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概括后具体的一段话100字概括本章内容,语段中包括以下词语:袈裟,金池长老,黑熊怪,观音,悟空。

黑熊怪(黑熊怪)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这是一个,请在下列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黑熊怪是个什么怪?象征着什么?
文|马英豪
这个故事,在《西游记》十六、十七两回里。十六回是“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这事儿得从观音院的金池长老说起。
《西游记》里的所有名称都不是平白无故起的,都有含义。这个事情发生的地点是“观音禅院”,那毫无疑问,与观音菩萨有关。有什么关系?后面再讲。
孙悟空到了寺里,撞钟不已,寺里僧人问他为什么一直撞个不停,悟空回答“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这是一句俗语,但是,从悟空嘴里讲出来,就颇有一番深意。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活在当下”,真正能做到活在当下,那是明心见性开悟了的。因为,对于佛而言,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只有当下。
寺里的住持,叫金池长老。为什么叫金池呢?金者,物也,和今天所说的拜金主义是一个意思;池者,欲也,也即欲壑难填。所以,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长老贪嗔之心甚是严重。
金池长老喜欢物件,用的茶杯都是上好的,收藏的袈裟有七八百件。提到茶杯,让我想到《红楼梦》里出家的那个妙玉,对茶杯也是甚为讲究。金池长老代表了一类人,这种人在现今生活中非常多,修行人中也多,整个念珠,这种木那种木,讲究得很,岂不知,早已被贪嗔之尘蒙心,非是真修行。
就好比,南怀瑾先生提到一件事,他去见一个法师,那个法师很厉害,当着南先生的面,略施法力,手上就现出一个菩萨像。法师的本意是想收南先生为弟子的,南先生见了说,原来你还有这个!你要不露这一手,我可能还拜你为师,你露了这一手,我是不会拜你为师了。为什么呢?法师这个是神通,贪着于神通与贪着于杯子、袈裟等物件是一样的,都是贪着,有这个贪着,修行就局限了。
金池长老活了二百七十岁,很厉害,要是放到今天,也一定会把他当作佛菩萨再世、大师来看。实际上,这和后面提到的蛇精炼丹一样,都是旁门左道。后来悟空说“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岁,想是那个妖精,传他些甚么服气的小法儿,故有此寿。”但是,这种小法很能胡弄人。世人就信这个。比如现在,人们就比较,哪个法师死了有舍利,哪个没有,又有争论说,南怀瑾先生留下的舍利是假的,如此等等,好象大修行人只有死了留下舍利才是真修行,没有舍利就是修行不行。这就是人们着相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些妖魔鬼怪都可以变出舍利来。
关于这个故事的起因,全在袈裟上。悟空不服气,拿出锦阑袈裟来炫耀,金池长老起了贪心,设计想烧死师徒,结果袈裟被黑熊怪盗去。
唐僧还警告悟空:“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实果如唐僧所料。
唐僧引用的这句话出处在哪里呢?在《道德经》三十六章:“国之利器,不可示之于人。”
要说,唐僧有两件好东西,一件是袈裟,另一件是紫金钵,那为什么这里拿出显摆的是袈裟而不是钵呢?这是有原因的。用袈裟,是套用了佛家的一个公案。佛家禅宗,一开始都是以袈裟为记,一代代往下传,但是,传到六祖的时候,五祖就说,别传了,这样传下去会传出毛病的。什么毛病?就好比,六祖得了袈裟之后,神秀的手下就追杀五祖,非要把袈裟夺回来。所以,从六祖之后,就不再传袈裟了。因为,袈裟容易使人着相,从而迷失本真。金池长老爱袈裟,和追杀六祖的人,本质都是一样,根本来说,就是贪嗔痴。
原著中有一段诗,是非常好的总结:
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
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
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
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
老衲就是金池长老,愚蒙就是贪嗔痴,枉作人间一寿翁,就是白活了这么大岁数。他想着拿袈裟来传世,但是却不知道,真正的佛法却不在袈裟里面。这两句暗指的就是五祖传袈裟的典故。传袈裟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把这当佛法,这本身就错了,不可能成功。广智、广谋是金池长老的徒孙,帮着金池长老出主意要烧死唐僧师徒的,这样的智谋有什么用,到头来害人害己一场空。这让人想到《红楼梦》里对王熙凤的描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到这里,才开始讲到黑熊怪。
原著中写道:“这观音院正南二十里远近,有座黑风山,山中有一个黑风洞。”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有毛病。到后面,寺里的和尚说:”我这里正东南有座黑风山,黑风洞内有一个黑大王。“所以,前面是写错了,是正东南,而不是正南(能发现作者的一处错误,真不容易)。
黑风山的位置只可能是东南,而不会是正南。为什么呢?黑风山,风对应的就是巽,巽为东南。巽为进退,为不果。在东南,是很有讲究的,这说明,这个黑熊怪,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不正不邪,不善不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来观音菩萨把他收了。如果他真的是邪恶的,那孙悟空后面就把他打死了。那为什么是黑呢?黑风山,黑熊怪,黑风洞,黑,对应的是坎,坎对应的是盗,而整个的故事讲的都是盗袈裟的事,所以用“黑”。
黑熊怪是很厉害的,按观音菩萨的话说:“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为什么一个熊也能成精并这么厉害呢?唐僧说“我闻得古人云:‘熊与猩猩相类。’都是兽类,他却怎么成精?”孙悟空回答说:“老孙是兽类,见做了齐天大圣,与他何异?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成仙。”这句话就说明,不但是人能修成仙,动物也能修成仙。不只如此,别忘了,孙悟空是石头里崩出来的,那意思就是,石头也能修成仙。可以无中生有。关于这点,是非常有玄机的,你参明白了,就开悟了。
讲到这里,才接应了这次的话题:黑熊怪是个什么怪?象征着什么?
黑熊怪象征着我们的原始本性。同样的,孙悟空也象征着我们的原始本性。是有太极,太极生两仪。原始本性是无善无恶,混然一体的,这就是太极的状态。这一状态因为人们的分别执着,一分为二,就有了阴阳、善恶、美丑、好坏。实际上,这是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体内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物极必反。所以,我们既是佛,同时,又是魔。那个著名的小说《化身博士》,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原著中有段话,描写得甚妙。就是孙悟空变成丹丸,观音菩萨变成妖精。孙悟空这时说:“妙啊!妙啊!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观音菩萨就笑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孙悟空听了这句话,当下就开悟了。你听了这句话,有没有悟到些什么呢?
原著中说:“那黑熊才一片野心今日定,无穷顽性此时收。”黑熊怪代表的就是原始本性中的野心与顽性。
前面留了一个话题,这个故事发生在观音禅院,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怎么会允许金池长老作住持、黑熊怪作近邻呢?这个疑问,和后来佛祖容许阿难、伽叶二尊者向师徒索要人事是一样的。这里面颇有深意。原因其实菩萨也已经说了“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那意思就是,所谓的正邪、善恶、好坏,究其本来,都是没有的,一样的,在佛菩萨眼里看来,邪即是正,恶即是善,坏即是好,烦恼即是菩提。只是世人在分别。而因为分别执着,所以不能得见本来。菩萨正是借着这样的方式,打破人们的分别执着。这是菩萨,或者说吴承恩的良苦用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二十章 战黑熊怪
  迫于唐僧的淫威小白龙不得不化成人形,持着剑冲了上去。  “小白龙谁让你插手的,俺老孙自己能搞定,龙拿黑熊你多管闲事。”孙悟空不满的嚷嚷道。  小白龙气个半死,觉得自己里外不是龙。  一股怒火无处发泄,他只好疯狂的进攻黑熊怪。  顿时,黑熊精压力大增,应付起来有些手忙脚乱起来。  虚晃一枪,黑熊精跳开,摆手道:“慢着,慢着。”  孙悟空道:“怎么,黑熊精你认输了?”  黑熊精嘴角抽了抽,说道:“放屁,俺老黑那么厉害,怎么会认输,我说弼马温好歹你当年也是大闹天宫,有头有脸的人物,如今怎地如此不要脸,二打一,就算打赢了我,传出去你这脸面还要不要了。”  闻言,孙悟空的脸色一沉,的确若是这件事传出去,是很影响自己的名声。  这时唐僧走上前来,道:“对付你这种妖怪还用得着讲道理?赶紧把贫僧的袈裟交出来,不然分分钟平了你的寺庙。”  黑熊精一愣,不由扭头看向一旁的金池长老,见他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问道:“金池长老,密码了他的袈裟?”黑熊精与一般的妖怪不同,就是他作为观音院的邻居,能够经常听到佛法的渲染,久而久之他身上的狂躁的妖性已经慢慢消失。  不过这也养成了黑熊精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收集佛门的各种宝物,这点上他和金池长老十分相似。  他经常下山来观音禅院聆听佛法,久而久之便和金池长老成了朋友,今早上他刚下山,远远的便看到观音院冒着青烟,以为出了事,便风驰电掣的赶来想要救他这老友一命。  他对金池长老太了解了,眼见着他的目光闪躲,心里便有了定数,看来果真如那和尚所说。  黑熊精的脸色沉了下来,冷声道:“金池长老这是拿我当外人看,亏我还这么尽心尽力的帮你,没成想你居然做出来如此下作之事。”  金池长老一听,就知道要坏事,连忙说道:“道兄,贫僧真不是有意骗你的,只是刚刚没想起来这件事而已。”  黑熊精冷哼道:“既然如此,不知金池长老是否能把那袈裟拿出来,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金池长老眼见着黑熊精一脸不爽的看着自己,知道这袈裟是藏不住了。  只能吩咐身旁一个小沙弥将其取了出来。  黑熊精只是扫了一眼,便再也收不回目光了。  只见在太阳的照耀下,锦兰袈裟上的金光化成一丝丝金色光线,在袈裟上游走,仿若是一条条金龙。  而且散发着淡淡的佛光,袈裟之上还镶嵌着七颗宝石。  这才是真正的佛门至宝,以往他来观音院时,金池这个老东西总是拉着他向他介绍,自己收藏的宝贝袈裟。  可那些都是啥,在黑熊精的眼里,那些宝贝袈裟就跟破布一般,穿在身上还有一股子汗臭味,差点没把他熏吐了。  原本他以为那什么袈裟跟以前的货色一样,就没太在意,可是谁曾想金池这个老不死的还真是淘到好东西了。  黑熊精的眼中露出贪婪之色,想要将袈裟据为己有。  一念及此,他压低了声音对金池说道:“只要你肯把袈裟交给我,我便帮你赶走他们。”  金池长老的脸色难看无比,从袈裟露面的那一刻,黑熊精眼中出现那抹贪念开始,他便知道袈裟已经不属于他了。  宝物虽好,但也得有命去享才行。  想到这,金池长老蓦然,只能朝黑熊精点了点头。  “好。”