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不到新马师曾粤曲大全

& & & &粤剧、粤曲、粤乐是岭南三大艺术奇葩,色彩最绚丽缤纷,内涵最耐人玩味。在下从少到大,到老也一样“好色贪玩”,连爬带滚,混进粤剧圈里,直至花甲退休。四十多年从事的专业是粤剧编剧,对于理论研究,还属“初哥”。本文中没多少是才子式的创见发明,更多是书生式的引证思考。为此,我应该先向给我提供研究成果的郭秉箴、赖伯疆、莫汝城、梁沛锦、谢彬筹、黎田、黄日进等前辈专家表示感谢!&
& & & &一、粤剧、粤曲、粤乐是三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品种,各有不同的源流和沿革,三者之间不存在“来源”、“派生”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广东粤剧院公众号&
& & & &粤剧是中国地方戏曲的一个剧种。粤曲是中国民间曲艺的一个曲种。粤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个乐种。& & & &关于粤剧的历史,比较流行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粤剧历史有近500年,明代万历年间已有粤剧。第二种是粤剧历史应该从清代雍正年间,湖北艺人张五来广东传艺,出现本地班开始,有近300年;第三种是粤剧历史应从清代咸丰初年,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算起,约150年。还有一种认为粤剧历史应从辛亥革命前后,志士班编演了自己的剧目开始,只有100多年。戏曲学家张庚先生对于一个剧种的界定提出了“四个专属”条件:拥有“专属的特有声腔、专属的独立剧团、专属的职业演员、专属的独有剧目”。& & & &莫汝城先生把粤剧的发展历程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明嘉靖至清雍正年间,这个阶段是外来声腔传入至本地班出现的时期。明嘉靖以来,弋阳腔、昆腔、梆子依次传入广东。清雍正年间广州题扇桥出现的“土优”、“土班”、“一唱众和、蛮音杂陈”,证明外来声腔已经被本地接受。第二阶段:清乾隆至嘉庆、道光年间,这阶段是本地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时期。第三阶段:经历咸丰、同治、光绪三代,本地班逐渐取代外江班,确立了以梆簧为主体的声腔。第四阶段: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是粤剧的大变革阶段。舞台语言从官话改为白话,由广场演出进入剧场演出,由全男班改为男女合班。声腔融合了梆、簧、昆、弋以及小曲、说唱,成为“综合体”的声腔。我认为莫老对粤剧发展历程的考证是客观的。& & & &
粤曲的产生、衍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 & & &第一个是八音班时期。八音班于清道光之前已开始在广东农村流行,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已颇为盛行了。其表演形式除清唱广东大戏的唱段、演奏乐曲外,还有带杂技性的“钹花”表演。八音班清唱广东大戏中的曲段,大约始于清道光初叶,由于长期停留于清唱,没有自己的创作,在表演艺术上也无多大发展,因而自辛亥革命以后,便逐渐衰落。& & & &第二个是师娘时期。师娘,俗称“盲妹”,即失明的专业民间女艺人。师娘演唱粤曲约始于清同治初叶,大多数以流动演唱为主,一人唱多腔,演多角,很能发挥曲艺的特点。少数声、色、艺较佳者,受聘到茶楼演唱,或受邀请登门演唱。辛亥革命前后,广州方言地区的茶楼,为招徕顾客,多开设曲艺演唱,初期以招聘师娘演唱为主。这时期已开始出现开眼女伶,到了1918年后,师娘在茶楼的演唱渐为开眼女伶所代替。& & & &第三个是女伶时期。