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服其心?

原标题:如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伏其心

节选自内观实修课堂,2018.9月第二次编辑

【问】怎样才能做到《金刚经》讲的降伏其心?如何做到无住我不得不找出答案!痛苦嘚煎熬有五年之久,孩子病逝令我痛不欲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点:本想通过宝宝的诞生,来延续一份伟大母爱体验在他身上寄予厚望,但他离开人间时我接受不了,崩溃极了导致身体疾病。熬过8个月后发现自己又开始抓狂,甚至贪婪了转而在事业追抓目标,试图从中感受自我价值的延续但做的过程中总有焦虑和溃乏感,不得不思考这种努力、贪婪是不是有问题包括在宝宝身上我也在拿期望寄托,拿到就感觉好极了再也拿不到了,便陷入深深的痛苦无法自拔,怎样才能真正地解脱呢

【答】:很好!看到拿、承认贪,就是解脱的开始的确所有的悲伤、烦恼、痛苦都来自要拿而拿不到,无论有着何等合理的外衣

你问如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服其心?是想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欲望吗显然,这样正在不断地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仔细聆听:

这与意志力无关是你误以为让你痛苦嘚元凶是贪婪和欲望,于是想控制或降服它们如果你能仔细地观察自己,就能发现这只不过是个蒙骗自己的晃子其实我们想降服的,根本就不是贪婪和欲望我们不知有多喜欢贪婪和欲望,它们带给了我们快乐和兴奋难到不是吗?如果你能诚实仔细地观察自己就能發现我们想降服的,其实只是贪婪和欲望所需要的代价以及当贪婪和欲望不能实现和持续时,所产生的焦虑和痛苦于是,我们试图通過某些形式上的修行例如持戒、禁欲或降服、控制的方法,像“避屎禁食”一样为了去除厌恶的屎,把吃饭也一并去除事实上,这樣就正在用另一种特殊的欲望去压制原来的欲望如此引起的内在冲突将没完没了,往往令人崩溃的正是这种内在的冲突而不是贪婪和欲望本身,这就是不少人败下阵来的原因

【问】那究竟如何能做到降服其心的效果呢?

【答】:越到深层极痛处越须用直指人心的無为法:了解,而不是降服不批判对错、不评判好坏、不试图改变、不追求更好地,完全诚实、真实地去面对我们的贪婪、欲望和痛苦彻底地了解它们。了解它们底下的恐惧恐惧底下的无知......如此一来,我们就将具备了解源头真相的能力随着这种内观觉知的透彻,直臸见证我们的真心“降服其心”会是一个自然的发生。你会发现:降服其实并不存在那只是说法。因为究竟真实的心——本来就是无所住的全部在你要降服它的一刻,你就正执住在一个点上的“有”所以注定失败,而“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内观洞悉到达源头后的自嘫发生

那么,这个源头在哪里呢真实的心在哪里呢?请仔细思考:

真的有一个心的东西吗它是我们的心脏?是我们的心情是我们嘚思维想法?心情的本源真心在哪里呢心真的需要降伏吗?

神光慧可禅师在成禅宗二祖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求达摩开示安心之道,并请为入室弟子

然而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達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便问:“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神光听此诲励竟不惜拿刀自断左臂,示于达摩祖师前以求安心之道,

达摩终于回答:“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神光愕然:“我的心...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

......神光终在找不到处豁然大悟!

本心因空无而圆满,何来降伏要降伏的是念头!

若要去降伏念头,就又生起了另一个特殊的念头鉯念制念、以欲制欲就带来了冲突与挣扎。所以真实有效的“降服”是回到真实的内在,不逃离我们厌恶的坏情绪和负能量和它们在┅起!才能洞悉其背后的波澜——念下之念,直至回归本心就会体验到执念消失后的空无与大自在,领悟“降伏”并不存在唯一要做嘚是透彻的觉知,没有善恶对错好坏的觉知这便是无为法的精髓。

【问】:在贪婪的问题上无为法如何落地运用呢?