黑熊精大喜,金池老儿已经同意,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这和尚赶走。  黑熊精转过头,脸上立马换上了另一副脸色。  黑熊精沉着脸说道:“你们说这件袈裟是你们的,有什么证据吗?”  唐僧上前道:“这件袈裟全名叫做锦兰袈裟,乃是观音菩萨赐给贫僧,材质特殊,穿上此袈裟者,不入轮回,不堕地狱,诸天佛陀庇佑。”  黑熊精闻言,目光看向锦兰袈裟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炙热的光芒。  好宝物,一定要将这件宝物拿到手。  “你说的这些谁能证明是真的。”黑熊精一摊熊掌。  唐僧笑了,笑得无比开心,麻痹,就喜欢你这份无耻,你要是不无耻,还引不来贫僧日思夜想的观音姐姐呢。  “和尚你笑什么。”黑熊精皱眉问道。  唐僧笑了一会儿,便道:“那依你看,这件袈裟是属于谁的。”  黑熊精闻言,顿时脸色一正,理所当然的说道:“自然是属于我的。”  “无耻,俺老孙打死你这个不要脸的黑熊精。”一旁的孙悟空闻言,再也忍不住,举起金箍棒朝着黑中介砸了过去。  唐僧在身后叫嚣道:“悟空,给我抓住它,贫僧要弹他的小jj一万零一次。”  黑熊精脸色一黑,这和尚的嘴太毒了。  一旁的小白龙狂笑起来。  黑熊精掏出长枪便和孙悟空战成一团。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起,五行大山压不住你,……”唐僧开始唱了起来。  孙悟空听到这首歌,竟然战力大增,将黑熊精打的毫无脾气,死死地将其压制。  “两只熊精,两只熊精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  闻言,黑熊精一愣,正好他没有尾巴,可是他眼睛没瞎,一个分神之下,差点被孙猴子的金箍棒扫中,吓得他连忙全身心应战。  “春风吹,战鼓擂,那一天是黑熊精成亲的日子,那新娘长的艳冠三界,美貌无双,可是当他进去入洞房时,他愣住了,因为他的新娘正在和一只猴子在床上翻滚,这只猴子姓孙。”  闻言,寺庙中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得看向孙悟空,倒吸了口凉气。  小白龙也是一愣,心道,还有这事?  所谓出家人不打诳语,所以他们压根没想过唐僧会说谎,以为唐僧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看到这,众人顿时纷纷明白过来,才明白两人为什么这么的苦大仇深,一见面就掐。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为什么要收,黑熊怪和红孩儿为家奴?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为什么要收,黑熊怪和红孩儿为家奴?悠久的历史百家号感谢大家阅读我的百家号文章,今天给您带来的内容:《西游记》这本书反复读会有新的收获,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突然意识到作者一个隐喻和伏笔,极其有趣。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西游记》里有两个妖怪,和悟空一样同病相怜,饱受金箍之苦。不同的是他们不用像悟空一样苦经八十一难,而是一开始就被观音菩萨收在了身边。不过,却也不再有机会像悟空一样终究成佛。这两个妖怪就是黑风山黑风洞的黑熊怪和号山火云洞的红孩儿。不过,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取经路上那么多的妖怪,菩萨为什么单单收了他俩呢?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理由呢?首先,这两个妖怪法力都很高强。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悟空知道黑熊怪偷走了锦斓袈裟,就找到黑风山与其斗法夺宝贝,打了十几回合不分胜负,就转回观音院回报师父: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手平。”跟孙平平打个平手法力也确实不错,那么红孩儿呢?似乎更高一筹,西游记里孙悟空为数不多的受伤经历,有一次就发生在和红孩儿的交战中,而且还差点死了。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悟空和红孩儿第二次交手:怒发泼妖魔,恼急猴王将。这一个专救取经僧,那一个要吃唐三藏。心变没亲情,情疏无义让。这个恨不得捉住活剥皮,那个恨不得拿来生蘸酱。真个忒英雄,果然多猛壮。棒来枪架赌输赢,枪去棒迎争下上。举手相轮二十回,两家本事一般样。论坛上居然有个问题是:红孩儿是吴秀波演的么?从打斗上看,两人也是不相上下。但是,红孩儿还有一样很要命的本事就是会喷火,而且喷的还是三昧真火。这个悟空就很难招架了,要捻着避火诀才行。但是他事先请了龙王来,心里有点轻敌,结果——那雨淙淙大小,莫能止息那妖精的火势。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大圣道:“等我捻着诀。钻入火中!”轮铁棒,寻妖要打。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刍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当年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卦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煼做火眼金睛,故至今只是怕烟。那妖又喷一口,行者当不得,纵云头走了。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差点死了,多亏猪八戒使了一个按摩禅法,浑身揉搓半天,才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醒了过来。(脑补吃了变态辣鸡翅膀之后的感觉...)三昧真火,白娘子也会呀,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法术如此看来,黑熊怪和红孩儿法力都很高强。所以,观音菩萨收他们做家奴似乎也有道理,总不能收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吧(所以大蜜没被选上。)?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西天路上多磨多难,不仅不缺美丽的女妖怪,而且不缺法力高强的各式妖孽。所以,法力高强可以是理由,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理由!那么,让观音菩萨收了他们,而且用了佛祖赠送的金箍儿的原因还有什么呢?我们先从黑熊怪开始说,这个妖怪很有特点,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给了他一个形象的描述:你这妖怪是烧窑的还是卖炭的?黑的俊俏!也就是说,这个黑熊怪是黑乎乎的一个妖怪。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行者来到了黑风山的黑风洞,砸门索战,结果看见了一个什么样的妖怪呢?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整个画风都是黑漆漆的这妖怪不仅长得黑,而且,穿着黑盔甲,拿着黑樱枪,一黑到底。这个妖怪除了长得有特点,而且行为也很特别,和其他妖怪不同。他既不吃唐僧肉,也不求长生不老,他要的是唐僧的袈裟,是个贪心的妖怪。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金池长老放火想要烧死唐僧悟空,结果火势越来越大,惊动了正南二十里远黑风山里的一个妖怪,妖怪起身一看:却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好妖精,纵起云头,即至烟火之下,果然冲天之火,前面殿宇皆空,两廊烟火方灼。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他却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时,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他解开一看,见是一领锦蝠袈裟,乃佛门之异宝。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本来是一心好意去救火,结果,看见袈裟动了贪念,连火都不救了,朋友也不要了,还要趁火打劫,太不仗义。在《西游记》当中,唐僧取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心路磨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贪心是第一个要消除的。那么,为什么这个贪心的妖怪要长成一副黑乎乎的模样呢?在五行中,黑属水,水又是财,所以,黑熊怪就是贪念的化身。贪念不除,穿着佛衣也没了佛心那么,红孩儿呢?他可没有要唐师父的袈裟,他跟其他妖怪一样只是一心一一想要吃唐僧肉而已。但是,吴承恩还是通过细节的描写告诉了我们一些红孩儿与其他妖怪的不同之处。刚才我们提到了,红孩儿除了打斗能力很强之外,还有一项很厉害的本领就是喷火。那么他是怎么喷火的呢?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孙悟空和猪八戒跑到火云洞门口要师父,双方言语不和就打了起来,打着打着红孩儿假装打不过,就开始放火: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谶天炽地。红孩儿放火是什么样的?手捂拳头、捶自己的鼻子、口里喷火、鼻子冒烟……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人生气的时候的样子。明明是放火,为什么要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呢?再加上红孩儿浑身通红,肚子里一团火,更像是快气炸了。小小的一个孩儿,为什么吴承恩要把他描写成这样呢?这就要说到,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刚才我们说到,黑熊怪其实暗指的是“贪念”。那么,红孩儿暗指的就是三毒中的另外一毒“嗔念”——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那么,这样两个代表着贪念和嗔念的妖怪,观音菩萨为什么要收他们呢?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孙悟空请来了观音菩萨,同赴黑风山收黑熊怪。正走着遇上了那个叫“凌虚子”的苍狼怪,悟空掣棒打死了他,得了两枚丹药,就跟菩萨商量让菩萨变成妖怪模样,他变作丹丸,这样不用打就可以轻松收服妖怪(平平你是有多不愿意跟妖怪交手)。菩萨没法,只得也点点头儿,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子——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转身却就变做一粒仙丹……其实,这段对话已经说出了菩萨要收黑熊怪和红孩儿为家奴的重要原因: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菩萨若一念生恶即为妖怪,妖怪若一念生善,即为菩萨,所以悟空才会顿悟。也就是说,菩萨自己其实也很清楚,她的内心也住着这两个妖怪,一个唤作“贪念”,一个唤作“嗔念”。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黑熊怪住在观音院的旁边,除了贪念之外,他还有“道分”。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菩萨变作苍狼怪,托着两粒丹药,走到了黑风洞:菩萨认定,拿了那个玻璃盘儿,径到妖洞门口看时,果然是——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崖深岫险,果是妖邪出没人烟少;柏苍松翠,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山有涧,涧有泉,潺潺流水咽鸣琴,便堪洗耳;崖有鹿,林有鹤,幽幽仙籁动间岑,亦可赏心。