坏,只是本来。人能选的,是进去出来。入便是苦海,出便是自在。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人所谓命运,高低贵贱;天所谓宿命,一笔勾销。人在做,天在笑。名利的场上,一入戏,心便小。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你看这&假&字,边上总站着个人;你看这&痴&字,被病包了一身。人旁边那个,便是不真;病里面那个,才是智深。
  拓展阅读:对联应用
  对联应用类题,主要考查形式有三种:对联衔接题;对联评析题;对联拟写题。
  【技巧指津】
  解答对联应用题: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对联知识。如了解对联的种类: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不同种类的对联作用、内容都是不同的。其次,要了解对联的结构和形式。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两个部分,上下联字数相等,形式一致,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第三,要知道对联的格律,一般说来上下平仄相对,特别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仄起平收(一般情况下,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就是平音,现代汉语中的上声和去声就是仄音)。最后,在做对联题时还要注意上下联之间的意境要有一点的相似和承接之处,不要大相径庭。
  【经典考题】
  1.对联衔接题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安徽高考卷)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1)新春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联的衔接。做此题需要了解春联和行业联(教师)这两类对联应该呈现的内容。如&翠柳迎春& &千里绿& &黄牛耕地& &春绣锦&几个,从季节上看,明显属于&新春&的内容;而&桃李满园& &座凝香&两个词语则更适合教师行业的内容。这就是解答对联衔接题的第一步,确定对联的具体内容。上下联的内容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新春对联就应该突出&新春&,教师办公室对联就应该和&教师& &教学&相关。
  解答对联衔接题的第二步是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来衔接。如本题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那么以组成新春对联为例,选择了&翠柳迎春&那么后面只能配三个字,但是再看内容上只有&千里绿&最契合。同样&黄牛耕地&也只好配上&万山金&。
  解答对联衔接题的第三步就是准确衔接上下联,根据对联有&仄起平收&的要求,那么&翠柳迎春千里绿&的&绿&是仄音,应该作为上联,而&黄牛耕地万山金&的&金&是平音),应该是下联。
  解答对联衔接题的第四步是检查上下联之间是否词性相对,意思是否相协调。如&翠柳&和&黄牛&同为名词,&迎&和&耕&同为动词,数量词&千里&对&万山&,颜色词&绿&对&金&都很合适,内容上也很协调,这就可以了。
  解答对联衔接题的最后一步,就是查看对联中的逻辑关系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恰当。否则答案做成&万山金黄牛耕地;千里绿翠柳迎春&行不行呢?这个答案也符合上述四步所有要求的。但是不行,因为这里面的词语组成的逻辑关系不太恰当。读音上也不舒服。不是最好的选择。故而新春对联最正确的组合就应该是&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本文来源: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分别有关《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纵横舌上&&春恨秋悲&&谈笑胸中&&花容月貌为谁妍&&&&焕斗星&&&&皆自惹&&&&鼓风雪。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首先,据内容分类,&纵横舌上和&谈笑胸中都和“谈”相关,与《三国演义》的谈判有关,春恨秋悲、花容月貌自然为一组,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大观园所有女子有关;“鼓”对应“舌”,“焕”对应“笑”,“妍”形容“容貌”,“惹”是&只能是“春恨秋悲”;故内容分类如下:纵横舌上鼓风雪,谈笑胸中&焕斗星;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据“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的原则,两副对联应是:纵横舌上鼓风雪,谈笑胸中&焕斗星;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参考答案:(1)纵横舌上鼓风雪&& 谈笑胸中焕斗星(2)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13487所
24小时更新:3597
总量:6903197
山东省威海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威海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 10:30:48
下载量:140次
大小:4.21M
所属资料: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在手机端浏览文档
2017年威海市高考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仲秋一过,氤氲于天地间的水汽便倏然散去,天蓝得如一汪海水,却波澜不兴,偶而有几缕白云飘过。大地恪守着自己的宁静和沉实,将积攒了一春又一夏的阳光(搜集/收集)在一起,再铺展开来,即是遍地耀眼的金黄——千亩万亩的稻子熟了。沁人心脾的香气从低垂的穗子间散发出来,_____________,带到村庄、农舍,带到更远的远方。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就是小小的一粒稻种,但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象征,(还是/而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的一份契约。农人们立了这个约定之后,就得一步步躬耕荐行,付出自己的汗水、情感、智慧……大地则如一个胸有城竹的魔术师,____________。先是一个细嫩的芽儿,由鹅黄而嫩绿地演变着,然后一棵、三棵、五棵……直到稻秧里慢慢传输、流动着的浆液在穗子上、在稻壳里悄悄凝结成晶莹的玉,大地终于兑现了(庄严/庄重)的承诺。
1.文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即把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
B.立即被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秘而不宣,却承诺在心
C.立即被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
