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酱油诗:襄阳山河万里楼盘偏僻青云遮明月…… 求下句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吟(·崔荣江)  押尤韵蕤,一畦复两丘。宛香穿阁户,也薰楼。但逊色,焉输静水柔。凝珠泪,鬈叶现。滋露扬瘦玉,剪风愁。懒同萎,满庭秋。纵折断,坚根死未休。逢春萌,忽日盖汀州。远岸绿,浅翠浮。我吟句,字中求。偶觉拙,弗达讴。遂推牖,野碧眸。嘻鸥鹭,泊小舟。见春客,原阔走。十里无喧肆,有静幽。人,流。穷,凭笺搜。何,独赏亦。履,作。恋青忘,挑新钩。草密藏蛩唱,喉?叶,商与谋。客解意,头,何乱乱,竟。字,愁。剪愁浑,漂突若。还念草,漫渚洲。至,让知不?
(1).香草。 汉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 明 沈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泰州玩芳亭记》:“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分类:过去那个时代。:“﹝父﹞ 况 疾病…… 弇 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 唐
:“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明诗纪事己签》卷一引《龙性堂诗话》:“﹝ 于鳞 七言诗﹞自足以鼓吹当代,领袖时贤,不必讥之太过。”(1).目前这个时代。 唐
诗:“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宋
之四:“言为当代法,行不古人惭。”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六:“戏剧之中没有当代的社会现象,著者都是取之于历史的。”(2).指在位皇帝的朝代。 唐
:“苟欲取法当代,遂乃轻侮前朝。” 明
《请乞优礼耆硕以光圣治疏》:“如蒙皇上俯念 阶 为先朝元辅,当代旧人,特敕该部……皆太平之盛事也。”(3).指在位的皇帝。 元
诗:“苾刍元是黑衣郎,当代深仁始赐黄。”分类:亦作“ 三径 ”。
晋 赵岐 :“ 蒋诩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诗:“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 疏 。” 宋
:“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于月,三径花香清欲寒。”分类:(1).青草。 南朝
冀 生碧草, 沅
湘 含翠烟。” 唐
:“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 宋
诗之一:“春晚落花馀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可酿酒的草。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以酿酒,则味如醇酎。饮一合,三旬不醒;但饮甜水,随饮随醒。”分类:(1).味不浓。 汉
王充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2).指粗茶淡饭。 汉
:“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1).荷花的别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 宋
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室对芙蓉,家徒四壁。”(4).宝剑名。 明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说剑才。”参见“ 芙蓉剑 ”。分类:整串,一串串。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屋檐下悬挂着向日葵和萝卜的种子,和成串的焦红的辣椒,枯黄的干菜。”分类:妩媚含羞。 南朝
:“憔悴不自识,娇羞馀故姿。” 唐
诗之二:“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 明
《浣纱记·游春》:“一段娇羞,春风无那,趁晴明溪边浣纱。” 林海音 《城南旧事·兰姨娘》:“ 兰姨娘 娇羞的笑着,就仿佛她是十八岁的大姑娘刚出嫁。”分类:散发所积存的财物。 唐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夫知人以为本,感通以为行,善贷以为常,散积以为乐。”《新五代史·杂传七·袁象先》:“ 正辞 积钱盈室,室中尝有声如牛,人以为妖,劝其散积以禳之。”分类:(1).皇宫庭苑中的花木。 唐
之五:“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
:“御水初消冻,宫花尚怯寒。” 金
《鹧鸪天》词:“解语宫花出画檐,酒尊风味为花甜。”《水浒传》第一回:“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2).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 宋
:“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 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 嫦娥 剪就绿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檐低,一举成名天下知。” 清
:“可笑那 杜丽娘 呵,识见浅,要夫婿宫花双颤险些儿被桃条打散梦中缘!”(3).宫中特制的花。供装饰之用。 宋
词:“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分类:(1).忧伤,哀伤。:“ 贾生 既以适居 长沙 , 长沙 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清
《圣哲画像记》:“唯 庄周 、 司马迁 、 柳宗元 三人者,伤悼不遇,怨诽形于简册,其于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沙汀 《困兽记》七:“这是那种柔弱的自己伤悼的悯笑,在他一向很少有过。”(2).对死者的悲伤悼念。:“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太祖 伤悼之,遣使者监护丧事。” 宋
宋濂 《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皇情衋然伤悼,退而叹曰:‘ 日煃 ( 陈日煃 )率先内附朕意,西南之民将有攸赖,不知贤王何去朕之急也。’”《三国演义》第五三回:“ 孙权 闻 慈 死,伤悼不已,命厚葬于 南徐
北固山 下,养其子 太史亨 于府中。”分类:亦作“纤腰”。
(1).细腰。 唐
《周秦行纪》卷上:“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 宋
词:“衣裳淡雅,看 楚 女纤腰一把。”(2).指细腰美女。 宋
《姝丽不肯开樽》诗:“莫嫌衰鬓聊相映,须得纤腰与共回。” 明
:“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 清
之二九:“ 窅娘 侧足跛行苦, 楚国 纤腰饿死多。”分类:(1).小而多。 北周
诗:“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唐
诗:“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明
《步步娇·冬景》曲:“落木哀风江城晓,点点寒鸦小。” 陈毅 《元夜抵胡家坪》诗:“点点花灯当户照,齐占胜利在今年。”(2).一点点,形容小或少。 明
《紫箫记·心香》:“郡主点点年纪,说这般话,真是 蕊珠 仙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修理这点点屋角,不过几十吊钱的事,怎么要派起我们一百两来?”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试问你,搅了这一阵,只有这点点子工作啊?”分类:(1).赶在最前面;领先。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要与 汉 家出力争天下,拚命当先在此朝。”第四九回:“后面跟着二十多个快手,当先两个,走到上面,把 万中书 一手揪住。”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七:“有时韵律占胜,有时意群当先。”(2).原先;当初。卷十三:“当先在 刘 家。而今的丈夫,叫做 辛德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当先老主人遗嘱,不要分开,如何见三官人死了,就撇开这孤儿寡妇,教他如何过活?”分类:(1).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引:“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按,今本作“絪缊”。 南朝 陈
