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得上告 求最感动情人的一句话完整的话

《中庸》上的一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完整的一句话是: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
对于中庸的解释,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说“不偏于一边的叫做中,永远不变的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
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 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出 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
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封建社会里,她一直是我国儒家学者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其中的一些思考和理念是很科学的,需要我们...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叫做“中道”。在大乘佛教中,法相宗以唯识为中道,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华严宗以法...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能吃不代表喜欢吃,喜欢吃不等于会吃。能吃的人,饕餮一生也未必知道自已在吃些什么;喜欢吃的人,津津乐道于某些口齿的艳遇;会...
答: 纹唇手术手术过程是什么?
答: 浅谈佛教“空性”之说的智慧与积极意义
  ——linyi518《佛教批判》小议
  linyi518《佛教批判》摘录:
     佛教在在认识论上是虚无的...
答: 为灵魂而艺术
答: 怎么没有内容
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必竟非同以往.吃得好休息得好,能量消耗慢,食欲比较旺盛,活动又少,不知不觉脂肪堆积开始胖啦。                                                                                         减肥诀窍:一.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二。科学合理饮食结构,三。坚持不懈适量运动。
   具体说来:不要暴饮暴食。宜细嚼慢咽。忌辛辣油腻,清淡为好。多喝水,多吃脆平果青香焦,芹菜,冬瓜,黄瓜,罗卜,番茄,既助减肥,又益养颜,两全其美!
有减肥史或顽固型症状则需经药物治疗.
如有其他问题,请发电子邮件:jiaoaozihao53@ .或新浪QQ: 1
你用的是工行的卡吗?到工行网站问了一下,下面是它们版主的回答——您好~
1、您可以拨打95588或通过网上银行等渠道查询消费明细。
2、若您的信用卡开通了网上银行。请您按照以下地址进行登录。工行网站地址: 点击“个人网上银行登录”或工行个人网上银行地址: 按照系统提示输入相关信息后即可登录。
“网页错误”请您进行以下操作:
(1)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菜单--&“Internet选项”--&“高级”标签--&点击“还原默认设置”,点击“确定”后关闭所有IE浏览器窗口;
(2)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菜单--&“Internet选项”--&“常规”标签--&Internet临时文件设置中的“检查所存网页的较新版本”选择“每次访问此页时检查”。并在Internet临时文件设置中点击“删除文件”,在“删除所有脱机内容”前打勾后点击确定关闭对话框,关闭所有IE窗口;
(3)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菜单--&“Internet选项”--&“安全”标签,在“请为不同区域的Web内容制定安全设置(z)”窗口内选择“Internet”,然后选择“自定义级别”,将“Activex控件和插件”中“下载已签名的Activex控件”、“运行Activex控件”等设置为“启用”或“提示”,点击确定后,请重新启动电脑;
(4)若您安装了3721上网助手之类的软件,请您将其完全卸载;
(5)请登录工行门户网站 ,点击“个人网上银行登录”下方的“下载”。进入下一个页面后,下载并安装控件程序。
(6)若仍无法正常使用,建议您重新安装IE6.0或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并使用WINDOWS系统的UPDATE功能安装补丁。
3、您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查看对账单进行还款。
4、是可以的。您需要通过网上银行办理跨行转账业务。
如果您想在网上办理跨行汇款,请使用“工行与他行转账汇款”功能,您除了需要申请开通网上银行对外转账功能,还需要您所在地区开通网上跨行汇款功能。若未开通,那么在操作时系统会提示您的(国际卡及香港信用卡无法使用此功能)。
从日起,柜台注册且未申请U盾或口令卡的客户,单笔交易限额、日累计限额以及总支付交易限额均为300元,9月1日前支付额度已经达到300元的客户需到网点申请电子口令卡或U盾(从注册日起计算支付额)。
若目前已达到交易限额但急需支付,建议您可通过下列方法变更交易限额:
1.申请U盾。u盾客户不再受交易限额和支付次数的限制。此外,使用u盾,您可以享受签订理财协议等服务项目,并在您原有使用基础上大大加强了安全性。如需办理U盾,请您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银行注册卡到当地指定网点办理U盾,办理手续及网点信息请您当地95588服务热线联系咨询。
2.申办口令卡。您本人可持有效身份证件、网上银行注册卡到当地指定网点申办口令卡。申办电子口令卡后,个人网上银行单笔交易限额1000元;日累计交易限额5000元,没有总支付额度控制;电子银行口令卡的使用次数为1000次(以客户输入正确的密码字符并通过系统验证为一次),达到使用次数后即不能使用,请及时到我行营业网点办理申领新卡手续。
有可能搓纸轮需要清洗一下了,如果清洗了还是不行的话,那估计需要更换搓纸组件了
tann转成假名就是たん,拼音的话,相当于tang吧……
bakka转成假名是ばっか
kkou转成假名是っこう
benn转成假名是べん
kyo转成假名是きょ
系统学过五十音的话,看罗马音就能直接读了。用拼音来学是不合适的,有些发音没法用拼音标的。
P.S.罗马音里,“nn”就是波音“ん”,“kka”是前面带促音小写“っ”的“か”,同理“tta”就等于“った”。
考虑是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和身体上火导致的,建议不要吃香辣和煎炸的食物,多喝水,多吃点水果,不能吃牛肉和海鱼。可以服用(穿心莲片,维生素b2和b6)。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清热解毒的。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合肥政务区网络广告推广网络推广哪家公司比较好 一套能在互联网上跑业务的系统,被网络营销专家赞为目前最 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1、搜索引擎营销:分两种SEO和PPC,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对网站结构、高质量的网站主题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相关性外部链接进行优化而使网站为用户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以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优势排名为网站引入流量。
良工拥有十多位资深制冷维修工程师,十二年生产与制造经验,技术力量雄厚,配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建有系列低温测试设备,备有充足的零部件,包括大量品牌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泵,膨胀阀等备品库,能为客户提供迅捷,优质的工业冷水机及模温机维修和保养。
楼主,龙德教育就挺好的,你可以去试试,我们家孩子一直在龙德教育补习的,我觉得还不错。
成人可以学爵士舞。不过对柔软度的拒绝比较大。  不论跳什么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出理应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值得注意。在展开暖身的弯曲动作必须注意,不适合在身体肌肉未几乎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弯曲,否则更容易弄巧反拙,骨折肌肉。用静态方式弯曲较安全,不过也较必须耐性。柔软度的锻炼动作之幅度更不该超过疼痛的地步,肌肉有向上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保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平均,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联结的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上主的话(完整版)
我的图书馆
上主的话(完整版)