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是有个慈悲。错了,悟空,他那个比你的高级菩萨这时候已经有收了黑熊怪的打算。因为,能选这么一个地方生活的,可以是妖邪,也可以是仙真修道,菩萨的观音院不都离此不远吗?所以,这个黑熊怪虽说贪心,但却是可以点化的。而红孩儿作为“嗔念”的化身,被菩萨收服也是很有预兆的,因为他为了跟悟空师兄弟斗法,曾经变作观音菩萨的模样,抓了八戒。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孙悟空受伤了,腾不得云驾不得雾,派八戒请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红孩儿知道之后:他从那近路上,一驾云头,赶过了八戒,端坐在壁岩之上,变作一个“假观世音”模样,等候着八戒。那呆子正纵云行处,忽然望见菩萨,他那里识得真假?这才是见象作佛。呆子停云下拜道:“菩萨,弟子猪悟能叩头。”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86版电视剧《西游记》里面关于这一段的描述还是很贴近原著的。其实,作者写这一段是很有心的,想想西天路上,唐僧师徒遇到过多少妖怪,有几个变过观音菩萨的模样的?只有红孩儿一个。因为,红孩儿其实也可以看做是菩萨内心的“嗔念”,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难逃修行的“三毒”,菩萨自己对此事也心知肚明。所以,就用了佛祖给的两个金箍儿,困住了这两个妖邪。小编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评论,欢迎吐槽,让我在评论区看到高逼格的你,小编在评论区等你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悠久的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年岁已经远去,历史也蒙上尘埃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我不是药神》错在了哪——网易浪潮
https://zhuanlan.zhihu.com/p/3 ... d%3D0
2015年1月,人民网的跨国调研发现,...
《我不是药神》错在了哪——网易浪潮
2015年1月,人民网的跨国调研发现,格列卫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价格最高,不仅高于原产国,也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价格甚至是邻国韩国的两倍。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价格的差异,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格列卫在大陆离奇的价格,却很难用运输成本、供求关系来解释。
作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以我们庞大的人口和患者基数,对于进口药物其实本该有更强的议价权才是。
那么,为什么进口药在我们这个购买力不怎么样的发展中国家,却走到了如今天价的地步?《我不是药神》将天价药的问题全推给“无良药企”背锅,可这真的是事实吗?
进口药的中国成本
在中国,进口药物的注册审批流程困难重重,有实力拿到进口许可证的,基本上是全球知名的巨头医药公司。
我们都知道,医药巨头公司出现在电影电视里的时候,形象基本不会太好,不是病毒泄露的源头就是幕后大坏蛋。
《我不是药神》里面,也不能免俗地勾画了一个不近人情、利欲熏心的格列宁高层人员。
然而,这种对药企“贪婪”的负面刻画,并不符合事实。
中国的进口药,基本上都是“原研”品种,来自原创研发、最早拥有专利的公司。它们的价格昂贵,首先有着最理所当然的原因:这些公司在研发药物的时候投入了巨量的资金,之后当然要从市场讨回成本。
2014年,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发展研究中心(Tufts CSDD)的报告显示,如今,开发一种新的处方药,平均成本已经达到了26亿美元。
这些数据来自10家大型医药公司,药物的研究时间往往在10年以上;当药物通过审批后,还需要后续的3.12亿美元来研究剂量强度、配方和新的适应症等,也就是说,总成本会达到29亿美元以上。
瑞士的诺华公司从1988年便开始研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靶向药物。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花费数十亿美元,格列卫横空出世,在2001年5月通过了美国药监局的审查。
做药企,又不是做慈善。药物的专利期一般是20年左右,但从拿到专利到药物上市还有一段延迟,因此,真的能让医药公司拿着专利独霸天下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如果不想血本无归,就要在这十几年的专利保护期内,抓紧把巨额的研发成本赚回来。
一款新药的目标受众可能全球也只有几百万人,如果是罕见的病,那么患者将会更少,这些研发成本分摊下来,价格昂贵是无可奈何的事。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这个事实。如果遏制药企追逐利润的动机,患者根本就见不到这些药的问世。
但是,进口原研药成本高,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它们卖得要比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还要贵。
在中国,一盒格列卫价格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事实上,我们能够买到的进口药,还有第二份中国专属的研发成本。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药物即使已经在国外安全上市了多年,但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必须重新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个烧钱的事,需要收集大量临床数据,动辄耗时三五年。
根据2012年北京大陆药业公司披露的数据,在中国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成本大约是300-700万美元,而在多数国家,进口药物是不需要重新进行临床实验的。
不少国家为了节约成本、缩短研发时间,直接将美国药监局批准的药拿来就用,而中国并不承认美国药监局的数据。
另外,早在1990年,美国、欧盟和日本就牵头成立了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旨在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标准,从而共享数据、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
而这个组织,中国药监局去年才加入,想要达到规范技术标准、节约研发成本的效果,还有至少5-10年的时间要努力。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十年来,全球15家最大的跨国医药集团需要持续在中国投入庞大的科研支出,每年的增幅就达22.5%。
这些多出来的科研投入、行政支出,势必最终要病床上的中国患者来买单。
药物研发、审批完毕,钱花了一大堆,但离在临床上与病人相遇,还有漫长的道路。
2013年人民日报的调查报道发现,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在大陆要卖24500元,而香港药房的最低报价约合人民币14800元,一江之隔,每盒药价格相差近一万元。
同年9月7日,在北大卫生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解释了为什么大陆80%的进口原研药价格会高于香港:
“香港没有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没有15%的医院加价,流转费用也不会达到20%多。”
一直以来,大陆对绝大部分进口药物收取5%左右的关税。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5月1日起,28种进口药实行零关税政策。
《我不是药神》的结尾字幕,也十分骄傲地向观众宣布这则好消息。
然而,零关税政策远远谈不上是圆满的结局。5%的免税政策,对于那些挣扎在生存和贫困里的患者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因为进口药来到中国,可不止征收这一份税。
根据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2017年公布的数据,多数受调查的欧洲国家都对药品实行了免收或少收增值税的政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药物增值税为0%,而中国对药品征收的增值税一分不少,和普通商品一样都是17%。
去年7月1日,全国开始实行药物零加成政策,取消了几十年来医院约定俗成的15%药物加价。但这个政策影响的,主要是医院采购的国产药物,而非进口药。
许多进口药已经进入医院内部的自费药房,而自费药房不受“零加成政策”约束,可以保持15%的加价。
也就是说,进口药将更显著地成为医疗机构的盈利产品,加上它又不被纳入医院的“药占比(药费占总医疗费用的比值)”考核体系,医生更偏好为病人开具进口药的处方。因此,在药物零加成政策施行后,进口药的市场占比甚至出现了逆势增长的趋势。
以上还都是透明的合法加价,从出厂到抵达患者手中,药物的流通,还需要巨大的灰色成本。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辉瑞制药公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里,向当地部门及医生等人员行贿。最终辉瑞向美国缴纳了6016万美元罚金。
无独有偶,辉瑞后,英国葛兰素史克、法国赛诺菲也相继在中国爆出了行贿丑闻。
2013年,英国葛兰素史克被立案侦查的高管梁宏估计,药企运营在药价中所占的比重高达20%到30%,至于“上下打点”的成本占到多少,虽然没有精确数字,但占比非常之大。
“注册方面要和药监总局打交道,药价上要和国家发改委打交道,进医保要和劳社部打交道,进医院要和各地招标办以及医院的院长、药剂科主任打交道。”2014年9月湖南,葛兰素史克贿赂案宣判,这家企业收到了30亿元人民币的创纪录罚单。
进口药的超国民待遇
在《我不是药神》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大量绝望又愤怒的病人集结在格列宁中国公司的门口,向高层抗议药价过高。而高层则不慌不忙地回复说,定价是合理合法的。
要想知道进口药为什么会这么贵,我们必须明白进口药的价格是怎么样定的、上面说到的巨额成本,是怎么分摊到患者头上的。
200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药品政府定价办法》,规定“原研药”可以给予单独定价权。这是什么意思呢?国产药物通常有政府指导价,但是进口药中占大多数的“原研药”的价格,是由医药公司自己定的。
处于专利保护期内的原研药可以自主定价,这是全球通行的规矩。然而,在中国,这个单独定价权还有一个优越之处:
即使原研药20年的专利保护期过了,医药公司依然可以享受单独定价的优惠政策,不需要遵循政府的指导定价。
这就是业内光被人诟病的进口药的所谓“超国民待遇”。