《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 骊连 、 栗陆 之君,卦起龙图,文因鸟迹。”:“邃初冥昧,元气氤氲。” 宋
:“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觑。” 清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彼但堕落鬼与神,太乙主宰先氤氲。”(2).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
《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北魏 郦道元 :“ 汉武帝 获宝鼎于 汾 阴,将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云盖焉。”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3).指弥漫的烟气。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4).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沈约 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清
《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分类:(1).意向,旨趣。:“ 桓玄 意趣不常,每怏怏于失职,节下崇待太过,非将来之计也。” 金
诗:“一檄风驰万垒降,当时意趣已难量。” 清
卷七:“﹝ 尹元孚 ﹞督学 江南 ,好教人读《小学》,宗 程
朱 。余时宰 江宁 ,意趣不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我们就提出问题请教:最近教育上的设施和东方文化的意趣。”(2).意味,情趣。 宋
《真州东园记》:“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明 叶盛 :“ 杨廉夫 题曰:‘牧牛值风雨,箬笠几去手,不在风雨前,不在风雨后。’为妄人改‘手’为‘首’,幸墨迹浓淡,隐隐可见,不识古人用字之意趣耳。”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 夏丏尊 的《文艺随笔》,系从一九二八的《一般》上钞出,虽少而很有意趣。”分类:(1).新作的诗词。 唐
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宋
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清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杀 南朝
阮司马 ,累侬夫婿病愁多。”
诗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2).新产生的词语。如:近些年产生的科技新词如激光、航天飞机、超导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3).没有学过的词语。如:为了校正发音和多学些新词,她天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讲座。分类:(1).本来的意思;原来的意图。:“ 勤 还,陈 霸 ( 侯霸 )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 唐
诗之二:“ 韩公 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 汉 旌。” 宋
卷十:“ 晋 人所谓见 何次道 令人欲倾家酿,犹云欲倾竭家赀以酿酒饮之也…… 韩文公 借以作簟诗云:‘有卖直欲倾家赀’; 王平父 《谢先大父赠簟》诗亦云:‘倾家何计效 韩公 ’,皆得 晋 人本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在他与 龙光 的本意,是要和医生串通,要下两样反对的药,好叫病人速死。”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2).主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夫序者,述作之本意。”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3).自己的意思,本人的意思。 晋
:“气绝之后,便敛以时服,殡已便关,关必便葬。上无损于国,下从我本意。” 宋
《云麓漫钞》卷八:“今中宫虚位, 张贵妃 有宠,恐奸人附会,请正母仪,非出陛下本意也。”分类:犹春闺。 宋
词:“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亦作“ 澄壹 ”。
澄清统一;清明一致。:“四海之大,黎庶之众,心用参差,难卒澄一。”:“ 爽 虽兴庸厮,善吏治,法令澄壹,人无愁咨。”分类:(1).困厄;俭约。:“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于山泽,隐身守约。”:“ 典 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2).谓义深而言简。:“夫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3).依稀不明貌。 南朝
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分类:见“ 悠閒 ”。亦作“ 悠闲 ”。
谓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四出:“几日来与老亲海滨遵处,终日悠閒,好乐也呵!”:“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子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閒自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谋隐’无成,才是沦落,可见‘隐’总和享福有些相关,至少是不必十分挣扎谋生,颇有悠闲的馀裕。”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分类:亦作“ 草裀 ”。
平整如茵的绿草(地)。 元
《踏鞠歌赠刘叔芳》:“绮襦珠络锦绣裆,草裀漫地绿色凉。”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天气异常炎热……路过着有树阴的青草平地时,特别有一种很难克服的诱惑,总要使你想跨下马去,倒在草茵上,睡他一个酣足。”分类:耕田用的牛。 三国
《军谯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 唐
《〈祝牛宫辞〉序》:“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皂之。” 元 孛罗 《一枝花·辞官》套曲:“卖了青骢马,换耕牛度岁华。” 艾青 《黎明的通知》诗:“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分类:(1).田地和园圃。:“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宋
《上齐工部书》:“ 巩 世家 南丰 ,及大人谪官以还,无屋庐田园于 南丰 也。”卷十九:“﹝ 万延之 ﹞自此营建第宅,置买田园,扳结婚姻。” 徐迟 《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2).泛指农村。:“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 黯 隐于田园。” 唐
诗:“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分类:(1).挣开;脱开。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硬顿开玉锁金枷,我可便牢拴定心猿意马。”(2).突然打开;立即放开。《水浒传》第三八回:“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来到跟前,深深的道了四个万福,顿开喉音便唱。”参见“ 顿开茅塞 ”。分类:(1).指眼、耳、口、鼻七孔。:“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南朝