从1918年至1938年的二十年间,女伶队伍迅速壮大,人才辈出,流派纷呈,是粤曲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女伶时期影响最大的人物有:以“鬼马喉”著称的张月儿,以大喉著称的熊飞影,以正宗子喉著称的张琼仙,以平喉著称的小明星、徐柳仙和张惠芳等。& & & &第四个是茶座时期。从1939年到1949年的整整十年,为“茶座”(一叫“歌坛”)时期。在这时期里,一些曲艺班子为生活所迫,把曲坛当作戏台,穿上戏服或西装洋服,打起大锣大鼓,不伦不类地在歌坛上演起“粤剧”来。& & & &第五是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的十七年间,粤曲获得了新生,有着巨大的变化和发展。1966年起的十年间,大陆文化革命,粤曲艺术遭到了空前浩劫。“文革”后,粤曲艺术又开始了新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 & &
粤乐是19世纪中晚期诞生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民间音乐乐种,是本土音乐文化与外省音乐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 & &明万历至清光绪前是粤乐的孕育期。明万历年间,中原古乐、弋昆牌子曲及以江南地区为主的小曲小调等外省音乐文化已全面传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中原古乐作为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随历史上的中原人口南迁而传入广东)。接受本地区的语言、风俗习惯及人文、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至为重要的是语言影响),本土音乐文化与外省音乐文化发生了直接的融合,经过漫长时期的逐渐发展,到清光绪前,粤乐开始形成为乐种。&
《步步高》 &翟书同/画 &图片来源于《羊城晚报》
& & & &大约从1860年至1920年的60年间,是粤乐的形成期。到了19世纪中后期,粤乐已开始具备群众基础、风格特色、代表性人物和特有曲目等乐种形成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个时期产生的代表性人物,当数何博众与严老烈。何博众开粤乐创作之先河,创作出《雨打芭蕉》、《饿马摇铃》、《赛龙夺锦》等粤乐名曲。严老烈的创作方法是利用民间曲调为骨干音,通过精密的“加花”而改编出与原曲大异其趣的新曲。主要作品有《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到春雷》、《卜算子》、《寄生草》等。& & & &20世纪20至30年代,粤乐人才辈出,不断有大量优秀乐曲问世,还出现职业乐师,是粤乐的成熟期、鼎盛期。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有作品灌制唱片和入载乐刊琴谱的作者达60多人,乐曲超过500首。杰出的演奏家兼作曲家有被称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和何少霞;被誉称为粤乐“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程岳威、何浪萍。吕文成更被尊为粤乐一代宗师。他创作的粤乐、粤曲和粤语歌曲超过300首,其名作《平湖秋月》、《银河会》、《蕉石鸣琴》、《青梅竹马》、《步步高》、《秋水龙吟》、《烛影摇红》、《沉醉东风》、《渔歌晚唱》、《醒狮》、《落花天》等,至今仍是人们百听不厌的名曲。他还成功地通过对二胡的改革,创造出粤胡(普及推广后多称高胡)。