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患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反倒更像是刀板上的鱼肉、待宰的羔羊。这时候,无论哪个国家,一般政府都会出面适当管制药品价格,防止医药公司将患者当成勒索对象。
专利权过期之后,国产品种和进口品种的地位本该相同,都应该服从政府的价格管制。然而,在这个环节,政府却对进口医药公司保持了纵容的态度。国产品种会被拼命压价,而进口药则依然可以大摇大摆地开出高价钱。
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现象。在其他国家,专利期过了之后,原研药会失去原先的特权,导致价格的大幅下降。
而且在中国,进口原研药有着“凭本事卖的药,凭什么降价”的底气。它们在药效、药品采购招标、药品的使用各个环节都有优势或能得到优待,同时缺乏竞争对手,不需要靠降价就可以占据市场,那它们当然不用考虑降价。
2013年后,陆续出现了几家仿制格列卫的国内厂家,但业内观点认为,国产的仿制药药效并不乐观,有些甚至是安全的无效药。涉及仿制药安全和有效性的审评标准过低,因此,仿制药很难对进口原研药带来价格冲击。
而在各地卫生系统药品的统一招标规程上,有时候会对进口药进行单独招标,有时候会要求中标药品中必须有一种国产药和一种进口药。这样,进口药就无需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
另外,在药品的使用上,大部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执行了《处方管理规定》中的“一品两规”,也就是说,同一种药物,只使用两个厂家的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就会变成一个国产品种和一个进口品种。国内的药厂有6000多个,竞争激烈,而进口药物缺乏竞争,等于保证了自己的销路。
在进口原研药保持高价格的同时,有不少国产药由于指导定价太低而消亡。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13年的他巴唑事件:这种治疗甲亢的基础用药,一瓶100片,可以吃一两个月,定价只要1.8元。听起来很好,但极端的价格压缩,导致没有利润甚至亏本,于是企业放弃生产、医院不愿开药。
结果,国产他巴唑四处断货无处可寻,病人只能去买贵30多倍的进口他巴唑。
2010年,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发现,全国共存在284种廉价药物的短缺现象,这些多数是医疗机构大量使用的常用药,比如西地兰注射液、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如果供应不上,患者只能选择进口药替代。
无论是考虑剧情还是尺度问题,《我不是药神》只给大家指了一个人人可以骂的简易靶子——药企,于是,大家都忙着讨论药物的专利权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作恶;但或许,在天价进口药层层加价的诞生过程里,与那些吸血的中间人、监管漏洞及违法行径相比,专利权是最清白无瑕的一个环节了。
[1] 《关于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的公告》(国家药监总局2015年第53号公告)
[2] 郑成香, 等. 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 卫生经济研究. 2002年02期
[3] 武洁. 进口抗癌药何以成天价?企业家日报. 日
[4] 范沛浩. 成都市15家药店进口(合资)药与国产药价格调查.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7卷5期
[5] 曾红颖. 当前我国药品价格调控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6月上
[6] 孔祥金, 等. 试论药价虚高的形成基础. 中国药房. 2011年12期
[7] 内地进口药为何贵过香港?中华工商时报.
[8] 5月1日起28种进口药 实行零关税. 证券日报.
[9] 岱岳,江滨,韩晟,等.我国短缺药品现状调查分析.中国药房,):785
[10] 赵磊, 等. 中国式缺药:消亡的他巴唑.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28期
[11]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被罚30亿元 数名被告被判刑. 新华网.
[12] 调查:为何中国进口抗癌药格列卫成“天价”?人民网. 日
[13] Researcher Behind the Drug Gleevec.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 2009
[14] Jerry Avorn. The $2.6 Billion Pill — Methodologic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N Engl J Med 77-1879
[15] Chloe Liu. BIO 2012: Development cost comparison, China vs. U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2 July 02
[16] Naren P. Tallapragada. Off-patent drugs at brand-name prices: a puzzle for policymakers. Journal of Law and the Biosciences, Volume 3, Issue 1, 1 April 2016, Pages 238–247
[17] Value Added Tax (VAT) rate on prescription-only drugs in Europe in 2017, by country. EFPIA
每个SQE在管理物料的时候,都会被车间各种投诉,材料这里不好了,快来处理,那里有问题,赶快解决,饱受折磨。供应商的质量应该是受控的,为什么还会发生质量问题? 难...
每个SQE在管理物料的时候,都会被车间各种投诉,材料这里不好了,快来处理,那里有问题,赶快解决,饱受折磨。供应商的质量应该是受控的,为什么还会发生质量问题? 难道就没有办法,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把它解决掉吗?材料问题没谁能说一定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让问题发生的几率小一点,能不能提前做预防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SQE就是要像医生一样,治末病,在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开始医治了。这就是材料质量管理的风险评估,SQE/SDE最有价值的工作内容之一。那么怎样做质量的风险评估呢?
首先我们需要阐述一下,什么叫风险?
如下哪一个才是风险呢?
A原材料价格上涨30%,导致花费超支
B新建房屋墙体出现裂纹,验收被迫推迟
C供应商关键工程师因家庭问题,可能无法参与后续的项目开发
D 在主管审批签字前,项目不能启动
这道题看起来简单,但不一定都能回答对。其实正确答案是C,因为ABD都是已知的,确定发生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只有C是不确定的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才叫风险。A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确定了;B墙体开裂,是已经发生的质量缺陷;D是流程制度约束。这些都不是风险,只能是问题,需要想办法一一去解决。所谓风险是由制约因素产生的不确定结果才叫风险。比如,供应商资源不足,导致了不确定的事情。具体说,例如供应商没有GP检测设备,做出来的产品可能GP会超标,怎么办的?供应商没有GP检测设备,无法监控结果,那我们就向上追溯,从输入端去控制,供应商必须从有GP检测能力的厂家购买产品,出货过来的产品必须附上GP检测报告等等。当我们认真地识别出真正的风险,然后再做相应的对策,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提高风险评估的有效性。
明确了什么是风险,如何做材料的风险评估呢?
对我们材料使用的客户来说,他只要良品,期望都100%合格,使用起来100%好用。对材料管理者SQE来说,要达成这个目标,进行风险评估,需要能有效的识别出风险点,尽可能的达成我们客户的要求。风险评估的时机是在产品开始生产前就应该开始做了。
1.产品面的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产品无外乎有外观,尺寸,性能,可靠性,GP 5大块。从这5大块展开去识别可能的风险点,可以有效避免。
外观的评估:从现有标准的合理性,比对供应商的制程能力,例如是一款膜切产品,最常见的外观缺陷风险,冲切深不离形,有残胶,可能造成后工序粘连等。
尺寸的评估:图纸尺寸,公差的合理性,可测量性。例如:标注尺寸不易取点,可能出现量测误差等等。
性能评估: 一般是标准的合理性,齐全性以及可测量性。
可靠性:标准的完备和充分性。比如某可靠性测试的条件描述不够清晰,可能造成厂商与我们之间的测量结果不一致。
包装常常是重灾区,因为它相对的不是那么重要。比如没有定义包装要求,可能造成后续产品不符合车间使用等等。
2.供应商过程面的风险识别
所谓供应商端风险识别,更多的是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确定风险。这需要SQE对供应商的制程以及我们作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要非常的熟悉,经常出现的风险问题点是什么。
如果产品是比较新的产品,并不知道具体的工艺细节,仅知道工艺的流程图,那么我们需要从品质管控的角度审视厂商的过程管控,比如各工站的CTP,CTQ是否已经识别并进行管控。例如风险可能是前后端标准没有拉通,结构样/缺陷样没有共享可能造成不良品流出;XXX检验项目没监控,可能造成成品可靠性失控等等。如果已经是成熟的,SQE熟知的同类型产品,那么相应的风险,更多的是从产品的要求去评估,以供应商的制程评估为辅助。比如SMT,不管哪个项目都要从头去评估ICT/AOI的覆盖率是否会过低导致不良项目,无法检出流失到客户。
3. 供应商资源面评估
一般来说,资源风险应该是采购资源开发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作为后续接手管理的负责人,而且是长期管理的人员,就需要更早一步评估确认,同时也是确认前工序工作输入的质量(采购的输出)。比如供应商端的人力资源,加工设备资源,量测资源分配不充足,可能造成加工迟缓,品质监控缺失等。
识别出风险之后,要对风险进行分等级,以便按照风险点的高低,安排风险对策的实施的优先级,不能做拾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
风险一般可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高风险,是几乎一定会发生的风险点,且会产生比较严重后果。
中风险是那种有比较高的发生几率的风险点,后果比较严重的风险点。
低风险是发生几率比较低,且后果不严重,容易解决的风险点。
有的人可能会像FEMA那样S*O*D打分,然后根据分数高低进行风险分级,也是可行的,这样会更好。
风险对策拟定
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拟定出风险降低方案,这是风险评估的最重要的工作。拟定的对策一定要是那种经过努力可实现的方案,或者可以变通实现的方案。比如新引进一家供应商做的产品有AF镀膜,在其他家厂家新进入时出现过钢丝绒测试5000次的失效。那么新进的供应商要避免这种风险需要怎么做呢?