教宗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会议后致全球主教、圣职班、度奉献生活者及众信友《上主的話》宗座勸諭VERBUM DOMINI论天主圣言在教会的生活及使命中1目 錄引言 [1]为叫我们的喜乐得以圆满 [2]由《启示宪章Dei Verbum》到论天主圣言的主教会议 [3]论天主圣言的世界主教会议 [4]以若望福音序言作向导 [5]第一部分天主圣言 VERBUM DEI天主发言天主与人对话 [6]天主圣言的模拟 [7]圣言的宇宙幅度 [8]人的受造 [9]圣言的现实性 [10]圣言的基督论 [11-13]天主圣言的末世特性 [14]天主圣言与圣神 [15-16]圣传与圣经 [17-18]圣经、默感及真理 [19]天主圣父是圣言的泉源和由来 [20-21]回应向我们发言的天主人蒙召唤与天主建立盟约 [22]天主聆听并响应我们的问题 [23]用天主圣言与天主话 [24]天主圣言与信德 [25]罪过就是拒绝听从天主圣言 [26]玛利亚 ──「圣言之母」和「信德之母」[27-28]在教会内诠释圣经圣经首先该在教会内诠释 [29-30]神学的灵魂 [31]圣经研究的发展与教会训导 [32-33]梵二的圣经诠释:一个必须领略的指导 [34]2释经二元论和俗化诠释的危险 [35]圣经诠释中的信仰与理性 [36]文字含意和属灵含意 [37]超脱于「文字」的必要 [38]圣经的内在一致性 [39]新约与旧约的关系 [40-41]圣经中的「晦暗」章节 [42]基督徒、犹太人和圣经 [43]基要派释经 [44]牧者、神学家和释经学者间的对话 [45]圣经与基督徒合一 [46]圣经对神学研究的影响 [47]圣人与圣经诠释 [48-49]第二部分圣言在教會中VERBUM IN ECCLESIA天主圣言与教会教会接受圣言 [50]基督常临于教会的生活中 [51]礼仪是天主圣言的特选场所神圣礼仪中的天主圣言 [52]圣经与圣事 [53]天主圣言与感恩圣事 [54-55]圣言的圣事特性 [56]圣经与弥撒读经选集 [57]宣读圣言与读经职 [58]讲道的重要性 [59]讲道指南的适时性 [60]天主圣言、和好圣事和病人傅油 [61]天主圣言与时辰颂祷礼 [62]天主圣言与祝福礼典 [63]促进礼仪的建议和具体意见 [64]a) 圣经诵祷礼 [65]b) 圣言与静默 [66]c) 隆重宣布天主圣言 [67]d) 在教堂内的天主圣言 [68]e) 礼仪中只可用圣经经文 [69]f) 取材自圣经的礼仪歌曲 [70]g) 特别关注视障及听障人士 [71]3天主圣言在教会的生活中在圣经中与天主圣言相遇 [72]圣经牧民 [73]教理讲授的圣经特性 [74]信友的圣经培育 [75]圣经在大型的教会聚会中 [76]天主圣言与圣召 [77]a) 天主圣言与圣职人员 [78-81]b) 天主圣言与圣秩候选人 [82]c) 天主圣言与奉献生活 [83]d) 天主圣言与平信徒 [84]e) 天主圣言、婚姻与家庭 [85]在祈祷的氛围中读经及「圣言诵读」(lectio divina) [86-87]天主圣言与圣母祷文 [88]天主圣言与圣地 [89]第三部分圣言傳与世界VERBUM MUNDO教会的使命:向世界宣讲天主圣言由父而来并回归父那里的圣言 [90]向世界宣布希望的「圣言」(Logos) [91]教会的使命来自天主圣言 [92]圣言与天国 [93]一切信友都有传扬圣言的责任 [94]向万民传教 (missio ad gentes) 的必要 [95]传扬圣言与新福传 [96]天主圣言与基督徒见证 [97-98]天主圣言与致力入世的使命在「最小的兄弟身上」服事耶稣 (玛25:40) [99]天主圣言与致力社会正义 [100-101]宣讲天主圣言及民族间的修好与和平 [102]天主圣言与实践爱德 [103]宣讲天主圣言与年青人 [104]宣讲天主圣言与移民 [105]宣讲天主圣言与受苦者 [106]宣讲天主圣言与穷人 [107]宣讲天主圣言与保护大自然 [108]4天主圣言与文化文化对人类生命的价值 [109]圣经是解读文化的重要密码 [110]学校及大学中的圣经知识 [111]圣经在不同的艺术表达中 [112]天主圣言与社会传播工具 [113]圣经与本地化 [114]圣经翻译及广传 [115]天主圣言超越文化界限 [116]天主圣言与宗教对话宗教对话的价值 [117]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对话 [118]与其它宗教的对话 [119]对话与宗教自由 [120]结论天主决定性的话语 [121]新福传与新聆听 [122]圣言与喜乐 [123]圣言之母与喜乐之母 (Mater Verbi et Mater laetitiae) [124]5引言1. 「上主的話永远常存:这话就是传报给你们的福音」(伯前1:25;参阅依40:8)。伯多禄前书所引述的依撒意亚先知的话,使我们面对天主的奥秘,祂曾藉自己的圣言向我们揭示自己。这万世常存的圣言进入了时间内。天主以人的方式说出祂永恒的圣言;祂的圣言遂「成了血肉」(若1:14)。这就是福音喜讯。这就是代代相传直至今日的宣布。2008 年10 月5 - 26 日,世界主教会议第十二届大会在梵蒂冈举行,其主题正是「天主圣言在教会的生活及使命中。」这会议是一次与基督 —— 父的圣言相遇的深刻经验,因为凡两三个人因祂的名相聚,祂就临于他们中间(参阅玛18:20)。因应与会教长们的要求,我乐意以这主教会议后的宗座劝谕,向全体天主子民宣布这会议的丰硕成果,以及教长们共同提出的建议。[1] 为了这原故,我重新翻阅大会的各项文件,包括「会议大纲 Lineamenta」、「工作文件 InstrumentumLaboris」、「讨论前报告 Relationes ante disceptationem」、「讨论后报告 Relationes postdisceptationem」、会议即席或书面发言记录、小组讨论报告、大会的《致天主子民书》,尤其是全体教长们认为十分重要的具体「建议 Propositiones」(下称建议)。我希望这样做能为大家提出一些重要路向,好能在教会的生活中,重新以天主圣言作为不断更新的泉源。但愿天主圣言不断成为教会各种行动的核心。为叫我们的喜乐得以圆满2. 首先我想重温一下,在主教会议期间感受到与主耶稣再相遇的美妙。为此,我要重复教长们的思想,以圣若望第一封信的话向全体信友说:「我们把这原与父同在,且已显示给我们的永远的生命,传报给你们 —— 我们将所见所闻的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原来我们是同父和祂的子耶稣基督相通的」(若一1:2-3)。若望宗徒提到他曾听見過、親眼看見過、瞻仰過、親手摸過的生命的圣言 (参阅若一1:1),因为这生命已在基督身上彰显出来。我们既蒙召唤,与天主及彼此之间共融,我们便应向人宣扬这恩赐。从宣讲的角度看,这主教会议便是向教会及世界作的见证:在教会的共融中与天主圣言相遇,是无比美好的事。为此,我敦嘱所有信友要再接再厉以个人和团体方式,与那成了可见的生命之言的基督相遇,并成为祂的使者,好使天主生命的恩赐 —— 共融 —— 能广被普世。能分享天主的生命、圣三的爱,实在是圆满的喜乐(参阅若一1:4)。传报与临于我们中间的天主圣言 ——基督相遇而来的喜乐,是教会的一份礼物和责无旁贷的本分。在一个常把天主视为可有可无或不必要的世界里,我们与伯多禄一起承认惟独祂有「永生的话」(若6:68)。没有一件比这更重要的事:让现代人能再与天主相遇;这天主向我们说话并传递祂的爱,好让我们能有更丰富的生命(参阅若10:10)。由《启示宪章Dei Verbum》到论天主圣言的主教会议3. 世界主教会议,继前届论《感恩圣事作为教会生命与使命的泉源与高峰》后,第十二届的大会以天主圣言为主题,令我们意识到这正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事实上,教会是建基于天主圣言上;她由这圣言产生,并活于这圣言。[2] 天主子民一直以来常在天主圣言中找[1] 參閱建議1.[2] 參閱世界主教會議第十二屆大會,「工作文件」, 27.6到力量,今天教会团体的成长,也是透过聆听、庆祝和研读圣言而来。众所周知,近数十年来,教会生活对这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在有关基督信仰的启示、生活的承传和圣经方面。我们可以说,自教宗良十三世开始,教会作出越来越多的举措,让人意识到天主圣言及圣经研究在教会生活中的重要。[3] 这意识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达到了高峰,这点尤其见于所颁布的《启示宪章 Dei Verbum》,它已成了教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会教长们……很感激地承认,这文件为教会生活带来了莫大裨益,包括释经、神学、灵修、牧民和基督徒合一各方面。」[4] 近年来,对「启示的圣三和救恩史幅度」的意识有了很大的增长,[5] 在这意识中,耶稣被明认为「启示的中介及满全。」[6] 教会不断向各世代宣布:基督「以自己整个的亲临及表现,以言以行,以标记和奇迹,尤其以自己的死亡及从死者中光荣的复活,最后藉被遣来的真理之神,圆满地完成启示。」[7]大家都察觉到《启示宪章》大力重振了教会生活中对天主圣言的关注,亦推动了对天主启示的神学反省和圣经研究。过去四十年间,教会训导当局也就此发表了不少文告。[8] 教会举行这次主教会议,也深感自己在圣神领导下,有责继续反省天主圣言的议题,好能检视梵二指引的落实情况,并响应今日信友所面对的新挑战。论天主圣言的世界主教会议4. 在世界主教会议第十二届大会上,全球各地的主教围绕着天主圣言共聚一堂,以深具象征意义的方式把圣经置于大会的中心,好重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天主向我們說話,并响應我們的問題。[9] 我们一起聆听并庆祝上主的话。我们彼此传述祂在天主子民中间所作的一切,分享我们的希望和关注。这一切令我们明白到,只有在教会的「我们」内,在彼此聆听和接纳当中,才能加深我们与天主圣言的关系。为此,在大会的不同发言机会上,我们因听到各地教会生活的见证而深感欣慰。此外,能听见应邀出席是次大会的其它教会代表发言,实在令人感动。我尤其要提到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3] 參閱良十三世,《上智者天主 Providentissimus Deus》通諭 (1893 年11 月18 日): ASS 26 (1893-94), 269-292; 本篤十五世,《施慰者聖神 Spiritus Paraclitus》通諭 (1920 年9 月5 日): AAS 12 (1920), 385-422; 比約十二世,《聖神默感 Divino Afflante Spiritu》通諭 (1943 年9 月30 日): AAS 35 (1943), 297-325.[4] 建議 2.[5] 建議 2.[6] 梵二大公會議,《天主啟示的教義憲章 Dei Verbum》(下稱梵二,啟示),2.[7] 啟示4.[8] 在教宗所發表的講話和文告中,尤其藉得注意的有:保祿六世,《至高天主聖言 Summi Dei Verbum》宗座書函 (日): AAS 55 (1963), 979-995《; 關切 Sedula Cura》自動手諭 (日): AAS 63(1971), 665-669;若望保祿二世,「接見信友講話」 (1985 年5 月1 日): L’Osservatore Romano, 2-3 May 1985,p.6; 「論教會內的聖經詮釋講話 Addres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in the Church」(1993 年4 月23 日):AAS 86 (1994), 232-243;本篤十六世,「《啟示憲章》四十週年紀念國際大會上講話 Address to the InternationalCongress held on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Dei Verbum”」(2005 年9 月16 日): AAS 97 (2005), 957; 「三鐘經講話Angelus」(2005 年11 月6 日): Insegnamenti I (2005), 759-760. 亦請參閱宗座聖經委員會,《聖經與基督學 De Sacra Scriptura et Christologia》(1984): Enchiridion Vaticanum 9, Nos. ;《教會內的一致與差異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Church》(1988 年4 月11 日): Enchiridion Vaticanum 11, Nos. 544-643;《教會內的聖經詮釋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in the Church》 (1993 年4 月15 日): Enchiridion Vaticanum 13,Nos. ;《基督徒聖經中的猶太人及其聖經 The Jewish People and their Sacred Scriptures in theChristian Bible》(2001 年5 月24 日): Enchiridion Vaticanum 20, Nos. 733-1150;《聖經與倫理:基督徒行為的聖經根基 The Bible and Morality. Biblical Roots of Christian Conduct》(2008 年5 月11 日): Vatican City, 2008.[9] 參閱本篤十六世,「向羅馬教廷講話 Address to the Roman Curia」(2008 年12 月22 日): AAS 101 (2009), 49.7(Bartholomaios I),他为我们所作的默想,备受与会教长的赞赏。