& & & &粤剧、粤曲、粤乐三者之间不存在“来源”、“派生”的关系。&& & & &虽然,有一位粤剧大老倌说过“粤曲不算曲艺,只是粤剧清唱”的话;还有一书提出过“粤曲歌坛是由粤剧演变而来”的观点。但是,粤曲以八音班为起点,其按曲艺自身规律形成曲种的轨迹是清晰的。虽然,粤曲中的梆子、二簧腔系,确实吸收自粤剧;粤曲、粤剧两者的唱腔音乐,包括敲击乐、锣鼓点,也确实相同。但是,粤剧的梆簧腔系在粤曲中只是粤曲唱腔音乐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粤曲本身还有木鱼、龙舟、南音、粤讴这四种曲艺声腔。粤剧全部吸收粤曲这四种曲艺声腔在先,粤曲把粤剧的声腔悉数吸收在后。& & & &虽然,“粤乐来自粤剧”、“粤乐是从粤剧音乐中发展起来的。”、“粤乐是粤剧小曲、牌子经过演奏家们的创造、发挥,逐渐形成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形式”等论断流传甚久,尤其是“广东音乐(粤乐)来源于粤剧过场谱”一论,在音乐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是,根据黎田先生等专家们的考证,粤剧吸收使用小曲(包括用作间场曲、气氛音乐和作为曲谱填词)是始于清末民初。粤乐在清代中晚期已形成乐种了。& & & & &(待续)
编辑:晓风
图文:中国粤剧网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广东粤曲粤剧音频的下载_百度知道
广东粤曲粤剧音频的下载
老人家收音机音箱需要,去公园听下。我知道verycd电驴有,但下载很慢而且经常下不到。需要mp3 或 wav格式(只要音频不要视频), 要打包批量下,一首一首下麻烦。
一定要打包批量下。一首一首下,这样用酷狗就可以了。如果用网盘,希望是百度网盘,要快的。最好是几百M一个文件打包,不要一个就几G的。若是种子,希望下载速度也快。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把戏曲压缩包传到百度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问附件点击压缩包下载。&直接下载,没有密码&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
450M的文件是否已包含在2300M的文件内,谢谢
不是的。是单独的戏曲
还有没有,再来,代老人谢谢你
留下;企鹅或者别的号,提示不让写箱,写成(大写数字)艾特 企鹅这样我能发你戏曲40部全剧网盘链接,自己直接下载,没有密码、完全免费
只需要广东粤曲粤剧音频的,不是就不要发了,请发网盘链接,youxiang:
我发你了。查看一下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粤曲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那些唱昆曲、粤剧、京剧的年轻人,没想过唱流行歌曲吗?
最近想玩点高雅陶冶下情操,就看了看那个《走进大戏台》,里面昆曲、京剧、上塘梆子、越剧七七八八的呼啦一下之抖出一堆,一时间还真有点吸收不了,反正就一个印象,唱这些的都是年轻人,而且嗓子个顶个的好。昨晚听了一位21岁女选手唱的上塘梆子《哭庙》。没出场之前,看到这个名字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肯定是一场悲情大戏;当演员真正开口之后还是颤抖了一下,明显是“加强版韩红”。头一句就是一个G大调直接把人唱出了九霄云外,感觉那嗓音像用大喇叭喊出来的一样,没有一丝的杂质,非常的清澈、透亮,唱的直叫人浑身发麻。一个30平面的舞台,演员开始程序化走场:先是中间进场鞠躬评委、观众、乐队,接着从左侧45度开始双脚踱步开唱,双手抚袖,时而背手、时而放置胸前,唱到悲情时,还得用双手作出抹泪的动作,声情并茂感觉真的像哭了一样。这位选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因为下面的大家评委时不时的还会跟着哼唱两句,明显是把众人带入情节之中。结尾也很讲究,高音必须要稳、沉、长,反正这个唱哭庙的最后足足喊了30多秒,我觉得就算一老爷们喊这么长时间不换气,也费劲吧~~~点评阶段也挺搞的。