1.供应商要使用能够达到钢丝绒5000次的同类产品的镀膜膜料
2.出货前要进行钢丝绒测试,通过再交样,不通过必须重新制作。
3.如果供应商没有类似产品的经验,那必须把可靠性要求给到他的镀膜膜料厂,由膜料厂给出几种能达到的型号,同时生产出样品,然后测试样品,选取测试通过的产品进行送样。
风险对策实施
风险对策的实施,是按照拟定的对策去逐步实行。实行的过程中,不少SQE会觉得有一种无力感,因为我们承担了很大的义务,但是我们手中的权力不足。我们不是供应商的直接领导,推动他们,他们不一定愿意去做。在工厂内,我们代表供应商,都是别人提要求给我们,我们推别人做事,不一定能够得到响应。事实上,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要在资源及权力不那么充足的情况下,去协调供应商,协调厂内,来达成我们需要的风险降低方案,达成我们的目标。能不能让别人愿意配合SQE,也取决于SQE自己的影响力。是否能在我们的努力下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让别人信服我们,愿意配合我们去做一些先期的质量管控。如果SQE不懂技术,不懂工具,又说不出所以然,凭什么让别人愿意跟随你去做这些方案呢。这需要SQE锲而不舍学习,不断的向着目标努力。风险实施对策必须进行闭环监控,不闭环的对策,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没有任何预防作用,是在做无用功。
风险评估总结
在材料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风险问题总是不断的重复的出现,被同样的石头绊倒多次,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人喜欢风险,但是由于材料管理的独特性,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没有办法杜绝的,又必须得接受。然而相当一部份人对风险的重视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脑子里,那么其实对风险并没有很好的管理,只是应对,说白一点就是靠经验去做事后解决。于是乎,材料问题重复发生,疲于应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在事后对曾经发生过的具体应对措施,进行认真的分析,反思,总结,也没有认识到所做的风险降低方案具体事项的优劣。如何来总结,简单来说,对照风险评估报告里的风险项目以及风险降低对策,一一去确认实施后的效果,优点,缺点,哪些风险是真正评估到的,哪些还没有评估到?没有评估到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储备不足,还是评估时漏掉了细节等等。对风险评估中可展开的事项,可以做成Lesson Learn,然后把总结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对策,反复的使用和练习,就可以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效果。风险评估及总结,必须形成书面的文档,必要的话还可以加上关键字的索引,方便筛选和搜索风险的应对方案,让这些有价值的应对风险的方案充分的发挥作用。
处理风险需齐心协力
材料的风险评估是以SQE为主导的团队行为,不是单打独斗,必须要相互配合。SQE做好风险评估,针对自己无法给出降低措施的项目,或者需要团队中其他成员配合才能完成的项目,要喊出来,寻求团队支持。这非常考验SQE的影响力,以及主动协调能力。
不能够把风险方案放在自己手里,要把风险评估里有用的内容光明正大的输送给团队,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支持风险管理。因为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不同,能够得到资源和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SQE认为疑难的风险点,其他单位的人,未必认为是风险,因为他们可能掌握了新的技术或者比你更多的资源。
总之,SQE的材料风险评估的好坏决定了材料量产后问题的多少。只有认真的去做材料的风险评估管理,才能将材料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在量产的时候材料的质量能够稳定受控。
更多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happynavy123
前言:旷野兄在QQ空间里的一个短文章,关于工作的,觉得很有道理,故转载在这里;
郑重申明:版权归旷野兄所有;
-------------------------...
前言:旷野兄在QQ空间里的一个短文章,关于工作的,觉得很有道理,故转载在这里;
郑重申明:版权归旷野兄所有;
-------------------------------------------------------------------------
旷野:今天一个猎头恭维我说了很多好听的。但他的恭维是有依据的。这让我不仅想到一件事。我在每家公司工作的方式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为何有些成功有些平淡?其实质量是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努力可以取得小成绩,但沿着正确的方向,选择内耗小的环境,才是我在有些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个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了不起的是乘风破浪的战略和同舟共济的团队。
--------------------------------------------------------------------------
我的理解:经常在坛子里看到有朋友问工作的事情,我想以上旷野的话可以作为参考;
不仅仅是quality,其它职能分工也一样吧。
如果说 良禽择木而栖,说的是原则。那么 正确的方向,内耗小的环境,乘风破浪的战略和同舟共济的团队,就算进一步对“木”的描述了。
这需要有经验,需要观察思考和判断;
Writing an English version memories for myself of the last 6 work years, actuall...
Writing an English version memories for myself of the last 6 work years, actually this idea occurred in my brain a long time ago, till today, it happens that I am free, and now is the beginning phase of me in my current new company and new position.
I remembered that it was the Feb of 2012 when I came to Jiangsu provide to start my first job, to be honest my first choice was Wuhan because I was a Hubei guy, but unfortunately that I did not find a satisfied job in Wuhan after graduating from a vocational university, a bit miserable even now I think of that period.
My first job was in Suzhou, an enterprise which manufactured sealing material in Solar industry, and my position was the quality system assist engineer, who help the QM to do the awareness training, system conformity checking, calibration and so on…very basic work content maybe now I think back , but I learned many from the basic job, very beneficial because additional, I encountered a good leader there, his experience taught many things, even today, sometime I fell I am impacted by him obviously in some aspect.
But afterward, I left this company as I would like to get a bachelor degree, because in my brain, only after getting a bachelor degree, then I can get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the foreign company to get a bigger platform and higher compensation. But in this company, the holiday time was very limited and the distance from company to the city was very far, whatever time and distance, the company could not fulfill me anymore, so no option but change job to Kunshan.
Do not know how to comment changing job this time…maybe I can learn more from my 1st leader and in the next 3 year, maybe sometime I fell a bit regret especially when I get some setbacks during the work. But never mind, I got my bachelor degree two years later and actually the platform and possible of my second job, was better than the 1st one absolutely.
Regarding my 2nd job, in a Taiwan enterprise, position was quality system supervisor, because it was a new company, so I need to lead the company to establish the ISO9001, QC080000 and TS system, very tried and hard at the beginning and I remembered clearly that I was OT working in the dormitory lonely during the national holiday, very pathetic but also very motivational…
During the 2nd job, because my leader cannot act as a master like the previous one, so many field, I cannot rely on other to give me instruction or direction, oppositely I need to give other advice and help because it was a new company, the system and awareness of it was blank. So on the road of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 the ability of myself improved dramatically as well.
Approximately 1.5 year later after joining this company, I start to own the SQE, maybe at the beginning, I just want to get more challenge work and then I can negotiate with my boss to get a high salary.
but the process was not as smoothly as I imagine, the attitude and manner of me and my boss were different, and many fixed plan of vendor manage were broken because of the instant and un-mature decision from my boss, I felt very frustrated and started to seeking opportunity to resign…
But hereby another reason of wondering resign is the salary. and when it comes to this topic, I need to back to 2012.
In 2012, I start to focus on 6SQ net, and actually I knew my 1st leader and got the 1st job via this website. and at that time, I read many stories of many quality masters there, very adoring in my heart and I made mind to become a master like that too in the future. and I knew monthly salary 7000 Rmb was the ideal number in many quality guys’ heart. So I also wished that I could got a salary within 5 years. ( actual salary was 2500 RMB in 2012).
At the end of 2014, I had an annual summary with my boss and I expressed that I did not satisfied with my current number directly, and also I hinted that I can challenge more if some places needed me, so I took over the work of SQE( including IQC) in 2015, but the salary , was TBD all the time, I was fed a pie… a big pie…
And about two months later, I got an interview invitation form an European enterprise, I was very excited but upset as well, because my English was very poor at that time whatever oral or written. But finally the interviewee did not throw me many hard questions and fortunately I got the offer a week later, because I was eager to escape, so I dare not to do much negotiation of the new position, the salary is 7000RMB, the special number in my heart and this year is 2015.
According the original plan, spending 5 year to reaching 7000, but 3 year later, I got it. I could not remember the feeling when I got the offer, just very happy and doubtful that whether the target I set for myself in 2012 was too low…
Joining the European company is completely a new phase of my career path, even the new position is not a very challenge position, It is also the reason that the company does not give me a higher salary, but in my heart, I am clearer than anybody that the opportunity is more meaningful for me than the salary number.
During the 3 years in the European company, I did 3 very important and correct things, First one is utilizing the work time to restudy the TS five tool , again and again, and then help company establish a new SPC and MSA system, during this process, I upgraded myself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econd one is self-learning the 6 sigma and past the BB examination, then lead a improve project this year. The last one, is spending 15K rmb (6 months’ savings) and 1 year time to improving my English, before making the decision, maybe nobody know the conflict in my heart because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that I am really very poor and the price is very expensive… but regarding the reason why I made the decision finally, not only that I want to improve myself to get more space, but also criticized by others during the global meeting as poor English, very thankful for the person who pushed me ….
At the beginning of 2018, I told myself it was the time to leave, to find a new platform… as I knew the promotion space of my current position was very limited, no promotion, no salary increase…one more, I want to use the knowledge what I have learned during the 3 years, I do not want to waste time to service for HSF management and calibration field any more, I can do many other things…
So now I join my current company, become a PQE, who not only is charge of product quality, but also the owner of the continues improve project, and got a double than last one.
Regarding the last 6 years,
in general, compliance to my expectation, but just for me.