[10] 此外,主教会议有史以来邀得一位犹太辣彼,为我们讲述希伯来圣经的珍贵见证,这也是我们圣经的一部分。[11]如此,我们可以满怀喜乐和感恩之情,承认「教会内今天也有一个五旬节,换句话说,教会说着各种语言,不单是外在方面,即教会包括说世界各大语言的人,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即在她内存在着对天主和世界不同的经验。这实在是个多文化的财富,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人类经验的广泛,从而体验到天主圣言的浩瀚。」[12] 我们亦可以看见一个延续不断的圣神降临;许多民族仍渴望以自己的言语和文化,听到天主的圣言。我不能不提到整个主教会议大会中,保禄宗徒的见证一直陪伴着我们!这确是天主上智的好安排,让主教会议第十二届大会的召开,适逢纪念这位外邦人大宗徒诞生二千年的庆典年。保禄的一生完全标志着他传扬天主圣言的热忱。我们怎能对他提到自己宣讲天主圣言的感人话语无动于中?他说:「我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福音」(格前9:23);又如他在罗马书所说的:「我决不以福音为耻,因为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获得救恩」(罗1:16)。每当我们反省天主圣言在教会的生活和使命中时,我们必然想到圣保禄,及他如何贡献出一生,向万民传扬基督救恩的信息。以若望福音序言作向导5. 我写这封宗座劝谕是希望主教会议的成果,能对教会生活产生实在的效应:在我们与圣经的个人关系上,在礼仪及教理讲授的圣经诠释上,及在圣经的学术研究上,让圣经不只是过去的话,而成为生活的和现今的话。为达致这个目的,我会一直引用若望福音的序言(若1:1-18)来介绍和阐述主教会议的成果,因为这序言正讲述我们生命的根基,即那从起初已与天主同在,并成了血肉和居住在我们中间的圣言(参阅若1:14)。这是一篇美妙的文字,综合了全部基督信仰在内。按传统,若望就是那位「耶稣所爱的门徒」(若13:23; 20:2; 21:7,20),他由于遇到基督并追随了祂的个人经验,「深深信服:耶稣就是降生成人的天主智慧,祂就是那取了有死人性的永恒天主圣言。」[13] 但愿那「一看见就相信」的若望(参阅若20:8),能助我们把头靠在基督的胸上(参阅若13:25),由此流出血和水 —— 教会圣事的象征(参阅若19:34)。但愿我们效法若望宗徒和其它圣经作者的芳表,让圣神带领我们加增对天主圣言的热爱。[10] 參閱建議 37.[11] 參閱宗座聖經委員會,《基督徒聖經中的猶太人及其聖經》 (2001 年5 月24 日): Enchiridion Vaticanum 20,Nos. 733-1150.[12] 本篤十六世,「向羅馬教廷講話」 (2008 年12 月22 日): AAS 101 (2009), 50.[13] 參閱本篤十六世,「三鐘經講話」 (2009 年1 月4 日): Insegnamenti V, 1 (2009), 138第一部分天主圣言VERBUM DEI「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圣言成了血肉」(若1:1,14)9天主發言天主与人对话6. 圣经启示的新颖,在于天主愿意透过祂和我们的对话来显示自己。[14]《启示宪章》表达这一事实时指出,那「不可见的天主,为了祂无穷的爱情,藉启示与人交谈,宛如朋友,为邀请人同祂结盟,且收纳人入盟。」[15] 然而,我们若只停留在天主与我们建立了爱的联系这一事实上,我们仍未透彻明白到若望福音序言的信息。事实上,「万物是藉着祂而造成的」(若1:3),并且那「成了血肉」(若1:14)的天主圣言,正是那「在起初已有」(若1:2)的同一圣言。我们若意会这里暗示创世纪的卷首(参阅创1:1),便会明白这起初是绝对的,且关乎天主内在的生命。若望福音序言让我们明白到,圣言(Logos 羅格斯)真实是永恒的,而且永远是天主。天主从来没有一刻不与祂的圣言同在。圣言在创世以前已有。因此,在天主生命的中心,存在着共融,一个绝对的给与。「天主是爱」(若一4:16),若望宗徒在别处这样说。这正指出了「天主的形像,因而也是人的形像,以及人的终向。」[16] 天主向我们显示自己是个无限爱情的奥秘,在这奥秘中,父从永远在圣神内发出祂的圣言。因此,那在起初已与天主同在,并且就是天主的圣言,藉天主三位间的爱情对话,启示了天主自己,并邀请我们分享这爱。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受造的,而这天主就是爱,所以只有在我们接受圣言和顺应圣神的行动时,才能明白我们自己。在天主圣言启示的光照下,人类景况的疑难终能得以明晰。天主圣言的模拟7. 默想过若望福音序言所讲述的基督奥迹后,我们要思考一下教长们所说的「天主圣言」一词的不同用意。他们提到一首圣言交响曲,唯一圣言的多重表述:「一首多声部合唱的赞歌」,[17] 实在说得好。教长们指出人类语言,是以模拟方式来讲论天主圣言。因此,这表述一方面指天主的自我通传,同时也有其它含意,必须在神学反省和牧民实践上,细心思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若望福音序言已清楚告诉我们,圣言(Logos)首先是指那永恒的圣言而言,祂是父从永远所生的独生子,与父同性同体: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但圣若望告诉我们,这同一的圣言却「成了血肉」(若1:14);因此,那生于童贞玛利亚的耶稣,实在是成了与我们同一性体的天主圣言。为此,这里所说的「天主圣言」,是指降生成人的永远圣父之子耶稣基督的位格而言。基督事件虽是天主启示的核心,我们仍须了解受造之物 —— 大自然之书(libernaturae)—— 本身也是表达出那唯一圣言的多声交响曲的一部分。我们也承认,天主在救恩历史中讲了祂的圣言;祂叫人听到祂的声音;祂曾因圣神的力量,「藉先知们发言」。[18] 天主在整个救恩历史中发出祂的圣言,尤其圆满地在天主子降生、死亡和复活的奥迹中说了话。「天主圣言」也指宗徒奉复活主耶稣之命所作的宣讲:「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14] 參閱「討論前報告」,I.[15] 梵二,啟示,2.[16] 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 Deus Caritas Est》通諭 (2005 年12 月25 日), 1: AAS 98 (2006), 217-218.[17] 「工作文件」,9.[18] 尼西亞 – 君士坦丁堡信經 (Nicene-Constantinopolitan Creed):DS 150.10福音」(谷16:15)。于是,天主圣言遂透过教会生活的圣传流传下去。最后,那被见证和在圣神默感下写成的天主圣言,也是指新旧约圣经。上述一切帮助我们明白到,我们虽然在教会内对圣经尊崇备至,基督信仰却不是一个「书的宗教」:基督信仰是一个「天主圣言的宗教,」就是说,不是「书写成文而无声的文字,而是降生并生活的圣言。」[19] 因此,圣经必须被视为天主圣言来宣布、聆听、阅读、接纳和体验,且要秉承它离不开的宗徒传授。[20]正如教长们所说,「天主圣言」一词是以模拟方式来说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应协助信友明了这话的不同含意,但也要明白这话的一致意义。从神学的观点看,也须进一步探讨这话不同含意间如何彼此关连,好使天主计划的一致,以及基督在这计划内的核心地位,能更彰明昭著。[21]圣言的宇宙幅度8. 明白了天主圣言的基本意义,是指降生成人的永远天主圣言,即天人间唯一的救主和中保后,[22] 我们聆听这圣言时,蒙圣经启示的指引,就明白这圣言是一切事物的根基。若望福音序言论及这天主的圣言(Logos)时说:「万物是藉着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由祂而造成的」(若1:3);哥罗森书称基督为「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1:15),又说:「一切都是藉着祂,并且是为了祂而受造的」(哥1:16)。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说:「因着信德,我们知道普世是藉着天主的话形成的,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化成的」(希11:3)。这一宣布为我们就是一句释放的话。圣经告诉我们,一切存在的事物并非来自偶然,而是天主所愿意的,而且是祂计划的一部分,这计划的核心就是邀请人在基督内分享天主的生命。受造之物由圣言(Logos)而来,不可磨灭地带着那安排和引導它的受造理由;圣咏作者肯定地欢唱说:「因天主的一句话,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气,万象生成」(咏33:6);又说:「因为祂一发言,万有造成,祂一出命,各物生成」(咏33:9)。一切事物都显示出这奥秘:「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祂手的化工」(咏19:1)。圣经本身这样邀请我们,藉欣赏受造之物而认识造物真主(参阅智13:5;罗1:19-20)。基督徒思想传统发挥了这圣言交响曲的主调,举个例来说,圣文德(St. Bonaventure)联同伟大的希腊教父传统,在圣言(Logos)身上看到一切创造的可能性,[23] 并说:「每个受造之物都是天主的话,因为它传扬天主。」[24]《启示宪章》综合这些思想说:「天主藉圣言创造(参阅若1:3)并保存万物,祂在受造物内经常向人证明祂的存在。」[25][19] 聖伯爾納鐸 (St. Bernard of Clairvaux),《歌頌聖母的講道 Homilia super missus est》,IV, 11: PL 183, 86B.[20] 參閱梵二,啟示,10.[21] 參閱建議3.[22] 參閱信理部,《主耶穌 Dominus Iesus:論耶穌基督及教會的唯一性和救恩的普世性》 宣言 (2000 年8 月6日), 13-15: AAS 92 (2000), 754-756.[23] 參閱《六日創造 In Hexaemeron》,XX, 5: Opera Omnia V, Quaracchi 1891, pp. 425-426;《簡論 Breviloquium》,I, 8: Opera Omnia V, Quaracchi 1891, pp. 216-217.[24] 《思考天主 Itinerarium mentis in Deum》,II, 12: Opera Omnia V, Quaracchi 1891, pp. 302-303;參閱《訓道篇註釋 Commentarius in librum Ecclesiastes》,Cap. 1, vers. 11; Quaestiones, II, 3: Opera Omnia VI, Quaracchi1891, p. 16.[25] 梵二,啟示,3; 參閱梵一,《天主子 Dei Filius》教義憲章,第二章,論啟示:DS 3004.11人的受造9. 所以,万物由圣言而来,是圣言的受造物(creatura Verbi),一切事物都要为圣言服务。创造本身是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整个爱情历史发展的地方;所以人类的救赎正是一切事物的理由。从救恩历史的角度看宇宙,我们便能明了人在受造界中拥有的独特地位:「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他们有男有女」(创1:27)。这让我们彻底认识受自造物主的宝贵恩赐:我们身体的尊贵,理智、自由和良知的大恩。我们在此也发现哲学传统所称的「自然律」。[26] 为此,「凡达到良知和责任感的人,都在心中经验到行善的呼召,」[27] 因而避免行恶。圣多玛斯(St. Thomas Aquinas)认为这原则,是自然律所包含的一切诫律的基础。