刘协 :“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宋江 急来看 徐宁 时,七窍流血。”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臭鞋、臭袜、臭沟、臭水、臭地,熏得我七窍冒黑烟。”(2).七个孔。古代相传心有七孔。:“﹝ 比干 ﹞乃彊谏 纣 。 纣 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 比干 ,观其心。” 明
《咏莲花》:“凌波仙子斗新装,七窍虚心吐异香。” 清 俞正燮 :“云:‘混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言一日一窍,喻圣人心七窍,以智治天下也。”分类:亦作“ 文彩 ”。
(1).指乐曲的抑扬和谐。:“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郑玄 注:“文采谓节奏合也。”文采,作“文彩”。(2).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刻镂文采,不知喜也。”《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貂蝉,朝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第二六回:“但见一个个文彩熌灼,好看异常。”(3).词藻雅丽;文章华美。:“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其在位者,则 沈约 、 江淹 、 任昉 ,并以文采,妙绝当时。” 唐
范 之重 雄 者,盖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听了,大笑道:‘好诗,却少文采。’”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贫乏以致错误的人,不可能写出好作品。”(4).泛指文辞。 宋
《进〈瞻彼南山诗〉表》:“谨成《瞻彼南山》诗七章,随表上进,文采鄙野。”(5).指文学才华。:“ 玄成 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 贤 ,而文采过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时谓 张书记 ,文彩纵横,比之 何逊 。” 元
刘埙 :“ 赵宗丞
崇墦 ……为人倩俊洒落,富有文采。”卷十九:“著作郎 言寄华 ,才貌出众,文彩过人。”(6).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商贾﹞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 颜师古 注:“文,文绘也。帛之有色者曰采。” 元
诗:“风波玉露仙人掌,文彩云机织女梭。” 清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分类:亦作“涌泉”。
(1).水向上喷出的泉。《公羊传·昭公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且 蹠 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 援 计如涌泉,埶如转规;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 三国
《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山》:“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山石间有水滭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2).中医针灸穴位名。《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根起于涌泉。” 张隐庵 集注:“涌泉,穴名,在足心下,蜷指宛宛中。” 宋
诗:“夜归空床卧,两手摩涌泉。” 清
:“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说,盖涌泉穴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分类:不吝惜。:“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孔颖达 疏:“改悔过失,无所吝惜。” 宋
令孤绹 当国日,以姓氏少,族人有投名者不吝,由是远近皆趋至,有姓 狐 冒 令 者。”卷八:“赢时节道是倘来之物……意气扬扬,出之不吝。” 毛泽东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于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分类:(1).以松烟或桐烟等调胶制成的墨。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札无情,任其摇襞。” 南朝
《为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臣夙乏翰能,素谢篇伎。空贲恩辉,徒隆慈饰,方停烟墨,永砥学玩。”(2).指墨迹。 清
《题张汉昭小像》诗:“烟墨何苍茫,想像洞壑幽。谁能为此图?或是 顾虎头 。”(3).油烟凝聚的黑色粉末。 明
:“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麝香褐,用土黄、檀子入烟墨合。”(4).烟熏的黑迹。 北魏
郦道元 :“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入穴丈馀,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薪爨烟墨犹存。”分类:险僻难押的诗韵。 宋
《归田录》卷二:“余六人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第二人作《西厢》,即不敢用此险韵矣。”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衾寒难入梦,险韵诗自课。”分类:(1). 汉 代将军名号。:“ 齐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 少翁 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后以“文成”指 少翁 。 汉
《西都赋》:“骋 文成 之丕诞,驰 五利 之所刑。” 唐
诗:“ 甘泉 不得重相见,谁道 文成 是故侯。” 宋
诗:“力通 青海 求龙种,死讳 文成 食马肝。”(2).舞乐名。:“ 文宗 庙乐请奏《文成》之舞, 武宗 庙乐请奏《大定》之舞。”分类:(1).荡漾貌。 三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吹拂貌。旧题 宋
《全唐诗话·女郎张窈窕》:“澹澹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王嘉谟 《西勾桥》诗:‘微风何澹澹?杨柳荫重围。’”(3).恬静貌。:“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王逸 注:“澹澹,不动貌也。”(4).广漠貌。 唐
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金
词:“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明
《青衫记·刘白谒元》:“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5).颜色淡;不浓。 南唐
词:“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唐
诗:“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栊裙。” 清
《鹧鸪天》词:“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分类:(1).思念貌;忧思貌。:“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2).辽阔无际;遥远。:“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3).久长;久远。:“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4).连绵不尽貌。 晋
《吴都赋》:“直冲涛而上濑,常沛沛以悠悠。” 唐
