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活到最后,还不知道 用步步跟随古文怎么说说。

然而我也不知道用文言文怎么说_百度知道
然而我也不知道用文言文怎么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然而:然。我:余。不:未。知道:晓。然而我也不知道:然余未晓也。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文章分类? ? ? ? ? ?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新闻时评 教师天地 学生园地 文学经典 备考指南 心灵港湾 您现在正在浏览:网站首页 → 文章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学札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作者:罗云超 时间 时间: 21:36:02 来源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人气:422 作者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 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 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有的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文言实词 的解释及文言虚词的用法,所以,只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对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 用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就完成教学任务了。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是禁锢学生思维的 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价值 观,学生只要大体读懂文章就行了,没必要再去逐字讲解,直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全班共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完成教学任务了。 我认为以上两 种教学观点都有片面的地方,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 点。”所以,我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尊 重学生的个性的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文言文,它由于年代的久远,加之古人写文章的词、句与白话文的词、句存在着比较大 的差距,高中生阅读它肯定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文言实词 的解释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点拨是非常必要的。我在上〈〈赤壁赋〉〉时,我首先让学生初 读文章,根据注释拭着去意译文章,把不能解释的词和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分小组讨论,把 不懂的词、句力争在小组里解决,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拿到组与组之间去交流,最 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让学生去自己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师生解决问题。通过初读,扫清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为学 生进一步感知文章奠定了基础。 如果学生连文章读不懂, 那么如何去谈情感与个性阅读?离 开了学生的文言文中词、句的理解,谈任何形式的个性阅读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 学习语言的语文课程,特别是文言文课程,学生首先具备理解文言文词,句的能力,才能去 感知文章的情感、 评价文章的思想。 然而, 有的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忽视了文言文实词、 虚词的理解这一环节, 直接提出有关作者感情和思想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学生看到这些 问题莫名其妙,也无法进行讨论。我在深圳学习期间,也听了一节关于《赤壁赋》的文言文 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教师首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几个问 题是,1、《赤壁赋》的写景顺序是什么?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3、本文是苏东坡两篇《赤壁赋》中的前一篇,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写 景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因为读不懂课文,所以课堂出现了冷场,整节课教师自问自答,师生 之间没有互动,显然,这节公开课是失败的。这节课到底失败在那些地方呢?我认为,首先 这位教师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是认知的工具, 体现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是学生能 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所积累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去理解文言文, 如果出现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没有遇到的文言新词,教师要加以点拨,让学生首先能够读懂文章。学生只有在读 懂文章的前提下才能感知文章,才能去品味作者的情思。其次,这位教师违背了语文教学的 “三维”教学观。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语文教 育展望》一书中所说:“合意的能力要靠适当的知识来构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切忌走泛人 文化的倾向,忽视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构建新的语文知识体系,语文教师如果都放弃 了知识的传授,放弃了知识的主导作用,那么学生的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又从何谈起?所以,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理解和运用文言词、句的能力是十分必要 的。 高中文言文教学只要教给学生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学生能够翻译文言文就完成教学任 务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然而, 在非课改地区特别是教育欠发达的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 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个性的现象热别严重。 有的高中语文教师把高中文言文教学 课教成了高校的古汉语教学课, 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 一篇文言文要花上四五课时 翻译文言文,翻译结束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有一位高一语文教师在上《子路、⑷接小 公西华侍坐》一文时,他是这样上的:首先介绍孔子及《论语》,然后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 段,最后就是对第一自然段进行逐字讲解,侍:○1 陪侍,○2 侍奉。坐、以、曰、乎……都做 了详细的讲解。他用了六节课才将这篇文言文翻译讲完。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老师讲, 学生在下面做笔记。 我认为这位教师夸大的语文的工具性, 把学生当作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 具,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情感,扼杀学生思维。从而导致学生 思想懒惰,不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这位教师也没有完成语文的 工具性方面的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 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因此,割裂了作者的与思想与情感,把语文课上成高 校的古汉语教学课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首先让学生寻疑,即找出 那些词句不能翻译,其次是解疑,师生共同讨论将较难的词句解决。然后设疑,探讨孔子平 等的教育思想及他的弟子的治国理想。然后再由表及里、又古及今,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发 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从而做到尊重 学生人格。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正确地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辨证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来说, 世界是统一的整体, 是相互联系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能单独存在。二者也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在实际 教学中,不能只偏重一方面。文言词句中承载着作者的观点与情感,文言知识的传授着力解 决的是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探讨以及学生的独特体验,着力解 决的是学生“为什么而学、将会怎样去学”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课本中选入的文言文篇章, 承载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秉承着流传久远的民 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根,民族精神是脉。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其实就是母语教学,因此,语 文教学的改革才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假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走向泛人文化的极端,或者 是墨守成规,不敢改革,片面夸大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 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世界各国的母语教学改革,有两个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以英国 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 它比较重视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其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 主义教育, 但是后来这种不注重实际运用的语文教育遭到了人们的怀疑和反对。 二是以美国 为代表的西方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训。后来,这两个国家都及时地纠正了错 误,最后都走上了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并重发展的道路。因此,在语文教学 实践中,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辨证统一, 构建适合自己母语教学的模式 (形式――内容―― 形式),屏弃那种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形式――形式――形式),也要屏弃那种 片面强调内容感悟的教学模式(内容――内容――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从现象到本质,将 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将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摘 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很多高中教师一直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文章主要从以考试为载体,夯实文言基础,培养阅读能力;重练习,会迁移,形成应试技巧;文言文教学 应注重人文性三个方面来小议高中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基础 阅读能力 应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6-02 古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进而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 就成了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如果教学得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高考中,文言文 反而会成为学生容易得分的地方。下面笔者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考试为载体,夯实文言基础,培养阅读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文言文教学是这样规定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 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 150 个文言实词,18 个 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 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重新修订的全国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将文 言文比例增加到 50%。那么,如何把高中文言文教学由以往的“以落实词句为目的的串讲式教学”转变为“三 个维度”的教学,是广大高中语文老师们面临的问题。 1.