场下的“名角”何赛飞点评道:“姑娘你整体唱的都挺完整的,只是最后那个高音还不是特别的透,有点颤不稳,能听到一丝的瑕疵”。我瞬间就把持不住笑的有点脑袋疼,作为艺术来讲,何赛飞的点评没问题,毕竟想成为大家必须精益求精;但我联想到现在的选秀、歌手,突然觉得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是啥呢,随便喊个高音就敢说自己是“海豚音”,“灵魂歌手”?说真的,那些超巨的实力还是有的,多数的二三流歌手,可能连这些唱京剧的都比不了。很多时候挺替这些唱传统曲目的年轻人可惜,如果他们转行唱流行,可能会失败,但是在唱功上应该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吧。
这些回帖亮了
现在搞这些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戏二代或者戏n代。本身从小耳濡目染, 而且家境比一般人殷实一点,对于名利追求相对没那么大,从事这个行业很多是兴趣。 流行歌手本身很多社会底层上来的, 有比较强功利性。
唱戏本来就很难啊。尤其京剧。新凤霞即便已经成名,而且建国后,因为学了几句昭君出塞(昨天记错了,记成玉堂春),见尚小云时候还生怕被骂。没麦克风的时代真是很考天赋和努力,唱戏真的很难。留下的除了戏二代就都是比较有理想的吧。胡文阁当年唱女声那嗓子比现在李玉刚厉害吧,后来拜了梅葆玖学戏,而梅已经被认为比四大四小名旦都差不少了
[&此帖被ok不提交在 13:20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在公园里票过一段甘露寺,不得不说,在有琴师棒着你的时候,那种感觉比唱歌强太多。。。
想起了南海十三郎…
想起了南海十三郎…
现在搞这些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戏二代或者戏n代。本身从小耳濡目染, 而且家境比一般人殷实一点,对于名利追求相对没那么大,从事这个行业很多是兴趣。 流行歌手本身很多社会底层上来的, 有比较强功利性。
外行帮顶。看过一些晚会上唱戏的客串唱歌,感觉发音方式还是有点区别吧。不过这些人的气质、台风个顶个的好。
别的我不知道,多年唱京剧的人唱流行歌会很别扭,在长年练习唱腔的过程中,他们的发音和口型都成了习惯,与平时唱流行歌曲大不一样,他们即便是按照曲调唱出来依然都是戏曲的味道。
唱戏本来就很难啊。尤其京剧。新凤霞即便已经成名,而且建国后,因为学了几句昭君出塞(昨天记错了,记成玉堂春),见尚小云时候还生怕被骂。没麦克风的时代真是很考天赋和努力,唱戏真的很难。留下的除了戏二代就都是比较有理想的吧。胡文阁当年唱女声那嗓子比现在李玉刚厉害吧,后来拜了梅葆玖学戏,而梅已经被认为比四大四小名旦都差不少了
[&此帖被ok不提交在 13:20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京韵大鼓的会想着去敲架子鼓吗?标题改黄梅戏吧,还靠点谱
引用4楼 @ 发表的:别的我不知道,多年唱京剧的人唱流行歌会很别扭,在长年练习唱腔的过程中,他们的发音和口型都成了习惯,与平时唱流行歌曲大不一样,他们即便是按照曲调唱出来依然都是戏曲的味道。李谷一就是唱戏出身的,那个唱爱情买卖的女的是我们安徽唱黄梅戏的,屠洪刚也是学唱戏的。
引用7楼 @ 发表的:李谷一就是唱戏出身的,那个唱爱情买卖的女的是我们安徽唱黄梅戏的,屠洪刚也是学唱戏的。慕容晓晓《黄梅戏》里的女驸马唱段确实不错
引用7楼 @ 发表的:李谷一就是唱戏出身的,那个唱爱情买卖的女的是我们安徽唱黄梅戏的,屠洪刚也是学唱戏的。这种情况*河蟹*也是,他们接受过戏曲教育,但是戏曲唱腔没有成为记忆发音,因为生涯不够长就已经转到了唱歌领域了,有一首由中国戏曲界演唱的北京欢迎你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恕我冒犯几乎可以说不伦不类了……
戏曲很讲究童子功,需要常年累月练嗓子形体,流行歌手有几个能长期学习训练的?很多歌手年龄一大就倒嗓,不就是不学不练吗?