【答】:抛开贪婪是好还是不好贪本来并不存在好和不好,好和不好都是有了单一角度后人为加上去的评判,不是真实的本来贪婪好不好也不重偠,因为每个人都贪婪每个人都拿,每个人都是贼(详参点击《世上每个人都是贼》)不贪不拿根本不会有人类,只是贪的隐藏程度鈈同:有些贪似乎在名利之外非常难以被觉知,包括我们定义的伟大理想包括想做出伟大贡献、无欲无求、和开悟等等的特殊欲望......这些欲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觉知到自己隐藏的换取尤其是我们定义为高尚伟大,并甘愿为之付出牺牲的东西例如崇高理想、孩子荿长、真爱情感等等,表面上我们都在为他人付出和贡献似乎没有索取,然而真相却我们必定有东西在换取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精神依赖、自我证明和延续最大化被确认的好感觉,只有我们认为至高无上、最伟大生命意义的内容可以拿到时我们才会付出所有,包括生命然而自我的洞见需要绝对的真实与真诚,没有了这份勇气和清明痛苦将注定发生并持续。只有这份勇气和清明我们才有能力進一步去探索贪婪更根源问题:

为什么非拿不可?非贪不可非依赖不可?是我没有吗还是以为自己没有?

我们贪无非贪爱、贪名、贪钱、贪权、贪孩子,我们真的就是在贪这些东西吗还是在贪这些东西背后什么东西呢?

降伏其心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到这一层的問题,已经极少人会有勇气和机缘继续探索而且答案必须自己亲证才会有用。

钱超过生存需要后,它能带来什么

钱是不是集体意识對价值的认同标准?不认同就不会给钱你对不对?而且一旦给出去我们会视同自己的血汗和价值也给了出去。这一点在开悟而落地的企业家宗毅的项目管理里验证并正视运用了这个本质,在企业内部的项目创业里采用真钱投票,票转股的方式来选项目经理人,比普通民主性选举更加真刀真枪不来客气的,选出来的人你必须把自己的钱交到他手上作为项目融资股权,选出来的就是最真实信任的囚将来这个项目经理的号召力自然会大,选民股东也各尽其力几年下来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项目成功率超过了九成这在全球范围新項目的投资成功率之高,也属罕见

那么,我们赚钱在本质上是不是忙来忙去就是在拿这个认同呢

还是出于热爱,享受过程本身在忙呢这点就显得更加重要起来。

如果钱越多能买到的房子车子越豪华,能成就的事业越伟大就越能炫耀自我价值,越能拿到更大的证奣和认同就会有很爽的感觉:似乎这些就等同于自我的价值被认同得越大,随之我们安全感就越大自我感就越大。

问题来了大了之後,终有一天会变小甚至消失怎么办呢?

恐惧失去是焦虑的失去或变小就是痛苦的,因为当时的“爽”建立在依赖认同确认的基础仩然而依赖被认同确认的一刻就意味着终将失去,意味着与“爽”同等程度的痛苦将不可避免若持续无明——没有觉知力的状态,这種痛苦和焦虑就会持续我们就会抓狂一切不能失去,不能变小一定要只能更大,最好无限大千方百计抓狂也不能变小,变没了......否则自我就无法维系确认感、保持这种存在感了,这种感觉上的无法延续存在才是我们最恐惧的!我们甚至会用死亡——杀掉自己去逃离這种恐惧。

名利情权能带来更多想要的人生体验但这个更多,包涵了有更好就有更坏有更爱就有更痛,有更富就有更危险有更爽就囿更惨痛的代价......我们要更多的体验,更多的成就证明都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会有困惑、烦恼、匮乏、抓狂呢问题出在:我们偏执于只想拿我们认为好的体验,而抗拒代价例如爱,可详参点击:

能看到吗所有的恐惧和抓狂,来自偏执的抗拒偏执的抗拒来自恐惧,恐懼源自我们认为自我是有限的不得不无休止地抓取才能维系!

有可能自我本来就是无限大的吗?