夯实文言基础 高考是一根指挥棒,某种程度上它能反映语文教学的方向,我们应从其传达出来的信息,来夯实学生们的 文言基础。 (1)注重古文中实词的意义(特别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词)从数量上来说,实词是最多的,仅高 中课本里常见的文言实词就有 340 个,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实词古今意义差别很大,造成学生对词义理解相 对困难。另外,实词与其它文言基础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实词本身就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抓好了 实词教学,也就抓好了此三方面的教学,才能了解语句的实际意义,才能更好地把握虚词的用法、意义。 所以,实词应是高中文言文 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是面对繁多的文言实词,我们应该怎么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呢?一方面,要注重整理归纳。如果只是一味 地教和学,缺乏整理归纳,学生就会厌学或学后记忆不牢固。实词分布在各篇课文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整 理归纳,化多为少。具体做法就是:每教一篇课文,我便要求学生制作学习卡片,把应该掌握的实词抄在 卡片上,并附上本课的例句,还要解释具体的实词意义,同时留足够多的空白,以后在遇到这个实词时, 抄下其不同的义项。这样学生便在日积月累中轻松地完成了对各个实词的归纳整理,另外,自己整理的知 识也更容易记忆,并且记得比较牢固。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将实词分为“常用实词”、“非常 用实词”,对于“常用实词”,要求学生一定要重点掌握,并尽量探求其本义,熟悉引申义。而对于“非常用实 词”,则只要求了解。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目标明确、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对于文言实词,学生最怕以今 义释古义。一词多义是实词的主要语言现象,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实词在发展过程中会由本义衍 生出很多意义, 如果对某个实词的古义不了解, 理解文章时甚至会风马牛不相及。 对那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常 用实词”, 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求本义, 并了解其由本义到引申义的演化过程, 强化记忆。 如“大”, 古人写作“ ”, 是个正立的人形,由舒展开的人形引申为“大小”的“大”,该部的字与人有关,又如,“夫”本指成年男人;“天” 本义是人的颠顶。其实这也是文字学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只要抓住重心,讲究方法,就能使文言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文言文的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 我们不能忽视对虚词、句式等的学习。 (2)重视虚词的学习 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富于变化,我们同样也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选择文言文中出现的虚词,如“而”、 “乎”等,找出相应例句,揣摩它们的不同用法,制作“虚词学习卡片”,留心这些虚词在以后学习中的其它用 法,随时总结,丰富卡片的内容。这种方法相对还是比较适合应用和操作的,同时班级里可以成立文言文 学习兴趣小组,对同学们的“虚词学习卡片”进行互评互改,大家可以经常交流,互相补充,以使内容更加 完整,使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 (3)重视特殊句式的理解、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句式就是其中的重 要一项。只有了解古文句式特点,才能知晓古人说话的含义。古文有倒装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还有省略句子成分等,如果单按照字面上的句式翻译就会闹出笑话,产生歧义,这就需要翻译时,理 顺语序,补足成分。这样才能使翻译更通顺,更易理解。另外,文言文中常见的还有词类活用,如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这些都要重点讲解,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再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如果教学时不特别指出其通假义,就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对上述三种文言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总结,让学生随时作笔记,然后再整理归纳,形成一个系统, 这样就更容易学习和记忆。 2.培养阅读能力 孤立的学习字的形、音、义,孤立的学习词汇语法,只能获零碎的语言材料,而朗读则能从整体上把握。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诵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大声朗读,从整体上感受文言文的美。 诵读首先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等,这些都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其 次要能正确停顿。要正确朗读,必须正确断句,正如古人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第三要注意语 气的变化,文言文比较凝练,其中的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 要读出轻重缓急,这就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 用。文言是白话的根基,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文言文,可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良好 的语文素养。另外,一些重点篇目是要求背诵的,默写可以检验背诵,高考语文试卷上就设置默写“名篇名 句”的题目,分值为 4 分,这就要求平时教学时要重视默写,确保考试不失分,作文引用不失误。高考和高 中语文教学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提出要求: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只靠学习课 本上的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积累。比如,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读一些文言文小故事; 鼓励学生安排空间时间多阅读一些课本以外的文言文书籍, 尤其是名著, 如司马迁的 《史记》 司马光的 、 《资 治通鉴》等。但是学生将来是要参加高考上大学的,因此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学 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形成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重练习,会迁移,形成应试技巧。 上述了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重练习,学会迁移,只要能持之以恒, 就能形成应试技巧,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学生高考时能拿到满意的分数。 1.我们重视文化传统,做到“素养”与“应试”的双赢。首先,要注重训练。在教学中,应坚持每课一练。在 反复的练习中,强化记忆,训练学生对文言字词和句法的理解。对重点篇章要检查学生背诵,尤其是文眼、 诗眼类的关键句子必须会默写、翻译,而对重点段落,则要求背诵。其次还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开阔他们的思路。在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后,从课外找一些与本文相关的、难度相当的文言句段让学生自主 学习,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加强了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再次,文言文教学要深入挖掘作品 主题,了解作者情操等,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让学生思考、 讨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并据此写一篇有现实意义的读 后感。 2.迁移是在基础知识夯实的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文言文的与时俱进,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注重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和考核已越来越向现代文靠拢,也就是主观 性开始加强,较强的理解、评价、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被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把从课本里学习到 的经典篇目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未见过的古文篇段中来,把学会的语言现象、文学文化知识融汇贯通,在理 解语言文字的情况下,训练学生的古文赏析理解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性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 此,应将其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在读中,既要理解具体字词,句式的含义,又要领悟其艺术特色和人文 精髓。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走上更加广阔的、健康发展的道路。 中学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淘汰而流传下来的,都蕴涵着大量的人文性,并且富有美 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典范材料。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直言敢谏的魏征等都是极好的教育人的 典范。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培养学生阅读古文和鉴赏古文的基本能力,而且要借 助于这些作品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作 为教师要捕捉并利用好这种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并善于发现古人的优点和思想的局限性,比 如君臣等封建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文言文的与时俱进,有意识地克服文言文“实用性太少”的弊 端,使其成为不仅是为了考试才要去学习的知识,而是成为我们继承古代传统文化、接受熏陶和教育而愿 意主动去学习的文体。教师应该尊重个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小 结 综上所述是古文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收效不错。从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来看,刚开始学习文言文都会有 些吃力,但如果教学得法,坚持下去,慢慢就会形成一套适合古文的特殊的认识。以后再讲古文时,老师 和学生都会感觉比较得心应手。几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百度一下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高中文言文教学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 高中文言文教学 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 快速版 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添加到搜藏。 添加到搜藏(百度和网页 http://www.baiyun.edu.cn/government/Documents/jiaoyan/subject/zxyw/jxyj/zt.doc 的作者无 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转帖]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程朝阳 摘自:《西部教育网》 [摘要]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本文探讨了高中 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 文言文教学的教学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进而明确目的,以做好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然后直面现状,剖析了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最后,重点论述如何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式阅读,整体性阅读,诵读法 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有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 受冷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 拟就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 以求正于方家. 一,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 在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中,支持学习文言文的专家们全面而深入地 论述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 值①.我不想多作复述.下面要谈的是我面对学生的&学习文言文无用论& 而提出的几点看法. 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 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 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学生 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 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 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 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 上走向丰润完满.