Maybe in some peer’s eye,
the experience like this is shamed to be shared with others.
But one point arose by some people, the frequency of changing job is a bit high, it is really and I did…… I do not know how to explain, maybe just because the update speed of work ability of me is too fast … but I think I will take this point into accounted in the further…
New company, new position… I think it is also the time for me to consider the plan of next 3-5 years, at least I am supposed to accomplish the AQS 6 sigma BB certificate and the external auditor certificate, and if time permit, getting a master degree is also a good idea……
LIFE IS TOUGH, NO OPTION BUT WORKING AND LEARNING HARD…
END…Jul 13th 2018
一个普通家庭与贫困的差距,也就隔着一场病。
《我不是药神》火了。从昨天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部电影。谈的时候,眼中带光,眼中带泪。一个很现实的故事,讲的是...
一个普通家庭与贫困的差距,也就隔着一场病。
《我不是药神》火了。从昨天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部电影。谈的时候,眼中带光,眼中带泪。一个很现实的故事,讲的是几位白血病患者,因为买不起进口的格列宁抗癌药物,只能去买从印度走私的仿制品抗癌药。
一系列的利益纠葛,人性挣扎,相关方博弈。能看到人性的伟大,也能看到人的卑微;能看到光,能看看到光影背后的黑暗与无奈。
很多时候,对于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说,无奈本身,就是巨大的黑暗。
回归话题本身,我想谈谈“疾病”这个词。
我不知道你们对“疾病”这个词有多深的理解,我想起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位在北京有房有车的精英中产,因为家人一场病,在ICU看到了每天耗费6万块的各类昂贵机器,被逼到卖房卖车。
他说,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才叫“疾病”。
他说,如果我病得不行了,一定不要进ICU,我宁可死去。
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适、巨大的痛苦,更意味着巨大的治疗成本,对一大家子的经济绑架。整个家庭可能因为一场病,由富裕小康直接掉进贫困,并一蹶不振。
疾病,可能改变很多人以及相关者的命运,像一场大风暴,不容分说地裹挟一切,卷进未知的轨道。感谢《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让很多人哭的时候,也倒逼很多人去思考:如果我面临困境,我该怎么办?
希望你认真看这篇文章。
一场病压垮一个家庭
两年前,山东泰安的晴晴被检测为戈谢病,全球仅有1万患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每半个月需要打一支注射用伊米苷酶。一支药的费用为23000块,外加十块钱注射费。晴晴的爸爸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注射两针就要花掉爸爸一年多的工资,两年期间,家里没买过一件衣裳。别人说,湖北有个中医很厉害,据说可以治戈谢病,母亲带着晴晴过去了,开了一大堆的中药,吃了20多天,花了6000多块,没有半点用处。为此母亲偷偷哭了好久。家里的钱根本不够用,找亲戚借,找爱心人帮助,也还是不够,母亲就将一封封手写的信寄到省里,得到的回复都是:“目前我省还没有出台关于把戈谢病纳入医保的政策。”
一家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一名知乎网友讲过自己的经历,他们全家都是央企职工,外公外婆、大舅小舅,以及他的父亲母亲,山珍海味吃不上,但日子已算滋润。98年,他还在读小学,外公查出鼻咽癌晚期,当地无法医治,小舅请长假带着外公四处求医,辗转东北和江浙两地,最后选择了长春一家医院。大舅申请外调项目,只为了多拿点补点,母亲则负责后勤,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医疗费用的报销,以及申请单位的各种贷款。一次包饺子,小舅妈吃着吃着就哭了,她说,有一年多没吃过肉了,去菜市场买菜都是趁着收摊的时候,只为了多省几块钱。一天,外婆召集家庭议会,医生说有一种进口药,一针两千块,一周三针,疗效怎么样,还不清楚,问打还是不打?会议开到半夜,最后决定用药。
两年后,外公去世,留下三家满满的债务,他不知道还了多久,只记得到上高中的时候仍在还钱,小舅因为经济压力,一直等到他大学的时候才敢生小孩。
后来,他母亲经常对他说,如果她老了,患了重病,她不要治疗她要安乐死……
因病致贫早算不得新闻,在全国的贫困人口中,44%的人就是因为一场病,大概有734万人,这还只是2016年的官方数据。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70%贫困的就是因为疾病,一场大病能毁掉一个家庭。据《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研究》显示,在城市家庭,自付的医疗费用中,有8.9%需要借债才能支付,在农村,这个比例为20%。当然,这不包括那些根本没有纳入医保体系的大病。
一个普通家庭与贫困的差距,也就隔着一场病。哪怕是有车有房的中产,一场不大不小的病也能让你捉襟见肘,在疾病面前,我们就是如此脆弱。
有种病--叫不想拖累子女
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温州有位老人叫戴金秀,70岁,育有二子一女,都有工作有家庭,普通而温馨。老人很开朗,唱黄梅戏、跳交谊舞,时不时和朋友出去玩。去年4月,老人咳嗽不止,痰里带着血丝,她瞒着子女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是肺癌,晚期。老人的世界突然就塌了一半,焦虑,晚上睡不着觉,不到一小时就醒来。子女不知情,带着母亲去精神科,医生说有焦虑症,需要安眠药。8月16日上午9时,老人跟女儿说,要去中山公园看戏,便一个人走了。穿着橘红T恤,碎花小脚裤,以及黑色布鞋。到吃中饭时间,母亲没回来,女儿折回公园找,找了很久,也没发现踪影。回到家,发现留了一封长长的“诀别书”,满满两张纸,上面写着不想拖累子女,以及她想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三个儿女开始疯狂寻找,找熟人、找朋友、找警察;找监控、找媒体,整个温州都惊动了,也没发现踪影。8月19日上午10时30分,救援队在一处废旧的拆车场附近找到了戴金秀,面部朝上,已无生命体征。
这样的新闻太多太多,
怀柔老太不愿拖累子女勒死瘫痪丈夫后自杀、
荆州患病老太不愿拖累孝顺儿女跳湖寻短见、
湖南同村数名老人连续自杀只为不拖累子女、
安徽9旬老太跳井身亡因疾病缠绕不愿拖累儿女……
没有具体的数字可统计,到底有多少老人一生病,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拖累子女,不能拖累家人,用一种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痛,也很现实。
更残酷的现实是
不敢病,更不敢死
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女,28岁,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好几天空腹血糖15.9-16.7,有家族病史,父亲死于糖尿病。
老公在外创业,事业刚刚起步,上个月给孩子换了学区房,还有300多万的贷款,确诊的第三天,弟弟结婚,问能不能借10万块钱,所有的事情在一瞬间就崩溃。
原本的女强人,回到家看到孩子就偷偷哭,不敢跟老公说,也不敢和孩子说,卡里已经没有一分钱可以借给弟弟。
以前很怕死,晚上梦到死醒来都会哭,现在不怕了,希望出门就被撞死,这样还能给家人留点钱,不想拖累家人。
但想着自己死了,房贷怎么办,女儿怎么办,老公怎么办、家里的老人怎么办,越想就越崩溃。眼泪哗哗地就往下掉。
“小病拖、大病抗,病危等着见阎王”几乎成了我们的现实写照,不是不想治,而是不敢治、害怕治,治不起。在疾病面前,大部分的人都无能为力,但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被光顾的不是你,就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样。
最开始的一场感冒,到最后把一个家庭推向奔溃的边缘。
都说病来如山倒,有时候,倒的不止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在一个医疗体系根本不完善的国度里。病,也等于恐惧、等于贫穷、等于奔溃。在疾病面前
一个家庭为何会如此脆弱
一旦家庭成员生一场需要50万的大病,基本就可以摧毁一个家庭。目前,至少一半家庭的风险抵抗能力几乎为0,哪怕看上去你有车有房。
不理想的医保体系
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告诉你,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医保上,至少几十年内,是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
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在加一个小孩,二胎开放,有可能是两个小孩,这就是现在的四二一家庭结构。
尤其是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开始迈入不敢病,不敢死的中年门槛。
这样的家庭结构注定是大负担、高风险的,也注定了在养老和医保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你必须攒更多的钱,来应对突发的变故。
零储蓄的财务状况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显示,在中国,超过一半家庭的储蓄为零,零不仅意味着穷,也意味着风险,意味着无钱治病。
一位朋友是这样描述自己生活状态的:每月工资一发,房贷、信用卡,就得扣掉大半,剩下的,宝宝花费多少、吃饭花费多少、老婆买衣服、化妆品花费多少,左算右算还是不够。
生活的开销都不够,更别说风险应对基金了。侥幸心理
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热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的通知》显示:
男性在0-72岁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为44.32%。
女性在0-78岁期间“至少患1种重疾”的概率为46.81%”。
讳疾忌医,是我们的心理传统,对不愿发生的事情,选择不去碰触,总觉得,疾病离自己很远,侥幸心理越重,准备就越不充分,风险的冲击业就越大。病来了,所有的道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也可能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将化作无可奈何,但不意味着只能听天由命。我们能做的,是将伤害降到最低,不至于摔下来,连个垫子都没有:
o多认识几个医生
冯唐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作为整体还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之后很久也不会。你三十五岁之后,需要多认识几个医生朋友,请对他们好一些。”进过医院的人就知道,没熟人,一切都乱套,都不知道你下一步该怎么办。多认识几个医生,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也能让你少花很多冤枉钱。
而且请对他们好一些。
不要让一个家庭长时段处于负债或零储蓄的状态
有必要给每个家人买份保险,尤其是老人。当然,更不要让一个家庭长期处于恶性负债中,有钱,就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强,不至于慌乱。做决定的人乱了,一家子就乱了。
如果习惯了先消费后还钱,最好学着节制,中国一半以上家庭零储蓄,别说是疾病,就是失业,也能让一个家庭迅速奔溃。
不想一病就穷,就不要长时间让家庭财务处于紧张状况。
遵医嘱、及早治疗
至少目前而言,遵医嘱就是最好的选择,及早治疗,能让你少花冤枉钱,至于小区周围的保健品,没有例外,都是骗人的。坑起钱来,比病还恐怖。
不要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的岳父那样:
一定要同时打开厨房窗子,南北对流通风,并且坚持不穿上衣,吹半小时,让一场致命的流感趁机而入。少信奇怪的养生,少吃奇怪的补品。
我知道劝一个年纪大的老人去体验是有多么困难,哪怕这是一项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的东西。
很多时候,打垮人类的,并不是困难,而是顽固,尤其是倔强的老人。
定期体检,能让你及时止损,不要排斥现代医学的进步,至少它让人类寿命延长了几十年。除非是真的没钱,至少每年一次体检吧。
“六出祁山”伤财(才)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是从“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开始,诸葛亮向后主刘婵上书《出师...