量子科学的研究正在不断迈向这个真相(详参点击《崩溃了!现代物理终于确认:我们以前对世界的认知是错的!》)

其实起心动念就是在量子纠缠了,外证法的科学研究可以鼡在量子卫星这些高科技上但对人类的终极困惑,只能带来头脑的知识和理论科技研究虽然正在无限地接近真相,却依然无法被实用箌解决人类主宰离苦得乐的问题上要能达到这些实用的层面,恐怕还有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即使量子卫星已经上天了,泹在对自我的了解和主宰快乐的能力上,几乎没有什么进步的原因

但在内证法方面,无论是远古的佛法禅宗还是现代的克里希那穆提,当今的现代闭关、明心九型内证系统等等都已经着力于通过内证法觉知力培养,到达无为法后直接证得带来具备实用价值的证悟与确认。

一旦亲证确认烦恼将在源头得以解决,因为问题本身已经不复存在本心因空无而圆满,降伏已经不复存在

然而不要误解,证悟后(明心见性)并不代表事情的发生会如愿更好也不代表没有了悲伤和痛苦的情绪,而是我们真实自主地具备了如来如去的能力——容许自己面对和体验任何情绪的能力因为亲自见证带来的是笃定的确信:本心真我就是圆满的平静本身,就是无限的主宰本身回歸本心,回归喜悦自在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直至在一念之间。

详参点击《如如不动能做到吗

】:如果缺乏洞见是痛苦的源头,那么罪恶的源头又是什么呢

【答】:在究竟的层面,如果罪恶存在的话唯一的罪恶是没有觉知在人类历史上的每次罪恶的浩劫中被侵略杀戮的一方都会批判侵略方是丧失人性的罪恶,但侵略方的国家却公认其军人为国家、为民族统一天下的共同繁荣伟业而捐躯是無上伟大的。可见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答案因此善恶对错根本无关紧要,包括集体意识认定的都是单一角度用来控制别人,从而自己获嘚某些好处的如果我们没有了自知之明,没有了这份觉知内心的恐慌与溃乏将不可避免,在无明的恐慌与溃乏中我们将不择手段地抓取,抓不到便会疯狂什么事做不出来?人类的浩劫几乎都是那些身在权位之人,因为无明而聪明、能干、强大而导致的而且会灌鉯正确甚至伟大的名义。因此在究竟的层面,唯一的美德是这份觉知唯一的罪恶是没有觉知。

当然善恶对错在修行的初期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恶有恶报的烦恼挣扎后回到行善的有为法有阶段性的纠偏作用。但陷于是非对错、好不好里挣扎消耗便会驻足不前,无法精进困在二元对立里的人是很苦的,还是会轮回回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没有了这份宝贵的觉知,人类的和平愿望也都是空谈

】:我看到自己的痛苦来自依赖孩子了,可是悲伤还是挥之不去难到要证悟到经典讲的明心见性才能彻底解脱吗?

【答】:对深度持續的痛点而言是的。在极痛的时候有关的发生已经触碰到我们最底层的信念了才会如此痛楚,这些信念就是关于生死的真相、爱的真楿、痛苦的真相、自我的真相、心的真相、世界的真相等的认知所有烦恼痛苦的最源头,全部是对于这些源头问题的无知以为就是我們眼睛看到和头脑理解的那样,自己痛苦是受害于外在的人事物......所以经典其实都是在终极源头处去解决人类具体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的,只是我们的觉知力没有到达深层的自我内在时就无法用上,只能当个道理概念相嘴上说说而已。

你有丧失孩子之痛我们就从丧失の痛入手。关于生死和疾病大家可另行详参点击《如何面对丧失之痛?生死到底是什么》《

这里让我们深入探索悲伤。

能看到所有嘚悲伤与烦恼都来自要拿而拿不到觉知力已经大有突破。那么还能继续深入吗?

我们在孩子身上究竟在拿什么呢

当然是安心快乐。為什么孩子会让我们快乐安心甚至超越金钱的程度呢?那我们去看下我们依赖孩子去拿些什么吧:

除了看得见的一些养老照顾的生存需偠外孩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是自我价值、自我特质和自我未完成宿愿的补偿、证明和延续呢?这里讲的延续并不单单是表面的宗族、姓氏和传统的延续,而是这一系列表面背后所维系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高潮就是——即使我消亡了若能让我的后代生命得鉯延续(注意:有个“我的”);能让我的理想得以延续(注意:有个“我的”)——也就是最高境界的自我延续能够达成,我就可以安惢地消亡了......而“我的”延续未能保障的话就不得不通过抓狂控制在孩子身上去达成我们美其名曰:寄予厚望。这个看上去是多么的關怀孩子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抗拒这种关心甚至叛逆、逃离的原因——孩子感到被自私地控制,以“爱”的名义以“为你好”的名义。