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 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 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 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 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 至少在民 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 学习 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 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 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 现代文明的目的. 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今 天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 话作为依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 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 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 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 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再说,如果一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 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文呀 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 的 《中国的科技和文明》 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 学到中医,这恐怕不只是一种尴尬吧 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 能发展到哪一步 如果高中生对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益壮,宁移 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文教 育能说是成功的吗 二,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 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 15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 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这规定看起来很&明确&,但在实际 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偏差. 其一,什么叫&浅易文言文& 《兰亭集序》的后半部分,《逍遥游》也算& 浅易&吗 难度过大的选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打击是可以想见的.其二,有 人过于信奉&工具性&,文言字词句的学习占据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 而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可有可无,使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一样只重文言知 识的积累.其三,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总想着&如何借助文言文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教科研上的赶时髦会让学生无 所适从. 我认为,依据大纲,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要做好以 下的分内之事: 1,继续重视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新旧联系,辨析异 同中理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重视每一篇课文,把&帮助学生理解熟记具体的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 教育的第一要务&.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真正体悟 到文言课文之美,从而乐学,会学.久之,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就能恰 当引用,巧妙化用,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美感. 3,引导学生接受以思想见长的文言课文的熏陶感染,让他们直接感受一 流人物的博大胸怀,自觉加强品格修养.多年以后,学生在困厄中能想到孟 子的高论,司马迁的不屈以自励,在得意时能不忘魏征的警示,司马光的训 诫以自勉,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真的达到了. 三,直面现状----剖析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我曾多次对新任教的班级作摸底调查,很遗憾,喜欢和比较喜欢文言文的 学生从未超过一成.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文言文学习的评价,出现频 率最高的就是&怕&和&厌恶&.我想,要搞好文言文教学,不直面现状,不去了 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行的. 综合历届学生的说法,我认为学生普遍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除了上文 论及的目的不明确外,还有下述几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 价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对于学生 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 2,教材的因素.其一是选文.&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标准当然是 对的,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其二 是编排.新教材是以文学史为序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偏重于让学生了解 古代文学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的编排还是按由浅入深,先 韵后散,先故事性后哲理性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考试的因素.由于教师命题权力的缺失,使得学生重试题而轻老师.&考 什么学什么&是倍受批评却至今仍是学生信奉的最高信条.高考试题是不 考课文的,学生怎么回&傻&到孜孜以求地学习课文呢 4,教学的因素.这里主要谈谈教学要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①教学要求的问题.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的知识, 而且要背诵很多课文.而背诵现在基本演变为&默写&.学生在繁重的学习 中,两三天要背一篇古文,怎么能不怕呢 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要背 诵的课文语文老师都会&默写&吗 如果连老师都做不到,这教学要求是否 该修改一下呢 此外,我们常要求学生搞清楚一些根本说不清楚的东西. 比如,1997 年高考题第 17 题,&高宗意乃解&一句,让学生区别&高宗的主意 这才消释&和&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这两种解释的对错.其实,谁能说得清 前者就比后者准确呢 ②教学思想的问题.我只想讲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强 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一是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前者的结 果是,45 分钟里教师总是带领学生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 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而没看见那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后者更是 带来恶果,教师模仿命题迷宫化,文字游戏化的高考文言文试题,支解每一 篇课文,大搞考点训练,学生能不&怕&且&厌&吗 ③教学方法的问题.一方面,有人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 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另一方面,有人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 表面上潇潇洒洒,可实际上学生连重要的字词句都没搞明白,于是,&潇潇& 不见了,就剩下&傻傻&(洒洒)了. 四,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1,努力发挥语文教师的正面影响作用.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 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 工具,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上课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 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教师这 样的表现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这就会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改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印 象.也许文言课文让学生怕了,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去读故事性强的文 言作品.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自主式阅读.所谓自主式阅读,就是学 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 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 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 的.④事实证明,自主式阅读文言作品,学生的兴致很高,就连很厌恶文言 课文的学生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爱不释手.久之, 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在快乐地学习中 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 1,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我们知道,真正的阅 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 合重建的过程.可是由于上文论及的原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他们虽然 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 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 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 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 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 那如何搭建那心灵之桥呢 ①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 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 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 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生了解了 《鸿门宴》 一文的历史背景及刘项的相 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 ②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 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 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 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 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 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 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 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 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③用当代视野关照文言文,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寻找课文和学 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 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 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 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领略其美,吸收养分. ①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活用,特殊 句式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教 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第一,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首先,学生得有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 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的积累.