“六出祁山”伤财(才)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是从“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开始,诸葛亮向后主刘婵上书《出师表》,先后六次“北定中原”,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六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为:
第一次:马谡失街亭,断送良好开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蜀汉损失一员谋士;
第二次:出征前赵云去世,失一大将;出征后司马懿高挂免战牌,蜀军耗尽粮草;
第三次:张苞负伤回蜀救治无效而死,诸葛亮闻讯悲痛不已,身心疲惫;
第四次:后主刘婵(扶不起的阿斗)中反间计下令班师;
第五次:李严筹粮不利(经济疲乏),误信东吴攻蜀;
第六次: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无功而返。
至此,蜀汉的王牌人才(包括刘备、诸葛亮、五虎上将、庞统、法正、魏延等)全部出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先不说诸葛亮的个人情怀,“六出祁山”连年征战,使得蜀汉钱粮物资消耗巨大、损兵折将,诸葛亮死后还设计斩魏延,使得蜀汉将才更加短缺。
“九伐中原”劳民
到了姜维“九伐中原”时,蜀汉已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相对窘困的境况了。加上连年的征战,可征集的壮丁越来越少,诸葛亮出征带兵三十万尚且无果,姜维谋略不及诸葛亮,仅带兵二十万,要想完成北伐大业,其难度可想而知。其结果,也就没啥结果了。
常年征兵筹粮,屡次无功而返,百姓疲惫厌倦,民心思安。
回到ISO9001,第四章 组织环境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首先要确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相关方及其需求)都有哪些,随时监视和识别环境因素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这样才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取得更佳的绩效。
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将与组织战略相关并有影响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入,使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真正处于同一个经营环境中,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
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可以理解组织的经营机会和风险,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明确组织在经营环境中的价值和持续赢利点所在,哪些环境因素可以为组织可利用,哪些不利因素要规避,从而确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最有效地利用组织自身资源。
很显然,孔明和姜维为了所谓的匡复正统汉室的大业,而选择性地忽视了组织环境的巨大变化,以至于穷兵黩武,拖垮了蜀汉本就不强的根基。
理解组织的环境是决策的前提。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环境变化是个常态,组织必须审时度势,以保持正确的目标和战略。
我们回顾一下“六出祁山”时,“组织”(蜀汉国内 天时地利人和)的状况:
1、一出祁山时,太史谯周出奏曰:“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诸葛亮知奇门晓遁甲,通阴阳懂八卦,自己也时常观天象,但他并没有驳斥太史,只说“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说明诸葛亮自己也知道此时出兵不合“天时”。后上方谷已经困住司马懿,本该火攻成功,怎奈突降大雨,使司马懿逃脱(天不助亮)。
2、出祁山北定中原,需要翻越崇山峻岭,千里奔袭,劳师远征,以客犯主,粮草又常有不济,不能从容择地择机打持久战,所以,也不占有“地利”。
3、一出祁山时,后主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谯周苦谏不从;二出祁山时,后主问在朝诸臣,诸臣多言未可轻动。后主疑虑未决;三出祁山时,后主闻知,遂与群臣商议。众议皆谓孙权僭逆,宜绝其盟好;加上后主班师、李严欺主、魏延反叛,似乎也不占“人和”。
我们再来看看“六出祁山” 时,蜀汉的组织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内部环境:
1、自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被杀后,张飞暴打士兵被杀,刘备急于报仇,亲自讨伐东吴失败,被火烧连营,命丧白帝城。人、财、物损失巨大;
2、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正等已死,“五虎上将”仅剩老将军赵云(也在二出祁山之前病故)。从一出祁山,赵子龙力斩五将来看,“五虎上将”的实力确实不俗,后来的大将水平有所降低;
3、幼主刘婵领导力不足;
4、有些朝中大臣也不赞同北伐;
5、连年战事不断,国力衰弱,民心思安。
外部环境:
1、中原大地,人才济济、兵多将广,对战争损耗的人力补充的较快;
2、曹魏有统一的中原,和安定的后方,物资充足;
3、北伐战线太长,千里运粮,补给困难;
4、刘备亲征伐吴尚且失败,可见蜀汉的国力和伐魏的难度;
5、刘备死后,吴蜀虽然恢复了联盟,但吴蜀的几次联盟收效都不大,一是东吴有出工不出力之嫌,二是东吴的实力也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在刘备死后,蜀汉整体实力上不如曹魏。经过“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国力衰微。邓艾帅几万魏军长驱直入,沿路一些地方军队直接反叛;当邓艾“将近城下”尚未“兵临城下”时,成都即使没有书中所述“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至少也有精兵几万,蜀汉不仅未做抵抗之策,竟然在邓艾尚未进攻时,后主刘婵就“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同谯周赍玉玺来雒城请降。”了。
问题出在哪里?
孙子曰:“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
又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果当初,诸葛亮、姜维学习了新版ISO9001标准,在决策时考虑了“组织及其环境”后,采取防御战略,整顿朝纲,招贤纳士,屯兵戍边,发展经济,以待国力强盛。然后寻机攻魏,或许还有北伐成功的可能。即使不能北伐成功,也不至于被几万魏军一冲,蜀汉就不战而降了。
所以,理解组织及其环境,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主动识别和应对经营中的风险和机遇,这样,组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取得更佳的绩效。
大才孔明者,忽视组织环境的变化尚且失败,何况你我乎!
在豆瓣的其中一篇影评下看到大家针对专利药收费贵的问题以及专利药该不该收费贵的问题讨论“异常激烈”,转载之前看过的一品文章,与大家共勉。
我是一条十年的老化学狗...
在豆瓣的其中一篇影评下看到大家针对专利药收费贵的问题以及专利药该不该收费贵的问题讨论“异常激烈”,转载之前看过的一品文章,与大家共勉。
我是一条十年的老化学狗,如果算上大学四年的话,就是十四年的老化学狗。 但是我进入制药行业只有短短两年,2012年12月我进入第一家药企,小作坊。 三个月不到跳到了制药百强沪市中小板第一股,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厂,第三大蛋白粉生产厂。 干了一年被开了,又进了一个小作坊,干了一个月跳到现在的企业。 也在百强名单里,但是排名很靠后很靠后。
因为我在制药行业从业时间短,所以不敢说自己说的就一定是权威,但是大体上我可以保证没什么大问题。 重点就是几个领域: 1中国为什么要认可美国的专利,不能像印度一样干? 2仿制药为什么国家打击这么严格,放宽点不行吗,救命的啊! 3药品境外购为什么要打击?是不是和外购奶粉一样官老爷担心税收?
首先我要说在前头,那就是药品真的不是一种普通商品,很多药品的半致死量远比氰化物小,说句不好听的,治病还是要命真的就是一步之遥。 不管是新药还是仿制药,质量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质量合格的药品是一切医疗系统的基本大前提。
所以,药品质量方面的口子绝对不能开!一条缝也不能开,今天你可以因为格列卫可以救命开一条口子,明天就会有几千人死于劣质药的不良反应。 中国对药品质量监管在全世界都排名前列的严格,尚且出现疫苗劣质几百儿童不良反应很多删号了的事情,诸公你们在说格列卫可以救命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劣质的格列卫可以要命?