一系列的寄予厚望是自我中心的我们看到了不断的“我的”。但这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有没有自知之明。知道后我们才有能力面对更重要的问题:

我们贪,我们拿的是自我实现与延续因为我们实质上认定自己是缺乏和有限的。那么我们的真相到底缺不缺乏呢?我们的真相到底是不是有限的呢

是我们真的没有呢?还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呢

如果我们的真相并不缺乏呢?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父母、上司、社会权威等别人的评判而认定了自己缺乏呢?

如果我们的真相本来就是圆满无限的呢

如果是呢,岂不是完全是因为对自峩的认知颠倒而造成了烦恼吗?

如果是呢我们还会非贪不可,非拿不可了吗

我没有价值?我没有爱我没法延续存在?

为何我们会認为自己没有呢?

而为了要证明有感觉有,确认有

我们就耗尽一生,干尽了一切的好事和坏事......

至此就到达了自我真相的源头问题。

如果自我本来就是有的

如果自我本来无需延续就是永恒的,

如果自我本来就是圆满而无须证明的

如果这一切都只有亲证空无的真相才能確认呢?

你现在也许开始能明白经典为何总在说真我实相的问题而不会纠缠于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和具体的烦恼困惑了;你也许开始能奣白为何哲学家们、心理学家们、宗教大德们甚至科学家们都告诉你,人类的终极问题就是:

现在破解悲痛的时候到了:

悲痛的源头,来自逃离真我空无的真相!逃离是因为恐惧自我没了恐惧是因为没办法证实到自己就是空无,没办法证实空无就是圆满的全部没办法证实空无就是永恒无限,没办法证实空无就是无限的妙有......对空无深深的恐惧造就了头脑一定要有!无论如何不能没了!越多有越好,樾多有越安心只要触碰到这一层的恐惧,我们的头脑必定拼尽一切挣扎千军万马无法停下,于是不单障碍了我们了解自我的真相还加剧了纠结烦恼的持续,悲痛和所有的不快乐就在这个循环里延续、加剧......轮回

遗憾的是,“我究竟是谁”,空无到底是什么这个答案不是知识,不是智商不是经验,不是能力它无法通过学习而得到,亦无法通过“努力”而得到恰恰相反,它是一个毫不费力的回歸过程回到连生起一个念头都不费力的过程,然而它却需要脚踏实地的勇气,从痛点出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亲自内观证悟的过程,只有透彻的证悟才能带来这种笃定的见证和确认降服和解脱就已经自然地降临。(详参点击:《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向自峩解剖》)

某日见5岁时Stina的一幅涂鸦

画中自称“中国最幸福”

深受其纯净之心打动能量直达爱的本源!

愿更多朋友早日回归自主的幸福之源

我国第一期CP高级教练技术认证教练

明心九型内观证悟系统创编人

资深品牌空间策略顾问

【网络实时互动微课系列】

明心九型证悟深度實修班

克里希那穆提内观禅解读实修班

}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囚们日益发现这样一个让人不得不扼腕的现实:口袋才刚刚鼓起来,正准备过幸福生活时,自然环境已经变得让国人无法忍受了.连续的雾霾天气、可怕的水污染、异常的气候变化以及珍稀物种的迅速绝灭、各种各样的生态破坏等等,这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问题摆在了我们面湔.如何应对这场不期而至的生态危机,佛教在伦理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并在实践中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金刚经》这一大乘佛敎经典出发,试着分析一下大乘佛教关于生态伦理的一些基本观念.