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 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 第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 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语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 第三,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 知识. 第四,部分地区还可以和方言结合,积累文言知识.比如我所在的苏州,是 吴方言区,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语言,很多文言词语都还在用.结合方 言,学生学得有趣,也使本来感觉很难的问题简单了,效果不错. 第五,辅以&务实,得法,有效&的能力训练,巩固提高. ②整体感受,体验阅读乐趣.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不得已把课文支解 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 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 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整体性阅读,要 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 生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教师主要是发挥组织,引导,激励,点拨的作用,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注重阅 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的整体感受.读 《归去来兮辞》 ,最要紧的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那一 份愉悦,淡泊又略带寂寞的情怀,而不必让学生拼命地把文章翻译成味同 嚼蜡的白话文. ③含英咀华,培养审美趣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 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 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 味. 其一,对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 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我指导学生深入 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 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 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其二,发扬朱光潜先生倡导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决隐发微,探寻看似平淡 中蕴含的精彩.彭宗保老师以前教《石钟山记》,着力引导学生抓住课文 中的三个&笑&字,溯&笑&之源,探&笑&之真谛.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 产生豁然开朗之感,领悟了作者独运之匠心.不仅激发了兴趣,也培养了审 美趣味. ④比较阅读,提高鉴赏水平.有时,学生读一篇课文,或不能深味其妙,或对 其所述深信不已.比较阅读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有关 联的作品放到一起来读,看异同,评优劣,在对照阅读中获得较全面准确的 认识,从而开拓知识视野,训练思维能力,提高鉴赏水平.比如学生学了 《廉 颇蔺相如列传》,对蔺相如敬佩有加,我又让学生研读王世贞的《蔺相如 完璧归赵论》,王对蔺相如批评得很厉害,这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时引 发了思考和争论.又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我指导学生同时阅读苏辙 的《六国论》,结果在课上引发了空前激烈的争论.学生最后基本达成共 识:苏洵的语言干脆利落,朗朗上口,苏辙的稍微有点拗口;苏洵是借古讽 今,饱含忠谏之情,苏辙是就史论史,有逞才之意.可见,比较阅读,学生的鉴 赏水平会得到超出预料的提高. ⑤质疑问难,改进教学效果.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民主化教学 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 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 教学效果.如果因此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我主张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教参质疑(学生那儿必须放一本教参),向 教师质疑.比如课下注释,常遭到学生的质疑,一番争论后,达成共识,必然 掌握得更牢了.而对课文的质疑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习《阿 房宫》时,有学生问:第一段多为偶字句,为何开头连用四个三字句呢 这 个问题我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解决了它就弥补了教师备课的空白,师 生都有收获,教学效果自然是改进了. ⑥吸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我说过,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人物之手,有 着丰赡的精神内涵.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正面影 响是很重要的.而高中生又有叛逆心理强,拒绝说教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 用心感受,自觉接受熏陶,吸收养分就显得格外要紧.进行&润物细无声&式 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 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学生在 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 的人格. (三)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 言文.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比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 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学习文言文.还 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兴致很高,效果也都不 错.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一种理论叫&阅读转注&说,认为阅读 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 之间自动互相参注,互相补充,互相发明,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由模糊 到清晰,不断积累起来.根据该理论,学生只要坚持在课外阅读文言作品, 就可以自然地与课内所学相转注,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从影视作品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 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 《三国演义》 《三 十六计》《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 提高文言素养. 参考文献: ①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1,6 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京),2002,7 ④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的返朴归真[J]山东教育, ⑤李建邡,教苑漫录[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 ⑥彭宗保,抓住&笑&字串全文[J],语文学习,1996,4论高中文言文教学来源: 《西部教育网》 发布时间:
编辑: 蒋莉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0) ] [字号:大 中 小]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 如火如荼的今天, 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有点受冷 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拟就高中 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以求正于方家。 一、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 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 ---- 在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中,支持学习文言文的专家们全面而深入地论述 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①。我不 想多作复述。 下面要谈的是我面对学生的 “学习文言文无用论” 而提出的几点看法。 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 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 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 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 “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 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 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 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 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 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 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要指出的是,继 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 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 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至少在民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 愫, 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 可以在学生的 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 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 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 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 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 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话作为依 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 言修养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 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 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 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 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再说,如果一 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 文呀?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的《中国的科技和文明》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 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学到中医, 这恐怕不只是一种尴尬吧?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 文化的国家,能发展到哪一步?如果高中生对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 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 文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 二、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新大纲规定: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 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 15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主 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这规定看起来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 诸多偏差。 