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欲撩梦到红盖头头说的话

【图片】【Awakening】关于《贾宝玉》这部舞台剧的点滴【何韵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7,132贴子:
【Awakening】关于《贾宝玉》这部舞台剧的点滴收藏
应该还有像我一样认识何韵诗时间不长,对《贾宝玉》这部舞台剧需要了解的人,所以我想在这里把分散在吧里写得非常好的各种相关报道,和看完《贾宝玉》这部剧的朋友们的感受,集中放在这个贴子里,可以更好更全面的方便需要了解《贾宝玉》这部舞台剧的朋友,看完这么多有营养的内容,再去欣赏《贾宝玉》这部舞台剧,绝对可以达到百分之二百的享受!欢迎朋友们把你们认为有营养的内容发到这里做补充.也许我这个贴有点水,但是我今天看到她的微薄,我突然就好激动好感动。十年了,她出道都十五年了。这么一位能写敢唱内心无比强大的歌手,在香港打拼了这么多年,半红不黑这么多年,跻身一线这么多年,她始终坚持如一,她始终看得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风格多变,大部分专辑都能引来无数非议。不仅是媒体,还有粉丝。她是一位聪明的歌手,她懂得合理的运用商业包装来宣传自己的专辑和理念。她是一位热血的歌手,她知道偶像对于粉丝来说有强大的教育意义,一直言传身教。她是一位坚持的歌手,尽管非议无数,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她是一位善良的歌手,音乐之路走得艰辛,却从不踩人。反劝歌迷尊重其他歌手。她有德、有才。她是何韵诗。贾宝玉舞台剧结束在即。十年纪念永留心中。下一个十年,那些陪在她身边的菇徒,你,还在吗?本贴来源
“赤诚和现实注定是一场永恒的战争,如果让我再次下凡, 我想留下的,是勇气……如果我战胜, 能为后世带来力量;如果我战败,能为后人带来教训。我不害怕转变,也不害怕失去。我要让每一个转变都成为我的蜕变,每一次失去都成为我的拥有。如果我能再次下凡,再跟绛珠仙子相会,我不会再懵懵懂懂,而是身经百劫,铅华洗尽之后,带着我的智慧,凯旋而归。”这不仅是何韵诗在林奕华舞台剧《贾宝玉》结尾的独白,也是这位“梅艳芳唯一入室女弟子”为自己入行十年所做的总结。4月29日至5月1日,《贾宝玉》将在北展剧场上演三场。而该剧此前在香港首演时,何韵诗最被大众当做谈资的话题,却是她和陈奕迅在情人节演唱会上共同演绎当年张国荣和梅艳芳合作的名曲《芳华绝代》时两人热吻相拥的大胆表演。该新闻占据各大媒体娱乐版重要位置,表演视频也在网上广为流传。于是剧组在《贾宝玉》演出时,干脆极具娱乐精神的将这个应景八卦话题融入剧中,在引起现场观众爆笑的同时,也将整个戏的主题与现实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其实,《贾宝玉》本就是一部和当代、和何韵诗个人有关系的作品。她选择以这样一出舞台剧而并非演唱会的形式,来作为自己入行十年的纪念,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检阅与分享。她在写给《贾宝玉》的文章《十年的话》中写道:“赤诚和现实,永远是互相抗衡着的两极,这仿佛也是我在这个地方生存的十年的一个写照。作为一个在香港乐坛中努力维护自我的歌手,要在娱乐和艺术和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容易,甚至,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定位过程中,也曾经把自己弄丢了;挂在胸膛前,一块代表着自己信念的宝玉,在某一刻忽然不见了。贾宝玉一生也在为心中的真善美抗战,我亦然。”现实中的何韵诗,没有演艺圈女明星的脂粉气,总是中性干练的装扮,虽然内心特立独行,但待人接物却不失亲切和童真。采访她时,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先豪爽地递过一块刚刚亲手做的点心;而旁边还有一大盒,是要留给她的“十二金钗”的。她会很仗义的照顾身边好友,常常邀大家到她家中品尝她的拿手好菜;她也会在很细微之处照顾陌生人的感受,希望让周围每个人都开心……她似乎真的化身成了宝哥哥,娱乐圈就是她的大观园;虽身处其中,但心如宝玉,赤诚犹在。本贴来源
何韵诗 戏是虚妄 我却清醒刊于日《尚色》周刊跟她握手,她手指瘦长,凉凉的。拍摄时一把雨伞一 支唇膏,都能玩出花样。 “赤诚和现实是一场永恒的战争”,这是话剧《贾宝 玉》结尾的独白,她说这让她想到师傅梅艳芳,终其 一生做自己,就为一个“真”,一个“绝对”。 采访前,恰逢她和陈奕迅在演唱会上的亲密接触在 网上疯传,我说,我好羡慕你,因为我爱死Eason, 她哈哈大笑,有羞涩,没心肺。
难以轻易入口的甜酒 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近年来创作状态澎湃,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有新作出炉,而他舞台作品的一大特点便是,每一出戏都会找一位有质感有味道的女演员合作,之前的名单中有张艾嘉、李心洁、刘若英……2012年这一出,他找到何韵诗,而这一次她和前者们的差别也立时可见:在这出名叫《贾宝玉》的舞台剧里,她饰演“贾宝玉”。并非通俗意义上的反串演出,她虽利落短发、帅气西裤上阵,眼神里却弥漫着柔软细腻的内容。北京初春的一个暖阳天蓝的日子里,我们见到何韵诗。前夜她刚刚从香港飞抵北京,落地后就直奔火锅店,铜锅子羔羊肉,还有细细水水的粉丝,她顽皮地抓起一把,张牙舞爪着留影,晒在微博上,声言“粉丝们谁若不乖,就涮了他”,引来一片甘愿的回音,其乐融融。与她面对面,她穿红色呢绒斗篷亮相,顶着标志的菇菇头,认真察看给她准备好的衣服,见到夸张的波点裤和清新简约的小白衫,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我即刻想起一位台北的观众,写给何韵诗的一篇评论,当中说:“HOCC(记者注:何韵诗的英文名字简写)的标志从来是鲜明,不是轻易入口的甜酒,温暖中暗埋辛辣劲,勇敢执著带着孩子气的感性,有丰富的表情、人来疯闹腾的个性,一转身严肃的命题同你话正经。一身劲装的先锋者,碍难离群孤寂,人体内安置的趋光性,会自然而然向光明处围聚。” 果然,站在镜头前,她撒了欢,搞怪和安静的尺寸却难以被把握,某种程度上,她拥有全部的支配自己悲喜的权利。你会不由得赞叹这样的一枚女子,笑就唇红齿白,蹙眉就沉静,凝望皆专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贾宝玉 今年,是何韵诗出道的第十年。她本职的身份,是一位歌者,唱过很多蜿蜒又深沉、古怪又深情的歌,是有故事的人们会上瘾的那种音乐。一般来说,歌手会习惯于在出道十年的关口,做一场纪念演唱会,可她没按套路出牌,连圈中好友、他的师哥许志安都赞她够厉害,敢用出演舞台剧的方式,庆祝自己的十周年。何韵诗,你意欲何在?她听过这个问题,脸上划过一点点刹时的释然,“我不愿意走别人以为的安全的路线。我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可以做到怎样的事情,也清楚自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贾宝玉和她的彼此选中,决不是偶然。她说,她真的觉得自己便是贾宝玉。“你不觉得他就是一个小孩子吗?事情明明都已经面目全非了,他还是不愿意去面对和承认,就执守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好像小王子,天真又决绝。 2年前,何韵诗亦经历了自己那块“通灵宝玉”失而复得的过程。彼时香港乐坛低迷震荡,她站在十字街头不晓得该往哪里迈腿,攥紧拳头守住自己的信念,外界却又将伤害捅进她心里。她一度快要坚持不住,幸好遇到《贾宝玉》,全当是一次觉醒。“即使大喜里藏着大悲,即便结局早已谱写,也要将生命‘当下’活出色彩。”她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贾宝玉,“他一生为心中的真善美抗战,我也一样。这个世界一直想告诉我们,保持棱角是不受欢迎的,迎合别人才能取得认同。到了最后你会明白,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我们的通灵宝玉。” 这个世界一直想告诉我们,保持棱角是不受欢迎的,迎合别人才能取得认同。到了最后你会明白,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我们的通灵宝玉。
我很难搞但很美味 林奕华把这场《贾宝玉》的舞台剧翻译成英文,只有一个单词:Awakening,即在醒来的过程中。他说,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每天都起床,却不一定每天都醒来。”何韵诗理解,但她说,“活可以这样活,但演不可以这样演。”她再翻《红楼梦》、精练台词、锻炼体能、苦修普通话,就为了像模像样地做一回演员,做到可能的最佳状态。《贾宝玉》的故事,从原著《红楼梦》最后一章回讲起,贾宝玉再也记不起十二金钗的种种好与悲哀,“真心真意,也可以被空白洗去吗?”于是他再度回到大观园,从头经历一遍,却发现自己虽然知道事情的发展,却依旧无法改变悲剧的演变。“要认清某种悲观的东西,有时候确实蛮难的。” 何韵诗坦陈,排演过程中,她多次想到师傅梅艳芳,有时候甚至会问自己,如果是梅姑在台上,她会怎么想,会怎么演绎。“这个剧的结尾,有一句台词,说‘赤诚和现实是一场永恒的战争’,我很有同感的,我想她(梅艳芳)教会我的就事要去保留自己的真实,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改变。”她抿抿嘴,言辞咄咄地。唱歌和演戏之外,何韵诗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下厨烹饪,尤其喜欢做甜品和点心。让她用一道菜来形容自己,她哈哈笑说“好难喔!”然后思索一下答,大概是法棍面包吧…… “法棍面包很难搞啊!”我说。她马上点头说:“对,难搞!外面看起来很硬,但是你切开来之后,里面很软啊……又可以做沙拉,又可以烤起来吃,多功能!好美味!”本贴来源
看得见的心与毫无保留的情「贾宝玉」关於「贾宝玉」,我实在有太多东西想表达,离别,放手,痴舆情,真实,妥协,相信,乾净,成长等等,每一个都是太大的题目,一时都说不完,只能一点一点慢慢记下。
看「贾宝玉」,我是加了很多情感分在裏面的。相比於看舞台上在忘形演绎的你们来说,反而时时刻刻都被舞台下真实地表达自己,毫无顾虑地表达情感的你们所感动得一塌糊涂。一套戏的好与不好,不完全是技巧,更多的是难得的真实,你们戏裏戏外的真实让我看无数次就有无数次的动容。看这套舞台剧,本就不必强求自己保留理性的一面,祗须把自己代入舞台上每一个生命的情绪当中,去经历去体会去感受得到自己即可。