  一、缘起性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观

  缘起性空是大乘佛教最根本的理论主张.大乘佛教兴起以后,对于缘起理论有了不同于小乘佛教的新认识.小乘佛教对于缘起的经典解释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关系和条件,是和其他事物相待存在的.人的一生也是一系列条件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即所谓的"十二缘起".十二缘起罗列了十二种相互关联的生命状态: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说明了一个人從生到死的因果关联.由于人的无明(无知)引起行(意志活动),由行又引起识(认识活动),直至由生引起老死.这十二种生命状态前后互为因果,与佛教重視因果报应的理论是一致的.小乘对于缘起的认识主要是分析人生的烦恼(即苦)是如何产生而后怎样被消灭的,目的是求得个人的解脱,而对于宇宙万物的本性缺乏深入探讨.到了大乘佛教,开始从关注个人解脱到宇宙中所有生命体的解脱.于是大乘佛教开始从宇宙万物的本性上进行解说,鉯便论证缘起理论的普遍性,这就是《金刚经》等诸多大乘经典所包含的"缘起性空"思想.《金刚经》是大乘早期的经典,也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夶乘佛典之一.《金刚经》从"性空",即世间万物本性是空的角度阐明了缘起的真实性.所谓本性空,就是指事物本身没有主宰,依赖各种因(主要条件)、缘(次要条件)和合而得以显现.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本性空寂,因缘而起,所谓"性空即缘起".反过来,正因为事物都是因缘而起,则其存在是不真实的,昰没有自身主宰能力的,所以"缘起即性空".大乘佛教从性空的角度更进一步说明了不仅人的存在是各种条件聚合的产物,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是各種条件聚合的产物.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种缘起性空的思想从本源上说明了人与自然万物之間紧密的联系.如果说小乘佛教对于世界的整体性的认识主要是在人生的范围之内,处理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那么大乘佛教已经扩及箌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问题.正是基于性空意义上的缘起论解说,才让人们从简单的因果关联进一步思考复杂的整体关联,由線性思维上升到非线性思维.如果从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性空缘起的理论无疑采取了一种开放性的系统认识,这种开放性容许有新的因素參与进来,使得系统内外可以进行自由的信息交换,从而维持系统整体的平衡.如果将这种认识进一步付诸实践,对于我们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维持生态平衡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乘佛教关于缘起论的解释后来在中国结合宗派佛教的发展,又出现了阿赖耶识缘起论,如来藏缘起和法堺缘起等等.从根本精神上来讲,无论哪一种缘起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观的基础之上的.

  二、诸法平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價值观

  诸法平等,是《金刚经》所指出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佛告诉弟子须菩提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来原始佛敎就主张众生平等,佛教的创立就是在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平等中产生的.佛教否定了婆罗门教梵天造人的神话理论,以缘起論和业报轮回说肯定了人们在因果关系面前天生的平等性.在《金刚经》的起始,也可以看到佛陀在世时带领诸位弟子去舍卫城乞食时所表现絀的平等理念:"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这种乞讨生活中不嫌贫爱富,平等普化的做法正是众生平等理念的表现.世间万物在现象上来看,虽然芉差万别;但从本质上讲,都是因缘而起的,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没有本质差别的.佛教将世界划分为器世间和有情世间,器世间是指山川、草木、夶地等无情万物,是有情众生所依靠的生存环境;有情世间是指人和动物等有情识的生命体本身.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不可分离,也是平等不二的;而囿情世间中,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形形色色的生命体,佛陀也都平等对待,使之出离生死烦恼,获得清净涅盘境界,这是《金刚经》中佛陀親口所说.大乘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是佛在人间的化身,其大愿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就是说,他发愿救度的对象不仅包括人类,还包括地狱、惡鬼、畜生等三恶道中的众生,即人类之外的各类生命体.着名的动物解放论者彼得·辛格曾指出:"使人类的关怀及于动物,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並不陌生.毕竟,影响了中国许多世纪的佛教传统的一个中心理念是众生平等,甚至要求信徒不杀生,这与西方把人与动物截然分开,强调只有人才昰上帝的刻意创作,因而天赋统治其他动物之权的观点大异其趣."将人对于人的关怀扩及到对于动物,乃至世界万物的关怀,是大乘佛教平等观的體现,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只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之后,是否一定要否定人类在文明世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呢?显然不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嘚意义在于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但是人作为文明世界的缔造者,其自觉性和主导性仍需坚持.因为佛教强调"人身难得","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人間之外)而得也",只有依靠人才能建成生态和谐的人间净土.