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清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5).众多貌。:“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诗:“风光苒苒流双毂,人事悠悠寄一枰。”(6).世俗;一般。 晋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仆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仆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仆为诡。” 明
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于公也。”(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宁非悠悠!” 清
:“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缪悠也。”(8).指世俗之人,众人。:“﹝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9).飘动貌。:“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10).动荡;飘忽不定。:“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缧系数千人而狼籍之耳。”(12).闲适貌。:“若乃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诗:“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娆声嗽,来惹 燕青 。”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倏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郁郁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复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分类:替换;变换。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更换以它绵,俄然复湿。” 唐
:“钟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换恨难胜。”:“教他洗沐过了,将新衣与他更换。”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我忽然恨松柏为何要冬青,否则到底也有个红白绿黄的更换点缀。”分类:游赏春景。 唐
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明
《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 清
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分类:亦作“ 逶迤 ”。亦作“ 逶蛇 ”。
(1).曲折绵延貌。《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梁 弱水 之濎濙兮,蹑 不周 之逶迤。” 李善 注:“迤,音移。” 吕向 注:“透迤,长曲貌。”迤,一本作“ 蛇 ”。 唐
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广阳杂记》卷四:“ 蛇山 逶迤东去。”
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2).曲折行进貌。:“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于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宋
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3).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 南朝
《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迤于山侧。”迤,一本作“ 迟 ”。 唐
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诗:“ 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4).舒展自如貌。:“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之九:“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唐
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5).顺应自得之貌。:“ 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 ,以君有逶蛇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艳态。” 唐
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参见“ 逶迤退食 ”。(6).形容歌声婉转。 南朝
范静 妻 沈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绕梁声。”(7).形容舞姿、体态优美。:“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临涡赋》:“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8).指隐微曲折。:“及后潜图 董氏 ,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9).指曲折的情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10).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唐
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11).衰败貌。 唐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分类:到野外游玩。 汉
:“野游则驰骋弋猎乎平原广囿,格猛兽。”分类:犹傍晚。:“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饟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北周
《春赋》:“三日 曲水 向 河 津,日晚 河 边多解神。” 唐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水浒传》第三七回:“你那里去来?和甚人厮打?日晚了,拖枪拽棒?”(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冱而不能寒。’” 南朝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2).指银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南朝
梁 沈约 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馀 泾
渭 也。” 南朝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4).:“ 肩吾 问于 连叔 曰:‘吾闻言于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复,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俨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分类:(1).何家,哪一家。:“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2).谁,何人。 唐
:“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挂,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3).何处。 唐
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4).怎样。 唐
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词:“好游人老,秋鬓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5).怎能。 唐