[28] 聆听天主圣言能引导我们,首先明认应按照「已刻在人心上」(参阅罗2:15;7:23)的法律而生活。[29] 耶稣基督更给人一个新法律,即福音的法律,涵盖并大大超越了自然律,令我们脱免那令人成罪的法律,就如保禄所说的,因那罪恶「我有心行善,但实际上却不能行善」(罗7:18)。耶稣的新法律还让人藉圣宠分享天主的生命,克服他们的自私心。[30]圣言的现实性10. 那些认识天主圣言的人,也彻底明白每个受造物的意义。既然一切受造物都赖那「在万有之先就有」的一位「而存在」(参阅哥1:17),那些在祂的圣言上建立自己生命的人,实在是建筑在稳固和持久的基础上。天主圣言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看法:真正的现实主义者,是明认天主圣言是万物根基的人。[31] 这种现实主义,在今日至为重要,因为人们赖以建立生命的许多事物,或以为可以寄以希望的东西,其实都是转瞬即逝的。财富、享乐和权力,迟早会无法满足人心深处的渴望。人需要一些稳固的基础,在他人失去靠山时仍屹立不动的基础,来建立自己的生 命。实在如此,因为「上主,你的圣言,永远存留,它坚固不移,好似苍天。你的忠诚,代代流传」(咏119:89-90),谁建基在这话之上,就是把生命的房屋建在盘石上(参阅玛7:24)。但愿我们每天能在心中对天主说:「你是我的庇护,我的盾牌,因此我唯你的圣言是赖」(咏119:114),又如圣伯多禄般在每日的工作中,把自己托付给主耶稣说:「我要遵照你的话撒网」(路5:5)。圣言的基督论11. 从万物皆圣三透过天主圣言所造成的这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明白希伯来书作者所说的:「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藉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祂藉着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天主立了祂为万有的承继者,并藉着祂造成了宇宙」(希[26] 參閱建議13.[27] 國際神學委員會,《大眾倫理探索:自然律新說 In Search of a Universal Ethics: A New Look at the NaturalLaw》,Vatican City, 2009, No. 39.[28] 參閱《神學大全 Summa Theologiae》,Ia-IIae, q. 94, a. 2.[29] 參閱宗座聖經委員會,《聖經與倫理:基督徒行為的聖經根基 The Bible and Morality. Biblical Roots ofChristian Conduct》(2008 年5 月11 日): Vatican City, 2008, Nos. 13, 32, 109.[30] 參閱國際神學委員會,《大眾倫理探索:自然律新說》,Vatican City, 2009, No. 102.[31] 參閱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一次全體大會前第三時辰頌禱禮中講道 Homily during the Celebration ofTer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General Congregation of the Synod of Bishops」(2008 年10 月6 日): AAS 100(2008), 758-761.121:1-2)。我们体会到整部旧约所说的,就是天主以自己的话与我们沟通的历史,这实在美妙无比:天主「与亚巴郎立了约(参阅创15:10),又藉梅瑟与以色列民族立了约(参阅出24:8),并以言语以行动启示给这个民族:祂是唯一生活的真天主,让以色列民族经历天主与人交往的道路。天主藉先知的口说话,使以色列民族一天比一天更彻底、更清楚地了解祂的道路,并向万民广传(参阅咏21:28-29; 95:1-3;依2:1-4;耶3:17)。」[32]天主的「纡尊降贵」,在圣言降生一事上,卓绝地完成了。永远的圣言,曾在创造行动中显示出来,又在救恩历史中通传于人,并在基督身上成了人,且「生于女人」(迦4:4)。圣言在降生奥迹中,主要并非以言论、观念或律例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是以耶稣的位格临现。祂那唯一和独特的历史,就是天主对人类说的决定性的话。因此,我们明白为何「基督徒的开始,不是在于一个伦理决定,或者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是与一个事件的相遇,是与一位的相遇,这会使生命有一个新的前景,因而有一个决定性的方向。」[33] 不断重温这相遇和重振这意识,能令信徒的心充满对天主工程的赞叹之情,这是人类的理性和想象绝对无法梦想到的。我们说的是一种前所未有和人类无法想象的新事:「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a)。这话并非一个象征说法;这是指一个亲身的体验!圣若望以目击见证的身分告诉我们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若1:14b)。宗徒的信仰给我们作证:永远的圣言成了我们中的一个。天主圣言真正以人的言語表达出来。12. 教父和中世纪传统在探讨这「圣言基督学」时,采用了一句很引人入胜的话:圣言被「缩小」了。[34]「教父在旧约希腊文译本中找到一句依撒意亚先知的话,保禄也曾引用它来指出天主的新行径,早已在旧约中预告了。那句话这样说:『上主缩短了祂的话,祂把话约简了』(依10:23;罗9:28)……圣子自己就是圣言(Logos):这永远的圣言成了细小的,小得可以躺在马槽里。祂成了一个小孩,好让我们可以紧抱祂。」[35] 如今这圣言不仅可以被听见;圣言不仅有一个聲音,如今还有一个面貌,一个我们看得见的面貌:即纳匝肋人耶稣的面貌。[36]我们读福音的故事时,看到耶稣的人性如何表现出其独特的一面,尤其在祂与天主的话的关系上。祂以自己圆满的人性,常履行天父的旨意;耶稣听到父的声音,便全力以赴;祂认识父,并谨守祂的话(参阅若8:55);祂告诉我们父对祂说的一切(参阅若12:50);「你所授给我的话,我都传给了他们」(若17:8)。因此,耶稣显出祂就是那赐给我们的天主圣言(Logos),但同时也是新亚当 —— 完人,即那从不追求自己的意愿,而是父的旨意的人。祂「在智慧和身量上,并在天主和人前的恩爱上,渐渐地长大」(路2:52)。祂以完美的方式聆听、实践,并把天主的话传授给我们(参阅路5:1)。[32] 梵二,啟示,14.[33] 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 (2005 年12 月25 日), 1: AAS 98 (2006), 217-218.[34] “Ho Logos pachynetai (或:brachynetai)”. 參閱奧利振(Origen),《基本教義 Peri Archon》,I, 2,8: SC 252,127-129.[35] 本篤十六世,「耶穌聖誕節講道 Homily on the Solemnity of the Birth of the Lord」(2006 年12 月24 日): AAS 99(2007), 12.[36] 參閱「最後文告Final Message」,II, 4-6.13耶稣的使命最终在逾越奥迹中完成了:在此我们面对「十字架的话(道理)」(格前1:18)。那话是无声的;它成了死寂的,因为它已「说」尽了一切,没有隐瞒任何要告诉我们的话。教父们默想这奥迹时,极富创意地把下面的话放在圣母口中:「父的圣言成了无言的,虽然祂创造了一切说话的受造物;那曾以自已的话和首肯令一切生灵活动的双眼,如今却暗然无光。」[37] 在这事上,那「更大」的爱,即那为朋友付出生命的爱(参阅若15:13),实在地分施了给我们。在这伟大的奥迹中,耶稣显出祂就是那新而永久盟約的話語:天主的自由与人的自由在祂被钉的肉身上决定性地相遇,建立起一个不可分离和永远有效的盟约。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感恩圣事时,提到用自己倾流的血建立「新而永久的盟约」(参阅玛26:28;谷14:24;路22:20),并显示自己是那真正被牺牲的羔羊,祂把我们决定性地由奴役中解放出来。[38]在那最绚烂的复活奥迹中,圣言的静默显出祂真实而决定性的意义。基督这降生、被钉和复活的天主圣言,成了万物的主;祂是胜利者,是万有的主宰(Pantocrator),万事万物将永远总归于祂(参阅弗1:10)。基督遂成了「世界的光」(若8:12),那「在黑暗中照耀」的光(若1:5),而黑暗却没有胜过祂(参阅若1:5)。如此,我们能更彻底明白圣咏119 的话:「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05);复活的圣言确实是我们路途上决定性的光明。基督徒自始已明白到,天主圣言在基督身上表现出是有位格的。这天主圣言是众人所需要的真光。天主子在复活中,真正成为世界的真光。我们如今与祂一起、并在祂内生活,便能生活在光明中。13. 在所谓的「圣言基督学」的核心里,必须强调天主的计划在降生的圣言内,是贯彻一致的:新约展示出逾越奥迹符合旧约经书,且是它们最彻底的应验。圣保禄在格林多前书中说,耶稣基督「照经上记载的」(格前15:3)为我们的罪而死,「且照经上记载的」(格前15:4)第三天复活了。宗徒这样把主的死而复活,连系到天主与选民的旧盟约历史上。实在,他指出自那事件后,历史得到了本身内在的逻辑和真正的意义。在逾越奥迹中,「圣经的话」应验了;换句话说,这「照经上记载的」而发生的死亡,是一件含有「圣言」(Logos)、内在逻辑的事件:基督的圣死证实天主圣言彻底成了人的「血肉」、人类的「历史」。[39] 同样,耶稣「照经上记载的,第三天复活了」:犹太人既相信遗体在第三天后才开始腐朽,所以耶稣没有腐朽而复活,便应验了圣经的话。圣保禄忠实地传授宗徒的教导(参阅格前15:3),遂强调基督得胜死亡,是透过天主圣言的创造力量。天主的力量带来了希望与喜乐:简而言之,这就是逾越启示所包含的解放。天主在逾越奥迹中启示了自己和圣三爱情的力量,粉碎了罪恶与死亡的破坏力。回想我们信仰的这些基本元素,能让我们体会到,在基督内,受造物与新受造物之间,以及整个救恩历史的深层一致性。举例说,我们可把宇宙比拟作一本「书」—— 伽里略(Galileo)[37] 瑪西莫 (Maximus the Confessor),《瑪利亞傳 Life of Mary》,No. 89: Testi mariani del primo millennio, 2, Rome,1989, p. 253.[38] 參閱本篤十六世,《愛德的聖事 Sacramentum Caritatis》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 (2007 年2 月22 日), 9-10: AAS99 (2007), 111-112.[39] 本篤十六世,「接見信友講話」 (2009 年4 月15 日): L’Osservatore Romano, 16 April 2009, p.1.14就曾用了这个例子 —— 把它视作「一位作者透过造物的『交响曲』来表达自己。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发现于某一乐章里出现了一段称为『独奏』的部分,这是由单一乐器或人声负责演绎的主题,它十分重要,以致整部作品的意义全取决于它。这『独奏』就是耶稣……人子在自己身上总括了天和地,受造物与造物主,灵与肉。祂是宇宙和历史的中心,因为在祂身上毫无混淆地汇聚了作者与其作品。」[40]天主圣言的末世特性14. 透过上述一切,教会表达她意识到自己是与基督一起,面对天主那决定性的话:祂是「原始和终末」(默1:17)。祂给了万物和历史决定性的意义;为此,我们应按圣言的末世节奏,生活在时间和天主的造物中;「基督的工程既是新而决定性的盟约,将永不废除。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光荣显现之前(参阅弟前6:14;铎2:13),已经不需要再等待任何新的公共启示。」