其一,什么叫“浅易文言文”?《兰亭集序》的后半部分、 《逍遥游》也算“浅 易”吗?难度过大的选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打击是可以想见的。其二,有人过于信 奉“工具性”,文言字词句的学习占据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而对课文的整体 阅读可有可无,使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一样只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其三,有些教师 不顾实际,总想着“如何借助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 创新能力”。教科研上的赶时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我认为,依据大纲,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要做好以下 的分内之事: 1、继续重视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新旧联系、辨析异 同中理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重视每一篇课文,把“帮助学生理解熟记具体的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 教育的第一要务”。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真正体悟到文 言课文之美,从而乐学、会学。久之,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就能恰当引用、巧 妙化用,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美感。 3、引导学生接受以思想见长的文言课文的熏陶感染,让他们直接感受一流人 物的博大胸怀,自觉加强品格修养。多年以后,学生在困厄中能想到孟子的高论、 司马迁的不屈以自励,在得意时能不忘魏征的警示、司马光的训诫以自勉,文言文 教学的目的是真的达到了。 三、直面现状----剖析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直面现状----剖析学生“ ----剖析学生 我曾多次对新任教的班级作摸底调查, 很遗憾, 喜欢和比较喜欢文言文的学生 从未超过一成。 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文言文学习的评价, 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 “怕”和“厌恶”。我想,要搞好文言文教学,不直面现状、不去了解学生的真实 想法、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行的。 综合历届学生的说法, 我认为学生普遍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除了上文论及的 目的不明确外,还有下述几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 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说, “无 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 2、教材的因素。其一是选文。“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标准当然 是对的,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其二是编 排。 新教材是以文学史为序编排的。 这种编排方式偏重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 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的编排还是按由浅入深、先韵后散,先故事性后 哲理性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文言文教学 创造性解读 论文关键词]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 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 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阐明文言文 教学的要求和意义,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意见。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重, 一般 来说,小学占 10%左右,初中约占 20%左右,高中约占 30%―40%。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 文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文言文作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在母语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 第 9 条指出高中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 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 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 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文言文的特点有效的实施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一)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学习古汉语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诗文,包括论、说、疏、对、表、策、杂文、寓言、序文、 赠序、传记、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上起春秋战国,下起辛亥革命,纵贯三千年 历史长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由于距现在时间较长,很多语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所以要弄懂选文的意思,首先就要弄清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和有关句式的用 法。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阅读文言诗文的第一步工作是扫除文字障碍,这就要求准确认 读课文中的文字符号,特别是注意那些形似字、异体字、繁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生僻字、 和异读字的音、形、义。 理解词义,明确词序。对于词语要弄清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复词偏义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语境弄清文言虚词的作用。 分析句子,掌握句式。 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析一般的文言句式, 了解常规的句式结构, 牢固掌握判断句和省略句等常 规句型。 对于这些古汉语知识的学习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相 关知识的练习,提高学生古汉语水平。 (二)了解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时代隔阂是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篇目, 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有关史实和典故,了解名物典章制 度和社会习俗,学习古代文体知识。这些相关的准备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加透彻分析文章, 把握重点,帮助学生更快的提高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三)全面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正确评价作品 教学文言诗文,不能停留在落实字词句上,而应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 容,研讨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由于时 代和阶级的局限,古代作品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引导学生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的原则,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不适应时代的糟粕。文言 课文由于距今时间较长,学生难免会在理解上产生困难,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联系学生 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学生往往视为畏途, 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 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一)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有它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只有人人接受,人人适用,才有生存的 可能。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通用语言,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倡导白话文以来,便渐渐缩小了 它的适用范围。事实上,文言文除了在文人的书信和文言着作中使用外,基本上是失去了用 武之地。文言着作和文章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理应受到后人 的尊重和保护。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 用它才能使它得到长远的发展。 要想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使用它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文言文作 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 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们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 能够更好的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 财富。 (二)从教师的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 僵硬, 缺少灵活性, 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充当容器的作用。 学生学到的只是纯粹的知识的罗列, 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虽然苦口婆心的讲解, 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 美文肢解的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这种枯燥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产生 厌恶心理。学生不但没能体会文章的优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 (三)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 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 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 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 方式的枯燥无味, 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 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 师的要求, 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局限 于文言词和一些句式, 对于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他们则无暇顾及, 他们也 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顾及。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 思想。 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出题形势, 他们也只能舍弃对学习文言文的深入学 习。 三、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文言文本身、教师、学生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整个 的语文教育背景。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并取得文 言文教学的最佳效果是一个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基于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我提出以下几点意 见: (一)加强诵读指导,注重诵读教学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文言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反复朗读,只有的熟读课文的 基础上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养成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学生 阅读相当数量的文言文,充分显示了对文言文阅读的重视。诵读可采用多种形式,但必须坚 持三主三辅:以课堂诵读为主,集体诵读为辅;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诵读为辅。不论那种 形式的诵读,教师都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注重文本的创造性解读 引导学生不能仅限于文本, 要用现代思想观念解读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学习文言文 是为了解古代的文化而学习文言文, 不是为古代而学习文言文, 学校要培养的是为现代社会 服务的新型人才, 不是专门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学的研究人员。 