D.立即把奔跑的风紧紧握在手里
秘而不宣,却承诺在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微信,每天总会忙里偷闲地看一看,聊一聊,刷一刷,以至于很难想象没有它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②汪曾祺为万千读者所推崇,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不绝如缕的故乡情结,和对故乡风物活色生香的精细描述。
③近日,被监管部门连续警告,失去重大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又遭消费者投诉,乐视网可谓四面楚歌。
④政协委员程红说,对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政府应该积极面对,当发现问题时,必须同步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⑤当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看到那位中国乘客出手施救的外籍女子苏醒后,都拍手称快,用掌声向他致敬。
⑥从美国大选到特朗普就职以来,《纽约时报》等媒体的纸质版和电子版订阅量同时出现井喷,一改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趋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的大型洪涝和渍水让不少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慢排缓释理念产生怀疑,专家称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建设方案。
B.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表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C.《非常传奇》是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了一档国内原创大型文化传承体验类季播节目。
D.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中国虽然起步晚,但这几年来,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研究实力上看,均不逊于欧美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正像人物审美中,盛唐时期以肥硕为美一样,中国美学以小为美并非一直如此,其中经过一个由以大为美到以小为美的转换过程。这大致以中唐为界限。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仅从艺术和美学上看,陈先生的这个判断是有价值的。粗略地说,中唐之前我国美学和艺术欣赏的趣味以大为主,而中唐之后,以小为美的思想渐渐占据主流。
先秦汉民族常以大为美,形容人则有“生而长大,美而无双”(《庄子·盗跖》),“长令蛟美,天下之杰也”(《荀子·非相》);《公羊传·隐公五年》直接说:“美,大之之辞也。”从先秦时期出土的鼎器中,也可看出当时人们对恢宏阔大的追求。秦汉思想中以大为美的倾向更加明显,只要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大赋的创作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了。
六朝时期,随着哲学上玄远之风的流行,人们要“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的思想席卷了这个朝代。刘伶《酒德颂》云:“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成为一种风尚,大代表一种精神的伸展,
“大人先生”成为—种至高的审美人格风范。而大唐王朝的气象更是以其气势卓然立于千秋之间。
但这种风气到中唐以后起了变化。流连于小园带来了独特乐趣,构图精致的工艺品受到人们喜爱,绘画中以小见大的风气日渐流行,盆栽之妙更是典型的小中见大……西方一些艺术研究者认为,中国艺术往往于小处见精深,见神气,中国是世界上对微小精致最为重视的国家。
从人的心理构成来看,大和小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
我们看到山高耸入云,心中往往有—种恐惧感,一个笼罩着自我的实体是如此巨大,使人产生一种超乎现象的思考。如早期的宗教崇拜中,巨大的体积,莫名所以的力量,不可解释的世界图景,是唤起人们宗教情绪的重要原因。大的东西往往还与人的占有欲和征服欲有关。汉语中,“美”这个语源中就包含了这一思想。所谓“羊大为美”的观念在—段时间颇为流行。曹操《观沧海》中,沧海巨大的体量没有使他恐惧,却唤起了他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魄,提升了生命深层的力量。这是征服者的诗。
美学上由大到小的转换,反映了中国人内在文化心理的变化,对小的重视,反映了人们注重平和、悠远、淡雅的心理需求。中国艺术中唐以后以小为美,尤其是到了被后人称为中国艺术黄金时期的宋元时期,此倾向更加明显。探究其原因,道禅哲学的影响最为根本,重视当下直接的体验,推崇简约纯净的美感,淡逸幽微的气象等等,是刺激这一审美转换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文人意识的崛起,隐逸文化的流布,也成就了这一审美风尚。士人们多返归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去成就内在的圆满,以近追远,以小见大,以平和的愉悦代替外在的争夺,以细腻的体验代替粗俗的官能享受。不必山川广远,在一勺池水中能驰骋广袤;不必流连巨丽的风光,在一片树叶中就包含着世界的秘密;不必去追求官能的享受,那些都是过眼的烟云,而心灵深层的直接体验才是真实。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有删改)
6.下列关于“以大为美”和“以小为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和艺术欣赏的趣味,大致以中唐为界经过了一个由以大为美到以小为美的转换过程。
B.以大为美,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恢宏阔大的审美境界的追求,对诸如“大人先生”“大唐气象”等宏大精神和气势的赞美。
C.以小为美,主要表现在对园林、工艺品、绘画及盆景的喜爱上,这些艺术品于小处见精深,于细处见神气。
D.以大为美和以小为美都代表了中国审美的观念,它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反映了中国人内在文化心理的变化。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唐可以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作者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B.“大”可能带给人恐惧感,也可能带来占有欲和征服欲,有时能提升人生命深层的力量,给人征服的快感与美感。
C.美学上对小的重视,反映了人们注重平和、悠远、淡雅的心理需求,中国艺术因此在宋元时期进入黄金时段。