[41] 实在,正如教长们在大会中提到的,「基督信仰的独特性,在耶稣基督的事件中已表露无遗,祂是启示的高峰,天主许诺的实现,和天人交往的中保。那位『给我们详述了』天主的(若1:18),正是赐给了人类的决定性的圣言。」[42] 十字圣若望卓绝地表达这真理说:「祂既然赐给了我们祂的圣子,祂唯一而决定性的圣言,祂就在这唯一的圣言中一次说完了一切,祂再没有什么要说……因为祂先前对先知所说的局部的话,当祂赐给我们祂的圣子,这位包容一切者时,已一次说完了一切。任何人若再询问天主或渴望得到什么神视或启示,便难辞其咎,不仅因为行为愚蠢,更因为没有双目注视基督,却要追求其它的新事物,因而得罪了天主。」[43]为此,主教会议提到要「协助信友分辨清楚天主圣言与私人启示」,[44] 后者的作用「并非『补充』基督决定性的启示,而是帮助人在某特定历史时期中,更彻底地按基督的启示而生活。」[45] 私人启示的价值,在本质上与那唯一的公共启示不同:后者要求人发出信德;天主在公共启示中,以人的说话和透过生活的教会团体作中介,亲自向我们说话。判断私人启示真伪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导人走向基督。它若导人离开基督,就必定不是出自圣神,因为圣神引领我们更深彻地进入福音内,而不是远离祂。私人启示是对信德的一个辅助,它是否可信,全在于它能否引人归向那唯一的公共启示。教会认可一个私人启示,基本上就是说其内容没有任何相反信仰或伦理的成分;可合法公开这启示,信友也可以审慎地置信。私人启示可让人注意到新的重点,兴起新的敬礼,或加深已有的。它也能有某些先知特性(参阅得前5:19-21),可成为有用的辅助,让人在某特别时刻更明了和实践福音;因此,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向人提供的辅助,而非硬性规定采用的。无论如何,它必须滋养信望爱三德,因为它们是为众人得救的永恒途径。[46][40] 本篤十六世,「主顯節講道 Homily for the Solemnity of Epiphany」 (2009 年1 月6 日): L’Osservatore Romano,7-8 January 2009, p. 8.[41] 梵二,啟示,4.[42] 建議4.[43] 十字聖若望 (St. John of the Cross),《登加爾默羅山 Ascent of Mount Carmel》,II, 22.[44] 建議47.[45] 《天主教教理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67.[46] 參閱信理部,《花地瑪的信息 The Message of Fatima》(2000 年6 月26 日): Enchiridion Vaticanum 19, Nos.974-1021.15天主圣言与圣神15. 反省过天主对世人说的最后和决定性的话后,我们现在要提到与圣言相关的圣神的使命。实在,若没有施慰者圣神的工作,我们根本谈不上真正明白基督的启示。这是因为天主的自我通传,经常离不开与圣子和圣神的关系;二者被依勒内(Irenaeus of Lyons)形容为「圣父的双手」。[47] 是圣经为我们指出圣神在救恩历史中的临在,尤其在耶稣的生活中:耶稣因圣神的能力受孕于童贞玛利亚胎中(参阅玛1:18;路1:35);祂开始公开传教前,在约但河畔看见圣神以鸽子的形像降到自己身上(参阅玛3:16);在这同一的圣神内,耶稣行动、说话和喜悦(参阅路10:21);祂也是在圣神内交付了自己(参阅希9:14)。当祂即将完成使命时,按照若望的记载,耶稣亲自清楚提到,献出祂自己的生命与遣发圣神给那些属于祂的人的关系(参阅若16:7)。耶稣复活后,身上带着苦难的印记,在门徒身上倾注圣神(参阅若20:22),使他们参与祂的使命(参阅若20:21)。圣神还要教导门徒一切,并使他们记起基督所说的一切(参阅若14:26),因为祂是真理之神(参阅若15:26),要引领门徒进入一切真理中(参阅若16:13)。最后,宗徒大事录记载,圣神在五旬节降临到围着玛利亚一起祈祷的那十二人身上(参阅宗2:1-4),驱使他们负起向万民传扬福音的使命。[48]这样,天主圣言藉着圣神的工作,以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圣子与圣神的使命是分不开的,二者组成一个救恩计划。那促成圣言降生童贞玛利亚胎中的圣神,同样就是那引导耶稣传教和应许给门徒的圣神。那曾藉先知说话的圣神,亦扶持和启迪教会履行她宣布天主圣言的任务和宗徒的宣讲;最后,也是这圣神默感了圣经的作者。16. 与会教长们看到这圣神的特性,有意强调圣神的行动,在教会的生活及信友心中,对圣经方面的重要性:[49] 没有「真理之神」(若14:16)的有效工作,我们便无法明白主耶稣的话。就如圣依勒内说的:「那些没有领受圣神的人,便不能从慈母教会的怀中摄取生命的食粮;他们不能从基督身体涌出的清泉领受什么。」[50] 正如天主圣言藉圣神的行动,在基督的身体内 —— 感恩圣事中的圣体和圣经 —— 临于我们,所以我们也只有在同一圣神内,才能真正领受和明了天主圣言。基督徒传统中的伟大作家,论及圣神在信徒与圣经应有关系上所扮演的角色时,都异口同声。金口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说,圣经「需要圣神的启示,好能发现它所含事物的真义,从而获得丰富的裨益。」[51] 圣热罗尼莫(St. Jerome)也深信「我们若没有曾默感圣经的圣神助佑,是无法明了圣经的。」[52] 圣大额我略(St. Gregory the Great)很巧妙地强调同一圣神在形成和诠释圣经上的行动:「祂既创造了新旧两约的说话,祂也揭示了它们的意义。[53]圣维多的李察(Richard of St. Victor)指出,我们要用圣神光照和教导的「鸽子眼睛」,来明了圣[47] 《駁斥異論 Adversus Haereses》,IV, 7, 4: PG 7, 992-993; V, 1, 3: PG 7, 1123; V, 6, 1: PG 7, 1137; V, 28, 4: PG7, 1200.[48] 參閱本篤十六世,《愛德的聖事》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 (2007 年2 月22 日), 12: AAS 99 (2007), 113-114.[49] 參閱建議5.[50] 《駁斥異論》,III, 24, 1: PG 7, 966.[51] 《創世紀講道 Homiliae in Genesim》,XXII, 1: PG 53, 175.[52] 《書信集 Epistula》,120, 10: CSEL 55, 500-506.[53] 《厄則克耳先知書講道 Homiliae in Ezechielem》,I, VII, 17: CC 142, p. 94.16经。[54]我还要强调,在礼仪经文提到的圣神与圣经之间的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正是在礼 仪中,天主圣言被宣读、聆听,并向信友解释。某些古代读经前呼求圣神的祷词,采用了祝圣经文(epiclesis)的格式:「请遣发护慰者圣神到我 们心中,使我们明了祂所默感的圣经;请使我能相称地讲解这些经文,好让这会众因此获得裨益。」也有些讲道后的祷词,再次请求天主遣发圣神到信友身上:「救主天主……我们为这人民恳求祢:遣发圣神到他们身上;愿主耶稣亲临于他们,向各人的明悟说话,准备他们的心灵去接受信仰,并引导我们的灵魂归向祢,仁慈的主。」[55] 这说明我们要开放自己,接受护慰者圣神在教会及信友心中的行动,否则便无法明了圣言的意义。圣传与圣经17. 肯定圣神与天主圣言的关系后,我们便有一个好基础,去领悟生活的圣传与圣经在教会内的意义和决定性价值。实在,「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若3:16):天主在时间中发出祂的圣言,并以最后形式赐 予和「委托」给教会,为使救恩的宣讲能在各时各地有效通传。正如《启示宪章》所说,耶稣基督「命令宗徒们要把从前藉先知所预许,由祂满全并亲口宣布了的福音,由他们去向众人宣讲,使成为全部救援真理和道德规范的泉源,并把天主的恩惠遍传给众人。此事果然忠实地完成了:一则由于宗徒们以口舌的宣讲,以榜样及设施,将那些或从基督的口授、交往和行事上所承受来的,或从圣神提示所学来的,传授与人;二则由于那些宗徒及宗徒弟子,在同一圣神的默感下,把救恩的喜讯写成了书。」[56]梵二更指出,这来自宗徒的圣传是生活和充满生气的:它「在圣神的助佑下……继续发展」;但这并非说它改变了所含的真理,因为那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是说,「对所传授的事物和言语之领悟有所进展。」这进展来自对圣言的瞻想及研读,对所经历的精神事物更透彻的了解,以及透过「主教们的宣讲,他们在继承主教职位时,领受了正确阐述真理的特恩。」[57]这生活的圣传是必需的,好让教会能随时代不断增进对圣经启示的真理的领悟;实在,「教会藉这圣传辨识出圣经的完整纲目,而且这些圣经藉圣传更在教会内彻底地被领悟,并且不断地见诸实行。」[58] 最后,正是教会的生活圣传,使我们正确地领悟圣经为天主的圣言。虽然天主圣言先于、且超越圣经,但圣经既是天主所默感的,所以它「以绝对独特的方式,」[59] 载有天主的圣言(参阅第后3:16)。[54] “Oculi ergo devotae animae sunt columbarum quia sensus eius per Spiritum sanctum sunt illuminati et edocti,spiritualia sapientes. Nunc quidem aperitur animae talis sensus, ut intellegat Scripturas”: 聖維多的李察 (Richardof St. Victor),《雅歌註釋 Explicatio in Cantica Canticorum》,15: PL 196, 450B and D.[55] 《色拉丕翁聖事禮典 Sacramentarium Serapionis》,II (XX): Didascalia et Constitutiones Apostolorum, ed F.X.FUNK, II, Paderborn, 1906, p. 161.[56] 梵二,啟示,7.[57] 梵二,啟示,8.[58] 梵二,啟示,8.[59] 參閱建議3.1718. 由此可清楚看到,教育和训练天主子民,按教会活生生的圣传去正确领悟圣经,并视之为天主的圣言,那是何等重要的事。从灵修生活的角度看,在信友间推动这个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这里宜借用教父们的模拟,把那「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与那「书写成文」的天主圣言相比。[60] 教会古老的传统,认为「圣子的身体,就是我们所领受的圣经,」一如圣安博(St. Ambrose)所说的。[61]《启示宪章》秉承这古老传统说:「天主的言语,用人的言语表达出来,相似人的言语,恰像往昔天父的圣言,在取了人性孱弱身躯之后,酷似我人一般。」[62] 在这理解下,圣经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却是一个整体。实在,「天主透过圣经的所有言语,只说了一句话,就是祂的唯一圣言,在这圣言内,天主把自己完全说了出来(参阅希1:1-3)。」[63] 圣奥思定(St. Augustine)早已清楚指出:「要记住,在整部圣经内是同一个天主圣言,在所有圣经作者口中回响的,也是同一个圣言。」[64]总之,教会藉圣神的工作和教会的训导,把在基督内所启示的一切,传授与各世代。教会坚信那曾在过去说话的主,今天仍透过教会活生生的圣传和圣经,继续传授祂的圣言。实在,天主在圣经内赐给我们的圣言,以默感的方式记载了启示;这圣经与教会活生生的圣传一起,构成最高的信仰规范。[65]圣经、默感及真理19. 