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描写小草的诗句 古诗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_百度知道
诗中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疾风识劲草,患难见真情。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同样一棵小草因其生长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状态不同、便具有了不同的形象特点,再加上欣赏者不同的年龄、境遇和情感,草的意象便具有多种含义。总起来有以下几类:
1、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随处皆可生长。因此草成了诗人讴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一个&惹&字表现了春草的欣欣向荣之势。
2、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小草是最早的报春信使之一。诗人常用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3、表达乡思离情
自从《楚辞·招隐土》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绽新绿,就像回归一样,而多情的诗人又往往由&草&的回归联想到&人&的回归。诗人因此用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离愁。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衬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
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有&荒草&&秋草&&野草&的意象产生。 &草&就成了诗人们用于描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兴亡、事物兴衰变化感慨的物象。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感慨。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5、表现边塞和草原风光
古诗词中常出现&白草&这一意象,白草为西北一种草,其性极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折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草折&突出了西北边塞气候的诡异:风狂天寒,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生活的豪迈气概。草又是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风光。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诗人主观感情的物化
草生长在荒山野岭,自生自灭,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失意的诗人看到它们,常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觉得自己就是幽草,把&草&人格化,用以自况。如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久遭雨涝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自己就有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于是移情于物,在幽草身上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表现出诗人安贫守节,不居高媚时的胸襟。
7、表现环境幽静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草木茂盛,多是因其生长处人迹罕至,无人践踏。因此诗人 常用&草&来表现环境的幽雅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写出了环境的幽雅,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整日在田园里铲除丛生的杂草,诗人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表现了归隐的自豪。
8、隐喻自身地位的渺小卑微
草是大自然中体态较小的植物,铲除毁灭它也很容易。古诗词中常用来隐喻渺小卑微。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这里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此时杜甫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去世,诗人陷于凄凉无依之境,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上的细草一样渺小卑微。
野草丛生,无心修剪,或是到野外无聊地寻觅芳草,足见诗人内心的闲愁沉重!如司马光:《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司马光赋闲在家,郁郁寡欢,而家僮们也趁主人无心料理家务之机而大偷其懒,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春光淹没殆尽。诗人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王安石《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写尽闲适心情。
10、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
草常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的衰败情状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英雄已逝,他当年的住处荒凉不堪,&草&意象寄托着他对英雄人物身后萧条冷落,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深深叹惋和感伤。吴文英《夜合花》:&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词人十年前在苏州时,曾结识一位美丽的妓女,十年过去,此次重到苏州,已经物是人非,因而感伤。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南草长,碧绿如茵,以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衬人的伤痛。&草&在怀古诗中,是渲染感伤氛围的最常见的意象。
& 草&本无情,但诗人有情,在诗人的笔下,草被赋予如此丰富的感情和意蕴,&草&意象背后有着诗人们浓浓的生命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涵泳玩味,深得个中三昧。
意象是联系外在事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的纽带,也是我们把握诗歌主旨的关键,因此我们读诗要紧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去感知,去体味,去发掘意象的内存涵义,这样才能破解和鉴赏诗歌的全部奥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李春琦书法——小草:洒在古诗词里的春光 - 美篇
/&&&&李春琦书法——小草:洒在古诗词里的春光
扫码分享到微信
李春琦书法——小草:洒在古诗词里的春光
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定风波·三月七日作者: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作者: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作者: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减字木兰花·春月作者:苏轼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破阵子·春景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临安春雨初霁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作用与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古诗《草》中离离是什么意思?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古诗草中写了小草的那些特点_百度知道
古诗草中写了小草的那些特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古诗《草/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表现俱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而作者用“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此诗不但写了“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了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小草的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