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6).为什么。 宋
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采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7).甚么。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8).甚么东西。 唐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骂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分类:(1).此,这;这些。《谷梁传·定公四年》:“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 王引之 卷七:“若犹‘此’也……连言之则曰‘若此’,或曰‘此若’。” 王引之 《太史公自序》:“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若此,将军之所长也。”(2).如此,这样。《韩诗外传》卷六:“日月之明,遍照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见。今公之君若此也。”:“诸将识非 更始 声,出皆怨曰:‘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 唐
《玄怪录·张左》:“ 薛君曹 疏澹若此,何无异人降止?” 清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凡此皆言秉彝至好,出自中心,故能愉快若此。”(1).没有一个不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 李善 注:“言衣冠之族,皆居二品之中。”(2).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难道。也常跟“不成”呼应。 元
《伊尹耕莘》第二折:“可早来到也,左右接了马者,莫非是 伊尹 贤士么?”《水浒传》第一回:“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心中暗想,这等人如何会偷东西,莫非错疑了人么?” 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第二场:“莫非我看错了人?不能啊!”《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你若肯时,他还等我回话去,典田卖地,你两家愿意,我莫非说谎不成?”第十回:“你只说在云端里住,如今这词儿里又是什么‘云中相见’,莫非你真个在云端里不成?”分类:(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词:“底事 昆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侬,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分类:汉 时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在今 贵州省 西北部及 云南 、 四川 二省部分地区。 汉
《难蜀父老》:“今罢三郡之士,通 夜郎 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 唐
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 西。” 明
诗:“作赋投 湘水 ,题书寄 夜郎 。”参阅、、。分类:情意恳切的样子(1).回来。:“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禅》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分类:语出 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后以“剪烛”为促膝夜谈之典。 清
《吴门遇刘雪舫》诗:“当时听其语,剪烛忘深更。” 清
:“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分类:(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 苏武 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南朝
宋 鲍照 :“两相思,两不知。” 宋
词:“客里归鞯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个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说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4).果名。 宋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分类:(1).弥漫四散;遍布。 南朝
谢惠连 《雪赋》:“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2).零星,零碎。 唐
诗:“葱茏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宋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散漫 江
淮 。” 清 韩泰华 卷上:“及 隋
开皇 中,其教遂入于中国,散漫于天下。”(3).无拘无束;任意随便。 唐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可成 是散漫惯了的人,银子到手,思量经营那一桩?” 梁斌 《播火记》四十:“准备长期打游击,和家里过庄稼日子不一样,不要散漫,要随时准备战斗。”(4).指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卷十一:“人做功课,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到此心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分类:没有门径;没有办法。《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 郑玄 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 唐
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明
:“今世所行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没有创造欲望,则整个人类便无由进化。”分类:(1).书写时落笔的地方。 唐
诗:“淋离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于是我,作为一个作者,也马上看见了我笔下众多的人物,怎样纷纷纭纭地走上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2).指文章。第十五回:“我如今大胆出个题目,你做一篇,我看看你笔下可望得进学?”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一:“有一个姓 贺 的,写得一手好颜字,可是笔下不很通顺。”(3).指写作才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这个人笔下飞快,一面说完了,一面也写完了。” 克非 《春潮急》一:“文化水平不错,嘴头笔下都很来得。”(4).指写作的措词和意向。参见“ 笔下超生 ”。分类:(1).形容数量多。 唐 章碣 诗:“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 宋 张子野 词:“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2).青色貌。:“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耀虹蜺。” 李善 注:“曰:芊芊,青也。千、芊古字通。”千千,一本作芊芊。 晋
潘岳 《藉田赋》:“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3). 宋 代儿童玩具名。 明
:“《南宋市肆记》载京瓦儿戏之场,有惜千千,盖如京师之放空钟,抽陀螺乎!形扁丸,有脐,以绳卷而放之,其转不已。谓之千千,或其遗称。”分类:(1).中心点。:“捷与狂之同长也,心中自是往相若也。” 孙诒让 间诂:“规画其边,周匝成圜形,则自圜边为多线,以往凑中点,其长诸线必正相等,此即同长相若之义。”(2).心里。:“使百姓莫不有藏恶于其心中。” 晋
:“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第一回:“太太也觉心中颇有所感,忍泪含笑劝解。”(1).不次于,不少于。 晋