默感(inspiration)确实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用以解释圣经是用人的言语来表达的天主圣言。我们在这里也可提出一个模拟:正如天主圣言是藉圣神的德能降孕童贞玛利亚胎中,同样圣经也是藉同一圣神的德能诞生于教会怀中。「圣经是天主的话,受圣神默感而写成。」[66] 这样说就是承认写下默感经文的人类作者的全面重要性,同时也承认天主是真正的作者。诚如与会教长们所主张的,默感的道理对恰当地领略圣经及其正确诠释,极其重要:[67]圣经既由圣神写成,就该遵照同一的圣神去诠释。[68] 每当我们对圣经默感的意识变得薄弱时,便会容易把圣经当作一个历史研究的对象,而非圣神的作品,在其中我们可以聆听到上主亲自和我们说话,并体认到祂在历史中的临在。教长们亦强调,默感这道理与圣經真理的道理,息息相关。[69] 深入探讨默感如何运作,无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领悟圣经各书所包含的真理。梵二肯定受默感写成的圣经教导真理,「因为受默感的圣经作者所陈述的一切,应视为是圣神的话,故此理当承认圣经是天主为我[60] 參閱「最後文告」,II, 5.[61] 《路加福音釋義 Expositio Evangelii secundum Lucam》,6, 33: PL 15, 1677.[62] 梵二,啟示,13.[63] 《天主教教理》,102;亦請參閱盧伯 (Rupert of Deutz),《論聖神的工作 De Operibus Spiritus Sancti》,I,6: SC 131:72-74.[64] 《聖詠漫談 Enarrationes in Psalmos》,103, IV, 1: PL 37, 1378. 類似的話見於奧利振,《若望福音註釋 InIohannem》,V, 5-6: SC 120, pp. 380-384.[65] 參閱梵二,啟示,21.[66] 梵二,啟示,9.[67] 參閱建議5 及12.[68] 參閱梵二,啟示,12.[69] 參閱建議12.18们的得救而坚定地、忠实地、无误地、教训我们的真理。因此,『凡受天主的默感所写成的圣经,为教训、为督责、为矫正、为教导人学正义,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适于行各种善工』(弟后3:16-17)。」[70]神学反省固然常视默感和真理,是教会诠释圣经的两个关键概念。不过,我们得承认今天仍须对这些事实作更深入和更适切的研究,好更能响应按圣经的本质来解释它们的需要。我谨热切希望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并对圣经学和信友的灵性生活有所裨益。天主圣父是圣言的泉源和由来20. 启示计划的肇始和来源,是天主圣父。因祂的一句话,「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气,万象生成」(咏33:6)。是祂赐与我们「那在基督的面貌上所闪耀的天主的光荣的知识」(格后4:6;参阅玛16:17;路9:29)。启示之源的天主,在降来承行派遣者旨意的圣子,即那「成了血肉的圣言(Logos)(参阅若1:14)」身上,自我启示为父,并完成了教育人类的工作,即祂从前藉先知的话,及藉祂在创世时及在选民和世人历史中的伟业所作的教育。天主圣父的启示,在子遣发护慰者圣神时,达到了高峰(参阅若14:16);这父子共发的圣神要把我们「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天主的一切许诺,在耶稣基督身上都成了「是」(参阅格后1:20)。这样,众人便可以在通往父的大路上迈进(参阅若14:6),最终「好叫天主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21. 正如基督的十字架所作的,天主也以自己的静默说话。对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来说,天主的静默,即子被全能天主父离弃的经验,是祂尘世旅程上的决定性阶段。祂悬在木架上时,曾为天主的静默而感到痛苦,并发出哀叹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谷15:34;玛27:46)。耶稣一直听命至最后一口气,在死亡的迷茫中,祂向父呼号。祂在死亡与永生间的弥留之际,把自己托付于父说:「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路23:46)。耶稣这经验反映出世人的情况:在听到及认出天主圣言后,也要经历天主的静默。这正是无数圣人和神秘生活者的经验,也是今日许多信友生活的一部分。天主的静默延续祂从前所说的话。在这黑暗的时刻,祂透过自己静默的奥秘说话。所以,在基督启示的动力里,静默成了天主圣言的一个重要表达。回應向我們發言的天主人蒙召唤与天主建立盟约22. 强调圣言的多式多样,能让我们看到天主与人说话和相遇的多种方式,在对话中天[70] 梵二,啟示,11.19主让人认识祂。诚如教长们所说的,「至论启示中的对话,是天主先向人说话。」[71] 盟约的奥迹说出天主与人的关系:天主用自己的说话召叫人,人作出响应,虽然我们要清楚意识到,这并非一个双方对等的交往。我们所称的新、旧盟约,并非一个双方对等的合约,而纯粹是天主的恩赐。天主以这爱的恩赐,跨越了任何距离,真正使我们成为祂的「伙伴」,好成就基督与教会间爱情的婚姻奥秘。在这愿景中,众人成了圣言说话的对象,接受祂的邀请和召唤,以自由的响应进行爱的对话。天主这样使每个人都能听到和回應祂的圣言。人是由圣言受造,因圣言生活;人除非向这话开放,不能了解自己。天主圣言揭示了我们生命的子女性质和彼此关系。我们实在蒙主恩召,肖似父的圣子基督,并转变成祂的模样。天主聆听并响应我们的问题23. 我们在这个与天主的对话中明白自己,并为内心深处的问题找到答案。其实天主圣言不与我们对立,不抹煞我们真正的期望,反而光照、净化和实现它们。在今日的时代,明白到唯有天主能回應每人心中的渴望,這是何等重要的事!可惜的是,今日的西方世界盛行着一个观念,以为天主与人的生活和问题全无关系,而且祂的临在会威胁到人类的自主。其实整个救恩历史,说明了天主在历史中的说话和行动,全是为了人的益处和他们的全面救恩。因此,从牧民的角度看,告诉人天主的圣言能响应人们每日面对的问题,那是极其重要的。耶稣告诉我们,祂来是为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生命(参阅若10:10)。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向人说明,天主圣言明白我们的困难,响应我们的问题,扩展我们的价值和满全我们的期望。教会的牧民工作应清楚表明,天主如何聆听人的需要,俯听人的呼求。圣文德(St. Bonaventure)在他的《简论 Breviloquium》中说:「我们从圣经所得的果实,并非任何果实,而是圆满的永福。圣经是载有永生之言的书,不仅为叫我们相信,更让我们拥有永远的生命,在这永生中我们将看见和爱,而且我们的一切渴望都能得以实现。」[72]用天主圣言与天主对话24. 天主圣言引领我们每个人与天主对话:向我们说话的天主,教导我们如何向祂说话。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圣咏集一书,在此书中,天主给了我们向祂说的话,在祂面前倾诉我们的生活,使这生活成为趋向天主的步伐。[73] 实在,我们在圣咏中找到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感受,并以智慧的言词倾诉于天主前;喜乐与痛苦,焦虑与希望,恐惧与不安:一切表露无遗。提到圣咏,我们也想到其它表达出人对天主说 话的圣经章节,或以恳求的方式(参阅出33:12-16),或以兴高采烈的凯歌(参阅出15),或以执行任务时发出的嗟叹(参阅耶20:7-18)。如此,我们对天主说的话便成了天主的话,这正好说明一切基督信仰的启示都具有对话的特性,[74] 而整个人生成了与天主的对话,祂说话并且聆听,呼唤并推动我们的生命。在这方面,天主圣言揭示了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天主的召唤下。[75][71] 建議4.[72] 《簡論》,Prol: Opera Omnia V, Quaracchi 1891, pp. 201-202.[73] 參閱本篤十六世,「在巴黎伯爾納定學院向文化世界代表講話 Address to Representatives of the World ofCulture at the “Collège des Bernardins” in Paris」(2008 年9 月12 日): AAS 100 (2008), 721-730.[74] 參閱建議4.[75] 參閱「討論後報告」,12.20天主圣言与信德25. 「对于启示的天主该报以『信德的服从』(罗16:26;参阅罗1:5;格后10:5-6):人因这服从,自由地把自己整个托付给天主,『对于启示的天主应尽理智与意志的信从』,并甘心情愿顺从由天主而来的启示。」[76]《启示宪章》以这段话,清楚表明我们对天主应持有的态度。人對向他說話的天主的正确回應,是信德。我们在这里清楚看到,「为了接受启示,人必须打开自己的心灵,接纳圣神的工作,圣神便会使他明了圣经所载的天主圣言。」[77] 事实上,正是天主圣言的宣讲令人产生信德,我们因这信德全心依附启示给我们的真理,并完全把自己交付给基督:「信仰是出于报道,报道出于基督的命令」(罗10:17)。整个救恩历史逐步说明,天主圣言与因遇到基督而产生的信德之间的深厚关系。所以信德的形成,出于与一位我们能托付终身者相遇。耶稣基督今天仍临于历史,临于祂的身体 —— 教会内;因此之故,我们的信仰行为,是既个人又教会性的。罪过就是拒绝听从天主圣言26. 天主圣言必然也告诉我们,人也能以自由拒绝与天主作这盟约对话,虽然我们是为了进行这对话而受造的。天主圣言也揭示那潜伏人心的罪恶。我们多次在新旧约中见到罪恶被形容为拒絕听从圣言或破坏盟約,亦即拒绝那召叫我们与祂共融的天主于门外。[78] 圣经显示出,人犯罪基本就是背命和拒绝听从。耶稣彻底听命至死,死在十字架上(参阅斐2:8),彻底地揭露了这罪恶。祂的服从开创了天主与人的新盟约,赐给我们与天主重归旧好的机会。耶稣是天父派来为补赎我们和全世界的罪而作牺牲的(参阅若一2:2; 4:10;希7:27)。我们因此获得仁慈救赎的机会,并在基督内展开新生活。因此之故,必须教导信友认识罪恶的根由,就是在于拒绝听从上主的话,及拒绝接受在耶稣 —— 天主圣言内,那使我们获得救恩的宽恕。玛利亚 ——「圣言之母」和「信德之母」27. 与会教长们曾宣布说,世界主教会议第十二届大会的主要目的,是「在天主圣言内重振教会的信德。」为达到这目的,我们须注目凝视那位令天主圣言和信德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圆满境界的童贞玛利亚,「她以自己的『是』响应了盟约的话和自己的使命,美妙地完成了天主对人类的召叫。」[79] 藉圣言而受造的人类事实,在玛利亚服从的信德中,找到了最圆满的典范。由预报救主降生至圣神降临,她常是一位完全对天主旨意开放的女人。她是「始胎无原罪者」,天主令她成为「充满恩宠者」(参阅路1:28),她又完全无条件地顺从天主的圣言(参阅路1:38)。她那服从的信德,常叫她调适自己的生活,以配合天主的计划。她是聆听的贞女,她的生活完全配合天主的圣言;她在心中默存圣子的事迹,像一幅马赛克画般把它们嵌在一起(参阅路2:19, 51)。[80][76] 梵二,啟示,5.[77] 建議4.[78] 例如:申28:1-2,15,45; 32:1;先知書方面,請參閱:耶7:22-28;則2:8; 3:10; 6:3; 13:2;及至最後的:參閱匝3:8. 聖保祿方面,請參閱羅10:14-18;得前2:13.[79] 建議55.[80] 參閱本篤十六世,《愛德的聖事》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 (2007 年2 月22 日), 33: AAS 99 (2007), 132-133.21我们要协助今日的信友,更清楚地看到纳匝肋的玛利亚,与怀着信德聆听天主圣言的关系。