关於「妥协」与「坚持」,自己当下二十岁的状态是不顾任何后果地坚持做自己,不允许有半点妥协,因为这丝毫的妥协都让我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不开心,我会这麼倔强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觉得这怎麼做都只是在折腾自己,并不会伤害到别人,所以我心安理得,但其实不然。有时候自己过分的坚持等同於自私,只考虑自己所想而忽略了旁人的感受,尤其是对所爱的人们。所以才明白才理解人其实要有出世的一面,亦要有入世的一面,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入世并不等同於媚俗,它让我们保留自己的坚持和态度同时去经历这个世界的好与不好,乾净或肮脏。黛玉与宝钗是一个人的两面,但却是两个极端,我不能只做黛玉,会太孤独,亦不能只做宝钗,会太辛苦。因而要找到两者在生命当中的平衡点,要要所思量,要有所保留,不一味抵抗所有事,亦不盲目接受所有事。这其实并不容易,但我想我可以从你们身上看到努力做这些事的勇气,谢谢你们的勇气与觉醒。
关於「乾净」,对这个词感悟最大但其实来自於妙玉,可惜剧中并没有她的出现。乾净的本质应该是洗尽铅华,而并不是让自己只保留一个乾净的躯壳。妙玉在家道中落之后为自己做了一个保护膜去抵抗人世间的肮脏,以修行保护自己的洁净。但她却看不起生命的低贱与肮脏,把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扔掉,把一切的「不乾净」抵挡在外,修行不该是这样的。相比之下,贾宝玉才是菩萨,他才拥有慈悲,他才是在修行,他才是乾净。世上生命在他眼裏都是盛开的花,他爱每一个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任何偏颇,他的痴来自於他不加修饰,真诚的爱。他毫无保留地展现他率性而真实的爱,他对这个世界以及人的赤诚令人觉得感叹,因而其实在接触与经历了肮脏与卑微之后仍能保留下来的乾净才是真实且珍贵的。
「贾政教子」那一段在看原著时自己已是哭红了眼睛的。一方面在心疼宝玉受到的伤害,另一方面在感叹父子的缘分。宝玉与贾政之间永远隔著一条鸿沟,因一周岁的抓周,因别人的挑唆,造成并加深了父子之间的隔阂。但父子之间总该是有缘亦有情的,原著中宝玉是在白茫茫一片风雪中给父亲磕了一个头以了却父子情,所以宝玉一直是记挂这段情的。剧中却带来了另一种感动,用父子相求的一段来为贾政平反,让我明白到政老爹在这个家族中承担的无奈。剧中政老爹说不要看,不然我打不下去,宝玉却轻轻地说了句,父亲,我舍不得你。看到这里,怎不觉动容,在这裏却是用不一样的方式了却了父子情。我觉得得现场大家的笑首先是体会了政老爹的幽默,但过后便会明白政老爹说出这一句话时心裏说不尽的无奈与无力——儿子啊,我该拿你怎麼办才好,身为这麼一个家族裏面的大家长,我必须要对你的前途与人生负责,因为你的未来也是这个家族的未来,不对你赏罚分明会让旁人有是非之心,但终归是儿啊。父子的缘分就被一些身旁无谓的声音与事情冲得越来越淡,一些既有的价值观,一些分明的规矩。但宝玉仍旧说了句舍不得,写到这里我又要哭了。父子的情即使怎麼受外在环境阻挠,就好像素日在家里爸爸怎麼责骂你,怎麼在旁人面前数落你,但心裏还是对他有剪不断,理不清的情,到了离别时我仍旧会不舍,偶尔一句似是而非的关心仍旧会想哭,这些情根都是从胎裏已经开始千丝万缕酝酿起来的,能够当一世父子已是不易。多麼感谢这麼动容地诠释了政老爹与宝玉有缘无份的父子情。
「读西厢」那一段,自己是侧著头忍泪的。只看到两人开合的口型在斗嘴,屏幕上打出二人说话的对白,却无声。这样俏皮又极尽动容之情,写到这里自己又开始哽咽了。后来宝玉要结婚,已早知会被骗,会娶宝姐姐气死林妹妹,但发现娶的真的是林妹妹,却拒绝成婚,其实此时宝玉心中叹尽无奈,为何此世要是这样。「我不能和你结婚,你要还眼泪给我的你忘了吗」,因为只有分开,只有离别,才可以在一起。警幻仙姑早就说过,人世间一切繁华都是虚幻的,但痴一旦生成就无法改变,只有经历才明白,而这些经历其实无论有多少次重来都无法改变,因为你的痴亦一次次在重来,早已写在你的命运
大学一年级上思想课,老师问我的信仰是什麼,然而我回答的一段话她并没有听懂,却让我坐下后自顾自地开始解释信仰的定义。我的信仰从来都是来源於人,来源於生命途中一次又一次的「悟」,那些在我喜爱的人身上闪耀出的各种光辉构筑成我的信仰,加固我的坚持,而不只是反复领悟那些硬生生的大道理,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什麼是生命的动容。
看剧的时候我是纵有千言万语皆说不出口,情绪满满堵住在喉咙,释放不出只能在内心交困。但「贾宝玉」的后劲是严重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每看到关於贾宝玉的文字,听到相关的音乐,以及看到你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巨大的感动都会汹涌而来,想起那一晚的每一个表情,深夜在无人空旷的城市街道漫游,走路到脚痛乾脆脱了鞋子在江边疾走的肆意,以至於想拥抱当晚每一位看了这套剧的可爱的人。
贾宝玉,让我更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心,不顾一切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因为他们,组成我的生命。
因为这套剧,我开始期待自己三十岁的模样。
PS.隔了三天,情绪还是一塌糊涂的乱,因而只能想到什麼就写什麼,但不舍之情却越来越深,不舍得这套剧与你们每一个人,眼泪在过后回想才汹涌而至。你们已经move on,但我仍在念念不忘。真希望你们能再来广州演这场戏!!
To HOCC 真有幸可以参与你的十年,你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实与赤诚,令我毫无保留地爱你,一定会继续参与你的下个下下个下下下个下下下下个……十年,我劲爱你啊。To 林导 林导你温柔又善良,总是如此轻易就让人记挂,你的戏总是能如此令人动容,你对生命的解读亦如此触动人,能认识你们,真好,爱你。To 十二金钗 请原谅我不能一一致谢,但我能一一看清你们善良又清澈的心,谢谢你们毫无保留地表露你们的爱以及最真最善的心,谢谢你们教会我们如何去表达心底最珍贵的情……无数个谢谢,Love u ALL!!贾宝玉看一次实在不够,我有太多东西没来得及细味,我有太多遗憾没来得及填补,我有太多掌声没来得及拍响,我有太多热烈没来得及表达,我的眼泪还没完,情痴还没断,心裏被填塞得太满反而变得碍於表达,那些情感都积压在我的喉咙裏,手掌裏,眼睛裏,身体裏,怎舍得离去。贾宝玉勾出人们心底最珍贵但因太裸露与诚实而藏起的情,但赤诚应有最强的力量去融化现实。
我总想给自己的二十岁留下一条深刻的生命刻度线,因为它纪念著我的成长。於是我策划自己的毕业旅行,祈求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以及这个或荒唐或绝望但有时亦会感激会动容得想拥抱的世界。
但此刻,谢谢你们让我的二十岁留下了如此不可磨灭的印记,有了如此深的生命刻度。最后我必须要再大大声吼出「我爱你们」!!!请接受我的告白!!
不舍离去,於是,迟一点,深圳见本贴来源
《贾 宝玉》——自我检阅的旅程
09:15:10   来自: 熊咕朵 何韵诗 ( HOCC ) 十周年舞台剧 “贾宝玉”- 制作全纪录 <梦-还没有完>的评论
5   四个小时的观众换来内心情感无法抑制的沸腾。距离上一次,已是很久。   夜已深。仍然选择打开电脑,码一些文字。   因为,如果错过当下的记录,就像宝钗的冷香,所有花料已收齐,却忘了十年的酿和这一刻的尝。      【NO.1】温州,杭州   回来杭州快一个月了。只有今晚,内心才彻底被一种归属感占领。不再质疑,不再怯懦。   结束的那一刻,很想冲上舞台去,让何菇握个手,签个名,像十八岁的样子,去追星。   可是上仙弹指间,人世却十年。   何菇借着宝玉回到过去,重游故地,重会故人,重新尝遍酸甜苦辣的戏码。   我混沌之中来到奔三门槛,步步逼近,声声催鼓,体会着酸甜苦辣的现实。   我们都是一样的。   只是,时常会问自己,这其中,蹉跎了多少年华。   宝玉的结局,是前世注定后世命定的结果。   我的结局,是自己给自己选择的命题。   我们横竖都逃不过。   就算我不去温州,我可能还是错过今晚的演出。   就算我去了温州,我还是没有错过今晚的演出。   而往往,就是这样,忙忙碌碌,莽莽撞撞走了一圈以后,才发现,原来幸福的终点,在原点。      【NO.2】戏说人生,人生如戏   我最喜欢“读西厢”那场戏。   没有对白,只有字幕。情投意合,相敬如宾。   宝玉与黛玉对面躺着,我的手,描着你的轮廓,你的话,躲进我的心里。   你我都那么的美而天真,与世无染;你我又如此的相灵相通,亲密无间。   我不愿面对,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和千奇百怪的嘴脸,尽管它小到只有大观园。   也不愿被那胸前宝玉,定了模子,不能丢不可弃,顺从了这密密麻麻的规矩,却无力顺从这简简单单的自己。   无力,纵然倒转十年,明知结果,也无力。   无力抗拒,无力逃避,无力改变,无力承受,唯有面对,唯有失去,才能换得悟开这枷锁。   只是太晚,晚于你泪水流尽,芳华已逝。   正如你说,你只是早经历罢了。人生来去,空无一物。你,只是比我早经历罢了。   你的痛,绵绵如针刺,我的痛,硬朗胜斧劈。来得这么刺激,这般彻底。   这究竟,是成长的触感,还是拒绝成长的回馈。      【NO.3】青春   “晴雯补裘”那场戏,场末,大屏幕显出花团锦簇的“青春”二字。   那是晴雯泣血的告白,还是导演刻意的暗示,又或者,是观众默契的共鸣。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晴雯纵然有精湛手法,将这绝世珍宝补得天衣无缝,也终究不是女娲,补不了自己的天。   她走了,走得凄美而惨烈,那么妖娆地轻轻一剪,便剜去宝玉心头一块肉,生疼。   晴雯,我怀里紧紧抱着冰冷的你,温暖不了你,更留不住那么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一个你。   然后,我们不得不一起抛弃,同样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那些个我们自己。   你,我,还有林妹妹。   我们一起经历,你俩凝固于青春,带着不甘,赠我血泪。   唯独我一人,继续前行,走过海棠花谢,挥手告别繁华,才有资格回到太虚幻境。   也可说是爱你们,也可说是疼惜另一个自己。   尘世铅华过于繁重,却偏偏你我她,偏执且癫狂,才有了这鸡飞狗跳的结局。   然,正因有了这偏执与癫狂,生命里,留下了好多东西。 本贴来源