《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 宋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若是者,所见殆不减百千人。”《前灯新话·修文舍人传》:“地下之乐,不减人间。” 老舍 《离婚》十一:“媒人的荣耀也不减于催花的春雨。”(2).不能减少。 南朝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辞一官不减身累,增一职已黩朝经。”分类:亦作“ 蜉蝤 ”。
(1).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阴。” 颜师古 注:“蝤音由,字亦作蝣。” 晋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否则只好朝生而暮死,与蜉蝣同寿。”(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云天谊,讵可量,匡救蜉蝣离虎狼,复垂怜阃内荆钗,使夫妻团圆无恙。”(3).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 清
卷一:“今人未窥 韩
柳 门户,而先扫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轻 温
李 :何蜉蝣之多也。”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后》:“此而群喙犹未息也,吾请质诸圣训以扫俗学之蜉蝣,稽诸圣言以靖伪儒之簧鼓。”(4).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毂辘钓鱼车。”分类:(1).形容颜色很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唐
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宋
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3).浓黑貌。 南朝
宋 何长瑜 :“ 陆展 染白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 宋
词:“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 元
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4).形容年纪很轻。 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5).形容久盛不衰。 唐玄宗 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草木茂盛貌。:“瞻彼 淇 奥,绿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云:‘绿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分类:(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汉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南朝
:“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唐
《袁家渴记》:“摇飏葳蕤,与时推移。”(2).羽毛饰物貌。:“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葳蕤,缪绕玉绥。” 颜师古 注:“葳蕤,羽饰貌。” 南朝
梁 沈约 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宋 沈遘 诗:“使节葳蕤出 汉 宫,我方受瑞守 江 东。”(3).华美貌;艳丽貌。:“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敷蕊葳蕤,落英飘飖。” 张铣 注:“葳蕤,花鲜好貌。” 唐
诗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4).柔弱貌。 清
:“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缧绁苦争,喜锦衾之可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俪之。”(5).萎顿貌。:“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葳蕤,委顿也。”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 清
忧患馀生 《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6).据卷三一六引《录异传·刘照》载: 建安 中 河间 太守 刘照 妇亡,后太守梦见一妇人,往就之,又遗一双锁,太守不能名,妇曰:“此萎蕤锁也。以金缕相连,屈伸在人,实珍物。吾方当去,故以相别,慎无告人!”“萎蕤”亦写作“葳蕤”。后因以“葳蕤”借指锁。 唐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明
《青衫记·承璀授阃》:“葳蕤重叠琐深宫,扫除近侍飞龙。”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急启葳蕤,而已空诸所有。”(7).古代一种首饰。 清
:“﹝步摇﹞往时男女皆可饰,男冠如曲缨葳蕤之类。” 唐
:“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 宋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作语》:“印绂相鲜金错落,佩环交映玉葳蕤。”(8).草名。即萎蕤。 南朝
《述异记》卷下:“葳蕤草,一名丽草,又呼为女草, 江
浙 中呼娃草。” 明
李时珍 :“按 黄公绍 《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须,如冠缨下垂之緌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緌,皆像葳蕤,是矣。”参见“ 萎蕤 ”。分类:亦作“蹋青”。
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唐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元
:“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蹋青人。” 清
:“我尝清明上冢,见游女蹋青。” 柔石 《二月》二二:“我们举行一次踏青的旅行也好。”分类:人的俗望嗜好。:“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孔颖达 疏:“灭其天生清静之性而穷极人所贪嗜欲也。” 汉 王粲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宋
卷十二:“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水浒传》第五四回:“休被人欲所缚,误大事。”分类:亦作“脉脉”。
(1).同“ 脉脉 ”。凝视貌。:“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词:“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母女骨肉的脉脉之情,从她们默默的亲切的姿影空隙中间,无限地静悄悄地倾泻出来。”(3).犹默默。 唐
诗:“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 弼 后语 颎 :皇太子于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 弼 力,何脉脉邪?” 胡三省 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 邹鲁 《黄花冈》诗:“冈上黄花冈下魂,精灵相通竟脉脉。”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 《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莺和燕。” 清
词:“凤胫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第四五回:“秋霖脉脉,阴晴不定。”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里青云临福地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