罗文、郑少秋、汪明荃
唱流行曲用的都是乐曲唱腔
引用2楼 @ 发表的:现在搞这些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戏二代或者戏n代。本身从小耳濡目染, 而且家境比一般人殷实一点,对于名利追求相对没那么大,从事这个行业很多是兴趣。 流行歌手本身很多社会底层上来的, 有比较强功利性。上海台的《喝彩中华》里,唱越剧和四川谐剧的女演员相貌都相当不错的,徐帆、陈雷和王老板问她们为什么不转行娱乐圈,人家表示经纪公司上门N次了但是真的没兴趣,只喜欢唱戏……
引用5楼 @ 发表的:唱戏本来就很难啊。尤其京剧。新凤霞即便已经成名,而且建国后,因为学了几句昭君出塞(昨天记错了,记成玉堂春),见尚小云时候还生怕被骂。没麦克风的时代真是很考天赋和努力,唱戏真的很难。留下的除了戏二代就都是比较有理想的吧。胡文阁当年唱女声那嗓子比现在李玉刚厉害吧,后来拜了梅葆玖学戏,而梅已经被认为比四大四小名旦都差不少了看来也是京剧谜啊,我觉得唱戏那帮人要是把天赋带到流行歌曲,现在这帮小鲜肉还真挺难混的。
那些戏剧演员为什么不都去演电视剧?
戏曲转影视的人很多啊,以前搞戏曲的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大多数人都转行了。但是转流行歌曲并不容易,流行歌曲并不是嗓子好就能红的。比如唱民歌的嗓子好的多得很吧,有几个能红的?
家唱戏的是体制内,现在过得也挺舒服的,没多少人有动力转行了。就比如央视的主持人,转行的混得也不怎么样,留在台里的还是大多数。
引用13楼 @ 发表的:看来也是京剧谜啊,我觉得唱戏那帮人要是把天赋带到流行歌曲,现在这帮小鲜肉还真挺难混的。人家小鲜肉也是万千人中杀出来的,不是任何人都能适应那样激烈竞争的生活。
流行歌是娱乐圈产物,而娱乐圈并不好混,也不是这部分人向往的地方吧。
引用13楼 @ 发表的:看来也是京剧谜啊,我觉得唱戏那帮人要是把天赋带到流行歌曲,现在这帮小鲜肉还真挺难混的。倒不是京剧迷,只是读了一些当年传记和回忆录之类,以前觉得这些人上台咿咿呀呀我也听不懂好像没什么,看完回忆录觉得这些人很了不起,比如侯宝林说相声新凤霞唱评剧,其实俩人都是什么戏都会,随便搭起来就可以唱一出戏,你点什么他们就会什么,就这样还是不敢轻易去学京剧,可见那些科班出身的京剧下了多少功夫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除了唱法以外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除非自己就是创作型选手,不然就目前华语乐坛这个疲态要转流行上哪找适合他们唱的原创歌曲啊,就算愿意唱也得有好作品给她们唱才行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9楼 @ 发表的:这种情况*河蟹*也是,他们接受过戏曲教育,但是戏曲唱腔没有成为记忆发音,因为生涯不够长就已经转到了唱歌领域了,有一首由中国戏曲界演唱的北京欢迎你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恕我冒犯几乎可以说不伦不类了……这个还没听过,求地址,谢谢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618人参加团购89.00元&269.00元
134人参加团购198.00元&699.00元
964人参加团购198.00元&399.00元
88人参加团购35.00元&99.00元
51人参加团购269.00元&499.00元
296人参加团购269.00元&1099.00元
242人参加团购98.00元&399.00元
345人参加团购279.00元&569.00元
185人参加团购29.00元&99.00元
416人参加团购78.00元&169.00元
663人参加团购289.00元&599.00元
248人参加团购169.00元&399.00元​我爸爸很需要粤曲,但是查了网上都没有完整下载的,很需要,求好心人帮帮忙!_百度知道
​我爸爸很需要粤曲,但是查了网上都没有完整下载的,很需要,求好心人帮帮忙!
粤剧+b i a o 4 4 6 8 8 2 3 6 8 @ v i p . q q . c o m+张哥,全部粤剧MP3音频格式!!!打包!我需要的是广东粤剧打包,至少好几G吧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把&压缩包传到百度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问附件点击压缩包下载。&直接下载,没有密码&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手机提问的用户查看。请要用电脑网页版查看下
张哥,还有没有更多粤剧啊,我数了下只有23部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粤曲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粤剧粤曲500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