D.道禅哲学的影响是中国美学心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其次文人意识的崛起也引导人们开始返归内心,追求细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说的“大”不仅指形体大,还有精神和气势上的宏大;文中所说的“小”也不仅仅指形体小,另有心理和气象上的渺小。
B.大唐王朝的气象表现在诗歌中,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其意象、意境均表现出气势宏大的特点。
C.画家着力于一枝枯木、一片树叶、一拳顽石、一竿青竹的描绘,追求在微小精致的景观中展现广阔悠远的境界,是谓“以小见大”的特色。
D.本文通过列举事实和引证诗文,阐述了中国美学由以大为美到以小为美的转换过程及其原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①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毂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乎?”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令尹子文,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虑夕,无一日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楚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故断头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水浆无入口,殚闷昏厥,不知人。秦王闻而走之,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勃苏对曰:‘臣非异,楚使勃苏。吴与楚战于柏举,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使下臣来告亡,且求救。’秦王固令,不起。‘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属之子满与子虎。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故劳其身,愁其思,以忧社稷者,勃苏是也。”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对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吾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食。’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节)
【注】①莫敖子华:楚国重臣。 “莫敖”和后文的“令尹”均为楚国官职名称。②抉拾:古代射箭用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毂之身
不觳: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B.四封不侵
C.大夫悉属,百姓离散
D.于是赢粮潜行
潜:秘密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未明而立于朝
②而耻学于师
B.①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以与大心者也
②孰与君少长
D.①勃苏乃苏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
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B.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
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C.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
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D.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
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王询问莫敖子华自先王以来楚国是否有忧心社稷的忠臣,子华列举了四类代表性人物,但威王并不认同。
B.吴、楚柏举之战,短兵相接,情势危急,莫敖大心视死如归,他就是那种不顾个人利益、真正忧心于国家安危的臣子。
C.吴楚之战,勃苏翻山越溪,劳形苦心,向秦国求救,最终打动秦王,救楚国于危亡之际,体现了作为臣子的价值。
D.面对威王的叹息,莫敖子华以灵王好细腰则臣子节食、君主好射箭则臣子追随为例,揭示了招纳贤臣之道。
第II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4分)
(2)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3)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深院静,小阑傍。标致不寻常。尽他桃杏占风光。谁敢斗新妆。
玉堂中,梁苑①里。休把雪来轻比。莫吹长笛②巧摧残。留取月中看。
【注】①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规模宏大,供游赏驰猎。②此处指长笛吹奏的名曲《梅花落》。
(1)词的上阕如何描写早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休把雪来轻比。莫吹长笛巧摧残”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吃穿住而奔波,他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2)诸葛亮《出师表》中建议后主军中事务要多征求将军向宠的意见,其目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结尾“_________,_________”句,以酒浇愁,抒写了词人内心的忧愤之情。
五、(12分)
16.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分别有关《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17.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硒是一种较稀有的准金属元素,广泛地用于陶瓷、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硒不仅
有重要的工业俐直,
①(15字以内)。研究表明,硒在抗衰老、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潜能。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 ②(20字以内)。硒固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③(15字以内)。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正常人群,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需特别的补充。
18.仔细阅读右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 (不超过50字)(2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康德的幸福生活