所以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在文本 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学习文本中传达的有益的思想,古为今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养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三)重视归纳和积累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中, 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典型句式 及重点词类,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文言文教学中古汉语知识的 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文言文知识比较多且比较琐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比较容易遗 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 厚,其阅读分析能力也越强。凡是在写作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强,文字优美,行文流畅,结 构严谨的学生,都很重视文言文的积累。掌握典型句式的特点,掌握了重点字词义项及活动 情况,并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积累,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教 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范围, 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着作, 让学生在阅读中 积累文言和文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它进行研究的文章有很多, 涉及到文言 文的知识、阅读、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很多方面,在这些研究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宝贵 的建议和意见。 这些都为更好的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帮助。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长 期持续的工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文言文, 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关注文言文教 学以便提出 [1]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主编: 《语文教材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2]钱梦龙: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 年 4 月。 , [3]刘秀文: 《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 5 月。 , [4]晏湘琼、龚枝梅、黄海涯: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现代教育报》2007 年 11 月 , 12 日。 [5]石有平: 《新课标下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探索》2006 年 1 月。 ,漫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 CN(TeacherCN.COM)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倡导网络文化,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果我们的文章涉及或侵犯您的有关权益,请即时与 我们联系,请注明网址及文章,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感谢您的合作! 转载声明:如果您要转载本站文章,请载明出处“教师 CN”。 特别声明:教师 CN 部分文章需征求教师 CN 同意方可转载,请与我们联系,经允许后再行转载。广元市朝天中学 苏永奎 一、文言是一种古代的书面语言形式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不想考证,也似乎无须考证。但我以为,对于中国出现得最早的文章,从体裁上看,应多属应用 文;从语言形式上看,则全为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定义,有人概括为“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 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 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 我以为这也不无道理。 由此, 我们便知道, 所谓文言文,决不仅仅是由它所产生的时代来划定的,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形式,就像旧体诗和新诗的差别一样。 对于语言形式的使用,古人确实受了太大的局限。他们没有像今天这样通俗易懂且丰富多变的白话语言,也无从知道今人使 用的词汇、语法系统,只能创造性的使用他们那个时代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并逐步加以完善的旧的语言形式,即使用 他们所独有的那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所以,无论是古代的骈文、散文,还是诗、词、歌、赋,也不论古人的文 章多么富有文采,语言多么富有独创性,他们都无法摆脱文言这种凝固定型的语言形式。今人则不同,从“五四”新文化运动 开始,我们的前人就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我们现代生活节奏和语言习惯的全新的语言形式,规范了我们自己的新的词汇、语法 系统。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我们自己的创造,于是,我们的词汇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灵活,表意更加明 晰。但在实际的书面语言运用中,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和使用白话形式的新语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适时地使用文 言形式的旧语言,这就是今人优于古人的地方。 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不是一种文体,而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 我们决不能把它与其他文体归类并列,混为一谈,须知文言文中也包括各种文章体裁和文学样式,它惟一的区别对象就是现 代白话文。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古人不可能写出现代白话文,但今人却可以写出旧体诗和文言文,只要他熟知文言这种旧的 语言形式所固有的词汇、语法系统。前者如陈毅、毛泽东等人的大量旧体诗词,后者如去年高考作文中一篇文白夹杂的优秀 作品《赤兔之死》。 二、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单以第一册教材为例: 全书共六个单元,文言文和现代文均占三个单元;而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段落,现代文仅占 16.7%,文言文则占 66.7%。教 材《说明》中也明确指出:“……现代文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 30%”;“全套书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 40%,其 中,高一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高三也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在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 言文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2002 年 4 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 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足见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对文 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明白这些,对 于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对文言文已有所认识,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也接触了不少,但总的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 习还是很茫然。首先,他们不知道文言文到底该学什么;其次,他们不知道文言文到底该怎样学。鉴于此,在高中低年级, 语文教师就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弄清楚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结合教材 《说 那么, 文言文教学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教学中又有哪些具体要求?依据多年的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明》和《大纲》要求,笔者以为: 第一,必须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问题。前面已经说过,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的,它的语言 形式,即所基于的词汇、语法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就在客观上拉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与它 之间的距离。无论是人对语言的体验程度,还是语言本身的适用环境,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 就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但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 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 第二,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学习语文,归根到底,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通常所说的语文能力, 说穿了,也主要是指人们对祖国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但不是终极目标。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 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比如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我们就要去感受语言文字中那种直切肺腑的深沉和凝重;读范仲 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就要用心体悟古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却又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读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 我们就要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古代英雄的慷慨豪迈;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我们就要从字里行间咀嚼出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 灾难和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良苦用心……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 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学习古人良好的个性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永不过时的聪明睿智。在文言文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常 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个点上,即着力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问题,能够将其提高到感受语言、培养语 感的方面来的便只是少数,至于这里所谈到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则常常被忽略掉了。而笔者却认为,学好文言文,第一点固 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基础,是前提,第二点、第三点才是基础之上的更高的要求和能力体现。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剖析,完 成了第一点也仅仅是完成了“教书”,完成了第二点、第三点才算完成了“育人”;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上看,第一点仅局限 于知识的吸收, 第二点、 第三点则更体现了德育的渗透。 因此, 学习文言文, 这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项重要内容。 大量的古诗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 精神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展示的道德情操,《过零丁洋》所凝聚的民族气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 后》对古人的聪明睿知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 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温柔敦厚,诗教也。”