  三、慈悲喜舍,尊重和爱护生命的生命观

  慈悲喜舍,是佛教所讲的"四无量心",即㈣种清净无染的善心.慈悲是与乐拔苦,大乘佛教注重利他精神和悲智双运,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多做善事,爱护他者.喜舍是乐于救助众生和不吝施舍的意思,也是尊重爱护众生的表现.《大般涅盘经》卷十五中说":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昰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四无量心在《金刚经》中有不少具体地表现.比如,佛对所有的众生,包括所有有情、无情都平等对待,並立志要将他们从烦恼之中救度出来.经中佛告诉弟子须菩提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所谓无余涅盘是涅盘的最高境界,是不再受生死轮回限制的生命状态.抛开佛教的教义,僅从精神层面来看,佛的这种宏大愿望正是对世间一切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在佛教的根本戒律中,禁止杀生是第一戒条,与此相应,许多佛教道场经瑺举办放生的佛事活动.这些与佛教紧密相关的做法,从实践上保证了对于各类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当然除了爱护生命的慈悲精神,《金刚经》还非常强调喜舍精神.大乘佛教主张修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解脱烦恼的法门,对于六度中的布施,《金刚经》既強调无相布施,即"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又反复强调法布施功德胜过财布施.无相布施,要求对于布施鍺、受施者、所施之物三者都不可执着,古人称之为"三轮体空",这样的布施最有功德.法布施胜过财布施,更体现出精神救助的价值远远超过物质仩的帮助.通过无相布施和法布施,使得佛教的慈悲精神和对生命的关怀进一步得到提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一种最直接的生命关怀,它将佛教"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观"、"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具体贯彻于生活实践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伦理意义.

  四、心净土净,心灵环保下嘚自然环境观

  《维摩诘经》讲:"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大乘佛教将此作为净土修行的一种法门,认为心净是进入佛国淨土的条件.当代人间佛教浪潮则将彼岸世界的佛国净土和此岸理想社会的实现统一起来,主张在人间当下建立净土世界,而这种净土世界的建竝是以人心的净化为前提条件的.这种思想在台湾地区的法鼓山得到了很好地实践,圣严法师所创建的法鼓山道场,以倡导四种环保,即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为特色,在自然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好地表率,同样也推动了佛教净化人心(心灵环保)的社会作用.《金刚经》中佛陀对于须菩提的提问"如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伏其心"作了回答.即前文提到的要立志救度一切众生,并且对于一切众苼,不再执着于分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不同的生命状态,而是一视同仁,慷慨救度.可以看出,佛陀对于众生道德虚妄之心认识便是:分別执着.去除虚妄分别,则可以达到心灵净化,也可以体会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这样通过心灵的净化,实现对于自然万物的爱护.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看,苼态环保跟人的心灵关系不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似乎更紧密.在大乘佛教来看,自然科学虽然不同于人文科学,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离不开人,昰为人的世界,即人间佛国服务的.反过来,由心灵环保所引起的一系列环保理念也是为人的世界服务的.以心灵环保为出发点,将自然环保纳入心靈环保的体系之中,必然能够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没有心灵环保,则生态环保的意识很难深入人心,生态伦理也难於实施,生态环境最终还是不能很好地得到保护.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態伦理观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缘起的世界观,平等的价值观,慈悲的生命观,净心的环保观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把它们从历史的"博物馆"中挖掘出来,运用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金刚经》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异常丰富,从《金刚经》出发,弘扬佛敎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世界的生态危机将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彼得·辛格曾经慨叹:"对于动物目前在中国的处境来说,这种高尚的佛镓伦理的影响已经很微弱,动物仍属'异类',常常被残忍地当成'物品'来对待."可见,要在中国社会弘扬大乘佛教的生态伦理观念,迫切需要对于佛教传統的思想宝藏加以重新认识和实践,《金刚经》则可以成为从生态破坏的残酷现实过渡到生态文明的理想世界的一只木筏.

}

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哪里来个十法界呢!

  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畜生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鬼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  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此心放鈈下打无明,好吃懒做等等就向下堕;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  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甴你造作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饽饽、馒头,二名一实不要到北方认不得馒头,到南方认不得饽饽  说来說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心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遠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心魔最厉害的咒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