药品太特殊了,特殊到全球单独为药品制定了一个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也就是俗称的GMP,0.001%的单杂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甚至致命,所以对药品的所有单杂都是要确定结构,确定药理,确定临床吸收峰和波曲值,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小作坊当年就是一个单杂卖了一百万美金,制药行业卖杂质做杂志的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举个例子,某成药有效成分含量99.5%,另外的0.5%是杂质,这里面0.1%的主杂有两种,剩下的0.3%是十种小剂量杂质。 GMP标准是要把这12种杂质全部都要确定结构,分离提纯,每一种都要做完整的临床和药理包括毒理,确定这12种杂质都对人体没有损害才能够合格。
因为0.001%的杂质有强烈不良反应甚至致命的例子太多了。 药物就是这么特殊。
然后说说为什么印度可以这么嚣张的防治仿制药而美国不管。 这个就都是小道消息了,九十年代,美国大量的制药厂在印度建厂,然后九几年杜邦还是辉瑞我忘了总之是制药巨头厂区周围发生大规模居民高烧不退,甚至死亡的病例,印度医院束手无策,后来经过调查,是该制药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某些成分导致的,这可是稀释了千百倍之后,依然有这么牛逼的效果。 然后不久之后,印度发生大规模化学物质泄漏,死了几千人,又是美国的化工厂(化工制药关系还是很紧密的)。 双管齐下,美国政府在印度国内没有药物专利法的前提下,对印度开放了FDA的数据库。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国所有制药行业的申报专利数据,三哥可以直接看,直接拿来用,美国不管。 然后美国继续在三哥国内进行药理临床的数据,给三哥一份,怎么折腾三哥的两脚羊,三哥不管。
这就是我所谓的睾丸捏在美国手里。 这个代价中国承担不起,药物临床虽然需要这种科研精神,但是跟美国在三哥那边一样折腾,在国内那绝对是要动摇统治的。
三哥的仿制药卖得很好,不单单卖给中国,其他国家也有,但是返销美国的情况不多,这也算三哥脑袋没进水,不干作死的事。
再说说中国为什么必须承认美国专利,忍受新药在国内的高售价? 因为如果你不承认美国专利,不保护新药知识产权,没关系,美国对你关闭数据库,FDA数据库基本上就代表了全球新药研发方向,关了这个你就自己黑暗中摸索吧。 你仿制了一个,然后其他所有你就彻底没戏了,丢西瓜捡芝麻就是这意思吧? 再然后,美国一种新药上市,你要不要买? 牛逼你别买! 对于有大规模仿制美国新药而且不遵守专利保护的国家,美国要么不卖,要么卖的死贵。 所以我才说,三哥是特例。
比如中国现在很多药企都在仿非布司他,这个可以说是21世纪跨时代的新药结构,我们单位很早以前就成功的仿出来了。但是因为专利没到期,不敢申请批件,现在到期了,批件申请ING。 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数据库,你都不知道什么药品结构有什么效果,从定结构开始研究…… 那可是浩瀚的工作量外加更多的钱。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在没有可能把睾丸交给美爹捏着的前提下。 中美互相承认药品专利,对中国是有利的。 不但可以加速国内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而且现在已经有中国的一类新药逆袭美国制药界了。 虽然是被国内中医黑很看不上的中成药,但是人家也过了美国FDA的审核了。
总的来说,长远的来看,三哥的模式不可重复,那么捏着鼻子认了就是最优的选择。
最后说说为什么海外代购国家打击这么严厉。 这个归根结底还是药品的特殊性。
虽然影响税收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一类新药本来的关税就很低,有些还是0关税。 大多数进口药的关税税率是3%,2013年将人血白蛋白和人用疫苗共4个税目产品的进口税率由目前的3%降至0。 所以药品不是奶粉,奶粉的关税我没查,但肯定比药品高。
严厉打击境外药更多的还是处于药品安全的考虑。 比如印度药格列卫,你私下进口没法保证渠道的安全性和药品质量,万一是印度假冒伪劣药呢? 而且私下进口必然会造成进口药市场的鱼龙混杂,到时候对于国家制药行业整体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害。 老百姓不会管这药是合法进口的还是非法进口的,大活人吃药吃死了那就是你政府的责任。
而我在前面说了,治病还是要命,真的就是一步之遥,劣质药吃了就死绝对不新鲜。 药品不是食品,我以前不在制药厂我还没感觉,进了制药厂我才知道GMP是一个放屁都有规矩先走那条腿都有说法的东西。 就是因为药品太特殊,太重要了。 一个疏忽大意,就意味着无数条人命。
在企业中做质量管理工作很难,既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又要给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让路”,常常要做出不得已而为之的“变通”。正是这些变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受到质疑,甚至执...
在企业中做质量管理工作很难,既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又要给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让路”,常常要做出不得已而为之的“变通”。正是这些变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受到质疑,甚至执行走样。
在企业中,常常会出现质量管理人员与技术、生产、营销人员的争执,质量管理人员对不符合制度规定、不符合作业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行为坚持原则,而技术、生产人员常常会以不影响产品质量、仅是一点小问题、为了营销发货需要,凭借领导或部门的特批最后实施了“变通”。这种变通在大家看来似乎合理,但会破坏质量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由此引发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挑战,慢慢地,这样的变通就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质量管理体系就会成为一种摆设,产品实现的过程没有质量保证,风险随之产生。
有这样一件事,在某产品(PCBA)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流程在贴片工段是这样规定的:检板——刷膏——贴片——回流焊接——AOI检查——目检——检验——出货或转出。一天,管理者说,营销需要紧急,要加快生产。然后,执行层的小领导就开始碰头,最后决定,为了完成任务,因该产品贴片元器件不是很多,AOI检查是卡脖子工序,正好设备也忙不开,就把AOI检查去掉。结果满足了营销工作的需要。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这样执行已经达半年之久。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作为管理者只是下命令,根本没有考虑到提供的资源是否可以满足,质量管理意识淡漠,维持的是行政管理的“官”文化。
2.作为执行层的小领导们(技术、质量、生产、营销)自然不会违背领导意愿,他们会以变通来应对,只求完成任务。
技术上没有对暂时去掉AOI决定进行评估风险,没有书面的技术通知进行变更。更深层次上,还可以反思这款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合理,既然AOI工序可以去掉,当初工艺设计是否就是多余的,增加了成本?
质量管理人员不但没有坚持对去掉AOI工序的质疑和否决,反而通知线体检验放行。或者技术或生产强势执行,根本没有考虑质量管理。
3.把AOI工序去掉既然是临时性的措施,应该是一次有效才对,而且要做好追溯。达半年之久没有恢复,作为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坚持了质量管理的原则?质量管理要有规矩,按体系的要求工作,而现实情况是体系失效。
类似的事例很多,不管内审还是外审均没有出现严重不符合项。因为“变通”是公司领导的行政命令,质量管理部门作为公司的下属部门该如何做?变通处理,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措施的严肃性、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执行走样。久而久之,企业的执行力差,质量管理两张皮现象就会产生。
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大多数企业并不是将质量当成一种竞争手段,而是当作一种必须应付的差事,对质量检查、审核、整改等工作持一种应付的心态,对查出的问题改一下,其他该是啥样还啥样,不可能从系统化的角度来举一反三地进行改进。
质量管理要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变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的现象,就要大力弘扬和实行“质量管理型”的运营管理形态。把质量管理作为公司最高管理层的领导核心,各部门都以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来开展研发、生产、营销活动。质量标准源于顾客的需求,企业生产产品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对顾客的要求必须明确、清楚地表述出来,以此来指导生产和质量控制。细节化、标准化、操作文件化要求的贯彻执行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体现。一切质量管理活动都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下规范地进行,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也都是在体系要求的约束下开展工作,在质量管理中根本就没有“变通”这个字眼。
这样,就可以慢慢建立起重视质量管理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深入人心,企业的产品实现过程就会呈现加速成长趋势,产品质量保证会自然而然的实现,做什么产品成什么产品,企业发展壮大不是梦。但是,毁掉这种文化需要的仅是少量的“变通”事件,就拿带薪休假制度来说,按照原本的意思,就是规定的年休假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休假视同上班。但有些企业的老板打小算盘,休假就扣工资,这不仅损害了广大员工的利益,还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看似给公司节约了一点钱,实质是给员工做了一个很坏的榜样。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企业领导有规不循,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一旦产生这种意识,就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工作质量会传递到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最终使得企业受损。
质量过程控制不合理,对于发生的质量问题不重视,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遇到影响产品质量问题时,不及时分析原因,而是采用所谓“变通”的方法,质量管理如果不制止这种行为,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看似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但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导致第二次、第三次质量事故发生的风险概率会成倍增加。
基于多年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心得,我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我们自己把它想得太复杂化了——为什么老是一味追求新的质量管理方法,而不去落实、坚持既有的方法。现实工作中,有很多企业都在推崇和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精益制造管理、6西格玛管理、对标管理等等。有些时候,不乏“照猫画虎”,基本上没有多大效果。为什么呢?质量管理工作遇到棘手问题就“变通”,今天遇到这样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么改,明天遇到那样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再改成另一个样,给不合理的工作或因果关系的情况冠以合理的帽子。
同样的质量问题,几乎是无限次地循环发生。我们在对顾客投诉的整改报告中时常这样回复“加强过程管制、要求作业员工自检、标准化管理、严格按标准作业、再培训、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等等”,一次、两次、五次、十次……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麻木了,不是吗?员工的意识并没有将“管理的系统方法、过程方法”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所以,从质量管理的内部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的外部审核中,经常会发现类似问题的发生。质量管理年年搞,问题并不减少,产品质量水平也未见飞跃。
质量管理要坚持原则,坚持到底,要敢于对“变通”说不,在质量面前没有例外特权,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求得生存、发展、壮大。
先看附件的图片。
作为一个质量人,戎马一生,始终在check,在其他部门或世俗的人眼里,check就是找茬,就是挑毛病,就如同驱赶大街上随意摆摊的小贩的CG。...
先看附件的图片。
作为一个质量人,戎马一生,始终在check,在其他部门或世俗的人眼里,check就是找茬,就是挑毛病,就如同驱赶大街上随意摆摊的小贩的C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段话概括中国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