古人充分肯定了“诗”的德育内涵,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应当深入挖掘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使其对 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 四、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操作 跟现代文的教学一样,文言文教学也体现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但由于语言形式的不同,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与现代文教 学又有很大差别。它主要表现在: (一)必须重视对字、词、句式的理解掌握; (二)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归类比较; (三) 必须重视相关史实的链接和拓展;(四)必须重视名篇赏析;(五)必须重视诵读和背诵。尽管以上所列在现代文教学中也 是存在的,但与文言文相比较,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明显要少,学习要求也较之文言文明显要低。 那么,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操作主要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呢?笔者以为: (一)与现代文的学习一样,让学生了解、识记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常识。这虽然不是十分 重要的内容,但无论如何,教师绝不能让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成为空白。事实上,历年的语文高考题也会有意识地考查这方面 的内容。这本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无须笔者在这里赘述。但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依然有两点值得强调: 1、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家、作品知识进行归类比较。比如几大史书的体例:《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战国 策》、《国语》以国家为编排顺序的“国别体”,《左传》、《资治通鉴》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的“编年体”;先秦散文中,历史 散文偏重于记述,诸子散文偏重于论说;先秦散文中,《左传》以记述事件为主,《国语》、《战国策》以记述言论为主; 等等。这里仅仅是举出几个简单的例子,事实上,对于文学常识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常常能找出许多因素进行归类比较,使 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不显得混乱和零散。 2、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巧记”。“情境性”记忆和“趣味性”记忆对学生记忆枯燥、零散的东西至关重要。它不但能让学生记得 快,记得准,而且记得牢固,经久不忘。读书时代,我为了记住莎仕比亚的生死年月(~~),便编了一句 趣话:“一屋牛屎,一溜一溜,时而散。”再闭目一想它的情境意义,于是时隔十余年,我依然记忆清晰。后来,我把这句趣 话给学生们讲了,过了许久,突然向他们问起莎翁的生死年月,他们也像我一样记得准确而清晰,原来也是这句趣话在作怪。 在初中阶段,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记忆鲁迅的作品和作品集,我就用同样的方式指导他们记忆,如《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 《坟》,为了不与鲁迅的其他杂文集混淆,我们编句为:“雷峰塔倒了,我们为它造一座坟”;《“友邦惊诧”论》选自《二心 集》,我们编句为:“朋友对我有贰心,我好惊诧”;或二者联合编句为:“朋友对我有贰心,我去找雷锋,雷锋正上坟”;记 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我们编句为:“我和藤野先生打着伞(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找花(《朝花夕拾》),结果 找回一把野草《野草》”。杜甫,字子美,别号“少陵野老”,其诗被誉为“诗史”,为准确记忆,我们编句为:“少林和尚肚子 美,里面装的诗,还是装的屎(史)”。高中阶段,我们记忆《战国策》所及十二国家,编句为:“东走西走(东周、西周), 亲戚处(秦、齐、楚),只有赵薇(赵、魏)、韩燕稍微忠心(宋、卫、中山)”;记忆《国语》所及的周、鲁、齐、晋、郑、 楚、吴、越八个国家,我们编句为:“出征吴、越,走路岂近”。编句后,我们只需让学生对号入座,闭目体味片刻,便会成 为永久记忆。 当然,能举的例子实在太多,这里难以尽数列举。况且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编法,同一内容也可能千差万别。“条条道路通罗 马”,这里无法对其结论化,只是抛出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方法,为广大师生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提供借鉴。 (二)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 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避讳字”、“讹误 字”等概念。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 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生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 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字,“少益耆食”中的“耆”字,“失其所与,不知”中“知”字,“秦伯 说,与郑人盟”中的“说”字,“振贫,吊死”中的“振”字……都是通假字。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 的方式使其系统化。“避讳字”自然是为了不触犯某些人、事而更改文字所出现的一种用字现象,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 初遇周培公时,听人说起周培公的落榜,正是因为“玄”字不去点才被考官赶出了考场。“玄”字去点固然不成文字,但要避帝 王名讳,又必须这么写,于是就出现了某些文章中的避讳字。柳宗元《捕蛇者说》中“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便用了一 个避讳字“人”。作者有意将“民”写成“人”,避了李世民之讳。“讹误字”在教材选用的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不容忽视。 我们知道,古代的文章,尤其隋唐以前的文章多是靠手抄笔录流传下来的。这就使同一篇文章因不断的传抄而发生个别文字 的脱误,古谚语“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就是针对这类现象而言的。《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例:“太后盛气而揖 之。”注解说:“‘揖’当作‘胥’,等待。”未作更明白的解释。但需要要补充的是,“胥”是通假字,通“须”,释为“等待”,才更准 确、完整。据说,现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已证实了“揖”字的讹误。词应落实到实词、虚词上来,尤其新《大 纲》要求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和 15 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 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 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 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 翻译了事,不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要,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只知己不知彼的唯我现象。 (三)诵读要善于指导,背诵要力求准确。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朗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F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 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 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 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 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人认为,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是一种死教,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 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 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以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 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 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引论的效果。最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 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 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四)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 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 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 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与列国的关系,伍子胥与吴国兴衰, 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对伍子胥兴吴的重要作用等等,诸多历史故事都与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 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 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 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 识时,甚至要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 量的作用。 (五)选择名篇、名段、名句赏析,给学生开辟另一块学习文言文的美丽天地。在古代的诗、词、曲、文中,适合高中生课 内课外阅读的名篇、名段、名句无疑是很多的,但被教材选用的的确有限。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使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言语言,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理念,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多方搜集,精挑细选 出名篇佳句来给学生赏阅,最好能配合课文使用,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受益。如李斯的《谏逐客书》与鲁迅的《拿来主义》,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基的《卖柑者言》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赵威后问齐使》与《触龙 说赵太后》,郦道元的《巫峡》与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阅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 对课文内容、主题或写作方法的理解、掌握,而且同时贯穿了名篇赏析,有一举两得之效。 (六)配合必要的作业练习,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规范性。我们不讳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外在目的之一是为高考作 准备。面对高考,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项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击练成的,它是一项语文基本功, 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长期训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选择、命制试题,力争课有所练,练有所得。 练过之后要集体讲评,指导解题思路,点拨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方法,并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看题中思所从来,加深理解和记 忆,力争做到举一反三。 五、结束语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初中文言文教学密切关联,但在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又不能完全等同。高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 要把握好两者在知识和内容上的衔接,不使它们完全隔断,以致“老死不相往来”;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在知识和能力要求上 的跨度,不保持在同一水平线。这无疑对高中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相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 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生存威胁能使很多人的潜在动力获得更有效的发挥。作为走在知识和文化发展前列的广大教师,一定 不惧怕这种要求,他们不但乐意去做,而且必然能够做好。