何韵诗:反串《贾宝玉》是为他平反林奕华+何韵诗,不用说又是一部超长的内心戏。不过这次何韵诗在出道十年之际,再度反串《贾宝玉》,肯定也不只是一般的改编红楼。又是自写自唱、又是台上飙泪的,原来何韵诗一心惦记着给贾宝玉平反【刘思瑶/文】“他说得眼眶红润,我听得鼻头酸酸。”这不是何韵诗的新歌歌词,是她回忆林奕华给她讲贾宝玉的故事时,二人如痴如醉的状态。为了纪念出道十年,何韵诗主动跑去找林奕华商量,因曾在《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中饰演贾宝玉,两人一拍即合有了现在这部《贾宝玉》。  并不如一般《红楼梦》故事改编,《贾宝玉》以倒叙的方式,设定贾宝玉死后重游大观园,重会十二金钗,但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而这实际上是暗合了何韵诗出道十年,回视自我的一个过程。“第三次读剧本,最后一段台词让我泪崩了。以贾宝玉的身体,讲出了一段属于何韵诗的话。”   提到在社会里保持自我,迎合他人,埋头苦干,何韵诗跟贾宝玉合二为一。“人生中遗憾无可避免,但是慢慢你会看清楚,那些挫折、失去和痛苦,是他日让我们悟出生命智慧的养分。所以如果我倒回这十年,我不会想要改变任何事情。”   从2011年8月决定排《贾宝玉》,何韵诗重新拿起《红楼梦》细读,读过后一连为该剧创作七首歌曲,最终六首通过林奕华的认可,会在剧中演唱。“读完最想做的事是为贾宝玉平反。我和贾宝玉有很多东西蛮像的,包括他对世间的一种绝望,期望世间简单,没有成人世界的复杂;我也一样,在这个圈子,希望可以捍卫自己的世界。我们两人一生都在为心中的真善美抗战,希望保持最根本的自己。原著的贾宝玉是有些遗憾的,我这一版,他最后是成长了的,明白了的。”   据透露,排练时林奕华几乎不会喊停,“总是要让演员去尝试,他很少给演员压力,反而会给很多空间,让你与自己的角色找到共同点,最后几乎变成演自己。”此外,《贾宝玉》的舞美设计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点,舞台上将一直有雪花漫天飘洒,一场雪永远下不到尽头,令人满心苍凉之外,亦有“一切皆空,活在当下”的寓意。十二钗的扮演者则是一团刀马旦,除了演技之外还将展现各自武功。对话何韵诗  “其实我就是贾宝玉”   TO:你对贾宝玉这个角色怎么看?  贾宝玉一生也在为心中的真善美抗争,我亦然。能够在充满杂质的社会里保持自己最根本的元素,绝对是最困难的事。世界会告诉我们,棱角是不受欢迎的,迎合别人才会取得认同;一直埋头苦干的同时,路上有许多极力推翻你的蛇神鬼怪。所以,在那个边缘时刻,必须放空一切,你才会发现,盘古初开时的赤诚,在血液中流着的纯真,根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躯体;拨开所有顾虑和杂质,你会明白,一直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灵宝玉。TO: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是什么?怎么克服的呢?  其实开始时很难,因为其实我基本上从一上台就没有离开过台上,你能看到我的角色就是由大喜到大悲,就是怎么找到中间转换的那个点,还好我们之前有这么多场演下来,很多东西你可能把握得就比较好。这个东西实在太丰富了,很多台词写得很好,这个也跟原著的重量有很大的关系。  TO:现在每天演出还会有很大压力?  还好,我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处,我站在舞台上就自然而然地相信我就是他就好了。其实每天演出还是会找到很多新的感动,一句台词或者一句歌词,你会突然发现,哦,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点你没有留意到。这个和电影就又有不同,电影就是你每天拍拍拍,拍多少个take你还是哪天演完就演完了,但是舞台就是每天找一个新鲜感,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TO:与林奕华合作过两次了,你怎么看他的风格?   他有这样的一个才华,就是发掘,就是很会去分析性格、他想东西的方式,甚至连我自己都没发现的东西他都会看到,之前的合作也是如此,刚好当时是属于在一个心理的低潮,当时是在香港乐坛找不到一个继续唱歌的动力,被一些东西影响到心情,刚好有跟他合作,所以他帮我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看清楚一点真实的画面这样子。  TO:有人说这部戏不仅讲出贾宝玉,也跟你自己的经历有很多重合或者相似之处,包括世俗、个性、自我等等,那么你在演出贾宝玉的时候,是不是也在表白自己呢?   就好像我最后唱的那首歌,抛砖引玉里面其实就是说失去就是富有,感觉这样讲好像有点风凉话,但是其实在生命中一切都很平坦,没有大风大浪,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你自己不会发现身边的东西的重要性,真的是你失去了才会发现,原来是这么珍贵的,你才会有一个成长。这个是我经历过的感觉。比如说八年前,我师父梅艳芳的离开,对我来说那个真的是很痛,但我也是因此走到另外一个阶段。《贾宝玉》的编剧其实很厉害,当时重游大观园也是她想出来的,也是有这个点,让我们的剧变得跟之前红楼梦演绎得不一样。TO:站在舞台上不再是演唱会唱歌,而是拍戏给观众,感受有何不同?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舞台剧演员,但我还是在做一些关于舞台剧的工作。我觉得舞台剧其实就是有一个很好的空间讲一些东西出去,如果做演唱会的话,你很难去讲,虽然可以在编排上有想法,但很难直接和观众沟通,所以舞台剧的话可以做到这一点,把自己很喜欢的东西用表演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唱歌、演戏,舞台剧在台上那种角色经历所有的事情就是跟观众一起去经历,跟我这十年所经历的很多事情,我的粉丝,都是一起成长的,我觉得一个舞台剧其实是很好的表现方式。  4月29日至5月1日,北展剧场【作者:刘思瑶 】(责任编辑:朱钰)本贴来源:
何韵诗,娱圈贾宝玉!——来自信息时报□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短发、西装、风度款款,纵使形象颠覆,看过舞台剧《贾宝玉》的,没有人会否定何韵诗版贾宝玉的光彩和神韵。作为歌手跨界戏剧,阿诗坦言,演戏比唱歌更需要袒露内在的自己。也因此,扮演贾宝玉,让阿诗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找到一个更新更勇敢的自己”。原来娱乐圈就是个大观园,难能可贵的是,入行十年,何韵诗一直固执的坚持着自我,保持着她疏离于这个圈子的特质。林奕华形容她“就像是块白玉,一切是那么干净”。十年娱乐圈的磨砺和雕琢,圈中“贾宝玉”依然不失最初的纯真与通灵,因为她懂得:自己就是那块玉,永远不要失玉。何韵诗日前到广州为即将巡演的《贾宝玉》宣传,对于各种问题都是有问必答。   玉之本质  自认很像贾宝玉 不希望长大   去年是何韵诗出道10周年,阿诗自己找上导演林奕华,希望以出演一部舞台剧作为庆祝10周年的纪念。于是便有了在香港被年轻“诗粉”们追着看了两遍三遍四遍的《贾宝玉》。今春,这股热潮更在内地继续蔓延,《贾宝玉》将于月底登陆广州大剧院。  好友容祖儿专程去现场看了两遍,师兄许志安看了在专栏里发表感想:“何韵诗为了庆祝入行(出碟)10周年,不像我去选择开一个大型演唱会来庆祝一番,唱唱金曲跳跳舞,而选择去做一个需要排练多时,要演、要跳、要唱、要记台词、要记走位、要练习国语……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阿诗对此坦承:“毕竟我希望自己所做的舞台剧,不是笑完哭完之后什么都带不走。第一就是要让观众看到自己在里面,第二是要有共鸣。”  为此付出的辛苦也就在所不辞了。“在演《贾宝玉》之前,我对《红楼梦》真的没什么了解”,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原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开始的时候很难,文绉绉的表达方式还不是最难的,关键是人物太多了。贾宝玉还没出现,就冒出来一大堆以前的人什么的,我完全迷失。后来慢慢投入,搞懂了谁是谁,才开始找到一种乐趣。”而到了入戏阶段,何韵诗形容,《贾宝玉》让她“情感像坐过山车”,“宝玉在红楼梦里经历的种种事情都是一种成长,一个演员要去把这么复杂的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演好的话,必须要在里面找到一些共同点,把自己最内心、最里面的东西都摊出来,这可能也是做演员和歌手最大的区别。”   “戏剧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自我认知和发掘的旅程”,何韵诗说,“当我拿了整部《红楼梦》去看完,发现我跟贾宝玉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我们都很保护自己的赤子之心,很不希望长大,不喜欢成人世界一些不好的东西。他在那个家族里面,要跟环境去对抗,我在这个演艺圈,其实也有很多冲突。”“十二金钗”里,何韵诗最欣赏的不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而是宝玉的丫头晴雯。她说:“她的性格就是忠于自己,‘我就是这样啊,为什么要变成像你们那样?’她的死给了宝玉很大的震撼,但她没做什么坏事,她最坏的就是坚持做自己。她跟宝玉、跟我其实有点像,就是我想要做自己,而且不懂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就是何韵诗的这份固执,让师兄许志安也感叹:“清楚记得一次梅艳芳叫我看着她,我跟她说根本不用看,你的徒弟、我的师妹的性格不能改,也改不了,我想如果她改了就不是你所爱的。”玉之雕琢  歌坛十年,师父梅艳芳是永远的榜样  固执的坚持亦有代价。何韵诗坦承,2009年是演艺生涯的低潮期。连续推出了两张探讨社会问题的专辑《Ten days in the madhouse》、《Heroes》,又拍摄了关注弱势群体的纪录片,在金融风暴到来时举办免费音乐会,却得不到自己想象的回响。“我觉得自己像一块电池,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光了,到某一刻我的压力就整体爆发了,反复问自己,我到底适不适合在这个地方当歌手,适不适合待在这样一个圈子里面?”后来,是林奕华把她从低潮里拉出来,邀请她去客串舞台剧《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那段时期离开香港去了台湾排练,他跟我聊了很多天,他让我了解到,我其实不是不应该走那个方向,而是我走那个方向,做那些事情,目光就要改变。不能要求自己去改变世界的运作,而是通过自己所做的事,实实在在去影响一些人”。