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现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他幼年自述:“我胸腔狭窄,心肺活动空间均不够,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幼时甚至十分厌世。”身高仅有1.57米,双肩高低不一。他还高度近视,脑袋虽不大,却与瘦小身材不成比例。唯一的亮点是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康德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写书,就是教书。康德上课从不迟到、缺席,从不照本宣科。从未出过国的康德讲课时趣闻逸事不断,间杂异国风土人情,经常让学生哄堂大笑或潸然泪下。康德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讲课以资质中等的学生能听懂为标准。他常说:“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开素质教育之先河。
康老师与学生的友谊也足以成为榜样。他经常慷慨解囊资助贫困生,导致很多学生把他当爹看,连他的家务也概由学生张罗。
康德活到差两个月零十天满80岁,最远只去过俄罗斯元帅洛索夫的庄园,该庄园距哥尼斯堡137.7公里。他固守哥城,是因为他和爱因斯坦—样,想当教授。但是,这个梦想让康德付出了远超过爱因斯坦的执着。直到1770年,康德以46岁高龄终获教授讲席。按照欧洲大学传统,虽然并无“每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之类的规定,但教授的江湖地位,却取决于论文质量和数量。一年没有,自己知道;两年没有,同事知道;三年没有,学生就知道了。康教授厚积11年,居然没有一篇科研成果!非议沸腾,康德于是名声大振,一举跃居平庸教授榜首,成为德国教育界的头号笑柄。有人奚落他:“康先生很久没有发表哲学著作了,他保证不久便会出版一本小册子。”
他说的小册子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当时,廉德自己也认为((纯粹理性批判》只能写成小册子。孰料一动笔,数月之间,856页的《纯粹理性批判》便—挥而就。但是,这本被叔本华称为“欧洲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书”,出版之后竞无人喝彩,因为它太晦涩难解了。一个读者写信向康德抱怨:“你写的句子太长了,我用一个指头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指头都用完了,一句话还没读完!”
据研究,哲学家能否成就伟业,与其生活是否规律成正比。康德是最好的榜样。有传记作家表扬他曰:“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现将康德的起居时间表罗列如下:
4:45仆人浪泊叫醒康德。康德l命令:无论.他怎么赖床,浪泊都必须把他从床上提溜起来。这是康德一生中最激烈的战斗,但每次都以浪泊胜利告终。
5:00喝两杯茶,抽—斗烟,备课。康德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烟,终生不变。但是,随着年纪增加,烟斗越来越大。
7:00—9:00在一楼教室上课。
9:00—12:45写作。
12:45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律赏以冷脸。
13:00—16:00与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
16:00—17:00散步,之后看书到22点。
康德的书房温度要求恒定在15摄氏度,22点一到他立刻上床,且终生沾枕头即睡着。康德睡觉,铺床和盖被子都有严格的程序。每天如是,一生不变。
康秀才的规律生活不仅体现在日程表上,还有他那最为著名的散步。康德每天16点必须出门散步,教堂钟声随着他迈步出门响起。他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他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永远提根手杖,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张嘴会让风湿病从口而入。他散步时拒绝与人交谈,认为一开口就扰乱自己散步的节奏。
自由,是康德最重视的价值。怎样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有自由。他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违心之事。”
日,长期卧床的康德奄奄一息,闻讯赶来的学生们手足无措地环绕在病床前。某学生出主意把“三大批判”①搬到床头,希望老师在皇皇巨著簇拥之下充满自豪地踏上黄泉之路。将近11点,康德呓语道:“好啦!”声落气绝,寿终正寝。
200多年来,康德的遗骨几经迁葬,最后藏于大教堂“教授拱顶”之下,前竖铭牌“康德拱廊”,铭牌旁是一尊康德的胸像。墓碑上的铭文写于日的迁葬典礼:“有两件事,我越思考越觉得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令。”这句墓志铭源自《实践理性批判》,它体现了康德坚持一生的思想。
(摘自《青年文摘》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注】①“三大批判”指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9.“幸福生活”在文中有什么含义?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康德的幸福生活? 请简要概括。(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①唯一的亮点是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②这是康德一生中最激烈的战斗,但每次都以浪泊胜利告终。
21.文中不时变换对康德的称谓,如“康老师”“康教授”“康秀才”,任选其中两处简要分析其用意。(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描写的康德形象与《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有相似之处,请从
作者创作意图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玩手机的人相当普遍,甚至过马路都会当低头族,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遭遇交通事故。德国某城市为此斥资安装了在地面上的“红绿灯”——只要有车经过就有地面红灯闪烁,车通过后就会熄灯,从而提醒低头玩手机的人当前的路况。
这一做法引发民众热议。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版权所有:enteach.net www.enteach.net
预览已结束,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哦~
&#xe6热门推荐
&#xe6相关资源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的基本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