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系列计谋方法和谋略 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状况、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的不同来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 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并达成教育目标。 文言文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能更好地落实“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 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情绪调整、自我表现和写作训练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 学策略。 一、情绪调整策略 对于相当一部分“新潮、时尚、另类”的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太古板、太遥远、太无趣 了,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文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备课中多 方面多角度搜集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材料,或用于导入新课,或用于探究内容,或用于拓展延 伸,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情绪,排除他们畏难、无趣的心理,使之愉悦地、好奇地、饶有 兴趣地研读课文,如教《勾践灭吴》时,导入时可以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心动, 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学习中可以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史实鼓励学生愉悦地研 讨内容;最后还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为打破文言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我对文言文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搞了一个“三 步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这种新教学法的提出,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 来,从而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又做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整体设计,宏观上是分为三步走, 具体方法分为“四训”“四式”“两变”。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熟读成诵, 第一步:熟读成诵,化“文”为“白”。 为了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现代化 我首先把文言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改为以学生的基本训练 , 为主,实施四种基本训练,以达成三步法第一步的目标。以训练为主,并不是教师不要讲。鉴于 学生现状,学习文言文之初不但要讲,而且必须纤屑不余,发挥净尽。只不过讲的目的是为了助 读。引导学生入门是个关键,起初的第一步,进度必须放慢,务必把作品中的字词句讲实讲透, 务必高质量的完成四种基本训练。第一步的慢正好产生了第二步、第三步异乎寻常的快。我在熟 读成诵阶段共讲了 8 篇课文,却用去了统一进度规定的二倍的课时。但是,到第二阶段却翻了个 个儿,到第三阶段则又成倍甚至几倍地加快了,曾经出现了一堂课学完 3 篇文言文的局面。 四种训练的第一项是语感训练。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我在语感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兴趣,并在方法上 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默读中意会文意,在朗读中形成敏锐的语感。为此,我先做示范诵读,先 用自己的感染力影响陶冶学生。我要求学生多读、熟读、烂读。由熟读而成诵,由烂读而化古。 语感训练就好比是催化剂,使读的过程成为一个化古的过程,成为一个把古文读成白话的过 程。熟读成诵,其意自明。过时候,学生口中的古文也就像白话一样的明白了。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熟读成诵 10 篇左右的古文可以培养出敏锐的文言语感,可以积累起大量的语言材料。这对 于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大有益处。 第二项训练是基础知识训练。 这一训练的重点是正音、辨形、释义、析句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学懂了,还不见得能掌握, 要打好基础就得练。练习应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应保证学生在正常的时间内完 成。这就需要精心设计,要给学生一碗精粉水饺,而不是一筐玉米面窝头吃。练习应该是精要的、 有趣的,其形式则是活泼多变的。 第三项训练是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一训练包括两种能力的培养,一种是查阅文言工具书的能力,一种是总结积累的能力。我 的学生,每人必备文言工具书,而且不只一本,像《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文言虚词》等。工 具书是储存信息的,我们需要的只是检索,四五十个人一起动手,既紧张,又有效率。我从学生 接触文言文之初,就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养成课后总结、逐渐积累的习惯,每堂课上,学生都要记 下一些卡片,课后再分门别类地总结备忘。比如分为文言实词活用、文言虚词、通假字、文言句 式、文体特点、文史知识等。通过以上两种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后来自 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项训练是记忆训练。 这项训练强调的是理解记忆。我的做法是变学生生吞活剥的接受语言为融汇贯通地吸收语 言。我把记忆的过程设计成一项完整的工程。教师拆讲了的每一个字、词、句,犹如给了学生砖、 瓦、沙、石,要让学生在理解记忆中建起一幢属于自己的高楼。理解记忆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消化 知识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对原句的理解,而且可以理解少数难懂的字词,甚至还是一个意会 文意的过程。比如一首古诗,它的文意不是教师所能讲述尽的,只有在诵读中领会、想象,才能 丰富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古文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记忆训练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在 诵读中理解地记,记就变得容易。在第一阶段积累起大量的文言词汇,就为后两步的实现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忆的效率,我还根据自己的体会介绍了中外有关记忆研究的成 果,供学生做出最佳记忆法的选择。知识的价值全在于运用,而不在于储存。记忆练习的最终目 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步:解难释疑,浅易自通。 第二步:解难释疑,浅易自通。 在这一阶段里,我运用四种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既定的导读目的,即所谓“四式”。这四 种方式是区别不同教材和不同学段而分别采取的。有时结合运用,有时一种方式贯穿始终。 1、答辩式 我借用了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请问吧,各位。”由学生提出 问题,让教师答辩,这种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人人动脑,个个用力,学生思维的机器转 动起来了,有的甚至还想提个能难住老师的问题。答辩式既可省教时,又可在答辩中给予有强度 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须知,你是在人家口渴难耐之时,送来一碗水呀。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集中全力质疑问难,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答辩式适用于“三步法”第二步之初。 2、激疑式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和惊奇开始。”过去学生往往习惯于凡出自教师之口的,即 为标准答案;凡上了书的,即为真理。盲从必然束缚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无疑”,就 要激凝。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设疑置难。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 地是问号。”这个问号就是揭示矛盾,启迪思维。所以,我们应当如实地把学生看作是主动学习 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智力的人,应当在激疑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力。 3、争鸣式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我的教 学实践证明,课堂争鸣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激疑式”是教师提出问题,“争鸣 式” 则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这是向形成自学能力过渡,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在这个阶段提出的往往是较为复杂的较难理解的问题 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 。 作深入的钻研,以不断提高质疑的质量;鼓励学生争相发议,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择 取正确答案。“争鸣式”不仅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许多疑难问 题就是在争鸣中辩明的。 4、类比式 如果仅仅把文言文讲成古汉语课,那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因为读懂一篇文 言文往往涉及“文”“史”“哲”多方面的知识,只排除文字障碍,解决翻译问题,学生还不能 真正理解文章的精髓,更不知该怎样批判继承古代文学遗产。因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类 比法实施教学。具体做法是先分解后类比。比如,在讲完《氓》和《涉江》之后,我引导学生对 比,同是先秦诗歌,《氓》的风格是淳朴优美,《涉江》则是朗丽深幽,由此可以看出在类比的 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立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从单篇课文的理解逐步上升到读写一般规律 的认识。 第三步:自通古文,形成能力。 第三步:自通古文,形成能力。 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自学古文能力。到了“三步法”的最后阶段,我实行了 两个带根本性的转变,即变“导学”为“自学”,变“老师讲”为“学生讲”。 1、变“导学”为“自学” 实行这个转变要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有具体要求的自学,即在自学前,教师提出“自学目的 (包括文道两个方面)”“自学练习”“自学总结”三项要求。这样学过一段之后,再放手让学 生独立自学。重担压在学生身上,迫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思考问题,去翻工具书,去查有关资料, 去钻研学问。当学生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时,他们从内心产生了一种胜任感,进一步 激发起自学的热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巡视课堂,指点、解惑。 2、变“老师讲”为“学生讲” 我们当教师的大凡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讲一篇文章比自己学一篇文章所得要多。我们的学 生也是这样,让他讲一篇与让他学一遍不一样。学生试讲之初,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必须 反复审阅学生的备课教案,修订后还要讲给教师听,过关后才能上讲台。试讲最好讲一个片断或 一个段落,要人人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对学生没讲清讲透的地方,教师要加以点 拨。这种课上试讲很受同学们欢迎,听者精神专注,讲者全力以赴。台上台下常常展开讨论,学 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5 个复习文言文的方法来源: 中华语文网 发布时间:
编辑: 小柔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0) ] [字号:大 中 小]为了使文言文复习课上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 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几种有效的文言文复习 方法。 一、分类整理法 分类整理所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它是把同类知识点连成知识 线,从而形成知识网,总结归纳所学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 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 文知识点主要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包括实 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如代词、副词、介词、连词); 句式涉及文言常用句式和特殊句式;翻译涉及直译、意译。建立知识网会使学 生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复习时更有针对性。 分类整理要求全面,要收集所学的古文篇目,将每一课中的知识点全部整 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用古文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