我诚意敦请学者们,要探讨圣母學与圣言神學的关系。这必然大大有助灵修生活和神学及圣经学。实在,我们藉信德的领悟对玛利亚所认识的一切,都属基督徒的核心真理。圣言降生的事迹,脱离了这位年青女子的自愿,是无法想象得到的;她以自己的应允决定性地与天主合作,让永恒者进入时间内。玛利亚是教会静心聆听天主圣言的典范,这圣言在她胎中取了一个肉身。玛利亚也象征对主对人的开放;她积极聆听、深化和吸收圣言,这圣言成了她的生活方式。28. 我想在这里提到玛利亚对天主圣言的熟悉,这在「圣母谢主曲」(Magnificat)尤为明显。在这曲词中,我们可以说,她与圣言一致,并进入其内;在这首令人赞叹的信德之歌中,童贞玛利亚用天主的话赞颂祂:「谢主曲 —— 可以说是她灵魂的肖像 —— 完全取自圣经的话语,以天主圣言编织而成。这正显出天主圣言是她真正的家,她完全出入自如。她用天主的圣言讲话和思考;天主的话成了她的话,她的话生自天主的话。这也显示她的思想与天主的思想吻合,她的意愿与天主的意愿匹对。她深深的被天主的圣言所渗透,以致可成为降生成人的圣言之母。」[81]再者,在论及天主之母时,我们明白到天主在世的行动,常牵动我们的自由,因为天主圣言在信德内转化我们。我们要学习玛利亚,如何让天主在我们内行动去塑造我们,否则我们的传教和牧民工作便无法产生效力:「怀着虔敬和孺慕之情注视玛利亚的形像,以她为教会信德的榜样和典范,对今日具体地改变教会与天主圣言关系的模式,不仅是在祈祷的氛围中聆听圣言方面,也在慷慨承担传教使命和宣讲上,都极为重要。」[82]当我们在天主之母身上看到一个彻底被圣言塑造的生命时,我们便明白到自己也奉召进入这信德的奥迹中,基督藉此来居住在我们的生命中。圣安博提醒我们,在某种意义下,每个基督信徒都怀孕和生产天主圣言:虽然按人性而论,只有一个基督之母,但按信德而言,基督却是我们众人的后裔。[83] 为此,在玛利亚身上所发生的,每天都可以在聆听圣言及举行圣事时,发生在我们身上。在教會內詮釋聖經圣经首先该在教会内诠释29. 我想在这里叫大家注意大会提出的另一个重要主题,那就是教會內的圣經詮譯。圣言与信仰之间的固有连系清楚指出,真正的圣经诠释只能在教会的信仰内达致,而玛利亚所说的「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fiat),正是个好典范。圣文德认为,没有信仰就没有打开圣经的钥匙:「这是对耶稣基督的知识,祂仿佛一个泉源,由祂涌流出全部圣经的确实性和理解。[81] 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 (2005 年12 月25 日), 41: AAS 98 (2006), 251.[82] 建議55.[83] 參閱《路加福音釋義 Expositio Evangelii secundum Lucam》,2, 19: PL 15, .22因此,若非赋有对基督的信仰,任何人也不能认识圣经:这信仰是全部圣经的明灯、大门和基础。」[84] 圣多玛斯引述圣奥思定的话肯定说:「即使福音的文字也能致人于死,除非心中有信仰的灵丹妙药。」[85]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圣经诠释的基本准则:圣經首先該在教會的生活內詮釋。这并不是说教会权威是释经者应服膺的外在准则,而是说圣经本身有此要求,况且圣经是在教会内逐渐形成的。事实上,「一些信仰传统构成圣经作者文学写作的生活背景。置身于这些背景中,就是投入这些团体内的礼仪生活和对外活动、他们的 灵性和文化世界,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盛衰。为此诠释圣经时,同样要求释经者全心投入当代信友团体的生活和信仰中。」[86] 为此,「圣经既该遵照写成它的同一圣神去阅读和解释,」[87] 释经学者、神学家和全体天主子民,就应以圣经实为何物来看待,即视它为用人的言语通传给我们的天主圣言(参阅得前2:13)。这是一个恒久蕴含于圣经内的事实:「经上的一切预言,决不应随私人的解释,因为预言从来不是由人的意愿而发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的推动之下说出来的」(伯后1:20-21)。再者,正是教会的信仰在圣经内认出天主的圣言;圣奥思定说得好:「如果不是大公教会的权威推动我,连福音我也不会信。」[88] 赋予教会生命的圣神,让我们能够正确地解释圣经。圣经是教会的书,它内在于教会的生活,它的真正诠释也由此而来。30. 圣热罗尼莫认为,我们是无法靠自己的力量领略圣经的。我们会遇到太多深锁的门,容易走上歧途。圣经是天主子民在圣神的默感下,为天主子民而写的。只有与这天主子民共融一致,我们才能真正以「自家人」的身分,走进天主愿意告诉我们的真理的核心。[89] 热罗尼莫认为:「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90] 他指出,圣经诠释的教会特性,并非由外强加的要求:圣经一书是旅世的天主子民的声音,只有在这子民的信仰内 —— 我们可以这样说 —— 才可调准频道去接收圣经的讯息。圣经的真确解释,必须常与大公教会的信仰和谐一致。热罗尼莫这样告诉一位司铎说:「你要紧紧依附着你所学的传统教义,好使你能按照健全的道理去规劝人,并驳斥那些相反这道理的人。」[91]脱离信仰去研读圣经,或可在经文结构和形式上,成功地找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成分,但这种尝试无可避免地只属预备性质,而且在结构上是不完备的。诚如宗座圣经委员会所肯定,亦是现代诠释学接纳的原则所主张的:「要正确理解圣经文本,就必须在生活上接近文本的信息。」[92] 这一切清楚显示属灵生活与圣经诠释的关系。「读者在圣神的生命中成长的同时,对圣经所述事实的领悟,亦会同步递增。」[93] 真正的教会经验越是深厚,必然会增进在信仰内对天主圣言的真正认识;反过来说,在信仰内研读圣经,会促进教会生活。在此我们可再一[84] 《簡論》,Prol.: Opera Omnia, V, Quaracchi 1891, pp. 201-202.[85] 《神學大全》,Ia-IIae, q. 106, art. 2.[86] 宗座聖經委員會,《教會內的聖經詮釋》,(1993 年4 月15 日), III, A, 3: Enchiridion Vaticanum 13, No. 3035.[87] 梵二,啟示,12.[88] 《駁斥摩尼派人的所謂基本書信 Contra epistulam Manichaei quam vocant fundamenti》,V, 6: PL 42, 176.[89] 參閱本篤十六世,「接見信友講話」(2007 年11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II 2 (2007), 586-591.[90] 《依撒意亞先知書註釋 Commentariorum in Isaiam libri》:Prol.: PL 24, 17.[91] 《書信集 Epistula》,52:7: CSEL 54, p. 426.[92] 宗座聖經委員會,《教會內的聖經詮釋》(1993 年4 月15 日), II, A, 2: Enchiridion Vaticanum 13, No. 2988.[93] 宗座聖經委員會,《教會內的聖經詮釋》(1993 年4 月15 日), II, A, 2: Enchiridion Vaticanum 13, No. 2991.23次体会到圣大额我略的名言:「天主圣言跟阅读它的人一起成长。」[94] 聆听天主圣言,使所有按信仰生活的人,产生并增进教会的共融。「神学的灵魂」31. 「圣经的研究当视作神学的灵魂」[95]:这句来自《启示宪章》的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引用。梵二后的神学和释经学界经常提到这句话,视之为复兴对圣经关注的象征。世界主教会议第十二届大会也多次提到这名句,以表达圣经的历史研究与在信仰中所作的诠释间的关系。与会教长们欣然承认,最近数十年间教会内对天主圣言的研究有增无已,并衷心感激眾多的釋經學者和神學家,感谢他们专心致力及称职地,面对今日圣经研究的复杂问题,不断作出重大贡献,深入地探索天主圣言的意义。[96] 我们也衷心感激宗座圣經委員會各成員,多年来他们与信理部紧密合作,以专家的身分解决一些与圣经研究有关的特殊问题。此外,大会也感到需要检讨目前圣经研究的情况,以及它在神学上的地位。实在,教会工作的牧民成果及信友的属灵生活,大部分有赖释经学与神学间的良好关系。为这原故,我认为必须就大会期间对这议题的讨论作些反省。圣经研究的发展与教会训导32. 首先我们必须明认,历史批判释经法(historical-critical exegesis),以及其它近年发展的文本分析方法(methods of textual analysis),使教会生活获益良多。[97] 要对圣经有一个公教的理解,就必须注意这些方法,这与圣言降生的事实密切相关:「这一需要是来自若望福音1:14 所说的圣言降生成人(Verbum caro factum est)的基督信仰原则。历史事实是基督信仰本质上的特征。救恩历史不是神话故事,而是史实,因此应以认真的历史探索方法来研究它。」[98] 圣经研究须要认识和适当运用这些治学方法。学术界近年来对这些方法的重视有增无已,虽然并非到处程度一样。其实,教会的固有传统一直喜爱研究圣经的「文字」。我们这里只须提到隐修院文化 —— 这个毕竟是欧洲文化的基础 —— 其根底就是一个对文字的关注。对天主的渴望,包括喜爱经文文字的一切特性:「既然天主藉圣经的文字来到我们当中,而我们也透过这文字到祂那里去,我们便要学习洞悉语言的奥秘,明白它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这样,为了寻找天主,这些有助于明了语言的俗学,也变得十分重要了。」[99]33. 教会内常存的训导当局,负责「以权威解释成文的或传授的天主圣言」[100] 它曾就历史分析这类新方法的出现,作了审慎和平衡的正确响应。我尤其想到教宗良十三世的《上智者天主 Providentissimus Deus》通谕和比约十二世的《圣神默感 Divino Afflante Spiritu》通[94] 《厄則克耳先知書講道》, I, VII, 8: PL 76, 843D.[95] 梵二,啟示,24;參閱良十三世,《上智者天主》通諭 (1893 年11 月18 日), Pars II, sub fine: ASS 26 (1893-94),269-292;本篤十五世,《施慰者聖神》通諭 (1920 年9 月15 日), Pars III: AAS 12 (1920), 385-422.[96] 參閱建議26.[97] 參閱宗座聖經委員會,《教會內的聖經詮釋》(1993 年4 月15 日), A-B: Enchiridion Vaticanum 13, Nos..[98] 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次全體大會發言 Intervention in the Fourteenth General Congregation ofthe Synod」(2008 年10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V, 2 (2008), 492;參閱建議25.[99] 本篤十六世,「在巴黎伯爾納定學院向文化世界代表講話」(2008 年9 月12 日): AAS 100 (2008), 722-723.[100] 梵二,啟示10.24谕。我可敬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庆祝前者百周年和后者五十周年时,提到二者对诠释学和神学的重要性。[101] 教宗良十三世的通谕,成功地保护了天主教释经得免误入唯理主义,然而却没有向脱离历史的属灵释经寻求庇护。教会并没有摒弃科学化的批判学,只是力斥「那些表面上有科学根据,实际上却是完全缺乏理性的成见。」[102] 另一方面,教宗比约十二世却要面对所谓神秘释经学派的攻击,他们排斥一切科学化的释经方法。