回顾入行十年,何韵诗自感是个“蛮幸运的歌手,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梦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都完成了”。作为梅艳芳的关门弟子和唯一女弟子,何韵诗记忆里最深刻的画面很多都跟师父有关,“当然我最记得最记得,永远不会忘记的画面就是19岁,自己参加香港新秀大赛拿到第一名,师父把她的战袍披在我身上,颁奖给我的那个画面”。2006年,何韵诗首度在红馆开唱,她望着全场闪烁的霓虹和欢呼,泪流满面地手指上空高声呼喊:“她(梅艳芳)在天上一定会看到。”何韵诗说,8年来自己每天都会想念梅姐,更把这种思念变成工作动力鞭策自己,“她是我从小的超级偶像,我步入这个圈子也是因为她。后来我把对她的思念变成动力,希望在工作上做得更好,把她在工作上的精神和做人的态度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觉得她会看到和知道”。虽然视师父为榜样,但问到梅姐是否是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目标时?何韵诗坦承:“我觉得师父就是师父,我就是我,我也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使命。毕竟年代不一样了,我面对的事情跟她那个年代面对的事情不一样了。”   娱乐圈像是大观园,何韵诗坦言对这个圈子既爱又恨,“毕竟这个地方是把我培育成现在的我的地方,娱乐圈和乐坛也是我们的一个文化,我还是很爱的。其实我刚开始唱歌时,没有想过可以用我的音乐和作品去传达什么讯息,或者做到一些什么,只很单纯的觉得我喜欢唱歌而已。是这个环境改变了我,给了我歌手的使命感,让我想要去做更多”。但令她矛盾的是,“很多风气,做事的方法,会让你反问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有些人的眼光就是放在物质上,看不到心和灵魂”。玉之柔软  厨艺高手 中性外表下内心细腻  干净利落的短发,简单休闲的中性化打扮是何韵诗一贯的风格。对于为何选择中性?她笑言:“比较舒服吧。其实你看你们也不穿裙子啊,真的太不方便了。我的个性就是比较中性,但中性不是很男性。我也不会很抗拒去穿裙子,如果有演唱会什么的,我也常穿裙装。”   硬朗外表下,如果你看到何韵诗展示她出神入化的厨艺,可能也会惊呆。只要有空在家,何韵诗必要下厨,只要下厨,微博上必定贴出一张张色香味俱全令人直流口水的美食图片。从英式曲奇、意式披萨、港式甜点到日式味增汤,各大菜系阿诗无不精通。也因此,何韵诗的家里经常宾朋满座,每逢圣诞派对,一人搞定二三十人的盛宴也不在话下。你要是问阿诗,不做艺人会做什么职业,她不假思索便会说是厨师。说起自己培养厨艺的起源,她有点不好意思的承认,当初就是从谈恋爱时给心上人煮饭开始的,“很多时候会因为你重视的人,你为他去学习一样东西。但近年是因为我爱上了煮东西给大家吃,让大家开心的感觉。这跟唱歌一样,你唱一首歌,让人听了很开心,或者安抚一下他的情绪;你做饭人家吃了很开心,‘噢,很好吃!’也是这样的一个功能”。 在何韵诗的微博中,爱猫与食物是出现频率颇高的,何韵诗爱做吃的也成为朋友们的欢乐之源。 爱猫如命,就更将她女人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Geelee和Goodull,一灰一白的两只宠物猫在她镜头的捕捉下或妩媚、或俏皮,或精灵、或蠢笨,再附上她讲述的一节节小故事,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曾经陪伴了她10年的爱猫Gooloo病逝,何韵诗写博文追忆:“我记得,刚刚回家的你,很黏很黏,一直跟着我,我很怕在床上会把你压扁。早上睡醒的时候还会发现平仰在我的眼睛上面,小小猫一只,刚好成为我的安眠眼罩。”“我最记得,那天我亲爱的阿姐离开了,我回家时,一向独来独往但贴心的你默默的走到我的旁边,一直跟着我走来走去,我坐下你也坐下,我躺在床上哭,你也就在我旁边陪我哭,安慰着我。其它两只傻蛋就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记者手记】孩子气的认真  了解何韵诗之前,只觉得她酷酷的,有点不近人情的样子。聊天当中才发现她活泼率真的一面。在群访环节见记者迟迟不发问,她立刻摆出假意要走的样子,“谢谢,拜拜!”一下缓解了尴尬。群访过后被告知还有正式发布会,她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这个不是发布会呀,噢,我刚才还以为就这些。”逗得众记者一乐。  一整个下午,她都在接受群访和专访,作为最后一家专访她的媒体,真担心她有点吃不消。“希望你不会太累啊”,“还好啊”,她接过助手递上来的润喉糖,立刻投入到了访谈。回答问题的认真程度一如一些同行所形容,想几秒才吐出三个字,然后再想三秒,再吐出五个字。但对于每个问题,她又知无不详,甚至如果你一次问两个问题,她不会因为答了第一个而漏掉第二个。问到她能否列出影响自己最大的三个朋友,她想了良久,“这一题好难答”,却依然不好意思放弃的样子。见到一个这么认真的被采访者,真心不想为难她了。本贴来源:
安乐写#41—「何韵诗VS贾宝玉」(24/10/2011星岛日报)何韵诗为了庆祝入行(出碟)10周年,不像我去选择开一个大型演唱会来庆祝一番,唱唱金曲跳跳舞,而选择去做一个需要排练多时(比演唱会需要更多时间),要演、要跳、要唱、要记台词、要记走位、要练习国语……,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一次清楚记得梅艳芳叫我睇住佢,我跟她说根本不用睇,你的徒弟,我的师妹的性格不能改,也改不了,我想如果她改了就不是你所爱的。说她辛苦命也没那麼严重,说她工作狂又没那麼夸张,如果问她为甚麼示取易舍难,她可能会答这根本就是赤诚与现实的问题,坐下来扪心自问,想做就做。心中有玉,管它通灵不通灵,鼓起勇气,排除万难,人生好戏,无论拾到上签下签、小生花旦、丑生武生,也得演尽戏宝,不求灿烂,十二金钗、十三太保,一律通吃,光明磊落,洒脱走一回,贾宝玉如是,何韵诗也如是。对《贾》剧导演林奕华一向有着极高的评价,在十多年前的《行雷闪电》舞台剧中也指教过,舞台技巧一流,创作力天马行空,无穷无尽,今回看完《贾》后更让我五体投地,俯首称臣。若说爱贾宝玉多还是何韵诗多?根本不重要,核心价值在於他们都有着无形的共通点,就是人生的价值观,在仙家再游凡间遇上无穷又无尽,重复又重叠的悲剧,不能奢求改变,只得接受悲剧一幕又一幕的重演,一但有予勇气去面对一切,光景马上不同,当吃尽一切人间烟火之后,所沉淀下来的,不就像舍利一样,无暇而洁白,就是那些症结,人生就症结。人生去掉一切酸、苦与辣,甜味又值得我们去回味吗?假如贾宝玉和林黛玉迟早也会在天国相见,又何必那样苦涩纠缠?就是要尝尽人间生离死别之痛,相信这也是人生的附带条件吧!不能不赞十二金钗的演出,当她们一字排开,每人脸上挂着无奈而悲伤的表情,哭的哭,痛的痛,一步一步的向观众席移近的一幕,眼泪涌出的我心想,请你们不要一次过给我十二级的痛楚吧!爱死你们。最后谢幕的环节,记忆最深的也是她们,她们各自讲出演出后的感受,给我听到最多的一个字是爱字,人世间失去了爱的存在就不值得稀罕,一但离场,莽花之笛,希望有人为你奏得更鸣更亮。本贴来源
何韵诗的《贾宝玉》美,太美,巨美!帅,真帅,爆帅! 2012年林奕华与何韵诗两大巨星碰撞出的舞台热门大戏《贾宝玉》上周末登录成都,作为一名伪文青和假小资及真戏迷,本人带着忐忑激动好奇复杂的心情前往观赏。此次的《贾宝玉》实在不同凡响。还未演到成都以前,潇洒的阿诗和半裸的舒淇妹为主题曲《痴情司》出演的MV就已经在网络上热传并秒杀青壮年男女无数。加上重量级导演林奕华的加入,十二金钗的妹子们个个娇艳迷人目光迷离,《贾宝玉》粉丝们纷纷表示hold不住。此次成都场次,来的观众里不乏全国巡演每场必跟的骨灰粉,他们买了第一排的位置,含情脉脉注视舞台,期待着再次被燃烧成灰,同时引来各种羡慕嫉妒恨。重望之下,必有重压。林奕华及何韵诗们此次不但要演《红楼梦》现代版,还要要用清一色的女性演员班底演,有挑战,有悬念,有看头。 8点开演,7点左右,锦城艺术宫门口已经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各式成都小白领小白脸小清新们从四方赶来,纷纷两眼放光邀邀约约蠢蠢欲动入场,门口卖票的黄牛眼睁睁把380的票喊到了880。这时,眼尖的朋友看到了出门透气的林奕华。这竟然就是林奕华,素面朝天,便装T恤,儒雅自然,看上去像是随时可以在路边的烧烤摊坐下来的成都小伙子。林奕华很快被其他眼尖的粉丝认出,上去索取签名。林奕华欣然处之,在场面扩大之前又疾步退到后台。
很快入座看戏,钟声响起,帷幕拉开,立即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出来的十二金钗一一露相。 1分钟后,台下鸦雀无声。 5分钟后,本来对4小时剧长心存恐惧的我便知道这台戏绝对值得看完。唯美的舞美,细腻的音乐,无以伦比的表演,让人爆笑的对白,这部戏基本让人无法抗拒。首先,《贾宝玉》是一台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穿越戏”。舞台人物的对白和表演并不会从小接触香港流行文化的观众感觉到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根毛的抖动都展现着香港成熟自信的娱乐精神。夸张的表演,八卦的对白,咸湿的笑话,流行音乐舞蹈的渗透,这真是一部比演唱会还high的戏。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一旦观戏从头到尾笑到脚趾都抽筋。 说实话,我喜欢这样的穿越和改变,谁说古典名著一定要正儿八经高不可攀呢?林奕华让台下无数80,90,00后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和看待这一部被高高捧起、在很多人书架上兜灰的经典作品,并为他们搭建起一座《红》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听说此剧在香港上演后就引爆香港青年再度阅读《红楼梦》的热潮,我也衷心期待着这样的热潮在成都上演。 但这部戏的了不起和可贵之处在与“形散魂不散”,导演和演员在其天马行空的同时,对《红楼梦》原著精神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敬意和尊重,在剧情、舞台、对白、音乐各个细节和的处理上如履薄冰,既有忠实又有超越,既有重现又有演绎。神瑛侍者再度化身为贾宝玉,回到大观园,重新经历人间的嗔痴爱恨情仇,明知道不能改变一切的他,这遭将如何应对?4个小时的时间里,观众跟着贾宝玉一起下凡,再活了一趟,经历起起落落,掷泪撒笑,潇洒情愁。台上嬉笑怒骂、人走茶凉,台下看到的不仅是白茫茫一片太干净,更是贾宝玉终其一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纯真念想。贾宝玉走了,留下了什么?每个人都会走,你留下的会是什么?剧末,台上的贾宝玉说出了一句其实也属于何韵诗的话:“赤诚和现实,永远是互相抗衡着的两极”。何韵诗说,“你必须捍卫自己的心。捍卫你自己相信的东西,因为到你离开的那一天,你能留给世人唯一的东西,就是你的经历。” 午夜12点,《贾宝玉》到剧终人散时。热情的成都观众尖叫惊呼着与出来致谢的剧组成员零距离接触。何韵诗戴着可爱的熊猫帽雀跃出场,一如剧中那个童心未泯的宝玉。在剧中个性鲜明、表演给力,个个惹人怜爱的十二金钗门谢幕时也纷纷诉说自己与成都的渊源。我非常喜欢十二金钗的演员们,这批来自香港台湾的小女孩虽然年纪轻轻,身上也没有大明星的光环,但她们当晚专业到位谦虚和敬业已经为他们赢得现场观众的芳心和青睐。在成都粉丝的心中,她们也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明星。好了好了。要非常感谢林导,诗诗,各位美女们,给成都带来如此精彩的一场戏。非常感谢赠票予我让我有缘与此剧结缘的朋友,《红楼梦》是本可以一辈子去读去想去思考的书,期待着你们的再来本贴来源:
谈舞台剧《贾宝玉》有幸5月1日在北京看了《贾宝玉》尾场。4个小时的演出,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但真是“瑕不掩这块贾宝玉”。若是各位最近有时间,有闲钱,《贾宝玉》绝对是应该去看的作品。(一)100%的享受,200%的享受,300%的享受如果单纯偶然买了票来看,我相信你依然可以从这部剧感受到100%的享受。如果你之前看过《红楼梦》,那便可以获得200%的享受,如果你是何韵诗的fans,那么你赚到了,坐在台下,可以换来300%的享受。以红楼梦为蓝本改遍的现代舞台剧《贾宝玉》,其故事的叙述特性,与《Fate Zero》为同样的路线。终将悲哀的结局,无法改变的过程,以近在眼前的悲剧结尾作为剧情的重要发展。已经知道悲剧结尾的大前提下,观众得以与剧中人物一起体会悲剧的情节,更深入的去感受《红楼梦》故事本身的魅力所在。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故事,你完全可以提前把《红楼梦》读完。但同样的故事,舞台上,重新解构经典的《贾宝玉》里却能让观众有到不同的感受。这是100%。如果不看《红楼梦》,直接看《贾宝玉》亦无大碍,因为全剧的“序章”部分会将《红楼梦》故事的大纲完全复习一遍。但是,因为采取了倒序的说明手法,同时演员的台词非常之快,如果事先没有《红楼梦》的准备,同时一开始没有很快进入倒序的倾听状态,可能会令观众感到迷惑。庆幸自己之前补了《红楼梦》的剧情,这才没有在一开始被打晕,也好享受之后的表演。第9场《黛玉诗绢》中饰演林黛玉的演员路嘉欣有单独的念白,为《红楼梦》第34回中出现的《题帕三绝》,演员的声音较小,又有背景音乐的影响,字幕机偏偏这段又没有打上字幕,而是采取了本场剧毕后换场动画中打出这些诗句。虽然对剧情重要性不大,但若真是红学专家,这里看起来应该会更为轻松,而普通观众,可能要暗暗叫苦了。这是200%。现场有太多何韵诗的fans了,我都是因为她而不是导演进场的。而剧中很多的设置,明显是服务何韵诗的fans而非整个剧情的。如果是因为林奕华导演进场,之前完全不了解何韵诗,可能会被部分情节与相应的观众强烈反应搞到不知所措。但如果有一点点儿了解何韵诗,这300%的快乐,就一定属于你了。(二) 演唱会就是一连串的遗憾——陈绮贞这部剧有太多的赞誉与好评了,这里只补充一些缺点。供还未决定是否入场的观众考虑。(1)字幕机的工作不是十分完美,除去前文的《黛玉诗绢》中出现没有字幕的情况,剧中有多次字幕机工作并不十分完美,不同步的情况有发生,但不多。(2)剧中有少许日文与英文单字台词,即使不懂日文英文,也能很好的享受剧情,但作为懂得日文的观众,个人略感这种加入有些滑稽与无意义。(3)第20场《回归》开始,背景音乐为《Reprise:回归》,无对白,这段为剧中人物情感升华之处。本该表现很好,但一直负责“飘雪”效果的鼓风机(?)在这段突然声音很大,盖过了音乐声,是否是设备问题还是音乐声过小。希望之后的演出场次中不再出现。(4)场间休息15分钟,很多观众并不清楚休息时间为15分钟,因此出现了很多下半场开始后,匆忙摸黑回场的观众,既造成部分观众错过片段,也影响其他观众观感。如果休息时候,在幕布上打出“休息15分钟”字样或是倒计时,可能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混乱。(5)不得不提的国语歌词。在入场之前,我是完全抵触国语歌词的,真正在剧场听过之后应该修正一下评价。本剧的唱段包括《茫茫》《花花》《花辞》《内外》《青春祭》《痴情司》《抛砖引玉》7首歌,其中《茫茫》《花花》《内外》《青春祭》《抛砖引玉》5首歌的国语歌词可以和粤语版媲美,没有硬伤。《花辞》为第10场《葬花》的唱段,对于黛玉葬花的描述(这里可能记忆有偏差。)国语版歌词略逊与粤语版,但无硬伤。而全剧主打的抒情曲目《痴情司》,非常遗憾,国语版完全是败笔。国语版的填词居然连押韵都没有做到。黄伟文的粤语版,没有使用复杂的语句,就表现出了剧中需要的悲伤感受。我建议观众入场前听10遍粤语版《痴情司》。
(6)第6点,下文开说(三)林奕华的舞台剧 or 何韵诗的演唱会我在这里重申的是《贾宝玉》很好看,演员很卖力,导演风格化的东西,都值得一看。但本作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就是过分集中在何韵诗一个人上。如果今天票上写的是《何韵诗2012年巡回演唱会》,这部剧没有问题,除了没有经典歌曲之外,可以当作新歌发布会来听,而且真的是很多人就是来看何韵诗,来看她唱歌的,这没什么不妥。但比较2005年的《梁祝 下世传奇》,《梁祝》中四名主要演员都有演唱的部分(?至少3人有演唱。),更有 encore时的全员大合唱《十八相送》,而《贾宝玉》中所有的唱段均为何韵诗一人完成。如果说唱段是吹毛求疵,那到了演员影响剧情,就是大问题了,那就是全篇的结尾。这是一个完完全全为了演员,而不是剧情打造的结尾。当然,这个结尾是个好结尾,是一个总结何韵诗出道十年,面向今后的好结尾。从一开始,银幕上打出光明会的logo,到何韵诗出场全场亮起的闪光灯,这部剧从一开始就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舞台剧。而到了剧中讨论“冷香”之时,更是借角色之口说出“青春的滋味,要花十年去体会。”到这里,这部剧的主题已经足够明确。何韵诗出道十年,都要放在了一部舞台剧中来说。如果单演《红楼梦》,这部舞台剧其实可以缩减很多。观众可以不用坚持4个小时的观看,演员也不用费力4个小时的演出。(我看的那一场下午还有一场加场,也就是演员一天演了8个小时),这不是很好么?这样也许很好,但是,这样做的话,真的对不起一班人的努力,特别是何韵诗的努力。当她念着蹩脚的普通话台词的时候,谁还忍心批评呢?从梅艳芳的伴唱,到《梁祝》的成功,再到现在,她开始出国语专辑了,她开始演电影了,她开始在中国大陆巡回了。这不是一个唱了很久非主流歌曲突然一首《好心分手》搞得不上不下的歌手,也不是连拿个5个劲歌金曲但似乎并不服众的天后,这真的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艺人。虽然新歌可能没有《木纹》好听,虽然普通话可能很蹩脚,虽然她死活坚持要在内地唱普通话的版本,这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作为喜欢那个唱粤语歌的何韵诗的歌迷,我只能说:别指望偶像不成长,因为偶像也是人。成长中可以碰碰磕磕,可以步履蹒跚,但是,请不要停下脚步,请继续努力。因为还有下一个十年、廿年。十周年,她交出这样一份缺点和优点一样多的成绩单。下个十年,下一个廿年,还会有什么样的精彩,值得期待。本贴来源:
你就是曹雪芹——写给何韵诗文转自新民周刊文化记者王悦阳韵诗:认识你两年多了,真快。今天在看《贾宝玉》时,我总在想,倘若今日芹翁在世,看到你的表演,听到你的歌声,应该是会抚掌微笑,抑或留下一滴清泪的吧!且不说你像不像贾宝玉,因为那都是外表的东西,似与不似,存乎一念而已。只是,看著你在台上的种种,哪怕用粤语说著“宝姐姐”、“林妹妹”,心口的感觉依旧是那样切实,却又那般痛楚。繁华也罢,苍凉也罢,三春过后诸芳尽,能留下你来做一段凭吊,也算是值得的了。看了你在节目册裏写的文章,很感动,也很高兴,原来你对《红楼梦》,对贾宝玉的认识与情感,可以比当世许多所谓的“红学家”深刻那麼多,贴切那麼多,那麼符合曹雪芹文字裏流著血泪的本真。那不是什麼阶级斗争,不是剥削被剥削,也不是色情或浮靡,那是情,是爱,是真。当历史的笔墨终究落在那段“最后的辉煌”——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时,不意惊天动地般出了一部梦永不完,似真似幻的《石头记》。而这红楼一梦,竟也梦了好几百年,见仁见智,见色见淫,历人世百劫而不朽。其意何在?恐非止一情字而已了,所谓的“真”,不就是警幻仙子口中的“淫”麼?而“天下第一淫人”,在你的演绎下,那麼悲悯,那麼多情,又是那麼悲欣交集!是你,还有你的“十二金钗”,带著我,走进曾经以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那片大观园。看到那段无声的“宝黛读曲”,我哭了;看到那段“生辰开夜宴”,一曲《花花》,伴随著群芳的翩翩起舞,你在一边的若即若离,以及预见未来悲剧般的悲从中来,我哭了;看到你对刘姥姥说“因为你有一颗真心”,我哭了;还有大婚那场你对黛玉说的那些话,晴雯补裘时塑胶贴所撕扯出的声声离别,以及一曲《痴情司》的伤感悲怀,等等,等等……请原谅我这个须眉浊物在一个个那麼小儿女的细节出现时,哭得泪流满面。因为那一刻,你在台上照见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与来世,而我,看到的是曹雪芹的一片悲苦与痛心。你是贾宝玉,却又不仅仅是贾宝玉。当你再度回到魂牵梦绕的荣国府,再度与耳鬓厮磨的姐姐妹妹们重温昔日旧梦,明知一切将会发生却又无可奈何无法改变时,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而曹雪芹,就是你何韵诗。知道你走过的这十年很不容易,虽然没有机会与你同甘共苦,但相信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滋味,会让你更融入贾宝玉这一角色。那样,所有的能为外人知,不能为外人道的一切,都有了承载的方式,诉说的可能。而这一切经历,在今天看来,不啻正是你自己写的一部《红楼梦》麼?谢谢你,也谢谢林奕华、黄咏诗、吴宇烈、何秉舜等所有参与这部戏的工作人员。重温《红楼》,长歌当哭。《贾宝玉》是一种全新的解读红楼的方式与法门,也是一道解读你何韵诗的法门。谢谢你的美,你的真,你的痴……记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因为,你就是曹雪芹。本贴来源:
《贾宝玉》舞台剧好看吗“面对现实吧”   这句话可能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了,无论是在看舞台剧宣传片还是在看舞台剧本身的时候,这句话都重重的击在了我的内心。      关于勇气   就像幻境仙姑提醒宝玉的那样,不能对以前的事情作任何的干预。那如果明知道之后的事情是那么的悲,在解花签那段还怎么能有勇气跟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玩。所以当“花花”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我感到了无限的心酸。虽然看剧之前听这首歌的时候一直觉得很high很开心。但是,如果说,当你已经明明白白知道了每个人的命运,而还是要装出一副开心的样子跟大家疯,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关于生活   印象很深的还有,湘云和林妹妹吵架的那段...我们每个人都是吧,在不顺心情很遭的时候总是喜欢把气莫名其妙的撒在别人身上。每个人即使平时都是很快乐的样子,或许身上都背负了太多的忧伤太多的负担,而现在却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宣泄的方法,只有不断的折磨身边的人,这样,是有意思的么?      关于默剧   真的很爱默剧那一段,一眸一笑,好像早已道尽千言万语,看着字幕,看着她们之间的你来我往。感慨万千,怪不得人常说,甜言蜜语不可靠,但是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眼神却能说明很多。      关于青春   很喜欢那句话说的,可能到了10年后,才会体会到青春的滋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怪不得五月天也写过,“青春是挽不回的水,转眼消失在指尖,用力的浪费再用力的后悔”,其实就是要这么青春过,10年后,回头看看才会感慨万千吧。也很爱后来的舞台效果,那由各种花组成的“青春”二字!      关于爱情   关于爱情的画面很多。像是黛玉问宝玉,宝姐姐有金锁来对他的宝玉,那他有什么东西可以给自己对上呢。其实没想到的是,宝玉掀起盖头来看到的竟然是黛玉,黛玉说你喜欢湘云的活波?喜欢袭人的体贴?喜欢晴雯的拌嘴?都可以为你改!即使自己不是那么的喜欢她们的性格。而宝玉说呢,宝玉喜欢黛玉,喜欢就是喜欢,有什么理由呢?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想通,当时看《红楼梦》书的时候觉得林妹妹又尖酸又刻薄,什么话又不直说,宝玉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她。我想,就是因为命吧!这个妹妹我以前见过!木石前缘!早已注定的!      再说说整个剧   其实为了看这个剧,早在阿菇的香港第一轮巡演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好好读一读《红楼梦》,拖拖拉拉的竟然到了今年3月才完全读完。看完的时候为林妹妹死的那段心痛了好久,也为贾家的衰败而感慨万千。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看这部剧的时候,都没有哭出来,但是心里却在无限翻腾,多出心思就来观察细节,好好的感受下导演要带给我们的勇气了。      曾经有在想,红楼梦这么大一个故事该怎么在舞台剧上呈现呢?今天看完后觉得真的超级赞!最初金钗们唧唧喳喳的说着以前的故事,就大概把整个故事过了一遍。重要的情节重要描写,不太重要的情节由金钗们的旁白或者唧唧喳喳的话语中也了解了大概。      还有所有金钗们的配合,真的是天衣无缝啊!终于理解了导演为什么不会出碟,因为碟子根本不能表现出这样的效果啊!!!阿菇在唱歌的时候,金钗们或者互相拥抱,或者跳舞,都是浑然一体的啊!还有舞台效果,林妹妹念诗的那一段,还有最初的雪景等等等等,都是碟片无法带来的震撼啊!         最后,虽然导演和阿菇都说成都的观众很棒我还是想吐槽下。如果说五月天演唱会用手机制造的星空是我看过最漂亮的,那么这次无数亮起的手机相机造成的星空就是我看过最恶心的。特别是还用闪光灯的那些...这是在看剧还是在看演唱会啊?即使是演唱会这么一直照相那还怎么好好听歌啊本贴来源:
《贾宝玉》无言之美更新时间: 编辑:影评小组 来源:但言一场无言之美          一片白茫茫里,让情痴一洗恨怨;若今世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    看完《贾宝玉》已经过了4天,这四天里每一天都在回味,循环着粤语专辑,到处翻看着视频,如果可以,真想再看一遍,再好好地一睹他们的美。      《贾宝玉》之美    看到名字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最早看红楼,是偷偷从父亲的藏书柜里翻出来的,书被父亲用白纸包裹着,整洁干净。父亲说过,我太小了,看不懂亦不能看。可是出于少年时期逆反的心理和对书的渴望,还是趁着父亲不注意,断断续续地把书读了一遍,很多看不懂,很多不明白,很多不喜欢,很多不理解。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和父亲两个人在家中,翻看到央视6台正在播出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不约而同地静下来默默观看,看到宝玉哭黛玉死的结尾处,我无意转头看了父亲一眼,竟然老泪纵横,父亲赶紧不好意思地笑着转身。    哎,我的老父亲,对红楼梦了如指掌,对爱情颇有坚持,出离了大半生的老父亲,是有多么多愁善感啊!后来才知道,父亲不让我看红楼梦,正是因为他当年阅读时,自己常常有感于宝黛之情的苦,陷在其中不能自已。却忘了,经历单纯感情贫乏的我又怎么能有那么大的感触呢。    看过电影,看过电视剧,看过书,却没有过太大的触动,常常是出于理性的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不喜欢黛玉的多愁,因她无法给爱人一份纯粹的爱;也不喜欢宝钗的高贵,因她少了血肉的味道;不喜欢宝玉的出离,因他太多情。    北展的路上,只当自己只是补充一点精神食粮,没有过高的期望,没有过于热情的激动。也许就是因了这样的心情,竟然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欢喜。对,是欢喜的,当然不是这个悲情的故事,而是被感动的过程,回味的过程,爱上一个角色一个演员的过程,叫我如何不欣喜若狂。    喜欢《贾宝玉》里的每个人物,活的更加用心用力,不再是红楼里的人偶,或许是现场的效果,或许是演员的出彩,我理解了每一个角色的无可奈何,理解了每一颗心的疲惫不堪。    《贾宝玉》很长,前后近4个小时,上下两场,中间15分钟休息。第一次看那么长的舞台剧,却一点也不无聊,期待每一个下一幕,很认真很认真地在看,看演员的表演,看编剧的编排,看导演的策划,看幕后的制作,最重要的是看戏里的人和感情。愈看到后面,倾注的感情愈多,细细地把握每一个瞬间,贾宝玉的乖张、愤怒、动情,害怕错过每一个表达,愈是无法言笑,哪怕台上的人儿都得台下的观众哄堂,我都满心愁苦,只觉那笑如何心酸,试问一句你们都懂吗?    既有木石前盟,又何必金玉良缘。那一句“神仙的部份交给黛玉,人世的部份交给我”留下了宝钗最美的身影,人世的美,原来宝钗也是有血有肉的啊。    一片白茫茫里,宝玉一身洁白而来,黛玉一身洁白而,首尾呼应,正应了宝玉的那句,你会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和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终于为了前世的誓言,放弃俗世的一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天上而来,天上相聚。    现场每一次用心的演唱,愈到后面愈是感情喷张,何韵诗倾情的演绎,惊艳的歌声,满场的歌声仿佛久久不能散,满场的离情仿佛弥留在每个角落。天地舞落红,那是我们的旋律。缠绵只剩枯寂,梦却还在梦里,只求情痴化了恨怨,迟一点,天上见。         宝玉之美    何韵诗扮演下的贾宝玉,不得不说是成功的,有作为宝玉的美,有作为韵诗的帅。    喜欢在一片白茫茫里出场的他,炫目夺人。一袭白衣,漫天飞雪,一个人影从远方慢慢走来,落了一身洁白,落尽一片忧伤。这是怎样一个人儿,受尽了多少劫难,仿佛千帆过尽才化身为最纯洁的象征,揪着我们的一颗心,拉开了所有的剧幕。
   《贾宝玉》里的贾宝玉真的是通灵的,是洁白无瑕的,比《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少了几分冥顽不灵。即使忘了一切的贾宝玉也还是痴情的,他说,人可以忘记,因为那是选择和过说再见;可是却不要记不得,坚持要回俗世走一遭,警幻仙子无奈地说,走吧走吧,可是你要经历的只是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却无力改变的痛苦。    于是这一遭,宝玉试着挽留每一个人的命运,却体会了更深的痛与无奈。    他记起了每一个人,记得每一个人的可爱与美丽,他努力给他们带欢乐。    可是当十二钗依然就着命运的轨迹,在解花签时便开始在宝玉面前再一次映射着归途。宝玉慌了,害怕了。    他试图阻止晴雯的伶牙俐齿,却依然眼睁睁看着佳人离,只留得手中一对红色指甲,赫赫在目。    当他一次又一次在不甘心中声嘶力竭地抓着袭人的肩膀问,你爱我吗?如果你不是丫鬟,我不是少爷,如果我们不是我们,你会爱我么,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多情总被无情恼,他对人个个有情,却道不清何为情,何为爱,如何爱?最后终叫人人皆被情所伤。    他与琪官说,能和即将离开的人说声再见,也是一种恩典。    心痛无奈,是因为上一世的时候,红颜佳人,众人流离,却都没能道一声再见,最后只留苍茫大地里孤单单一个背影。    他对父亲从不解,咆哮,不满到打开心扉的沟通之后的理解后,郑重的说,你打我吧。    读西厢的时候,全场安静下来,只有荧幕上闪动的字幕。而我从初时的茫然到后来静默欣赏,此时无声胜有声,你无须说话,我无需出声,你和我在一起,心有灵犀便是最美。    可是当宝玉掀开红盖头,看到的竟然是林妹妹,惊慌失措,不,应该是宝姐姐,怎么能是林妹妹呢?不是这样的,如果和你成了亲,我们就不能回到天上了,就不能永永远远在一起了。黛玉不解:既然能见面为什么要分开啊?宝玉:因为这样我才能观念你啊!黛玉:你的心里只有我吗?宝玉:不,你就是我的心。黛玉:我回了会做什么?宝玉:会等。黛玉:等,会痛吗?宝玉:一点点。    是呀,他在努力把每一分的痛苦化解到最小,他的努力多么卑微,多么辛苦,多么惹人怜。    戏里的何韵诗就像是长不大的彼得潘,认真的脸上永远投着天真纯洁,在一世凡俗里用自己的心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演的不是单纯的宝玉,也不是单纯的自己,是敢情矫揉后想展现给观众的那个最美的化身。    赤诚和现实,永远是互相抗衡着的两极。何韵诗在《十年的话》里说,贾宝玉一生也在为心中的真善美抗战,我亦然。能够在充满着杂质的社会里保持自己最根本的元素,绝对是最困难的事。直埋头苦干的同时,路上有多许多极力推翻你的蛇神鬼怪。而一直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灵宝玉。梦还没有完,愿还没有圆。我们还要在俗世里前行。    该在半梦半醒间,做点什么。终于选择放弃了喜欢的工作,继续做未完的梦,这一次或许会更加勇敢,大能和小心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有你们在,我想未来的路不会太难走。就像我在电话里对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有大家。    在无可奈何中和陌生人相亲,经历了几次戏剧化的见面,对于自己做这样的事我顿觉荒诞。认识的人尚不能懂我,更何况上来就说要和我谈对象的人?他们把心放在了哪里?我的心很大,愿意带着我飞翔的懂我之人。    最近和几个无法放下之人联系,只因各种阻碍,我们彼此疏离。因为他们选择栖息,而我选择继续向前飞,说到底,志不同道不合。    近半年,做了几个无法释怀的梦,听了几句风言风语,被一些人有意无意的伤害,对一些人百般无言的失望,无法逃离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于是选择对无法释怀的过往忘记,选择对无所谓重要的人淡漠,选择对承受不起的思绪逃避,选择最安全的自己满心欢颜一路向前。    前些日找了很多电影寻求空虚的寄托,看了很多悲情的故事,那些伤情的人或事,似林夕,若张国荣,戏里戏外,只觉得人生都大有悲伤之事,无奈之举,什么时候我们走过千帆跨越人间疾苦到达幸福的彼岸呢?可是有时候又觉得由这些忧伤组成的过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得不到结果,却俘获了记忆。心有所依。幸福不一定是快乐的,只是你想起那些人那些事,会甜甜的,涩涩的,在梦中邂逅,在醒时留恋,在俗世继续前行。       殊途同归,我们迷惘了那么了久,也许还会继续迷惘下,但是我们一定会在迷惘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心。    这一切都是人生路上的无言之美,就让你我用一辈子慢慢体会。本贴来源:
《贾宝玉》歌舞,港式漂移言情剧更新时间: 编辑:影评小组 来源:网络&投稿
每一个爱《红楼梦》的人,都有一个演绎红楼梦的梦想,它本来就是一个梦。书店里一整墙的解读,若我有能力,也情愿添上一本的,不为牟利不为成名,在这个梦里,能成为一块背景,也是荣幸的。       林奕华执导,何韵诗主演的《贾宝玉》在国家展览馆上映。票价比一般话剧贵1倍,门口还意外地积聚了无数的黄牛党收购和倒卖。有这么火么,经过停车场,还有外地的车停下。       剧终时,所有人站起来鼓掌、喝彩。我也不停地点头欢呼。非常值得敬佩的是,本剧分为上下两场,每场2小时,累计4小时。看完上半场,我的屁股已经开始酸疼,何况在聚光灯下奔跑的演员。不禁为何韵诗点头,没想到香港的娱乐圈能有这样吃苦的人,我以为都是艳照门类型,需要所有人宽容的人物。细节也很到位,运用了很多意向性的表现手法,让表演充满了舞台感,表现形式可看程度很高!而且,这种群演的方式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在看过孟京辉的《初恋》后,就特别幻想能用这种形式表现,这对编排者,对表演者,对制作人都是指数倍的考验。孟京辉近来的作品来看,有点指望不上他还做精致,他把环境和形式的名称越淌越大罢了。       为它喝彩,是为表演上的性价比高,就像我们只能欢呼着走出,而不能引起沉默的力量,它更像一个演唱会,一个视觉表演会。册子上说,引起香港重读红楼梦的风潮,看完我明白了,因为它鸟爪似地选篇,鸡爪似地编剧。很多观众是看不懂里面的情节的,让看过红楼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让没看过的人隔靴搔痒,能不想看么。       问题又在于,编辑是想以红楼的人物为线索,重组红楼梦。我不反对重演,但重演要么表现原作精髓,要么另立意境。面对如此庞大的巨著,引用毛姆曾评价那些不足和红楼梦一较高下的经典巨著的话“撕其中一页都不行”,红楼梦增删二十载,内涵丰富,若要表现原作精髓,只能以一条线索,选取情节和章节,讲细致就是完美。假如要另立意境,古话新说,也应先有个立意,但是我一直感觉在记流水帐,刚要抓住一个思想线索,不久又断了。很奇怪的是,既然已要成自己的系统,那些匆匆跑出来露个脸,既不能反映性格,又不能推动情节的人物,又有何用,对于没有原著辅助的人,简直是一种打扰。说到这里,我觉得4个小时,屁股底下坐了一张草纸。编剧真的该好好滑动光标大刀阔斧地删减一下。不是冗长就划得来,海明威喜欢单腿站着写作,因为他觉得紧张感会使他写出的作品短小精干。最近演出的《我爱桃花》只有90分钟,单论剧本而言,再稀释十倍,不知可否与此相类。       这是我看的第二个香港的剧,第一个是《桃色办公室》,从这两部来看,我以后会少选择看港片的。港式剧追求搞笑,本来可会心笑的,也非要用搞笑;本来无必要的,也硬要搞笑。夹英语,假洋人,黄段子,发神经,已经快成为,像迪斯尼主角身边都有一个蠢货,的典型商业套路了。和香港电影一样,现在情节总是TWINS参演的言情套路,很早以前看过《千机变》以后,我把这两姑娘列为毒药,其实不是这两个人毒药,是现在港剧呈如此产业化趋势,一个无内容的呼天抢地的侬情吾爱的二人故事,植在一个宏大的魔怪故事背景里,听宣传、看海报都似乎是大片。剧本上,以后应更多欣赏台湾和内地的剧,总能让人笑着流泪,出场时静默的。我想,是不是香港业界故意走简单路线,搞产业化。以便大家不致望而生畏,都不敢玩了。       一流的动作设计及导演、音乐、舞台、灯光,实在是三流得可以的文本。奇怪,就是摘红楼梦里的对话,也能动人心魄。只能叹该君:神游万仞了。       糟糕,才叫别人不拉杂,我也开始拉杂。简单将分场表评述一番,以证我不是白批评人家:   
   序幕、预演红楼梦:该场以欢乐的方式倒序了红楼梦情节。拉开本剧港式的特点,且有笑点,群演到位。    1、太虚幻境:主角开始散发香港言情的特色:傻小子、俏姑娘。我真想找到哪个电影首先定义了这两种属性的搭配,把香港整个环境刮得如此死气沉沉!本场最让人讨厌的是回忆物品。有的对本剧无用的东西,拿出来也没必要,还有很多东西,是不是更应该拿呢,比如黛玉妹妹的花锄?还有不合时宜穿插的笑话,那个卖东西的人让我有公司娱乐节目之感,首先是脱离,然后是无甚趣味。    2、黛玉进府:如果本剧落在类似“眼泪”的主题,那么黛玉进府无论如何也是重要的桥段。但是本段用轻快的方式,叽叽喳喳地将之过水。黛玉的多病,黛玉的忧虑,处境,身世,原本都可以在此交代,不必在后面用口述出。    3、金玉良缘:悲剧的敏感点,我觉得本来这个地方可以有一个小高潮的。但还是流水帐一样给讲了。没看过原著的人,可能都不能记起这两段姻缘字。“莫离莫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既然是个言情剧,这里就该先怒一场,但是香港现在就走郁金香光杆路线,直着到头,然后开一朵花。    4、谏玉:不好意思,忘记了。他好像是不要玉了。似乎这里,转到“心”的主题。    5、读西厢:读了一堆娃娃书,这场是搞笑用的。我想到了大家说莎士比亚的作品里面有很多下流的东西,因为要照顾观众情绪。所以再伟大的作品,总要背负一点社会的。我想,这个剧没高深到那里吧。本场也不是全没用,还是反映了一点,薛的冷酷世俗,林的知心。    6、解花签:查更的人就不用上来了吧,不搞笑,也和主要情节无关。如果要体现几个丫鬟的性格,又不突出。刘姥姥来得也很奇怪,本剧贾家破落基本没怎么演,所以她的身世和干杯没必要这么生硬的出现。没看过原著的人一定会一头雾水,她救谁了。怎么一定要安排她半夜出现,并且高潮留在她身上?而对于剧情重要的薛“任是无情也动人”、林“风露清愁的芙蓉”却和别的女孩一样匆匆带过。    78、琪官送巾、宝玉被笞:我想放进本段是不是又将主旨转到了“社会”,本段的表现力不错,将故事新讲得算是完整。可是产生的新的主旨最后怎么融合呢?我有点担心。    9、黛玉诗绢:情节未出,轻重不明。作为煽情片,这里铺垫了一些感情,黛玉渐渐正常化登场。之前将黛玉用了很多狭隘观念的负面方式表现。但是铺垫的感情都腻腻味味的,我以为,“心”的强大主题本应在此展示淋漓。 10、葬花:葬了么?忘了,但是作为演绎红楼梦,经典的《葬花吟》怎么也该来点吧。这时候是一首流行歌,唱来唱把这段过了。敷衍,敷衍。这应该是理解黛玉脱俗的好地方。本剧直接将她讲成一个必须被人同情的半瘫病人。    11、海棠花开:一个情节连接,略。    12、晴雯补裘:是本剧认真讲的故事之一,但是故事讲得凌乱,先补裘、突然跳到撕扇子、然后又补、被逐出。不知道事情顺序的人,会觉得她一会儿病了,一会儿好了,或许都不知道她多病重在补。这段的主旨也是“社会”,好吧,是不是要停留在这里呢?    13、紫鹃试情:还用原著的“试”就有点诧异,本段明明就是紫鹃在告诉宝玉要走的,应该改为“紫鹃告情”。宝玉也认可。遗憾的是,原著那么经典的桥段不给我们演出了,而用如此春秋笔法,三个人走台对话给耗了。    14、失玉:失玉是整个家族命运的转折,场面应以大为主,惊恐等情绪应表现出来。而舞台略显苍白。在剧中若继续表现“社会”,阴谋气氛又不够。我认为这一章音乐和灯光都应加强。    15、掉包计:在晴雯和琪官章节里,宝玉是为不能改变命运控诉,但是到这一段,宝玉反而要沿着他的路线走下。他的理由是为了在天国的团聚?!!如果能因为“社会”,因为“命运”,因为“心”,都说得过呀?!!哦,里面还含着:快把眼泪流完吧,我早知道你流完死了,就可以天上等着我了。    16、大婚:宝姐姐没感觉,委屈一下。主旨开始转到“命运”么?    17、哭灵:言情剧开始。舞台很美,拿着书走来走的人。这段宝玉可以不伤心,他知道也选择天国团聚。    18、海棠花谢:被抄家。既然作者要重演,就不必先有锦衣军要抄全家,再有北静王来救,的转折背景叙述。反而让别人听不明白,甚至可能都不听了。另一个地方,本剧重新定义说王熙凤靠高利贷养活全家,全家皆知。但是抄家时,却如原著,来人埋怨是她败家。本段从表现上来讲,没有“社会”的主题,就是交代家族命运。否则任何一个情节点都可能猛烈的爆发火花(曹哥牛)。所以迹象表明,在绝对回归言情剧。    19、告别繁华:本段最郁闷,也最港式言情。贾宝玉兴冲冲走着,轻快活泼好像要郊游。不像要出家,也没什么精神解脱。先爱爸爸、再爱妈妈,彻底将前面堆积的“社会”问题淡化掉了。要知道:是爸爸在告诉你社会、责任、别人的丑陋;是妈妈在向你表现社会、规矩、自己人的丑陋。他都不管了,港剧傻小子形象都这样。然后,祝福袭人、然后爱凤姐。凤姐在本剧几乎没太多戏份,在原著里凤姐照顾他,但是这个剧里,最后提到凤姐便很突兀。    20、回归:册子上说,他最后要领悟。我一直期待他领悟什么,因为本剧主旨让我游离。终于,他说:勇气?!!真的是香港言情剧!我以为他会解释,再一次,他就要改变林妹妹的命运,这是所有为林黛玉哭泣的人共同的心愿。他不是这么解释他的勇气,他空话的说,“面对一切的勇气。”我觉得他还不如不说话,快见林妹妹,直到剧终,他也没急着找那个快点上天等着的林妹妹。       再次向演员致敬,太疯狂了!!感谢编剧,我一直觉得《红楼梦》太经典,从妄图不敢发表相关言论,看完也被逼要嚷嚷一箩筐了。舞台表现赞赞赞,推荐领略,这港式的美与无奈。本贴来源:
《贾宝玉》观后感:若果你能对抗命数更新时间: 编辑:影评小组 来源:网络&投稿 日,北京北展。      一出名为《贾宝玉》的舞台剧。      当这出超过3个小时、分为上下两场的庞大戏剧,发展到接近结尾部分,宝黛大婚之时,贾宝玉迎来林黛玉的娶亲队伍那一刻,贾宝玉紧紧抓住林黛玉的手,失声惊呼:怎么是你?!      我几乎要击掌叫好——      因为,贾宝玉迎来的新娘,果真就是林黛玉。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很难体会我当时那种激动而不能自已的心态。我偷偷望着在场的其他人,他们都很淡定,入神的望着台上的何韵诗和路嘉欣。我却因这一幕,而想起许许多多的事,许许多多的往事。      我是9岁的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那时候连常用字都认得不是百分百的完整,看这晦涩的古文自然只能囫囵吞枣。不过,再往后几年,数次重读《红楼梦》,当然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尤其是对林黛玉的理解。在幼时,受老版本电视剧的影响,总认为林黛玉就是一个哭哭啼啼心眼小嫉妒心强的小女人,没事就呕出二两血,动辄烧书又葬花;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2B文艺女青年。大了再看,才知道那个电视剧里对于林黛玉的塑造实在有失偏颇(当然,陈晓旭演得着实出彩,这是编剧的问题)。林黛玉是敢爱敢恨的,所以她才在这个大观园里如此特立独行,如此不随波逐流,才会让从小生活在胭脂水粉里的贾宝玉倾心。      总之,她绝对不是那样的弱女子。她体弱多病,生下来就这样,这并非她情愿;她幼年丧母,缺乏家庭温暖,这也并非她情愿;家道中落,寄人篱下,这更加非她所情愿。她生活在一个周遭陌生的环境里,众人对她若即若离,她的内心无人知晓,又身为女子,矜持是必然,所以她才不会成为宝钗那样的交际之花,也才会被以讹传讹,成为一个被迫忧郁、被迫孤独、被迫多愁善感的人。      之所以要提这一段,并不是我要复述《红楼梦》的故事,又或者为林黛玉翻案。而是想说,在《贾宝玉》中对于林黛玉的塑造,至少开始往这个方向倾斜。从这一段出发,再讲《贾宝玉》,就好办多了。      从数百年前的禁书《红楼梦》到如今演出到第41场的《贾宝玉》,舞台剧脱胎于原著,重心放在贾宝玉身上。故事从贾宝玉经历完贾府的兴衰与人间的历劫,重返天庭开始。他什么都不记得,却要当神仙,和已经成为绛珠仙子的林黛玉逍遥快活。这当然不好,所以贾宝玉要重返人间,再次经历喜怒哀乐。以当代职场爱神形象示人的警幻仙姑警告了他,一切都不能改变,你也要?      当然,贾宝玉是坚决的、必然的、一定要下凡,否则就没有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了。      于是。贾宝玉再度和观众一起,经历那些让我们熟悉的事情。从薛宝钗出场,金锁和宝玉的信物开始,再到和黛玉读西厢、和众金钗解花签。别离好友琪官,被父亲鞭责,再到黛玉葬花,海棠花开,晴雯补裘死——终于到了失玉、大婚。      这出戏最残忍的,就是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贾宝玉,都明知警幻仙姑讲明这一切不可改变,因此,看着那些既定的事实的发生,看着十二金钗的逐渐凋落,才让人心疼。这出戏首先最让人动容之处,就是做父亲的贾政打着宝玉。叛逆的宝玉被父亲责打,心中不忿;但重新经历过的宝玉,经历过父亲的逝,他突然在那一刻领悟到了父亲的艰难。他打自己的儿子,是因为害怕儿子得罪王爷,全家因此遭罪;所以他不忍打爱子,却又不得不打;当年的贾宝玉,岂会明白父亲如斯心思?但重返人间,再度经历,此刻早已知晓何时会与父亲阴阳相隔,再也无法相见的贾宝玉,刹那间全明白了父亲的心思。贾宝玉对父亲说,父亲,你打吧!他不能告诉父亲太多事,因为他不能改变命运。于是,在父亲一下、又一下的鞭打里,那份在原著里埋藏在故事深处的父子之情,此刻跃然而出。
     随后让我再度动容的,则是晴雯之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贾府在表面欢乐融洽的气氛里,一直暗藏残酷萧杀。在这当中,最不怕事、最不怕人、最懂得反抗的晴雯,也是首当其冲的祭品。她无所畏惧、不怕牺牲,是生命里青春的投射,而这残酷的青春,最终也给了她残酷的结局。她在死前撕下自己的指甲,赠给宝玉当遗物,决绝而;舞台上,贾宝玉手中的红色指甲,刹那幻化为晴雯冰冷的尸体,抱着晴雯的宝玉大声呐喊,那一幕的震撼,比我之前看过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来得震撼,直击心灵。      而后,大婚。      配曲是吹得让人失魂落魄的唢呐,硬生生的将喜庆的婚曲变奏为诡异冰冷的出殡曲,那金钗们簇拥着的迎婚队伍,也随着这诡异莫测的音乐变成了送葬的队列。此刻已经恢复了所有记忆的贾宝玉,当然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会是如何:王熙凤的掉包计、盖头下的薛宝钗,还有病亡的林黛玉。他揭开盖头,却发现,盖头下,真的是林黛玉——      于是,这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刻。      我真的有一百个心愿,是此刻的贾宝玉,再也不要理那些所谓的命运,拉起林黛玉的手,结婚、生子、过自己的生活,如每一个童话的结尾处一样,幸福收场;我以为这舞台剧会和我所想的一样大逆不道,给这出悲剧一个新的出口;但是,我想多了。贾宝玉惊讶了,他害怕这次命运不一样,会影响到后面发生的一切。所以他送回了林黛玉,重新迎来薛宝钗。他对薛宝钗说,宝钗妹妹,你辛苦了。      然后一切都重回正轨,海棠花谢,繁华落幕,重回天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可我真的不服气。      贾宝玉为什么一定要尊从命运的安排?做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仙,真的比在人世里经历的喜怒哀乐要来得快乐吗?为什么这一切的安排都要听从“上面”,在别人的指挥下,做一个如布偶般的傀儡呢?虽然如《蝴蝶效应》等电影,早已揭示出人如果想要改变命运,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的可怕后果,但若你没经历过,怎知不能做?      最后在大幕上打出的“青春”二字,更是要对抗的命运的理由。正因为你我都青春,所以才不应该束缚于命运的安排,勇敢的与之对抗。年轻,最输得起的,就是时间。正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才可以选择想要的自由。      可惜……贾宝玉并没有这样做。他依然选择了接受那个原著里的命运安排,看着黛玉病故,重回天庭。最后那银幕,警幻仙姑告诉他,绛珠仙子在等着他。他走了过,我们没有见到变成仙子的林黛玉,在贾宝玉那期待的步伐里,故事就这样落幕。这或许对于观众是一种讽刺:我们最想看到的那个无忧无虑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其实已经不必要看了,因为,幸福的人个个相似,只有不幸的人,才各个不同我觉得林奕华很有勇气。一是他真的把《红楼梦》完整的复述了一遍,因此让这部舞台剧长得令人吃惊。当然,再长也不可能真的把《红楼梦》所有的情节都讲出来,所以如贾宝玉和琪官的友谊、晴雯之死,都缺乏足够的铺垫,从剧作结构而言有缺失,完全没有考虑到那些没有看过《红楼梦》的小朋友们;但这也并非太大的问题,至少林奕华已经尽可能的把原著里的味道呈现出来,即便完全不熟悉原著,这些片段剪影,也足以令观众动容。      二是林奕华他选择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贾宝玉的扮演者,何韵诗。      当何韵诗以“少年维特”又有点“彼得潘”式的后现代装扮,出现在贾府的时候,我真的想拍手叫好。这非常有趣,原著里那个泡在女人堆里,秀气得近似于“娘娘腔”(但性格绝对不是)的贾宝玉,此刻有了许多种不一样的身份。尤其是何韵诗来出演。我们不应否认何韵诗的那种中性气质,而这中性气质是一种独特的美丽,它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女扮男装”又或者是“巾帼英雄”,而是一种刻意模糊的性别的界限,让爱情不再只是原始的交配和繁衍的附属物,成为真正的“为爱而爱”。
     从失记忆的懵懂、到初到贾府的活泼好动;从读西厢的大无畏,到葬花的温柔缠绵,何韵诗扮演的贾宝玉,层层叠进,抓出了贾宝玉这个角色细腻的感情变化。对于一出一定要“声若洪钟”、“大鸣大放”、“动静皆宜”的舞台剧,不同于电影,很难用脸部的细微表情,或者轻轻的肢体语言“做戏”;但是,何韵诗还是尽可能的,选择了内敛的方式,表达某些细腻的情感。既然这出戏都是以她扮演的贾宝玉来命名,所以她扛鼎之下,胜负关键都在一身;而她做得很出色,即便是说着并不熟悉的国语,也没有让人觉得有违和的感觉——当然,那几首被迫改编成国语的歌曲,我是要持保留意见的。      此外,林黛玉的扮演者路嘉欣、以及琪官的扮演者赵逸岚、邓九云等人,都让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这次以全女性阵容来演这台戏,的确是一个极大的噱头;更难得的,是男儿身的林奕华能够在这样的一出被拍出无数次的戏里抓住精髓,注入新的思想,在旧花里结出新果。至于遗憾,大概就是我上面所提的,若果能够给贾宝玉一个真正选择的机会,让他对抗命数,这故事,会否更加令人回味?当然,顺天命者悲,逆天命者死。对抗命运的结果,通常都不会那么理想。只是,如果也给台下的你,看这文章的你,一个对抗命运安排的机会,你,会不会勇敢一点呢?      愿我会。      愿我能。         ——终——         一些无关故事的小吐槽:      1.我之前没有看任何的资料,对香港版本的任何讨论全部屏蔽,以完全没有被剧透的情况下看了这出戏。看到一个半小时,第10场的时候,灯亮,“贾宝玉”三字打在屏幕上,我心想,这难道就结束了?结果是中场休息……      2.只要当何韵诗走到台前,台下就闪光灯不止。这没有什么,我理解粉丝的心情,但是,当何韵诗非常动容的独白着,面对观众,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演绎着贾宝玉的时候,台下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和闪光灯,让我很恼火。你如果真的喜爱自己的偶像,为什么不先补习一下相机选购知识,选择一个可以静音的相机;然后,再补习一下拍照知识,告诉你,超过10米的距离,你那相机的闪光灯,是没有一丁点作用让那张照片增色,只会让台上的何韵诗感到不适?也难怪我身边从香港来的那对老夫妻,在那里大骂“扑街”。      3.下半场开始前,有留着菇头、蓝色外套的女孩跑过来,找身边的老夫妻合影留念。经朋友提醒,我才知道那女孩穿着光明会的衣服,然后,我发现前后左右,都有很多戴着眼镜的、清一色的“菇头”。原来,何韵诗的歌迷是最好认的。但是,为什么要跟他们合影呢?难道是什么明星么?我和朋友努力辨认,未果。      4.演出结束,返场致谢。何韵诗说,很感谢大家的热情……以及,今天,她的父母也来了现场。这时灯打在我身边的老夫妻身上,我才知道,原来这其实是菇的父母。我对身边、自称是何韵诗歌迷的朋友说,你这歌迷,当得也太不敬业了! 本贴来源:
《贾宝玉》观后感 引子 在我抱了如此大的期待的前提下,《贾宝玉》仍然精彩!
必然不止我一人这样认为,因为谢幕时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到红盖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