《圣神默感》通谕措词谨慎,以免给人一个分割的印象,以为「科学释经法」是为护教(向外)用,但「在教会内则采用属灵的释经」;通谕却肯定「循正确方法所得的真正文字含意的神学意义,」以及「断定属灵含意的工作,本身属于释经科学的范畴。」[103] 这两份文献这样驳斥了「把人性与神性分割、把科学研究与尊敬信仰分割、把文字含意与属灵含意分割。」[104] 这平衡的看法继续见于1993 年宗座圣经委员会的文件:「在进行诠释工作的时候,天主教释经学者绝不可忘记,他们所诠释的正是天主的圣言。若单是分析了经文的源流、界定了其类型、或解释了它的成文过程,他们的任务仍未算完成。只当他们指出天主在这段经文中今日给我们的信息时,他们的任务才算达成。」[105]梵二的圣经诠释:一个必须领略的指导34. 在这语境下,我们更容易领会梵二提出的公教固有释经原则,尤其是《启示宪章》所说的:「既然天主在圣经里是藉着人,并用人的方式说了话,讲解圣经的人为明了天主愿意同我们交谈什么,就当注意寻找圣经写作人真正愿意表达的是什么,以及天主愿意用他们的话,显示的是什么。」[106] 梵二大公会议,一方面强调文学类型和生活实况研究,是明白圣经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圣经既由圣神写成,且该遵照同一的圣神去解释,《启示宪章》遂指出三个重要准则,以领略圣经的神性幅度:(1) 解释圣经经文时,必须注意到全部圣經的一致性;这点今天称为正典释经法(canonical exegesis);(2) 必须顾及整个教會的生活傳授;(3) 最后,还要遵守信德的類比(analogy of faith)。「只有在遵照历史批判的方法及神学的方法后,才可谈得上一个神学释经,一个相称圣经这部书的释经。」[107]教长们说得对,采用现代历史批判研究法所得的裨益,是不能否认的。今日学术性的释经,包括公教释经在内,在历史批判法及其最新发展方面,已有很高的造诣,但我们必须指出,圣经经文的神学特性,也该受到同等的关注,好使它们能按照《启示宪章》所说的三个要素得到更深的领略。[108][101] 參閱若望保祿二世,「《上智者天主》通諭一百週年及《聖神默感》通諭五十週年慶典發言 Address for the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ary of the Encyclical Providentissimus Deus and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Encyclical Divino Afflante Spiritu」(1993 年4 月23 日): AAS 86 (1994), 232-243.[102] 若望保祿二世,「《上智者天主》通諭一百週年及《聖神默感》通諭五十週年慶典發言」,4: AAS 86 (1994),235.[103] 若望保祿二世,「《上智者天主》通諭一百週年及《聖神默感》通諭五十週年慶典發言」,5: AAS 86 (1994),235.[104] 若望保祿二世,「《上智者天主》通諭一百週年及《聖神默感》通諭五十週年慶典發言」,5: AAS 86 (1994),236.[105] 宗座聖經委員會,《教會內的聖經詮釋》 (1993 年4 月15 日), III, C, 1: Enchiridion Vaticanum 13, No. 3065.[106] 梵二,啟示,12.[107] 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次全體大會發言」 (2008 年10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V, 2 (2008), 493;參閱建議25.[108] 參閱建議26.25释经二元论和俗化诠释的危险35. 在这事上,我们必须提到今日对圣经持二元对立态度的严重危险。分辨出两个圣经研究的层次,不一定等于把二者分离或对立,也不是纯粹把它们平排并列。这二者只以互补的方式存在。可惜,有时因一种无益的分割,致使释经学与神学之间产生一道藩篱,而且这「甚至发生在最高的学术界。」[109] 我在这里举出一些最令人担心和必须避开的后果。a) 首先,释经工作若只停留在第一层次,圣经便只会成为一份過去的文献:「我们可由圣经中归纳出伦理后果,认识到历史,但这书本身是讲论过去,释经学不再具有真正神学意义,而只是纯粹的史学研究,文学史等。」[110] 持有这种缩约态度,我们显然无法明了天主藉祂的圣言所作的启示事件,即透过活的圣传和圣经通传给我们的。b) 阅读圣经时缺少了信仰的诠释,这不独是一种欠缺;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另一种诠释,一种实证主义和俗化的詮釋,其基础在于天主从未在人的历史中出现的信念。按照这种诠释,每次出现类似神圣事物时,都要另作解释,把一切缩约至人的成分。这种诠释导致一种完全否认神圣元素的历史性的解释。[111]c) 上述立场只会危害教会的生活,质疑基督信仰的基本奥迹和它们的历史性,如感恩圣事的建立和基督复活等。这是把一个哲学诠释强加诸人,否认天主进入历史和出现于历史上的可能性。在神学研究上采用这种诠释,必然会引致一个严重的对立,一面是只局限于第一层次的释经,另一面是企图把圣经的意思灵性化的神学,完全罔顾启示的历史特性。这一切必然也会对灵性生活和牧民工作有负面的影响,「由于在方法论上未能进入第二层次,在科学化释经与圣言诵读(lectio divina)间便造成了一道鸿沟。这使得预备讲经时,每每有一种不知所措的困惑。」[112] 我们也须指出,这种分割能在神职人员的理性培育上产生迷惘和不稳定。[113] 简而言之,「当释经不再是神学时,圣经便不能成为神学的灵魂,反过来说,当神学本质上不再是在教会内解释圣经时,这神学便缺乏了基础。」[114]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留意《启示宪章》在这方面所提供的指示。圣经诠释中的信仰与理性36. 我认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信仰与理性 Fides et Ratio》通谕中有关这问题所写的话,能协助我们更明白释经学,及它与整个神学的关系。他主张我们不应低估「这个危险,[109] 建議27.[110] 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次全體大會發言」 (2008 年10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V, 2 (2008), 493;參閱建議26.[111] 參閱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次全體大會發言」 (2008 年10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V, 2 (2008),493.[112] 參閱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次全體大會發言」 (2008 年10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V, 2 (2008),493.[113] 參閱建議27.[114] 參閱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次全體大會發言」 (2008 年10 月14 日): Insegnamenti IV, 2 (2008),493-494.26即企图只靠一种方法从圣经中取得真理,忽略了须用更深广的诠释,同整个教会一起,共同达到经文的完满意义。专门研究圣经的人应该时常切记,各种不同的诠释方法,都有其哲学观念作基楚:应该加以明辨,然后才应用于解释圣经。」[115]这一富远见的反省让我们能明白到,对圣经所用的诠释方法,必然涉及信仰与理性的正确关系。实在,俗化的圣经诠释,来自一个企图在结构上抹煞天主进入我们的生命,及祂以人的言语对我们说话的可能性的想法。因此,在这事上,亦须要求人们擴展理性的領域。[116]在使用历史分析法时,不应采取那些预先排除天主在人类历史中揭示自己的判断准则。总而言之,解释圣经时这两个层面的一致性,要求信仰与理性的協調。一方面,必须有一个与理性保持正确关系,却又不致沦为唯信主义(fideism)的信仰,否则在理解圣经上终于会成为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另一方面,必须有一个在研究圣经中历史成分时,有一个开放的理性,不预先否定一切超乎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无论怎样,这个相信圣言(Logos)降生的宗教,对那些诚心寻求真理和自己生命和历史的终极意义的人来说,不难显出它是极其合乎理性的。文字含意和属灵含意37. 大会认为,重新留意教父和他们的释经方法,对重振一个合宜的圣经诠释,有莫大的贡献。[117] 教父们的神学,今日仍有重大价值,因为这神学的核心,就是对整部圣经的研究。事实上,教父首要及基本上是「圣经注释家」。[118] 他们的榜样能「教导现代释经学者对圣经有一个真正的宗教态度,及一个常常符合与教会经验共融的准则的释经,这教会在圣神的领导下历久不衰。」[119]教父们显然没有今日释经者可用的哲学和历史方法,但教父和中世纪传统也能认识圣经的不同意义,打从其文字含意(literal sense)开始,即是「那来自圣经言词所表达、透过释经学的正确解释规则所发掘的意义。」[120] 圣多玛斯说:「圣经的所有意义,都是基于其文字含意。」[121] 但我们必须谨记,在教父和中世纪时代,一切释经方式,包括文字含意的释经在内,都是在信仰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本没有文字含意和属灵含意区分的必要。中古时代一首短诗,表达了圣经不同意义间的关系:文字,事之所载;寓意,信之所赖;伦理,行之所依;末世,心之所望。Littera gesta docet, quid credas allegoria, Moralis quid agas, quo tendas anagogia. [122]我们这里留意到文字含意和属靈含意间的一致性,后者更再细分为三,分别涉及信仰的[115] 若望保祿二世,《信仰與理性 Fides et Ratio》通諭 (1998 年9 月14 日), 55: AAS 91 (1999), 49-50.[116] 參閱本篤十六世,「意大利第四屆全國教會大會發言 Address to the Fourth National Ecclesial Congress inItaly」 (2006 年10 月19 日): AAS 98 (2006), 804-815.[117] 參閱建議6.[118] 參閱聖奧思定,《論人的自由 De libero arbitrio》,III, XXI, 59: PL 32, 1300;《論聖三 De Trinitate》,II, I,2: PL 42, 845.[119] 公教教育部,《司鐸培育中的教父學 Inspectis Dierum》訓令 (1989 年11 月10 日), 26: AAS 82 (1990), 618.[120] 《天主教教理》,116.[121] 《神學大全》,I, q. 1, art. 10, ad 1.[122] 《天主教教理》,118.27内容、伦理生活和末世期待。简而言之,我们一方面明认历史批判法的有效性、必要性和限制性,同时又从教父们得知,释经「若要真正符合圣经经文本来的目的,除要设法从经文的字里行间,找出它所表达的信仰事实外,亦要进一步把这个事实,与我们在今日世界的信仰经验结合起来。」[123] 只有在这观点下,我们才能认识到天主圣言是生活的,并且是向今时此地生活的我们每人说的。在这意义下,宗座圣经委员会按基督信仰的理解,给属灵含意下的定义,绝对有效:属灵含意「即人受到圣神的光照,在基督逾越奥迹及由此而来的新生命的背景下,所领略到的圣经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感动情人的一句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